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世界政治发展趋势
当代世界政治的格局与发展趋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在凡尔赛体系中战胜国的要求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满 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凡尔赛条约第231条规定德国和其盟国应当承 担战争责任,这实际上就使战胜国对战败国索取赔 款合法化,于是条约规定德国和其他战败国要向战 胜国赔款。
(2)对德国领土的安排和军事力量的严格限制, 以及对德国殖民地的瓜分,对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利 权全部移交日本等,满足了法、英、日的一些要求。
(一)当前国际形势总体上趋向和平、缓 和、稳定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地区合作不断加强。 3、地区性军事冲突和战争趋向缓和。 4、大国之间在国际安全上积极合作。
(二)局部战乱、紧张、动荡
1、冷战思维依然存在。 2、局部冲突时起时伏,世界仍不安
当代世界政治的格局与 发展趋势
近现代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及特点
从19世纪初至当代,国际关系格局先后经 历了四个局面,即维也纳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和世界格局多 极化。
维也纳体系
1814~1815年间,战胜拿破仑帝国的欧洲各国,召开了 维也纳会议。这次会议由俄、普、奥、英四国操纵, 会议通过了恢复封建秩序、限制法国再起、分割法属 殖民地、重划欧洲版图、维护德意分裂等决议。从而 形成了维也纳体系。
1815年的欧洲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欧洲共同体
★为什么说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是一个曲折的过程?
第一,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图谋严重迟 滞了多极化的发展。
第二、主要战略力量之间的平衡需要一 个较长的过程。
第三、和平条件下新旧格局的转换会有 一个较长的过渡期。
二、国际形势总体和平、缓和、 稳定,局部战乱、紧张、动荡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形势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形势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加深,当代世界的政治经济形势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时代,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愈发密切,国际合作与竞争同步发展。
本文将从全球化、经济发展、地缘政治等多个角度探讨当代世界的政治经济形势。
一、全球化的影响全球化是当代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发展的重要背景。
全球化使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贸易往来更加紧密,信息流动更加便捷。
然而,全球化也带来了不少挑战和问题。
例如,全球化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贫富差距也随之增大。
此外,全球化还带来了环境问题、民族冲突等难题,这些都对当代世界政治经济形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经济发展的趋势当代世界的经济发展呈现多元化和复杂化的特点。
一方面,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使全球经济的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
中国、印度等国家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引擎,对全球贸易和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另一方面,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放缓,经济结构调整、就业问题等成为他们面临的挑战。
此外,技术创新和数字经济的兴起也对当代世界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地缘政治的演变地缘政治是当代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国际格局的变化,地缘政治的影响力逐渐凸显。
例如,中美关系对全球政治经济形势的影响非常重要。
中美贸易战、科技竞争等问题牵动着世界各国。
除此之外,中俄、中欧等区域合作也对地缘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
此外,军事冲突、恐怖主义等问题也是当前全球政治经济形势的重要方面。
四、全球治理体系的调整全球治理体系是当代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重要组成部分。
面对全球性挑战,如气候变化、贸易保护主义等,各国需要通过合作来应对。
国际组织和论坛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当前全球治理体系仍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调整和改革,以适应当代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
五、新挑战与应对当代世界政治经济形势面临着各种新挑战,如气候变化、人口老龄化、恐怖主义等。
当代世界政治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
第二讲当代世界政治的发展变化与趋势第一节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一、当代世界政治的构成和运行机制1、世界政治。
世界政治是由主权国家为主的世界政治行为主体,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的而进行的各种活动,以及相互间形成的各种政治关系的总和。
(见第34页第1自然段)2、国家行为主体的构成要素。
★国家作为世界政治主要的行为主体,它必须具备①定居的居民。
②一定界限的领土。
③健全的政府机构。
④独立的国家主权四个基本要素。
3、世界政治的三种基本态势──国际竞争、国际合作、国际冲突。
★4、世界政治中应共同遵循的原则。
主权平等原则、互不侵犯原则、互不干涉内政原则、平等互利原则、和平共处原则、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反对霸权主义原则。
二、当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1、世界政治格局的含义世界政治格局,是指在国际舞台上充当主角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和状态。
2、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主要分为两个大的阶段:第一个大的阶段,从二战结束到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⑴二战,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表现在六个方面)第一,意、德、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相继投降,这样,曾经嚣张一时,横行欧亚的这三个法西斯国家终于走向了自己的反面,一度从国际舞台上消失了。
第二,英国和法国这两个多年的世界强国极大的削弱了。
第三,美国不仅没有受到战争的破坏,而且还发了战争的财,从而一跃成为“全球性”的强国。
到二战结束时,①美国的经济实力──无论是工业产值,还是钢铁生产、石油开采、机械制造和农业生产,都是世界第一;②美国的军事实力──无论是海军、空军的数量,还是在世界各地的驻军数目和军事基地的数目也是世界第一;③美国的黄金儲备占资本主义世界的76%以上,世界第一;④美国当时还独家垄断了原子弹的生产技术。
第四,苏联经受住了战争的考验,也成为世界性强国。
苏联既是欧洲国家中遭受战争损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也是为二战的最终胜利作出最大贡献、起了决定性作用的国家。
