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老子八章》赏析与默写练习(附答案)
《老子八章》赏析与默写练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上善:至高。
至高的品性就好像水一样。水善于帮助万物,却不与万物相争,让自己停留在人们所厌恶的地方,所以水是很接近“道”的。最善的人,所处的位置最自然而不引人注目,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格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因为不与人争,故于做人处事时,不会过于彰显一已的立场,而招至或激化矛盾。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tián)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声使人听觉失灵;浓厚的杂味使人味觉受伤;纵情猎掠使人心思放荡发狂;稀有的物品使人行于不轨。因此,圣人致力于解决温饱,不耽乐于感官的享乐,所以要有所取舍。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
古时候善于行道的人,微妙通达,深刻玄远,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
故强为之容:豫(yù)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孰(shú)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
豫:一种野兽的名称,它性多疑,在此指迟疑谨慎的意思。
川:小河。
犹:一种野兽。
涣:疏散。
朴:未经雕琢的木头。
正因为不能认识他,所以只能勉强地形容他:他小心谨慎啊,好像冬天踩着水过河;他警觉戒备啊,好像防备着邻国的进攻;他恭敬郑重啊,好像要去赴宴做客;他行动洒脱啊,好像冰块缓缓消融;他纯朴厚道啊,好像没有经过加工的原料;他旷远豁达啊,好像深幽的山谷;他浑厚宽容,好像不清的浊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是什么意思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是什么意思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句,至今很多人都记得,并且也常用水讲道,倡导人类多去学习水的精神。而这句,可以说大家都知道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做人做事要学习水的精神,滋养了万物,却不与万物相争。
世界上最柔的东西莫过于水,然而它却能穿透最为坚硬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超过它,例如滴水穿石。所以说弱能胜强,柔可克刚。在众人都厌恶的环境中安居乐业,心境如深渊一般清明宁静;行为因内心的祥和而对众生充满慈爱;行事会看清真正应该发动的时机,而且善于把握时机。这是一种超然于世,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水的品性如此高尚,那么,我们能不能做到超然于世、清静无为呢?
当然不行,这就涉及到了道家思想的“糟粕”。默默奉献,是一种高尚品质,这值得我们追求;以柔克刚,这是一种处世哲学,同样有践行意义;影响大、贡献大但又非常低调,这更是一种优秀品质。
但是,无私无欲、清静无为,去除一切私心杂欲、求名取利之心是不现实的,更是不利于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人活在这个世上,如果去追求无私无欲、清净无为,那么来到这个世界上又有什么意义呢?
柏拉图有一句经典名言讲到:“人生其实就是一场死亡练习,但人类何尝因为要死亡而放弃奋斗。”奋斗才是人生的主旋律,清静无为只适合在失意时调整心态,亦或是摆正人生奋斗姿态,避免过度追
名逐利、丧失自我而已。
我们又如何践行“利万物而不争”呢?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不可避免地会有许多竞争,许多矛盾,许多冲突。我们当然不能像水一样,完全做到不争。“不争”,是一种处世之道,它不是完全固定不变的。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意思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是什么意思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上善若水:上善:至高。水:没有生命体,清澈透明,与万物无争;却能自然地由高处流往低处,也可以安静自然地汇集于一处。上善若水:如水之善,自然之善,非用心之善。真善矣。这里老子以水的形象来说明"圣人"是道的体现者,因为圣人的言行有类于水,而水德是近于道的。
