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时测试题(全册 共103页 附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必修3试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3试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观察下列剪纸,它们形象地反映了A.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C.领先世界的手工技术 D.古代社会的和谐融洽2.下列观点属于智者学派的是①万物由水生成,又复归于水;②“感觉就是知识”;③正义、善德、真理等价值标准都是人制定的;④“知识就是道德”。

A.①②B.③④ C.①④ D.②③3.《颜渊篇》记载颜渊、仲弓、司马牛三人“问仁”,孔子有三种答案。

甚至子路和冉有都问“闻斯行诸”,孔子的答复竟完全相反。

说明孔子A.孔子也不明确答案 B.偏爱某些学生C.有教无类 D.因材施教4.奶奶不断唠叨:“老天爷,你怎么不睁眼,这雨没完没了地下,你还叫我们穷人活不活。

”以上是某一文学作品中的片断,“奶奶”的话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天”的敬重,这与中国古代哪一学派有关?A.道家学派 B.法家学派 C.儒家学派 D.墨家学派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源于下列哪位思想家的哪部著作 A.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B.顾炎武《日知录》C.李贽《续焚书》 D.王夫之《船山遗书》6.韩非子和黄宗羲对君主专制所持的观点几乎相反,决定性原因是A.所持的阶级立场不同B.接受外来思想影响不同C.所处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不同D.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不同7.古人常用“学富五车”来形容学问渊博,但也反映出当时书写工具的落后,那在古代的中国,从什么时候开始,读书人外出游学时,不用带五大车的竹简,也可以达到“学富五车”呢A.西周B.秦朝C.汉代D.唐代8.在敦煌艺术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无奈;隋唐壁画则更多的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

这种变化说明了A.佛教文化的中国化 B.中美文化的交融性C.艺术形式的多样化 D.艺术内容的时代性9.中国古代科技没有成功地发展成为近代自然科学,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是A.腐朽的君主专制制度B.僵化的农本思想和闭关政策C.保守的文化传统观念D.落后的生产方式和发展水平10.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11.关于《诗经》和楚辞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二者都标志着我国诗歌创作的成熟②《诗经》以人文精神和现实主义为创作态度③诗经中“风”是最精华的部分④“楚辞”是一种新的散文体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②③12.19世纪末,严复翻译《天演论》,将进化论引入中国,在当时的知识界广为流传,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冲击波。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全册考试题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全册考试题

6、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传入欧洲推动其社会转型,其中“替宗教改革开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的发明应该是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7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A.印刷术和造纸术 B .火药和指南 C .指南针和印刷术 D .造纸术和火药7、《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1、《老子》中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孝经》中说:“天地之性,人为贵。

”《左传》中记载:“夫民,神之主也。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易?贲卦?象辞》中记载:“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天下。

”以上资料的共同点是类别数学天文历法气象地学化学农学机械水利轻工兵器A. 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B. 体现了中国古代讲求人与自然的和谐C. 说明中国古代没有宗教和神学D. 说明了中国古代要求统治者重视民意2、近代学者陈寅恪说:“佛教经典云‘佛为一大因缘出现于世。

’中国自秦以后,迄于今日,其思想演变之历程,至繁至久,要之,只为一大事因缘,即新儒学之产生及其传衍而已。

”下列各项中符合陈寅恪所说的“新儒学”的是A.建构起天人一体的系统图式 B .形成了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潮C.为汉唐大一统奠定思想基础 D .构造起人伦核心的儒学体系3、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

其中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是①墨家学派的诉求②王阳明心学的主旨③智者学派的主张④百科全书派的共同追求A.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4、秦汉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发展。

下列属于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是( )①《春秋繁露》②《四书章句集注》③《儒林外史》④《孔子改制考》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5、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不断探索救国之路,他们在从西方思想中寻找武器的同时,又从本民族的文化中寻找可资利用的思想材料。

下列属于可资利用的思想是( )①“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②“天下为主,君为客”③以“众治”取代“独治”④“存天理,灭人欲”A .①②④B .①②③C .①③④D.①②③④项数22 25 25 9 25 7 7 8 8造成上表科技成果分布情况的根本原因是A. 重农抑商政策B. 儒家民本思想C. 古代农耕经济D. 手工业发达8、苏轼对右图画作评价说:“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最新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时测试题(全册 共103页 附答案)

