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教学设计 教坛新秀

合集下载

《劝学》教案(精选16篇)

《劝学》教案(精选16篇)

《劝学》教案(精选16篇)《劝学》教案篇1教学背景尝试把文言文教学和谈论文写作教学相结合,摸索读写结合的新方法。

实施策略本节课设计通过对课文的讲解,给同学传授三大方面的学问(1)文中几个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熟悉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必需用心致志,坚持不懈的道理;(3)学习谈论文的写作,把握其中的一种论证方法和运用分论点的方法构思文章的技巧。

教学努力体现以同学进展为本的思想。

主要是以老师讲解和同学阅读归纳以及读背相结合,通过同学的朗读熟识课文内容,通过幻灯片展现引导同学背诵课文,并且直观学习分论点对文章中心的论证所起的乐观作用;把握谈论文要讲清的三大内容(讲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实施过程:一、简介:荀况(约公元前3XX年~前238年),赵国人。

战国后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当时人们尊称他为荀卿。

晚年到楚国,春申君任他为兰陵令,以后居于兰陵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况是先秦儒家最终的代表,朴实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

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转变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三十二篇。

《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它集中反映了荀子的教育思想,是我国古代论述学习问题的一篇重要文章。

全文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需长期积累,坚持不懈、专心专一的道理。

二、解题:《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

老师先在黑板上写一个“劝”字,问道: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同学往往会不假思考地回答:“劝说”。

老师趁此在“劝”字后加上一个“学”,再问:“劝”是什么意思?同学才会领悟:原来它还有“劝勉”的意思。

这在心理学上叫做给同学建立“留意中心”。

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学问,进展才能,培育高尚的品德。

三、同学试译全文难句,老师点拨指正:(此内容略)四、讲解设喻的运用,并分析文章说明:设喻是一种说明事理的方法,用于论证,称为“设喻论证”。

(通常又称为“比方论证”)其基本原则是“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即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现象来说明深刻的道理。

《劝学》教案设计一等奖3篇

《劝学》教案设计一等奖3篇

《劝学》教案设计篇6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朗读课文,理清故事发展脉络,把握主题;准确翻译文言词句2、技能目标: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体会对话描写的作用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文中吕蒙刻苦学习的精神,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教学重点1、分析人物性格特点,体会对话描写的作用2、学习文中吕蒙刻苦学习的精神,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教学难点合作探究文中语言,体会人物特点。

学情分析学生掌握文句的基础上,深入探究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翻译课文,课件。

教学过程:结合学科特点,体现单元组教学环节,学习内容,时间预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自主学习设计,问题探究,单元组合作,同层竞争,人人参与,精讲足练,联系实际,点拨升华,集体备课个人备课一、导入新课,同层展评:朗读课文,并流畅准确的翻译。

(5分钟)二、结合学习建议,学生自主学习:(10分钟)1、朗读课文,理清故事发展脉络,把握主题;2、准确翻译文言词句3、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体会对话描写的作用三、学生同层交流,小组展示、质疑问难(10分钟)四、师生共同探究,构建知识体系。

(15分钟)(一)关键词句的翻译1、关键词语:当涂:当道,当权岂:难道邪:相当于“耶”表反问语气“吗”但:只见:知道涉猎:浏览群书,不作深入研究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或谋略关键语句1)蒙辞以军中多务倒装:蒙以军中多务辞2)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难道想让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吗!”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多么晚啊!”3、积累成语:(2分钟)吴下阿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后泛指缺少学识、文才的人,比喻才识尚浅。

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二)理清故事发展的脉络,把握主题理清文章发展脉络1、a.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b.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c.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学法指导:再细读课文后完成。

《劝学》优秀教案(精选18篇)

《劝学》优秀教案(精选18篇)

《劝学》优秀教案《劝学》优秀教案(精选18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劝学》优秀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劝学》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能理解课文内容大意,并背诵全文。

2、在感知语句大意的基础上,揣摩重点词语的含义。

3、品味人物对话并说出通过对话表现人物特点的作用。

4、领悟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重点】品味对话并说出其中表现人物形象特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计】1、导入:同学们喜欢看《三国演义》吗?知道孙权、吕蒙、鲁肃是怎样的人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资治通鉴》里的一则关于品蒙读书的故事。