第九单元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电脑病毒
个人隐私
3、冷战结束后世界发展趋势——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 (2)文化多样化:文化多样性是世界文化的基本特征。
中国美食
日本美食
印度美食
法国美食
但是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过程中,文化多样性面临巨大挑战
应对:①世界各国努力维护自己的文化特性,维系自己的文化根脉; ②中国在传承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同时,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和而不同、兼收 并蓄的文明交流,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第九单元: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学习目标
1.了解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 全球化、文化多样(多元)化、社会信息 化的发展特点;
2.冷战后人类社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3.理解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 潮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当代世界发展的趋势:
(1)政治多极化 (2)经济全球化 (3)社会信息化 (4)文化多样化 (5)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
发达国家与 发展中国家
经济
政治、经济、安全
经济
中国产品被挤出 2010年建成中国北美自由贸易区 东盟自由贸易区
1991年中国加入
第22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2、冷战结束后世界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加快
(2)存在的问题:①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失控的风险;②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 失衡,大部分利润流入西方发达国家;③经济危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增强;④发展中国 家的环境问题突出;⑤加剧了全球范围内文明和价值观念的冲突; ⑥出现“逆全球化”现象(英国的脱欧公投,美国采取的贸易保护、控制移民等措施)
1.20世纪90年代,有人评论国际局势:“当今世界巨人林立,日本是独脚的巨人,俄罗
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美国是萎缩的巨人,中国是潜展在的巨人
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与变化
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与变化近年来,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带来了很多的机遇与挑战。
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和地缘政治的动荡,不断地推动着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走向了新的方向。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和变化。
一、全球化的推进21世纪以来,全球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
通过贸易、投资、跨国公司和新科技的发展,全球化带来了众多的机遇和挑战。
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在国际市场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全球化加快了信息的流动和文化的交流,已成为了当代社会发展的支柱之一。
然而,全球化对各国的影响也是有利有弊。
一方面,全球化促进了跨国贸易和投资,提高了经济效率并促进了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全球化也加剧了不平等、经济风险和社会不稳定。
全球化可能会导致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被削弱,出现经济失衡和社会冲突。
二、新崛起的经济体和议程在全球化的推进下,一些新兴经济体如中国、印度、巴西和俄罗斯等国经济实力迅速崛起。
它们的崛起影响了全球经济、政治和安全格局。
这些国家正在成为全球贸易和投资的主要倡导者和参与者。
同时,它们也在国际组织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提出了一些新的全球议程。
例如,中国在近年来发起了“一带一路”倡议,这个倡议旨在通过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和贸易促进来提高中国在亚洲和其他地区的影响力。
巴西和印度则在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并提出了一些新的解决方案。
这些新崛起的经济体正在推动着全球经济和政治的变化。
三、贸易保护主义的崛起全球化和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也促使了一些国家采取保护主义政策。
例如,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限制进口货物和投资,引发了一些国际贸易争端。
英国退欧、欧盟对中国钢铁的反倾销和俄罗斯的制裁等也都是贸易保护主义的表现。
这些措施不仅加剧了世界贸易的紧张局势,也引发了更多的地缘政治和经济风险。
四、全球金融危机的后果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至今仍在扩散,这促进了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复苏,也暴露了全球金融体系的漏洞。
当今世界的政治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当今世界的政治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当代世界政治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近年来,当今世界政治发展呈现出许多显著的变化和趋势。
全球化、技术创新、新兴大国崛起等因素,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分析当今世界政治的发展现状,并展望未来的趋势。
首先,全球化是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一大特征。
全球化使得国家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经济、文化、技术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国家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加深,促使各国政治体系朝向开放和合作的方向发展。
国家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一员。
例如,联合国作为一个多边国际组织,促进各国共同解决全球性问题,体现了全球政治合作的趋势。
其次,新兴大国的崛起对世界政治造成了重大影响。
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大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得它们在全球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
这些新兴大国追求更多的国际话语权和参与决策的权力。
其在国际组织中的作用和影响力不断增加,与主要发达国家形成了更加复杂的多极格局。
未来,这些新兴大国有望在全球事务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塑造国际政治秩序。
第三,科技创新也深刻地改变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
互联网、社交媒体等现代科技手段的普及和使用,使得信息传播更加快捷和广泛。
