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比》表格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4单元 比-归纳总结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4单元  比-归纳总结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4单元比-归纳总结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比》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比的概念、比的性质、比的应用等知识。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认识比,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求比值,运用比进行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比例、分数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比的计算和应用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性质。

2.学会求比值,能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比的概念和性质。

2.求比值和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比的概念。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比的性质。

3.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如图片、实例等。

2.准备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幅图片,图片中有一只鸟和一朵花,鸟有2只翅膀,花有3朵花瓣。

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鸟和花的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如水果店里的苹果和香蕉的售价,引导学生认识比的概念。

同时,解释比的意义,即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比的计算练习,如给出一组数,要求学生求出它们的比值。

同时,引导学生发现比的性质,如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4.巩固(10分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探究比的性质。

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一个表格,表格中包含不同比的比值,以及它们的前项和后项。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如给出一个情境:甲、乙两地相距120公里,一辆汽车从甲地出发,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前往乙地,问汽车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到达乙地?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强调比的概念、比的性质以及比的应用。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4单元比-归纳总结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4单元比-归纳总结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4单元比-归纳总结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比”主要内容包括比的含义、比的基本性质、求比值、化简比、求比的应用等。

本节课是单元的最后一节,主要对学生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系统地掌握比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比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能够进行简单的比值计算和化简比。

但部分学生对比的应用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归纳总结,进一步巩固比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归纳总结,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比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比的含义、比的基本性质、求比值、化简比、比的应用。

2.难点:比的应用,如何灵活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归纳总结法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课件、练习题、黑板等教学用具。

2.提前让学生预习本节课的内容,了解比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比的含义和基本性质,引导学生回顾比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进行解决。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规律,总结解题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交流,共同解决一组关于比的练习题。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提高解题能力。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解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总结,使学生对比的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出示一组有关比的应用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比的知识。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有关比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4单元 比-归纳总结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4单元  比-归纳总结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4单元比-归纳总结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理解“比”的概念,并能用“比”进行简单的数值比较。

2.能够熟练使用“比”的相关术语,如倍数、百分比等。

3.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比”进行数量的比较和计算。

4.能够通过综合性问题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教学板书、教具、习题练习册等。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相关知识,准备纸笔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教师通过引入实际情境,让学生思考如何使用“比”进行数值比较,并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各种“比”的例子,引起学生对“比”的兴趣。

2. 学习“比”的概念通过具体的数字例子和图片展示,讲解“比”的概念,包括比的大小关系、比的性质等,并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方式互相交流自己对“比”的理解。

3. 学习“比”的运用教师通过实际例题,让学生熟练掌握“比”的应用,包括倍数、百分比等相关概念的运用,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比”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4. 综合应用与归纳总结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解决一系列综合性问题,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给出解决方案。

通过这一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5. 拓展与巩固教师安排学生进行相关习题练习,强化所学知识,巩固学生对“比”概念的掌握,并在听取学生解答后进行相关拓展讨论,加深学生对“比”的理解。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否理解了“比”的概念?他们是否能够熟练运用“比”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针对学生的表现,教师应该如何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比”的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练习,让学生通过做题巩固所学知识。

要求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并在下节课时检查学生的作业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六、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测试,全面评价学生对“比”概念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学习水平。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比的基本性质》的内容包括比的定义、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比例和比例尺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对于数学概念和逻辑推理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比的概念和性质,部分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比的定义,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比的定义和比的基本性质的理解。

2.化简比的方法和技巧。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和操作,自主探索和学习比的基本性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2.教学素材(图片、案例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比的含义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比的定义和比的基本性质,通过PPT课件和教学素材,直观地展示比的概念和性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操练(10分钟)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运用比的概念和性质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5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他们对比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比的应用,介绍化简比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学会如何将比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比的概念和性质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知识点板书在黑板上,方便学生复习和记忆。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比 2.比的基本性质》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比 2.比的基本性质》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比 2.比的基本性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比》主要让学生掌握比的概念,理解比的基本性质,能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是学生对比的概念的进一步认识,通过对比的性质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比例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对比的基本性质的理解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感受和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2.教学难点:对比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比的基本性质进行深入探究。

