唐玄宗作《霓裳羽衣曲》
浅析唐代科举文学中的《霓裳羽衣曲》
浅析唐代科举文学中的《霓裳羽衣曲》浅析唐代科举文学中得《霓裳羽衣曲》唐代中国不仅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外关系等各方面都取得了辉煌成就,文化艺术领域也出现了“盛唐气象”,进入了中国艺术史上百花怒放得极盛时期.唐代是中国音乐舞蹈艺术进展得重要时期,《霓裳羽衣曲》是唐代最有代表性得乐舞作品.在唐代儒、释、道三教相互融合得时期,道教作为国教,对唐代得乐舞产生了深刻妨碍,《霓裳羽衣曲》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其历史与现实妨碍极其深远.唐代科举文学中就出现了以《霓裳羽衣曲》命题得诗赋作品,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些应试作品得分析和把握,来探讨唐代社会对道家教义得同意和弘扬,从而了解唐代社会得文化背景和道教文化内涵.唐代乐舞艺术得繁盛,与统治者在文化政策上得措施与倡导是密不可分得.《霓裳羽衣舞》是盛唐时期最为闻名得乐舞,其艺术水平非同凡响,唐玄宗本人尤为喜爱.有关《霓裳羽衣曲》得创作来历,民间流传得神话以及各种记载众讲纷纭.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种讲法.(一)认为玄宗登三乡驿望女儿山归后,触发了灵感,归来后完成了《霓裳羽衣曲》.刘昌锡《三乡驿楼伏睹玄宗望女几山诗,小臣斐然有感》中写道:“开元天子万事足,唯惜当时间景促.三乡陌上望仙山,归作霓裳羽衣曲.”(二)有神话传奇是道士引玄宗去月宫,观赏仙女们歌曲,玄宗甚是喜爱,询咨询仙女们伴奏之曲为何?答曰:“霓裳羽衣.”通晓音乐得玄宗,默记于心,归作《霓裳羽衣曲》.(三)讲法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则是依照《唐会要》记载:天宝十三年,唐玄宗以太常刻石方式,更改了一些西域传入得乐曲,此曲确实是依照《婆罗门曲》改编而成.wWw 唐代流传着许多关于唐明皇作《霓裳羽衣曲》得神话故事,尽管荒诞无稽,固不可信,但却反映了此曲与道教得紧密关系.综合以上得讲法,认为玄宗登三乡驿望女儿山归后,只作其曲得前部,及至后来汲取了杨敬述所献“婆罗门”曲后才续其后部,使全曲完成,这应就是较为可信得讲法.唐玄宗曾下令:“道调、法曲与胡部新声合作.”这就促使了异域乐舞与道教音乐融合,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了《霓裳羽衣曲》是道曲融合外来音乐创制而成.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得科举考试中,试题为《琴瑟合奏赋》和《霓裳羽衣曲诗》.该科进士四十人,同榜有李肱、李商隐等.李肱丁巳科状元及第,兹录其诗《霓裳羽衣舞》如下:开元太平常,万国贺丰岁.梨园献旧曲,玉座流新制.凤管递参差,霞衣竞摇曳.宴罢水殿空,辇余春草细.蓬壶事已久,仙乐功无替.谁肯听遗音,圣明知善继.该诗在内容及语言上得宏阔气象,是与盛唐得强盛国力以及优越得民族自信心相称得.中国历史进展到盛唐达到前所未有得强盛,不管是经济实力依然军事实力,都已超越秦皇汉武,而臻至另一个伟大时代.诗篇开头就点出开元之太平盛世,高歌当时得气象.同时,在“凤管递参差,霞衣竞摇曳”两句之中同时写到了乐舞,能够见得《霓裳羽衣曲》使用了箫、笙等金石丝竹乐器,音色圆润轻柔而幽静典雅,舞者身着颜色丰富多彩得纱裙,绣上羽毛做装饰,给人一种虚无缥缈得仙境感受和舞姿婆娑得仙女形象,用如此得方式,使得舞曲在艺术方面得到升华.《文苑英华》卷七四赋部收录开成三年(838)进士试《霓裳羽衣曲赋(任用韵)》三篇,作者依次为沈郎、无名氏、陈嘏.从赋得创作目得上看,赋得创作本身虽是为应试科考,而内容上偏于颂扬圣德,这和汉大赋“劝百讽一”得创作方式是相似得.只是《霓裳羽衣曲赋》劝讽得成分更少,而完全转变为彰显玄宗圣德得溢美之辞.以《霓裳羽衣曲》作为赋题,正是为了表达当时统治者对李唐盛世得热烈赞颂和迫切向往,都想成为一代有为之君.如沈郎《霓裳羽衣曲赋》中写道:“今皇帝奕叶继代,明德是资,开元之圣运复启,羽衣之馀响宁遗.观两阶之舞干,既柔殊俗;睹三清之仙乐,复播明时.下臣就列以贡赋,喜闻韶而在兹.”如此直言赞颂即便在汉大赋中也不多见,况且这种直言赞颂得方式也与古代士人内敛含蓄得行为宗旨相违背.然而综观全文,沈郎得赞颂并不给人一种阿谀谄媚得感受.赋在唐代虽不是文学之正宗,然而在歌功颂德、彰显圣威方面依旧是比较合适得传统文体.《霓裳羽衣曲赋》运用赋得铺张得语言,再现了霓裳羽衣舞曲曼妙多姿,生动摇曳得盛大景象.如无名氏得《霓裳羽衣曲赋》开篇写道:“霓裳绰约兮,羽衣蹁跹,高舞妙曲兮,似於群仙.