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将东陇海产业带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提案
陇海经济发展设想
提要:“东陇海地区”的建设将为徐州带来诸多发展机遇。
例如,徐连客运专线等工程的建设和城际交通的开通,必将进一步加强这一地区的经济社会联系。
我市“十二五”规划中,在县域城镇体系规划方面,对于江苏省邳州和江苏省新沂的未来发展定位,都带有浓郁的东陇海色彩:江苏省邳州将建成东陇海产业带极具活力的工贸城市和水陆交通枢纽、大运河沿岸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现代化生态城市;江苏省新沂将建成东陇海线重要的工业城市、苏鲁接壤地区新兴的交通枢纽和商贸旅游中心。
彭城晚报:“这对徐州是重大利好消息”时间:2011年3月15日来源:中国徐州网—彭城晚报(徐州)根据我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十二五期间将坚持大交通对接大港口,前面优化徐连交通体系。
其中,从新型工业化布局来说,徐州将构建“双核两带三组团”的新型工业化布局。
其中徐新工业走廊的“徐新”指徐州到江苏省新沂,这就位于东陇海沿线。
徐州“双核两带三组团”的新型工业化布局制图/ 朱思佳徐师大区域与城市研究中心主任沈正平教授徐师大区域与城市研究中心主任沈正平接受本报专访,解读《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东陇海地区纳入国家城市化战略格局对徐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在《“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中,清晰标注出了我国未来21个主要城市化地区,“东陇海地区”位在其中。
而在今年1月份,我市通过的《徐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提出“加快东陇海产业带建设”。
作为长期研究和跟踪东陇海地区发展的专家,徐州师范大学区域与城市研究中心主任沈正平教授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东陇海地区发展写入国家城市化战略布局,这对徐州来说,将是一个重大利好消息。
”■专家解读徐州连云港一体化建设前景广阔进入新世纪以来,江苏省产业布局及区域发展逐渐形成鲜明的战略框架,省委省政府先后提出并实施了沿江、沿沪宁线、沿东陇海线、沿海的“四沿”发展战略,包括了沿沪宁线高新技术产业带、沿江基础产业带、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和沿海产业带。
徐州-抢抓新机遇迈上新台阶
徐州日报/2010年/1月/11日/第002版徐州・要闻全力打造东陇海产业带,加快发展“高铁经济”——抢抓新机遇迈上新台阶本报记者李晓航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抓住东陇海产业带规划即将上升为国家战略和高铁即将开通两大新机遇,全力打造东陇海工业走廊,加快发展“高铁经济”,是推动今年经济工作迈上新台阶的关键举措。
加快修订规划东陇海产业带发展规划一旦通过论证,上升为国家战略,将给徐州发展带来重大利好,我们要加快修订东陇海产业带发展规划,全力打造东陇海工业走廊。
1市发改委主任田质林介绍说,加快东陇海产业带建设,是省委十届五次全会作出的重要决策。
东陇海线在江苏境内经徐州自西向东依次穿越徐州市区、铜山、邳州、新沂、东海和连云港市区。
这一区域不仅资源丰富,而且有多条铁路干线、高速公路和港口等基础设施,具备发展工业的良好条件。
实施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就是推进这一区域所具备的区位、交通、资源、基础产业等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在江苏北部地区构建一个现代化的国际海港,打造一个新型工业化产业带,崛起一个新兴都市圈和城市群。
为抢抓东陇海产业带建设机遇,已启动徐州市东陇海产业带规划编制工作,结合沿海开发、振兴老工业基地战略目标,对工业、服务业、农业、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进行规划,突出“一轴一点”,建设以徐州市区为中心、东陇海为主轴的工业走廊。
田质林说,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启动以来,我市沿线地区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尤其是邳州、新沂两个沿线城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优势主导产业,正日益成为苏南和江浙资本的投资热地。
东陇海工业走廊对于我市建设特大型区域性中心城市、落实产业与空间政策、贯彻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下一步,徐州将在统筹空间功能区划和发展定位的基础上,加快东陇海产业带沿线经济开发区、工业集聚区的载体建设,通过做大做强新沂、邳州等节点城市,积极发展重点中心镇,使东陇海工业走廊迅速崛起。
2抓好核心区建设2011年徐州将进入高铁时代,我们要精心规划建设好高铁核心商务区,加快发展“高铁经济”,推动我市经济社会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4821号(经济发展类240号)提案答复的函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4821号(经济发展类240号)提案答复的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1.09.24•【文号】•【施行日期】2021.09.2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区域经济开发正文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4821号(经济发展类240号)提案答复的函你们提出的关于推进秦岭生态保护和环秦岭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收悉。
经商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文化和旅游部,现答复如下。
