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季风降水变率与机理研究取得新进展

合集下载

印度农业的改革和发展

印度农业的改革和发展

[ 案例] 印度农业的改革和发展印度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80% 的人口以农业为主,农业(包括林业、牧业、渔业)的净产值占国内净产值的34.9% ,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印度农业的基本情况印度农业的社会经济结构的特点是封建的、个体的和资本主义的经济成分并村,小农经济占绝对优势,每个农户的经营规模较小。

印度独立以后就开始进行“土地改革”,公布了名目繁多的法令,但大多数未认真执行,成效不大。

在进行了长达40年的“土地改革”后,土地占有状况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土地所有权仍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封建和半封建的经济成分占有优势。

据印度官方抽样调查,1985—1986年度占农户总数1.3% 最富有的大弄拥有14% 的土地,23% 的农户是佃农与半自耕农的混合,而占总数50% 的最穷小农只拥有1%的土地。

印度传统农业的特点是农业对气候和雨水等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很大,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经常遭受季风的危害而造成水旱灾害。

据统计,1951—1983年的32年间,因旱涝灾害而造成的农业减产的就有13次之多。

此外,以传统的生产工具和手工劳动为主,现代技术投入较少,85% 的耕地依靠人和畜力耕作,70% 的耕地无灌溉设施,靠雨水灌溉。

印度农业生产率和农民收入都较低,全国2/3 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但每个农业工人每年的实际收入是420.5卢比,而非农业工人为783.8 卢比,高出83.6% 。

印度农业生产率低表现在农作物的单产水平较低,一些作物的单产水平低于东南亚许多国家。

例如根据粮农组织的资料,每公顷稻谷和小麦的产量,印度分别为2817公斤和2420公斤,中国则分别是5869公斤和3318公斤。

印度各地的自然条件不同,经济社会环境条件不同,采用现代技术的程度不同,造成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在各地区之间的很不平衡。

印度北部和西部地区(特别是旁遮普邦和哈里亚纳邦)生产力水平高,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较高;南部和东部地区(如比哈尔邦、奥里萨邦、中央邦)生产力水平和粮食产量较低,边际农、小弄与大农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人类活动对气候系统的影响——解读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第三章

