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高三文言文文化常识典型题例课件(23张PPT)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 《文言文之文化常识》课件 (27张PPT)
13
(4)年龄的称谓。古人的年龄有时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
称谓来代替。 垂髫 (tiá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 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 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弱冠是男子二十岁。 而立是男子三十岁。不惑是男子四十岁。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花甲是六十岁。古稀是七十岁。 耄(mào)耋(dié)指八九十岁。期颐指一百岁。
敝舍、舍弟、舍妹、等。(6)其他自谦词有:因为古人坐席
时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在下;小可是
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
小子是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老人自谦时用老朽、
老夫、老汉、老拙等;女子自称妾;老和尚自称老衲;对
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
7
【敬称】也叫“尊称”。(1)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
是一种“恶谥”。
4
一、人的称谓
❖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 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
❖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 孟襄阳;
❖ 【称郡望】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 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 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
人为仁公等。
【敬称】(6)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如“子路从而后, 遇丈人”(《论语》)。唐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 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7)称谓前面加“先”, 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 的皇帝为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称已 经死去的母亲为先慈或先妣,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 先贤。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如称帝 王的母亲为太后,称祖父为大(太)父,称祖母为大(太) 母。
(4)年龄的称谓。古人的年龄有时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
称谓来代替。 垂髫 (tiá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 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 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弱冠是男子二十岁。 而立是男子三十岁。不惑是男子四十岁。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花甲是六十岁。古稀是七十岁。 耄(mào)耋(dié)指八九十岁。期颐指一百岁。
敝舍、舍弟、舍妹、等。(6)其他自谦词有:因为古人坐席
时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在下;小可是
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
小子是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老人自谦时用老朽、
老夫、老汉、老拙等;女子自称妾;老和尚自称老衲;对
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
7
【敬称】也叫“尊称”。(1)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
是一种“恶谥”。
4
一、人的称谓
❖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 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
❖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 孟襄阳;
❖ 【称郡望】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 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 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
人为仁公等。
【敬称】(6)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如“子路从而后, 遇丈人”(《论语》)。唐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 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7)称谓前面加“先”, 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 的皇帝为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称已 经死去的母亲为先慈或先妣,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 先贤。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如称帝 王的母亲为太后,称祖父为大(太)父,称祖母为大(太) 母。
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文化常识PPT1 (共20张PPT)
31、知技并重,德行为先。 32、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 张闻天 33、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 —— 吕坤 34、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35、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 36、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 列夫· 托尔斯泰 37、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 —— 车尔尼雪夫斯基 38、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 屠格涅夫 39、谁给我一滴水,我便回报他整个大海。 —— 华 梅 40、对人不尊敬,首先就是对自己的不尊敬。 —— 惠特曼 41、一个人的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渺小。 —— 保 罗 42、自我控制是最强者的本能。 —— 萧伯纳 4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 刘备 44、要使别人喜欢你,首先你得改变对人的态度,把精神放得轻松一点,表情自然,笑容可掬,这样别人就会对你产生喜爱的感觉了。 —— 卡耐基 45、有谦和、愉快、诚恳的态度,而同时又加上忍耐精神的人,是非常幸运的。 —— 塞涅卡 46、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47、我们应该注意自己不用语言去伤害别的同志,但是,当别人用语言来伤害自己的时候,也应该受得起。 —— 刘少奇 48、人生犹如一本书,愚蠢者草草翻过,聪明人细细阅读。为何如此. 因为他们只能读它一次。 —— 保 罗 49、无论你怎样地表示愤怒,都不要做出任何无法挽回的事来。 —— 培 根 50、人生就象弈棋,一步失误, 全盘皆输,这是令人悲哀之事;而且人生还不如弈棋,不可能再来一局,也不能悔棋。 —— 弗洛伊德 51、在你发怒的时候,要紧闭你的嘴,免得增加你的怒气。 —— 苏格拉底 52、 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53、 最本质的人生价值就是人的独立性。 —— 布迪曼 54、 谁若想在困厄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日待人以宽。 —— 萨迪 55、 人世间没有比互相竭尽全心、互相尽力照料更加快乐的了。 —— 西塞罗 56、 不良的习惯会随时阻碍你走向成名、获利和享乐的路上去。 —— 莎士比亚 57、 容易发怒,是品格上最为显著的弱点。 —— 但 丁 58、 对一个尚未成熟的少年来讲,坏的伙伴比好的老师起的作用要大得多。 —— 伊 索 59、 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的,只是一瞬之间。 —— 歌德 60、 生气的时候,开口前先数到十,如果非常愤怒,先数到一百。 —— 杰弗逊
高中文言文阅读文化常识ppt(共18张)
第二节 文化常识
从2015年开始,新课标卷对文言文阅读的考查出 现了新的变化,即由对文言实词的专门考查,转为 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这就为学生指出了备考方 向。古代文化常识主要涉及到称谓官职、天文历法 、风俗礼仪等方面,这就需要在平时的复习中分门 别类地积累记忆。
古代文化常识题是2014年大纲卷新出现的题型, 2015 年 新 课 标 全 国 卷 开 始 采 用 , 并 沿 用 至 今 。 随 着 2017年《考试大纲》明确规定“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 文化知识”——古代文化的传承将会越来越受重视,考 查学生阅读涉猎面和综合素养的题型将会越来越受到 推崇。
考题示例
1.(2017·全国卷Ⅰ)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
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称谓 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 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B.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 礼俗 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C.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 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称谓 如高祖、太宗、钦宗。
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 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考题示例
5. (2015年全国卷Ⅱ)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
C 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 称谓 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文
