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一化学必修二全册知识点总结归纳总复习提纲(期末用)

合集下载

化学必修二全册知识点总结

化学必修二全册知识点总结

化学必修二常识点总结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表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一、 周期表总结原子序数 =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1、 依据横行: 电子层数相同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从左到右布列 纵行: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 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从上向下布列 2、 结构周期序数=核外电子层数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短周期(第1、 2、 3周期)周期: 7个(共七个横行)周期表 长周期(第4、 5、 6、 7周期) 主族7个: ⅠA-ⅦA族: 16个(共18个纵行) 副族7个: IB-ⅦB第Ⅷ族1个(3 零族(1个) 罕见气体元素 二.元素的 性质与原子结构(一) 碱金属元素:1、 原子结构 相似性: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都为1个递变性: 从上到下, 随着核电核数的 增大, 电子层数增多, 原子半径增大2、 物理性质的 相似性和递变性:(1) 相似性: 银白色固体、 硬度小、 密度小(轻金属) 、 熔点低、 易导热、 导电、 有展性。

(2) 递变性(从锂到铯) : ①密度逐渐增大(K 反常) ②熔点、 沸点逐渐降低 结论: 碱金属原子结构的 相似性和递变性, 导致物理性质同样存在相似性和递变性。

3、 化学性质(1) 相似性:(金属锂只有一种氧化物)4Li + O 2 Li 2O 2Na + O 2 Na 2O 22 Na + 2H 2O = 2NaOH + H 2↑ 2K + 2H 2O = 2KOH + H 2↑2R + 2 H 2O = 2 ROH + H 2 ↑产物中, 碱金属元素的 化合价都为+1价。

结论: 碱金属元素原子的 最外层上都只有1个电子, 是以, 它们的 化学性质相似。

(2) 递变性: ①与氧气反映越来越容易②与水反映越来越剧烈点燃 点燃结论:①金属性逐渐增强②原子结构的递变性导致化学性质的递变性。

总结:递变性:从上到下(从Li到Cs),随着核电核数的增添,碱金属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落空电子的功底增强,即金属性逐渐增强。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梳理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梳理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梳理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重点总结篇一Ⅰ、铝①物理性质:银白色,较软的固体,导电、导热,延展性②化学性质:a、与非金属:4Al+3O2=2Al2O3,2Al+3S=Al2S3,2Al+3Cl2=2AlCl3b、与酸:2Al+6HCl=2AlCl3+3H2↑,2Al+3H2SO4=Al2(SO4)3+3H2↑常温常压下,铝遇浓硫酸或浓硝酸会发生钝化,所以可用铝制容器盛装浓硫酸或浓硝酸c、与强碱:2Al+2NaOH+2H2O=2NaAlO2(偏铝酸钠)+3H2↑(2Al+2OH-+2H2O=2AlO2-+3H2↑)大多数金属不与碱反应,但铝却可以原一些金属氧化物d、铝热反应:2Al+Ⅰ、铝的化合物①Al2O3(典型的两性氧化物)a、与酸:Al2O3+6H+=2Al3++3H2Ob、与碱:Al2O3+2OH-=2AlO2-+H2O②Al(OH)3(典型的两性氢氧化物):白色不溶于水的胶状物质,具有吸附作用a、实验室制备:AlCl3+3NH3H2O=Al(OH)3↓+3NH4ClAl3++3NH3H2O=Al(OH)3↓+3NH4+Fe2O3Al2O3+ 2Fe,铝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可以还b、与酸、碱反应:与酸Al(OH)3+3H+=Al3++3H2O 与碱Al(OH)3+OH-=AlO2-+2H2O ③KAl(SO4)2(硫酸铝钾)KAl(SO4)212H2O,十二水合硫酸铝钾,俗名:明矾KAl(SO4)2=K++Al3++2SO42-Al3+会水解:Al3++3H2O=Al(OH)3+3H+ 因为Al(OH)3具有很强的吸附型,所以明矾可以做净水剂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重点总结篇二1、铁与硫蒸气反应:Fe+SⅠ==FeS2、铜与硫蒸气反应:2Cu+SⅠ==Cu2S3、硫与浓硫酸反应:S+2H2SO4(浓)Ⅰ==3SO2↑+2H2O4、二氧化硫与硫化氢反应:SO2+2H2S=3S↓+2H2O5、铜与浓硫酸反应:Cu+2H2SO4Ⅰ==CuSO4+SO2↑+2H2O6、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2SO2+O2 2SO37、二氧化硫与氯水的反应:SO2+Cl2+2H2O=H2SO4+2HCl8、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SO2+2NaOH=Na2SO3+H2O9、硫化氢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2H2S+3O2点燃===2SO2+2H2O10、硫化氢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2H2S+O2点燃===2S+2H2O高一必修二化学知识点总结篇三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全册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全册