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坐标,是我国南北方的气候分界线,是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三峡库区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等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所在地,生态安全屏障功能突出,区域战略地位重要。
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秦岭时强调,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对确保中华民族长盛不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我委和有关部门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积极支持秦岭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和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共保、共建、共享、共富的绿色发展之路。
一、关于秦岭地区生态保护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我委和有关部门坚持生态优先,在相关规划编制、国家公园设立、生态保护修复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推动有关省市形成共抓大保护的合力,提高秦岭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护等功能与作用,筑牢国家生态屏障。
(一)加强秦岭地区生态保护规划引导。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在黄河、长江重点生态区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中,部署了秦岭相关地区的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并提出新整合设立秦岭、黄河口等国家公园。
我委会同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的《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及正在编制的《黄河重点生态区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建设规划(2021—2035年)》《长江重点生态区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建设规划(2021—2035年)》,生态环境部正编制的《“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专项规划》等,将秦岭有关地区分别列入黄河和长江流域重要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范围,研究提出了生态保护修复具体工程举措,积极协调相关支持政策。
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7943号建议的答复
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7943号建议的答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1.09.15•【文号】•【施行日期】2021.09.1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7943号建议的答复您提出的关于加快建立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协同发展新机制的建议收悉。
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郑州主持召开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
2020年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要推进兰州—西宁城市群发展,推进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协同发展,强化西安、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推动沿黄地区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黄河“几”字弯都市圈涵盖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等4省区沿黄地区,包括太原、呼和浩特、银川等3个省会(首府)城市,以及宁夏吴忠、中卫,内蒙古乌海、巴彦淖尔、包头、鄂尔多斯,陕西榆林,山西朔州、忻州、吕梁等主要城市,经济基础较好,生态功能突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和粮食主产区。
支持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加强沿黄生态保护,强化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大环境污染系统治理力度,对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委在编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过程中,将高质量高标准建设沿黄城市群作为重要内容,以专设章节的形式提出了相关重大任务、工程和重要举措。
一、关于加快构建规划引领一体化机制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和《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等对城市群布局和建设任务提出了明确要求。
经国务院批复同意,我委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包括呼包鄂榆、兰州—西宁等城市群规划,有关地方编制实施了山西中部等省内城市群规划,明确了各城市群发展定位和目标任务。
一带一路背景下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以沿东陇海线为例
Journal of Huaiyin Teachers College
【文化产业研究】
, Social Science Vol. 41 1 2019