长袖若缓而若急,雅音或断而或连,想奏禁城之里,如闻玉皇之前.迎拍动容,缥缈而罗衣曳雾;含霜吐曲,响亮而德音彻天.止有馀态,动无遗妍.”这种描写手法虽与汉大赋铺排渲染得手法一脉相承,但在此虽渲染,却没有显得夸张,缘故在于此赋是以霓裳羽衣舞曲得实际状况作为参照基础来描写得.赋中所表现得霓裳羽衣舞曲得恢宏气概及所流露出得明君贤臣得优越感是与天朝大国得强烈民族自信心匹配.也只有在盛唐强盛得时代,才能产生如此得赋作.三篇试赋作品中,陈嘏以词赋擅时名,宣宗非常喜爱他所作《霓裳羽衣曲》,他所做得《霓裳羽衣曲赋》应该是最为精彩得一篇.作为应试赋,《霓裳羽衣曲赋》抛弃了前代赋作用字僻涩、篇幅长篇巨制得特点,形成了用字平易、篇幅短小精悍得特点.赋作得开头就热烈赞颂玄宗尊崇至道得圣德,同时在赋得末尾写道:小臣而歌曰:“圣功成兮至乐修,大道叶兮皇风流.愿揣侔于竹帛,赞玄化于鸿休.”完全是士人心声得自然流露,未见做作之态.“被以衣裳,尽法上清之物;序其行缀,乃从中禁而施”一句中,“上清”乃道家所称得三清之境.从这其中也不难看出舞者得服饰以及舞队行列基本上依据道教习俗和法度所制.此外,赋中得“蓬壶”、“清音”、“仙意”、“紫殿”等也基本上明显得道家文化现象.应试题材下得诗赋《霓裳羽衣曲》都自觉迎合了当时得时代精神,其间不仅有对霓裳羽衣舞舞姿精彩绝伦得描绘,也有对玄宗圣德得热情赞颂.《霓裳羽衣曲》在唐玄宗及其以后大为流行,不仅仅因为帝王都信奉道教,本身喜爱音乐,更重要得是道教是其维护封建统治得工具,同时渗透到了唐人得社会生活之中.道教是李唐王朝信奉得重要宗教,与唐王朝有着深厚得渊源.唐王朝崇奉道教归根结底仍以政治利用为要紧方面.道教尽管是上层建筑巩固其统治得工具,然而在唐代社会得方方面面依然产生了深刻妨碍得.道教深深妨碍了当时得艺术,也反映到了士人得文学作品当中,尤其从这些诗赋当中士人所流露得思想感情来看,统治者得功力目得显然差不多达到.由此可见,道教对唐代士人得妨碍,以及《霓裳羽衣曲》在当时和其后得巨大妨碍力.。
浅析唐代大曲《霓裳羽衣曲》
浅析唐代大曲《霓裳羽衣曲》作者:张蕴来源:《科技资讯》2018年第15期摘要:《霓裳羽衣曲》即《霓裳羽衣舞》,唐代中国宫廷乐舞。
霓裳羽衣曲是唐朝大曲中的法曲精品,它在音乐舞蹈史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唐代是中国乐舞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这是唐代最具代表性的舞蹈作品。
它深刻展现了唐代大曲的特点,是研究唐代大曲的经典作品。
著名诗人白居易有诗《霓裳羽衣舞歌和微之》,对此曲的结构和舞姿做了细致的描述。
本文对《霓裳羽衣曲》做简明介绍,并认为其亦是唐代大曲的经典之作。
关键词:《霓裳羽衣曲》唐玄宗大曲白居易中图分类号:J6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5(c)-0239-021 唐代大曲的典范唐代大曲是唐代艺术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亮点,《霓裳羽衣曲》是唐代一首著名的大曲,而关于此曲的创作来历有很多种说法。
一是,它是由唐玄宗李隆基所作。
音乐描绘唐玄宗看到的场景的向往童话的月亮,天上的仙女跳舞的音乐。
二是基于对《唐会要》记录的集合:天宝十三年,唐轩宗以常太刻石方式,更改一些西域地区传入的音乐,《霓裳羽衣曲》是基于《婆罗门之曲》而改编。
尽管坊间流传着各种神话传说关于此曲的创作,虽说有些荒诞,但是也反映了《霓裳羽衣曲》与道教的紧密联系。
通过对此曲的解析,可以探究出唐代大曲的特点。
《霓裳羽衣曲》是唐代歌舞大曲中独树一帜的作品,它不仅融入了传统元素,更是汲取了西域音乐的精华,形成了散序、中序、破的结构形式。
在《教坊录》中记载了唐代大曲曲名共46个。
其中《霓裳羽衣曲》为其中的经典之作。
2 《霓裳羽衣舞歌》的内涵分析白居易在《霓裳羽衣舞歌》中提到,全曲共36段,分散序(6段)、中序(18段)和曲破(12段)三部分,融歌、舞、器乐演奏为一体。
全曲36段,其经典之处在向我们展示唐代的乐器,舞蹈,服饰以及盛唐气象。
《散序》的6段为前奏曲,全是自由节奏的散板,由磬、箫、笛、筝乐器演奏此段,几种乐器相互融合,击乐器敲击均匀有力,时而沉重缓慢,时而清脆,引出管乐器的悠长曲调,加上筝的行云流水。
知识拓展:《霓裳羽衣曲》
知识拓展:《霓裳羽衣曲》
《霓裳羽衣曲》即《霓裳羽衣舞》,唐代著名宫廷乐舞。
相传最早由西凉节度使所献,后经唐玄宗润色并制作歌词,改用此名。
《霓裳羽衣曲》描写唐玄宗响往神仙而去月宫见到仙女的神话,其舞、其乐、其服饰都着力描绘虚无缥缈的仙境和仙女形象。
白居易有《霓裳羽衣舞歌和微之》诗,对此曲的结构和舞姿作了细致的描绘:全曲分散序、中序、曲破三部分。