出处: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易性第八):上善若水。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老子有两个可能的身分,一是老聃,一是老莱子。中国春秋时代思想家、哲学家,老聃曾担任守藏史(藏书室室长)。
著有《道德经》一书,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道家后人将老子视为宗师,与儒家的孔子相比拟,史载孔子曾向老子请教关于礼的问题。
到了唐朝武宗时期老子被定为是三清尊神之一太上老君的第十八个化身,但是早期的道士却认为老子是太清神的手下。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
扩展资料:
《道德经》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译文:
合于道体的人,好比水,水是善利万物而却又不会与物相争。它乐于停留在大家所厌恶的卑下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人乐与卑下的人相处,心境十分平静,交友真诚相爱,言语信实可靠,为政国泰民安,行事必能尽其长,举动必能适其会,这是因为他不争,所以才无过失。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翻译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翻译
答: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翻译如下: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原文及解释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原文及解释
名句: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摘自:《老子·道经·第八章》
解释:至高的品性就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道经·第八章原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上善若水全诗
上善若水全诗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日静,是谓复命,复命日常,知常日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老子八章
《老子》八章
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①上善若水:上,最的意思。上善即最善。这里老子以水的形象来说明"圣人"是道的体现者,因为圣人的言行有类于水,而水德是近于道的。
②处众人之所恶:即居处于众人所不愿去的地方。
③几于道:几,接近。即接近于道。
④渊:沉静、深沉。
⑤与,善仁:与,指与别人相交相接。善仁,指有修养之人。
⑥政,善治:为政善于治理国家,从而取得治绩。
⑦动,善时:行为动作善于把握有利的时机。
⑧尤:怨咎、过失、罪过。
2.五色①令人目盲②;五音③令人耳聋④;五味⑤令人口爽⑥;驰骋⑦畋猎⑧,令人心发狂⑨;难得之货,令人行妨⑩;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⑾,故去彼取此⑿。
①五色:指青、黄、赤、白、黑。此指色彩多样。②目盲:比喻眼花缭乱。
③五音:指宫、商、角、徵、羽。这里指多种多样的音乐声。④耳聋:比喻听觉不灵敏,分不清五音。⑤五味:指酸、苦、甘、辛、咸,这里指多种多样的美味。⑥口爽:意思是味觉失灵,生了口病。古代以"爽"为口病的专用名词。⑦驰骋:纵横奔走,比喻纵情放荡。⑧畋猎:打猎获取动物。畋,音tian,打猎的意思。⑨心发狂:心旌放荡而不可制止。⑩行妨:伤害操行。妨,妨害、伤害。⑾为腹不为目:只求温饱安宁,而不为纵情声色之娱。"腹"在这里代表一种简朴宁静的生活方式;"目"代表一种巧伪多欲的生活方式。⑿去彼取此:摒弃物欲的诱惑,而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彼"指"为目"的生活;"此"指"为腹"
3、古之善为士(1)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2)。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3):豫兮(4)若冬涉川(5);犹兮(6)若畏四邻(7);尸兮(8)其若客(9);涣兮(10)其若凌释(11);敦兮其若朴;旷兮(12)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13)。保此道者,不欲盈(14)。夫唯不盈,故能蔽而不成(15)。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赏析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赏析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赏析
