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生态化教育——提高生态绩效的理性选择
高校生态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研究
高校生态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研究作者:张要军侯艳来源:《大学·思政教研》2022年第08期摘要:课程思政是新时代教育教学融合思政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目前关于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和应用已有较多研究,但是较少涉及如何进行教学案例设计。
文章以高校生态学课程的“生物与环境”章节作为教学设计案例,从学习目标设置、课程导入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设计等方面进行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探讨将专业课程知识讲授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的教学设计思路与方法,以期为课程思政在高校生态学课程中的实施提供一个可借鉴的案例研究。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生态学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24-0092-04高等教育是青年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的关键过渡期[1]。
长期以来,国内高校过度重视其专业理论知识培养,而忽略了动手实践能力的发展,导致学生德育与专业教育发展不平衡,忽视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整合教学过程,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
专业课程是学生学习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主阵地,也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有效载体[3]。
生态学作为一门着重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新兴学科,为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理论基础[4]。
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生态环境建设的迫切需求,社会对具有生态学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需要通过在生态学基础课程中结合思政教育为青少年塑造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培养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5-6]。
因此,生态学在课程思政融合专业知识育人方面具有十分有利的条件。
本研究选取生态学课程中第二章“生物与环境作为”教学设计案例,从教学目标设置、课程导入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评价设计等方面,详细探讨怎样在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中将课程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学习进行有机融合。
“生态性”理念与高等教育管理浅论
“生态性”理念与高等教育管理浅论“生态”通常意味着一个彼此相连且不可分割的有机系统。
只有各个组成部分(因素)之间和谐运作,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发展才会成为可能。
高等教育管理中的“生态性”理念,包括在高等教育管理过程之中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自我”实现、学术知觉、自由与责任等基本特征。
与上述特征相一致的管理方式就要符合生态性原则。
高等教育诸要素的和谐统一,便是“生态性”理念在高等教育管理中的体现。
标签:“生态性”理念;高等教育管理;和谐统一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高等教育步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短短数十年之间,高等教育规模已跃居世界前列。
在进入21世纪之后,高等教育面临着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高的战略转型机遇,原来那种以通过扩大规模为主要特征的“跨越式”发展已经越来越难以为继,只有走充实内涵、增强核心竞争力的路子才是正确的选项。
然而就目前的现状来说,我国高等教育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大而全”、“千校一面”等问题,学校定位大同小异,专业特色不够鲜明,培养目标不够明确,这一切严重阻碍了高等教育的良性发展。
实践证明,明确定位、确定目标、夯实基础、突出特色是实现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
然而,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我国高等教育的管理模式行之多年,就其理念而言,那种以行政统领学术的做法不仅已经难以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而且愈来愈成为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桎梏。
因而,在高等教育管理中贯彻“生态性”理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等教育“生态性”管理理念的基本内涵所谓高等教育管理中的“生态性”理念,即尊重“个体”,也尊重由一个个“个体”组成的“整体”,将师生回归到个体的“人”的层面进行观照,重视对教职工以及大学生的经验、行为的研究,注重个体的行为的内在活力和兴趣。
这实际上是对人的发展的大声承认,是高等教育管理的至高之境。
由此出发,崇尚学术知觉,同时强调自由意志对个体行为的影响;重视个体的独特品质,强调人类具有选择、创造、价值判断与自我实现的能力;重视人类与生俱来的潜在能力的充分发展;重视借助特殊感觉、直觉研究真善美,突破创造力及人类反应的可能性以及重视对创造潜意识的探索的思想体系就是“生态性”理念。
高校大学生生态消费教育的思考
生态 消费以人 的身 心健康作 为其 又一 目标 ,反对对人类 健康无 益甚至有 害的消费 ,反 对过度追求 物质 的享乐 主义。 生态 消费倡导对 消费品的循 环利用 , 使 消费品的使用效 率提 高 、使用寿命延长 , 最终达 到节 约能源 资源 和减少 环境 污染 的 目的,这就要求 消费者的消费行 为必须 以尊 重 自然和维护 生态平衡为前提 ,而不 以破坏环境为代价。 ( 四 )追求和谐 消费,体现持 续性 生态消费是一种符合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消费行为 。它不 仅能满足当代 人的消费需求 ,而且又不对 生态环境 及子孙后 代的需求 构成 危害 ,是现代人的需求 和未来人的需求有机地 结合的典 范 , 具有一种跨 时空的品质 , 体现人与 自然 的和谐 。 二 、大学生 “ 非生态消费”的表现
青年 与社会
2 0 1 4 年3 月上
g7 期  ̄ . g5 5 3 期
高校大学生生态消费教育的思考
尹 立 颖
( 吉林农业 大学 马克思主义 学院 ,吉林 长春 1 3 0 1 1 8)
【 摘 要】 大学生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存在着 “ 非生态消费”现象,这既影响到大学生 自身的健康成长和正确价值
