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黄伯云院士先进事迹材料

合集下载

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前进!——记黄伯云院士和他领导的中南大学

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前进!——记黄伯云院士和他领导的中南大学

能材料化掌与物理研究中
06 亿 国 学术 问・他对学院和中心的各项王作总是不失时 地童予具体指导一这是2o年黄校 技 园 ,2 0 年到位科技 活动经费逾7 元。 “ 家科技 三 大 奖 ”获 奖 项 台 07 目数 “ 五 ”期 间位 居 全 国高 校 第二 ,2 0 年 排 名全 国 高校 第 一 , 十 04
中 大学 、 黄伯云 士。 从 南 教授 校长 院 有人 浩学、 研、 同 时 , 他 还 领 导 创 科
- () 调成举目者. 圜 更 娄 箫;人 2 )嘱笔为锭 冢‘ T 为诚 ;麟世。以 - " 恳科 镰罄低O 开 拓 ( 霹 糖 启 善
这 评 是 当 读 志・ 的 下 何 样的 价 恰 的。 者同 您 意 如 室”










编 :赵光 : 明
88 7 79X
’2 1 . . 0 7 0 3 00 谌 立新 刘韩 星
执 行 主 编 :杨 亲 民
在 科 学 发 展 观 引 领 下 前 进
刘 颖
副 主 编 : 肖汉 宁 陈 红 雨
记 黄 伯 云 院 士 和 他 领 导 的 中 南 大 学
略规划 。 黄 伯 云 教 授 曾 获 得 国 家 技 术 发 明 奖 一 等 奖 1 、 国 家 项
技术 发 明奖 二等 奖{ : 国家 科技 进 步 奖二 等 奖1 、 三等 项 项 奖 1 ; 国 家 教 学 成 果 奖 二 等 奖 1 ; 香 港 何 粱 何 利 科 学 与 项 项 技 术进 步 奖 ,以 及省 部级 科技 成 果奖 一等 奖5 、二 等奖7 项 项 、国家 发明专刹1 项 ;出版专著3 ;在国 内外一流学术 期 1 部 : 上 发 表 科 技 论 文1 O 篇 。 F i J O余 黄 伯 云 院 士 不 但 是 一 位 极 具 开 拓 意 识 、 创 新 能 力 、 奉 献 精 神 与 人 格 魅 力 的 工 程 技 术 专 家 , 而 且 是 一 位 世 界 著 名

黄伯云院士的“三急”

黄伯云院士的“三急”

必须走创新型道路 , 在这方面黄院士带
了好头 , 中的经验 值得 全省借鉴 。黄 其 ” 院士说 :中南大 学研 制 的炭 “ 炭复合 新 材 料拥 有 了自主知识产 权 , 只有 自主创 新, 拥有 核 心技 术 , 品 的价值 才不会 产 被 别人 占去。 ” 自主创 新 , 全社 会 “ 希望
家 的责任 是要解 决 国家重 大 需求 , 究 创造经 济和社 会价值 , 研 包括 “ 炭技 院 炭/ 课题 要放 在 国家 的层 面上 , 站在 世界 的 术 ” 内 的诸 多 科研 成 果 , 难 的是 通 作 在 最 水平上 思考 }” 他也 很着 急于 过 多地 引 过 产业 化 实 现 实 际运 用 的过 程 。也 只 决 进 国外技 术 , D 的增 长严 重依 赖 国外 有 冲破 这 个 瓶 颈 ,之 前 所做 的艰 苦 努 G P 科 技 。反复 引进 对 自主创 新没 有提 高 , 力 才不 会 白费 ,黄 院 士一直 探寻 这 种 并容 易 导致 恶 性 循环 。而 自主 创新 是 结合 的 良性模 式 。 “ 科 性 公 司制 ” 学 就
民族 发展 的动 力和 筋 骨 , 只有让 创 新形 是 这样 一 种体 制 的尝 试 ,他 也 因此 成
成 全 民思 想 , 形成 社 会共 识 , 导我 们 立 自己的 公 司 。 指
的工作 , 能形成 产 业 的 良性循 环 。对 才
黄 伯 云认 为 中南 大 学 近 5 科 研 年
“ 才不会 受制 以饱满的热情, 关心我们的学子 , 不断 在 大 声 疾 呼 : 国 家 应 进 一 步 加 大 对 要提升 。掌握 了核心 技术 , “ 地带 给他 们 温 暖和 鼓励 。 科研 、 育 的财政 支持 力度 , 立 国 教 设 于人 , 只有制造而没有创新, 只能赚点 “ 极 引导 和 鼓 励 大 学 生 开 展 创 家大 学 生创 业 专 项基 金 。扶 持 开展 高 微薄利润 , 亿件衬衫 , 积 卖8 才能换回一架 业 活动 , 通 过 大 学 生 创 业 带 动 就 业 技 术 创 业 活 动 , 力推 进 科 研 助 理 制 飞机 , 人 的心呀 }黄 院士说 : 学 并 大 刺疼 ” “ 科