人类活动对气候系统的影响——解读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第三章

!"!#年$第%%卷$第&期!'&%!'&,$"##$!%%&'())*+,-./01-234+/15引用格式!孙颖"!"!#+人类活动对气候系统的影响,,,解读H ;D D 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第三章#6$+大气科学学报"%%%&&!'&%!'&,+C 0-7"!"!#+H A $2,#/@"0A 2-2,#:>:#:?4/-,3:A 2#?4O4#?A !2-:-#?1$1?#2#:/-/@D "2$#?1!/@PU "1?$/1#/@H ;D D=8'#6$+B 12-4=#A /4C ,:"%%%&&!'&%!'&,+&/:!#")#*+,+%.+,-(:+&'())*+!"!#"+#'""(+%:-D ":-?4?&+人类活动对气候系统的影响 解读9:;;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第三章孙颖!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北京#"""+#!联系人"E!A 2:3!40-O:-5-,A 2+5/>+,-!"!#!"+!#'收稿"!"!#!"+!*"接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摘要$!"!#年+月"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H ;D D &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发布(该报告清楚表明"近百年来气候系统正在发生广泛而迅速的变化"人类活动已使得大气)海洋和陆地变暖(本文通过对报告第三章的摘译"介绍了报告中关于人类活动对气候系统影响的主要结论"包括人类活动对大气和地表)冰冻圈)海洋)生物圈以及气候变率的影响(基于最新的观测资料)新一代气候模式结果以及不同的检测归因方法"通过评估近年来该领域的最新文献表明"以温室气体为主的人类活动可以在气候系统多变量变化中被检测出来(关键词H ;D D 第六次评估报告'人类活动'气候系统$$自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H;D D &发布第一次评估报告以来"人类活动对气候系统的影响一直是H;D D 历次评估报告的核心内容(H ;D D 第一次评估报告指出!人类使用化石燃料大大增加了大气温室气体的浓度"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和地球表面变暖(第二次评估报告表明!全球变暖/不太可能完全由自然因子造成0"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系统有/可识别的0影响(第三次评估报告指出!可能的是"过去&"年观测到的大部分变暖是由于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造成的(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可能的是"自!"世纪中期以来观测到的大多数变暖是由于观测到的人为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引起(第五次评估报告%=8&&指出"极有可能的是"人类活动是!"世纪中期以来观测到的变暖的主要原因(这些系列报告表明"人类活动影响气候系统的证据在逐渐加强"科学界对于人类活动对气候系统影响的认识在深化(这主要是由于观测到的变暖越来越明显)气候模式性能的改善以及归因方法学的改进(H ;D D 最新发布的第六次评估报告%=8'&"基于最新的观测和模式结果"系统评估了人类活动对大气和地表)冰冻圈)海洋)生物圈以及气候变率模态的影响(与第五次评估报告相比"评估的变量更加全面"内容更为系统(评估的成员不仅包括传统的气候变量"如气温和降水等"而且还增加了生物圈等其他圈层的变量(通过对这些变量的评估"第六次评估报告得出结论!毋庸置疑的是"自工业化以来"人类的影响已经使得大气)海洋和陆地变暖(气候系统各圈层发生了广泛而迅速的变化"人类排放的温室气体等造成的人为强迫已经对气候系统造成了明显的影响%E O1:-5?#23+"!"!#'H ;D D "!"!#&(!"人类活动影响气候系统的主要结论!E !"人类活动对气候系统的综合影响自工业化以来"人类活动的影响已经使全球气候系统变暖(这一评估结论的信度在第六次评估报告里面进一步提高"主要是由于对气候系统多圈层多变量的综合评估"减少了传统单一变量评估带来的不确定性(在气候系统的不同圈层"包括大气)海洋)冰冻圈和地表气候变化等指标的变化中"均可以检测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些影响与模式模拟和基于物理机制预期的理解相一致(在第六次评估报告中"采用了参与第六次国际孙颖!人类活动对气候系统的影响,,,解读H ;D D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第三章气候模式比较计划%D <H ;'&的气候模式(与第五次计划%D <H;&&的模式相比"D <H ;'气候模式对平均气候态的模拟有一定改进%高信度&(高分辨的气候模式对地表和海洋气候的模拟偏差减小%中等信度&"包括生物地球化学反馈的大多数地球系统模式的模拟能力与复杂性较低的对应模式持平%中等信度&(多模式平均能够很好地再现大多数观测到的气候变化%高信度&以及二氧化碳%D \!&较高和较低时的代用数据重建的气候(与=8&相比"大陆尺度的古气候模拟有一定改进%中等信度&"但模式通常低估了相对于当前气候较大的温度和降水差异%高信度&(!E $"人类活动对大气和地表的影响相对于#+&",#(""年"!"#",!"#(年全球平均表面气温%U C =B &的变化为")(0#)!S "其中人为变暖贡献的范围可能为")+0#)*S (人类活动引起的变暖最佳估计值是#)",S (其中"温室气体强迫贡献了#)"0!)"S 的变暖"其他人为强迫%主要是气溶胶&贡献了")"0")+S 的变冷(自然强迫的贡献仅为1")#0")#S "而内部变率的贡献为1")!0")!S (由于对不确定性理解的改进以及持续的变暖"第六次评估报告对自工业化革命以来#+&",#(""年的变暖进行了归因"而=8&中只能对自#(&#年以来的变暖归因(人类活动引起的U C =B 和全球平均表面温度%U <C B &变暖的可能范围相等%中等信度&(但是"将观测到的变暖归因于某种特定的人为强迫仍然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很可能的是"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气体增加是自#(,(年开始广泛的卫星观测以来对流层变暖的主要影响因子"而人类活动导致的平流层臭氧损耗极可能是#(,(年至!"世纪("年代中期平流层下部降温的主要影响因子(与#(&#,!"#!年的增温相比"#((+,!"#!年观测到的U <C B 升温速率变缓是一个短暂事件"伴随其后的是U <C B 的快速上升%很高信度&(自=8&以来改进的观测资料显示"#((+,!"#!年U <C B 趋势比早期估计更大(#((+,!"#!年U <C B 趋势的所有观测估计值都在D <H ;'模拟趋势的#"N 0("N 范围内%高信度&(气候系统的内部变率"尤其是太平洋年代际变率以及太阳活动和火山爆发的变化部分抵消了#((+,!"#!年人为活动导致的地表变暖趋势%高信度&(在此期间"全球海洋热含量持续增加"表明整个气候系统持续变暖%很高信度&(自!"#!年以来"U <C B 急剧升温"!"#',!"!"年这&2至少是自#+&"年有器测记录以来最热的&年%高信度&(自!"世纪中期以来"人类活动很可能影响了大尺度的降水变化(新的归因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过去的研究结论"即可以在北半球中高纬陆地降水的增加中检测到的人类活动的影响%高信度&(人类活动已经影响了湿润的热带和干燥的亚热带之间纬向平均降水差异的增加%中等信度&(同时"人为气溶胶也对!"世纪&",+"年代全球陆地夏季风降水的减少有贡献%中等信度&(同样具有中等信度的是"人类活动影响了#(,(年以来南半球夏季降水在高纬的增加和中纬的减少"这与南半球环状模向正位相的转变有关(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气体强迫是全球%几乎确定&和大多数大陆%很可能&极端冷事件和极端暖事件变化的主要原因(近几十年来"人类活动的影响"特别是温室气体强迫"很可能是全球陆地观测到的强降水加剧的主要驱动因子(具有高信度的是"模式可以重现陆地极端降水的大尺度空间分布特征(D <H ;'模式模拟的极端降水强度和频率与D <H ;&模式的模拟相似%高信度&(可能的是"人类活动影响了!"世纪+"年代以来南半球纬向平均R 2&3?O 环流向极地的扩张(具有中等信度的是"北半球纬向平均R 2&3?O 环流向极地的扩张主要受到气候系统内部变率的影响(自!"世纪+"年代以来太平洋P23(?1环流增强的原因尚不清楚"观测到的增强趋势超出了气候模式模拟的趋势范围%中等信度&(!E %"人类活动对冰冻圈的影响很可能的是"温室气体等增加引起的人为强迫是!"世纪,"年代后期以来北极海冰损耗的主要驱动因子(目前有新的证据表明"人为气溶胶的增加抵消了部分由温室气体引起的!"世纪&"年代以来北极海冰损耗%中等信度&(在针对北极海冰的模拟中"尽管平均海冰状态存在很大差异"但所有D <H ;&和D <H ;'模式都再现了近几十年来海冰范围和厚度的损耗%高信度&(相比之下"全球气候模式通常无法捕捉到卫星时代观测到的南极海冰范围的小幅度增加"并且对这种变化原因的归因信度很低(很可能的是"人类活动影响了#(&"年以来北半球春季积雪的减少(D <H;'模式比D <H ;&模式更好地再现了北半球积雪的季节性周期%高信度&(人类活动的影响很可能是最近全球范围内几乎普遍&&'$$!"!#年(月$第%%卷$第&期发生的冰川退缩的主要驱动因子(在过去的!"年中"人类活动很可能影响了格陵兰冰盖表面的融化(具有中等信度的是"格陵兰冰盖最近的整体冰量损耗中存在人为贡献(然而"仅具有中等一致性的证据表明"人类通过冰流量的变化影响南极冰盖物质平衡(!E?"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极有可能的是"人类活动是!"世纪,"年代以来海洋热含量增加的主要驱动因子"海洋热含量的增加一直延伸到深海%很高信度&(自=8&以来由于模式模拟中同时考虑了自然和人为强迫"海洋上层%"0,""A&热含量变化的近期观测估计值与模式模拟之间的一致性提高(D<H;'模式模拟结果显示"工业化以来%#+&",!"#%年&海洋上层%"0 ,""A&吸收了&+N的热量"海洋中层%,""0!"""A&吸收了!#N"海洋深层%2!"""A&吸收了!!N(与D<H;&的结果相比"D<H;'得到的多模式平均海温偏差的结构和幅度基本没有发生变化%中等信度&(极有可能的是"人类活动影响了!"世纪中期以来海洋表层和次表层盐度变化(主要表现为盐分低的区域变得更淡"盐分高的区域变得更咸%高信度&(同期大气水循环和海洋!大气通量%蒸发和降水&的变化是观测到的海盆尺度盐度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高信度&(观测到的所有深度的海盆尺度盐度变化可归因于人为影响"D<H;&和D<H;'模式都只能在包括温室气体增加的模拟中重现这些模态%中等信度&(很可能的是"综合考虑冰川)冰盖表面物质平衡和热膨胀的可归因贡献"人类影响至少是观测到的#(,"年以来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的主要驱动因子(自=8&以来的研究表明"不包括人为温室气体的模式无法模拟出历史时期热膨胀%热力学&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包括所有强迫%人为和自然强迫&的模式模拟结果与观测估计值最接近(很可能的是"人为影响是观测到的#(,"年以来全球平均热比容海平面上升的主要驱动因子(!E@"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大气D\!浓度增加导致的植物生长施肥效应增强是大气D\!季节循环振幅增加的主要驱动因子%中等信度&(尽管如此"由于土地管理在某些地区占主导地位"D\!施肥效应是观测到的变绿的主要驱动因子这一结论仅有低信度(几乎确定的是"人为D\!的吸收是观测到的全球海洋酸化的主要驱动因子(观测到的北大西洋亚热带和赤道地区!"""年以来D\!浓度增加可能部分与海温升高有关"这一反应与海洋碳汇随变暖而减弱的预期一致(与=8&一致的是"海洋上层脱氧有部分是由于人类活动影响这一结论具有中等信度(具有高信度的是"地球系统模式模拟出了全球平均海洋碳汇的时间变化(!E A"人类活动对气候变率模态的影响很可能的是"人类活动影响了!"世纪,"年代以来南半球环状模%C=<&正位相趋势以及相应的南半球温带急流的加强和南移(与之前的几十年相比"!"""年代初以来臭氧强迫对C=<趋势的影响一直很小"导致观测到的!""",!"#(年C=<趋势较弱%中等信度&(气候模式很好地再现了夏季C=<趋势"且D<H;'模式的表现优于D<H;&模式%中等信度&(相比之下"!"世纪'"年代以来北半球环状模%T=<&趋于正相位以及相应的温带急流和风暴路径北移的原因尚不清楚(人类活动对年际变率的主要热带模态或其相应区域遥相关的影响并没有超出内部变率范围%高信度&(=8&以来的研究进一步证实"气候模式和地球系统模式能够再现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 T C\&和印度洋海盆模态%H\K&和偶极子模态%H J K&的空间结构和方差的大部分特征%中等信度&(尽管D<H;'模拟效果略有改进"但D<H;'模式仍然未能较好的描述一些基本过程(人为和火山气溶胶影响了!"世纪'"年代以来大西洋多年代际变率%=<V&和相关区域遥相关的变化%中等信度&(具有高信度的是"内部变率是太平洋年代际变率%;J V&的主要驱动因子"尽管有一些模式证据表明存在潜在的人类活动的影响(由于观测记录简短"模式仍然无法完全再现相关的海表温度距平%中等信度&"同时由于尚未充分理解关键过程的原因"评估人类对=<V和;J V的影响仍然存在不确定性($"讨论和展望=8'第一工作组第三章在对D<H;'模式性能进行评估的基础上"评估了人类活动对全球和大陆尺度气候变化的影响(其他变量"如区域尺度的水循环和极端事件等的归因等没有在该章进行评估(通过和第五次评估报告的比较"可以看到"由于在新的模式比较计划中增加了更多的试验"不同人为强迫因子对气候系统的影响可以进一步被认识和量化"对人类活动影响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更多的证据'&'孙颖!人类活动对气候系统的影响,,,解读H ;D D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第三章和更新的资料均支持了人类活动是工业化以来大气)海洋和陆地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相比较之前的评估报告"H;D D 最新发布的第六次评估报告进一步明晰了人类活动对气候系统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在气候系统的多个圈层中检测到(由于全球气温的持续变暖"人类活动的信号愈发清晰"人为信号的检测从=8&的#(&#年提早到了#+&"年"明确指出自工业化革命以来的气候变化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造成(同时"对于人类活动对降水的影响"报告指出人类活动对大尺度极端降水影响的信号在有些区域可以检测到(对于大尺度极端温度的变化"由于最新的D <H;'检测归因模式比较计划%J =<H;&资料的使用"在最新的研究中可以将温室气体和气溶胶的影响分离"因此在极端气温变化的归因研究中"指出了温室气体强迫的主导作用(而在极端降水的变化中"温室气体的作用也可以部分地分离(报告也对所谓的气候停滞期的原因进行了回顾"评估了人类活动对生物圈)深层海洋和气候变率等多圈层变量的影响"体现了近年来在检测归因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参考文献%&'(')'*+',&E O1:-5V "U :33?##T ;"=,"0#282/L <"?#23+"!"!#"R 0A 2-:-@30?-,?/-#"?,3:A 2#?4O4#?A #8$%%D 3:A 2#?,"2-5?!"!#!#"?$"O4:,234,:?-,?*24:4+D /-#1:*0#:/-/@P/1(:-5U 1/0$"#/#"?C :)#"=44?44A ?-#8?$/1#/@#"?H -#?15/>?1-A ?-#23;2-?3/-D 3:A 2#?D "2-5?+D 2A *1:&5?2-&T ?Q 7/1(!D 2A *1:&5?X -:>?14:#O ;1?44%H -;1?44&+H ;D D"!"!#+D 3:A 2#?,"2-5?!"!#!#"?$"O4:,234,:?-,?*24:4#8$%%<244/-!J ?3A /##?V "9"2:;";:12-:="?#23+D /-#1:*0#:/-/@P/1(:-5U 1/0$"#/#"?C :)#"=44?44A ?-#8?$/1#/@#"?H -#?15/>?1-A ?-#23;2-?3/-D 3:A 2#?D "2-5?+D 2A *1:&5?2-&T ?Q 7/1(!D 2A *1:&5?X -:>?14:#O ;1?44+%H -;1?44&+9670+25(<360*0+21/121',5*+>1602',F,2'6!0*1*2')7)'20215*5(;<072')5(GH )'75)25(9:;;-&A C X T 7:-5A #"0)1#8/806#"$/$1"$*"/.01#7$"$)*)8)904#83560102"*#"0)1":$0;019#"""+#"/.01#H -=0504#!"!#"#"?P/1(:-5U 1/0$"%PU H &1?$/1#/@#"?C :)#"=44?44A ?-#8?$/1#%=8'&/@#"?H -#?15!/>?1-A ?-#23;2-?3/-D 3:A 2#?D "2-5?%H ;D D &Q 241?3?24?&+B "?1?$/1#"24,/-,30&?&#"2#"0A 2-2,#:>:#:?4"2>?Q 21A ?&#"?2#A /4$"?1?"/,?2-2-&32-&+P:&?4$1?2&2-&12$:&,"2-5?4:-#"?2#A /4$"?1?"/,?2-",1O/4$"?1?2-&*:/4$"?1?"2>?/,,011?&+B ":4$2$?1$1?4?-#4#"?A 2:-,/-,304:/-4/@#"?1?$/1#/-#"?:A $2,#/@"0A 2-2,#:>:#:?4/-#"?,3:A 2#?4O4#?A ":-,30&:-5#"?:A $2,#/@"0A 2-2,#:>:#:?4/-#"?2#A /4$"?1?2-&401@2,?"#"?,1O/4$"?1?"#"?/,?2-"#"?*:/4$"?1?2-&#"?,3:A 2#?>21:2*:3:#O+H #:4,3?21#"2#*24?&/-1?,?-#3:#?12#01?4:-#"?@:3?&/@,3:A 2#?,"2-5?&?#?,#:/-2-&2##1:*0#:/-"2-#"1/$/5?-:,@/1,:-54:5-23"Q ":,":4&/A :-2#?&*O 51??-"/04?524?4""24*??-&?#?,#?&:-A 03#:>21:2*3?,"2-5?4:-#"?,3:A 2#?4O4#?A +B "?04?4/@#"?-?Q ?4#/*4?1>2#:/-23&2#2"#"?32#?4#5?-?1!2#:/-/@,3:A 2#?A /&?342-&#"?0$&2#?&2##1:*0#:/-A ?#"/&4$1/>:&?4/3:&*24:4@/1#"?4?,/-,304:/-4+9:;;-&''<360*0+21/12F '+>1602',F,2'6&/:!#")#*+,+%.+,-(:+&'())*+!"!#"+#'""(%责任编辑!袁东敏&$$,&'。