・
次性用 品”是 指只能使用 一次 的塑料 制品 、木制 品 或 纸制品等 。如一 次性饭盒 、一次性筷 子 、一次性杯 子等 。 用 即丢 、 方便 、 快捷 ,又免去 了很 多后续 工作使得 “ 一次 性用 品” 日益成为大学生 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 。但在 “ 一 次性 ”带来 的方便 、 快捷的背后却是 资源 的巨大浪 费 ; 同时 , 次性 用品 ”多为塑料制 品 ,使 用后 由于难 以降解 ,造成 垃圾成灾 ,又使 环境 的负担沉 重。此外 , 乱 吐 口香糖胶 、乱 扔废 电池 ,也是污染环境 的罪魁祸首。 ( 四 )注重交往 、娱 乐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 大学生 合理的消 费应当是 以基本 生活和学 习消费为 主 , 兼 顾休 闲 、人 际等其他 消费。但 部分 大学生用于休 闲娱乐 、 人际交往 的消费 比重则不断增长 , 更 多用 于名牌服饰 的穿着 、 手机 的更新 、电脑 的换 代 、吃请的应酬和 恋爱 的花费上 , 注 重物质 、娱乐消费 ,过于追求感官刺激 ,而对精神需求 、发 展需求关注甚少 ,倾 向于 “ 花明天的钱 ,圆今天的梦”的超 前消费。这种消费结构 ,不仅会影响大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 活, 而且加重 了他们家庭 的经济负担。 三、引导大学 生生态消费的教育路径 ( 一 )树 立生态消 费观念 ,增强节约与环保意识 消费观念 是每一个人都具备 的在消费生活方面 的根本观 点和价值 判断 , 是 消费心理的基础 与消费行 为的指南 ,直接 引导着人们消费方式的基本方向。 1 . 普 及大学 生的生态消 费知识 。高校普及消 费知识 的最 直接 的方法就是将其引入课堂 ,利用选修课 的课堂 ,向大学 生渗透生态消费的观念。从消费观念 、 消费计划 、 消费方式 、 消费心理及 消费市 场等基本 理论人手 , 培养 大学生对 消费品 的价值判 断能 力 、 对 自己支付能力 的理性 分析 能力 以及 自主 消费能力。使他们 有计 划地 、 合 理地 、 适 度地进行 消费 , 做 到不 盲 目 攀比, 又可减少家庭经济负担。 2 . 培养大学生 的消费价值观 。第一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 课 堂对大学生进行社会责任和生态意识教育 。注重传授 国情 知识 , 强调我 国现 阶段必 须坚持走建设 “ 节约 型社会 ”发展 道路的必要性 , 让大学生认识到 自己的消费与社会 持续 发展 、 生态平衡 、环境保护的关系 ,认识到社会的消费现象和个人 的消 费行 为对 社会及个人 的意 义 , 认识到 与国情相适应 的消 费方式的重要性 , 从而关注社会浪费问题 , 提高社会责任感 , 树立崇高使命感 。第二 ,在大学校 园营造生态消费氛 围。利
jvdjfgvuihjkshfjks
一)生态性原则生态是环境景观设计永远的主题,尊重、注重保护和利用现有的校园自然景观资源,创造一个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相互补充,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校园生态环境是最根本的原则。
经济合理地利用土地和其它自然资源,实现向自然适度索取与最优回报间的平衡,共生、共荣、共存、共乐、共雅。
美国的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中国的清华、北大,几乎所有的名校都有着令无数莘莘学子骄傲的校园环境,以校园中固有的山坡、河流、湖泊、凹地、绿地、树林等自然景观作为校园景观环境格局的构架,是建成优美校园的重要而有效的方法,尽量利用原有地形和植被,少动土方,也是减少投入,获取高效益的有力手段,从而营造出一个山青水绿、天蓝云卷、草木迭翠的生态校园。
校园景点宜以植物造景为主,且以乔、灌、草复层绿化为佳。
(二)延续性原则1、与校园总体规划相吻合景观环境规划应在校园总体规划指导下进行设计,应是校园总体规划的延伸和拓展,必须强化校园总规的原则和特色。
2、与校园建筑应有机结合,融成一体,追求建筑“长”在自然环境中的意境。
(1)内外空间交流,绿地可局部伸入室内,延伸至室内空间。
(2)制造一些通透性好的半开敞的“灰空间”,如门厅、门廊、廊架、亭阁、平台等。
(3)在硬质景观(广场、硬地、铺装等)中采用与建筑物相同或类似的建筑材料,作为建筑的延伸处理。
3、原有山林坡地、水面应尽量让其自然融入校园环境中,使绿色楔入校园环境,自然景观延伸到人工景观中。
4、与校园的历史文脉相延续,相拓展。
(三)人本化原则校园的特点是学生相对单纯一一年龄、文化背景大致相同;使用规律比较简单一一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为主;组成的元素较为完整——象个小城市,五脏俱全。
校园的建筑、景观环境都必须以使用者为中心,以他们的行为作为模数和参照,形成完善、安全、舒适的、供师生学习、交流、聚散、步行休闲、文化娱乐、夜间照明及生活的系统。
1、空间分割合理中心区轮廊明显,方位标志突出,道路直达便捷,色彩对比强烈,视线走廊通透、聚焦。
高职教育管理生态环境的优化与创新思考
高职教育管理生态环境的优化与创新思考作者:刘福刚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12期高职教育的管理生态环境简单来说就是与高职教育活动密切相关的各个环境因素的总和,由管理者、管理对象、管理手段、管理制度以及管理手段等一系列因素构成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管理生态系统,并且这一管理系统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管理的成绩和效果。
良好的管理生态环境是实现高职院校发展目标的前提。
一、目前高职教育管理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一)管理层就目前高职管理层而言,僵化、片面的教学理念是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生态环境问题改善面临的首要问题。
高职院校的管理者,他们的管理理念和教育思维是制约学校管理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整个管理生态环境中居于主要地位。
管理生态环境的标准就是学校管理的质量高低、效益好坏,能否最终实现学校发展的目标。
高职管理者在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过程中,要具备敢于改变现状的决心和勇气,具备忧患意识,意识到在同类型院校中突出自身优势的重要性。
但是,事实上,很多高职院校的管理人员大多思想陈旧、安于现状,在平稳中求发展,学校长期发展不起来,造成教育管理生态环境低效,甚至无效。
(二)管理对象管理对象在高职教育管理生态环境中主要指的是教师管理的禁锢化。
教师是高职院校高效运转的第一资源,但是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主体在其作用的发挥中,没有充分的话语自由权。
很多高职院校忽视高职教师的自主性,制定很多强制性的规定,造成很多老师敢怒不敢言,在工作中充满抗拒心理。
部分强制化规定不符合实际,例如对于未乘坐校车而迟到的老师进行严厉处罚,这些都是不可控因素,学校强制老师无条件服从,增加教师的不满情绪,降低工作效率。
(三)运行层面管理运行层面的主要表现就是行政权力的非正常扩张是影响高职教育管理生态环境的第三大因素。
由于长期的不正常思想观念的影响,很多人认为,行政职位就是当官,就是权利与金钱的象征。
在这种想法的驱使下导致对权利的趋之若鹜,在这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为了获得行政权力的不正当竞争手段,其中以学术造假最为明显。
智慧生态课堂的含义与实施路径
智慧生态课堂的含义与实施路径作者:李传安毛美美来源:《师道(教研)》2024年第07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进一步细化说明:“教好每名学生,坚持知行合一,让学生成为学生和生活的主人。