这让政治参与者和民众之间的互动更加频繁和透明,增强了公众对政府的监督能力。
对政治的不满和抗议可以在瞬间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引发政治变革的力量。
这种科技创新对政治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和机遇,政府和政治精英必须善于应对和利用这些科技手段。
此外,当今世界政治还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民主政治的挑战。
虽然民主政治在某些地区取得了成功,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政党之间的分歧加剧、民众对政治不满情绪的增加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民主政治的运行和稳定性。
其次,恐怖主义和国际冲突带来的安全问题。
恐怖主义活动在全球范围内仍然存在,国际冲突也时有发生。
这些问题对于全球稳定和安全带来了巨大挑战。
最后,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始终处于不断变化的动态之中。
从古代的帝国兴衰到现代的民族国家崛起,从农业社会的自给自足到工业革命后的全球贸易,每一个时代都留下了独特的印记。
而在当代,政治和经济格局的演变更是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和多元。
二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经历了重大的调整。
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对峙,形成了冷战的局面。
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在西方世界占据主导地位;苏联则在社会主义阵营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这一时期,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和对抗。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苏联内部的问题逐渐暴露。
经济结构的失衡、政治体制的僵化以及民族矛盾的加剧,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这一重大事件标志着冷战的结束,也使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美国成为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其在全球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但与此同时,多极化的趋势也在逐渐显现。
欧洲通过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强自身的实力和影响力。
欧盟的成立使得欧洲国家在经济、政治等领域的合作更加紧密,成为了世界政治格局中的重要一极。
日本在战后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崛起,成为了世界经济强国,其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也在不断提升。
中国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高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俄罗斯在经历了初期的动荡后,逐渐恢复元气,凭借其丰富的资源和强大的军事实力,依然是国际政治舞台上不可忽视的力量。
此外,印度、巴西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也为世界多极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在经济格局方面,全球化成为了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交通、通信手段的不断革新,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资本流动更加频繁,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
发达国家在全球经济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它们拥有先进的技术、丰富的资金和成熟的市场体系。
发展中国家则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出口资源和劳动力等方式,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体系。
当代政治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发展的基本特点随着两极格局的解体,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发生重大转变,多极化已经成为发展趋势。
在多极化趋势中,世界政治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这些特点大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一、大国关系经历重大而又深刻的调整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因大国关系调整而呈现出空前活跃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也因大国关系调整而加速走向多极化。
因此,大国关系重大而又深刻的调整,是多极化趋势中世界政治最显著的特征。
1997年以“大国关系调整年”而载入国际关系史册。
自从这年1月4日德国总理科尔访问俄罗斯以来,中、美、俄、法、英、德、日诸国首脑频繁互访。
在欧洲,法国总统希拉克、德国总理科尔和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分别互访;俄美首脑在赫尔辛基举行会晤前德国总统赫尔佐克、法国总统希拉克和英国首相布莱尔相继访俄;叶利钦首次出席欧洲委员会首脑会议,俄、欧、美关系进一步调整,俄、法、德三国领导人做出决定,今后每年至少举行一次三国首脑会晤,形成首脑定期会晤机制。
在亚洲,江泽民主席成功地对美国进行了历史性访问。
日本首相桥本也先后访问中国和俄罗斯,叶利钦总统第三次访华,亚洲地区大国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1998年,大国首脑外交仍频繁展开,中、美、俄、德、法、英、日等国家领导人进行了新一轮的首脑外交活动。
特别是近两年来,大国间首脑互访次数之多,规模之大、规格之高,在冷战结束后的大国关系史上实属罕见,这充分说明,大国关系正在进行重大而又深刻的调整。
大国关系的调整,有其深刻的政治、经济背景。
首先,是适应多极化趋势的必然产物。
冷战结束后,美国仰仗其“一超”的地位,企图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秩序,实现“单极世界”的构想。
然而,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和世界多样化的潮流,有力地冲击着美国“单极世界”的企图,推动着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加速发展。
在多极化不可逆转的背景下,各大国为了适应这一趋势,不得不通过多方位的大国外交,调整相互间的关系,使其在多极化格局中处于有利的战略地位。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形势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形势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当代世界正面临着复杂多变的政治经济形势。
本文将对当代世界政治经济形势进行探讨和分析,从全球政治和全球经济两个层面进行阐述。
一、全球政治形势1. 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在当代世界政治形势中,多极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原有的超级大国之间的相互制衡关系逐渐形成,新兴大国也逐渐崛起,影响力日益扩大。
这种多极化的情势对全球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国际政治关系愈加复杂。
2. 国际合作与竞争并存当代世界政治形势中,国际合作与竞争并存。
各国在经济、安全、环境等领域需要进行广泛的合作,而同时也存在着利益争夺和内外因素影响的竞争。