文言
化 常
文
识阅
读
1.《劝学》以“雕刻打磨”为例,从正面来论证坚持学习的重要 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屈原表达自己失意苦闷、走投无路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课件
——“笑牵牛”写唐玄宗和杨贵妃朝 夕相伴的美好时光。
古代地理
•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
• “序八州而朝同列” (《过秦论》)
在中国古代,天文和地理并 称。相传大禹治水,将全国划分 为九州,所以以“九州”这一名 称代指中国,沿用至今。
十二个月:孟春、仲春、季春,孟 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 孟冬、仲冬、季冬。
古人纪日
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望、既望、晦” 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每月第一天叫朔, 每月十五日叫望,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 后一天叫晦。
如《祭妹文》“此七月望日事也”; 《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与妻书》“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 前后”。
2、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 山东:指崤山以东。
3、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过秦论》) 西河:指魏国黄河以西地区。
4、马超韩遂尚在关西(《赤壁之战》) 关西:函谷关以西。
5、江表英雄,咸归附之(《赤壁之战》) 江表:(长江之外的)江南地区(从中原看来,这
些地区在长江之外) 6、淮左名都,竹西佳处(姜夔《扬州慢》)
古诗与星宿
1、苏轼《赤壁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 于斗牛之间。”
——写景之句,以星衬月。
2、王勃《滕王阁序》“物化天宝,龙光射 牛斗之墟。”
——咏物之句,以星衬物。
3、杜牧《秋夕》“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 牵牛织女星。”
——写月夜观看牛郎织女星的闲适。
4、李商隐《马嵬》“此日六军同驻马,当 时七夕笑牵牛。”
日
9.至日-----
10.腊日-----
11.除夕-----
姓
古代地理
•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
• “序八州而朝同列” (《过秦论》)
在中国古代,天文和地理并 称。相传大禹治水,将全国划分 为九州,所以以“九州”这一名 称代指中国,沿用至今。
十二个月:孟春、仲春、季春,孟 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 孟冬、仲冬、季冬。
古人纪日
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望、既望、晦” 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每月第一天叫朔, 每月十五日叫望,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 后一天叫晦。
如《祭妹文》“此七月望日事也”; 《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与妻书》“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 前后”。
2、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 山东:指崤山以东。
3、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过秦论》) 西河:指魏国黄河以西地区。
4、马超韩遂尚在关西(《赤壁之战》) 关西:函谷关以西。
5、江表英雄,咸归附之(《赤壁之战》) 江表:(长江之外的)江南地区(从中原看来,这
些地区在长江之外) 6、淮左名都,竹西佳处(姜夔《扬州慢》)
古诗与星宿
1、苏轼《赤壁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 于斗牛之间。”
——写景之句,以星衬月。
2、王勃《滕王阁序》“物化天宝,龙光射 牛斗之墟。”
——咏物之句,以星衬物。
3、杜牧《秋夕》“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 牵牛织女星。”
——写月夜观看牛郎织女星的闲适。
4、李商隐《马嵬》“此日六军同驻马,当 时七夕笑牵牛。”
日
9.至日-----
10.腊日-----
11.除夕-----
姓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PPT课件
应该是“名”与“字”有关系,陶渊明,字元亮;苏轼,字子
瞻
④“天圣”是宋仁宗赵祯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历代帝王用于纪 年的名号,一个皇帝有且只有一个年号。( × )
满清之前,很多皇帝有多个年号
⑤庙号是指皇帝在位时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等,死后在太 庙立室供奉时也用这个庙号。 ( × )
庙号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 ⑥上辈称呼下辈或者平辈之间称呼时一般直接使用第二人称 代词,无尊卑之说,如“尔安敢轻吾射”中的“尔”。 ( √ )
⑧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 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 √ )
⑨科举制度称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 合称“三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第一名,称“连中 三元”。( √ )
⑩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科 举殿试时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 “探花”,第三名称“榜眼”。( × )
①晋侯.秦伯.围郑(
)
②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
③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
④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言语(
)
⑤拜为上.卿.(
)
答案:①侯、伯:春秋时期的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
等。②左尹:为楚国之卿,类似丞相之职。③都尉:武官名。④丞:
封建时代多为辅佐主要官员做事的官吏。⑤上卿:古代官名,一般
)
答案:⑤足下:旧时交际用语,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 ⑥
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⑦小子:表示轻蔑的
称呼。 ⑧仆:谦辞,旧时男子称自己。 ⑨公:敬辞,尊称男子。
⑩贱妾:古代妇女谦称自己。
2.【练在课外】判断下列各句关于文化常识解说的正误。 ①“嫡母”是封建家庭中妾所生的子女称父亲正妻为嫡母,在 古代嫡妻所生子女称作嫡出,而姬妾所生的子女称作庶出。 (√) ②朕,本为古人自称之词,意谓“我”“我的”,后为自称专 用。从秦始皇时专为皇帝自称,他人不得擅用。( √ ) ③古人有取字、号的习惯。“号”和“名”词义相近或相反, 如陶渊明,号五柳先生;苏轼,号东坡居士。( × )
瞻
④“天圣”是宋仁宗赵祯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历代帝王用于纪 年的名号,一个皇帝有且只有一个年号。( × )
满清之前,很多皇帝有多个年号
⑤庙号是指皇帝在位时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等,死后在太 庙立室供奉时也用这个庙号。 ( × )
庙号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 ⑥上辈称呼下辈或者平辈之间称呼时一般直接使用第二人称 代词,无尊卑之说,如“尔安敢轻吾射”中的“尔”。 ( √ )
⑧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 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 √ )
⑨科举制度称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 合称“三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第一名,称“连中 三元”。( √ )
⑩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科 举殿试时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 “探花”,第三名称“榜眼”。( × )
①晋侯.秦伯.围郑(
)
②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
③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
④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言语(
)
⑤拜为上.卿.(
)
答案:①侯、伯:春秋时期的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
等。②左尹:为楚国之卿,类似丞相之职。③都尉:武官名。④丞:
封建时代多为辅佐主要官员做事的官吏。⑤上卿:古代官名,一般
)
答案:⑤足下:旧时交际用语,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 ⑥
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⑦小子:表示轻蔑的
称呼。 ⑧仆:谦辞,旧时男子称自己。 ⑨公:敬辞,尊称男子。
⑩贱妾:古代妇女谦称自己。
2.【练在课外】判断下列各句关于文化常识解说的正误。 ①“嫡母”是封建家庭中妾所生的子女称父亲正妻为嫡母,在 古代嫡妻所生子女称作嫡出,而姬妾所生的子女称作庶出。 (√) ②朕,本为古人自称之词,意谓“我”“我的”,后为自称专 用。从秦始皇时专为皇帝自称,他人不得擅用。( √ ) ③古人有取字、号的习惯。“号”和“名”词义相近或相反, 如陶渊明,号五柳先生;苏轼,号东坡居士。( × )
2025届高考文言文一轮复习:文化常识 课件(共28张PPT)
➢ 称呼时,庙号常常放在谥号之前,同谥号一道构成已死帝王的 全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 帝、隋文帝;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 唐太宗、宋太祖等。
姓名字号篇
➢ 谥号,为东亚古代君主、诸侯(包括中国、朝鲜、越南、日本等 等)、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 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或带 有评判性质的称号。帝王的谥号一般是由礼官议定经继位的帝 王认可后予以宣布,臣下的谥号则由朝延赐予。谥号的选定根 据谥法,谥法规定了一些具有固定涵义的字,供确定道号时选 择。
外内从乱曰荒。 好乐怠政曰荒。 不勤成名曰灵。 好祭鬼怪曰灵。 杀戮无辜曰厉。 壅過不通曰幽。 动祭乱常曰幽。 去礼远众曰炀。
姓名字号篇
➢ 所谓尊号,乃为尊崇帝后为之所上之称号。始于秦代。如位皇 帝尊前皇帝为太上皇,尊前皇后为皇太后、太皇太后,亦称上 尊号。时至唐代,为皇帝上尊号之风大盛,有生前奉上者,亦 有死后追加者。武后称圣母神皇,高宗称天皇,中宗称应天神 龙皇帝等。
子·密州出猎》)
天文篇
3.在我国古代,有许多代指国家或地区的词汇,它们的含 义及来历各不相同。你能说出下列各词的意思吗?
