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应如何增强在国际法律事务中的话语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应如何增强在国际法律事务中的话语权话语权是现代民族国家在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秩序构建中, 进行自我认同、利益表达的重要手段和必要环节。
话语权的强弱是一个国家软实力在国际舞台上的直接体现, 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的综合反映, 它承载着话语权国的国家利益。
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政治、经济、军事优势和文化霸权,掌握着国际舞台的话语权, 使得国际格局在价值取向、法律体系、制度安排、舆论导向等方面更多体现着发达国家的意志和利益。
中国作为一个新兴并崛起着的大国, 在迅速发展并为国际社会作出贡献的同时, 必须应该获得更多、更大的话语权, 才能实现大国崛起的梦想。
而掌握和获得国际法律体系的话语权, 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一、国际话语权的概念、内容
国际话语权是指以国际利益为核心,就国家事务和相关国际事务发表意见的权利。
它体现了知情权、表达权和参与权的综合运用。
1
国际话语权主要涉及一下五个方面的问题:话语施行者、话语内容、话语对象、话语平台和话语反馈。
2
第一,话语施行者(或传播者)可以是主权国家的官方机构,也可以是非官方组织或者群体,其所用符号可以是语言的,也可以是非语言的。
第二,话语内容是反映一个主权国家所关注的与自身利益相关或所承担的国际责任、义务相关的观点和立场,可以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等方面。
但从国际关系发展的现实来说,话语内容往往是由一个主权国家的实力及其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拥有的影响力所决定。
第三,话语对象是一个“有话对谁说”并设立如何选择听众以争取或扩大话语效果的问题,而这与话题所处的国际环境和听众所在国的政治生态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话语对象可以是外国政府和国际官方组织,也可以是国际非官方组织、外国民间组织和民意力量等。
第四,话语平台是指话语凭借何种载体或渠道被表达,从而实现话语施行者的权利。
就国际环境而言,现代社会中可以使用多种话语平台来凸显国际话语权。
以国际舞台为背景的话语平台主要表现有:一是公众媒介,包括传播媒体、互联网和出版物,如电视、报纸、杂志、书籍和网络等;二是国际会议,包括政府间的国际组织界非政府组织的活动;三是主权国家的对外交流、合作和援助计划,包括政府和民间项目;四是国际间的正式和非正式官方互访活动;五是民意机构,主要是相关国家的议会,可通过电话、传真、传统邮件和电子信箱等及时与这些相关国家的议员进行沟通,或面对面探讨相互所共同关心的问题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六是民间特别活动,可以是因某一个特定的国家主体利益问题与国际环境相关所引发的公众集会或游行等活动。
第五,话语反馈是指话语所表达的立场、主张和观点等获得的某种结果。
这种反馈可以表现为:一是话语没有得到任何实际上的反应,毫无效果;二是
1来源网址
/link?url=vkclDw8_y1ltTH7ElSNTJO_9_FtlRDFNl4gj77MBac6_jbQ7CMRS1uUG21Qf bLz1sJfQLhmfaTGZDxUoMa6uq
2来源网址
/link?url=vkclDw8_y1ltTH7ElSNTJO_9_FtlRDFNl4gj77MBac6_jbQ7CMRS1uUG21Qf bLz1sJfQLhmfaTGZDxUoMa6uq
话语在某种程度上被关注或得到相应互动,这涉及到话语最终起到了什么作用的问题。
前者是与话语权能否实现相关,而后者则是和话语权的增强与否相连。
从话语反馈的结果上可以看到,没有作用或结果的话语,就等于是没有话语权“说话权”和“话语权”不同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说话权可以体现为寻找发出声音的权利,而话语权要追求其所表达的话语能被确认。
如2008年的八国集团首脑会议诞生了一个被认同的新集体(“五国”集团),而中国被认为在其形成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因为经济规模,中国的声音是自然更大。
然而重要的是,中国的国际话语权不是靠恩赐得来的,而主要是靠有效和灵活的中国政府决策与行动,还要靠中国非官方组织的努力以及中国公民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运用多种话语平台作为入口,让世界通过这些平台了解中国对国际事务的意见。
1
二、增强国际法律事务中话语权的必要性
我们党历来重视话语权的作用。
毛泽东同志说: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
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
邓小平同志强调:必须大力加强党对思想战线的领导。
江泽民同志说: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
胡锦涛同志进一步指出: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
这里所说的舆论导向,正是话语权中最能改变人心向背、力量对比的关键因素。
在很多情况下,事实的优势如果不能转化成舆论优势,仍然不能赢得人心。
我们党所以高度重视话语权,正是因为谁真正掌握了话语权,谁就能引导舆论,引导社会心理,引导思想理论潮流。
(一)掌舵国际法律事务中的话语权,是我国法律制度被国际认可的前提。
在现如今的国际事务中,法律起决定性的作用,我国要在保持国际中的地位,那么,国际法律事务中的话语权尤为重要,所以,注重国际法律事务中的话语权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掌舵国际法律事务中的话语权,是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形象的重要途径之一。