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教学素材、学习单等教学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如“小明跑500米,用了4分钟,小华跑500米,用了3分钟,他们谁跑得快?”引发学生思考,引出比的概念。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比的基本性质的定义,如“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举例来解释和演示比的基本性质,让学生对比的基本性质有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进行一些实际的操作活动,如填写学习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等,让学生对比的基本性质进行巩固。

4.巩固(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对比的基本性质进行巩固,同时教师可以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解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5.拓展(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对比的基本性质进行运用,如“已知一个数的2/3是6,求这个数。

”等,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比的基本性质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比》的教案

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比》的教案
第二题中,路程和时间的单位是不同的。
师:对,我们把例1中的这两个量称为同类量,把例2中的两个量称为不同类量。
同类量和不同类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我们都可以用比来表示。
(4) 归纳比的意义。
师:通过这么的例子,大家现在再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什么是比?
(引导学生观察前面例子中除法算式和比的对照。)
生:只要是两个数相除,都可以写成比的形式。
宽是长的几分之几?可以怎么说?
生:现在有没有同学愿意试着说一说?
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
师:很好。
师:比是除法的另一种表达形式,它也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关系,只是形式不同。
(2)思考路程与时间的比。
师:下面请大家在看一道题目:神州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地350千米的高空作圆周运动,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千米。我们已知(路程)和(时间),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在日常生活和和工农业生产中,常常需要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比较的方法我们已经学过两种(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相差关系用减法;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用除法),
师:在这里呢,老师要告诉大家:②和③式,我们还可以改写成一种新的表达形式。我们把它称为比。 (师板书课题:比)
师:你们看到老师在黑板上写“比”这个字的时候,你们想到了什么?谁愿意来说说?
42252 :90= 42252 ÷ 90 =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教学反思:
课题
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1、能联系商不变的规律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理解比的基本性质,并能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2、培养类比、推理、概括等思维能力,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向学生进行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人教版数学六上第四单元《比》全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上第四单元《比》全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上第四单元《比》全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上第四单元》主要介绍了比的概念、比的运算以及应用。

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同时也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本单元包括比的定义、比的意义、比的计算、应用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掌握了分数、小数等基本概念,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

但是,对于比的概念和运算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练习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基本运算方法,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过程,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基本运算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将比的概念和运算应用于实际问题中,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比的兴趣和思考。

2.操作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和动手实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和运算。

3.问题解决法: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通过分析和思考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问题情境,准备比的运算练习题。

2.学具准备: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比的概念,例如比较两件商品的价格。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呈现(10分钟)教师介绍比的定义和意义,通过具体实例和图示来帮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比的特征。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比的运算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互相交流和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比的运算规律。

4.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和解决。

例如,比较两辆车的速度、两组数据的大小等。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单元教案-第四单元 比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单元教案-第四单元 比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单元教案-第四单元比一、教学目标1.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读法。

2.掌握纸上画图的方法,并能用图形比较大小。

3.能通过综合应用题目中的信息,解决比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1.比的概念和读法。

2.纸上画图比较大小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综合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解决多步骤比较的问题。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复印教材内容,备好黑板、彩色粉笔、计算器等教学工具。

2.孋生准备:课前做好相应预习,带好课本、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1.让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大小,引导学生了解比的概念。

2.教师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说出哪个大哪个小,引导学生学会比的读法。

二、示范练习1.让学生在纸上画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比较两者的大小关系,加深学生对比的理解。

三、操练1.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在书本上独立完成练习,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第二课时一、复习1.对比的读法进行复习,让学生口头回答一些比的问答题。

