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相关资料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2《获得教养的途径》写作指导苏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2《获得教养的途径》写作指导苏教版必修1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苏教版]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写作指导1.求学之道板块:这一板块的重点是自主学习与从师而学,它们都是一个人获得教养的有效途径。

对之对应的写作话题是“学习的路径与教养的形成”,可从《劝学》与《师说》的任一角度进行写作,只要最后的结论指向是“获得教养”即可,如“不耻下问与教养之道”、“终日而思与须臾所学”、“从何师而学”等等。

2.经典的力量板块:这一板块的重点是阅读经典的重要性。

在获得教养的路途上,阅读经典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尽管阅读经典不一定获得教养,但要获得教养必须要阅读经典。

读书、读怎样的书,如何去读书,是我们思考的问题。

与之对应的中心话题就是“阅读经典”。

有关读书的故事、经典带给自己的思考、对经典作品中的人物或事件的评述等都可以写作。

写作建议:针对这次作文训练,所选题材应以议论文的写作为主。

下面就议论文的写作提以下建议:(1)论点要鲜明。

比较下列两个论点:A论中国之教育;论课堂上的学生主动权;论素质教育下的作业布置……B论学习;谈谈中学生的学习习惯;小议中学生如何自主学习;小议利用有效资源打造你的学习环境;…………所以针对以上论点,切入点小的好挖掘,也好展开论述。

(2)结构层次要清楚。

议论文的结构相对好把握,一般简单的:论点:………[是什么]论证过程:………[为什么]这里可以分层论证:并列式,从各个不同角度阐述;递进式,可以是从小到大,由表入里;结论:强调论点,并提出解决方法[怎么做](3)论证方式:例证,尽量用名人轶事或时事,而不要有“有一个人怎么怎么样”这类表述。

引用论证,要注意贴切。

正反对比论证喻证,可以学习《劝学》《师说》中的论证方法。

论证方式尽量多样化;(4)议论文的语言首先要表达清楚,言简意赅,最忌在论证过程中,尤其在例证时,出现过多描述性文字。

做到这一点后,再尽量让文章有气势,用一些修辞,如排比,反问,设问等。

内容总结(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苏教版]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写作指导1.求学之道板块:这一板块的重点是自主学习与从师而学,它们都是一个人获得教养的有效途径(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苏教版]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写作指导1.求学之道板块:这一板块的重点是自主学习与从师而学,它们都是一个人获得教养的有效途径(3)议论文的结构相对好把握,一般简单的:论点:。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第2专题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3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第2专题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3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通过探讨了解读书的方法,学生了解人获得教养的途径,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提高自身修养。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会“如何研读世界文学”,了解精细、深入和举一反三的阅读方法。

【教学重难点】1:整体感知课文,通过探讨了解读书的方法,学生了解人获得教养的途径,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提高自身修养。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会“如何研读世界文学”,了解精细、深入和举一反三的阅读方法。

【教学时间】 1 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课文一组敬爱的周总理的不同时期照片(多媒体),反映了伟人周恩来的伟大人格,让学生感受到“有教养”的魅力。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法国留学读书”、“黄埔军校读书教学”、“中年孜孜不倦地读书”)著名作家冰心老人说:“周恩来总理是十亿中国人民心目中的第一位完人。

”二:研读探究1:“什么是教养?”“怎样才能有教养呢?”进入瑞士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赫尔曼•黑塞的随笔《获得教养的途径》。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回答问题:教养的本质是什么?是精神和心灵的完善的追求。

①什么是教养?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

②怎样成为有教养的人?答: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

(引申:现在读书的现状:A:不读书,消磨许多时光。

B:读时髦的书。

)③为什么是世界文学?答: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

读世界文学的意义: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

④什么是研读?直观感受《三国演义•群英会蒋干中计》以及清代毛宗岗的评点(读本二147页)。

补充“周瑜三笑”给人带来的阅读思考,学会如何研读。

(话题阐发:课本40页,每一位思想家的每一部著作,每一位诗人的每一个诗篇,过一些年都会对读者呈现出新的、变化了的面貌,都将得到新的理解,在他心中唤起新的共鸣。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1)教师用书:02 获得教养的途径 Word版含解析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1)教师用书:02 获得教养的途径 Word版含解析

获得教养的途径本课话题——教养朗读——课文中的名段真正的教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一如所有为了自我完善而作出的努力,本身便有意义。

