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资源]推荐阅读: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四大趋势 胡根林
关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趋势
关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趋势摘要:新一轮的教学时代已经开始,目前,教师在新的中学课程标准要求下,重新整理出语文课程改革的新思路。
教师将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多样性而开设不同的课堂教学,将课堂变成教育的“演练场”,使语文教学符合当前语文课程标准的实际要求,让初中语文教学真正落到实处,正常发挥它的教育作用。
关键词:教学思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众所周知,“泰勒原理”强调通过控制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过程来促进学生对知识或技能的获得。
[1]泰勒(ralaph w.tyler)在1949年出版的著作《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就公开地提出,开发任何课程和教学计划都必须回答四个基本问题: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学习经验)、组织教育经验和评价教育计划。
因此,构成了著名的“泰勒原理”。
当前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正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较大的变革,在素质教育的宏观大背景下,将全面推行课程标准,使用新的教材。
而初中语文教学收效小的行为就一节语文课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它们分别是教学目标混沌不清,教学内容凌乱散漫,教学组织错乱无序,同时,教学效果不够明显。
对此,我认为未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趋势,将主要向以下四个方面发展。
一、未来将开创一个更加和谐、自由平等的教学环境一方面,平等的教学氛围是语文课堂的灵魂,不仅是因为它可以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重要的是它可以积极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
初中语文课堂只有在一个自由、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下,学生才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并思考问题,从而创造学生的创新思维。
另一方面,在课堂的互动中,语文教师也应相应给予学生相对平等的教学反馈,通过不断鼓励学生主动发表看法,进而帮助学生完成在语言方面的摸索。
在这里,语文教师由一个课堂的管理者转变为一个课堂的组织者,而学生为全课程的主体。
二、初中语文教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未来初中语文的教学目标应是培养学生语文的实践能力教师不应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全面性,而应重点培养学生语文实践的能力,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深入分析小学语文教材的变化趋势
深入分析小学语文教材的变化趋势语文教材作为小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主要教材,在不断发展和更新中,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趋势。
本文将从课文内容、教学方法和形式结构等方面对小学语文教材的变化趋势进行深入分析。
一、课文内容的变化趋势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变迁,小学语文教育也呈现出新的要求。
教材的课文内容更加关注贴近现实生活、培养实用能力的特点。
过去的语文教材偏重于典籍、经典诗词等经典文学作品的学习,但现在的教材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教材中出现了更多与现实生活相关的课文,涉及到社会、科技、环境等多个领域的内容。
这种变化使学生更加贴近实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二、教学方法的变化趋势教学方法是语文教材变化的重要方面。
过去,以教师为中心、传统的讲授方式占主导地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现在的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合作性。
教师通过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这种变化使得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更加主动,教学目标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形式结构的变化趋势教材的形式结构也在不断变化中,逐渐朝着多样化和综合性发展。
过去的教材形式结构单一,往往以课文阅读为主。
而现在的教材结构更加灵活多样,不仅包含课文阅读,还融入了各种综合性阅读素材。
例如,添加了新闻报道、故事阅读、实用文写作等内容,丰富了教材的形式结构,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四、教材的文化意识与民族特色在语文教材的变化趋势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与民族特色。
教材中融入了更多民族文化、地方文化和国际文化的元素,使学生更加了解和热爱自己的文化。
同时,也引入了一些国际交流和理解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总之,小学语文教材的变化趋势体现在课文内容、教学方法和形式结构等多个方面。
教材内容更加关注现实生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用能力;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合作性;形式结构更加多样化和综合性;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与民族特色。
98年以后小学语文教材改革的变化
98年以后小学语文教材改革的变化小学语文教材改革的变化:第一阶段:教材走向“审定制”。
1986年4月,国家教委批准成立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负责教材的初审和审定工作,从此,中小学教材的编写、出版正式进入“一纲多本”、教材“审定制”时代。
根据1988年国家教委对中小学教材编写的规划,1989年开始,有“八套半”教材依据新颁布的教学大纲着手编写。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五年制、六年制两套小学语文教材,在编写指导思想、编写理念和体系结构等方面保持一致。
主要特点有:一是重视教材的思想性,新选了一批时代气息强、体现爱国主义教育和贴近学生思想、生活实际的文章;二是实现语文基本功训练的整体优化,将听、说、读、写各项语文基本功训练及观察、思维、想象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最大限度地发挥语文学科综合训练的整体效益。
这两套教材是人教版第八套小学语文教材,虽然作为全国通用教材画上了句号,但仍然是实质上的全国通用教材。
第二阶段: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推进素质教育。
1992年国家教委颁布《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开始在《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的基础上修订、改编两个学制的试用本教材。
原教材的特点之一是“体现时代精神,重视教材的思想性”,试用本在此基础上增选了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课文;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增加弹性;注意体现训练过程,继续加强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教材配套的品种更加齐全,实现了以教科书为基础的教材系列化。
2000年教育部颁布《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并要求各出版单位组织力量根据调整后的教学大纲精神,对小学语文教材进行全面修订。
修订后的教材克服了教材中的繁、难、偏、旧问题,增加了富有时代气息的课文,力求贯彻深化课程改革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第三阶段:人文观引领下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实验教材。
2001年6月,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趋势
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趋势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为立足点和出发点,通过深入研究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趋势,以期为促进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做出有益探索。
语文学科作为中小学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在中小学的整个学科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语文学科的学习的好坏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
鉴于此研究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具有更重要的理论以及现实意义。
一、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已经持续多年,然而改革并没有带来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明显提升,目前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如下:1、教学内容脱离生活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一个最大不同就是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的教学应当紧密联系生活,通过消除生活与语文教学之间的壁垒来提升教学效果。
但是研究中小学的语文课本内容就会发现,中小学的语文教材内容生活气息并不浓厚,这种情况不仅造成了中小学生对课文内容难以理解,同时也直接影响到了其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形成。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倾向于关注与自身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尤其如此,脱离生活实际的教材内容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例如小学课文中有陶罐与铁罐这节课,铁罐认为自己坚硬因此看不起陶罐,但是当二者被埋入泥土多年以后,铁罐化作了泥土,而陶罐却毫发无损并成了文物。
这节课的本意是告诉小学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但是在笔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该道理的认识并没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原因就在于现在的中小学生的生活中根本没有铁罐与陶罐这两种事物。