(板书课题)2、学生自读题解,画出其中介绍《资治通鉴》和司马光的文字。

3、翻译课文:⑴ 齐读课文。

⑵ 对照注解,自行翻译课文。

⑶ 根据你对下列词语所处的上下文内容大意(语境)的理解,揣摩其含义(板书)。

初谓岂邪掌但耳熟若就遂① 四人合作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② 全班讨论翻译课文4、分角色朗读:① 先同桌练习② 再请三位同学朗读③ 讨论孙权: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亲心、期望,语重心长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

鲁肃:情不自禁的赞叹,十分惊奇的神态。

吕蒙:颇为自得的神态,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

5、小结: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吕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他们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6、质疑问难7、巩固拓展:① 试背课文(比赛)② 吕蒙读书迅速长进对你有什么启示?全班讨论8、作业《劝学》优秀教案篇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读准字音,读清节奏,读出感情,朗读成诵。

2、反复朗读理解并积累文言文词汇,疏通文意。

3、品味人物对话的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并能进行创造性阅读。

《劝学》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1篇)

《劝学》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1篇)

《劝学》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1篇)《劝学》优秀教学设计篇1设计理念:以往的教学除了落实文言文的字词句知识外,常把这篇文章当作典范的议论文来教学。

但是课文是一个节选部分,且所选的三段文字在原文中并不是连接在一起,把它当作一篇完整的议论文来教,总有些不妥之处。

通观荀子《劝学》全文,结合本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的教学目标,本设计以“积善成圣”为主要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提升自我的人生境界,突出教材内容的人文性。

采用以人文理念为先导,以文言字词的落实为依托的方式来落实课文的教学内容,力求做到两者的统一。

教学目的:一、了解荀子“积善成圣”的学说,引导学生思考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提升自我人生境界。

二、学习本文譬喻说理的手法和严谨的逻辑结构。

三、积累相关的文言字词句知识。

四、明确文言文几大现象对于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1、荀子“积善成圣”学说。

2、几个譬喻在文中的含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学习”对同学们来说是一个再熟悉不过的词语了,我们每天都坐在教室里捧着书本学习。

可是我现在要是问大家“为什么学习”这个问题,同学们会怎样回答呢?可能有不少同学会回答,是为了今后考大学找工作呗。

这种回答不是没有一点道理,但是,学习的最终目的、最高境界是我们要获得文明的教养,提高生命的质量,获得有价值的人生,使我们有可能超越世俗的约束而达到精神自由的高度,让生命经学习而逐步走向丰富、充盈、绚丽、深刻、高尚!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荀子的《劝学》这篇课文就是论述有关学习问题的,我们要从中领会学习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二、简介荀子请学生结合课文注释(1)说说自己所了解的有关荀子其人及《荀子》的情况。

教师补充归纳: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教育家。

当时人们都很尊重他,称他荀卿。

曾到齐国、秦国、楚国游学,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

劝学教案(精选6篇)

劝学教案(精选6篇)

劝学教案(精选6篇)《劝学》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积累文本中的重点实词、掌握几个虚词的用法。

二、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探讨浅显文言文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善于探究的良好思维习惯。

三、情感目标:认识学习对提高个人修养的重要意义,并在学习过程中践行“积累”“恒心”“专注”的优秀求学品质。

【教学重点】文言词语的积累,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使文中论述的道理深入学生内心并使之身体力行。

【教具、学具准备】: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一,中学生《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教学设想】本文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中的第一篇,所以本文的教学紧紧围绕这个专题展开。

同时,《劝学》也是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后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积累文言知识,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课文语句章法是教学设计中所考虑的另一重点。

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以指引学生乐于亲近文言文为原则,以探究、合作为途径,所以生生合作,师生互动,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是这篇教学设计的主导思想。

【教学过程】预习提纲:1、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2、把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记在预习笔记上。

第一课时导语设计:每个人都渴望成为一个有知识的人,每个人都渴望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