散序为器乐演奏,不舞不歌;中序始有拍,且歌且舞;曲破为全曲高潮,繁音急节,声调铿锵,结束时转慢,舞而不歌。
白居易称赞此舞的精美道:“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
”“霓裳羽衣”是一部具有较高艺术水平的宫廷乐舞。
流传达数百年之久,为我国古代音乐舞蹈史上影响较大的一部作品。
《霓裳羽衣曲》表明唐代大曲已有了庞大而多变的曲体,其艺术表现力显示了唐代宫廷音乐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其乐队通过白居易的《霓裳羽衣歌和微之》可看出《霓裳羽衣曲》伴奏采用了磬(唐代指铜钵)、筝、箫、笛、箜篌、筚簟、笙等金石丝竹,乐声“跳珠撼玉”般令人陶醉。
后来,到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与他的皇后周后凭着自己的音乐天赋,复原了失传200年的《霓裳羽衣曲》,是音乐史上的一大奇迹。
《霓裳羽衣曲》是唐代宫廷著名的舞蹈,传说是唐玄宗李隆基所作,由他宠爱的贵妃杨玉环作舞表演。
原舞已失传,现在的表演是根据文字记载和诗歌描写意想再创作的。
音乐采用古老的《长安鼓乐》作素材,舞蹈吸收了陕西和敦煌壁画的某些舞姿造型,采取唐大曲结构形式。
《霓裳羽衣曲》
1/ 1。
从《霓裳羽衣曲》管窥唐代大曲的基本特征
155SONG OF YELLOW RIVER 2021/ 03后世推崇的曲子。
白居易对《霓裳羽衣曲》最喜爱其开始《散序》的部分,那是唐玄宗自己原来已经写成的前半曲的中间。
历史记载《霓裳羽衣曲》曾在安史之乱后失传一直到了南唐时期,李煜和大周后一起将其中一大部分补齐,后在金陵城破之时被唐后主李煜下令烧掉。
今天的《霓裳羽衣曲》是由与世长辞的上海音乐学院叶栋教授根据在敦煌藏经洞发现所留存的,在唐代敦煌曲谱残缺卷还有收录有唐代筝曲的日本筝谱集《仁智要录》解译的筝曲加上宋代词人姜夔所发现的著名得唐代法曲《霓裳羽衣曲》“中序”部分第一段的乐曲组合加以编造而成。
宋代一个名叫姜夔的词人曾在湖南长沙乐工的故纸堆中发现商调《霓裳曲》十八阙,全部都是有谱无词,姜夔自己认为这些曲谱“音节闲雅不类今曲”,姜夔根据自己的理解与体会自己填词取名为《霓裳中序第一》。
这部作品现在被保存在《白石道人歌曲》中一直流传到了今天。
这首曲子有着浓厚的外来音乐的成分,一般认为,很有可能是唐代《霓裳羽衣曲》中序重十八阙中当中的一段。
《霓裳羽衣曲》这首曲子一共有36段,全曲一共分为散序(六段)、中序(十八段)和曲破(十二段)三部分:其中散序被称为前奏曲,这一部分节奏比较自由散板构成,由磬、箫、筝、笛等吹管打击乐器独奏或者轮奏,没有歌舞;中序也被叫做拍序或歌头,在这一大段中是由一个慢板所构成抒情乐段,中间部分也有由缓转急的节奏变化,根据曲子的节奏变化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曲破是一首曲子的精髓之处也被称为舞遍,是整首曲子情绪最高涨的地方,主要是以舞蹈为主,节奏较急,乐音铿锵有力,速度从散板到慢板再慢慢加快到然后急拍,结束的时候再转慢,这一部分只跳舞不唱歌。
二、从《霓裳羽衣曲》看大曲的特征(一)大曲的音乐特征有关于《霓裳羽衣曲》的创作源泉一些史学家根据史料分析得出结论与西域《婆罗门》曲有密切的关联,这是中国的作曲家部分的吸收印度的音乐材料而写成的大型歌舞类乐曲,曲子的伴奏乐器也是种类繁多,唐王朝是一个开放的国家,丝绸之路的开拓使我国与周边各边都有很多的交流,外来音乐的涌入对我国的音乐文化有一定的影响,器乐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种类,这为我国繁荣的音乐文化增添了浓重的一抹色彩。
简谈《中国音乐词典》对《霓裳羽衣曲》的注释
作者: 卫世诚
出版物刊名: 音乐研究
页码: 98-100页
主题词: 霓裳羽衣曲;史料价值;唐玄宗;音乐词典;资治通鉴;公元;注释;新唐书;长恨歌;十三年
摘要: <正> 《中国音乐词典》对唐代著名法曲《霓裳羽衣曲》词条所作的注释(以下简称《注释》)我以为有几处不甚确切,故提出以下不成熟的看法,与同好商榷。
一、关于《霓裳羽衣曲》的作者《注释》写道:“《太真外传》注:‘霓裳羽衣曲者是唐玄宗登三乡驿望女儿山所作也,故刘禹锡有诗云:……开元天子万事足,惟惜当时光景促,三乡驿上望仙山,归作霓裳羽衣曲。
’”《注释》据此说明《霓裳羽衣曲》的作者是唐玄宗。
唐玄宗与扬贵妃二人的情事,自白居易的《长恨歌》和陈鸿的《长恨歌传》于元和元年。
《霓裳羽衣曲》新考
1 . 西凉进献。《 新唐 书》 卷2 2载 : “ 河西节度 使杨 敬 忠献 《 霓裳 羽 衣 曲》 十二 遍 , 凡 曲终 必遽 , 唯 《 霓裳羽衣曲》 将毕 , 引声 益缓。 ” ( 按: 此“ 杨敬
