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高校债务危机:制度视角下的路径选择
学校债务化解措施(3篇)
第1篇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部分学校在建设、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债务。
这些债务不仅增加了学校的财务负担,还可能引发财务风险,影响学校的正常运营和未来发展。
为了有效化解学校债务,确保学校财务稳定和健康发展,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学校债务化解措施。
一、提高债务管理意识1. 加强债务教育。
学校领导层和财务部门应定期开展债务管理培训,提高全体教职工的债务管理意识,形成“人人关心债务、人人参与化解”的良好氛围。
2. 建立债务管理制度。
学校应建立健全债务管理制度,明确债务管理的责任主体、管理流程、风险防控措施等,确保债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二、优化债务结构1. 优化债务期限结构。
学校应根据自身资金需求,合理调整债务期限,降低短期债务比例,降低财务风险。
2. 优化债务利率结构。
学校在债务融资过程中,应尽量争取低利率贷款,降低债务成本。
3. 优化债务资金用途。
学校应将债务资金用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教学设备购置等有利于学校发展的项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三、加强债务资金管理1. 严格执行预算管理。
学校应加强债务资金预算管理,确保资金合理分配、有效使用。
2. 加强资金回收管理。
学校应建立债务资金回收责任制,确保按时收回债务资金。
3. 加强债务资金监管。
学校应建立健全债务资金监管机制,确保债务资金安全、合规使用。
四、拓宽债务融资渠道1. 积极争取政府支持。
学校应积极争取政府资金支持,减轻债务负担。
2. 多渠道筹集资金。
学校可通过发行债券、股权融资、融资租赁等方式拓宽债务融资渠道。
3. 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
学校应与金融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争取优惠贷款政策。
五、加强债务风险防控1. 建立债务风险预警机制。
学校应定期对债务风险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化解风险。
2. 加强债务风险监测。
学校应加强对债务资金使用情况的监测,确保债务资金安全。
3. 建立债务风险应急机制。
学校应制定债务风险应急预案,确保在发生债务风险时能够迅速应对。
化解高校债务资金方法(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债务问题日益凸显。
高校债务不仅制约了高校的可持续发展,还影响了整个教育系统的稳定。
因此,如何有效化解高校债务资金,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债务成因、化解策略、政策建议等方面进行探讨,为我国高校债务化解提供参考。
一、高校债务成因分析1. 高校扩招导致资金需求增加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使得高校在基础设施建设、师资力量、教学设备等方面需求大幅增加。
为满足这些需求,高校不得不大量举债,导致债务规模不断扩大。
2. 财政投入不足虽然近年来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但与高校发展需求相比,财政投入仍显不足。
高校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不得不通过贷款等渠道筹集资金,进而加重债务负担。
3. 高校负债意识不强部分高校管理者负债意识不强,对债务风险认识不足,盲目进行投资和建设,导致债务规模失控。
4. 高校内部管理不规范部分高校内部管理不规范,财务管理混乱,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导致债务风险加大。
二、高校债务化解策略1. 优化债务结构(1)合理控制债务规模。
高校应根据自身财务状况和发展需求,合理确定债务规模,避免过度负债。
(2)调整债务期限。
通过延长贷款期限,降低短期债务比例,降低债务偿还压力。
(3)优化债务品种。
合理选择贷款品种,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 加强高校内部管理(1)完善财务管理体制。
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资金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加强预算管理。
合理编制预算,严格执行预算,确保资金合理使用。
(3)提高资产管理水平。
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降低资产损失。
3. 积极拓宽融资渠道(1)争取政府财政支持。
积极争取政府财政资金支持,降低债务负担。
(2)争取金融机构贷款。
与金融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争取优惠贷款政策。
(3)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
通过发行债券、股权融资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
4. 加强高校收入管理(1)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化解债务的措施(3篇)
第1篇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许多学校在建设、扩建和日常运营中积累了大量的债务。
债务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有效化解债务,保障学校的正常运转和发展,成为摆在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领导面前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学校化解债务的措施。
一、加强债务管理,建立健全债务预警机制1. 建立健全债务管理制度学校应建立健全债务管理制度,明确债务管理职责,规范债务行为。
具体措施包括:(1)成立债务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全校债务的统筹管理。
(2)制定债务管理制度,明确债务的种类、额度、期限、利率、还款方式等。
(3)设立债务管理办公室,负责债务的日常管理工作。
2. 建立债务预警机制学校应建立债务预警机制,对债务风险进行实时监控。
具体措施包括:(1)制定债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包括债务总额、债务比率、偿债能力等。
(2)定期对债务风险进行评估,对可能出现的债务风险进行预警。
(3)根据债务风险预警结果,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1. 优化资产结构学校应优化资产结构,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具体措施包括:(1)对闲置资产进行处置,增加学校收入。
(2)合理配置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3)加强资产管理,防止资产流失。
2. 优化财务管理学校应优化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具体措施包括:(1)加强预算管理,合理编制预算,确保预算执行。
(2)加强成本控制,降低学校运营成本。
(3)加强资金管理,确保资金安全。
三、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1. 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学校应积极争取政府支持,降低融资成本。
具体措施包括:(1)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争取政策支持。
(2)向政府申请专项资金,用于偿还债务。
(3)争取政府贴息贷款,降低融资成本。