那么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什么?提高修养的途径又是什么呢?答案有一个,就是学习。

其实,学会学习也是一种学习,优秀的学习品质本身就是一种修养。

相信两千多年前荀子所作的《劝学》会对我们学会学习和培养我们的学习品质从而提高我们的学习修养有所启发。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篇流传千古的佳作。

荀子简介:1、学生读注释。

2、教师补充: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

曾游学于齐国、秦国、楚国,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提出了“人性本恶”的观点,但强调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性中的“恶”,因此,他特别重视人的学习,重视教育的作用。

《劝学》高中语文教案设计

《劝学》高中语文教案设计

劝学:高中语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劝学”文化;•感受古代先贤为人生奋斗和价值追求所作的呼吁与慷慨激昂的演说;•培养学生对于学习的责任感、内在动机和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学生清晰的学习目标和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掌握文言文基本阅读技能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学习“劝学”文化教师引导学生从“品学”、“读书”、“修身”、“为政”四个方面了解中国古代的“劝学”文化,了解古代先贤为人生追求与价值所做的呼吁和激昂演说,了解其对于当今学习文化与竞争文化的启示。

2. 阅读古文《劝学》教师通过解读文言文《劝学》中的相关内容,指导学生分析作者的表达方式、文化背景和意图等方面,培养学生对于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同时帮助学生学习如何理解并运用古文中的文化常识和生活道理。

3. 学习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工具教师带领学生了解学习方法和工具,包括如何设置学习计划、如何整理复习笔记、如何利用可视化思维工具来辅助学习等方面。

此外,对于中考、高考备考学生,还需特别指导学生有效的应试策略和考试技巧,帮助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

三、教学重点1.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的“劝学”文化,理解文化传承对于个体的影响;2.学习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工具,掌握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的基本技能;3.掌握文言文语言特点和基本阅读技巧,训练思考和理解能力。

四、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和讲述,引导学生了解和感悟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2.师生共读文言文《劝学》,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和讨论;3.课堂小组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和思想碰撞;4.课外拓展活动,包括旅行、读书会和文学作品阅读等。

五、教学评价1.期末课程考核,包括文言文阅读、作文、口试等多个方面;2.个人成长记录,考察学生对于学习方法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应用;3.期末时间轴回顾,总结学生的重要学习历程和成长经历。

六、小结劝学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优秀文化,具有很高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通过对于中国古代文化与思想的解读和学习,可以更好地指导新时代的学生们在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方面找到方向和路径,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伟大精神。

《劝学》的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

《劝学》的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

《劝学》的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劝学》的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劝学》的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劝学》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基本的文学常识;2、积累文言词语,背诵全文;3、了解荀况对于学习的意义、作用、态度等的论述;4、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必要,须专心致志、坚持不懈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注重诵读,在反复诵读中感悟,在合作探究中领悟和提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2、学生通过探讨了解学习之道,了解学习是完善自我,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

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2学情分析我所教的是两个普通班的学生,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所以在设计这篇文章的教学内容的时候,针对学生的实际,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抓基础,重视朗读教学,重视与实际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重视方法的知道,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视文本的生成,在不断的追问中由学生自主生成问题并合作探究予以解决。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辩证认识学习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1、理解比喻的含义以及比喻与比喻之间的内在联系2、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4教学过程4.1第二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语: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

高尔基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名言。

可见知识的重要性。

那么获得知识的途径是什么?最佳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学习。

庄子曾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孔子则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那么荀子又是怎么看待学习的呢?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荀子的《劝学》再一次走进荀子的精神世界。

劝学高中课文 高中语文《劝学》教案(10篇)

劝学高中课文 高中语文《劝学》教案(10篇)

劝学高中课文高中语文《劝学》教案(10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这里作者为大家分享了10篇较新高中语文《劝学》教案,希望在劝学高中课文的写作这方面对您有一定的启发与帮助。

《劝学》高二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 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

⑴ 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⑴ 掌握本文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

2、能力目标: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3、德育目标:⑴ 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⑴ 理解比喻的含义以及比喻与比喻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1、比喻的含义和内在的联系。

