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合集下载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 (I)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 (I)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I)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学问的气象袁行霈作诗讲究气象。

诗之有气象如山峦之有云烟,江海之有波涛,夺魂摄魄或在于此。

气象以雄浑飘逸为上,如“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皆以其超凡的气象而传诵千古。

做学问也讲究气象。

学问的气象,如释迦之说法,霁月之在天,庄严恢宏,清远雅正。

不强服人而人自服,毋庸标榜而下自成蹊。

仅以中国近现代的学者为例,其中即不乏具有大家气象的人物。

归纳他们的特点大概有以下这些:学术的格局和视野开阔,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处处显示出总揽全局的能力。

这倒不在研究题目的大小,题目大的如梁启超先生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题目小的如陈寅恪先生的《柳如是别传》,气象都不凡。

在他们的手里,资料的采用和组织灵活而有规矩,出神而又入化,犹如魔方的组合,而不像积木的堆垛。

写到这里不禁想起宋代词人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其下阙有曰:“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这气象何等恢宏!如果借用来形容学问,“尽挹西江”可以说是把有关的资料全部搜集起来;“细斟北斗”可以说是把有关的材料细细地加以辨析;“万象为宾客”可以说是把相关学科都用来为自己的研究服务。

学问能到这一步,也就不是常人所能及的了。

有气象的学问必有开山之功,开拓新领域,建立新学科,发凡起例,为后人树立典范。

陈寅恪先生所撰《王静安先生遗书序》中说:“自昔大师钜子,其关系于民族盛衰、学术兴废者,不仅在能承续先哲将坠之业,为其托命之人,而尤在能开拓学术之区宇,补前修所未逮。

故其著作可以转移一时之风气,而示来者以轨则也。

”对王国维先生的开创之功,陈寅恪先生讲了三点:取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遗文互相释证;取异族之故书与吾国之旧籍互相补正;取外来之观念与故有之材料互相参证。

王国维先生的这三点已经被治文史的学者奉为圭臬了。

2019-2020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2019-2020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2. 试题分析:概念范围缩小,原文说日常生活经常见到的是“吉祥组合图”,不是“金玉
满堂”;文本理解错误,“人们不知道的文化载体”错误,原文是“人们日用而不自知的
文化载体”,不自知含有不自觉的意味,常见却不自觉。

3. 试题分析:强加因果,原文表述“除了保有传统中对四灵、神仙、佛陀等图画的崇拜外,又生成了诸多脱离了宗教信仰、寄寓世俗美好祝愿的吉祥图案”,“生成了诸多脱离了宗教
信仰的吉祥图案”与“宗教对于吉祥图案的影响逐渐减弱”之间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月考试卷】2019-2020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二次月考考试卷及答案

【月考试卷】2019-2020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二次月考考试卷及答案

2019-2020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古代诗文阅读(59分)(一)课内文言文部分(23分)1.选出加横线实词意义错误的一项()(3分)A.身七十余战身:亲身参加B.田父绐曰绐:欺骗C. 缦立远视缦:萦绕D. 族秦者秦也族:灭族2.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3分)A.六王毕,四海一B.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C.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D.楚人一炬,可怜焦土3.下列各组句子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A.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B.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C.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D.左,乃陷大泽中4.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组是()(3分)①各抱地势,钩心斗角....②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③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④燕、赵之收藏..之心,日益骄固⑥用之如..⑤独夫..,韩、魏之经营泥沙..⑦楚人一炬,可怜....焦土⑧多于市人之言语A.①③⑤⑦B.②④⑥⑧C.③⑤⑥⑧D.②③⑥⑦5.选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3分)A.《阿房宫赋》的作者是晚唐杰出的诗人、文学家杜牧,号樊川,为有别于杜甫,人称“小杜”,他与同时代另一大诗人李贺并称“小李杜”。

B.《阿房宫赋》借写阿房宫的兴亡,揭露了秦统治者的穷奢极欲,并借古讽今,阐述了天下兴亡的道理,以此讽谏当时统治者戒奢侈行仁政,与西汉贾谊的《过秦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C.赋是一种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特殊文体,源于《诗经》和《楚辞》,在表达方式上一般总是先极力铺陈描写,最后在篇末画龙点睛,揭示主旨。

D.词采华丽、节奏鲜明、气势酣畅是“赋”共同的特点,赋多用排比、对偶、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句式多为骈散相间,整散结合,长短不拘,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

在这一点上,《阿房宫赋》堪称典范之作。

6.课内文言文翻译(8分)(1)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2019-2020年高二上册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2019-2020年高二上册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2019-2020年高二上册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一、课内阅读(9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就:接近B.猥以微贱,当.侍东宫当:应当C.绝.云气,负青天绝:直上穿过D.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伐:夸耀2.下列各项中,“见”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B. 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C. 皆好辞而以赋见称D.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3.下列各句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A.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为什么心神不定还想怎么样呢?B.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为什么要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再向南呢?C.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令尹子兰)终于让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D.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生活贫穷反而更加坚强,不放弃远大崇高的志向。

