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家庭家长弱势心理对学生教育的影响

合集下载

浅谈少数民族地区弱势群体子女的教育问题

浅谈少数民族地区弱势群体子女的教育问题

浅谈少数民族地区弱势群体子女的教育问题赵兰甘肃省甘南州合作市第三小学747000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是西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学校生源结构复杂,学生中有不少农民工、低保户、留守儿童、单亲子女等弱势群体子女。

据不完全统计弱势群体子女占全校学生人数的35%。

家长对子女的学习环境难以自我改善,不管是经济、情感,还是时间投入都欠缺,这些学生难以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往往内心脆弱,自卑,性格孤僻,学习积极性不高。

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制约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根据校情、学情、家情,努力寻找教育教学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以“关爱每一个学生,不放弃每一个学生”为根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做好弱势群体子女的教育工作,探索弱势群体子女教育路子,最大限度实现教育公平,力争办出人民满意的学校。

一、家校合力,共同教育弱势群体子女经过调研,合作地区“弱势儿童”大多在郊区租住简易房,住房面积狭小、孩子缺乏必要的学习条件。

他们的父母多数打零工或从事小买卖,很少有时间和孩子相处与交流,即使有空闲时间管教孩子,也只是注重孩子的吃、穿、住,轻视了孩子的行为品德的养成教育,使“弱势儿童”处于“管不好,不会管”的境地。

因此,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以狠抓“弱势儿童家长学校”管理为突破口,以培训和提高监管人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为重点,全面发挥“家长学校”的功能,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紧密结合,齐抓共管,使“弱势儿童”受教育的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

新生入校,首先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召开新生家长会,让学生和家长很快融入到学校大家庭。

还利用“校训通”和“家校联系卡”互动。

每学期开展家长开放周,邀请家长到课堂听课,了解孩子在校表现,规定每周五为校长接待家长日,使家校紧密配合,以促成子女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

对于特殊学生教师主动上门或到其工作地点与家长交换意见,共同促进子女的健康成长。

例如:某校五年级学生马某,单亲家庭,母亲打零工,母女相依为命,母亲不识字,最近这个孩子遇到了社会上的骚扰,孩子害怕不敢上学,母亲担忧,当班主任老师了解情况后,及时和学校领导与家长多次交流意见,想办法,最后在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将问题妥善解决了,保障了弱势群体子女平等受教育的权利。

家庭教育案例:分析不良的家庭关系对孩子的消极影响

家庭教育案例:分析不良的家庭关系对孩子的消极影响

问题研究新课程NEW CURRICULUM孩子的成长一直都是我们关注的话题,单亲家庭、留守儿童以及离婚子女等这些现象更容易引起我们的关注。

父母的缺失带给孩子的究竟是什么,本文将和大家一起探讨父母及家庭关系对孩子的影响。

一、父母缺失在留守儿童成长中的影响1.案例叙述学生小×,男,11岁,五年级一班。

父亲是无业人员,靠在外地打工为生,较少回家,性格粗暴。

在教育孩子方面,我行我素,甚至对孩子拳打脚踢,自私蛮横,与邻里关系不好,在群众中几乎没有好评,与妻子经常争吵甚至大打出手。

母亲是农民,料理家务但也经常不在家。

对孩子百依百顺,在家中没有地位,遇事孩子的父亲说了算。

没有固定的工作,经常约人玩牌、打麻将,对孩子几乎是漠不关心。

教育孩子不讲究方法,没有耐心。

对孩子在校的表现不闻不问。

五年级上第一节课就让老师很为难,不但不听讲还在教室里走来走去,拿着棍子不时地敲着桌子啪啪地响,说他不听。

下课老师和他谈话,他对老师说:“老师,如果谁要叫我学习,我就觉得活着没意思,就想到了死”。

小×同学脾气暴躁,遇到不顺心的事就气急败坏地去打人,嫉妒报复心理极强,学习不好、没有上进心,情绪不稳定,喜怒无常,黑白颠倒,不分好坏。

这些让学生和老师都很无奈。

2.案例分析案例中小×的父母对孩子几乎没有教育,不讲道理,动则打骂,以至于小×性格极端偏激。

小×脾气暴躁、多动、打人,多是受到父母的影响。

因为父母在家庭小事中,意见不合便动手打骂,孩子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解决不了的事或者不愿意解决的事就选择武力解决。

父母经常不在家,对孩子疏于管教,孩子缺少家庭的温暖。

学校的纪律约束会使他感到束缚,再加上学生的学习压力大,自身感到自卑,因此就不爱学习。

教师对孩子的教育方法简单,以权威恐吓学生,容易激起其逆反心理。

小×的成长中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缺乏父母亲正确的教育,因此造成了孩子脾气暴、易动怒、爱打人的缺点,在心理上也存在极度的自卑感。

浅论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浅论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浅论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家庭对每个人来说,是人生起点,生活和休息的港湾。

每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养育、教导和关爱,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父母与孩子时常交流沟通,孩子就有爱心、同情心和责任感,孩子健的人格确立离不开父母的呵护和关爱。

父母为家庭安宇幸福所付出的努力,对社会、对家庭的责任感都会在孩子的心□中形成无形的力量,助使其健康幸福成长。

家庭安宇则社会安宇,家庭和谐则社会和谐。

因此,家庭是青少年性格、人格教育场所。

但如果家庭结构失调、破裂,家长不良言行的污染,教育不当等都可导致家庭教育缺陷家庭教育缺陷是子女形成不良个性的基础,潜伏着使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危机。

