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矿集区和矿田靶区定位预测
世界屋脊的资源宝库——寻宝喜马拉雅
18世界屋脊的资源宝库文图/李光明 张林奎 焦彦杰第一作者简介 李光明,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获国土资源部“十一五”援藏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承担国家和省部级地质调查科研项目2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省部级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
不到喜马拉雅不谈山打开世界地图我们就可以看到,在我国被誉为“地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南部边缘与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等国接壤的边境地带,横亘着一条十分宏伟的高大山链,这就是著名的喜马拉雅山脉。
山脉西起青藏高原西北部克什米尔地区的南迦·帕尔巴特峰,——寻宝喜马拉雅东至雅鲁藏布江大转弯处的南迦巴瓦峰,东西向延伸,长度大于2 000多千米,南北宽度介于200~350千米之间。
整个山脉气势恢宏,构成了东亚大陆与南亚次大陆的天然界山,至北而南可> 喜马拉雅山峡谷风光与民居(错那县洞嘎村)19以进一步分为北部的拉轨岗日低分山岭、中部的大喜马拉雅和南部的小喜马拉雅等次级山链。
在梵语和藏语中,喜马拉雅为“雪域”或“雪的故乡”之意,珠穆朗玛意为大地之母,在我国台湾一般称之为“圣母峰”。
在中部大喜马拉雅主脊一带,雪山连绵,冰峰林立,平均海拔高度达6 000米以上,其中7 000米以上的高峰就有40余座,在目前世界上总共14座海拔达到8 000米以上的山峰中,即有11座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主脊地区。
其中位于中国和尼泊尔边境的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耸立着珠穆朗玛峰、洛子峰、马卡鲁峰、卓奥友峰和希夏邦马峰5座8 000米以上雪峰,是名副其实的地球之巅,其中珠穆朗玛峰海拔8 844.43米,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也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
在西藏历史神话故事中,珠穆朗玛峰位居第三,所以珠穆朗玛峰又有“第三女神”的称谓。
由于喜马拉雅山脉的雄伟举世瞩目,名气大,地位高,所以在爱好旅行和登山运动的旅友中,有“不到喜马拉雅不谈山”的说法。
喜马拉雅山脉耸立于青藏高原南部边缘,构成了一道巨大的天然屏障,阻挡了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北上,造成喜马拉雅山北坡及青藏高原内部相对寒冷干旱的气候环境。
西藏别惹则错北部区域多龙式斑岩型铜矿床遥感找矿潜力
第21卷第12期 2012年12月中 国 矿 业CHINA MINING MAGAZINE Vol.21,No.12Dec. 2012 地质找矿 西藏别惹则错北部区域多龙式斑岩型铜矿床遥感找矿潜力分析降 梅1,张廷斌1,别小娟2,陈 明3,魏 悦1,胡 东4(1.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059;2.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四川成都610059;3.成都理工大学管理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059;4.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〇三地质队,四川乐山614200) 摘 要:基于ETM+多光谱数据,在西藏自治区别惹则错北部区域开展了遥感找矿潜力分析。
首先在研究区内开展了遥感矿产地质特征解译与遥感蚀变信息提取工作,然后通过类比多龙斑岩型大型铜矿成矿规律和遥感矿产地质特征,提取了研究区内的遥感找矿要素,最后圈定了8个找矿远景区。
关键词:别惹则错;蚀变信息;远景区 中图分类号:TP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051(2012)12-0061-06Analysis of remote sensing prospecting potential of the type of Duolong porphyrycopper deposits in the north of Bierezecuo in TibetJIANG Mei 1,ZHANG Ting-bin1,BIE Xiao-juan2,CHEN Ming3,WEI Yue1,HU Dong4(1.College of Earth Sciences,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engdu 610059,China;2.College of Tourism and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Chengdu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engdu 610059,China;3.College of Administrative Science,Chengdu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engdu 610059,China;4.403Geological Brigade of Sichuan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Leshan 614200,China) Abstract:Basing on the ETM+multi-spectrum data,the north of Bierezecuo in Tibet was got aanalysisof remote sensing prospecting potential.Firstly,the author interpreted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extracted alteration information.Afterthat,extracted the remote sensing prospecting elements in studyareas,through the porphyry copper deposits metallogenic regularities and remote sensing mineral resourcesgeology characteristics.Finally,8ore-hunting prospect ares were delineated. Key words:Bierezecuo;altered information;prospect area收稿日期:2012-06-09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西藏自治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资助(编号:1212010813025)作者简介:降梅(1987-),女,四川自贡人,成都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遥感地质方面的研究。
铜矿必备:中国斑岩铜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铜矿必备:中国斑岩铜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专业·正版·实惠·神秘福利书籍在运输过程中如有破损请与我们联系矿业界保证每一位买家的权益中国斑岩铜矿的勘查历史十分悠久,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先后探明了中条山铜厂峪、江西德兴、黑龙江多宝山等斑岩铜矿床。
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的斑岩铜矿找矿获得了持续的突破,相继发现了新疆土屋、延东斑岩铜矿、云南普朗、西藏驱龙斑岩铜矿和雄村、甲玛斑岩铜矿(金)矿等超大型矿床。
想知道斑岩铜矿的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吗,阅读此文或点击链接购买此书吧。
精装!彩图!内容简介中国斑岩铜矿复杂的成矿环境,特别是陆内造山带斑岩铜矿及印支期超大型斑岩铜矿的研究和找矿突破,大大丰富了斑岩铜矿成矿理论。
本书全面总结了全球及中国斑岩型铜矿的研究进展,对中国所处的古亚洲、特提斯—喜马拉雅、滨太平洋三大成矿域中的斑岩铜矿成矿带作了进一步的划分,探讨了各斑岩铜矿带的时空分布规律。
在对中国斑岩铜矿成矿地质条件及区域成矿规律进行系统硏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岛弧、陆缘弧、碰撞造山带和板内构造岩浆活化带等四类斑岩铜矿的形成环境,重点探讨了中国独特的碰撞和走滑造山环境斑岩铜矿的形成机制和分布规律,开展了成矿预测,指出了找矿方向。
本书中的“斑岩铜矿”,泛指其形成与花岗岩类侵入体有直接成因联系的“斑岩型”铜矿、铜钼矿、铜金矿等。
本书可供从亊矿床学研究和矿产勘査的人员参考。
序中国的斑岩铜矿,不论是成矿理论研究还是地质找矿,近年来都获得了较大进展,特别是碰撞造山带斑岩铜矿的研究和找矿突破,进一步完善了斑岩铜矿的形成环境,丰富了斑岩铜矿成矿理论。
中国的斑岩铜矿形成环境复杂,全球古亚洲、特提斯-喜马拉雅、滨太平洋三大成矿域中的斑岩铜矿成矿带都延入中国,其形成环境多样,除洋壳俯冲形成的岛(陆缘)弧型斑岩铜矿外,山型斑岩铜矿在中国有较好的成矿条件和找矿潜力。
《中国斑岩铜矿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这部专著,以国家科技支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课题和中国地质调查局的专项研究项目为支撑,多省区联合,全面总结了全球及中国斑岩型铜矿研究进展,在研究和总结中国斑岩铜矿成矿地质条件及成矿规律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斑岩铜矿形成环境有岛弧、陆缘弧、碰撞造山带和板内构造岩浆活化带等四类。
西藏自治区昂仁县朱诺铜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远景评价
第1 期
G E O L O G Y O F g t Z I A A N X I
醪 他雷
2 0 1 4 年6 月
文章编 号 :1 0 0 1 - - - 6 9 9 6( 2 0 1 4 )0 l —0 0 2 2 —0 5
西 藏 自治 区 昂仁 县 朱 诺 铜 矿 地 质 特 征 及 找 矿 潜力 远 景 评 价
2 . 2 构 造
区内构造格架总体呈北东方 向。地层总体表现为北倾的单斜构造 ,倾角 1 8— 2 6 。 ;在矿
区北部 局部 由于断裂 构造 的作用倒 转 ,倾 向南东 ,倾 角 4 5~ 5 O 。 。 断裂 构造 主要有 三组 ,一 组 为 北 东走 向 ,包 括 F 1、F 2 、F 3 ,其 中 F 1、F 3为逆 断层 , 产状 1 5 5 。 L7 0 。 ,另 一组 为北北 西 和 北西 向 ,包 括 F 4 、F 5脆 韧 性 逆 断层 ,产 状 2 4 5 。 L8 0 。 ; 第三 组为 北北 西 向 ,由 为正 断层组 成 ,产 状 3 4 0 。 L6 0~ 7 O 。 。断裂 破碎 带 一般 宽约 1—3 0 l n ,构造 岩 主要 由碎裂 岩 、断层 泥等组成 ,为岩体 侵 入后 活动 的断裂 。
由斑 状 角 闪二 长花 岗岩 、斑状 黑 云母 花 岗岩 等组成 ,不 同岩 石类 型侵 入体 之间呈 脉 动或
涌 动侵 入接 触 。 ( 1 )白翁 普 曲岩体 :主体 岩石 类型 为浅灰 色一 灰色 斑状 角 闪二长 花 岗岩 。斑 状 结构 ,块
状构 造 ,斑 晶 由钾 长 、斜 长石 、石英 等组成 , 自形一 半 自形结 构 ,基质 成分 为钾 长石 、斜 长石 、石 英 、角 闪石 、黑 云母 等 。岩体普 遍发 育青 盘岩 化蚀 变 。 ( 2 )弄桑 岩体 :主体岩 石类 型为 中细粒斑 状 黑云母 花 岗岩 。斑状 结构 ,块 状构 造 ,斑 晶 由钾 长石 、斜 长石 、: 百英 等 组成 , 自形一半 自形 结构 ,基 质成 分 为钾 长 石 、斜 长 石 、石 英 、 黑 云母 等 。副矿物 主要 为磁铁 矿 。在岩体 北侧 普遍 发 育青 盘岩化 。
初论西藏冈底斯带中段尼木西北部斑岩铜矿地质特征
[收稿日期]2001-11-20;[修订日期]2001-12-01;[责任编辑]曲丽莉。
[基金项目]中国地调局地质调查项目“西藏日喀则—加查地区铜多金属矿调查评价”(No :200010200157)的中间成果。
[第一作者简介]王小春(1965年-),男,1985、1988年分获成都地质学院学士、硕士学位,1995年获成都理工学院博士学位。
现任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院副院长、教授级高工,主要从事有色金属和贵金属矿床的勘查和研究。
地质・矿床初论西藏冈底斯带中段尼木西北部斑岩铜矿地质特征王小春,晏子贵,周维德,贾向勘,李作华,文 军,徐德章,袁剑飞(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院,成都 610051)[摘 要]西藏冈底斯带尼木西北部具有斑岩型铜矿产出的有利地质条件,已有厅宫、冲江、白容、岗讲、渡布曲等铜矿床(点),可望形成大型—超大型斑岩铜矿集中区,其资源量远景可达400~600万t 以上。
在分析地质背景的基础上,总结了矿床的地质特征,并与国内外斑岩铜矿进行了对比,建立了本区铜矿的综合遥感地质找矿模型。
[关键词]西藏 冈底斯 斑岩铜矿[中图分类号]P61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5-5331(2002)01-0005-040 前言冈底斯火山—岩浆弧带是西藏重要的金、铜矿成矿远景区带。
目前已发现以墨竹工卡县甲马赤康铜多金属矿床、驱龙铜多金属矿床、尼木县厅宫铜矿床、冲江铜矿床、曲水县达布铜金矿床、谢通门县洞嘎金矿床为代表的数十处金、银、铜及金银多金属矿床(点)。
该带中段尼木县西北部地区、东段墨竹工卡地区均有望成为矿田规模。
尤其是尼木县西北部地区,目前已有厅宫、冲江铜矿床,在其外围已发现有白容、绒岗蒙、岗讲、渡布曲等有望的矿体和异常。
在该区可望形成大型—超大型斑岩铜矿集中区,其资源量可达400~600万t 以上。
加之,该区地处西藏中部,交通、地理等外部条件较好,青藏铁路的修建,使该区的外部环境更加改善。
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及其战略地位
5 成都 地质 矿产 研究 所 ,成都 市 .
