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科学上册专题三:化学实验综合
初三化学实验报告
初三化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培养实验观察和数据记录的能力。
实验材料,氢氧化钠固体、盐酸、试管、试管架、酚酞指示剂、烧杯、玻璃棒、酒精灯、滴管等。
实验原理,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是一种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实验步骤:1. 取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放入烧杯中;2. 用试管架将烧杯固定在试管上;3. 在试管中加入少量酚酞指示剂;4. 用滴管加入适量的盐酸;5. 观察反应过程中的颜色变化。
实验结果,当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时,溶液由无色变为粉红色,表示反应发生;当盐酸滴入的量超过氢氧化钠的量时,粉红色溶液变为无色,表示中和反应完成。
实验分析,本次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了氢氧化钠和盐酸的中和反应,根据颜色变化可以判断反应的进行情况。
通过实验操作,我们掌握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同时也了解了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
同时,实验中我们还学会了使用酚酞指示剂来判断酸碱中和反应的进行情况,这对我们以后的化学实验操作有很大的帮助。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掌握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还了解了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
在以后的学习和实验中,我们要继续加强实验观察和数据记录的能力,不断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只有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化学理论知识,培养实验思维和实验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化学实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对中和反应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验能力,为更深入地学习化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期中复习:化学专题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学期
九上期中复习专题:化学综合一.选择题1.物质X可发生下列所示的两个反应,则X可能是()①X+碱→盐+H2O ②X+金属氧化物→盐+H2O.A.CaO B.CO2C.NaOH D.H2SO42.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信州铅山有苦泉,流以为涧。
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烹胆矾则成铜。
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烹胆矾则成铜”是物理变化B.“熬之则成胆矾”是蒸发结晶过程C.信州铅山有苦泉,说明胆矾溶液味苦D.“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的反应为Fe+CuSO4═Cu+FeSO43.常温下CuSO4溶液呈酸性,向盛有一定量CuSO4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下列相关量变化关系正确的是()A.B.C.D.4.如图是氢氧化钙化学性质的总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一定是碳酸盐B.反应②为中和反应C.反应③用于检验某种温室气体D.向澄清石灰水加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由紫色变成蓝色5.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B.复分解反应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则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的反应都是复分解反应C.洗涤剂除油污是利用了乳化的原理,所以汽油除油污也是利用乳化的原理D.在室温下,碱溶液的pH>7,则pH>7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6.将一定质量的Ba(OH)2溶液与Na2CO3溶液混合恰好完全反应,向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体体积与加入稀盐酸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A.N点时,所得溶液的pH<7B.Q点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含有BaCl2和NaClC.O至P段发生反应的原理为NaOH+HCl═NaCl+H2OD.P至Q段发生反应的原理为Na2CO3+2HCl═2NaCl+H2O+CO2↑7.下列物质间的转化,通过一步化学反应不能实现的是()A.H2→H2O→O2B.Mg→MgO→MgCl2C.NaCl→NaNO3→Na2CO3D.CaO→CaCl2→CaCO38.等质量的a和b两种金属(已知:a和b在生成物中的化合价均为+2价)分别和足量的同体积、同浓度的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探究专题(三) 电解水的实验探究(练习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探究专题(三)电解水的实验探究(1162)1.电解水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中可加入少量硫酸钠以增强导电性B.a玻璃管中的电极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C.将燃着的木条放在b玻璃管尖嘴口,开启活塞,木条燃烧更旺D.a、b两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质量之比是8∶12.如图是验证水的组成的装置,A、B是两个连通并带有刻度的玻璃管(上端是带活塞的尖嘴管),C为连接在A、B中间的球形容器,A、B两管下端是与直流电源相连的两个电极。
实验步骤如下:①先将活塞打开,然后从C处将水倒入装置中,使A、B玻璃管中充满水,关闭活塞后再接通电源。
②打开电源开关,几分钟后在A、B玻璃管中生成气体的体积如图所示。
根据实验填空。
(1)A、B管内生成的气体聚集在上部的原因是。
(2)球形容器中液体的液面(填“上升”或“下降”),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3)B管中的气体是,证明B管中气体的最简便的方法是。
(4)电解一定量的水,当其中一个电极产生5mL气体时,另一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可能是mL或mL。
3.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如图所示,图甲是某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某化学老师针对图甲实验的创新装置,图乙的创新实验操作步骤如下:先将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向其中注入氢氧化钠溶液作电解液,以增强溶液的导电性,用注射器将电解液注满移液管并倒立在装置的两极,连接好导线,开启直流电源至14V,约5分钟,产生一定量的气体时,关闭电源,随即检验两极产生的气体。
请你结合图示和操作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如果玻璃管a内收集到15mL气体,则在相同条件下玻璃管b内应收集到的气体是mL。
(2)图乙中,检验与电源正极相连接的移液管中收集到的气体的方法是。
(3)你认为图乙的创新实验相对图甲来说,所具备的优点组合是。
①实验时,手不用直接接触有腐蚀性的电解液②使用注射针头作电极,两极距离近,反应快③两极气体的检验非常方便④所用实验器材都是用家里常见的物品改制而成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4)电解水实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化学实验九年级上册