对“教养”(即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并非朝向某些狭隘目标的艰难跋涉,而是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扩展,它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享受更多更大的幸福。

……它的目的不在于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而在于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

【点评】在人类心灵的花园中,最质朴、最美丽和最平凡的花朵是人的教养。

正如赫尔曼·黑塞所说,“教养”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享受更多更大的幸福。

积累——生活中的素材陈寅恪先生周游列国,至少通晓20多种语言,可是他在清华填表时只填了两种通晓的语言,梵语和德语。

在香港逃亡时,日本人到他家里要挟他出来做事,他不肯,日本人就要行使暴力,当时楼里有很多人,他突然站出来和日本人交涉,是很流利的日语,他的家人都不知道他的日语这么好。

不到万不得已,你都不知道他会讲日语,这就是教养。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没有教养的人的心灵好比一块田地,这块田地即使天生肥沃,但倘若不经耕耘和播种,也是结不出果实来的。

——格里美尔斯豪森2.关心公益应当是每个有相当教养的人所共同的。

——托尔斯泰3.教养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

——赫拉克利特4.智慧和教养最重要,如果你头脑里没有教养,哪怕你长得再美,也是一钱不值。

——契诃夫[知识·梳理]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一、单音字狭隘.( ) 跋.涉( ) 沉浸.( ) 麻痹.( ) 戕.害( ) 时髦.( ) 符箓.( ) 咒.语( ) 斑斓.( ) 【答案】 ài bá jìn bì qiāng máo lù zhòu lán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藉⎩⎨⎧( )慰藉( )狼藉 (2)磨⎩⎨⎧( )消磨( )石磨 (3)钥⎩⎨⎧( )钥匙( )锁钥 (4)鲜⎩⎨⎧( )鲜活( )鲜为人知(5)落⎩⎨⎧()落了空()落枕()落在后面 (6)数⎩⎨⎧( )为数甚多( )数落( )数见不鲜 【答案】 (1)jiè/jí (2)mó/mò (3)yào/yuè (4)xiān/xiǎn (5)luò/lào/là(6)shù/shǔ/shuò2.语境辨析法(7)这些美国人一天到晚蠕动腮帮,咀嚼.( )口香糖,我打趣说,他们又“倒嚼.( )”啦!这些咬文嚼.( )字的幽默与玩笑,他们是不懂的。

苏教版语文高一苏教必修一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2)

苏教版语文高一苏教必修一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2)

苏教必修一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探讨了解学习之道,了解获取教养的途径,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2、学生能够说出阅读经典对一个人获得教养的重要性。

3、了解掌握阅读现代文的一般步骤与方法。

教学重点:1、学生能从读经典从而获得教养这一命题,在探讨的基础上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2、学生能说出问题探讨这种学习方式给自己在学习上带来的变化。

教学方法:问题探讨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讨论:读一篇文章要掌握哪些东西?怎样阅读现代文?明确:问题1高考要求: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1、理解B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C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②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⑤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问题2.阅读的步骤与方法整体感知,揣摩语言把握文意、理清思路概括要点,提取精要整体把握,筛选信息研究探讨,深入领会分析评价,借鉴吸收以上步骤可以借助问题来完成。

二、导入我想让大家谈谈对自己影响比较大的一本书,谈谈自己从中学到了什么?(学生回答)读书确实可以让我们学到知识,学到文化,但是有知识,有文化,并不等于有教养,只有获得教养,才能提高生存质量,才能获得有价值的人生。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黑塞的《获得教养的途径》。

三、作者介绍赫尔曼·黑塞(1877--1962),20世纪德国文学的重要作家。

第一部长篇小说《彼得·拉门青特》(1904)令他一举成名,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他先后发表了《在轮下》《盖特露德》等许多小说。

