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表格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表格式)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表格式)

师:想一想,什么是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
在生交流的基础上师归纳:长方体或正方体 6 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二)合作交流,探索表面积计算方法 1、探究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师: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那么怎样计算他们的表面积呢?请观察长 方体的展开图,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长方体展开图中哪几组面的面积相等? (2)长方体的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生 1:长方体展开图中,上下面的面积相等、前后面的面积相等、左右面的面积相等。(课 件演示) 生 2:长方体前后面的长等于长方体的长,宽等于长方体的高; 长方体上下面的长等于长方体的长,宽等于长方体的宽;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表格式)
课程基本信息
课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操作、讨论、交流、归纳的过程,理解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含
义,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会运用表面积的意义,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能根据实际情况计算长方体和正 方体部分面的面积和,进一步培养探索意识和空间观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借助多媒体教学,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探究立体图形的兴趣。
3/4
4、知识小结 1.长方体和正方体六个面的面积总和,叫做它的表面积。 2.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3.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4/4
2/4
4.知识迁移 师:追问“我们学会了如何求长方体的表面积,你觉得怎样求正方体的表面积呢? 生:先求一个面的面积,再乘 6。师追问:怎样求一个面的面积? 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掌握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为后续学习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

但在计算三维图形的表面积时,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实例演示和练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掌握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空间观念,提高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克服困难,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掌握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灵活运用表面积公式。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物展示、模型演示等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操作。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4.反馈评价法:教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学生积极改正,提高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卡片、课件等。

2.学具:学生每人一份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练习纸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其特征,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能找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吗?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了解它们的特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归纳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表达能力,他们对平面图形有一定的认识,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待提高,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还需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来丰富。

此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参差不齐,对于一些复杂问题的解决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归纳等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了解它们的特点。

2.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4.提高学生的观察、操作和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掌握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直观地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

2.采用操作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3.采用分组合作法,让学生通过与同伴合作,共同探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4.采用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实物或图片,用于直观展示。

2.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用于讲解和总结。

3.准备练习题和作业,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提问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这些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操作,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对于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产生混淆,对于如何运用这些特征解决实际问题可能会感到困难。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这些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并能够运用这些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如纸箱、魔方等。

2.准备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片,如家具、建筑物等。

3.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提问:“你们见过这些物体吗?它们有什么特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向学生介绍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如长、宽、高的定义,面、棱的概念等。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

–能够辨别长方体和正方体。

–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2.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

–通过实例和练习,巩固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和思考,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和特征。

–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2.教学难点:–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

–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并与他们讨论不同之处。

2.学习长方体:–引导学生理解长方体是由长方形面拼接而成的立体图形。

–让学生测量和计算长方体的长、宽、高。

–练习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公式:长 × 宽 × 高。

3.学习正方体:–讲解正方体是一种所有边相等且都是正方形的立体图形。

–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

–练习计算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边长的立方。

4.综合练习:–让学生做一些综合练习,巩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和体积计算。

5.拓展应用:–提出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房间体积计算等。

四、课堂作业1.完成练习册上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作业题目。

2.拓展练习:设计一个包含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际问题,计算它们的体积。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和特点,通过实例和练习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同时,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引导和解决,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五年级数学下《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和交流,引导学生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索活动中,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理解表面积和体积的区别。

四、教具准备:课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

五、教学过程:(一)引入:复习导入,回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

•回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

•举例说明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

(二)探索新知: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1.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观察长方体的特点,理解表面积的含义。

•展示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公式,并解释公式中每个字母的含义。

•通过实例讲解如何使用公式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1.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观察正方体的特点,理解表面积的含义。

•展示计算正方体表面积的公式,并解释公式中每个字母的含义。

•通过实例讲解如何使用公式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

1.长方体的体积计算:•观察长方体的特点,理解体积的含义。

•展示计算长方体体积的公式,并解释公式中每个字母的含义。

•通过实例讲解如何使用公式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1.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观察正方体的特点,理解体积的含义。

•展示计算正方体体积的公式,并解释公式中每个字母的含义。

•通过实例讲解如何使用公式计算正方体的体积。

(三)巩固练习: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1.基础练习:根据公式计算简单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2.提升练习: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计算较复杂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长方体与正方体教案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长方体与正方体教案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长方体与正方体教案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主要介绍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概念,掌握它们的特征,学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并为后续学习立体图形的其它类型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但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时,部分学生可能对立体图形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对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掌握不牢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了解它们的特点,学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学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2.教学难点: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及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感受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卡片、多媒体课件等。