忠” , 《 旧唐书 》 等 皆作 “ 杨 敬述 ” 。 ) 郑蜗 《 津 阳 门诗 》 注云 : “ 会西 凉都督杨敬述
望 女几 山所 作也 。 ”
“ 由来能事 皆有主, 杨氏创声君造谱 。自注 : ‘ 开元 中, 西 凉 府节 度杨 敬述 造 ’ 。 ” - 3 J 枷 2 . 唐玄宗创作 。柳宗元《 龙城录》 “ 明皇梦游 广寒 宫 ” 条载 : “ 开元 六 年 , 上 皇 与 申天 师 、 道 士鸿 都客 , 八月 望 日夜 , 因天师作术 , 三人同在云上游 月 中 。… …听乐 音 嘈 杂 , 亦 甚 清 丽 。上 皇 素解 音 律, 熟 览 而 意 已传 。 …… 上 皇 因想 素 娥 风 中 飞 舞
3 . 唐玄 宗据 《 婆 罗 门 曲》 改 编 而成 。杜佑 《 理 道要 诀 》 云: “ 天宝 十 三载 ( 7 5 4年 ) 七 月 改诸 乐 名 ,
中使辅谬 琳宣进 旨, 令于太 常寺刊石 , 内黄钟商 《 婆罗门曲》 改为《 霓裳 羽衣 曲》 。 ” _ 6 王灼《 碧鸡 漫志》 卷3 : “ 《 霓裳羽衣曲》 , 说者多异 , 予断之 日 西凉创作 , 明皇润色, 又为易美名 , 其他饰 以神怪 者, 皆不足信也。 ” ” 。 以上说法或为史官所记 , 或为小说家言, 但皆
作者简介 : 伏俊琏 ( 1 9 6 0 一) , 男, 甘肃会 宁人 , 西华 师 范大学教授 , 西北师 范大 学兼职教授 , 博 士生导 师 , 主要 从 事 中
霓裳羽衣曲背后的故事
霓裳羽衣曲背后的故事
《霓裳羽衣曲》背后的故事有很多,其中之一与唐朝的兴盛衰落有关。
《霓裳羽衣曲》即《霓裳羽衣舞》,是中国唐代宫廷乐舞,相传为唐玄宗登洛阳三乡驿,望女几山所作(其实是根据《婆罗门曲》改编)。
然而,在唐玄宗的领导下,唐朝达到了一个文化的高峰。
但是,安史之乱使得边疆不稳定,失去了对边疆地区的控制,也失去了与各民族的交流。
安史之乱给文化造成了难以估计的损失,在这场动乱中大量的文化古籍失传,而这其中就包括《霓裳羽衣曲》。
安史之乱导致的最大结果就是乱世再次来临,各节度使不服从中央的调遣,各自征战,给本已经残破的社会造成了更大的破坏。
这场由安禄山与史思明引发的安史之乱历时八年,战火席卷天下,成为整个大唐王朝的转折点,也是中华文明由开放转向保守的转折点,其中就包括了中国舞蹈,从此之后中国舞蹈走向了下坡路再也没有走向巅峰。
也只有在盛世的时候才会出现像《霓裳羽衣曲》这样的绝世舞蹈,可惜,盛世之后就是乱世,而舞蹈也随着乱世的到来而毁灭!霓裳羽衣曲的短暂现世和遗憾结局。
霓裳羽衣曲背后的故事
霓裳羽衣曲背后的故事【原创版2篇】篇1 目录1.霓裳羽衣曲的概述2.霓裳羽衣曲的创作背景及其意义3.霓裳羽衣曲在唐代音乐文化中的地位4.霓裳羽衣曲在现代音乐文化中的影响5.总结篇1正文唐朝,一个充满繁华与辉煌的时代,以其独特的音乐文化而闻名于世。
其中,霓裳羽衣曲是唐代的代表性作品之一,也是我国传统音乐的瑰宝。
它不仅反映了唐代宫廷音乐的风格特点,更是通过其独特的音乐形象展现了唐代社会的繁荣与开放。
霓裳羽衣曲起源于唐代的歌舞大曲,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朝。
在唐玄宗时期,乐工们对原有的歌舞大曲进行了改进和加工,最终形成了霓裳羽衣曲。
据传,唐玄宗曾根据道教经典《太真科》创作了这首乐曲,旨在表现仙女的飘逸与高贵。
霓裳羽衣曲在唐代音乐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是唐代宫廷音乐“燕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唐代歌舞大曲的代表作之一。
在当时,霓裳羽衣曲以其独特的音乐形象和优美的舞姿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
随着历史的演变,霓裳羽衣曲逐渐融入了现代音乐文化中。
一些音乐家和艺术家通过重新编曲和表演,让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焕发出新的生机。
现代的霓裳羽衣曲不仅在国内外的一些重大活动中频频亮相,也成为了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总之,霓裳羽衣曲作为我国传统音乐的瑰宝,不仅反映了唐代宫廷音乐的风格特点,更是通过其独特的音乐形象展现了唐代社会的繁荣与开放。
篇2 目录1.霓裳羽衣曲的背景与历史2.玄宗与乐妓李青莲的故事3.霓裳羽衣曲的艺术价值与影响4.现代对霓裳羽衣曲的研究与传承篇2正文一、背景与历史霓裳羽衣曲是唐代著名音乐家、政治家唐玄宗所创的著名乐舞,以其华丽的舞姿和美妙的音乐而闻名于世。