除了小说创作外,黑塞同时也致力于小品文与诗歌的创作。

1946年,黑塞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他还曾获得冯达诺奖、歌德奖等。

黑塞与1923年加入了瑞士籍。

四、问题式探究(一)整体感知,讨论:文章是怎样逐步深入论述的?(练习1)这是瑞士作家赫尔曼·黑塞有关读书的一篇随笔。

(整理版)苏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

(整理版)苏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

苏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以下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间.或/间.不容发山脉./脉.脉含情禁.受/弱不禁.风隽.永/隽.语箴言B.炮.烙/炮.舰外交更.加/不更.事枕藉./精神慰藉.屏.窒/屏.气凝神C.饿殍./浮.光掠影诳.语/逛.大街侘傺./祭.奠英灵敕.造/勒.索钱财D.犄.角/掎.角之势摭.拾/甘蔗.林垮.塌/纨绔.子弟敛裾./生活拮据.2.以下各句中,成语使用没有错误的一项为哪项〔3分〕A.面对“改革开放三十年成就展〞的大量数据、图片和实物,大多观众望洋兴叹....: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才能振兴中华。

B.《大明王朝1566》虽然呈现的依然是宫廷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但其风格化的叙事方式,却给观众别开生面的感受。

C.心连心艺术团精彩的表演,点燃了观众的激情,全场沸反盈天,气氛相当热烈。

D.汶川地震中,居然有少数不法商人,私抬物价,贩卖假货,大发国难财,其卑劣行径令人惊世骇俗。

3.先完成排比句,再续上小结句〔4分〕礁石的钢筋铁骨是海浪雕刻出来的,,。

4. 阅读下文,填上符合特定语境的话语。

〔5分〕某理发师手艺高超,口才也好。

甲顾客理完发,照了照镜子,说“头发理得太长了。

〞理发师笑着解释:“头发留长一点,让你显得潇洒文雅,而又含蓄深沉,颇为符合你的身份。

〞顾客满意而去。

乙顾客理完发,照了照镜子,说:“头发理得太短了。

〞理发师笑着解释:_____________,顾客快乐而去。

丙顾客理完发,照照镜子,没有什么可挑剔的,却还这样说:“20分钟解决问题,理得太快了吧?〞理发师沉着答复:_____________,顾客微笑而去。

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专题二 文本12 获得教养的途径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专题二 文本12 获得教养的途径
文本12 获得教养的途径
作者:赫尔曼·黑塞
“没有任何东西能比人类的爱更有智慧、更复杂。
它是花丛中最娇嫩的,更是最质朴的、最美丽的和
最平凡的花朵,这个花丛的名字叫教养。” 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 “教养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
赫拉克利特(古希腊)
作者介绍
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1877-1962)诗人,
能看出每一个思想和每一部作品的独特性,个性和局
限性。”这种感悟的过程正是获得教养的途径。
4、文章最后一句话中,斑斓锦缎指什么?真正的
读者指什么?统一起来的人们的容颜指什么?
“斑斓锦缎”指各民族语言汇聚成的“世界
文学”“真正的读者”指通过阅读获得教养的人
们“统一起来的人类的容颜”指人们实现了自我
精神和心灵的完善后所体现人类共同的精神,如:
小说家。生于德国,后入籍瑞士。代表作有:《在轮下》 《荒原狼》《纳尔齐斯与哥尔德蒙》《玻璃球游戏》等。 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本文是作家赫尔曼·黑塞有关读
书的一篇随笔。文章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
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
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
有关议论文的知识
完善自我,充实人生
阅读6—7小节,作者阐述了通过阅读经典作品获得
教养的必要性。
1、默读6,7两段,思考作者为什么说只有一部分人 能够实现阅读的目的?作者如何阐述的这两种阅读 方式的?
作者以儿童阅读的不同发展趋向为例源自介绍了 层次不同的两类阅读:一种是“多数缺少天赋的人”,他们把阅读当
成自然而无足轻重的事,只能阅读低俗的文学。
愚。”
书是益友——臧克家说:“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