与此同时教材的内容与中小学生的生活体验如果不一致的话,很容易造成中小学生认知上的分裂,进而对其人格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2、教学手段单一目前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单向的、灌输式的教育手段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手段的单一导致教学效果的不尽如人意。
2024小学语文新教材培训:教材修订思路及六大改变
2024小学语文新教材培训:教材修订思路及六大改变修订思路——整合:强调整体架构1.整合语文要素语文要素明确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目标的进阶,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抓手,是评价学生的基石。
语文要素就像将珍珠串成项链那样,它既是统编教材编写的主线,又是语文核心素养的载体。
然而,新修订的统编教材对其中一些模糊或者重复或者不易操作的单元语文要素进行了整合。
如:三上与四下童话单元整合为: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体会人物的真善美。
五上与五下动态描写、静态描写单元整合为:关注课文对景物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了解景物特点。
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第一篇,读第三自然段披露关键语句,结合自己的批注,说说作者是怎样把这个意思说清楚;第二篇默读课文,在你不理解的地方做批注,和同学交流;第三篇课文,在不理解的字词旁边做批注,再和同学交流。
2.整合内容板块新修订教材进一步优化全书框架结构,明确板块和栏目的定位,理清内部的层次,加强整合,减少支脉,避免琐碎,也强化了单元一体化设计:横向看,每册教材阅读学习内容,覆盖了六个语文学习任务群;纵向看,教材中提出的学习要求,安排的语文要素都体现了学习任务群课程内容的进阶性。
在修订中加强了学段之间阅读能力、语文要素的进阶与衔接,理顺了单元课后习题的关系,实现了课后习题的结构化。
如,在第一学段一二年级就开始“标注单元”,更好的与第二学段和第三学段顺序衔接。
再如,整合了“语文园地”栏目,将原来独立的“口语交际”并入到“语文园地当”中,提升语文园地作为综合性语文实践这样一个栏目的功能。
同时对“语文园地”内部的栏目也进行了适当的整合,将原来的“查字典”这个栏目并入到“识字加油站”,“我的发现”“书写提示”并入“字词句运用”。
又如,调整了部分单元的表达话题,以更贴近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提升单元阅读和表达内容的关联性。
适当调整了关联性不高的习作话题,更加注重单元内容整体性,使单元习作尽可能体现“阅读铺路——由读到写”的进阶原则。
课堂教学改革的六大趋势
课堂教学改革的六大趋势课程改革有着相对统一的模式,对学校来讲,需要的是充分理解和强力执行;教学改革存在着无数种可能,对学校来讲,需要的是勇敢尝试和科学创新。
在课程改革进入深水区的今天,教学改革的成败与否,既决定着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更决定着课程改革是否在课堂中能够深根发芽。
本文在分析课堂教学涌现出来的各种模式,toushi课堂教学现象的基础上,认为当前课堂教学改革有着如下六大发展趋势。
一、让学生参与课堂不管是我们的京剧,还是西方的歌剧,艺术含量不容怀疑,但都存在曲高和寡的遗憾.好在对于对那些用脚投票的观众,大家都不是一味地指责他们过于低俗,而是不断调整京剧和歌剧的艺术表现形式,让更多观众走近剧院。
毕竟大家都明白,观众的艺术品位是通过看京剧和歌剧提高的,所有的指责只能让他们远离京剧和歌剧。
对课堂教学来说,存在着同样的问题,课堂教学设计越是复杂,老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越是精妙,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就越少,参与的深度反而越低.要让学生参与课堂,就得让教师让出课堂;虽然要教师让出课堂,但教师仍然是课堂的组织者。
所以,让学生参与课堂最大的阻力,并不在于学生是否愿意参与,而是教师如何从课堂主导者转换为课堂组织者;这并不是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而是教学能力的转换,前者只要努力就可以实现,后者需要重新学习才能实现.很有意思的是,在教师课堂主导能力越强的地方,教师更愿意也更有实力来捍卫现状,因此要实现这样的转换更加困难;在教师课堂主导能力越弱的地方,教师在学生不参与课堂或者在课堂上不学习的现状面前,不得不改变这种教师主导课堂的现状,于是反到成了实现这种转换的突破口.至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这一轮教学改革的大潮中,真正的领军学校并不是老牌的名校,反到是象杜郎口中学等传统意义上的薄弱学校。
在那些老牌名校里,尽管教师主导课堂并不是理想的课堂教学模式,但由于教师有较强的主导能力,要么可以用权威要求学生听课,要么可以用魅力吸引学生听课,再加上学生也有更加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主动性,所以他们的课堂病态并不明显。
高一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如何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
高一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如何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也在不断变革与发展。
高一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是其中之一,它旨在通过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本文将探讨高一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创新方法与手段。
一、多元化教学内容选择高一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强调多元化的教学内容选择。
传统的课堂教学通常注重文言文的学习和阅读,而新的教学方法注重世界文学的引入,以便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增强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此外,课程内容的选择也应包括当代文学作品、经典文化经典著作等,将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语文的价值。
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运用高一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例如,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如电子白板和投影仪,可以展示丰富多样的图像和视频材料,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互动讨论、小组合作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通过这些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更好地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三、个性化教学方法实施高一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提倡个性化教学方法的实施。
每个学生在学习上都存在不同的兴趣、优势和困难。
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相应的个性化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
例如,对于对文言文感兴趣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源和材料来拓展他们的学习深度;对于对现代文学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阅读相关作品和参加相关的文学活动。
通过个性化教学方法的实施,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和成长。
四、评价方式的创新高一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还需要创新评价方式。
传统的评价方式通常以笔试为主,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书面表达能力。
然而,新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因此评价方式也需要相应地改变。
教师可以采用口头报告、小组讨论、实际操作和项目展示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2008年度语文论著评析之二:孙慧玲编制思想变革下的教材革新
《中学语文》“语文教育论著评析”专栏专栏简介:学术是一个不断累进的过程。
“语文教育论著评析”专栏选取近年在语文教育研究诸领域有创新价值的代表性论著,放置在语文教育研究发展历史和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予以评析。
评析跟论著构成对话关系,目的是传播语文教育研究已取得的成果,构筑语文教育研究的学术平台。
主持人简介:王荣生,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博士,上海师范大学学科教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著有《语文科课程论基础》、《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语文教学内容”重构》、《听王荣生教授评课》等,主编《语文教育研究大系(1978—2005)》、《新课程教例与教案研究丛书》等丛书。
执行主持:胡根林,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博士,上海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编制思想变革下的教材革新——2008年度语文论著评析之二上海市闵行区教育教学研究所孙慧玲[评议专著]王荣生、郑桂华主编《语文教材建设新探——试教交流(第一辑)》,2008年8月第一版,上海教育出版社。
[提要]专著通过《国家课程标准高中语文实验课本(试编本)》系列教材(王荣生、郑桂华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以下简称上教版)的编写者与试教者的交流,通过研究人员与一线教师的对话,通过“语文课本编撰试验”、“试教反思与交流”、“教材篇目的课例研究”三部分内容,呈现本书主编与传统教材不同的编制思想:(1)教材对课程内容的开发上,教材要提供比较切实的课程与教学内容。
(2)教材呈现方式上,教材必须使语文课程内容通过种种资源的运用和语文实践活动的组织,得以具体的显现。
这为我国语文教材编制提供了新思路。
第一,课程内容开发上,教材要提供比较切实的课程与教学内容我国传统语文教材编制基本遵循以下思路:语文教材的编制要有一定的弹性,即教材编制要给广大语文教师留下足够的开发空间,一篇课文教什么,一个单元教什么,教材中基本基本没什么提示。
简单的作者介绍、简洁的课文注释,数量有限的课后习题,面对这样的教材,教师不知教什么,学生不知学什么。
2024年课堂教学改革和调整方案
2024年课堂教学改革和调整方案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加剧,传统课堂教学面临许多挑战和变革的需求。
为了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我们制定了以下____年课堂教学改革和调整方案。
