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科学化学实验探究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教学设计
8.课后拓展,提升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后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首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提出一个与学生息息相关的问题:“为什么我们在做实验时需要戴手套?”这个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自然导入新课——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
7.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1)针对重点内容,设计直观、生动的教学手段,如实验演示、动画展示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步骤。
(2)对于难点内容,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5.情感态度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严谨、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步骤的设计以及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2.难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归纳、团队合作中的沟通与协作。
(三)学生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个具体的实验课题。让学生根据已学的知识,设计实验步骤,讨论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及原因。在此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讨论结束后,每组派代表汇报实验设计成果,其他组学生进行评价、提问。通过这种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
1.激发学生兴趣:利用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好奇心,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实验,培养探究精神。
1.2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课题2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第3课时教学设计课题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第3课时单元第一单元学科化学年级九年级教材分析本课题位于九年级化学上册起始部分,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化学活动与探究实验。
学生在化学课的第一节课上对化学学科有了一个初步印象,知道了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但是怎么研究、利用什么方法研究物质并不清楚,通过这节课将对这个问题有个完整的认识;同时在这节课中,学生将会与化学实验第一次亲密接触,怎么进行实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又是什么,将会直接影响到以后实验探究的学习。
因此,本课是化学实验的基础,对全部初中化学乃至今后的化学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核心素养目标化学观念:通过实验,能完成简单的探究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
科学思维:通过对化学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的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值得探究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探究与实践:学生通过参与实验,学习如何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实验技能和探究能力。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体验化学探究学习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重点完成简单的探究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
难点培养发现生活中值得探究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科学探究是获取科学知识、理解科学本质、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在进行科学探究时,常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方法获取证据,通过分析和推理得出结论。
倾听思考使学生充分认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讲授新课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科学探究的一般思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1.蜡烛点燃前(眼睛看、鼻子闻、手感觉):学生分组实验(提醒学生注意安全)观察并记录实验现学生通过参与实验,学习如何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实验技能和探究象。
能力。
探究内容: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闻一闻气味。
颜色:白色;状态:固体;形状:柱状;气味:有轻微气味探究内容:探究蜡烛的硬度、密度、溶解性【实验探究】用小刀切割一小块蜡烛放在盛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
初三化学实验探究教案5篇
初三化学实验探究教案5篇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初三化学实验探究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三化学实验探究教案1生活中常见的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二课时)》。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设置、教学过程设计及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本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生活中常见的盐》的第二课时,通过上节课教学,学生知道了生活中常见的盐及主要用途,了解了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及盐的某些化学性质,在此基础上,这节课主要探究学习复分解反应及发生的条件。