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善于选择地方居住处所,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恪守信用,为政善于有条有理,办事善于发挥能力,行动善于把握时机。
正因为他与世无争,所以才不会招惹怨恨,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1
上善若水水善万物而不争的意思
上善若水水善万物而不争的意思
"上善若水水善万物而不争"是出自《道德经》的一句话,其中包含着道家思想的精髓。
"上善若水"意味着最崇高的善行就像水一样,无私无我、均匀流动。水是柔软而顺应的,可以适应各种环境,与众多事物相互沟通融合,象征包容、柔顺和智慧。
"水善万物而不争"强调水的能力,尽其所能地恩泽万物,无论形状大小都能容纳,它不为个人需要而争取,也不追求权势地位,而是无条件地滋润和服务。
这句话告诉人们,应该效法水的品质,如此才能达到最高的善行境界。它表达了消除自我私利、顺应自然、包容万物、无争无竞的道家理念。以此为指导,人们应该学会顺应自然法则,以无我无私的心态与他人和谐相处,不争不斗,充分发挥自身潜力,去为他人、为社会、为大自然做出贡献。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道德经·第八章》
上善若水:上,最的意思。上善即最善。处众人之所恶:即居处于众人所不愿去的地方。几于道:几,接近。即接近于道。
意思是身居高位的人最好的行为像自然界的水一样呵护大家。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却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这句话出自先秦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讲的是圣人之所以受人推崇,在于他们拥有善良、仁德这些美好的品质。
如果君王在治理国家的时候不能提倡道义,那么贤能的人无法继续施展自己的才干。如果一个团队的首领有不善良的行为,那就有可能危害到整个团队。
商朝的开国之君是商汤,子姓,名履,庙号太祖,为商太祖,河南商丘人。他为人正直宽厚仁慈,所以百姓都非常爱戴他。
在汤还是一个部落首领的时候,有一次汤看见一个人,在树林里抓鸟。那人在东西南北四面方向都布下了网,如果有鸟飞进来就再也无法逃脱,而汤看到之后呢?就把那人叫我跟前对他说:“你这么扑捉,不是把所有鸟都扑干净了吗?过不了多久它们就要被灭绝了,上天有好生之德,你还是放它们一条生路吧?”而扑鸟的人听到这里,确实觉得自己不对,感到非常羞愧。看到扑鸟的人悔过,就继续说:“我看你已经诚心悔过了,也不必太自责,以后扑鸟的时候只有一面网,撤去其他三面网,只抓哪些应该抓的鸟,放过其他的鸟。”
这件事,后来被其他诸侯听到了,大家都知道汤是一个非常仁德的君王,于是非常尊敬他,派使者向他进贡,朝拜。后来汤带领着诸侯推翻了残暴无道夏桀的统治,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朝代。
水利万物而不争的意思
水利万物而不争的意思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意思为上善若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在道家学说里,水为至善至柔;水性绵绵密密,微则无声,巨则汹涌;与人无争且又容纳万物。水有滋养万物的德行,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人生之道,莫过于此。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既弘扬水的精神,也道出了一种处世哲学:做人应该像水一样,要有极大的可塑性。
因为水性柔而能变形。在海洋中是海洋之形,在江河中是江河之形,在杯盘中是杯盘之形,在瓶罐中是瓶罐之形。
做人应该像水一样,至柔之中又有至刚、至净、能容、能大的胸襟和气度。古人有一副对联:“水唯能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做事像山。山因形走势,因势走形,一切皆因之挺拔、高峻。
山,从千峰峥嵘、万壑竞秀、云海飞瀑、蜿蜒起伏中展示大气磅礴;山,从云蒸霞蔚、烟雾缭绕或澄澈清净中透出阔远幽、空灵清秀。所以做事,就要像山一样,要有山的胸怀,山的风骨,山的品格,山的内涵和山的原则。
古人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人一旦能够做到虚怀若谷,便能够汇集百河而成为汪洋;人如能做到无欲无争,便能如峭壁一般,屹立云霄。
道德经关于水的原文
道德经关于水的原文
道德经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