2. 拓宽融资渠道学校应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具体措施包括:(1)与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争取优惠贷款。
(2)发行债券,拓宽融资渠道。
(3)探索股权融资,引入战略投资者。
学校_化解债务(3篇)
第1篇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学校债务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债务问题不仅制约了学校的正常运营和发展,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学校债务的成因、影响,并提出一系列化解债务的路径和实践案例,以期为我国学校债务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
一、学校债务的成因1. 政策因素: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但同时也对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部分学校在争取项目资金、扩大办学规模等方面,过度依赖政府投入,导致债务累积。
2. 管理因素:部分学校在财务管理上存在漏洞,如预算编制不合理、资金使用不规范、债务监管不力等,导致债务风险加剧。
3. 市场因素: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部分学校为了提高竞争力,盲目扩大招生规模,导致教育成本增加,进而引发债务问题。
4. 融资渠道单一:部分学校融资渠道单一,过度依赖银行贷款,导致债务规模不断扩大。
二、学校债务的影响1. 影响学校正常运营:债务负担过重,导致学校资金链紧张,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
2. 制约学校发展:债务问题限制了学校的长远规划和发展,难以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3. 引发社会问题:学校债务问题可能导致教师工资拖欠、学生学费无法退还等社会问题,引发社会不稳定。
三、学校化解债务的路径1. 加强财务管理: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预算编制、资金使用和债务监管,降低债务风险。
2. 优化资源配置: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降低教育成本。
3. 拓宽融资渠道:积极争取政府资金支持,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降低对银行贷款的依赖。
4. 加强债务监管:建立健全债务预警机制,对债务风险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债务安全。
5. 推进校企合作: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争取企业赞助和社会捐赠,缓解债务压力。
四、实践案例1. 案例一:某高校通过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教育成本某高校在面临债务压力的情况下,通过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教育成本。
具体措施包括:压缩非教学支出、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加强学生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
学校债务如何化解(3篇)
第1篇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学校债务问题日益凸显。
学校债务不仅影响了学校的正常运营,还制约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如何有效化解学校债务,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学校债务的成因、化解策略以及预防措施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学校债务的成因1. 投资规模过大近年来,我国教育投入逐年增加,许多学校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不断扩大校园规模,导致建设资金投入过大,超出学校的承受能力。
2. 资金管理不善部分学校在资金管理上存在漏洞,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甚至出现挪用、侵占等违规行为,加剧了学校债务问题。
3. 财政支持不足受地方财政状况影响,部分学校在建设、维护等方面得不到足够的财政支持,导致债务累积。
4. 收入结构单一许多学校收入主要依靠学费、捐赠等,收入来源单一,抗风险能力较弱,一旦出现意外情况,债务问题将迅速恶化。
5. 市场竞争加剧随着教育市场竞争的加剧,部分学校为了提高竞争力,盲目投资,导致债务负担加重。
二、学校债务的化解策略1. 优化债务结构(1)调整债务期限:将长期债务转化为短期债务,降低债务利息支出。
(2)降低债务成本:通过市场化手段,寻求更低利率的债务融资。
(3)增加股权融资: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引入社会资本,优化债务结构。
2.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1)加强预算管理:严格执行预算制度,确保资金合理使用。
(2)规范财务制度: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防止资金流失。
(3)盘活存量资产:通过资产置换、租赁等方式,盘活学校存量资产,增加收入。
3. 争取政策支持(1)积极争取政府财政支持:向政府部门申请专项补助,缓解债务压力。
(2)争取税收优惠:根据国家相关政策,争取税收减免,降低债务负担。
(3)争取政策性贷款:利用政策性贷款,降低债务成本。
4. 拓展收入渠道(1)多元化办学:开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增加收入来源。
(2)加强校企合作:与企业合作,开展产学研项目,增加收入。
(3)盘活校产资源:通过出租、转让等方式,盘活校产资源,增加收入。
化解高校债务资金(3篇)
第1篇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债务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如何有效化解高校债务资金,保障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债务形成原因、化解策略、实施路径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高校债务形成原因分析1. 扩招政策推动下的高校规模扩张: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实施高等教育扩招政策,高校招生人数迅速增加,导致教育资源需求急剧上升。
为满足扩招后的办学需求,许多高校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导致债务规模不断扩大。
2. 资金来源单一,依赖贷款:我国高校资金来源主要为财政拨款,而在财政拨款难以满足实际需求的情况下,高校往往选择贷款作为资金补充渠道。
长期依赖贷款导致债务规模不断扩大,还本付息压力日益加重。
3. 高校内部管理不善:部分高校在财务管理、资源配置、成本控制等方面存在不足,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进一步加剧了债务风险。
4. 外部环境变化: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金融市场风险增加,高校融资渠道受限,债务偿还压力进一步增大。
二、化解高校债务资金策略1. 优化债务结构:高校应合理调整债务期限和利率,降低融资成本,减轻短期偿债压力。
同时,积极争取政府、金融机构等政策支持,拓宽融资渠道。
2. 加强财务管理:高校应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资金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严格控制非必要开支,降低运营成本。
3. 盘活存量资产:高校可通过转让、出租、合作等方式盘活存量资产,增加收入来源,缓解债务压力。
4. 推进内涵式发展:高校应聚焦内涵式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核心竞争力。