二、讲解1.讲解如何综合应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购买物品时的比较优惠等情况。

三、实践1.给学生出示一些真实的购物信息,让学生综合运用比的知识解决问题。

四、总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再次强调比的应用和重要性。

六、作业1.布置练习题,要求学生通过比的概念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比的理解。

七、板书设计1.什么是比?比的读法。

2.纸上画图比大小的方法。

3.综合应用比的实际问题。

八、教学反思本单元主要教授比的概念和应用方法,通过示范练习和实践让学生感受到比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比的基本性质》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比的基本性质》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比的基本性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比的基本性质》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即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比的概念的基础,也是后续学习比例、百分数等知识的前提。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对数学知识有一定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但是,对于比的概念和基本性质,部分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练习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2.培养学生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比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2.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进行简化计算。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2.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实例讲解和练习,让学生加深对比的基本性质的理解。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练习题,用于讲解和练习比的基本性质。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和讲解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比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如何简化计算。

例如,某商品的原价是120元,降价20%,问降价后的价格是多少?2.呈现(10分钟)讲解比的基本性质,通过具体案例展示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有关比的基本性质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可适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教师可适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5.拓展(10分钟)讲解比与分数、比例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4单元 比-教材分析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4单元  比-教材分析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4单元比-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1.1 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围绕“比”的概念展开,包括比的意义、比的表示方法、比的性质以及比的运算等内容。

学生在本单元将学习如何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1.2 教学目标•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表示方法。

•能够运用比的知识进行简单的计算。

•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

1.3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比”的概念。

•掌握比的表示方法。

•学会进行比的基本运算。

1.4 教学难点•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进行多步骤的比的计算。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2.1 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课时:比的意义及表示法•第二课时:比的性质•第三课时:比的运算•第四课时:综合练习与拓展2.2 教学方法•示例引入法:通过生活中简单的例子引出比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归纳总结法:引导学生观察、总结比的规律,并归纳相关知识点。

•练习巩固法:通过大量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比的运算能力。

•引导发现法:设置情境让学生自主发现比的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三、教学步骤3.1 第一课时:比的意义及表示法1.引导学生讨论生活中的“比”的概念。

2.示范比的表示法,让学生尝试写出几个比的表示方式。

3.练习:比的相等性质。

3.2 第二课时:比的性质1.教授比的大小关系。

2.引导学生讨论比的性质,归纳比大小关系的几种情况。

3.实例:比的大小判断。

3.3 第三课时:比的运算1.教学比的加法和减法规则。

2.练习:比的加减法计算。

3.情景练习:日常生活中的比运算问题。

3.4 第四课时:综合练习与拓展1.综合练习:比的综合运用。

2.拓展训练:提供拓展题目,激发学生求知欲。

四、课后复习与作业布置4.1 复习要点•比的概念和表示法。

•比的性质和运算规则。

4.2 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练习册的相关题目。

2.思考并解答生活中的比的问题。

3.完成作业本上的综合计算题。

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教案

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教案

第四单元《比》单元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这部分教学内容主要有:比的意义,比的读、写方法,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比的基本性质,求比值,化简比,按比分配。

学生在学习这些内容之前已经掌握了除数的意义与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意义与基本性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知识,会进行分数乘、除法计算,会解答有关分数乘、除法的实际问题。

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有着密切的联系,求比值、化简比和按比例分配等知识的学习与分数乘、除法的计算密不可分,因此将比的认识安排在分数乘法和除法之后进行教学,既加强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又可以为后面学习比例的相关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会求比值、化简比,能解答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理解比的意义、探索比与分数和除法之间的关系以及比的基本性质的过程中,体会类比法、推理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经历用比描述生活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三、教学重点:1、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分数、除法三者之间的关系,掌握比的基础性质,学会化简比和求比值。

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按比分配问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1、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分数、除法三者之间的关系,掌握比的基础性质,学会化简比和求比值。

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按比分配问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使学生经历用比描述生活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五、教学措施:1、联系已学知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让学生感悟相关知识的联系与区别,使新知识融会贯通。