从《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化学学科自身特点可以看出:复分解反应是非常重要的知识内容,它要求学生掌握复分解反应的概念、条件及酸碱盐的溶解性;学会判断复分解反应类型;正确书写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
本课学习前学生已知道常见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和化合、分解、置换反应,但对酸、碱、盐之间的反应类型不能做出判断,从而产生疑问,因此,本课学习复分解反应,会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到似曾相识,这样在教学过程中会缓解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紧张情绪,使学生保持轻松、良好的心态。
而教材内容的整体安排又体现了复分解反应知识的层次性、系统性,渗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理念,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
复分解反应作为化学用语中的“高层建筑”,既需要前面基础知识:元素符号、化合价及化学式书写等基本化学用语的辅助,也需要酸碱盐溶解性和复分解反应条件的支撑。
所以,熟练准确的书写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无论是对初中化学知识的学习还是今后化学的继续学习,都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提升学生化学学习的综合素养也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说目标依据课标、教材内容,从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1、理解复分解反应,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一些常见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化学实验探究综合练习-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
化学实验探究综合练习一、实验题1.(2023·山东淄博一模)小明为探究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做了如图实验:(1)A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2)B试管中酚酞试液变色(填“能”或“不”),理由是。
(3)C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D试管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实质是。
(5)E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2023·辽宁锦州二模)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请回答下列问题:(1)铁制成铁锅利用了铁的延展性和性。
废旧铁锅不要随意丢弃,应回收利用,这样做的意义是(写出一点即可)。
(2)如图为实验室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装置图,该装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3)某工厂欲从溶质是AgNO3和Cu(NO3)2的生产废液中回收Ag和Cu。
实验员取样,向其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
①若所得滤液为无色,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填化学式,下同)。
①若向所得滤渣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无气泡冒出,写出滤液中含有溶质的所有可能组成。
3.(2023·湖南长沙一模)小华同学为探究硫酸的化学性质,做了如下实验(已知硫酸钠溶液呈中性):【实验现象】(1)试管C 中的现象是 。
【实验结论与分析】(2)反应后试管B 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 。
(写离子符号)(3)上述试管中发生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填试管编号)(4)分析上述反应,说明硫酸能与酸碱指示剂、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某些碱和某些 反应。
【实验拓展】实验结束后小华同学将试管D 、E 中的废液缓缓倒入同一个烧杯中,发现沉淀增加了。
(5)小华认为反应后试管E 中的溶质一定含Na 2SO 4、Na 2CO 3,请你判断他的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
(6)请你设计实验证明反应后试管E 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 。
4.(2023·陕西西安模拟)春晚舞蹈《只此青绿》源于宋代名作《千里江山图》,它是我国传世名画之一,宋代画家王希孟创造性地将炭黑、赭石、孔雀石、蓝铜矿、赤铁矿等矿物颜料用在不同的画层。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及解析(二)
九年级化学实验探究题(二)1、在用白磷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同学将橡皮塞上的细玻璃管下端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并引燃白磷,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瓶底铺细沙的作用是:_____。
(2)白磷刚引燃,立即将锥形瓶放到天平上称量,天平不平衡.结论是质量不守恒.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称量,天平保持平衡.结论是:质量守恒.你认为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填“前一种”或“后一种”).而导致另一种结论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
(3)实验观察到A、C中气球的大小不同,用理化知识解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4)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原子种类②原子数目③分子种类④分子数目⑤元素种类⑥物质种类.【答案】(1)防止锥形瓶受热不均而炸裂;(2)后一种;白磷燃烧放热,气球膨胀产生向上的浮力;(3)白磷燃烧消耗了锥形瓶中的氧气,导致锥形瓶中的气体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气球更瘪了;(4)①②⑤;【解析】【(1)图中瓶底铺细沙的作用是防止锥形瓶受热不均而炸裂.故填:防止锥形瓶受热不均而炸裂.(2)结论正确的是后一种;而导致另一种结论错误的原因是白磷燃烧放热,气球膨胀产生向上的浮力.故填:后一种;白磷燃烧放热,气球膨胀产生向上的浮力.(3)实验观察到A、C中气球的大小不同,用理化知识解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白磷燃烧消耗了锥形瓶中的氧气,导致锥形瓶中的气体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气球更瘪了.故填:白磷燃烧消耗了锥形瓶中的氧气,导致锥形瓶中的气体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气球更瘪了.(4)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元素种类.故填:①②⑤.2. 实验室制取氧气可供选择的仪器或装置如下图所示。
