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外人》
加缪《局外人》
结局
• 默尔索这样描述他所得到的自由:“我对 自己有把握,是对一切都有把握……但是至 少,我握住了这个真理,正如这个真理抓 住了我一样,我从前有理,现在还有理, 我永远有理。”
• 默尔索的形象塑造是成功的,默尔索的反 抗也是成功的,个人在荒诞的世界面前或 许很渺小,但在自己所坚持的真诚、自由 面前,默尔索绝对不是“局外人”。
• 我们可以这样说,萨特文学作品强调的是 人生的“虚无”,那么加缪的文学作品关 注的则是世界的“荒诞”。 • 《局外人》中以默尔索的冷漠、麻木来宣 示了对抗荒谬世界的另一种方式。我认为, 在这个荒诞世界中,默尔索是一个觉醒者, 他意识到这个世界以及人的存在本身的荒 诞感,于是以一种“游离于生活”之外的 “局外人”的态度来反抗荒诞。
• 其实就是指出理性种种局限的清醒的理性, 无疑,是对理性的反思和拷问。 加缪—《西西弗的神话》
荒诞的人
一、情感生活的局外人 (一)亲情上的局外人——母亲 (二)友情上的局外人——雷蒙 (三)爱情上的局外人——玛丽 二、工作生涯的局外人——告假、派外工作 三、审判面前的局外人 四、彼岸世界的局外人
荒诞的世界
• 默尔索锒铛入狱接受审判的过程,集中体 现了世界的荒诞性 • 母亲的死亡=错杀阿拉伯人? • 律师与法官争论
• “他是一个正直的人,一个循规蹈矩的职 员,不知疲倦,忠于职守,得到大家喜爱, 对他人的痛苦有同情心……”
以荒诞反击荒诞
• 以荒诞人的荒诞举动来质疑和反击荒诞的 世界
• 加缪评价说,默尔索“远非麻木不仁,他 怀有一种执着而深沉的激情,对于觉得对 和真实的激情。” • “我不知道”“毫无意义”常挂在嘴边 “厌烦”面对人事时的常态 ,但他热爱自 然,渴慕自由,在荒诞中寻求自由的意义。
《局外人》简介
《局外人》简介《局外人》是法国作家加缪的代表性小说,于1942年出版。
这部小说以一种冷静而犀利的笔触,揭示了人性的荒谬和现代社会的虚伪。
故事围绕着男主人公梅尔索展开,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叙述了他对社会和人际关系的冷漠以及与自我身份的抗争。
小说的情节紧凑,语句精炼,给人留下深刻而扣人心弦的印象。
梅尔索是一个另类的人,在他看来,社会的规范和行为准则都是虚无缥缈的。
他建立起了一个与他人隔绝的自我世界,对一切事物保持着一种淡漠的态度。
他不喜欢社交活动,对人际关系的需求也微乎其微。
这种与他人格格不入的态度使他逐渐被周围的人们视为局外人。
小说的开头,梅尔索的母亲去世了,他似乎没有对此有太多的感情表达,也不流露出任何的悲伤情绪。
他对死亡的冷漠态度引起了人们的非议和怀疑,甚至使他成为了舆论关注的焦点。
在一系列误解和琐事中,梅尔索被卷入一宗杀人案中,用冷静的态度面对这一切。
在审判中,他不为自己的辩护,也没有感到内疚。
他认为,无论是生活还是死亡都是毫无意义的,人类对此的关注和纠缠只是一种虚假的存在。
《局外人》以简洁而冷酷的叙事风格展现了现代社会中人们的虚假和自欺,呼唤着人们对自我存在和生命的价值进行深思。
小说借梅尔索这个冷漠而另类的形象,提出了一种对社会价值观的冷嘲热讽,以及对人类存在的疑问。
作者加缪通过小说中的情节,揭示了人对自我价值的追求与常规道德观念的冲突,探索了人们身处社会中的孤独与无奈。
通过《局外人》,加缪给予读者深深的思考。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也常常感到与他人相互间的孤立,以及对常规规范的怀疑。
小说所呈现的冷漠态度和荒诞世界,使人深深思考自我存在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
我们是自在的局外人,还是被社会桎梏的奴隶?是自由的选择,还是盲目的循规蹈矩?总之,加缪的《局外人》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小说通过对梅尔索的描写,探讨了人性的本质,对社会的审视以及对常规道德的挑战。
它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与世界格格不入的另类形象,激励我们对自我存在和社会价值观进行深入反思,引导我们去思考生命的真正意义。
加缪《局外人》赏析
加缪《局外人》赏析生活在别处——加缪《局外人》赏析一、作者简介阿尔贝·加缪(1913-1960)Albert Camus法国作家。
生于阿尔及利亚的蒙多维。
幼年丧父,靠奖学金读完中学,在亲友的资助和半工半读中念完大学并取得哲学学士学位。
希特勒上台后,加缪参加反法西斯的抵抗运动,并一度加入法共,后退党。
1944年法国解放,加缪出任《战斗报》主编,写了不少著名的论文。
加缪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1913年的法属阿尔吉利亚,父亲是欧洲人,母亲是西班牙血统,自己却在北非的贫民窟长大。
父亲作为一战的士兵战死疆场,加缪直接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抵抗运动。
从少年时代起,贫穷与死亡的阴影就与加缪长相伴,这使加缪更能深切地体会人生的荒谬与荒诞,在他的一生中,无论是他的作品还是他的现实人生,他都在与荒诞作斗争。
处在思潮动荡的时代,加缪一直纠缠在艺术家和政治家之间。
1942年,加缪离开阿尔及利亚前往巴黎,他开始秘密地活跃于抵抗运动中,主编地下刊物《战斗报》。
在这个时期,加缪不躲避任何战斗,他反对歧视北非穆斯林,也援助西班牙流放者,又同情斯大林的受害者……他的许多重要作品如小说《局外人》、《鼠疫》,哲学随笔《西西弗神话》和长篇论著《反抗者》都在这个时期出世。
1957年,他因为“作为一个艺术家和道德家,通过一个存在主义者对世界荒诞性的透视,形象地体现了现代人的道德良知,戏剧性地表现了自由、正义和死亡等有关人类存在的最基本的问题”,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加缪在50年代以前,一直被看作是存在主义者,尽管他自己多次否认。
1951年加缪发表了哲学论文《反抗者》之后,引起一场与萨特等人长达一年之久的论战,最后与萨特决裂,这时人们才发现,加缪是荒诞哲学及其文学的代表人物。
“西西弗是个荒谬的英雄。
他之所以是荒谬的英雄,是因为他的激情和他所经受的磨难。
他藐视神明,仇恨死亡,对生活充满激情,这必然使他受到难以用言语尽述的非人折磨。
《局外人》赏析
《局外人》赏析《局外人》是法国作家加缪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存在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