新沂、东海三个县(市),它是新亚欧大陆桥经 风韵与魅力。江苏应高度重视区域文化产业发
济走廊的东部起始区域,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 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借助“一带一
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路”,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带动区域联动和协调
其中,连云港和徐州是沿东陇海线重要的节点 发展,集约打造沿东陇海线经济带,促进江苏全
表1 连云港市域海岛资源状况
岛的名称
地理位置 东经 北纬
平岛 119°54′30" 35°08′34″
岸线长度 陆域面积
km
m2
2 77
13 6
达山岛 119°53′25″ 35°00′30″
1 86
10 9
车牛山岛 119°49′18″ 35°59′42″
1 37
5 5
东西连岛 119°28′02″ 35°45′24″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以及“十三 城市,淮安、盐城和宿迁也是沿东陇海线的重要
五”规划的实施,各地把包括区域文化产业在 组成城市。近些年来,特别是“十三五”以来,
内的文化产业发展放上重要议事日程,力争将 江苏对包括沿东陇海线在内的苏北地区发展提
文化产业发展为支柱型产业。推动沿路、沿线、 出了具体的战略部署建议,沿线经济带建设基
0 63
1 4
滩涂面积
构建东陇海区域产业带与县域经济发展
东陇海 区域产业带的概念及发展现状 东 陇海 区域带 从地 理上 讲主 要 是指 沿陇 海铁 路线 东 部地 区,包括徐州 、连 云港 两个市区和铜 山、邳 州、新沂 、东海 四 个 县 ( ) 。 2 0 年 人 口7 5 2 , 面 积 0 9 万 平 方 公 里 , 区 市 04 3 .万 .9 内生 产 总值 1 8 . 亿 元 ,分 别 占 全 省 的 9 9 、9 3 、 7 ,人 均 069 .% .% % G P 18 8 ,超 过 苏北 平 均 水 平 ,为 全 省 平 均 水 平 的 7 .% D 为 4 3元 11, 三 次 产 业 增 加 值 结 构 为 1 . : 1 8 3 . ,三 次产 业 从 业 人 员结 0 6 5 . :7 6 构为4 . :0 6 2 . 。本区位于江苏省最北 端,地处长江三角 3 3 3 . :6 1 洲地 区与环渤海地 区的 中间地带 ,交通大动脉陇海铁路和 连霍 高速公路横贯 东西,京沪铁路和京沪 高速公路纵 贯南 北,区位 优势 明显 ,战 略地 位重要 ;不仅如此 ,本区 自然环境优 良,人 居条件较好 ,土地 、淡水、非金属矿产和 海洋资源较 为丰 富; 教育基础扎实 ,文化底 蕴较深 ,劳动 力资源丰富 ,在矿业 、机 械、海洋 、农业等领域拥有较强的科研 力量 。 二、东陇海 区域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机 遇和挑战 随着区域经济联系 的紧密 ,从经济 的运行态势观察 ,近 几 年来 ,东陇海产业带建 设 已取得 良好 的成 效。但是 ,县域 经济 在产业带构建过程中也遇 到了前所未有 的机遇和挑战 。 ( )机 遇 一 1 政策机遇 。近年 来, 国家先后 实施 了西部打开发战 略、 . 中部 崛起 战略和振兴东北 战略,江苏省委省政 府也提 出了 “ 开 发东陇海 产业带 ”振兴 苏北 的计划 ,对东 陇海 产业带的开发省 委 、省政府 也将制定一系列 促进经济发展 的优 惠政策,例如 吸 引外 资政 策 、 引 进 人 才 政 策 、产 品 出 口政 策 、 农 业 税 收 政 策 等 等 。县域经济 如果能够用足 、用 活这些优 惠政 策,通过 “ 内联 外 引”等 方式 发展县域经济 ,壮大县域特色产业 ,必将大大推 进东陇海产业带的快速形成 。 2 承 接浙 江和苏南 资本 转移的机遇 。随着浙江 和苏南地 区 . 经济 的不 断膨胀 ,这些地区 的产业 资本急需寻 找转 移的出路 。 2 0 年 1 月中旬 ,江苏省举 办了 “ 04 O 苏南企业家赴 东陇海线产业 带投 资考察和洽 谈活动 ”,吸 引了大量苏南企业家 ,其中相 当 分为上规模 的民营企业 ,民营经 济是我省 的支 柱经济 ,在 苏南发达县域经济 中民营经济 占主 角, 民营企业投 资东陇海线 必将带动东陇海地区 民营企业的发展,产生地 区的竞争优势 。 3 利用外 资的机遇 。随着外 资不断大量涌入 ,外 向型经济 . 在促进地 区经济发 展中起到越来越重 要的作用 ,东 陇海 各县域 能 否 抓 住 机 遇 、迎 头 而 上 ,成 为 影 响 县 域 经 济 发 展 的 决 定 性 因 素。县域经济在利用外 资发展工业方 面较 为典型 的当数 苏南的 昆山 ,昆山是全 国外 资最密集的地 区之 一, 由于外 资的大量引 入,县域经济实力 不断增强 。东 陇海沿 线县域在发展 工业构建 东陇海 产业带 的过程 中可借 鉴 “ 昆山经验 ”,通过建立和 完善 相关的软硬环境 ,引进 国外资本发展地方 工业 ,开发县 域优 势 资 源 ,形 成 县 域 特 色 产 业 。 ( )挑 战 二 1 .县域产业建设进展不快 ,与先进地区 的差距仍较明显。 东陇海产业带 总体 来看属于全省整体 经济 的相对 “ 洼 ” 低 地 带 ,这 是 历史 条件 、经 济结 构等 多重 因素 作用 的结 果 。 目 前 ,东陇海产业带 的经济 实力与全省相 比仍 差距悬殊 ,尤其 是 县 域经 济与苏南 、苏 中地 区县域经济差距 明显 ,而且有 逐步拉 大 的趋势,具体见表 1 。 从表 1 中可 以看 出,0 年地 处东 陇海线 的邳州 、新沂 、铜 3 山、东海 等县 ( )与地处 苏中苏南 的江 都、张家港在各项 指 市 标上都存在较大差距 。 2 县域 工 业 对 经 济 增 长 的 拉 动 乏 力 。 . 工业化是 一个地区经济发展 过程 的重要阶 段,也是一个地
连云港全力打造东陇海沿线产业高地
陇海 兰 新 铁路 为轴 心 、 “ 定 ” 列 以 五 班
为载 体 , 确立 运距 及价格 双重 优势 , 引
信息 为核 心 ,建 立起 面向全 球 的物流
信息 服务 网络 ,提升港 口现 代化 管理
综 合功 能 建设 , 力争 “ 十一 五 ” 期 主 末 体 港 区设 计 吞吐 能 力 突 破 1亿 吨 , 其 中集 装箱 3 0万标 箱 ;另 一方 面加 大 0
业 制度 为方 向 ,进 一 步深化 体制 机制
改革 , 增强企 业 内部 发展 活力 。 一步 进
外 运 、 色、 达 以星 等航 运企业 参与 港 口 建设 、 航线 经 营的基 础上 , 力吸 引其 大 他 航运 公 司 、矿 贸企业 等 与港 口关联 度 较 高 的 战略 合作伙 伴 共 同 建设 、 经 营港 t 三是 突 出战略重 点 , 快集装 d。 加
促进 港城经 济发 展。
连云港全力打造 东陇海沿线产业高地
窒 崔 屯 .