摘
要
西 藏 在 实 施 西 部 大 开 发 战 略 中 占有 重 要 的地 位 ,尽 快 摸 清 区 内 的 矿 产 资 源 家底 已 成 为 新 一 轮
国土 资 源 大 调 查 的 一 项 重 要 内容 之 一 。为 此 ,笔 者 在 论 述 冈底 斯 斑 岩铜 矿 带 成 矿 背 景 、 矿 化 基 本 特 征 、矿 产 资 源 潜 力 和 交 通 能 源 、 区位 优 势 的 基 础 上 ,提 出 加 速 该 矿 带 的资 源 评 价 、促 进 资 源 优 势 向 经 济 优 势 的 转 化 对 缓 解 我 国 长 期 依 赖 进 口铜 的现 状 ,解 决 青 藏 铁 路 通 车 后 的运 力 以及 推 进 西 藏 经 济 的 跨 越 式 发 展 等 问 题 都 具 有 十分重要 的现实意义 。 关 键 词 西藏 冈底 斯 铜 矿 带 战 略地 位 文 章 编 号 :10- 35 (02 l 06 — 0 00 67 2o )0 一 o9 5
维普资讯
20 02年 第 1 总 第 2 期 0期
20 0 2年 8月
西 藏
地
质 Biblioteka No. , 2 0 1 0 2, S m . 0 u 2 De , 20 e. 02
TI BET GEOLOGY
西藏 冈底 斯 斑 岩 铜 矿 带及 其 战 略 地 位
山早期 ,侵 入体 由中性 ( 闪长 岩类 ) 逐步 向酸 性 ( 岗岩 类 )演 化 ,活 动强 度 不 断 增 大 ,喜 花 山早 期 达到 鼎盛 ,并 构成 冈底 斯 中酸 性 岩浆 岩 带 的主 体 。经 同位 素 年 龄 ( K—A 法 )测 定 和 r
西藏桑日县明则钼铜矿区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西藏桑日县明则钼铜矿区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西藏桑日县明则矿区位于冈底斯成矿带东段,该区成矿条件复杂,成矿类型多样,主要表现为上部是矽卡岩型铜矿,下部为斑岩型钼矿。
研究区蚀变较强烈,可见到硅化、绢云母化、泥化、绿帘石化、绿泥石化和钾化等。
矿区内主要的赋矿岩石为钾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斑岩。
本文在介绍矿区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结合矿体分布特征,提出下一步找矿方向,为后续进一步工作研究提供依据。
标签:钼铜矿明则矿区找矿远景桑日县西藏冈底斯成矿带是喜马拉雅-特提斯成矿域中重要的斑岩型成矿带,并取得了重大突破,同时该区也是找矿潜力巨大的铜多金属成矿带之一[1-3]。
明则钼铜矿区位于西藏桑日县境内,研究区处于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冈底斯火山岩浆弧带东段南缘,处于冈底斯陆块与喜马拉雅陆块的结合部位,区内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强烈,蚀变特征比较明显,成矿条件优越[4]。
1矿区地质特征1.1矿区地层研究区内地层出露良好,主要有三叠系上统姐德秀组(T3j)、白垩系下统比马组第四段(K1b4)和比马组第五段(K1b5)及古近系罗布莎群(Rlb)(图1)。
德秀组(T3j):分布在雅江结合带南盘,是一套砂、泥质韵律层,具典型的复理石特征。
主要为砂质板岩、中薄层状长石石英砂岩。
岩石较破碎且裂隙发育,裂隙面上常见铁质析出。
比马组第四段(K1b4):分布于矿区中部程巴村、普春一带,岩性主要为大理岩、石榴石矽卡岩化大理岩夹薄层状石榴石矽卡岩、长英质角岩等。
本段地层是程巴、明则铜矿的主要赋矿层位,层矽卡岩矿体顺层分布于石榴石矽卡岩、矽卡岩化大理岩中,层位控矿特征明显。
比马组第五段(K1b5):见于明则矿段,以泥质及细碎屑沉积为主。
下部为深红柱石绢云母角岩、变质粉砂岩;上部为变质安山岩。
罗布莎群(R1b):见于程巴矿段,为陆相磨拉石建造。
以杂色复成份砾岩为主,夹紫红色砂岩和泥质岩等。
1.2 矿区构造区内重要构造线主要为近东西向的雅江结合带F1及与之大致平行的断裂带F2和陈坝剥离断层组合F3。
西藏冈底斯朱诺斑岩铜矿床成岩成矿时代约束
第52卷 第21期 2007年11月论 文西藏冈底斯朱诺斑岩铜矿床成岩成矿时代约束郑有业①② 张刚阳①* 许荣科① 高顺宝③ 庞迎春① 曹 亮① 杜安道④ 石玉若⑤(①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 武汉 430074; ②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武汉 430074; ③ 西藏地勘局第二地质大 队, 拉萨 850003; ④ 中国地质科学院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 北京 100037; ⑤ 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离子探针中心, 北京 100037.*联系人, E-mail: zhanggangyang@ )摘要 冈底斯成矿带西部最近发现的朱诺大型斑岩铜矿床, 锆石SHRIMP U-Pb 年龄明显可分为新、老两组, 记录了4次以上的主要构造岩浆事件: 残留锆石中(62.5 ± 2.5) Ma 可能与印-亚大陆碰撞不久形成的林子宗群火山岩有关; (50.1 ± 3.6) Ma 可能代表了冈底斯地区地幔镁铁质岩浆底侵事件; 岩浆锆石中(15.6 ± 0.6) Ma 代表了朱诺含矿斑岩的成岩年龄; 而矿石中获得的辉钼矿Re-Os 等时线年龄(13.72 ± 0.62) Ma 与锆石中(13.3 ± 0.2) Ma 的年龄相当, 代表了朱诺的成矿年龄. 冈底斯带斑岩铜矿的成岩成矿年龄具有从东往西逐渐变新的趋势. 朱诺斑岩铜矿床与冈底斯东、中部其他斑岩铜矿床属同一构造演化阶段的产物, 此为该斑岩铜矿带向西继续部署找矿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关键词 冈底斯西部 朱诺 斑岩铜矿 成岩成矿时代2007-04-28收稿, 2007-08-15接受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编号: 2002CB412610)、国家“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重大项目(批准号: 200210200001)和国家“九七三”预研究项目(编号: 2005CCA05600)资助朱诺斑岩铜矿床位于西藏自治区昂仁县亚模乡境内, 距离日喀则市约300 km, 经初步工程验证表明矿石质量好、找矿前景大, 它的发现“使冈底斯成矿带铜矿勘查区域向西扩大了数百千米, 有望发展成为巨型斑岩铜矿带”[1]. 众所周知, 冈底斯成矿带以当雄-白朗深大走滑断裂为界, 东西两侧成矿特征、类型、矿种、时代等存在巨大差异. 而近年来在冈底斯东、中部相继发现的驱龙、冲江、厅宫、白容、达布、吹败子等斑岩铜矿床均与分布于雅江北岸35~65 km 范围内的高侵位复式杂岩体有关. 成岩年龄集中发生在15.6~17.8 Ma, 成矿发生在14.85~15.99 Ma, 形成于陆内后碰撞造山向伸展走滑转换的过渡环境[2,3]. 问题在于冈底斯东中部斑岩成矿带向西还能延伸多远? 冈底斯西部的朱诺斑岩铜矿与东、中部的斑岩铜矿属同时代成矿吗? 因此, 搞清这一问题对促进冈底斯斑岩铜矿带继续向西部找矿、扩大斑岩成矿带规模等具有重大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本文在野外工作和镜下岩相学研究的基础上, 采用锆石SHRIMP U-Pb 法和辉钼矿Re-Os 法对朱诺斑岩铜矿床的成岩、成矿时代提供约束, 并进而探讨青藏高原晚新生代构造演化过程与成矿作用, 以及冈底斯斑岩成矿的时代演化规律.1 矿区地质概况矿区出露地层主体表现为北倾的单斜构造, 局部由于断裂构造影响而倒转, 主要为古新统-始新统的林子宗群年波组与帕那组的一套英安质-安山质-流纹质火山碎屑岩及砂砾岩等(图1). 年波组年龄为56.5 Ma, 帕那组为43.93~53.52 Ma [4,5](均为斜长石40Ar/39Ar 年龄). 断裂构造主要有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 其中北东向构造控制了斑岩体和矿体的就位. 侵入岩分布于矿区西北部和南部, 主要有白翁普曲岩体和弄桑岩体, 岩性分别为斑状角闪二长花岗岩、中细粒黑云母花岗斑岩等, 形成时代为晚白垩世, 呈岩基状产出, 它是冈底斯安第斯型花岗岩基组成部分, 是新特提斯大洋板块向北俯冲的产物. 晚期的花岗斑岩、石英斑岩和闪长玢岩等呈小岩株、岩脉形式产于早期形成的花岗岩基和林子宗群火山岩中, 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火山-岩浆成矿系统.在朱诺矿区共发现了3个斑岩体和3个矿体, 成矿意义最大的是Ⅰ号斑岩体. Ⅰ号斑岩以花岗斑岩为主, 呈灰-灰白色, 地表呈不规则岩株陡立产出. 具有块状构造、斑状结构. 斑晶主要为石英、斜长石及少量黑云母, 其中斑晶石英和斜长石的含量约占25%左右; 基质主要由微粒-霏细结构的石英和长石组成, 约占岩石的70%左右. 副矿物主要为磷灰石、论 文第52卷 第21期 2007年11月图1 西藏朱诺斑岩铜矿地质简图1, 第四系; 2, 黑云母花岗斑岩; 3, 石英斑岩、花岗斑岩; 4, 闪长玢岩; 5, 流纹斑岩; 6, 斑状角闪二长花岗岩; 7, 林子宗群火山岩;8, 铜矿(化)体及编号; 9, 高岭土化; 10, 黄铁绢英岩化磁铁矿、锆石、榍石、金红石等. 矿体主要赋存于斑岩体及其外接触带的斑状角闪二长花岗岩和黑云母花岗斑岩中. 矿石矿物主要为孔雀石、蓝铜矿、赤铜矿、自然铜、黄铜矿、黄铁矿、辉钼矿. 矿区蚀变类型主要有钾化、黄铁绢英岩化、青磐岩化、硅化、泥化及碳酸盐化等, 黄铁绢英岩化、硅化与矿化密切相关. 由斑岩体向外, 蚀变类型由钾化、黄铁绢英岩化、碳酸盐化、高岭土化→青盘岩化、铁碳酸岩化等.2 样品采集和分析方法锆石样品采自矿区Ⅰ号斑岩体(Cu Ⅰ矿体)中平硐(PD1)开口处不同位置. 岩性为花岗斑岩, 为矿区含矿斑岩. 由于斑岩体发生过大面积的热液活动, 样品不可避免地存在不同程度的蚀变, 主要为弱的高岭土化, 绢云母化. 岩石中无脉体穿插.锆石分选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选矿实验室完成. 在测试之前, 在中国地质科学院进行透射、反射光拍照, 在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电子显微镜实验室对锆石晶体进行阴极发光(CL)照相. 锆石U-Pb 同位素分析在中国地质科学院离子探针中心的SHRIMP-Ⅱ离子探针上采用标准测定程序进行, 测试条件及流程见文献[6~8], 数据处理采用Ludwig SQUID 1.0及ISOPLOT 程序[9]. 由于年轻的锆石204Pb 丰度太低的原因, 采用实测204Pb 校正普通铅将导致极大的分析误差, 不适合用于校正普通铅, 我们在数据处理时采用实测208Pb 来校正, 相应地采用这种方法校正得到的206Pb/238U 年龄[10,11]. 为了有效进行监控, 获得高质量年龄数据, 大约每测定3个样品点测定1个TEM 标准样, 共测定8个标准样.