【中华】上古时期华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黄河流域一带,故称“中 华”,后常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州名分别为 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后成为中国的别称。 【中原】又称中土、中州。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四而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四 海”之意与之类似。 【六合】上下和四方,泛指天下。 【八荒】四面八方遥远的地方,犹称“天下”
地理并称
【五岳】 东岳泰山 西岳华山 南岳衡山 北岳恒山 中岳嵩山
姓名字号篇
➢ 谥号,为东亚古代君主、诸侯(包括中国、朝鲜、越南、日本等 等)、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 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或带 有评判性质的称号。帝王的谥号一般是由礼官议定经继位的帝 王认可后予以宣布,臣下的谥号则由朝延赐予。谥号的选定根 据谥法,谥法规定了一些具有固定涵义的字,供确定道号时选 择。
外内从乱曰荒。 好乐怠政曰荒。 不勤成名曰灵。 好祭鬼怪曰灵。 杀戮无辜曰厉。 壅過不通曰幽。 动祭乱常曰幽。 去礼远众曰炀。
姓名字号篇
➢ 所谓尊号,乃为尊崇帝后为之所上之称号。始于秦代。如位皇 帝尊前皇帝为太上皇,尊前皇后为皇太后、太皇太后,亦称上 尊号。时至唐代,为皇帝上尊号之风大盛,有生前奉上者,亦 有死后追加者。武后称圣母神皇,高宗称天皇,中宗称应天神 龙皇帝等。
子·密州出猎》)
天文篇
3.在我国古代,有许多代指国家或地区的词汇,它们的含 义及来历各不相同。你能说出下列各词的意思吗?
【中华】上古时期华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黄河流域一带,故称“中 华”,后常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州名分别为 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后成为中国的别称。 【中原】又称中土、中州。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四而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四 海”之意与之类似。 【六合】上下和四方,泛指天下。 【八荒】四面八方遥远的地方,犹称“天下”
地理并称
【五岳】 东岳泰山 西岳华山 南岳衡山 北岳恒山 中岳嵩山
高考语文文言常识(课堂PPT)
剀切、周密、谨厚、谨肃、恭恪、聪 、慧、敏、木讷
谲[jué] 欺诈,玩弄手段:~诈
奸、佞、诈、谲、狡猾、狡(佼)黠 、危坐(俨然)、阿谀、献媚、谄、谗
9.表人物品行的: 行、行检、行业、 德、操、节、清(廉)、 淫(靡)、贪(浊)
10.跟科举考试有关的:贡举、第、登第、中第、 状元、解元、
11.表受到诬陷的:中、谮、诬 12.表敬重的:敬、重、尊、恭 13.表赞扬的:多、嘉、称、誉、与、许、叹
第一节文言常识
1.表被任以官职的: 征、辟、察、举、召、荐、 进、称、补、作、表、为、 就
2.表官职变化的: 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 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
迁
3)表调动的:调、徙、转、改、 放、
出、出官
4)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 逐、
5)表罢免的:夺、黜、罢、 免、去、废
、蠲juān 6)表恢复的:复、还 7)表辞去的:辞、致政、告退、
26.表说话的:曰、云、谓、 诏、诰、告、敕、白、陈、对、 语、谕、喻、渝、晓、辩、问、
谢、折、诘、诉、咨(谘)
敕[chì] 帝王的诏书、命令:~命。
27.表劝说的:说、劝、规、 讽、讥、谤、谏、
28.跟马有关的:马、驹、厩、策、羁、 縻、辔、逸、驭、御、驾、辕、辙
29.表害怕的:畏、惧、惮、骇、患、遽
20.表监狱的:囹圄、狱 21.表学校有关的:庠、序、太学、 博士、太傅
22.表布匹的:布、麻、匹、丝、绢、锦、练、绫 、
绡、缣、绸、罗、缎、绮、纱、绦
、
缣、缯、蚕、桑、
23.表桌床的:案、几、床、塌 24.表走的:步、趋、走、遁、亡、逃、徙、匿 25.表违背的:牾、忤、逆、倍(背)
牾 [wǔ] 逆,不顺:抵~(抵触,冲 突)。
谲[jué] 欺诈,玩弄手段:~诈
奸、佞、诈、谲、狡猾、狡(佼)黠 、危坐(俨然)、阿谀、献媚、谄、谗
9.表人物品行的: 行、行检、行业、 德、操、节、清(廉)、 淫(靡)、贪(浊)
10.跟科举考试有关的:贡举、第、登第、中第、 状元、解元、
11.表受到诬陷的:中、谮、诬 12.表敬重的:敬、重、尊、恭 13.表赞扬的:多、嘉、称、誉、与、许、叹
第一节文言常识
1.表被任以官职的: 征、辟、察、举、召、荐、 进、称、补、作、表、为、 就
2.表官职变化的: 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 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
迁
3)表调动的:调、徙、转、改、 放、
出、出官
4)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 逐、
5)表罢免的:夺、黜、罢、 免、去、废
、蠲juān 6)表恢复的:复、还 7)表辞去的:辞、致政、告退、
26.表说话的:曰、云、谓、 诏、诰、告、敕、白、陈、对、 语、谕、喻、渝、晓、辩、问、
谢、折、诘、诉、咨(谘)
敕[chì] 帝王的诏书、命令:~命。
27.表劝说的:说、劝、规、 讽、讥、谤、谏、
28.跟马有关的:马、驹、厩、策、羁、 縻、辔、逸、驭、御、驾、辕、辙
29.表害怕的:畏、惧、惮、骇、患、遽
20.表监狱的:囹圄、狱 21.表学校有关的:庠、序、太学、 博士、太傅
22.表布匹的:布、麻、匹、丝、绢、锦、练、绫 、
绡、缣、绸、罗、缎、绮、纱、绦
、
缣、缯、蚕、桑、
23.表桌床的:案、几、床、塌 24.表走的:步、趋、走、遁、亡、逃、徙、匿 25.表违背的:牾、忤、逆、倍(背)
牾 [wǔ] 逆,不顺:抵~(抵触,冲 突)。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高频实词讲解 课件(共23张PPT).ppt
34.弘图耻之,不与共坐,七疏乞休。帝怒,遂削籍归,家
居十年不起
耻:以……为耻;乞休、乞老、告老、乞骸骨、致 仕、求老:辞官回家;籍:登记,户口(户籍、官 籍、兵籍等);不起:不被任用
35.劝奏帝赦天下,尽与蠲除
蠲除:免除赋税
36.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ji)金币
37.帝大喜,赉(lai)诸将士有差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高 频实词讲解
1.寻坐与杨玄感有旧 2.亮亲加棺敛,瘗(yi)之路侧 3.薛举僭(jian)号陇西,以亮为黄门侍郎,委之机务 4.宵衣旰食 5.邑灾,不待报,遽出仓粟七千石贷民
1.寻坐与杨玄感有旧
寻:不久;坐:因……而获罪;旧: 和……有交情
2.亮亲加棺敛,瘗(yi)之路侧
22.然后申之以弦歌,广之以读书
然后:这样以后;申:说 明、解释;广:传播
23.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智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
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
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也:表停顿;贼:伤害
自己;绞:性子急
24.方庆常就坚质问,坚必能征旧说,训释详明
就:接近、靠近、向; 旧说:前人的观点
私下里,悄悄地;讽:劝说
市:买、卖;檄:命令、声讨
16.有诣徽者,出则过秀 17.曹爽乃辟之为掾 18.所以出身仕者 19.文帝之讨张彪也,文帝不豫,入侍医药 20.耕者众则籴(di)贱 21.故弱者见辱,强者见笑
16.有诣徽者,出则过秀
造、诣、过、候、存、顾:拜 访;过:指责、责备
17.曹爽乃辟之为掾 辟:征召,掾:属官,下属
寤:发觉、发现
29.文不肯就船车,荷担徒行
就:接近、靠近、乘坐 荷:挑着、担着
《高考文言文文化常识》公开课教学PPT课件
明清科举流程
类型
考场 考官 考中学生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院试
乡试 (秋闱) 会试 (春闱) 殿试
县(三年 两次)
府、州
省城(三年 一次,农历 八月)
明:提 学官 清:各 省学政
皇帝派遣 主考官
秀才 举人
京城(乡试 礼部主 次年三月) 持
贡士
皇宫(会试 皇帝 同年四月)
进士及第 (一甲,3 人)
案首
尚书省 (执行政令)
门下省 (审核政令)
吏部
(主管
文职 官员)
户部
(掌管户 籍、疆土、 田地、财 政事宜)
礼部
(主管典 礼、教育、 科举之事)
兵部
(军队、武 官选用、训 练)
刑部
(主管刑罚、 审核案件)
工部
(管理 全国工 程事物)
合作探究
