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形象4
诗歌形象鉴赏(含答案)

知识点一诗歌形象1、什么是诗歌的形象?诗歌的形象是指诗歌作品创作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2、诗歌形象的分类3.人物形象4、常见的形象塑造方法①细节刻画②烘托渲染③对比衬托④比兴手法知识点二意象1.意象的定义“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象”是指诗人感受到的客观物象“意象”即意中之象,指融入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
2.古典诗词常见的七类物象题型分析一、鉴赏人物形象1.常见的提问方式有:①该诗刻画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②诗中所刻画的人物有何特点?2.审题时要审清两点:①是诗中人物形象还是诗人自己的形象,②是要求分析还是概括。
3.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方法(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2)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3)把握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和性格4.答题模式:(1)总体说明是什么形象(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一形象的特征具体表现在哪里。
(3)分析诗人借这一形象表达的思想感情。
(结合诗的思想内容分析形象意义。
)二、鉴赏物象题1.鉴赏物象题的提问方式有两种:一是把物象的外在特点和内在情意分成两问提问;二是把这两问合成一问,作整体提问2.答题一般要扣住“物”与“志”两方面,其一般步骤为:①描述物象的基本特征,②结合实际表现手法具体分析,③揭示物象的社会意义(作者的情感、志向、节操等)。
三、意象、意境类1.意象、意境类题常见的提问方式有:①诗中描写了哪些形象?其作用是什么?②诗中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③该诗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氛围)?④该诗是如何营造意境的?2.如何正确把握“象”之“意”⑴“象”之色彩⑵“象”之动静⑶“象”之远近⑷“象”之修饰词⑸“象”之组合方式3.画面描述题的答题模式一般为:描绘了一幅(某时某地,视题而定)+描述画面+意境特点+蕴涵的思想感情4.营造意境的方式:触景生情和融情于景。
5.意境(画面)特点豪放类: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浩瀚辽阔、广袤高远、旷达洒脱。
清幽类:清新明丽、宁静恬淡、淡雅闲适、和谐静谧、恬静优美。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人物形象形象术语汇总

古诗鉴赏形象术语汇总一、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1.少女形象:或直率、大胆、泼辣,或娇羞、腼腆、怯弱,或可爱、天真、清纯,或机灵、聪慧、智巧。
情感:对爱情的执着追求、热切向往,对爱情出现时的惊喜、喜悦羞怯、腼腆,迟疑、担心。
2.思妇形象:丈夫远游或出征,自己独守空房,正逢春花秋月之时,看到眼前之景,想到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想到身在外地的丈夫,登楼凭栏,感慨诸多。
情感:对丈夫的思念、牵挂,嗔怪埋怨,自己的孤独寂寞,春光难留、青春易逝的伤感;战争对百姓的伤害,希望家人团聚,向往和平幸福。
3.客居者形象:宦游在外、贬谪他乡或远游异地者,春秋季节或传统节日,怀乡思远,对景伤情。
情感: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旅途的艰辛凄苦,客居的孤独寂寞;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仕途坎坷的感叹;关注民生,担忧国事,心系朝廷;随遇而安,闲适淡然,旷达不拘。
4.军旅者形象:身处军营的将士或取道边塞的诗人,看到环境恶劣的险水高山雄浑悲壮、凄凉肃杀的战场,或开赴前线的浩荡军队,心有所感者。
情感:身处边关者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戍边生活的枯燥艰辛,战场的悲壮,战争的残酷;赎武恃强的不满,将军贪功无能,只知享乐,不知体恤的怨愤;盛赞高昂的士气,盛大的军容,勇猛无敌,杀敌报国,保卫国家,建功立业者。
5.隐居闲适者形象:多为谪居离职、悠游闲居、仕途无望或不屑为官者。
情感:喜爱自然山水、自然真趣,向往和平宁静、闲适自得的隐居生活;体现了遗世独立、乐观旷达、与世无争、潇洒飘逸的情怀;歌颂劳动生活,质朴勤劳的百姓及与百姓的深厚情谊;对腐朽现实的不满,黑暗腐败官场的厌恶;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深受排挤的苦闷愤恨。
6.登高者形象:以思妇、青年志士和仕途不畅者(被贬或不仕的中老年者)为主。
情感:思妇--(见上2)青年--远大抱负、以才自许、建功立业、报效国家中老年--壮志难酬、抱负不展、备受排挤、老而无成、知音缺少、针砭时弊、思乡怀远。
1.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如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写一片萧条的景象,而诗人感时落泪,展现了其忧国忧民、心怀社稷的形象。
鉴赏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

鉴赏方法二:知人论世,关注背景,结合诗句,展 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
四、方法小结
正确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的方法: 1、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细节、外貌、以及侧面描写等角度入手分析 ,关注反映感情的词语(情语)比如动词,形 容词。 2、学会知人论世,关注背景,关注注释,结 合诗句,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
一、了解了诗歌的形象含义及分类
二、掌握人物形象鉴赏题规范答题的技巧 三、答题三步骤: (1)用两三个词概括形象特点(性格+身
