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必修3章节知识点整合复习课件3(第一章_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本章整合提升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战乱不断的状况下,举族迁移的客家人不远千里来到他乡,这种建筑方式既有 利于家族团聚,又能防御战乱,故选A。
(2015·江苏)2015年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
绸之路”)国家战略积极推进年。下图为“一带一路”主要线路示意图。读图回
答第14题。
14 .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西部沿海地区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 B )
(2017·全国卷Ⅱ)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
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 1999年,江苏 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 分(下图)。据此完成3~5题。
3.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C )
“面”则需看突出监测方面还是需处理计算才能得出结果,如要监测森林火灾 则应选用RS,要在某城市选取大型商业中心区位应选用GIS。 同样一项工作往往可能在某次使用的是一种技术,而另一次则使用了另一 种技术,甚至是同时使用了多种技术,因此,要认真审清题目,提炼题目中提
供的信息,如“某山区森林火灾发生后,扑救工作动用了卫星监测定位,并运
道,故 B项错误;自然地理界线具有模糊性特点,是由一种自然地理环境向另 一种自然地理环境的过渡带,在界线两侧自然地理环境有差异,但不显著。
4.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D )
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C.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 【解析】
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据材料可知,苏南、苏北的划分是以长江为界的,显然长江是
新课标导学
地 理
必修③ ·人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PPT课件
1998年夏秋长江流域特大洪涝灾害 7月
8月
4、应用领域:
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农业 普查等
从监测的范围、速度,人力和财力的投入 等方面看,遥感具有哪些优点?
优点:范围大、速度快、人力和财力投入少
二、全球定位系统 (GPS)
1、概念: 利用卫星,在 全球范围内适 时进行导航、 定位的系统, 称为全球定位 系统,简称 GPS
•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COMPASS)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是 中国正在实施的自 主研发、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 中国目前已成功发射七颗北斗导航卫星,将在系统组网 和试验基础上,逐步扩展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三.地理信息系统(GIS)
1.概念: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
步
生产技术改良
稠密的水系成为交 通联系的天然水道
多水而质地黏重的 土壤适合种植水稻
反 而制 成约 为因 促素 进变 因化 素
大规模人口 迁移
劳动力 资源丰富
农业生产 精耕细作
优越的 气候条件
我国重要的桑蚕和 棉花生产基地
我国主要的 粮食产地
采桑
种桑养蚕
采茧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3.工商业发展时期
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开发中期 (农业社会)
开发后期 (工商业发展时期)
制约因素变化反而成为促进因素,农 业生产得到较快发展
“粮仓”地位逐渐让位
第二节 地理信息技术 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技术
是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 技术的总称。
高三第一轮复习必修3_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人教版)精品PPT课件
④估计粮食作物的产量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区域的认知模型』
划分: 位置:绝对位置、相对位置
自然环境
环境问题 人文环境
气候 地形 水文 土壤 植被
•要素(量、变化) •类型(齐全、主要) •分布(规律、特殊)
成因 资源
•水文(流量、汛期、含沙量、冰期、流速) •水系(源流、密度、面积、形态)
•类型(齐全、主要) •分布(规律、特殊)
人口与城市 工业与农业 交通、通信与商业
『区域的比较的设问方式』
设问方式
两个区域发展的共同条件 两个区域发展的不同条件 框定比较内容进行比较
答题要点
力求全面 力求找到主要方面 按要求做答
1.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地理位置的 差异
(1)
位于北纬 附近,
地处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 的入海
口。
(2) 48°,地处
大致位于北纬43°~ 的中部。
2.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自然环境的差异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考纲要求】
1.区域的含义 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
式的影响 4.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5.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6.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7.数字地理的含义