雅鲁藏布江河谷盛夏降水年际变化及其与环流的联系

雅鲁藏布江河谷盛夏降水年际变化及其与环流的联系

雅鲁藏布江河谷盛夏降水年际变化及其与环流的联系作者:边巴卓嘎赤曲周顺武吴萍孙阳来源:《大气科学学报》2022年第03期摘要基于近57 a(1961—2017年)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地区(简称雅江河谷)4个站(拉萨、日喀则、泽当和江孜)盛夏(7—8月)月平均降水和同期NCEP/NCAR再分析资料,采用合成、相关分析等统计诊断方法,分析了雅江河谷盛夏降水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的联系。

结果表明:1)近57 a雅江河谷盛夏降水无显著线性趋势,降水主要以3~4 a 显著周期的年际振荡为主。

2)雅江河谷盛夏降水年际波动与区域内水汽收支的变化直接相关,其中印度半岛-东南亚异常反气旋引起的水汽输送通量和水汽在高原腹地辐合上升的动力过程是盛夏降水年际变化的主要原因。

3)对流层中低层印度半岛-东南亚异常反气旋环流是该地区盛夏降水年际异常的重要水汽输送通道,该通道将西太平洋、南海和孟加拉湾等地水汽不断输送到高原,期间西太副高和伊朗高压等大尺度系统异常对水汽输送过程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高原盛夏季风低压和南亚高压异常给水汽在高原腹地辐合抬升提供了动力条件。

关键词雅鲁藏布江河谷;盛夏降水;年际变化;水汽输送;大气环流青藏高原(下称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有着众多的冰川、湖泊及河流,其丰富的水资源素有“亚洲水塔”(Xu et al.,2008)和“湿池”(朱福康等,2000)的美誉。

降水作为高原水循环中的重要因素,其变化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Niu et al.,2004;朱艳欣和桑燕芳,2018;孙畅等,2019)。

雅鲁藏布江(下称雅江)是我国境内最长的高原河流,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河流之一,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在高原气候和生态环境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洪旱等灾害因子的气候变化,正影响着该流域水资源的演化(胡博亭等,2019)。

以往许多学者针对高原降水的时空演变特征做了大量的研究,发现高原降水存在显著的区域性和季节性(齐文文等,2013;王传辉等,2015;李晓英等,2016;Sang et al.,2016)。

季风气候变化趋势及其自然灾害对策研究

季风气候变化趋势及其自然灾害对策研究

季风气候变化趋势及其自然灾害对策研究自古以来,季风气候一直是影响亚洲大陆的重要气候现象之一。

季风带来的周期性的降水和变化的气温对农业、水资源和人类居住地区有着重要影响。

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季风气候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变化,引发了许多自然灾害。

针对季风气候变化趋势及其自然灾害对策的研究,已成为许多科学家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焦点。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季风气候变化的趋势。

季风气候主要受到大气环流和地表温度分布的影响。

过去几十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了季风降水的不稳定和季节性的变化。

根据研究,有证据表明,区域季风降雨模式在整个亚洲大陆都呈现出变化的趋势,例如印度季风和东亚季风。

印度季风是全球范围内最具代表性的季风系统之一。

过去几十年来,印度季风的降水量和分布发生了显著变化。

根据研究,印度季风的降水量在逐渐减少,而且季风雨的分布也变得不规则。

这种变化对农业和水资源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导致长期干旱和洪水的风险加剧。

东亚季风是影响中国、日本和朝鲜半岛等地区的重要季风系统。

最近的研究表明,东亚季风的降水量呈现出不稳定的趋势。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东亚季风的降水量有时超过正常水平,有时则明显不足。

这种不稳定的降水模式对农业、水资源和生态系统带来了威胁,同时也增加了洪水和干旱的风险。

面对季风气候变化带来的自然灾害风险,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来降低灾害风险和减轻灾害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可以考虑的对策。

首先,加强监测和预警体系。

建立完善的气象观测网络和气象预警系统,能够及时监测季风气候变化的趋势,并提前预警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如暴雨、洪水和干旱。

这有助于减少灾害的影响,并提供更好的决策依据。

其次,改善水资源管理。

由于季风气候对水资源的重要影响,改善水资源管理是关键的对策之一。

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水资源,包括建设水库、增加水利设施和推广节水技术等措施,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轻水资源短缺和干旱的影响。