一、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几种家庭模式1.家庭残缺。

残缺家庭是指家庭出现夫妻双亡或一方亡故、分居、离婚、再婚、在押等情况。

残缺家庭对青少年造成重大的不良影响,他们无法享受正常家庭的温暖和关心,过早地失去了父母的关爱,有的甚至失去了经济上的依靠,这一切严重地阻碍了孩子健康成长。

残缺家庭的孩子山于缺少关爱与社会化的教育,很容易在内心世界形成一种暴力倾向,也容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残缺家庭中的青少年,III 于缺少家庭的温暖和应有的关心,他们很可能在社会上去寻找朋友的慰藉,于是他们容易成为违法犯罪团伙猎取的对象,受到诱惑与利用。

心情忧郁、精神空虚,很可能沉溺于黃色书刊、淫秽录像以及网络中,其至吸毒、酗酒、性放纵等。

2.问题的思维定势,使他们习惯于暴力攻击行为,在心理上鲁莽凶暴、易于冲动、控制力差、胆大妄为与不计后果。

一旦这些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了,遇上了犯罪动机,就会发生暴力型犯罪,且多属于攻击性行为。

如北京昌平区小唐的父母感情不合,整日吵闹甚至大打出手,在这样环境中小唐生活了15年。

2005年9月6日,已经失学在家一段时间的小唐找来儿个同学到家里来玩牌,玩的过程中因谁先出牌与秦某发生争执,小唐一怒之下从案板上操起菜刀,挥刀向秦某砍去。

弱势学生群体教育

弱势学生群体教育
特征
通常包括经济贫困、学习困难、身体 残疾、心理困扰等,这些特征可能影 响他们的学习进步和个体发展。
弱势学生群体的背景和影响
背景
弱势学生群体可能来自经济落后家庭,或者所处社区资源匮 乏,也可能因为个人身体或心理原因而在学习上处于弱势。
影响
他们可能面临学习资源匮乏、学习压力大、心理压力大等问 题,若教育环境无法提供有效支持,他们与同龄人的学习差 距可能会进一步拉大。
合作学习与互动
创新性教学方法强调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与互动,通过小组讨论、角 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
教育公平在弱势学生群体中的实践
平等的教育机会
教育公平实践致力于确保弱势学生群体能够享有与其他学生平等的教育机会,不受社会地 位、经济条件等因素的限制。
教育资源配置
实践教育公平,需要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确保弱势学生群体能够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 如优秀的师资、完善的教学设施等。
03
教育支持和援助策略
经济政策与资助
奖学金与助学金
通过设立奖学金和助学金制度,为弱势学生提供经济资助 ,减轻学费和生活费负担,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经济适用房与补助
为解决弱势学生住房问题,提供经济适用房或住房补助, 确保他们有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减少生活压力。
就业援助与创业扶持
针对弱势学生群体,提供就业援助和创业扶持,包括职业 规划、技能培训、创业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帮助他们顺利 融入社会。
心理与社会压力
自卑与焦虑
弱势学生可能因自身经济条件和学习资源匮乏而感到自卑,面临 与同龄人的比较压力,从而产生焦虑情绪。
社交障碍
经济困境可能导致弱势学生在社交方面产生障碍,如无法参与集体 活动或社交场合,影响其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家庭心理环境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心理环境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心理环境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范桥镇中心小学李楠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个社会,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

家庭心理环境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家庭气氛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在气氛紧张、父母关系不和谐的家庭里,父亲和母亲常常是烦恼不安、性情暴躁、言语粗鲁,对长辈缺少孝敬甚至虐待。

对于还没有独立生活能力、完全依赖父母的儿童来讲,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容易情绪紧张。

孩子长期处在这种情绪中,又缺少温暖和关爱,容易使孩子形成孤僻、自私、玩世不恭等不良品质,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2、父母的教育观念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父母的教育观念对儿童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因素主要有以下两种:(1)严厉管教论。

持这种观点的父母往往要求孩子必须一切听从家长,信奉“棒头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等传统观念。

其实,长期处在父母高压政策下的孩子易形成幼稚、依赖、神经质的心理,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较差,有些幼儿可能变得更加依赖无主,有些则可能变得更加反抗、暴烈。

(2)自然成熟论。

持这种观点的父母对孩子往往是放任自流概不过问的教养态度。

这种忽略型家庭中儿童就会因为得不到关心、得不到父爱与母爱而产生孤独感,逐渐形成富于攻击、冷酷、自我甚至放荡的不良品质,常常会有情绪不安、反复无常、容易触怒、对周围的事物漠不关心的心态。

3、家庭情感沟通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情感沟通是家庭心理环境重要的组成部分。

不良的沟通对孩子人格的形成与发展不利。

(1)指责埋怨型沟通。

指责埋怨型沟通使家庭问题往往在相互指责和埋怨中不了了之,问题最终并未真正解决。

家庭未了结事件越多,家庭生活越是沉闷或紧张甚至危机四伏。

这是一种很具破坏功能的家庭沟通模式,被指责者要不逆来顺受,要不逆反、攻击性强。

(2)迁就讨好型沟通。

迁就讨好型沟通的家庭,缺乏一种家庭成员之间真挚的爱,而且会养成一些依赖而又固执、软弱而又任性等不良人格特点。

孩子在这种迁就讨好型沟通模式中,更容易形成的是任性,只要父母迁就自己,自己却很少迁就父母。

家庭教育缺失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及教育策略

家庭教育缺失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及教育策略

家庭教育缺失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及教育策略摘要: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标准不仅仅只限于课本知识的学习和成绩的好坏,更为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培养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而这不仅需要学校和教师的努力,更需要家庭教育的强有力支撑。