§1.2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例】在遥感技术中,可以根据植物的反射波谱特征判断植物 的生长状况。读图回答1~3题。
1.下图中,重度病害植物反射率高于健康植物反射率的波段是
A.红外线与紫外线
B.X光与可见光
C.可见光和红外线
D.紫外线X光
2.根据图中的原理,可用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1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章末复习PPT课件
• 通过对以人上口规因模素、的密分度析、,增确长速定度区中等小域学差课特异件征差异,
• 二、地理信息技术的对比分析
遥感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
全球定位系 统
英文缩 写
(RS)
(GIS)
(GPS)
别称
人的视力 的延伸
地图的延伸
特征
①采集、管理、
范围大、速 度快、周期 短、限制少、 应用广
分析、输出地理 全能性、全 空间信息;②空 球性、全 间分析,多要素 天候、连 综合、动态预测; 续性、实 ③计算机系统支 时性
生活的结论,它侧重于“分析、计算”,相
当于“想、算”的活动。
中小学课件
• 例如:气象卫星在高空收集到云系等信息情 况并传输到地面,这是RS的应用,而将卫星 云图与地面上实测到的气温、湿度、风向等 信息(统称为数据源)经过计算、分析处理得 出天气情况的预测则是GIS的应用。全球定 位系统(GPS)应用途径相对单一(即定位与导 航),并通过多次定位计算速度等。它的最大 特点是工作对象是“一个点”或“多个点”, 明显区别于RS与GIS的工作对象——“面”。
差异形成的原因
农业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差异→作 物种类、耕作制度、产量等差异,市场、交 通、劳动力、政策、科技等社会条件差异→ 机械化、生产率、粮食商品率等差异
工业
资源、市场、劳动力、科技、交通、政策等差 异→工业类型、规模等差异
区域耕地、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 人口 科技发展水平、开发历史等社会条件差异→
是分析各区域发展方向、采取因地制宜开发 治理措施的前提。区域差异的分析则应从区 域组成要素特征的差别出发,同时注意要素 间的联系。对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具体分析 如下: • 1.自然环境因素差异 • (1)气候差异的形成。
• 二、地理信息技术的对比分析
遥感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
全球定位系 统
英文缩 写
(RS)
(GIS)
(GPS)
别称
人的视力 的延伸
地图的延伸
特征
①采集、管理、
范围大、速 度快、周期 短、限制少、 应用广
分析、输出地理 全能性、全 空间信息;②空 球性、全 间分析,多要素 天候、连 综合、动态预测; 续性、实 ③计算机系统支 时性
生活的结论,它侧重于“分析、计算”,相
当于“想、算”的活动。
中小学课件
• 例如:气象卫星在高空收集到云系等信息情 况并传输到地面,这是RS的应用,而将卫星 云图与地面上实测到的气温、湿度、风向等 信息(统称为数据源)经过计算、分析处理得 出天气情况的预测则是GIS的应用。全球定 位系统(GPS)应用途径相对单一(即定位与导 航),并通过多次定位计算速度等。它的最大 特点是工作对象是“一个点”或“多个点”, 明显区别于RS与GIS的工作对象——“面”。
差异形成的原因
农业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差异→作 物种类、耕作制度、产量等差异,市场、交 通、劳动力、政策、科技等社会条件差异→ 机械化、生产率、粮食商品率等差异
工业
资源、市场、劳动力、科技、交通、政策等差 异→工业类型、规模等差异
区域耕地、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 人口 科技发展水平、开发历史等社会条件差异→
是分析各区域发展方向、采取因地制宜开发 治理措施的前提。区域差异的分析则应从区 域组成要素特征的差别出发,同时注意要素 间的联系。对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具体分析 如下: • 1.自然环境因素差异 • (1)气候差异的形成。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本整合必修三第一章章末整合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ppt 人教课标版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地 理
第 三 部 分 第 一 章 地 理 环 境 与 区 域 发 展
(人教版)
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消耗温室气体,减缓
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同时热带雨林内的动植物种类繁多, 保护热带雨林也能起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作用。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地 理
【答案】
第 三 部 分 第 一 章 地 理 环 境 与 区 域 发 展
所产长绒棉、瓜果品种优异,尤其是哈密瓜、葡萄驰名中 外。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地 理
第 三 部 分 第 一 章 地 理 环 境 与 区 域 发 展
(人教版)
(1)在我国的地理分区中,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都是
放在两个不同的区域上,其根本原因是
A.纬度差异巨大 B.空间距离遥远 C.中间相隔更多地形区 D.整体状况区别明显 【解析】
(
)
地理分区是根据地理位置的相邻性、环境
因素的相似性或差异性而划分的,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 差异性大于相似性,所以在中国地理分区中,都是放在两
个区域上的。
【答案】 D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地 理
第 三 部 分 第 一 章 地 理 环 境 与 区 域 发 展
平原和长江三角洲两个地区,不同的地理环境使它们具有
不同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思维模式如下图所示: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地 理
第 三 部 分 第 一 章 地 理 环 境 与 区 域 发 展
(人教版)