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者梅尔索的视角展开,通过他冰冷、冷漠的叙述,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存在状态和孤立无助的心理。
小说以梅尔索的母亲去世为开端,讲述了梅尔索与世界脱节的封闭境遇。
他对周围人事物缺乏情感的表达,使其被视作“局外人”。
梅尔索对死亡的冷漠态度和无视社会规范的行为让他成为一个令人费解的角色,他无法适应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并将自己视为超越一切的存在。
小说以一桩谋杀案的发生作为主要情节,梅尔索主动承认了自己的犯罪行为。
然而,他在法庭上对此毫不在意,面对即将到来的死刑,他依然保持着冷静和淡漠。
他的态度引发了无数的思考和争议,也让人们对存在的本质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加缪通过梅尔索的人物形象,探求人类存在的意义和无意义。
他认为,人生无论选择何种道路,都是注定孤独、无助和绝望的。
梅尔索的局外人状态象征了现代人内心深处的孤立与无处可归感。
无论是面对爱情、友谊还是法律和生活的规则,梅尔索始终不愿意妥协和适应。
他对自己的行为负有责任感,但对他人的感受却漠不关心。
这种局外人状态与社会大众的价值观相冲突,使得梅尔索备受指责、误解和孤立。
小说中的梅尔索一方面揭示了存在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即人类所经历的无意义和绝望;另一方面,他也希望通过对常规与约束的反叛,唤醒人们对生活的思考。
梅尔索以一种反抗的姿态面对社会,他的行为虽然反道德、反伦理,但却是对传统规则和束缚的一种解构。
在小说的结尾,梅尔索无悔地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展示了他坚守个体自由和自我否定的态度。
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与主流社会背道而驰的,通过他的故事,加缪希望激起读者对于生命意义和社会规范的思考。
总之,《局外人》是一部挑战传统道德观念、探索人生意义的经典之作。
通过对梅尔索这个极端个体的描述,加缪呈现了一个生活在封闭世界中的人物,他的孤独与绝望存在于每个人心中。
小说引发了对人生意义以及社会价值观的思考,震撼人心,令人深思。
《局外人》阿尔贝·加缪免费电子书资源网盘下载PDF
《局外⼈》阿尔贝·加缪免费电⼦书资源⽹盘下载PDF
内容简介:
《局外⼈》是加缪⼩说的成名作和代表作之⼀,堪称20世纪整个西⽅⽂坛最具有划时代意义最著名⼩说之⼀,“局外⼈”也由此成为整个西⽅⽂学-哲学中最经典的⼈物形象和最重要的关键词之⼀。
作者简介:
阿尔贝·加缪(Albert Camus,1913—1960),法国声名卓著的⼩说家、散⽂家和剧作家,“存在主义”⽂学的⼤师。
1957年因“热情⽽冷静地阐明了当代向⼈类良知提出的种种问题”⽽获诺贝尔⽂学奖,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诺奖获奖作家之⼀。
加缪在他的⼩说、戏剧、随笔和论著中深刻地揭⽰出⼈在异⼰的世界中的孤独、个⼈与⾃⾝的⽇益异化,以及罪恶和死亡的不可避免,但他在揭⽰出世界的荒诞的同时却并不绝望和颓丧,他主张要在荒诞中奋起反抗,在绝望中坚持真理和正义,他为世⼈指出了⼀条基督教和马克思主义以外的⾃由⼈道主义道路。
他直⾯惨淡⼈⽣的勇⽓,他“知其不可⽽为之”的⼤⽆畏精神使他在第⼆次世界⼤战之后不仅在法国,⽽且在欧洲并最终在全世界成为他那⼀代⼈的代⾔⼈和下⼀代⼈的精神导师。
--------------------------------------------------------------------------------------
声明:
本站所有资源均来⾃⽹络,不得⽤于商业⽤途,如有版权或链接失效等问题,请留⾔告知
本资料版权归原作者及版权商所有,如果你喜欢,请购买正版。
仅限个⼈测试学习之⽤,不得⽤于商业⽤途,请在下载后24⼩时删除。
《局外人》 读后感
《局外人》读后感斯特朗的《局外人》是一本很有趣的小说。
故事发生在一个法国城市,讲述了一个普通男子穆尔索的生活。
他的人生并不富有色彩,他总是与周围的人保持着距离,不太关心世界上的事情。
他的家庭生活也并不是很幸福。
母亲去世后,他显得更加冷漠了。
他的生活受到了一件事情的影响,那就是他杀了一个人。
这件事情改变了穆尔索的人生。
他被捕后,对待此事的态度与众不同。
他并没有感到内疚或者悔恨,只是觉得这件事和他之前的生活没有任何关系。
他面临死刑,但他选择接受这一判决,因为他觉得这是他唯一的选择。
他死后,他的邻居们甚至没有为他送葬。
这让人感到非常反感,因为他是一个真正的局外人。
穆尔索这个角色是非常有趣的。
他似乎完全不适应社会生活,他对模式化和约束性的生活方式不感兴趣。
他不太会与人交流,对周围人经常有所怀疑。
他也不善于掩饰自己的情感,他对他所在的环境充满挫折和沮丧。
读完《局外人》,我对穆尔索的形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他是一个追求自由的人,他不喜欢被束缚,不喜欢被别人控制。
他的人生注定了是个独行者。
但是他也有自己的道德观念,尽管这和大多数人的想法不同。
他的行动并不是消极的,而是完全自我主张的。
我觉得这个角色很有价值,他让我们能够理解到对于自由和真相的渴求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同时,我也很欣赏斯特朗的笔调。
他的文字清新,语言简洁明了,没有过多的废话。
他也很擅长刻画人物,让人物形象显得非常具体,让我们能够联想到实际生活中的人。
他的故事情节紧凑,而且很有收获。
在这本小说里,我从穆尔索的观点中得到了很多启示,包括对于自由的追求和对于个人生活的态度。
在我的看来,《局外人》是一本非常棒的小说。
斯特朗的笔下,穆尔索这个角色无疑成为了这部小说的核心。
他既是我们生活中的缩影,又是我们心灵中的寄托。
这本小说让我们看到了自由和真实的重要性,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思考和启示。
我相信这个小说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更有价值。
《局外人》讲解
《局外人》讲解《局外人》是法国作家加缪的代表作之一,该小说以冷漠的视角描绘了一个对于社会习俗和道德观念无所谓的主人公梅尔索,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解读。
本文将对《局外人》的主要内容、主题以及加缪所采用的写作技巧进行讲解。
一、主要内容《局外人》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主要描写了主人公梅尔索的生活和所经历的事件。