2、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掌握全文比喻代议,寓议于喻及从正反两方面反复论证的特点。

【教学方法】1、提纲式教学法。

2、点拨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多媒体、CAT课件、录音机、教学磁带。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二、荀子简介学生读注释,教师补充多媒体显示: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当时人们尊重他,称他荀卿。

汉代著作因避汉宣帝刘洵讳,写作孙卿。

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

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较后的代表,朴素唯物思想集大成者。

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

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

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

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

《劝学》教学设计教坛新秀

《劝学》教学设计教坛新秀

《劝学》教学设计王跃春一、教案背景:《劝学》是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的第二篇文章,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聆听其中济世忠告,借鉴古人的议论艺术,学会清晰有力地表达思想和见解。

鉴于文言文读的训练重点是读准字音并背诵部分段落,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严抓学生读准字音的训练背诵及文言基础知识(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的掌握。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荀子及其思想核心;2.背诵全文,掌握文言基础知识,包括掌握“强、假、闻、”等实词的意义,积累通假字和“于、而”等文言虚词。

3.把握文章脉络,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应持态度的论述。

4.学习比喻、对比论证方法,提高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二)方法与过程:1.通过预习和学习本文使学生可以了解有关荀子的基本常识、掌握部分文言基础知识。

2.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养成诵读文言文的好习惯。

3.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并深刻理解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应持的态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端正对学习的认识,理解到学习的重要性及明白学习必须要做到积累、坚持和专一的道理。

三、教学重点:1.诵读并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语。

2.把握文章行文脉络。

四、教学难点:1.在诵读中落实本文的文言语法知识教学。

在诵读中正字正音、辨词析句、疏理文意语言鉴赏等多项文言基础知识的学习。

2.掌握全文比喻和对比论证的特点。

五、教学准备:课前让学生预习课文。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儒家思想传统中知识分子尊崇的信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居首,可见古代文人雅士们对自身的品德修养的重视,今天我们来看看荀子的《劝学》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见解。

(二)解题:“劝”:劝勉。

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

作者以《劝学》为题目,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弥补自身不足,完善自己。

1(三)播发多媒体朗读、学生纠正字音、通假字提示、自由朗读、全班齐读、点读。

(四)研讨文本:解读第一段:点读或齐读。

《劝学》语文教案(15篇)

《劝学》语文教案(15篇)

《劝学》语文教案《劝学》语文教案(15篇)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劝学》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劝学》语文教案11、如何理解本文的题目?劝学”中的“劝”字理解得准确与否是能否正确理解文意的一个突破口。

“劝”字在现代汉语中一般解释为“劝阻”、“劝解”等意。

但是在古汉语中却不是这样解释。

大凡古汉语中用“力”作形旁的,多数有给人们勉励的意思,如“励(劝勉,鼓励)”、“努(勉力)”、“劭(劝勉)”、“勖(xù)勉励)”等。

“劝”也不例外,也是劝勉、鼓励之意。

全文以“劝学”为题,就是鼓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劝”字在现在也还保留着“鼓励”的意思,如:“天津劝业场”中的“劝”。

2、本文第2自然段中运用了几个比喻?它们在表义上有何内在联系?第2段作者用了五个比喻。

第一个比喻“青出于蓝”,不能认为它的意思是比喻学生超过老师,这是它作为成语后新产生的意思。

本文中这个比喻和“冰寒于水”,是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

“直木为轮”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

这样,三个比喻分了两层意思。

作者在这一基础上,用“故”归纳上文,又用了“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个比喻作为事例,进而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界。

后面两个比喻并列说明:肯下功夫,必见成效。

3、第3段中用了几个比喻?它们在意义上有何内在联系?第3段作者用了五个比喻。

开头作者先用“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来阐说,接着就用“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这个比喻,形象说明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使学习产生显著效果。

为了把道理说得更透彻,作者顺势而下,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四个比喻,从见、闻、陆、水等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

《劝学》教案

《劝学》教案

《劝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劝学》的背景和作者。

(2)掌握《劝学》的诗词特点和表现手法。

(3)学会欣赏和评价《劝学》的艺术价值。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讨论、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劝学》的诗词特点和表现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2)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劝学》的背景和作者。