份); (2)分析形象具有这些特点的依据(背景、
言行、环境); (3)总结指出形象的意义(或作者的情
感)。
作业:(2013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之一 人物形象
一、分类别,明特征
人 物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 指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形 (偏重抒情的诗歌)
象
作品中刻画的客观人物形象 。 (偏重叙事的诗歌)
回顾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忧国忧民的杜甫 《声声慢》中孤苦无依的李清照
抒情主人公 的自我形象
《孔雀东南飞》中外柔内刚的刘兰芝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英姿飒爽的周瑜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 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 首。
答题步骤:说特点——析例句——明作用
规范答题: (步骤一)本诗塑造了一个( 心境悠闲、陶醉
古诗鉴赏4-诗歌的形象

2014山东
14.阅读下 面两首宋诗,回答 问题。(8分) 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 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 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 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 明月中。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 士。②山瓢:天然粗陋的 酒器。
(2)诗中“陈居士” 的形象特点是什 么?请结合两首诗 加以分析。(4分)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 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 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 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04高考海南卷)
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 手。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 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 感慨。 鉴赏提示: “杜鹃”是古典诗歌中常见的一个意象,它那 “不如归去”的啼叫声总会引起游子思妇的无限感 伤。故抓住这一意象,就抓住了这类诗歌的抒情类 别。
西 楼 曾 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问: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 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 景象。连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 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 着远去。这种壮美景象的描写渲染了‚山雨 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从而表现了诗人 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
(一)诗中赏画
看画面形、色、动、静,欣赏诗的画面美 古代许多写景诗多具有“诗中有画”的特 征。欣赏诗的画面美,主要从四方面着手:
诗歌鉴赏:读懂诗歌(四):读懂古诗的基本方法

【课堂巩固】
1、读下面的词,回答问题。(2012江苏)P148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 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⑴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2分) ⑵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 请简要分析。(4分)
1、读下面的词,回答问题。
梦江南
【寻觅读懂古诗的支点】
例3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谒金门 韦庄 春雨足,染就一溪新绿。 柳外飞来双羽玉,弄晴相对浴。 楼外翠帘高轴,倚遍阑干几曲。 云淡水平烟树簇,寸心千里目。
诗歌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作者:韦庄,五代时“花间词”代表
题材:闺怨词
看作者
• • • • • • • •
特定内容
(2)答:作者思念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 表达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
★特别提醒:
要真正读懂诗歌,方法不是根本,多读 多悟才是关键。 读懂是一项综合性的智力活动,要先学 会分步阅读,再上升到综合阅读。这段时间 做诗歌鉴赏题,不要忙于答题,要有意识地 把读懂诗歌放在首位。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照,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 人。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 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论文:此处指论诗。
(1)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 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3分) (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 样的思想感情?