一、实验仪器及使用。
1. 试管。
- 用途:
- 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例如,加热碱式碳酸铜固体观察其分解反应,可将碱式碳酸铜放在试管中加热。
- 收集少量气体。如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可以用试管作为收集气体的容器。
- 使用注意事项:
- 加热时试管外壁不能有水,否则试管容易炸裂。
- 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 点燃酒精灯,先预热试管,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 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 收集完毕后,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回试管,使试管炸裂。
- 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 实验原理:2H_2O_2 {MnO_2}{===}2H_2O+O_2↑
- 实验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 误差分析:
- 如果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小于1/5,可能的原因有:红磷的量不足;装置漏气;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等。
- 如果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大于1/5,可能是在点燃红磷后伸入集气瓶的过程中,由于塞子塞得太慢,导致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
- 使用注意事项:
- 加热时应放在石棉网上,使受热均匀,防止烧杯炸裂。
4. 集气瓶。
- 用途:
- 用于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例如,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时,使用集气瓶收集。
- 也可用于进行某些物质和气体的反应,如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是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进行的。
- 使用注意事项:
- 不能加热。
- 少量液体:用胶头滴管吸取。滴管应垂直悬空在容器口上方,不能伸入容器内,更不能接触容器内壁。
化学初中综合实验教案
化学初中综合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溶解度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将掌握溶解度的概念,并能够观察不同固体在水中的溶解度。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架、烧杯、玻璃棒、硫酸镁、硫酸钠、硫酸钾、纯净水。
实验方法:
1. 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逐一加入硫酸镁、硫酸钠、硫酸钾,每次加入0.5g,并记录每次加入后的试管中的溶液状态。
2. 使用玻璃棒搅拌试管中的固体和水,观察反应过程。
实验步骤:
1. 取一个试管,添加0.5g硫酸镁。
2. 加入适量的水,并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3. 观察硫酸镁是否完全溶解,记录下来。
4. 重复以上步骤,分别加入硫酸钠和硫酸钾,观察它们的溶解情况。
实验结果:
1. 硫酸钠和硫酸镁能够完全溶解在水中,而硫酸钠的溶解度较低。
2. 通过观察三种实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学生可以得出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是不同的。
实验结论: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是不同的,硫酸镁和硫酸钠具有较高的溶解度,而硫酸钾的溶解度相对较低。
注意事项:
1. 实验时要小心操作,避免试管破裂。
2. 及时清理实验台面,避免混合试剂。
3. 实验结束后,将试管中的溶液倒入废液桶。
扩展实验:可以在溶解度实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设计不同固体的溶解度实验,并让他们总结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九年级上化学实验知识点归纳总结
九年级上化学实验知识点归纳总结在九年级上学期的化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令人兴奋的实验。
这些实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化学原理,并提升了我们对科学的兴趣。
在本文中,我将对九年级上化学实验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物质的分类与变化1. 燃烧实验燃烧实验是我们学习物质变化过程中最常见的实验之一。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物质在燃烧过程中发生的变化,了解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并能够区分物质是可燃物还是不可燃物。
2. 酸碱中和实验酸碱中和实验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酸碱反应。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确定酸碱溶液的酸碱度,并学习酸碱中和反应的生成物与原始物质的关系。
二、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1. 铁与硫酸铜实验在铁与硫酸铜的实验中,我们可以观察到铁以及硫酸铜在反应过程中的变化。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到产生的蓝色离子铜离子以及铁离子是如何在反应中转化的,并学习如何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
2. 钠与水的反应实验在钠与水的反应实验中,我们可以观察到钠在水中的反应。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了解钠与水反应产生氢气的现象,并学习如何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
三、气体的实验1. 燃烧蜡烛实验通过燃烧蜡烛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燃烧蜡烛产生的氧气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理解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并了解到氧气和二氧化碳在反应中的转化关系。
2. 碳酸氢钠与醋酸的反应实验在碳酸氢钠与醋酸的反应实验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二氧化碳的产生。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到二氧化碳是一种气体,以及碳酸氢钠和醋酸在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过程。
四、离子的实验鉴定1. 硝酸银试剂与氯化物的反应实验在硝酸银试剂与氯化物的反应实验中,我们可以观察到白色沉淀的产生。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到这是银离子与氯离子反应生成的氯化银的结果,并能够通过观察沉淀的形态和颜色来鉴定溶液中是否含有氯离子。
2. 硫酸钡试剂与硫酸盐的反应实验在硫酸钡试剂与硫酸盐的反应实验中,我们可以观察到白色沉淀的产生。
初中化学综合实验探究教案
初中化学综合实验探究教案
实验目的:探究不同金属与酸发生反应的规律,了解金属活动性的高低。
实验原理:金属与酸反应是金属活动性的表现,活动性越高的金属与酸反应越剧烈。
金属与强酸反应产生氢气和相应的盐。
实验材料:
1. 不同金属片:锌、铁、铝、铜等
2. 盛有盐酸的试管
3. 镊子
4. 燃烧性气体检测器
实验步骤:
1. 将每种金属片用镊子夹取一片分别放入各个试管中。
2. 将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盐酸,观察金属片与酸的反应过程。
3. 若有气体产生,可使用燃烧性气体检测器测试气体是否为氢气。