霓裳羽衣曲源于道教,是唐玄宗为了弘扬道教而创作的。
二、玄宗与乐妓李青莲的故事唐玄宗是一位热爱音乐的皇帝,他不仅创作了许多著名的乐曲,还亲自演奏。
其中,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就是《霓裳羽衣曲》。
据说,唐玄宗曾经与一位名叫李青莲的乐妓相爱,而李青莲也是一位出色的乐妓。
霓裳羽衣曲背后的故事
霓裳羽衣曲背后的故事【最新版2篇】篇1 目录一、霓裳羽衣曲的背景介绍1.霓裳羽衣曲是唐代著名音乐作品之一,具有浓郁的唐代文化特色。
2.它的创作源于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以及唐玄宗对仙女的幻想。
3.霓裳羽衣曲的创作过程历时多年,融入了众多音乐家的智慧和才华。
二、霓裳羽衣曲的艺术特点1.霓裳羽衣曲的旋律优美,富有激情,表现出唐玄宗对仙女的向往。
2.它的节奏明快,动感十足,展现了唐玄宗对爱情的追求和渴望。
3.霓裳羽衣曲的乐器演奏和舞蹈表演都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被誉为“音乐的舞蹈”。
三、霓裳羽衣曲的历史影响1.霓裳羽衣曲在唐代时期达到了音乐的高峰,成为了传世之作。
2.在后来的历史中,霓裳羽衣曲的影响力逐渐扩大,成为了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它在世界音乐史上也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许多国家和民族所喜爱和传承。
篇1正文霓裳羽衣曲,一首源自于唐代、充满神秘色彩的古老乐曲。
它不仅是中国音乐文化中的瑰宝,也是世界音乐文化中的一颗明珠。
霓裳羽衣曲背后的故事充满了浪漫和传奇色彩。
据传,唐玄宗曾对仙女们的生活充满向往,他希望通过音乐表达他对这些美丽仙女的爱慕之情。
于是,他命令乐师们创作了一首名为“霓裳羽衣曲”的乐曲。
这首乐曲融合了唐代的音乐风格和舞蹈元素,表现出浓郁的唐代文化特色。
它的旋律优美动听,节奏明快有力,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演奏和舞蹈的过程中,乐师和舞者们通过精湛的技艺和默契的配合,将乐曲的情感和内涵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唐代时期,霓裳羽衣曲成为了传世之作,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欣赏。
它不仅在中国音乐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也在世界音乐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许多国家和民族都喜爱并传承着这首古老的音乐作品,它成为了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如今,霓裳羽衣曲依然被人们所喜爱和传颂。
无论是通过演奏、舞蹈还是音乐创作,它都成为了人们表达情感、追求美好生活的象征。
篇2 目录1.霓裳羽衣曲的概述2.霓裳羽衣曲背后的故事3.霓裳羽衣曲的影响篇2正文1.霓裳羽衣曲的概述霓裳羽衣曲是唐代著名音乐家李隆基创作的一部著名古典音乐作品,也是中国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
白居易《长恨歌》 诗歌注释赏析
白居易《长恨歌》诗歌注释赏析说明:《长恨歌》是高中二年级语文课文,是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所作的长篇叙事诗,是伟大的唐诗杰作,也是白居易最为人传颂的代表作。
《长恨歌》一般认为是描写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由于白居易并未明确揭示全诗的主题,因此历代学者对《长恨歌》有许多不同的看法,直到现代仍被广泛研究探讨。
诗歌创作背景: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白居易当时任盩厔(今陕西周至)县尉,与好友陈鸿、王质夫在仙游寺游览,有感于当地民间流传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王质夫便提议大家应该写下当时讨论的感想。
于是,陈鸿写下了《长恨歌传》,而白居易也写下了《长恨歌》名篇,两部作品都流传于世。
长恨歌唐:白居易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霓裳羽衣曲》作品介绍