六、课时安排:共5课时。

比的意义:1课时比的基本性质:1课时练习十一:1课时比的应用和练习:2课时科目数学年级六班级1班时间课题第一课时比的意义节次教学目标(含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法和写法,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比 3.比的应用》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比 3.比的应用》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比 3.比的应用》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比 3.比的应用》主要介绍了比的概念和比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求比值的方法,并能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比的概念、求比值的方法以及比的应用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比例的概念和求比值的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比的概念,理解求比值的方法,并能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比的概念,求比值的方法,以及比的应用。

2.教学难点:求比值的方法,以及如何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和求比值的方法。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练习题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的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比较两辆汽车的速度,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比较两个物体的速度。

从而引出比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讲解比的概念,以及求比值的方法。

同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有关比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然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解题思路和方法。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一些典型的练习题,让学生上黑板进行解答。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比 2.比的基本性质》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比 2.比的基本性质》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比 2.比的基本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比的基本概念。

2.掌握比的性质和运算方法。

3.能够灵活运用比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2.熟练运用比进行简单的计算。

三、教学难点1.理解比的相关概念。

2.灵活运用比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引入比的概念,让学生猜测大小关系。

2. 学习比的概念老师对比的概念进行解释,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和用法。

3. 比的表示法介绍比的表示方法:用冒号、用分数等不同表示方法,并让学生进行比的表示练习。

4. 比的性质讲解比的基本性质:同比、取中比、逆比等性质,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5. 比的运算引入比的运算方法,包括比的加减法,乘法和除法,并带领学生进行练习和应用。

6.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的性质和运算方法解决问题,并进行讲解和讨论。

六、课堂练习1.计算:3:5+2:3=2.比较:$1:2 \\text{ 与 } 2:3$大小关系。

七、课堂总结对本节课学习的要点进行总结,强调比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运算方法。

八、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练习题。

2.搜集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比的例子,并写成短文描述。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和运算方法。

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欢迎向老师提问。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比》表格教案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比》表格教案

年级六年级数学课题:比的意义课型:新授课课时:第1课时教学内容:教材p48、“做一做”第1、2、3题及练习十一中的第1-3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读、写比,并会正确的求比值。

2、引导学生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学生说出:可以求长是宽的几倍?(15÷10)或求红旗的宽是长的几分之几?(10÷15)生自学课本,初步判断15:10和10:15的区别?理解长和宽的比及宽和长的比的对应。

在太空中,执行此次任务的航天员杨利伟在飞船里向人们展示了联合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杨利伟展示的两面旗都是长15cm,宽10cm,怎样用算式表示它们的长和宽的关系?)(2)、师总结:比较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除了除法,还有一种表示方法,即“比”。

可以说成是: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或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

(3)、不论是长和宽的比还是宽和长的比,都是两个长度的比,相比的两个量是同类的量,不同的量可不可以比较?2、不同类量的比(1)、“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地350km的高空作圆周运动,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km。

怎样用算式表示飞船进入轨道后平均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路程÷时间=速度,算式:42252÷90)(2)、对于这种关系,我们也可以说:飞船所行路程和时间的比是42252比90,这里的42252千米与90小时是两个不同类的量。

生归纳比的意义:学生试说:两个数相除,又叫作两个数的比。

学生自学课本,小组讨论概括知识点。

1、小组汇报并举例:“:”是比号,读作“比”。

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生认真区分,小组说一说,认真识记。

(比表示两个数相除的一种关系,由前项、比号、后项组成。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比》教案(二)_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比》教案(二)_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比》教案(二)_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比》教案(二)
一、教学内容
比的基本性质。

(教材第50页)
二、教学目标
1.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2.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渗透类比思想。

三、重点难点
重难点: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问答。

师:什么叫比和比值?(点名学生回答)
师:比和分数、除法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回忆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可以结合算式或表格回答。

师:商不变的规律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各是什么?
引导学生回忆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2.2/6,4/12,8/24这三个分数的大小相等吗?为什么?(课件出示题目)
引导学生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思考,发现都能化简为1/3。

3.引出新课。

师:在除法中有商不变的规律,在分数中有分数的基本性质,那么在比中是否也有类似的性质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比的基本性质。