通过提高科研水平、加强产学研合作等方式,提升高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5. 加强风险防范:高校应建立健全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定期对债务风险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和化解潜在风险。
三、化解高校债务资金实施路径1. 政策引导:政府应加大对高校债务化解工作的支持力度,出台相关政策,引导高校合理调整债务结构,降低融资成本。
高校转制视角下债务危机化解途径论文
高校转制­视角下的债务危机化解途径【摘要】高校债务危机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本文从政府的政策及高校制度等多方面分析了其形成原因。
讨论了政府、高校、市场三者的关系,并提出从根本制度层面的变革上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缓解眼前危机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债务危机;高校;三角关系;国退民进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6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蓝皮书称,截止到2005年我国高等教育向银行贷款的总量大约在1500-2000亿之间,几乎所有的高校都有贷款。
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邵鸿在提交解决高校巨额贷款的提议中认为,保守估计高校债务达4000亿。
面对如此巨大的债务压力,高校基本不可能在规定期限内偿付本金。
目前研究高校债务的相关文献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主要从实证的角度分析高校负债的原因、现状以及高校负债的风险;二类是从经济学、法学或财务管理角度出发探析如何化解和防范高校债务。
本文从高校债务归属的解析出发,讨论了政府、高校、市场三者的关系,探讨通过高校体制转化,实行国退民进的方式从根本上解决高校债务危机。
一、公立高校债务归属解析1.基于法人产权制度的视角:从我国公立高校的资金主要来源来看,国家是我国公立高校的唯一投资人。
按照1999你那1月1日起实行的《高等教育法》第三十条规定:高等学校在民事活动中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
实际情况则是,我国尽管在法律上赋予了公立高校法人的地位,但其却没有真正享受到上述的法人产权,存在法人产权缺位的问题。
将高校的法人权利看成是从投资人权利中分离出来的一部分,即权利的分离,这是导致公立高校债务归属责任人不清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公立高校贷款的盲目性与非科学性的根源。
2.基于委托—代理制度的视角:对高校发展有决定性影响的是政府部门和高校校长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
在这个关系中存在着明显的激励与约束的不对称。
作为代理人的校长,高校经营的好坏均不会给他的显性收入带来任何影响。
如何化解高校债务(3篇)
第1篇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债务问题日益凸显。
债务负担过重不仅影响了高校的可持续发展,也制约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因此,如何有效化解高校债务,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高校债务的成因、化解策略、政策建议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高校债务的成因1. 高校扩招: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发展阶段,高校招生规模迅速扩大。
为满足扩招需求,高校纷纷进行新校区建设、基础设施改造等,导致资金需求激增。
2. 教育资源不足: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教育资源相对紧张,如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科研设备等。
为改善办学条件,高校不得不加大资金投入,从而增加债务负担。
3. 内涵式发展需求:高校内涵式发展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包括人才引进、学科建设、实验室建设等。
为提升办学水平,高校不得不增加债务规模。
4. 风险意识不强:部分高校在负债过程中,缺乏风险意识,盲目扩大债务规模,导致债务风险积聚。
5. 政策因素:教育部教学评估等政策客观上造成了高校债务负担加大,如对高校建设项目的投资要求、科研经费投入等。
二、高校债务的化解策略1. 优化债务结构:高校应合理调整债务结构,降低融资成本,优化债务期限。
具体措施包括:增加债券融资比例、调整贷款期限等。
2.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高校应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具体措施包括:严格控制支出、加强预算管理、优化资金配置等。
3. 加强内部管理:高校应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具体措施包括:优化组织结构、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内部控制等。
4. 发展产业:高校可依托自身优势,发展产业,增加收入。
具体措施包括:创办科技企业、开展技术服务、转让知识产权等。
5.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高校可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资金和技术,减轻债务负担。
6. 政府支持:政府应加大对高校的财政支持力度,为高校化解债务提供政策保障。
具体措施包括:设立高校债务化解基金、提供贷款贴息等。
三、政策建议1. 完善高等教育财政投入机制:政府应加大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确保高校基本办学条件得到保障。
化解学校债务(3篇)
第1篇引言: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各级各类学校在办学规模、教学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然而,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部分学校也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债务问题。
如何有效化解学校债务,保障学校正常运转,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债务成因、化解策略、创新途径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学校债务问题提供参考。
一、学校债务成因分析1. 投资规模过大: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部分学校盲目扩大办学规模,导致资金投入过大,债务负担加重。
2. 资金管理不善:部分学校财务管理不规范,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导致债务累积。
3. 收入结构单一:部分学校依赖政府拨款和学费收入,缺乏多元化收入渠道,难以应对债务压力。
4. 政策调整:国家对教育政策的调整,如收费标准、招生政策等,可能对学校收入产生较大影响,加剧债务问题。
5. 校企合作风险:部分学校与企业在合作过程中,未能充分评估风险,导致合作失败,产生债务。
二、化解学校债务的策略1. 加强财务管理: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成本,确保资金安全。
2. 优化收入结构:拓展多元化收入渠道,如开展校办产业、引进社会资金、开展社会服务等,增加学校收入。
3. 严格控制债务规模:在保证学校正常运转的前提下,严格控制债务规模,避免过度负债。
4. 加强债务重组:与债权人协商,采取分期偿还、债务减免等方式,降低债务压力。