1.擢为后将军 :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3.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 余人俱: 4.初,以恩补将仕郎,调秀州华亭尉,累官至浙 西提刑司干办公事,除明州添差通判。 5.太祖行备武将军: 6.既擢知宿州,以将母弗起,闭门谢宾客。《魏 叔子文集》 7.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8. 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 9.矫王命以杀之: 10.暂为御史,遂窜南夷: 11.辞官:
附加题(20分)
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 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 问的场所,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是:
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 湖南善化的岳麓书院、 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和 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
二、官职沿革
1、政府机构 “三公九卿”
太尉 (军事)
皇帝
丞相 (行政)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之古代文化常识题课件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 读之古代文化常识题课件
汇报人:XX 20XX-02-06
目录
• 古代文化常识概述 • 历史文化常识梳理 • 礼仪制度类知识点解析 • 官职地理类知识点梳理 • 宗教哲学类知识点解析 • 古代科技艺术类知识点拓展
01
古代文化常识概述
古代文化常识定义与特点
定义
古代文化常识是指古代中国在文 化、历史、社会、制度等方面的 基本知识和常识。
分析古代礼仪中如何体现尊卑有序原则,如在称谓、服饰、座次等 方面的规定。
尊卑有序的社会意义
探讨尊卑有序原则在古代社会的意义,以及对现代社会道德建设的 启示。
经典名篇中礼仪描写欣赏
《左传》《史记》等史书中的礼仪描写
选取史书中的经典片段,欣赏古代礼仪的庄重、典雅。
《红楼梦》等文学作品中的礼仪描写
分析文学作品中礼仪描写的艺术手法和审美价值。
民间习俗的多样性
阐述民间习俗的丰富多彩,包括节庆、祭祀、婚嫁、生育等方面的 传统习俗。
宫廷礼仪与民间习俗的互动
探讨宫廷礼仪与民间习俗的相互影响和渗透,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 的演变。
尊卑有序原则及其体现
尊卑有序的原则
阐述古代社会尊卑有序的原则,即不同身份、地位的人应遵守相 应的礼仪规范。
尊卑有序在礼仪中的体现
地理名称的文化内涵
古代地理名称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如“中原”、 “江南”等。
著名战役及其地理背景
赤壁之战
发生在三国时期的著名战役,地点位于今湖北省赤壁市西 北,是三国鼎立局面的关键之战。
三国地理形势
了解三国时期的地理形势对于理解战役背景和战略部署具 有重要意义,如三国时期的荆州、益州等地区的地理位置 和战略价值。
汇报人:XX 20XX-02-06
目录
• 古代文化常识概述 • 历史文化常识梳理 • 礼仪制度类知识点解析 • 官职地理类知识点梳理 • 宗教哲学类知识点解析 • 古代科技艺术类知识点拓展
01
古代文化常识概述
古代文化常识定义与特点
定义
古代文化常识是指古代中国在文 化、历史、社会、制度等方面的 基本知识和常识。
分析古代礼仪中如何体现尊卑有序原则,如在称谓、服饰、座次等 方面的规定。
尊卑有序的社会意义
探讨尊卑有序原则在古代社会的意义,以及对现代社会道德建设的 启示。
经典名篇中礼仪描写欣赏
《左传》《史记》等史书中的礼仪描写
选取史书中的经典片段,欣赏古代礼仪的庄重、典雅。
《红楼梦》等文学作品中的礼仪描写
分析文学作品中礼仪描写的艺术手法和审美价值。
民间习俗的多样性
阐述民间习俗的丰富多彩,包括节庆、祭祀、婚嫁、生育等方面的 传统习俗。
宫廷礼仪与民间习俗的互动
探讨宫廷礼仪与民间习俗的相互影响和渗透,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 的演变。
尊卑有序原则及其体现
尊卑有序的原则
阐述古代社会尊卑有序的原则,即不同身份、地位的人应遵守相 应的礼仪规范。
尊卑有序在礼仪中的体现
地理名称的文化内涵
古代地理名称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如“中原”、 “江南”等。
著名战役及其地理背景
赤壁之战
发生在三国时期的著名战役,地点位于今湖北省赤壁市西 北,是三国鼎立局面的关键之战。
三国地理形势
了解三国时期的地理形势对于理解战役背景和战略部署具 有重要意义,如三国时期的荆州、益州等地区的地理位置 和战略价值。
高考文言文基础知识篇ppt(共8个文件)
动词的使动: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具有“使之怎么样” 的意思,即此时谓语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 宾语发出的。 【高考例题】[2014·浙江卷]性颇嗜诱进后生,推拔于寒 素中,唯恐不及。 【译文】(他)生性很喜欢引导后辈进取, 在家境贫寒、门第低微的人中推荐选拔(人才),生怕做不 到。【分析】进:使…进步。 【高考例题】[2014·江西卷]曳而逐出之,已而竞还啄其 粟。 【译文】(众鸡) 拖拽(它)驱赶(它) 使它出去,随后(又) 争相回去啄食那些 粟粒。【分析】 “出”,使动用法, 使……出,驱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学习外语并不难,学习外语就像交朋友一样,朋友是越交越熟的,天天见面,朋友之间就亲密无间了。——高士其 2、对世界上的一切学问与知识的掌握也并非难事,只要持之以恒地学习,努力掌握规律,达到熟悉的境地,就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了。 ——高士其 3、学和行本来是有联系着的,学了必须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当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手。否则读书虽多,只是成为一座死书库。 ——谢觉哉 4、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杜威 5、构成我们学习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 贝尔纳 6、学习要注意到细处,不是粗枝大叶的,这样可以逐步学习摸索,找到客观规律。 ——徐特立 7、学习文学而懒于记诵是不成的,特别是诗。一个高中文科的学生,与其囫囵吞枣或走马观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朱自清 8、一般青年的任务,尤其是共产主义青年团及其他一切组织的任务,可以用一句话来表示,就是要学习。—— 列宁 9、学习和研究好比爬梯子,要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企图一脚跨上四五步,平地登天,那就必须会摔跤了。—— 华罗庚 10、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它是为着接受一切好的东西而敞开的。如果教师诱导儿童学习好榜样,鼓励仿效一切好的行为,那末,儿童身上的所有缺点就会没有痛苦和创伤地不觉得难受地逐渐消失。 ——苏霍姆林斯基 11、学会学习的人,是非常幸福的人。 ——米南德 12、你们要学习思考,然后再来写作。 ——布瓦罗 13、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 ——华罗庚 14、许多年轻人在学习音乐时学会了爱。—— 莱杰 1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 ——乌申斯基 16、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 ——列宁 17、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 ——毛泽东 18、只要愿意学习,就一定能够学会。 ——列宁 19、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 列夫· 托尔斯泰 20、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 赞科夫 21、游手好闲地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 约翰 · 贝勒斯 22、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邃,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使人善辩。——培根 23、我们在我们的劳动过程中学习思考,劳动的结果,我们认识了世界的奥妙,于是我们就真正来改变生活了。 ——高尔基 24、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毛泽东 25、我学习了一生,现在我还在学习,而将来,只要我还有精力,我还要学习下去。 ——别林斯基