而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家庭教育缺失可以说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基于此,笔者将通过分析家庭教育缺失对学生学习造成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

关键词:家庭教育;教育缺失;教育策略家庭作为一个人接受教育的起点,家庭启蒙教育可以说是尤为重要的。

家庭教育是促成学生产生正确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的关键。

但在当前,由于父母离异、父母长期在外工作等原因,导致家庭教育严重缺失。

如何转变家长观念,如何实施家庭与家校合作,如何填补家庭教育的缺失,是当前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共同面临的难题。

一、家庭教育缺失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由于每一个家庭单元的教育观念不同,家庭教育的效果千差万别。

部分家庭教育有教育观念落后的现象,对待学生使用错误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态度,诸如威胁式教育、收买式教育、放任式教育等等。

造成家庭对学生采用这样的教育方式有很多复杂的社会原因,有的是监护人工作繁忙,缺乏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一味的满足孩子的物资需求,忽略对孩子的精神需求;有的是本身监护人受教育的水平相对较低,缺少系统的理论办法却支持孩子的学习任务;有的是家庭结构发生巨变,孩子的心理受到重创,亦或者家庭教育的任务落在“空巢老人”等躯体身上。

家庭教育的缺失会引发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不管是哪一种方式造成了家庭教育的缺失,对于学生而言,最为直接的影响就是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孩子们受家庭因素的影响,心理负担加重,对家庭本身的关注度增加,因而对学习任务这样的人生大事,没有过多的精力去支撑,强行要求孩子学习反而起到负面效果。

家庭教育的缺失会引发学生学习心理失衡。

家庭教育的缺失不仅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产生厌学的情况;而且还会引发学习心理失衡。

家庭环境影响学生个性与心理成长

家庭环境影响学生个性与心理成长

家庭环境影响学生个性与心理成长家庭环境对学生个性养成与心理成熟的影响家庭环境对于学生的个性养成和心理成熟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家庭氛围对学生的性格塑造、家庭环境对学生的情绪与心理健康影响、家庭教育方式对学生的个性养成、家庭经济状况对学生的心理影响以及家庭背景对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1.家庭氛围对学生的性格塑造家庭氛围是家庭环境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对学生的性格塑造起着关键作用。

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心、支持、理解和尊重,可以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使学生形成乐观、自信、开朗的性格。

相反,如果家庭成员之间存在冷漠、疏远、争吵和不尊重,学生就容易形成消极、悲观、孤僻的性格。

2.家庭环境对学生的情绪与心理健康影响家庭环境也对学生的情绪和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和谐的家庭环境能够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反,不良的家庭环境则可能导致学生出现焦虑、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

因此,创建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对于学生的情绪和心理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3.家庭教育方式对学生的个性养成家庭教育方式对学生的个性养成具有重要影响。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通过言传身教和榜样示范,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

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独立思考能力,从而帮助他们成为具有责任感和公民道德素养的人。

4.家庭经济状况对学生的心理影响家庭经济状况也是影响学生心理状态的一个重要因素。

贫困家庭的经济压力可能使学生产生焦虑、自卑、失落等心理问题。

而富裕家庭的经济条件则可能使学生变得娇纵、自我中心、缺乏挫折耐受能力。

因此,家庭经济状况对学生的心理影响不可忽视。

5.家庭背景对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影响家庭背景也会对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产生影响。

来自不同背景的学生可能会面临不同的社交挑战。

例如,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可能缺乏自信,导致他们难以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相反,来自富裕家庭的学生可能更加自信和独立,但在与不同背景的人交往时,他们可能会遇到更多挑战。

关爱贫困山区留守儿童心得体会

关爱贫困山区留守儿童心得体会

关爱贫困山区留守儿童心得体会关爱留守儿童心得体会张田花随着经济地飞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民进城务工,在广大农村地区催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而且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

留守儿童是典型的弱势群体,由于亲情和家庭教育的双重缺失,造成他们在学习与心理发展方面存在以下问题:学习情况不佳、行为习惯不良、人格发展不健全等,如何关爱留守儿童,弥补他们缺失的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就我班留守儿童的教育,说说自己的做法。

老师,我来当新学期伊始,我在班级宣布要临时选几个同学担任小组长。

话音刚落,便从教室后传来:“老师,我来当。

”寻声望去,原来是xx。

xx是我班留守儿童中比较特殊的一个。

他一直由外公和妈妈在家带着。

他特别聪明,可行为习惯却总是不尽如人意。

每一天的衣服不见他穿整齐过;上课时不时摸摸这儿,碰碰那儿,似乎心中揣着一只小兔,总也安静不下来;下课时总喜欢和同学打闹,几乎天天都有学生向我诉说他的不是;作业也不认真完成,总是马虎行事,潦草完工;不管做什么事都是热情有余,坚持不足。

上学期在老师和同学的努力帮助之下,语文、数学均得了93分,这对于他来说已经是一大进步,我知道他到现在还骄傲着呢!如今,他想当组长就给他一次机会吧!于是,我说:“好的,第八小组就由xx担任组长。