纵向即是在一个区域内,沿着历史发展的过程,看地
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主要是从动态的角度进行分析。 思维模式如下图所示:
地 理
第 三 部 分 第 一 章 地 理 环 境 与 区 域 发 展
(人教版)
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消耗温室气体,减缓
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同时热带雨林内的动植物种类繁多, 保护热带雨林也能起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作用。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地 理
【答案】
第 三 部 分 第 一 章 地 理 环 境 与 区 域 发 展
所产长绒棉、瓜果品种优异,尤其是哈密瓜、葡萄驰名中 外。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地 理
第 三 部 分 第 一 章 地 理 环 境 与 区 域 发 展
(人教版)
(1)在我国的地理分区中,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都是
放在两个不同的区域上,其根本原因是
A.纬度差异巨大 B.空间距离遥远 C.中间相隔更多地形区 D.整体状况区别明显 【解析】
(
)
地理分区是根据地理位置的相邻性、环境
因素的相似性或差异性而划分的,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 差异性大于相似性,所以在中国地理分区中,都是放在两
个区域上的。
【答案】 D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地 理
第 三 部 分 第 一 章 地 理 环 境 与 区 域 发 展
平原和长江三角洲两个地区,不同的地理环境使它们具有
不同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思维模式如下图所示: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地 理
第 三 部 分 第 一 章 地 理 环 境 与 区 域 发 展
(人教版)
纵向即是在一个区域内,沿着历史发展的过程,看地
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主要是从动态的角度进行分析。 思维模式如下图所示: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1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ppt章末复习课件[可修改版ppt]
• A.遥感(RS)
B.地理信息系统(GIS)
• C.全球定位系统(GPS) 系统(BDS)
D.北斗导航
• (2)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海拔由高到低 的排序是( )
• 【解析】 本题组考查了地理信息技术及 地形的有关知识。第(1)题,影像图一般是 由卫星或飞机从高处进行遥感获得的,但 快速确定淹没的范围及需要转移的人口则 需要地理信息系统来进行分析。第(2)题, 堰塞湖是由堰塞体堵塞河道形成,并位于 堰塞体的上游方向。所以图中丁在堰塞体 下游方向,故海拔最低,甲位于堰塞湖尾, 其海拔与堰塞体处水位的海拔相当,其海 拔高于丁但低于乙和丙。乙、丙为山体的
领域,可以提升城市服务功能。调整城市
地域结构在图中没有体现;扩大空间规模、
加速人口集聚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
•
(2014·江苏)下图是“某地山体
滑坡后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的影像”。读
图回答(1)~(2)题。
• (1)图中堰塞体垮塌后可能会淹没下游沿岸 居民点,可快速确定需要转移人口区域的 技术是( )
• 2.人类活动因素差异 • 通过对以上因素的分析,确定区域特征差异,
分析区域间不同的发展状况和方向。
• 二、地理信息技术的对比分析
• 三、“3S”技术手段的选取方法
• 具体选择时应把握其本质区别:遥感(RS) 是人的视力的延伸,它是侧重于收集信息 的感知手段,通过飞机或卫星上携带的传 感器接收地物辐射或反射的电磁波来获得 信息,并经过简单处理后获得资料如航片、 卫星云图等,因此遥感本质上是“看”的 过程。而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在一定的数 据源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对比、计算得出
•
(2014·重庆)下图示意某GIS软件
显示的某校部分建筑分布的地图窗口及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1章第1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共91张PPT)
因为北方建筑墙体厚要考虑冬季室内取暖和墙体保温。
——建同样高度的多层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
楼房间距的大小主要看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冬季的正 午太阳高度自北向南逐渐增大,为保证楼房底层正午有 阳光照射的楼房间距自北向南逐渐减小。
2、探究活动
暑假,哈尔滨某高中的学生张明准备从家乡出发,按如下设计 的线路去考察、体验生活:哈尔滨一内蒙古东部的锡林郭勒牧 区一山西太原附近地区一江苏南部平原地区一江西井冈山地区 一云南西双版纳地区。试根据上述的线路及到达的考察点,查 阅有关资料,讨论沿途及各考察点所能观察到的自然和人文景 观,分析导致各地自然和人文景观差异的原因。
工业 交通
人口
科技 ……
P2思考
1.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 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纬度位置差异 长江三角洲纬度较低,获得的太阳辐射量 年平均气温高;松嫩平原纬度较高,获得 太2.阳长辐江射三量角少洲,和年松平嫩均平气原温的低年降水量 分布长各江呈三现角什洲么的规年律降?水形量成大这致种从分南布规 律的向主北要递原减因主分要别是是因什为么该?地南部距
中国中三国大三自大然自区然:自区然:自区然域区域
昆仑山—阿尔金山— 祁连山—横断山 (3000米等高线)
大兴安岭—长城 (400㎜等降水量线)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北方
青藏高寒区
东 部 季 风 南方 区
秦岭—淮河
中国三大经济地带:经济区域
中国汉语七大方言区:社会文化区
2 区域的特点