4. 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及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1. 高活动性的金属如锌、铝在与酸反应时会迅速产生氢气,反应较为剧烈。
2. 中等活动性的金属如铁与酸反应会产生适量的氢气,反应速度较慢。
3. 低活动性的金属如铜与酸反应产生的氢气较少,反应较不明显。
实验拓展:
1. 可以尝试使用不同浓度的盐酸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浓度对金属与酸反应的影响。
2. 可以将金属片放入硫酸或盐酸溶液中进行实验,比较两种酸对金属的作用差异。
3. 可以探究金属活动性规律,了解金属在活动性系列中的位置及其与其他金属的反应性关系。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中应注意安全,佩戴实验室安全眼镜和手套。
2. 实验过程要轻拿轻放,避免发生意外。
3. 实验后应及时清理实验台和器材,注意处理废弃物。
初中化学总复习——化学实验综合
初中化学总复习——化学实验综合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和验证化学理论的正确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验技巧。
化学实验综合涉及实验前的准备、实验操作、实验结果的记录与分析等内容。
下面将对常见的化学实验进行综合性总结。
一、常见实验仪器和操作1.烧杯和量筒:用于装取溶液的容器,量杯常用于判断液体的体积。
2.试管和试管架:用于容积小的试剂,试管架可使试管竖直摆放。
3.酒精灯和三角支架:用于提供实验所需的火焰。
4.蒸馏设备:用于分离液体混合物,包括蒸馏烧瓶、冷凝管等。
5.过滤设备:包括漏斗、滤纸等,用于分离固体与液体混合物。
6.高锰酸钾管:用于测定水样中的氧化剂浓度。
7.高锰酸钾滴定法:用于测定还原剂浓度。
二、常见实验操作1.加热操作:操作前应将试管或烧杯放在三角支架上,用酒精灯或热板进行加热。
2.搅拌操作:用玻璃棒在容器中快速旋转,使溶液均匀混合。
3.滴定操作:使用试剂滴定管滴入准确体积的滴定液,直至出现指示剂变色,记录滴定液的体积。
4.气体制取操作:用试管或烧杯装入反应物,通过加热或反应使气体生成,并使用气体收集装置收集气体。
5.酸碱中和反应操作:加入适量的酸或碱使溶液中的pH值达到中性。
6.溶液的稀释与密度检测:通过加入适量的溶剂进行稀释,用密度计测量溶液的密度。
三、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1.穿好实验服、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避免接触皮肤和吸入有害气体和污染物。
2.注意实验室通风,避免气体在实验室内积聚引起危险。
3.操作前检查仪器设备是否完好,避免发生事故。
4.注意操作时的稳定性,避免溶液的飞溅和试剂的外溢。
5.加热操作时要小心火焰,避免烧伤和引发火灾。
6.注意溶液的浓度和体积,避免误判实验结果。
7.实验结束后及时清理实验场地,保证实验室的整洁和安全。
四、实验结果的记录与分析1.记录实验的目的、条件、操作步骤和观察现象等。
2.将实验结果以表格、图形等形式呈现,方便进行比较与分析。
化学初中综合实验教案
化学初中综合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如称量、溶解、过滤、蒸发等。
2. 让学生了解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如酸碱中和、氧化还原等。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4. 提高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实验一:制作酸碱指示剂实验原理:利用植物花瓣中的色素,制作酸碱指示剂。
实验步骤:(1)准备植物花瓣,提取色素。
(2)将提取的色素溶解在酒精或水中,制备指示剂溶液。
(3)用制备的指示剂溶液进行酸碱滴定实验。
2. 实验二:制取氧气实验原理:利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
实验步骤:(1)准备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2)将过氧化氢溶液加入二氧化锰,观察氧气的产生。
(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并测定氧气的体积。
3. 实验三:制作简易净水器实验原理:利用过滤、吸附等原理,制作简易净水器。
实验步骤:(1)准备滤纸、石英砂、活性炭等材料。
(2)将滤纸铺在容器底部,加入石英砂,再放入活性炭。
(3)将混有泥沙的水缓慢倒入净水器,观察净水效果。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如称量、溶解、过滤、蒸发等。
2. 评价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如酸碱中和、氧化还原等。
3. 评价学生的实验结果,如制作酸碱指示剂的准确性、制取氧气的纯度和体积、制作简易净水器的净水效果等。
4. 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资源1. 实验室设备:天平、烧杯、试管、滴定管等。
2. 实验材料:植物花瓣、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滤纸、石英砂、活性炭等。
3. 教学课件: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注意事项等。
4. 参考教材:初中化学实验教材。
九年级上化学实验知识点
九年级上化学实验知识点九年级上学期化学实验知识点在九年级上学期的化学课程中,学生将接触到一系列的实验,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本文将介绍九年级上学期化学实验的知识点,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化学实验的奥秘吧!一、物质的性质实验物质的性质是化学实验中最基础的实验内容之一。
在实验室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测量和对比的方式,了解不同物质的性质特点,从而对物质进行分类和鉴别。
例如,燃烧性质实验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物质的燃烧机制和能量释放情况;溶解性实验可以说明不同物质在溶液中的溶解程度等。
这些实验通过直观的观察和实验数据的对比,帮助我们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地理解物质的性质。
二、化学反应实验化学反应是化学实验中最关键的部分之一。
在九年级上学期,我们将接触到一些基础的化学反应实验,例如酸碱反应、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等。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不同物质之间的各种反应现象,深入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和各种因素对反应速率、反应产物等的影响。
在这些实验中,我们还可以学习到一些常见的化学实验方法和技巧,如实验器材的使用、实验条件的控制等。
这些实验不仅培养了我们动手实践的能力,也拓宽了我们的化学知识面。
三、分离技术实验在化学实验中,有时我们需要对混合物进行分离,以便研究和利用其中的成分。
分离技术实验是学生在九年级上学期化学课程中的又一重要实践内容。
例如,蒸馏实验通过利用不同物质的沸点差异,将混合物中的不同组分蒸发、收集、冷凝,从而实现物质的分离。
除此之外,我们还会接触到其他一些常见的分离技术,如过滤、萃取、结晶实验等。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不仅可以了解不同分离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还可以培养我们的动手实验操作能力。
四、安全实验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安全是首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九年级上学期的化学实验中,我们也将学习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室安全知识和操作规范。
例如,了解和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如实验室眼镜、手套、实验服等,在实验操作中要注意实验室内的通风情况,以防止有毒气体的聚集等。