”接着我给每一个组长提出要求:“组长要严格要求自己,要争取比组员做得好。

首先书写要工整,作业要按时并保证质量,要给组员做好榜样。

接下来的日子就看各位组长的表现了。

”第一天当我看组长的作业时,发现xx的作业和以往换了一个模样,字迹隽秀,看上去挺舒服的,顺势夸夸他:“好样的,继续加油!组长就要做好表率。

”他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

但我从心里知道要让xx变个样,得长期坚持,不断给予鼓励。

在周五的班队干部竞选会上,xx又主动申请担任班队干部。

由于他的体育比较好,孩子们一致推选他担任体育委员,他高兴地接受了。

浅谈农村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

浅谈农村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

浅谈农村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农村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可以说,农村家庭教育是小学生生活和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家长们应该高度重视农村家庭教育,创造有益的家庭教育环境。

接下来,本文将从影响因素、正面作用和改进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影响因素农村家庭教育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家长业余时间、经济条件、文化程度、家庭氛围、父母婚姻状况等因素。

1、家长业余时间:由于农村工作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许多农民的工作时间往往比较长,因此农村家长的业余时间较少,不能为孩子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教育。

2、家庭经济条件:由于农村经济条件不如城市富裕,许多农村家庭都不富裕。

由于谋生压力大,很多父母需要外出打工,甚至有些人还需要外出谋生,这对孩子的教育不利。

3、文化程度:农村家长的文化程度不如城市人士,这对孩子的教育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由于他们缺乏教育知识,会影响他们的教育水平和方法。

4、家庭氛围: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能够激发孩子的潜力,使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

相反,因为家庭氛围的不良影响,孩子可能会陷入消极的情绪中。

5、父母婚姻状况:父母经常的争吵会带来负面影响,甚至会对孩子产生心理上的创伤和苦恼。

此外,单亲家庭和离婚家庭对孩子的教育也有负面影响。

二、正面作用1、培养独立性和自理能力:在农村,孩子们从小就被教育为独立的个体,他们的家务劳动和生活技能往往比城市孩子强。

2、尊重和热爱生命:在农村,孩子玩耍的地方往往是自然景观优美的地方,他们往往能够尊重自然、热爱生命。

3、教育观念优越:老一辈农村人将教育视为传承生命、养育未来的神圣事业。

他们在家庭教育中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智慧和知识等方面,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

4、家庭教育经验丰富:在农村,家庭教育是从父母辈而来的,他们在经验上较为丰富,尤其对于孩子的布置作业和学习方法方面非常熟悉。

三、改进措施1、优化家庭氛围:父母应该营造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亲子关系要更加亲密和融洽。

家庭贫困对学生学习动力的影响

家庭贫困对学生学习动力的影响

家庭贫困对学生学习动力的影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家庭对学生学习动力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尤其是在贫困家庭中,由于物质条件的限制以及家庭环境的压力,学生的学习动力往往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本文将从自信心、合作精神、时间管理和教育资源等角度来探讨家庭贫困对学生学习动力的影响。

首先,家庭贫困对学生自信心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在贫困的环境中,学生可能会因为没有足够的物质条件而感到自卑。

他们可能无法拥有其他同学所拥有的电脑、参加各种培训班等机会。

这种差距会导致学生心理上的不平衡,从而减少学习动力。

此外,贫困学生可能会被同学戏弄和排斥,进一步损害他们的自信心。

因此,我们应该倡导包容与尊重的学习环境,给予贫困学生更多的关怀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从而提高学习动力。

其次,贫困家庭对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也有一定的影响。

在贫困的环境中,学生可能习惯于独立解决问题,缺乏与他人合作的机会。

然而,合作精神在现代社会中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与他人合作,学生可以学会倾听、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观点。

然而,在贫困家庭中,由于经济压力和亲人的忧虑,学生可能更加关注自己的生存问题,而忽视了与他人的良好合作。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他们意识到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此外,贫困家庭也会对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产生影响。

在贫困的环境中,学生可能需要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例如照顾弟妹或帮助家里做家务。

这些额外的责任会占用学生的时间,导致他们无法专心学习。

同时,贫困环境中可能存在交通不便、学校距离较远等问题,导致学生需要更多的时间进行上下学,从而减少了他们学习的时间。

为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和社区应该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减轻贫困学生的家庭责任,确保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

最后,贫困家庭的教育资源不足也会对学生的学习动力产生负面影响。

贫困家庭往往无法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例如图书馆、电脑等。

这使得学生无法获得充分的学习资源,限制了他们对知识的获取。

贫困家庭经济压力对子女学业表现的影响

贫困家庭经济压力对子女学业表现的影响

贫困家庭经济压力对子女学业表现的影响贫困家庭的经济状况常常给子女的学业带来一系列的影响。

家庭贫困状况所带来的经济压力,不仅影响着家庭的生活质量,更直接地影响着子女的学业表现。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贫困家庭经济压力对子女学业表现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情绪稳定性的影响贫困家庭的孩子常常会因为经济困难而感到焦虑、不安和无力。

这些负面情绪会对他们的学业表现产生重要影响,导致注意力分散、兴趣减退和动力不足。

在紧张的家庭环境中长大,他们可能会忽略学习、脱离课堂,更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而走上错误的道路。

为缓解这种影响,贫困家庭需要提供更多的情感支持和安全感,建立稳定的生活环境。

政府、学校和社会组织可以提供更多的资源和关怀,帮助这些孩子建立健康的情绪管理的能力,增强他们应对生活压力和学业挑战的能力。

二、营养状况和身体健康的影响贫困家庭经济压力的另一个影响是营养不良和身体健康问题。

由于经济困难,一些贫困家庭无法提供足够的营养和医疗条件给子女。

这些问题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大脑发育和身体健康状况,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业表现。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提供贫困家庭无障碍的医疗保健和饮食条件。