国际合作的重要性愈加凸显,同时也要警惕竞争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3. 新兴问题的挑战全球政治形势中,新兴问题的挑战不容忽视。
例如,恐怖主义、难民危机、气候变化等问题对全球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各国需要积极应对这些问题,加强合作,推动国际社会的共同发展。
二、全球经济形势1. 经济全球化加速推进在当代世界经济形势中,经济全球化加速推进。
国际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跨国公司的影响力增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全球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经济全球化为各国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2. 不平等现象日益突出全球经济形势中,不平等现象日益突出。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仍在扩大,贫富分化问题严重。
这种不平等现象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和国际间紧张关系,各国需要共同努力解决这一问题。
3. 群体性危机不断涌现当代世界经济形势中,群体性危机不断涌现。
金融危机、经济衰退等问题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
各国需要加强宏观调控、推动结构性改革,降低经济风险,确保经济稳定发展。
结语当代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多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来应对挑战和寻找发展机遇。
在全球政治层面,多极化趋势明显、国际合作与竞争并存、新兴问题的挑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在全球经济层面,越来越加速的经济全球化、日益突出的不平等现象以及群体性危机的涌现,都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来推动经济发展和稳定。
当代世界格局及发展趋势
当代世界格局及发展趋势在当今时代,世界格局正经历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各种力量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塑造着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的发展走向。
要理解当代世界格局及发展趋势,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从政治格局来看,多极化趋势愈发明显。
冷战结束后,美国一度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但随着其他新兴经济体的崛起,这种单极格局逐渐被打破。
欧盟在一体化进程中不断加强自身的政治影响力,成为国际舞台上的重要一极。
中国、俄罗斯、印度等新兴大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不断提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同时,一些地区性的组织和联盟也在区域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协调和引领作用,例如东盟、非盟等。
经济格局方面,全球化与区域化并行发展。
全球化使得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资本、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更加自由。
然而,近年来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给全球化进程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与此同时,区域经济合作不断深化,如欧盟的经济一体化、亚太经合组织的合作、以及“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的亚欧经济合作等。
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中的比重逐渐增加,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上升。
在军事领域,各国不断加大投入,提升自身的军事实力和战略威慑能力。
但同时,国际社会对于军事冲突的遏制和和平解决争端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核武器的存在使得大国之间的全面战争成为不可承受之重,因此通过外交手段和和平协商解决争端成为主流趋势。
文化方面,文化多样性得到更多的尊重和保护。
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在交流中相互影响、相互融合。
互联网的普及加速了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同时也带来了文化冲突和文化认同的问题。
一些西方国家凭借其文化产业的优势,向世界输出其价值观和文化产品,但也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本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以抵御文化侵略。
科技的发展是推动当代世界格局变化的重要力量。
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等领域的突破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形势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形势近年来,当代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政治和经济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和紧密。
本文将从全球化、经济增长、贸易战争和政治风险等方面探讨当代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
首先,全球化是当代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一个显著特征。
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
金融市场、信息流通和人员迁徙的自由化进一步促进了全球一体化的趋势。
全球跨国公司的崛起,加速了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的速度。
全球化使得各国之间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具有更强的关联性,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和机遇。
其次,经济增长一直是当代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焦点和关注点。
中国的崛起和其他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增长使得全球经济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传统的西方工业化国家正逐渐失去其在全球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而新兴经济体正在崛起成为新的经济力量。
全球经济增长的不平衡分配和资源利用不均等问题也成为全球政治经济形势中的一大挑战。
第三,贸易战争是当前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一个重要方面。
近年来,随着美国等国家采取保护主义政策和贸易壁垒,全球贸易环境面临了严重的挑战。
贸易战争不仅影响了全球经济增长,还导致了贸易伙伴关系的紧张。
世界主要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摩擦加剧了全球政治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
最后,政治风险被认为是当代世界政治经济形势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随着全球政治环境的不稳定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升级,各国面临着政治风险的增加。