二、教学理念1. 学生为主体: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中心地位,倡导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参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2. 终身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终身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适应变革的能力。
3. 多元化教学:提供多种教学方式和资源,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三、教学内容1. 科技教育: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等新兴科技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并应用科技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
2. 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开设相关课程和实践活动,提供创新创业实践的机会和资源。
3. 文化多样性:加强对世界各地文化的了解和尊重,开展跨文化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文化认同。
4. 环境保护教育:增加环境教育内容,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和保护能力,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四、教学方法1. 项目式学习:将学科知识与实际问题结合,通过项目的形式让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2. 个性化学习: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评价方式。
3. 活动课堂:增加学生参与型的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科学实验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 利用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优势,提供在线学习资源和教学平台,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和资源。
五、教师角色与培训1. 教师角色转变:教师从传授知识的角色转变为学生的学习引导者和合作伙伴,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精神。
2. 专业培训:提供针对新教学理念和方法的专业培训,帮助教师掌握新的教学技能和资源,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六、教学评价1. 综合评价:改变传统的以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学科项目报告、个人口头表达、作品展示等。
课改应做好“四个转变”
课改应做好“四个转变”〔关键词〕转变;教学模式;课堂组织形式;教案编写模式;检查模式新课改提出,应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育重教师“教”轻学生“学”的做法,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要实施新课改,就必须做好“四个转变”。
一、转变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改强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以“导入、讲解、练习、巩固”为环节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转变为以“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为思路,以“导学、交流、释疑、训练”为环节的课堂教学模式。
学生“先学”要做到“三明确”:目标明确、学法明确、难点明确。
教师“后教”也要做到“三明确”:一、明确教的内容和目的;二、明确教的要求;三、明确教的方式。
教学时,教师应该先让学生自学,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再给予点拨引导。
同时还要求教师要把握好讲课的时间,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思考和完成课堂作业。
二、转变课堂组织形式。
新课改要求,要把整齐划一、面向讲台、排排就座、被动静听的秧田型就座形式转变为面对面交流互动小组型就座形式。
因此,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形式将单一的“秧田型”就座形式转变为”马蹄型”、“品字型”、“口字型”、“U字型”等就座形式。
如,讨论、实验等内容可采用“风车型”、“餐桌型”就座形式;游戏、表演等内容可采用“马蹄型”、“口字型”、“U字型”就座形式;操作、竞赛等内容可采用“餐桌型”、“品字型”、“U字型”就座形式。
三、转变教案编写模式。
为了减轻教师编写教案的负担,备课组可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把各个单元的具体任务分配给每个教师,规定他们必须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自己所负责的教案任务,然后交给备课组组长,再由组长修改整理,形成初步预案,复印发给同年级同学科的任课教师,并要求每个教师对他人编写的预案进行分析、研究,寻找优点与不足,并对初步预案存在的问题进行整理,以便在共同修改、充实、完善预案时,提出自己的见解与看法,最后再形成统一的母案。
A5:2010年度语文教育研究论著评析之十一
主持人简介:王荣生,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博士,上海师范大学学科教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执行主持简介:胡根林,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博士,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构建有效写作教学活动的策略——2010年度语文教育研究论著评析之十一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周子房活动理论为分析写作学习过程和结果、设计写作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
基于活动理论的视点去构建写作教学活动,一是要关注写作学习的交际实践取向,核心是如何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二是发挥中介途径的功能,主要是如何提升教材和教师的教学价值;三是重视写作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关键是怎样打造师生、生生平等合作的平台。
下面评述的4篇论文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它们分别在充分论述的基础上提出了培养学生读者意识的策略、教材中写作知识的呈现策略、教师的写作教学策略和写作教学中的共同体的构建策略。
一、学生读者意识的培养策略【评析文章】郑桂华《写作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原载于《中学语文教学》2010年第1期【原文提要】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是写作教学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设法在教学中进行写作话题、写作地点、写作主体、阅读对象、写作目的等方面的转换。
这些转换应具体落实在作文题目的编制、作文教学的组织、作文评价和展示手段的选用等环节上。
文章首先分析了我们的写作教学普遍缺乏读者意识的原因。
现代社会人类的教育活动因从社会生活中渐渐分化出来而获得高效率的同时,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脱离了本真的生活。
这种背离在作文教学中尤其突出,学生写作的对象变成了教师,写作情景变成了课堂或考场,写作目的变成了获得高分,作文的价值观偏离了交际的本质,造成学生作文了只有一个异化了的读者———教师的局面。
针对一原因郑桂华提出,要使学生养成真正的“读者意识”,教师要采取一些措施,降低或消解学校教育教学对社会生活的离间性,将抽象的写作技能训练,部分地复原为青少年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的过程。
教学方法改革的发展趋势
教学方法改革的发展趋势从国内外教学方法改革的实践看,其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一、由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为重心,由以传授知识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打好基础、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为重心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只注重教师的教,不研究学生的学。
针对这一弊端,国内外的教学改革都把重心从“教”转移到“学”,从传授知识转移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教育观念的这一变化,引起了教学方法的改革,不论是暗示法、发现法,或者是自学辅导法、学导式教学法,都注重调动学生的知识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之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能学会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这是培养新时代人才的需要。
二、教学方法由单一化发展到多样化传统的教学方法单调而枯燥,把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局限在单一的模式中,束缚了学生的发展。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学任务的多方面性,教学对象的差异性,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现代教学的改革涌现出众多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既有以教师讲述为主的“传授式”,又有以学生探索为主的“发现式”;既有按程序化教材进行学习的“自动式”,又有创设环境、激起情绪的“情境式”等等。
在教学中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不仅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的需要,而且可以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的锻炼,兴趣爱好得到良好的发展,更有利于达到社会所期望的效果。
三、各种教学方法从彼此孤立发展到相互结合传统教学方法,彼此孤立,互不联系,有局限性,甚至为了突出某一种教学方法而贬低另一种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方法打上了形而上学的烙印,失去了应有的活力。
从辩证矛盾来说,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点和不足之处。
某种方法可以顺利地解决某一教学问题,但用于解决另一种问题就不那么成功。
例如运用讲授法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较短的时间内讲授较多的系统的知识,而且不受时空的限制,便于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这是它的长处。
但是,这种方法缺少信息反馈,容易忽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无法照顾个别差异,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