苏教版语文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1课件 第二专题 第6课获得教养的途径

苏教版语文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1课件 第二专题 第6课获得教养的途径

在中国式的教育体制中,家长对孩子的爱不是表 现在让其独立,而是在于帮孩子打理所有和学习无关 的事情。家长认为做家务、野炊、夏令营等课外活动 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时间,甚至有的家长连体育课、 美术课、音乐课都认为是多余的。家长潜移默化的做 法,不是在爱孩子而是在害孩子,让孩子在最能够树 立良好价值观的时候丧失了机会。
息息相通: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 密切。息息:呼吸。
(5)垃圾短信形成了产业链,而运营商却视.而.不.见.。 视而不见:尽管睁着眼睛看,却什么也没看见,指不重
视或不注意。
一、了解行文脉络
二、把握文章主旨 作者在这篇随笔中提出了读书是获得 教养的主要途径的观点,盛赞了读书的作 用,劝说人们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 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
[作者档案]
赫尔曼·黑塞(1877-1962),出生于德国西南
部巴登符腾堡州的卡尔夫市,父亲和外祖父都
是传教士,对佛教和印度教颇为了解。黑塞曾
简 进入修道院,但半年后就逃离了。二战后,黑
介 塞主要整理、编纂早年和中年时期的作品,有大量诗歌、
散文、回忆录和文艺评论发表。1946 年,黑塞获得诺贝
尔文学奖。他还曾获得冯达诺奖、歌德奖等。黑塞于 1923
辨析 物的内在意义。
标明:用文字或符号标记出来,让人知道。
①朝鲜发出“和解诉求” 表明 联合国的
例句
制裁已经让其痛苦。 ②据了解,目前市场上明确
标明
“复原
乳”的主要有旺仔牛奶等一些品牌产品。
(4)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二者都指“在接受新事物时有三:比喻善于学习,能够由此及彼,是一种好的思 考和学习的习惯,强调行为。 触类旁通:掌握了关于某一事物的知识,而推知同类中其

苏教版语文高一苏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2)

苏教版语文高一苏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2)

苏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一、基础检测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炽.热秩.序停滞.不前卷帙.琳琅B.慰藉.棘.手嫉.恶如仇亟.需纠正C.琢.磨擢.升真知灼.见卓.尔不群D.戕.害缱.绻铿锵.有力踉踉跄.跄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在阅读教学中,一篇文章往往变成了主题、写法、结构和词语分析的肢解罗列,以致学生目无全牛....。

B.获得教养的途径有许多种,比如阅读经典,比如求师问道,比如社会实践等等,但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更应该是我们着力培养和处心积虑....追求的东西。

C.近日,画家陈丹青请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及博士生导师一职,他请辞的理由是自己无法适应现行人文艺术教育体制,在这件事情的背后我们看到了一名艺术家和人文学者独立的人格以及对“体制”的忍无可忍....。

D.一些领导干部身居要职,却胸无城府....,思想僵化,不能与时俱进,如果不及时改正这一毛病,必将被时代潮流淘汰。

3.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经典是人类的财富,能对人生内涵进行提升和扩展,能为人们带来教养,因而,也就成为人类最具个性化的成长或者成熟方式。

B.一名中国人质死于巴人质危机,要求国际反恐怖主义力量要更加紧密地联合起来,才能保证世界范围内的和平。

C.有“欧元之父”之称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蒙代尔再次告诫中国人,人民币若升值,其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将超过SARS。

D.桂林确实山清水秀,壮族的民俗民情,使我像置身于画卷之中,心旷神怡。

4.将下面的句子改写成几个短句(可调整语序、适当增减词语),做到既保留全部信息,又语言简明。

古人类学是研究化石猿猴和现代猿猴与人类的亲缘关系、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中的作用、人类发展过程中体质特征的变化和规律等有关人类起源和发展问题的一个分支学科。

5.选用下面材料中的一条,扩展成一段话,这段话要以“人应该有所选择”为中心。

(50字左右)①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②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③“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秦韬玉《贫女》④“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张孝祥《论治安札子》答: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苏教版-高一-语文-苏教必修一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 (3)

苏教版-高一-语文-苏教必修一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 (3)

苏教必修一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一方面,鉴于相当大比例的高一学生对于“教养”的认识存在误区,应当重视本专题学习的“反拨性”功能;另一方面,教学应当首先立足于课程内容。

【教学目标】1.《教学参考书》P38。

2.“彻底、清晰、明确地领会”《劝学》《师说》。

【学习方法】研读基础上的“问题探讨”。

一、课前预习要求:1.作者在文中提出了哪些问题或观点?(勾画关键词)什么是真正的修养?获得教养的最重要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