• 具备一定的区位特征 • 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 有的边界是明确的,有的具有过渡性质
(1)在素有“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 之称的哈尔滨,会看到各种中外文化融合的 各具特色的建筑,既有东方的文庙,又有西 方古典式建筑基督教堂。夏季可在太阳岛上 玩沙戏水,冬季可欣赏各种栩栩如生的冰雕。 (沿途可见温带落叶落叶林和混交林,黑土 地、麦田)
——建同样高度的多层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
楼房间距的大小主要看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冬季的正 午太阳高度自北向南逐渐增大,为保证楼房底层正午有 阳光照射的楼房间距自北向南逐渐减小。
2、探究活动
暑假,哈尔滨某高中的学生张明准备从家乡出发,按如下设计 的线路去考察、体验生活:哈尔滨一内蒙古东部的锡林郭勒牧 区一山西太原附近地区一江苏南部平原地区一江西井冈山地区 一云南西双版纳地区。试根据上述的线路及到达的考察点,查 阅有关资料,讨论沿途及各考察点所能观察到的自然和人文景 观,分析导致各地自然和人文景观差异的原因。
工业 交通
人口
科技 ……
P2思考
1.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 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纬度位置差异 长江三角洲纬度较低,获得的太阳辐射量 年平均气温高;松嫩平原纬度较高,获得 太2.阳长辐江射三量角少洲,和年松平嫩均平气原温的低年降水量 分布长各江呈三现角什洲么的规年律降?水形量成大这致种从分南布规 律的向主北要递原减因主分要别是是因什为么该?地南部距
中国中三国大三自大然自区然:自区然:自区然域区域
昆仑山—阿尔金山— 祁连山—横断山 (3000米等高线)
大兴安岭—长城 (400㎜等降水量线)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北方
青藏高寒区
东 部 季 风 南方 区
秦岭—淮河
中国三大经济地带:经济区域
中国汉语七大方言区:社会文化区
2 区域的特点
• 具备一定的区位特征 • 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 有的边界是明确的,有的具有过渡性质
(1)在素有“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 之称的哈尔滨,会看到各种中外文化融合的 各具特色的建筑,既有东方的文庙,又有西 方古典式建筑基督教堂。夏季可在太阳岛上 玩沙戏水,冬季可欣赏各种栩栩如生的冰雕。 (沿途可见温带落叶落叶林和混交林,黑土 地、麦田)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一章第1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优质课件2共34张PPT[可修改版ppt]
对保温要求降低、对通风纳凉要求的提高。
活动2:从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看地理 环境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如果不考虑地价、建筑材料等因素,建同等面积的住房, 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 因为北方建筑墙体厚,用料相对较多。
——建同样高度的多层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 因为北方的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而南方纬度较低,
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 响,不同区域地理环境存在差异,区域
的发展方向、发展水平也存在不同
思考:
区域发展应趋利避害,因地制宜发展 生产,使人类活动与环境相协调,最
终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们生活有什么影响?请举例说明
汉族砖瓦房
我国江南水乡的民居
我国南方降水量较 多,所以大多数民 居依水而建,地基 较高,且多为石头 砌成,防止过多的 雨水浸泡。房顶较 陡,以便迅速排水 。
修3第一章第1节地 理环境对区域发展 的影响优质课件2共
34张PPT
傣族竹楼
陕西窑洞
蒙古包 广州骑楼
江南水乡 因纽特人的冰屋
【想一想】不同地区居住建筑景观不一样的原因是什么?
一.区域
1.概念: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 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
一.区域
区位特征
2.特征:
水网稠密、 耕地破碎
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
生产规模小
商品率低
粮仓地位被取代
〖小结〗
通过长江中下游平原地理环境对不 同阶段农业发展的不同,使我们认识到 地理环境在不同发展阶段对区域发展的 影响是不同的,而不是说随着人类改造 地理环境的能力加强了,地理环境的影 响就会变得越来越小,关键要看区域在 一定发展阶段人地关系的协调程度。
活动2:从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看地理 环境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如果不考虑地价、建筑材料等因素,建同等面积的住房, 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 因为北方建筑墙体厚,用料相对较多。
——建同样高度的多层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 因为北方的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而南方纬度较低,
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 响,不同区域地理环境存在差异,区域
的发展方向、发展水平也存在不同
思考:
区域发展应趋利避害,因地制宜发展 生产,使人类活动与环境相协调,最
终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们生活有什么影响?请举例说明
汉族砖瓦房
我国江南水乡的民居
我国南方降水量较 多,所以大多数民 居依水而建,地基 较高,且多为石头 砌成,防止过多的 雨水浸泡。房顶较 陡,以便迅速排水 。
修3第一章第1节地 理环境对区域发展 的影响优质课件2共
34张PPT
傣族竹楼
陕西窑洞
蒙古包 广州骑楼
江南水乡 因纽特人的冰屋
【想一想】不同地区居住建筑景观不一样的原因是什么?
