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诊治及护理
新生儿黄疸治疗护理知识
新生儿黄疸治疗护理知识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疾病,特别是在出生后48小时
内发生的黄疸。
其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巩膜等组织呈黄色或黄绿色。
黄疸的原因是由于新生儿血液中胆红素含量过高,肝功能未能及时把胆红素转化成无害的物质而导致。
如果黄疸过高或持续时间过长,会对新生儿的健康造成威胁,因此需要及时治疗。
以下是新生儿黄疸治疗护理的知识:
1. 饮食调理:新生儿黄疸后,需要控制饮食,减少脂肪和蛋白
质的摄入,以免影响肝功能。
2. 光疗:光疗是新生儿黄疸治疗的首选方法。
在光疗中,新生
儿裸露在特殊的蓝光下,通过光线的照射,可以促进胆红素的代谢和转化,从而减轻黄疸。
3. 观察黄疸程度:护士需要不断地观察新生儿的黄疸程度,通
过检测血液胆红素含量来确定治疗的进展情况。
4. 防止感染:新生儿黄疸治疗期间,需要注意防止感染,严格
进行消毒处理,避免交叉感染。
5. 保持温暖:新生儿黄疸治疗期间需要保持温暖,避免着凉,
以免影响身体的抵抗力。
6. 定期复查:新生儿黄疸治疗后,需要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及
时了解治疗的效果,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7. 配合家属:护士需要向家属宣传新生儿黄疸相关的知识和护
理技巧,以便家属配合护理,促进治疗的效果。
总之,新生儿黄疸治疗护理需要全面、细致、科学的护理措施,以确保新生儿的身体健康。
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特点及护理
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特点及护理(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新生儿;黄疸;临床特点;护理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发生的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而引起的巩膜、皮肤、黏膜和组织被黄染的症状。
若新生儿血中胆红素超过5-7mg/d(I成人超过2mg/dI),即可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
[1]1 新生儿黄疸分类1.1 生理性黄疸大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2-3天即出现黄疸,5-7天最重,10-14天消退,足月儿血清胆红素不超过205umoL/L(12mg/dI),未成熟儿出现较晚,程度较重,血清胆红素不超过256.5umoL/L(15mg/dI),可延迟至3-4周消退。
患儿一般情况良好,食欲正常。
1.2 病理性黄疸1.2.1 黄疸出现过早(24h内)1.2.2黄疸程度重,巨清胆红素迅速增高,血清胆红素205umoL/L(12mg/dI),早产儿超过256.5umoL/L(15mg/dI),或发展快,每日上升85umoL/L(5mg/dI)。
1.2.3 黄疸持续时间过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或黄疸退而复现。
1.2.4 血清结合胆红素26umoL/L(1.5mg/dI)。
2 黄疸的临床表现2.1 生理性黄疸新生儿出生后2-3天全身皮肤发黄,头面部、颈部、躯干部、口腔黏膜、四肢近端比较明显,一般不超过肘膝,5-7天达到高峰,以后逐渐消退。
黄疸色泽轻者呈浅黄色,重者颜色较深,但皮肤红润黄里透红。
新生儿一般情况好,小儿的体温,体重、食欲及大小便均正常,无贫血,肝脾不肿大,肝功能正常,不发生核黄疸。
2.2 病理性黄疸患儿出生后24h内即可出现,黄疸可出现在四肢,会过膝,手足心黄染,持续时间较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
黄疸色泽呈橘黄色或者金黄色。
患儿精神状态、食欲不好,苍白,多汗,大便颜色发白,有贫血,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当血清胆红素342umoL/L(20mg/dI)易引起核黄疸,患儿出现精神反应差,食欲不振,拒乳,以后出现尖叫,凝视,角弓反张,甚至抽搐等症状。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常规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常规【概念】新生儿黄疸是由于新生儿时期体内胆红素的累积引起皮肤、巩膜或其他器官黄染的现象。
病因复杂,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前者一般不需要治疗,而后者应积极寻找病因,给予治疗,否则易导致胆红素脑病而引起死亡或严重后遗症。
【临床表现】1、生理性黄疸:大多数在新生儿出生2-3d后出现,4—5d时最明显,程度比较轻,以巩膜、面、颈及躯干为主,很少出现在四肢,多于7 -10d后消失。
婴儿一般情况好,精神好,吃奶好。
2、病理性黄疸:一般出现早,生后24h内即可出现,并且进展快、程度重,持续时间长且黄疸持续不退或退而复现。
起新生儿病理性黄疽的原因很多,主要分为非感染性和感染性两种。
【护理评估】1、一般情况:监测生命体征是否异常,了解孕妇有无肝脏疾病、患儿有无感染病史,评估患儿及父母血型及家族遗传性。