第52卷 第21期 2007年11月论 文辉钼矿样品采自朱诺矿区Cu Ⅰ矿体PD1中洞深153.5, 158.6, 165.8和195.8 m 的位置, 共采集辉钼矿矿石样4块. 样品岩性均为黄铁矿化、黄铜矿化、辉钼矿化黑云母二长花岗斑岩, 其中辉钼矿主要呈辉钼矿-石英脉产出, 脉宽0.5~4.5 cm, 一般2 cm 左右; 石英脉较松散, 辉钼矿呈晶形较好的鳞片状产出. 将野外采集的矿石样品在双目镜下挑选出辉钼矿单矿物, 辉钼矿质纯, 无氧化, 无污染, 纯度达98%以上. 辉钼矿Re-Os 同位素年龄测试在国家地质试验测试中心由杜安道研究员测试完成, Re-Os 同位素分析的化学分离过程和分析方法见文献[12, 13]. 模式年龄t 按下式计算:1871871Os ln 1Re t λ⎡⎤⎛⎞=+⎢⎥⎜⎟⎢⎥⎝⎠⎣⎦, 其中λ (187Re 衰变常数) = 1.666×10−11 a −1.3 分析结果3.1 含矿斑岩中的锆石朱诺矿床含矿斑岩(花岗斑岩)中的锆石大部分具有完好晶形, 多为半自形到自形, 长宽比在 1.5~2之间, 无色或浅黄色, 透明, 粒径一般在100~200 μm 之间. 锆石的CL 阴极发光照片(图2)揭示大部分锆石具有清晰的岩浆振荡环带, 为典型的岩浆锆石[14~16]. 样品中某些锆石的核部还存在继承的岩浆核或具有补丁结构的残余锆石, 保留着核幔边套合非常好的结构, 如8号锆石核幔边三组年龄分别对应为60.3,23.5, 13.4 Ma. 另一个具有补丁结构的7号锆石, 内部为48.1, 22.3 Ma, 外围为12.6 Ma. 记录了该区多次的构造岩浆事件, 较好地保存了冈底斯造山带演化过程中的构造事件. 还有部分锆石颗粒内部为特征性的岩浆振荡环带, 而边部具有窄且不规则的无环带结构或弱环带区域, 个别锆石具有扇形分带. 总体与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其他斑岩体内发现的残留或继承锆石具有部分可对比性[17].锆石测试结果见表1, 锆石U-Pb 一致曲线见图3. 可明显分为新、老两组年龄, 并至少记录了4次以上的主要构造岩浆事件. 具体描述如下:有9个测试点位于具有继承锆石或残留锆石特征的位置, Th 和U 含量变化于(169~1266)×10−6和(272~2229)×10−6, 对应的Th/U 比值为0.3951~1.3976. 其206Pb/238U 年龄变化于(48.1 ± 0.9)~(68.5 ± 2.4) Ma, 分布范围宽而连续, 反映了一个持续时间较长的岩浆活动. 根据锆石结构的不同和年龄值出现的频次, 明显有两次主要的构造岩浆活动事件: 第一次发生在(62.5 ± 2.5) Ma(MSWD = 2.1, n = 5), 残留锆石均为不规则棱角状, 具补丁状结构(颗粒2), 颜色深浅不一但年龄很相近; 第二次发生在(50.1 ± 3.6) Ma (MSWD = 4.7, n = 4), 锆石形态均为浑圆状, 反映其形成后遭受过熔融过程.5颗岩浆环带清楚的锆石, 其Th 和U 含量变化于(333~1479)×10−6和(490~1095)×10−6, 对应的Th/U 比值为0.5186~1.7745, 均大于0.3. 相对于锆石图2 西藏朱诺矿床含矿斑岩锆石的阴极发光图像论文第52卷第21期 2007年11月表1 西藏朱诺矿床含矿斑岩锆石SHRIMP测年结果表a)样品编号Pb c /% U/10−6 Th/10−6Th/U 206Pb*/10−6Pb/U±σ /Ma Pb/U 误差相关性ZL01-2.1 0.00 1776 789 0.4591 16.30 68.5±2.4 0.0107 0.81 ZL01-2.2 0.00 1250 614 0.5078 10.70 63.5±2.2 0.0099 0.77 ZL01-2.3 0.00 359 190 0.5461 3.10 63.5±2.4 0.0099 0.53 ZL01-2.4 2.13 442 169 0.3951 3.75 61.9±0.8 0.0097 0.251266 0.5870 17.70 60.3±2.1 0.0094 0.90 ZL01-8.1 0.00 2229ZL01-4.1 0.00 2058 981 0.4927 15.40 55.5±1.9 0.0087 0.83 ZL01-7.3 1.74 272 233 0.8867 1.78 48.1±0.9 0.0075 0.19 ZL01-13.2 1.62 332 365 1.1371 2.30 51.0±0.9 0.0079 0.24 ZL01-14.1 1.47 286 387 1.3976 1.94 50.0±1.1 0.0078 0.23 ZL01-1.1 0.00 827 844 1.0542 1.88 16.6±0.8 0.0026 0.44 ZL01-1.2 0.00 581 444 0.7905 1.24 15.2±0.7 0.0024 0.20 ZL01-3.1 0.00 1095 550 0.5186 2.17 14.4±0.6 0.0022 0.331479 1.7745 1.83 15.0±0.9 0.0023 0.27 ZL01-5.1 0.00 861ZL01-15.1 1.36 775 471 0.6285 1.67 15.9±0.3 0.0025 0.23 ZL01-17.2 1.95 490 333 0.7029 1.02 15.3±0.4 0.0024 0.26 ZL01-4.2 0.00 754 383 0.5248 1.33 12.8±0.6 0.0020 0.38 ZL01-7.2 0.94 5301 980 0.1910 8.97 12.6±0.1 0.0020 0.31 ZL01-8.3 2.03 21101019 0.4991 3.85 13.4±0.2 0.0021 0.23 ZL01-11.1 1.51 2517 773 0.3175 4.51 13.4±1.0 0.0021 0.47 ZL01-12.1 2.19 1865 1621 0.8980 3.24 12.7±0.3 0.0020 0.36 ZL01-13.1 1.61 2430 1013 0.4308 4.08 12.4±0.1 0.0019 0.24 ZL01-16.2 1.35 1735 584 0.3481 3.09 13.2±0.2 0.0020 0.24 ZL01-18.1 1.12 878 332 0.3912 1.61 13.6±0.2 0.0021 0.25 ZL01-17.1 0.50 733 853 1.2022 3.31 33.6±0.5 0.0052 0.29 ZL01-8.2 0.00 802 588 0.7566 2.40 23.5±1.0 0.0037 0.37 ZL01-7.1 0.00 288 262 0.9419 0.86 22.3±7.1 0.0035 0.882 ZL01-14.2 6.50 553 83 0.1548 0.77 9.7±0.4 0.0015 0.06a) 测试单位为北京离子探针中心; Pb c和Pb*分别为普通铅和放射成因铅; 误差为2σ, 采用208Pb校正普通铅图3 西藏朱诺矿床含矿斑岩锆石U-Pb一致曲线第52卷 第21期 2007年11月论 文的继承核, 总体上岩浆锆石具有较高的Th/U 比, 而Th 和U 含量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 岩浆锆石的206Pb/ 238U 年龄为(14.4±0.6)~(16.6±0.8) Ma, 加权平均为(15.6±0.6) Ma(MSWD = 1.8, n = 6), 该值代表了第三次的构造岩浆活动事件.位于残余岩浆核(颗粒4, 8)或继承核(颗粒7, 13, 14)外围的年轻锆石, 其核部年龄分布在48.1~68.5 Ma, 外围年龄集中在(12.4±0.1)~(13.4±1.0) Ma. 除了测试点7.2的Th/U 比为0.1910, U 含量高达5301×10−6以外, 其他测试点的Th 和U 含量变化于(332~ 1621)×10−6和(754~2517)×10−6, 对应的Th/U 比值均变化于0.3175~0.8980. 206Pb/238U 年龄范围在(12.4±0.1)~(13.6±0.2) Ma, 加权平均为(13.3±0.2) Ma (MSWD = 1.3, n = 6), 该值代表了第四次的构造岩浆活动事件. 根据锆石特点, 位于补丁状构造区域的锆石测点(11.1), 明显的是受到了热液流体的影响, CL 图像上表现为颜色加深、形态不规则、环带不明显, 这与U, Th, HREE 等元素的含量有关[18~21]. 测点4.2, 7.2, 8.3, 13.1位于具有岩浆核的锆石外围, CL 图像上显示该区域颜色深浅不均匀, 结晶环带模糊或者没 有, 可能是受到了热液流体不同程度改造或者直接从热液流体中结晶. 这些补丁状、模糊环带的锆石206Pb/238U 表面年龄值分布范围较为集中和一致, 而且207Pb/ 235U-206Pb/238U 比值均落在或靠近谐和曲线上, 反映的可能是同一地质事件. 否则, 若锆石结晶后Pb 丢失严重, 或所测数据明显存在继承性放射性成因Pb 的影响, 其206Pb/238U 表面年龄数据将可能分散[22,23].样品中还存在一个年龄为33.6 Ma 的核部年龄, 其外圈的年龄为15.3 Ma, 该年龄在一致曲线上靠近谐和曲线, 其可能代表了区域上33 Ma 左右的岩浆活动事件; 另外23.5, 22.3 Ma 的年龄可能代表了另一次岩浆活动事件; 还有一个9.7 Ma 的年龄, 落在谐和曲线上, CL 图像显示其为浅色不规则的形态, 穿插老的岩浆核(50 Ma), 可能代表了成矿后更晚的地质事件.3.2 辉钼矿Re-Os 年龄辉钼矿Re-Os 同位素年龄测试结果见表2和图4. 4件辉钼矿的Re 含量比较接近, 在(227148±1728) ng/g~(312113±2471) ng/g 之间, 总体上187Re 与187Os 含量比较协调. 辉钼矿Re-Os 模式年龄集中于(13.82±0.16)~(13.99±0.17) Ma(2σ 误差), 变化不超过0.2 Ma, 加权平均年龄为(13.92±0.08) Ma(MSWD = 0.79)(图4(a)). 4件辉钼矿的187Re-187Os 值构成一条MSWD 为1.14的等时线年龄(13.72±0.62) Ma (图 4(b)), 与单个辉钼矿模式年龄相差均小于0.5 Ma.187Os 初始值为(0.6±1.8) ng/g(2σ 误差).图4 西藏朱诺矿床辉钼矿Re-Os 年龄(a) 辉钼矿Re-Os 模式年龄加权平均; (b) 辉钼矿Re-Os 等时线年龄表2 西藏朱诺矿床辉钼矿Re-Os 同位素数据a)原样名样重/gRe/ng·g −1187Re/ng·g −1187Os/ng·g −1 模式年龄/MaZLY01 0.00225 227148±1728 142776±1086 33.27±0.30 13.99±0.17 ZLY02 0.0022 294950±2214 185394±1392 43.03±0.36 13.93±0.17 ZLY03 0.0024312113±2471 196182±1553 45.68±0.41 13.98±0.18ZLY04 0.00521 292988±2153 184160±1353 42.42±0.35 13.82±0.16 a) 测试者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国家地质测试中心杜安道; 表内误差为2σ论 文第52卷 第21期 2007年11月4 讨论与结论许多证据显示[24~32], 印度-亚洲大陆起始碰撞时间在西藏不晚于65 Ma, 完成碰撞的时间约在40~45 Ma. 