最新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时测试题(全册 共103页 附答案)

最新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时测试题(全册共103页附答案)目录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课后篇巩固探究一、选择题1.一篇历史论文中指出:“蔡伦在造纸术的发明和完善的过程中,做出了巨大贡献,被后人尊为造纸的祖师。

”这一说法()A.肯定了蔡伦是中国造纸术的唯一发明者B.可以直接印证蔡伦是古老造纸术的改进者C.旨在说明蔡伦在古代造纸术改进中的作用D.属于研究中国古代造纸术的第一手材料解析:A项说法错误,蔡伦对造纸术进行了改进,不是唯一发明者;题干中的历史论文不可以直接印证蔡伦是古老造纸术的改进者,排除B项;根据“蔡伦在造纸术的发明和完善的过程中,做出了巨大贡献,被后人尊为造纸的祖师”,可知C项正确;D项错误,历史论文是经过作者加工过的,不可以作为研究中国古代造纸术的第一手材料。

答案:C2.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记载:“若只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这里反映的真实情况是()A.活字印刷术效率高B.印刷数量与印刷速度成正比C.印刷数量与印刷速度成反比D.雕版印刷术麻烦解析:题干材料的意思是如果印数少的话,并不是很方便,如果印数多了的话,工作效率就极其可观了,不仅能够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质量和速度都得到很大的提升,故选A项。

答案:A3.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记载:“风雨晦冥时,唯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毫厘不敢差误,盖一舟人命所系也。

”“一舟人命所系也”的物件对欧洲产生的影响是()A.为资产阶级打败骑士阶层创造了条件B.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C.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D.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解析:由“凭针盘而行”,可知“一舟人命所系也”的物件是指南针。

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故选C项。

答案:C4.唐中期有了用硝石、硫磺、木炭制成火药的方法,至唐末火药用于军事,到宋代则出现了“突火枪”等管形武器;战国时已有“司南”,后来人们用磁针制成了指南针,北宋用于航海;在印刷术方面,毕昇在唐代雕版印刷术日臻成熟的基础上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精选试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精选试题及答案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单项选择题1.(2009高考广东理科基础)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思想的共同点是A.“仁”B. “心外无物”C.“理”D. “格物致知”2.(2009高考江苏单科)某思想家强调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这位思想家是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3.(2009高考山东基本能力测试)书博会开幕式的背景墙上有孔子泰山等形象,若为背景墙选配孔子的两句名言,下列最合适的是①人无远虑,必有近忧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4.(2009高考山东基本能力测试)儒、道、墨、法四家是先秦诸子学说的重要流派。

下列语句中最符合道家思想的是A兼相爱,交相利 B 仁者爱人C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D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5.(2009福建文综高考)西方历史哲学家柯林伍德指出:“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在这里,柯林伍德强调的是A.思想史构成了全部历史的主干B.一切历史都可以被置换为思想史C.思想史决定了整个历史的发展D.历史学离不开人的主观判断6.(2009安徽文综高考)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7.(2009高考上海单科)①春秋时期,郑国发生了火灾,掌管祭祀的官员建议子产焚烧玉石向上天祈祷,②子产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

”③于是积极组织灭火。

④这说明当时以祭祀为核心的宗教意识日益淡薄,而世俗理性逐渐占据上风。

上述材料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8.(2009高考海南单科)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A.天行有常B.人性本恶C.礼法并用D.民水君舟9.(2009高考海南单科)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其思想基础源于对一部儒家经典的新阐释,该经典是A.《春秋》B.《论语》C.《孟子》D.《易经》二、非选择题1.(2009高考广东单科)(14分)请回答:(1)上述各组的结论,哪些是从材料可以直接推导出来的?(1分)(2)上述各组的结论,哪些是不能从材料直接推导出来的?你认为应补充怎样的材料或者修改成怎样的结论,才能使结论与材料相符?(若修改结论,不得照抄材料)(5分)(3)本堂课的主题是“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本课测评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本课测评答案

第1课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本课测评】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答案提示:春秋战国时期,旧的经济制度井田制崩溃,旧的政治权力中心周王室衰微,出现了新的经济制度和新的政治力量,诸侯国纷纷起用原先地位较低的士,士开始崛起。

同时,私人讲学风气兴起,士阶层不仅在政治上发挥作用,也在文化教育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们传播文化、研究学问,形成了诸子百家。