(1)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 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3分)
从标题切入,就是要把握住这些丰富信息。
P143 练中悟1
试读下面的诗题,看看能读出哪
些重要信息。 (1)《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2015·全国Ⅰ) 答案 ①点明了“留别”的出发地、目的地。 ②“留别”暗示了诗的类别——送别怀人诗。 ③“临洮”“北庭”两个边塞地名,暗示了诗中将 写边塞风景。
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感情、作者观点及炼字

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考点要求1、把握诗中的形象;2、理解诗歌的语言,了解其艺术风格及其表达的情感;3、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4、理解诗歌的内容,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一、了解鉴赏常用的术语1、表达技巧、艺术手法、艺术技巧为同一概念,均是指诗歌运用了哪些写作原理、规律来表现诗歌内容的手段和方法。
它是总体概念,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选材剪材、行文结构等。
2、修辞手法从属于表现手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对照、衬托、渲染、烘托、用典、铺垫、象征、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托物言志、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衬乐情、以小见大、欲扬先抑、比兴、多角度描写(由远而近、由上而下、远望、近观)等。
3、表达方式:叙述(顺叙、倒叙、插叙)、描写(人物描写、对事描写、景物描写)、议论、抒情等。
4、抒情方式: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5、行文结构:首尾照应,层层深入,有总有分(总——分,分——总),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详略得当、过渡、铺垫、伏笔等。
二、了解我国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1、忧国伤时2、建功报国3、思乡怀人4、离愁别恨5、长亭送别6、归隐情怀7、生活杂感三、我国古代诗歌常见的类型1、写景咏物诗:咏物诗的特点在于托物言志,往往通过景物特点的叙写蕴含作者深刻的人生感悟,或者寄寓深刻的人生哲理。
言在此而意在彼,景物只是作者抒情的手段,多采用象征、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
鉴赏时要注意把握作者在所描摹的事物中寄托的感情。
2、羁旅赠答诗:这类诗情真意切,凝聚了诗人的人生感叹,飘泊愁苦,表达了古人对亲情、友情的重视,有极高的人生价值。
3、边塞诗: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最能体现国运的兴衰。
多表现古人卫国护家,热爱生活,思念故乡亲人的情怀,有的则抒写战士的长期戍边难免要产生的“边愁”。
但意境雄厚开阔,情调激越悲凉,绝不是寻常温柔缱绻的儿女之情。
诗歌鉴赏人物形象(共五则范文)

诗歌鉴赏人物形象(共五则范文)第一篇:诗歌鉴赏人物形象诗歌鉴赏人物形象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诗歌吧,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
诗歌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诗歌鉴赏人物形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诗歌鉴赏人物形象1一、教学目标1.掌握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方法。
2.能准确地、规范的答题二、教学过程(一)知识归纳人物形象的类型人物形象分两类,第一类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抒情主人公就是一个轻富贵、傲王侯、强烈追求个性自由的人物形象;屈原的《离骚》表现的一个执著追求、热爱祖国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第二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也即客体人物形象。
诗人借助笔下塑造的人物或隐喻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对人生的感悟,或者寄托自己的理想。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就出现了诗人刻画的周瑜形象。
当然还有“多情应笑我”的诗人自己的形象。
这两类人物形象不是同一形象,是两个形象。
这两类人物形象有时也可能是同一的,诗中刻画表现的人物形象也就是诗人自己,是诗人情感的寄托者。
(二)命题探究及解题对策1、命题方式1)分析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2)形象的特点是怎样的?2、答题策略分析步骤:1)什么形象(一个名词);2)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几个修饰词);3)结合诗歌主旨分析形象的意义。
答题步骤:1)描绘诗歌中人物的形象;2)概括形象的基本特征并给予一个准确的定位。
3)归纳的形象寄托的作者(或抒发自己情怀,或借物自况)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三)、真题展示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后作业野步宋·周密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步清·赵翼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谈谈两首诗分别呈现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的形象。
答:课堂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送邹明府游灵武贾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诗词鉴赏之形象

题点1 人物形象 诗歌是通过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情感的文学艺术。对诗歌 中人物形象的鉴赏,是诗歌鉴赏的重要内容。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为两类: 一是诗人的自我形象,二是诗中刻画的除诗人自我外的其他人物形象。 1.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诗歌是诗人主观情感的产物,必然带有诗人的痕迹,诗人以此表达自己 的爱憎、价值观和人生追求。因此,抒情主人公形象往往就是诗人自己的 形象。鉴赏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就是把我们在阅读这首诗时所感悟 和想象到的诗人的形象用语言准确地描述出来。