”这份文件还强调了,坚持五育并举,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在此背景下,深圳市宝安区黄麻布学校以“智慧”与“生态”理念为指引,构建“智慧生态课堂”教学结构,探索培养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路径与策略,以期为类似学校提供可参照和借鉴的经验。
一、智慧生态课堂的含义智慧生态课堂是指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借鉴生态学原理和方法而形成的融物理环境、虚拟环境、文化环境为一体的课堂。
智慧生态课堂以教育生态学为理论基础,强调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评价等多种要素的系统性、整体性与和谐统一,强调师生的平等、民主、和谐对话,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实践”,关注学生的思维生成与创造力发展,正视“人”和“生命”,在教学各个环节中融汇联系、发展、和谐、共生、成长等理念,追求具有生命活力、智慧生成和可持续发展的课堂教学生态。
二、智慧生态课堂的实施路径(一)构建“平行组”班级结构。
平行组指综合考虑学生学习水平、性别、性格特点、行为习惯、心理素质、爱好特长等诸多因素进行班级小组编排,以每个小组的综合能力处于均衡状态为分组原则。
黄麻布学校以“平行组”(学习小组)重构班级系统结构,推行基于平行组的班级管理模式,把小组作为班级运作的基本单元,让学生“人人有事做”,班级“事事有人做”,充分激发每个学生的责任感、主动性、积极性,从而实现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时,实施小组捆绑评价,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建立合作共赢的班级生态环境。
(二)学案导学。
教师对学案的设计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对大纲、教材和教参资料以及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等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学案设计主要分为课前预学、课上合学、拓展延伸三部分,旨在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生态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构建
①基金项目: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项目,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
[摘要]课程思政是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且错综复杂,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亟须传播、落实,生态学课程思政体系构建迫在眉睫。
总结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在开展生态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构建过程中实施的主要方法、重要经验,并对未来的发展模式进行探讨与展望。
[关键词]课程思政;生态学;生态文明;教学体系[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0)36-0046-02生态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构建①张萌,王建兵,王春荣,陆兆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北京100083)一、引言生态类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是环境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我国面临的水体、土壤、大气、固体废物等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且错综复杂,在环境科学与工程中融入生态学理论、从系统角度耦合各环境专项技术已成为当前环境类教学、实践、科研的发展趋势。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首次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章,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
随着人类对生态环境认识有了历史性飞跃,培养生态环保行业高级人才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也对专业教学提出了挑战。
生态化教学的理论建构
根据各种评价方式的重要性和特点,进行合理的权重分配,确保评 价结果的公正和合理性。
反馈与指导
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并给出具体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 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学习状况和改进方向。
05 生态化教学的挑 战与对策
教师角色的转变与应对策略
01
02
03
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递 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和
结果性评价机制
目标达成度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 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成 果进行量化和评价。
成绩评定
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作 业完成情况等进行评价, 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水 平。
总结性评价
在课程或学期结束时,进 行总结性的评价,全面评 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表现 。
综合性评价机制
多元化评价
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考试、作业、课堂表现、小组讨论 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表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01
知识是主动建构的
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 是在与外部环境的交互过程中主 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02
学习是社会性的
学习者在与其他人、文化和思想 的交互中不断深化和完善自己的 认知。
03
教学应促进学习者 的发展
教师不应只是传授知识,而应通 过设计有意义的情境和任务,促 进学习者的自主性和创新性。
技巧。
学生需要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合 作学习,以促进知识的共享和交
流。
学校制度的创新与优化策略
01
学校需要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 制度和评价体系,以保障生态 化教学的顺利实施。