一.区域
1.概念: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 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
一.区域
区位特征
2.特征:
水网稠密、 耕地破碎
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
生产规模小
商品率低
粮仓地位被取代
〖小结〗
通过长江中下游平原地理环境对不 同阶段农业发展的不同,使我们认识到 地理环境在不同发展阶段对区域发展的 影响是不同的,而不是说随着人类改造 地理环境的能力加强了,地理环境的影 响就会变得越来越小,关键要看区域在 一定发展阶段人地关系的协调程度。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一章第1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优质课件(共45张PPT)
B.土壤
C.气候
D.地形
(2)我国南方地区以水田农业为主,北方地区以旱作农业为
主,西北地区发展畜牧业。形成这种生产活动地域差异的主
要自然因素是 ( )
A.降水
B.地形
C.土壤
D.热量
(3)聚落的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下列地区和当地
民居搭配不相符的是( )
A.西双版纳——竹楼
B.江南地区——尖顶屋
C.陕北延安——窑洞
D.云贵高原——蒙古包
【思路点拨】此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 响。第(1)题,广东人经常喝凉茶是因为广东气候炎热,喝 凉茶解暑降温,四川人喜欢吃麻辣是因为四川盆地气候潮湿, 吃麻辣可以预防潮湿对身体的不利影响。第(2)题,不同的 地方选择发展水田、旱地还是畜牧业主要看当地降水的多少。 第(3)题,蒙古包是蒙古高原的民居。 答案:(1)C (2)A (3)D
B.④⑤⑥
C.①②⑥
D.③④⑤
【思路点拨】该题考查对区域特征的理解。第(1)题,区域 是人们根据需要、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是地 球表面的空间单位。人们划分的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 法不同,区域差异是进行区域划分的基础。第(2)题,有的 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图中 区域A的边界类型是明确的边界,而热量带、干湿区、三江 平原其边界都有一定的过渡性。 答案:(1)A (2)C
【备选例题】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问题。
(1)新疆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有什么 差异? (2)根据两地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你认为新疆与珠江三角 洲地区农业发展方向各是怎样的? (3)结合新疆的地理条件分析,你认为新疆的棉花生产基地 应布局在哪里?
【解析】此题考查区域差异,新疆地区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 区,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东部季风区,由于自然条件不同, 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不同,农业的发展方向不同。农业的区 位选择就是因地制宜。 答案:(1)新疆地处内陆,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地资 源广阔,山麓地带有高山冰雪融水可供灌溉,种植长绒棉历 史悠久,市场对长绒棉需求大;珠江三角洲位于我国东部季 风区的南部沿海,靠近港、澳、台地区,港口、铁路和航空 等交通发达,市场广阔,亚热带季风气候,自然条件优越, 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和第二章复习课件
不理解区域的含义和特征
对区域的含义、特征和地理环境特点分析 不透彻,导致分不清区域的共性和差异而失分。
需牢固掌握区域的含义、特征和地理环境特点等, 对区域的全面分析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清楚类型,即看该区域是按什么标准划分的类型。 (2)区位特征:首先确定位置和范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后分析自然 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最后落脚在区域可持续发展。 (3)区域共性,即分析区域内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4)区域差异,即比较该区域与其他区域在自然环境、 经济发展之间的不同。 (5)区域边界形状。
B.水电运营成本不断增加
C.水坝防洪功能丧失
D.恢复原始生态环境
解析 第8题,乙位于我国西南地区,流经四川盆地,由
于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增大,泥沙在
库区淤积,致使库容减小,发电受限。第9题,甲河位于法
国境内,其电力构成以核电为主,拆除水坝的原因是为了恢
不能正确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一是分析生态环境问题成因时漏答知识 点或者面面俱到;
二是分析措施时不能从生态环境问题的 根源入手,对症下药。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的分析思路: ①地形原因(海拔、地势起伏状况等); ②气候原因(热量、降水、风力、风向等); ③土壤条件(肥力等); ④植被原因; ⑤河流原因(流量大小、侵蚀强度等);
答案 2.B 3.D
(2013·河南南阳部分示范高中期中)下图是某区 域发展过程图,结合所学知识及图回答1~2题。
1.从上图及所学知识可知在区域发展过程中 ( )
①区域核心不断缩小,外围空间不断扩大
②产业结构优化,第三产业比重逐渐提高
③网络系统不断完善
④区域内联系逐渐增加,与区域外联系逐渐减弱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一章第1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优质课件共42张PPT[可修改版ppt]
A.同属温带地区
B.气候的大陆性强
C.同属东部季风区
D.都是平原地区
C
地理环境对松嫩平原农业生产的影 响,正确的是( ) A.水热条件好,种植棉花\甜菜 B.一年两熟到三熟 C.西部草原分布广,发展了畜牧业 D.湖面较宽,水产业较发达
C
张明在旅游时能观赏到“竹海”景 观的是( )
A.哈尔滨
B.锡林郭勒
A.区域之间都有明确的界线
B.区域地球表面客观存在的不受人为 因素影响的空间单位