(板书课题:比的基本性质)
二、学习新课
1.启发引导,发现问题。

把6/8,12/16改写成比的形式。

(课件出示题目,点名学生回答)
师:这两个比相等吗?。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4单元 比-第1课时 比的意义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4单元  比-第1课时 比的意义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4单元比第1课时:比的意义一、教学目标1.了解比的概念及意义。

2.能够用自己的言语简单解释比的含义。

3.能够根据实际情境进行简单的比较。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比的概念及简单比的判断。

难点:通过实际情境理解比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2.教具:小组练习题、比较实物。

3.备课内容:巩固比的概念,设计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比较情境。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两个不同大小的水杯,请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并引出比的概念。

比如:“大的水杯和小的水杯,哪个更大?这个过程就是在进行比较,我们称之为比。

”2.概念讲解(10分钟)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导他们理解比的概念。

比如:“比就是用来描述两个或多个物体或量之间大小的关系。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练习题,自行判断大小并展示答案。

如:“1. 小明身高1.3米,小红身高1.2米,小明比小红高的用‘大’表示。

”教师进行引导和点评。

4.拓展(10分钟)设计一些实际的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类比。

如:“比如说,你今天的早餐和昨天的早餐,你觉得哪个更丰盛?”5.总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比的概念及意义,以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以实际生活中的比较情境为载体,帮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及意义。

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学生的活跃性很高,但也发现有些学生对于大小的概念理解不够清晰,需要在后续课程中进行加强。

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题。

2.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并记录两个物体或量的比较情况。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比的概念及意义。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比》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比》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比》教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比》的相关知识点。

具体包括比的定义、比值的概念、比的性质、比的化简、比的比较以及比的应用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比的概念,理解比值的意义,能够求出一个比的比值。

2. 让学生掌握比的性质,能够对比进行化简。

3. 培养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比的化简,比的应用。

2. 教学重点:比的定义,比值的概念,比的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假设小明和小华赛跑,小明用时4分钟跑完1000米,小华用时5分钟跑完1000米,请同学们求一下小明和小华的跑步速度之比。

2. 讲解知识点:通过情景引入,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概念,讲解比值的意义,以及如何求一个比的比值。

3. 例题讲解:给出一个具体的例子,讲解比的性质,如何化简比。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化简比的练习题。

5. 比的比较:讲解如何比较两个比的大小。

6. 比的应用:讲解如何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比的定义2. 比值的概念3. 比的性质4. 比的化简5. 比的比较6. 比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请同学们运用比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如:甲乙两人同时出发,甲每分钟走60米,乙每分钟走75米,请问甲乙两人5分钟后相距多少米?答案:甲乙两人5分钟后相距150米。

(1)12:18答案:12:18 = 2:3(2)20:30答案:20:30 = 2:3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比的概念和比值的意义。

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学生掌握了比的性质和比的化简。

在比的比较和比的应用环节,学生能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整体教学效果良好,但部分学生在比的化简环节仍需加强练习。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比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比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比教案【导语】比作为一种数学关系,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在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中,比的教学内容涵盖了比的概念、比的大小和比的应用等方面,通过学习比,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数量关系意识,培养学生比较的能力和观察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比的概念1. 比的定义在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中,比被定义为用两个数相除所表示的一种数学关系。

比的叙述形式为“a:b”或“a/b”,其中a称为比的前项,b称为比的后项。

比表示了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 比的性质比的本质是一种数量关系,具有等量和等比两个重要的性质。

在学习比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理解比的性质,从而能够正确运用比的知识进行问题的求解。

二、比的大小1. 比的大小判断在学习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比的大小时,学生需要掌握比的大小判断方法。

比较常见的方法有通分比较法和改成相同单位后比较法。

2. 比的大小应用比的大小应用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商品比价、人口比例、图形的放大缩小比例等。

学习比的大小应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比的应用1. 比的运用在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中,比的应用涵盖了物品购买、图形的相似性判断、比例尺的应用等内容。

通过这些应用案例,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比的实际运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比的解决问题学生需要通过比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通过计算比例尺,确定地图上两地的实际距离;通过商品比价,确定哪种商品更具性价比等。

