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三十四(中):文言虚词讲稿(二)
合集下载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虚词PPT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且楚师老矣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B 偃也闻之 蔺相如者,赵人也 C 若我以君避臣 若属皆且为所虏 D 而不去,彼亦曲矣 顺风而呼 (选自《国语·晋语》)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年十七,周齐王宪引为记室 于是为相府司录
2、结构分析法
例3、(2010年高考上海卷)D.决狱之术多如此 愿伯具言 臣之不敢倍德也 说明:课内一句,“愿”是“希望”,希望什么呢?希望项伯 说,说什么呢?说“臣之不敢倍德”,在这一宾语里,“之” 连接了“臣”与“倍德”,而“臣”与“倍德”分别是主语和 谓语,因此,“之”是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用法。而第 一句,“决狱之术”是“多如此”的主语,“决狱”与“术” 是修饰说明的关系,因此,“之”是助词,的。经过句子结构 分析,“之”的不同用法就很清楚了。
2、虚词连用
有时是两个词,如“也哉” “矣夫” ﹑“焉尔” ﹑“也矣”,有时是三个 连用,如 “也乎哉” “噫吁嘻” “焉耳矣”。虚词连用是为了加强语气, 语气的重点在最末一个词上。
3、复音虚词: 文言实词存在单音双音问题,文言虚
词也如此,即在文言文中是两个单节虚词 发展到现在,成了一个双音节虚词,我们 把这类虚词称:做复音虚词。
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不同,也决定了它的用法的 不同,可以此作为推断的依据。
4、标志词、固定结构推断法例8、例8
(2010年高考天津卷)D 一夕,为海潮所 沦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说明:第一句中,有表被动的标志词 “为……所……”,“为”表被动;第二句, “为”后面只跟名词“秦宫人”,表判断, 两词用法不同。
有些虚词是构成文言特殊句式的标志性词语,记 住这些有代表性的句式或标志词,可以提高答题 准确率和速度。例如“见”“为”“为……所”“ 于”等表被动;“之”“是”表宾语前置。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年十七,周齐王宪引为记室 于是为相府司录
2、结构分析法
例3、(2010年高考上海卷)D.决狱之术多如此 愿伯具言 臣之不敢倍德也 说明:课内一句,“愿”是“希望”,希望什么呢?希望项伯 说,说什么呢?说“臣之不敢倍德”,在这一宾语里,“之” 连接了“臣”与“倍德”,而“臣”与“倍德”分别是主语和 谓语,因此,“之”是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用法。而第 一句,“决狱之术”是“多如此”的主语,“决狱”与“术” 是修饰说明的关系,因此,“之”是助词,的。经过句子结构 分析,“之”的不同用法就很清楚了。
2、虚词连用
有时是两个词,如“也哉” “矣夫” ﹑“焉尔” ﹑“也矣”,有时是三个 连用,如 “也乎哉” “噫吁嘻” “焉耳矣”。虚词连用是为了加强语气, 语气的重点在最末一个词上。
3、复音虚词: 文言实词存在单音双音问题,文言虚
词也如此,即在文言文中是两个单节虚词 发展到现在,成了一个双音节虚词,我们 把这类虚词称:做复音虚词。
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不同,也决定了它的用法的 不同,可以此作为推断的依据。
4、标志词、固定结构推断法例8、例8
(2010年高考天津卷)D 一夕,为海潮所 沦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说明:第一句中,有表被动的标志词 “为……所……”,“为”表被动;第二句, “为”后面只跟名词“秦宫人”,表判断, 两词用法不同。
有些虚词是构成文言特殊句式的标志性词语,记 住这些有代表性的句式或标志词,可以提高答题 准确率和速度。例如“见”“为”“为……所”“ 于”等表被动;“之”“是”表宾语前置。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三十四中:文言虚词讲稿二.ppt
2. 上下文推断法
• 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推断,也是在总体把握文句 意义的基础上来确定某个词的用法和意义。如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壁”一句,这里的“乃” 是副词还是连词呢?我们可以考查一下前文的意 思:前文蔺相如说和氏璧是天下共同称颂的宝玉, 赵王送璧时设九宾礼于庭,表示对大国的尊重, 那么璧送来了,秦王也应对赵国表示尊重,“设 九宾于廷”。这样开来,蔺相如提出的是一个必 要条件,两句间是“只有……才……”的关系,因 此,“乃”是应解释为“才”,表条件。
5. 结构推断法
• 一是可以根据句子的对称关系来推断。文言句子 讲究整齐、对称,抓住这点,我们可从一个词的 意义和用法推知相同位置的另外一个词的意义和 用法。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而”是连词表修饰关系的,那么“以”也该和 它相同,作连词表修饰关系。二是根据词语在句 子中所作的成份来推断。不同的句子成份就决定 了词语的词性和用法。如“纵其所如,或立于陂 田”“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 能讥之乎”两句,第一句的“其”在句中作主语, 因此应该是代词“它(指鹤)”;后一句的其不 作句子成份,只表反问语气,因此应该是副词。
1. 句意分析法
• 根据句子的大意推断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和 意义,在学习和应试中常用。如“非挟太 山以超北海之类也”,根据句意“不是挟 带着泰山来跨过北海这一类情况”,就可 确定“以”是连词“来”,表目的。又如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一句的“因” 是什么词,可以结合句子的意思“府吏听 说了这个变故,就暂时请假赶了回去”, 确定“因”是连词“于是,就”,表承接 关系。
• 【解析】此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A项第一句中的 “所以”表凭借,是“用来……”的意思;第二句中的 “所以”是表示“……的原因”。B项中的“以”都是连 词,表原因“因为”的意思。C项中的“之”是用在主谓 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助词。D项中的“而”都是连词, 表并列关系。