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抱怨悬壶济世,压力酿酒。难忘口渴,始终从容。水润物无声,善利万物而不争。善
者不扬名,无爱好之心;尚德者一心行德,愿望远离。莫与之争,不易遭伤害。政治家应
为民造福,不应为己谋益。他们应该遵循“上善若水”的原则,不争不抢,合适时机行动,让自己和社会都沉浸在和谐和安宁之中。
“上善若水”是取之池深而不浊,威力渐进而不穴。善者行事之时,渊澄情寂,不沉
溺于声名利禄,不争占有,不舞馆阁,不因权力而骄傲,在适当时机行动,表现出内在的
力量。这就是真正的力量。善人之道,宜如水静,宜如山上木之朴素。
如果我们能够把这种善良应用于我们的行为和行动中,我们将能够带来极大的力量和
影响。我们应学会与人为善,以身作则,待人宽容,推己及人。只有如此,我们才能使自
己和社会都得到快乐和平安。
水可以给我们带来启示,让我们走上和谐的道路,让我们制定出正确的行动计划。它
默默地流动着,在无数个年代中没有停息,为地球上的生命提供着生命的源泉。如果我们
的思想和行动都能像水一样自然的流动,不以己之私利为重,而是以人为本,我们将会成
为一个新的社会力量,影响并改变世界的现状。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为题作文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为题作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上善,最好的善。若水,像水一样。水居于低处,具有柔和宁静、滋润万物而又不与万物相争的特性,甘心处于众人所厌恶的地方,这几乎和“道”的特点完全一致。
上善若水,其实是要人们效法自然之道,做到如水一样无私忘我、有所包容。在《道德经》中,常以水比喻有品德的人,像水一样滋养万物而不争。只求有利于人而不辞劳苦,自居低处永不占据高位,更不会把持要津。
圣人自居下流,包容一切。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以成大度能容的美德。水的特点是柔和、利万物而不争,最接近道虚静守柔、作而不有、为而不恃的特点。可见,老子心目中水的地位是极高的。如同一副对联水唯能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极天。
在这里,老子提取了水与万物不争的善性,对水加以赞美,来说明它几乎近于道的修为。进一步指出,有道的圣人也应该持有这种心态与行为,像水一样柔和而又通顺。只求有利于人而不与人争,甘愿身处卑微之地,做别人不愿做的事。可以忍辱负重,任劳任怨,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别人,不与别人争夺名利,这就是善水德是近于道的。清代王夫之认为:五行之体,水为最微。善居道者,为其微,不为其著;处众之后,而常德众之先。滋润万物而无取,甘心留在洼地。不争,无私,便是水的特点。
老子谈水,除了特别提出它与物无争,谦下自处,又一再强调,要做
到如水一样,善于自居于卑微之地,善于容纳百川之深渊,行为同水一样助长万物,说话如水一样诚信,立身处世像水一样平正,做事像水一样融通。把握机会,及时而动,像水一样随时势而动。最后就会与世不争,永无祸患而安然无忧,犹如天地之道,达到“无私”的妙用。
上善若水,水善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作文
读上善若水,水善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有感上善若水,水善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上善若水”是《老子》中的话,原文是:“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意思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老子在自然界万事万物中最赞美水,认为水德是近于道的。它没有固定的形体,随着外界的变化而变化;它没有周定的色彩,“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它没有固定的居所,沿着外界的地形而流动;它最大的特性就是多变,或为潺潺清泉,或为飞泻激流,或为奔腾江河,或为汪洋大海;它川流不息,却没有穷竭之时。水不像火那么热烈,也不像石那么刚强,但人们义知道,水可以灭火,水滴石穿。王夫之说:“五行之体,水为最微。善居道者,为其微,不为其著;处众之后,而常德众之先。”以不争争,以无私私,这就是水的最显著特性。它滋润万物而不居功,它甘心停留在最低洼、最潮湿的地方,这正是圣人处世的要旨,即“居下不争”。水,以一种流动形态存在,是物种起源的摇篮,却又是如此简单。是的,它很简单,再普通不过的微观粒子,无处不在,轻盈透明。但它并不因为简单就失去了重要性,恰恰相反,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正是由于无处不在的水,人类才能过着安乐、舒适的生活。而水的流淌,也关系到了整个民族的命脉与历史,哺育了一个古老而富有生命力的民族。