高中文言文阅读文化常识ppt
三公(太尉、司徒、司空)的公署。 汉代官署名。臣民上书和征召,都由公车接待。
《 张 衡 传 》 文 化 常 识
2、五经 3、六艺 4、孝廉 5、公府 6、公车
7、张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两都,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二京,也指长安和洛阳。
8、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
出,离开(朝廷)。 国王,指河间王刘政。国,可指国家,可指国都京城,也指周 代诸侯国以及汉以后侯王的封地、食邑。
从 考 题 中 积 累
一、从课本中积累
称谓
1 晋侯、秦伯围郑
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2 吾不能早用子
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必修一)
3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执事,办事的官吏,这里是对人的敬称。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化常识
1、赵惠文王
谥号。爱民好与曰惠,忠信接礼曰文。 这是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九宾,由傧者九人 2、九宾礼 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
(3)科举制。以明清为例,当时的考试分为四级:童生试—乡 试—会试—殿试。 童生试,又叫小考,考中者俗称秀才,通称生员。童生试包 括三个阶段:县试、府试、院试。院试合格者算是通过了童 生考试,可以进入府、州、县学去学习,才有资格参加之后 的科举考试。 乡试,是科举正式考试的第一级,每三年在各省省城 ( 包括 京城 ) 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季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 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中者俗称举人,第一名称解元。中举 后可以参加会试。 会试,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 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考中者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 统称“进士及第”,其中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 名称探花。状元、榜眼、探花,就像一个鼎的三只足,所以 又称三鼎甲;状元居三鼎甲之首,因而又被称为鼎元。二甲 若干名,统名“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统名“同进士出身”。 二、三甲的第一名皆称为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 张 衡 传 》 文 化 常 识
2、五经 3、六艺 4、孝廉 5、公府 6、公车
7、张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两都,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二京,也指长安和洛阳。
8、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
出,离开(朝廷)。 国王,指河间王刘政。国,可指国家,可指国都京城,也指周 代诸侯国以及汉以后侯王的封地、食邑。
从 考 题 中 积 累
一、从课本中积累
称谓
1 晋侯、秦伯围郑
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2 吾不能早用子
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必修一)
3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执事,办事的官吏,这里是对人的敬称。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化常识
1、赵惠文王
谥号。爱民好与曰惠,忠信接礼曰文。 这是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九宾,由傧者九人 2、九宾礼 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
(3)科举制。以明清为例,当时的考试分为四级:童生试—乡 试—会试—殿试。 童生试,又叫小考,考中者俗称秀才,通称生员。童生试包 括三个阶段:县试、府试、院试。院试合格者算是通过了童 生考试,可以进入府、州、县学去学习,才有资格参加之后 的科举考试。 乡试,是科举正式考试的第一级,每三年在各省省城 ( 包括 京城 ) 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季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 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中者俗称举人,第一名称解元。中举 后可以参加会试。 会试,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 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考中者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 统称“进士及第”,其中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 名称探花。状元、榜眼、探花,就像一个鼎的三只足,所以 又称三鼎甲;状元居三鼎甲之首,因而又被称为鼎元。二甲 若干名,统名“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统名“同进士出身”。 二、三甲的第一名皆称为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高考文言文文化常识》公开课教学PPT课件
姓名称谓(姓名字号、亲属称谓等)、礼制官制、天文 历法(天文学名词、历法)、地理交通(地理名词、交通工具)、 建筑(住宅布局及名称)和科举制度等。这就要求我们在平 时的学习中关注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通过查找资料等方 法,分类积累并串记相关的文化常识。
联想记忆法 识记文化常识要进行相关的联想,或相似联想,或 相反联想。如记忆官职变动:
这样举一而反三,触一而发十,便能较系统地记住 许多知识。
专题训练(抢答题10分)
1(2017年全国卷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 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一种称号,指 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
B.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 元
C.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 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影响也很大
7.降官:贬、谪、放、窜、左迁、左除、左降、 左转
3.文言传记常见官场作为词汇
到任:下车、视事、听事(处理政事) 言事:疏、奏、表、谏、白、矫(假托,假传)
典::专典机密
合
文 言 传
劝(鼓励,奖励) 课:宜劝课农桑
记
按 :遂西定河南地,按榆溪旧塞
作 探
常
案 :案问
识
劾(弹劾,检举)
究
词 从政 构(构害,诬陷)
答案: 。(对)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竞赛判断题
问题:4.博士和教授都 是指古代的学者或博学 多才之人,与官职没有 任何关系
答案: 。(4.错.(“ 博士”是秦汉时掌管书 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 职,“教授”一开始也 是学官名)
判断题
5.三省六部制里,主管工 程营造、屯田水利的是 户部
答案:。(错(是工部) )
附加题(20分)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考试题型文化常识PPT课件(原文)