(2)《劝学》的诗词特点和表现手法。

2. 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劝学》的艺术价值。

(2)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劝学》的诗词特点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劝学》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劝学》的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
(1)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劝学》的背景和作者。

(2)让学生自主查找资料,了解《劝学》的诗词特点和表现手法。

3. 合作探究:
(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劝学》的艺术价值和审美特点,形成共识。

(2)展示交流:让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本组的讨论成果,其他同学提问、补充。

2023最新-《劝学》教案(优秀7篇)

2023最新-《劝学》教案(优秀7篇)

《劝学》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的为您带来的7篇《《劝学》教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最大的乐趣哦。

劝学教案篇一一、基础字词1、识记字音喉咙(hóulóng)战栗(lì)清澈(chè)憎恨(zēng)翡翠(fěicuì)栖息(qī)蔚蓝(wèi)崛起(jué)2、识别字形3、分辨词义闪烁·闪耀闪烁:着重指光亮忽明忽暗,明暗不定。

可以说“闪烁不定”。

闪耀:着重指光彩耀眼。

可以用于忽明忽暗地四射,或非忽明忽暗地四射。

优美·幽美都有美的意思。

“优美”是好而美,可以指环境,也可以指动作。

如“这个跳水运动员的动作很优美”。

“幽美”主要指环境幽静而美好,如“这里环境幽美”。

二、文学常识江河,原名于友泽。

北京人。

1971年高中毕业。

任北京胶刃厂工人。

职业作家。

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

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三、经典句段我和春天一起写这首诗/和你,和更多的人一同唱这支歌/海水和冰块猛烈相撞,船冲向浪头/我们这样站着/温柔地呼唤风,像呼唤姑娘们/使大地上所有的小树木都涨满绿色的帆点拨:这些诗句有力地体现了作者对美好春天的向往与执著追求。

问题导引1、诗中的“你”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为什么?提示:诗中的“你”和“我们”都是青春的象征,指年轻有为、有着激情和斗志的青年一代。

如诗中所说的“你热情、开朗、像四月的阳光/想象的云朵在疾风中飘扬/寻找着美好的声音/爱情的震颤,庄稼的波涛,金属的鸣响/走向辽远的地方,放出喉咙里的力量”等都是青春的'标志,是青年人的特点。

2、为什么“我们”要“一起奔腾”?请列举诗句举例回答。

提示:诗人在第4节诗中用了一系列的问句,如“我们又将给大地留下什么呢”“我们的手臂又将收获什么”“我们死去和诞生的地方还有什么意义”“我们的劳动、创造还有什么意义”等充分表现了青年一代——在拥有“青葱的愿。

《劝学》教师教学教案

《劝学》教师教学教案

《劝学》教师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劝学》这篇文章的主旨和意义。

2. 让学生掌握文中的重要观点和论证方法。

3.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劝学》这篇文章的主旨和意义。

2. 文中的重要观点和论证方法。

3. 文言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一、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劝学》的主旨、观点和论证方法。

2. 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劝学》的理解和感悟。

3.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阅读其他文言文作品,运用所学的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手段1. 投影仪:展示《劝学》的文言文原文和翻译。

2.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和学习资源。

3. 学习软件:使用学习软件,帮助学生进行文言文阅读和翻译。

第三章:教学安排与步骤一、教学安排1. 课时:本章节共需2课时。

2. 教学顺序:先讲解《劝学》的主旨和意义,讲解文中的重要观点和论证方法。

二、教学步骤1. 第一课时:a. 导入:《劝学》的作者背景和文章背景。

b. 讲解《劝学》的主旨和意义。

c.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劝学》的理解和感悟。

2. 第二课时:a.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b. 讲解文中的重要观点和论证方法。

c. 实践练习:让学生阅读其他文言文作品,运用所学的方法和技巧。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一、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练习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 阅读理解: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练习,评估学生对《劝学》的理解程度。

二、教学反馈1.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阅读材料和学习任务,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巩固。

2. 学生反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及时进行解答和改进。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参考资料一、教学资源1. 《劝学》原文和翻译。