高考复习文言文虚词复习专题PPT (共72张PPT)
①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②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逍遥游》。
2.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 “却”“竟(然)”“反而”等。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桃花源记》)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 ③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
(一)用作副词 3.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 “只”“仅”等。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项羽本纪》) 4.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 “是”“就是等。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 褒禅山记》
(二)用作代词
1.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 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 ①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2.用作指示代词,译为“这样”。 ①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文之 事》)
我自己做了这件事,回过头来要探索做它的目的意义,反而得不出。
(四)固定用法
【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 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 例释: ①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 ②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齐桓晋文之事》) ③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 【无何】译为“不久”“没多久”。 例释: ①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促 织》) 【何乃】译为“怎能”。 例释: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孔雀东南飞》) 【何必】译为“不必”,表示反问语气。 例释: 《孟子· 梁惠王上》:“王何必曰得,亦有仁义而已矣。” 【何许】译为“何处,什么地方”。 例释: 《大铁椎传》:“大铁椎,不知何许人。” 【何其】译为“多么,怎么这样”,用疑问口气表示程度。 例释:欧阳修《伶官传序》:“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 也!”
②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逍遥游》。
2.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 “却”“竟(然)”“反而”等。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桃花源记》)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 ③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
(一)用作副词 3.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 “只”“仅”等。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项羽本纪》) 4.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 “是”“就是等。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 褒禅山记》
(二)用作代词
1.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 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 ①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2.用作指示代词,译为“这样”。 ①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文之 事》)
我自己做了这件事,回过头来要探索做它的目的意义,反而得不出。
(四)固定用法
【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 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 例释: ①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 ②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齐桓晋文之事》) ③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 【无何】译为“不久”“没多久”。 例释: ①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促 织》) 【何乃】译为“怎能”。 例释: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孔雀东南飞》) 【何必】译为“不必”,表示反问语气。 例释: 《孟子· 梁惠王上》:“王何必曰得,亦有仁义而已矣。” 【何许】译为“何处,什么地方”。 例释: 《大铁椎传》:“大铁椎,不知何许人。” 【何其】译为“多么,怎么这样”,用疑问口气表示程度。 例释:欧阳修《伶官传序》:“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 也!”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虚词课件
。
者
常用作助词,表示提示、顿挫 、列举、假设等语气,也可与
其他词组合成新词汇。
所
常用作助词,与动词结合构成 名词性结构,表示“……的地
方”、“……的人”等。