科教兴国(4)

科教兴国(4)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一、加快发展科学技术?1.我国科技发展现状: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在某些重要领域已达到世界先进行列;但我国科技的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面临发达国家科技占优势的压力。

2.为什么要加快发展科学技术?(重要性)①科学技术是,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的决定性因素。

(必要性)②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

但从整体上看,我们与西方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科技落后,自主创新能力低,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占优势的压力。

因此,要迅速提高我国的生产力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必须加快发展科学技术。

(现实意义)③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是实现我国生产力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

只有加快发展科学技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才能迅速提高我国的生产力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在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才能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3.怎样加快发展科学技术?①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加快发展科学技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培养科技人才。

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②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创新机制,使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③坚持依法治国,建立和完善激励创新的法律法规,依法加大对自主创新的奖励力度。

5.例举我国的科技成就:神舟系列载人航天飞行、基因组研究、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王选发明激光照排技术、袁隆平发明水稻杂交技术等。

二、优先发展教育事业1.我国的教育发展现状及影响: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飞速发展,民族文化素质不断提高。

问题:但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公平问题,公民受教育权没有得到全面切实保障。

壮气霓虹吐未竟——记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校长黄伯云教授

壮气霓虹吐未竟——记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校长黄伯云教授
维普资讯
・名

长・
壮气霓虹吐未竟
记中国 程院院 工 士、中 南大学 黄伯云 校长 教圈 炫 目的 光 环 —— 中共 十六 大
业 的发 展有着极为重要 的实用价 值 。这种选择 昭示 了
他 日后 长期 攻关 目标 选 取 时 务实 与 务 虚 并 重 的 基 本 原 则 。 为 了 尽 快 完 成 这 一 科 研 任 务 ,他 作 为 课 题 组 长 , 带 领 全 组 日夜 奋 战 ,克 服 条 件 差 、负 担 重 、经 费 缺 等
“ 热身”的成功使竞 技者品尝 了拼搏 的艰辛 与欣 喜。而于黄伯云来说 ,高兴之余 分明感受到 了振 兴祖
国科 技 事业 的 任 重 道 远 ,他 那 献 身 于 斯 的 一 页 心 帆 也 由是鼓得更满 。 17 98年 在 扬 帆 扣 橹 之 际悄 悄 来 临 ,这 一 年 可 谓 是 “ 折 之年 ”—— 国运 峰 回路 转 ,万 物 复 苏 ,科 教 事 业 转 春 意 盎 然 。机 遇 丛 生 ;黄 伯 云 也 际 遇 了 他 人 生 长 河 里 的关 键 转 折 。就 在 这 一 年 ,他 揣 着 振 兴 祖 国科 技 事 业 的信 念 ,再 入 考 场 ,参 加 出 国 人 员 考 试 , 以原 中 南 矿 冶 学 院 ( 中南 大 学 ) 所 有 参 考 人 员 总 分 第 一 名 的 成 现 绩 被 录 取 , “ 伯 云 ” 这 个 名 字 又 一 次 粘 住 了 人 们 的 黄 眼球 。 18 90年 ,他 驭 风 扬 帆 漂 洋 过 海 ,开 始 了 在 美 国 的 留学 生 涯 ,也 开 始 了 自己人 生 事业 的崭 新 一 页 。 然 而 ,有 关 “ 国 留 学 ” 的 真 正 考 题 正 等 着 他 。 出

时代楷模黄大年伟人事迹5篇

时代楷模黄大年伟人事迹5篇

时代楷模黄大年伟人事迹5篇时代楷模黄大年伟人事迹篇1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

对一名科技工作者而言,投身祖国科技创新的时代洪流,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贡献,是最大的使命担当,也是最高的荣誉褒奖。

被人们称为“拼命黄郎”的海归战略科学家黄大年以前说过:“中国要由大国变成强国,需要有一批‘科研疯子’,这其中能有我,余愿足矣!”七年间,他带领400多名科学家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为我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多项技术空白,不少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斯人已逝,追思犹存。

黄大年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投身科研,谱写了一首矢志创新的奋斗之歌,树起了一座勇攀高峰的精神丰碑。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支撑。

而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务必牢牢抓住创新这个“弯道超车”的关键,才能大踏步追赶科技潮流、抢占时代先机。

黄大年无时无刻不想着赶超前沿、不想着超越极限,他带领科技团队参照国际最高水平、瞄准关键核心技术,在地球探测科学领域奋起直追,取得了深部探测潜力到达国际一流水平等重要成果。

“无限风光在险峰”,只要坚定信心、勇于登攀,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完全有潜力作出更多创新创造,在一些重要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发展,在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中大显身手、赢得主动。