水,就是这样,看似柔弱,实则坚韧,聚点滴成波涛,汇大湖而成四海。所以,当它流进殷末周起的中华历史时,有了一个被称为“睡在羊背上的人”在他那本影响后世甚广的《道德经》中写道: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解析
“上善若水”是老子《道德经》中的一句名言,意思是最高的善行就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这句话的解析如下:
1. “上善若水”表达了老子对于道德的看法。他认为,最高的道德境界就像水一样,具有包容性和渗透性,能够润物无声,不与万物相争,而是自然地流淌,适应万物所需。
2.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说明了水的特性和作用。水是生命之源,滋润万物,使它们得以生长和繁荣。同时,水也不与万物相争,不占有任何东西,只是默默地付出。这种特性和作用与道德的内涵相契合,即无私奉献、不计回报。
3. “处众人之所恶”意味着水能够处于低处、难处、险处等别人不愿意去的地方。这体现了水的谦逊和包容性,也象征着圣人或领导者应该具备的品质。他们应该能够放下身段,不畏艰难险阻,为大众谋福利。
4. “故几于道”表示水与“道”相近。在老子的思想中,“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和规律,也是最高的道德境界。水具备了“道”的一些特性,如包容、谦逊、奉献等,因此被视为“几于道”。
综上所述,“上善若水”表达了老子对于道德的看法和追求。他认为最高的道德境界应该像水一样具有包容性、谦逊性和奉献精神。通过深入理解和实践这种道德观,人们可以更加接近“道”,达到一种至善至美的境界。
水利万物而不争
水利万物而不争
水利万物而不争的意思是:水的品性,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出处:《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 ù),故几于道。”不与世人一般见识、不与世人争一时之长短,做到至柔却能容天下的胸襟和气度。
在道家学说里,水为至善至柔;水性绵绵密密,微则无声,巨则汹涌;与人无争且又容纳万物。水有滋养万物的德行,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人生之道,莫过于此。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既弘扬水的精神,也道出了一种处世哲学:做人应该像水一样,要有极大的可塑性。因为水性柔而能变形。在海洋中是海洋之形,在江河中是江河之形,在杯盘中是杯盘之形,在瓶罐中是瓶罐之形。
做人应该像水一样,至柔之中又有至刚、至净、能容、能大的胸襟和气度。古人有一副对联:“水唯能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水之种种境界亦是无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失魂落魄的柳宗元又哪里想到这一坐就是十年呢? 灾难使他万分狼狈,蓬头垢面,我知道他将终生无法 再从永州回来,回到他向往一展宏图的长安,朝廷规 定他终生不得迁移,即使是这样,我依然没有读到他 穷途末路的浓郁的感伤和寂寞。他的文笔将那些浸透 了强烈情感色彩的景物一一在文中展开、铺陈,从溪 到泉,由池而堂,步至愚亭,回头张望,又见愚岛, 景物历历,迤俪疏朗。就这样我们被他带入了那个世 界,抬头是永州的山脉与天空,低头还是永州的丘壑 与溪泉,天空无限,而永州却没有他的自由;流水东 逝,带不走他的愁思。 柳宗元失去了他想要的空间——那聪明人聚集的朝 野,那里留着他的梦想和志向,对于如今坐在愚溪之 上的他来说,长安是忘记不得也归去不得的远方了。
传记文:《捕蛇者说》、《段太尉逸 事状》 山水游记:《永州八记》
寓言散文:《三戒》(《黔之驴》 《永某氏之鼠》 等)
作 者 简 介
注音
•谪潇水上Zhé
n .犹龂龂然 yí
负土累石lěi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幽邃浅狭 suì
.又峻急多坻石 chí 智者乐也 yào
超鸿蒙,混希夷 hùn
愚溪在什么地方? . 以愚命名的还有哪些景物?
本课知识点
1.重点实词 灌水之阳有溪焉 或曰 谪潇水上 犹龂龂然 又买 居之 峻急多坻石 幽邃浅狭 蛟龙不屑 智者乐水 睿 而为愚者 善鉴万物 超鸿蒙 ,混希夷 2.词类活用 东流入于潇水 故姓是溪为冉溪 名之以其能 今予家是溪 /得取尤绝者家焉 合流屈曲而南 塞其隘 无以利世 邦无道 则愚 智而为愚者 睿而为愚者也 予得专而名焉 牢笼百 态 3.特殊句式 谪潇水上 名之以其能 独见辱于愚而适类于予 莫我若也 溪虽莫利于世 予虽不合于俗 寂寥而莫我知也
柳宗元的时间和空间