(1)写出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②_______。
(2)若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制取装置________(填序号)。
九年级科学化学实验探究
九年级化学探究性实验初探
一
四 、探究微型实验
微 型实验 是近 2 0 年发 展较快 的一 种新 的化学 实验 ,微 型 实验节约药 品,节 省时间,操作安全 ,污染少,学生可 以 自己
、
探究实验 条件
动手 自制仪器 , 自行实验 ,积极参 与,激发兴趣,培养创 新精
由于 实验 条件 的不 同, 往往 得到不 同的现象 或不 同 的产 神 。如 : 在一块玻璃片上的不同点各滴一滴蒸馏水和矿泉水,在
方法一:用小塑料袋进行氢气爆炸实验 。
方法二 :在小烧杯 里加入洗衣粉配成 的水溶液 ,约 占体积
的1 / 3 。用两根玻 璃管 ,同时等量 向烧杯溶 液 中通 入氢气 、空
气,液面上产生 很多小气泡 。撤掉两个 导管,用燃着 的木条 点 燃气泡 。气泡立 即产生爆鸣声,无任何 危险。
二 、探究实验装置
一
般情 况下 ,一个实验有一种 固定 实验 装置,也可 以用多 轻微 的炸裂声,将石 子放入烧 杯的溶液里 ,烧杯 里的溶液立 即
种不 同的实验装置 来完成 。有 的实验 装置简单,有 的实验装置 变成红 色。通过玻璃导管 ,用嘴 向上述溶液里 吹气 ,一会后 , 复杂 ; 有的实验装置能够说明某一种性质 ,有 的实验装置有某一 溶液变浑 浊,红色退 去。再继续吹气 ,烧杯 里浑浊的液体变 澄 种特殊 的功能等等 。 清 。通 过探究实验 ,使学 生掌握碳酸钙 、氧化 钙 、氢氧化钙之 如二氧化碳 与氢氧化钠溶液 的反应 可以用多种实验装置进 间的关系 。贴近生活,联 系实 际,现象 明显,说明问题 。 行 图1 中氢氧化钠溶 液进入试管 。向图2 中盛有 二氧化碳 的锥 七 、探究实验的安全性和环境保护 形瓶 中滴入氢 氧化钠溶液,小烧杯 里的水倒流 到锥 形瓶 中。向 图3 盛有二氧化碳的烧瓶 中挤入氢氧化钠 溶液,一 会后 ,打开弹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1.2《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 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1.2《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化学实验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学生获取化学知识、理解化学原理的重要途径,更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思维和实验技能的关键环节。
在“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的教学设计中,我们旨在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二、设计思路在“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的教学前,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如元素周期表、基本化学反应等,但对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尚显生疏,特别是对于实验现象的观察、数据记录及分析能力有待提升。
此外,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不足,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而非主动探索未知。
部分学生可能对化学实验存在畏难情绪,缺乏自信心。
因此,在教学中需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实验探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同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给予必要的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障碍,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学目标【化学观念】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安全规范,包括仪器的使用、试剂的取用、实验现象的观察与记录等。
学生能够识别并区分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理解其反应原理,掌握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探究,发现物质的性质变化规律,理解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科学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推理的科学思维方法,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进行科学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乐趣。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实验合作等方式,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科学态度与责任】1.认识实验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并体验到探究活动与小组合作的乐趣,激发进一步学好化学的热情。
2.通过化学史,辩证的看待古代炼金术的功过得失,体会对化学学科建立的启蒙与推动作用。
四、教学重点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对照实验,认识通过科学实验可以获得有价值的探究结果。
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新知导入 一、酒精灯使用
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 失火;
2.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 3.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 去吹。
用试管夹夹住试管(夹在距试管口1/4—1/3处)
探究新知 三、液体加热
加热仪器:酒精灯、试管、试管夹
防止试管炸裂
①先预热,再用外焰加热 酒精灯
②加热的试管不要靠近灯芯
探究新知 三、液体加热
加热仪器:酒精灯、试管、铁架台
(1)试管外壁应该干燥,试管中液体的体积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1/3; (防止液体喷出) (2)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从试管底部套上、取下; (3)手拿长柄加热,不能放在短柄上;(防止试管脱落) (4)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他人;(防止液体喷出伤人) (5)加热后的试管,不能立即接触冷水或用冷水冲洗。(防止试管炸裂) (6)试管倾斜450角(增大受热面积)