思维流程
第一步,审题干,明方向
题目要比较苦笋和魏征的相似点,是用人物形象比较事物形象,体察诗
人的“志”与“物”的结合点。
第二步,读文本,找依据
抓住事 诗歌首联写见到洁白鲜嫩的苦笋的感受,不禁眼前一亮;进而直
物特点 接描写苦笋:“骈头脱襁白玉婴”“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挖掘事 物内涵
诗人将“苦笋”人格化,指出“耿介”是此物种的本性,“苦节”是与生 俱来的,进而联想到魏征。苦笋性情“耿介”,天生“苦节”,与魏征 正直不阿、廉洁自持的品格相似。
析作用 意象
分析意象的方法
意象的“象”大多是名词。 找意象 如果是主谓式或动宾式,则转换成名词结构,如“柳细花红”可转换
为“细柳”“红花”。 动词 要从动态感、形象感、包蕴性上去体味。
抓内涵 形容词
把握其外在特征,如声、色、形、味等,注意意象的时令 色彩。
抓住“意”“象”契合点,由外在特征入手,挖掘其内在品质 及独有情味。
析作用 意象
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营造意境。 创设情境,提供背景。 衬托人物,铺垫蓄势。 表情达意,感发兴寄。 结构上的线索作用。
在“抓内涵”时,要特别注意意象内涵的共性与个性。 意象的形成,是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受到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规定 与制约,具有一定的约定俗成性,即意象的共性。如“折柳”寓“惜别怀远”之 意。 在把握意象的时候,既要了解意象的特定含义,即共性,又要唤醒个人的 生活底蕴、人生阅历,深入分析诗歌意境,以便了解意象在诗中的寓意,即 个性。如贺知章《咏柳》中的“柳”就是一种个性,它代表的不是“惜别怀 远”,而是表现烂漫的春光。
鉴赏诗歌之人物形象4

【方法点拨·答题步骤】
(1)塑造了什么人物形象
(遭遇、性格+身份)。 (2)结合诗句分析人物 (思想内容)(展开)。 (3)形象表现出的意义 (情感)。
【参考答案】
(步骤1)诗歌塑造了一个饱尝辛酸、
怀才不遇而又狂放孤傲的老人形象。 (步骤2)首句既写出了已往生活的 辛酸也写出了现状的落魄;但“独 立书斋啸晚风”一句却写出了一派 孤傲狂放的气概;三四句以“明珠” 为喻,既指画中葡萄也指自己的超 人才智。 (步骤3)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当 时社会的傲视和嘲弄。
高考专题辅导
古代诗歌鉴赏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鉴赏诗歌之 人物形象
1、 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指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 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 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 象。
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色)
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2、 人物形象:包括作品刻画的客观 人物形象,作品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 象。 (1)鉴赏依据——人物(肖像、行动、 语言、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情节。 (2)鉴赏角度——所写人物的身份性格、 所写人物的思想感情、作者对所写人 物的态度。
课本回顾
例1.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作者所塑造的人物形 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词所塑的人物形象如下:
少年英雄周瑜(客观人物形象):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我”(抒情主人公):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 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人生如梦.对比之中感叹自我.
战士形象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 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闺妇形象
咏物——咏自己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的人物形 象。 题葡萄图
诗歌鉴赏的4种方法的内容

诗歌鉴赏的4种方法的内容诗歌鉴赏的4种方法的内容古代诗歌的形象主要指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意象是带有作者强烈思想感情的人物、事物、景物等,意境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和生动的客观事物相结合而产生的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l、古诗中的“形象”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豪放洒脱型:如大诗人李白的诗大多表现出豪放不拘、馘岸不羁、豁达大度的风格。
(2)忧国忧民型:如爱国主义诗人杜甫的诗大多表现其对人民苦难生活深深的忧虑和同情。
(3)归隐田园型:如东晋诗人陶渊明诗中描写的多是悠闲自在、安贫乐道的摩居生活。
(4)寄情山水型:如唐代诗人王维诗中描写的山村风光和朋友聚会的场面,俨然是一幅山水画。
(5)儿女情长型:如李商隐的诗表现的离别忧思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6)保家卫国型:如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塑造了一个精益报国的英雄形象。
(7)边塞风光和戍边生活型:如岑参、高适的诗大多表现边塞的风光和戍边将士的思乡之苦。
2、古诗塑造形象的方法:(1)细节描写: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
(2)烘托:通过感觉、视觉、听觉以及其他事物对诗歌中所描绘的人物进行烘托。
(3)对比衬托:运用对比、类比来刻人物形象。
(4)比兴手法:如自居易的<;长相思)运用了《诗经>;的比兴手法,上片以流水和高山比喻恩妇怀远之情,下片直述念远恨别的情怀。
(5)抒情方式:运用直抒胸臆、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方式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3、鉴赏形象的'技巧。
对诗歌形象的鉴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1)借助诗歌的形象,深入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借助诗歌的形象,分析诗歌意境。