于、以、为、乃等连词介绍及应用
于
用作介词,表示时间、处所、 对象、比较等关系,也可与其
他词组合成固定短语。
为
常用作动词和介词,表示做、 是、为了等意思,也可与其他 词组合成新词汇。
典型错误类型及避免策略
误用虚词
由于对一些虚词的含义和用法掌握不准确,导致在句子中 误用了虚词,如该用“而”的地方用了“和”。
漏用虚词
在句子中漏用了必要的虚词,导致句子意思不完整或表达 不清。
滥用虚词
过多地使用虚词会使句子显得啰嗦、不简洁,影响表达效 果。
避免策略
要准确掌握常用虚词的含义和用法,注意辨析同义词虚词 之间的差异;在句子中要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虚词;避免 过多使用虚词,力求简洁明了。
3
运用虚词进行文言文阅读和写作
高考最终目的是要求考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虚词知 识进行文言文的阅读和写作,提高自己的文言文 素养。
02
常见文言虚词详解
之、其、者、所表示意义与用法
01
02
03
04
之
用作代词、助词、动词等,表 示指代、结构助词、音节助词
、提前宾语等。
其
主要用作代词和副词,表示指 代、推测、祈使、反诘等语气
虚词分类
文言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 词、叹词和拟声词等,如常见的“之 、其、者、所、以、于、而、乃、则 、焉”等。
虚词在文言文中的作用
01
02
03
表示语法关系
虚词可以表示文言文中的 多种语法关系,如并列、 承接、转折、因果、假设 等。
者
常用作助词,表示提示、顿挫 、列举、假设等语气,也可与
其他词组合成新词汇。
所
常用作助词,与动词结合构成 名词性结构,表示“……的地
方”、“……的人”等。
于、以、为、乃等连词介绍及应用
于
用作介词,表示时间、处所、 对象、比较等关系,也可与其
他词组合成固定短语。
为
常用作动词和介词,表示做、 是、为了等意思,也可与其他 词组合成新词汇。
典型错误类型及避免策略
误用虚词
由于对一些虚词的含义和用法掌握不准确,导致在句子中 误用了虚词,如该用“而”的地方用了“和”。
漏用虚词
在句子中漏用了必要的虚词,导致句子意思不完整或表达 不清。
滥用虚词
过多地使用虚词会使句子显得啰嗦、不简洁,影响表达效 果。
避免策略
要准确掌握常用虚词的含义和用法,注意辨析同义词虚词 之间的差异;在句子中要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虚词;避免 过多使用虚词,力求简洁明了。
3
运用虚词进行文言文阅读和写作
高考最终目的是要求考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虚词知 识进行文言文的阅读和写作,提高自己的文言文 素养。
02
常见文言虚词详解
之、其、者、所表示意义与用法
01
02
03
04
之
用作代词、助词、动词等,表 示指代、结构助词、音节助词
、提前宾语等。
其
主要用作代词和副词,表示指 代、推测、祈使、反诘等语气
虚词分类
文言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 词、叹词和拟声词等,如常见的“之 、其、者、所、以、于、而、乃、则 、焉”等。
虚词在文言文中的作用
01
02
03
表示语法关系
虚词可以表示文言文中的 多种语法关系,如并列、 承接、转折、因果、假设 等。
高考复习文言虚词用法总结PPT (共14张PPT)
文言虚词 用法总结
而的用法
1.敏于事而慎于言。
2.朝济而夕设版焉。
连接形容词
连接两动词
3.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连接两句子 4.蟹六跪而二螯
表面上是连接两名 词,但“六跪”与 “二螯”是作谓语 的,所以而还是连 接两动词。
而的用法二
1.任重而道远。 2.目不能两视而明, 耳不能两听而聪。 3.人而无信,不知其 可也。 4.太后盛气而揖之。 表顺接,而且
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 分析两句的关系: 两分句为并列关系。 用法总结: 用在意思相对的并列的分 句里,以表示一种对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1、知技并重,德行为先。 32、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 张闻天 33、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 —— 吕坤 34、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35、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 36、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 列夫· 托尔斯泰 37、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 —— 车尔尼雪夫斯基 38、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 屠格涅夫 39、谁给我一滴水,我便回报他整个大海。 —— 华 梅 40、对人不尊敬,首先就是对自己的不尊敬。 —— 惠特曼 41、一个人的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渺小。 —— 保 罗 42、自我控制是最强者的本能。 —— 萧伯纳 4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 刘备 44、要使别人喜欢你,首先你得改变对人的态度,把精神放得轻松一点,表情自然,笑容可掬,这样别人就会对你产生喜爱的感觉了。 —— 卡耐基 45、有谦和、愉快、诚恳的态度,而同时又加上忍耐精神的人,是非常幸运的。 —— 塞涅卡 46、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47、我们应该注意自己不用语言去伤害别的同志,但是,当别人用语言来伤害自己的时候,也应该受得起。 —— 刘少奇 48、人生犹如一本书,愚蠢者草草翻过,聪明人细细阅读。为何如此. 因为他们只能读它一次。 —— 保 罗 49、无论你怎样地表示愤怒,都不要做出任何无法挽回的事来。 —— 培 根 50、人生就象弈棋,一步失误, 全盘皆输,这是令人悲哀之事;而且人生还不如弈棋,不可能再来一局,也不能悔棋。 —— 弗洛伊德 51、在你发怒的时候,要紧闭你的嘴,免得增加你的怒气。 —— 苏格拉底 52、 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53、 最本质的人生价值就是人的独立性。 —— 布迪曼 54、 谁若想在困厄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日待人以宽。 —— 萨迪 55、 人世间没有比互相竭尽全心、互相尽力照料更加快乐的了。 —— 西塞罗 56、 不良的习惯会随时阻碍你走向成名、获利和享乐的路上去。 —— 莎士比亚 57、 容易发怒,是品格上最为显著的弱点。 —— 但 丁 58、 对一个尚未成熟的少年来讲,坏的伙伴比好的老师起的作用要大得多。 —— 伊 索 59、 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的,只是一瞬之间。 —— 歌德 60、 生气的时候,开口前先数到十,如果非常愤怒,先数到一百。 —— 杰弗逊