C.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C
D.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绝对一致
我国下列区域的关系,正确的是( )
A.我国南北方的界线是黄河 B.四川盆地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 C.松辽平原是松嫩平原的一部分 D.东北地区包括内蒙古自治区
B
关于我国湿润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生产工具改进 生产技术改良
多水而黏重的土 壤适合种植水稻
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③工商业大发展时期到现在
工商业的发展
城市稠密、人 均耕地少
水网稠密、 耕地破碎
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
生产规模小
商品率低
粮仓地位被取代
• 不同时期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 ①一些原来制约区域发展的地理因素得到克 服,甚至成为促进区域发展的有利因素。
修3第一章第1节地 理环境对区域发展 的影响优质课件共
42张PPT
一.区域
1.概念: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
一.区域
区位特征
2.特征:
面积、形状、边界 内部特征的一致性
区域之间的差异性
重难点1 区域特征的实践意义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不同区域地理环 境的差异,人们 生产、生活特点 差异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一章第1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优质课件(共31张)
1300 500N
400N
340N 300N
23026′N
巫山 三峡
三
峡
葛洲坝
2004年高考文综模拟
2.特别提醒
不让地图中凌乱的经纬度“牵鼻子” 地图经纬度“杂乱无章”--找脑图的“座位”
从大到小,逐渐细化
东经?西经?→东西半球→哪个大洲? 关键线 南纬?北纬?→南北半球→哪个大洲? 关键点
具体 位置
谢谢!再见!
审题干(中心词、修饰词)
操作步骤:
1.先划分题干的“句子结构” 2.找出“中心词”、“修饰词”
例1:试评价该地区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
中心词2
优点? 点?
中心词1
区位因素
修饰词
自然因素
例2:根据地形地势,对比两条河流的水文特征
的异同。
修饰词2
中心词2
中心词1
中心词3 分析角度 答题内容
相同? 不同?
E
E
赤道南侧,多岛屿, 海水深,海岸陡
2005年全国文综Ⅰ,第36题
下图为世界地图上的一段纬线。P点以西为海 洋,Q点以东为海洋,PQ为陆地。
海
海
洋
陆地
洋
P
Q
下图为世界地图上的一段纬线,P点以西为海 洋,Q点以东为海洋,PQ为陆地。
南美洲
下图为世界地图的一段纬线.P点以东是海洋,
Q点以西是海洋,S点和T点之间是海域。
非洲
海峡、内海、边缘海
莫桑比克海峡
马达加斯加岛
死海 地中海
东经经度
非洲
挪威
北
海丹 麦
孟加拉湾
黑海
日 本
里海
波斯湾
德雷克海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复习课件
解析根据经纬度和区域轮廓可知,A地区为中国内陆地区,B地区 为德国局部地区;A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B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发展酿酒葡萄生产的优势有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 根据河流可推断出该地区水源也非常充足。
答案B
二、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地理环境差异及其影响 根据气候、地形以及植被、土壤等自然条件的差异,可以将我国划分
解析 遥控直升飞机的位置使用GPS,进行遥控作业需使用遥感技术。
(2)对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采用了卫星遥感技
术,是因为( C )
①农作物遭受病虫害时,发射和反射的波谱会有一定变化 ②卫星
遥感分辨率高,可拍摄到清晰的照片 ③卫星遥感探测的范围广,连续
性强 ④卫星遥感智能化高,在治虫过程中无需人工参与
【答案】 3.C 4.D
地理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下图为某地区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示意图。读图,回答 5~6 题。
并传输到地面,这是RS技术的应用,而将卫星云图与地面上实测到 的气温、湿度、风向等信息(统称为数据源)经过计算、分析处理得出 天气情况的预测,则是GIS技术的应用。GPS相对应用途径单一,即定位 并通过多次定位计算速度等。它的最大特点是工作对象是一个“点”或 “多个点”,明显区别于RS与GIS技术的工作对象——“面”。
以畜牧业为主
城市密集,占全国城 城市稀少,占全国城 城市很少,占全国城
城市
市数目的91%
市数目的8%
市数目的1%
人口稠密,占全国人 人口
口的94%以上
人口稀少
人口很少,有大面积 的无人区
练习2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据此完成 (1)~(2)题。
(1)有关这条分界线南北两侧区域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秦岭——淮河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 B.秦岭——淮河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 C.秦岭——淮河以北的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 D.秦岭——淮河以南的植被主要是热带季雨林 解析我国东部地区,秦岭——淮河以北包括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 其中暖温带主要粮食作物是冬小麦、玉米等,典型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 这条界线以南包括亚热带和热带,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课件(共58张PPT)
1000
1600 1600
松嫩平原年降水量分布呈什么规律? 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由 东 向 西 递减.
