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新课程教学目标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刍议化学新课程教学目标的变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铺开,很明显这一轮课改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涉及面最广的,力度也是最大的。
相信此次课改将对中国的整个教育体制产生巨大的影响。
作为一名中学化学教师,不能不对新课程改革进行认真的学习和思考,尤其是对化学新课程标准更应倍加关注。
通过培训、学习和对已经开始新课程改革的学校或科目进行的情况观察后,我认为化学新课程标准与原化学教学大纲相比,其变化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上,由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双基教育)变为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与以前的教学大纲相比,由单一强调认知目的变为强调认知过程,达到认知目的,并将知识内化后再外化为表达、设计。
这里特别强调实验技能,这一点对学生以后的探究性学习是极为有利的。
以前我们的教学片面追求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解题能力,以便应付统考、中考、会考、高考等各种各样的考试。
虽然教材中也有学生实验,但仅仅是照书本上写好的实验步骤简单重复一遍,大部分学生做完就忘,甚至实验的目的是什么都不知道,使一些学生失去了做实验的兴趣。
新课标强调了化学与社会和技术的相互联系。
我们以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片面地追求成绩,教师不愿意花过多的精力讲解与教材关系不大的内容,使学生不仅对学习化学感到枯
燥,同时也不利于掌握化学知识。
化学是一门与技术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学科,与此相关的知识可以全面展示化学的魅力及其对整个社会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这也可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新课标要求化学教学中注重知识的形成、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及思维能力、信息的获取和加工能力、交流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这一部分目标是变动最大的一部分。
长期以来,我们的化学教学与其他学科一样,过分注重结果而不大注重过程,学生死记硬背,被动地接受知识,只等考完试后就丢弃。
正如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言为“教师教死,学生学死”。
这种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长期困扰着我们。
注重知识的形成、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信息的获取和加工能力,对学习和掌握化学知识尤为重要。
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实验、思考获取的知识,不言而喻,记忆和理解要深刻得多。
同时,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而言,不仅仅是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化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学会终身学习的能力。
一个人的学生生涯是整个人生中很小的一段,我们不可能在他的学生时期将所有知识都传授给他,过去知识的记忆和解题能力训练是不可能解决学生今后将面临的未来社会的所有
问题。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已明确提出终身教育的理念,新世纪要求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这
些都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一个人的学生时期更重要的是让他学会学习的方法。
交流和合作能力的培养也是当今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
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没有哪个人可以非常全面地掌握所有知识,而所遇到的问题常常又是跨学科、跨专业的。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别无选择,只有合作。
但是就我们的教育现状而言,这方面的培养却十分有限,须特别注重研究、探索与加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兴趣、科学态度、社会责任感、爱国主义和创新精神等。
过去我们也一直在强调教师要教书育人,但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我们在育人方面究竟做了多少?尤其是理科教学的教师。
面对学生的厌学情绪,我们更多的是无奈,因为衡量教师教学效果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评价学生好坏的也是其学习成绩,除此而外的当然就无力顾及了。
新的化学课程标准旨在彻底改变这一现状。
化学学科本是内容丰富的学科,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
化学的教学也应当是极具吸引力的,化学反应产生美妙的色彩变化、令人惊奇的爆炸、魔幻般的现象、充满神奇和美感的原子结构……足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用科学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研究的在化学上也有许多范例,对学生是极有教育意义的。
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化学也有极好的例子,如侯氏制碱法的发明、居里夫人对放射性元素钋的命名等等。
几乎所有化学的新发现都有
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这些化学家都有着很强的创新精神。
如:苯的发现是法拉第从人们废弃的油状液体中分离出来的。
这些发现和发明非常明显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于学生更具说服力。
如果我们能够按照新课程标准实施,无疑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祖国的下一代能够从容地应对新世纪的挑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我们没有选择的余地。
同时,我们还应当清醒地看到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充分估计到课程改革的困难,必须对此有所准备。
我们要客观地对待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清醒地认识到新课程改革过程的本身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要避免“穿新鞋,走老路”,全力以赴地做好一个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
(作者单位:江西省瑞金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