而的用法
1.敏于事而慎于言。
2.朝济而夕设版焉。
连接形容词
连接两动词
3.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连接两句子 4.蟹六跪而二螯
表面上是连接两名 词,但“六跪”与 “二螯”是作谓语 的,所以而还是连 接两动词。
而的用法二
1.任重而道远。 2.目不能两视而明, 耳不能两听而聪。 3.人而无信,不知其 可也。 4.太后盛气而揖之。 表顺接,而且
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 分析两句的关系: 两分句为并列关系。 用法总结: 用在意思相对的并列的分 句里,以表示一种对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1、知技并重,德行为先。 32、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 张闻天 33、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 —— 吕坤 34、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35、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 36、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 列夫· 托尔斯泰 37、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 —— 车尔尼雪夫斯基 38、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 屠格涅夫 39、谁给我一滴水,我便回报他整个大海。 —— 华 梅 40、对人不尊敬,首先就是对自己的不尊敬。 —— 惠特曼 41、一个人的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渺小。 —— 保 罗 42、自我控制是最强者的本能。 —— 萧伯纳 4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 刘备 44、要使别人喜欢你,首先你得改变对人的态度,把精神放得轻松一点,表情自然,笑容可掬,这样别人就会对你产生喜爱的感觉了。 —— 卡耐基 45、有谦和、愉快、诚恳的态度,而同时又加上忍耐精神的人,是非常幸运的。 —— 塞涅卡 46、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47、我们应该注意自己不用语言去伤害别的同志,但是,当别人用语言来伤害自己的时候,也应该受得起。 —— 刘少奇 48、人生犹如一本书,愚蠢者草草翻过,聪明人细细阅读。为何如此. 因为他们只能读它一次。 —— 保 罗 49、无论你怎样地表示愤怒,都不要做出任何无法挽回的事来。 —— 培 根 50、人生就象弈棋,一步失误, 全盘皆输,这是令人悲哀之事;而且人生还不如弈棋,不可能再来一局,也不能悔棋。 —— 弗洛伊德 51、在你发怒的时候,要紧闭你的嘴,免得增加你的怒气。 —— 苏格拉底 52、 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53、 最本质的人生价值就是人的独立性。 —— 布迪曼 54、 谁若想在困厄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日待人以宽。 —— 萨迪 55、 人世间没有比互相竭尽全心、互相尽力照料更加快乐的了。 —— 西塞罗 56、 不良的习惯会随时阻碍你走向成名、获利和享乐的路上去。 —— 莎士比亚 57、 容易发怒,是品格上最为显著的弱点。 —— 但 丁 58、 对一个尚未成熟的少年来讲,坏的伙伴比好的老师起的作用要大得多。 —— 伊 索 59、 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的,只是一瞬之间。 —— 歌德 60、 生气的时候,开口前先数到十,如果非常愤怒,先数到一百。 —— 杰弗逊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虚词》PPT课件
3、位置推断法
例6、(2009年高考江西卷)A.何忧 为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说明:“为”都放在问句句末,动词 后,表示语气,所以两词用法相同。 例7明:这是一个主谓倒装句,两个 “乎”都放在谓语形容词的后面,表 示语气“啊”。
例7、(2010年高考上海卷)A.饥民赖以 全活 以吾一日长乎尔
说明:第一个“以”,放在句中,连接“ 赖”和“全活”,表修饰;第二个“以” ,放在句首,不可能有“修饰”作用,可 推断两词用法不同。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义 ——文言虚词
教学目标: 1、明确把握文言虚词词义在文言文阅 读及高考中的重要地位 2、指导解题方略,掌握准确把握虚词 词义的方法。 3、学会知识迁移, 提高应试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 掌握准确把握虚词词义的方法 2、 学会知识迁移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轮相关知识回顾:
一、文言虚词中的特殊现象
1、兼词:指兼有两个词的意义和作用的单音词:诸﹑ 焉﹑盍﹑叵。 诸: ⑴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之于)
⑵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之乎)
焉:⑴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于之)
⑵惧有伏焉(于之) 盍:⑴盍请济师于王(何不)
⑵夫子盍行邪无落我事(何不) 叵:居心叵测(不可)
二、虚词含义和用法的推断技巧。
1、互为代入法 前面已经提到,高考考查文言
虚词的题型绝大部分是将每个虚词 都放在两个句子中加以比较来考查 其异同。因此,最为简单的常用的 方法就是互为代入,看看是否通顺, 通则同,不通则异。
例1、(2010年高考江西卷)A 于是又请以 所护兵驰前至隘而阵 拔剑切而啖之
有些虚词是构成文言特殊句式的标志性词 语,记住这些有代表性的句式或标志词, 可以提高答题准确率和速度。例如“见 ”“为”“为……所”“于”等表被动;“ 之”“是”表宾语前置。
