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必背古诗文汇总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汇总1、XXXXXX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XXX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XXX左迁龙标遥有此寄XXX杨花落尽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与明月。
3、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
潮平两岸阔,XXX一帆悬。
XXX生残夜。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XXX(《世说新语》)原文:XXX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XXX纷纷何所似?”兄子XXX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XXX,左将军XXX之妻也。
6、XXX与友期(《世说新语》)XXX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XXX舍去,去后致使。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朋友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朋友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掉臂。
译文:XXX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XXX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XXX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XXX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XXX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7、一)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正人乎?”——《学而》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乎?”——学而》三)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2023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现代文(完整版)

2023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
诗现代文(完整版)
古诗
1.《静夜思》 -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登鹳雀楼》 -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望庐山瀑布》 -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现代文
1. 《读书使人快乐》 - 斯宾塞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笔记通读使人深思。
论文写作使人凝练。
2. 《少年中国说》 - 鲁迅
现在的青年应当是一个民族的主人,是未来强盛后必然的接班人,是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当丧失勇气和愤懑的一个民族的中坚,你们应当抛弃一切恬淡情怀,决然的站起来,在全力以赴的拼搏中再获别样的精彩!
3. 《阳光灿烂的日子》 - 郭敬明
阳光不灿烂了,地球一片漆黑了。
没有阳光,天空怎么照耀?父亲一步一步走向黎新的世界,也同样是希望他的世界在这一片漆黑中有光。
以上是《2023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现代文》的完整版内容,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必背知识点全汇总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必背知识点全汇总第一单元1.《春》朱自清一、作者介绍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后改名自清,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原籍浙江绍兴,后定居扬州,故自称“扬州人”。
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震动诗坛。
他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代表作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有《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文艺论著有《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绿》《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二、词语解释①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②朗润:明朗润泽③赶趟儿:原意指赶得上,这里的意思是各种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④酝酿:原意是造酒,这里是说各种气息混合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⑤婉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⑥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
招展,迎风摆动⑦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的打算在春天。
意思是,春天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情及早安排好⑧吹面不寒杨柳风:出处南宋的志南和尚《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三、中心思想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
通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五幅主要图画,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2.《济南的冬天》老舍一、作者简介老舍,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舍予”“老舍”(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北京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
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收在《老舍文集》里。
“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舍弃;予,我。
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舍予”“老舍”,就是他一生忘我精神的真实写照。
二、词语解释①响晴:(天空)晴朗无云②温晴:温暖晴朗③着落: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④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⑤秀气:清秀。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文原文及译文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文原文及译文咏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谢太傅在一个冬雪纷飞的日子里,把子侄们辈的人聚集在一起,跟他们一起谈论诗文。
不一会儿,雪下得大了,太傅十分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跟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他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风而起。
”谢太傅听了开心的大笑起来。
她(谢道韫)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
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
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
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
”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
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
”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论语》十二章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为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完整版

7、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与明月,。
3、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4、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 咏雪(《世说新语》)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 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6、 陈太丘与友期(《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 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 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陈太丘的朋友问 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说: “您 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 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七年级语文上册1、观沧海 曹操古诗文汇总一一《学而》7、(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学而》(三)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书必背古诗词、古文15篇详解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古文详细解析及赏析一、观沧海 (1)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三、次北固山下 (3)四、天净沙.秋思 (4)五、咏雪 (5)六、陈太丘与友期行 (6)七、《论语》十二章 (8)八、诫子书 (11)九、狼 (12)十、穿井得一人 (16)十一、杞人忧天 (17)十二、秋词.其一 (19)十三、夜雨寄北 (19)十四、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20)十五、潼关 (21)一、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东行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观赏苍茫的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周围树木葱茏,花草丰茂。
萧瑟的风声传来,草木动摇,海中翻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
啊,庆幸得很!就用诗歌来表达内心的志向吧。
【注释】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碣(jié)石:山名。
碣石山,河北昌黎碣石山。
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乌桓得胜回师时经过此地。
沧:通“苍”,青绿色。
海:渤海何:多么澹澹(dàn 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竦峙(sǒng zhì):耸立。
竦,通耸,高。
萧瑟:树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日月:太阳和月亮若:如同.好像是.星汉:银河,天河。
幸:庆幸。
甚:极点。
至:非常。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太值得庆幸了!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最后两句每章都有,与本诗正文的内容没有的直接关系。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创作背景】这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大概作于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宝十二载)。
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今湖南省黔阳县)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后写下了这首诗。
人教版部编初中七年级教学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完整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汇总1、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此中;星汉绚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哪处达?归雁洛阳边。
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斜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咏雪(《世说新语》)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子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繁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6、陈太丘与友期(《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以致。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管。
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商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待他而走开了,陈太丘走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纪七岁,在门外嬉戏。
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好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走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他人相约同行,却丢掉他人先走开了。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誉;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觉惭阅读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7、论语十二章(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三)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数,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必背知识点全汇总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必背知识点全汇总第一单元1.《春》朱自清一、作者介绍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后改名自清,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原籍浙江绍兴,后定居扬州,故自称“扬州人”。
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震动诗坛。
他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代表作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有《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文艺论著有《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绿》《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二、词语解释①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②朗润:明朗润泽③赶趟儿:原意指赶得上,这里的意思是各种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④酝酿:原意是造酒,这里是说各种气息混合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⑤婉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⑥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
招展,迎风摆动⑦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的打算在春天。
意思是,春天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情及早安排好⑧吹面不寒杨柳风:出处南宋的志南和尚《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三、中心思想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
通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五幅主要图画,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2.《济南的冬天》老舍一、作者简介老舍,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舍予”“老舍”(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北京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
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收在《老舍文集》里。
“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舍弃;予,我。
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舍予”“老舍”,就是他一生忘我精神的真实写照。
二、词语解释①响晴:(天空)晴朗无云②温晴:温暖晴朗③着落: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④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⑤秀气:清秀。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必背古诗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必背古诗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必背古诗文在中学语文课程中,古诗文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通过学习古诗文,不仅可以增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审美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中,有几篇必背的古诗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和学习。
第一篇是《静夜思》。
这是唐代文学家李白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古代诗歌的瑰宝。
诗中描述了作者夜晚在床上不能入睡,为了消除睡意,他起身观看床头的明月。
诗中以朴实、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个人独坐的深夜景象,表达了对家乡乡亲的思念之情。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入的感悟,李白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篇是《望庐山瀑布》。
这是唐代文学家李白的作品之一,也是李白的自然诗之佳作。
诗中描绘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景象,以及作者在这美丽的自然景色中感受到的宇宙之大与人生之短暂。
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李白抒发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使读者感受到了一种深邃的意境和哲理。
第三篇是《登鹳雀楼》。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的作品,以描写人物和景物的变化为主要内容。
诗中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开头,描绘了长城的壮丽景象。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时间和空间的变幻的体察,王之涣表达了自然景色的壮丽和人生的无常,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反思。
第四篇是《悯农》。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李绅的作品,通过描写农民辛勤劳作与不幸遭遇,表达了对农民辛苦生活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愤怒。
诗中以“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等细节描写,揭示出农民艰辛劳动的画面,使读者深刻感受到农民的辛勤和无奈。
第五篇是《登高》。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杜甫的作品,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
诗中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开头,描绘了山明水净的美景和作者内心的沉思。
通过对自然景色细致入微的描写和自身感悟的反思,杜甫表达了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思考和感叹,使读者产生共鸣。
通过学习这几篇必背的古诗文,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文学之美,还可以感悟到作者内心的情感和思考。
部编版初中语文古诗文汇总(七至九年级全)