2.学具准备:学生分组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卡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如家具、容器等,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征,如六个面、十二条棱等。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和性质,能够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并且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2.能够判断物体是否为长方体或正方体;3.能够应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1.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性质;2.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知识解决复杂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片,引导学生猜测它们的名称并简单描述它们的特点。

2. 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长方体:具有三对相对相等的面的立体称为长方体。

•正方体:六个面都是正方形的立体称为正方体。

3. 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通过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让学生能够准确区分它们,并给出相应的理由支持自己的判断。

4. 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解决问题1.问题一: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3cm、4cm、5cm,求它的体积和表面积。

2.问题二:一个正方体的体积为64立方厘米,求它的边长。

5. 拓展练习1.请学生自行寻找周围环境中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例子,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2.出示一些复杂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进行解答。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及其区分方法,能够应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够多加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木同学们能够认真对待,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能够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精神,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和区分。

•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立体图形和相关的计算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立体模型,黑板、彩色粉笔。

2.教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相关教材。

3.教学内容安排:合理的教学内容安排,确保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真实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如图书盒、骰子等。

2. 讲授•通过黑板和立体模型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让学生动手触摸、观察,并帮助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

3. 练习•给学生一些练习题目,让他们判断所给图形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并进行解释。

加深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分能力。

4.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容器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5. 总结•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让学生通过总结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如观察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找出例子并进行描述。

六、教学反思•回顾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不足之处,反思教学方法和策略,为更好地开展后续教学做准备。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我相信学生们会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更深入的认识,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希望他们能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第【1】篇〗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对数学的探究精神。

2.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可塑性,锻炼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能叫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认识它们的主要特征,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

活动准备1.课件:各种形状[3-47 3-48]2.长方体、正方体积木、纸盒、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硬纸片。

教学具教学具活动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用长方形、正方形、长方体、正方体搭建的立交桥。

提问:小朋友,这座立交桥漂亮吗?我们来看看它是用什么搭建的。

2.教师从立交桥上取下长方形、正方形、正方体。

提问:它是什么形状的?二、展开1.复习巩固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

教师分别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让幼儿说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

2.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告诉幼儿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

3.发给幼儿(每组)长方体、正方体、正方形、长方形各一个,让幼儿随意摆弄,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与相同。

4.教师与幼儿一起比较、总结:按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六个面,它的每一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正方体也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用正方形和正方体的每个面重叠比较)它的六个面一样大。

三、结束让幼儿说出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物体是正方体?〖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第【2】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理解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动手操作等活动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建立图形的表象的过程,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点。

教学准备:人准备一个长方体小纸盒、每个小小组准备一个正方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由平面图形引到立体图形。

出示一张长方形的纸,让学生说出它的形状,然后把很多这样的纸摞在一起,问学生还是长方形吗?接着电脑演示由面到体的过程,揭示课题:“长方体的理解”。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课设计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课设计( 一)第一课时:教课内容: P33-37教课目的:1、使学生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 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 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质问题。

2.在探究学习中成立初步的空间观点 , 发展初步合情推理能力量。

3.培育学生的着手操作能力和共同研究问题的习惯。

4.经过亲身参加探究实践活动 , 去获取踊跃的成功的感情体验。

5.体验数学识题的探究性、感觉数学思虑过程的合理性 , 并从中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究与创建。

教课要点 : 长方体表面积计算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教课难点 : 依据长方体的长、宽、高, 确立每个面的长、宽是多少。

教具学具 : 剪刀、长方体盒子、尺、硬纸板、火柴盒。

教课过程 :一、创建情境同学们, 老师今日给大家带来一件礼物, 想把它送给这节课最爱动脑筋, 最爱讲话的同学, 老师感觉这件礼物的盒子不够精巧, 你们能不可以给老师出出想法 ?( 学生说到给礼物盒子包上包装纸 , 教师说你的想法和我相同。

)想知道这张包装纸的大小吗?经过今日的学习 , 大家就会理解。

二、自主探究分组操作 , 探究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并成立它们的联系。

同学们 , 此刻请大家利用桌面上的长方体、剪刀 , 看看把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纸盒睁开是什么形状的呢 ?请在睁开图中,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注明6 个面。

察看长方体睁开图,哪些面的面积相等 ?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学生疏小组合作操作。

三、各小组学生沟通报告结果。

( 学生到实物投影仪演出示并报告探究思想过程 ) 可能有以下几种 :报告一:把长方体纸盒 6 个面剪开 , 并把相对的面摆放在一同构成三大多数。

要求出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只需把这三部分面积相加, 第一部分面积为 " 长×宽× 2", 第二部分面积分为 " 宽×高× 2", 第三部分面积为 " 长×高× 2", 得出 : 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宽× 2+宽×高× 2+长×高× 2。