九年级上册化学试验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化学试验知识点化学试验是化学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可以验证理论,观察物质变化,提高学生对化学现象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下面将介绍九年级上册化学试验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 实验室安全知识点在进行化学实验前,学生需要了解实验室的安全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实验室规章制度:了解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如何正确佩戴实验室服装和防护用具;- 常见危险品及其标志:熟悉实验室中的常见危险品,了解它们的标志以及对应的防护措施;- 实验室事故的应急处理:学习基本的急救知识,了解实验室事故的应急处理方法。
2. 常用实验仪器和玻璃器皿的使用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常用的实验仪器和玻璃器皿包括:- 烧杯:用于溶解、混合和加热液体等;- 锥形瓶:常用于蓄气、收集气体等实验操作;- 量筒:用于精确测量液体的体积;- 温度计:测量液体或气体的温度;- 酒精灯:提供火源进行实验。
3. 离心法的应用离心法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混合物的方法,适用于分离含有固体颗粒的液体。
离心法的操作步骤包括:- 将混合物倒入离心管中;- 将离心管放入离心机中;- 启动离心机,使混合物旋转高速;- 在旋转过程中,固体颗粒因质量不同而被分离到管底;- 倒掉上层液体,取出离心管中的固体颗粒。
4.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酸碱中和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其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 准备酸和碱的溶液;- 使用酸碱指示剂(如酚酞)检测酸碱溶液的酸碱性;- 将酸和碱缓慢滴加并搅拌,直到出现中和反应;- 使用pH试纸或酸碱指示剂检测中和反应后的溶液的酸碱性。
5. 气体的制备和收集制备和收集气体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操作,具体方法包括: - 酸和碱反应制备气体:将酸和碱混合反应,产生气体,通过导管收集气体;- 金属与酸反应制备气体:将金属与酸混合反应,产生气体;- 碳酸氢盐分解制备气体:加热碳酸氢盐(如小苏打),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6. 锌和稀硫酸反应实验锌和稀硫酸反应是一种常见的金属与酸反应实验,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 向试管中加入锌粉,轻轻摇晃试管,观察反应现象;- 观察到气泡产生,并伴有气体的有色气体涌出;- 测试出产生的气体为氢气,并进行酒杯实验确认。
初中化学知识的实验操作与综合运用
初中化学知识的实验操作与综合运用化学实验是初中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操作与综合运用,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培养科学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初中化学知识实验操作与综合运用。
一、酸碱中和实验酸碱中和实验是初中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实验之一,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现象。
实验步骤如下:1. 准备酸和碱溶液,可以选择稀盐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
2. 将标准的酸溶液倒入容器中,加入几滴酸碱指示剂(如酚酞),这样可以根据颜色变化来判断中和点。
3. 慢慢滴入碱溶液,同时轻轻搅拌容器,直到颜色变化停止,记录滴加的碱溶液体积,这个体积就是所需碱溶液的体积。
通过此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到溶液颜色的变化,了解酸碱中和反应过程以及计算所需碱溶液的体积。
同时,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应注意安全,避免酸溅到皮肤和眼睛。
二、金属活动性实验金属活动性实验可以通过观察金属与酸反应的现象,了解金属活动性的差异。
实验步骤如下:1. 准备不同的金属片(如锌、铜、铁、铝)。
2. 将每种金属片依次放入不同的试管中,加入相同浓度的酸(如稀盐酸)。
3. 记录每种金属与酸反应的观察现象,如气泡的形成、颜色变化等。
通过此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到不同金属与酸反应时的现象差异,了解到金属活动性的高低顺序。
同时,在实验操作中要注意安全,避免酸溅到皮肤和眼睛。
三、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实验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实验可以通过观察物质在水中是否导电来判断其为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
实验步骤如下:1. 准备几种常见物质,如盐、糖、酒精等。
2. 将每种物质分别加入到水中,并搅拌使其充分溶解。
3. 将导线连接到电源的正负极上,分别将导线的另一端放入每种溶液中,观察灯泡的亮暗情况。
通过此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到电解质溶液可以导电,非电解质溶液不能导电的现象,从而了解到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特性。
同时,在实验操作中要小心电源的安全使用,避免触电事故。
综上所述,初中化学知识的实验操作与综合运用是锻炼学生科学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初中化学北师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综合与实践:一天用的试剂
初中化学北师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综合与实践:一天用的试剂
本文档旨在介绍初中化学北师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综合与实践中,关于一天用的试剂的相关内容。
试剂定义
试剂是指在实验室中用来进行化学实验的各种化学物质。
它们根据不同的实验需求和性质可以被分为多种类型。
一天用的试剂
一天用的试剂是指在实验过程中,只会在当天使用并不保存的试剂。
这种试剂通常是较为常见的化学物质,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不需要在实验结束后保存,而是按需制备。
实验内容
初中化学北师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综合与实践中,一天用的试剂的实验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酸碱指示剂实验:通过使用酸碱指示剂(如酚酞、溴酚蓝等),观察不同物质的酸碱性质变化。
2. 水溶液的电离实验:使用电解质溶液(如NaCl、CH3COOH 等),实验观察其导电性变化,了解溶液的电离特性。
3. 餐盐的晶体结构实验:通过溶解餐盐,并进行结晶实验,观察其晶体结构和形状。
4. 金属与酸反应实验:使用一天用的试剂,例如鹅卵石、硫酸等,观察不同金属与酸的反应产物和现象。
注意事项
在进行以上实验时,请注意以下几个事项:
1. 使用实验室必需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服、护目镜等。
2. 遵守实验室的安全规定,避免发生危险事故。
3. 在使用试剂前,仔细了解其性质和潜在危险,并小心操作。
4. 按照实验指导书的步骤进行实验,避免操作错误。
以上是初中化学北师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综合与实践中关于一天用的试剂的内容介绍。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九年级化学综合专题复习三 化学实验
专题复习三化学实验一、专题概述随着素质教育的实驰,中考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考查。
初中化学实验的内容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常见气体的制备、物质的检验和鉴别、化学基本实验的简单综合、探究方案的设计与评价五部分内容,题型以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为主,分值在25%~35%左右,具体要求如下:(1)实验基本操作。