政治不稳定、恐怖主义的威胁以及国内外的冲突都可能对全球政治经济形势产生重大影响。
政治风险的存在给全球投资和贸易带来了不确定性,也挑战着各国政府的治理能力。
综上所述,当代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全球化的加速、经济增长的转型、贸易战争的升级以及政治风险的增加都给全球政治经济形势带来了挑战和机遇。
各国政府应该加强合作,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建设,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实现共同繁荣和持久和平。
只有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和多边主义,才能实现当代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稳定发展,造福于全人类。
当今世界政治发展
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基本特点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当今国际形势总体稳定,但挑战日益增多。
世界加速进入经济动荡、格局调整、体系变革的新阶段。
一、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国际社会加强应对。
二、地缘战略竞争激烈,大国合作大势所趋。
三、多极化趋势深入发展,新兴大国崭露头角。
四、亚太合作蓄势推进,新问题新挑战不时涌现。
五、热点问题一波三折,全球性问题牵动各方。
中东局势再度恶化,哈马斯宣布同以色列停火结束,以对加沙地带发动大规模空袭,以巴冲突升级。
朝核问题曲折发展。
朝宣布重启宁边核设施去功能化,美宣布终止对朝适用《敌国贸易法》并最终将朝从“支恐”国家名单中除名。
但双方在验证等问题上分歧未解,成为进一步推进六方会谈进程的障碍。
伊朗核问题僵持不下。
欧等向伊递交复谈方案,欧伊间进行了一些接触,但双方未就复谈达成妥协。
津巴布韦各派在权利分配问题上矛盾突出,美、欧等继续加大对津制裁。
国际刑事法院检察官起诉苏丹总统,使苏丹达尔富尔问题更趋复杂化。
刚果(金)、几内亚等国政局动荡不安。
索马里海盗问题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各方纷纷采取联合打击行动。
气候变化、能源安全、发展援助等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影响国际局势的重要因素。
粮食危机引发多国骚乱,发展问题更显紧迫。
落实“巴厘路线图”新一轮气候变化谈判启动。
面对日益增多的全球化挑战,国际社会有效治理机制明显不足。
其中,朝鲜半岛危机和北非、中东动荡等国际事件问题尤为突出:朝鲜半岛危机追根溯源,朝鲜半岛的核危机是冷战的产物。
朝鲜半岛被人为地一分为二,埋下了南北双方冲突的种子。
美国为了对付所谓的“威胁”而在南方布置核武器,其矛头所向,路人皆知。
北方强烈要求美国撤出部署在半岛南部的核武器,其意图也是明显的。
北方为了自身的安全和发展需要而建立了自己的核设施。
这种核设施的目的有二:其一,在国家安全遭遇威胁时成为一种防御的筹码与工具;其二,在和平建设时期被用作一种重要的能源来开发。
最初,朝鲜被指责开发核武器,朝方只承认其核计划是为和平建设目的,而美方则担心,这种开发随时都有可能用于另一种目的并构成对美国国家安全的直接威胁。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趋势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趋势云南砚山县第一中学査佩良重点知识:布雷顿森林体系、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贸组织、区域集团化、欧盟、亚太经合组织、雅尔塔体系、一、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1.以美国为主的世界贸易体系的形成①1944年,美苏中法等国举行国际会议,通过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与黄金挂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原则。
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②1945年,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两大组织的投票权以各国认缴的比例取得,以美国为主的资本主义国家控制了这两个国际金融组织。
③1947年,美中等23国共同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其宗旨是:相互削减关税和消除贸易壁垒、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促进自由贸易。
体现了自由贸易精神,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④关贸总协定、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二战后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它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反映了世界经济体系化和制度化的发展方向。
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由于地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当今世界经济呈现出区域集团化特点。
①欧盟为争取在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加强了成员国之间的经济政治联系。
1951年,欧洲煤钢联营建立;1958年,建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原子能共同体合并欧洲经济共同体。
经济一体化,促进了政治一体化,他们主张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抗衡美国的控制。
1991年,欧共体共同签署《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欧共体向政治一体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成立,2002年,欧元正式流通,欧盟成为当今最重要的的区域经济集团。
②北美自由贸易区面对欧盟和日本的崛起,维护霸权地位,1994年,以美国为中心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诞生,这是第一个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
当代世界政治发展的趋势与特点
(一)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1.世界政治多极化是指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等基本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朝着形成多极格局发展的一种趋势,是对主要政治力量在全球实力分布状态的反映。
多极化发展并不是偶然的,它孕育于两极格局的演变之中,两极格局终结后,并没有出现单极格局,世界正在走向多极化,这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
无论是在全球还是在地区范围,无论是在政治还是在经济领域,多极化趋势都在加速发展。
美国力图建立单极世界,确保美国在全世界的“领导地位”,并使21世纪成为“美国世纪”,遭到了其他大国和国家集团的强有力的抵制。
当今世界力量对比虽然呈“一超多强”态势,但正逐渐朝着相对均衡的方向发展。
从美国、欧盟、日本、俄罗斯和中国的政策走向、力量对比可以看出,世界多极化方向发展是一个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将不断地向前发展。