梅尔索是一个乏味而平淡的人,对于周围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保持着冷漠和超然的态度。
故事开始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海滩上,梅尔索无动于衷地接受着自己母亲去世的消息。
随后,他与一个叫雷蒙的邻居参与了一起谋杀案,雷蒙杀了自己的情人的兄弟。
梅尔索作为证人出庭时,他对这一事件的冷静和缺乏情感表露惹人注意。
梅尔索最终被判决死刑,他对于自己的命运和即将到来的死亡依然保持着冷漠的态度。
在狱中,梅尔索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局外人”,他感到自己与周围的社会和人际关系存在着隔阂。
最终,梅尔索被处决,他的死并未引起周围的关注和同情。
二、主题分析《局外人》的主题主要集中在人的存在和无意义性上。
梅尔索被描绘成一个对周围世界和生活没有兴趣的人,他对于自己的命运和死亡同样毫不在意。
小说中的其他人物对于梅尔索的态度也是谴责和厌恶,因为他们无法理解梅尔索的冷漠和超然。
通过梅尔索的处决,加缪试图传达一种无论个人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都无法逃脱无意义性和死亡的命运。
此外,加缪还在小说中探讨了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对个人的束缚。
梅尔索被视为“局外人”是因为他不符合一般社会对于正常行为的定义和期望。
然而,梅尔索并不在乎这些规范和价值观,他追求的是自己的自由和独立。
加缪通过梅尔索的形象,对社会价值观和道德标准进行了反思。
三、写作技巧加缪在《局外人》中运用了一系列写作技巧,使得小说更具表现力和有力地传达主题。
首先,加缪使用第一人称叙述方式,通过梅尔索自己的视角来揭示他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这种直接而冷静的叙述方式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梅尔索的冷漠和超然,从而更好地体会到小说所传递的无意义和存在困境。
《局外人》故事梗概
《局外人》故事梗概在阿尔及利亚的一个小城市里,生活着一个名叫梅尔索的男人。
他是个平凡的办公室员工,与周围的人们保持着疏离的关系,总是表现出一种冷漠的态度。
因为他并不关心自己和他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他被称为“局外人”。
故事开始,梅尔索接到了母亲的去世通知。
他对此并没有过多的感触,甚至在葬礼上也没有流露出对母亲离世的悲伤情绪。
梅尔索对这种对生死的漠不关心感到自己与别人不同。
他的一位朋友雷蒂一直努力让他更好地适应社会,但梅尔索对此鲜有反应。
某天,梅尔索邂逅了一个叫马里的女人,她是他的同事雷蒂的女朋友。
马里似乎对梅尔索产生了好奇和吸引,她对他展开了热烈的追求。
在一次公寓派对上,马里与梅尔索以及其他人一起度过了半夜,但随后的一幕改变了梅尔索的人生。
在清晨时分,梅尔索和马里一同沿着海岸散步,在一个隐蔽的地方,他们遇到了一个阿拉伯人。
这个阿拉伯人曾与梅尔索的朋友雷蒂起过冲突,但那时梅尔索并未参与其中。
然而,这一次,当情况升级到争吵和冲突时,梅尔索冷静地从他的口袋里掏出手枪,并不加思索地向阿拉伯人开枪。
不久之后,梅尔索被捕并接受审讯。
他没有表现出对自己所做之事的悲痛或愧疚,也没有试图为自己辩护。
他坚信自己是一个局外人,无法理解为什么他的行为在社会中被视为罪恶。
梅尔索的审判开始了,他被控谋杀罪。
虽然有人试图为他辩护,但梅尔索的无情和冷静的态度让人们对他产生了负面的印象。
最终,法庭宣判梅尔索有罪,并判处他死刑。
在死刑执行前的最后时刻,梅尔索陷入沉思。
他开始思考自己与世界和其他人的关系,以及对于社会价值观的不理解。
尽管他对自己的命运感到无可奈何,但他不再像以前那样漠不关心。
正当梅尔索接受他即将面临死亡的命运时,他感到内心的获得了某种解脱。
他的存在似乎超越了人类的规范和社会的期望,他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局外人。
梅尔索被处死后,他的死让一些人感到震惊,但也有人认为他应该被世界所遗忘。
这个故事通过梅尔索的经历,揭示了社会压力、个体孤独以及对死亡的思考。
《局外人》读后感
《局外人》读后感《局外人》是法国作家加缪的小说,是20世纪法国文学的重要作品之一。
我在阅读这本小说之后,深感其中所反映的思想观念和文学技巧的独特性。
在小说中,主人公梅尔索是一个冷漠、孤僻、无情的人,他对周围的人和事物都缺乏兴趣和感情。
这种冷漠的态度,表现出了一种超然和无所谓的态度。
他看待生命和死亡,看待社会和人性都是如此的麻木和理智。
梅尔索的孤立和超然使得他陷入了自己的思想和内心的孤独。
他与周围人的疏离和衝突使得他越来越无趣,无情,生命变得毫无意义。
小说中存在着一种强烈的意识流手法,读者可以看到梅尔索的内心活动,感受到他的情感状态和思想变化。
这种手法使读者更深刻地理解梅尔索的性格和思想,增强了人物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同时,故事情节也非常出色,人物性格与剧情相结合,紧张且扣人心弦。
《局外人》通过对主人公梅尔索的刻画,表现出现代社会的人性沉沦和虚无感。
他对生命的漠视和死亡的冷漠,既反映了人类丰富多彩的生命,也揭示了存在主义中的深刻思考和价值观的考虑。
这使读者思考生命的意义以及生命活着的目的,引发了对生死、自由、责任等问题的探讨。
在这个人类喧嚣与忙碌的世界中,我们有时会迷失自己,蒙蔽内心,感到空虚和孤独。
小说告诉我们,我们需要回归自己内心,寻找内在的自我和内心的价值。
同时也提醒我们,存在并不是一种必然的事情,而是一种需要意愿和选择的事情。
我们必须要认真面对自己的选择和各种境遇,勇敢地承担自己的人性和责任。
总之,“局外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阅读期间让我感慨颇多,思考了许多人生和心理思考问题。
这部小说的魅力和震撼力在于它清晰直白地展现了人内心深处的扭曲和孤独,并从中引出了反人类的思考和人类在社会中的正当性问题。
我相信,这部小说将在未来的岁月里,陪伴我思考这个世界和人的哲学意义。
在《局外人》中,梅尔索的孤独和超然主要源于他的人生哲学和价值观。
他拒绝社会的规范和价值观,认为自己不属于这个世界,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无从寻觅。
《局外人》读后感8篇
《局外人》读后感8篇《局外人》读后感1《局外人》是法国著名作家阿尔贝·加缪所写的第一部小说,小说分两个部分有八十页,描述了一个叫默而索的年轻人安葬母亲之后,一直到因为防卫过当致人死亡而被判为死刑的那段日子。
小说语言冷静又干脆,却有那么一点的单调叙述并揭示了默而索复杂的内心世界。
