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9.3安全用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节安全用电
1.了解安全用电知识,有安全用电的意识。

2.了解常见的触电事故和正确的处理方法。

安全用电的常识。

了解常见的触电事故。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设计者:)
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
展示课件,提出问题:你在哪些地方看到过这些标志,你理解这些标志的含义吗?
学生回答。

教师:电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你知道什么是触电吗?如何防止触电,如何才能安全使用呢?
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
学生阅读课本,完成名师学案的“知识储备”,学生展示答案,共同订正。

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电压越高越危险
人体为什么会触电呢?
学生阅读课本“电压越高越危险”部分内容讨论回答。

解释说明:人体是导体,而且人体在不同的情况下电阻是不同的,潮湿时电阻就会变小。

学生完成“巩固新知知识点一”的内容。

1.根据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__成正比__,人也是__导__体,电压越高,通过人体的__电流__越大,大到一定程度就有危险了,经验证明,只有__不高于36__V的电压才是安全的。

我国家庭电路的供电电压是__220__V,远远超出了安全电压,一旦发生触电,很可能有生命危险。

常见的触电事故
教师:我们身体中有电流通过说明了什么呢?
有电流通过说明我们成了闭合电路中的一部分,家庭电路中什么情况会让我们成为闭合电路中的一部分呢?
学生观看相关视频并总结回答家庭电路中会造成触电的情形。

总结:在家庭电路中为了安全起见,我们应该注意:不接触低压带电体。

提出问题:不接触就不会有危险,为什么前面我们看到的图片中还有“高压危险请勿靠近”呢?
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后回答。

靠近高压会造成:电弧触电、跨步电压触电。

为了安全,所以我们不能靠近高压带电体。

教师:一旦发现有人触电,我们是不是惊慌失措,赶快去把触电的人拉开,还是……
展示课件,讲解发现有人触电应该怎么做。

生活中我们要做到哪些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自己,保护别人呢?组织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完成“巩固新知知识点二”的内容。

2.人体触电事故产生的原因是( D )
A.人体带了电
B.人体中有电流
C.人体中有电压
D.通过人体的电流超过了一定值
3.(情景题)下图中哪些图所示情况可能会发生触电事故__甲、丙__。

安全用电原则
学生归纳安全用电的原则:
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更换灯泡、搬动电器前应断开电源;
不弄湿用电器,不损坏绝缘层;
保险装置、插座等达到使用寿命要及时更换;
雷电也很危险,生活中也要注意防雷。

你知道哪些防雷的方法吗?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适当评价。

回顾生活中安全用电,给学生宣传安全用电、珍爱生命的理念。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完成“巩固新知知识点三”的内容。

4.安全用电的原则一是__不接触低压带电体__,二是__不靠近高压带电体__。

5.人体的电阻不是固定不变的,皮肤干燥时电阻__大__,潮湿时电阻__小__。

用湿手拨开关,容易使水流入开关内,使人触电,造成生命危险。

6.我国古建筑物上的屋脊中央常装有铜葫芦,其作用是( B )
A.美观B.相当于避雷针
C.相当于风铃D.辟邪
四、总结梳理内化目标
学生回答本节课学到了哪些内容,老师可适当补充。

五、达标检测反思目标
学生完成名师学案“能力提升和拓展闯关”的内容并互相展示,师生共同点评。

第3节安全用电
1.触电的类型:
2.安全用电要做到:
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更换灯泡、搬动电器前应断开电源
不弄湿用电器,不损坏绝缘层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

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保险装置、插座等达到使用寿命要及时更换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
责。

3.注意防雷
1.本节课注重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生活用电是学生经常接触和比较熟悉的,利用触电事故的标志引发对触电事故的讨论,让学生认识到电压越高越危险。

通过对发生触电的原因和类型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到安全用电的重要性,主动学习安全用电的原则,树立安全用电意识。

2.教学中采用了“交流点拨-自主互动”的探究式学习模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本堂课准备充分,通过大量的图片展示和生活实践,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觉探究安全用电常识,把思考和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质。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3.对于触电事故的发生,无论是高压触电还是低压触电都具有不可实验与体验性,只能通过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来认识,有部分学生不理解,课堂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从而使这一环节的教学效果有些不尽人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