02
学校需要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 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教 师的信息素养和学生的信息素 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3
论高等学校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智力支持作用
精神信 念 。其 次 ,是生态 系 统可 持续前 提下 的 生产观 。人类 的生 产 劳动 、物 质财 富 的创造 要本 着节 约和 综合 利用 自然 资源 ,形成 生态 化 的产 业体 系 ,使生 态产 业成 为我 国经 济增 长的主 要源 泉 。 再 次 ,是满 足 自身需 要又 不损 害 自然 的消 费观 。人们豹 追求 不再 是对物 质财 富 的过度 享受 ,而 是一 种 既满足 自身 需要 、又 不损害 自然 ,既满 足 当代 人 的需要 、又 不损 害后 代人 需要 的 生活 。 ”_ 4 在 “ 生态 型人才 ”的培养 上 高等 学校 既有着 责无 旁贷 的义 务又 具 有得 天独 厚的优 势 。 “ 生态 型人才 ”的培养 应 当建立 和健 全高 等 学 校生 态文 明教 育 内容和 教育 体系 , 明确生 态文 明教 育 的方法和 途径 。大胆 改革 高等 教育 的课程 体 系结 构 ,建立 生态环 境教 育模 块 ,将环 境 生态 学系 列课 程列 为高 校公 共基 础必 修课 。使学 生牢 固树立 生态 文 明观 ,使其 真正 成 为生态 文 明建设 的引 导者 、组织 者 、实 践者和 推动者 。 ( )大 力推进 我 国科 学技 术 的生态化 二 发 展 循环 经 济 ,走 新 型 工 业化 道 路 ,是 构建 生态 文 明 社会 的坚 实经济 基础 和主 要方 式之 一 。而循 环经 济 的发展 ,工 业化道 路的转 型 ,必须 以科 学技 术 的创 新和 生态化 为基 础 。正如邓 小平 所说 : “ 学技 术 是第 一生 产力 。 ”现 代科 学技 术在 很大 程度 上 科 改变 了人们 的生 产方 式 、生活 方式 、 思维方 式 , 以及 社会 结构 。 由于人类 社 会 的复杂 性 , ( 要是 人类 认识 方法 的局 限性 、人文 主 文 化 的缺乏 和社 会政 治经 济 因素 的制约 等 。 )科 学技 术变成 了一 柄 “ 刃剑 ” ,一面 带给 人类 文 明,一 面又 亲手 毁灭 已创 建 的文 双 明。如 :臭 氧层 空洞 、沙 漠化 、物 种 灭绝 、温 室效应 、 空气 与水 污染等 ,无 不 与科技 发展 有 关 。建设 生态 文 明必 然要 应用 科学 技 术 ,要 考虑 其对 于 自然 的开 发与破 坏 能力 ,更要 考虑 它对 于生态 系统 的维 持和保 护 能力 ,这 就要 求高等 学校 在新 科技 研 发和创 新 过程 中 ,努力 使科 学技 术成 为有 益于 生态 环境 的技术 ,即实现 科 学技术 的 生态化 。为保护 生 态环 境 ,保 护 国家 的生态 安全 ,促进 社会 、经 济可 持续 发展 ,建 设社 会主 义物 质文 明 、精 神 文明 、政 治文 明和生 态文 明打下 坚实 的基础 。 ( 三, 发挥 高等学校 的社会 服 务功能 大学 具 有 人 才 培养 、知 识 创 新 和社 会 服 务 三 大职 能 。我 国 《 等教 育法 》第 二十 一条 也 明确规 定 “ 高 高等 学校 应 当以培养 人 才 为中心 ,开 展教 学 、科学 研究 和社 会服 务 ”。 当今世 界 , “ 高 等学 校不 完全 是 一个培 养人 才 的地方 ,它 已经 成 为仅次 于政府 的 社会 主要服 务 者和 社会 变革 的主 要工 具 ,成 为 新思想 的 源泉 、倡 导者 、推 动 者 和交 流 中心 。 一些 国家 很 多 重要 的政 策 和思 想 都
教育生态学的理论框架与应用实例
教育生态学的理论框架与应用实例教育生态学是一门将教育与生态环境相联系,研究教育系统与周围生态环境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学科。
它为我们理解教育现象、解决教育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一、教育生态学的理论框架(一)生态系统理论教育生态系统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环境等多个要素,这些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就如同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一样,教育生态系统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自我调节能力。
当其中某个要素发生变化时,其他要素会相应地做出调整,以维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二)生态平衡理论在教育生态中,生态平衡意味着教育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处于一种相对稳定、和谐的状态。
例如,教育资源的分配要合理,师资力量、教学设施、课程设置等方面要保持平衡,否则就会出现教育失衡的现象,影响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三)限制因子定律在教育生态系统中,存在着一些限制因子,它们对教育的发展起着关键的制约作用。
这些限制因子可能是教育资源的短缺、教育政策的不完善、教育观念的落后等。
只有找到并解决这些限制因子,才能促进教育的健康发展。
(四)生态位理论每个教育主体在教育生态系统中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态位。
教育者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和定位,受教育者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发展方向。
如果教育主体的生态位发生重叠或错位,就会导致教育竞争的加剧和教育资源的浪费。
(五)教育生态的节律性教育活动具有一定的节律性,如学生的学习周期、学校的学期安排等。
遵循教育的节律性,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有助于提高教育的效率和质量。
二、教育生态学的应用实例(一)学校教育中的应用1、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在一些地区,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教育资源分布不均。
通过教育生态学的理论,可以对教育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和配置,使优质教育资源能够覆盖更多的学生。
例如,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让偏远地区的学生也能享受到优质的课程资源。
2、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程思政案例】《生态学》教学案例
【课程思政案例】《生态学》教学案例1. 案例背景《生态学》是一门关于生物和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具有重要的思政教育意义。
本案例旨在通过教学案例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加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 案例目标-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3. 案例内容3.1 理论学习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进行生态学的理论学习,包括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等。