2、专科情况:黄疸出现的时间、程度、进展的快慢,以及波及的范围。
3、评估家长对疾病的病因、预后、护理知识的了解程度。
4、实验室检查:及时监测和动态观察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
【护理措施】一、病情观察:1、注意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每2-4小时记录一次。
2、注意观察患儿的精神反应,有无嗜睡、发热、呕吐、惊厥等,哭声有无异常,及拥抱、吞咽、吸吮反射有无异常,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3、注意观察患儿皮肤黄染程度,及时评估黄染程度变化的情况,发现情况及时处理。
4、注意观察患儿大小便的性状、量与次数,如发现有大便延迟情况,应给予灌肠,及时促进大小便及胆红素的排出。
5、注意观察患儿皮肤有无破损及感染灶,脐部有无分泌物,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处理。
二、症状的护理:1、黄疸的护理:根据患儿皮肤黄染的部位与范围,监测血清胆红素,判断其发展速度。
2、光疗的护理:光疗前的准备,清洁暖箱,往水槽内加水,接通电源,检查线路及光疗灯管的亮度,并预热暖箱到适宜温度,将患儿裸露(遮挡眼睛及会阴部)置于暖箱中,记录光疗时间;光疗时,应使患儿受照均匀,单面光疗时,每2小时更换一次体位;双面或多面光疗时,应勤巡视,防止受伤。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一、护理评估1、评估患儿皮肤黄染的程度、部位、胆红素值的结果。
2、评估黄疸的原因。
3、评估患儿精神反应、生命体征,观察神经系统症状。
二、护理措施(一)观察病情,做好相关护理1、密切观察病情:注意皮肤粘膜、巩膜的色泽,注意神经系统的表现,如拒食、嗜睡、肌张力减退等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表现,立即通知医生,做好抢救准备。
观察大小便次数、量及性质,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喂养:黄疸期间常表现为吸吮无力,纳差,应耐心喂养保证奶量的摄入。
若实施光照治疗,应多喂水。
(二)针对病因进行护理,预防核黄疸的发生1、实施光照疗法,并做好相应护理。
2、遵医嘱给予白蛋白和酶诱导剂。
纠正酸中毒,以利于胆红素和白蛋白的结合,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3、合理安排补液计划,根据不同补液内容调节相应速度,切勿快速输入高渗性药物。
三、健康指导要点1、向家长讲解相关知识,取得家长配合。
2、若为母乳性黄疸,嘱继续母乳喂养,若吃母乳后出现黄疸,可改为隔次母乳喂养,逐步过渡到正常母乳喂养。
若黄疸严重、一般情况差的患儿可考虑暂停母乳喂养,黄疸消退再恢复母乳喂养。
3、指导家长保持皮肤清洁。
四、注意事项1、注意观察胆红素脑病早期症状,及时干预。
2、及时明确黄疸原因,以便对症治疗。
3、合理安排补液计划,切忌快速输入高渗性药物。
4、注意病理性黄疸的特点便于诊断:(1)黄疸在生后 24 小时内出现;(2)黄疸程度重,血清胆红素>205.2-256.5umol/升(12-15 毫克/分升),或每日上升超过 85umol/升(5 毫克/分升);(3)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 周,早产儿>4 周);(4)黄疸退而复现;(5)血清结合胆红素>26umol/升(1.5 毫克/分升)。
病理性小儿黄疸的护理措施
病理性小儿黄疸的护理措施引言病理性小儿黄疸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巩膜和黏膜呈现黄疸症状。
该疾病的护理措施对于提高治疗效果、缓解症状、恢复患儿的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病理性小儿黄疸的护理措施,帮助护理人员和家长更好地了解如何照顾黄疸的小儿患者。
1. 监测黄疸指标黄疸程度的准确监测对于评估患儿的病情和疾病进展至关重要。
护理人员应定期检查和记录患儿的总胆红素值,并观察黄疸是否有加重的趋势。
另外,注意观察黄疸在不同部位的分布情况,以便及时评估治疗效果。
2. 提供足够的营养新生儿期是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之一,足够的营养对于患儿的康复至关重要。
护理人员和家长应确保患儿获得足够的母乳喂养或人工配方奶粉喂养。
母乳喂养有助于消化吸收,增强免疫力,同时还能促进排便,降低总胆红素水平。
3. 促进排便排便是新生儿排出体内多余胆红素的主要途径之一。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重视促进患儿排便的措施。
可以通过按摩腹部、适量饮水、规律喂养等方式促进排便。
如果患儿长时间无排便,应及时向医生报告并采取必要的措施。
4. 照明治疗照明治疗是治疗病理性小儿黄疸的一种有效方法。
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特定波长的蓝光照射患儿的皮肤,可以帮助降低患儿体内胆红素的浓度。
护理人员需要定期检查照明设备的工作状态,并确保照明治疗的持续进行。
5. 防止感染患儿因为黄疸而出现皮肤瘙痒、干燥等症状,容易引起搔抓而导致感染。
护理人员应保持患儿的环境清洁卫生,定期更换床单、衣物等物品。
同时,护理人员需要勤洗手,佩戴洁净的护士服,减少感染的风险。
6. 温暖保护黄疸的患儿由于皮肤抵抗力下降,容易出现体温过低的情况。