400 500 600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地理环境差异表
地理位置 气候条件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30N附近, 东部沿海地 区中部长江 入海口
43N—48N, 地处东北地 区中部
境条件
2、区域具备的特征有( C )
①一定的面积和形状
②明确的边界
③明确的区位特征
④内部性质的差异性
A ①②
B③④
C ①③
D②④
3.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对其它生产活动影响的
叙述,不正确的是
(B )
A.长江三角洲的轻工业发展依托于当地发达 的农业基础
B.长江三角洲发展重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 矿产资源
C.松嫩平原发展重化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 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
松嫩平原
长江三角洲
两地环境存在什么不同?
自然方面
人文方面
地理位置 气候 土地 植被 资源
……
语言 文化 饮食 建筑 农业 工业 交通
……
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地理环境差异表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地理位置 气候条件 土地条件 矿产资源
两个区域的纬度位置有何不同?
32º 30º
50° 48°
45° 43°
1、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 形状和边界。
一、 区域
(二)、特点
1、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 、形状和边界。
明确的
2、边界
过渡的
干旱区 200
半干旱区
400
半湿润区 800
1600 1600
松嫩平原年降水量分布呈什么规律? 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由 东 向 西 递减.
400 500 600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地理环境差异表
地理位置 气候条件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30N附近, 东部沿海地 区中部长江 入海口
43N—48N, 地处东北地 区中部
境条件
2、区域具备的特征有( C )
①一定的面积和形状
②明确的边界
③明确的区位特征
④内部性质的差异性
A ①②
B③④
C ①③
D②④
3.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对其它生产活动影响的
叙述,不正确的是
(B )
A.长江三角洲的轻工业发展依托于当地发达 的农业基础
B.长江三角洲发展重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 矿产资源
C.松嫩平原发展重化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 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
松嫩平原
长江三角洲
两地环境存在什么不同?
自然方面
人文方面
地理位置 气候 土地 植被 资源
……
语言 文化 饮食 建筑 农业 工业 交通
……
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地理环境差异表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地理位置 气候条件 土地条件 矿产资源
两个区域的纬度位置有何不同?
32º 30º
50° 48°
45° 43°
1、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 形状和边界。
一、 区域
(二)、特点
1、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 、形状和边界。
明确的
2、边界
过渡的
干旱区 200
半干旱区
400
半湿润区 800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一章第1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优质课件(共43张PPT)
气候条件差异 区,雨热同期
温带带季风气候 区,大陆性较强,
水热条件不足
水稻土为主
黑土为主
多为水田、分散 多为旱地、集中
土地条件差异 人均面积少
人均面积多
矿产资源条件 矿产资源贫乏 差异
资源丰富 ——石油
自然地理差异
人文地理差异
位置 气候 土地 矿产 农业 工业 商业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长江三角洲的农作物
3、下列能够正确体现乙图所示区域特征的是
①有广泛分布的黑土 ②雨热同期,大陆性气候稍强 ③水 稻土 ④水田 ⑤水稻种植业 ⑥综合性工业基地 ⑦重工业 基地 ⑧旱地耕作业
A1、甲①、②乙③两④图B所、示③区④域⑤农⑥业C耕、作⑤制⑥度⑦及⑧农作D、物②品⑦种⑧不同 的主要原因是 2、A甲、图土中壤P不平同原区域B开、发热的量一不个同重要方向就是要充分发 挥 C、降水量不同 D、地形不同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8/252021/8/252021/8/252021/8/258/25/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8月25日星期三2021/8/252021/8/252021/8/25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8月2021/8/252021/8/252021/8/258/25/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8/252021/8/25August 25,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8/252021/8/252021/8/252021/8/25
温带带季风气候 区,大陆性较强,
水热条件不足
水稻土为主
黑土为主
多为水田、分散 多为旱地、集中
土地条件差异 人均面积少
人均面积多
矿产资源条件 矿产资源贫乏 差异
资源丰富 ——石油
自然地理差异
人文地理差异
位置 气候 土地 矿产 农业 工业 商业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长江三角洲的农作物
3、下列能够正确体现乙图所示区域特征的是
①有广泛分布的黑土 ②雨热同期,大陆性气候稍强 ③水 稻土 ④水田 ⑤水稻种植业 ⑥综合性工业基地 ⑦重工业 基地 ⑧旱地耕作业
A1、甲①、②乙③两④图B所、示③区④域⑤农⑥业C耕、作⑤制⑥度⑦及⑧农作D、物②品⑦种⑧不同 的主要原因是 2、A甲、图土中壤P不平同原区域B开、发热的量一不个同重要方向就是要充分发 挥 C、降水量不同 D、地形不同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8/252021/8/252021/8/252021/8/258/25/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8月25日星期三2021/8/252021/8/252021/8/25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8月2021/8/252021/8/252021/8/258/25/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8/252021/8/25August 25,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8/252021/8/252021/8/252021/8/25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没有掌握以下内容?