必修2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一、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是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发明的2、写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3、元素周期表的结构7个周期(三短、三长、一个不完全),周期数=电子层数7个主族、7个副族、一个零族、一个Ⅷ族,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4、碱金属元素(1)碱金属元素的结构特点:Li 、Na 、K 、Rb 的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对其性质的影响。

(2)Na 与K 分别与水、氧气反应的情况 分别与出K 、Na 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从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性质的递变规律 (4)同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 5、卤族元素(1)卤族元素的结构特点:F 、Cl 、Br 、I 的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对其性质的影响。

(2)单质与氢气发生反应的条件与生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3)卤素间的置换反应(4)从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性质的递变规律 (5)同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结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3、核素(1)核素的定义: A P X(2)同位素: 1 1H 、 2 1H 、 3 1H(3)原子的构成:二个关系式:质子数 = 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 质量数A = 质子数P + 中子数N(3)几种同位素的应用: 126C 、146C 、 2 1H 、 3 1H 、238 92U二、元素周期律1、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能量高的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能量低的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2)电子总是先从内层排起,一层充满后再排入下一层,依次是K、L、M、N(3)每个电子层最多只能容纳2n2个电子。

最外层最多只能容纳8个电子(氦原子是2 个);次外层最多只能容纳18 个电子;倒数第三层最多只能容纳32 个电子。

2、元素周期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原子的电子层排布的周期性变化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3、第三周期元素化学性质变化的规律金属性的递变规律(1)钠镁与水反应现象,比较钠镁与水反应的难易(方程式书写)(2)镁铝与盐酸反应的难易(现象,方程式)(3)比较钠镁铝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1)比较硅、磷、硫、氯与氢气反应的难易以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2)比较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3)向硫化氢水溶液中滴入氯水的现象结论: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高一化学必修二全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一化学必修二全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表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一、周期表总结的总结原子序数 =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1、依据横行:电子层数相同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从左到右排列 纵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从上向下排列 2、结构周期序数=核外电子层数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短周期(第1、2、3周期)周期:7个(共七个横行)周期表 长周期(第4、5、6、7周期) 主族7个:ⅠA-ⅦA族:16个(共18个纵行)副族7个:IB-ⅦB第Ⅷ族1个(3 1个)稀有气体元素 二.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一)碱金属元素:1、原子结构 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1个递变性: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大,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2、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1)相似性:银白色固体、硬度小、密度小(轻金属)、熔点低、易导热、导电、有展性。

(2)递变性(从锂到铯):①密度逐渐增大(K 反常) ②熔点、沸点逐渐降低 结论:碱金属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导致物理性质同样存在相似性和递变性。

3、化学性质(1)相似性:(金属锂只有一种氧化物)4Li + O 2 Li 2O 2Na + O 2 Na 2O 22 Na + 2H 2O = 2NaOH + H 2↑ 2K + 2H 2O = 2KOH + H 2↑2R + 2 H 2O = 2 ROH + H 2 ↑产物中,碱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都为+1价。

结论: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都只有1个电子,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2)递变性:①与氧气反应越来越容易②与水反应越来越剧烈结论:①金属性逐渐增强②原子结构的递变性导致化学性质的递变性。

点燃 点燃总结:递变性:从上到下(从Li 到Cs ),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碱金属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增强,即金属性逐渐增强。