为了维持患儿的体温正常,护理人员应提供足够的温暖保护措施,例如给患儿穿上适合的衣物,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等。
7. 安抚和激励患儿因为黄疸导致不适和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给予安抚和激励。
可以通过亲近和抚摸患儿、与患儿进行眼神交流等方式来缓解患儿的焦虑和恐惧。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分析
数据分析方法
描述性统计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包括平均值、标准差、最 大值、最小值等指标,以便对数据有一个初步了解。
相关性分析
分析病理性黄疸与各个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并计算相关系数和p 值,以判断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程度和统计学显著性。
多因素分析
利用回归分析等方法,将多个因素纳入模型进行分析,进一步确 认各个因素对病理性黄疸的影响以及交互作用。
04
研究结果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纳入标准
80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中的相关诊断标准,且均为首次发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 度组(n=31)、中度组(n=29)和重度组(n=20)。
年龄分布
患儿年龄在3~28 d,平均(14.6±4.3)d。
性别构成
男性患儿42例,女性患儿38例。
03
研究方法
研究设计
病例对照研究
通过比较病例和对照组之间在某些因素上的差异,探讨疾病与这些因素之间的关联。
回顾性研究
收集过去一段时间内的病例数据,分析这些数据并得出结论。
样本选择和数据收集
样本选择
选择来自同一医院或多个医院的病例和对照,以确保样本的代表性。
数据收集
通过查阅病例资料、收集临床数据、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 性和完整性。
研究结论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解释与应用
研究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的研究和 分析,发现光疗和药物治疗均能够有效降低胆红素水平,且 光疗的疗效更为显著。
解释与应用
本研究结果提示,对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者,应尽早采用 光疗或药物治疗,以降低胆红素水平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在临床实践中,应注意对新生儿进行早期筛查和监测 ,及时发现并治疗黄疸。
足月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护理
要求 护士进行认真细致 的观察 。必须 以高度 的责任心 , 严谨 的科学态 度 , 满的精 神做 好病 情 的观察 , 产妇 要严 密观 饱 对 察其子 宫收缩情况 , 意 阴道流 血量 以及 宫底 的高度 , 量 注 小 持续不 断的出血 , 当失 血量 达到 使机 体不 能再代 偿 时 , 出 会
一
变黄 时间 , 发现异 常及 时通知 医生 。使 用经皮 黄胆测 量仪监 测新生 儿胆红 素 的变化 , 3次/ , d 由经过 培训 的 护理 人员 于
,
分为 生 理性 黄疸 ( hs l i l an i ) 病 理 性 黄 疸 p yi o c u dc 和 ogaj e
每天 上午患儿洗澡后负 责测 定 , 平均值并 记录 。观 察新生 取
22 5 专人 给 观 使 静休息 、 暖 , 保 密切观 察子 宫收缩 及 出血情况 , 无感 染 , 有 产
后注意营养 以利恢 复。
3 讨 论
为产科工作人 员要加强对孕产妇 的整体 护理 , 良好 的沟通 以 技巧深入地 与孕产妇 交谈 , 真地 收集 其信 息资 料 , 而发 认 从 现潜在 的危 险因素 , 使孕 产妇 处 于最佳 的 心理状 态 , 到有 得
药 ,0 6 1 2 l7 2 0 ,7( ):l.
足 月 新 生 儿 病 理 性 黄 疸 的 护 理
李俊 艳
【 关键词】 病理性黄疸 ; 护理 ; 新生儿
新生 儿黄疸 ( en t an i ) 因胆红 素在体 内积 聚 no a l udc 是 aj e 引起 的皮 肤或 其他 器 官黄 染 , 新 生儿 期 最 常见 的症 状 之 是
新生儿黄疸护理诊断护理目标及护理措施
新生儿黄疸护理诊断护理目标及护理措施一、新生儿黄疸护理诊断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后一周内出现的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的现象。
根据黄疸的程度和原因,可以做出以下护理诊断:1.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需要监测黄疸的程度和变化。
2. 营养不良:新生儿黄疸可能与母乳喂养不足或吸收障碍有关,需要评估新生儿的饮食摄入情况。
3. 感染风险:新生儿黄疸可能与感染有关,需要观察体温、呼吸、心率等指标,以及新生儿的一般情况。
二、新生儿黄疸护理目标针对以上护理诊断,我们可以确定以下护理目标:1. 控制胆红素水平:通过护理措施降低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防止黄疸加重。