高中语文篇目索引-上海甘泉外国语中学
高中语文篇目索引由上海市甘泉外国语中学图书馆提供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四大趋势/胡根林(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中学语文(武汉).——2011.NO.7-8—P.7新世纪语文教育发展路向的沉思——追寻言语生命智慧教育/李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学语文(武汉).——2011.NO.7-8—P.14中学语文基本教材建设必须正本清源/周新曙(湖北武汉市水果湖高级中学)//中学语文(武汉).——2011.NO.7-8—P.17作文教学知识的三种开发路径——2010年度语文教育研究论著评析之七/魏小娜(西南大学人文学院)//中学语文(武汉).——2011.NO.7-8—P.33阅读教学品质提升策略摭谈——《最后的常春藤叶》课例研习/袁爱国(江苏翔宇教育集团宝应县实验初级中学)//中学语文(武汉).——2011.NO.7-8—P.49我给学生搭建作文的支架——以《人性的光辉写人要凸显个性》为例/朱伟(江苏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学语文(武汉).——2011.NO.7-8—P.70新诗写作训练应纳入高中写作课程/李岗(广东东莞东华高级中学)//中学语文(武汉).——2011.NO.7-8—P.77问世间情为何物——试论侍萍与周朴园的情感纠葛/吴国珍(安徽安庆一中)//中学语文(武汉).——2011.NO.7-8—P.85《兰亭集序》中的生命悲慨/陈湘(黑龙江青冈六中)//中学语文(武汉).——2011.NO.7-8—P.105“下水作文”有奇效/明学圣(江苏泰兴第四高级中学)//中学语文(武汉).——2011.NO.7-8—P.113《指南录自序》真的不存在吗?——兼与郑义广先生商榷/孙富中(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中学语文(武汉).——2011.NO.7-8—P.118关于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的反思与构想/纪荣海李军(湖北大学文学院)//中学语文(武汉).——2011.NO.7-8—P.122平平淡淡才是真——关于彭莉琼老师课改研讨会发言纪要/宗禹(江苏泰兴第四高级中学)//中学语文(武汉).——2011.NO.9—P.3语文教育:回归常识和理性/徐利(上东泰安第一中学)//中学语文(武汉).——2011.NO.9—P.9从祛魅走向返魅——新知识观及其对语文课程的影响/顾云卿(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中学语文(武汉).——2011.NO.9—P.14阅读教学的基本问题是引领学生达成“确解”——理解性教学对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点启示/王聚元(江苏无锡滨湖区溪南新村417-301)//中学语文(武汉).——2011.NO.9—P17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2010年度语文教育研究论著评析之八/袁彬(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育系)//中学语文(武汉).——2011.NO.9—P.20学案,想说爱你不容易/黄慈翔王家伦(江苏苏州大学文学院)//中学语文(武汉).——2011.NO.9—P.33阅读教学的三个基本点/李仁甫(江苏盐城中学中校区)//中学语文(武汉).——2011.NO.9—P.38作文指导:让学生“反观自我”——学生作文反思能力培养探究/郑沂(福建武夷山市教师进修学校)//中学语文(湖北).——2011.NO.9—P.42中小学生习作兴趣培育的“家庭支架”/苑青松(河南周口师范学院)//中学语文(武汉).——2011.NO.9—P.46独享的梦境——《再别康桥》情感内蕴探寻/朱卫国(河北监利朱河中学)//中学语文(武汉).——2011.NO.9—P.50论语文教育的课程观/杨旸(河北监利朱河中学)//中学语文(武汉).——2011.NO.10—P.3新课程背景下高考语文命题的策略/欧阳昱北(湖北大学教育学院)//中学语文(武汉).——2011.NO.10—P.6构建有效写作教学活动的策略——2010年度语文教育研究论著评析之八/周子房(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育系)//中学语文(武汉).——2011.NO.10—P11章法的审美——语文教师课文美读的角度之一/余映潮(湖北荆州教科院)//中学语文(武汉).——2011.NO.10—P.14理想中的高考作文:平庸的最小化与创新的最大化/陈俊江(江苏盐城中学中校区)//中学语文(武汉).——2011.NO.10—P.29审视与探寻:合适的作文评价标准/茹红忠(江苏淮安楚州中学)//中学语文(武汉).——2011.NO.10—P.35从关键语句出发,抵达作者的心灵世界——《我与地坛》教学片段/陈霞(浙江宁波中学)//中学语文(武汉).——2011.NO.10—P.47背离与扭曲:十年高考语文之痛/周剑清朱秋清(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学语文(武汉).——2011.NO.10—P.59在场——一种语文教育的存在论立场/毕泗建(山东泰安一中)//中学语文(武汉).——2011.NO.11—P.3认知主体的语感和元认知能力培养摭谈/田泽生(湖北松滋市第一中学)//中学语文(武汉).——2011.NO.11—P.5今天教什么样的知识?——2010年语文教育研究论著评析之十一/高晶(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中学语文(武汉).——2011.NO.11—P.7阅读课堂深度追问的策略优化/李光(江苏扬州市翠岗中学)//中学语文(武汉).——2011.NO.11—P.9文本多元内涵的“陌生化”探究/方相成(浙江丽水学院教育学院)//中学语文(武汉).——2011.NO.11—P.14作文教学中的导与堵/陈宏(浙江黄岩第二高级中学)//中学语文(武汉).——2011.NO.11—P.25议论文写作,请拿起理性的解剖刀——以例说法谈议论文事实论据的分析方法/王忠敏(江苏丰县中学)//中学语文(武汉).——2011.NO.11—P.29易道的十大关系/韦志成(武汉江汉大学文学院)//中学语文(武汉).——2011.NO.11—P.34深读课文的一个点——语文教师课文美读的角度之二/余映潮(湖北荆州市教科院)//中学语文(武汉).——2011.NO.11—P.38慢慢走,欣赏啊——谈当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陈孝荣(江苏江阴市华士高级中学)//中学语文(武汉).——2011.NO.11—P.54于细微处见智慧——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细节的实践与体会/廖海燕(江苏盐城中学)//中学语文(武汉).——2011.NO.11—P.56建设真正开放的语文学科/李国栋(四川成都郫县一中)//中学语文(武汉).——2011.NO.12—P.3语文教师的语文教育史知识探析/袁彬(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育系)//中学语文(武汉).——2011.NO.12—P.9学情探测:从评价方式到教育模式——2010年语文论著评析之十二/袁根林(上海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中学语文(武汉).——2011.NO.12—P.13深度赏析广角生发——阅读教学中文本延伸解读摭谈/席欣圣(安徽定远县第二中学)//中学语文(武汉).——2011.NO.12—P.15刍议说明文教学内容的确定/陈俊江(江苏盐城中学)//中学语文(武汉).——2011.NO.12—P.23作文命题指导思想及基本要求管见/萧兴国(武汉市武汉中学)//中学语文(武汉).——2011.NO.12—P.27读出课文内容的集合——语文教师课文美读角度之三/余映潮(湖北荆州教科院)//中学语文(武汉).——2011.NO.12—P.37人文性——语文教学的灵魂/张朝昌(四川雅安市一中)//中学语文(武汉).——2011.NO.12—P.50戏剧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确定/王学东(江苏省如皋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11.NO.7—P.4引领入境的情味、本味与真味/袁菊(江苏省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11.NO.7—P.12高中文言文应在深度教学上下功夫/何郁(北京市朝阳区教研中心)//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11.NO.7—P.18教写作:要作为过程而不是产品/胡根林(上海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施轶(上海市洋泾东校)//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11.NO.7—P.29生命的哲学人生的礼赞——《在山的那边》解析/赵鑫(北京市朝阳外国语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11.NO.7—P.36贾政三个“半旧”补说/赵春晖(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11.NO.7—P.47写在备课本上的《<史记>选读》教学故事/曹勇军(湖北省武汉市新州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11.NO.7—P.59《师说》标点辩证/胥照方(江苏省东台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11.NO.7—P.66寻找回家的路——2011年高考阅读测试的“言语形式”趋势/沈文涛(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公道中学)张悦群(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教研室)//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11.NO.7—P.67侧重个性与理性凸显开放与多元——2011年高考作文命题的立意透视与技术分析/胡家曙(安徽省巢湖市第一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11.NO.7—P.70呼唤有效的语文课堂/本期名师:金军华(江苏省无锡市梅里中学)青年教师:崔平(江苏省无锡市新城中学)戴建国(江苏省无锡市新区第一实验学校)陈浩良(江苏省无锡市旺庄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11.NO.7—P.76新诗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确定/张玉新(吉林省教育学院高中教研部)//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11.NO.8—P.4“阅读教学”价值的认知——阅读教学的价值观与方法论之一/王俊鸣(北京十二中高中部)//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11.NO.8—P.12议论文材料的“金库”/王栋生(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中)//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11.NO.8—P.26语文教学是一个无限的过程/蒋波(四川省江中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11.NO.8—P.30也来点批《祝福》——兼与陈日亮老师商榷/寇永生(江苏省锡山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11.NO.8—P.38“记”“诗”并选才能完整解读/陈同友(江苏东台市曹一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11.NO.8—P.44高考语文试卷的组卷原则和命题策略——以2011年高考语文北京卷为例/陈志国(北京教育考试院)//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