凋研组 , 主动 与徐 州 市开 展互 访交 流 , 关 键举措 等 一系 列重要 事项 进行 了深
就 建 设 沿 东 陇海 线 产 业 带 的 总 体 布
江 实 现 两 个 率 先 的 瓶 颈 是 苏 北 ,而东 陇海线 产业 带 的开发 正是 推 动苏北 区域 经济 发展 的重 大 战略 。 20 0 5年 ,连云港 市 围绕 打造 东陇海 沿
展 , 出现有港 湾 , 跳 积极 争取 在 主体港
区“ 两翼 ” 区后 方陆域 创办 港 口_ 业 港 [ 园 、港 F物 流园 等 。二是扩 大x # 开 - 1 t ,b
物 业等 产业 , 力 闯出一 条产业 延伸 、 努
助推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省政协委员为构建中原经济区建言献策
会 议 认 为 , 建 中原 经 济 区是 实 现 构
区域 协调 发展 的必 然选 择 , 是保 障 国家
粮 食安 全 的迫 切 需 要 , 实 施 中部 崛起 是
规 划 的重 大举 措 , 加快 中原 崛起 进 程 是
的有效 途径 。随着我省 综合 经济 实力 的
不 断增 强 、中部 崛 起规 划 的颁 布 实施 、
会议 号 召 , 省 各 级政 协 组 织 和广 全
会议 就 构 建 中原 经 济 区 并 将 其 上
区 的社 会合 力 。一要 紧 紧抓住 构建 中原 经 济 区 中带 有 全 局 性 、 略性 、 瞻 性 战 前
的 重 大 问题 , 入 开展 调 查 研 究 , 构 深 为
一
性, 即独 一 无 二 , 一 区 域 具 有 的某 要 体 现 当前 突 出 矛盾 和 问题 , 应容 纳 这 还
分利 用 河南 国 家粮 食 生 产 核 心 区的 优 业带 、 黄三角经济带 ) 。 部 门争取政 策 , 省 内金融机 构享有 更 使 势, 制定河 南省 22 年增 产 30 斤粮 00 0亿 ( ) 业发展 方面 。 六 农 委员们 建议 , 要 多 的优惠政 策 和市场机 会 ;注 重搭建 平 食农业 发展 规划 , 节能 节水 、 利 加大走 农业 现代化 道路 的力度 ,一 方面 台 , 包括 秸秆 建立 良好 机 制 , 强银 证 合作 、 企 加 银 用 、 料还 田、 肥 沼气利 用 的重装备 高效 农 继续施 行 已有 的成 功经 验 ,另 一方 面可 合作 以及金融 机构 之 间的合作 ,使 国有 业试验 区项 目, 田水 利基本 建设 项 目, 考虑 吸收 、 鉴 台湾发 展农业 的先进 经 农 借 以及村镇 合并 、 地再 造 、 口转 移项 目 耕 人 验, 如设 立农业 协会 和农业科 技组 织 , 走 等 , 取尽 可能 多的 国家资金 。 争 充分利 用 公 司化 道路 , 重农业 信息化 等 。 注 要继 续 河南 区位优势 ,通过 推动 郑渝 高铁项 目 挖掘粮 食深 加工潜 力 , 延长产 业链 条 , 生 的开建 、 计建造 永久 性黄河 河道 、 黄 产 出更 多更 好 的农 产 品。要扎 实推进农 设 在 河人海 口建立 由河南 投 资的人 工造地 等 业发展 方式 转变 ,充分利 用我省 大专 院
开发区发展战略规划
. -目录前言4第1部分总体定位分析6一、项目背景分析6(一)规划X围6(二)背景分析6二、区域背景分析7(一)东西层面: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8(二)南北层面:环渤海经济圈与长三角经济带的融合点9 (三)区域层面:构筑淮海经济区经济发展轴心10(四)省域层面:引领XX沿海开发和苏北崛起的龙头11 (五)市域层面:****市未来拓展的主要载体12三、开发条件分析13(一)地块地理条件14(二)区位交通条件14(三)城镇基础条件15(四)产业基础条件15(五)****港区规划15(六)重大项目引进15(七)开发条件评述17四、区域战略分析18(一)区域层次18(二)时间维度19(三)开发理念20(四)核心策略21(五)空间策略22第2部分产业发展定位23一、产业假设分析23(一)依托区位条件做好国际通道23(二)依托区域经济做好协同错位23(三)依托港口资源做大临港经济24 二、产业定位分析26(一)产业定位原则26(二)产业筛选分析28三、产业体系组合29(一)产业体系组合内涵29(二)产业体系关系分析31四、主导产业规划32(一)港口物流业33(二)金属冶炼及加工业40(三)化工产业47(四)清洁能源产业55(五)装备制造业62第3部分总体战略定位67一、战略定位原则68(一)承接上位规划、打造区域增长极68 (二)争取政策支持、兼顾市场操作性68 (三)呼应周边地区、推动区域大循环68 (四)遵循生态理念、打造绿色工业区69 二、战略定位提出69(一)XX沿海新型工业基地70(二)东西合作发展示X区71(三)循环经济示X区72(四)XX沿海新的经济增长极73三、战略定位内涵75(一)XX沿海新型工业基地75(二)东西合作发展示X区76(三)循环经济示X区78四、战略定位实现80(一)XX沿海新型工业基地80(二)东西合作发展示X区81(三)循环经济示X区83第4部分区域空间布局85一、空间布局原则85(一)基于地块条件和交通体系进行总体布局85 (二)结合产业特性和循环经济进行工业布局85 (三)结合区位条件和服务对象进行物流布局86 (四)基于资源条件和工业做生活配套区布局86 (五)结合资源条件和文化脉络进行生态布局86 二、功能分区建议87(一)空间总体布局87(二)功能分区建议88三、分区发展建议90(一)临港物流产业集群90(二)钢铁产业集群92(三)石化产业集群96(四)IGCC多联产工业园98(五)北部综合物流园区100(六)北部综合产业园103(七)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05(八)西部生活居住区109(九)南部生态涵养带110(十)北部滨海文化休闲带112规划编制人员114********开发建设指挥部114上XX滩投资管理顾问XX114前言适逢XX沿海综合开发、沿海铁路建设、东陇海线产业带规划等多种时代发展机遇,****市提出“城市东进、拥抱大海”城市发展战略,构建“一体两翼、一心三极”滨海大城市框架,打造真正意义的东方大港。