所以从Li 到Cs 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二)卤族元素:1、原子结构 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7个递变性: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大,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2.物理性质的递变性:(从F2到I2)(1)卤素单质的颜色逐渐加深;(2)密度逐渐增大;(B r 2反常)(3)单质的熔、沸点升高 3、化学性质(1)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 X2 + H 2 = 2 HX F 2 Cl 2 Br 2 I 2卤素单质与H 2 的剧烈程度:依次增强 ; 生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增强(HF 最稳定) (2)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2NaBr +Cl 2 =2NaCl + Br 2 氧化性:Cl 2________Br 2 ; 还原性:Cl -_____Br -2NaI +Cl 2 =2NaCl + I 2 氧化性:Cl 2_______I 2 ; 还原性:Cl -_____I -2NaI +Br 2 =2NaBr + I 2 氧化性:Br 2_______I 2 ; 还原性:Br -______I -结论: F 2 F -Cl 2 Cl - Br 2 Br - I 2 I -单质的氧化性:从下到上依次增强(F 2氧化性最强),对于阴离子的还原性:从上到下依次增强( I -还原性最强)结论:①非金属性逐渐减弱②原子结构的递变性导致化学性质的递变性。

(完整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总复习提纲

(完整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总复习提纲

高一化学必修二期中考试知识点总结归纳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一(能量最低)二三四五六七对应表示符号:K L M N O P Q3.元素、核素、同位素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对于原子来说)二、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2.结构特点:三、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2.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第ⅠA族碱金属元素:Li Na K Rb Cs Fr (Fr是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左下方)第ⅦA族卤族元素:F Cl Br I At (F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右上方)★判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1)金属性强(弱)——①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生成氢气容易(难);②氢氧化物碱性强(弱);③相互置换反应(强制弱)Fe+CuSO4=FeSO4+Cu。

必修二的知识总结

必修二的知识总结

必修二的知识总结?高一化学(必修2)期末复习1-4章复习提纲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1. 原子结构:如:的质子数与质量数,中子数,电子数之间的关系2. 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A.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B. 原子序数=质子数C.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元素的最高正价数D. 主族非金属元素的负化合价数=8-主族序数E. 周期表结构(2)元素周期律(重点)A.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难点)a. 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氢的难易或与氢化合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b.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或酸性强弱c. 单质的还原性或氧化性的强弱(注意:单质与相应离子的性质的变化规律相反)B. 元素性质随周期和族的变化规律a.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变弱b.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c.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d.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C. 第三周期元素的变化规律和碱金属族和卤族元素的变化规律(包括物理、化学性质)D.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规律:a. 原子与原子b. 原子与其离子c.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3)元素周期律的应用(重难点)A. “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a. 原子结构决定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b. 原子结构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c. 以位置推测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B. 预测新元素及其性质3. 化学键(重点)(1)离子键:A. 相关概念:B. 离子化合物:大多数盐、强碱、典型金属氧化物C. 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的电子式的表示(难点)(AB,A2B,AB2,NaOH,Na2O2,NH4Cl,O22-,NH4+)(2)共价键:A. 相关概念:B. 共价化合物:只有非金属的化合物(除了铵盐)C. 共价化合物形成过程的电子式的表示(难点)(NH3,CH4,CO2,HClO,H2O2)D 极性键与非极性键(3)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1. 化学能与热能(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2)化学反应吸收能量或放出能量的决定因素: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a. 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 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3)化学反应的一大特征:化学反应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练习: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在反应中,破坏1molH-H键消耗的能量为Q1kJ,破坏1molO =O键消耗的能量为Q2kJ,形成1molH-O键释放的能量为Q3kJ。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高中化学必修二主要涉及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以及元素、核素、同位素等概念。

以下是这些知识点的一些归纳:
一、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的一组元素的表格。

元素的排列遵循一定的原则,包括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以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族)。

主族序数等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二、元素周期律
元素的性质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称为元素周期律。

这种周期性变化的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三、元素、核素和同位素
1.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2.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3.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四、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判断依据包括:
1. 金属性: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置换反应等。

2. 非金属性:主要依据是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的变化规律,以及元素跟氢化合的难易程度等。