部编版人教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全单元每课教学设计教案(表格版)》最新精品

部编版人教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全单元每课教学设计教案(表格版)》最新精品
学习目标
1、理解体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3、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归纳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体积的含义和常用的体积单位。
教、学具准备
前置作业、多媒体设备、红笔、12个体积1厘米的小正方体
(2)1立方米、1立方分数、1立方厘米的体积各有多大。
1立方厘米:一个指尖的大小
1立方分米:一个粉笔盒的体积
3、推导体积公式
(1)分别用8个、12个小正方体摆成不同的长方体,,观察发现,每排小正方体的个数相当于长方体的长,排数相当于长方体的宽,层数相当于长方体的高
(2)发现规律得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3)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推导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四、巩固或提高
完成同步指导上的相关作业。
独立完成,核对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教学反思
课题
容积和容积单位
教学内容
容积和容积单位
课时
1
教材解读
教材首先直接给出了容积的概念,并说明计量容积,一般就用体积单位。然后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药水瓶、饮料瓶上的容积单位,发现L和ml这两个容积单位,然后介绍了计量液体的体积常用容积单位升和毫升,以及它们与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
预习提纲
1、什么叫做体积?
2、常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体积单位有哪些?
3、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该怎样计算?
教学流程
学生学习活动
教学板块或教师活动
一、独立自学
结合预习提纲自学课本27至31页。
1、1米、1分米、1厘米是( )单位。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长方体和正方体》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的第三单元,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学生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培养空间想象力,为以后学习圆柱和圆锥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几何图形的基础,但是对于立体图形的认识还比较模糊,空间想象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学生对于新的数学知识有一定的好奇心,学习积极性较高,但是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了解它们的特点,能够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空间想象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了解它们的特点,能够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直观演示法,实践操作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实物展示,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够加深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理解;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协作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图片,PPT等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准备好数学书,笔记本,尺子,圆规等学习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实物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引导学生观察,提问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学生能够说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但是可能不太清楚它们的特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引导学生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长方体与正方体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长方体与正方体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长方体与正方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长方体与正方体”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立体几何图形进行认识。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等。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掌握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方法,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平面几何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立体几何图形的认识还相对较弱,需要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来提高。

此外,学生对于新的数学概念和方法的接受能力较强,可以通过实例演示和操作活动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掌握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克服困难,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掌握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引发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进行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卡片、多媒体课件等。

2.学具准备:学生分组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卡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你们见过这样的图形吗?它们有什么特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的思维能力主要是直观形象到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

他们有一定的空间观念和动手能力,对长方体和正方体也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掌握了它们的基本特征。

要想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必须理解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学生往往因不能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想象出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以致在计算中出现错误。

为此,教学中加强了让学生动手操作和通过对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的观察,来突破难点。

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建立表面积的概念2、经历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3、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4、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5、结合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和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确定长方体每个面的长、宽是多少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学,揭示课题1、课件出示口答题2、师:(出示实物图,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如牙膏盒、药盒等),工人师傅在制作这些纸盒时至少要用多少纸板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主要内容。

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1、学生准备好课前预习任务(1)每个学生拿一个长方体纸盒,沿着棱将纸盒剪开,再展开,看一看,展开后的形状。

(2)在展开后的图形中,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六个面。

并给相对的面涂上相同的颜色。

2、学生观察展开图,思考下面的问题:并把自己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展开前长方体的每个面在展开后是哪个面?哪些面的面积相等?)3、组织学生展示不同的展开图,并汇报自己的想法4、教师课件出示长方体展开图,然后出示正方体展开图,(展开的图形不同,但是都是六个面,并且都是相对的面相等,展开后的总面积就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5、那么谁能用一句话说一说什么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生: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

1.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认识并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2.2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模型、长方体形状的纸盒、长方体框架长方体形状的物品、小棒和小球等学具、用学具做的长方体纸盒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出示几张图片,了解身边的物体,引入长方体的学习。

1、师:画面上是什么图形?(长方形)现在请你们认真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课件演示由6个长方形围成一个长方体的过程)2、师:同学们在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是不是由6个任意的长方形都能像这样围成一个长方体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继续研究和长方体有关的一些知识。

(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3、师:周围有很多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从主题图中找一找。

(电脑抽象出长方体的图)师:你带来了哪些长方体形状的物品?二、新知探究(一)整体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请你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的物品,用手摸一摸。