11.NO.8—P.58一篇高考满分作文引发的冷思考/姜有荣(江苏省阜宁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11.NO.8—P.64回归诗意语文/本期名师:秦晓华(江苏省徐州高级中学)青年教师:许亚冰(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中学)徐崇伟(江苏省徐州市第三中学)刘林涛(江苏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11.NO.8—P.72作文教学:能力训练课怎么教/黄厚江(江苏省苏州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11.NO.9—P.4“阅读教学”价值所在——阅读教学的价值观与方法论之二/王俊鸣(北京市十二中高中部)//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11.NO.9—P.10教师自身要有写作的经验/王栋生(江苏省南京师范附中)//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11.NO.9—P.25联想·分类·层进——以《说“曲”》为例的“教师下水展示课”教学思路/程翔(北京大学附属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11.NO.9—P.27情到深处语简淡——对《项脊轩志》深层次悲情的解读/郭天彪(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11.NO.9—P.36生命教育内涵的丰富意蕴——再读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杨定胜(云南省玉溪师范学院文学院)//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11.NO.9—P.44亘古男儿一字长隐忍著书雪前耻——《报任安书》(节选)第三课时教学设计/颜碧伟(安徽省桐城二中)//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11.NO.9—P.46资料助读巧设情境——《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刘宏业(四川省广汉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11.NO.9—P.50拓宽思路用活方法——高中语文选修课专题式教学的推进策略/陈鲁峰(山东省淄博市教学研究室)//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11.NO.9—P.542011年高考语文探究题评价标准浅析/黄玉慧(北京市海定区教师进修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11.NO.9—P.58高考作文何时才能给学生“松绑”/崔国明(江苏省华罗庚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11.NO.9—P.64确定教学内容的思路/本期名师:李海林(上海市洋泾中学)青年教师:孙彧(华东师大二附中)王顺民(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初中语文教研员)吴颖芳(上海市洋泾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11.NO.9—P.69名师是怎样炼成的?——《中国语文人》读后/邓木辉(贵州省福泉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11.NO.9—P.74作文教学:写作体验课怎么教/荣维东(西南大学文学院)//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11.NO.10—P.4“阅读教学”价值的实现——阅读教学的价值观与方法论之三/王俊鸣(北京市十二中高中部)//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11.NO.10—P.12把说课引入到集体备课中去/刘跃夫(江苏省赣榆县教育局教研室)//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11.NO.10—P.19有些表达令我们终生不忘/王栋生(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中)//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11.NO.10—P.34品味词语:教师应该做什么/张兰(江苏省江阴市长泾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11.NO.10—P.36“景语”与“情语”的另类——《芦花荡》开篇景物描写的匠心之笔/何文刚(北京市十二中初中二部)//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11.NO.10—P.44苏轼《赤壁赋》的互文性解读/余泽峰梁秀惠(山东省德州学院中文系)//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11.NO.10—P.46探究《听听那冷雨》(完整版)的“实”——兼与苏教版教参主旨商榷/袁夫石(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淮安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11.NO.10—P.53《秋声赋》教学设计/张正耀(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11.NO.10—P.60有理与有用——对高考作文命题乱象的思考/周京昱(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二部)//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11.NO.10—P.64作文教学:作文讲评课怎么上/蔡明(江苏省张家港市教育局教研室)//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11.NO.11—P.4历史小说教学例谈/杨粉荣(河南省邓州市张村镇一中)//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11.NO.11—P.13文言文教学“拓展阅读”例谈/元东军(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11.NO.11—P.16知识呈现:亟待突破的语文教学瓶颈/执教者:关艳丽观察者:邓彤(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院)//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11.NO.11—P.19为什么不要提过高要求/王栋生(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中)//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11.NO.11—P.26为“议论”觅渡:“一事一议”训练——以《陈情表》的使用为例/陈友宝(江苏省江阴市第一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11.NO.11—P.32鸿门宴酒香飘千古楚霸王心机费参祥——浅谈项羽在鸿门宴上放走刘邦的原因/王连龙(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11.NO.11—P.37揣一揣王夫人的心思/徐地仁(江苏省兴化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11.NO.11—P.41论《祝福》中的《醉醺醺》/杨大忠(浙江省桐乡市高级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11.NO.11—P.45生命需要“抚摸”——现代散文选读教学随笔之三/蔡建明(江苏省南京市白下区教研室)//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11.NO.11—P.61应考作文修改:提档升级/毛洪其(北京市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11.NO.11—P.642011年高考全国卷文言文试题失误辨证/杨宝生//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11.NO.11—P.67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的意义/赵宪宇(江苏省无锡市教育研究中心)//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11.NO.11—P.74作文教学:写作理念课怎么教/陈俊江(江苏省盐城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11.NO.12—P.4读懂诗意把握诗情——谈谈古诗鉴赏五法切入/张庆山(江苏省江都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11.NO.12—P15简约而不“简单”——例説作文化用课文材料/臧传东(山东省枣庄市第十六中学北校)//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11.NO.12—P29语文阅读教学需再走一步/郑萍(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华盛虹溪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11.NO.12—P33李清照《声声慢》三题/童洪星(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11.NO.12—P43“发现人”:每个人都是一个世界——《威尼斯商人》(节选)教学设计/袁爱国(山东省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教研室)//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11.NO.12—P50如何面对一篇陌生的文本——以《六国年表》教学为例/夏坚(江苏省扬州大学附中)//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11.NO.12—P54“饭疏食”之“饭”是活用吗/王立军(浙江省绍兴县柯桥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11.NO.12—P59对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趋势的观察与思考/王经军(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11.NO.12—P63文本阅读要捕捉富有表现力和穿透力的语言/本期名师:董一菲(牡丹江市第二中学)青年教师:郭兰华(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曹琪(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教育教学研究院)李慧(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11.NO.12—P66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夏天(河南济源市教育局教研室)//语文教学通讯(太原).——2011.NO.7-8A—P4那人那词那风情——《雨霖铃》课例鉴赏/执教:王红观察:张春莲(山西省教科院教研员)//语文教学通讯(太原).——2011.NO.7-8A—P19《鸿门宴》课例赏鉴/执教:宋浩观察:李文忠(山西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教研员)//语文教学通讯(太原).——2011.NO.7-8A—P23于山水间悟人生哲理——《游褒禅山记》课例鉴赏/执教:贾侦观察:王永(内蒙古包头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教研员)//语文教学通讯(太原).