同时,他们纷纷发表自己的主张,互相学习,相互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本课测评】汉代儒学为什么能成为正统思想?答案提示:第一,董仲舒新儒学提出的一系列主张迎合了时代的需要。

第二,汉武帝大力推动儒学发展,全面肯定新儒学思想,起用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兴办太学,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

第3课宋明理学【本课测评】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案提示:①“天理”是万物的本源.②人伦道德、尊卑等级、三纲五常都是“天理";要“存天理,灭人欲".③认识论上主张“格物致知",通过探究万物,更好地理解天理,从而达到明德之善的目的。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本课测评】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是如何促进儒家思想发展的?答案提示:李贽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道学家的虚伪。

认为,是非应随时代变迁发展而改变,不应以孔子的话作为永久不变的定论。

同时,抨击封建社会的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

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以及王夫之的唯物思想,都与程朱理学专注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和封建伦理道德有很大不同,迎合了时代的要求,发扬了先秦儒学的积极因素,使宋以来沉闷的儒学日益活跃,促进了儒家思想的发展。

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本课测评】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思想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答案提示:相同点:以人为研究对象,肯定人的价值。

不同点:智者学派否定一切对人的约束,认为人个人所有的需要都是正确的;强调个人自由,忽视社会道德。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全册)课时同步练习汇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全册)课时同步练习汇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全册)课时同步练习汇总第一课时1. 题目:简述秦朝的建立过程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 问题类型:简答题- 内容概要:秦朝的建立过程包括秦穆公继位、秦穆公实行变法、秦始皇统一六国等。

秦朝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中央集权、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等方面。

- 参考答案:秦穆公实行变法,推动了秦国的强大;秦始皇通过灭六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一统。

由秦朝统一六国而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为之后中国历史上的统一王朝奠定了基础。

2. 题目:解释“兼并战略”在秦朝的实施中的意义。

- 问题类型:解释题- 内容概要:兼并战略是指秦朝通过吞并其他国家的领土来实现统一的策略。

这种战略的意义在于加强国家的统一和统治力量,扩大领土并消除潜在的敌对势力。

- 参考答案:秦朝实施兼并战略的意义在于通过吞并其他国家的领土来扩大自身的版图,增加资源和劳动力,加强中央集权,削弱潜在的敌对势力,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第二课时1. 题目:简述汉朝的统治及其对国家的影响。

- 问题类型:简答题- 内容概要:汉朝的统治经历了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对国家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

- 参考答案:汉朝的统治对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政治上,刘邦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稳定了国家统一;在军事上,刘秀创建了东汉朝代,平定了群雄割据的局面,巩固了国家的统治;在经济上,汉朝推行了均田制和开疆拓土,发展了农业和经济;在文化上,汉朝儒学的发展和兴盛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2. 题目:阐述汉武帝的改革和创举。

- 问题类型:阐述题- 内容概要:汉武帝是汉朝的一位重要皇帝,他进行了多项改革和创举,对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参考答案:汉武帝进行了许多改革和创举。

他实行的均田制有利于土地的平均分配和社会的稳定发展;他推行的开疆拓土政策扩大了国家的版图和资源;他大力发展儒学,推行儒家思想,对社会的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他重视经济的发展,鼓励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国家的繁荣。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全册练习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全册练习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基础巩固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文化教育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主要表现在( )A.贵族垄断了文化教育B.出现学术下移的现象C.官办学校在逐渐消失D.思想控制在日趋加强,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逐渐被打破,出现了私人讲学的现象,学术开始下移,思想领域日趋活跃。

但是在这一时期,官办学校仍然是教育的主体。

因此,A、C、D三项的叙述是不正确的。

2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 )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B.万物虚无,祸福相倚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很容易选出正确答案。

3孔子曾有短暂的从政生涯,其后他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向各国诸侯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却没被采纳。

主要是由于( )A.孔子在各诸侯国没有丝毫政治影响力B.儒家思想不适应当时各国诸侯的需要C.诸子百家的宣传使各诸侯国无所适从D.孔子来去匆匆,其宣传苍白无力,这显然不适应诸侯争霸的需要。

4某班同学在编写“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为扮演孟子的同学设计台词。

下列选项合适的是( )A.“兼爱非攻,互助互爱”B.“民贵君轻,社稷次之”C.“为政以德,爱惜民力”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A项的“兼爱非攻”思想是墨家墨子的思想主张,排除; B项是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符合题意;C项是孔子的德治思想,不符合题意;D项是法家的法治和集权的思想主张,不符合题意。