运用“双核”理论建设沿东陇海线产业带
生产 力布 局 实践 产生 了深远 影 响 。而 双核结 构 模式 是 著 名
区域经 济学 家陆玉 麒提 出 的一 种新 型 的空 间结 构模 式 , 广 是 其理 论支 撑之一 。 它 泛存在 于我 国的沿 江沿海 城市 , 以及 其他 国家 和地 区 中。沿
东 陇海 线产业 带建设 是 “ 点——轴 系统 ” 理论 的灵 活应用 , 也
带 。点 轴开 发模式 是地域 开 发有效 的方 式之 一 , 尚未充 分 在
双 核结 构模 式 是 徐州 , 云港 两 市发 挥 自身优 势 , 成 连 形 区域合 力 的必然 选择 。 徐州 由于位 居 内陆难 以融人 沿海经 济
开发 的 区域 , 作用 更 为 明显 , 其 在规 划 实践 中有 重 要 的指 导
向 网络 系统 发展 。
必 将成 为苏北地 区 双核城 市 区域 合作 的典 范 。
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轴 系统 ” 理论
“ —— 轴 系统 ” 点 理论 的核心是 , 社会 经济 客体 大都在 点 上 集 聚 ,通 过 扩散 通 道 而 联 成一 个 有 机 的 空 间结 构 体 系 。 “ 点—— 轴 系统 ” 中的 “ ”是 指 区域 中的各 级 中心 城 市 , 点 “ ” 轴 即扩散 通 道 , 实质 是 依 托 沿轴 各 级 城 镇 形成 产 业 开 发
动 相关 经济带 的发 展 。在经济 带发 展过程 中, 两个 核心城 市 应 在 良性竞 争 的基 础 上合 作 ,合 作 中竞 争 ,使 区域 经济 和
连 等 ,这 种双 核型 空间结 构 的共 同点就是 ,一方 是政治 、 经
统 济南— —青 岛 、 阳—— 大 沈 江 苏通过 了《 苏省沿 东陇海 线产 业带 建设 总体规 划 》 2 0 谐 、 一发 展 。如北 京—— 天津 、 江 ,0 6 年初 , 将沿 东 陇海 线 产 业带 写 进 了 江 苏省 的“ 十一 五 ” 划 规 纲 要 , 为 江苏 “ 成 四沿 ” 略 ( 江 、 沪 宁 线 、 东 陇海 线 、 战 沿 沿 沿
新沂:阔步迈向东陇海线上
新
■ 周玉龙
阔步迈 向东陇海线
抢抓 历 史机遇 ,明确 城市 定位
2 0 年 ,是新沂 发展史上具 有重要 03 里 程碑意义 的一年 。江 苏省委 、省政 府 做出加快苏北 振兴 、东陇海产业带 开发 的战略决策 ,新沂作 为东 陇海产业带 的 中心节点城市 ,支撑作 用显著 ,地位 举
们遵循 “ 管并重 、 在管理”的方针 , 建 重 不 断健 全城 市 管理 制 度 ,创 新 管理 方 法, 在抓好 重点区域 管理的 同时做 到管 理全覆盖 , 专业队伍 严格执法管理 的 在 同时 开展全 民性 活动 。 大环境综合 整 加 治 力度 ,围绕 “ 市容秩 序好 、绿化美化
的大发展 ,社会和 谐的大发 展” 发展一 ,
年 比一年快 , 一年比一年好 。 工业经济和
上第三大城市、 第三大工业城市
准确 的城市定位是城 市发展的前提
和 依据 。我 们 围 绕 省 委 、省 政 府 的 总 体
财政收入 两年翻 番 ,城 乡居民现金收入 三年翻番 。 新沂的综合实力 、 区域竞争力
成 良好 习惯 , 遵守公共秩序 。 引导广大市 民从 自身做起 ,从现在 做起 ,从小事做 起 ,自觉践行文 明, 抵制 不文明 , 说文明
话 , 文明事 , 文明人 , 办 做 塑造 了 “ 奋 、 勤
到了较好解 决 ,城 市面 貌焕然一新 ,一
个 “ 洁净 、有序 、文明 、优美 ”的城 市
明创建活动 , 引导广大 市民确立文明 、 健
好 、环境保 护好 、卫生 习惯好 ”的 “ 四
好” 目标 ,深入 开展 “ 治违 、治脏 、治 乱”活动 ,环境卫生 、交通 秩序 、出店
江苏省东陇海产业带区域发展能力评价与提升策略
ds ai fd v lp n a a i n ti rgo sv r la . C mpe e sv e eo me tcp ct rsn e s u tr ft ”oe ip rt o e eo me tc p ct o hs e in i ey cer y y o rh n ie d v lp n a a i p ee t t t cue o y sh r wo c r —
关键词 :东陇海产业带; 发展能力 ; 熵值 法;空间分异 ; 提升策略
T e e au to n t er go a e eo m e tc p ct n n n i g sr tg h v la in o h e in l v lp n a a i a d e ha cn ta e y d y