2.多极化趋势必然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各方力量都要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决不会牺牲或放弃自己的国家利益,屈服于别国利益。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的具体原因在于:①美国想建立单极世界,但力不从心,中国、俄国坚决反对,欧盟也难以接受,美国霸权主义遭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反对;②科技和经济实力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因素,已经没有哪一种力量能够全方位占据绝对优势,随心所欲地控制世界;③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各国政治地位与作用发生变化,欧盟作为一个整体,在全球事务中影响越来越大,日本经济实力雄厚,有成为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的企图,中国综合国力增强,俄国致力于振兴经济和恢复大国地位,发展中国家在调整中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这些国家与地区集团不约而同地主张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3.世界多极化是在曲折中发展的,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这是因为:①美国的霸权主义和构建单极世界的图谋,是多极化趋势发展的最大障碍。
②冷战思维依然存在、南北贫富差距的扩大,以及民族分裂和宗教纠纷等,也会对多极化趋势产生各种干扰和冲击。
当代世界政治发展的特点
当代世界政治发展的特点当代世界政治发展呈现出多元化、全球化和复杂性等显著特点,这一系列变化在全球范围内塑造了政治格局和国际关系。
以下是当代世界政治发展的一些主要特点:1. 多极化趋势:随着国际力量的重新分布和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世界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
美国、中国、欧盟、俄罗斯等国家或地区逐渐成为全球事务中的重要参与者,形成了多个相对平衡的大国力量。
这种多极化格局使得国际关系更加复杂,也为各国提供了更多合作和协商的机会。
2. 经济全球化与政治脱钩:虽然经济全球化在不断推进,但与之相对应的是一些国家在政治层面上的相对脱钩趋势。
一些国家强调本国利益至上,采取保护主义政策,试图在全球化进程中维护自身权益。
这种政治脱钩现象使得国际协调和治理面临更大挑战。
3. 科技发展与信息革命:当代政治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科技的迅猛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崛起。
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使得信息传播更加迅速,国际社会的互动更加频繁。
这对政治决策、信息操控和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塑造了新的政治格局。
4. 非传统安全威胁的挑战:传统的国际安全观念逐渐受到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冲击。
跨国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问题、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挑战成为全球政治关注的焦点。
这些问题的复杂性要求国际社会跨足领域、跨越国界进行合作,传统国家之间的安全对抗不再是唯一考虑的方向。
5. 全球治理体系的调整与重构:随着国际力量的变化和全球治理体系的不断演进,全球治理结构正经历一系列调整和重构。
国际组织、区域合作机制、国际法律框架等都在不断地适应新的挑战和变化,以更好地应对全球性问题。
6. 文化多样性与文明交流:文化多样性在当代政治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
国际社会越来越重视尊重和保护不同文化、文明的权利,同时也在推动文明之间的交流与对话。
这有助于构建更加开放、包容的国际政治环境。
在当代世界政治发展的大背景下,国家间的相互依存和合作日益增多,而全球性问题也更加凸显。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形成更加平等、开放、合作的国际政治秩序。
当代世界政治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
当代世界政治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引言当代世界政治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话题。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政治的地理边界逐渐模糊,国家间的联系和相互依存程度也显著增加。
本文将探讨当代世界政治的发展变化,并分析一些基本趋势。
1. 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全球化是当代世界政治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全球化使得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加速了信息、人员、货物和资本的跨境流动。
然而,全球化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和机遇。
首先,全球化加剧了竞争和不平等。
发达国家在全球经济中享有更多权益,而发展中国家面临着贫富差距的加剧。
这种不平等可能导致政治和社会动荡。
其次,全球化导致了国际组织和多边外交的兴起。
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在解决全球问题和促进国际合作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多边外交成为国家之间解决争端和推动共同利益的重要手段。
2. 新兴大国和地区的崛起在当代世界政治中,新兴大国和地区的崛起是一个显著的变化。
中国、印度、巴西等国家在经济和政治实力上取得了巨大进展。
这些国家不仅推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也对国际体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新兴大国的崛起也反映在国际舞台上。
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和印度的地区领导力争夺都是新兴大国在塑造国际秩序方面的努力。
这些努力可能引发新的政治冲突和竞争。
3. 科技的影响和挑战科技是当代世界政治发展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得人们能够更快速地获取和传播信息,加速了政治动态的演变。
社交媒体在政治动员和意识形态传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科技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网络安全威胁日益增多,政治信息的真实性也难以确保。
虚假新闻和网络攻击可能导致政治动荡和社会不稳定。
4. 环境和气候变化的重要性环境和气候变化是当代世界政治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全球变暖和自然灾害的增加不只会导致人类的生活受到影响,还会引发政治和经济动荡。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国际社会加强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努力。
国际合作和多边协议的签署成为推动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
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趋势
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趋势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趋势篇一: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及发展前景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及发展前景当今世情是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义务论、威胁论、危机论此起彼伏,遏制与反遏制、渗透与反渗透、分化与反分化从未间断。
当今世界格局堪比战国时代各国背旧盟结新盟,合纵连横.它表现为一超突显、多元借重、多重制衡的立体复合状态。