5下列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著名论断的思想家是( )A.老子B.孔子C.荀子D.墨子,可知荀子提出了君臣之间舟水关系的论断,故选C项。

6依据所学知识,判断下表所示思想家应是( )思想基本主张家莫走极端、适可而止、以柔克刚、韬光?养晦、知足而止A.老子B.孔子C.墨子D.韩非子刚”与老子思想中的相互对立事物会相互转换的观点相符,故A项正确;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仁”和“礼”,与题干中的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墨子的主要思想主张是“兼爱、非攻、尚贤”,与题干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韩非子的主要思想主张是加强中央集权和以法治国,与题干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同步练习题(全套,含答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同步练习题(全套,含答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同步练习题(全套,含答案)人教版历史必修3第1单元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练习一、选择题1.孔子的教学内容,可称之为‚六艺‛。

其中‚礼‛谓天地阴阳之秩序,‚乐‛谓取得和谐。

后人学者曾评论:在孔子的哲学中,道德与音乐居于同等地位。

这表明孔子的教学特点是A.强调道德教化的功能B.注重维护等级制度C.主张严格遵守礼法D.教学与音乐相结合2.面对乱世,孔子周游列国,希望以他超越时代的思想和智慧来影响春秋诸国的历史进程,但其政治理念最终破灭于现实面前,对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表述最准确的是A.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B.当时各国忙于争霸,无暇接待孔子C.孔子的儒学思想脱离当时的社会现实D.孔子及其弟子都是没有实权的文人3.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所提出的‚有教无类‛思想的进步意义在于A.打破了贵族对教育的垄断B.推动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C.肯定了私学的合法性D.增加了学生成才的可能性4.2015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孔子第78代嫡孙孔维克提案建议将教师节改期到孔子诞辰日,即9月28日。

下列属于孔子教育思想的是A.民贵君轻B.无为而治C.因材施教D.兼爱非攻5.《论语•雍也第六》载: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这段记载反映了孔子教育的基本思想是A.启发诱导B.循序渐进C.因材施教D.有教无类6.美国物理学家卡泼勒曾将老子的哲学思想与现代物理学进行过比较,他认为‚‘道’暗示着‘场’的概念,‘气’的概念与量子‘场’的概念也有惊人的类似‛。

对卡泼勒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老子的思想为现代物理学提供了哲学框架B.老子的‚道‛的观点蕴含了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C.老子的哲学思想与量子论有相同的科学价值D.老子的思想是现代物理学发展的理论源泉7.孔子所追求的理想社会可称为‚仁—礼社会‛,其中‚礼‛的作用是A.缓和阶级矛盾B.维护等级秩序C.建立新的社会秩序D.维护地主阶级利益8.孔子主张人在修养的过程中,来自内部的自由、自律和来自外部的他由、他律,应当是相辅相成的。

高中历史必修三试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三试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某人到青岛崂山旅游,看到岩石上刻有老子的《道德经》。

石刻上会出现的内容是A.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B.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2.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者共同的根本着眼点是A.压制知识分子 B.区别对待古代文化C.完善法治机制 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3.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对君主专制的批判反映出①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②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③商品经济的发展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产生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①②③④4.文艺复兴时期许多美术作品,一扫中世纪的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充满生机和活力。

主要是由于A.绘画技术的发展 B.绘画内容的改变 C.人文主义的影响 D.宗教束缚的削弱5.洛克在《政府论》中说:“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与他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

”上述材料体现的主要思想是A.三权分立 B.主权在民 C.民主共和 D.君主立宪6.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现象源于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有①打电话拜年②乘公共汽车上班③在日光灯下读书④网上聊天 A.①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7.在中国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的著名学者写了下列哪篇文章A.《法俄革命之比较》 B.《敬告青年》 C.《狂人日记》 D.《文学改良刍议》8.中国教育事业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在A.过渡时期B.十年探索时期C.“文革”十年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9.近代文学艺术不同派别的发展变化,从根本上反映了A.政治经济生活的变化B.作家的天赋和个人的努力C.不同的阶级利益D.不同的地域特点10.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20年代的英国,你可以A.去西班牙观赏毕加索的画展 B.去德意志欣赏贝多芬的作品音乐会C.通过电视观看奥运会的比赛 D.去电影院看奥斯卡金像奖获奖电影11. 人类文明发展的今天,面临着技术进步与战争灾难、经济发展与道德沦丧等并存问题。