2. 提供足够的营养:确保新生儿获得充足的营养,促进黄疸的消退和身体的健康发育。
3. 预防感染:采取措施减少新生儿感染的风险,保障其身体健康。
三、新生儿黄疸护理措施1. 控制胆红素水平:(1)监测黄疸程度:及时记录新生儿的皮肤黄疸程度,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护理措施。
(2)增加排便:通过增加喂养次数和喂养量,促进新生儿排便,有助于排出胆红素。
(3)光疗治疗:对于严重黄疸的新生儿,可进行光疗治疗。
确保光疗设备的正确使用,保护新生儿的眼睛和生殖器官,同时保持室温适宜,避免过度散热。
2. 提供足够的营养:(1)母乳喂养:鼓励母乳喂养,确保新生儿获得充足的营养。
同时,监测母乳喂养的频率和乳量,保证新生儿的饮食摄入量符合需求。
(2)辅助喂养:对于母乳喂养不足的新生儿,可进行辅助喂养,包括配方奶喂养或静脉输液等,确保新生儿获得足够的营养。
3. 预防感染:(1)保持清洁:保持新生儿的周围环境清洁,勤换尿布、洗澡,保持皮肤干燥。
(2)洗手消毒:护理人员在接触新生儿之前务必洗手消毒,减少感染的风险。
(3)控制访客:避免不必要的人员接触新生儿,控制访客数量,减少感染的传播。
(4)预防接触性感染:尽量避免新生儿与有感染的人接触,避免交叉感染。
(5)定期体温测量:定期测量新生儿的体温,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新生儿黄疸指的是新生儿胆红素累积而引起的皮肤及其他器官的黄染现象,如果不能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护理,将会引发更为严重的症状。
具体来说,新生儿黄疸主要包括生理性黄疸以及病理性黄疸两种类型,临床治疗护理中,我们主要通过血清胆红素值来判断其究竟属于生理性黄疸还是病理性黄疸。
之后再明确其发病原因以及治疗方法的基础上才能够对其开展有针对性的护理,这一过程既需要以医护人员为主,但更需要家长的参与,家长如果能够了解黄疸的发病原因及治疗手段并掌握正确的护理技巧,则有助于黄疸患儿进一步恢复健康。
一、新生儿黄疸的发病原因现代临床医学专家一直在积极寻找病理性黄疸的发病原因。
造成病理性黄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感染性黄疸,主要包括新生儿肝炎和新生儿败血症两种症状。
新生儿肝炎多是由胎儿在子宫内受到感染所致,其中以巨细胞病毒的感染最为常见。
包括乙型肝炎、风疹、单纯疱疹以及EB病毒在内的其他感染也会使新生儿出现病理性黄疸。
这方面涉及到的感染可由胎盘传至胎儿或在胎儿通过产道时感染胎儿。
感染时间为出生后的1—3周之内,主要症状为厌食、呕吐、尿液呈深黄色、粪便色为浅灰白。
新生儿败血症的诱发原因十分复杂,但它对患儿病理性黄疸症状产生的影响也需要我们给予足够的重视。
②非感染性黄疸,主要包括新生儿溶血症;胆道闭锁;母乳性黄疸;③遗传疾病等因素。
需要强调的是,大约有1%左右的婴儿经母乳喂养之后会出现黄疸,但只要停用母乳之后黄疸症状也会逐渐消失,家长对这类黄疸可不必过分慌张,只要在医生确诊之后遵照医生的指示护理即可。
二、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手段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口服苯巴比妥钠、尼可刹米、静脉滴注菌栀黄注射液以及蓝光治疗等方法。
治疗给药过程中患儿家长及医护人员要做好护理,要严密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并对其体表的黄染变化情况做好记录。
这一过程中患儿家长需要与医护人员做好沟通,及时反馈患儿的病情变化,以获得最具针对性、权威性的指导。
新生儿科黄疸总结汇报
新生儿科黄疸总结汇报新生儿科黄疸总结汇报黄疸是指新生儿皮肤、巩膜和黏膜黄瓜色素沉着所表现出的黄色,是新生儿时期较为常见的一种症状。
黄疸的发生与新生儿肝脏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有一定关系,同时也可能与红细胞的破坏、胆红素代谢障碍等因素有关。
本次汇报主要对黄疸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进行总结。
一、病因新生儿黄疸的病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类。
1. 生理性黄疸: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无其他异常表现,主要由于胆红素生成和排泄的不平衡所致。
2. 病理性黄疸:出生后48小时内出现黄疸,伴有其他病理性症状,主要由于胆红素生成和排泄的障碍所致,可能与先天性胆道异常、红细胞溶血病、感染等有关。
二、临床表现1. 生理性黄疸: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颜色逐渐加深,一般自行消退,无其他异常表现。
2. 病理性黄疸:出生后48小时内出现黄疸,颜色较深,伴有其他病理性症状,如贫血、肝大、头部大小异常等。
三、诊断诊断黄疸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1. 临床表现:根据新生儿出生后出现黄疸的时间、黄疸的颜色和伴随的症状来判断黄疸的性质。
2. 体格检查:包括检查肝脏大小、腹部触诊、腹部肌张力等,有助于判断黄疸的病理性质。
3.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学检查、胆红素水平测定等,有助于明确黄疸的原因。