科技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

科技竞争历来就是时间和速度的赛跑,如果不识变、不应变、不求变,就可能陷入被动,错失发展机遇。

“一个真正的科学家总会有极其强大的不安全感,生怕自己稍微慢一步就落下了。

”黄大年正是怀着这样的忧患意识和强烈紧迫感,恨不能一分钟掰成八瓣儿用,把自己的生命发挥到极限。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这是他用创新实践同时间赛跑的真实写照,更是他追逐梦想的强大动力。

有付出才有回报,敢拼搏方能立潮头。

黄大年把对祖国的挚爱、对科研的执着,浓缩在自己的人生书写之中,激励着人们继续求索、接力奋斗。

科技竞争比的是速度,拼的是智慧。

5年大于50年,黄大年靠什么让我国深探项目从远远落后到比肩一流探求就里,这与他的求实作风和科学方法密不可分。

黄伯云——光辉了有色,感动了中国

黄伯云——光辉了有色,感动了中国
要 求极 高 。 由于 我 国不掌 握这种 材料 的制 备技
术, 每年国家为进 口刹车片要花费数十亿元的 外汇。
研 究之初 , 为了在研究中少走弯路 , 黄伯
云想到与一个也在研制炭 /炭制动材料的国 家进行合作。没想到, 花钱买回来的一块试验

呈_ 塑
维普资讯
国家 的发展 做 出贡献 。
此后, 黄伯云和课题组人员又全身心扑到从实
验 室到 工 业 化 试 验这 一 更 加 艰 难 的攻 关 过 程 中 。 20 0 0年 9月 , 在模 拟 飞机 多种着 陆状态 过 关后 , 中 止 起 飞试验 中因 刹车片温 度 急剧升 高 , 摩擦 系数下
降得很厉害, 课题组在最后关头的试验失败了。 那段时间, 是黄伯云感到最痛苦的 日子 , 他如
芒 在背 , 寝食难 安 。 但他 没有 放弃 , 很快从 失败 的 阴
带着这个愿望, 黄伯云谢绝 了许多国外知名企 业的重金聘请和名牌大学的高薪挽 留,于 18 年 98
回到 了祖 国 , 回到 了母 校 中南大 学 ( 中南 工业 大 原
专题报道
国际钢铁业并购重组呈现新特点
魏 敏
最近, 加拿大咨询机构普华永道发表 了一份关 于全球冶金行业并购与重组 问题 的报告 。该报告 指出, 近几年来世界钢铁行业并购重组发展迅速 ,
下降 8 8 ; .% 交易金额达 7. 28亿美元 , 增长 12 。 .倍 亚太地 区并购交易总计 3 5件 , 下降 54 ; 易金 .% 交 额达 4 . 亿美元, 25 增长近 3 中南美地区并购交 倍。 易总计 l 件 , 1 增长 45 ; . 倍 交易金额为 1. 亿美 43
所 用 、 人 民造 福 。 为

网说中南大学校长黄伯云

网说中南大学校长黄伯云

中南大学校长黄伯云,俗称“老黄牛”,老而弥坚。

目前老黄正翘着二郎腿,哼着浏阳花鼓,呷着古丈毛尖,闭目养神、怡然自得、优哉游哉。

何以如此,乃是老黄2010年有三大心事尘埃落定:一是中南新校区落成,楼亭高耸,花木无际,金碧辉煌,高官共贺,此乃其校长任期内彪炳千秋之功业;二是其领衔的博云新材公司上市成功,股票疯长,日圈斗金;三是京城方面日前已与其交底,待其与新书记高文兵磨合个八八九九,瞅个合适的机会即到科协赋个闲差,颐养天年。