以上是高中化学必修二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掌握这些知识有助于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提高解决问题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完整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完整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质子(Z 个)原子核 注意:中子(N 个)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1.)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Z 个)★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 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 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 一(能量最低) 二 三 四 五 六 七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 3.元素、核素、同位素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对于原子来说)二、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2.结构特点:核外电子层数 元素种类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短周期 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周期 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元 (7个横行) 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素 (7个周期) 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周 长周期 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期 第七周期 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表 主族:ⅠA~ⅦA 共7个主族族 副族:ⅢB~ⅦB、ⅠB~ⅡB,共7个副族(18个纵行) 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 和ⅠB 之间(16个族) 零族:稀有气体三、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化学高一必修二知识点归纳笔记

化学高一必修二知识点归纳笔记

化学高一必修二知识点归纳笔记1.化学高一必修二知识点归纳笔记篇一化学结构1、半径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从左下方到右上方减小(稀有气体除外)。

②离子半径从上到下增大,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离子及非金属离子均减小,但非金属离子半径大于金属离子半径。

③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质子数越大,半径越小。

2、化合价①一般金属元素无负价,但存在金属形成的阴离子。

②非金属元素除O、F外均有正价。

且正价与最低负价绝对值之和为8。

③变价金属一般是铁,变价非金属一般是C、Cl、S、N、O。

④任一物质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并能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3、分子结构表示方法①是否是8电子稳定结构,主要看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共价键数目对不对。

卤素单键、氧族双键、氮族叁键、碳族四键。

一般硼以前的元素不能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

②掌握以下分子的空间结构:CO2、H2O、NH3、CH4、C2H4、C2H2、C6H6、P4。

4、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①掌握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极性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氢键的概念。

②掌握四种晶体与化学键、范德华力的关系。

③掌握分子极性与共价键的极性关系。

④两个不同原子组成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

⑤常见的非极性分子:CO2、SO3、PCl3、CH4、CCl4、C2H4、C2H2、C6H6及大多数非金属单质。

2.化学高一必修二知识点归纳笔记篇二一、物质的量1.定义:表示物质所含微粒多少的物理量,也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2.物质的量是以微观粒子为计量的对象。

3.物质的量的符号为“n”。

二、摩尔1.物质的量的单位单位:克/摩符号:g/mol数值:等于物质的原子量、分子量、原子团的式量。

2.符号是mol。

3.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时,应该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

例如:1molH表示mol氢原子,1molH2表示1mol氢分子(氢气),1molH表示1mol氢离子,但如果说“1mol氢”就违反了使用标准,因为氢是元素名称,不是微粒名称,也不是微粒的符号或化学式。

(完整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完整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质子(Z个)原子核注意:中子(N个)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1.)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Z个)★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一(能量最低)二三四五六七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3.元素、核素、同位素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对于原子来说)二、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2.结构特点:核外电子层数元素种类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短周期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周期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元(7个横行)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素(7个周期)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周长周期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期第七周期 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表主族:ⅠA~ⅦA共7个主族族副族:ⅢB~ⅦB、ⅠB~ⅡB,共7个副族(18个纵行)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和ⅠB之间(16个族)零族:稀有气体三、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总复习提纲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总复习提纲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总复习提纲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质子(Z 个)1. 原子(Z A X原子核)中子(注意:N个)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 =质子数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 Z 个)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电荷数(—)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 == ★熟背前 20 号元素,熟悉质子数1~20+电荷数(+)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2.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2过 18 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 个。

电子层:一(能量最低)二三四五六对应表示符号:K L M N O P Q3. 元素、核素、同位素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②各电子层最多2 个),次外层不超七( 对于原子来说 )二、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过渡元素的族序数不一定等于最外层电子数)2.结构特点:核外电子层数元素种类第一周期12种元素短周期第二周期28种元素周期第三周期38种元素元( 7 个横行)第四周期418种元素素( 7 个周期)第五周期518种元素周长周期第六周期632种元素期第七周期7未填满(已有26 种元素)表主族:Ⅰ A~Ⅶ A共 7 个主族族副族:Ⅲ B~Ⅶ B、Ⅰ B~Ⅱ B,共 7 个副族( 18个纵行)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 B 和Ⅰ B之间( 16个族)零族:稀有气体加上三、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高一化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全)

高一化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全)

一、元素周期表★熟记等式: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族2、如何精确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口诀:三短三长一不全;七主七副零八族熟记:三个短周期,第一和第七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号和名称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依据:①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置换反应。