四、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治疗主要包括病因治疗和支持治疗。
1. 病因治疗:根据黄疸的具体原因进行治疗,如感染性黄疸则给予抗生素治疗,溶血性黄疸则给予输血治疗等。
2. 支持治疗:包括加强护理、保持新生儿合适的体温、保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有助于帮助新生儿恢复。
需要注意的是,在治疗新生儿黄疸时,应根据黄疸的严重程度和原因的不同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避免给婴儿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总结:新生儿科黄疸是新生儿时期较为常见的一种症状,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各异。
通过细致的临床观察和实验室检查,可以明确黄疸的性质和原因,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强调病因治疗和支持治疗的结合,同时遵循合理用药的原则,关注患儿的安全和舒适。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分析和治疗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分析和治疗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特点、治疗和结果分析。
方法收集135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者,对其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和预后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者通过正确诊断、及时检查和分类治疗效果较好。
结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能提高治愈率并有效预防后遗症。
【关键词】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分类治疗前言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表现皮肤、黏膜及巩膜黄疸为特征的病症,本病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
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无其他临床症状。
若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2~3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重复出现均为病理性黄疸。
[1]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有很多。
比如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围产期疾病等可造成高胆红素血症,并发胆红素脑病,导致脑瘫。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各种治疗措施的使用是否及时,是否正确,均有可能使黄疸的控制不平衡,甚至使黄疸加重。
因此如何及时诊断和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防止发生胆红素脑病显得十分重要。
为更好地诊断和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收集内黄县人民医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者共135例,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收集135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例,其中男患儿72例,女患儿63例,早产儿4例,年龄在1~27d;所有患儿均符合病理性黄疸诊断标准。
其中肝脏摄取和(或)结合胆红素功能低下患儿59例,胆红素生成过多患儿54例,胆汁排泄障碍患儿22例。
病理性黄疸诊断标准如下[2]:①出生后24h内出现黄疸;②血清胆红素足月儿>221 μmol/L、早产儿>257μmol/L,或每天上升超过85 μmol/L;③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④黄疸退而复现;⑤血清结合胆红素>34 μmol/L。
新生儿黄疸护理常规
新生儿黄疸护理常规新生儿黄疸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由于新生儿时期血中胆红素增高而引起皮肤、巩膜等黄染的症状。
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不需治疗,数日内可自然消退,预后较好。
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因素可引起病理性黄疸,重者可导致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常引起死亡或严重后遗症。
一.主要护理诊断1.潜在并发症:胆红素脑病。
2.知识缺乏(家长)缺乏黄疸护理的有关知识。
二.观察要点1.观察皮肤黏膜、巩膜的色泽。