——2011.NO.7-8A—P27六家论六国,史外看世界——《六国论》课例鉴赏/执教:刘勇观察:张玉新(吉林省高中语文教研员)//语文教学通讯(太原).——2011.NO.7-8A—P34《蜀道难》课例鉴赏/执教:徐海观察:李树泽(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副教研员)//语文教学通讯(太原).——2011.NO.7-8A—P38《老王》课例鉴赏/执教:颜敏观察:朱芒芒(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文科部主任)//语文教学通讯(太原).——2011.NO.7-8A—P46《我与地坛》(第一部分)课例鉴赏/执教:徐红芬观察:孙勤东(江苏省宜兴市和桥高级中学)//语文教学通讯(太原).——2011.NO.7-8A—P54《归去来兮辞并序》课例鉴赏/执教:张岚徐观察:冯晓云(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高中语文教研员)//语文教学通讯(太原).——2011.NO.7-8A—P62《将进酒》课例鉴赏/执教:耿文超观察:厉复东(山东省教研室教研员)//语文教学通讯(太原).——2011.NO.7-8A—P70《登高》课例鉴赏/执教:丁晓红观察:李青峰(河南商丘市基础教育教研室副主任)//语文教学通讯(太原).——2011.NO.7-8A—P74《边城》课例鉴赏/执教:易晓观察:段增勇(四川省教科所教研员)//语文教学通讯(太原).——2011.NO.7-8A—P90《逍遥游》课例鉴赏/执教:张茗观察:訾慧(贵州贵阳市高中语文教研员)//语文教学通讯(太原).——2011.NO.7-8A—P94《琵琶行并序》课例鉴赏/执教:王毅军观察:贾玲(陕西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学语文教研员)//语文教学通讯(太原).——2011.NO.7-8A—P110一片丹心在校园/耿文举(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教研室)//语文教学通讯(太原).——2011.NO.9—P4拓宽思路,用活方法——高中语文选修内容专题教学下的推进策略/陈鲁峰(山东淄博市教学研究室)//语文教学通讯(太原).——2011.NO.9—P11《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雷俊彪(山西太原市第三实验中学)//语文教学通讯(太原).——2011.NO.9—P23千“呼”万“唤”曲尽其妙——简析《雷雨(节选)》中的人称代词/董亚(安徽淮南市凤台第一中学)//语文教学通讯(太原).——2011.NO.9—P26解识无声弦指妙平淡之处见深情——《项脊轩志》赏析/房丽(江苏南通第一中学)//语文教学通讯(太原).——2011.NO.9—P28问老舍:你究竟在想些什么——《想北平》情感主旨再探究/朱水军(浙江绍兴市第一中学)//语文教学通讯(太原).——2011.NO.9—P30曹勇军“生活化作文”教学观探析/王夫成(江苏南通市十三中学)//语文教学通讯(太原).——2011.NO.9—P35研读发展等级融入作文教学/余德旺(河南中学生学习报社)//语文教学通讯(太原).——2011.NO.9—P40作文教学:回到原点——以2011年广东卷高考作文为例/胡兴桥(广东佛山第三中学)//语文教学通讯(太原).——2011.NO.9—P422011年高考病句题类型解析及备考指导/陈新国(广东东莞市东莞高级中学)//语文教学通讯(太原).——2011.NO.9—P47年年考相似岁岁诗不同——2011年高考古诗词鉴赏考查之七宗“最”/赵仲春(江苏赣榆高级中学)//语文教学通讯(太原).——2011.NO.9—P51疾风而波兴木茂而鸟集——2011年17套试卷“古诗文阅读”述评与2012年命题预测/鄢文龙(江西宜春学院中学课程教学研究所)//语文教学通讯(太原).——2011.NO.9—P53语感是语文能力的核心/张矛(陕西师范大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杂志社)//语文教学通讯(太原).——2011.NO.9—P60书香情怀进取人生——记河北省语文特级教师裴春雪/徐会玲(河北石家庄市第十五中学)//语文教学通讯(太原).——2011.NO.10—P4外国小说阅读摭谈/张悦(浙江宁波效实中学)//语文教学通讯(太原).——2011.NO.10—P7我们到底离学生还有多远?(上)/董旭午(江苏省泰州中学)//语文教学通讯(太原).——2011.NO.10—P9例谈散文教学内容的误区/李全云(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语文教学通讯(太原).——2011.NO.10—P12立足语文教育的“原点”——《记念刘和珍君》教学简案及反思/张俊峰(内蒙古包头市第三十三中学)//语文教学通讯(太原).——2011.NO.10—P21变教师教为学生学——《垓下之战》创新教学/高传利(山东滨州市滨城区第一中学)//语文教学通讯(太原).——2011.NO.10—P23精选深修——上好选修课的关键/李哲锋(河北邯郸市第一中学)//语文教学通讯(太原).——2011.NO.10—P32再生作文的追求和前提/黄厚江(江苏苏州中学)//语文教学通讯(太原).——2011.NO.10—P32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从高考命题趋势的变化看“名著导读”教学/李伟杰(湖北宜昌市教育科研中心)王健(湖北三峡艺术中心)//语文教学通讯(太原).——2011.NO.10—P472011年全国高考作文试题评析(上)/潘伟杭潘新和(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语文教学通讯(太原).——2011.NO.10—P492011年高考文言文删选信息题综述/杨明(山西大同大学御东校区文史学院)//语文教学通讯(太原).——2011.NO.10—P55我们因教师这个职业既灵且美/连中国(北京四中)//语文教学通讯(太原).——2011.NO.11—P4小说教学内容的确定/冯为民(江苏教育学院附属高级中学)//语文教学通讯(太原).——2011.NO.11—P7我们到底离学生还有多远?(下)/董旭午(江苏省泰州中学)//语文教学通讯(太原).——2011.NO.11—P9完整准确地理解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杨斌(江苏省苏州市第一中学)//语文教学通讯(太原).——2011.NO.11—12在诵读中涵泳——《春江花月夜》课堂实录及反思/王兆彬(安徽省蚌埠二中)//语文教学通讯(太原).——2011.NO.11—15让鱼儿回归大海——《雷雨》课堂实录及反思/章浙中(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学)//语文教学通讯(太原).——2011.NO.11—21语文课堂教学低效原因探微/陈广团(江苏省灌云高级中学)//语文教学通讯(太原).——2011.NO.11—24多读,文言文教学的主要抓手/刘跃夫(江苏省赣榆县教育局教研室)//语文教学通讯(太原).——2011.NO.11—27万化冥合的山水图画特立独行的心灵诗章/诗定国(江苏省溧水中学)//语文教学通讯(太原).——2011.NO.11—31一个挣脱人生困惑的诗意灵魂——从《归去来兮辞》看蓬勃生长的个体生命意识/林君慧(福建省泉州市培元中学)//语文教学通讯(太原).——2011.NO.11—32荷塘,精心构筑的精神世界——《荷塘月色》写作目的解读/卢正雄(湖南省邵东县第一中学)//语文教学通讯(太原).——2011.NO.11—34追根溯源创新立意——“溯源”写作立意法例説/石爱国(江苏省泰兴中学)//语文教学通讯(太原).——2011.NO.11—39论据选用“非新勿扰” /杨友生(湖北省武汉中学)//语文教学通讯(太原).——2011.NO.11—41增强语言张力展现文章魅力/康宏东(安徽省肥东一中)//语文教学通讯(太原).——2011.NO.11—452011年全国高考作文试题评析/潘苇航潘新和(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语文教学通讯(太原).——2011.NO.11—472011年高考语言表达新题型透视/李光列(湖北省监利县第一中学)//语文教学通讯(太原).——2011.NO.11—54让经典阅读与经典同行——关于经典阅读的现状调查与思考/吴国锋(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语文教学通讯(太原).——2011.NO.11—62情到深处是执著思到深处成孤独/张慧腾(上海市复旦附中)//语文教学通讯(太原).——2011.NO.12—4阅读教学中文本解读的五项原则/张勇(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语文教学通讯(太原).——2011.NO.12—7新课程推行中的典型桎梏/司新华(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教育研究与教师培训中心)//语文教学通讯(太原).——2011.NO.12—9文学教育的多维价值/李俊(江苏省苏州市第一中学)//语文教学通讯(太原).——2011.NO.12—11高效课堂中教师角色意识及发展方向/邢延(江苏省海门中学)//语文教学通讯(太原).——2011.NO.12—13《祝福》教学突破口设计例説/童洪星(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语文教学通讯(太原).——2011.NO.12—19语文教学内容亟待清晰/袁东升(江苏省宿迁中学)//语文教学通讯(太原).——2011.NO.12—23巧用诗评词话搭建鉴赏桥梁/钱士宽(江苏省高邮中学)//语文教学通讯(太原).——2011.NO.12—25利用链接助读文本/陈桂华(江苏省扬州中学)//语文教学通讯(太原).——2011.NO.12—28时空坐标中的生命观照——《兰亭集序》之生命主题赏析/陈国华(福建省厦门市集美职业技术学校)//语文教学通讯(太原).——2011.NO.12—30。
当代教学观念变革的趋势
当代教学观念变革的趋势
当代教学观念变革的趋势包括以下几点:
1. 学生中心化:传统的教学观念强调教师的权威和主导地位,而当代教学观念越来越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度。
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加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和合作,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造力。
2. 个性化教育:当代教学越来越关注每个学生的差异和个性化需求。
教师会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兴趣及学习能力,个别指导和定制教学计划,帮助每个学生实现最大化的学习效果。
3. 创新教育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记忆,而当代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师将更多地采用探究式学习、项目化学习和跨学科教学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4. 融合技术与教育:当代教学观念越来越注重运用现代技术来提升教育的质量与效果。
教师会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在线学习平台等工具,创造更多的互动与参与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获取知识和掌握技能。
5. 培养终身学习能力:当代教学观念强调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教师会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信息素养、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使他们能够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不断学习与适应。
综上所述,当代教学观念的变革趋势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个性化教育、创新教育模式、融合技术与教育以及培养终身学习能力。
这些变革有助于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发展。
课堂教学改革的六大趋势
设 法压 缩 的 , 与之 相应 , 学生 学 习的时间却是要给予保 障的。 而
且 ,让 学 生 在 教 师 教 学 之 前 , 就
给学生就行 了 , 还需要教 师有效 地把学生学 习时 , 只存 在听得懂 还
是听不懂 的问题 , 学 生 自 己 是 难