②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置换反应。

4、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①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A == Z + N②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

(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二、元素周期律1、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①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最主要因素)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增多,吸引力增大,使原子半径有减小的趋向(次要因素)③核外电子数:电子数增多,增加了相互排斥,使原子半径有增大的倾向2、元素的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最高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氟氧元素无正价)负化合价数= 8—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无负化合价)3、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结构、性质递变规律: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增大,核对外层电子吸引能力减弱,失电子能力增强,还原性(金属性)逐渐增强,其离子的氧化性减弱。

同周期:左→右,核电荷数——→逐渐增多,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氧化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逐渐增强,碱性——→逐渐减弱三、化学键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就是离子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才是共价化合物。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高中化学是高中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化学必修二是高一学生需要学习的其中一门课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一化学必修二的知识点,包括化学方程式、氧化还原反应、单质与非金属元素、有机化学基础等内容,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

一、化学方程式1. 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化学反应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方程式由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组成。

2. 平衡反应方程式:平衡反应方程式表达了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物质的数量关系,根据物质的守恒原理,反应物的摩尔数与生成物的摩尔数在化学方程式中应该保持平衡。

3. 化学方程式的分析和计算: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物的摩尔数、体积和质量的变化。

4.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平衡反应方程式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摩尔比例可以用摩尔比来表示,可以通过改变系数来平衡化学方程式。

二、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发生电荷转移的过程,其中包括氧化和还原两个反应。

氧化反应是指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还原反应是指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

2. 氧化还原反应的判定:可以通过观察物质的氧化态的变化来判断是否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或者通过观察物质的电荷的转移来判断。

3.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写法: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可以用电子转移的方式来表示,其中氧化剂接受电子的物质称为还原剂,还原剂失去电子的物质称为氧化剂。

4. 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环境保护、能源转换等领域,如金属的腐蚀、电池的工作原理等。

三、单质与非金属元素1. 单质的定义:单质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质,可以分为金属和非金属两类。

2. 非金属元素的特点:非金属元素具有低熔点、低密度、质地脆弱等特点,大多数非金属元素是气体或液体形态,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一般做电子的得体。

3. 单质的应用:单质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如氧气用于维持生命活动、氮气用于保护食品的新鲜度。

高一化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与变化的科学,对于高中生而言,化学无疑是一门重要的科目。

在高一化学必修2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基础而又重要的知识点,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与归纳。

一、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原子、离子或共价键的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物质的过程。

在高一化学必修2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化学反应速率以及化学反应的热力学特性等知识。

1. 化学反应类型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等。

其中,合成反应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的物质;分解反应是指一种物质通过热或电等条件分解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置换反应是指两种物质中的某一或几个原子位置互相交换;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中的原子在电荷和价态上发生改变的反应。

2.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物质的种类和数量必须相等,在无系数时,称为平衡方程式。

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掌握了平衡反应中的物质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并学习了如何通过平衡反应的系数来表示物质的数量关系。

3.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化学反应中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快慢程度。

我们学习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包括温度、浓度、表面积和催化剂等。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如何通过实验数据确定反应速率的大小,以及如何利用速率方程式揭示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4. 化学反应的热力学特性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其中包括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两种情况。

我们学习了如何通过实验测量反应焓变来判断化学反应的放热或吸热特性,并了解了焓变与反应的热力学性质之间的关系。

二、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化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我们在高一化学必修2课程中学习了关于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知识。

1. 酸碱的定义我们学习了三个酸碱定义,包括Arrhenius酸碱定义、Brønsted-Lowry酸碱定义和Lewis酸碱定义。

高一化学必修二重点知识点整理

高一化学必修二重点知识点整理

高一化学必修二重点知识点整理化学必修二是高中化学的一门重要课程,其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下面是高一化学必修二的重点知识点整理:一、化学方程式与化学计量法:1.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法:化学方程式由反应物和生成物组成,用化学式和符号表示。

2.化学计量法:化学方程式可以通过化学计量法进行定量计算,包括摩尔质量、摩尔体积、摩尔比等。

二、氧化还原反应:1.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与特征: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中的电子转移过程,包括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通过氧化态的变化、电子的转移和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特点来判断。