学生通过参与实验, 学习如何观察和记 录实验现象,培养 实验技能和探究能 力。
通过激发学生对化 学的好奇心和探究 的欲望;培养学生 体验化学探究学习 活动的乐趣和学习 成功的喜悦。
新知导入
能加热的仪器
垫
陶
土
烧瓶
网
加
热
的
仪
器
锥形瓶
蒸发皿
烧杯 燃烧匙
可 以 直 试管 接 加 热 的 仪 器
探究新知 一、酒精灯使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加热过程中,试管口不能 。
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九年级化学教案:“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
九年级化学教案:“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实验目的:探究燃烧需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实验原理: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用热水给红磷和白磷加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铜片上的红磷及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得出燃烧需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实验用品:大烧杯、小烧杯、大试管、薄铜片、金属圆柱体、镊子、药匙、白磷、红磷、滤纸、热水。
实验设计: [操作] 1.在500 mL的烧杯中放一金属圆柱体,注入400 mL热水,在圆柱体上放一小块白磷。
2.在烧杯上盖一薄铜片,铜片的一端放一小堆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用滤纸吸干水后的白磷。
3.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后,用一内壁沾有水的小烧杯罩在白磷上方。
4.取下铜片后,用一支空试管向下罩住水中的金属圆柱体(白磷)。
[现象]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发出黄光,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
红磷不燃烧,水中白磷也不燃烧。
用空试管罩住水中的金属圆柱体(白磷)后,水中的白磷燃烧。
[结论] 燃烧需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实验效果: 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发出黄光,产生大量的白烟,用内壁沾有水的烧杯罩上后,白烟不再向外逸散。
2.用试管倒扣在水下的金属圆柱体(白磷)后,白磷立即在水下燃烧,发出黄光,产生白烟。
实验解说:教材P124[实验7-1]是一个对照鲜明,现象明显,通过分析能得出燃烧需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的探究实验。
但是,该实验存在以下不足:其一,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会污染空气,因此,教材要求实验在通风橱中或抽风设备下进行,然而很多学校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其二,给水下的白磷通入的氧气需要提前准备好,或在实验时一边制氧气一边将氧气通入水中,这样操作起来就较为繁琐。
为了克服以上不足,在教学中,我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第一,当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时,将一内壁沾有水的小烧杯罩在白磷上;第二,取下铜片后,用一支空试管向下罩住水下的金属圆柱体(白磷)。
九年级化学物质燃烧的三个基本条件探究实验方案结论
验证物质燃烧的条件
•定义:
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认识燃烧,科学地利用和控制燃烧,使燃烧为人类服务是十分重要的。
•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
1. 实验方案
分别将一小块白磷和一小块红磷放在薄铜片上,另取一小块白磷放入热水中,如下图:①薄铜片上: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红磷没有变化
②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
•
2. 实验结论:
燃烧必须同时具备:
①可燃物
②氧气(空气)
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 1. 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叫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一种性质,与物质本身的性质有关,一般不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在通常状况下一些常见物质的着火点
• 2. 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设计方法
燃烧必须同时具备:①可燃物②氧气(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中考试题往往以实验设计题的形式来考查燃烧规律。
燃烧条件的探究设计常常运用控制变量—对比法。
(1)分析对比实验设计
实验1:探究可燃物才能燃烧
实验2:探究可燃物接触氧气才能燃烧
实验3:探究达到着火点可燃物才能燃烧
(2)综合控制变量
①把白磷和红磷都漏置在空气中(对比),用0℃的热水控制温度(这个温度高于白磷的着火点,低于红磷的着火点),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证明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且可燃物还必须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
②烧杯底部放一块白磷,用水控制不让白磷与空气接触,温度仍然是80℃,与铜片上的白磷对比,证明可燃物即使温度达到着火点,如果不与氧气接触也不能燃烧。
九年级化学有关碱的性质的实验探究
九年级化学有关碱的性质的实验探究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 1、⼩亮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时,滴加盐酸前忘了加⼊指⽰剂,导致⽆法判断该中和反应进⾏的程度。
于是他对所得溶液的酸碱性进⾏探究。
【探究⽬的】探究所得溶液的酸碱性 【提出猜想】所得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性,还可能性。
【实验验证】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试管取该溶液1-2mL,滴⼊1-2滴⽆⾊酚酞试液,振荡⽆⾊酚酞试液变溶液呈碱性⽆⾊酚酞试液不变⾊溶液呈【分析与思考】 ⑴若溶液呈碱性,则溶液中使其呈碱性的离⼦是 (填写微粒符号)为避免碱性溶液污染环境,⼩亮对所得溶液进⾏了如下处理:向溶液中逐滴加⼊溶液,直到不再产⽣沉淀为⽌。