通过读书获得教养为什么要和“个性”、“人格”联系起来。

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是什么?(读杰作。

)为什么只有一部分人能实现阅读目的?夏复阅读同一本书会读成“另一本书”。

二.将自己初中阶段的“借书证”复制一份,同桌交换,请同桌为你做个“阅读类型分析”,自己完成”自我阅读建议”。

导入参考:“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则尘俗生其间。

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

”(黄山谷)“阅读它必须是一个以经典阅读为基础的阅读,才可能是一个理想的阅读。

-----我想,一个孩子理想的阅读应该从这个地方开始。

”(曹文轩)二、学习过程1.第1段中,作者说“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又说教养是对“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如何理解这种矛盾?2.如何理解“世界文学”?(读书不是为了“散心消遣”)3.通过读书获得教养和“个性”、“人格”联系起来,作者倡导怎样的读书观?4.如何理解“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中“自己的价值”是什么,“杰作的真正价值”是什么?5.作者用什么例子证明“唤起新的共鸣”这种体验?(例证法)你是否有“经典重读”的经历,说说你的体会。

6.结合同桌为你做的“阅读类型分析”,看看你是否拥有自己的“文化偶像”?阅读完全文,你是否理解“经典的力量”,是否感受过这种力量?(请写在书眉处)(①根本的理由也许是,你的生命与他的生命,有某种同构关系,他是你精神血缘上的前辈姻亲。

“读书需痛痒相关”。

②青年人稚嫩的目光常常产生偏差,误以为是出身、财富、文凭、机运使有的人超乎一般,其实历尽沧桑的成年人都知道,最重要的是自身生命的质量,生命的质量需要锻铸,阅读是锻铸的重要一环。

苏教版语文高一-苏教必修一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

苏教版语文高一-苏教必修一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

苏教必修一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南京市江宁高级中学张小兵开课类别:教师发展学校公开课开课时间:2011年10月5日教学设想:在学习了本专题后过一段时间,让学生重新阅读、思考本专题中所涉及的问题,使赞同的观点更清晰、更深刻,使反对的意见讨论得更深入,从而形成更符合学生个性的、更具有操作性的观点。

课时: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引出“温故而知新”(1分钟)1、孔子是中华民族的先贤大儒,他是思想家,更是教育家,他的许多关于学习的论断已经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大家还记得孔子强调“温习”的一些句子吗?(生回答)提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温故而知新”是十分重要的学习方法,那么,我们该怎样“温故”从而“知新”呢?(停顿,学生思考)我想,要“知新”,“温故”就不是简单地浏览旧知识,而应当整理、反思、质疑旧知识,从而形成自己的见解。

(板书:温故而知新)3、“获得教养的途径”这个专题就有许多值得“温故”的内容,一个多星期前,我们学习了这个专题,上次周记中有11位同学说:这几天,回过头来读读这个专题,发觉自己又有了新的思考。

课代表很是热心,将同学们的反思记录收到我这里。

今天,我们就《获得教养的途径》这一专题的学习也来一个“温故而知新”。

(板书:《获得教养的途径》)二、“温故”——整合、浓缩专题知识(5分钟)1、什么是“教养”?2、结合课文说说追求“教养”的意义是什么?(课本P37)提示:对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并非朝向某些狭隘目标的艰难跋涉,而是我们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扩展,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享受更多更大的幸福。

3、专题主要内容(教师提问,指名回答)提示:本专题分为三个部分:“经典的力量”、“求学之道”、“从质疑到创新”(板书)第一部分,经典的力量。

重点谈研读世界文学,出发点是一个“读”(板书)字。

强调反复阅读,不断有所感悟,有所发现,懂得“精细、深入和举一反三地读”,就能看出每一个思想和每一部作品的独特性,——而这种感悟的过程,正是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

第一中学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 5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 苏教版必修1(2021年整理)

第一中学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 5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 苏教版必修1(2021年整理)

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第二专题5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苏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第二专题5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苏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第二专题5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苏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获得教养的途径》一.专题内涵解说人要想从蒙昧而走向智慧,从自然的人成为社会的人,成为有教养的人,只有读书学习,充分利用前人的知识积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人应当具有终身学习的追求.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有赖于人开掘潜能,运用智慧,产生先进的思想,这就需要公民尊重知识,尊重科学,有学习的需求和读书学习的欲望.本专题分为三个部分:“经典的力量”,“求学之道"和“从质疑到创新"。

第一部分探讨的重点是为什么要阅读经典作品;第二部分探讨重点是读书学习的作用和从师而学的基本原则。

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础上,第三部分探讨重点是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和思考的方法,研讨质疑和创新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探讨,让学生从基本的“读书求知”意识逐步上升为自我完善,服务人类的精神追求。