三、电解质与非电解质: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定义:电解质能够在水溶液中导电,非电解质不能导电。

2.电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电解质在水中溶解时会发生电离反应,形成离子。

四、电化学与化学电池:1.电流与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电离:电解质在溶液中电离产生离子,带电的粒子在电场作用下运动形成电流。

2.化学电池的构成与原理:化学电池由两个电极和电解质溶液组成,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五、溶液和溶解度:1.溶液的类型与分类:溶液可分为饱和溶液、过饱和溶液和稀溶液等。

2.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解度受温度、压力和溶质种类等因素的影响。

六、化学动力学:1.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速率方程式: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反应物消耗或产物产生的速度,可用反应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

2.反应速率与碰撞理论: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和碰撞频率有关。

七、化学平衡与平衡常数:1.化学平衡的条件与表达方式:化学平衡是指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保持一定比例的状态。

2.平衡常数的定义与计算:平衡常数是指在给定温度下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的比值。

八、酸碱中和与盐的生成:1.酸碱溶液的pH值:pH值用于表示酸碱溶液的酸碱性强弱,其数值范围从0到142.酸碱中和反应: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过程。

九、有机化学与碳化合物:1.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与特点:有机化学研究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和合成方法。

高一必修二化学重点知识总结

高一必修二化学重点知识总结

高一必修二化学重点知识总结高一必修二化学重点知识总结在高一的下半个学期,我们将会学习必修二的化学内容,必修二的知识点也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也要十分重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必修二化学必备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必修二化基础知识一、元素周期表熟记等式: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族2、如何精确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口诀:三短三长一不全;七主七副零八族熟记:三个短周期,第一和第七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号和名称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依据:①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 置换反应。

②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置换反应。

4、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①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A == Z + N②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

(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二、元素周期律1、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①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最主要因素)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增多,吸引力增大,使原子半径有减小的趋向(次要因素)③核外电子数:电子数增多,增加了相互排斥,使原子半径有增大的倾向2、元素的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最高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氟氧元素无正价)负化合价数 = 8—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无负化合价)3、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结构、性质递变规律: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增大,核对外层电子吸引能力减弱,失电子能力增强,还原性(金属性)逐渐增强,其离子的氧化性减弱。

高一化学必修2知识点

高一化学必修2知识点

高一化学必修2知识点高一化学必修2知识点概述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与混合物- 元素与化合物- 无机物与有机物2. 物质的量- 摩尔概念的引入- 物质的量与质量的换算- 气体摩尔体积3.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化学方程式- 化学反应的类型: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还原-氧化反应4. 化学能与能量守恒-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能量守恒定律- 燃烧热与中和热5. 溶液与溶解度- 溶液的定义与组成- 溶解度的概念- 溶解度与温度、压力的关系二、元素与化合物1. 卤族元素- 卤族元素的性质- 卤化氢与卤化物- 氯的氧化物与盐类2. 碱金属与碱土金属- 碱金属的性质与反应- 碱土金属的性质与反应- 重要的碱金属与碱土金属化合物3. 氧族元素- 氧族元素的性质- 氧化物与含氧酸- 硫酸、硝酸与其他含氧酸盐4. 氮族元素- 氮族元素的性质- 氮的氧化物- 氨与铵盐5. 碳族元素- 碳族元素的性质- 碳的氧化物与碳酸盐- 有机化合物的基础三、化学反应原理1. 酸碱理论- 阿伦尼乌斯酸碱理论- 布朗斯特-劳里酸碱理论 - 水的电离与pH值2.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氧化剂与还原剂- 电化学系列3. 配位化合物- 配位键的形成- 配位化合物的命名与结构 - 配位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4. 沉淀反应- 沉淀的形成与溶解平衡 - 沉淀反应的应用- 常见沉淀的溶解度四、实验技能与安全1. 常见化学实验操作- 溶液的配制- 酸碱滴定- 气体的收集与检验2. 化学实验安全- 实验室安全规则- 化学品的储存与处理- 应急处理措施3. 化学实验记录与分析- 实验数据的记录- 实验结果的分析- 实验报告的撰写以上是高一化学必修2的知识点概述,每个部分都包含了该章节的核心内容和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概念。