看了这部作品心里起伏了一下,《局外人》的第一部分进展得很平坦,第二部分默而索被捕入狱后,矛盾步步升级。
《局外人》是怎样一则故事?介于上外史课对加缪的认识我很认真地读了一下。
作者先让每一个角色都有崭露头脚的机会,并且宽待他们种种不良的举止,使病态的社会得以继续维持而又去展现。
然而默而索是个具有双重性格的人,他既与整个现实同污,又能坚持自己的沉默。
比如在第一部分中,他可能在母亲下葬的第二天与女友调情,但他绝不愿意俯首于繁文缛节,甚至憎恶形式主义恶风无止境的繁衍。
所有人都顺从地做了形式主义没有价值的牺牲品,而默而索自然而然的就成了脆弱的锁链关系当中重要的一环,随之,作者巧妙地设计了默而索射杀阿拉伯人的场面。
这一部分按时间顺序叙述,像记流水账,显得有些啰嗦。
我们看到的莫尔索是那么冷漠,简直只是个纯感官的动物,没有思考。
莫尔索杀人仅仅是因为太阳,这看起来真的显得荒谬,可事实就是这样。
小说开头一句即是:“今天,妈妈死了。
”不知所措孩子一样的口气,大凡成人提到该类事,会尊称母亲,可是默而索却不是。
接着又是一转:“也许是昨天??”,不经意间,暴露默而索的漫不经心和恍惚。
接下来,让人有点觉得不理解,他从头到尾没有哭,还在母亲遗体前抽烟。
第二天,他就游玩的不亦乐乎,带女友回家过夜。
还帮一个名声狼藉的邻居惩罚他的情妇,因为“没有理由不让他满意”。
女友要和他结婚,他觉得“怎么样都行”,女友一定要他回答是否爱她,他竟然说“大概是不爱她”。
最后迷迷糊糊杀了人,对于法庭上的辩论也不关心,好像与他无关似的。
默而索被判死刑,与其说是因为杀了人,不如说因为被指控“怀着杀人犯的心埋葬了母亲”。
《局外人》主要情节
《局外人》主要情节《局外人》是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的经典小说,讲述了主人公梅尔索一系列令人震惊的事件和他特立独行的存在状态。
本文将详细解析《局外人》的主要情节,带领读者深入了解小说的主线故事。
第一章:梅尔索的冷漠与局外人的定义故事的开端,我们认识了主人公梅尔索,他是一个表面上冷漠、与人疏离的青年。
梅尔索并不感到任何悲喜,甚至不为母亲去世而表达悲伤。
他与人交往较少,对周遭的一切都保持着冷静的观察态度。
梅尔索的冷漠使他被视为一个“局外人”。
第二章:梅尔索的犯罪与审判在第二章中,梅尔索遇到了一个阿拉伯人,并因为一系列的违背社会规范的行为,如谋杀并将尸体掩埋于沙漠之中,而被捕并接受了审判。
梅尔索在面对审判过程中表现出冷漠和漠然的态度,似乎对自己的罪行无感。
审判结果是梅尔索被判处死刑。
第三章:死刑执行与梅尔索的冷静第三章中,梅尔索面临死刑执行的前夜。
尽管知道自己将要面对死亡,梅尔索依然保持着冷静,对待死亡毫不畏惧。
在狱中,他反思自己的一生,试图理解为何自己会成为一个局外人。
第四章:局外人的终结第四章中,梅尔索的故事迎来了终局。
当即将被带往执行死刑的地点时,梅尔索突然感到无比的喜悦和解脱。
他意识到自己终于摆脱了社会的束缚,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局外人。
梅尔索走向死亡的过程中,他体验到了真实的存在和自由。
结语:《局外人》通过梅尔索的故事,探讨了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
梅尔索的冷漠和漠然态度,以及他对死亡的冷静和解脱,让我们开始思考社会所设定的规范对于个体造成的影响,以及个体对于社会规范的违抗。
小说以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哲思引发了读者对于生命、自由和存在的深入思考。
在《局外人》的主要情节中,阿尔贝·加缪以简洁而有力的笔触,描绘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主人公及他所经历的故事。
小说以一种独特的视角呈现了一个局外人与社会的对立和碰撞,引发了读者对于人性、道德以及社会规范的思考。
通过对主要情节的剖析,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局外人》这一经典之作的内涵与价值。
现实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品《局外人》
局外人《局外人》是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在1942年出版的一部现实主义小说,被认为是该文学流派的代表作之一。
本书通过描写主人公梅尔索在社会中的孤立和对生活的淡漠,探讨了存在主义、自由意志以及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内容概要故事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法国阿尔及利亚,从第一人称视角展开。
主人公梅尔索(Meursault)是一个年轻而冷漠的法国办事员。
他面对自己母亲死亡时的冷血反应,进而卷入一桩与他无关但无可回避的犯罪事件。
梅尔索根据他内心真实感受行事,无视传统道德规范。
当面临审判时,他理直气壮地坦白自己所犯下的罪行,并对所有事情保持了冷静和超然态度。
他不愿适应社会规范,始终保持着“局外人”的身份。
现实主义风格《局外人》采用现实主义这样一个文学流派来描绘日常生活,强调对具体情境的写实和真实感的再现。
加缪以淡漠的笔触描绘主人公梅尔索的心理状态,描述了一个与社会常规格格不入的个体,彰显出现实主义小说特有的冷酷和无情。
孤立与社会冲突《局外人》中的主人公梅尔索被描绘成一个与周围社会格格不入的个体。
他始终保持着冷漠、超然和孤立的态度。
作品通过梅尔索与他周围人物之间尖锐冲突的描写,呈现了个体与社会之间无法逾越却又紧密联系着的关系。
这种孤立和冲突反映了加缪对于现实世界中人与人之间难以理解和沟通的认知。
梅尔索被包围在一种荒谬而无意义的世界中,在这个世界里他寻求自由并挑战既定秩序。
生命、死亡与存在《局外人》探讨了生命、死亡和存在这些哲学问题。
通过梅尔索内心对待母亲去世以及自己面临死亡的态度,加缪引发了人们对生命和存在的反思。
梅尔索的冷漠和无动于衷表达了一种抵制现实世界束缚的生存哲学,他坚信自己对生活有权选择。
小说中浓厚的存在主义意味展示了作者在面对人生终极问题时所持有的观点。
结语《局外人》是一部具有深刻内涵和哲学思考的现实主义代表作。
通过描写主人公梅尔索及其内心世界,探讨了个体与社会、生命与存在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局外人(课堂PPT)
17
对于情感的态度——真实、消极地顺其自然
和莱蒙做朋友—— 他对我说:“我就知道你有生活经验。”起初, 我还没发觉他已经用 “你”来称呼我了。只是当他说“你现在是我的真
正的朋友了,”这时我才感到惊奇。他又说了一遍,我说:“对。”做 不做他的朋友,怎么都行,他可是好像真有这个意思。
和玛丽谈结婚——晚上,玛丽来找我,问我愿意不愿意跟她结婚。
.