①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物质的称量、加热等基本的实验操作。
②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
③初步学会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气体的收集等基本实验操作。
④初步学会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2)常见气体的制取。
①能根据药品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实验装置。
②能根据气体的性质,选择气体的收集、检验及验满方法。
2(3)物质的检验和鉴别。
①会鉴别常见气体O2、CO2等。
②会检验常见离子H+、OH-、CO32-、NH4+、NH+、Cl-、SO42-等。
③初步学会区分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方法。
(4)化学基本实验的简单综合:初步学会几种常见气体的制取、性质的验证、除杂质及干燥装置的组合。
2(5)探究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①能根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方法,根据化学反应选择合适的试剂,然后确定实验仪器和装置,制定出操作步骤。
②能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能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能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初步结论。
2二、典题剖析【例1】(,苏州)下列实验操作不当的是( )A.将烧碱放在已知质量的烧杯里用托盘天平称量B.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C.振荡试管时,用手紧握试管,拇指堵住试管口,上下晃动D.滴加液体时,滴瓶滴管的尖端不能触及已加过其他试剂的试管内壁思路点拔:由于烧碱具有腐蚀性且易潮解,称量时应放在玻璃器皿里,故A操作正确;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故B操作正确;振荡试管不能用拇指堵住试管口上下晃动,以防污染试剂或腐蚀手,故C操作不当;滴加液体时滴管的下端不能触及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于试管正上方,故D操作正确。
初三化学实验专题
初三化学实验专题实验一:氧气的制备与性质实验目的:1. 学习氧气的制备方法。
2. 观察氧气的性质,如助燃性、氧化性等。
实验原理:氧气可以通过加热高锰酸钾(KMnO4)或过氧化氢(H2O2)与二氧化锰(MnO2)的反应来制备。
氧气具有助燃性和氧化性,可以支持燃烧,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实验器材:1. 高锰酸钾或过氧化氢溶液2. 二氧化锰3. 试管4. 带火星的木条5. 酒精灯6. 橡皮塞7. 导气管8. 集气瓶9. 水槽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确保所有器材干净且无破损。
2. 将高锰酸钾或过氧化氢溶液倒入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
3. 用橡皮塞密封试管,将导气管连接到试管口,并将导气管的另一端放入集气瓶中。
4. 在水槽中注入水,将集气瓶倒置放入水槽中,确保集气瓶口在水面下。
5. 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观察气体产生并收集在集气瓶中。
6. 当集气瓶中收集到足够的氧气时,停止加热,将集气瓶从水槽中取出。
7. 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集气瓶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实验结果:1. 加热高锰酸钾或过氧化氢溶液时,会产生气体,并收集在集气瓶中。
2. 当带火星的木条插入集气瓶中时,木条会复燃,表明集气瓶中收集到了氧气。
实验结论:通过加热高锰酸钾或过氧化氢溶液,可以制备氧气。
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支持燃烧,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实验二:二氧化碳的制备与性质实验目的:1. 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备方法。
2. 观察二氧化碳的性质,如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等。
实验原理:二氧化碳可以通过将石灰石(CaCO3)与稀盐酸(HCl)反应来制备。
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实验器材:1. 石灰石2. 稀盐酸3. 试管4. 带火星的木条5. 导气管6. 集气瓶7. 水槽8. 烧杯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确保所有器材干净且无破损。
2. 将石灰石放入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3. 用导气管连接试管口,将导气管的另一端放入集气瓶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实验探究实验因素的控制与设计1. (2010•十堰)小丹同学在学习酸的性质时,从同一卷镁带中剪取相等的两根镁带,分别与室温下H+浓度相同的稀盐酸、稀硫酸反应.观察发现:镁带在稀盐酸中放出气泡的速率明显快于在稀硫酸中放出气泡的速率.一、查阅资料:1、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其本质是金属单质与H+反应.2、生产H2速率主要取决于:①金属的表面积②溶液中H+浓度③温度等条件.3、H+的浓度与1L溶液中H+数目成正比.4、溶液中除H+外的其它离子可能会影响反应速率.二、提出问题:①小丹同学在进行上述实验时,控制了镁带与酸反应的哪几个条件?(回答两条即可)_________②上述反应中Cl﹣、SO42﹣如何影响反应速率?三、猜想假设:ⅠCl﹣促进了镁与酸的反应,SO42﹣对反应无影响.ⅡSO42﹣抑制了镁与酸的反应,Cl﹣对反应无影响.Ⅲ_________.请回答问题①,完成猜想Ⅲ.四、实验探究:为了证明猜想,小丹设计了如下实验:试剂B是_________(化学式)固体.五、结论:结论A为_________.六、反思:将试剂B改用HCl气体,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其原因是_________.2. (2011•南昌)铝制品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但铝制品却不宜长时间盛放腌制食品.资料显示:“铝制品表面虽然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保护…氯化钠也会破坏氧化膜的结构,加速铝制品的腐蚀.”[提出问题]氯化钠溶液中的哪一种离子对氧化膜产生了破坏作用?[实验方案][反思]针对实验3,莹莹认为还应增做一个对比实验,她的方案是向B试管中再加入Na2SO4溶液,结果无明显现象.该实验可证明溶液中对氧化膜不产生破坏作用的离子是_________.3. (2011•河北区)在一次实验课上,各小组同学在不同地点找来的小石块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小明发现,相邻小组气体产生的速率比自己小组的快.小明将这一情况报告老师,老师鼓励他们对此问题共同探究.【提出问题】影响二氧化碳气体产生速率的因素是什么?【作出猜想】①不同地点石块中碳酸钙含量不同;②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同;③还可能是_________.【设计实验】(1)验证猜想①是否成立,要设计的实验:分别取大小相同、质量相同、_________的石块,加入质量相同、_________的稀盐酸进行实验.(2)验证猜想②是否成立,对盐酸的要求是_________.【交流讨论】实验中可以通过观察气泡产生的剧烈程度,粗略地比较反应速率.若要做到精确比较,应该测量的实验数据是_________.【拓展延伸】上述实验中,小明采用了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用此方法探究“催化剂对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反应速率的影响”,需要控制不变的因素有(答出两点即可)_________等.4. (2010•攀枝花)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碳酸钠粉末、粒状大理石、稀盐酸、浓盐酸、稀硫酸这几种药品,探究哪两种药品的反应适合在实验室制取CO2气体.