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 3、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文中语境:谢侍郎墉提学江左,特取先生为拔贡生。
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古人尚右,以右为尊,“左迁”即表示贬官。
李白《蜀道难》:“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例如:黄帝是姬姓,炎帝是姜姓,少昊是嬴姓,太昊是凤姓。 ④秋天一鹄先生骨 春水群鸥野老心
典客
(外 交和 民族 事务)
宗正 治粟内 少府
(皇族、史
宗室 (租税 事务) 钱谷财
皇室需 用的山 海池泽
政收支) 之税及
官府手
工业
高考链接 【2016全国1卷】 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
√ 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 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
“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桂榜
(秋闱)
会试
杏榜
(春闱)
殿试 金榜
县 府
府、州
省会(三年 一次,农历 八月)
明:提 学官 清:各 省学政
皇帝派遣 主考官
京城(乡试 礼部主 次年三月) 持
皇宫(会试 皇帝 同年四月)
童生 生员(秀才)
案首
举人
解元
贡士
进士及第 (一甲,3 人)
会元
状元 榜眼 (鼎元)
进士出身
传胪
(二甲,若干)
同进士出身
孝武皇帝
世宗
元狩、元鼎、元封、太 初、天汉、太始、征和
文武大圣大广孝 太宗 皇帝
体天隆运定统建极、 世祖
英睿钦文显武、大 德弘功至仁纯孝、 章皇帝
贞观 顺治
号
别号
谥号
(文中语境:谢侍郎墉提学江左,特取先生为拔贡生。
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古人尚右,以右为尊,“左迁”即表示贬官。
李白《蜀道难》:“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例如:黄帝是姬姓,炎帝是姜姓,少昊是嬴姓,太昊是凤姓。 ④秋天一鹄先生骨 春水群鸥野老心
典客
(外 交和 民族 事务)
宗正 治粟内 少府
(皇族、史
宗室 (租税 事务) 钱谷财
皇室需 用的山 海池泽
政收支) 之税及
官府手
工业
高考链接 【2016全国1卷】 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
√ 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 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
“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桂榜
(秋闱)
会试
杏榜
(春闱)
殿试 金榜
县 府
府、州
省会(三年 一次,农历 八月)
明:提 学官 清:各 省学政
皇帝派遣 主考官
京城(乡试 礼部主 次年三月) 持
皇宫(会试 皇帝 同年四月)
童生 生员(秀才)
案首
举人
解元
贡士
进士及第 (一甲,3 人)
会元
状元 榜眼 (鼎元)
进士出身
传胪
(二甲,若干)
同进士出身
孝武皇帝
世宗
元狩、元鼎、元封、太 初、天汉、太始、征和
文武大圣大广孝 太宗 皇帝
体天隆运定统建极、 世祖
英睿钦文显武、大 德弘功至仁纯孝、 章皇帝
贞观 顺治
号
别号
谥号
高考文言文复习之文化常识.ppt
⑦⑦秦若国舍郑 在以 西为方东,.郑道.国主.在。东(《方烛,之 为武 秦退国秦在师东》方) 道路上的主人。后 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
⑧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鸿门宴》)
⑧“季父”,即叔父,古人排行有孟、仲、叔、季。“季”,最小的。 ⑨⑨“是社社.稷 稷.之 ”臣,古也时。每何年以都伐要为?祭(《祀论土语地·季神氏和》五) 谷神,以求平安和 丰收。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
-9-
典题 2 科举、学校、音乐、歌赋类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① “六六.艺艺.经”,指传《皆通诗习》之《,不书拘》于《时礼,学》于《余易。》(《《师乐说》》《) 春秋》 六部儒家经典。
②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
②“庠序”,古代的学校名。殷商时代叫“序”,周代叫“庠”。 ③③“秀后才刺”史,汉臣代荣以举臣来秀选.才拔.。人(《才陈的情一表种》察)举科目,此处指优 秀的人才。与后代科举“秀才”不同。隋代始行科举制, 设秀才科。唐初沿置此科,及第者称秀才。
⑤“既望”,指望日的次日,通常指农历的每月十六日。
-14-
⑥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马嵬》)
⑥“四纪”,四十八年。古人以木星绕日一周(十二年)为一纪。
⑦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孔雀东南飞》)
⑦“黄昏”,十二时辰之一,是戌时,日落以后天还没有完全黑的时 间,一般是指19点至21点。“人定”,是亥时,夜深人静的时候, 晚⑧上若2潜1师点以至来2,3国.点可。得也。(《左传·殽之战》) ⑧“国”并不是指整个郑国,而是指“国都”“京城”。
”两句写
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
都很难越过。
(3)杜甫在《春望》中借花鸟以抒发自己悲愤
⑧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鸿门宴》)
⑧“季父”,即叔父,古人排行有孟、仲、叔、季。“季”,最小的。 ⑨⑨“是社社.稷 稷.之 ”臣,古也时。每何年以都伐要为?祭(《祀论土语地·季神氏和》五) 谷神,以求平安和 丰收。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
-9-
典题 2 科举、学校、音乐、歌赋类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① “六六.艺艺.经”,指传《皆通诗习》之《,不书拘》于《时礼,学》于《余易。》(《《师乐说》》《) 春秋》 六部儒家经典。
②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
②“庠序”,古代的学校名。殷商时代叫“序”,周代叫“庠”。 ③③“秀后才刺”史,汉臣代荣以举臣来秀选.才拔.。人(《才陈的情一表种》察)举科目,此处指优 秀的人才。与后代科举“秀才”不同。隋代始行科举制, 设秀才科。唐初沿置此科,及第者称秀才。
⑤“既望”,指望日的次日,通常指农历的每月十六日。
-14-
⑥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马嵬》)
⑥“四纪”,四十八年。古人以木星绕日一周(十二年)为一纪。
⑦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孔雀东南飞》)
⑦“黄昏”,十二时辰之一,是戌时,日落以后天还没有完全黑的时 间,一般是指19点至21点。“人定”,是亥时,夜深人静的时候, 晚⑧上若2潜1师点以至来2,3国.点可。得也。(《左传·殽之战》) ⑧“国”并不是指整个郑国,而是指“国都”“京城”。
”两句写
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
都很难越过。
(3)杜甫在《春望》中借花鸟以抒发自己悲愤
高考文言文复习专题:文化常识考查题ppt优秀课件
2021/4/14
【2017新课标2卷】
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 吏初到任所。 B.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 实的取证工作。 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 用作帝王的代称。 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 ,现代泛指首都。
C项,误在说“近侍……职位很高”。做帝王近侍的,通 常是宦官,而宦官通常职位不高。从本文语境看,“近侍 ”只是代表宋神宗向有关官员询问兵马之数的,他只是个 传声筒,并无发号施令、下判作决之大权,故其职位不会 很高。 2021/4/14
体验高考真题
【2016新课标Ⅰ卷】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2021/4/14
文化常识基本分类
官职官制
历法刑罚 服饰器物
2021/4/14
风俗礼仪 地理常识 文学常识
教育科举 名号称谓 音乐文娱
【2017新课标Ⅰ卷】
•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 确的一项是(3分)
• 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 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中宫、陛下、庙号、太子、名、字、 谥号、(阙?)