这是大国博弈的结果.世界政治格局是世界上主要政治力量通过一系列的抗衡、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结构. 这种结构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但又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美国仍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但不是唯一的大国也无法主宰世界;国际关系中的军国主义化重新抬头,当代世界将变得更不安全;世界政治中的单极时期已经结束,并非是由于美国的衰弱,而是新的世界力量中心的崛起。
世界格局虽未最终确立,但已呈现相对稳定的力量对比态势,这就是一超多强。
一超,是指美国;多强即多种重要力量,不仅包括中、俄、日、欧盟等主要大国和集团,也有印度、巴西、南非等发展中大国和其他力量。
冷战结束以来,大国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美国与其他大国的关系。
美国在大国互动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
美国在!’世纪的战略目标很明确,就是继续占据并加强世界领导地位。
因此,美国处理与其他大国关系主要是两手:既利用又控制,既借重又牵制。
比如,在伊拉克问题上,美国绕开联合国,组成“自愿者同盟”,置主要欧洲盟国的利益于不顾,使法国、德国等大为不满。
其他大国虽不满美国谋求一超独霸的政策,但由于实力对比悬殊,均不会单独与美国公开、全面对抗。
各主要大国都从实际出发,把处理好与美国的关系放在对外关系中的突出位置,与美国既合作也斗争。
美国虽然实力超群,但在国际政治、经济、安全等重大问题上还需要其他大国的合作。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分析当前世界政治与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当前世界处于旧格局已经瓦解,新格局尚未形成的过渡时期。
新格局形成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其原因是:美国是惟一的一个超级大国,但实力和地位相对下降,无力实施单极世界和“单边主义”;西欧、日本经济实力较强,但政治、军事实力有限,难以成为独立的一极;中国要成为独立的一极有待于综合国力的进一步增强;俄罗斯有成为独立一极的潜力和雄心,但目前处境仍很困难。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将以渐进的方式逐步形成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聚少成多的过程。
随着全球化的深人发展,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正从双边到多边、从地区到全球的各层次,从政治、经济、文化、安全、贸易、金融、科技等各领域综合推进。
预计,一个适应全球化时代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框架将会出现在21世纪的地平线上。
一、当代世界政治发展的趋势及主要问题1、政治发展趋势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在进入21世纪后日趋明显,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其根源是——经济结构的多极化。
20世纪70年代,欧共体和日本经济发展速度加快,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第三世界崛起并在国际事务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由于当今世界国与国的竞争,越来越取决于综合国力的竞争,因此,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根源在于经济结构的多极化。
促进因素:美苏两国力量的相对衰落;西欧、日本经济实力的膨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壮大。
2、政治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世界政治走向多极化是必然趋势,但其发展不会一帆风顺。
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曲折的、长期的过程。
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1)各种国际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
冷战结束后,民族分裂和宗教纠纷等问题爆发严重,对多极化趋势产生各种干扰和冲击。
在此过程中,各国都把国家利益摆在对外关系的首位,谋求在新的世界格局中的最佳位置。
因此,相互间利益的冲突与整合是必然的,世界多极化进程中将充满矛盾和斗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同世界经济与政治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今天,要对世界政治发展趋势做出判断,离不开对中国实力及其在全球事务中所扮演的角色做出评估;同时,要判断中国的发展方向,也必须研究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研究世界政治的走向和格局的变化。
我想分四个方面,对当前世界政治的特点、发展趋势和中国在全球事务中所起的作用,提出个人的一些分析和思考。
当前世界政治的第一个特点,是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非传统安全问题与发展不平衡现象日益突出。
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
它促进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繁荣、技术进步、信息沟通、人员流动,增加了政府透明度。
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降低了战争的危险,提高了政治冲突的门槛。
但是,全球化的负面影响,近年来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伴随经济增长和物质财富的增加出现的是: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超高消耗、对地球生态环境的破坏、财富的集中及贫富差距的扩大,以及资本与人力资源加速流通所带来的更为复杂的社会矛盾。
金融动荡、粮食短缺、能源紧张、环境污染、气候变化、非法移民、跨境犯罪、恐怖活动、传染疾病、产品安全等等诸多非传统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政治的中心议题。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此次全球金融风暴,暴露了在缺乏有效、严格的国内监管机制和国际协调机制的情况下,经济全球化所造成的严重弊端。
这场危机虽然发生在金融和经济领域,但是必然会蔓延到政治和其他领域,带来收益分配方面的更大失衡,激化一些国家的社会矛盾。
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使非传统安全问题同以领土主权为核心的传统安全问题交织在一起,对各国的社会稳定造成冲击,增加了国际政治中的冲突因素。
例如,人们开始担心,能源、粮食、水资源的紧缺,将使一度趋于缓解的领土争夺死灰复燃。
一些研究结果表明,冷战后世界上的武装冲突集中在社会和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撒哈拉以南非洲、中东、南亚、东南亚等地区,其中绝大多数为国内冲突,而国内冲突又经常引发国际冲突和地区动荡。
当前的世界金融危机一旦危及实体经济,引发经济衰退,原有的冲突和动乱将会加剧。
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经济逐步融入全球经济的30年。
中国既同其他国家分享了经济全球化的巨大成果,也同许多国家一样,正在遭遇全球化的负面效应,面临非传统安全问题的严重挑战。
仅在2008年,就出现了南方寒冬雨雪、汶川地震等严重的自然灾害和一些涉及食品安全、生产安全的事故。
国际石油价格的大起大落、西方金融风暴等国际因素,也对中国经济造成冲击。
归纳起来,在中国的发展道路上,至少面临四大挑战:一是物质资源特别是能源和水资源短缺;二是生态环境恶化;三是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拉大;四是可能出现的大规模自然灾害或传染病。
面对这些挑战,中国政府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与促进社会和谐的指导思想,要求转变增长方式,扩大内需,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健全民主与法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只有走这样一条发展道路,才能妥善应对各类非传统安全问题,让中国的快速发展具有可持续性和安全性。