高中历史必修第三册期末试卷及答案_人民版_2024-2025学年

高中历史必修第三册期末试卷及答案_人民版_2024-2025学年

期末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完成了对六国的统一B.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中央集权制度C.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了法家思想D.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除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2、下列关于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黄巾起义是东汉末年农民起义的代表B. 黄巾起义的领导者是张角,起义军打着“黄巾”为标志C. 黄巾起义虽然最终被镇压,但加速了东汉的灭亡D. 黄巾起义的爆发与东汉末年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有关3、下列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是()。

A. 隋朝的建立B. 贞观之治C. 宋朝的加强集权D. 清朝的康乾盛世4、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是“戊戌变法”的主要推动者?()。

A. 康有为B. 袁世凯C. 李鸿章D. 孙中山5、下列哪位历史人物被称为“世界史上的拿破仑”?A. 成吉思汗B. 亚历山大大帝C. 查理·马特D. 拿破仑·波拿巴6、以下哪一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最终确立?A. 秦始皇统一六国B. 隋唐时期的科举制C. 北宋成立D. 明朝废除丞相制度7、题干:下列关于辛亥革命说法正确的是?A. 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B. 辛亥革命使中国从此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

C.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建立了北洋军阀政府。

D.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政治变革,但并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8、题干:以下关于新文化运动说法错误的是?A.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B. 新文化运动反对封建礼教,提倡民主与科学。

C. 新文化运动主张“全盘西化”。

D. 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进行了全面否定。

9、商鞅变法中哪一项措施直接打击了旧贵族的世袭特权,加强了中央集权?A、奖励军功B、推行郡县制C、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D、统一度量衡 10、汉武帝时期进行的“推恩令”主要目的是什么?A、扩大地方权力以减轻中央负担B、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权力C、鼓励地方诸侯对中央的依附D、增加中央对地方官员任命的自主权11、题干: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这场战争的根本导火索是英国对中国的哪种商品的需求量激增?A. 生丝B. 纺织品C. 鸦片D. 毛织品12、题干:辛亥革命后,中国出现了许多新式学堂和大学,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A. 民主观念的传播B. 列强侵略的加剧C. 清末废除科举制D.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3、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4、以下哪个条约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最终形成?A. 《南京条约》B. 《马关条约》C. 《辛丑条约》D. 《九国公约》15、1928年,国民政府制定的《国民政府建国大纲》提出了“五权分立”的政治理念,这五权分别是立法、行政、司法、考试和监察。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全册练习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全册练习

必修三综合1.春秋战国时诸子百家各自提出挽救时弊的主张:墨子主张国家应节俭;孟子强调划定土地疆界;商鞅主张开辟阡陌。

对于以上三位学者的主张,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三者立论相同,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B.三者立论不同,但同样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C.三者立论相同,都是基于维护农民利益的立场D.三者立论不同,且不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2.张岱年在《中国文化概论》中指出:“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这里的“先天不足”是指A.知识分子群体不够强大B.资本主义经济不够充分C.民众的公民意识尚未觉醒D.专制集权体制顽固持久3.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说:“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下列不能反映材料观点的是A.主张以相权来制约君权B.提出了新的近代社会方案C. 提倡以学校议政来修补封建制度D.认为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4.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年后刘彻强行罢黜了“黄老百家之言”,这种文化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调整C.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5.一位法国启蒙思想家指出:“主权是不可分割的,不可转让的,而且它在本质上就存在于共同体的全体成员之中。

”“正如主权是不能转让的,同理主权也是不能代表的;主权在本质上是由公意构成的,而意志又是绝对不可以代表的”该思想家主张A.建立完善的代议制B.由人民直接行使主权C.为防止独裁应分权制衡D.个人意志即主权6.维新思潮的代表人物严复在《辟韩》一文中说:“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

人教版必修3历史练习题及答案全套下载_1 (5)

人教版必修3历史练习题及答案全套下载_1 (5)

第2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目标解读1951年,中国国内关于京剧的发展问题出现了争论,传承还是摒弃众说纷纭,毛泽东为此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主张对待京剧艺术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京剧加以继承和发展。