然后过滤,把滤液倒⼊ 蒸发⽫中加热,得到氯化钠晶体,该过程涉及的化学⽅程式为 ⑵若⽆⾊酚酞试液不变⾊,为了进⼀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亮提出了以下⽅案: ⽅案⼀:取样,加⼊碳酸钠溶液,若观察到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若⽆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案⼆:取样,加⼊⾦属锌,若有所泡产⽣,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该反应的化学⽅程式为若⽆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有关碱的性质的实验探究(重点是⼆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反应即可溶性碱的变质) 2 CO2是初中化学重点研究的⽓体之⼀。
某化学兴趣⼩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来探究CO2的制取和性质:某兴趣⼩组同学将制得的CO2分别通⼈澄清⽯灰⽔和氢氧化钠溶液中,他们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明显现象。
CO2和NaOH是否发⽣了化学反应? ①⼩明设计了甲、⼄两个实验来验证C02与NaOH发⽣了化学反应,如右图所⽰。
实验现象为:甲——软塑料瓶变瘪,⼄——“瓶吞鸡蛋”。
⼩虎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是可⾏的。
其共同原理是 ⼩雯同学提出质疑,她认为上述实验还不⾜以说明CO2NaOH⽣了反应。
其理由是⼩明同学针对⼩雯的质疑⼜补充了⼀个对照实验, 这个实验是②⼩虎向甲实验后变瘪塑料瓶的溶液中加⼊观察到现象,从⽽证明CO2与NaOH已经发⽣了反应。
九年级化学实验教案(精选5篇)
九年级化学实验教案(精选5篇)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化学实验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九年级化学实验教案【篇1】教学目标⒈知识与技能:⑴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同时,知道石油炼制几种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⑵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⒉过程与方法: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及注意环保问题。
教学重难点⒈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燃料⒉化学变化中能量的变化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引入课题播放生活中的图片,设问:1、家庭中炒菜、做饭、洗浴等使用什么燃料?2、汽车、轮船、飞机、拖拉机等使用什么燃料?3、炼钢厂、热点厂等常使用什么燃料?(配以多媒体播放煤、石油、天然气的形成过程) 边看边联系已有生活经验,思考:柴、煤、煤气。
汽油、柴油。
煤阅读教材,观看录像,回答问题。
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等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的。
使学生联系生活,关心生活从已有的经验入手,引出新知识,强调在学习中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
让学生了解生活,了解社会,知道燃料的`种类、化石燃料的形成过程和用途。
知识拓展1、煤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2、煤分解的产物有哪些?3、煤分解这个过程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为什么?播放录像:煤的用途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录像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1、混合物2、焦碳、煤焦油、煤气3、化学变化,因为反应前是碳,反应后生成新物质:焦碳、煤焦油、煤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1、石油可以直接用作燃料吗?为什么不把石油直接用作燃料?2、石油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为什么?3、石油是根据什么原理进行炼制的?播放录像:石油的用途介绍石油的用途。
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录像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1、不可以,因为这样会浪费资源,不经济,不科学,应该综合利用。
探究实验报告初三化学
探究实验报告初三化学
摘要:
1.引言
2.实验目的
3.实验原理
4.实验步骤
5.实验结果与分析
6.实验总结与建议
正文:
【引言】
在初三化学课程中,实验报告是一项重要的学习任务。
通过完成实验报告,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实验的原理、掌握实验方法和技巧,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次探究实验的报告。
【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分析,探究某一化学现象,提高同学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实验原理】
在此,我们以某一期《初中化学》杂志中的一篇实验文章为例,简要介绍实验原理。
该实验是通过某种方法观察某一化学反应的过程,了解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关系。
【实验步骤】
1.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
2.按照实验文章中的方法,进行实验操作。
3.利用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过程中的现象。
4.完成实验后,清理实验台。
【实验结果与分析】
1.记录实验过程中的观察数据。
2.分析数据,了解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变化规律。
3.根据实验结果,验证实验原理。
【实验总结与建议】
1.总结实验过程中学到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巧。
2.分析实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3.思考实验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出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建议。
通过本次实验报告的撰写,我们可以更好地回顾和巩固实验中所学的化学知识,提高实验技能,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化学实验探究解析版