地理常识
契丹、两京
教育科举
风俗礼仪
2021/4/14
登进士及第 建储、嗣位
《烛之武退秦师》
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 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 ,和《公羊16新课标Ⅲ卷】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2017新课标2卷】
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 吏初到任所。 B.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 实的取证工作。 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 用作帝王的代称。 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 ,现代泛指首都。
C项,误在说“近侍……职位很高”。做帝王近侍的,通 常是宦官,而宦官通常职位不高。从本文语境看,“近侍 ”只是代表宋神宗向有关官员询问兵马之数的,他只是个 传声筒,并无发号施令、下判作决之大权,故其职位不会 很高。 2021/4/14
体验高考真题
【2016新课标Ⅰ卷】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2021/4/14
文化常识基本分类
官职官制
历法刑罚 服饰器物
2021/4/14
风俗礼仪 地理常识 文学常识
教育科举 名号称谓 音乐文娱
【2017新课标Ⅰ卷】
•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 确的一项是(3分)
• 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 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中宫、陛下、庙号、太子、名、字、 谥号、(阙?)
地理常识
契丹、两京
教育科举
风俗礼仪
2021/4/14
登进士及第 建储、嗣位
《烛之武退秦师》
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 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 ,和《公羊16新课标Ⅲ卷】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A.博士,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为学术上专通经艺、 教授生徒的官职。文中“博士”与《送东阳马生序》中“有司业、博士为 之师”中的“博士”同义。
● B.孝弟,即孝悌。孝指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悌指朋友同辈之间的友爱。 孝 悌 是 中 国 文 化 精 神 , 文 中 “ 孝 弟 ” 与 《 孟 子 ·梁 惠 王 上 》 中 “ 申 之 以 孝 悌 之义”中的“孝悌”同义。
●D.印绶,官印和系印的绶带,亦作官印的统称,古时治事命官 须颁有印绶。
8
3.B(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常识的了解。B项中的“下 车”指官员到任) ●下车,拼音为xià chē,汉语词语,意思是古代作殉葬用
的粗陋的木制车。初即位或到任也称为“下车”。出自 《礼记·乐记》。
9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是(3分)( )
●孝悌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xiào tì。孝,指报答父母 的养育之恩;悌,指兄弟姐妹之间的友爱。孔子非常重 视孝悌,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简言之:孝 敬父母、尊重爱护兄弟姐妹。
11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 项是(3分)
●A.孝廉,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 后被举荐的人亦称孝康; 明清时对举人的称呼。
●B.刺史,官名,汉始设,本为掌管天文历法的官员;宋元后沿用 为州长官的别称。
●C.七政,是中国古代天文术语,说法不一,可指日、月和金、木、 水、火、土五星。
●D.论,也称评、赞、诠、叙、议、述,名称不一;总称论赞,指 附在史传后的评语。
12
5.(3分)B(刺史,汉设立为监察郡县的官员。)
●刺史制度,作为汉代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所实行的一种较为完备、 系统的监察制度,有其产生、形成的历史过程。
●汉代刺史制度是对秦代监御史制度的继承。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以 后,建立了一套地方监察制度——监御史制度。在地方上,“分 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监,亦称“监公”,或 称监御史、监郡御史、郡监等。监御史的地位可以和郡守、郡尉 并称,其主要职责是“掌监郡”,即负责监察郡守等人的行政事 务。
13
●《世本》、《大戴礼记》、《史记·五帝 本纪》列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为五 帝。
7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 项是( )
●A.受禅(禅让制),中国上古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由部 落各人表决。
●B.乞骸骨,自请退职,请求使骸骨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与 下车、致仕同。
●C.顿首,中国古代的一种交际礼节,即拜跪于地,以头叩地再 举而不停留。
●C.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与门下省、尚书省并 称“三省”。其中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等六部。
●D.辟:是汉代选拔任用人才的一种制度,指公府、州郡任用属 吏;皇帝征召任用称“征”,二者合称“征辟”。
4
1.B(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
●⑴ 驾崩bai 皇帝之死,称之为崩,除驾崩之外,大薨/晏 驾/千秋/山陵崩/登遐/大行du/星驾/升霞等也用于皇帝之死。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 项是( )
●A. 登第,也称“登科”,指科举时代应考人被录取。文中何灌 是通过武选而被录取,进入仕途。
●B. 辽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一个朝代,曾与北宋相对峙, 后被由女真族建立的金灭亡。
●C. 河东,在古代指今山西省西南部,黄河由北向南流经这一地 区,因在黄河以东,故有此称。
● C.东宫,是古代宫殿指称,因方位而得名,后借指居住东宫的储君,即太子; 汉时因皇太后居未央宫东,故也指皇太后;文中之义为前者。
● D.致仕,即交还官职,正常退休。古代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古代官员 想退休必须再三恳请君王批准.因而退休又被形象地称为“乞骸骨”。 10
4.B.(悌,指兄弟姐妹之间的友爱。)
●B.和亲,即“和戎、和番”,是指中原王朝统治者与外族出于 各种目的而达成的政治联姻。
●C.薨,古称诸候或有爵位的大官之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 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等。
●D.甲子,我国古代纪年法的一种。古人用十天干、十二地支组
合使用。
6
2.A(上古三皇五帝,如羲皇伏羲、娲皇女娲、黄帝轩辕、 炎帝神农等都不是真正帝王,仅为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 首领,其“皇”或“帝”号,为后人所追加。)
●⑵ 薨 诸侯之死,称之为薨,也有称之为”赛的“说法。 ●⑶ 卒 大夫之死,称之为卒。 ●⑷不禄 士之死,称之为不禄,禄指俸禄,不禄意为不能
够再领取朝廷的俸禄。 ●⑸ 死 庶人之死,称之为死,庶人即普通人。
5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 项是( )(3分)
●A.皇帝是中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的称号,最早有三皇五帝, 如羲皇、娲皇、炎帝等。
3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 一项是(3分)( )
●A.觐:古代宾礼之一,“春见曰朝,秋见为觐”,合称为朝觐。
●B.崩:古代帝王或皇后死曰崩;诸侯王死,唐以后也指二品以 上官员死,曰薨;大夫死曰不禄,士死曰卒,庶民死曰死。
●D. 靖康,北宋年号之一。年号是汉武帝时首创,用来纪年的一 种名号,皇帝都是一人一个年号。
14
6. D(明代之前皇帝一人可以有多个年号)