二.课外阅读(19分)孙冲字升伯,赵州平棘人。

举明经,历古田青阳尉、盐山丽水主簿。

尝并丧父母去官,有司循五代故事,必六年乃听调,冲援古制,以书干宰相,不纳。

后举进士,登甲科。

授将作监丞,历通判晋、绛、保州,坐与保州守争事,降监吉州酒,累迁太常博士。

河决棣州,知天雄军寇准请徙州治河,命冲往按视。

还言:“徙州动民,亦未免治堤,不若塞河为便。

”遂以冲知棣州,自秋至春,凡四决,冲皆塞之,就除殿中侍御史。

准为枢密使,卒徙州阳信。

而冲坐守护河堤过严,民输送往来堤上者辄榜之,为使者论奏,徙知襄州。

冲复上疏论徙州非便,著《河书》以献。

会京西蝗,真宗遣中使督捕,至襄,怒冲不出迎,乃奏蝗唯襄为甚,而州将日置酒,无恤民意。

帝怒,命即州置狱。

冲得属县言岁稔状,驰驿上之。

时使者犹未还,帝悟,为追使者笞之。

以侍御史为京西转运。

塞滑州决河,权知滑州。

参知政事鲁宗道总河事,用太常博士李渭策,欲盛夏兴役。

冲言徒费薪楗,困人力,虽塞必决。

遂罢知河阳。

累迁刑部郎中,历湖北、河东转运使。

城中戒备,遣兵围广勇营。

冲适至,命解围弛备,置酒张乐,推首恶十六人斩之,遂定。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I)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I)

注意事项:1.本次考试的试卷分A卷和B卷,座位号为奇数的做A卷,座位号为偶数的做B卷,请同学们认真核对。

2.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班级填写在答题卡和答题纸的相应位置,否则,漏填和错填一律扣5分。

3.选择题按题号涂卡,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和答题卡对应一致,并交回。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I)一、现代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于“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转换成“儒家经典”。

这种观念有些偏狭。

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当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是“复数的”传统一样。

首先,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当包括道教经典。

要知道,“三教合一”实在是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国政治世界的一大特色,即使是古代中国的皇帝,不仅知道“王霸道杂之”,也知道要“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绝不只用一种武器。

因此,回顾中国文化传统时,仅仅关注儒家的思想和经典,恐怕是过于狭窄了。

即使是儒家,也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内容,有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

应当说,在中国古代,关注政治统治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儒家,关注超越世界和精神救赎的佛教,关注生命永恒和幸福健康的道教,分别承担着传统中国的不同责任,共同构成中国复数的文化。

其次,中国经典不必限于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得更广泛些?比如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比如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甚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

经典并非天然就是经典,他们都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变成神圣经典的过程,这在学术史上叫“经典化”。

没有哪部著作是事先照着经典的尺寸和样式量身定做的,只是因为它写的好,被引用符号,被人觉着充满真理,又被反复解释,有的还被“钦定”为必读书,于是,就在历史中渐渐成了被尊崇、被仰视的经典。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闲话红烧肉如果要找一些食物来代表中餐的话,红烧肉大概可以排到很靠前的位置。

为什么红烧肉有那么大号召力呢?从食品技术的角度,“红烧肉"有两个基本元素:“红烧"和“肉"。

这里,我们先说“肉"。

在迄今为止的人类发展史中,绝大多数时候人类都是在为了食物而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

尤其是在每个人都吃“纯天然、有机、野生"食物的那个久远古代,人们吃的大多数食物应该是野菜草根之类。

吃肉就更加困难,现代人拿着猎枪也未必总有收获,只有树枝石头的他们在打猎的时候还得考虑不要被猎掉。

即便是能够打到一些动物,天天唱“为了生活,我们四处奔波"的猎物们身上的脂肪也很有限。

对他们来说,能够迅速补充体力的糖和能量密度高的脂肪,无疑都是最优质的食物。

优质而难得,就越发渴望拥有。

对高脂、高糖食物的追求,在互相不通有无的各族人群中都流传了下来。

从世界各地对婴幼儿食品偏好的调查来看,这种偏好或许已经写进基因而成为“先天"的了。

从现代食品科学的角度,脂肪对于食物的风味至关重要。

一方面,许多风味物质存在脂肪中。

另一方面,许多香味物质本来就是油脂分解转化的产物。

而油脂产生的细腻丰富的口感也不是纯蛋白、纯淀粉,更不是纤维素所能比拟的。

风味和口感,油脂尤其是肥肉中所含的饱和脂肪,都具有巨大的优势。

再说红烧。

肉中总是有些蛋白质,而蛋白质与糖加热发生的美拉德反应,是各种肉类香气的来源。

除了烧烤和油炸,红烧大概是最能让美拉德反应发生的“低温烹饪"了。

分子美食学的创始人蒂斯探讨过这个问题,发现主要是脂肪中的磷脂容易发生氧化,产物在纷繁复杂的美拉德反应产物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一个实验是用半胱氨酸和核糖进行美拉德反应。

在其中分别加脂肪酸或者磷脂,把得到的“肉味香精"用色谱进行分析,着重比较产生肉味的杂环化合物和脂肪氧化产物的谱峰。

【2019-2020】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2019-2020】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2019-2020】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

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

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此成为中国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

民窑遍地开花,进入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

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

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