高考复习文言虚词例释 PPT课件
停顿
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 连举
1.动词
以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用
皆以美于徐公
认为、以为
视其所以
行事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名词
何其久也?必有以也
如、及 缘故
3.代词 妾惟以一子一女,奈何弃之匈奴 此
4.副词
三月无君则吊,不以急乎
太、甚
固以怪之矣
通“已”
5.介词
以刀劈狼首
拿、用
何以战
凭、靠
3.指示代词,这样、那样 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4.连词: 然而,但是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然畏愬,莫敢违
5.副词:唯,诺。表示应对
曰:“然,有是言也”
6.复音虚词“然则”:这样……那么 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必多也 然则何时而乐也
7. 形容词词尾,表示“……的样子” 杂然相许 烨然若神人
•
15、所有的辉煌和伟大,一定伴随着挫折和跌倒;所有的风光背后,一定都是一串串揉和着泪水和汗水的脚印。
•
16、成功的反义词不是失败,而是从未行动。有一天你总会明白,遗憾比失败更让你难以面对。
•
17、没有一件事情可以一下子把你打垮,也不会有一件事情可以让你一步登天,慢慢走,慢慢看,生命是一个慢慢累积的过程。
其中的
其
2.副词
先生其此类乎
(推测)大概
诸君其筹之
(希望)应当
吾其还也
还是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反问)难道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强调)
我今不乐,日月其除
将要
3.连词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择 还是
其济,君之灵也;不济,则以死继之 假设 如果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专题(文言虚词十八个)精品PPT课件
5)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尚且
6)三军既惑且疑
又
7)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发语词
8)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一边
9)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那么
10)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况且
六、若
1、动词
1)如同;像 关山度若飞。
2)同,相当 彼与彼年相若也。
3)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句和反问句)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4)对付,处置 寇深矣,若之何?
2、代词
1)如此,这样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2)你 [们] ;你 [们] 的 若辈得无苦贫乎
3、连词
1)假如;如果 天若有情天亦老
2)至于 。用在句首以引起下文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练习
1)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如果 2)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像 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你们 4)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至于
递进
二、何 1、疑问代词
1)什么 子何恃而往? 2)怎么样 如土石何。 3)哪里,什么地方 笑问客从何处来。 4)谁 不知何氏之女。
5)哪样,哪点
何有于我哉?
2、动词
问,盘问,诘问 陈利兵而谁何。
3、副词
甚;多么 水何澹澹。
4、语气词
啊 隐隐何甸甸。
练习
1)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 自托于赵?
2)如太行、王屋何? 3)豫州今欲何至? 4)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 生今日之中国!
七、所 1、名词
“所”假借为“处”。处所;地方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2、助词
1)与后面的动词结合,构成名词性结构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2)用作宾语提前的标志,多与“唯”字 配合使用,相当于“是”
高三文言文虚词复习例说大全(二)52页PPT
②北救赵而西却秦
表并列
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表递进
④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表承接
⑤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表转折
⑥楚怀王贪而信张仪, 遂绝齐
⑦简能而任之, 择善而从之
⑧诸君而有意, 瞻予马首可也
⑨遏其生气,以求重价, 而江浙之梅皆病
⑩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表因果 表修饰 表假设 表因果 表修饰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 哀鸣。
(《琵琶行》)
(二)用作疑问副词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
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如: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陈涉世家》)
徐公何能及君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 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 这样”。 如: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 衰也!