《霓裳羽衣曲》
根据《华氏琵琶谱中月儿高》(又名霓裳羽衣曲)改变的。
相传唐玄宗梦游月宫,仙女数百,皆素练霓衣,舞于广庭,问其曲霓裳羽衣,帝默认其音调而还,明日召乐工依其音作“霓裳羽衣曲”
根据诗人白居易《霓裳羽衣歌和微之》的记载全曲共分三十六段,由散序、中序,曲破三个部分组成。
是一首庞大而多变的曲子,它的艺术表现和意境创造非一般曲子能比,显示了唐代宫廷音乐所取得的成就。
然而唐代“霓裳羽衣曲”乐谱早已散失,至说“华氏琵琶谱”中月儿高(亦名霓裳羽衣曲)与相传玄宗的霓裳羽衣曲在音乐上究竟有多少联系,尚缺资料可查。
但“月儿高”整个音乐结构和音乐情绪确实具有月宫神话霓裳歌舞的意境。
因此钢琴改编曲基本依据“月儿高”原曲调略有删节,力图在钢琴上模仿民族乐器以表现出古典韵味和风格,同时取“仙女数百素练霓衣,舞于广庭”之意,除表现月夜情景外,更加强了乐曲的舞蹈性。
故定曲名为“霓裳羽衣曲”,散板引序后,逐渐展现出一幅风情月白诗情画意的宁静夜景,富于幻想的把人带入月
宫仙境,仙女数百霓裳羽衣翩翩起舞,最后歌毕舞罢,渐渐远去,月儿西下,东方鱼白,在宁静中传来远处寺庙的晨钟,红日即将喷薄而出,在一声长音中全曲结束。
浅析唐代法曲——《霓裳羽衣曲》
浅析唐代法曲—《霓裳羽衣曲》房俊空军军医大学文化与艺术教研室摘要:法曲是唐代的道教晋乐,是隋唐大曲中的一个品种。
《霓裳羽衣曲》是唐朝大曲中的法曲精品,唐代歌舞集大成之作,是宫廷音乐发展的巅峰之作,代表了唐代法曲的最高成就。
乐曲描绘了唐玄宗中秋月夜借助道士 秘术游月宫见到仙女在广寒宫翩翩起舞令李隆基陶醉的神话,此曲的音乐旋律、舞蹈动作、服饰装扮都给人以 身临其境、美轮美奂的艺术感受。
它是音乐文化的里程碑,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此曲也开创了我国封建社会 时期音乐艺术发展的巅峰时期。
关键词:法曲《霓裳羽衣曲》唐玄宗宫廷音乐中图分类号J 605 文献标识码:A 唐朝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开创了政治统一、经 济发展,社会繁荣稳定的景象,形成了我国封建社会经济 发展的高潮,为文化艺术的发展创作创造了条件,《霓裳 羽衣曲》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宫廷音乐为其 提供了丰富的艺术创造空间,而民间音乐的流行则扩大 了《霓裳羽衣曲》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民族间的相互融合, 使得西域音乐传入,《霓裳羽衣曲》得以形成。
_、《霓裳羽衣曲》的由来《霓裳羽衣曲》也称为《霓裳羽衣舞》,这首法曲创作于 开元中期,关于这首曲子的创作过程有着很多传闻趣谈。
广为流传的主要有三种,至今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第一 种说法是在《杨太真外传》中记载玄宗登三乡驿,望见女 儿山(传说中的仙山)触发灵感而作。
《杨太真外传》载:霓 裳羽衣曲者,是玄宗登三乡驿,望女儿山所作也。
第二种说法则是唐初一个叫叶法善的著名道士“尝引 上入月宫,闻仙乐”。
听到诸仙奏曲,便以玉笛接之,曲名 《霓裳羽衣曲》。
第三种说法则是根据《唐会要》记载:开元九年(721 年)西凉总都督杨敬述进献印度佛曲《婆罗门曲》,唐玄宗 以此曲音调为基础,把自己以前梦中入月宫游玩,遇到广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3-0018-02寒宫中仙女翩翩起舞所奏的醒来只记住了其中一部分的音乐再加上一个散序组成的。
霓裳羽衣舞白居易翻译
霓裳羽衣舞白居易翻译《霓裳羽衣曲》是唐代著名宫廷乐曲。
出自印度,原名《婆罗门曲》,开元中河西节度使杨敬述献呈宫廷,经唐玄宗李隆基加工润色,于公元754年(天宝十三年)改名为《霓裳羽衣曲》。
玄宗宠妃杨玉环就以善舞《霓裳羽衣舞》闻名于世。
安史之乱后,谱调逐渐失传。
白居易这首《霓裳羽衣舞歌》生动传神地描述了这种舞蹈的服饰、乐器伴奏和具体表演的细节。
除了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外,包括自注在内的许材料,其音乐史料价值也是极其重要的。
这首诗大致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叙述元和年间诗人曾于内宴时见过《霓裳舞》。
诗人写道:“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
”可见诗人不止一次参加过内宴,也观赏过不知多少歌舞节目,然而印象最深、最为喜爱者却首推这《霓裳羽衣舞》。