6
荒诞派文学
• 荒诞派文学,是西方二十世纪的后现代主义文学重要的流派之一。 它采用荒诞的手法,表现了世界与人类生存的荒诞性,在哲学上 指个人与生存环境脱节。
• 其艺术特点为: • ①反对传统,摒弃结构、语言、情节上的逻辑性、连贯性。 • ②常用象征、暗喻的方法表达主题。 • ③用轻松的喜剧形式表达严肃的悲剧主题。
.
10
故事梗概
•三场死亡是全文联系的枢纽。
•第一个死亡:莫尔索的母亲死了,他去参加母亲的葬礼,在母亲 的葬礼上他没有哭。 •第二次死亡:莫尔索在一次渡假中偶遇莱蒙的对头开枪打死了一 个阿拉伯人。 •第三次死亡:无休无止的庭讯,最后以莫尔索被判绞刑告终。
.
11
语言特色
• 为了与主人公的性格特点相统一,加缪善于用一种刻板,拘谨, 干巴巴的语言来表现他作品里的主人公。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 但是主人公又从不分析他内心的思想感情,所以是内心描写和外 部描写巧妙的结合。
那边,那边也一样,在一个个生命将尽的养老院周围,夜晚 如同一段令人伤感的时刻。妈妈已经离死亡那么近了,该是感到 了解脱,准备把一切再重新过一遍。任何人,任何人也没有权利 哭她。我也是,我也感到准备好把一切再过一遍。好像这巨大的 愤怒清除了我精神上的痛苦,也使我失去希望。面对着 充满信息 和星斗的夜,我第一次向这个世界的动人的冷漠敞开了心扉。我 体验到这个世界如此像我,如此友爱,我觉得我过去曾经是幸福 的,我现在仍然是幸福的。 为了把一切都做得完善,为了使我感 到不那么孤独,我还希望处决我的那一天有很多人来观看,希望 他们对我报以仇恨的喊叫声。
《局外人》读后感(精选10篇)
《局外人》读后感(精选10篇)《局外人》读后感1荒谬和疏离,在整个阅读过程中,贯穿始终。
虽然一开始我也很不理解,为什么母亲去世可以做到这么淡定甚至不耐烦。
都说,其实这世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确实是这样。
也许我有一个感情深厚的麻麻,而默索尔没有,也许我是一个重视母女情感的女儿,默索尔不是。
在看庭审的时候,我有一种越来越荒谬无稽的观感。
杀人的行为判决,不是应该基于杀人动力杀人方式社会危害性等等考量么,为什么跟他对母亲去世的表现拼命挂钩?他不痛哭流涕仰天长啸就不对么?就像现在,有明星去世,很多明星如果没有在网络上第一时间表达悲痛,就会被指责。
所以现在才越来越流行“人生在世,全靠演技”这句话。
默索尔坦诚得令人惊讶,我想律师在单独会面的时候,即使没有明说,他的肢体语言他的表情他的反应,其实很能够引导默索尔说出对自己有利的话。
但是他没有。
他坦诚得惊人,别人丝毫不为所动。
他有一种本真的坚持。
不为了讨好而改变自己。
我想这种坚持,在任何时候不都是应该得到表扬么?我们为什么在长大的过程中,越来越失去本真,甚至失去自我。
也许就是因为,我们越来越妥协,越来越放弃,越来越讨好这个世界吧。
《局外人》读后感2正如局外人的书名一样,主人公默尔索一直处于抽离的不作为性格中,对事态充满理性冷漠。
母亲在养老院病逝,服丧时不显悲痛抽烟、喝牛奶咖啡;母亲过世次日与女友看喜剧电影,迫不及待行男女之欢;迷迷糊糊杀了人,也不为自己做任何伸张辩护,辩护律师也几近无奈放弃。
命运仿佛无形中为他安排好了一条既定的轨迹,而他也早早的就上了车。
自我性格中他把自己主动活成了局外人,另一方面,在当时的社会和司法体系中,杀了人的他也无形中被架空成了局外人。
就案件本身,默尔索防卫过当迷迷糊糊杀了一个阿拉伯人,在审理过程中我们却发现,一个人是否有罪并不是依据法律程序对其罪行进行判定,而是根据他这个人生活中的种种其他行为来作为量刑的依据,比如他对母亲过世的冷漠、与女友的嬉戏甚至不信仰上帝等精神道德上让人诟病的事情。
《局外人》读后感
《局外人》读后感8月8日在港惠新天地四楼永正书店匆匆读了一遍,或站或坐。
8月9日下午再读第二遍。
细细琢磨。
“今天,妈妈死了。
也许是昨天,我不知道。
我收到养老院的一封电报,说:‘母死。
明日葬。
专此通知’。
这说明不了什么。
可能是昨天死的。
”开头第一段,简洁有力。
于简洁中值得推敲,妈妈的死到底是今天还是昨天,主人公我竟然不知道,非常坦白,丝毫也不掩饰。
因为“我不知道”,所以对妈妈的死是什么时候,或怎样死的也丝毫不关心。
当收到电报,看到上面写的内容,“母死,明日葬,专此通知。
”也没有任何文字提到主人公我的表情、我的悲痛。
他到底会不会伤心?他完全置之度外,好像与他没有任何关系,说得那么轻松“这说明不了什么。
可能是昨天死的。
”他没有求证,用猜测来糊弄自己。
默尔索的冷漠一开始就渲染开来。
读来颇感奇怪的是,他叫的是“妈妈”,根据习惯,小孩子才常常叫妈妈,听起来亲昵,好像小孩在向妈妈撒娇。
一般长大的人,会叫“母亲”,感觉母子之间都经历了很多,里头有孩子对母亲的尊重和理解。
这里一反常态,二三十岁的我,也就是默尔索,竟然叫“妈妈”,好像想跟妈妈亲近,文中有一处非常直接地表露默尔索的心声,“我真想立刻见到妈妈”。
但已经不可能了。
即使妈妈在,他也无法做到与妈妈亲近。
以前妈妈跟他生活的时候,“一天到晚总是看着我,不说话。
”虽然没有提及默尔索的感受,相信他也是受不了。
最后只能把母亲送到养老院。
更令人吃惊的是,他来给妈妈守灵,当门房说已经盖棺了,得再打开来,让一个儿子再好好看看母亲,他竟然否决了,说不想看。
然而他这种心理是复杂的,有过斗争。
“他走近棺材,我叫住了他。
”所以门房从我身后到走近棺材这个路程,就是默尔索在纠结的过程。
他有那么一刻在犹豫,刚才的“我真想立刻见到妈妈”,此时已经冷淡起来,是见还是不见,是不愿意见,还是没有脸见……最后非常果断地拍板:“不想”。
居然在逝去的母亲面前说出这样光明正大的话,“不想”,多么绝情的人啊,多么冷血的人啊,多么狠心的人啊。
加缪《局外人》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
加缪《局外人》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加缪《局外人》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导语】:《局外人》外国文学作品简析作者:[法]加缪类型:小说背景搜索本书成书于1942年。