在碰撞期50 Ma 左右发生了岩浆底侵与岩浆混合作用. 莫宣学等人[4]认为冈底斯广泛分布的林子宗群火山岩底部年龄代表了印-亚大陆碰撞的开始时间, 为65 Ma 左右. 本区获得的(62.5±2.5) Ma 的锆石年龄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主碰撞开始时间非常相近, 可能与林子宗群火山岩有成因联系, 但要得出比较肯定的结论有待地球化学方面进一步的工作. 本区获得年龄为(50.1±3.6) Ma 的锆石形态均为浑圆 状, 年龄与介于(47.0~52.5) Ma 之间(大约50 Ma 的始新世)的大陆碰撞期间冈底斯带一次大规模地幔镁铁质岩浆底侵事件相一致[5,32]. 事实上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其他斑岩体内也发现类似的残留或继承锆石[17],从区域斑岩中广泛发育这组锆石以及这组锆石的结构特征看, 它很可能代表了岩浆源区被熔融的产物, 如果这样, 很可能证明了大规模岩浆底侵形成的加厚的新生的下地壳部分熔融产生了含矿斑岩岩浆[33].已有成果表明[34~36], 冈底斯斑岩铜矿带中东部与成矿相关的岩体锆石SHRIMP U-Pb 年龄分别为驱龙17.58 Ma 、冲江15.60 Ma 、厅宫17.00 Ma; 辉钼矿Re-Os 年龄分别为驱龙15.99 Ma 、冲江14.85 Ma 、厅宫15.49 Ma. 朱诺矿床15.6 Ma 的锆石SHRIMP U-Pb 年龄代表了含矿斑岩的成岩年龄, 这与中部(厅宫、冲江)含矿斑岩的平均成岩年龄16.14 Ma 、东部地区(得明顶、驱龙)含矿斑岩的平均成岩年龄17.8 Ma 较接近, 并具有从东往西冈底斯含矿斑岩成岩年龄逐渐变小的趋势. 本区获得的辉钼矿Re-Os 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13.72±0.62) Ma, 代表了朱诺矿床较为确切的成矿年龄. 而(13.3±0.2) Ma 的锆石SHRIMP 年龄略晚于矿床中辉钼矿Re-Os 年龄, 可能恰好是成矿热液(蚀变)事件在锆石中的反映. 这也与中部(厅宫、冲江)平均成矿年龄14.56 Ma 、东部(吹败子、驱龙)平均成矿年龄15.68 Ma 较接近, 也具有从东往西冈底 斯含矿斑岩成矿年龄逐渐变小的规律性, 并且与雅江缝合带从东向西闭合时间越来越晚的规律也是一致的.本区的23.5, 22.3 Ma 这组年龄同样在冲江、南 木矿区发育[17,37], 说明22 Ma 的地质事件具有一定的区域性, 并与冈底斯地区第二次侵位高峰和冈底斯逆冲断裂活动时间(30~20 Ma)[25,27,28]相近, 曲晓明等人[17]提出约21 Ma 前, 由于软流圈物质上涌, 同时造成了底侵镁铁质岩石部分熔融形成含矿岩浆和地壳快速隆升, 至于与哪一事件相关仍有待更深入的探索. 另外本区33.6, 9.7 Ma 的单个年龄值所代表的意义这里就不一一讨论. 值得注意的是, 阴极发光照片上13 Ma 锆石部分直接附着在50~62 Ma 锆石的外围这一问题, 可能是由于测点有限造成的, 如颗粒13为13 Ma 锆石直接附着在51 Ma 锆石上, 但从其结构及与8号锆石对比, 其中间的白色区域, 很可能年龄就在22 Ma 左右. 如锆石7核部存在48 Ma 与22.3 Ma 共存的年龄. 所以13 Ma 锆石似乎不是直接附着在50~62 Ma 锆石的外围, 多数情况下锆石可能具有三阶段的生长历史: 48~60, 22, 13 Ma. 当然也可能是其他成因.可见, 朱诺含矿斑岩的锆石SHRIMP 年龄记录了4次以上的主要构造岩浆演化事件, 其斑岩成岩成矿时间与冈底斯带成岩成矿时间总体是一致的, 均形成于陆内后碰撞造山向伸展走滑转换的过渡环境. 斑岩体侵位(斑岩成矿)具有相对集中爆发的特征(带内斑岩成岩或成矿从开始到结束之间的时差大约均在2~3 Ma), 明显不同于东太平洋斑岩铜矿带所处的岛弧或活动大陆边缘造山环境(成岩或成矿之间的时差达25 Ma). 显示朱诺斑岩铜矿床与冈底斯东、中部其他斑岩铜矿床具有相同的成矿背景和环境, 属于同一构造演化阶段的产物, 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同时也说明冈底斯带西段斑岩铜矿找矿具有很大的资源潜力, 为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向西部部署找矿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致谢 审稿专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在测试和成文过程中得到了中国地质科学院离子探针中心的宋彪、闫全人研究员,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吴元保教授的指导和帮助, 在此致以诚挚的谢意.参 考 文 献1 郑有业, 高顺宝, 张大全, 等. 西藏朱诺斑岩铜矿床发现的重大意义及启示. 地学前缘, 2006, 13(4): 233—2392 郑有业, 高顺宝, 程力军, 等. 西藏冲江大型斑岩铜(钼金)矿床的发现及意义. 地球科学, 2004, 29(5): 333—3393 Qin K Z, Tosdal R, Li G M, et al. Formation of the Miocene por-phyry Cu(-Mo-Au) deposits in the Gangdese arc, southern Tibet, in a transitional tectonic setting. In: Zhao C S, Guo B J, eds. Mineral Deposit Research: Meeting the Global Challenge. China land pub-lishing House, 2005. 44—474 莫宣学, 赵志丹, 邓晋福, 等. 印度-亚洲大陆主碰撞过程的火第52卷 第21期 2007年11月论 文山作用响应. 地学前缘, 2003, 10(3): 135—1485 周肃, 方念乔, 董国臣, 等. 西藏林子宗群火山岩氩氩年代学研究.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1, 20(4): 317—3196 Williams I S. U-Th-Pb geochronology by ion microprobe, Applica-tions of micro analytical techniques to understanding mineralizing processes. In: Mickibben M A, Shanks III W C, Ridley W I, eds. Rev Economic Geol, 1998, 7: 1—357 宋彪, 张玉海, 万渝生, 等. 锆石SHRIMP 样品耙制作、年龄测定及有关现象讨论. 地质论评, 2002, 48 (增刊): 26—30 8 马昌前, 明厚利, 杨坤光. 大别山北麓的奥陶纪岩浆弧:侵入岩年代学和地球化学证据. 岩石学报, 2004, 20(3): 393—402 9 Ludwig K R. Squid 1.02: A User Manual. Berkeley: Berkeley Geo-chronological Center Soecial Publication, 2001. 2—1910 Nutman A P, Green D H, Cook C A, et al. SHRIMP U-Pb zircondating of exhumation of the Lizard peridotite and its emplacement over crustal rocks: Constraints for tectonic models. J Geol Soc, 2001, 158: 809—82011 简平, 刘敦一, 张旗艺, 等. 蛇绿岩及蛇绿岩中浅色岩的SHRIMP U-Pb 测年. 地学前缘, 2001, 10: 439—45612 杜安道, 赵敦敏, 王淑贤, 等. Carius 管溶样和负离子热表面电离质谱准确测定辉钼矿铼-锇同位素地质年龄. 岩矿测试, 2001, 20(4): 247—25213 Mao J W, Yang J M, Qu W J, et al. Re-Os Age of Cu-Ni Ores fromthe Huangshandong Cu-Ni Sulfide Deposit in the East Tianshan Mountains and Its Implication for Geodynamic Process. Acta Geol Sin, 2003, 77(2): 220—22614 Rowley D B, Xue F, Tucker R D. Ages of ultra-high pressuremetamorphic and source orthognisses from the eastern Dabie Shan: U/Th zircon geochronology. Earth Planet Sci Lett, 1997, 151: 191—203[DOI]15 Hacker B R, Ratshbacher L, Webb L, et al. U/Th Zircon ages con-strain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ultrahigh-pressure Qinlin-Dabie Oro-gen, China. Earth Planet Sci Lett, 1998, 161: 215—230[DOI] 16 Crofu F, Hanchar J M, Hoskin P W, et al. Atlas of zircon textures.Rev Mineral Geochem, 2003, 53: 469—495[DOI]17 曲晓明, 侯增谦, 莫宣学, 等. 冈底斯斑岩铜矿与南部青藏高原隆升之关系-来自含矿斑岩中多阶段锆石的证据. 矿床地质, 2006, 25(4): 388—40018 Hanchar J M, Miller C F. Zircon zonation patterns as revealed bycathodoluminescence and backscattered electron images: Implica-tions for interpretation of complex crustal histories. Chem Geol, 1993, 110: 1—13[DOI]19 Hanchar J M, Rudnick R L. Revealing hidden structures: The ap-plication of cathodoluminescence and back-scatter electrical ima- ging to dating zircons from lower crustal xenoliths. Lithos, 1995, 36: 289—303[DOI]20 Crofu F, Hanchar J M, Hoskin P W, et al. Atlas of zircon textures.Rev Mineral Geochem, 2003, 53: 469—495[DOI]21 吴元保, 郑永飞. 锆石成因矿物学研究及其对U-Pb 年龄解释的制约. 