2.观察神经系统的表现,如拒食嗜睡、肌张力减退等。
3.观察大小便次数、量及性质,如存在胎粪延迟排出,应予灌肠处理,促进胎粪及胆红素排除。
三.护理措施1.按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2.一般护理①.耐心喂养提早喂哺可刺激胃肠蠕动,促使胎粪排出,又可建立肠道正常菌群,减少胆红素的肝肠循环,有助于减轻黄疸。
患儿黄疸期间常表现为吸吮无力、食欲缺乏,应给予少量多次喂哺、间歇喂养、鼻饲、滴管喂养等,保证奶量摄入,必要时实施静脉营养。
②.加强保暖置患儿于中性温度的环境中,维持体温稳定。
体温过高应予散包降温,体温过低时用远红外辐射床、暖箱或热水袋保暖。
③.病情监测观察体温、心率、呼吸及有无出血倾向;观察患儿哭声、精神反应、肌张力、前囟张力,从而判断有无核黄疸发生;观察黄疸的进展情况,如皮肤、巩膜的色泽变化,大小便次数、量、性质及色泽的变化;观察贫血的进展情况,监测患儿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观察有否水肿、肝脾大等情况,判断有无心力衰竭。
④.心理护理鼓励父母尽早与婴儿接触,让他们探视、喂哺、拥抱婴儿,增强父母与婴儿的情感联结,有利于婴儿早日康复。
3.症状护理①.预防胆红素脑病,查找原因,采取相应的病因治疗。
②.按医嘱进行蓝光疗法,采用波长420~470nm的蓝光照射皮肤,使未结合胆红素在光和氧的作用下变成水溶性的异构体,从胆汁、尿液中排除,从而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
③.按医嘱输入血浆和清蛋白,以增加胆红素与清蛋白的结合,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给予肝酶诱导剂(苯巴比妥或尼可刹米),诱导肝细胞增加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生成,加速结合胆红素的转化和排泄,使血清胆红素下降。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常规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常规【概念】新生儿黄疸是由于新生儿时期体内胆红素的累积引起皮肤、巩膜或其他器官黄染的现象。
病因复杂,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前者一般不需要治疗,而后者应积极寻找病因给予治疗,否则易导致胆红素脑病而引起死亡或严重后遗症。
【临床表现】1.生理性黄疽:大多数在新生儿出生2一3d后出现,4一5d 时最明显,程度比较轻,以巩膜、面、颈及躯干为主,很少出现在四肢,多于7一lOd后消失。
婴儿一般情况好,精神好,吃奶好。
2.病理性黄疽:一般出现早,生后24h内即可出现,并且进展快、程度重,持续时间长,黄疽持续不退或退而复现。
引起新生儿病理性黄疽的原因很多,主要分为非感染性和感染性2种。
(1)非感染性:①新生儿溶血性黄疽。
②阻塞性黄疸,生后2周开始出现黄疽,并进行性加重,皮肤呈黄绿色。
(2)感染性:①新生儿败血症时由于细菌毒素的侵入加快红细胞破坏、损坏肝细胞所致。
患儿除黄疸外,还伴有全身中毒症状。
②新生儿肝炎一般生后2一3周出现黄疽,并逐渐加重。
【护理评估】1.一般情况:监测生命体征是否异常,了解孕妇有无肝脏疾病、患儿有无感染病史,评估患儿及父母血型及家族遗传性疾病。
2.专科情况:黄疽出现的时间、程度、进展的快慢,以及波及的范围。
3.评估家长对疾病的病因、预后、护理知识的了解程度。
4.实验室检查:及时检测和动态观察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
【护理诊断/问题】1.并发症:胆红素脑病、心力衰竭。
2.知识缺乏:与患儿家长缺乏黄疽护理知识有关。
【护理措施】1.生理性黄疽是新生儿时期的一种正常状态,供给充足的水分和葡萄糖,早开奶,以促进葡萄糖醛酸的形成,及早排出胎粪,必要时灌肠促进排便,减少胆红素的吸收,有利于黄疽的减轻。
2.密切观察病情,注意皮肤、巩膜、大小便颜色变化及神经系统表现。
3.血胆红素超过257umol/L应实施光疗。
4.光疗护理(1)光照时遮盖双眼以免损害视网膜,会阴部用小型尿布遮盖,其余尽量暴露,灯管光源与婴儿距离35一40cm。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一、新生儿黄疸的分类:
• 生理性黄疸:出生后2-3天出现黄疸,5-7 天达高峰期,10-14天逐渐消退,若早产 儿可延迟至1个月。 病理性黄疸:出生24小时内出现黄疸,并 迅速加重,黄疸持续不退,或退后反复出 现。
•
二.病理性黄疸的病因
• 1.感染性:通过胎盘/ 产道感染,新生儿败 血症/尿路感染引起。 • 2.非感染性:新生儿溶血(ABO血型不合)、 母乳性黄疸、胆道闭锁,肝肠循环受阻、 G-6PD缺乏等。
八.新生儿心肺复苏术
• 复苏的方案:ABCDE方案,关键是ABC • 初步复苏:挤压出口鼻腔内的液体,抹干皮肤,将患儿放在32℃的辐 射保暖台上→仰卧,轻度头高足低位,枕部或肩下垫高2-3㎝→吸净 口鼻腔内羊水→弹足底促使呼吸→吸氧 • 气囊面罩复苏: • 指征:经初步复苏处理后,仍无呼吸,戓有呼吸但心率<100次/分, 仍全身青紫. • 操作方法: 气囊接纯氧→选择合适的面(不遮盖眼)→左手拇指、食指、 中指压住面罩,无名指固定面罩与颌下缘,右手指尖挤压气囊,频率 30-40次/分, 手指压与放的时间是1:1.5. • 胸外心脏按压的指征: • 面罩正压吸氧15-30秒后心率<60次或60-80次之间。 • 方法:双拇指并排或重叠于胸骨中下1/3处,其他手指围绕胸廓托背, 按压1-2㎝,每按压3次,加压吸氧一次,心率>80次/分时停止按压.