请你参与下列的探究并回答问题.[提出问题]上述酸和碳酸盐的反应是否适合在实验室制取CO2气体.[方案设计]大家经过讨论,一致认为浓盐酸不适合用于实验室制取CO2气体,原因是浓盐酸挥发出的HCl气体混于CO2中,使制得的气体不纯.小明设计了右图装置来除去CO2中HCl,洗气瓶中盛装的液体可以是_________(填序号).①浓硫酸②碳酸氢钠溶液③氢氧化钠溶液④澄清石灰水[实验与结论]该小组设计了三个实验进行对比(1)请你填写实验C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2)根据实验探究,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反应原理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拓展迁移]将上述实验C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对滤液中的溶质,小聪同学提出了以下三种猜想:①溶质是HCl;②溶质是CaCl2;③溶质是HCl和CaCl2该小组成员一起讨论后认为,上述三种猜想中有一种是不合理的,你认为不合理的猜想是_________(填序号).对小聪的另外两种合理猜想,请你设计实验,并根据不同现象说明溶液中的溶质属于哪一种猜想_________.5. (2010•恩施州)小强在回家的途中经过一鱼塘边时,发现养鱼师傅向鱼塘中撒一种微黄色的固体,鱼塘中顿时产生大量气泡,经咨询得知,这种固体的主要成分是过氧化钙(CaO2),请你与小强共同探究.(1)为研究鱼塘中大量气泡是何种气体所致,小强使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滴加水的速度,观察到试管内有气泡产生,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P处,木条复燃,说明生成的气体是_________.由此可知养鱼师傅向鱼塘中撒过氧化钙的目的是_________,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小强认为过氧化钙与过量水反应还应产生某种含有钙元素的产物.开始小强假设该产物为CaO,但通过思考他很快否定了原先的假设,并重新假设生成的含钙产物为Ca(OH)2.请解释小强否定原假设建立新假设的理由:_________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小强的新假设,并填入下表空格中:(3)小强通过实验证明了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的确有氢氧化钙生成,请写出过氧化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4)小强在实验时观察到烧杯中有气泡产生,由此他还得出了什么结论_________.6. (2009•潍坊)某化学探究小组用HCl与大理石反应研究影响反应剧烈程度的因素.实验温度为25℃、35℃;大理石有细颗粒与粗颗粒两种规格,每次实验取用含碳酸钙60%的大理石10g;所用HCl的质量分数为9.125%、18.25%,每次实验HCl的用量为20mL(假设9.125%、18.25%的盐酸的密度均为1g/em3;大理石中杂质不与盐酸反应).(1)反应原理:实验中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2)提出假设:HCl与大理石反应的剧烈程度与所用HCl的质量分数、大理石规格、反应温度有关.(3)实验设计与实施:完成以下实验设计方案并实(4)实验结论:_________.(5)绘制图象:实验①中CO2质量随时问变化的关系如图,借助简单计算请在右图中画出实验②和③中CO2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曲线(忽略溶液体积变化).说明:可以用铅笔画曲线.7. (2008•河南)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在探究过程中,很多因素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1)反应物的浓度不同,反应现象不同.请举出实例说明._________(2)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不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对比这两个反应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3)H2在加热条件下可以与CuO反应,生成Cu和H2O.①亮亮同学利用图A装置完成了该实验.实验步骤:先通入H2,再加热,实验结束后,先撤酒精灯,继续通入H2直至试管冷却.可观察到黑色CuO变成红色.②明明同学利用图B装置也完成了该实验.实验步骤:将铜丝在酒精灯外焰上加热变黑后,迅速伸入盛有H2的集气瓶中,片刻可观察到黑色CuO变为红色.对比A、B两套装置,B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③在明明同学的实验中,当铜丝表明生成CuO后,若继续在酒精灯外焰上加热至炽热状态时,则与H2反应较快;若只加热至红热状态时,则反应较慢,甚至没有明现现象.对比这两种情况,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4)在用废铜屑制取硫酸铜的实验中,有下列两种方案可供选择:甲方案:Cu+2H2SO4(浓)CuSO4+SO2↑+2H2O乙方案:2CuO+O22CuO,CuO+H2SO4═CuSO4+2H2O①分别用上述两种方案制取80g硫酸铜,甲方案参加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98g,请计算乙方案中参加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多少?_________②通过对比这两种实验方案及计算结果,你认为选用哪种方案更好?_________;请说明你的理由_________.(5)通过对上述实验的对比与分析可知,探究某一化学问题时,除了应根据具体情况考虑恰当的实验装置外,还应考虑_________等因素.8. (2010•哈尔滨)甲、乙同学在学完酸的化学性质后,做了如下实验:实验结束,甲、乙同学依次将废液缓慢倒入同一洁净的废液缸中,然后进行了讨论.【观察与讨论1】甲同学在做实验时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于是对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盐酸能发生反应表示怀疑.但乙同学认为,甲同学实验时向氢氧化钙溶液中应先滴几滴酚酞试液,再滴加适量的稀盐酸,当观察到(1)_________时.就可以说明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观察与讨论2】当乙同学沿废液缸内壁缓慢倾倒液体时,观察到废液缸中先有气泡产生,然后又出现了白色沉淀.经过讨论确定,甲、乙同学试管中废液含有的溶质分别是(2)_________(3)_________(均写化学式),才会出现上述现象.为了科学处理试验后产生的废液,甲、乙同学决定对废液缸中最终废液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提出问题】最终废液中含有什么溶质?【猜想与假设】甲同学猜想:废液中含有NaCl、CaCl2两种物质乙同学猜想:废液中含有NaCl、Na2CO3两种物质【活动与探究】甲、乙同学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分别同时进行了如下实验:甲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无明显现象.得出结论:甲猜想不成立,则乙猜想成立.乙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氯化钙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得出结论:乙猜想成立,则甲猜想不成立.【反思与评价】请对甲同学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给予评价(4)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与交流】甲、乙同学确认了最终废液中溶质的成分.你认为处理该废液的方法是(5)_________.9. (2011•淄博)金属材料被广泛的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中,不仅是因为其物理性能优良,还与它们的化学性质密切相关.下面是小明同学设计测定金属铁、铜和镁的活动性的探究实验过程和实验记录,请你一起探究.