通过讲解和讨论,使学生对生态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为后续实践环节做好准备。
3.2 实践项目在理论学习之后,学生将参与一个生态保护实践项目。
项目可以是校内的环境保护活动,例如组织垃圾分类宣传、植树造林等;也可以是校外的生态保护实践,例如参观生态保护区、参与野生动植物保护等。
3.3 实践报告学生需要完成一个实践报告,详细记录他们参与实践项目的过程和成果。
报告中要包括实践目的、活动内容、参与人员、实践成果等内容。
通过撰写报告,学生能够对实践项目进行总结和反思,加深对生态保护的认识。
4. 案例效果通过《生态学》教学案例的实施,可以达到以下效果:-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增强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行动能力。
-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5. 案例评价《生态学》教学案例以理论学习为基础,通过实践项目和实践报告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该案例注重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较好的思政教育效果。
理智取向
理智取向、实践-反思取向和生态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学者们根据对教师专业发展本质的不同认识,将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方式归纳为三类:理智取向、实践-反思取向和生态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
1.理智取向这一取向的基本观点是,知识基础对于教学专业是非常重要的,医学专业和法律专业拥有今天的社会地位和社会权力,得益于知识和技能。
教师欲进行有效的教学,一是自己要拥有“内容”(知识、技能、价值观等),即学科知识;二是要具有帮助学生获得这些“内容”的知识和技能,即教育知识,这两类知识是教学专业最为基本的知识。
霍姆斯小组发表的《明日之教师》和卡内基教学专业专项小组发表的《准备就绪的国家:21世纪的教师》报告,都着重讨论了教师专业和教师教育问题,并且都明确表达了一个共同的观点:要确保教育的质量,必须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准,霍姆斯小组的报告更进一步指出:提高教师专业水准的重点就是要明确教师专业的知识基础,使教师教育拥有更为坚实的理智基础。
在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智取向看来,教师专业发展的重点是知识获得和行为变化。
教师获得的专业知识基础是教师行为变化的基础,教师通过全面地掌握大会仔细地应用理论,便能将其转化成良好的实践;而掌握了有关理论的教师如能用理论来推动自己的实践工作,知识就会对行为的变化起到刺激的作用。
基于这种取向,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主要四通过正规的培训方式,职前的或是在职的或者是向专家或大学学者学习某一学科知识和教育知识。
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智取向,教师专业发展就是要为教师提供最基本的专业知识基础,通过“传授”的方式让教师“获得”这些知识基础。
这种教师专业发展方法虽然不断地在受到质疑,但在我国至今仍然被广泛地运用着。
2、实践-反思取向这一取向的基本前提是:新知识的传递不是学院、大学和研究发展中心机构的“专利”:教师不仅仅只是储存他人观念的“容器”,教师的工作不仅仅就是把在大学里所获得的理论应用于学校实践;除外部给予教师的理论知识外,还存在着内隐于教师实践之中的、“行动中的知识”。
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主要内容与实施途径
2012.12中国目前正在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以推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要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就必须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培养每一个公民的生态文明意识。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传承人类文明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力军,他们生态意识的强弱,将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的生态文明水平。
大学生应当具有面向未来的生态文明理念,并逐步培养良好的生态道德和生态世界观。
本文对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主要内容进行探析,并提出实施措施。
一、生态文明教育的主要内容生态文明是人类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后的新型的人类文明形态,是在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文明形态。
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不断克服改造过程中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
生态文明观念包含促进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互利共生、协同进化和发展的观念。
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应包含以下内容。
1.生态文明认知教育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认知教育,就是要使大学生掌握生态科学基本知识,了解生态环境现状,产生生态危机感,激发解决生态问题责任感,是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构建和生态文明行为习惯养成的基础。
(1)生态科学基本知识教育。
我国的生态文明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对于生态科学知识的系统普及还缺乏系统设计,导致对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有感性化和表面化的倾向。
由于缺乏生态学基础知识背景,大学生就很难对生态危机的严重程度有全面的认识。
对大学生进行生态科学的基本常识教育,使他们了解自然和社会和谐发展的内在规律,这是大学生将来解决生态问题、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
生态科学基本知识教育,就是要大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结构、生物圈、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生态平衡等生态学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生态发展过程中的物质传递、能量传递、信息传递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形成变化规律。
论述科学技术与人类生态环境
论述科学技术与⼈类⽣态环境论述科学技术与⼈类⽣态环境【摘要】本⽂阐述在⼈类科学技术既往的发展过程中⼈类⽣态环境相应的变化,论述科学技术以往发展对⼈类⽣态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及破坏。