《局外人》读后感
《局外人》读后感《局外人》是一部具有哲学性的小说。
相较传统小说,它不以塑造人物性格、打造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刻画真实细节为出发点,而是以探讨生命与死亡、意义与荒诞、个体与社会为基本宗旨。
基于此,加缪在创作时梳理出了两条写作线索:一条明线,一条暗线。
明线围绕死亡、荒诞和社会展开;暗线则聚焦生命、意义与个体。
明线小说开篇便是一句“今天,妈妈死了。
也许是昨天,我搞不清。
”男主人公默尔索对母亲去世日期的表述,在当时社会的道德和舆论环境下是不被允许和容忍的,是一种道德缺陷。
而加缪正是以这句不为世俗接受的心理描写开篇,从而奠定了小说以死亡和荒诞为主要基调的主线。
在为母亲守灵和送葬时,默尔索对大胡蜂、灵房灯光、院友、贝雷兹先生、阳光、送灵队伍等事物的描写,以及他从田野斜穿队伍的行为,都是作者在穿针引线地构建一个令主人公和读者都难以理解的荒诞立体世界。
加缪在描写明线的死亡、荒诞和社会时,表现得非常冷静,甚至让人难以察觉作者或主人公的情绪。
然而,这种“去情绪化”并非事实。
事实上,加缪笔下的“死亡”并非生理意义上的肉身死亡,而是精神上的麻木。
由于麻木,人们不得不通过表演来获得外界的认可,以维持表面的人性。
在第一部第三章开头,默尔索认真工作后,老板看似关心地询问他累不累、母亲的年龄。
然而,他们之间只有生存利益关系,老板并不在乎默尔索的感受或其母亲的状况,他关心的只是默尔索能否为他带来足够的利益。
老板的提问只是一场自导自演,而默尔索的回答让老板的这场表演得以结束,因此他“好像松了一口气”,并认为“这是了结了一桩大事”。
看似冷静的加缪,将他的讽刺和情感都蕴含在对“老板”台前幕后的寥寥几笔中。
《西西弗神话》中,加缪曾写道:“荒诞感会在大街上突然扑向每个人。
这种荒诞感赤裸裸地令人难以忍受,明亮而无光,难以捉摸。
”小说第一部第六章,从默尔索、雷蒙和马松去沙滩开始,到默尔索向尸体开枪结束,这是对死亡和荒诞的明线描写。
这部分情节有两个作用:一是为默尔索在法庭上接受审讯提供前因;二是展现默尔索、雷蒙和马松三人同盟与阿拉伯人的打斗,以及默尔索开枪杀人的荒诞行为。
《局外人》简介
《局外人》简介
《局外人》是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的代表作之一,出版于1942年。
这部小说以第一人称的视角,通过塑造主人公默尔索的形象,展现了存在主义哲学关于“荒谬”的观念,同时也深刻地揭示了人在异己的世界中的孤独、个人与自身的日益异化,以及罪恶和死亡的不可避免。
故事的主角默尔索是一个年轻的职员,他对于生活似乎总是显得漠不关心,无论是在母亲的葬礼上还是在自己杀人后的审判中,他都表现出一种异于常人的冷静和理智。
在他看来,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他只是一个被抛入这个世界的“局外人”。
小说的开篇,默尔索的母亲去世,他在葬礼上的表现被人们认为是不合情理的,因为他没有表现出任何悲伤的情绪。
接着,他偶然卷入了一场斗殴,误杀了一个阿拉伯人,被捕后他被判处了死刑。
在审判过程中,他对于自己杀人的事实供认不讳,但却始终无法理解自己为何会杀人,他认为自己是一个无辜的人,对于死亡也毫无恐惧。
整部小说中,默尔索的形象被塑造得十分鲜明。
他是一个对于生活没有期待、没有追求的人,他对于一切都持有一种“无所谓”的态度。
他的这种态度,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存在主义者的形象,他们认为人生是荒诞的,没有意义,人只能在这种荒诞中挣扎生存。
《局外人》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哲学著作。
它深刻地揭示了人的孤独、异化以及罪恶和死亡的不可避免。
同时,它也为
我们提供了一种看待世界和人生的新视角,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
外国名著《局外人》的个人观后感700字5篇
外国名著《局外人》的个人观后感700字5篇外国名著《局外人》的个人观后感700字1《局外人》这本薄薄的小册子分成两个部分,通过完整细腻的心理活动,塑造了一个凡事无所谓.却容易被生理需要折磨而冲昏头脑的人物形象.第一部分详细的叙述了我在母亲去世后的短暂时光中不带情感而平淡如往昔的生活日常.在养老院见到的老女人的大肚子.老男人的眼睛和皱纹等垂垂老矣的形象描写,同理心强的看起来易感生悲悯,同理心弱化如主人公默尔索,亦难免生出对人类病老发展状态的厌烦情绪.无所谓的人生态度,导致母亲下葬第二天就吃喝玩乐的常人难以理解的行为方式.女友催婚便不咸不淡的答应.皮条客需要帮助诚恳的拜托便身体力行的给予乃至最后稀里糊涂误打误撞的枪杀了毫无恩怨的人……短小的篇幅,却让一个冷淡无情.游离于社会大众标准之外的局外人形象无比丰满.这部分的〝局外人〞强调的是主人公默尔索顺从个人的性格特点主动选择的离群状态.第二部分开启了〝我〞被投入监狱到庭审判定死刑过程中观察生活的视角.从初入监禁生活的不适到习惯了后的内心安逸,同样以对命运走向无动于衷的旁观姿态,继续着逆来顺受的随遇而安,没有情感啊良知啊道德标准啊的牵绊.一心关注自己的生理状态的人生真是蛮新奇的.尤其是庭审过程中对一心指控其预谋杀人的检察官的喜爱,心有多大才能完全的不在乎对立实质.细究起来,检察官实际上与他竟是同类,都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以自己的心意断章取义的理解着生活.并影响着他人的生死.不同的是,检察官因为身负职责而过于强调社会规则,关注案件重判所能起到的杀一儆百的警示作用,虽然他采取的诛心审判导致了默尔索被判死刑,但这与默尔索沉浸在自己不愉悦的生理感受中就开枪误杀了无辜人的行为对比起来,也并没有更残忍更恶劣更值得批判.不信任上帝.不觉得自己的行为有什么需要忏悔.对别人的关爱(玛丽的爱情.神甫的引导)无动于衷.生无可恋死亦无可惧的情感缺失的随便心态,让默尔索自然而然的放弃了上诉申辩的权利,心安理得的接受了自己将被绞死的判决.