老黄暗自揣摩:我年近七旬,功成名就,此生足亦。

想当年,老黄趁湖大畏首畏尾、瞻前顾后之际,力促湘雅归并中南,捡了个漏,使中南实力大增。

其后老黄偕一班老臣高举院士大旗,摇旗呐喊,冲锋陷阵,呼风唤雨,全力整合三校资源。

04年科技部李健携京城余威空降中南,老李鼎力相助,老黄更如鱼得水,教学、科研搞得有声有色、风风火火,几年时间使中南异军突起,令世人刮目相看。

但中南出身并非名门,不似湖大有岳麓千年血脉,得书院真传。

加之老黄只埋头拉车,言词木呐,湘音浓重,中南校名又刚立,初始昧昧无闻,老黄急火攻心,日思夜想如何提升名气。

与众幕臣商议良久,冥思苦想一番,效上交、武大自排名兀自生迁之道,乃暗中安排本校老蔡(言厚)参与校友会排名研究,借助此平台使中南立于第一方阵之列。

科技部老李驾到中南,却说老李亦非凡人,活动能力不容小觑。

老李动用各种资源,京城湖南连轴转,各部、各委、各喉舌四处烧香拜佛,使中南漏脸机会日多。

为扩大知名度,老李运作将当时红得发紫的中国男孩洪战辉揽入中南,破了中南不接受外校专升本学生的规矩,惹知情者一片哗然,争议颇多。

而后洪一路绿灯,保研入会,着实提升了中南人气。

(不过乡邻有说洪带的小囡实际是其亲妹,为躲计划生育罚款假称其父发疯摔死了的)。

老黄实乃材料界大佬,其与教育部老周均属同期留美海归,惺惺相惜,因此中南亦多得教育部照料,虽比不上华科得便,但好处一般少不了。

04年老黄携其多年苦攻的成果炭研究获国家科技发明一等奖,打破6年该奖项空缺,一时轰动,声誉四起。

高考作文素材积累(感动中国)

高考作文素材积累(感动中国)

高考作文素材积累一、女排:绝地反击勇夺金牌2004年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中国女排集体奖。

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子排球决赛,中国女排于无声处,绝地反击,在先失两局的情况下,以3:2力克俄罗斯队,5局比分是28:30、25:27、25:20、25:22和15:12为中国代表团获得一枚奥运金牌。

颁奖词:中国女排,曾经沸腾了一代人的热血,也在中国人的心里留下了长达20年的期待,2004年的一天,于无声处,绝地反击。

是她们,让最后的希望攀援着意志的肩膀上升,直到最后一记重扣敲开欢庆的锣鼓。

金牌换回曾经的光荣,胜利开启崭新的梦想!二、刘翔:风驰电掣想到做到刘翔是中国运动员的骄傲,他在2004年的雅典运动会上以12秒91的成绩书写了中国田径新历史,也为中国男选手在奥运会夺得第一枚田径金牌。

“推委会”这样评价:一个具有雄心的民族,一个渴望富强的民族,一个正加速奔跑的民族,需要强大的精神动力作为其延续发展的支撑,其精神内核,就是超越自身。

刘翔给我们的启示是,没有什么是你做不到的。

颁奖词:12秒91,他实现了一次伟大的跨越,100年来的纪录成了深厚的历史,十重栏杆不再是东方人的障碍,因为中国有刘翔,亚洲有刘翔!这个风一样的年轻人,他不断超越,永不言败,代表着一个正在加速的民族。

他身披国旗,一跃站在世界面前。

三、任长霞:霞蔚长空警魂不朽任长霞是河南省登封市公安局长,2004年4月因公殉职,年仅40岁,先后荣获“全国优秀人民警察”、“中国十大女杰”、“五一劳动奖章”。

“推委会”认为:事迹可以笔下生花,然而14万自发上街悼念的群众是更生花的笔。

人民悼念谁,则此人必有功于人民。

面对黑恶势力,她拍案而起,面对平民百姓,她柔情似水。

她的伟大在于平凡,感动在于本色和本分。

颁奖词:她是中原大地上的又一个女英雄。

扫恶打黑,除暴安良,她铁面无私;嘘寒问暖,扶危济困,她柔肠百转。

十里长街,白花胜雪,挽幛如云,那是流动在百姓心中的丰碑!一个弱女子能赢得百姓的爱戴,是因为,在她的心中有对百姓最虔诚的尊重!四、明正彬:卧底缉毒刀尖跳舞明正彬是云南省保山市公安局副局长,而保山是中国禁毒斗争的主战场和最前沿。

中国优秀科学家(三)部分杰出科学家

中国优秀科学家(三)部分杰出科学家
钱伟长兼长应用数学、物理学、中 文信息学,在弹性力学、变分原理、 摄动方法等领域有重要成就.
邓稼先(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 日),身高183厘米,安徽怀宁人,著名 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一位伟 大而倍受尊敬的物理学大师,我们每一 位中国人都应该铭记的为祖国奉献出一 生的前辈,他为在艰苦的环境下成功为中 国造出了中国第一枚原子弹. 1956年加入 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第十二届中共委 员会委员,中国科院学部委员。 1985年7 月患直肠癌,坚持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 一刻,1986年7月29日卒于北京。终年62 岁
李四光 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早年在 英国伯明翰大学苦读六年,取得 了地质学硕士学位。他的老师鲍 尔敦教授劝他留下深造,获得博 士学位后再回国。李四光谢绝了 老师的好意,他回答说:“不, 我想把我学到的知识,尽快贡献 给我的祖国。”1920年回国工 作,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 为止。 后来,一度出国,在国 外仍坚持地质学的研究工作。到 1950年,他放弃国外优厚条件, 在新中国百废待兴之际,毅然从 英国绕道回国,作为新中国的地 质部长为我国石油事业立下卓越 功勋。
王淦昌
袁隆平
袁隆平 袁隆平院士是我国杂交 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 头人。以他为首的科技攻关 组完成了三系配套并培育成 功杂交水稻,实现了杂交水 稻的历史性突破。他提出 “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利 用”的发展概念,国家 “863”计划据此将两系法 列为重要项目,经项目组科 技人员6年的刻苦研究,已掌 握两系法技术,并推广种植, 现占水稻面积的10%,效果 良好。 杂交水稻研究成果获 得我国迄今为止唯一的发明 特等奖。并先后荣获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粮农组织等多 项国际奖励。
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2009年10 月31日),浙江杭州人,中国空气 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 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 得者之一。钱学森早年留学美国, 后通过外交手段终于回到祖国,为 中美两国的导弹和航天计划都曾作 出过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航天 之父”和“火箭之王”。 曾担任中 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 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技 术协会名誉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 等职务。