第三,加强农业适应措施。

农业是季风地区的重要经济活动,受季风气候变化的影响较大。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5第1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5第1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2小题每题3分共计36分)1.(1)“日照时间不少于1小时”的日期指的是()1.(2)按采光要求下列四个城市同高楼房的间距最宽的应该是()A. 春分日B. 夏至日C. 秋分日D. 冬至日【答案】D【解析】(1)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带冬季较为寒冷为保证住宅采光“日照时间不少于1小时”的日期指的是冬至日【答案】C【解析】(2)楼高接近纬度越高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底层住宅欲获得阳光则需要较大的楼间距据此结合选项哈尔滨纬度最高2.(1)下列有关“三大荒”描述正确的是()2.(2)“三大荒”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最合理的是()A. “北大荒”农业发展主要的制约因素是光照B. “北大仓”主要的粮食作物是玉米和冬小麦C. “南大荒”橡胶、热带经济作物种植的主导因素是水分D. “西大荒”棉花生产的气候优势是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答案】D【解析】(1)“北大荒”纬度高气温低农业发展主要的制约因素是热量 A不符合题意“北大仓”主要的粮食作物是玉米和春小麦 B不符合题意“南大荒”橡胶、热带经济作物种植的主导因素是热量 C不符合题意“西大荒”棉花生产主要的气候优势是降水少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养分积累D符合题意故选D【答案】B【解析】(2)“西大荒”的新疆是我国重要的棉花种植地但深居大陆内部气候干旱缺乏灌溉水源继续扩大棉花种植规模会带来环境负担 A不符合题意“西大荒”可能是指新疆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加快油气资源和新能源开发 B符合题意“南大荒”则成了胶林和热带作物仓 C不符合题意“北大荒”主要指东北地区如今成为粮仓为商品粮生产基地 D不符合题意故选B3.(1)印度洪涝灾害高发区主要集中在()3.(2)影响印度洪涝频次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3.(3)进入9月印度降水量明显减少但洪涝灾害频次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其主要原因是()A. 沿海地区B. 德干高原D. 喜马拉雅山区【答案】C【解析】(1)由“1950~2016年印度洪涝频次空间分布图”可知总体来看印度的洪涝灾害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印度洪涝灾害高发区主要分布在恒河平原地区和东北地区故C 正确 ABD错误故选C【答案】A【解析】(2)由“1950~2016年印度洪涝频次空间分布图”可知印度洪涝发生的范围广泛洪涝频次出现明显的空间差异这与印度的地形与水系有密切的关系夏季暖湿的西南季风沿着印度倾斜的地势抬升在喜马拉雅山南坡形成丰富的降水因而印度的东北部形成强降水区域由于受地形和地貌的影响这一区域形成扇形水系支流同时汇入干流从而形成洪涝 A正确降水强度、海陆位置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对印度洪涝频次空间分布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主要因素 BCD错误故选A【答案】D【解析】(3)由所学知识分析可得洪涝灾害频次的季节变化与印度季风降水量变化基本一致但是与洪涝灾害的频次与降水量并非完全同步主要表现为9月份降水已明显减少但洪涝灾害频次仍维持在较高水平这与前期降水的累积有一定的关系 7-8月份降水的累积作用使得土壤湿度较大致使9月份虽然降水量不大但是很容易形成地表径流出现洪水 D正确印度地处热带全年高温 9月份降水减少空气干燥蒸发加剧 A错误植物落叶是因为降水少 B错误北印度洋热带气旋活跃的时间是每年的4-5月、10-12月 C 错误故选D4.(1)俄罗斯科拉半岛上的钻孔最深处到达了上图中的()4.(2)科拉半岛上超深钻井钻探过程中探测到地层中的物质可信的是()A. 甲层底部B. 乙层底部C. 甲层上部D. 乙层上部【答案】C【解析】(1)根据材料该探头的钻孔最深处到达俄罗斯的科拉半岛上深度达12262米该深度依然属于大陆地壳的厚度应位于莫霍面以上的地壳中据此结合图示选C【答案】B【解析】(2)结合上题科拉半岛上超深钻井钻探过程中探测到地层中的物质位于地壳中矿物是地壳中的基本单元故有可能看到大量的石英矿物高温的岩浆位于地幔中大量液态或熔融状态的铁和镍物质或大量铁、镁含量很高的硅酸盐矿物存在于地核中据此选B5.(1)台风中心的气流运动特点是()5.(2)离台风中心600千米处风力最大的方位位于()A. 辐合下沉B. 辐散上升C. 辐合上升D. 辐散下沉【答案】【答案】【解析】6.(1)1980-2010年期间我国()6.(2)2010年我国水稻种植面积重心位于()6.(3)造成图示水稻种植面积及年总产量重心变动的原因可能有()A. 水稻种植面积重心东移速度快于北移B. 水稻产量重心向东北移动约150千米C. 季风气候区的水稻产量高于非季风区D. 北方地区水稻种植面积大于南方地区【答案】C【解析】(1)读图根据曲线时间判断 1980-2010年期间水稻种植面积重心东移速度慢于北移所以A错读图可以理解为图中同一经线上两地纬度相差1°实际距离约为111km 由此可以看出产量重心向东北移动的距离约为220km 所以B错水稻集中在季风区所以季风气候区的水稻产量高于非季风区所以C对根据曲线时间判断 1980-2010年期间我国水稻种植的面积中心位于长江以南地区南方种植面积比北方大所以D错故选C【答案】D【解析】(2)读图根据曲线时间判断 1980-2010年期间我国水稻种植的面积重心位于长江以南地区 2010年以后位于长江以北且向东移动应该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所以D正确故选D【答案】B【解析】(3)21世纪以来我国水稻生产中图中曲线表示南方地区的水稻产量比重下降可能是川、渝山区响应环保推进退耕还林水稻种植面积及年总产量减少故选B7.表示地震破坏强弱程度的是()A. 震级B. 烈度C. 震中距D. 震源深度【答案】B【解析】震级是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观察点到震中的地球球面距离称为这一点的震中距烈度是破坏程度的描述指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一般而言震级越大烈度就越大同一次地震震中距小烈度就高反之烈度就低影响烈度的因素除了震级、震中距外还与震源深度、地震的传播介质、表土性质、建筑物的动力特性和施工质量等许多因素有关而震源深度指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 B正确ACD错误故选B.8.(1)地震发生时陆地上的人们通常会先感觉到()8.(2)从地表到地心地球内部物质状态发生明显变化的位置在()A. 上下颠簸B. 左右摇晃C. 前后摇晃D. 以上都不对【答案】【解析】【答案】【解析】9.(1)该时刻乙气象站观测到的气压是1004hPa 则甲、丙气象站观测到的气压可能是()9.(2)图中等压线最密集的区域和极有可能形成降水的区域分别是()9.(3)此时该地可能出现的灾害性天气是()A. 甲—1004hPa、丙—1004hPaB. 甲—1006hPa、丙—1005hPaC. 甲—1005hPa、丙—1003hPaD. 甲—1003hPa、丙—1005hPa【答案】B【解析】(1)根据图示风向可知此时影响该地的天气系统做逆时针方向的运动可判断影响该地的天气系统是锋面气旋锋面出现在风向变化最大的位置因此可判断该地左侧形成冷锋、右侧形成暖锋则甲、丙两地相对于乙处均受冷气团控制气压均高于乙处故B项正确故选B【答案】D【解析】(2)等压线最密集的区域风力最大结合图例可知①处风力最大故等压线最密集锋面降水出现在冷锋锋后、暖锋锋前结合上题的分析可判断④处能形成降水故D项正确故选D【答案】B【解析】(3)沙尘暴出现在冬春季节 A错误该地位于长江三角洲夏秋季节东南沿海地区受热带气旋的影响形成台风 B正确洪涝指因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使低洼地区被淹没、渍水的现象不是灾害性天气 C错误伏旱主要受高压控制 D错误故选B10.(1)为了迅速获取地震灾区情况应采取的地理信息技术是()10.(2)灾后芦山新县城的规划和建设随即展开在此过程中运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有()①人工测绘②钻探③GIS④RSA. RSB. GPSC. GISD. 数字地球【答案】【解析】【答案】【解析】11.岩石圈是指()A. 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很薄的一层岩石外壳B. 地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C. 莫霍界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厚度均匀的一层岩石D.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由岩石组成的圈层【答案】D【解析】岩石圈包括整个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是由岩石组成的故选D12.(1)材料中“日满窗日照的有效时间不少于连续1小时”的指标你认为以哪一日来确定最合理()12.(2)为了达到上述要求房产公司在建楼时应使南北楼房间有一定距离理论上楼高相同的情况下楼房间距北京比上海应宽些原因是()A. 春分B. 夏至C. 秋分D. 冬至【答案】D【解析】(1)本题涉及到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与太阳高度角的周年变化上海市位于31°N附近处在北回归线以北全年阳光不能直射居住建筑的居室受阳光遮挡的时间与太阳高度有密切关系太阳高度越小受遮挡的时间越长冬至时北回归线以北的地方太阳高度最小故选D【答案】A【解析】(2)北京的地理纬度比上海的高太阳高度终年比上海低所以房产公司在建楼时应使南北楼房有一定距离理论上楼高相同的情况下楼房间距北京比上海应宽些故选A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13.(1)分析金沙江河谷两侧滑坡多发的主要原因13.(2)推断该河段堆积体的形成过程13.(3)说出堆积体与金沙江改道的关系13.(4)有些学者认为该堆积体对上下游地区是一个安全隐患建议人工清除但也有专家认为不需人为干预说明堆积体不需要人为干预的理由【答案】(1)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地势起伏大坡体易滑落流水侵蚀坡脚降水集中多暴雨诱发滑坡【解析】(1)两侧多滑坡的原因主要从其内力作用、地形地势、外力作用、气候等方面考虑【答案】(2)古金沙江从上游搬运的卵石、泥沙在该河段堆积古金沙江强烈下切造成岸坡陡峭古岸坡岩石崩塌、滑落进入古河槽【解析】(2)由材料可知该河段堆积体形成于17万年前由棱角分明的大块砾石、磨圆度较好的卵石和泥沙混杂堆积而成分析可知古金沙江从上游搬运的卵石、泥沙在该河段堆积古金沙江强烈下切造成岸坡陡峭古岸坡岩石崩塌、滑落进入古河槽有利于堆积体的形成【答案】(3)古堆积体造成金沙江河道阻塞迫使金沙江干流向东北迁移最终改道【解析】(3)由材料可知古堆积体造成金沙江河道阻塞迫使金沙江干流向东北迁移最终改道【答案】(4)该堆积体位于古河槽凹地下方基岩稳定堆积体形成以来 17万年并未发生滑坡说明其非常稳定堆积体规模较大人工清除难度大、成本高【解析】(4)不需要人为干预该堆积体的原因可以从其稳定性和清理难度等方面考虑结合材料分析即可14.(1)分析扎布耶盐湖冬季很少结冰的原因14.(2)比较盐湖1月与7月水位的差异并解释原因14.(3)湖水中锂离子浓度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根据南湖锂离子浓度季节变化推测扎布耶盐湖夏季的盛行风向并说明理由14.(4)夏季是盐湖锂盐资源的开采旺季试分析原因【答案】冬季湖水的主要补给形式为地下水水温较高湖水盐度高不易结冰【解析】冬季湖水的主要补给形式为地下水湖区有丰富的泉水涌出水温较高南、北湖锂离子浓度差异很大北湖经常处于饱和状态扎布耶盐湖湖水盐度高不易结冰【答案】1月水位高于7月原因 1月气温低蒸发弱且有稳定的地下水补给水位较高 7月气温高太阳辐射强蒸发旺盛且降水较少湖水水位低【解析】据图分析可知盐湖1月水位高于7月原因是1月气温低蒸发弱且有稳定的地下水补给湖区有丰富的泉水涌出水位较高 7月气温高太阳辐射强蒸发旺盛年均降水量只有120mm 且主要集中在8、9月份 7月降水较少湖水水位低【答案】偏北风理由夏季温度高湖水中锂离子浓度较低但南湖锂离子浓度夏季反而较冬季高说明夏季锂离子浓度较高的北湖湖水在风力作用下越过沙堤进入南湖故盐湖夏季盛行偏北风【解析】图丙为南、北湖锂离子浓度年内变化对比图“在大风作用下表面湖水越过沙堤东部的浅滩使得南、北湖水发生交换” 扎布耶盐湖夏季温度高湖水中锂离子浓度较低但南湖锂离子浓度夏季反而较冬季高说明夏季锂离子浓度较高的北湖湖水在风力作用下越过沙堤东部的浅滩进入南湖故推测盐湖夏季盛行偏北风【答案】夏季气温高光照强风力大利用晒盐夏季南湖湖水锂离子浓度高夏季饱和状态的北湖会有大量锂盐直接沉积夏季气候相对温暖利于工人户外作业【解析】夏季气温高光照强风力大利用晒盐锂盐资源含水量少便于开采、运输夏季锂离子浓度较高的北湖会使在风力作用下越过沙堤进入南湖夏季南湖湖水锂离子浓度高夏季饱和状态的北湖因蒸发量变大会有大量锂盐直接沉积利于开采扎布耶盐湖是一个位于西藏北部的内陆湖海拔较高夏季气候相对温暖利于人工户外作业15.(1)分析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发生的主要自然原因(6分)15.(2)东北的松嫩平原春季也会出现洪涝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15.(3)指出洪涝灾害的危害(4分)【答案】(1)长江中下游地区多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集中于夏季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流水不畅长江中下游地区河流众多河流汛期长水量大河道弯曲排水不畅【解析】(1)长江中下游地区多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要从气候、地形、水文等角度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位于东部季风区夏季风不稳定降水变率大地势低平(地形以平原为主)河道弯曲排水不畅【答案】(2)春季气温回升快积雪大量融化形成融雪洪水【解析】(2)东北地区由于纬度高冬季气候严寒积雪不融化春季气温回升快积雪大量融化形成融雪洪水【答案】(3)洪涝主要危害农作物生长造成农作物减产或绝收破坏房屋、建筑、水利工程设施、交通设施、电力设施等并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解析】(3)洪涝造成的危害主要从工农业生产和对人们的生命财产损失进行分析洪涝造成的损失具体表现在危害农作物生长造成农作物减产或绝收破坏房屋、建筑、水利工程设施、交通设施、电力设施等并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16.(1)从图中获取信息总结地质灾害变化规律16.(2)分析我国重大滑坡、崩塌成灾频次增多的原因【答案】成灾的频次逐渐增多 80年代频次最多降水诱发的频次比人为的频次多【解析】地质灾害变化规律成灾的频次逐渐增多 80年代频次最多降水诱发的频次比人为的频次多【答案】植被破坏加剧山区不合理工程活动加剧暴雨频次增加【解析】我国重大滑坡、崩塌成灾频次增多的原因植被破坏加剧山区不合理工程活动加剧暴雨频次增加。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人教版):日本 印度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人教版):日本 印度