• • • • • • • • •
六.光疗的副作用
• 皮肤起皮疹、干燥、腹胀、大便次数增多。 光疗完后会自动消失。
七.G-6PD缺乏症的用药禁忌
• 1.不能使用含樟腦成分的制品。 • 2.不能吃蚕豆(胡豆) • 3.不能选用的药物:川莲、牛黄、珍珠沫、 氨基比林(安痛定)、安乃近、牛黄解毒 片、双黄莲口服液、V-C银翘片、磺胺类药 等。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病理性黄疸(pathologicjaundice),常合并在新生儿其他疾病中,具备以下特点之一:发生时间早、进展速度快、程度重、直接胆红素增高、持续时间长、黄疸退而复现。
【诊断提示】1.病因详细了解有无胆红素生成过多(如新生儿溶血病、红细胞缺陷或形态异常、红细胞增多症、感染、体内出血等)、胆红素结合障碍(肝酶系统发育不成熟或异常)及胆红素排泄异常(感染、先天性胆管闭锁、胆汁黏稠综合征、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等)方面的病因。
2.临床表现(1)在生后24h内出现黄疸,生后第1天血清胆红素>102μmol/L;黄疸进展速度快,胆红素每日增高>85μmol/L;黄疸程度重,足月儿>220.6μmol/L,早产儿>255μmol/L;血清直接胆红素>26μmol/L;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超过生后2周,早产儿超过生后4周,或黄疸退而复现。
(2)黄疸严重者可因胆红素沉积在基底神经核和脑干神经元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可导致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死亡。
(3)常可见引起黄疸原发病的伴随症状。
3.实验室检查常规进行血细胞分析、肝功能及胆红素分类检查;必要时查母子血型;寻找宫内感染的证据,做TORCH 筛查;进行红细胞形态及酶学检查;部分患儿需行遗传代谢病筛查。
【治疗措施】1.病因治疗明确致病因素,祛除病因。
2.药物治疗苯巴比妥每日5mg/kg,口服;尼可刹米100mg/(kg·d);为预防胆红素脑病可用白蛋白1g/(kg·d),连用2~3d;也可用血浆代替10~20ml/(kg·d);诊断为新生儿溶血病者给予静脉丙种球蛋白1~2g/kg;中药以茵陈蒿汤为主:茵陈9g,栀子6g,黄柏6g,郁金6g,茯苓6g,白茅根9g,大黄3g。
3.光疗各种原因引起的间接胆红素升高,均可进行光疗。
多采用波长425~475nm的蓝光,光疗总瓦数200~400W,注意保护眼睛及生殖器,无光疗条件者,给予日光照射。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护理要点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护理要点一、定义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于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
具有以下特点:(1)黄疸出现早(生后24小时内),(2)程度重,血清胆红素超过220.6Un1o1/1(12.9m g∕d1),早产儿超过256.5UinoI/1(15mg∕d1),(3)黄疸消退延迟,足月儿超过2周,早产儿超过4周,或黄疸退儿复现。
(4)血清结合胆红素超过26Umo1/1(1.5mg∕d1)o二、评估/观察要点1评估黄疸出现的时间、程度、进展及伴随症状。
2.评估体温、皮肤颜色、大便次数、性状等,以判断病情的变化。
3.评估核黄疸的早期症状,如嗜睡、肌张力减退、吸吮力差等。
三、护理措施(一)常规护理1保持患儿安静,减少哭闹保证治疗。
4.观察皮肤、黏膜、巩膜的色泽;大小便的次数、量;注意观察有无核黄疸(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表现,如嗜睡、拒奶、肌张力减低等。
5.患儿黄疸期间,常表现食欲差,吸吮无力,护士应耐心喂养,保证热量供应。
(二)对症护理血清胆红素2220.6Un1O1/1(12.9mg∕d1)时给予蓝光治疗,光疗前,保证光疗灯完好,设置中性温度,修剪指甲,包裹患儿外踝及足跟防擦伤。
光疗时为保证治疗效果,清洁皮肤,不在皮肤上扑粉,涂油。
患儿戴眼罩,穿好尿裤,更换尿布时要关闭蓝光灯。
在治疗中需要补充液体,加强喂水喂奶。
光疗过程中患儿出现烦躁、嗜睡、高热、皮疹、呕吐、拒奶、腹泻及脱水等症状时,及时与医师联系,妥善处理。
如体温高于37.8。
C或低于35℃,应暂时停止光疗。
(三)并发症的护理1.胆红素脑病(1)观察患儿全身情况,有抽搐、呼吸暂停及青紫者,及时处理。
(2)实施光照疗法和换血疗法,并作好相应护理。
(3)遵医嘱给予白蛋白和酶诱导剂。
纠正酸中毒,以利于胆红素和白蛋白的结合,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4)遵医嘱合理补液,切忌快速输入高渗性药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5 2例产 2 1例 ; 体重2 2 3 6~ 3 6 2 0 g , 出现黄疸 时间 1 2 h~7 d , 血 清胆 红素
复时间 , 有利 于防止皮下 出血的发 生 。以减少穿 刺点 出 血, 避免局部 淤血瘀斑 的形成 。
3 小结
2 霍光 , 王娜 .静脉 穿刺后采 用三横指按压止 血护理体会 [ J ] . 中国神经疾病 实用杂 志, 2 0 0 9 , 2 5 ( 3 ) : 7 7~ 7 9 . 3 陆再英. 钟南山[ M] .内科 学, 第七版 . 人 民卫 生 出版
性黄疸的病 因、 临床诊 治及护理措施 。结果 : 在 选择的病例 中感染、 母 乳、 溶血 等成主要 病 因。经采取有 效的 临
床诊 治及护理措施后 , 患儿预后 较好 。结 论 : 病理性 黄疸 , 及 早发现 , 早 期 限诊 断 , 早期 治疗 、 护理 得 当, 预 后 良
好。
关键词
4 包玉莲.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血管 时间探 讨 [ J ] .菏泽 医学转报 , 2 0 0 0 , 1 2 ( 2 ) : 8 5 . 5 吕淑珍 .8 0例静脉 穿刺局部 淤血原 因分析 [ J ] . 实用护
理 杂志 , 1 9 9 6, 1 2 ( 3 ) : 9 9 .