师介绍长方体上平平的部分叫作长方体的面。

2、师边指边说: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部分叫做长方体的棱。

请你找出长方体的棱。

3、指导学生观察:三条棱相交的地方叫作长方体的顶点。

用手摸摸看。

4、师: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边说师边用课件分别演示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二)探究长方体的特征1、独立观察、小组合作探究长方体特征。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现在请你拿出长方体的物品,仔细观察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看看有什么发现?(课件出示)小组里说一说,然后把你们的发现填在数学书中的表格里。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数学《 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案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数学《 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案

3 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学习目标1. 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看懂它们的展开图。

2. 通过实例,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和容积单位(升、毫升),会进行这些单位间的进率换算和名数的改写,感受1m3、1dm3以及1L、1ml的实际意义。

3.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学习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根据需要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学习难点看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建立立体图形的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已经能够识别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本单元在此基础上系统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

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

另外,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也是学生形成体积的概念、掌握体积的计量单位和计算各种几何形体体积的基础。

第一课时◆学习内容长方体的认识教科书第27——29页。

包括2个例题,“做一做”和练习五中的第1题。

◆学习目标1. 通过自主发现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会辨认长方体,会看长方体的直观图。

2. 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 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体现数学充满着探索与创新,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学习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会看长方体的直观图。

◆学习难点数长方体一共有多少条棱,多少个顶点时,怎样数才能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实物展示几个长方体。

让学生观察认识长方体是一个立体图形,并说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区别?1. 认识长方体长方体的面:按照前、后、左、右、上、下的顺序容易数清。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精选5篇)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精选5篇)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精选5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篇1教学目标: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初步掌握各自特征和内在联系。

帮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2.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师:我们学过哪些基本平面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2.出示一张纸。

师:这是什么图形?(长方形)如果把这样大小的许多纸重叠在一起,你们看,是什么形状?(长方体)3.师:在日常生活中,长方体形的物体我们常见到,如保健箱、粉笔盒等等,你们能说出一些来吗?(砖、墨水瓶盒子、教科书……)师: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日常生活中与我们联系很多,在工农业生产中用途很广。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

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二、示范操作,认识面、棱、顶点1.拿出一根萝卜,用刀切一刀,要求学生观察并且动手摸一摸切出的面。

在学生感受的基础上,告诉学生这叫做“面”。

2.将切出的萝卜平面朝下,再垂直切一刀,取出其中的一块,出示给学生看。

师:这块萝卜有几个面?两个面相交的边叫什么呢?(棱)3.继续切,把萝卜一面平摆在桌面上,再垂直切一刀,出现了一个新情况,让学生观察后回答,有几个面,有几条棱。

师: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师:刚才我们通过切萝卜的活动认识了物体的面、棱、顶点。

4.教师出示长方体模型,学生取出长方体实物,进行观察,并且摸一摸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然后回答:一个长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三、认识长方体1.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手中的长方体实物,并自学课本,同时在黑板上出示下列自学题:(1)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图形?哪些面的面积相等?为什么?(2)长方体有几条棱?哪些棱的长度相等?(3)长方体有几个顶点?2.讨论后,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简要板书。

(1)长方体有6个面,都是长方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2.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行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感受1m3,1dm3,1cm3以及1L,1mL的实际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掌握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重点难点】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难点是体积和表面积两个概念的建立。

【教学指导】
1.注意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特征,丰富空间与图形的经验。

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可以从现实生活中情境引入。

通过对一些建筑物、生活用品形状的观察、抽象出长方体和正方体图形,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很多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学习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中物体的形状。

表面积、体积和容积这些知识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经常接触到,教学中应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2.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中,培养空间观念,建构新知。

空间观念的培养应通过多种感官协同作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对长方体实物或模型进行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想一想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和空间位置关系,从而对长方体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在体积的教学中,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感受到物体所占的空间,不同物体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从而深刻地理解体积的含义。

通过用小正方体来摆不同形状的长方体,来观察、猜测、归纳、推理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11课时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课时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3课时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6课时【知识结构】
第1课时长方体
第2课时正方体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第1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
第2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
第3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3)
1.体积和体积单位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1)
学生拼摆,然后填表,集体汇报,老师把有代数性的数字写在表中。

说明学生拼摆长方体的样式非常多,这里只列举几个。

观察:从这张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小结: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所含体积单位的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容积和容积单位(1)
容积和容积单位(2)
综合与实践探索图形
:1+(1+2)=4 或1×2+2×1=4
:1+(1+2)+(1+2+3)= 10或1×3+2×2+3×1=10
: 1+(1+2)+(1+2+3)+ (1+2+3+4)=20或1×4+2×3+3×2+4×1=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