第2讲世界主要国家[课程内容]世界重要地区、主要国家的位置、范围[体系架构] 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

[素养考查] 1.区域认知:结合区域图文材料,掌握世界主要国家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2.综合思维:结合某国家图文材料,从整体性角度分析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3.人地协调观:结合材料,掌握世界某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及发展措施。

课时81日本印度考点1日本1.经纬网:在上图中标注经纬线的度数。

答案2.填写(1)东临A太平洋,西临B日本海,以G朝鲜海峡为界与韩国为邻。

(2)范围:由C北海道岛、D本州岛、E四国岛、F九州岛和数千个小岛及周围海域组成。

(3)在图中填绘千岛寒流()、日本暖流(―→)。

答案(4)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京滨工业区b.名古屋工业区c.阪神工业区d.濑户内海工业区e.北九州工业区1.日本区域特征2.分析日本海沿岸冬季多降雪的原因因素具体分析水汽日本海提供充足的水汽风向冬季盛行西北季风,越过日本海,带来大量水汽地形日本多山,山脉走向多为东北—西南走向,西北风带来丰沛的水汽,受地形抬升作用,降水多;冬季气温低,以降雪为主考向1通过“日本自然地理特征”考查“人地协调观”合掌造是日本农村传统民居的一种建筑方式,位于日本的岐阜县白川村,为木造建筑,屋顶多以稻草芦苇覆盖,呈人字形,如同双手合十一般,因此得名,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该村四面环山,水田纵横,冬季多雪。

读图完成1~3题。

1.白川村冬季多雪的主要原因是()A.冷暖空气在此相遇B.湿润空气在此膨胀上升C.此地多台风天气D.地处冬季风的迎风坡2.合掌建筑的优点表现在()①节约木材②节省劳动力③减少积雪积压④就地取材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合掌建筑结构合理,稳定性强,主要可降低()A.地震危害B.旱涝危害C.山火危害D.沙尘暴危害答案 1.D 2.C 3.A解析第1题,白川村位于日本海沿岸一侧,地处冬季风的迎风坡。

全球降水与区域性季风降水相关分析

全球降水与区域性季风降水相关分析
维普资讯
第 3 卷第 2期 0
20 0 2年 4月





V0 【30. No 2
METEOROL OGI CAL S E CI NCE AND TEC HNOLoGY
Ap , 0 2 t 2 0
全 球 降 水 与 区域 性 季 风 降 水 相 关 分 析
国 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资 助 啦 稿 日期 :0 1 8月 2 20 年 3日; 稿 日期 :0 1 1 定 2 0 年 O月 2 5日
作 者 简舟 ; 施能 . ,9 2年 出 生 . 要 从事 全 球 变 化 、 候 诊 断与 预 铡 研 究 , 男 14 主 气 已发 表 论 文 10亲 篇 4
水 资 料 中 的 印 度 季 风 雨 , 非 季 风 雨 及 我 国 长 江 中 下 游 夏 季 及 年 降水 量 时 问 序 列 进 行 了 比较 。 结 果 表 明 , 经 创 西 已 建的全球降水量资料有较高的精确度 。 美 键 词 全 球 降 水 量 资 料 序 列 变 化 特 征 应 用 现 状
维普资讯
7 4气 象 科 技 3 0卷
点 资料 , 们采 用 Hume给 出的名称 : 我 l
( )G 5 l0 9 , 是 5纬 度 / 。 度 的 全 球 陆 1 5 wd0 8这 。 5经
大尺 度 降水 资料 可 以 有几 个 主要 来 源 : 量 简 雨 的观测 资料 , 卫星 观 测 的估 计 值 以及 由数 值 模式 产 生 的降水 场 。另外 , 有海 洋 船 的天 气观 测 也提 供 还 降水信息 。这 些 可能 的资料 都 已经 用来 创建 降水 资 料 。一般说 来 , 雨量 筒 的观 测 资 料 给 出相 对 精 确 的 观测点 的降水 量。但 是 , 在表 示 区域 平 均 降 水 上 有 误差 , 而且 在广 大 的海 洋 和 无 人 区投 有 资 料 。红 外 和微 波 的卫星 观测 已经成 功地 收集 了全 球许 多地 方

不同PDO背景下华南前汛期锋面和季风降水的水汽输送差异

不同PDO背景下华南前汛期锋面和季风降水的水汽输送差异

不同PDO背景下华南前汛期锋面和季风降水的水汽输送差异作者:李俊杰范伶俐梁梅徐建军来源:《大气科学学报》2022年第04期摘要 ;基于华南地区60个站点的逐日降水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采用拉格朗日后向气流轨迹模式(HYSPLIT_4.9),分析了1960—2012年PDO(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太平洋年代际振荡)不同相位期间,华南前汛期锋面和季风降水的水汽输送轨迹、主要源地及不同源地水汽的降水贡献率的差异。

结果表明:1)锋面降水阶段,在PDO正相位期间,西太平洋-中国南海-孟加拉湾水汽较多;夏季风降水阶段,在PDO正位相期间,北印度洋-孟加拉湾-中国南海的整层水汽含量较多。

2)锋面降水阶段,水汽主要来自西北太平洋与中国南海,在PDO 正相位期间,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使得西太平洋水汽输送路径偏北,有更多水汽向华南输送,有利于华南季风降水形成,降水与PDO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3)季风降水阶段,在PDO正位相期间,尽管北印度洋-孟加拉湾-中国南海的整层水汽含量大,但并未都输送至华南,故形成的有效季风降水偏少,降水与PDO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关键词;华南前汛期;拉格朗日轨迹模式;太平洋年代际振荡;降水异常;水汽输送华南汛期分为前汛期(4—6月)和后汛期(7—9月),根据降水性质,前汛期又分为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的锋面降水和季风降水两个阶段(陈隆勋等,2000,2006;伍红雨等,2015)。

前汛期雨量充沛且暴雨频发,易造成大范围的洪涝灾害,但前汛期降水的预报能力尚需进一步提高(郑彬等,2006;霍利微等,2018)。

降水的预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降水性质的理解和水汽条件的判断(王志毅等,2017;车少静等,2021;杨洁凡和郭品文,2021;杨萌洲和袁潮霞,2022),因此,研究水汽来源及其输送过程,有助于掌握华南前汛期降水的规律及机理,提高预报精准度。

欧拉方法和拉格朗日方法是两种研究水汽输送的主要方法。

MJO对我国东部春季降水影响的分析

MJO对我国东部春季降水影响的分析

[】 O E T eeouino l e r cl 20mbdvrec o uigteF G er ] Q a R yMe o o,18 , 1(6 ) 4 L R NC A C. h v lt fpa t ysa 0 i gnef w dr G E ya[ . urJ o t rS c 94 104 4 : o n a e e l n h J e
3 解 放 军第 6 7 1 队 .j 京 1 0 9 . 14 部 E 0 0 4)

要 :利用澳大利亚气象局的MJ ( de. lnO c li ) O Madn ua s ltn 指数,通过位相合成及对比分析研究了 Ji iao
MJ O对我 国东部春季降水 的影响 。研究表 明 ,当 MJ O传播至 中东 印度洋时 ,我 国长江 中下游地 区的春 季降水 为正异常 ,当其进一步东传至 中南半 岛. 印尼群 岛一带 时 , 国华南地 区的春 季降水为正异常 ,而在其他 活动阶 我 段不利 于我 国东 部的春季降水 。对 比分析表明 ,MJ 的活动主要通过 引起 大尺度 环流异常 、 流层 中低 层涡度 O 对 及水汽输送 的异 常 ,进而对我 国东部春季降水产生 明显 的影 响。 关 键 词 :MJ O活动 ;中国东部春季降水 ;环流异常 ;水汽通量散度异常
通讯 作者 : 白旭 旭 ,男 ,河 北 省人 ,硕 士 ,主 要从 事亚 洲季 风 活 动及 其影 响研 究 。Ema — i l
6期
白旭旭 等 :MJ 对我 国东部春季降水影响 的分析 O
81 2
正 高度距 平 和反 气旋 式环 流控 制 ,华 北和 东北 及
6 结论及讨论
( ) 从涡度及水汽通量散度的异常分析可 3 以看 出,在 MJ O活动的第 1 、4阶段 ,我 国东部