e o o c d ii g fr e s c a u p ri g fr e a d r s u c d e vr n n a a i d t e d p s e t p t o o a ay e e c c n mi r n o c , o i s p ot o c n e o re a n i me t c p ct a h n a o t nr y me d t n s a h v l n n o yn o h l
sa a d eet t n tepp r u radbs t t yt s pu er n ee p et aai . ht s i dn e ok i et g p t i rni i , aa tf w r ai s a g e pt e a d vl m n p c T a i dv igt r,n pi i f l ao h p so cr e ot h  ̄ol o c y t i h w c n
d v lp n a a i i eeo me tcp ct Ol山e E tL n h iI d s y B l i mu h w a e l h v rg fJa gu p o ic . O ete 0} rh n , 山e y a o g a n u t et s s r c e k rta tea ea eo in s rvn e n h te a d l n l
关于促进陇海兰新线旅游产业发展的建议
定 的脉络 联 系 。在 品牌 打 造上 , 过制 定 、 通 实施 整 体宣 传
计 划 , 一策 划 、 一 宣传 、 统 统 统一 包 装 , 成整 体 合 力 , 一 形 进 步提 升 陇海 兰新旅 游 品牌 的认知 度 。
评 点
综 观 大 陆桥 沿 线 旅 游 的 实 际 , 各 地 旅 游 呈 现 出各 自为
促 销 、 策 配套 等 进 行 科 学 、 面 的规 划 研 究 , 政 全 以指 导 未 来 区域旅 游 的统筹 发展 与有 效合 作 。
二 是加 大对 陇海 兰新 沿线 城市 政策 支持力 度 。 陆桥沿 线
牌, 不仅 具备 了条 件 , 成 了沿桥 共 同的 需求 。《 于促 进 陇 也 关
段 、 同层 次 的旅 游 需求 , 不 加之 当前 , 绸 之 路 正 在 申报 世 丝 界 文化 遗 产 ,一 旦 申遗 成 功 ,有利 于 沿线 城 市加 强 横 向联 合 , 合各 自特 色 资 源 , 作 开 发 旅 游 产 品 , 出一 批 旅 游 整 合 推
精 品项 目, 现联 动 发展 。因 此 , 议 国家 有关 部 委 在充 分 实 建 调研 的 基础 上 , 强 对 陆桥 沿线 城 市 在旅 游 资源 开发 、 通 加 交
关于促进陇海兰新线 旅游产业发展的建议
议 案 提 出 者 : 阳 市 人 民 政 府 洛 案由
陇海 、 兰新 两 大 干线 , 成 了欧 亚 大陆 桥 在 中 国境 内的 构 全 部线路 ,被誉 为 2 0世纪 的新 丝绸 之路 。沿 线 区域历 史 久 城 市 旅 游资 源 类 型 多样 、 具 一 格 , 应 不 同地 域 、 同时 独 适 不
明 的深厚 和博 大 , 沿线 旅游 业发 展有 着极 大 的潜力 和空 间 。
加强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中的市场推动
Enhance the Driving Force of Market in the Industrial Zone along the East Long -Hai Railway 作者: 宋林飞
作者机构: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教授210013
出版物刊名: 现代经济探讨
页码: 3-7页
主题词: 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工业化;城市化;中国;农民收入;信息化;资本运营
摘要:徐州、连云港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主要在于工业化、城市化、城乡居民收入等三个方面.产业发展必须首先支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弱项的转化.加快构筑沿东陇海线产业带,需要新的政策投入,以克服某些'制度约束';同时,更重要的是加强市场推动,坚持以市场为基础配置资源、增强经济活力.注重培育专业市场、劳动力市场、土地市场、资本市场、区域市场与国际市场.。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江苏沿东陇海线开发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江苏沿东陇海线开发
王志忠
【期刊名称】《中国国情国力》
【年(卷),期】2004(000)007
【摘要】江苏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比较突出,缩小南北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一直是省委、省政府高度关注并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
当前,江苏经济已步入新一轮加速增长的发展时期,而北部的徐州、连云港两市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对苏北乃至全省经济加快发展形成了严重制约。