(3)借助诗歌的形象,分析诗歌中的哲理。
二、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在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方面的艺术效果以及语言风格。
新高考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含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9分)复至裴明府①所居李商隐伊人卜筑自幽深,桂巷杉篱不可寻。
柱上雕虫②对书字,槽中瘦马仰听琴③。
求之流辈岂易得,行矣关山方独吟。
赊取松醪一斗酒,与君相伴洒烦襟④。
注①裴明府:即姓裴的县令。
②雕虫:鸟虫篆,鸟虫书,也简称鸟虫。
③槽中瘦马仰听琴:语出《荀子·劝学》“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
④烦襟:烦闷的心情。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点明裴明府居住的位置、环境,即桂树、杉篱掩映的小巷。
B.颔联写“所居”柱上是鸟虫书对联,屋内传出的是优美的琴声。
C.颈联表达了主人将远行,无法与诗人一起吟诗听琴的遗憾。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依依惜别之情,“洒”字表现了尽兴饮酒。
(2)请结合有关诗句,谈谈你对裴明府形象特征的理解。
(6分)2.(河北保定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9分)答刘季孙①王安石偶著儒冠敢陋今②,自怜多负少时心。
轾轩③已任人前后,揭厉④安知世浅深。
挟策有思悲慷慨,负新无力病侵淫。
愧君绿绮⑤虚⑥投赠,更觉贫家报乏金。
注①刘季孙:北宋诗人。
嘉祐年间任饶州酒务,但他很不满意,以酒解忧。
后因苏轼荐知隰州,仕至文思副使,不久病故。
博通史传,禄赐尽于藏书之费,家中贫困。
与王安石、苏轼等文人雅士相知。
②陋今:苛责现今。
③轾轩:指高低、轻重、优劣。
车前高后低叫轩,前低后高叫轾。
④揭厉:高举而扬厉之。
⑤绿绮:古琴名。
⑥虚:白白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题中“答”字点明本诗的写作原因和类别,“刘季孙”则表明了酬答的对象。
B.颔联后句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刘季孙不知世事艰难的乐观态度。
C.颈联情感深沉,用词贴切,一个“悲”字凸显诗人对刘季孙人生际遇的怜惜。
D.尾联着眼于诗人与刘季孙的交往,写自己得到了其馈赠,但是无力回报。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例 证 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 无晴却有晴” 韦应物《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秋山起暮钟,楚雨连 沧海” 王维《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晏殊《蝶恋花》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 涯路” 秦观《浣溪沙》 “自在飞花轻似梦 ,无边丝雨细如愁” 王维《过香积寺》 “泉声咽危石, 日色冷青松”
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教你分析] (1)意象→汉江 (2)抓词语→“万里”“九龙盘”“横溃”“飞迅湍” (3)描画面→汉江绵延曲折长达万里,分作九条支流就如 同九条巨龙盘踞。江水四溢,泛滥于广大中原地区,波涛汹 涌,迅疾奔流。 (4)品意境→气势浩大,宏伟壮阔。 点作用→三四句用江水泛滥来写前朝国运不兴,为歌颂当 下盛世蓄势。
【答题步骤】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宋 耿 中① 湋②
日暮黄云合,年深白骨稀。 旧村乔木在,秋草远人归。 废井莓苔厚,荒田路径微。 唯余近山色,相对似依依。
【注】①宋中:唐朝“安史之乱”时,张巡、许远在此与 叛军进行过殊死搏斗,杀敌万人,但最后二人战败被杀。
这首诗歌首联的意境和作用分别是什么?请结合诗句简要 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 证 王维《使至塞上》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李白《忆秦娥》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杜甫《旅夜书怀》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陶渊明《饮酒》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王维《山居秋暝》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诗歌鉴赏专题之四品味语言

二、语言风格
1、动词是我们鉴赏诗歌用语的重点,要 善于通过动词的使用来揣摩诗人的思想 感情。
• 例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怨” 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 笛人之心。
• 例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惊” 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 别的痛苦。
• 例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蒸”写 出湖面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云梦泽 都受到洞庭的滋养哺育,“撼”写出洞庭 湖汹涌澎湃的气势,极为有力。
火台的浓烟更醒目,一个“孤” 写出了景物的单调;一个“直 ‘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 沙漠没有山峦林木,黄河一览 无余,所以“长”;一个“圆” 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 感觉。一个“圆”和“直”, 把诗人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化 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临洞庭湖上张丞相 (孟浩然)
八气欲坐月蒸济观湖无垂云水 舟 钓梦平 楫 者泽, , ,,涵 端 徒波虚 居 有撼混耻羡岳太圣鱼阳清明情城。。。。句仿湖放三写佛的在、出广滋“四了大养岳句湖的哺阳实的沼育城写丰 泽 。 ”湖厚 地 而 上。的 带 “ ,“蓄 都 波 衬气积 受 撼 托蒸, 到 ” 湖”句 的 澎湃动荡。但是上句用宽广 的平面衬托湖的浩瀚,下句 用窄小的立体来反映湖的气 势。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 广大,而且还充满活力。
梦微之 (白居易) 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断相闻。 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