那么,这首舞曲为什么能在众多的朝廷乐舞中脱颖而出呢?由此,引起了读者的兴趣和注意。
“舞时寒食春风天,玉钩栏下香案前”点出了表演的时间、地点。
明媚的春天当然是表演歌舞的最佳季节,而“玉钩栏下”更非一般场所可比。
这时间、舞台,自然应有好的演员演出好的剧目。
关于演员,诗歌仅用“案前舞者颜如玉”、“娉婷似不任罗绮”两句作了交待,前者指容貌,后者形容体态,可谓惜墨如金,言简意赅。
而“不著人间俗衣服”等句,更把这容颜如玉、体态轻盈的演员妆点成了仙女。
在古代的神话传说中,仙女的美貌是不容置疑,也非人间可比的。
她身穿彩色如虹的裙子、回云流霞之披肩,钿璎纍纍,玉佩珊珊。
诗中不仅描绘出歌舞艺人穿着打扮的华贵,也隐约透露出这是一出以神仙故事为题材的剧目。
从“磬箫筝笛递相搀”以下六句是介绍和描写《霓裳舞》的乐器伴奏和舞蹈的正式表演。
磬箫筝笛,递相弹奏,击扌厌弹吹,悠扬曲折,此为序曲。
“散序六奏未动衣,阳台宿云慵不飞”两句下有诗人自注说:“散序六遍无拍,故不舞也。
”这时整装已毕的神女还娇慵地伫立在舞台一角,作将要起飞状。
突然,乐曲由柔转刚,擘騞作响,直如秋竹坼裂,春冰迸碎。
再看此时的神女,舞姿轻盈,飘飘若流风雪回,疾速如游龙受惊。
唐朝艳舞:霓裳羽衣曲
唐朝艳舞:霓裳⽻⾐曲《霓裳⽻⾐曲》即《霓裳⽻⾐舞》,唐代中国宫廷乐舞。
相传为唐⽞宗登洛阳三乡驿,望⼥⼏⼭所作(⼀说是根据《婆罗门曲》改编)。
霓裳⽻⾐曲是唐朝⼤曲中的法曲精品,唐歌舞的集⼤成之作。
直到现在,它仍⽆愧于⾳乐舞蹈史上的⼀颗璀璨的明珠。
为唐⽞宗所作之曲,⽤于在太清宫祭献⽼⼦时演奏。
安史之乱后失传。
在南唐时期,李煜和⼤周后将其⼤部分补齐,但是⾦陵城破时,被李煜下令烧毁了。
到了南宋年间,姜夔发现商调霓裳曲的乐谱⼗⼋段。
这些⽚断还保存在他的《⽩⽯道⼈歌曲》⾥。
今⽇的《霓裳⽻⾐曲》是由已故上海⾳乐学院叶栋教授根据敦煌藏经洞留存的唐代敦煌曲谱残卷以及收录有唐代筝曲的⽇本筝谱集《仁智要录》解译的筝曲与宋代词⼈姜夔发现的著名唐代法曲《霓裳⽻⾐曲》"中序"部分第⼀段乐曲组合再编⽽成。
《霓裳⽻⾐曲》即《霓裳⽻⾐舞》,是唐朝⼤曲中的法曲精品,唐歌舞的集⼤成之作。
直到现在,它仍⽆愧于⾳乐舞蹈史上的⼀颗璀璨的明珠。
是唐⽞宗为道教所作之曲,⽤于在太清宫祭献⽼⼦时演奏。
舞曲的内容表现仙真在上界的⽣活情状,有"上元点环招萼绿,王母挥诀别飞琼"等道教神话场景。
唐⾼宗,⽞宗等⼈亲⾃撰写青词,表彰,供道⼠祭献祈祷时使⽤,⼀些⼤⾂⽂⼈亦竞相效仿,从⽽更加提⾼了道教⽂学的⽔平。
安史之乱后失传。
在南唐时期,李煜和⼤周后将其⼤部分补齐,但是⾦陵城破时,被李煜下令烧毁了。
到了南宋年间,姜夔发现商调霓裳曲的乐谱⼗⼋段。
这些⽚断还保存在他的《⽩⽯道⼈歌曲》⾥。
来历此曲约成于公元718~720年间,关于它的来历,则有三种说法,但只有第⼀种说法见诸史书记载,备此⼀说仅供参考:具《杨太真外传》载⽞宗登三乡驿,望见⼥⼏⼭(传说中的仙⼭),触发灵感⽽作。
《杨太真外传》载:霓裳⽻⾐曲者,是⽞宗登三乡驿,望⼥⼏⼭所作也。
故刘禹锡有诗云:"伏睹⽞宗皇帝望《⼥⼏⼭诗》,⼩⾂斐然有感:开元天⼦万事⾜,惟惜当时光景促,三乡驿上望仙⼭,归作《霓裳⽻⾐曲》。
浅析唐代大曲《霓裳羽衣曲》
DOI:10.16661/ki.1672-3791.2018.15.239浅析唐代大曲《霓裳羽衣曲》张蕴(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江西南昌 330000)摘 要:《霓裳羽衣曲》即《霓裳羽衣舞》,唐代中国宫廷乐舞。
霓裳羽衣曲是唐朝大曲中的法曲精品,它在音乐舞蹈史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唐代是中国乐舞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这是唐代最具代表性的舞蹈作品。
它深刻展现了唐代大曲的特点,是研究唐代大曲的经典作品。
著名诗人白居易有诗《霓裳羽衣舞歌和微之》,对此曲的结构和舞姿做了细致的描述。
本文对《霓裳羽衣曲》做简明介绍,并认为其亦是唐代大曲的经典之作。
关键词:《霓裳羽衣曲》 唐玄宗 大曲 白居易中图分类号:J6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5(c)-0239-021 唐代大曲的典范唐代大曲是唐代艺术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亮点,《霓裳羽衣曲》是唐代一首著名的大曲,而关于此曲的创作来历有很多种说法。
一是,它是由唐玄宗李隆基所作。
音乐描绘唐玄宗看到的场景的向往童话的月亮,天上的仙女跳舞的音乐。