科学通报, 2004, 49(16): 1589—160422 Williams I S, Claesson S. Isotopic evidence for Precambrianprovenance and Caledonian metamorphism of high grade parag-neisses from the Seve Nappes, Scandinavian Caledonides.ⅡIonmicroprobe zircon U-Th-Pb. Contrib Mineral Petrol, 1987, 97: 205—207[DOI]23 李任伟, 万渝生, 陈振宇, 等. 根据碎屑锆石SHRIMP U-Pb 测年恢复早侏罗世大别造山带源区特征. 中国科学D 辑: 地球科学, 2004, 34(4): 320—32824 Gaetani M, Garzanti E. Multicyclic history of the northern Indiacontinental margin (northwestern Himalaya). Am Ass Petrol Geols Bull, 1991, 75: 1427—144625 Yin A, Harrison T M, Ryerson F J, et al. Tertiary structural evolu-tion of the Gangdese thrust system, southeastern Tibet. J Geophys Res, 1994, 99(B9): 18175—18207[DOI]26 Willems H, Zhou Z, Zhang B, et al. Stratigraphy of the Upper Cre-taceous and Lower Tertiary strata in the Tethyan Himalayas of Ti-bet(Tingriarea, China). Geol Rundsch, 1996, 85: 723—754 27 Yin A, Harrison T M. Geologic evolution of the Himalayan-Tibet.Orogen Annu Rev Earth Planet Sci, 2000, 28: 211—280[DOI] 28 尹安. 喜马拉雅-青藏高原造山带地质演化——显生宙亚洲大陆生长. 地球学报, 2001, 22(3): 193—23029 Wan X, Jansa L F, Sarti M. Cretaceous and Tertiary boundarystratain southern Tibet and their implication for India Asia colli-sion. Lethaia, 2002, 35(2): 131—146[DOI]30 Mo X, Zhao Z, Zhou S, et al. Evidence for timing of the initiationof India-Asia collision from igneous rocks in Tibet. EOS Trans, 2002, 83: 4731 莫宣学, 董国臣, 赵志丹, 等. 西藏冈底斯带花岗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地壳生长演化信息. 高校地质学报, 2005, 11(3): 281—29032 董国臣, 莫宣学, 赵志丹, 等. 印度-欧亚大陆碰撞过程中冈底斯带岩浆底侵作用的年代学限定: SHRIMP 锆石U-Pb 年龄证据.地质学报, 2005, 79(6): 75633 Hou Z Q, Gao Y F, Qu X M, et al. Origin of adakitic intrusivesgenerated during mid-Miocene east-west extension in southern Ti-bet. Earth Planet Sci Lett, 2004, 220:139—155[DOI]34 侯增谦, 曲晓明, 王淑贤, 等. 西藏高原冈底斯斑岩铜矿带辉钼矿Re-Os 年龄: 成矿作用时限及动力学背景应用. 中国科学D 辑: 地球科学, 2003, 33(7): 609—61835 芮宗瑶, 侯增谦, 曲晓明, 等. 冈底斯斑岩铜矿成矿时代及青藏高原隆升. 矿床地质, 2003, 22(3): 217—22536 郑有业, 薛迎喜, 程力军, 等. 西藏驱龙超大型斑岩铜(钼)矿床:发现、特征及意义. 地球科学, 2004, 29(1): 103—10837 林武, 梁华英, 张玉泉, 等. 冈底斯铜矿带冲江含矿斑岩的岩石化学及锆石SHRIMP U-Pb 年龄特征. 地球化学, 2004, 33(6): 585—59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西藏冈底斯带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730
2013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推荐指数 8 3 3 3 2 2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1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2012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雄村 2 铅同位素 2 西藏冈底斯带 2 西藏 2 硫同位素 2 斑岩铜矿床 2 龙马拉多金属矿床 1 青藏高原 1 锆石la-icp-ms 1 锆石 1 遥感蚀变异常 1 遥感找矿模式 1 遥感找矿五要素 1 西藏拉萨地体 1 西藏尼雄 1 紫苏花岗岩 1 矿床成矿系列 1 矽卡岩型 1 班怒带西段 1 深部过程 1 流纹岩 1 早白垩世 1 斑岩矿床 1 斑岩型 1 找矿远景 1 成矿作用 1 尕尔穷铜金矿 1 大陆碰撞造山 1 地质年代学 1 地质学 1 围岩建造 1 初生地壳 1 冈底斯成矿带 1 冈底斯弧背断隆带 1 冈底斯带 1 冈底斯岩基 1 上地壳 1 xiongcun 1 u-pb年龄 1 s同位素 1 sulfur isotope 1 porphyry copper-gold deposit 1 pb同位素 1 lead isotope 1 la-icp-ms 1 hf同位素 1 gangdise belt in tibet 1 co2流体包裹体 1
高分遥感数据在斑岩型铜矿找矿预测中的应用
西 藏地 区 是具 有斑 岩 型铜矿 产 出的有利 条 件 ,在 冈底斯 成 矿带 , 目前 已经有 驱 龙 、厅宫 、冲 江 、 甲 玛等 大 型 、超 大型 铜矿 床产 出 ,但 在其 南 的班公 湖一 怒江成 矿 带 ,由于 自然 地 理条件 相 当恶劣 ,工作程 度 普遍 较 低 , 已经发 现 的有价 值 的矿 产较 少 , 目前只 有 多不 杂超 大 型铜金 矿 产 出,该 矿 的发现 ,说 明了在 该 带具 有斑岩 型 铜矿成 矿 的有利 地质 条件 。但该 地 区工作 程度 较低 ,较 完整 的地质 资料 仅有 1 : 2 5万 区域
五点共识 ,其中,第一点就为 “ 遥感找矿突破应寄希望于高光谱的遥感技术 ,特别是高分辨率 ,高光谱 的遥感技术” ,Wo r l d V i e w 2 数据 ( 分辨率达 0 . 5 m,8 波段 )的大面积应用 ,使得遥感找矿突破成为可能 , 同时也对地质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 ,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 ) 基本实现了 “ 传统地质”向 “ 现代地质”的转变 : 节省了野外工作量、节约了资金 、 提高了效率 , 将 地质 人员从 繁 重 的野 外工作 中解 放 出来 。 在 西藏 阿里 地 区, 该 区域地 表植 被覆 盖较低 , 地 层较 为稳定 , 利用 高分遥 感数 据, 经过计 算机处 理后 , 能够 清晰的显示出地层的展布特点和规律。 从路线布置上来说, 按照传统地质填图方法 , 工作 区面积约 l O O k m , 按照传统地质填图路线布置方法, 该区域平均应该布置路线 1 5 0 ~ 2 0 0 k m , 而利用高分遥感技术 以后, 该区域 内只需要约 1 5 k m~ 2 0 k m的穿越型路线, 基本上可以控制住工作 区的全部地层单元, 工作量仅为原来工作量 的十分之一, 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节约了项 目 支出。但是 ,由于高分数据大面积的应用 , 在本次工作 中 尚属首次 ,高分数据的在地质的应用 ,特别是在植被覆盖区域 、地表后期风化作用较强区域如何进行后 期计算机处理 、如何进行有效的解译 ,尚需进一步的实验研究 。特别是 区域地质调查 中,对地质点 、地 质路线的要求极其严格 ,高分遥感仅能够提供地层 、岩性 的展布规律等相对宏观的特征 ,对于具体每个 地质点的蚀变岩性粒度变化 、蚀变变化、甚至化石等微观信息根本无法显示 ,因此给遥感正确的定位 , 充分发挥高分遥感技术在区域地质调查、区域矿产调查等工作 中自身优势 ,让遥感从 “ 配合型”逐步走 向 “ 主导型”地位 , 更好的指导地表工作将是遥感在地学应用的一个前景 。 2 ) 部分地区实现了 “ 间接找矿”向 “ 直接找矿”的转变 :高分遥感影像在一定地区一定矿种可以实 现直 接找 矿 。 通过 “ 重要成矿带矿产资源遥感调查”项 目近三年的实施 , 发现了数十处矿产 ,其中以铜 、 金 、铁 、 铅 、锌矿为主,矿产的成矿类型有构造热液型 、斑岩型 、矽卡岩型等。本次发现的构造热液型铜金矿 , 该影像分辨率可达 0 . 5 m, 最大比例尺可以放大到 1: 2 0 0 0左右 ,因此 ,野外实地发现的 1 0 ~ 5 0 m 的构造 带 ,在影像上显示为 0 . 5 2 . 5 c m的特征区域 。由于构造破碎带本身蚀变特征明显, 特别是在和金矿 、 铜矿 成矿密切相关 的黄铁矿化 、褐铁矿化 、孔雀石化蚀变 ,在遥感影像上显示为明显的肉红色 、淡紫色的特 征区域 ,在部分地 区进行实地验证的基础上 ,从而进行对同一地质背景下的未知 区域 ,进行同类矿种的 成 矿预测 ,具有 很 高的成 功率 。 3 ) 完全实现了 “ 遥感对线 、环 、第四系等地质体的解译”向 “ 构造岩性解译”的转变。 对于植被覆盖较低, 地层较为稳定, 后期风化作用较弱的地 区, 利用高分遥感数据, 可以显示不 同岩性区 域的展布特征 ,利用遥感影像图可以直接圈定不同岩性 的展布特征 ,例如 ,在西藏某地区,传统的地质 填图可 以根据岩性组合对地层进行大致圈定地质单元 ,但是利用高分数据 ,不但可以圈定岩性组合 以及 组合特征,同时可 以确定岩性的展布特征 ,从而分析区域地层演化规律 ,对找矿提供基础资料。 4 ) 波谱特征的应用于遥感预测 , 并且成为成矿预测的因子 , 将成为可能 。总结出矿区的波谱特征规 律, 结合地质背景 ,通过遥感影像进行判读区域上的波谱特�
西藏冈底斯中段则莫多拉铜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铜钼 多金 属矿 、克 鲁 一冲木达 铜金 和谢 通 门铜金 富铁 矿等 4个 重要 的矿化 集 中 区 【 . 莫多 拉铜金 矿床 1 。】 则 即位 于谢通 门铜 金 富铁矿 矿化集 中区 .