酬乐天频梦微之 (元稹) 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 我今因病魂颠倒,惟梦闲人不梦君。
两诗都写梦,但写法截然相反。白诗用记梦以抒念旧之情, 元诗一反其意,以不曾入梦写凄苦心境。白诗用入梦写苦思, 是事所常有,写人之常情;元诗用不曾入梦写心境,是事所 罕有,写人之至情。
鉴赏诗歌的形象

鉴赏诗歌的形象(一)人物形象设问方式:1、请分析抒情主人公当时的心情;2、这首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方法点拨:1、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从诗句中确定人物形象的身份;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细节、侧面描写中剖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2、要知人论世,关注背景;要特别注意作者及其经历、注释、题目等信息;要注意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但不能任意拨高。
在此基础上明确出人物形象及其特征,典型意义。
应答步骤:1、性格+身份2、分条列举出性格而后点明身份。
鉴赏诗歌的形象(二)景物形象(一)设问方式:1、这首诗描写的景物特点是什么?2、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一幅画面?3、这首诗写了什么样的物象?作者借它表现什么?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先准确把握诗歌所写的物象,再进一步体味这些物象给人的主观感受,还要弄清物象所体现的时令、方位特征。
至于写景的目的,则要把握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应答步骤:1、物象+感受(清新、凄冷、悲凉。
)2、时令+物象+感受+什么地方的画面(图景)+抒发感情。
3、感受+物象+表现感情。
鉴赏诗歌的形象(三)景物形象(二)设问方式:1、试分析所写景物中蕴含的感情.2、简要分析诗歌的意境.3、试从景情关系的角度对诗歌作简要分析.方法点拨:答这类题要把握以下三个要领:第一,分析形象含义,描摹诗歌图景。
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写的意象、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要点有二: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可以利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适当加以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第二,概括形象意境特点。
在描摹出图景后,结合主旨分析为什么要写这一形象,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或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雄浑壮阔,或高阔辽远,或恬静优美,或萧瑟凄凉,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冷清。
准确体现其特点和情调。
第三,讲清景情关系。
景情关系在诗歌表达中,无外乎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或者以景衬情等。
《诗歌鉴赏形象》教案

《诗歌鉴赏形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形象是指诗歌中所描绘的人、物、景、事等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和内在特点。
2. 培养学生通过分析诗歌形象来理解诗歌主题和情感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形象思维去感知和创造诗歌,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析诗歌形象的特点,理解诗歌形象与诗歌主题、情感的关系。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形象思维去感知和创造诗歌。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形象的概念、特点和分析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诗歌中的形象,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形象的感悟和创作经验。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相关的诗歌材料,制作课件。
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诗歌,了解诗歌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通过展示一首诗歌,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形象。
1.2 学生分享对诗歌形象的初步认识。
2. 讲解诗歌形象2.1 教师讲解诗歌形象的概念、特点和分析方法。
2.2 学生跟随教师分析具体诗歌中的形象。
3. 案例分析3.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形象。
3.2 各组汇报分析结果,分享对诗歌形象的感悟。
4. 诗歌创作练习4.1 教师布置诗歌创作任务,要求运用形象思维。
4.2 学生现场创作,分享作品,互相评价。
5. 总结与拓展5.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形象的重要性。
5.2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解答。
5.3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和小组讨论的表现。
2. 诗歌分析评价: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环节对诗歌形象的识别和分析能力。
3. 诗歌创作评价:评价学生在诗歌创作环节运用形象思维的能力,以及创作的诗歌是否具有形象鲜明、情感丰富的特点。
七、教学拓展1. 邀请诗人或文学评论家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诗歌形象的理解。
2. 组织诗歌朗诵会,让学生通过朗诵体验诗歌形象的美感。
专题二 鉴赏古代诗歌人物的形象

微点突破一 鉴赏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
分类
诗歌是诗人主观情感的产物,因此必然带有诗
鉴赏抒情 人的个体痕迹。诗人以此表达自己的爱憎、价
人物 主人公的形象 值观和人生追求,因此,抒情主人公往往就是
形象
诗人自己。
鉴赏
在偏重叙事的诗歌中,诗人往往借助诗中所塑 鉴赏诗歌所刻
造的人物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人生的 画的人物形象
苦、反对征伐的诗人形象。
柳永《雨霖铃》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