同时,⼜对随着科学技术⾼度发展同时⼈类⽣态环境变化对⼈类⽣存环境造成的影响及对科学技术发展引起影响。
最后,综述了科学技术和⼈类⽣态环境之间彼此影响及相互作⽤,需要我们⼈类秉承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来看待科学技术重要观点,坚持尊重⾃然规律基础进⾏相应有利于⼈类⽣态环境促进科学技术发展将有利于促进⼈类与⾃然的和谐、发展、进步。
【关键字】科学技术、和谐、⽣态、环境、可持续、社会发展、科技⽣态化20世纪的科学⾰命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建⽴奠定了理论上的基础,科学⾰命成为技术发展的先导。
科学⾰命、技术⾰命、产业⾰命造成了空前巨⼤的⽣产⼒,⼤⼤增强了⼈类对⾃然界的作⽤⼒量,⼀⽅⾯标志着⼈类社会的进步,另⼀⽅⾯也意味着⾃然界负担的加重,以及随之⽽来的⼈类⽣存环境的恶化,⾃然资源的保护就变成了空前突出的问题。
全球问题的产⽣和尖锐化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它所引起的产业⾰命以及对科技成果的滥⽤和误⽤所致。
⾃然⽣态是指⽣物与环境之间以及⽣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存在状态。
地球⽣态原本有着⾃在⾃为的运⾏规律,但随着⼈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及程度的不断深⼊,⽣物与环境的发展规律也受到越来越⼤的影响;特别是近百年来,世界⼯业⽂明的迅速发展,导致产⽣了⼀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全球范围内的⽣态危机⽇益严重,影响⼈类社会的健康发展。
社会发展到⽬前阶段科学技术和⼈类⽣态环境之间似乎出现相互制约的影响关系。
⽬前,在学术界出现多种声⾳,既有坚决拥护科学技术⾄上,也有认为⼈类⽣态环境⾄上,认为以往的科学技术发展史⼈类历史进程的错误,到底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应该如何处理,本⽂将分成三个⽅⾯探讨。
(⼀)既往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影响在⼈⼝问题上,医疗卫⽣科技事业的发展使得⼈⼝出⽣率和成活率迅速提⾼,死亡率⼤幅度下降,引起全球⼈⼝急剧增长。
教育生态视阈下的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探微
93教育现代化·2016年11月第33期院校及专业建设教育生态视阈下的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探微蔡伟(宁波工程学院 建筑与交通工程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摘 要:为了科学引导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本文基于教育生态理论对地方本科高校的类型定位、办学层次和办学模式进行了顶层设计,提出压缩生态位维度、调整生态位功能、拓宽生态位空间的发展理念,引导高校内涵因子向“互动型”转变、教师因子向“双能型”转变、学生因子向“应用型”转变的发展思路,通过实施生态位趋异进化、协同演化以及生态环境优化的发展模式,实现地方本科高校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地方本科高校;生态位;应用型人才;可持续发展地方本科高校转型是国家做出的宏观战略,是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必然趋势。
转型路径不搞一刀切,要根据高校所有属性和行业特点灵活对待。
如何科学引导转型以及转型期的发展理念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
教育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其强调办学主体及其周围的政府、社会、经济及文化等因子共同组成一个复杂而有序的“生态系统”。
教育生态学的“错位发展、和谐共处”发展理念引起学界高度关注[1-2]。
目前,采用生态位理论分析新建本科院校转型的文献较少。
既有研究大多仅留在描述性层面,缺乏解释性研究,提出解决思路的合理性存疑。
本文通过分析地方本科高校生态位现状,对地方本科高校进行准确生态定位,提出理念错位、因子错位、途径错位的差异化发展战略,需求独特的办学特色,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借鉴。
一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生态定位地方本科高校办学时间一般较短,举办本科教育的时间也较晚。
现阶段,地方本科高校扩张无序,盲目跟随老牌本科发展模式,更校名、扩校址、争学科此起彼伏,专业设置“高而全”,发展目标“大而空”,导致“百校一面”,生态位过度重叠,教育生态环境恶化,引发政府和社会关注。
地方本科高校要准确寻找所属生态位,解决好办学类型定位、办学层次定位和办学模式定位的根本性问题。
教育生态理论
教育生态理论的背景及其研究价值摘要:这是《教育生态理论研究》一书的序言,介绍教育生态理论的产生背景和笔者所知的国内外研究情况,说明《教育生态理论研究》一书的大致内容和业已取得的成果,并真诚感谢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导师的指引。
关键词:教育生态理论;《教育生态理论研究》;教育著作;序言abstract: it iseducational ecological theory the preface to the book. introduction to educational ecological theory background and i know the research situ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that educational ecological theory research a book roughly content and achievements. and sincerely thank the support of leaders of all levels and mentor of the guidelines. key words: education ecology; ecological theory of”education” education works; preface在世界范围内,伴随着自然、社会与教育生态危机的凸现,生态学的地位与作用也日渐彰显。
人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关注过生态问题,这是人类付出沉重代价后的明智选择。
可以说,当生态学发展到人和自然普遍的相互作用问题的研究层次时,就已经具有了哲学的性质和资格,它已经形成了人们认识世界的理论视野与思维方式,具有了世界观、道德观和价值观的性质。
方兴未艾的生态范式将是开拓视野看教育的新范式,或许它的思维模式本身更切近于教育的形态。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社会动荡不安,各种矛盾交织,人们纷纷把矛头指向教育。
建设生态文明
1、论文可以不写摘要、关键词、文献综述,但字迹必须工整。
2、答题纸每人只有一张,丢了或弄坏了只能自己去A1-219拿新的,所以请各位同学务必打好草稿再下笔。
建设生态文明是全球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共同事业,在中国建设生态文明具有特别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破解我国前进中的种种难题有决定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奇迹,成就辉煌。