政府应当加大对贫困家庭的社会保障力度,确保他们能够享受到基本的医疗保健和良好的饮食条件。

此外,学校应该积极起到监测学生健康状况的作用,为他们提供必要的营养帮助和支持。

三、学习资源的匮乏贫困家庭通常无法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给孩子们,例如优质的书籍、电脑和其他学习工具。

这使得他们在学校和社会竞争中处于较为不利的位置。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之一是学校和社会组织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给贫困家庭的孩子。

公立图书馆可以扩大开放时间,提供更多的免费书籍和学习场所。

学校可以设立免费的学习资源中心,提供学习材料和设备。

此外,通过互联网等技术手段,也可以为贫困家庭孩子提供在线学习资源,使得他们能够更加公平地获得必要的学习支持。

四、缺乏教育机会的影响贫困家庭的子女常常因为无法负担教育费用而失去重要的教育机会。

特殊家庭环境对高中学困生的影响及对策

特殊家庭环境对高中学困生的影响及对策

特殊家庭环境对高中学困生的影响及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特殊家庭环境现象逐渐增多。

由于不同的家庭背景、教育环境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处方式,特殊家庭环境往往会对孩子的成长、学习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于高中学困生的影响更为明显。

本文将探讨特殊家庭环境对高中学困生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1. 家庭经济困难:对于如今不少家庭来说,经济状况并不是非常良好,这可能会导致家长不得不长时间外出打工,无暇照顾孩子。

因此,高中学困生往往会缺乏家庭的温暖与关爱,形成孤独感和焦虑感,或者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身体虚弱,精神压力较大。

2. 家庭矛盾:在一些家庭中,父母经常会发生争吵,然而这往往会对高中学困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不少学生对此感到不安和恐惧,甚至会因此产生自卑心理,失去学习的信心。

3. 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在一些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过高,甚至过于苛刻。

如此会使孩子对自己产生过多的负面情绪,从而影响到学习效果。

二、对策1. 规划合理的家庭辅导计划:由于特殊家庭环境的影响,高中学困生有的时候并不能得到足够的家庭辅导。

所以,家长应当规划出合理的学习计划,保证孩子每天都能够有足够的时间来学习。

2. 运用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在家庭教育方面,父母应当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从而让孩子在学习上更主动、有意识。

同时,家长应当注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适应能力,让他们更加自信地面对学习。

3. 适当的心理辅导:对于特殊家庭环境中的高中学困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更为明显。

在这方面,心理辅导是非常有必要的。

家长可以让孩子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孩子解决情绪上的问题。

4. 调整家庭氛围:家庭氛围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起到很大的作用,因此家长应该在家庭中创造宽松、轻松的氛围,给孩子更多的关心和支持,让孩子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和爱。

结语特殊家庭环境等影响因素的影响非常广泛,高中学困生往往会出现学习、情感、行为等问题。

因此,家长在对待孩子的学习上,应该尽可能地给予他们关爱,教育他们合理的学习方法,以使他们能够在高中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总结-家庭环境对儿童健康成长影响

总结-家庭环境对儿童健康成长影响

总结-家庭环境对儿童健康成长影响总结:浅谈家庭环境对儿童健康成长的影响儿童身心健康问题是遗传、社会、家庭、学校及个体的偶然经历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家庭环境的影响则具有特殊的意义。

家庭环境对儿童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影响,是以一种多因素、多侧面的复杂方式来实现的。

以下几方面是影响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主要家庭因素。

一、家庭经济—社会地位环境人们只要一提到处境不利儿童的成因,最容易想到的就是由于贫困造成的成长环境不利。

家庭经济状况—社会地位与父母职业类别、受教育程度高度相关。

一般来说,家长受教育程度高即容易获得较理想的职业,取得较满意的职业收入,进而社会地位也相应的提高。

从单纯经济角度来考虑,低收入家庭在子女教育方面的不利条件表现在:1、缺乏学习的物质保障。

2、迫使子女为谋生而中途辍学。

3、因家庭经济条件贫困而造成子女的健康不良,也影响到儿童的身心发展。

二、家庭结构家庭结构主要指家庭的人口结构。

在家庭人口结构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就是家庭结构的健全完整程。

近年来的一些关于离婚与儿童心理健康的研究普遍证实,由于父母离异,使子女的内心产生严重的焦虑与矛盾。

多疑、孤僻、冷漠、心神不定或神经质,甚至导致心理变态及xxx行为,这主要是因为破裂的家庭结构给儿童带来了过分紧张的生活气氛和感情冲突,家庭缺乏温暖和关怀,致使他们失去了生活目标,于是在思想观念、情感、行为、性格等方面出现动荡,易于向不良的方向发展。

因此,动员各种力量稳定家庭结构,对于保证下一代身心健康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三、家庭氛围所谓氛围,就是指人所处的环境气氛和情调,它是在某一环境中的人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过程中造成的某种心理情绪和环境气氛。

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使儿童活泼、开朗、大方、好学、诚实、谦逊、合群、求知好奇;相反,不良的家庭氛围,则会使孩子胆怯、自私、嫉妒、孤独、懒惰、行为放任、不讲礼貌。

因为儿童在适应家庭环境的过程中,常以父母和其它家庭成员为最亲近,最直接的模仿和认知对象,并以模仿式的学习来感受事物、熟悉环境、发展自己的习惯行为,形成自己的心理定势和性格特征,然后在以后与社会环境的接触当中,就开始以长期在家庭气氛中熏陶出来的心理模式、性格特征、习惯行为来判断自己对家庭以外的世界的适合或不适合。