5. 政策支持:积极争取政府政策支持,如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减轻学校债务负担。
三、创新途径化解学校债务1. 创新融资模式:探索发行教育债券、引入风险投资等新型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
2. 推进校企合作:加强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展产学研项目,实现资源共享,降低学校债务风险。
3. 发展校办产业:发挥学校优势,培育校办产业,增加学校收入,降低债务压力。
4.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建立健全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对债务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和化解潜在风险。
5. 加强内部控制:加强内部控制,防范舞弊和腐败,提高学校资金使用效率。
如何化解高校债务风险(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高校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
然而,在快速发展的背后,高校债务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制约高校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本文旨在分析高校债务风险产生的原因,提出化解高校债务风险的策略,为我国高校债务风险防范提供参考。
二、高校债务风险产生的原因1. 规模扩张带来的债务压力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高校基础设施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研经费投入等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
为满足这些需求,部分高校过度追求规模扩张,导致债务负担加重。
2. 体制机制不完善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部分高校财务管理水平较低,缺乏有效的债务风险防控机制。
此外,高校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决策机制不透明,导致债务风险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3. 资金使用效率不高部分高校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浪费、滥用等问题,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同时,高校对外投资缺乏有效监管,投资风险较大,增加了债务风险。
4. 政策环境变化近年来,国家在高校贷款政策、税收政策等方面进行调整,对高校债务风险产生一定影响。
如高校贷款政策收紧,使得部分高校难以获得贷款资金;税收政策调整,增加了高校税收负担,导致资金紧张。
三、高校债务风险化解策略1. 优化债务结构,降低融资成本(1)调整债务期限结构,降低短期债务比例。
高校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配置短期债务和长期债务,降低短期债务风险。
(2)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高校可通过发行债券、股权融资等方式,降低对银行贷款的依赖,降低融资成本。
2. 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1)完善财务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债务风险防控机制。
高校应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对债务风险的监测、预警和防范。
(2)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严格控制非必要开支。
高校应优化资金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避免资金浪费。
3. 优化投资结构,降低投资风险(1)加强对外投资监管,确保投资安全。
高校对外投资应遵循市场规律,加强风险评估和监管,降低投资风险。
学校债务化解的方案建议(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许多学校在建设、购置设备、改善设施等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导致部分学校背负了较大的债务。
这些债务不仅影响了学校的正常运营,还可能对学校的长期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为了确保学校的健康稳定发展,特制定本债务化解方案。
二、背景分析1. 债务现状:通过详细梳理学校债务情况,包括债务总额、债务构成、债务期限、利率水平等,全面了解学校债务的现状。
2. 债务成因:分析学校债务形成的原因,如盲目投资、资金管理不善、债务期限过长等。
3. 债务风险:评估债务对学校财务风险的影响,包括流动性风险、偿债风险、财务风险等。
三、目标设定1. 短期目标:- 优化债务结构,降低财务成本。
- 加强现金流管理,确保短期偿债能力。
- 逐步减少债务总额。
2. 长期目标:- 提高学校财务管理水平,确保财务稳健。
- 提升学校综合实力,增强偿债能力。
- 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四、方案措施(一)债务重组1. 优化债务结构:与债权人协商,通过调整债务期限、利率等方式,优化债务结构,降低财务成本。
2. 债务置换:利用政策支持,将高成本债务置换为低成本债务。
3. 债务重组:对于部分无法偿还的债务,通过债务重组,将债务转化为股权或长期投资。
(二)现金流管理1. 加强收入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吸引更多学生入学,增加学费收入;拓展校办产业,增加非学费收入。
2. 控制支出:严格预算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3. 优化现金流:通过短期融资、债券发行等方式,优化现金流,确保短期偿债能力。
(三)财务管理1. 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行为,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2. 加强财务监督:设立财务监督机构,对学校财务活动进行监督,确保财务安全。
3. 提升财务人员素质:加强财务人员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
(四)开源节流1. 开源:- 拓展校办产业,增加收入来源。
- 加强与社会合作,争取政府和社会资金支持。
教育部化解高校债务风险(3篇)
第1篇摘要:近年来,我国高校债务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制约高校发展的重要瓶颈。
本文从高校债务问题的背景和现状出发,分析了高校债务风险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教育部化解高校债务风险的路径与对策,以期为我国高校债务问题的解决提供有益借鉴。
一、引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债务问题日益凸显。
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2020年底,我国高校债务总额已超过1.5万亿元。
高校债务问题不仅严重制约了高校的健康发展,也给国家财政带来了巨大压力。
因此,如何化解高校债务风险,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高校债务问题的背景和现状(一)背景1. 高等教育扩张: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高校招生人数持续增长,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不断提高,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