(1)小丽同学发现,以前取用氢氧化钠溶液时试剂瓶忘记盖瓶塞,依据反应③说明NaOH必须密封保存,否则在空气中要变质,如果该溶液变质,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有同学认为小华的实验不足以说明食盐水能加速铁钉的锈蚀,请在小华同学实验的基础上完善此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6分)(1)左高右低(1分),铁与瓶中的氧气、水反应,使瓶内的气压减小(2分)
(4)A.H2SO4与KOH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故A符合题意;
B.BaCl2和KOH不能反应生成水、沉淀或气体,故B不合题意;
C.CuSO4与KOH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钾,故C符合题意;
D.Na2CO3和KOH不能反应生成水、沉淀或气体,故D不合题意。
4.某兴趣小组为了研究露置于空气中的纯净生石灰(CaO)变质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
(2)要检验该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选择下列试剂不能达到目的是________;
A.稀HCl
B.酚酞试液
C.CaCl2
D.Ca(OH)2
(3)为了验证反应④,小丽将无色酚酞试液分别滴入NaOH溶液和澄清石灰水中,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原因是它们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________
(4)依据反应②,KOH能与下列物质反应的是________
【查阅资料】铬(Cr)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在空气中表面能生成抗腐蚀的致密氧化膜。铬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和硫酸亚铬(CrSO4)。
九年级化学科学探究、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鲁教版知识精讲
初三化学科学探究、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鲁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科学探究、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1. 知道科学探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和内容。
2. 初步学习“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活动反思”的方法。
3. 体验化学科学探究的乐趣。
4. 认识常见的九种仪器,了解它们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注意事项。
5. 初步学习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与称量,仪器的连接与洗涤等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6. 理解化学实验室安全规则,提高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的自觉性。
7. 初步养成“动脑思考,规X操作,仔细观察,详实记录”的实验习惯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知识要点](一)化学之旅1. 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
2. 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交流评价”这样几个基本环节。
3.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实验方案设计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它必须保证实验的公正性。
4. 科学探究是一个合作的过程,只有积极参与才能享受到探究的乐趣。
(二)走进化学实验室1. 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用途及注意事项。
2. 药品的取用(1)药品取用的基本原则①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更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②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实验规定的用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体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③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在指定的容器里。
(2)固体药品的取用:①块状或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一般用镊子夹取。
②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用药匙(或纸槽)取用。
③使用后的镊子或药匙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3)液体药品的取用①胶头滴管:“悬空”②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
3. 量筒的使用:(1)俯视读数偏高,仰视读数偏低。
(2)量取液体体积的操作。
九年级科学化学实验中的气压问题
学生自我评价报告分享
实验操作技能
自我评价在实验操作过程 中的规范性、准确性和熟 练程度,分析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改进措施。
观察与记录能力
评价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 观察能力和数据记录情况, 分析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 可靠性。
分析与总结能力
根据实验结果,评价自己 的分析能力和总结归纳能 力,提出对实验现象和实 验结果的解释和建议。
研究如何保证航空航天器在不同高度和速度下内外气压的平衡,确保乘
员安全和设备正常运行。
02
高空气象观测与预报
利用气压等气象要素进行高空气象观测,为航空航天活动提供准确的气
象预报服务。
03
航空航天医学中的气压适应性问题
研究乘员在航空航天过程中如何适应气压变化,预防气压病等相关健康
问题。
地球物理学中板块运动与地壳应力分析
气压梯度力与大气环流
01
研究气压差异如何驱动大气运动,形成风、气旋等天气现象。
气压系统与天气变化
02
分析高、低气压系统对天气的影响,如高压脊与晴朗天气、低
压槽与降水天气的关系。
气候变化与气压波动
03
探讨长期气候变化过程中气压波动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航空航天技术中气压问题探讨
01
航空航天器内外气压平衡设计
02 实验室常用气压测量仪器
水银气压计结构与工作原理
结构
水银气压计由水银管、真空管、刻度板、悬挂装置等部分组 成。
工作原理
利用水银柱的高度差来测量气压,当外界气压变化时,水银 柱的高度会随之变化,通过读取刻度板上的数值即可得到气 压值。
无液气压计(金属盒式)使用方法
01
02
03
使用前准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