中国工程院院士名单: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中国工程院院士名单: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1935.03.09 贵金属冶金 1940.03.29 无机功能材料
王静康 (女) 汪旭光 王一德 王泽山 王震西 魏可镁 翁宇庆 武胜 吴以成 徐德龙 徐惠彬 徐匡迪 徐南平 薛群基 殷瑞钰 袁晴棠 (女) 袁渭康 张生勇 张文海 张兴栋 张耀明 赵连城 赵振业 周光耀 周克崧
姓名 才鸿年 曹湘洪 陈丙珍 (女) 陈景 陈立泉 年龄 1940.1.29 1945.6.28 1936.05.05 专 业 金属材料 石油化工 化工系统工程 工作单位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备注
昆明贵金属研究所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 陈祥宝 1956.04.25 复合材料 空材料研究院 陈蕴博 1935.01 材料加工专业 机械科学研究院 丁传贤 1936.02.11 无机涂层材料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轻合金精密成型国家工程研究 丁文江 1953.03.28 轻合金 中心 付贤智 1957.07.06 光催化工程 福州大学 干勇 1947.08.03 冶金 钢铁研究总院 国家海洋局杭州水处理技术研 高从堦 1942.11.12 化工分离 究开发中心 顾真安 1936.11.16 无机非金属材料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 何季麟 1945.09.01 冶金与材料 宁夏东方有色金属集团公司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抚顺石油化 胡永康 1940,02.05 石油炼制 工研究院 黄伯云 1945.11.24 粉末冶金 中南大学 蹇锡高 1946.01.06 有机高分子材料 大连理工大学 姜德生 1949.03.25 光纤传感材料 武汉理工大学 江东亮 1937.09.12 无机陶瓷材料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金涌 1935.07.30 化学工程专 清华大学化 石油炼制催化剂 李大东 1938.02.24 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及工艺 核工业铀材料研究与开发重点 李冠兴 1940.01.14 核材料 实验室 李龙土 1935.11.20 无机非金属材料 清华大学 李言荣 1962.07.10 电子信息材料 电子科技大学 李元元 1958.10.03 粉末冶金和铸造 吉林大学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航天 李仲平 1964.08.05 航天复合材料 材料及工艺研究所 刘炯天 1963.01.20 矿物加工工程 郑州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欧阳平凯 1945.08.16 生物化工 钱旭红 1962.02.19 有机化工 华东理工大学 有色金属冶金、 邱定蕃 1941.10.20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化工冶金 邱冠周 1949.02.02 矿物工程 中南大学 桑凤亭 1942.03.24 化学激光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 沈寅初 1938.07.07 生物化工 上海市农药研究所 舒兴田 1940.04.21 无机化工 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孙传尧 1944.12.13 矿物加工工程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谭天伟 1964.02.07 生物化工 北京化工大学 屠海令 1946.10.05 半导体材料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王国栋 1942.10.02 压力加工专 东北大学 王海舟 1940.02.28 冶金分析表征 钢铁研究总院

四十年:影响中国食品业的四十人

四十年:影响中国食品业的四十人

四十年:影响中国食品业的四十人作者:张飞龙来源:《中国名牌》2018年第12期袁隆平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是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被誉为“当代神农”。

50多年来,他始终在农业科研第一线辛勤耕耘、不懈探索,为人类运用科技手段战胜饥饿带来绿色的希望和金色的收获。

他的卓越成就,不仅为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和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作出了贡献,更为世界和平和社会进步树立了丰碑。

孙宝国北京工商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是中国香料和食品添加剂专家,是我国食品领域的第一位60后院士,被人们尊称为“香料院士”;他为攻克中国香料技术难题,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呕心沥血、废寝忘食,终于使得我国关键肉味香料摆脱了依赖进口的局面,同时也使我国成为迄今为止全球仅有的两个能够自主生产此类高档香料的国家之一。