2. 高校建设投入增加:为满足高等教育扩张的需求,高校纷纷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学科建设和人才引进,导致高校建设投入不断增加。
3. 债务融资渠道单一:受制于财政资金投入不足,高校债务融资渠道单一,主要依靠银行贷款。
(二)现状1. 债务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我国高校债务规模持续扩大,债务风险不断积聚。
2. 债务结构不合理:高校债务主要集中在长期债务,短期债务较少,导致高校债务偿还压力较大。
3. 部分高校债务风险较高:部分高校债务负担较重,债务风险较高,甚至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
三、高校债务风险产生的原因(一)外部原因1. 财政资金投入不足:我国高校经费来源主要依靠财政拨款和学费收入,财政资金投入不足导致高校债务规模不断扩大。
2. 金融政策调控:近年来,我国金融政策调控趋严,银行贷款审批难度加大,高校融资渠道受限。
(二)内部原因1. 高校债务管理不善:部分高校债务管理不善,缺乏科学的债务风险防控机制,导致债务风险不断积聚。
2. 高校扩张冲动:部分高校存在盲目扩张的冲动,过度追求规模扩张,导致债务负担加重。
3. 高校学科建设投入不足:部分高校学科建设投入不足,导致高校核心竞争力下降,难以吸引优质生源和人才。
化解高校债务问题的思考和对策
化解高校债务问题的思考和对策高校负债是指高校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并且需要以资产或者劳务偿还的债务。
1998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108万人。
1999年,我国高校开始扩招,到了2005年,高校招生人数已经达到530万人。
伴随高校大举扩招的是高校基础设施、教学、实验等各种矛盾日益突出。
高校要扩建、要发展,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学校的收入来源主要有:财政拨款、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缴款和其他收入,其中财政拨款和事业收入占学校整个收入的比例高达90%以上。
这部分收入仅能维持学校正常办学的需要,大量的建设资金只能通过银行贷款来解决,因此银行贷款已成为支撑高校运作的重要资金来源,各大商业银行纷纷与高校签订合作协议。
商业银行之所以不顾放贷风险”踊跃”授信,原因就是公办高校在体制上享有政府信用的支撑。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6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显示,2005年以前,我国公办高校向银行贷款总额达1500~2000亿元,几乎所有的高校都有贷款。
自从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政府在高等教育迅速扩张的同时并未给予足够的保障。
资金不足导致高校不得不利用银行贷款来充实办学条件。
另外,个别高校在基本建设中盲目追求高水平,更是加深了自身的债务危机。
高校具有培养人才和使现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双重属性,其发展规律主要体现在教育投资形成良性资产和教育事业投资收益期长等方面。
一方面,高等院校建设投资形成的土地、校舍等办学资源,其中土地、校舍等资源存在长期增值空间,属于良性资产;另一方面,高等院校是一种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和稳定收入的事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持久的资金资源。
但是大多数高校都是非盈利性机构,虽然有稳定的现金流,但短期内却不能形成大量盈余,需要长期积累资金。
这就要求高校的发展需要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尤其是长期教育投资。
但是受我国金融政策和体制的限制,各个高校很难获得长期项目贷款。
高校负债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短期负债太多、长期负债太少,这与高校的发展规律不一致,造成高校财务压力沉重。
河科大债务如何化解(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河科大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债务压力日益增大的问题。
为了确保学校可持续发展,维护广大师生的利益,本文提出一套针对河科大债务化解的方案。
二、河科大债务现状分析1. 债务规模:河科大债务总额较大,包括银行贷款、债券、民间借贷等多种形式。
债务规模与学校资产规模不成正比,存在一定的债务风险。
2. 债务结构:河科大债务结构不合理,长期债务占比过高,短期债务占比过低。
这种结构容易导致学校在还款期限内面临较大压力。
3. 债务原因:河科大债务形成的主要原因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教学投入、科研经费等。
三、河科大债务化解方案1. 优化债务结构(1)降低长期债务占比:通过发行短期债券、调整银行贷款期限等方式,降低长期债务占比,提高短期债务占比。
(2)增加债务来源:拓宽债务融资渠道,如发行企业债、私募债等,降低对单一银行贷款的依赖。
2.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1)加强预算管理:严格执行预算制度,严格控制非必要开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盘活存量资产:对闲置资产进行处置,增加学校收入,降低债务负担。
3. 增加收入来源(1)加强产学研合作:深化校企合作,拓宽产学研合作渠道,增加学校收入。
(2)拓展对外交流: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吸引国外资金投入,增加学校收入。
4. 加强债务管理(1)建立债务预警机制:对债务规模、结构、偿还能力等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债务风险可控。
(2)加强债务风险控制:对债务进行分类管理,对高风险债务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债务风险。
5. 优化债务偿还方式(1)分期偿还:与债权人协商,将债务分期偿还,降低一次性还款压力。
(2)债务重组:对部分高风险债务进行债务重组,降低债务成本。
四、实施步骤1. 制定详细债务化解方案:根据上述方案,制定详细的债务化解实施计划,明确责任分工和时间节点。
2. 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债务化解的重要性,提高全校师生的认识。
3. 严格执行方案:按照债务化解方案,逐步推进各项工作,确保方案顺利实施。
学校债务化解(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学校债务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学校债务化解工作事关学校生存和发展,关系到广大师生的利益。
本文旨在分析学校债务问题产生的原因,探讨债务化解的对策,为学校债务化解工作提供参考。
二、学校债务问题的现状1. 债务规模庞大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学校债务规模已达到数万亿元,其中公办学校债务占比超过70%。
学校债务问题已成为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2. 债务结构不合理学校债务结构不合理,长期债务占比高,短期债务占比低。
长期债务利息负担重,对学校财务状况造成较大压力。
3. 债务偿还压力大学校债务偿还压力大,部分学校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债务偿还问题成为学校管理层关注的焦点。
三、学校债务问题产生的原因1. 财政投入不足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学校资金紧张。
为满足学校发展需求,部分学校通过贷款等方式筹集资金,导致债务规模不断扩大。
2. 扩招政策影响近年来,我国高校扩招政策实施,导致学校在校生人数激增。
为满足扩招需求,学校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剧了债务负担。
3. 资金管理不善部分学校在资金管理上存在漏洞,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浪费现象严重。