继续推进新一轮沿江开发,以加快沿东陇海线开发、建设沿东陇海线产业带为突破口,
【总页数】3页(P41-43)
【作者】王志忠
【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
【相关文献】
1.江苏召开东陇海线经济建设会议 [J], 海文
2.发挥区域优势加快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江苏发展高层论坛第16次会议在宁举行 [J],
3.产业集群: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以江苏省沿东陇海线地区为例 [J], 刘增科
4.加快沿东陇海线物流发展促进苏北经济增长 [J], 庄玉良;贺超;叶新凤
5.江苏省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开发建设的比较研究 [J], 张可远;沈正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将东陇海产业带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提案第1702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由:关于将东陇海产业带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国家发改委办理
提案人:段雄
主题词:地区,发展
提案形式:个人提案
内容:
东陇海铁路沿线地区是东陇海产业带的建设区域,包括江苏省北部和山东省东南部的部分地区。
从全国发展战略格局来看,东陇海产业带是连接长江三角洲与环渤海经济带的枢纽,是陆桥通道与沿海通道的交汇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东陇海线不仅是苏北的,更是全国的。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东陇海地区已经成为东部沿海地区发展的重要突破口,迫切需要上升为国家战略,切实加大推动和建设力度。
一、把东陇海产业带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要性(一)这是大力发展连云港港口,加快培育东部黄金海岸线的重要选择。
当代经济是海洋经济,环顾中国沿海,珠三角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等已经形成了气候,我国东部黄金海岸线发展格局已经形成。
但是,江苏沿海开发成效尚不明显,苏北鲁南地区仍是中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洼地,使得黄金海岸线在中东部断裂。
回顾国内外沿海城市发展历程,江苏沿海开发的重要瓶颈是缺乏大腹地,没有大腹地的支撑,港口资源优势无法得到较好发挥。
加快东陇海产业带发展,可以把连云港港口与徐州经济圈连接起来,打造区域增长极,加强辐射带动作用,为港口提供一个辐射苏鲁豫皖四个省,涵盖“徐州、淮北、济宁、宿迁、宿州、商丘、枣庄”等诸多城市的大腹地。
这对于大力推动连云港港口开发,加快构建东部黄金海岸线,进一步优化全国产业发展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这是增强大陆桥拉动能力,呼应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主动之举。
新亚欧大陆桥东起我国连云港、西抵荷兰鹿特丹,其中我国境内4131公里,贯穿国内11个省区。
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首先在于发挥两端的龙头带动作用。
连云港是东端的桥头堡,徐州是第一个腹地城市,形成一个整体的经济带,必将增强新亚欧大陆桥东端的对外开放能力。
加快东陇海产业带建设,顺应了国家发展的战略取向,可以充分发挥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的作用,积极呼应国家陇兰经济带建设,进一步打开中西部地区走向世界的出海通道。
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宏观背景下,加快东陇海产业带建设,对于加快西部地区崛起,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三)是加快苏北振兴,实现江苏“两个率先”的迫切需要。
胡锦涛总书记多次指示,江苏要在全国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两个率先”是对江苏发展的重托与要求。
目前,江苏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区域差距太大,突出表现在苏南和苏北的经济发展差距。
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离不开经济增长极的带动。
加快发展东陇海产业带,有效组合各种发展资源,加紧构筑工业化的新高地和开放型经济的集聚点,完全可以形成带动苏北振兴的辐射源。
这