【实验记录】测定金属铁、铜和镁的活动性强弱【所用试剂】稀硫酸、硝酸银溶液、光亮的薄铁片、薄铜片、薄镁片【实验过程】步骤Ⅰ将铁片、铜片、镁片分别在空气中点燃片刻,观察燃烧现象;步骤Ⅱ将铁片、铜片、镁片分别放入三只盛有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体积相同的稀硫酸的试管中;步骤Ⅲ将铁片、铜片、镁片分别放入三只盛有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体积相同的硝酸银溶液的试管中.【实验记录】用“√”表示能观察到实验现象,用“﹣”表示观察不到实验现象(见右表).实验现象记录表(1)通过步骤Ⅰ可以得出三种金属中镁的金属活动性最强,判断依据是_________(2)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方案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步骤Ⅱ和步骤Ⅲ中,需要控制的实验条件除了金属的体积、溶液的体积、溶质质量分数以外,还需要控制的条件是_________.写出镁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此反应属于_________.【实验结论】金属铁、铜和镁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反思交流】若利用上述试剂制取氢气,小明认为应该选择金属铁和稀硫酸反应,而不选择金属镁和稀硫酸反应,他的理由是_________.10. (2011•岳阳)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铬与常见金属铝、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查阅资料]铬(Cr)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在空气中表面能生成抗腐蚀的致密氧化膜.铬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和硫酸亚铬(CrSO4).[提出猜想]对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提出了如下猜想:猜想①:Cr>Al>Cu 猜想②:Cr>Cu)Al 猜想③:Al>Cr>Cu 猜想④:Al>Cu>Cr[讨论交流]根据已学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和已查阅的资料分析,肯定不能成立的是猜想是_________和猜想_________(填序号).[实验设计及过程]请将表中的内容填写完整.[实验反思](1)将金属片投入稀硫酸前应先打磨金属片的目的是_________.A.除去金属表面氧化物,有利于直接反应B.使金属表面光亮,便于观察现象C.使金属表面温度升高,提高反应温度(2)有同学提出探究金属活动性强弱还可以依据“金属与盐溶液是否发生置换反应”来判断.为了验证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括动性依次减弱,某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①把甲放入乙的盐溶液中②把乙放入丙的盐溶液中③把甲放入丙的盐溶液中你认为该方案中的_________(填序号)没有必要做.11. (2011•陕西)铁、铝、铜是常见的三种金属.同学们发现生活中的铝和铜制品表面一般不用防锈,而铁制品一般需要做防锈处理.(一)提出问题:这是不是因为铁、铝、铜三种金属中铁的活动性最强呢?(二)实验探究:同学们对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展开了探究,请你参与探究并填写空格.将粗细相同的铁丝、铝丝、铜丝分别插人体积相同、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的稀盐酸中:(三)讨论交流:为什么同一个实验得出了两种结论呢?同学们带着这个疑问查阅了相关资料,明白了铝丝在稀盐酸中短时间内无气泡,是因为铝表面致密的氧化膜会先与盐酸反应.(四)反思评价:做金属性质实验时需将金属进行打磨,打磨的目的是_________.样品成分鉴定1.(2011•徐州)某活动小组根据下图所示进行模拟炼铁的实验,并对产物的成分进行探究.【提出问题】黑色粉末A可能是什么呢?【进行猜想】(1)小明认为黑色粉末A全部是铁粉.请写出铁粉与CuSO4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实验过程中采取了过滤,该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和玻璃棒,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2)小华认为小明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3)小华提出了猜想①和猜想②,请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余下的一个猜想.猜想①;黑色粉末A由铁粉和四氧化三铁(Fe3O4)组成猜想②;黑色粉末A由铁粉和氧化亚铁(FeO)组成;猜想③;_________.【查阅资料】铁的氧化物都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其中氧化铁为红棕色,其余都为黑色,并且只有四氧化三铁能被磁铁吸引.【实验探究】【反思评价】小娟认为方案②和方案③中得出的结论都不正确,其理由是_________.【得出结论】在高温下,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可生成铁,氧化亚铁,四氧化三铁.请写出只生成氧化亚铁的方程式_________.2. (2007•福州)小雨对爸爸给患病的奶奶购买的“便携式制氧器”(如图)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仔细阅读说明书,了解了它的工作原理(如图)和所用的药品.药品中甲剂是一种白色颗粒状固体,作制氧剂;乙剂是黑色固体,作催化剂.【提出问题】甲剂的化学成分是什么?【查阅资料】过碳酸钠是白色颗粒状固体,溶于水时,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可用于制取氧气.【设计与实验】小雨把甲剂和乙剂带到实验室与黄老师共同探究.在老师的指导下,验证出甲剂是一种钠盐后,小雨接着进行如下实验:(实验一]用甲剂和乙剂制取并验证氧气.(1)根据图得出:①组装气体发生装置时应选择图中所示的仪器: _________ (填字母),理由是 _________ . ②氧气具有的性质是 _________ ,可用 _________ 法收集. (2)装置连接完毕,装药品前应先检查装置的 _________ .(3)小雨认为氧气是由过氧化氢在乙剂催化下产生的,其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 . (4)如何验证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简述实验操作与现象) _________ . (实验二]检验上述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碳酸根离子.【实验结论】通过上述实验,小雨得出甲剂是过碳酸钠.【反思与评价】小方认为小雨的结论不够严密,你认为严密的结论应该是 _________ .3. (2011•眉山)小军同学在学习酸碱盐有关知识时,对一些沉淀物质的颜色产生了兴趣.老师告诉他氢氧化铜是蓝色、氢氧化铁是红褐色,让他自己探究氢氧化亚铁的颜色.下面请你和他一起探究. [查阅资料](1)铁有两种氢氧化物,它们可以分别由相对应的可溶性盐与碱溶液反应而制得.(2)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立即被氧化.(3)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硫酸亚铁溶液是浅绿色. [提出猜想]氢氧化亚铁是浅绿色.[实验过程]在2支试管里分别加入少量FeCl 3和FeSO 4溶液,然后滴入NaOH 溶液,观察现象.请补充完成下表:[学习交流](1)氢氧化亚铁是 _________ 色而不是浅绿色.(2)小军联系到CO 2与C 的反应,认为FeCl 3溶液可以转化为FeCl 2溶液.你认为小军的理由是 _________ . 4. (2011•莱芜)某学习小组在整理化学试剂时,发现一瓶盛有白色固体的试剂瓶,标签破损(如图). 提出问题:该白色固体的成分是什么?搜集资料:①经老师回忆,该试剂的酸根离子可能是CO 32﹣、SO 32﹣、SO 42﹣、NO 3﹣中的一种;②SO 2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而CO 2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猜想假设:该试剂一定不是 _________,可能是Na 2CO 3,也可能是 _________ 或 _________ . 实验探究:获得结论:该白色固体是 _________ .交流反思:(1)SO 2和CO 2均属于非金属氧化物,某些性质相似.请写出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SO 2通入澄清石灰水 _________ ; SO 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红色 _________ .