资金管理不善加剧了学校债务问题。
4. 教育收费政策我国教育收费政策调整,导致学校收入来源减少。
部分学校为了维持正常运转,不得不依赖贷款等手段筹集资金,进一步加剧了债务负担。
四、学校债务化解对策1. 加大财政投入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的财政投入,确保教育经费的稳定增长。
同时,优化教育经费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 优化债务结构学校应合理调整债务结构,降低长期债务占比,提高短期债务占比。
通过调整贷款期限,减轻利息负担。
3. 加强资金管理学校应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制度,防止资金浪费和流失。
4. 多渠道筹措资金学校可以通过以下途径筹措资金:(1)发行教育债券:学校可以发行教育债券,为学校发展筹集资金。
学校债务化解计划(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校债务问题日益凸显。
为保障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维护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确保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特制定本债务化解计划。
二、债务现状分析1. 历史债务:由于历史原因,部分学校存在一定的债务问题,主要包括建设债务、设备购置债务、贷款利息等。
2. 当期债务: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校在师资培训、基础设施建设、设备更新等方面加大投入,导致当期债务不断累积。
3. 债务构成:学校债务主要包括政府债务、银行贷款、供应商欠款、教师工资拖欠等。
三、债务化解目标1. 严格控制债务规模,确保债务增长速度低于学校收入增长速度。
2. 通过多种途径,逐步消化历史债务,降低债务风险。
3. 优化债务结构,提高债务使用效率。
4. 保障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维护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
四、债务化解措施(一)加强债务管理,严格控制新增债务1. 严格执行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债务审批流程,确保债务合规使用。
2. 优化学校预算管理,合理分配资金,避免因预算不足而新增债务。
3. 控制学校非必要开支,降低债务增长速度。
(二)积极化解历史债务1. 与债权人协商,争取债务减免或延期偿还。
2. 通过资产处置、股权投资等方式,增加学校收入,偿还债务。
3. 争取政府财政支持,用于化解学校债务。
(三)优化债务结构,提高债务使用效率1. 积极争取政策性贷款,降低融资成本。
2. 优化债务期限结构,降低短期债务风险。
3. 加强债务风险管理,防范债务违约。
(四)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1. 积极争取银行贷款、发行债券等融资方式。
2. 探索与金融机构合作,开展融资创新业务。
3. 积极争取政府财政贴息、风险补偿等政策支持。
(五)加强债务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监督1. 定期公布学校债务情况,接受师生员工和社会监督。
2. 建立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布债务风险信息。
3. 加强与债权人的沟通,及时解决债务纠纷。
五、组织实施1. 成立债务化解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债务化解工作的统筹协调。
化解高中债务措施(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我国普通高中债务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制约了高中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将从政策、管理、融资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化解高中债务的措施,以期为广大高中学校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政策层面1.加大财政投入(1)提高高中教育经费保障水平。
各级政府应将高中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财政资金对高中教育的投入逐年增长。
(2)设立高中债务化解专项资金。
针对普通高中债务问题,各级政府可设立专项基金,用于化解高中债务。
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1)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高中教育的投入。
将部分非必要支出转移到高中教育领域,提高高中教育经费使用效率。
(2)加强对高中教育经费的监管,确保资金用于教育教学和债务化解。
3.完善政策支持(1)落实国家关于高中教育发展的各项政策,加大对高中教育的支持力度。
(2)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高中教育投资,拓宽融资渠道。
三、管理层面1.加强债务管理(1)建立健全高中债务管理制度,明确债务管理职责,规范债务使用。
(2)加强对高中债务的监督,确保债务资金用于教育教学。
2.优化资源配置(1)合理规划学校布局,避免重复建设和过度扩张。
(2)提高学校内部管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3.加强校企合作(1)加强校企合作,拓宽学生就业渠道,提高学生就业质量。
(2)吸引企业投资,为学校债务化解提供资金支持。
四、融资层面1.拓宽融资渠道(1)发行教育债券。
在确保债务安全的前提下,发行教育债券筹集资金,用于学校债务化解。
(2)争取金融机构支持。
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争取低息贷款,用于学校债务化解。
2.优化债务结构(1)降低高成本债务比例,提高低成本债务比例。
(2)合理调整债务期限,降低还款压力。
3.加强债务风险防控(1)建立健全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化解债务风险。
(2)加强对债务资金使用的监管,确保资金安全。
五、具体措施1.设立高中债务化解专项资金(1)各级政府设立高中债务化解专项资金,用于化解普通高中债务。
高校债务危机的成因及化解途径
薛亚琴(南通大学财务处,江苏南通226019)摘要: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我国高等教育事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由于高校连续扩招,学校规模迅速扩大,各项投入明显增加,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与高校事业发展对资金强烈需求的矛盾正在加大。
为缓解这一矛盾,要从政府、学校和银行三个方面着手解决。
关键词:高校;财务风险类型;防范中图分类号:F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 (2012)11-0091-01收稿日期:2012-09-07作者简介:薛亚琴(1979-),女,江苏如皋人,会计师,研究方向:高校财务管理。
一、高校债务的成因分析(一)政府方面政府财政投入不足是高校债务增加的主要原因。
面对迅速增长的高校在校学生,财政拨款投入严重不足,导致高校教学资源严重不足,高校办学经费普遍短缺,无法保证解决高校因招生规模扩大所带来的教学、实验等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等问题,高校不得不借助银行贷款。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到20世纪末达到4%。
但是由于我国G DP 增长迅速、财政收入占G DP 较低等多种原因,这一目标未能如期实现。
截至2008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 DP 的比例只达到3.48%,仍然低于4.5%的世界平均水平。
(二)学校方面高校扩招和合并是高校产生债务的直接原因。
高校扩招带来的圈地、投资、举债热,加大了高校财务风险。