造化弄人。不管是洒脱的李白、严肃的杜甫,还 是忠诚的屈原、恬然的陶潜,似乎人总是逃不过命运 的捉弄,追求什么偏偏得不到什么,得不到什么却又 向往什么,执著而高洁的柳宗元也毫无例外。 翻开《愚溪诗序》,刚开始我还无法把他和那个 满腹经纶却被一贬再贬最后卒于柳州的文人联系在一 起。他用平实的语调为我们叙述了一条溪水的过去, 它风景绝佳,冉氏尝居,它水流清澈,曾可浣纱。这 过去讲完了的时候,我们看到这里走来了一位落寞、 孤寂的诗人,他说他以愚触罪,谪潇水上,这时我感 到了他的难过和抑郁。柳宗元来了,他一个人,缓缓 而行,这多少使我想到当年的行吟泽畔的忧郁的屈原。 他带着那场维持了146天便归于夭折的政治革新带给 他的命运和创伤,满腔忧愤,无处可解,坐拥山水, 却无心观赏。
特殊句式 谪潇水上
名之以其能
重点实词
峻急多坻石 幽邃浅狭
蛟龙不屑
智者乐水
找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的现象:
然则虽辱而愚之 无以利世
形—动,用愚来称呼
使动,
判断下列句子属于何种句式
今是溪独见辱于愚 而适类于予
被动句 状语后置
被愚字所玷污 恰好跟我相像
重点实词、虚词:
睿而为愚者
找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的现象:
重点实词
善鉴万物
超鸿蒙 ,混希夷
找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的现象:
牢笼百态
名—动,包罗
判断下列句子属于何种句式
溪虽莫利于世 予虽不合于俗 寂寥而莫我知也
状语后置 状语后置 宾语前置
于世没有利 于俗不合 莫知我也
18岁的黄舸看上去像个十一二岁的 孩子。7岁时,他被确诊为先天性进 行性肌营养不良。据专家介绍,同类 患者最长生命纪录仅为18岁。黄舸的 生命也许就要走到尽头,但是为了能 面对帮助过他的人说声谢谢,2003 年,15岁的黄舸和父亲用 一辆三轮 摩托车踏上了“感恩之旅”,开始在 全国寻访素未谋面的恩人。如今,父 子俩已经走过了82个 城市,行程1.3 万多公里,向30多位当年给他们寄过 钱的恩人当面道了谢。父子俩一路上 感受着感动,也 传播着感动。
他原需要一席之地来施展自己的才华,兼济苍生, 造福百姓,然而命运使他仅仅做了封建版图上的一枚 棋子,被宪宗轻轻一移,就到了荒芜人烟的永州,他 需要更大的空间来稀释和缓解自己的哀愁与苦痛,于 是愚溪的一草一石就被哀痛的双眼染上了浓得化也化 不开的愁怨,字字是景,句句是泪。 柳宗元有的是时间,所以他熟悉这里每一条河流 的每一处细微的转折,他了解此处每一座丘壑的每一 次无端的起伏,仿佛那就是命运本身,柳宗元用自己 的生命去解读和剖析,他沉痛而缓慢,谨慎而孤独, 我们就这样被他的眼睛和心灵带着,涉过那些山山水 水,反复、回环、舒展、迂曲,柳宗元用生命为我们 做了永州风景的导航。因此他的笔下,景物是那样疏 朗熟稔,又是那样井然有序。那是柳宗元的全部空间, 那也是柳宗元的全部时间了吧……
邦无道则愚 智而为愚者 睿而为愚者也 予得专而名焉
形—动,装愚 形—名,聪明的人 形—名,明智的人 名—动,命名
判断下列句子属于何种句式
莫我若也
宾语前置
莫若我也
“永贞革新”
公元805年,即唐顺宗李诵永贞元年,王伾、王 叔文、柳宗元等人发动了一场政治革新运动,把矛头 直指豪门贵族、藩镇宦官。由于一些原因,这场运动 只持续了146天,便被宦官勾结豪门贵族镇压下去。 结果唐顺宗被迫让位给太子宪宗李纯。李纯上台后, 杀了王叔文,逼死了王伾,柳宗元也因此被贬为永州 司马。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后,朝廷规定他终生不得量 移,即只能老死在永州。这给柳宗元以最沉重的打击。 柳宗元淤积心中的愤懑不平之情,无法发泄,便只有 寄情山水,以超脱于尘世来自我麻醉,写成了《八愚 诗》,本文是其序。
重点实词
灌水之阳有溪焉 或曰 谪潇水上 犹龂龂然 又买居之
找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的现象:
名—状,向东 东流入于潇水 名—动,取名 故姓是溪为冉溪 名之以其能 名—动,命名 名—动,安家 今予家是溪 /得取尤绝者家焉 合流屈曲而南 名—动,向南流 塞其隘 形—名,狭窄的地方 咸以愚辱焉 动—使动,使……受辱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智者乐水
水的灵动,山的沉稳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词语,积淀文言语感。 2.领会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愤慨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在文中以“愚”名溪,以“愚” 自命,理解这种托物言志的写法, 体会作 者写这篇诗序的真意。
唐代 著名文学家,字____ 子厚 ,河东人, ____ 世称______ 柳河东 。因参加政治革新失败贬 为永州司马,又迁柳州刺史,世称 ______。与_____ 柳柳州 韩愈 倡导古文运动,为 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创作出不少散文 史上的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