但发展中所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突出,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收益分配差别扩大,生态退化、环境污染加重,民生问题凸显以及道德文化领域里的消极现象等,严重制约了现代化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
如何破解难题,走出困境,实现良性循环,事关改革、发展大局。
须知,这些矛盾和问题都是传统工业化带来的,若以工业文明理念和思路应对,不但于事无补,还会使困境日益深化。
惟有以生态文明超越传统工业文明,坚持以生态文明的理念和思路,对发展中的矛盾、问题作统筹评估、理性调控、综合治理,方能化逆为顺、举一反三、突破瓶颈制约,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必将促进全民族生态道德文化素质的提高。
我国环境恶化迟迟不能根本好转,这与人们的生态道德文化缺失有直接的关系。
近些年来,我国城乡居民的生态意识、环保观念日益增强,参与生态治理、环境保护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但是,生态道德文化尚未普遍植根于广大群众心中。
相当多的人生态道德文化水平低下,处于文盲、半文盲”犬态。
有些公务人员的生态道德、环境意识差得惊人。
据《中国青年报》XX年11月13日报道:某省环保局日前公布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人群中,93.31%的群众认为环境保护应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然而却有高达91.95%的市长、厅局长认为加大环保力度会影响经济增长。
生态道德文化缺失还表现在消费领域追求奢华、过度消费、甚至挥霍浪费等方面。
事实说明,在广大群众尤其是在公职人员中间,强化生态道德文化教育,补生态道德文化课”亟为迫切、重要。
重庆市江津区2023_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12月定时作业道德与法治模拟测试卷(附答案)
重庆市江津区2023_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12月定时作业道德与法治模拟测试卷1、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四十五年前,中国的改革开放拉开序幕。
自此,中国大地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化。
在广大农村,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探索,从镰刀、锄头的人工耕耘劳作到播种、管理、收获全程机械化,从人民公社社员到新型职业农民……如今,家园变得越来越美,人民生活变得越来越好。
这说明()①改革开放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②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③乡村振兴取得胜利,改革开放已经完成④改革开放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A.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2.他深刻指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要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让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越走越有奔头”。
这告诉我们()A.乡村振兴是我国当前工作中心B.党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初心使命C.我国正在实现同步富裕的目标D.我国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基层民主3.2023年5月,他来到位于石家庄市的中国电科产业基础研究院考察调研,了解企业发展历程及产品研发、加强军民融合发展、提升自主保障能力建设等情况,走进生产车间察看芯片生产流程。
他勉励科技工作者再接再厉、勇攀科技高峰,不断攻克前沿技术,打造更多科技自立自强的大国重器。
以下说法欠妥的是( )A.加强自主研发,拒绝引进外来技术B.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C.企业不断提升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D.尊重创新成果,保护知识产权4.2024年将是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而立之年。
截止2023年10月底中国“北斗”已经服务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用户,广泛应用于交通、通信、农业、气象等多个民生领域。
从定位导航到智能驾驶,从改变农牧耕作方式到普及手机卫星通话功能,“北斗”一次次把科技从遥远的“天边”带到人们的“身边”。
从中国“北斗”的成熟与担当中可以发现()A.“北斗”是引领我国发展的第一动力B.“北斗”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美好C.卫星导航技术是促进了人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D.卫星导航系统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5.今年2月,杭州市人大常委会依托app等发起“2023年最希望立的地方性法规”投票活动,1.6万人参与投票,得票前10的项目中有4项被列入正式立法项目。
《环境生态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等奖)
《环境生态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等奖)一、课程简介《环境生态学》是环境科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自我校环境科学专业2002年成立起,就一直是本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必修课程。
课程建设团队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在授课过程中注重树立学生生态环境思想观念,提升学生生态环境道德修养,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和家国情怀,引导学生不断认识自己,认识社会,成为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者。
二、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将专业知识和课程思政有机结合,在讲授基础知识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融入课程思政要素,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爱国情怀,建立可持续发展观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注重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基于环境生态学应用性强的特点,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对于人类活动对生态造成的破坏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进行认真的反思,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对环境生态问题的理性思考,加强环境生态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其次,注重教研相长,将反应当前环境科学发展的最新动向和科研成果引入到授课内容中,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环境生态学研究的兴趣,也可以为学生提供环境生态学研究的新思路。