对于进一步优化全省生产力布局,加快江苏“两个率先”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二、东陇海产业带具有较为扎实的发展基础(一)从发展条件来看:沿东陇海线地区已经具备支撑经济快速成长的产业基础和综合优势。
一是交通优势明显。
沿东陇海线地区近万平方公里范围内,拥有包括一个海港、两个机场、三条铁路、四条国家级高速公路和即将开通的京沪高铁在内的现代化交通体系。
二是能源资源优势突出。
沿线地区能源特别是电力供应充足,农产品、非金属矿产和海洋资源丰富,土地资源相对宽裕,沿海地区有近百平方公里的盐田可以进一步开发。
三是产业发展载体初具规模。
从徐州到连云港,已经建成了一个出口加工区、两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诸多重点开发园区,为集聚发展提供了重要平台。
(二)从发展阶段来看:沿东陇海线地区正在进入以工业化为主导、经济规模加速扩张的新时期。
发达地区的经验表明,人均GDP在2000-10000美元之间,是产业快速成长、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
目前沿线地区人均GDP已突破3000美元,徐州市人均GDO已突破4000美元,东陇海地区发展高于苏北平均水平,正在进入一个十分关键的发展时期。
这是经济结构急剧变化,经济增长内生动力迅速增强的时期,是以承接大规模产业转移为特征、加快工业化进程的时期,是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市化互动并进、全面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的时期。
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适时规划和部署沿东陇海线开发,能够加快培育新的产业集聚带,优化生产力布局,同时可以在较高的起点上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避免先发地区在发展进程中出现过的问题,走科学发展、集约发展道路。
(三)从发展依据来看:沿东陇海线地区是江苏省“四沿”(沿江、沿沪宁线、沿东陇海线、沿海)发展战略之一。
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这一地区的发展。
1996年,江苏省就制定了《江苏省徐连经济带规划》,把它作为区域共同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积极组织实施;2004年出台了《江苏省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总体规划》;2005年5月,省委、省政府又明确提出,要把沿东陇海线地区建设成为新兴的产业密集带、苏北地区对外开放的先导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目前,国家正在开展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优化开发区之外,又在全国范围内确定了中原地区、长江中游地区等12个重点开发区,其中东陇海地区也是重点开发区之一,国家在财政、税收等宏观政策上,将根据每个主体功能区的特点进行倾斜。
三、建议加快东陇海地区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具备了加快发展的基础和条件,需要国家在宏观经济布局和区域发展政策上给予更多的扶持。
因此,建议国家将东陇海地区发展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并在以下几个方面给予重点支持:1、组织编制东陇海地区发展规划。
加快从国家层面制定《东陇海地区发展规划》,以规划为引导加快产业带开发,提升东陇海地区发展层次和水平,加快区域发展和一体化建设步伐。
2、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进一步发挥连云港港口龙头作用,进一步强化徐州作为全国铁路枢纽的地位,加大东陇海线铁路、观音机场和白塔埠机场等的支持力度,大力推进区域交通资源共享工作,以大交通促进大融合、实现大开发。
3、加大对徐州的扶持力度。
徐州是东陇海产业带上重要的节点城市,也是一个老工业基地。
建议国家参照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在发展规划、重大项目、棚户区改造、政策扶持资金,以及在重点产业调整振兴以及中小企业技术改造等新增中央预算内资金项目方面,加大向徐州市的倾斜力度。
4、加大对淮海经济区核心区支持力度。
淮海经济区核心区是以徐州都市圈为核心,涵盖4个省8市的发展区域,是沿海开发的大腹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东陇海产业带和沿海开发的成效。
最近,国务院出台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规划》,
首次在国家规划文本中明确了加快淮海经济区规划编制。
建议国家发改委继续强力推进这项工作,尽快牵头编制淮海经济区区域规划,制定有针对性的区域发展政策。
来源:中国政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