傅廷栋华中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他在国际上首先发现波里马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为国际杂交油菜实用化铺平了道路;他在国内首次育成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系及其杂种,育成优质高产杂交油菜,为中国油菜生产作出了重要贡献。

秦含章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协会名誉会长他是我国老一辈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是新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和工业发酵与酿造技术的拓荒者和学术带头人,更是我国酒界、酿造界的一代宗师;他学识渊博,造诣甚深,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培养青年一代,桃李众多,为推动我国酿酒工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陈君石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他是中国食品毒理学学科的创始人之一,是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营养和食品安全专家。

为了在国际食品法典活动中捍卫中国利益,陈君石以充分的数据,挫败了欧洲国家制定酱油中氯丙醇限量标准的动议。

他还开创了由中国牵头起草国际食品标准的先河,并为中国“入世”后应对食品进出口的非关税壁垒措施作出重要贡献。

李保芳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他在茅台身兼五职,成为茅台进军千亿元关键时刻的“掌舵人”;他开启茅台后“高光”时刻,他促进酒业竞合进入到新的阶段和格局;他被贴上“锐意进取”“敢于打破常规” “铁腕”的标签,以鲜明的个性在茅台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推动了茅台集团的发展。

中南大学 院士资料

中南大学 院士资料

中南大学是一所学科齐全、工学和医学见长、具有优良办学传统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也是国家“985工程”部省重点共建的高水平大学,2004年,经中共中央批准升格为副部级高校。

2000年4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由湖南医科大学、长沙铁道学院与中南工业大学合并组建而成。

现任校党委书记为李健教授,校长为黄伯云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淀佐姚开泰金展鹏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淀佐黄培云何继善左铁镛古德生钟掘刘业翔刘宝琛黄伯云夏家辉曾庆元曾苏民周宏灏已故院士:陈新民陈国达黄伯云,男,汉族,1945年11月出生,湖南省南县人,中共党员,中共十六大代表,十七大代表。

1969年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1980至1986年在美国Iowa State University 攻读并获工学硕士、工学博士学位,1988年在美国University of Tennessee 完成博士后研究。

1988年回国后一直在中南大学从事科研、教学工作。

1964年9月至1969年8月在中南矿冶学院粉末冶金专业学习;1969年8月至1980年8月在中南矿冶学院新材料研究所工作;1980年8月至1986年8月在美国爱阿华州立大学及AMES国家实验室硕士、博士研究生并获硕士、博士学位;1986年8月至1988年5月在美国田纳西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88年5月至1989年9月在中南工业大学粉末冶金研究所工作,1988年12月晋升为教授;1989年9月至1990年12月任中南工业大学粉末冶金研究所总工程师;1990年12月至1992年12月任中南工业大学粉冶所所长;1992年12月至1997年6月任中南工业大学副校长,1993年评定为博士研究生导师;1997年6月至2000年4月任中南工业大学校长,1999年12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0年4月至2001年12月任中南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2001年12月至2004年8月任中南大学党委常委、校长;2004年9月至现在任中南大学党委常委、校长(副部长级);2006年5月当选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从黄伯云工程院士的创业之路看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走向

从黄伯云工程院士的创业之路看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走向
制 和 开发 , 到 有 所 发 明 , 从 中试 到 规 发 展 ” 理 在 与 《 学 》主 编 艾 伯 茨 的 对 天 如 何 吸 纳 、 培 训 和 使 用 年 轻 的 科 学 做 再 总 科 模 生 产 ,最 终 成 就 了 一 个 上 市 的 高 新 技 话 时 还 说 到 : 我 个 人 非 常 重 视 基 础 科 学 家 ” 。所 谓 会 做 基 础 研 究 ,要 求会 解 决 现
与开 发 都离 不 开基 础 研 究 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泉和 动
力” 。温 总理 在 社 论 中还 说 : “ 根 本 上 从
经济与社会 的发展必 须依 靠科学技术 ,
究 出 发 格 物 致 知 . 所 发 现 , 经 了研 而 科 学 技 术也 必 须 服 务 于 经 济 与社 会 的 讲 , 国科 学 技 术 的 未 来 决 于 我 们 今 有 历 中 取
从黄伯云工程院士的创业之路
看 我 国科技 体 制改 革 的 走 向
范 良藻
( 京应 用科 学研 究院 院 长 ) 北
有所 发现 ,有 所 发 明是 科 技 创 新 的 没 有 所 在 单 位 的全 力 支持 ,没 有 历 史 使 材 实 学 的教 授 在 大 学 里 教 书 育人 , 同 时
社会 分 工 本 是 社 会 进 步 的 表 现 。 国 年 胡 锦 涛 总 书 记 来 中 科 院 谈 科 技 创 新 , 到 一 个 好 的 研 究 方 向 就 算 万 幸 了 。好 在 家政 策 提 倡 产 、学 、研 一体 化 已有 多年 , 修 行靠 自己 大 师级 的 人 才 谈 核 心 技 术 的攻 克 ,中 央 的 政 策 是 一 以 师傅 领 进 门
术 股 份 公 司 。 院 士 作 了 几 十 人 , 至几 研 究 的 ,因 为 我 认 为任 何 应 用 与 开 发 都 有 知识 体 系 中前人 还 没 有 涉 及 到 的 内容 、 黄 甚 百 人 .本 应 在 不 同 性 质 的 单 位 分 头 去 完 离 不 开 基 础 研 究 作 为 源 泉 和 动 力 ” 这 是 问题 和 方 法 如 果 找 不 到 合 适 的教 授 也 。 在 一 成 的事业 ,这 样的先进事例在我 国极 为 中 央 再 一 次 向 世 界 宣 称 基础 研 究 与 应 用 可 考 虑 引 进 。 当前 中 国 . 个 导 师 竟然 少见 。 开发 相 互 依 存 的鱼 水 关 系 . 回溯 到 2 0 可 以带 几 十 个 研 究 生 , 因此 研 究 生 能 找 03