冷落清秋节!”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 儿女情长
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
艺术形象。
1.常见题型 (1)(2018·江苏高考)根据前两联,概括刘禹锡“闲”的表现,并分析他 如此表现的原因。 (2)(2017·全国卷Ⅱ)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3)这首诗(词)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4)诗歌(词)中的抒情主人公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5)请简要概括(分析)诗(词)中诗人(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6)某一句(联)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 忧民
的哀怨中,而是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人物形象
示例
陶渊明《饮酒(其五)》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寄情山水、归
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 隐田园的隐者
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生活的喜爱。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
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多种景 景物
物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抒发了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 形象
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如李贺的《马诗》,描绘了一匹威武 事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寂孤 寞独 、、 高孤 洁芳 伟自 岸赏
隐 逸 高 洁
高 洁
富 贵 、 美 好
生生 生命 不力 息强 、
昔 盛 今 衰
国 家 的
黍 离 之 悲
生 命 力 、 希 望
子规:悲惨、凄恻 孤雁:孤独、思乡 沙鸥:飘零、伤感 乌鸦:小人、俗客、庸夫
猿猴:哀伤、凄厉 鸡狗:田园生活气息
鸽子:理想追求 鹰:刚劲、自由、成功 鹧鸪:离愁别绪
瘦马:奔波、漂泊 鱼:自由、惬意
海:辽阔、力量、气势 海浪:人生的起伏 海浪汹涌:人生的凶险、江湖的诡谲 江水:时光的流逝 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 小雨:春景、希望、生机 春风:旷达、欢愉、希望 东风:春天美好 西风:落寞、惆怅、衰败 狂风:作乱 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恶劣 雪:纯洁、美好、环境恶劣 露:人生短促、生命易逝 云:游子漂泊
赋得自君之出矣 张九龄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2分) (2)诗歌的后两句,诗人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这样写 有什么好处?(4分)
(1)塑造了一位因为丈夫远出久而未归,内心空虚, 无心劳作,日益憔悴的思妇形象(只答“思妇形象” 扣1分) (2)诗歌的后两句采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思妇 因为日夜的思念,容颜憔悴,宛如那圆圆的明月, 在逐渐的减弱其清辉,逐渐变成了缺月。写得极含 蓄委婉,又真挚动人,给人以鲜明的美的感受。 (手法1分,内容理解2分,艺术效果1分)
答:此诗描绘了一 幅明净绚丽的初春景 绝句二首(其一) 象 (步骤一) 。春天 杜甫 阳光普照,四野青绿,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 江水映日,春风送来 草香。泥融飞燕子,沙 花草的馨香,泥融土 暖睡鸳鸯。 湿,燕子正繁忙地衔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 泥筑巢,日丽沙暖, “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 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 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动(步骤二)。这是 。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 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 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简要分析。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 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蔑视权贵、傲岸不羁 的形象。 ___李白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 见此屋,吾庐独破受 冻死亦足。 推己及人、忧国忧民 的形象。 ___杜甫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
献身边塞的形象
鉴赏诗歌的事物形象
事物形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 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 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 志、言情、言心声,多为咏物诗(或托物言志 诗)。
事物形象
①鉴赏的依据---景物形象的自然属性。 ②鉴赏的角度---景物形象的社会属性 (作者借此抒发的感情、表现的寓 意)。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 的隐者形象
常见形象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 、心忧天下、 忧国忧民、寄情山水 、归隐田园、 怀才不遇、 壮志难酬 、矢志报国、慷慨愤世、 友人送别 、 思念故乡、献身边塞、 反对征伐 、 爱恨情长、 建功立业、悯农怜农 、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
规 范 答 题 技 巧
1、诗歌塑造了(描述了)什么 形象 2.形象的基本特征(如何展现 的) 3.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 理想、追求、品性等)
意象的概念: 意——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感兴。 象——物象、形象。 包括“意”和“象”两部分。 “意”指“主观意识”,“象”指 “客观物象”,合起来即指:在诗歌中, 打上了人的主观意识烙印的客观物象。
1.何为意象?