高三文言文虚词复习例说大全(二)
16、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17、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18、福不虚至,祸不易来。 19、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20、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1.而
(一)用作连词
1.蟹六跪而二螯
表并列关系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表递进关系
3.故舍汝而旅食京师
表承接关系
4.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吗”。 如: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 可乎?(《陈涉世家》)
5.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 “啊”“呀”等。 如:
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嗟”“乎”组成复音虚词)
(《陈涉世家》)
(二)用作介词 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
翻译,可译作“在”“比”“对”等。 如:
如: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 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
《文言文复习—文言虚词》ppt演讲教学
《文言文 复习— 文言虚 词》ppt 演讲教 学
《文言文 复习— 文言虚 词》ppt 演讲教 学
2.副词:Leabharlann ①表推测,大概 其皆出于此乎
②表反问,难道 其孰能讥之乎
③表祈使,
a.还是 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b.还要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3.连词:
①表假设,如果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 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岂他人之过哉? ②表选择,还是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高考试题分析
《文言文 复习— 文言虚 词》ppt 演讲教 学
《文言文 复习— 文言虚 词》ppt 演讲教 学
1.之
①代词。例: a.第三人称: 代人,他;作《师说》以贻之 代事,它;人非生而知之者 代物,它。虽有槁暴,不复挺直,輮使之然也。 b.第一人称: 代人,我。君将哀而生之乎 c.近指、远指:这,那。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①连词。
8.且
a.表递进,可译为“而且”、“并且”、“况且”、
“再说”。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五人墓碑记》 且壮士
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陈涉世家》
b.表让步,可译为“尚且”、“还”。臣死且不避,卮
酒安足辞!《鸿门宴》
c.表并列。可译为“又”“又……又……”“一方面……
一方面……”
②副词
a.将要
不出,火且尽
《文言文 复习— 文言虚 词》ppt 演讲教 学
《文言文 复习— 文言虚 词》ppt 演讲教 学
②连词,相当于“而” a.表并列或表递进,而,又,而且,并且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b.表承接,而,或不译
樊哙侧其盾以入 c.表目的,而,来,用来
作《师说》以贻之 d.表原因,因为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e.表修饰,而,或不译
【高考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虚词ppt2
【而已】放在句末,表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 于“罢了”。 例:①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 (《虎丘记》) ②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说》) ③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 于地而已矣 (《逍遥游》) 【而后】才,方才。 例: 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②三月而后成。
•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更进一层的意 思。 • 例: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 乎! • ②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 ③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谏太宗十思疏》) • 【既而】不久,一会儿。 • 例:①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 (《五人墓碑记》) • ②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 • (《促织》) • ③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爱其子,不能御 • (《柳毅传》)
关系的又分为让步转折连词、因果连词、假 设连词、条件连词、目的连词等。 例如: ①“而” ②河水清且涟漪。 ③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练习
下列是连词的一项是: ①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 疾也。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③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④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
下列哪些是介词:
① (公子)欲以客往复秦军,与赵俱死。
②夸父与日同走。 ● ③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 ● ④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 ⑧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轮朱 殷。
⑨(于)嵩又取架上诸书,试以问(张)巡。
连 用来连接各类实词、词组成分句的词。根据 连词所表示的关系,可以分为联合连词、偏 词 正连词。表联合关系又可分为并列连词、递 进连词、选择连词、承接连词四类。表偏正
(《游褒禅山记》)
•
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高考复习文言虚词优质课PPT2
其 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2、呜呼,其真无马也,其真不知马也
副词
1. 3、吾其还也 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5、其孰能讥之乎
代词 语助词
6、其一犬作于前
连词
7、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8、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9、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10、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 燕后
D.有容之大,就是容得下天,容得 下地, 自然、 也应该 容得下 那些个 日夜不 宁于创 造的艺 术灵魂 。因此 ,对待 艺术要 放开手 脚,任 其发展 。
4.仿真编排系统在北京奥运会上的尝 试,使 科研人 员开发 出能实 时渲染 的仿真 系统, 与此同 时,还 形成大 型文艺 表演管 理指挥 的技术 原型系 统。
7.文章详写超然台的美景,是为了说 明作者 能在既 有的景 况下获 得较大 的快乐 ,突出 了他的 超然物 外的思 想。
8 .文化本身成了一种产业,许多文 化产品 有了商 业属性 ,从一 定意义 上说, 这是思 想解放 和市场 经济使 文化领 域呈现 出的繁 荣景象 。
9 .文学应该追求“精神属性”, “用自己那最鼓舞人心的成果,跑在人 民的前 面”, 而不是 去迎合 低级趣 味。
2.在中国历史上,不乏艺术家特立独 行的故 事,也 不乏统 治者铲 除异端 的故事 ,这些 与艺术 家创作 中重大 主题表 现不够 、历史 进程描 述不力 的缺陷 有很大 关系。
3.令人遗憾的是,面对难以理出头绪 的艺术 界,面 对令人 眼花缭 乱的艺 术品, 面对众 多艺术 学子的 饥渴茫 然的眼 神,当 代艺术 批评却 没有相 应呼应 。
5.在大型文艺表演上,仿真编排系统 技术具 有重要 作用, 而在动 画制作 、影视 特效、 游戏等 文化创 意产业 上,该 系统作 用并不 是那么 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3:2008年高考广东卷
•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 A、因家庐江寻阳焉 弘因阵乱突围而出 • B、时有与访同姓名者 与贼战,斩首数百 • C、轶将周广烧城以应访 访作长岐枨以距之 • D、弘大掷宝物于城外 又破之,奔于临贺
A
• 【解析】A于是、就;趁机。B跟、同。介词。C来、用来。 连词。D到。介词。
2. 上下文推断法 .