此外,授课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并与生态学实验和实习内容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二)紧密联系时事,培养学生责任意识自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在环境保护和修复方面逐渐加大力度,环境生态学作为与时代发展紧密联系的学科,授课内容注重联系国家最新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使课程知识体系更加丰富和与时俱进,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牢固树立良好乃至专业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担当。
如课程第九章“生态系统管理”和第十章“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部分,通过给学生讲述我国现行的生态系统管理措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我国在全球环境问题解决过程中做出的努力,培养学生作为环保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授课方式多样化,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充分利用慕课资源和雨课堂等教学平台,2021年依托中国大学慕课优质资源建成SPOC课程,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授课过程中引入课堂讨论环节,对环境热点问题在课后留一个讨论作业,让学生课后自己通过书籍、网络、慕课资源来分析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党的十八大报告 首次单篇论述 生态文 明 , 将 生态 文 明建设融入 到经 济 、 政治 、 文化 、 社 会建设 中 。把生 态 文明建设摆在 总体 布局 的高度来 论述 , 也 彰显 出中 华 民族对子孙 、 对世 界负责 的精 神 。生态文 明建设需 要 发挥教育 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 学校在生态 文 明教育
获得 生态知识 , 生 态建设 能力 , 并 使生态 思维模 式 得
到发展 。
让学 生很好 发挥 主体 地位 的前提 条件 是教 师 发 挥好主导作用 。就完成生态教育 目标来说 , 教师和 学 生都承担着 责任 ,学生要积极地 在教师 引导下学 习 、
基金项 目: 塔里木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 目( T DS K S S 1 5 0 1 )
生态 消费模式 。 生态危 机或者生态灾难不是 由于生态 的发展 , 而 是 由于生态意识 的不足 以及生态伦理 的缺失 。 生态文
社会 生态化为责任 ,以遵循 社会发 展规律为原 则 , 以 生 态教育 、 生态 科技创 新 推广为 抓手 , 以引导人们 走 上 持续 、 和谐 的发展道 路 为着 眼点 , 以实现 生态 文 明 型社会 为 目标 的教育模式 。
地走下去 , 就要通过教育来实现 。 让生态文 明教育 , 进 入课 堂 , 加 强对年 轻一代 生态 文 明理 念 的教育 , 让生 态文 明建设 的观念扎根于学生心 中, 让所有 人都真正 了解并参与到这个不断接力 的永续性工程 中来 。 从现
实严重 的环境 问题和 国民生态文 明状况来看 , 生态文 明教育的实效仍不 明显 , 任务依然艰 巨。
N o v . 2 0 1 5
N O. 4 5
赛、 生 态建设 小创 意 、 在 大学里 开展 生态方 面 的选修 课等 , 让 学生切身投入到生态文明建设 的实践 当中 。
( 二) 校园的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化教育是 以人为本 、以适 当 的成本 为基础 、 以校 园 自身生 态化 、 对学 生进行 生态 化教 育 、 生 态科 技创 新及服务社会 为生态责任 , 以资源可持续 利用为 物质 保障 , 人 与校 园和谐统一 的 , 具 有 自我修 复 、 自我
螺旋 式发展 功能的开放 的良性循环 的系统 。 生态化教育是 以尊重和维护生 态环境为 主 旨, 以
作者简介 : 李伟 ( 1 9 8 3 一 ) , 男, 汉族 , 河北保定人 , 塔里木大学讲师 , 硕士 , 研究方 向为生态绩效 、 生态审计 。
一
1一
2 015 年 1 1 月 第 45 期
教 育教 学论 坛
ED UC A TI O N TE AC HI N G F OR UM
学生 是学 习的 主体 , 必 须调 动其 主观能 动性 , 使其 积
极认真地学 习生态文 明观 , 但必须要有 教师适 时必 要 的引 导 , 才 能确保 教学 活动顺 利快 捷 的展 开 , 使学 生
学校要广泛 、 深入和持续地 开展全员 、 全过 程 、 全 方 位的生态文明教育 。 将生态 的被动保护状态变成生 态 的主动保护状 态 、 把“ 要 我保 护 ” 变成“ 我要保 护 ” 。 将 生态文 明教育 加入课 堂是可行 的 , 但是上课 的方式 需 要用 实践 的方 式来 开展 , 只靠 书本 来传 达 , 效果 有 限 。学校 可 以通过 开展形 式 多样 的生态 文明知识 竞
一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4 — 9 3 2 4 ( 2 0 1 5 ) 4 5 - 0 0 0 1 - 0 2
、
引 言
实践 , 教师 要全 心全 意地教好 学生 , 而学 生养成 生态 思维模式 、 生态消费模式是师生共 同的 目标 。 三、 高校 生态化教 育模式创新
明建设 的首 要任务 , 就是 要使 人们认 识 到 , 维 护 自然
生态和保护环境 的重要性 。 要想让生态文 明理念长久
生态化 教育 的主体是学 生 , 主导 是教师 。教 师主
导作用 的发挥不应该 是径 直的过程 。 教师的引导应该
让学 生 明确 干什 么 , 并 以极 大 的热情 、 兴趣 和主 观能 动性将 生态意识灌输 ,通过 学习主体 产生 巨大作 用 。
经济 与管理 学院 , 新疆
阿拉尔
8 4 3 3 0 0 )
摘要: 生 态文明成为全球共 同关注的焦点, 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 中学校扮 演着重要的 角色。本文通过 对生
态化教 育的界 定, 分析 了高校 生态化教 育模式 的创新 。高校教育的生 态化是生 态文明建设 的理性选择 。
关键词 : 教育 ; 生态化 ; 高校 中图分 类号 : G 6 4 2 . 0
育 的重要 责任 。高校在生态文 明教育 的内容构成上 ,
主要 包括生 态文 明观教 育 、 生 态文 明知识 教育 、 生态 文 明技 能教育和生态文 明道德与法制教 育 四大部分 。 通 过生态文 明教 育 , 培养 “ 生态人 ” , 使 学生建 立生态 文 明观 , 培养学生养成生 态思维模式 、 生 态行为模式 、
2 01 5年 1 1 月 第 4 5期
教 育 教 学 论 坛
ED UC A TI O N TE ACH I N G F 0RU 卜 1
N o v. 2 01 5
N O. 45
【 特别关注 】
高校 生态化教 育—— 提高 生态绩效 的理学
过程 中起着重要的服务功能 。 二、 生态化教育的界定
在生 态文明时代背景下 的高等学校 , 其 教育模式 应该适应 时代潮流 、 承担历史 使命 。高校 生态化教育
模式 的创新 主要包括 以下几点 。
( 一) 生态文 明教育进课堂 学校作 为培养人才 的地方 , 应该承担 生态文 明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