为适应扩招的需要,各高校纷纷大兴土木举债发展,兴办“二级学院”、“新校区”。
这虽然使高校有了“量”的可扩张,但这种硬件的投资是在“借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是搞赤字预算,容易使高校背上沉重的债务包袱,而真正的办学效益前景一般很难预测。
(三)银行方面对高校性质的错误认识引发高校债务增加。
商业银行普遍认为教育是国家重点扶持的朝阳产业,有财政拨款和稳定的学费收入,而且还有各级政府的担保,一般都把高校列为优质客户。
防范和化解高校债务风险的财政政策选择
江苏省高校在“大扩招”、“大建设”等政策的影响下,高校教育事业发展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时也积聚了巨大的债务风险,严重地影响了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
本文选择从分析江苏省高校债务风险的形成原因及背景入手,结合江苏省高校债务的现状及特征,从财政政策的角度提出了防范和化解江苏省高校债务风险的具体对策。
一、江苏省高校债务风险形成原因及背景简述为适应江苏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广大人民群众对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愿望,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从1996年起,江苏率先在全国吹响了扩大高校招生的号角,61所高校当年招生7.88万人,在校大学生增至23.28万人。
1999年,在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高校扩招”的重大决策后,江苏省积极响应号召,进一步扩大招生步伐,高等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至2009年底,年招生数达44.61万人,全省普通高等学校122所,在校生达176.73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0%。
江苏高等教育历史性地迈进了大众化的门槛,完成了从“精英”教育阶段向“大众化”教育阶段的历史性跨越,为江苏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与此同时,各高校为适应办学规模扩大的新形势,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开展了以新建、扩建校区为主要特征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
在建设资金筹措上,除依靠财政拨款、学校自筹外,积极开展了以银行贷款、老校区置换、政府贴息、学校还本为主的投融资模式,广泛吸纳社会资金。
至2009年底,全省共建有南京仙林大学城、江宁大学城等6个高教园区,省属高校占地面积从1995年的1.6万亩增加到2009年的11.2万亩,增加了7倍;校舍面积从1995年的510万平方米增加到2009年的3230万平方米,增加了6.3倍,固定资产总值从19.86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965.4亿元,增加了48.6倍,为国家积累了相当丰富的高等教育优质资源。
但是,在江苏高等教育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各高校也普遍形成了一定数量的债务,不少高校债务较重,付息压力大,资金周转困难,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学校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影响了学校内涵建设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解高校债务危机:制度视角下的路径选择[摘要] 由于我国的高等院校本质上不是自主的法人实体,从而导致高校管理从内至外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制度缺失和执行不到位的问题,这正是高校债务危机的根源所在。
在制度视角下深刻剖析了高校债务形成的制度性成因,提出化解高校债务危机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高校;债务;制度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办校规模和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为国民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但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带来了高校的巨额债务问题,尤其是近两年来,高校债务危机已成为社会和学术界的热点话题之一。
关于高校债务危机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高校扩招后,基本建设支出增加导致债务规模剧增的原因和对策分析,缺乏对于债务危机形成制度因素的深层次剖析。
高校债务危机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无论是高校管理的外部原因还是内部原因,制度缺失都是高校债务形成的根源所在。
一、高校债务的现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资金需求量不断增加,但政府对高校财政拨款的增长幅度不大,高校负债办学在我国已经成为一种普遍方式。
2007年7月,全国政协一项调查显示,高校贷款总额已达2 500亿元且有扩大趋势。
高校积极利用银行信贷资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校快速发展与资金不足的矛盾,同时也为高校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债务风险问题。
2008年的两会期间,高校债务问题再次成为一部分与会代表关心的热点问题,债务压力严重地影响了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的与会代表甚至提出了“高校破产说”,由此可见,化解高校债务问题迫在眉睫。
二、制度视角下高校债务的成因分析本文从制度视角研究高校债务危机的形成原因,主要从高校管理的外部制度和内部制度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高校管理的外部制度缺失和执行不到位,是导致高校负债过度的根本原因1. 产权制度不明,高校债务责任缺失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明确规定,高等学校为独立的机关,具有法人的地位,但在我国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转型时期,公办高校的自主权在某些方面并没有如法律规定的那样得到充分的行使,仍然是政府的教育行政机构,高校资产仍属于国有资产,承担责任的主体不明,使高校成为没有明确经济责任的经济实体。
由于产权制度不健全,政府仍作为高校财产的所有者,其出资的办学财产并没有随公办学校的法人化,而独立成为学校法人财产,学校事实上只有有限的财产处分权利。
同样,面对债务的责任归属具有同样的处理方式。
由政府任命的高校管理者认为学校是国家的,债务的责任风险由政府承担是理所当然的,因此,过度举债成为必然。
2. 招生规模的迅速膨胀,促使高校举债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各学校在扩大招生时,没有充分考虑自身的办学条件,总认为规模能降低相关的成本,即所谓的规模效应,这种建立在以为扩招总能持续下去的假设之上的规模经营设想认为,持续扩招后的学费收入足以构成还贷的资金来源,但在现实发展中这一设想并不成立,高校的招生规模不会无限扩大,扩招并没有带来丰厚的还贷资金,导致高校债务问题凸现,反而演变成规模不经济。
而在资金供给方面,虽然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需求过旺,但目前的自身供给能力有限,高校内部的自身积累和学费收入难以满足学校跨越式发展对资金的需求,政府财政投资能力不足。
资金供需失衡使得高校只得寻求银行贷款来弥补扩招、扩建过程中的资金缺口,这样才能把握住政府给予的扩招机遇。
3. 高等教育投资不足,难以满足高校生存发展需要高等教育具有准公共物品的性质,因此政府财政应是高校主要的投资主体。
但我国财政对教育投资规模不仅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投资平均水平。