近剧 院 。毕竟大 家都 明白 , 观 众 的艺 术 品位 是通 过 看京 剧和 歌
以形成 困惑 的。事 实上 , 没 有学 生 的 学 ,教 师 的 教也 就 无从 谈 起, 只 有 学生 学 习了 , 才 会 在学
以实现 , 后者需要 重新学 习才 能 实现 。很 有意思 的是 , 在教 师课 堂主 导能力越 强的地方 , 教 师更
愿 意也更有实 力来捍卫现 状 , 因 此 要 实 现 这 样 的转 换 更 加 困难 ;
“ 小嘛小 二 郎 ,背着那 书包 进 学堂” ,尽管 这样 的儿歌还在 传 唱 ,但 学 堂却 已经 杳无 音讯
不管 是我们 的京剧 , 还 是西 方 的歌剧 ,艺术含 量不容怀 疑 , 但都存在 曲高和寡 的遗憾 。 好在
对 于 对 那 些 用脚 投 票 的观 众 , 大
得 不 改变 这种 教 师 主导 课堂 的
现状 , 于 是 反 到 成 了实 现 这 种 转 换 的 突 破 口。 至 此 ,我 们 就 不 难 理 解 , 为 什 么 在 这 一 轮 教 学 改 革 的 大 潮 中, 真 正 的领 军 学 校 并 不 是 老 牌
视课 堂教 学现象 的基础 上 , 认 为 当前课 堂教 学 改 革有 着 如下 六
大 发 展趋 势 。
2024年课堂教学改革和调整方案
2024年课堂教学改革和调整方案____年课堂教学改革和调整方案一、背景介绍____年是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年份,各国教育界普遍认为课堂教学的改革是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
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我们制定了以下课堂教学改革和调整方案。
二、培养创造思维能力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接受。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我们将转变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创造能力。
具体措施如下:1. 引入项目学习:将学科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2. 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通过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开拓他们的视野和想象力。
3. 创设合作学习环境: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共同解决问题。
三、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____年的教育改革要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输。
具体措施如下:1. 引入综合评价方式:除了考试成绩,还将综合考虑学生的学科能力、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综合素质。
2. 开设综合素质课程:增加社会实践、体育锻炼、艺术活动等综合素质培养的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
3. 提供个性化发展支持: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兴趣,提供个性化的发展支持,让每个学生都能发展自己的特长。
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我们将在课堂教学中加强以下方面的培养:1. 科技创新教育:在课堂中引入科技创新教育,让学生接触和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 创业教育:加强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提供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创业过程。
3. 社会实践活动:积极组织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五、发展终身学习的观念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快,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终身学习的需求。
课改升级的四个转向
课改升级的“四个转向”何具征新时代,新气象。
对于当下基层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我们围绕改什么、怎么改、谁来改的问题不断思考。
面对新时代对教育工作的新要求,课改必然要进行升级转型,我认为需要实现“四个转向”。
目标上从应试转向育人。
正确的育人观是保证课改正确前行的基础。
课改的目的是什么?课改不仅仅是“改课”更是“改人”,要落实核心素养的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可以说,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也不能例外。
但在实际工作中,有部分校长教师仍把是否能提高升学率作为衡量课改的唯一标准,具体在课堂教学中,重模式流程轻生命对话、重知识积累轻方法过程、重展示训练轻思维提升等,都是没有形成正确的教学观、人才观、质量观的表现,偏移的观念影响着教学实践的顺利实施。
对照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
应不断从“改结构”到“改关系”再到“改意义”,真正让教育回归原点。
只有解决了教育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我们的课改才能真正走向深入。
途径上从教学转向课程。
课改深处是课程。
目前,我们许多功夫都用在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上,如教学结构的变化、教学时间的分配、教学关系的调整、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评价的探索等。
但当课改深入推进,我们更应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是育人,阵地是课堂,途径是课程。
因为“学什么”比“怎么学”重要,“教什么”比“怎么教”重要。
学校只有设置适合每个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才能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当下许多课改名校就是通过课程整合和重建,让个性化、差异化、特色化教育成为可能。
所以,我们在探讨如何改变学习方式、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要关注课程的整合、开发、设置,让丰富的课程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实现育人目标的有效载体。
保障上从设施转向教师。
就课堂教学改革而言,应该坚持“以校为本”的推进机制。
学校里有一位乐于改革的校长,他既是课改的设计者,也是课改的参与者。
只有校长自觉把课改作为实现教育理想、提升办学水平、涵养师生生命的举措,才能从目标设定、条件保障、课堂教学、教师发展各方面予以保障,才能持续、有效推进课改。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四新”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四新”作者:霍亮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0年第04期语文课堂教学正面临着一个较大的变革: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全面推行课程标准,使用新教材。
在这种情况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发展趋势有“四新”的特点。
概括起来,那就是“理念新”、“方法新”、“手段新”、“评价新”。
理念新。
初中语文“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与发展”,“九年义务教育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质。
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课标》中的这些提法,体现了初中语文教学的新理念,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的根本变革,确定了我们今后初中语文教学的方向。
方法新。
实施素质教育以来,特别是《课程标准》的制定,“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已成为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总的出发点及归宿。
因此,出现了“创新学习”、“研究性学习”、“讨论式学习”、“综合性学习”等一系列新的教法及学法。
特别是“综合性学习”,体现了语文教学“方法新”这一趋势。
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表现在学习内容的综合性、学习方法的系统性和学习功能的整合性。
它不同于传统的语文教学,传统的语文教学,内容上片面强调书本,特别是课本的学习;方法上,过于注重知识的记忆和技能的机械训练;功能上,听、说、读、写四项能力割裂失衡,语文知识、技能的学习与人的整体发展相背离。
小学语文2024秋季新教材内容变化情况汇总
小学语文新教材内容变化情况汇总一、整体上的变化1.高中语文教材改革的幅度大,小学初中相对小一些。
2.新教材以“学习任务群”来整合单元教学(这是最大的一个变化)。
(新版教材的设计将摒弃以独立课文或课时为核心,转而采用以具体学习任务为核心的课程结构。
这种以任务为本的方法将促使学习过程更加主动,减少教师的直接讲授和重复性习题练习,能释放出更多时间,让学生在问题驱动下自主学习,同时鼓励他们拓宽阅读视野并增加阅读总量。
)3.教学方式上发生变化,不再一课一课地教,而是一组一组地学,即所谓的“群文教学”。
(尽管仍然有采用单篇课文作为一课的情况,但新教材更多地倾向于将一系列相关的课文整合为一个学习单元。
相应地,这种设计强调了“群文阅读”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更广泛的文本中学习和理解。
)4.学习任务群,以学习活动设计为主,多引导学生读书、思考和探究。
(教师的角色将从传统的知识讲解者转变为引领者,更多地引导学生参与语文的实际运用。
这种变化强调了语文教学活动需要有精心设计和规划。
)5.整本书阅读再次被强调,最终目标是学会读书,形成自己的读书方法。
初中必读仍然是12本,高中考虑到高考压力,则只有2本,《乡土中国》和《红楼梦》。
二、小学教材的变化一年级上册【选文变化】。
教材中的选文及其编排顺序变化较大,原有的“课文”单元现在被更名为“阅读”单元,以此强调阅读的核心地位。
1.在“我上学了”单元中,新增了《我爱我的祖国》这一课程内容。
2.新增一课“两件宝”3.删除了《画》这一篇课文4.删除了《大小多少》这一篇课文5.删除了《青蛙写诗》这一篇课文6.删除了《明天要远足》这一篇课文7.删除了《大还是小》这一篇课文8.删除了《项链》这一篇课文9.删除了《小蜗牛》这一篇课文【口语交际变化】“口语交际”栏目移入语文园地里面、原有4个单元口语交际,增加1个单元到6篇口语交际。
【大小字及语文园地内容均有所调整】请注意,上述信息仅为基于目前可获得资料的概述,具体的教材内容和变动将在正式发布后才能得到确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荐阅读: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四大趋势胡根林胡根林推荐阅读: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四大趋势胡根林吴泓工作室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四大趋势胡根林众所周知,泰勒(RalaphW.Tyler)在1949年出版的著作《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就曾开宗明义地提出[1],开发任何课程和教学计划都必须回答四个基本问题:第一,学校应该试图达到什么教育目标?第二,提供什么教育经验最有可能达到这些目标?第三,怎样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第四,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这四个基本问题——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学习经验)、组织教育经验和评价教育计划——构成了著名的泰勒原理。