二、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探讨了解学习之道,了解人获取教养的途径,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2.学生探讨阅读经典和求知问道的作用,探讨独立思考和创新的关系,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

3.学生学会质疑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习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4.学生在学习议论文不同的论证方法后,能够在作文中正确运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事实论证、引言论证等手法。

三、教学方式问题探讨。

探讨是一种合作学习的方式,但必须以个人对学习材料的基本理解为前提。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获得教养的途径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获得教养的途径
——林语堂《谈读书》
获得经典价值的前提: 有一个可教养的人。
读书人要有对经典的敬重,必须 有获得教养的愿望,有完善精神和 心灵的追求。
为获得教养而读书。
总结
作者想告诉我们:
获得教养的最重要途径是研读经典。
更要告诉我们:
只有为获得教养而进行的阅读才能读
出杰作的真正价值。
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质疑性问题探讨
人们不读经典的原因:
认为埋头读书可笑而不值得; 追求读书的数量; 没有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 杰作本身不象时髦读物那么适口,那么富于刺激性,需要我们 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工夫; 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 没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做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格。
你认为,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个有教养的人,除了眼前的事物和得失 以外,他还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他远大的目 标。
一个有教养的人知道害怕。明了自己的限 制,知道世上有一些不可逾越的界限
……
返回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 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 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 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培根
返回
书面表达:
自古以来,人们总在强调“苦读”、“勤学苦练”、 “刻苦学习”等等,这类词语使你对读书产生什么样 的感觉?更有“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等苦读故事, 你怎么看待这类读书的方法和态度?
还有一种人的读书态度是“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 炎好睡眠,等到秋来冬又至,不如等待到来年”,你 怎么评价?
请根据课堂所学的内容,运用所学的方法,谈谈自己 的看法。(50字左右)
教养是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 它是对精神和心灵的完善的追求,帮 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获得教养的途径》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获得教养的途径》
( 2 ) 只看报纸和流行文学,不读经典作品 。
阅读第4节,思考在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我 们到底要读什么样的书?
( 1 )作者建议读书应该从基础阅读开始,从 “ 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
( 2 ) 在提高能力的同时要提高阅读的层次读 “ 杰作“,因为读流行文学无法获得真正意义 上的教养。
· 为什么我们要“认真对待“ 杰作, “花力 气”, “下功夫”读杰作?
第九遍,又化为你的亲戚故旧;
第十遍,扩大到你的左邻右舍; 十一遍,扩大到全国;
十二遍,甚至到洋人的国土; 十三遍,你觉得它是一个镜; 十四遍,也许是警报器。
培根: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 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 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 成性格。” 余秋雨: “有些青年人对名著有一种逆反心 理,为了保持自由而故意避开,这是孩子气 的举动。名著不管是不是够格,总是时间和 空间节选的结果,我们可以不在乎名著,却 不可以不在乎时间和空间。一部似乎并不怎 么样的作品居然被时间和空间首肯,这本身 就是一个极有文化深度的悬念,光凭着这个 悬念也值得去读一读。”
在法国巴黎圣母院有用中文写着“请保持安 静”的告示。
• 一个号称“礼仪之邦”的文明古国, (在近代 ) 却逐渐丧失文明优势,成为教养指数低下的 负 面样板。
• 问题的要害在千,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 人把粗鄙当豪情,把无知当朴素,把暴力当革 命,把失礼当率真,把低俗当可爱,把仇恨当 爱国,又把无耻当成了反叛?
1946年,”由 千他的富千灵感的作品具有逍劲的
气势和洞察力,也为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和高尚风 格 提 供 一 个 范 例 ”获 诺 贝 尔 文 学 奖 。
作者之所以提出“获得教养是有前提的“这 一问题,是作者看到生活中存在着许多诱惑, 存在着轻视读书的现象,请千第4节中分条 列举。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二章 获得教养的途径 复习课件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二章 获得教养的途径 复习课件
⑻______________,子欲养而亲不待。(《汉·韩 婴·韩诗外传·卷九》)
答案: (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荀子《劝学》) (2)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3)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韩愈《师说》) (4)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 愈《师说》)
三、通假字(红色字,本字和意义)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或不焉
四、词类活用(红色字,用法和意义) 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 而耻学于师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孔子师郯子、苌子、师襄、老聃。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五、古今异义(红色字,古义和今义) 古之学者必有师。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吾从而师之 小学而大遗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
八、文言翻译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
矣。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
饮黄泉,用心一也 。 4、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
九、背诵 1、整篇课文 2、重点句
A、第一段 B、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C、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第二章 获得教养的途径 复习课件
劝学(节选) 一、字音(红色字)
木直中绳 輮以为轮 槁暴 参省 跂 舆 跬步 骐骥 锲 镂 螯
二、文学常识 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儒家代表人物。
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的集 大成者。《荀子》为荀子及其门人所著,现存32篇。 (《论语》《孟子》是语录体散文,没有标题,一般 以第一句或第一句前两个字作为标题;而《荀子》是 有标题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鸟啼》教案
教学目标:
1、体会大自然中存在的生命意义。