新高中地理高考第17单元 第3讲 世界主要国家 作业

新高中地理高考第17单元 第3讲 世界主要国家 作业

东亚——日本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读蒙古国自然带分布图,完成1~2题。

1.据图中信息可判断出该国( B )A.山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B.多为内流河,结冰期较长C.植被以亚寒带针叶林为主D.年降水总量由南向北递减解析:蒙古国是典型的内陆国,从图上的自然带的分布来看,其山地主要集中在西部,植被以温带荒漠为主,降水是由南向北递增的,地区内的河流多为内流河,温带大陆性气候下的河流有结冰期。

2.下列能正确反映乌兰巴托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的是( A )解析:因为蒙古国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多集中在夏季,根据图中的气温和降水量可以确定乌兰巴托气温和降水量变化与A图基本一致。

读某区域等降水量年较差(即某地降水量最多月和最少月之差)分布图,完成3~4题。

3.该地最可能位于( A )A.亚欧大陆东岸B.亚欧大陆西岸C.北美洲东岸D.北美洲西岸解析:由定义可知,降水量年较差越大说明降水的季节变率越大,只有草原气候、季风气候等气候区的降水年较差较大。

从图中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等降水量年较差数值自东向西递减说明东部降水变率大,北半球40°N~60°N的大陆西岸受西风带影响降水变率比较小,由此可以判断该地位于大陆东岸;再由北美40°N~60°N的大陆东岸是大陆性气候,降水年较差小,所以判断只能是亚欧大陆东岸。

4.影响该地降水量年较差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D )A.地形B.洋流C.纬度D.海陆分布解析:由上题可知该地应为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年较差大,海陆分布是主要原因。

读东亚地形剖面图,回答5~6题。

5.①地附近的山脉是( B )A.阿尔泰山B.祁连山C.昆仑山D.天山6.下图表示输往②所在国M的工业原料和农畜产品的国家相关联系图,其中正确的是( A )A.甲—小麦输往路线B.乙—石油输往路线C.丙—林产品输往路线D.丁—铁矿输往路线解析:结合纬线和剖面图特征分析,①地附近为祁连山;②地所在地区是本州岛,地形以山地为主,水力资源丰富,位于亚欧板块,多火山地震;根据日本工业原料和农畜产品的来源可知,甲表示小麦输往路线,乙表示铁矿输往路线,丙表示石油输往路线,丁表示畜产品输往路线。

印度的温度规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印度的温度规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印度的温度规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印度位于亚洲南部,是一个地理环境复杂多样的国家。

由于其广泛的地理区域和地形变化,印度的气候特点和温度规律也呈现出多样性。

本文将探讨印度的温度规律及其季节变化,以便更好地理解该国的气候状况。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首先,在引言部分,将对印度的温度规律进行总体概述,并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接着,正文部分将详细探讨印度的气候特点、季节变化及温度规律。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对印度的温度规律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可能的温度变化。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了解印度的温度规律,并研究其对当地环境和居民生活的影响。

通过深入探讨印度的气候特点和季节变化,我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该国的温度规律,从而为未来的气候变化做出预测,并提供相关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将更好地认识印度的温度规律,这对于当地居民、农业、旅游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顺序介绍印度的温度规律。

首先,在引言部分将对本文的概述进行介绍,包括文章的背景和目的。

然后,在正文部分将详细讨论印度的气候特点,主要包括其地理位置、地形和海洋环流等因素对印度的气候产生的影响。

接着,将介绍印度的季节变化,包括印度的四季如何改变以及各个季节的特点。

最后,重点讨论印度的温度规律,包括其日均温度、温度变化范围、最高和最低温度以及不同地区的温度差异等方面。

在结论部分,将对印度的温度规律进行总结,强调其重要性和特点,并提出对印度温度规律的影响。

此外,还将展望未来印度的温度变化趋势,根据当前的气候变化趋势和气候模型预测,探讨可能的影响和措施。

通过以上的文章结构安排,读者将能够逐步了解印度的温度规律,从气候特点到季节变化,再到温度规律的详细介绍,最终对印度的温度变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同时,结论部分和展望未来部分将为读者提供一些思考和对未来气候变化的预测,增加文章的深度和引导读者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全球气候变化对印度地区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对印度地区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对印度地区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当前全球范围内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作为全球第二大人口国家及东南亚第一大经济体,印度地区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地区之一。

本文将探讨全球气候变化对印度地区的影响,并从多个角度加以分析。

一、影响农业及粮食安全印度是一个农业主导的国家,粮食安全对国家及民众的生计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全球气候变化给印度的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挑战。

随着气候变暖,印度地区遭受更多的干旱、洪涝、暴雨等极端天气事件,导致农作物减产、灌溉问题和水资源短缺。

此外,气候变化还可能使印度受到更多的病虫害和传染病威胁,对农业生产造成更大的影响。

这将不仅导致粮食产量下降,还可能加剧印度人民的贫困和饥饿问题。

二、加剧水资源危机在印度地区,水资源已经是一项重要的限制因素。

全球气候变化对印度的水资源造成了严重威胁。

气候变暖导致了冰川融化,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印度的水资源危机。

冰川是印度河流域的重要水源之一,这些河流养育了印度北部的农田和居民。

然而,随着冰川融化加剧,短期内虽然可能产生更多的水量,但长期来看,印度将面临更严重的水资源危机。

同时,气候变化还可能引发更频繁的干旱、洪涝和地质灾害,进一步削弱印度的水资源供应能力。

三、加剧自然灾害风险气候变化对印度地区的自然灾害风险产生重要影响。

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加剧了印度沿海地区的风暴潮和洪水风险。

海岸线地带的印度城市面临更大的风暴风险,而孟买和钦奈等城市已经受到了风暴潮和洪水的影响。

此外,气候变化还可能导致更频繁和更强大的台风和风暴,给印度东部沿海地区带来更大的破坏。

同时,印度还将面临干旱、森林火灾和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的加剧风险。

四、影响生态平衡及物种多样性气候变化也给印度的生态平衡及物种多样性带来了威胁。

印度拥有广泛的生物多样性,但全球气候变化可能导致许多物种的栖息地丧失和生存条件恶化。

印度的雪山、珊瑚礁和森林等生态系统正面临被破坏和退化的风险。

众多珍稀动植物物种可能受到威胁甚至灭绝。

热带风暴“Bilis”(0604)暴雨增幅前后的水汽输送轨迹路径模拟

热带风暴“Bilis”(0604)暴雨增幅前后的水汽输送轨迹路径模拟

热带风暴“Bilis”(0604)暴雨增幅前后的水汽输送轨迹路径模拟戴竹君;王黎娟;管兆勇;任晨平;李业进【摘要】采用水平分辨率1°×1 °的NCEP再分析资料、1°×1 °的NCEPGDAS资料和2.5°×2.5°的NOAA大气环流资料,结合NOAA HYSPLIT v4.8轨迹模式对0604号热带风暴“Bilis”整个生命史的水汽输送特征进行模拟分析,并分析了“Bilis”暴雨增幅前和增幅后的水汽输送轨迹及不同来源的水汽贡献.结果表明,“Bilis”整个活动过程中主要有四支水汽输送通道,分别是源自索马里、孟加拉湾、120°E越赤道气流和东太平洋的水汽,其中源自索马里和孟加拉湾的西南水汽输送(偏南水汽通道)占主导地位,120°E越赤道气流和东太平洋的水汽是西南水汽随着“Bilis”环流逆时针旋转,自环流中心东北侧进入雨区(东北水汽通道),是低压环流与偏南风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偏南通道水汽大部分输送到850 hPa以下的低层,自环流北侧输入的水汽则主要输送到暴雨区上空850 hPa以上.对比暴雨增幅前后各通道的水汽贡献率发现,孟加拉湾西南气流输送的低纬水汽对此次暴雨增幅的形成、发展起重要作用.【期刊名称】《大气科学》【年(卷),期】2015(039)002【总页数】11页(P422-432)【关键词】热带风暴“Bilis”;暴雨增幅;水汽输送;HYSPLIT模式【作者】戴竹君;王黎娟;管兆勇;任晨平;李业进【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44;南京市气象局,南京210009;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4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44;中国人民解放军94754部队气象台,嘉兴314013;嘉兴市气象局,嘉兴31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45众所周知,暴雨维持的基本条件之一是有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没有充足的水汽输送就不可能有热带气旋(TC)的生成和发展。

【寒假作业】第09天印度

【寒假作业】第09天印度

过关检测(2022·全国)读图(箭头表示盛行风向),完成下列小题。

1.关于德干高原地理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A.主要位于南纬10°-20°之间B.地处中纬度地区C.东临阿拉伯海,西临孟加拉湾D.地处热带地区2.此时,德干高原的季节是()A.热季B.雨季C.凉季D.冬季3.下列气温降水图能反映德干高原气候特征的是()A.A B.B C.C D.D4.印度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是()A.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亚热带B.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比较平坦C.人口众多,人口增长快D.水旱灾害频发(2022·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印度粮食作物的分布与降水量的多少有密切关系一种叫做“恰巴提”的薄面饼是印度人喜爱的食品。