要受到其他国家的尊重,那么,此时的话语权显得至关重要。
因为,想要有好的影响,至少在有说话的资格和让别人信服的实力,这样,才能使得我国的国际形象非常的立体,才能提升在国际上的形象。
(三)掌舵国际法律事务中的话语权,是加强他国对于我国的了解。
随着我国经济、法律的不断完善,在国际上也占据重要的地位,在如今的法制国际中,只要我国在国际法律事务中能站得住脚,那么就是对于我国的认可,让其他国家更加了解我国,改变对于我国的看法。
三、如何增强我国在国际法律事务中的话语权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国际法律话语权的话语平台。
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在中国对外关系的具体实践上,开辟和建设以“和谐世界”为特色的国际话语平台来增强中国在国际事务问题上的话语权。
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对西方人本主义思想的借鉴和批判吸收,以人为本思想与西方的人本主义在肯定人的力量、弘扬人的价值上有相同性,同时两者都认为相对经济社会发展来说,人是目的。
2当中国把“人”字放大到足够大时,西
1来源网址
/link?url=vkclDw8_y1ltTH7ElSNTJO_9_FtlRDFNl4gj77MBac6_jbQ7CMRS1uUG21Qf bLz1sJfQLhmfaTGZDxUoMa6uq
2李英芬,《关于话语权的国际法思考》,
方大多数普通民众就开始理解中国,接受中国。
因此,中国在国际话语权的话语平台方面,除了走“官方渠道”(国家间政府)外,还要特别注意“民意渠道”(中国外部和内部的民意力量)。
世界只有一种话语是很危险的,然而在全球化的浪潮里以话语多元化为基础的公众媒体格局的改变不能寄希望于西方国家“善意”的让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一份有关国际传播领域问题的重要报告认为,高度的独占和集中是为了维护垄断资本的利益、意识形态和世界统治权力,而在这一信息的单向流动过程中深受其害的往往是发展中国家。
”1这份报告主张国际社会应建立世界信息传播新秩序以实现话语多样化和公平的话语权。
中国发表的一份有关对信息时代的国家进行分类的研究报告认为,目前的世界格局是一个“信息霸权国家”,十几个“信息主权国家”和大多数“信息殖民地国家”的非正常关系。
事实告诉我们,中国只能靠自己去争取更多的话语权,以让世界听懂其在国际舞台上可能有与西方国家不同的话语。
第二,增强中国对外传媒力度,支持海外华人话语。
当今世界公众媒体仍然是国际关系发展中极为流行的公开而重要的信息通道,而中国在争取国际公众媒介的话语权上面临着严重挑战。
在如何增强中国对外传媒力度的问题上,除涉及到硬性因素之外令人更为迫切关注的是软性因素。
中国对外传媒要充分了解自己的“话语对象”,避免以“套话”、“空话”或“官话”来争取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
海外华人争取中国话语权的有利条件包括:一是中华文化早已成为共同认可的凝聚力,这是全世界华人的文化血脉、精神之河和立身之本;二是当前的全球化浪潮使中国快速地。
跳跃式地向世界大国的目标靠近,中国在政治、军事、经济上的实力首先或更多的是表现为中华文化理念的延伸和充分张扬。
世界关注中国,中国需要世界理解。
在这种环境下,世界华人发出的话语,不仅是在弘扬祖国的中华文化,而且更重要的还在于展示理性中国、责任中国的形象。
中国应从多方面、多形式和多渠道运用并发挥海外华人在争夺中国的国际话语权方面的影响与作用。
第三,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展示责任中国的大国风范。
中国是全球第四大经济体和贸易大国,也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并在国际社会开始扮演重要角色。
中国希望在国际事务上拥有更多话语权,是顺理成章的。
随着中国以经济力量为主的综合国力愈加强大,其话语权也必将得到不断扩展。
与此同时,中国必然也会面临主要是来自一些西方国家的对自己的和平崛起所进行的“骨头挑刺”或“百般挑剔”,而这些冲突表明了“整个世界都会欢迎中国的崛起”的想法实在是无异于天真。
身处这种国际环境,中国一方面要以继续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为原则进行坚定而有力的反击,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展示责任中国的大国风范和形象。
改革开放三十年表明了中国通过以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为原则与外部世界整合而和平崛起,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不仅努力向外部世界学习,而且对外部世界对自己的反应也非常敏感和在意。
从高层领导到普通百姓,一直在关注外部世界尤其是西方世界如何评介中国。
这种积极态度不仅反映了中国人的好学精神,更重要的还表明中国的改革和建设不再是闭门造车。
也正是因为内部的发展一开始就具有了国际内容,中国的和平崛起引来外部世界的一些苛刻非议甚
1
至严重偏见也就是自然的。
但需要指出的是,有些情绪化反应会有损责任中国的大国风范的国际形象,不利于争取中国的国际话语权。
如每逢出现某些西方势力的不友好行为和小动作,中国通常的情况是必有反应。
当然,对事关国家利益的事情中国必须要有力还击。
但如果对西方的每一种观点都要做出回应,这不仅显得中国没有包容性,而且在客观上也会导致负面的效果。
中国作为一个责任大国而每每对西方少数人的诋毁做出反应,其效果会在西方成就了“敌人”的同时,也为西方媒体进一步诋毁中国提供了新的素材。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也正在加速融人世界,而展示责任中国的大国风范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的边缘地带进入了中心地带,在国际事务上的影响力日益提高,特别是中国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国际经济体,没有中国的参与,很多重大的国际问题难以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