比的应用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总结】通过学习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比,我们不仅能够掌握比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还能够应用比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比的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个人观点】比作为一种数学关系,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比表格式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比表格式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比表格式教案备课表年级班次时间 xx年月日第四单元第1节总第28节课题比的意义:教材第48-49页、 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各部分的名称。

理解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教学 2、会正确读写任意两个相关联的量的比,掌握求比值的方法,能正确求比值。

目的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理解比的意义,学会读写法,及求比难点理解比的意义,学会读写法,及求重点值的方法。

关键比值的方法。

教具学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主题图的课件教师:图上画了什么?你了解哪些信息,有何感想。

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

杨利伟在载人航它们的关系。

天飞船上展示的国旗的长、宽分别是15厘米,10厘米。

你怎样用算式表示。

可能的表示:长比宽多多少、长是宽的几倍、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学生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教师归纳。

一种是比差,如长比宽多5厘米;另一种是比倍,如长是宽的十分之十五倍,宽是长的十五分之十。

2、引导学生举例,丰富感知。

让学生举例两个量相除的例子。

3、像上面的例子,是比较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揭示课题:比二、探究新知 1、教师引导像上面的例子,长是宽十分之十五倍,也可说成长和宽的比是15:10,那么宽是长的十五分之十,可以说成谁与谁的比是几比几呢? 学生回答。

2.教师引导学生初步建立除法与比的联系。

教师:已知神舟”五号进入轨道后90分钟大约运行了42252千米,怎样用算式表示飞船进入轨道后平均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教师:除了用除法来表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外,我们也可用比表示两者的关系:路程与时间的比是42252比90. 3.概括比的意义。

观察上边这些例子,你能说说什么叫比吗?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

从比的意义看,两个数的比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什么关系?学生回答后,教师在“相除最新小学教学word试卷-可编辑“两个字下面画上着重号,然后齐读。

4.介绍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比》单元教案表格版

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比》单元教案表格版

(1)师:比与除法、分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①小组讨论: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分别相当于除法算式和分数中的什么? ②学生自主填写下表。

(课件出示表中内容)比、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③全班交流订正。

④学生尝试用字母表示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板书:a ∶b =a ÷b =a b (b ≠0) 教师指出: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两个数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

如15∶10也可以写成1510,仍读作“15比10”。

(2)师:0能不能作比的后项?(不能)为什么?既然比的后项不能是0,而足球赛中会出现的“2∶0”的意义是什么?它是一个比吗? 四、解决问题,应用“比” 1.课件展示教科书P49“做一做”第1、2题。

五、课堂小结,回顾反思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板书设计 比的意义 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

15∶10=15÷10=32前项比号后项比值a ∶b=a ÷b=ab(b ≠0) 分层作业设计:必做: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选做:《学法》能力提升 教学反思:第三单元 课题 比的基本性质 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将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沟通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提高观察、比较、推理、概括、合作、交流的能力。

3.初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使学生认识到知识之间都是存在内在联系的。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2.灵活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将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教学过程一、激活旧知识,引入新课课件出示习题。

指名口答,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师小结:左边的题可以依据比、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填写,右边的题可以依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填写。

师: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是什么?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举例说明。

二、猜想验证,探究新知1.创设情境,引发猜想。

师:我们学过商不变的规律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根据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想一想,在比中有什么样的规律或性质? 2.小组合作,验证猜想。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级六年级数学课题:比的意义
课型:新授课课时: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p48、“做一做”第1、2、3题及练习十一中的第1-3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读、写比,并会正确的求比值。

2、引导学生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学生说出:可以求长是宽的几倍?(15÷10)或求红旗的宽是长的几分之几?(10÷15)
生自学课本,初步判断15:10和10:15的区别?
理解长和宽的比及宽和长的比的对应。

在太空中,执行此次任务的航天员杨利伟在飞船里向人们展示了联合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杨利伟展示的两面旗都是长15cm,宽10cm,怎样用算式表示它们的长和宽的关系?)
(2)、师总结:比较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除了除法,还有一种表示方法,即“比”。