2. 与《劝学》相关的阅读材料和学习资源。

二、参考资料1. 《劝学》的作者背景和文章背景。

2. 文言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3. 与《劝学》相关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劝学》教师教学教案

《劝学》教师教学教案

《劝学》教师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劝学》这篇文章的主旨和意义。

2. 让学生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3.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4.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文章背景介绍:《劝学》是古代著名文学家荀子所写,旨在劝诫学子们努力学习,追求道德和智慧的提升。

2. 文章主旨:通过学习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提高自己的素质。

3. 重点词汇和句式:根据课文内容,选取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式进行讲解和练习。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步骤一、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解释重点词汇和句式。

2.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 实践法:学生进行阅读练习,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文章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解释重点词汇和句式。

3.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4. 阅读练习:学生进行阅读练习,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第三章:教学评价与反馈一、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发言和讨论。

2.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练习题,评估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学习态度: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努力程度,鼓励积极的学习行为。

二、教学反馈1. 课堂反馈:教师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指导他们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3. 个性化指导: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

第四章:教学资源与辅助材料一、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劝学》的原文文本。

2. 参考译文:提供课文参考译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3. 阅读练习题:设计一些阅读练习题,评估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

二、辅助材料1. 相关文章:提供一些与《劝学》相关的文章,供学生扩展阅读。

2. 视频资料:寻找相关的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背景和文化内涵。

语文《劝学》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

语文《劝学》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

语文《劝学》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语文《劝学》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劝学》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劝学》优秀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掌握本文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的特殊文言句式。

2、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3、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1、诵读并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语。

2、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

三、教学难点1、在诵读中渗透正字正音、辨词析句、层次疏理、文意理解、语言鉴赏等多项文言基础知识的学习。

2、掌握全文比喻和对比论证的特点。

四、教学准备课前让学生结合书后思考练习题预习课文。

五、教学过程1、解读第一段(7分钟)1)回忆上个课时的内容并结合学生自主预习的结果,提问: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明确中心论点:学习不可以停止)2)齐背诵第一段后,提问:a、请问本段论述了什么内容?b、运用什么方法论述的?c、本文作者运用了5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学习的意义。

作者以青青于蓝、冰寒于水两个比喻,说明了什么道理?d、发生什么样的变化?e、作者又以“直木为轮”为喻,说明什么道理呢?f、“金就砺”“木受绳”两个比喻引出什么结论?g、此句与本段哪句相照应?(问题层层递进,学生回答一个接一个问题时思考,本段的主旨即学习的意义为何?)3)教师总结荀子提出人性本恶的思想,认为只有用教育来陶冶,用礼法来约束,才能把这种生而具有的“恶”转变为“善”。

这里作者运用5个比喻阐述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是人发展的过程,如果不停止地学习,人的知识、才能、品德会不断地增进、提高,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界。

【精选】《劝学》教案4篇

【精选】《劝学》教案4篇

《劝学》教案【精选】《劝学》教案4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劝学》教案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劝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懂得学习的重要性及学习的方法与态度。

2、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了解文言实词在演变过程中词义引申、扩大、转移、缩小四种现象,提高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3、注重本文以喻代议、寓议于喻及从正反两方反复论证的特点,注意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语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

知识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物质文明的进步。

那么,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学习。

可以说,人的一生都处于不断的学习中,学习是人的一种本能。

我们所要研究的,是如何把这种无意识的本能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大幅度地提高学习效率。

这一点,古人已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两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劝学》就精辟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是一篇鞭辟入里,脍炙人口的好文章。

二、介绍荀子明确荀子的生卒年代、历史地位、政治主张和文学成就,重点介绍荀子散文的特点和文学地位,说明本文出处。

荀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

他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他的散文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绵密、多排比句子,又善于用比喻。

《劝学》一文的这些特点较为明显。

而《劝学》一文最为突出的特点,还是比喻的运用,它多达20个,且形式灵活。

巧妙有力地阐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及学习方法和态度。

这些比喻的含义及内在联系是学习本文的重点、难点。

因此只有准确理解比喻的含义,课文内容的理解、字词句的理解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解题从“劝”字入手,在比较古今词义不同的同时,明确“劝”在此处应是“劝勉”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劝阻”语义不同。