在等待死期来临的监禁生活里,百无聊赖甚至以重生的视角想象起围观绞刑的场景.这一部分,〝局外人〞强调的是庭审〝我〞过程中〝我〞被排除在外没有发言权的异状.这种情景,其实很像命运之于人类,走向与本人并无关系了.不过是人间走一趟,生死何妨.了无牵挂,真洒脱的人生哲学.外国名著《局外人》的个人观后感700字2之所以会看起《局外人》这本书,是当时很要好的一个朋友提起的,她对于这本书的描述让我有一些动心,于是便在回家后去书城买了这么一本书.这本书的结局让人出乎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她当时是这么对我讲的.充满好奇心的我,再加上这位朋友推荐的基本不会坏到哪里去的信念,我便开开心心地翻起这本书了.全书共_7页,我的书是插图典藏版,在后面对于《局外人》一书的书评竟有_页之多.我首先没有去看书评,沉淀了一下自己,翻开第一页开始看正文的内容.---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在昨天,我搞不清.这是正文开头的第一句话.我朋友有给我看过第一页,于是我并没有表现出什么情绪,不过在第一次看的时候还是为这句话写的大胆诚实而吃了一惊.竟然会有人把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ps:这里的意思并不是指里面的主角是作者本人,而是吃惊有人会把书上人的想法给清楚地表达出来,因为这副言论在当时说出来都似乎是不和于情理的.) 主角这种似乎不大在于母亲的心态在后来她的葬礼上用行动和语言表达的清楚,但也能看出主角是遵从自己的想法,不习惯也不想去虚伪地对待别人.比如文中他与一个周围人似乎都不怎么喜欢的仓库管理员雷蒙·桑泰斯结交了朋友,不在乎别人的眼光.说实话,我很赞同主角这种性格,与他的人生态度,如果现实中有这么一个人,那与其相处应该蛮不错的.不过现实生活中最好还是具备一些亲情的好.后来,在某些因素(朋友,天气等)下,主角过失杀人而被捕了,在这部分里主角接受了法庭的审讯,这其中再次刻画了主角的性格与其形象,审讯过程中还提及了主角对母亲冷漠的态度,等等等等.最后男主角的结局我就不知道该怎么描述了…似乎有人说男主角是冤的,说他是时代背景的浓缩.突出了当时的社会.外国名著《局外人》的个人观后感700字3《局外人》讲述了一个主角一步步从职员被审判成为一个死刑犯的故事.原本,一切都和他没有关系.他只是请了两天的假参加母亲的葬礼;只是不小心连上双休日休了四天的假;因为和母亲的疏远,感情上的疏离,没有在葬礼上流泪竟被当作是后续蓄意杀人的审判结果的重要依据.葬礼结束后情感的压抑,使得他想去游泳放松,又偶遇了倾慕已久的玛丽;两人互生情愫,度过了紧接着而来的周末,也成了判定他品行不端的利刃.与邻居萨拉曼诺的交谈,丢失的狗,主角给出的去宠物招领中心等待的建议,似乎又不停为他的冷血无情作出丰富的佐证.可是,这些又与他遇上雷蒙德有什么必然的关系呢?雷蒙德不过是个皮条客,打了自己的女人,又因为他的建议重新叫来女人并且羞辱殴打,还因此觉得找到了知己,与主角攀谈成了朋友.于是,主人公的命运似乎滑向了另外一条道路.受辱的女人叫来了几个阿拉伯人,矛盾不断升级.可是在雷蒙德的盛情邀请下,主角跟随他一同去了马森的家中,一路被阿拉伯人跟踪.最后,阿拉伯人的刀,主角想稳住事态意外夺到自己手里的雷蒙德的枪,以及最后主角因个人受到的挑衅与冲击而接连开出的四枪……一段段故事,一个个遇到的人,他们似乎并无关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轨迹:萨拉曼诺会继续寻找他的狗,继续咒骂他的狗,继续怀念他的妻子;玛丽会遇上一个新的男友,坠入新的恋情;雷蒙德会继续他的皮条客事业,与另外一个或两个女人发生纠纷,惹出另外的事情;马森依然会为雷蒙德拔刀相助,亦如他的妻子也会依旧在院子里洗碗;机器一样的小个子女人会去盯着另外一个又一个罪犯,不断地打字记录一桩桩新的罪行;塞莱斯特的饭店还是会经营下去;那些阿拉伯人呢,可能会为了他们的同胞去伤害另外的人;牧师依旧会高高在上,审视一切信众的灵魂,企图用泪水和声音感化他们.可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在主角看来,似乎只有已故的母亲在行将就木时分依旧想去找寻‘未婚夫’的这种从头来过的希冀能够解释他的压抑:他觉得自己是局外人,每个人都是别人的局外人,每个人都孤独又自由地在自己的轨道上行走着.他是被审判的死刑犯,那么,其他人呢?他自己被坚定地审判成死刑犯的依据呢?他是出于防卫开的第一枪,可是后面的三枪呢?又是谁赋予的谁审判另外的谁的.权力呢?主角为什么又固执地不肯与牧师交谈呢?因为他根本就不认可自己被他人审判这件事.最后的情感爆发,所有人都会审判,就连宣扬能够宽恕一切的神父也会被审判.我们似乎都是无辜的,我们似乎都是有罪的.可是,何为无辜,何为有罪?读完全书,竟然没有任何涟漪,却又觉得暗流涌动.一种弥漫全书的压抑和绝望,对死亡的反思,对普罗大众的观察,似乎永远不会结束.外国名著《局外人》的个人观后感700字4外国佬入极道,还是在日本战后不久的那个年代,而且从一个〝流浪狗〞跻身成〝白松组〞中流砥柱,这剧情设计,老美啊,你到底是咋想的……剧中切手指的桥段,简直比北野武还北野武啊,这是向北野老师致敬啊,还是压根就是山寨过去了.导演,你确定北野武老师不会让你切手指认错吗?本片绝对拼凑了《极恶非道》.《大佬》.《最后的武士》等经典大作,这种〝鸡尾酒〞式的神来之笔倒是挺像老美的风格.毕竟日本现在是老美的干〝儿子〞,老子(大佬)怎么高兴它都得顺着来啊,谁让小日本是出了名的谁打的它嗷嗷叫,它拿谁当亲爹的玩意儿呢!!!剧中美由的女演员还是很漂亮的嘛,尤其是卖啤酒时的造型,简直楚楚动人啊有木有…….再加上满背的纹身,绝对极道感觉的邻家补课老师啊哈哈哈哈……最后大佬们火并的场景,确实是有点虚了.〝大蛇〞作为一个背叛者,他的行为可谓吃里扒外,对〝家里人〞赶尽杀绝啊,对于日本这样黑帮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哪有这么从容的玩意儿啊!!!再加上放过了其他人,〝大蛇〞伙计,你这是对自己有多自信啊.