二是基于对《唐会要》记录的集合:天宝十三年,唐轩宗以常太刻石方式,更改一些西域地区传入的音乐,《霓裳羽衣曲》是基于《婆罗门之曲》而改编。
尽管坊间流传着各种神话传说关于此曲的创作,虽说有些荒诞,但是也反映了《霓裳羽衣曲》与道教的紧密联系。
通过对此曲的解析,可以探究出唐代大曲的特点。
《霓裳羽衣曲》是唐代歌舞大曲中独树一帜的作品,它不仅融入了传统元素,更是汲取了西域音乐的精华,形成了散序、中序、破的结构形式。
在《教坊录》中记载了唐代大曲曲名共46个。
其中《霓裳羽衣曲》为其中的经典之作。
2 《霓裳羽衣舞歌》的内涵分析白居易在《霓裳羽衣舞歌》中提到,全曲共36段,分散序(6段)、中序(18段)和曲破(12段)三部分,融歌、舞、器乐演奏为一体。
全曲36段,其经典之处在向我们展示唐代的乐器,舞蹈,服饰以及盛唐气象。
唐玄宗作《霓裳羽衣曲》
唐玄宗作《霓裳羽衣曲》唐朝风流天子玄宗创作了著名的歌舞大曲《霓裳羽衣曲》,它可以配上歌舞表演,舞者身饰多彩的羽毛,拖着闪光花纹的白裙,拌着音乐的节奏,舞姿轻盈,飘逸如仙。
整个大曲描写了玄宗向往仙境、遇见仙女的梦幻故事。
那么,玄宗究竟是如何创作《霓裳羽衣曲》的呢?一说玄宗创作《霓裳羽衣曲》,与“游月宫”有关。
据《全唐诗》记载,有一个叫罗公远的道士,曾引玄宗“游月宫”。
玄宗在那里见到了数百个“素练霓衣”的仙女“舞于广庭”,便趁机询问仙女们伴奏的曲子是什么,回答是“霓裳羽衣”。
玄宗本来爱好音律,就默默记下了曲调。
可是,当他回来后,竟忘了一半的音调,此时正好西凉府节度使杨敬述所献的《婆罗门曲》,其曲调与他在月宫所闻之曲相符,于是就把能记下来的一半曲调作为“散序”,而将杨敬述所献之曲作为后面的乐章,由此定名为《霓裳羽衣曲》。
一说玄宗登三乡驿高处望女儿山后,创作了《霓裳羽衣曲》。
唐代“诗豪”刘禹锡曾作《三乡驿楼伏睹玄宗望女儿山诗小臣斐然有感》诗,曰:“开元天子万事足,唯惜当时光景促。
三乡陌上望仙山,归做霓裳羽衣曲。
仙心从此在瑶池,三清八景相追随。
”宋朝乐史在《杨太真传》中也说:“《霓裳羽衣曲》者,是玄宗登三乡驿望女儿山所作也。
”一说《霓裳羽衣曲》就是《婆罗门曲》。
此说认为,《霓裳羽衣曲》的本名就叫《婆罗门曲》,玄宗开元年间杨敬述进献,天宝时玄宗在对曲调稍加润色后,配以歌词,遂改名为《霓裳羽衣曲》。
一说《霓裳羽衣曲》的“散序”,是玄宗登三乡驿望女儿山后创作的,其他部分则是由印度佛曲改编而成的。
《中国音乐史略》的作者,根据宋朝王灼《碧鸡漫志》所引唐朝郑瑀《津阳门诗注》的记载,认为《霓裳羽衣曲》的“散序”与玄宗“游月宫”无关,而是他登三乡驿高处望女儿山后,产生了神气的想象,由此写成的。
至于“散序”以外的乐章,也非取自《婆罗门曲》,而是由印度佛曲改编而成,借以叙述中国道教的神仙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玄宗作《霓裳羽衣曲》
唐朝风流天子玄宗创作了著名的歌舞大曲《霓裳羽衣曲》,它可以配上歌舞表演,舞者身饰多彩的羽毛,拖着闪光花纹的白裙,拌着音乐的节奏,舞姿轻盈,飘逸如仙。
整个大曲描写了玄宗向往仙境、遇见仙女的梦幻故事。
那么,玄宗究竟是如何创作《霓裳羽衣曲》的呢?
一说玄宗创作《霓裳羽衣曲》,与“游月宫”有关。
据《全唐诗》记载,有一个叫罗公远的道士,曾引玄宗“游月宫”。
玄宗在那里见到了数百个“素练霓衣”的仙女“舞于广庭”,便趁机询问仙女们伴奏的曲子是什么,回答是“霓裳羽衣”。
玄宗本来爱好音律,就默默记下了曲调。
可是,当他回来后,竟忘了一半的音调,此时正好西凉府节度使杨敬述所献的《婆罗门曲》,其曲调与他在月宫所闻之曲相符,于是就把能记下来的一半曲调作为“散序”,而将杨敬述所献之曲作为后面的乐章,由此定名为《霓裳羽衣曲》。
一说玄宗登三乡驿高处望女儿山后,创作了《霓裳羽衣曲》。
唐代“诗豪”刘禹锡曾作《三乡驿楼伏睹玄宗望女儿山诗小臣斐然有感》诗,曰:“开元天子万事足,唯惜当时光景促。
三乡陌上望仙山,归做霓裳羽衣曲。
仙心从此在瑶池,三清八景相追随。
”宋朝乐史在《杨太真传》中也说:“《霓裳羽衣曲》者,是玄宗登三乡驿望女儿山所作也。
”
一说《霓裳羽衣曲》就是《婆罗门曲》。
此说认为,《霓裳羽衣曲》
的本名就叫《婆罗门曲》,玄宗开元年间杨敬述进献,天宝时玄宗在对曲调稍加润色后,配以歌词,遂改名为《霓裳羽衣曲》。
一说《霓裳羽衣曲》的“散序”,是玄宗登三乡驿望女儿山后创作的,其他部分则是由印度佛曲改编而成的。
《中国音乐史略》的作者,根据宋朝王灼《碧鸡漫志》所引唐朝郑瑀《津阳门诗注》的记载,认为《霓裳羽衣曲》的“散序”与玄宗“游月宫”无关,而是他登三乡驿高处望女儿山后,产生了神气的想象,由此写成的。
至于“散序”以外的乐章,也非取自《婆罗门曲》,而是由印度佛曲改编而成,借以叙述中国道教的神仙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