现代课程开发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蔚为大观,但基本都是围绕这四个基本问题构建起来的。
尽管泰勒原理强调通过控制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教学过程来促进学生对知识或技能的获得,但从这四个问题中归纳出的四个范畴——目标(purpose)、内容(content)、组织(organization)和评价(evaluation)却成了课程和教学永恒的分析范畴[2]。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的高耗低效行为弥散于诸多方面,但就课堂而言,体现在上述四个范畴上尤为明显:教学目标的模糊不清,教学内容的随意散漫,教学组织的无序、错乱,以及对教学效果缺少基于目标的反馈和检测。
语文教学要改变少慢差费的现状,必须在这四方面强化变革意识,倡导变革行为,走向变革的征程。
一、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结果,通俗地讲,执教者教这节课、这篇课文想干什么,想引导学生到哪儿去,这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
确定准确、合理的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首要工作和第一环节。
但对于这项首要和第一环节的工作,一线教师所表现出的漠视和无意识令人深思。
笔者在一个讲座上作过一个现场问卷,问的是你的教学目标是怎么来的,我们语文老师比较集中的回答是这样几个方面:1.从教学参考书上抄来的2.从同行(主要通过网络搜索)的教案中看来的3.从自己以往的教案上述过来的还有更极端的,有教师私下里说,我的教案本来就是给学校教导处检查用的,教案中应该有‘目标’这一栏,想到了就随便写写嘛。
说者也许只是个别,但据我所知,这种倾向在现实中却是普遍存在的。
很多时候,我们听完一节公认还不错的课,教师问题得当,引导得法,学生小组合作、讨论热烈,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都不错,最后问教师教学意图,执教者的回答要么支支吾吾,说不清楚,要么说的和课堂上做的完全不是一回事,令你对课堂的印象瞬间打了个大折扣。
目标来源的错杂和教师在目标方面缺少自省意识的现状使得语文教学这项理性的工作往往变得不那么理性,很多时候表现的是脚踩西瓜皮、溜到哪儿算哪儿的随意、任性甚至不负责任。
那么,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究竟应该来自哪儿呢?有学者认为,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我国的课程实施或教学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基于教师经验的,二是基于教科书的,三是基于课程标准的[3]。
前两种类型,教师考虑最多的是怎么教和教什么,第三种类型,教师除了关注怎么教和教什么外,还需要关注为什么教和教到什么程度——这就是教学目标。
由此看来,在有课程标准之前,课堂教学目标要说明的为什么教和教到什么程度来源于教材或教师的经验,但有了课程标准之后,它的来源就是课程标准。
教师需要深刻理解课程标准,把握对学生的总体期望,将课程标准具体化为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并据此来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活动方式。
目前,语文课程标准仍失之于原则和抽象,我们要做的工作是细化、可操作化,而不是搁置一边,弃之不顾。
由于从课程标准到教学目标,中间存在着一段比较大的距离。
课程标准反映了对学生的总体期望,是课时教学目标累积起来达成的,从课程标准到课时目标必须经过多重换:课程标准(一个学段结束后要达到的结果)——学年作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
教师必须在深刻理解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对课程标准进行解构,再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结合教科书的内容,对课程标准进行重构,形成单元/课时目标。
目前,在技术上初步形成了两种操作模式:其一是目标分解式;其二是目标综述式。
它们在课程理解的视野中,引导教师从基于经验和教科书的教学走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来整体地思考标准、教材、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并在自己的专业权力范围内作出正确的课程决定。
二、基于内容关联的教学语文独立设科虽已过百年,但毋庸讳言,这百年累积的学术成果并没有在教学效率提升方面提供明显的助益,学科研究的整体水准还有待提高,体现在教学内容方面,有两个问题非常凸显:其一教什么的问题,其二,所教内容之间内在联系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讨论,在选文阅读教学的现有体制下,我们初步形成了一篇课文教什么方面的一些共识。
阅读是一种文体思维,阅读教学实际上要做两方面的工作:指导学生抱着合适的目的去看待特定文本;指导学生在特定体式的文本里,能从重要的地方看出所传达的意思和意味来。
而要实现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学情研究是重点。
这里,应该教什么通常由课文的文本体式(文体+文本特点)决定,而实际教什么则在文本体式确定应教内容基础上根据学生学情来决定。
因此,语文教师在确定实际要教的内容上,基于文本体式的文本细读和学生学情研究是一体两面的工作,缺一不可[4]。
如果说目前教什么实际关注的是一节课、一篇课文阅读教学中教什么,那么,追问这节课和上一节课、下一节课之间,这篇课文教学和上一篇课文、下一篇课文教学之间,这一学期和下一学期的语文阅读课之间,初中四年的语文阅读课之间,高中三年的语文阅读课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实际关注的是教学内容内在联系。
目前,对于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人们比较多强调的是语文知识之间的联系。
人们乐于见到有一个完整的语文知识体系,把学生日常语文课学习内在地统一起来。
但目前语文课程中有太多的垃圾知识(徐江语),而之所以会有这么多无用和无效的知识,主要是语文知识观有问题。
旧知识观把语文知识看作纯客观的知识,把人排除在了语文知识的视野之外。
然而,语文是人学,是关于人的听说读写的学问,不仅不能把人排除在语文知识之外,而且必须把人放在语文知识的中心地位,这是其一;其二,知识具有情境性,是在一定情境下产生,反映的是生命对事物的一种理解、体验和意义的赋予,是基于客观性之上的主观构建。
简言之,不论从知识的构成上,还是从知识的学习上,知识都不是纯客观的,无情境的。
旧的知识体系最大的问题是疏离了人,疏离了人的生活世界,扼杀了知识的意义生命。
因此,要构建新的知识体系,不仅要考虑对知识的吐故纳新,还要关注知识本身的呈现形式,不能随意剥离知识赖以保持生命力的那个情境。
但这是不是表明基于内容关联的语文教学,这种逻辑关联就是知识关联呢?在我看来,基于内容关联的语文教学,这种内容关联不能只是知识关联,至少还应包含经验(经历)关联和经典文本关联。
显然,语文不是知识性学科,语文知识及其运用只能是整个教学内容的一部分,语文教学内容还应包含奠基性的经典文本(定篇)和获取经历或经验的语文活动部分,这些内容内部形成各自独立的线索,即语文经验(经历)线索和经典文本线索。
三、基于资源整合的教学随着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社会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信息量剧增,信息传递方便快捷,信息传播途径多样化,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实现基于资源整合的教学是顺应信息化时代的必然结果。
资源整合是教师从讲授者向促进者角色变的支持因素。
当前语文课堂有两种基本教学方式:讲授型教学和活动化教学。
非讲必讲不可就用讲授型教学;可讲可不讲,就用活动化教学。
不管是讲授型还是活动化教学,教师必须要站在一个学生学习促进者的角色教学生学。
因此,必须关注知识类、工具类、案例类、素材类的不同资源对于要讲授、要活动内容的支持作用。
当学生学习要以一定知识背景为基础,需要调动原有知识和经验,借助资源获得知识背景的支持作用;当学习需要真实情境,需要调动多种多样解决问题的方法,借助资源获得学习情境支持;当学习需要搜集、分析、归纳、评价信息并达成问题解决,借助资源获得活动过程性支持;当学生需要合作交流,借助资源获得交流合作支持;当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缺乏足够能力,需要提示研究方向,提供引导性问题、思维模板和总结性框架,借助资源获得学习支架支持;当学生积累经验、反思总结,需要提供反思建模,借助资源获得反思总结的支持。
利用资源的这种种支持作用,有助于改变语文教学单一的知识传授途径,有助于提供知识活化的情境,有助于学生学习语言并对这个学习的过程自省和反思能力。
资源整合也是学生从被动接受者向主动学习者角色变的促进因素。
目前,在语文教学和信息技术整合领域,不少教师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如厦门集美中学的老师指导学生创编电子课本的试验。
试验要求学生在自主互助的学习中,把单一有限的语文教材制作成百花齐放的电子课本。
上海虎林路小学创办《习客》网站,运用网络环境开展语文阅读,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进行探究性学习。
阅读教学和信息技术整合已总结出主题探索式阅读模式、选择性阅读模式、互动拓展阅读教学模式;写作教学和信息技术整合则有网络作文教学模式、命题作文三维教学模式等。
从已有的一些研究看,口语交际与信息技术整合主要局限在小学低年级的教学中。
这些探索,与其说是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听说读写型之必然,不如说在信息社会,语文学科培养学生媒体沟通能力,实现主动学习之急迫。
四、基于评价设计的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是没有评价,而是没有基于设计的评价。
通常,我们将评价外加于教学过程,通过课堂问答、随意的鼓励或表扬、作业、测验等方式来检测学生是否已经知道教师所教的东西,能否表现出教师所教的技能,而不是用于检测学生是否学到根据目标要求应知和能做的东西;在基于评价设计的教学中,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努力去证明教到什么程度,评价是为了获得教到什么程度的证据,它代表着学生需要知道、需要掌握的东西,是与目标紧密相联的。
教师的教学是从对学生必须完成的任务以及学生作业应有的质量的清晰构想开始,再到计划一系列的活动以保证班级中每个学生都有出色的表现,进而获得对学生达成标准的证明。
换言之,基于评价设计的教学是由学生应知和能做的共识来驱动的。
为保证学生达成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必须清楚地意识到,要展示成就,学生必须知道什么,能做什么,达成标准应有怎样的表现质量。
在基于评价设计的教学中,这些问题对于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如能够指导课的内容设计,指导课的计划和节奏,指导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估。
就此而言,明确学生在结束时能做什么,最终判断表现的指标又是什么,并对学生作出解释,这是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的起点。
也就是说,在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中,评估的设计必须先于教学活动的设计[5]。
因此,所谓评价,本质上就是教学实施过程实现教学目标的程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