6 殷 磊 .护 理 学基 础 [ M] .第三 版. 人 民卫 生 出版 社 ,
2 . 1 因腹壁 受 呼吸运 动起 伏 或病人 翻 身等 活动 的影 响 , 针 头部 位容 易受 压或 刮蹭 而导 致局 部渗 液 。因此在 临床
护理中护士要做 好巡 视及 宣教 工作 。严密 观察 输液 是否 通 畅局部有 无渗液。
患者 。这样不 但减 少患者 的痛 苦 , 同时也减 轻 了因静脉 条 件差不易穿刺而带给我们 的压力 。也 应加强 病人 宣教 , 说
压法 J , 并且延长按压 时间。肝硬 化或肝 癌患者 一般都伴 有 血小 板低 下 及低 蛋 白凝 血机 制 明显 降低 , 凝 血 功能 下 降 J , 导致 四肢水 肿及 腹水形 成 , 从 而会 因每 日一 次或 多 次 的静脉穿刺 导致 皮下 出血 , 拔 针后 如果 按压 时 间过短 , 血管处 的血凝 块 尚未形 成 , 停止 压 迫后 , 在静 脉压 或 骨骼
1 资 料 与方 法 1 . 1 一般资料 2 0 1 0—0 2~2 0 1 2—0 7共收治 病理性 黄疸
性黄疸 。引起 黄疸 的病 因复 杂 , 病情 轻重不 一 , 生 理性 黄 疸病情轻 , 可 自行消失。病理 性黄疸 , 如不 及时诊 治 , 重者 可导致胆 红素脑 病 , 而 引起死 亡 或严重 后遗 症 。因皮 , 及
5 0 6
V o 1 . 2 4 N 0 . 4
J o u r n a l o f Ae r o s p a c e Me d i c i n e
A p r 2 0 1 3
的部位 , 使其 固定妥帖不易被衣物刮蹭 。
2 穿 刺 后 的 护 理 要 点
选用腹壁静脉 , 但 采 集静 脉血 时不 宜选 用 , 本次 实验 同时 也进行 了腹壁静脉采集静 脉血 的尝试 , 共试 行五次 均失败 ( 因实验次数少 , 无法作 为有 效证据 ) 。为保护好 血管 临床 护理人员 在工作 中一定 要有 计划 地 自远心 端 到近 心端 选 择血管 J , 特别是像肝硬化及肝癌 这样需 长期反 复住 院的
社. 2 o o 8 . 4 4 9.
通过运用腹壁 静脉 穿刺 术来 解决 肝硬 化及 肝癌 病人 的输液 问题 , 大大减轻了锁骨下 静脉及 四肢静脉 血管穿 刺 所造成 的损伤感染等不 良后果 。在 危急情 况下 , 如周 围血 管穿刺 困难 , 此方法为治疗及 抢救病人 时赢得 了时间。对 于有熟练 的操作技术 的护 理人员 , 只要 严格执行 其操 作规 程一 次穿刺成 功率极高 , 且相 对于锁骨 下静 脉或颈静 脉穿
新生儿 ; 病理性黄疸 ; 诊治及护理
文 献 标 识 码 :B 文 章 编 号 :2 0 9 5— 1 4 3 4 . 2 0 1 3 . 0 4 . 0 8 5
中图 分 类 号 :R 4 7 3 . 7 2
新生儿黄疸 是 由于新 生儿 时期体 内胆红 素 的累积 而 引起皮肤巩膜 等 黄染 的现象 。可分 为生 理性 黄疸 和病 理
2 00 2. 3 48.
刺更 易操作 更安 全 。进 行静 脉输 液或静 脉 推注 药液 均可
( 收稿 日期 : 2 0 1 3— 0 1 —2 0 )
新 生 儿 病 理 性 黄 疸 的 临床 诊 治 及 护 理
黄 梅 香
摘 要 目的 : 探 讨病理性 黄疸的病 因、 临床 诊 治 及 护 理 措 施 。 方 法 : 将 1 5 2例 黄 疸 患儿 临床 资 料 , 分 析 总 结 病 理
肌 的舒 缩 挤 压下 , 血液就会从针 眼外 溢 , 造 成 皮 下 淤 血 。
1 陆再英 , 钟 南山[ M] . 内科学 , 第七版 . 人 民卫 生出版社 ,
2 0o 8. 4 49.
输 液结束后按压 大于 5~1 0 mi n 在一 定程度 上满足 了凝血
功能低 下的患者的时间要 求 , 为损伤 血管带来 了足够 的修
明保护好静脉 的重要性 , 在拔针前 医护 人员应详 细 向患者 说明拔针后按 压 的重 要性 及 注意 事项 , 并 做好 示 范 , 对 行 动不便的患者应 由医护人员 进行操 作 , 以利于 减少皮 下 出 血保护好静脉血管 。 参考文献
2 . 2 保护好腹 壁静 脉 , 如静 点结 束采 用 三指横 向加 压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