• 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推断,也是在总体把握文句 意义的基础上来确定某个词的用法和意义。如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壁”一句,这里的“乃” 是副词还是连词呢?我们可以考查一下前文的意 思:前文蔺相如说和氏璧是天下共同称颂的宝玉, 赵王送璧时设九宾礼于庭,表示对大国的尊重, 那么璧送来了,秦王也应对赵国表示尊重,“设 九宾于廷”。这样开来,蔺相如提出的是一个必 要条件,两句间是“只有……才……”的关系,因 此,“乃”是应解释为“才”,表条件。
• • • • • • • • •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B A. ①因载而与之俱妇 ②以其求患之深而无不在也 B. ①吾乃今日睹而赎之 ②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C. ①而申乎知已 ②胡为乎迎迎欲何之 D. ①故君子不以功轻人之身 ②秦亦不以城予赵
•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需要结合原文语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采取筛选的办法,排除 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A项“之”, 一为代词,他;一为助词,无 实义。B项“而”,两者皆表顺承,无实义;C项“乎”,一项相当 “于”,表示动作的对象,对,对于;一项用在句中,表停顿。D项 “以”,一项表凭借,译为依据;一项表示动作处置的对象,译为 “把”。
常见复音虚词一览
• 1、比及:由两个同义介词并列构成的复合结构, 、比及 做介词,意思是“等到……时候”。 • 例:比及三年,可使足矣。 • 2、不然 、不然:由副词加复指上文的代词构成,做连词, 表示否定前文所说,意思是“如果不如此” • 例如:不然,籍何以至此。 • 3、不啻 、不啻:由副词加动词构成. • ①做状语,表示不限于某范围,意思是“不止”、 “不仅”。 • 例如:不啻增二十倍焉; • ②做谓语,意思是“不及”、赶不上。 • 例如:虽连城拱璧不啻也。
• 4、不亦,由副词加语气词构成,做副词,常构成 、不亦 “不亦……乎”的句式,表示反问,意思是“岂 不是……吗”。 • 例如:吾射不亦精乎。 • 5、得无,由助动词加上动词构成,相当于一个副 、得无 词,表示委婉反问。 • ①意思是“是不是”、莫不是。 • 如:得无教我猎虫所也? • ②意思是“难道能没有”、“怎么能没有”。 • 如: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6、而后 、而后,由连词加动词构成,意思是“然后”, 做连词,表示承接,意思是“如此”、“以后”。 • 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13、何所,是由“所”字结构作主语和疑问代词作谓语的判断句构成的倒装, 、何所 表示询问。 • 如:问女何所思? • 14、何为 、何为,是“为何”的倒装,表示强调,用以表示询问或反问,包括两类: • ①是由动词“为”加疑问代词构成的动宾结构,意思是“……一干什么”, 用反问表示否定,既可以加在另一个动词或动宾词组后,做句子的另一个连 动谓语,这时“何”也要提到另一个动词前,构成“何+动+为”的格式。 • 如: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 也可以加在用“以”构成的介宾词组后做句子的谓语,这时“何”也要提到 介宾结构前,构成“何以……为”的格式,表示“用……做什么” • 如: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 ②是由介词“为”和疑问代词“何”构成的介宾结构,做状语,意思是“为 什么”。 • 如:若何为生我家? • 15、何也、何者、何则、何欤 、何也、何者、何则、何欤,疑问代词加语气词构成,由判断句式“…… 则何”发展而来,做判断谓语,询问原因,意思是“是什么原因”、“为什 么”。 • 如:独五人之徼徼,何也?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欤?
B 7、下列各句中的“之”,属于代词作前置宾语的一项是 A、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 B、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 C、访率军追之,获鞍马铠杖不可胜数 D、将士用命,访何功之有 【解析】“之”代他,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3分)
推断文言虚词八法
• 掌握常见的文言虚词是阅读浅易文言文的基础。 推断文言虚词用法在各种考试中经常出现,这也 说明:推断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和意义,是 中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学习能力。由于在具体的 使用中,虚词的用法非常灵活而多变,因此理解 起来困难较大。它不仅需要我们朗读并背诵一定 的文言文来形成语感,识记其基本用法来形成知 识系统,还需要我们具备在具体情况下推断其用 法和意义的能力。下面介绍八种常用的推断方法, 供同学们学习和考试参考。
3. 代入筛选法 .
• 如果我们知道某个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意义,在阅 读和解题时,就可将它的每个用法代入句子去理 解,挑选其中讲得通的一项,从而获得正确的答 案。如“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我们知道 “何”的主要用法和义项有:①疑问代词,译为 “什么”“哪里”“为什么”“怎么样”等;② 副词,译为“怎能”“什么”“多么”等;③ 通“呵”,“喝问”;⑤复音虚词“奈何”“何 如”“何乃”“何其”等。一一代入进行理解和 筛选,就不难确定副词“多么”这个义项了。
8. 句例推断法 .