(2)亚硫酸钠与盐酸反应能生成SO 2,实验室中收集SO 2的方法为 _________ ,检验SO 2的试剂为 _________ .5. (2011•娄底)化学课后,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整理实验桌时,发现有一瓶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塞橡皮塞,征得老师同意后,开展了以下探究:[提出问题1]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了呢?[实验探究1][提出问题2]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全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呢?[猜想与假设]猜想1: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猜想2:氢氧化钠溶液全部变质.[查阅资料](1)氯化钙溶液呈中性.(2)氯化钙溶液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Cl2+Na2CO3=CaCO3↓+2NaCl[实验探究2][实验结论]该氢氧化钠溶液_________(填“部分”或“全部”)变质.[反思与评价](1)氢氧化钠溶液露置于空气中容易变质,请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2)在上述[实验探究2]中,小明提出可用氢氧化钙溶液代替氯化钙溶液,你认为该方案_________(填“可行”或“不可行”).[理解与应用]氢氧化钠溶液容易变质,必须密封保存.实验室必须密封保存的药品还有很多,试另举一例:_________.6. (2011•湖北)某食品的包装袋中放有一小包“防腐剂”,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防腐剂”的成分产了好奇,他们将一包“防腐剂”倒在滤纸上,看到“防腐剂”中有一些灰黑色粉末和一些红色粉末,为此,展开以下探究活动:【提出问题】“防腐剂”中灰黑色的粉末和红色的粉末分别是什么?【查阅资料】食品腐败主要是因为食品易被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氧化、潮解而变质,使用“防腐剂”可延长食品的保质期.【提出猜想】小文:“防腐剂”中灰黑色的粉末是氧化铜,红色的粉末是铜.小婧:“防腐剂”中灰黑色的粉末是氧化铜和碳粉,红色的粉末是铜.小鹏:“防腐剂”中灰黑色的粉末是铁粉和碳粉,红色的粉末是氧化铁.【讨论分析】通过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小鹏的猜想是正确的,理由是_________.【实验探究】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并将实验内容补充完整.【拓展探究】为了进一步探究“防腐剂”的性质,兴趣小组的同学另取一包“防腐剂”,进行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实验结束后,通过称量反应前后玻璃管中固体物质的质量,他们发现反应固体物质的质量减小了,请你分析固体物质质量减小的原因_________.7. (2011•衡阳)在学习碳酸钠的性质的课堂上,老师在碳酸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产生白色沉淀,在滤出沉淀后的滤液,引导同学们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同学们通过讨论认为溶质是NaOH、Na2CO3、Ca(OH)2中的一种或两种,其可能情况有三种:①NaOH;②NaOH和Na2CO3;③_________.小伟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请你帮助完成.小强根据小伟设计的实验方案,在滤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产生该现象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因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只有假设_________成立,该假设成立说明教师做的实验是_________(选填“恰好完全反应”、“Ca(OH)2过量”或“Na2CO3过量”)8. (2011•黑龙江)某活动小组的同学将氢氧化钙、纯碱这二种物质混合后加入适量的水搅拌,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猜想与假设】甲同学认为:可能是NaOH、Na2CO3、Ca(OH)2乙同学认为:可能是NaOH、Na2CO3丙同学认为:可能是NaOH、Ca(OH)2丁同学认为:可能是_________(填化学式).【交流与评价】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_________同学的猜想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活动与探究】乙同学取原滤液向其中倾倒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于是得出该滤液中溶质是NaOH、Na2CO3的结论,证实了自己的猜想.丙同学取原滤液向其中加入Na2CO3溶液无现象,据此否定了自己的猜想;他又重新取原滤液,向其中加入CaCl2溶液观察到_________,得出了和乙同学相同的结论.丁同学为了验证乙同学结论也取原滤液向其中滴加了少量稀盐酸,却发现无气泡产生.【解释与结论】大家经过分析找出了丁同学所用试剂与乙同学相同,却没有看到气泡的原因.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9. (2011•抚顺)化学课上,老师拿出一个包装袋,上面写着“食品保鲜剂”,让同学们对它的成分进行探究.老师为同学们提供了如下信息:(1)食品保鲜剂是利用它的有效成分能吸收空气中氧气或水蒸气来防止食品腐败的.(2)此袋保鲜剂的有效成分是以下四种物质中的一种:①生石灰②氢氧化钠固体③铁粉④浓硫酸[初步探究](1)同学们经过讨论,一致认为上述四种物质中的氢氧化钠固体和浓硫酸都不适合做食品保鲜剂,理由是_________.(2)同学们打开保鲜剂的包装,观察到包装袋内的物质为白色固体,则该保鲜剂的有效成分一定不是_________.[实验探究]同学们对该袋物质的成分进行了如下研究,请你帮他们完成实验报告.[拓展应用]同学们还发现,有的食品采用充气包装的保鲜,对所充气体的基本要求为:①无毒;②_________;③廉价易获得.请你写出一种可以填充到食品包装内的气体_________.10. (2011•丹东)某化学兴趣小组对铜器表面生成的绿色铜锈展开如下探究,请回答有关问题.(1)探究铜锈的组成.【实验过程】实验一:实验二:另取少量铜锈隔绝空气加热,发现绿色粉末变黑色,试管壁上有水珠.【实验结论】综合以上两实验,可以确认铜锈中含有_________种元素.(2)探究铜生锈的条件.【猜想】同学们对空气中有哪些物质参与了铜的生锈作出以下三种猜想:①CO2、H2O②O2、H2O③CO2、H2O、O2根据铜锈的组成元素并结合铁生锈的知识,你认为上述猜想错误的是_________(填序号).【实验设计】为验证另外两种猜想,同学们设计了下图中A、B两个对比实验,请你在方框内完成实验B的设计.(语言叙述或画图说明均可)_________.【预计结论】若A中的铜生锈,B中的铜不生锈,则正确的猜想是_________(填序号).11. (2011•百色)某校兴趣小组同学准备进行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实验时,发现实验台上摆放的药品中(如图),有一装溶液的试剂瓶未盖瓶盖且标签破损,于是决定对这瓶溶液进行实验探究:【提出问题】这瓶溶液是什么溶液?【获得信息】酸、碱、盐的性质实验中用到含有钠元素的物质是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提出猜想】这瓶溶液是:猜想一:氯化钠溶液;猜想二:氢氧化钠溶液;猜想三:碳酸钠溶液.【实验推断】(1)小丽取样滴加无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得出结论:该溶液不可能是_________溶液,理由是_________;(2)小刚另取样滴加稀盐酸有_________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小刚得出结论:该溶液是碳酸钠溶液.(3)小青认为小刚的结论不完全正确,理由是_________.小组同学讨论后一致认为还需要进行如下实验:【继续探究】另取样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观察到有_________产生,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_________;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