部编版初中语文古诗文汇总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4.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东汉 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第二单元】8.《世说新语》两则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第三单元】12.《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必背篇目及译文梳理 初中语文必背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全册必背古诗文汇编七年级上册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课外古诗词诵读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2024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古诗文默写背诵(中考复习必背)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知识清单古诗文默写:七上1.辨明名句(篇)的特征,抓住复习重点一般能成为名句(篇)的文句,往往具有以下特点:(1)巧用修辞,意蕴深刻。
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寓含哲理,令人深思。
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情景交融,意味深长。
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情感积极,警策励志。
如“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凡是有以上特点之一的名句(篇)均是中考复习的重点。
2.反复诵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诵读对于学生学习诗词来说,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通过反复诵读,理解句意,理解文意。
反过来能“见义知句”。
3.归纳积累就是将相关的诗文名句按照不同的类别归类整理。
如“送别类、怀乡类、爱国类、理想类、描写类(花鸟树木、山水雨雪、春夏秋冬等)”。
并把它们做成卡片,便于比较记忆。
4.联想积累借助类比、联想的方式积累名句。
要求大脑中有“名句意识”:看到一个派别就联想到相应作家的名句;看到某个作家,就联想到他写过的名句;看到某篇文章、某首诗词的题目,就联想到里面的名句;看到一个名句,就联想到和它意思相近或相反的名句。
例如:由范仲淹就能想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看见《游山西村》就能想起“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5.造句积累自己平时可以仿照中考题“理解型默写”的要求设置情境,运用名句写一个文段,把与内容、情感、思想相关的名句组织进去,这样既形成了系统,又灵活运用了知识。
一、《观沧海》(曹操)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曹操《观沧海》)2、水何澹澹,山岛辣峙。
3、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5、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6.《观沧海》中统领全篇,点明地点和观察对象的句子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7.《观沧海》中描写大海动荡、山岛高耸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8.《观沧海)中描绘草木生机勃勃的句子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部编版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曲文言文汇总

部编版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曲文言文汇总七上课内古诗:1. 观沧海三国魏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到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七上课外古诗词5.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6. 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7.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8. 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9. 秋词(其一)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10.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1.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宋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2.潼关清谭嗣同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七下课内古诗13.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完整word版)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

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篇目第4课观沧海作者:曹操【魏晋】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李白【唐代】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作者:王湾【唐代】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元代】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第8课《世说新语》两则《咏雪》作者:刘义庆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作者:刘义庆【宋代】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部编版初中语文必背古诗文61篇汇总

部编版初中语文古诗文必背61篇1.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蒹葭《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3.十五从军征汉乐府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架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4.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5.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6.木兰辞北朝民歌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文汇总
1.观沧海
【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论语十二章
【春秋末期】孔子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
乎?”——《学而》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
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
乐。贤哉,回也!”——《雍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
浮云。”——《述而》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
而》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6.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7.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8.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唐】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9.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0.诫子书
【三国】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
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
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1.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12. 秋词
【唐】刘禹锡
(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其二)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此诗为补充,不要求背诵)
13.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4.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南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 其一)
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
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此诗为补充,不要求背诵)
15.潼关
【清】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16. 春
朱自清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
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
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
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
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
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大小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
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
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
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
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
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
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
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
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
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
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17.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
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
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
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
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
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
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
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
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18.纪念白求恩
毛泽东
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
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
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
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
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
人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