1953年,毛泽东就历史研究工作的方针,提出要百家争鸣。

1956年,毛泽东正式提出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作为我们文艺的方针。

主张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后来简称“双百”方针。

在这一方针的指引下,理论界、文艺界出现了空前活跃的局面,但是稍后的“反右”斗争,使文教事业遭受了一次“倒春寒”,十年文化大革命,造成了万马齐喑、百花凋零。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双百”方针被重新确定为中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指导方针,科教文化事业生机勃发。

以“伤痕文学”、“反思文学”为先锋,各类文艺流派先后登场。

1987年国家推出了(两年一届的)中国艺术节,1996年开展文艺“三下乡”活动,推动了文艺事业沿着健康的轨道向前发展。

重点:“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和目的。

难点:“双百”方针贯彻的经验和教训。

课堂大检查 一、选择题:2. (原创)毛泽东在强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时指出,这不仅是一个基本性的方针,也是一个长期性的方针。

毛泽东得出这一观点的理论依据是A.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各种矛盾B.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C.经济迅速发展和文化迫切的要求D.三大改造已经基本完成,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3. (原创)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以后,周恩来在分析世界科学技术发展一日千里的紧迫形势后,提出的伟大号召是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D.向现代科学进军 1.(原创)右图是1957年周恩来总理观看绍剧《闹天宫》后,怀抱演员小六龄童的留影。

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科学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繁荣景象的一个缩影。

出现这一繁荣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三大改造完成 B.周恩来作《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的推动 C.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D.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高涨4. (原创)下列对“双百方针”中“百家争鸣”的正确理解是A.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B.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C.政治上不同派别进行争论,自由发展D.类似于战国时期的众多学说的自由讨论5. (原创) “双百方针”提出后,文学艺术领域出现了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其中描写热火朝天的农村建设的作品是A.老舍的《茶馆》 B.郭沫若的《蔡文姬》 C.杨沫的《青春之歌》D.赵树理的《三里湾》6.(原创)1956年9月《人民文学》发表的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的作者是A.王蒙B.贺敬之C.艾青D.叶圣陶7.(原创)五十年代以后一些正确的甚至是优秀的作品被当成错误的受到批判的主要原因是A.由于一些政治运动扩大化和“文化大革命”的到来B.一些学术问题被当作政治问题来对待C.不同的学术观点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D. 不同的学术观点代表不同的学术派别8. ( 原创) 下列作品中属于历史剧的是A.老舍的《茶馆》B.郭沫若的《蔡文姬》C.杨沫的《青春之歌》D.赵树理的《三里湾》9.(2001年上海)下列推论盛行于“文化大革命”时期,这个推论:大前提:当前,我国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小前提:17年来,资本主义正在各个领域全面复辟;结论:所以,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A. 大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B. 大前提正确,小前提和结论错误C. 小前提正确,大前提和结论错误D. 大小前提和结论都错误10.下列作品留下历史转折时代烙印的是A.《我们伟大的节日》B.《雷锋之歌》C.《将军三部曲》D.《归来的歌》11.(原创)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科学和文艺工作者步入了又一个春天,文学创作呈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主要归功于A.改革开放新局面的形成B.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C.“双百方针”的重新贯彻实施D.文艺创作工作者的创作热情高昂二.材料解析题12.(2000年全国卷)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我们必须承认,知识分子的基本队伍已经成了劳动人民的一部分,已经形成了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联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时测试题(全册共103页附答案)目录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课后篇巩固探究一、选择题1.一篇历史论文中指出:“蔡伦在造纸术的发明和完善的过程中,做出了巨大贡献,被后人尊为造纸的祖师。

”这一说法()A.肯定了蔡伦是中国造纸术的唯一发明者B.可以直接印证蔡伦是古老造纸术的改进者C.旨在说明蔡伦在古代造纸术改进中的作用D.属于研究中国古代造纸术的第一手材料解析:A项说法错误,蔡伦对造纸术进行了改进,不是唯一发明者;题干中的历史论文不可以直接印证蔡伦是古老造纸术的改进者,排除B项;根据“蔡伦在造纸术的发明和完善的过程中,做出了巨大贡献,被后人尊为造纸的祖师”,可知C项正确;D项错误,历史论文是经过作者加工过的,不可以作为研究中国古代造纸术的第一手材料。