特殊家庭环境对高中学困生的影响及对策

特殊家庭环境对高中学困生的影响及对策

特殊家庭环境对高中学困生的影响及对策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家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而特殊的家庭环境更是对孩子成长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对于高中学困生来说,特殊家庭环境尤其重要,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他们的未来,甚至是整个家庭的财务稳定和社会地位。

那么,特殊家庭环境对高中学困生的影响是什么?应该怎么应对呢?下面就来细细地探讨。

1.离异家庭离异家庭通常会有单亲妈妈或单亲爸爸,其家庭关系性质不稳定,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发展。

孩子通常由单亲父母独自抚养,生活质量较低,缺乏父母的关心,无法获得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情感支持,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出现不良行为。

此时,家庭教育尤为重要,单亲家长应该注意对孩子的关爱,鼓励他们积极关注学习,提高学习兴趣。

2.贫困家庭贫困家庭孩子的物质条件欠缺,往往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

孩子往往缺乏教育资源和服务,无法获得良好的学习条件。

同时,贫困家庭的家长钱多时候需要出去打工,时间有限,无法进行好的教育。

此时,学校可以采取针对性措施,建立助学金制度,缓解家庭压力,同时也可以在教学中加大对这部分学生的个性化关注,帮助他们改善学习条件,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家庭暴力家庭暴力是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会对高中学困生的成长发展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往往遭受身体和精神上的伤害,性格变得孤僻、自闭、不善交往。

这种情况下,学校可以尽力保护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及音乐、绘画等多元化的艺术课程作为学生的情感宣泄渠道,同时学生也应该尽可能与学校老师、同学来建立互信关系,以便尽早解决问题,使孩子受到更好的关爱。

4.家庭文化水平低家庭文化水平低,往往缺乏对孩子持续性的教育和引导,导致孩子知识面和思维深度有限,父母对他们的学习也无法给出毫无头绪的帮助。

这时,学校应该在教学中加强补习和讲解,将难点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同时需要鼓励家长拓宽孩子的视野,解决家庭文化知识有限的问题。

综上所述,特殊家庭环境会对高中学困生的成长造成深远的影响,从而影响到孩子的学业,因此,学校和家庭都需要加强教育,帮助学生尽早解决问题,走向成功。

家庭环境对学生学业发展的影响

家庭环境对学生学业发展的影响

家庭环境对学生学业发展的影响家庭环境在学生的学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家庭结构、家庭经济状况、父母的教育水平和参与度、家庭教育氛围以及家庭价值观等。

影响学业发展的家庭环境不仅体现在物质条件的提供,更重要的是精神支持、激励和教育方式的差异。

为了深入探讨家庭环境对学生学业发展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家庭结构对学业发展的影响是不能忽视的。

研究表明,家庭的组成都对儿童的心理发展、社会适应能力及学业表现产生重要影响。

通常,完整家庭的孩子较易获得稳定的情感支持和社会资源,而单亲家庭的孩子可能面临情感支持不足和经济压力,这可能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业动力和结果。

在某些情况下,单亲家庭的孩子因缺乏父母的关注和支持,在学习上表现得不如来自完整家庭的孩子。

然而,并非所有单亲家庭的孩子都表现不佳,许多因素如父母的教养态度、经济支持及社会支持网络等也会对孩子的学业有重要影响。

家庭经济状况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教育资源及机会。

生活在相对富裕家庭的孩子,一般能获得更好的学习材料、教育支持以及课外活动的机会,这些都为他们的学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经济条件良好的家庭能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儿童专注于学业,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相反,家庭经济困难可能使得孩子的生活和学习面临更多压力,甚至影响到他们的上学机会,造成教育的不平等。

在这种情况下,家庭中的父母若能积极寻求支持并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也可以促进孩子的学业发展。

父母的教育水平和对孩子教育的参与度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学业发展。

研究显示,父母的教育程度越高,孩子的学习成绩通常也越好。

这是因为高教育水平的父母在教育子女时更具备知识、能力和资源,他们往往更了解教育体系并能够为孩子提供更有效的学习指导和心理支持。

同时,父母参与孩子的学习活动,比如定期检查作业、参加学校活动等,也能有效提高孩子的学习动机和成就感。

这样的互动不仅能增强孩子的学习信心,还能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浅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及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浅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及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浅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及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经历了短暂而又漫长的三年时间,终于将我所带的班级学生顺利的送出学校。

今年九月应学校要求我又承担了一个初一新生班级。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想谈谈家庭、学校及社会环境对学生素质发展的影响。

第一,家庭教育影响。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是良好的学校教育与良好的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

家长们因为历史的原因,常常把自身成长过程孩子不好好学习,是家长最棘手的问题;孩子的功课分数,是家长最关心、最敏感的话题。

于是为了让孩子好好学习不分心,在家不让还子做家务,害怕累着孩子,其实无形中把自己的"遗憾",用最美好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因而对孩子"成才"的期望值较高,所以孩子学习压力会比较大。

另外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乡镇中学,很多学生都是来自农村,很多家庭的孩子父母都在外地打工,许多家长把教育子女的事情让位于爷爷、奶奶等"隔代人"。