可以说成是: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或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

(3)、不论是长和宽的比还是宽和长的比,都是两个长度的比,相比的两个量是同类的量,不同的量可不可以比较?
2、不同类量的比
(1)、“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地350km的高空作圆周运动,平均90
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km。

怎样用算式表示飞船进入轨道后平均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路程÷时间=速度,算式:42252÷90)
(2)、对于这种关系,我们也可以说:飞船所行路程和时间的比是42252比90,这里的42252千米与90小时是两个不同类的量。

生归纳比的意义:
学生试说:两个数相除,又叫作两个数的比。

学生自学课本,小组讨论概括知识点。

1、小组汇报并举例:“:”是比号,读作“比”。

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生认真区分,小组说一说,认真识记。

(比表示两个数相除的一种关系,由前项、比号、后项组成。

比值表示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比值是一个数,可以是分数、小数或整数。

)可以是分数、小数或整数。

)(3)总结
师:通过上面两个例子,你认为什么是比?
师板书: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
数的比。

(1).教学比的写法、比的各部分名称。

比的写法。

15比10 记作15∶10 10比15 记作10∶15 42252比90记作42252:90 比的各部分名称.
(2).教学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1)比与除法的关系观察上面的式子,比的前项相当于什么?(被除数),后项相当于什么?(除数)比值相当于什么?(商)。

(2)分数的的分子相当于比的前项,分数线相当于比号,分数的分母相当于比的后项。

3、讨论:同学们觉得比与比值的区别在哪里?
年级:六年级数学课题:比的基本性质
课型:新授课课时:第2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p50例一、“做一做”及练习十一中的第4、5题.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能正确地把一个比化成最简整数比。

2、通过迁移类推,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使学生认识事物之间都是存在内在联系的。

3、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的意识,并能与他人互相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掌握化简比的方法,能正确地把一个比化成最简整数比。

年级六年级数学课题:比的应用
课型:新授课课时:第3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p54例2“
教学目标:1、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2、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特征,能运用按
比例分配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一定比例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生1解法1:总份数 1+4=5 份
每份是500÷5=100(毫升)
浓缩液有100×1=100(毫升)水有 100×4=400(毫升)
生2:解法2 :总份数 1+4=5 浓缩液有 500×1/5=100(毫升)水有 500×4/5=400(毫升)
答:浓缩液有100毫升,水有400毫升。

指出:按比例分配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分配。

出示例 2 某种清洁剂是浓缩液和水按1:4的体积比配置的。

现有一瓶500毫升的这种清洁剂,其中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是多少?
读题后,问1:4什么意思?浓缩液的体积占这瓶清洁剂的几分之几?水的体积占这瓶清洁剂的几分之几?
你会怎样做这道题?
提问后老师总结:把计算出来的浓缩液的体积加上水的体积是否等于500;也可以把计算结果去比,看是否是1:4。

老师总结并强调计算方法:首先看清题里的条件给的是哪几个量的比再看题中给的量是否是这几个量的和,而后在选择合适的计算方
法。

并养成验算的好习惯。

四、巩固练习:出示练习题(49页做一做)
(1)某妇产医院上月新生婴儿303名,男女婴儿人数之比是51:50。

上月新生男女婴儿各有多少人?
(2)学校把栽70棵树的任务,按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配给各班,一班有46人,二班有44人,三班有50人。

三个班各应栽多少棵?
读题后,学生独立做,二人板演
老师集体订正,要求说出每步算出的是什么。

教师问:如果题中给的条件有几个量的“比”,而“和”没有直接给出,怎么办?
学生回答后,老师出示练习十二第5题
年级六年级数学课题:比的应用练习课课型:练习课课时:第4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p52、p53“及练习十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比的应用的回顾整理,沟通比、百分数之间的联系。

2.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交流整理与复习的不同思路,逐步养成回顾与反思习惯。

教学重点: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一定比例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一定比例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