2006年,我国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略有回升,但仍不足3%。
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距离4%的目标相差较远,财政投入不及大学扩张速度是造成高校举债发展的直接诱因。
10年来,全国高校规模增长了5倍,而国家财政投入的增长不到2倍。
国家财政拨款的绝对总额虽然逐年增加,但增幅不大,政府财政拨款占高等教育事业收入的比重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财政支持力度不够,经费投入不足使得高校为求生存不得不向银行等金融机构举债融资。
4. 监管制度乏力,银校合作随意在政府财政投入不足及全面扩招的情况下,政府作为高校主要的外部治理主体利用政策引导高校负债经营。
教育部在1999年提出:利用银行贷款加大校园改造和建设力度,使学校的教学设施、体育设施、基础设施有较大的改善。
从此利用银行贷款资金满足扩招后的高等教育发展成为普遍现象。
而政府在高校贷款的申请和使用上缺少相对完善的监督机制,在评估体系方面也不健全,给高校造成一种“政府买单”的依赖心理。
在高校大规模扩张,教育贷款需求强劲的环境下,银行认为作为事业单位的高校,无论怎样贷款都会有财政托底,绝对安全,高校的稳定性和成长性促使银行主动与高校合作,尽量满足高校贷款需求,预警监控乏力。
5. 政绩考核制度脱离实际,高校债务融资推力巨大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政府及领导干部考核制度存在的弊端日显突出。
政绩考核评价如同“指挥棒”决定着领导干部工作的方向,有什么样的考核标准,就会有什么样的政绩观。
高校的发展成就对地方政府而言也是一种显赫的政绩,为了政绩,地方政府会积极鼓励高校扩张、扩建。
但地方政府自身的财力往往不足以支持高校的这种扩张,各级地方政府除了为高校贷款扩建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如较低的土地价格、拆迁与安置配套政策、建设程序性费用的减免、配套设施的建设、配套住宅用地的提供等)外,地方政府还会凭借自身的政治资源和影响力对高校和银行双方施加压力,一方面,鼓励高校通过贷款实现扩张发展,另一方面,鼓励银行加大对高校的贷款支持力度。
(二)高校内部制度软弱无力,是导致高校债务危机的直接原因1. 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风险控制不力高等院校过去单纯依靠财政拨款来经营,具有较深的计划经济的印记,管理者认为经营管理活动与经济不相联系,风险意识并没有提高到应有的高度或根本没有形成风险意识,内部控制制度薄弱,更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与风险预警机制。
随着高校的财务活动越来越复杂,财务收支规模越来越大,高校所处的内外经济环境也日益复杂多变,高校的风险加大。
由于内部控制不力,对于一些项目的可行性及对应的资金来源缺乏预算管理,建设项目资金常常难以按计划到位,银行贷款成为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而且在资金运作及结构中存在着诸多不合理因素,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2. 高校内部监督考核制度薄弱,管理者还贷意识缺失高校领导作为事业单位的行政领导由国家任命,并实行任期制,对领导的任期内考核主要看重成绩,很少对工作中的缺点和不足实施问责,这直接导致高校领导的任期内的短期化行为特征。
有的高校领导在任期内为了突出政绩,缺乏长远规划,大搞基本建设,尽量争取任期内的中长期贷款,对还款压力估计不足,对贷款风险认识不够,还贷责任意识也不强,有人甚至故意将还款责任拖延至以后任期,推给后任领导。
另外,由于高校内部对领导干部的监管制度和问责措施缺失,导致债务资金使用的随意性较大。
三、制度视角下的化解路径选择和制度创新(一)明晰高校的法人产权制度,进一步确立高校的法人地位真正确立大学独立法人的地位,建立明晰的法人产权制度。
学校法人财产权就是学校法人对其财产依法拥有的独立支配权。
在政府与高校的关系上,政府在保证对高校最终控制权的前提下应给予高校充分的办学自主权。
政府主管部门应进一步转变职能,更多地利用立法、拨款、规划、信息服务、政策指导等手段指导高校办学,而不是直接控制高校。
在政事分开的基础之上,使高等学校真正成为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政府和高校之间应进一步明确资产负债的归属和责任。
只有这样才能明确学校出资者、管理者和政府的权责范围,使三者相对独立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二)完善招生制度,稳定招生规模,提高教育质量高校招生规模不可能无限增长,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化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基于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高等教育背景,应该放慢高等教育扩招的步伐,将重点放到提高高等教育办学质量上来,提高教学质量才是大学生命力之所在。
2006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做出适当控制高校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的决定,高校扩招速度得到了一定的控制。
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分析,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由“加快发展”转为“稳步发展”,必然成为当前的主导性政策取向。
(三)加大财政投资力度,拓宽高等教育筹资渠道财政应进一步加大对高等教育支出力度,承担起政府在提供高等教育资金方面应负的责任,在高校还贷时给予更多的财力支持。
同时国家应支持和配合高校院校的多元化办学。
一是政府应鼓励高校自行创收,国家对高校学生公寓租金、高校后勤实体创收及高校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收入给予免税。
二是积极引导非政府性资金投资于高等教育,拓宽筹资渠道,国家应大力支持社会捐赠办学,引导国内民间资本、外资投资于高等教育。
相关部门应尽快起草和制定《教育投资法》,规定为社会投资提供必要的优惠条件,进一步激发社会捐资助学的积极性,以利用社会各类潜在教育资源。
(四)创新高校资金运行的监管制度,提高投资建设行为的规范性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对所属高校建立资金管理与监控系统,通过网络建立起所属学校的大额资金流动情况的实时监控。
也可以建立大学理事会,作为大学财政与行政的最高决策机构,董事会由独立理事构成,校长由大学理事会选聘,明确规定其责任和权限,并对理事会负责。
理事会是一个信托机构,大学的重大建设、发展项目必须由该理事会审议,接受政府拨款和捐款,并尽到善意使用信托资金的法律责任,如未能尽到善意使用责任的大学理事会成员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这样的约束可以让大学的预算具有刚性。
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强对高校的财务安全监控,完善资金贷前、贷中、贷后管理,是高校债务风险得以防范、化解的一个重要途径。
(五)加快立法步伐,完善高等教育发展的制度环境政府应利用自身制度供给优势,完善高等教育发展的制度环境,帮助高校缓解过度负债的压力。
政府应加强相关法制建设,完善有关法律法规,使银行和高校在合作中责任和权利得以明确和保护,有效地防止银行与高校之间的不合理交易。
政府一方面应完善商业银行法,强化对银行的硬性约束;另一方面应健全相关的政策措施,明确对高校的优惠政策的适用范围和条件。
此外,地方政府也不要把高校的发展建设单纯地理解为自己的政绩,应从高校发展的实际出发,在高校建设和发展中发挥更多的正面作用。
政府应站在第三方立场做好银校关系的协调工作,既要鼓励高校和银行在多种领域开展广泛合作,又要让高校和银行按照本行业的基本准则行事。
(六)强化高校财务管理和控制制度,降低高校经营风险高校管理者应增强经营风险意识,加强高校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谨防高校经营风险。
高校应从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入手,加强风险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