2020年黄伯云院士先进事迹材料

2020年黄伯云院士先进事迹材料

黄伯云院士先进事迹材料黄伯云院士1969年毕业于中南大学(原中南矿冶学院)并留校工作;1978年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后首批招考录取的出国留学人员参加脱产学习并于1980年赴美留学,1986年8月,在美国爱阿华洲立大学及AMES国家实验室完成博士研究生学位学习;1986年8月至1988年5月,在美国田纳西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88年学成归国,是改革开放后最早一批在美国完成硕士、博士学业和博士后研究工作归国的留学人员。

回国后一直在中南大学工作,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30年来,黄伯云院士主要从事先进材料研究与人才培养,为国家大飞机工程、航空武器装备,以及航天工业提供了多种高性能关键材料,为保障国家战略安全做出了贡献;培养了一批包括长江学者、杰出青年在内的创新领军人才;领导创建了轻质高强材料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粉末冶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炭/炭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有色金属先进结构材料与制造协同创新中心(2011计划)等国家创新平台。

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进步三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3项。

其中,“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不仅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结束了该奖项连续六年空缺的历史,而且以其在军用、民用飞机中的实际应用,为国家赢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近年来,他率领团队参与C919研发,助力实现了中国“大飞机梦”。

集中采访会上,黄伯云院士讲述了当年留学的经历、回国的选择、科研过程的苦与乐,一个一个小故事吸引记者们不断追问:当年回国时的情景、怎样理解“对接国家重大需求”、现在在做什么、“您会退休吗”……记者们感动于黄伯云说的“国家的需要永远是第一选择,国家在经济极其困难的情况下送我们出去,是去留学的,而不是‘学留’的,我们应该回来。

作为知识分子,能把才智奉献给自己的国家和人民,这才是一种真正的幸福”,也被这位七旬老人“航空制动材料的研制历时20年,最终不但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新材料在性能上还超过了国外水平,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

时代先锋人物故事

时代先锋人物故事

时代先锋人物故事十五年铸成倚天剑他花了15年,终于磨成了一柄倚天长剑——高性能炭/炭复合材料制成的大型民用飞机刹车片,使我国成为继英、法、美之后第4个拥有航空制动材料生产技术的国家。

有件事让黄伯云至今感到屈辱:当时跟一个航空大国同时起步研究航空制动材料时,他们说自己的技术很先进了,让黄伯云花几百万美金来买自己的技术。

但黄伯云没料想到的是,对方提供的试验样品竟是废料。

历经15年的坎坷,黄伯云和他的课题组终于收获了成功。

就在中国科学家欢庆胜利之时,人们发现,当年卖废料的那个国家,在航空刹车片技术方面仍未实现突破。

人生态度他身边的同事都知道,黄老有“三快”:吃饭快、走路快、工作节奏快。

比如走路,看着黄老身体不算好,但走起路来,一般人还跟不上。

黄老还有“二不急”:开会不急,赶飞机不急。

假如通知8点开会,绝对只提前一两分钟到;如果是9点钟的飞机,总是让人先办好登机手续,自己则在关闸的最后一分钟赶到。

或许,这“两不急”并不能节约很多时间,但却是黄伯云向时间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

我的根在中国眼里只有金钱,心中只有个人利益,这不应该是我们所追求的,我们要想的应该是‘我能为国家做点什么?’黄伯云获奖后的感言说出了“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课题组成员的共同理想。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校长黄伯云教授,1980年留学美国。

在美国的8年里,黄伯云先后完成了硕士、博士、博士后的研究,相继发表了10多篇有重大影响的学术论文,受到美、法、日等国科学家的高度评价。

在太平洋彼岸深造期间,许多国外知名企业重金聘请他,一些名牌大学高薪挽留他。

“我的根在中国,我应该回到生我养我的土地上去,为自己的祖国和人民服务,那才是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