读“印度降水分布图”和“粮食作物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5.印度以“恰巴提”薄面饼作为日常主要食物的地区可能是在印度的()A.东南部B.北部C.西北部D.南部6.印度受自然环境影响,农业生产不稳定,与下列哪种风向的季风有关()A.B. C.D.(2021·全国)葡萄正常生长期间必须要有一定强度的光照,所需最低气温为12℃~15℃,花期最适宜温度为20℃左右,果实膨大期最适宜温度为20℃~30℃.葡萄在生长初期或营养生长期需水量校大,生长后期或结果期需水量较小。

印度北部很多产区的葡萄园一般坐落在海拔较高的山坡和山腰上。

在印度,只有极少数地方的法律禁止饮酒,其他地区只要达到合适年龄就可以购买酒类,而目前葡萄酒的消费者在总人口中占比极小。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印度北部的葡萄园大多坐落在海拔较高的山坡和山腰,其主要原因是()①气候相对凉爽②迎风坡年降水量大,季节分配均匀③黑土肥沃,有机质含量高④受大风的影响较小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8.正常年份情况下,印度夏季气候特点对葡萄生长的影响是()A.易引起各种病虫害B.增强光合作用C.缺水严重,挂果率低D.有利于糖分积累9.促进印度葡萄酒行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A.酿酒技术先进B.国家政策支持C.潜在消费市场广阔D.基础设施完善(2022·福建·莆田砺志学校七年级期中)南亚最大的国家印度与我国同属发展中大国,其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与我国既有相似之处,更有自身特点。

亚洲季风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亚洲季风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亚洲季风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亚洲季风区是世界上最大的季风气候区之一,涵盖了东亚、南亚和东南亚等广大地区。

季风气候的形成与亚洲独特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海陆分布密切相关。

这种气候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对农业生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亚洲季风区的气候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季风的显著季节性变化。

夏季时,由于太阳直射点北移,陆地升温快,形成低气压,海洋相对为高气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带来大量的水汽,形成高温多雨的气候;冬季则相反,陆地降温快形成高气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气候寒冷干燥。

这种季节性的风向和降水变化,使得亚洲季风区的气温和降水在一年中分布极不均匀。

其次是降水的集中与丰沛。

夏季季风带来的丰富降水,往往在短时间内集中降下,形成明显的雨季。

例如,印度的孟买,雨季的降水量可以占到全年降水量的大部分。

但在季风不稳定的年份,降水的时间和量可能会出现异常,导致旱涝灾害的发生。

再者,气温的变化也较为明显。

夏季气温普遍较高,高温炎热,而冬季气温则较低,尤其是在北部地区,可能会出现严寒的天气。

亚洲季风区气候的这些特点,对农业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从积极的方面来看,季风带来的丰富降水为农业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在雨季,大量的雨水能够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使得水稻等需水较多的作物得以广泛种植。

例如,在东南亚的湄公河三角洲和印度的恒河平原,依靠季风带来的充沛降水,成为了世界著名的水稻产区。

季风气候下的高温季节,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较高的温度能够加快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和新陈代谢,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在东亚的季风区,夏季的高温使得小麦、玉米等作物能够快速生长和成熟。

然而,亚洲季风区的气候也给农业带来了一些挑战和不利影响。

季风的不稳定性导致旱涝灾害频繁发生。

如果夏季季风来得晚、退得早,或者强度较弱,就会导致干旱,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反之,如果季风来得早、退得晚,或者强度过大,又可能引发洪涝灾害,淹没农田,冲毁农作物。

纳帕海沉积物热释光特征及其季风意义

纳帕海沉积物热释光特征及其季风意义

前言随着人们对热释光的认识和应用不断深化和推广,该技术在地质学领域的发展也比较迅速,尤其是在勘察石油天然气、陆上找矿等方面更为突出。

研究表明,海洋沉积物热释光强度的变化特征可能与冰期间冰期的交替、太阳黑子活动、海平面变化等存在良好的对应关系。

从而揭示出热释光强度可能成为反推古气候演变的一种新型替代性指标。

开辟热释光研究的新方向。

印度季风的强度随北半球太阳辐射的改变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其中印度季风明显增强的时期各种替代性指标表明该阶段的降水量增加,印度季风衰弱和波动时期发现明显的干事件发生。

发生于高纬度地区的气候事件可以通过大洋传输带效应在低纬度地区有所反应。

印度季风是最能体现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相互作用的越赤道巨型大气环流系统之一,它起源于亚洲大陆与南印度洋之间的海陆热力学差异。

中甸纳帕海的气候主要受印度季风的影响,印度季风将大量水汽从海洋带至本区,控制着湖区的水力学及水化学条件。

由于气候变干及晚期的抬升作用,纳帕海现今已干涸成为草原和沼泽地,气候类似于青藏草原而不同于云南大部分地区温暖而潮湿的气候。

本文选择取自云南中甸纳帕海的岩心ZD9851进行研究分析。

在殷勇和聂浩刚对其做了粒度、碳酸钙含量、有机碳同位素、有机碳含量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着重研究该岩心的热释光强度特征。

在全岩上,以10cm为间隔取样,测试样品的热释光强度,并绘制曲线图。

通过对比其他古气候替代性指标,寻找热释光曲线与印度季风气候特征及其演变趋势之间的响应及关联。

进而探讨通过热释光特征研究该区域及全球古气候的可行性,及热释光是否可以作为一种古气候演变的替代性指标。

海陆对比是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内容。

云南中甸纳帕海受印度季风环流系统影响,该季风系统最能体现海洋和陆地之间的热量传输和海陆相互作用,因此十分有利于进行海陆之间的相互对比。

而我国湖泊记录中的快速气候变化研究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因此在受西南季风控制的云南纳帕海地区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是十分有意义的。

第09讲 印度-【寒假自学课】2023年七年级地理寒假精品课(人教版)(原卷版)

第09讲 印度-【寒假自学课】2023年七年级地理寒假精品课(人教版)(原卷版)

第09讲印度【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等资料,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特征;2.运用相关图表资料,了解印度的自然环境特征,包括地形地势特征、气候、河流等分布特征。

3运用资料,说出印度发展主要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基础知识】➼考点一地理位置1、半球位置:半球、半球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北半球纬度。

线穿过,地处带和带。

海陆位置:。

2、填图:邻国临海(1)国家:1 2 3(2)临海:D E➼考点二自然环境1 地形:地形分布特点:。

地形以为主。

地形区分布特点:北部,中部,南部地势特点:2 河流:流经印度的主要河流是,注入。

印度河主要流经(国家),注入。

3、气候:印度大部分地区属于气候,气候特点4、灾害印度是一个灾害频繁的国家,原因:A、。

B、。

➼考点三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1)图甲时,印度盛行季风(风向),此时是印度的季,时间为每年。

图乙时,印度盛行季风(风向),此时是印度的季,时间为每年。

(2)印度气候对农业生产有利和不利的影响;利:;不利:3、印度年降水量图和农作物分布(1)和是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

(2)印度农产品产量大,而出口量小的原因是:。

水稻和小麦的分布与地形、降水的关系:水稻主要分布在和。

地形:以为主,气候:。

小麦分布在。

地形:为,气候:。

(5)20世纪60年代,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和改善生态环境,印度实行了。

➼考点四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1、印度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有利条件:;;;。

2、印度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迅速,承接的软件外包业务约占全球软件外包市场的2/3,因此被形象的称为“”。

3、服务外包产业的特点:信息技术含量大、利润高、资源消耗少。

4、是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尽管是发展中国家,但在卫星发射技术、核技术、计算机软件等高科技领域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印度著名古建筑:5、印度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优势:。

劣势:。

填图(1)城市: A B (最大的城市,印度最大的棉纺织工业中心和最大的港口)C D (印度最大的麻纺织中心)(2)印度首都是;印度新兴工业城市、软件外包产业发源地、“硅谷”城市是【考点剖析】考点一:印度的自然环境(2022·安徽·定远县育才学校七年级期末)读印度农作物及地形和气候资料图,完成下面小题。

初一地理印度试题

初一地理印度试题

初一地理印度试题1.南亚东西两边分别濒临的海域是()A.孟加拉湾、阿拉伯海B.南海、孟加拉湾C.红海、阿拉伯海D.波斯湾。

红海【答案】A【解析】南海是中国南部的海洋,不邻近南亚,B错,红海是中东的海洋,不邻近南亚,C错,波斯湾也是中东的海洋,不邻近南亚,D错,南亚东西两侧的海洋是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故选A。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南亚的地理位置特点。

2.中南半岛的地形特征是()A.以高原为主B.以平原为主C.山河相间,纵列分布D.以盆地为主【答案】C【解析】中南半岛的地形特征是山河相间、纵列分布,以高原为主的大洲是非洲,以平原为主的大洲是欧洲,故选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南半岛的地形特征。

3.读印度图,回答下列问题。

(5分)首都①。

(2)邻国②。

(3)河流③(4)地形区⑤。

(5)印度的城市⑥__________发展棉纺织业。

【答案】(1)新德里(2)中国(3)恒河(4)德干高原(5)孟买【解析】(1)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人口居世界第二位;印度首都为新德里。