这些知识点是化学学科的基础,对于理解后续的化学课程内容至关重要。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验操作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并培养良好的实验技能和安全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文
2020年高一化学必修二全册知识点总结归纳总复
1/ 8
习提纲(期末用)
2020 年高一化学必修二全册知识点总结归纳总复习提纲(期末用)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质子(Z 个)原子核注意:中子(N 个)质量数(A)=质子数(Z) +中子数(N) 1.原子Z ( A X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Z 个)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 == 质子数+电荷数(—)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 == 质子数+电荷数(+)★熟背前 20 号元素,熟悉 1~20 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 2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 8 个(K 层为最外层不超过 2 个),次外层不超过 18 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 32 个。

电子层:一(能量最低)二三四五六七对应表示符号: K L MNO P Q 3.元素、核素、同位素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对于原子来说) 二、元素周期表 1.编排原则: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3/ 8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过渡元素的族序数不一定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2.结构特点:核外电子层数元素种类第一周期1 2 种元素短周期第二周期 2 8 种元素周期第三周期3 8 种元素元(7 个横行)第四周期 4 18 种元素素(7 个周期)第五周期 5 18 种元素周长周期第六周期 6 32 种元素期第七周期 7 未填满(已有 26 种元素)表主族:ⅠA~ⅦA共 7 个主族
族副族:ⅢB~ⅦB、ⅠB~ⅡB,共 7 个副族(18 个纵行)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 和ⅠB 之间(16 个族)零族:稀有气体加上三、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2.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第三周期 11Na 12Mg 元素 13Al 14Si P15 S16 17Cl 18Ar (1)电子排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布 (2)原子半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径 (3)主要化+1 +2 +3 +4 +5 +6 +7 —合价-4 -3 -2 -1 (4) 金属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加—性、非金属性(5)单质与冷水热水与与酸反———
5/ 8
水或酸置剧烈酸快应慢换难易 (6)氢化物的化学式—— SiH4 PH3 H2S HCl — (7)与 H2 化合的难易——由难到易— (8)氢化物——稳定性增强—的稳定性 (9)最高价 Na2O MgO 氧化物的 Al2O3 SiO2 P2O5 SO3 Cl2O7 —化学式最 (10) NaOH Al(OH)3 H2SiO3 H3PO4 H2SO4 HClO4 — Mg(OH)2 高化学价式氧 (11) 强碱中强碱两性氢弱酸中强强酸很强—化酸碱氧化物酸的酸物性对 (12) 碱性减弱,酸性增强—应变化水规律化物
第ⅠA 族碱金属元素:Li Na K Rb Cs Fr (Fr 是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左下方)第ⅦA 族卤族元素:F Cl Br I At (F 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右上方)★判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1)金属性强(弱)——①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生成氢气容易(难);②氢氧化物碱性强(弱);③相互置换反应(强制弱)Fe+CuSO4=FeSO4 +Cu。

⑤单质的还原性(或离子的氧化性)⑥原电池中正负极判断,金属腐蚀难易;(2)非金属性强(弱)——①单质与氢气易(难)反应;②生成的氢化物稳定(不稳定);③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含氧酸)酸性强(弱);④相互置换反应(强制弱)2NaBr+Cl2=2NaCl+Br2。

⑤单质的氧化性(或离子的还原性);(Ⅰ)同周期比较:金属性:Na>Mg>Al 非金属性:Si<P<S<Cl 与酸或水反应:从易→难单质与氢气反应:从难→易碱性: NaOH > Mg(OH)2 >氢化物稳定性:SiH4<PH3<H2S< Al(OH)3 HCl 酸性 ( 含氧酸 ) : H2SiO3 < H3PO4 < H2SO4<HClO4 (Ⅱ)同主族比较:
7/ 8
金属性:Li<Na<K<Rb<Cs(碱非金属性:F>Cl>Br>I 金属元素)(卤族元素)与酸或水反应:从难→易单质与氢气反应:从易→ 碱性:LiOH<NaOH<KOH<RbOH 难<CsOH 氢化物稳定: HF > HCl > HBr>HI (Ⅲ)金属性:Li<Na<K<Rb <Cs 非金属性:F>Cl>Br>还原性(失电子能力):Li<Na<K I <Rb<Cs 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