”1988年,他毅然携妻带女归国。

在200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中,对黄老的颁奖词是这样写的:这个和世界上最硬材料打交道的人,有着温润如玉的性格,渊博宽厚;静能寒窗苦守,动能点石成金。

他是个值得尊敬的长者,艰难困苦,玉汝以成,3万里回国路,20年砺剑心,大哉黄伯云!在200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中,对黄老的颁奖词是这样写的:这个和世界上最硬材料打交道的人,有着温润如玉的性格,渊博宽厚;静能寒窗苦守,动能点石成金。

忠诚报效祖国——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十六大代表、中南大学校长黄伯云教授

忠诚报效祖国——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十六大代表、中南大学校长黄伯云教授

忠诚报效祖国——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十六大代表、中南大
学校长黄伯云教授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高校师资研究》
【年(卷),期】2003(000)003
【总页数】4页(P51-5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7
【相关文献】
1.壮气霓虹吐未竟——记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校长黄伯云教授 [J], 胡乃武
2.科技人员要到生产经营一线去——《有色金属报》记者采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南大学校长黄伯云 [J], 无
3.秘书处工作人员走访中南高校《六届会》组织工作喜获显著成效——著名材料科学家黄伯云院士出任《六届会》组委会主席知名高层专家周益春、陈文、刘韩星、黄可龙、唐元洪教授等担任相关分会场主席 [J], 钦敏;岸钟
4.“是鼓舞,更是沉甸甸的责任”——访党的十六大代表、中南大学校长黄伯云院士 [J], 王博
5.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校长黄伯云题词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飞翔之歌——记2004年度国家科技发明一等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黄伯云

飞翔之歌——记2004年度国家科技发明一等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黄伯云

飞翔之歌——记2004年度国家科技发明一等奖获得者、中
国工程院院士黄伯云
王建柱
【期刊名称】《《职业技术(下半月)》》
【年(卷),期】2006(000)007
【摘要】为了使飞机更轻飞得更远,为了国家的航空战略安全,他带领岳麓山下一群科技精英默默奋斗了20年,谱写了一曲动人的辉煌乐章。

【总页数】3页(P11-13)
【作者】王建柱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飞翔之歌--记200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黄伯云[J], 王建柱
2.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获得者我国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著名专家我国粉末冶金学科带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黄伯云 [J], 无
3.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获得者、我国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著名专家、我国粉末冶金学科带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黄伯云 [J], 杨亲民;
4.飞翔之歌——记200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黄伯云[J], 王建柱
5.飞翔之歌——记2004年度国家科技发明一等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黄伯云[J], 王建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黄伯云院士先进事迹材料
在我们身边有着这样的一个人,为了我国科学技术发展,不断奉献自我,助力中国大飞机梦。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2018黄伯云院士先进事迹材料,快来看一看吧。

黄伯云院士1969年毕业于中南大学(原中南矿冶学院)并留校工作;1978年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后首批招考录取的出国留学人员参加脱产学习并于1980年赴美留学,1986年8月,在美国爱阿华洲立大学及AMES国家实验室完成博士研究生学位学习;1986年8月至1988年5月,在美国田纳西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88年学成归国,是改革开放后最早一批在美国完成硕士、博士学业和博士后研究工作归国的留学人员。

回国后一直在中南大学工作,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30年来,黄伯云院士主要从事先进材料研究与人才培养,为国家大飞机工程、航空武器装备,以及航天工业提供了多种高性能关键材料,为保障国家战略安全做出了贡献;培养了一批包括长江学者、杰出青年在内的创新领军人才;领导创建了轻质高强材料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粉末冶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炭炭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有色金属先进结构材料与制造协同创新中心(2011计划)等国家创新平台。

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进步三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3项。

其中,“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不仅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结束了该奖项连续六年空缺的历史,而且以其在军用、民用飞机中的实际
应用,为国家赢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近年来,他率领团队参与C919研发,助力实现了中国“大飞机梦”。

集中采访会上,黄伯云院士讲述了当年留学的经历、回国的选择、科研过程的苦与乐,一个一个小故事吸引记者们不断追问:当年回国时的情景、怎样理解“对接国家重大需求”、现在在做什么、“您会退休吗”……记者们感动于黄伯云说的“国家的需要永远是第一选择,国家在经济极其困难的情况下送我们出去,是去留学的,而不是‘学留’的,我们应该回来。

作为知识分子,能把才智奉献给自己的国家和人民,这才是一种真正的幸福”,也被这位七旬老人“航空制动材料的研制历时20年,最终不但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新材料在性能上还超过了国外水平,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

我相信,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干出事来,就一定能走到光辉的顶点”的壮志豪情深深感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