2 矿 区地质 特征
2 1 地 层 .
冈底 斯构 造带 南带 褶皱 构造 主要 集 中分 布在该 带 北部 边缘 地 区的 晚古生 代地 层 中 ,走 向北 西 ,形态 紧
鲁藏布江磁异常 区西段北强磁带南侧 , 呈指 ( 状置 鼻)
于 负磁 异常 背景 中 的正 磁异 常上 . 14 区域 矿产 分布 规律 .
本 区位于冈底斯成矿带 ,该带从 目 前发现的矿床
摘 要: 则莫多拉铜矿床位于冈底斯 中段南缘 , 矿体 主要 分布在破 碎带中结晶灰岩 ( 大理 岩) 与火 山岩 、 花岗闪长岩 、 角闪辉长
岩的接触带 , 土壤地球 化学异 常测 量显 示铜 、 金元 素含量较 高 , 具有矿致异常的特征 .岩石地球化学测量显示在异常 中心存 在含矿岩石 , 矿床地质构造条件较有利 , 找矿前 景 良好 . 关键词 : 地质特征 ; 则莫 多拉 ; 铜金矿
1 2 区域 地球 化学特 征 .
矿 区出露 的主要 的地层 为侏 罗 一白垩 系桑 日群麻
木下组 ( )旦师庭组 ( z ) 麻木下组为一套 中厚 Jm 、 3 KE . d 层状 灰岩 、 薄层 粉砂 岩夹 灰绿 色安 山岩 、 灰色强 蚀变 浅
凝灰 熔岩 ,且 灰岩 基 本上 重结 晶为 大理 岩或粗 粒 结 晶 灰岩 ; 旦师庭组 为一套 中酸性火 山熔岩及 火 山碎屑岩.
区 C 、 o P 、n A 、 g C 、 、 iA 、 b等多元 素异 u M 、b Z 、 uA 、dW B 、sS
西藏雅鲁藏布江成矿区斑岩型铜矿基本特征与找矿潜力
地质 矿床[收稿日期]2003-03-31;[修订日期]2003-06-27;[责任编辑]曲丽莉。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40272047)和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编号:1212010330101)联合资助。
[第一作者简介]黄志英(1964年-),女,1986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获学士学位,副研究员,现主要从事区域地质与矿产地质研究工作。
西藏雅鲁藏布江成矿区斑岩型铜矿基本特征与找矿潜力黄志英,李光明(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成都 610082)[摘 要]雅鲁藏布江成矿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地质工作程度极低,但成矿条件十分有利。
近年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在该成矿区部署开展 十五!期间重点实施项目 雅鲁藏布江成矿区铜多金属资源调查评价!,通过几年的工作,在斑岩铜矿资源评价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目前已初步控制了4个大型远景的斑岩型铜矿床,新提出了一批可供进行预查或普查的新矿产地,初步揭示出该成矿区铜矿资源的巨大潜力,中国西部又一大型铜矿产资源基地的前景在西藏已经初步显现。
[关键词]西藏 雅鲁藏布江成矿区 斑岩铜矿 资源潜力[中图分类号]P61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5-5331(2004)01-0001-06雅鲁藏布江成矿区位于西藏自治区中部,平均海拔4000m 以上。
由于自然地理和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目前仍属我国地质工作程度极低地区之一。
地质大调查工作开展以来,通过广大地质工作者的艰苦努力,雅鲁藏布江成矿区斑岩型铜矿的评价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目前在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已初步控制了多个大型铜矿床[1],揭示出成矿区内铜矿资源的巨大潜力。
1 雅鲁藏布江成矿区构造体制演化与斑岩铜矿带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的斑岩铜矿床(约95%)集中产于环太平洋带、古亚州带和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三个构造带中,与汇聚板块边缘的弧火山∀花岗质岩石密切有关。
雅鲁藏布江成矿区在大地构造上跨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两个一级构造带,可进一步划分为10个次级构造单元[2]。
西藏冈底斯东段努日铜钨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预测
西藏冈底斯东段努日铜钨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预测
努日矿区处在印度大陆与亚洲大陆碰撞带拉萨地体南部边缘,属大陆边缘构造成矿机制。
走滑断裂的深切和水平旋转运动为成矿物质的迁移聚集开辟了良好的运矿途径,推闭型转换断裂为成矿流体的保存提供了有利的封闭型储矿构造条件。
矿体主要赋存于下白垩统比马组第四段(K<sub>1</sub>b<sup>4</sup>),总体上处在碳酸盐岩与碎屑岩之间的缓倾角层间断层带中,呈层状-似层状,受层间滑脱型剥离断层控制。
铜的硫化物矿床可划分为氧化带、次生硫化物富集带和原始硫化物矿石带。
赋矿岩石以矽卡岩型为主,矿石多为细粒浸染状。
矿石矿物以白钨矿、黄铜矿、辉钼矿、黄铁矿为主,次为黝铜矿,氧化带中见有褐铁矿、孔雀石、赤铜矿、蓝铜矿等,脉石矿物为石榴子石、石英、透辉石、绿帘石等。
通过对钻孔编录中蚀变的研究,努日矿区绿泥石、绢云母最发育,其次为绿帘石和方解石,再次为高岭石、黑云母、蒙脱石等。
整体上,以绿泥石+绢云母为主要蚀变组合,随着钻孔深度的加深,蚀变组合逐渐过渡为绿泥石+绿帘石、绿帘石+方解石。
在一些钻孔深部发现石英闪长玢(斑)岩型铜、钼矿化,这预示着努日矿区深部找矿的可能。
努日矿床岩浆源区为拉萨地体,成矿时代为23-25Ma,属晚碰撞成矿阶段,成矿元素为壳源物质加上幔源物质混染而来,成矿流体在后期与大气水发生了一定比例的混合。
通过对成矿地质要素和找矿方法要素的研究,构建出综合找矿预测模型,最终确
定以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和热液蚀变特征作为必要找矿要素。
最终圈定出8个最小预测工作区,其中A级找矿靶区2处、B级
找矿靶区3处、C级找矿靶区3处。
西藏拉桌坎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探讨
段 晋 , 鹏 飞 吴
中 国冶 金 地 质 总 局 第 l地 质 勘 查 院 , 一 山西 太 原 0 0 0 302
摘 要 : 桌坎铜 矿床位 于冈底斯 火山一岩 浆弧带 中段 南缘 冈底斯斑 岩型铜 ( ) 带冲 江一 达布 c M 拉 金 矿 、 o矿 集区古近 纪始 新世 金 株村 单元 细一 中粒黑 云角 闪石英 闪长岩和 结蒲林单 元 中粒 黑云二 长花 岗岩的接 触带 , 含矿岩石主要 为二 长花 岗岩 、 石英 闪
2 1 年 6月 第 2 卷 . 3期 02 0 第
3 1
1 区域 地 质 背 景
冈底 斯火 山岩浆弧盆 系经历 了从 洋壳俯 冲 ( 成 形
二长花 岗岩 ( 2 。根 据路线 观 察及工 程 揭露 , 次 图 ) 每 大 的岩 浆 活 动 都伴 有 与之 成 分 相 同 的脉 岩 的贯 入 , 地 表局 部范 围内可 见到 少量 孔 雀石 化 、黄铜 矿 化 和
\
\
、 \
—L 一/
— _ 7/ /
厂 r
—~ …
O \
, … J
Y o S
/ \ — -
o 康 马
/一 ~ 一、
~
o 隆子
I
\ ~, ,一
:
江1
~ ,
,
,
\
_ \
、
\\ :
\
卜
J
一
/
被 动 大陆边 缘 ) 弧一 陆 碰撞 造 山 ( 冲推 覆 与地 壳 到 逆 缩 短 ) 到整体 隆升后 的伸展 走滑 ( 生 断陷 ) 深部 再 产 等 过程 , 随有不 同的流体 活动及成 矿作用 l引 并伴 3。 _
西藏尼木地区岗讲铜矿区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岗讲铜矿区位于西藏 自 治区尼木县西北部麻江乡、 帕古乡境内, X 0 县道 1 3 m, 距 12 ~ 大地构造位于 k 冈底斯斑岩铜矿带的东段。岗讲铜矿区包括岗讲 、白容 2 个铜矿床和夏庆、渡布曲、绒岗蒙 3 个铜矿点 , 该矿 区是 四JI I 省冶金地 质勘查 院 20 00年在 尼木地 区开展 1 0 0 水 系沉积 物地球 化学测量 中圈定异 常 , / 00 5 后 经 系统 的异 常检查 和预查 、普查工 作 ,发现 和确定具 大型 以上远 景规模 的斑 岩型铜 矿 区。近 年来 ,通过 地 表地 质测量 和钻探岩心 观测研究 ,认 为 岗讲铜矿 区是 以岗讲 铜矿床 为 中心 的斑岩型铜 矿 ,在相邻分 布 的矿 床 ( )中 ,岗讲铜矿 床受剥蚀 程度相对 较浅 ,矿体 保存较好 ,资源 潜力较大 ,具超 大型远景规 模 。 点
矿 致异 常 ( 1 。 图 ) 矿 区 1: . 25万土壤 地球 化学测 量 ,异 常反 映极为 清晰 ,为 C 、Mo u组 合异 常 ,C 、Mo u异 u 、A u 、A
常套合 性好 ,水 平浓度 梯度 分带 明显 ,浓集 中心 明显 ,异 常主 要分 布在 矿 区中部 ,分布 范 围广 ,与地 表 矿 化相 吻合 ,异 常值 c 一 般 40 60×1一 u 0 ~0 0 ,峰值 12 63×1~ o一般 2 —0×1~ 0 ,M 04 0 ,峰值 6 9×1~ u 0 ,A
1 区域成矿背景
矿 区位 于 冈底 斯斑 岩铜 矿带 东段尼 木矿 集 区 ,属 雅鲁藏 布 江缝合 带北 侧 冈底斯火 山 一岩浆 弧 E 向 W 构 造带 与念青 唐古 拉 N E一近 s N向构造 带 的交汇 部位 ,区 内及 周边 已发 现厅 宫 、冲江 、岗讲 、白容 4个 大型一 大型铜 矿床 和夏 庆 、渡布 曲 、绒 岗蒙 等矿 点 。区域航 磁异 常呈 E 向条带 状展 布 ,显示基 底 以 超 W 东西 向构造 为主 ,为重 力低 值 区 ,地 壳厚度 较 薄 ,有 利 于构造 岩浆 活动 。地层 岩石 主体 由安 山质 弧火 山
西藏努日铜多金属矿矿体空间分布规律及找矿方向