而且最要命的是枪杀了往前冲的自己人,反而打了外国佬的腿,小日本,你这又是得有多怕美国人啊……最后结局也是最大的BUG,一帮穷凶极恶的残余小日本,躲在屋里等着尼克去杀〝大蛇〞报灭组之仇……!!!我勒个大去,你以为他是〝兰博〞吗???这时候了,反而倒百分百的都相信他了…….这逻辑,编剧,你的脑洞真是火力全开啊……割喉,又是割喉,尼克在这方面倒是挺有天赋啊,不管是老美.小日本,还是其他,通通这一招鲜.吃遍天啊.而且影片结尾处都低头认尼克为大佬的镜头,绝对称得上是导演发癔症后逆天的设计了……外国名著《局外人》的个人观后感700字5容纳与宽恕,荒诞与可笑,孤寂与沉沦,自由与拘禁.面对世界这样的现状,于他,本就是无所适从,究竟该何去何从,或许,放手和屏蔽是他的选择,于是成了局外之人――题记在最后的法庭上,默尔索,被控告杀人的主人公,面对众人谴责,法官的赤耳面红,他,一再沉默,安静的与世无争,没有彷徨,也没有畏惧,就那样淡然地环顾着四周,静静地听着律师和检察官激烈的言辞.曾相信自己有一线生机,但判决却是死亡.他不畏惧死亡,却恐惧社会对自身的掩饰.我尚记得,默尔索曾多次与社会〝脱节〞,没有在为母亲送葬时痛苦,第二天反而与女友温存.这样一个被社会抛弃的局外之人,倒不如说是他先抛弃的社会,他赤城的追求自己想要的,却算不过众人眼中自己不过是妄自菲薄.社会掩饰它的,那他仍要热爱属于自己的光明.然而文末,默尔索说:〝长久以来第一次,我想起了妈妈.〞这声妈妈,喊的有多心酸又或是多么亲切,这个社会不理解他,压垮了他内心最后一根稻草,只剩躯壳苟延残喘.他本也是一个常人,一个能享受社会温暖的人,历经沧桑,最后无可奈何的接受了社会对他的骂名,接受在他人眼里自己就是异类.这就是现实,让一个真实的正直的人面对社会的讥讽?这就是一个人该有的权力,连死亡之前,还要受到神灵的精神压制?还记得曾经,默尔索何曾不享受过属于自己的温柔,女友玛丽和好友雷蒙,他们本不是同样的人,却还是成了同样的人,要说无辜,谁不无辜只是他们在最后使他感到苍白无力.只因他离经叛道,这抹温柔转而暗藏冷锋,是刺骨的冷漠啊.可默尔索究竟离哪本经,叛的是何方道?我们不能说那时的社会有多么的虚伪和现实,没有掩饰的社会不过是一座空有支架的城市罢了,一个容不得独特的社会,最终可怜的是与社会背道而驰的局外之人.那个只留有一抹孤影,站在监狱墙壁前的默尔索,面向黑暗却想到无比广阔的天际和季风吹向大海时的情景也许只剩下了被尘埃遮住了的唯一的眼,至少这双眼能在他人生的结尾增添些许色彩.其实生命,早已一无所有.最后的最后,尘埃扬起,任污垢弥漫,飘飞,却抵不过一束阳光,就此涣散.在世界上有多少个〝局外之人〞,有时怀疑自己是不是异类,他们生活在世界的每个角落.他们不善言辞,不轻易流露出自己的情感,不让别人看破自己,可就是这样的人,他们孤独而脆弱,他们鲜少流的泪,也都流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在面对人多的场合下,他们默默的走向角落,与其说是畏惧,不如说是内向,可人生而无畏不是吗?就像默尔索一样,他们这群人敢于追求自己想要的光和热.千千万万,每个孤独的背影,都诠释了生存的荒诞和无奈.人何以无际,只是尘灰太多,局中之事尚未明了.外国名著《局外人》的个人观后感700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局外人》
如果我成了我世界的局外人,那么生活会不会变得更好过?答案就在这本书中。
默尔索就是自己世界的局外人,无论面对母亲去世,还是杀人,他都表现的漠不关己,远不如一些细微的自然变化更惹他心动。
他不爱自己的母亲吗?不,他爱,只是没有能力赡养而把她送入养老院,只是没有记住母亲的年龄和忌日,只是没有在母亲墓前默哀。
他是预谋杀人吗?不,他算得上是防卫过当,绝不是有预谋。
那左轮手枪之所以在他这里,是因为他劝说莱蒙不要开枪,但他打出了五发子弹,并且第一发和第二发还存在着时间空隙。
需要注意的是,左轮手枪一共六发子弹,那么最后一发子弹就是他留给自己的。
那么他最后为什么没有选择自杀呢?
在杀人之前,默尔索一直保持着他“局外人”的身份,和世界若即若离,按照他的想法行事。
他常在嘴边挂着的是“我不清楚”“怎么样都行”。
在别人追求事业,保证不得罪上司的时候,他心里想着的是上司生不生气可不关他的事;上司提出去大城市发展,他却回绝:“生活是无法改变的,什么样的生活都是一样的”。
他在人类社会是自由的。
文中多次出现对自然的描写,“高地上满是发黄的石头和雪白的阿福花,衬着已经变得耀眼的蓝天”,充斥着颜色,似乎可以画出来。
他向往天空,向往大海,只是这一切在他杀人之后打破了平衡。
因为他要面对的是人类社会对他的制约,也就是说,要顺从大部分人认同的规则。
很遗憾,由于他没有在母亲葬礼上落泪,和令检察官发怒的不肯依顺基督教、“不知悔改”的态度,这场对决他的战败是注定的。
默尔索的死刑很小一部分是因为他杀了阿拉伯人——读书要考虑书中的背景,当时阿拉伯人的地位很低,默尔索不至于死刑,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他“局外人”的态度。
他认为母亲没有遗憾,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哭她,可在他人眼里就是一个冷漠自私,藐视生命的人。
检察官和律师只是选择看他们要看的。
他们在决定默尔索的命运,却不叫他说一句话,甚至说对他最有利的方式就是告诫他不要说话。
可是就某一种角度而言,他们又何尝不是默尔索世界的局外人?
默尔索不肯与世间礼法相融合,世间必然排挤他。
他没有自杀,等待被捕,是他拒绝了肉体的死亡;在牢房里,他向神甫吼出自己的信仰,蔑视悲剧,是他拒绝精神上的死亡。
“既然只有一种命运选中了我,而成千上万的人却都同他一样自称是我的兄弟,那么,他所说的上帝,他们选择的生活,他们选中的命运,又与我何干?”他最后也不明白他做的有什么不对。
很可惜,没有人会理解荒诞的想法。
“天空变成绿色,这是傍晚到了”“天空发红,新的一天悄悄进入我的牢房”“天空里某种金色的色彩使人想到黄昏临近了”,默尔索最终闭上了嘴巴,像他从未开口说过话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