过去,中国在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和消除贫困方面所作的突出贡献有目共睹。
新的挑战需要中国扮演新的全球角色,这就是走出一条基于国情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不仅要成为全球经济的一个火车头,还要为保护人类的共同资源做出更大贡献。
这条道路,决定了中国不能搞军事扩张,同时要将与外部世界的经济摩擦和资源获取方面的竞争,控制在最低限度。
这条道路,还决定了中国既要自主创新,加大对科学技术和教育的投入,也要积极发展国际合作。
其中当务之急,是加强在金融稳定、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方面的国际合作。
当前世界政治的第二个特点,是全球范围的宗教势力和形形色色的民族主义正在复苏。
冷战结束意味着两大意识形态对抗的终结。
但是人类历史从来都充满着思想激荡。
人们在全球化带来的复杂矛盾中,依靠和寻找着精神依托以及对群体的归属感。
于是,在传统宗教的复苏中,一部分宗教势力复归到所谓“原教旨主义”,并得到部分群体的拥戴;而恰恰当这些群体是自认为处于弱势的民族时,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就相互纠缠在一起,产生一些国家内部民族分裂的倾向,并往往受到国际势力的干预。
对于国家意识、宗教意识、民族主义来说,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在全球化进程中,国家主权受到冲击,人口和信息的跨国界流动加快,各国的相互了解加深;另一方面,社会的对外开放使人们更加意识到“我们”和“他们”的差别,增加了许多人对本国、本教派、本民族的认同感,使他们更加有意识地维护自己的传统文化、习俗和价值观,抵制外来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经济发展放缓加剧了社会发展失衡,经济民族主义明显上升,表现为强烈的贸易保护主义,以及对国际资本流动的警惕和抵制。
虽然宗教和民族主义都有某些增强社会凝聚力的作用,但也可能被引导到破坏和平、稳定、繁荣的方向上去,造成不同宗教、教派、民族之间的隔阂甚至仇恨。
作为文明古国,中国一向关注世界范围的思想激荡与文化发展趋势。
中国的对外开放,不仅包括经济开放,也包括对世界各个文明和各种民族文化的思想开放,从世界文明中吸取精华。
中华文明本身就融合了不同的文化、宗教和民族特色,因此而丰富多彩。
中国人提倡文明和文化之间的相互交融,不主张相互隔绝、仇视或民族分裂,更反对用暴力方式解决宗教、教派、民族、国家之间的矛盾。
中国可以而且应当扮演的角色,是在不同文明和文化之间起到桥梁的作用,促进世界的和谐。
毫无疑问,中国在加强本国文化建设的同时,希望扩大自己对外的文化影响和“软实力”。
在很大程度上,加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过程,就是将本国、本民族最珍贵的文化传统,同其他国家和民族分享,并使之成为人类普世价值体系一部分的过程。
其实,中国所推崇的和谐思想,在世界其他文明和宗教中也都有所体现,只是理解和表述方式不同而已。
加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并不意味着要削弱其他国家的软实力。
中国人可以而且应当做的,首先是建设国内和谐社会,促进民族和宗教群体之间的相互包容。
同时,还要同在社会制度和价值观方面有差异的国家扩大共识,增加相互理解。
中国的经济开放与文化开放同时并举,中华文明就能在各个文明相互融合的历史长河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当前世界政治的第三个特点,是权力中心、财富中心和发展驱动力正在发生转移。
近年来,国际政治格局和大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出现了深刻变化。
冷战刚刚结束时,美国惟一超级大国的地位得到稳固,欧洲联合势头加快,日本在亚洲经济中是领头羊。
发达国家掌控着国际机制的制订和执行。
但是,进入新世纪之后,西方国家的整体实力出现了相对削弱的迹象。
美国2003年发动的伊拉克战争,以及其他一系列对外行为,损害了自身的国际形象,削弱了它的软实力。
现在美国经济又受到次贷危机的冲击,“硬实力”也受到伤害。
欧盟和日本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人口的老龄化、数量增长缓慢甚至减少,都对经济造成了制约。
目前,国际金融动荡对欧洲的打击甚于美国。
就整体而言,发达国家信心下降,正面临越来越多的困难和压力。
相比之下,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南非等诸多新兴国家,抓住了全球化的发展机遇,迅速增强了国力,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西方人最近有一种形象的说法,叫做“增长在东方,债务在西方”;“历史的火炬似乎正在从西方传递到东方”。
但是,世界权力、财富和驱动力的重心从西方向东方转移的过程,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一定会遇到风暴、阻力和陷阱。
随着权力、财富、驱动力的转移,困难、麻烦和批评也会转移。
此外,这种“历史火炬”的转移是否代表着一个长远发展趋势,其历史意义是什么,还有待观察和深入研究。
从地理意义上说,中国是一个“东方”国家,而且力促“东方”即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和安全机制的完善。
但中国不会以“东”、“西”划界,去决定自己的安全战略,去组织或参加军事同盟;在亚太区域合作中,中国也会坚持开放性的原则,考虑到区域内外国家的利益和愿望。
由于中国的经济合作已经拓展到“东西南北”的全球范围,中国的战略谋划不会受限于“东方”、“西方”的概念,不去同别的大国划分或争夺“势力范围”。
由于中国在新兴国家中发展速度最快,对外部资源和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大,又是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在这一权力与财富转移的过程中扮演什么样的国际角色,格外引人注目。
一种很有影响的观点认为,大国崛起打破原有的权力平衡,冲击世界秩序,引发国际冲突,这是国际关系史上的规律,中国的崛起也不会例外,中美最终的对立和冲突于是不可避免。
这种疑虑,提出了中国在处理当今国际事务时不能不予以重视和回答的一个问题,即中国如何评估、如何运用自己日益上升的实力和影响。
应当认识到,尽管中国不断宣示自己的和平意图,强调自己的发展中国家属性和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障碍,国际上对中国崛起的疑虑很可能还要增加而不是减少。
对此需要保持冷静头脑和平常心。
同时,一般性的政策宣示和对“中国威胁论”进行驳斥是远远不够的。
更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行为模式和明晰的战略谋划,打破所谓“大国悲剧的历史定律”。
在世界权力和财富转移的过程中,中国必须十分客观冷静地估计自身实力,力戒虚浮之风,谨慎分析各种国际力量的消长;既坚持国际道义原则,又避免不必要地卷入国际政治斗争的中心旋涡。
第一,中国将坚持不结盟的政策,不搞大国集团政治;第二,中国将坚持全方位的开放政策与合作态势,不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划线来决定国家关系的远近亲疏;第三,中国要创建出一个以自主创新、扩大内需为基点的、不过分依赖物质资源的新的现代化发展模式。
这样,在国际格局转换的过程中,中国的发展就能够成为一个可预测的稳定因素。
在上述三个特点和趋势的基础上,我们能够很自然地观察到当前世界政治的第四个特点,也即核心的特点——国际规则和秩序正在经历重大变革。
国际政治最原始的规则,是所谓“丛林规则”,即弱肉强食,无法无天。
但是,涂炭生灵、两败俱伤的战争教训,以及国家间经济上日益紧密的相互依存,催生了国际法、国际关系准则,以及逐步建立起来的国际组织、机制和规范。
然而无数事实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国际组织和现存的全球合作机制,远远地落后于全球化的进程,出现了严重的“国际机制赤字”。
例如,联合国改革的呼声很高但进展缓慢;多哈回合谈判失败证明世界贸易体制亟需修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无力应付日益扩大的国际金融动荡;能源和气候变化等问题上的全球合作机制远未建立;国际人道主义干预的原则和规则争议很大;国际社会缺乏处理民族分离主义倾向的共识;各种非政府组织和跨国公司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日益扩大,其行为需要纳入规范的轨道;八国峰会近年来邀请了五个发展中国家加入其中,但尚未形成有长远设想的、更具代表性的大国协调机制,应付日益紧迫的全球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