2、意象的特点:
例: 流水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1)内涵的固定性
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答案】 本诗刻画了一个因在客中度节而思念家人的形 象。(要点一)“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 只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子,(要 点二)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之感和思家之情。 “还应说着远行人”既说明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也体 现了家人对诗人的思念。(要点三)
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
宏阔——苍凉、雄浑、辽阔、高远、壮阔、深远 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宁谧、婉转、朦胧
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分析意境型题目的解题方法
提问方式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诗歌描写了一位被闲置不用的抗金 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 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 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 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知人论世,关注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经历。
分析词中女主人公形象。 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 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 却把青梅嗅。 塑造了一个活泼娇媚、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又略带 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概括特点);第一句是动作描 写,写出了少女的活泼快乐,第二句写少女的神态,展 现了人物娇媚的风姿,第三句写少女含羞躲避的情状, 第四句在“走”与“回首”的矛盾和“却把青梅嗅”的 掩饰中展现了想见又怕见的微妙复杂的心理(含羞、好 奇、爱恋等)(分析依据)。这表现了她的天真、活泼 和勇敢的一面。(指出意义情感)
死去原知万事空 , 但悲不见九州同。 —— 陆游
矢志报国、慷慨 愤世的形象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
离别的形象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
思念故乡、亲人
的形象
边庭流血成海水, 武皇开边意未已。 ___杜甫
反对穷兵黩武 的形象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
注意环境描写
小结
(1)读懂诗歌——主旨(四看) 看题目——题目定诗由; 看作者——作者 定诗风、明时代; 看诗后注解——想象诗 歌背景,联系当时现实; 四看关键语言— —明主旨 (2)分析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 心理等。 (3)分析人物所处的环境,包括时间、地 点、周围景物等。 (4)要知人论世,了解相关背景资料。
分析意境型 答题步骤
①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 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 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②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 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 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 求优美。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 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 出为什么而“感伤”。
酒:欢悦、得意、失意、愁苦 古迹:怀旧、明志、昔盛今衰 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思乡、思亲 朝阳:希望 夕阳:失落、消沉 天地:人类的渺小、人生的短暂、 心胸的广阔、情感的孤独
(2)意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可变性
送春
北宋 王令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问:“子规”这个意象通常表示什么意义? 在本诗中又是什么意义? 是凄怨哀伤的象征。本诗中的“子规”, 很执着,很自信和努力,与以往大部分诗;与借 喻哀伤、凄切的含义不同,带有比较积极的意义。
鹧鸪天 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 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 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 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问题: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 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 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 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表达了作者在罢官乡居期间对农 村生活的欣赏流连之情和对城市上层社会的鄙弃,
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
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诗中的陆鸿渐是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 念的隐士形象(形象)。前四句写环境幽僻、 高雅,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后两句写西邻对 他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他的潇洒(形象特 征);通过塑造这一形象表现了作者对隐逸生 活的向往和追求(形象意义)。
鉴赏诗歌形象
《考试说明》对考生古诗文 阅读能力的基本要求之一鉴 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考 试 说 明
诚 诚 何 信 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 实 : 表达技巧。
, 为 2.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 守 现 信 诚 代 用 汉 语 。 信 词
典 》 ———
?
我们学过的诗歌中的 人物形象有哪些类型?
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 。关河① 梦断 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 流②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③ ! 【注解】 ①关河:此指大散关、渭河一带。何处:不知 何处。无踪迹可寻之意。 ② “胡未灭” :用《汉书· 霍去病传》“匈奴未 灭,何以家为”语意。 ③ “此生”三句:天山:这里代指西北边境前 线。沧洲:水边陆地,常指隐士居住之地。这 里指陆游退隐所住的镜湖之滨。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题葡萄图 (明)徐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 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注:徐渭,字文长,号青藤居士。天资聪颖, 才华横溢,诗文书画戏剧俱佳,然而终生不得志 于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