2、体会劳沦斯对生与死的思考。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在《我的邻居胡蜂》中,我们体会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今天我们体会一下大自然中存在的生命意义——《鸟啼》(板书)。

2、作者简介:课本上的注释,教师补充:劳伦斯•大卫•赫伯特(1885-1930),英国作家。

生在诺丁汉郡一个矿工家庭,曾在诺丁汉大学学习师范教育。

当过会计、职员、教师,曾在英国各地以及其他一些国家漂泊十余年,广泛接触了社会。

1909年开始发表诗歌。

1911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白孔雀》。

成名作是长篇小说《儿子和情人》(1913),带有自传性质,描写矿工家庭的困苦生活,但用母爱和性爱的冲突来解释主人公波尔•莫莱的矛盾心理。

弗洛伊德主义的心理分析与对社会矛盾的揭示纠纠缠在一起,是劳伦斯创伤的突出特点。

这一特点在长篇小说《虹》(1915)、《恰特莱夫人的情人》(1928)中更加鲜明。

他的作品还有长篇小说《迷途的姑娘》(1920)、《恋爱中的女人》(1921)、《亚伦的藜杖》(1922)、《袋鼠》(1923)、《羽蛇》(1926),短篇小说集《英国,我的英国》(1922)等
3、重点词语:田凫跌宕慰藉攫住海蜇蛰伏
4、文本研习:①在预习的基础上课文划分层次(提问3-4名同学)
明确:全文共15段,划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5自然段)主要写严寒过后,春天来临,鸟儿的啼鸣。

第二部分:(6—15自然段)侧重写鸟二啼鸣给人类的启示,写“我们”的思考。

5、难点分析:①文章开始于对鸟儿死亡场景的描写,让人倍感凄凉,然而在天气转暖之后,鸟儿不停地啼鸣,呼告了一个春天新世界的到来,显示了一种生命本身的张力。

作者笔下的小鸟充满了生命的冲动。

②默读课文第一部分,划出文中表现鸟啼的句子,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明确:鸟啼是新生命的象征,象征着严寒过后新生命的到来。

③课文第一部分除了描写鸟啼,还写到了鸟尸,在文中划出描写鸟尸的句子,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明确:鸟尸是死亡的象征。

④分析描写“鸟啼”和“鸟尸”的句子的作用。

明确:“鸟啼”象征新生命,“鸟尸”象征死亡,两者在文中起到了强烈的对比效果,肯定了生命冲动力量的不可阻挡。

⑤象征着新生命的“鸟啼”给了人类很多启示,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出表现受到启示的句子,明确:第7段中“冬天走开了,不管怎样,我们的心会放出歌声。

”第9段“无论人们情愿与否,……那就是新的天堂和新的大地”第12段,第15段“谁能阻挠到来的生命冲动呢……就如向死而生的鸟儿一样。

”等等。

⑥通过这些启示,劳伦斯做了什么样思考?(总结一下)
明确:生命和死亡全不相容,我们是为着生的,或者是为着死的,非此即彼,在本质上不可兼得;同时,他也肯定了生命的价值,春天必然会来临,谁也无法阻挡生命的冲动,无法阻挡我们对于新生命、新世界的渴望与追求。

穿插:劳伦斯是一位性格十分复杂,内心充满苦闷,对现代工业文明持批判和否定态度,致力于揭示人性中的本能力量,对人性能够得到充分的自由发挥怀着憧憬的作家。

他的散文是一个孤独者在他那个喧哗年代和骚动的文化氛围中发出的生的感叹。

他曾说过,我的文章
是写给50年后的人看的。

作业布置:完成《学习与评价》上的练习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