(2)根据地理位置可知,②为中国,位于印度的东北部。

(3)地形区的分布特点是从南到北,由喜马拉雅山脉、恒河平原和德干高原三大地形区组成,根据流向及地理位置可知③为恒河。

(4)地形区的分布特点是从南到北,由喜马拉雅山脉、恒河平原和德干高原三大地形区组成,根据地理位置可知⑤为德干高原区。

(5)孟买是印度的棉纺织中心,加尔各答是印度的麻纺织业中心,这两个地区都是印度主要的产棉区和产麻区,有着共同的区位条件-靠近原料产地。

【考点】该题考查印度的概况。

4.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根本原因是A.东北季风不稳定B.西南季风不稳定C.植被遭到严重破坏D.水利设施不健全【答案】B【解析】印度主要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每年的6-9月,盛行从印度洋吹来的西南季风,降水丰富,为印度的雨季;由于西南季风活动具有不稳定的特性,容易造成水旱灾害,故本题选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印度。

河北省秦皇岛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 地理答案和解析

河北省秦皇岛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 地理答案和解析

河北省2024届高三年级开学检测地理答案【答案】1.C 2.A 3.B【解析】【1题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仁化县周田镇的仁化产业转移工业园地处国道附近,交通运输十分便利,③正确;仁化县拥有丰富的铅锌及稀贵金属资源,仁化产业转移集聚地将发挥现有优势资源打造有色金属深加工及稀贵金属深加工产业基地,②正确;仁化县几何中心处为县政府所在地,该工业园大致在几何中心处的东南方向,①错误;题干和图示无法得知人口信息,④错误。

综上所述,故选C。

【2题详解】根据题干可知,仁化县如今已初步形成以有色金属深加工、储能、新能源电池材料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格局,要对产品进行深加工、储能、新能源电池材料等需要的技术水平要求高,因此其引进的企业应是技术水平高,产业链较长的企业,A正确;BCD不符合深加工、储能、新能源电池材料对技术的要求,BCD错误。

故选A。

【3题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双碳”中碳达峰指二氧化碳排放量在某一年达到了最大值,之后进入下降阶段;碳中和则指一段时间内,特定组织或整个社会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植树造林、海洋吸收、工程封存等自然、人为手段被吸收和抵消掉,实现人类活动二氧化碳相对“零排放”,意味着企业要进行循环、绿色的发展,B正确;减小有色稀贵金属冶炼虽然在排放上可能减少碳排放,但不符合“双碳”背景,A错误;优化高新技术产业结构不一定与“双碳”贴合,C错误;减少化石能源的开采量与仁化县产业结构不符合,且减少化石能源开采不是“双碳”背景下的发展重点,D错误。

故选B。

【点睛】工业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地理位置、土地、水源。

(2)经济因素;原料、燃料、市场、交通、劳动力、农业基础、技术。

(3)社会因素:政策、个人偏好、工业惯性、社会协作条件、国防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历史条件。

【答案】4.A 5.B【解析】【4题详解】读材料可知,成都市把“两山夹一城变为“一山连两翼”,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东部为东部城市新区,因此城市森林公园的建设有利于成都市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为城市的发展留有余地,A正确;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对实现基础服务设施共享、扩大城建规模,吸引科技人才和全力培优生态,合理布局产业影响不大,BCD 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背 景下 来 探 索 , 兼 顾 了微 观 经 济 和 宏 观经 济 的 视 角 , 而且
还 考 察 了公 司 的 环 境 与制 度 之 间 的 互动 关 系 。蒂 罗 尔 运 用 公 司金 融 和 合 同理 论 之 间 的联 系 统 一 全 书 ,在 非 对 称
担 任 科 研 主 任 .并 最 终 辞 去 麻 省 理 工 学 院 的 终 身 教 授 职 位 。 蒂 罗尔 为推 动 法 国及 欧 洲 经 济 学 的 发 展 和 振 兴 做 出
期一 间冰 期 旋 回 , 揭 示 了 印 度 季 风 对 冰
印 度 季 风 降 水 变 率 与 机 理 研 究 取得 新 进展
『 本 刊 讯 1中 国科 学 院 地 球 环 境 研 究 所 研 究 员 蔡 演 军 和 中 科 院 院 士 安 芷
洋 上 涌 流 强 度 变 化 所 指 示 的 夏 季 风 风 场强 度 来 反 演 和 重 建 。然 而 , 对 区域 社 会 生 存 和 发 展 至 关 重 要 的大 陆 季 风 降 水变 率 的研 究 却 较 为 薄 弱 。 已 有 海 洋 和 黄 土 、湖 泊 等 陆 地 记
给 中 国学 生 。
( 本文作 者为 哈尔滨 工业大 学经济 与管理 学院副教授 。 ) 关 键 词 :蒂 罗 尔 诺 贝 尔经济 学奖 规制 市 场

的 论 文 《内 在 与 外 在 动 机 》 『 与霍尔姆斯特伦 姆 ( B . Ho l ms t r S m) 合作1 被《 经济研究评 论》 于2 0 1 3年选 为 该 刊
了杰 出贡 献 。 并 以 自己 的成 就 赢 得 了 国 际声 誉 。 1 9 9 8年 被 推选 为 世 界 经 济 计 量 学 会 主席 , 2 0 01年 当选 为 欧 洲 经 济
信息框 架下 , 重 新 改 写 了公 司 金 融 理 论 , 运用博 弈论 、 激 励理论 、 产 业 组 织 理论 的方 法 , 重 点 讨 论 公 司治 理 结 构 、 控制权 分配 、 流动性 管理 、 监 管 与 收 购 等 问题 , 给 公 司金
国经 济学 会 外 籍 荣 誉会 员 。在获 诺 贝尔 奖 之前 , 蒂罗 尔 已 多 次 获得 其 他 一 些 大 奖 。
蒂 罗尔 教 授 特 别 关 心 中 国 的经 济 学 教 育 ,他 曾多 次 来 到 中 国讲 学 。2 0 0 2年 1 2月 , 应 武 汉 大 学 高级 研 究 中心
贮存 ・ 检 索 AR CHI V E S
图探 讨 对 微 观 政 策 的借 鉴 等 。在 书 中 , 他 将 实 证 研 究 的 成
果 非 常 自然地 融 入代 理分 析 中 ,将 公 司置 于一 个 更 大 的
蒂罗 尔 深 深 热 爱 自己 的祖 国 , 从 1 9 8 8年 开 始 他 回到 法国, 和 拉 丰 教 授 一 起创 办 法 国 图卢 兹 产 业 经 济 研 究 所 ,
量 变 化 的 显 著 响 应 ;与 集 成 降水 氧 同 位 素 组 成 变 化 的 全 球 大 气 环 流 模 式 数 值 模 拟 的结 果 进 行 对 比 分 析 ,研 究 团 队提 出云 南 石 笋 8 1 s 0记 录 与 东 亚 季 风 区石 笋 6 0记 录在冰 期一 间 冰 期 尺 度 上的差异 , 主 要 是 由冰 期 一 间 冰 期 海 平 面 变 化 及 其 导 致 的西 太 平 洋 大 陆 架 的 出露 , 引起 中 国东 部 降 水 不 同水 汽 源
融 理论 界定 了更 广 阔的研究 范 围和新 的研究 重 点与方 向 。 至今 , 这 本 书 仍 是 该 领 域 最 具 有 影 响力 的 、 国外 高校
研 究 生 的 必 读 书 目之 一 。
学会 主席 。 在 1 9 9 3年 成 为 美 国科 学 院外 籍 荣 誉 院士 和 美
研 究成 果跨 多个领域
实际上 , 蒂 罗 尔 的 研 究并 不 限 于 上述 范 围 , 他 勤奋 耕 耘 . 加 上 敏 锐 的经 济 洞 察 力 和 深 厚 的数 学 素 养 , 使 得 他 在 多个 领 域取 得 开创 性 的研 究 成 果 , 比如 他 于 2 0 0 3年 发 表
物 8 0年 来 最具 影 响力 的 1 1篇论 文 之一 。 蒂罗 尔 在多 个 领 域 的探 索及 研 究 成果 , 为 后来 的继 续探 究 奠 定 了坚 实 的 根 基. 进 而 跻 身 世 界 级 经济 学 大 师 行 列 也就 不 足为 奇 了 。
掴瓣
印度 季 风 气 候 变 化 的认 识 大 多来 自对 海洋 沉 积 物 的 研 究 ,主 要 是 根 据 印 度 通 过 对 云 南 洞 穴 石 笋进 行 高 精 度 铀 系 测 年 和 氧 同位 素 组 成 分 析 ,研 究 团队建 立 了过 去 2 5 . 2万 年 以 来 印 度 季 风 降水 的 变 化 历 史 ,发 现 石 笋 8 1 s 0 记 录 的 印度 季 风 降 水 的 变 化 不 仅 存 在 主 导 的岁 差 周 期 。 而且 具 有 显 著 的 冰
录 表 明 ,包 括 印度 季 风 和东 亚 季 风 在 内 的 亚 洲 季 风 气 候 变 化 不 仅 具 有 显 著
生 等 学 者 ,联 合 美 国 加 州 大 学 伯 克 利 分 校 和 明 尼 苏 达 大 学 等 多 个 国家 和 地
区 的 研 究 人 员 .对 我 国 西 南 洞 穴 石 笋 记 录 以及 集 成 降水 同 位 素 的全 球 气 候 模式 模 拟 进 行 研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最 新 成 果 于 2 0 1 5
邀 请 。作 为 法 国产 业 经 济研 究 所 和 武汉 大 学 高 级 研 究 中
心 双 向交 流 的重 要 项 目,蒂 罗 尔 在 武汉 大 学 高 级 研 究 中
心 系 统 地 讲 授 了公 司 金 融 理 论 和 国际金 融 理 论 。通 过 这
种 讲 学 形 式 .他 将 这 一 领 域 最 高水 准 的 理论 及 方 法 展 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