西藏努日铜多金属矿矿体空间分布规律及找矿方向工作区处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次级构造单元冈底斯火山-岩浆弧构造带之东段、雅鲁藏布江弧-陆碰撞结合带北缘,拉萨弧后盆地的南缘,为燕山-喜山期印度板块向北俯冲形成的一个岛弧型火山-岩浆岩带,目前已发现的工业矿床和具有良好找矿潜力的矿点多达数十处。
矿床主要以矽卡岩型、斑岩型、斑岩-矽卡岩复合型以及火山-次火山热液型等。
矿床形成时代主要为燕山晚期~喜山早期,并与中酸性岩浆活动及特定地层层位密切相关,具备找铜多金属矿的潜力。
标签:铜多金属矿地质特征矿体空间分布规律西藏1区域地质特征工作区处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次级构造单元冈底斯火山-岩浆弧构造带之东段、雅鲁藏布江弧-陆碰撞结合带北缘,拉萨弧后盆地的南缘,为燕山—喜山期印度板块向北俯冲形成的一个岛弧型火山—岩浆岩带。
区内地质构造环境独特,断裂及岩浆活动强烈,各种热液蚀变发育,为Ⅰ级铜多金属找矿远景区。
本区域良好的成矿地质背景和条件,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
目前已发现的工业矿床和具有良好找矿潜力的矿点多达数十处,其中大型、超大型矿床3处,中型规模矿床3处,小型矿床和矿点数十处。
本区矿化类型以铜、钼、钨为主,其次为金、银及铅锌。
矿床成因类型有:矽卡岩型、斑岩型、斑岩-矽卡岩复合型以及火山-次火山热液型等,其中以矽卡岩型和斑岩-矽卡岩复合型为主。
矿床形成时代主要为燕山晚期~喜山早期,并与中酸性岩浆活动及特定地层层位(比马组、门中组、多底沟组)密切相关。
2矿区地质特征2.1地层矿区出露地层为下白垩统比马组(K1b)及第四系风成沙堆积。
自下而上各地层地质特征为:下白垩统比马组(K1b):广泛分布于矿区中部、东部和北部,总体成南北向带状分布,缓倾角,为矿区内主要含矿层位。
为一套海相火山岩、砂泥岩至碳酸岩建造,根据沉积旋回递变规律,区域上比马组可划分五个岩性段,矿区内仅出露第三、第四、第五岩性段:第三岩性段(K1b3):分布于矿区北东角,地层总体走向北东,倾向东,倾角较缓。
鲁尔玛斑岩型铜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浅析
鲁尔玛斑岩型铜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浅析作者:吕梦鸿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15期摘要:目前发现冈底斯成矿带的斑岩型铜矿床主要集中在冈底斯东段,那么与冈底斯东段相同构造演化的西段(朱诺以西的广大地区)地区是或否还存在斑岩型铜矿床。
相对于研究程度较高的冈底斯东段,冈底斯西段的地质工作程度明显滞后,研究进展缓慢。
近年来,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冈底斯-喜马拉雅铜矿资源基地调查二级项目在冈底斯西段的措勤县打加错地区发现了具有斑岩型铜矿特征的鲁尔玛铜矿床,初步研究发现其成矿斑岩为具有碱性钾玄岩和高分异I型花岗岩特征,斑岩体年龄为晚三叠世:212±1 Ma(MSWD=0.3),铜矿石中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为214Ma。
该对矿床的进一步成因研究和找矿勘查,则有望将冈底斯斑岩型铜矿带向西延伸200km。
那么,鲁尔玛斑岩铜矿床的成因机制是怎么样?形成背景是什么?与东段斑岩型铜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时代和成矿背景有何异同?这一系列的问题都要通过详细而深入的矿床学研究来解决,如果能够深化认识冈底斯西段的斑岩型铜矿床,探讨矿床形成机制,总结成矿规律,无疑会对冈底斯斑岩成矿理论的完善和找矿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冈底斯;成矿带;斑岩型;鲁尔玛引言:鲁尔玛铜矿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措勤县境内。
矿区出露地层为下二叠统昂杰组角岩化砂岩和少量石英砾岩、灰岩。
岩浆岩主要分为中二叠世和晚三叠世两期:中二叠世岩浆岩位于矿区北部,由辉绿岩和玄武岩组成,锆石年龄为259-269Ma;晚三叠世岩浆岩位于矿区南部,以岩株或岩脉的形式,沿近东西向构造侵入到地层中构成被动复式侵入体组合,岩石类型有石英二长斑岩、二长闪长岩、辉长岩等,其锆石年龄为199-207Ma。
一、矿区地质特征矿区出露地层为下二叠统昂杰组,部分出露第四系洪积、冲积、冰川、残坡积等堆积物。
构造裂隙发育,岩浆活动频繁。
斑岩体在地表广泛出露。
1.1地层区内三叠系地层主要为昂杰组(P1a),简述如下:昂杰组(P1a)昂杰组表现为北倾的单斜构造,在该地区出露的岩性组合主要为角岩化变质石英砂岩和板岩,及少量石英砾岩、灰岩等。
西藏班-怒成矿带多龙矿集区斑岩铜矿综合信息找矿预测
西藏班-怒成矿带多龙矿集区斑岩铜矿综合信息找矿预测宁墨奂;胡昌松;温春齐;周玉;费光春;何阳阳;李丹【期刊名称】《地质与勘探》【年(卷),期】2013(49)1【摘要】通过对西藏班-怒成矿带多龙矿集区的研究,提出了含矿花岗闪长斑岩的特征、构造与铜矿化体的关系、矿体围岩蚀变特征及找矿意义、矿体风氧化带特征、地层接触带与铜矿化的规律、铜矿化的物探异常特征、铜矿化的化探异常特征等8个成矿-找矿模型标志信息,组成找矿靶区定量预测数学模型的8个统计变量。
针对区内地质工作基础较差的现实情况,将加权特征分析方法应用到多龙矿集区找矿靶区预测中,优选出10个具代表性的见矿钻孔,作为模型单元,对7个未知预测单元进行了定量预测,优选了找矿靶区。
【总页数】9页(P58-66)【关键词】班-怒成矿带;多龙矿集区斑岩铜矿综合信息找矿预测【作者】宁墨奂;胡昌松;温春齐;周玉;费光春;何阳阳;李丹【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重庆市国土局地质调查院;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相关文献】1.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矿集区和矿田靶区定位预测 [J], 孙忠军;杨少平;徐仁廷;张华;郑有业2.基于蚀变信息提取的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中段斑岩铜矿找矿预测 [J], 代晶晶;王瑞江;王润生;曲晓明;赵元艺;辛洪波3.西藏改则县多龙矿集区斑岩型铜金矿床的地质特征与成矿-找矿模型 [J], 陈红旗;曲晓明;范淑芳4.西藏班怒缝合带尕尔穷-嘎拉勒矿集区找矿方向研究 [J], 林鑫;唐菊兴;张志;宋俊龙;王红星5.秦岭造山带柞水-山阳矿集区斑岩型铜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分析 [J], 刘凯;任涛;孟德明;李剑斌;王向阳;郭延辉;杨智慧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找矿靶区分类
找矿靶区分类矿产资源是地球上的宝贵财富,而找矿靶区分类则是寻找矿产资源的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对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多种信息的综合分析,可以确定潜在的矿产资源分布区域,从而指导矿产勘查和开发工作。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介绍矿产靶区的分类方法。
一、地质靶区分类地质是找矿工作的基础,因此地质靶区分类是最常用的矿产勘查方法之一。
根据不同的地质特征,可以将矿产靶区分为构造靶区、岩性靶区和矿化靶区。
1. 构造靶区:构造靶区是指地壳构造运动活跃区域,例如断裂带、褶皱带等。
这些构造带的形成通常与地壳运动、板块活动有关,容易形成矿化作用和矿产资源富集。
因此,在构造靶区进行矿产勘查工作,往往能够取得较好的勘查效果。
2. 岩性靶区:岩性靶区是指特定岩性分布区域,例如火山岩区、沉积岩区等。
不同的岩性具有不同的物化特征,也会影响矿产资源的分布。
因此,在岩性靶区进行矿产勘查,可以更好地掌握地质特征,提高找矿效率。
3. 矿化靶区:矿化靶区是指具有一定矿化作用的地区,例如热液矿化区、接触矿化区等。
矿化作用是矿产资源形成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矿化靶区进行矿产勘查,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找到矿产资源。
二、地球物理靶区分类地球物理勘查是利用地球物理学原理,通过测量地球的物理场进行找矿工作。
根据不同的地球物理勘查方法,可以将矿产靶区分为重力靶区、电磁靶区和地震靶区。
1. 重力靶区:重力勘查是通过测量地球引力场的变化,探测地下的密度差异,从而找到矿产资源。
重力靶区通常与地下岩性变化、岩浆岩侵入等有关,因此在重力靶区进行矿产勘查,可以有效发现矿床。
2. 电磁靶区:电磁勘查是利用地下导电体对电磁场的响应,推断地下的矿产资源。
电磁靶区通常与含矿岩石、矿化带等有关,因此在电磁靶区进行矿产勘查,可以更好地发现矿产资源。
3. 地震靶区:地震勘查是通过测量地震波的传播和反射,揭示地下岩石的构造和性质,从而找到矿产资源。
地震靶区通常与构造变形、断层活动等有关,因此在地震靶区进行矿产勘查,可以更准确地找到目标矿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6208209;改回日期:2006209217;责任编辑:郝梓国。
作者简介:孙忠军,男,1969年生。
博士,教授级高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毕业。
主要从事资源潜力评价研究。
通讯地址:065000,河北廊坊,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矿集区和矿田靶区定位预测孙忠军1),杨少平1),徐仁廷1),张华1),郑有业2)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河北廊坊,065000;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430074内容提要: 西藏冈底斯东段斑岩铜矿带的研究是目前的热点,靶区定位是矿产勘查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应用区域化探数据,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研究了斑岩铜矿矿集区和矿田(或矿床)靶区地球化学预测方法。