于是,长辈们的晚年生活都以孩子为"重心"。

长辈们的爱,使得孩子普遍缺乏生活经验,自我服务能力差;热衷于自我设计,缺乏责任感。

孩子许多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就在长辈无微不至的"关爱"中滋生。

对于以上的种种情况学校应和家长全力配合,指导家长信任孩子,尊重孩子的选择,尽力培养孩子各方面的生活能力,作为班主任可以把学生在校的各方面的表现反馈给家长,及时与家长沟通,使家长对孩子在校情况作到心中有数,请家长协助鼓励或帮助学生,作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同时,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及时找到问题所在,对症下药。

第二,学校教育影响。

从广义上来说:首先,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

良好的人格品质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学生自信的态度不断完善自己,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

其次,培养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

浅谈弱势群体的教育不公平

浅谈弱势群体的教育不公平

浅谈弱势群体的教育不公平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进步发展和改革,我国的教育事业蒸蒸日上的同时,弱势群体教育却依旧面临着一定程度上大的不公平。

弱势群体通常是指由于某些障碍或者缺乏经济、政治和社会机会,而在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经济生活的贫困性、生活质量的低层次、承担风险的脆弱性是其本质特征。

弱势群体的不公平表现在社会诸多方面,教育的不公平就是其中之一。

弱势群体教育的不公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机会的不平等。

首先,受先天素质和性别因素的影响,残疾儿童和女童在受教育的机会上,处于劣势;其次,受地区因素影响,东西部地区以及城乡之间学生入学率和辍学率等方面存在着差距。

1999年高中在校生人数,城市占38.7%,县镇占47.8%,而农村才占13.5%。

各省区间初等教育发展的绝对差异在规模上有所缩减,但在质量上呈不断扩大趋势。

第三,受家庭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影响,教育机会不平等的现象也比较明显,其中以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问题最为突出。

民工子女就学现状有三种:一是完全辍学;二是在流人地公办全日制学校借读,但借读费较高,且存在着不公平待遇;三是在“民工子弟学校”上学,这是大多数民工子女的选择,但这些学校多为私人办学,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有的还存在卫生、安全隐患。

另外,在我国教育体制中存在的以钱择校、高等教育机会分配不公等现象也直接导致了教育机会的不平等。

2.教育过程的不平等。

主要表现在教育经费、师资力量、办学条件以及教学关系和教育评价等各个方面。

其中教育经费是根本因素,它决定着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的好坏;而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不仅取决于当地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更主要的还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关。

按人均GDP可以把我国省区分成发达、中等发达和不发达三类地区,不同地区间的教育投入差异是很明显的:1994年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平均生均教育经费,一类地区是864.63元和1550.81元,为三类地区433.84元和711.66元的2倍;1999年,全国初中生均公用经费支出为375元、小学为184元,而这一数据在农村地区则分别为264元和141元。

城镇弱势群体子女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

城镇弱势群体子女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

城镇弱势群体子女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贫困家庭、残疾家庭、单亲家庭、丧亲家庭、农民工家庭等弱势群体,在经济和社会地位上都处于不利地位,其心态和思想,必然通过家庭、社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他们的子女。

这些“特殊家庭”由于家庭的变故,使子女从父母心中的希望变成缺乏亲情的人。

家境的拮据,不健全的父母之爱,导致心理的落差。

弱势群体子女长期生活在压抑的氛围当中,心理失衡,产生了种种心理问题,日渐对学习失去信心,乃至产生厌学情绪;他们内心郁闷,常用违法乱纪来发泄心中不平。

他们校园生活的底色是灰暗的!弱势群体子女成为了校园的一个特殊群体,更成为了学校的一个弱势群体。

关注这个校园特殊群体,承认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使他们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方能构建和谐教育风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构建爱心网络,开展亲情教育得到老师的关爱,是每个学生最基本的心理要求。

爱心的奉献能有效地化解弱势群体子女对学校、老师的抵触心理,为今后社会稳定打好教育基础。

学校四(3)班钟斌同学,父母外出打工,跟随姑姑姑爷生活。

由于缺乏亲情,常多愁善感,看见别的家长雨天来送伞,总是眼巴巴地盯着看。

每天上学都姗姗来迟。

学了电脑后,迷上网络游戏。

姑爷没文化,找到一次打一次,起初挨打一顿能维持几天,会做些作业。

可渐渐地,姑爷看着才做,一转身就不做。

每次接到老师的电话,姑爷都显得很无奈。

我们开展“手拉手一帮一”活动时,让班上的三好生钟常歆与他结对。

钟常歆一有空就去找他玩,课外教他做作业,与其一起阅读课外书。

本学期初,老师利用“品德与社会”课时间,组织全班同学为他过生日。

听着伙伴们友好的生日歌,他露出了少见的笑容。

此后,老师还每隔一星期,陪他与父母通电话,聊学习,诉思念,话未来。

令人欣喜的是,孩子变了。

不懂的题能主动请教别人,有时还拿自己的经历去劝解班上懒散的人。

每次看到要搬作业本,他总是第一个上前。

二、把握教育契机,培育健康心理我们抓住“开学选干部”这一时机,将教育机会倾向于校园“弱势群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贫困家庭家长弱势心理对学生教育的影响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最重要的环境,家长是学生的最主要的导师,学生家长的文化水平、道德修养、人生态度以及心理状态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性格以及心理状态和人生修养的成长时刻进行着影响,其中家长的心理状态对学生的影响作用则是十分特殊和重要的。

因为心理状态可以影响人的行为,影响人观察事物的视角,影响人的人生态度。

当前中国社会的一个很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们普遍有比较强的弱势心理,有关机构曾经就弱势心理做了一项社会调查,在调查中上至大学教授、公司白领,下至农民工都自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