重点必背
1.长江中下游平原在开发早期耕作农业发展缓慢的原因是 什么? 2.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长江中下游平原哪些限制性因素逐 渐变成了农业生产的有利因素? 3.现在长江中下游平原“粮仓”地位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微点拨
分析河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时可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 有 利影响可从水源、运输方面分析;不利影响可从地块小、不利 于机械化生产方面分析。
城市空间分布是动态的, 其发展演变和经济、 社会发展密切相 关, 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读城市空间分布不同阶段的发展演变 模式图,回答 4~5 题。
4.城市空间分布的发展阶段依次是( B ) A.a、b、c、d C.c、d、b、a B.b、c、a、d D.c、a、b、d
5.图中各发展阶段表明( B ) A.a 阶段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区域内部经济没有差异 B.b 阶段对应自给自足的以农业为主体的阶段 C.c 阶段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网络已经形成 D.d 阶段区域内部差异继续加大,形成点—轴—网网络系统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阶段性。读华北平 原地区人类活动分布图,回答 1~3 题。
1. 在采集和狩猎阶段, 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在( A ) A.山麓和丘陵地带 C.矿产资源丰富地带 B.平坦肥沃的平原 D. 沿海海运发达地带
2.在农业社会阶段,人类活动的主要方式是( B ) A.采集和狩猎 B.栽培作物和驯化家畜 C.传统工业和商品贸易 D.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
提示:(1)①人口、城市密集,人均耕地少;②耕地破碎,不 利于规模化、机械化生产,劳动生产率不高;③工业化和城 市化的发展造成耕地减少。 (2)①优化区域的产业结构:运用新技术,对传统工业部门进 行改造,减少无增长潜力的产业部门,大力发展潜力大、效 益好的新兴工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②大力治理污 染,改善地区的投资环境。
区域发展阶段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思路分析 横向即区域间不同的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水平、 发展方向的 影响,主要是从静态的角度进行分析,例如对松嫩平原和长 江三角洲的分析。纵向即在一个区域内,沿着历史发展的过 程,看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主要是从动态的角度进 行分析。思维模式如下图所示:
下图为某城区发展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该城区由Ⅰ到Ⅱ的发展过程中( B ) ①交通运输方式增多 放程度提高 A.①② C.③④ ②经济发展水平提升 ③区域开
④区域B ) ①产品联系紧密 ③规模效应增强 A.①② C.②③ ②技术协作密切 ④企业竞争激烈 B.③④ D.①④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从Ⅰ到Ⅱ阶段,交通运输方式还 是水运和公路运输,没有增多;随着工业的发展,区域环 境将会恶化;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明显提高。第 (2)题,读图可知,该地区到Ⅱ阶段不同类型企业间没有生 产联系,但同类企业较多,因此企业规模效应增强,竞争 激烈。
3.在工业社会阶段,下列地区可能不会成为人类活动主要集 中分布区的是( D ) A.矿产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组合状况优越的地区 B.位于沿海或海岛,可以充分利用港口优势的地区 C.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有利的自然条件空间紧密结合的地区 D.大江大河的源头、三角洲、盆地,水热条件组合好的地区
解析: 本题组考查不同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先 对图中各活动中心分布特点进行分析, 然后得出在采集和狩 猎阶段,人类活动的区域是以水源、食物和安全性为主;在 农业社会阶段,人类活动主要选择农业区位较优越的区域, 以栽培作物和驯化家畜为主; 在工业社会阶段, 丰富的资源、 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对工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解析:第 4 题,在城市空间发展过程中,先形成城市然 后形成城市群和城市带,故 B 选项正确。第 5 题,由于 b 阶段城市刚刚形成,其对应的是自给自足的以农业为 主体的阶段,故 B 选项正确;a 阶段工业化处于起步阶 段,区域内部经济差异较大;c 阶段区域内部差异继续 加大,形成点—轴—网网络系统;d 阶段现代化的交通 运输网络和信息网络已经形成。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 2 课时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 的影响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了解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 式的影响。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知识点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 平原为例)
1.开发早期地理环境的影响
2.农业社会地理环境的影响
3.现代社会地理环境的影响
机械化
农业社会时期,长江中下游平原人类利用和改造 自然的能力增强,体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船的使用扩大了交通联系;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 和生产技术的改良,克服了土壤限制。
读图,探究下列问题。
(1)长江中下游平原作为“粮仓”地位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2)区域发展的后期阶段如何实现区域高效益的综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