●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与当代日本国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以 作为表示年份)。一般由君主发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 即位后首创年号。始创年号为建元。此后形成制度。历代帝王遇 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 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如唐高宗有14个;明 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故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 永乐皇帝、雍正皇帝等。如先皇在年中去世,继位者仍使用当前 年号,新年后改元。如永乐二十二年七月驾崩,八月朱高炽登基, 以明年为洪熙元年。
2021届高三文言文 文化常识典型题例
1
文化常识: ●古代的称谓习惯 ●天文历法 ●风俗礼仪 ●教育科考制度等。
2
高考的文化常识考查范围很宽泛。我们的复习不可能 涵盖所有知识。课件呈现的内容只能说是“古代文化常识 举隅”。更重要的是,我们平时在做文言文语段时,要用 心地逐个积累。
此外,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的内容是交叉的,积累文 化常识,不仅在于拿到一道选择题的3分,还有助于识记文 言实词,准确理解文意。
● B.孝弟,即孝悌。孝指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悌指朋友同辈之间的友爱。 孝 悌 是 中 国 文 化 精 神 , 文 中 “ 孝 弟 ” 与 《 孟 子 ·梁 惠 王 上 》 中 “ 申 之 以 孝 悌 之义”中的“孝悌”同义。
●D.印绶,官印和系印的绶带,亦作官印的统称,古时治事命官 须颁有印绶。
8
3.B(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常识的了解。B项中的“下 车”指官员到任) ●下车,拼音为xià chē,汉语词语,意思是古代作殉葬用
的粗陋的木制车。初即位或到任也称为“下车”。出自 《礼记·乐记》。
9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是(3分)( )
●孝悌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xiào tì。孝,指报答父母 的养育之恩;悌,指兄弟姐妹之间的友爱。孔子非常重 视孝悌,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简言之:孝 敬父母、尊重爱护兄弟姐妹。
11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 项是(3分)
●A.孝廉,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 后被举荐的人亦称孝康; 明清时对举人的称呼。
●B.刺史,官名,汉始设,本为掌管天文历法的官员;宋元后沿用 为州长官的别称。
●C.七政,是中国古代天文术语,说法不一,可指日、月和金、木、 水、火、土五星。
●D.论,也称评、赞、诠、叙、议、述,名称不一;总称论赞,指 附在史传后的评语。
12
5.(3分)B(刺史,汉设立为监察郡县的官员。)
●刺史制度,作为汉代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所实行的一种较为完备、 系统的监察制度,有其产生、形成的历史过程。
●汉代刺史制度是对秦代监御史制度的继承。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以 后,建立了一套地方监察制度——监御史制度。在地方上,“分 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监,亦称“监公”,或 称监御史、监郡御史、郡监等。监御史的地位可以和郡守、郡尉 并称,其主要职责是“掌监郡”,即负责监察郡守等人的行政事 务。
13
●《世本》、《大戴礼记》、《史记·五帝 本纪》列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为五 帝。
7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 项是( )
●A.受禅(禅让制),中国上古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由部 落各人表决。
●B.乞骸骨,自请退职,请求使骸骨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与 下车、致仕同。
●C.顿首,中国古代的一种交际礼节,即拜跪于地,以头叩地再 举而不停留。
●C.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与门下省、尚书省并 称“三省”。其中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等六部。
●D.辟:是汉代选拔任用人才的一种制度,指公府、州郡任用属 吏;皇帝征召任用称“征”,二者合称“征辟”。
4
1.B(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
●⑴ 驾崩bai 皇帝之死,称之为崩,除驾崩之外,大薨/晏 驾/千秋/山陵崩/登遐/大行du/星驾/升霞等也用于皇帝之死。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 项是( )
●A. 登第,也称“登科”,指科举时代应考人被录取。文中何灌 是通过武选而被录取,进入仕途。
●B. 辽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一个朝代,曾与北宋相对峙, 后被由女真族建立的金灭亡。
●C. 河东,在古代指今山西省西南部,黄河由北向南流经这一地 区,因在黄河以东,故有此称。
● C.东宫,是古代宫殿指称,因方位而得名,后借指居住东宫的储君,即太子; 汉时因皇太后居未央宫东,故也指皇太后;文中之义为前者。
● D.致仕,即交还官职,正常退休。古代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古代官员 想退休必须再三恳请君王批准.因而退休又被形象地称为“乞骸骨”。 10
4.B.(悌,指兄弟姐妹之间的友爱。)
●B.和亲,即“和戎、和番”,是指中原王朝统治者与外族出于 各种目的而达成的政治联姻。
●C.薨,古称诸候或有爵位的大官之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 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等。
●D.甲子,我国古代纪年法的一种。古人用十天干、十二地支组
合使用。
6
2.A(上古三皇五帝,如羲皇伏羲、娲皇女娲、黄帝轩辕、 炎帝神农等都不是真正帝王,仅为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 首领,其“皇”或“帝”号,为后人所追加。)
●⑵ 薨 诸侯之死,称之为薨,也有称之为”赛的“说法。 ●⑶ 卒 大夫之死,称之为卒。 ●⑷不禄 士之死,称之为不禄,禄指俸禄,不禄意为不能
够再领取朝廷的俸禄。 ●⑸ 死 庶人之死,称之为死,庶人即普通人。
5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 项是( )(3分)
●A.皇帝是中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的称号,最早有三皇五帝, 如羲皇、娲皇、炎帝等。
3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 一项是(3分)( )
●A.觐:古代宾礼之一,“春见曰朝,秋见为觐”,合称为朝觐。
●B.崩:古代帝王或皇后死曰崩;诸侯王死,唐以后也指二品以 上官员死,曰薨;大夫死曰不禄,士死曰卒,庶民死曰死。
●D. 靖康,北宋年号之一。年号是汉武帝时首创,用来纪年的一 种名号,皇帝都是一人一个年号。
14
6. D(明代之前皇帝一人可以有多个年号)
●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与当代日本国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以 作为表示年份)。一般由君主发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 即位后首创年号。始创年号为建元。此后形成制度。历代帝王遇 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 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如唐高宗有14个;明 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故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 永乐皇帝、雍正皇帝等。如先皇在年中去世,继位者仍使用当前 年号,新年后改元。如永乐二十二年七月驾崩,八月朱高炽登基, 以明年为洪熙元年。
2021届高三文言文 文化常识典型题例
1
文化常识: ●古代的称谓习惯 ●天文历法 ●风俗礼仪 ●教育科考制度等。
2
高考的文化常识考查范围很宽泛。我们的复习不可能 涵盖所有知识。课件呈现的内容只能说是“古代文化常识 举隅”。更重要的是,我们平时在做文言文语段时,要用 心地逐个积累。
此外,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的内容是交叉的,积累文 化常识,不仅在于拿到一道选择题的3分,还有助于识记文 言实词,准确理解文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