“劝”是手段,“学”是目的,明确本文主旨是劝勉人们学习。

《劝学》教案设计3篇

《劝学》教案设计3篇

《劝学》教案设计《劝学》教案设计3篇《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

又名《劝学篇》。

劝学,就是鼓励学习。

本篇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

前一部分(第一段),论述学习的重要性;后一部分(第二、三段),论述学习的步骤、内容、途径等有关问题。

《劝学》教案设计篇一:课前准备:学生读两遍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①解决字音问题,②完成初步翻译,写在纸上,上课备用。

学习目标:1.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理解文意。

2.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背诵文章。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标中国的教育源远流长,从孔孟到老师,都是教育的实践者。

先贤的风范与成就我们只有敬仰,但是我想,作为教育者,我们都有着共同的心愿,就是劝勉学习、鼓舞精神。

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劝学》所倡导的。

(板书课题及作者)这节课,我们要完成以上目标:1.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理解文意。

2.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背诵文章。

二.理思路、背诵1.要完成目标,我们从朗读开始。

请大家齐读课文。

(学生齐读课文,纠正字音,强调通假字和音随意转。

)2.请大家再读第一二段。

我仔细看了大家的翻译,总体很好,有一些小问题我们需要再注意些。

比如第二段的“于”(强调一词多义)这篇文章是议论文,第一段的作用是——提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

第二段进一步论述,提出了第一个分论点:学习的意义。

为了论述清楚,作者列举了哪些事物?(板书学不可以已{青→蓝冰→水博学木、金参省 )这几个事物都是正面的事例,它们共同论证了学习是成为君子的必要条件。

本来是空泛的道理,作者以五个身边常见的事物为喻,生动形象的把道理讲得既透彻又深刻,这种论证方法叫做——比喻论证。

(幻灯出示)这也是《劝学》这篇文章最显著的特点。

请大家试背第一二段,两分钟时间。

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背,我说上句,请大家接下句。

请同学们依据板书提示背诵。

3.很好,我们来看第三段。

先来读一遍。

(提问“彰”“水”“绝”的意思。

)这一段论述的是学习的作用。

作者又用了哪些事物来做比呢?(板书思不如学{(望不如登高)——反登高顺风正假于物舆马舟楫 )这几个事例正反结合,论证了要成为君子,要善于借助外物,而这个外物,是学习。

《劝学》教案设计 劝学的教案

《劝学》教案设计 劝学的教案

《劝学》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劝学》这篇古文的背景和内容;
2.理解文中表达的劝学意义;
3.学会分析课文,找出其中的修辞手法和文中的重点内容;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写作一篇简短的劝学文章。

二、教学内容
1.教师先简要介绍《劝学》这篇文章的作者和背景,引发学生对文
本的兴趣和好奇心;
2.分析课文的结构和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劝学的重要性;
3.解读篇章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探讨修辞手法在劝学中的运用;
4.列举一些劝学的方法和技巧,并与学生一起讨论有效的学习策略;
5.利用所学知识,让学生自主撰写一篇劝学文章,并与同学分享。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在课堂上播放一段相关的视频或音频,引入《劝学》这篇文章的
主题,并与学生进行简要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导读
教师以问题的形式向学生提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劝学》教学设计
王跃春
一、教案背景:
《劝学》是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的第二篇文章,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聆听其中济世忠告,借鉴古人的议论艺术,学会清晰有力地表达思想和见解。

鉴于文言文读的训练重点是读准字音并背诵部分段落,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严抓学生读准字音的训练背诵及文言基础知识(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的掌握。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荀子及其思想核心;
2.背诵全文,掌握文言基础知识,包括掌握“强、假、闻、”等实词的意义,积累通假字和“于、而”等文言虚词。

3.把握文章脉络,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应持态度的论述。

4.学习比喻、对比论证方法,提高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二)方法与过程:
1.通过预习和学习本文使学生可以了解有关荀子的基本常识、掌握部分文言基础知识。