答案:C2.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记载:“若只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这里反映的真实情况是()A.活字印刷术效率高B.印刷数量与印刷速度成正比C.印刷数量与印刷速度成反比D.雕版印刷术麻烦解析:题干材料的意思是如果印数少的话,并不是很方便,如果印数多了的话,工作效率就极其可观了,不仅能够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质量和速度都得到很大的提升,故选A项。

答案:A3.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记载:“风雨晦冥时,唯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毫厘不敢差误,盖一舟人命所系也。

”“一舟人命所系也”的物件对欧洲产生的影响是()A.为资产阶级打败骑士阶层创造了条件B.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C.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D.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解析:由“凭针盘而行”,可知“一舟人命所系也”的物件是指南针。

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故选C项。

答案:C4.唐中期有了用硝石、硫磺、木炭制成火药的方法,至唐末火药用于军事,到宋代则出现了“突火枪”等管形武器;战国时已有“司南”,后来人们用磁针制成了指南针,北宋用于航海;在印刷术方面,毕昇在唐代雕版印刷术日臻成熟的基础上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上述材料突出说明宋代科技()A.是对传统的继承和创新B.居于世界领先地位C.与生产生活联系密切D.开始形成理论体系解析:题干在描述任何发明的时候都提到前代的发展情况,故选A项;题干中并没有将该发明与世界同期其他地区相比,故B项错误;题干中的材料并没有反映发明与生产生活的关系,故C项错误;题干没有提及理论问题,而且中国古代的科技更多的是技术,科学理论成果少,故D项错误。

答案:A5.据史书记载:“忆昔时邸报至(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方有活板(版),自此以前,并是写本。

”下列选项中对“活板”理解正确的是()A.活版技术从明代开始使用B.活版之前信息传递均用手抄C.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木活字D.活版在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解析:活版技术从北宋开始使用;活版之前传递信息并不是均用手抄,如雕版印刷术;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泥活字,故A、B、C三项表述错误。

故选D项。

答案:D6.某学者在研究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时得出结论:中国古代科技成就集中体现在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方面,而科学理论方面的成果却较少。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学而优则仕”影响了科学理论研究B.隋唐以后的科举考试只考儒家学说C.天文历法、医学不需要理论研究D.小农自然经济的影响解析:自然经济条件下生产力发展缓慢,对科学技术的要求不高,因而科技发展缺乏动力,这导致实用性科技发达,科学理论成果少,故选D项。

答案:D7.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

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书版剧增至十万。

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

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

由此推断()A.五代时期的冯道发明了雕版印刷术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C.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解析:根据题干雕版印刷从官方的“剧增”“大量”到“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可知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故C项正确。

唐朝时出现了雕版印刷的书籍,在此之后的五代后唐时期的人不可能发明雕版印刷术,故A项错误;题中材料并没有提到活字印刷,材料也不能反映出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故B项错误;“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可知雕版印刷不仅仅用于官方刻书,故D项错误。

答案:C8.南宋宋慈在法医学著作《洗冤集录》中试图把个别的具体事例进行全体性、系统性综合。

十二三世纪,“金元四大家”对医学进行体系化建设,将身体内部各种机能和病理进行统一的、整体的说明。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民族政权并立有利于文化交流B.儒学哲理化推动科学体系构建C.印刷术发展促进科学技术进步D.宋元时期中国科技处于巅峰期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十二三世纪”,此时是南宋时期,理学影响深远。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 项表述本身具有片面性,排除;“印刷术发展”与题干主旨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南宋理学注重哲学思辨,这在客观上推动了科学体系构建,B项正确;D项表述本身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排除。

答案:B9.英国史学家韦尔斯说:“19世纪以前的两千多年,很少有中国人对于他们自己的科技一般优越于世界各处的科技产生过任何认真的疑问。

”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中国古代科技居于世界前列B.古代中国禁绝任何外来科技C.古代中国缺乏对科技的反思D.中国古代科技并非世界领先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很少有中国人……产生过任何认真的疑问”等信息,可知古代中国缺乏对科学技术成果的反思,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中的信息不符。

答案:C10.有人说,我国历史上曾提倡过科学,而科学所以不为人重视者,实因中国人太重实用。

为什么我国民族太重实用呢?实由地理、社会、文化环境使然。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古代只注重实用导致科技落后B.缺乏逻辑思维导致理论迟滞C.地理环境导致人们懒惰D.固守农耕文明不利于科技转型解析:解题关键是理解“科学”与“技术”的区别:科学是建立在实验理论基础上,解决理论问题;技术则是以科学为基础,把科学的成果应用于实际问题。