预测结果表明,矿集区靶区可以用Si O 2、K 2O 和N a 2O 进行定位预测,矿田靶区用矿田指示元素定位预测效果较好;矿集区和矿田靶区模式特征及空间分布揭示板块俯冲、碰撞造山和壳幔分异是主要控制因素;预测驱龙矿集区是首选勘探重点。
关键词: 冈底斯;斑岩铜矿带;矿集区;矿田;定位预测 西藏冈底斯东段是中国地质调查局的重点战略选区,近几年来也成为许多学者关注的地区,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和勘查成果。
其中冈底斯斑岩铜矿带的研究成为目前的热点。
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冈底斯斑岩铜矿带成矿动力学背景(芮宗瑶等,2003;候增谦等,2003,2004;郑有业等,2004;高顺保等,2006),含矿斑岩与埃达克岩岩浆的亲和性(候增谦等,2003;Hou Z Q et al ,2003;高永丰等,2003;Gao Y F et al ,2003),斑岩铜矿带成矿系统和成矿系列特征(郑有业等,2002;孙忠军等,2003;孟祥金等,2003;候增谦,2004),大型和超大型斑岩铜矿地质特征(郑有业等,2004;高顺保等,2006),斑岩铜矿成矿潜力分析(候增谦等,2001;曲晓明等,2001;郑有业等,2002)和资源潜力预测方法(孙忠军等,2003)。
以上研究成果为冈底斯斑岩铜矿带的进一步突破奠定了基础。
本文结合前人成果,应用区域化探扫面数据,研究斑岩铜矿带矿集区地球化学环境和矿田成矿系列指示元素特征,对斑岩铜矿带矿集区和矿田进行定位预测,指出找矿突破的重点地区。
1 斑岩铜矿带地质特征冈底斯斑岩铜矿带位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北侧、拉萨地体南缘的冈底斯岩浆弧中,矿带长达350km 、宽约40km (侯增谦等,2001;曲晓明等,2001)。
斑岩铜矿带形成于碰撞造山带环境,与玉龙斑岩铜矿带成矿环境相同。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大规模陆2陆碰撞发生于55~45M a 之间(Beck et al ,1995;L efo rt ,1996)。
含矿斑岩的侵位时间发生在18~14M a 之间(曲晓明等,2003;芮宗瑶等,2003),大规模的铜多金属成矿作用则集中发生在14M a 前后(侯增谦等,2003;曲晓明等,2001;孟祥金等,2003)。
含矿斑岩岩性以花岗闪长斑岩为主,部分地段出现二长花岗斑岩和石英闪长玢岩。
它们多数侵位于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早期的花岗岩基内,部分侵位于侏罗—白垩系火山2沉积岩系中。
目前,已发现驱龙超大型斑岩铜矿床、冲江和厅宫大型斑岩铜矿床和甲马大型多金属矿床等,显示矿带巨大的找矿潜力。
2 斑岩铜矿带矿集区靶区定位预测应用1∶500万地球化学数据,在冈底斯东段成功预测了斑岩铜矿的五个战略靶区和成矿系列(孙忠军等,2003)。
这个结果鼓舞我们进一步应用1∶20万(和1∶50万)地球化学数据,结合矿集区成矿环境,对冈底斯斑岩铜矿带进行矿集区靶区定位预测。
本文应用的1∶20万数据8幅(包括曲水、拉萨、沃卡、工布江达、浪卡子、泽当、加查、朗县)、1∶50万4幅(日喀则、申扎、那曲、嘉黎),以上图幅数据由西藏地矿局提供。
对以上区域化探数据进行重第80卷 第10期2006年10月 地 质 学 报 A CTA GEOLO G I CA S I N I CA V o l .80 N o .10O ct. 2006图1 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矿集区靶区预测图F ig .1 T argets p redicti on of po rphyry copper m ineral concen trati on in Gangdese M oun tain s ,T ibet1—斑岩铜矿;2—多金属矿;3—金矿;4—断层;5—缝合带;6—驱龙型;7—冲江型;8—达布型;9—吹败子型1—porphyry copper deposits ;2—Cu 2Pb 2Zndeposits ;3—A u deposits ;4—faults ;5—suturel ;6—Q ul ong model ;7—Chongjiangmodel ;8—D abu model ;9—Chuibaizi modelt新整理,依托Geo M D IS 2003区域化探数据库进行成图。
成图坐标系选用等角割圆锥投影系统,中央经线90o ,第一标准纬线28o 、第二标准纬线34o 。
采用指数加权法进行数据网格化,网格化搜索域选用8km ×12km 的矩形域,地球化学等量线以累计频率分级。
211 斑岩铜矿矿集区靶区预测Si O 2是中酸性岩浆岩的基本组分,K 2O 和N a 2O 是碱性组分,它们也是斑岩成矿流体的基本组分,研究以上三种组分在斑岩铜(钼)矿带的空间分布特征与斑岩铜矿的关系,可以预测斑岩铜(钼)矿矿集区范围。
研究西藏冈底斯东段水系沉积物Si O 2的分布特征与已知斑岩铜矿床的关系,可以得出,斑岩铜矿密集区主要产于两种Si O 2环境中,一种是Si O 2介于58%~71%,另外一种是Si O 2介于71%~7315%。
这两种地球化学环境与已知的斑岩铜矿床存在成因联系。
如驱龙和拉抗俄矿床位于第一种环境中。
冲江和厅宫矿床分布于第二种环境中。
根据斑岩体的同位素年龄,驱龙和拉抗俄形成时代(1315~1316M a )晚于冲江和厅宫(14104±0116M a ),这说明两种环境指示斑岩体的不同侵入时代。
比较两种时代的斑岩体化学成分特征,冲江斑岩体的里特曼指数大于313,而驱龙斑岩体的里特曼指数小于313,用Si O 2的含量来区分,冲江属中酸性岩类,驱龙为酸性岩类。
利用里特曼—戈蒂尼图解,得出冲江表1 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矿集区模式特征Table 1 The m odels of porphyry copper m i n era l concen tra ti on i n Gangdese porphyry copper belt ,Ti bet 矿集区类型成矿环境地球化学环境主要元素异常浓度特征Cu N A P M o N A P NA P 值排序驱龙型碰撞造山带Si O 2:58~71;K 2O :214~3;N a 2O :119~213Cu 、M o 3级;A g 、A u 2级31412Cu (4029)2M o (2367)2A g (1148)2A u (1009)冲江型碰撞造山带Si O 2:71~7315;K 2O:3~317;N a 2O :119~213Cu 、M o 3级;A g 2级,A u 3级11572Cu (836)2M o (577)2A g (555)2A u (308)吹败子型碰撞造山带Si O 2:71~73.5;K 2O :3~3.7;N a 2O:>2.3Cu 、M o 3级;A g 、A u1级0.613A g (1750)2M o (992)2Cu (608)2A u (38)达布型碰撞造山带Si O 2:58~71;K 2O :2.4~3.0;N a 2O :>2.3Cu 3级,M o 2级;A u 2级,A g 1级0.535M o (968)2A u (579)2Cu (517)2A g (139)注:NA P 值指元素的衬值乘以矿集区的地球化学异常区的面积。
7651第10期 孙忠军等: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矿集区和矿田靶区定位预测和驱龙矿床均是造山带环境的产物(冯南平等, 2002;刘德华等,2003)。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两种斑岩体侵入环境为造山带,二者的差异主要是侵入时代和岩石成分的不同。
表2 西藏驱龙斑岩铜矿矿石主要元素特征值(n=116)Table2 The ele m en t geoche m i ca l e i genva lue i n Qulong porphyry copper ore,Ti bet 元素Cu M o A u A g W K2O B i Pb 最小值①20158.51.32253.212.320.1715最大值①89932592.0210.019935116.5010.1510.53832平均值3557.90217.3944.912343.1021.135.101.0266.90平均值②36.151.083.3093.803.032.420.5027.23标准离差1428.90348.4152.682066.4018.251.421.47111.80变化系数③0.4021.6031.1730.8820.8640.2781.4401.671元素Zn Cd A s Sb N a2O H g Co M n 最小值①11.0841.10.10.6434.250最大值①598.75049897.2141.65.1142817.81504平均值56.91768.3362.923.932.9136.458.99395.46平均值②69.44149.0021.051.461.9634.3910.21558.11标准离差88.17941.38159.9014.161.2580.922.39318.91变化系数③1.5491.2252.5413.6030.4322.2200.2660.806注:①元素含量单位:A u、A g、Cd、H g为ng g,氧化物为%,其它元素为Λg g;②据驱龙斑岩铜矿区ZK001、ZK801、ZK1101、ZK1901孔中数据计算;③变化系数为标准离差 平均值。
在冈底斯火山岩浆弧带上分布着一条K2O含量为214%~317%的背景带,该带近东西向分布,南北宽约60km;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驱龙型和冲江型K2O含量范围为214%~310%,后者K2O含量范围是3%~317%。
两种类型与Si O2指示的地球化学环境比较吻合。
从西藏冈底斯东段N a2O地球化学图上可以看出。
冈底斯火山岩浆弧是一个N a2O异常带,带上局部分布有与斑岩铜矿有成因联系的高背景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