2.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养成诵读文言文的好习惯。

3.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并深刻理解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应持的态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端正对学习的认识,理解到学习的重要性及明白学习必须要做到积累、坚持和专一的道理。

三、教学重点:
1.诵读并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语。

2.把握文章行文脉络。

四、教学难点:
1.在诵读中落实本文的文言语法知识教学。

在诵读中正字正音、辨词析句、疏理文意语言鉴赏等多项文言基础知识的学习。

2.掌握全文比喻和对比论证的特点。

五、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预习课文。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儒家思想传统中知识分子尊崇的信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居首,可见古代文人雅士们对自身的品德修养的重视,今天我们来看看荀子的《劝学》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见解。

(二)解题:“劝”:劝勉。

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

作者以《劝学》为题目,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弥补自身不足,完善自己。

(三)播发多媒体朗读、学生纠正字音、通假字提示、自由朗读、全班齐读、点读。

(四)研讨文本:
解读第一段:点读或齐读。

共同翻译第一段。

问:荀子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明确:学不可以已
介绍荀子生平。

•战国末思想家,先秦儒家代表
•他认为人的本性是恶
•主张明礼义而化之即后天的环境可以改善人性的恶
•所以他很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的功能,他的思想体现在荀子一书中。

•荀子是后人为其编,大部分是荀子的作品。

(共32篇,前26篇为荀子所作。

)•荀子的散文说理透彻,气势浑厚,多用比喻排比,这些在《劝学》中有所体现
.
解读第二段:,点读或齐读,小组讨论翻译第二段,师评并展示多媒体翻译。

问:找出第二段的中心句并概括段意:
(明确: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段意:论述学习的意义:提高自己、改变自己。

问:荀子用了五组比喻来证明学习的重要意义,请大家找出来?
(明确:共有“1青出于蓝”、“2冰寒于水”、“3輮以为轮”“4木受绳则直”、“5金就砺则利”五个比喻。


解读第三自然段:
点读或齐读,小组讨论翻译第三段,师评并展示多媒体翻译。

问:找出第三段的中心句并概括段意:
明确: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段意:论述学习的作用(弥补自身的不足)
问:荀子依然用五组比喻来阐述学习的作用,请是哪五组?
(明确:终日思、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者、假舟楫)
(五)课堂小结:2-3段: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的?
学习的重要意义:提高自己、改变自己:
学习的重要作用:弥补自己的不足
(六)高考类型题演练:默写题、文言文断句(齐答)
(七)作业:1、背诵1-3段
2、积累8句勤学苦读的名言警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前三段,解读第四自然段:
1、翻译本段,落实重点字词。

2、难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分析:句中两个“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爪牙”在本文中是两个单音词,它们的本义是爪子、牙齿。

后来形成褒义的比喻义:帮手、武士;现代又转为贬义的比喻义:帮凶、走狗,词义的感情色彩有了变化。

“强”,坚硬的意思。

“上”、“下”方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

“黄泉”是特殊的双音单纯词。

“用心”不是合成双音词,“用”是引介原因的介词,译作“由于、因为”、“心”是“心思”的意思。

“一”,作动词,专一的意思。


文: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硬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这是)由于心思专一(的缘故)。

3、提问:说完了学习的意义和作用,接下来还有什么可说的呢?(学生也许七嘴八舌地说很多,可以根据《荀子》原文作出肯定和评价,但最终引到第四段的内容“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上来。

)荀子是如何论述的呢?还是用比喻的形式吗?……
4、学生齐读并背诵第四自然段。

(二).文章思路回顾
对思路的回顾目的有三:一是从技巧上来看,让学生学习借鉴议论文的写作思路与方法;二是从内容上来看,让学生领会理解学习的重要性等等,三是为下一课时讲解议论文写作做准备。

(三)小结:(特殊句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结合时代,反观自身,阐述学习的重要性、意义和态度等。

(四)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结合自身实际,总结在学习上的经验和教训。

(五)板书设计:
劝学
荀子
第1段: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
第2段:学习的意义:提高自己改变自己
第3段:学习的作用:弥补不足
第4段:学习的方法、态度:积累、坚持、专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