题干材料的逻辑关系是中国重视实用的技术,其原因是传统农耕经济的重要地位,故D 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D11.“理学在中国占据统治地位后,整个社会走向宇宙统一规范的文化操控。

这加剧了中国儒学中对工具技术的攻击反驳,中国学问一向就少逻辑,所以中国古代科学虽然发达,但出不了像几何原理那样的理论体系。

”上述材料的中心意思是()A.中国古代科技具有较强的经验性和封闭性B.以人伦为中心的理学束缚了近代科学发展C.中国古代科技虽然比较发达但欠缺逻辑性D.欧洲近代科技伴随实验科学的发展而兴起答案:B二、非选择题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所有这些(18世纪欧洲工业革命时期)技术,包括其改进的策略,都完全可以由中国人在14世纪时所具有的科学知识中研发出来。

但其时的中国人却没有加以制作或利用,以致后来这些机器由于无人使用而消失了。

因此,我们必须推断在纺织业的领域中,中国传统的工业技术未能有进一步的开展,基本的阻力不在于缺少更高的科学知识,而在于那些促进工业技术的发明与进步更新的经济动力与知识思想力量的减弱。

材料二中国之所以未能发展出现代的科技,问题不在于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缺乏逻辑推论思维),而在于中国传统上以儒士大夫为首,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因而轻视和忽视了工匠在科技领域上的重要性。

——摘编自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材料三当时(18世纪)中国经济发展达到饱和点,此时再想创新创业增加投资,不但无利可图,甚或会本钱无归(经济学上的“边际获利递减率”);因此富裕人家,多不愿其子弟外出“开创”新天地。

而设计使其安守家园,娶妻纳妾之余,抽上大烟,胜于外出生事冒险。

在此情境下,“浪费人力的文化”逐渐成形:妇女裹小脚、坐八人大轿、妻妾奴婢成行,都是浪费人力的社会文化行径。

与此对应,为节省人力而创设的各种机器,便变为“非当务之急”了。

——摘编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1)上述材料都谈及中国古代的科技问题,其观点所具有的共识之处有哪些?(2)材料二中论及的中国科技停滞不前的原因,你是否认同?为什么?(3)材料一和材料三在中国科技落伍的原因方面作了阐释,其共同认识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的?参考答案:(1)都认为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卓著,而在近代社会到来之前逐渐停滞落后。

(2)认同。

中国传统的“学而优则仕”“唯有读书高”等观念,引导大批青年人皓首穷经以应科举,这是造成科技人才缺乏的一个重要原因。

不认同。

中国科技在公元1400年以前一直领先西方,其间儒士大夫和儒学一直居于中国社会的主导地位。

明代(公元1400年前后)中国科技开始落后于西方,而明代则是儒士大夫和儒学在传统社会文化中开始没落的年代。

(回答一种观点即可)(3)都认为在18世纪以后,中国科技发展缺乏社会经济动力。

经济发展是科技发展的基础和来源,中国历史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和分散性决定了对科技发明的需求有限,从而制约了科技的进步。

13.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但16世纪以后却发生了逆转。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材料二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1)根据材料一,你能得出什么重要历史信息?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概述中国三大发明对资产阶级革命或资本主义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

参考答案:(1)信息:古代中国在秦汉至明朝前期,在科技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从明朝中后期到鸦片战争前,中国的科技落后于世界其他国家。

领先的原因:中国一直是世界上强大的封建国家,疆域广大;封建经济繁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完善;各民族交流密切,民族融合不断加强;中外交往密切,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落后的原因:中国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君主专制钳制了思想文化发展;闭关自守,限制对外交往,发展迟缓;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完成,确立了先进的社会制度;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特别是科技革命推动了科技的进步;理性主义在西方的广泛传播,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2)火药和火器武装了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有利于战胜旧贵族和骑士阶层,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同时,火器的进步更促进了采矿工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指南针为造船和航海事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保障,为早期资产阶级进行远洋航行,掠夺财富提供了条件;印刷术有利于文化的广泛传播,为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运动提供了便捷的条件,对社会、政治、经济发展都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