社会上的人们为什么普遍具有弱势心理的原因虽然值得我们进行深刻的思考,但是当今社会中的贫困人群的弱势心理是比较严重的现象则是更值得我们重视的,因而生活在贫困家庭中的学生的心理和思想的成长也是需要我们加以高度关注的。

因为贫困家庭中的学生的家长对学生的心理以及思想的健康成长往往有着很强烈的消极影响。

贫困家庭家长弱势心理的表现以及对学生的影响
第一、家长因具有比较严重的自卑心理导致他们在对待学生的态度的扭曲
在农村地区,贫困家庭经济收入低,受他们的生活比较困顿和艰难,在生活消费方面有一般家庭都难以相比,致使这些家庭的学生家长觉得自己在这个社会中处处低人一头,低人一等,面对社会时缺乏自信与自我尊严感,导致他们的情绪低落缺乏自信。

这种情况使得他们在对待自己的孩子时呈现不同的行为,有的学生家长以为自己没有本事,不能赚比较多的钱来使孩子过上比较体面的生活,觉得自己在物质上亏待了孩子,对孩子有很强的愧疚心理,因而他们当中有的人就会采取比较溺爱和迁就的方法来对待孩子的教育,对孩子比较放纵,属于严格的管理与教育,这不可避免的是学生养成了散漫的行为习惯,甚至沾染上恶劣习气。

望子成龙是家长的普遍心理,贫困家庭中的学生家长也是一样,有的学生家长因为认为自己没本事而把出人头地的希望都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他们对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视,对孩子的要求非常严格和严厉,而他们的这种行为和做法,在许多时候给学生造成了沉重的心理负担,使学生的心理的成长受到扭曲。

第二、受伤害心理严重
当前中国社会中的人们弱势心理严重,其原因是人们的许多权利得不到尊重,他们的声音得不到表达,因而使人们产生了比较严重的受害者心理。

在这当中,贫困家庭的学生家长的受害者心理是比较严重的。

因为由于他们因种种原因,使他们在工作中不能像其他人一样获得比较理想的收入,过上比较体面的生活,使得他们在许多时候认为自己是体制中的吃亏者,是受害者,是别人伤害了他们,总认为社会或其他人对他们是不公平的。

因而有的人对人或者社会有怨恨心理。

家长的这种心理必然会在家庭生活中表现出种种相应的行为,而这就会给学生思想的成长造成许多消极的影响,使学生也产生出受害者心理来,使学生在很多时候也认为自己在于同学和教师的交往中吃了亏,对同学和教师怀有不信任感,从而不利于他们与同学和教师的交往。

第三、拜金思想意识严重,妨碍学生思想健康成长
贫困家庭的经济水平低,家庭生活的质量差,加之许多人的思想意识中的拜金主义严重,使许多学生家长对金钱看得很重,他们往往认为自己被人看不起是因为自己没有钱。

因而他们认为要改变自己被人看不起的处境,就只有努力赚钱,成为有钱人是使自己被人尊重的唯一手段和途径。

家长的这种思想给学生造成的影响是学生也把金钱看得很重,使他们在人生理想目标的确立上金钱至上的思想,使他们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不能建立正确的人生态
度,进而使学生不能正确的对待学习,使许多学生认为学习成绩是不重要的,而只有金钱才是最重要的。

这样学生在学习成绩比较理想的状态下还能坚持学习,可是如果他们的学习成绩不理想,他们就会辍学,或者留在学校里混日子甚至破坏纪律秩序,给学校管理制造困难。

第四、具有比较严重的迷信思想
许多学生的家长是十分勤劳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却不能获得比较理想的收入,或者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遭遇一系列变故,致使家庭经济陷入困顿,而一些游手好闲或者比较懒惰的一些人却通过各种方法致富,这给了他们思想上巨大的冲击,他们许多人认为自己天生不是有钱的命,产生强烈的迷信思想,使他们在生活中缺乏奋斗意识,听天由命,这种思想传染给学生,势必使学生产生消极的人生观,使他们缺乏努力学习的动力,对自己缺乏信心。

应对措施
学生家长的心理和思想对学生的思想和欣慰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影响着学生的心理,为此要使学生的心理和思想获得健康的成长,对学生家长的心理和思想进行疏导以消除他们的弱势心理。

依据贫困学生家长心理弱势的成因和表现,我们应采取的措施是:
第一、消除自卑心理,增强他们的信心
古人说“天道酬勤”,而我们对其的正确理解应该是天道酬的是有自信的勤,勤要有信心和毅力,如果没有信心的毅力,勤是不能坚持长久的。

为此,我们要帮助学生家长树立对自己的信心,树立对自己子女的信心,使他们相信自己有美好的未来,以使他们在生活中对学生施加积极的心理和思想影响。

第二、关注与帮助他们,消除他们受害者心理
学生家长因为生活贫困,或者因为自己的努力没有得到理想的回报,并不是一定使他们认为自己是受害者,而对他们缺少关注与必要的帮助,才可能使他们产生这一心理,为此,社会要努力帮助他们,关怀他们,尤其是要以平等之心对待他们,与他们交往,使他们觉得自己并没有被人看不起,这样使他们的受害者心理得到矫正和消除。

第三、对他们进行思想和心理的疏导
贫困家庭的弱势心理,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自认为自己是弱者,是受害者,可以说有很多时候是他们在进行心理的自我伤害,而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们的思想意识存在相应的问题,所以,消除他们的弱势心理,应该对他们进行思想和心理的疏导,使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