• 作为“常见虚词”,它们在课文中必定多次出现 过。如果平时熟读课文,能够记住大量包含“常 见虚词”的例句,阅读和考试时就可用课文中结 构相同的句子来推断有关虚词的含义了。如“朝 野服焉,号为‘独立使君’”的“焉”,我们就 可以课文中结构相同的句例——“微波入焉”“ 观 人风者得焉”“从师而问焉”,得出此处的“焉” 应该是代词,意思是“他”。 文言词义推断的原则就是“文从字顺”“合 情合理”。以上介绍的八种推断方法最好能综合 运用,这样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准确性更大, 正确率更高。
• 【解析】此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A项第一句中的 “所以”表凭借,是“用来……”的意思;第二句中的 “所以”是表示“……的原因”。B项中的“以”都是连 词,表原因“因为”的意思。C项中的“之”是用在主谓 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助词。D项中的“而”都是连词, 表并列关系。
例2:2008年高考福建卷
• • • • • • • •
•
7、而已,由连词加动词构成。 、而已 ①意思是“就停止”。 如:臣请三言而已矣; ②虚化为语气词,表示限制语气,急读则为“耳”,意思 是“罢了”、“就是了”。 如: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8、尔来 、尔来,由代词加动词构成 ,意思是“从那以来”。 如:尔来有二十有一年矣。 9、否则 、否则,由否定副词加连词构成,意思是,否定的是上 文所说的整个内容,相当于“不+前句”,所以,“否” 实际上是个否定性假设分句;“则”是个连词,引出下句 结果,意思是“如果不这样,就……”,“否则”凝固成 一个关联词,连接的两部分是正反并列关系。 如:义则进,否则奉身而退。
• 10、何况,由副词加动词构成,意思是“怎么能”,做连 、何况 词,用于后一分句,引出进一层的意思,与“而况”同。 • 如:供十人已不足,何况供百人乎? • 11、何其 、何其,由疑问副词加动词构成,有疑问句中或感叹句 中表性状至极,意思是“怎么这样”、“多么” • 如: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 12、何如、何若,由疑问代词加动词构成的偏下词组,表 、何如、何若, 示询问,意思是“怎么办,怎么处置,怎么对付等”,也 可倒置为“如何”、“若何”,表示强调。 • ①做状语,译为“怎么”。 • 如:山节藻悦,何如其知也? • ②做定语,译为“什么”、“什么样”。 • 如:此为何若人也? • ③做谓语,也写作“如之何”、“若之何”,意思是“怎 么办”、“怎么样”。 • 如:今日之事何如;寇深矣,若之何? • ④做谓语带宾语,译为“……比……怎么样”、“哪赶 上……” • 如:陛下以关羽之亲何如先帝?
5. 结构推断法 .
• 一是可以根据句子的对称关系来推断。文言句子 讲究整齐、对称,抓住这点,我们可从一个词的 意义和用法推知相同位置的另外一个词的意义和 用法。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而”是连词表修饰关系的,那么“以”也该和 它相同,作连词表修饰关系。二是根据词语在句 子中所作的成份来推断。不同的句子成份就决定 了词语的词性和用法。如“纵其所如,或立于陂 田”“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 能讥之乎”两句,第一句的“其”在句中作主语, 因此应该是代词“它(指鹤)”;后一句的其不 作句子成份,只表反问语气,因此应该是副词。
高考专题辅导
第三模块: 第三模块:文言文阅读
专题三十四:文言虚词讲稿(二) 专题三十四:文言虚词讲稿(
例1:2008年高考天津卷 • • • • • • • • • 1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B. 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 洎牧以谗诛,邯鄣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C. 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D 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A
4. 交换理解法 .
• 如果给出两个句子,让我们判断句中某个虚词的 用法是否相同,我们可以将其中能确定的一句中 的虚词用法和意义代入另一句来理解,看句子是 否讲得通,如果讲得通,那用法和意义就是一样 的,如果讲不通,意义和用法就不一样。如判断 “与我银,为君致阁职”“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这两句,我们知道第二句中的“为”是介词 “替”“给”,代入第一句理解:“给我银子, 我为你谋个内阁职务。”句子是通的,所以该处 的“为”也作介词“替”“给”讲。
• 16、何以,由疑问代词加介词构成的介宾结构, 、何以 是“以何”的倒置,表示疑问,以示强调。 • ①做状语,译为“凭什么”、“怎么” • 如:何以战;何以至是乎? • ②做谓语,译为“怎么样”、“怎么办”, • 如: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吾欲辱之何以也? • 17、既而、已而、俄而、久而、始而、继而,由 、既而、已而、俄而、久而、始而、继而 动词加连词构成,表示在前一个动作之后不久的 动作 • 18、可得 、可得,由两个助动词构成的复合结构,做状 语,表示可能,意思是“可能”、“可以”。 • 如:可得闻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