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与说明

合集下载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4.2《认识平均分(第3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4.2《认识平均分(第3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4.2《认识平均分(第3课时)》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4.2《认识平均分(第3课时)》主要讲述了平均分的

概念和求平均分的方法。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除法的理解,并能够将除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让学生在理解平均分的基础上,能够独立地进行求平均分的工作。

二.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但对于平均分的概念可

能还比较模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有过平均分配的经历,但不一定能够用数学的语言和符号来表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借助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并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求平均分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求平均分的方法,能够

独立地进行求平均分的工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平均分的过程,培养学

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求平均分的方法。

2.难点:能够独立地进行求平均分的工作,并能够解释平均分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求平均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

考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4.1《认识平均分》说课稿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4.1《认识平均分》说课稿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4.1《认识平均分》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认识平均分》是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4.1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

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除法来求平均分,并能够应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平均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已经学习了加减法和简单的乘

除法。但是对于平均分的概念和求法可能还比较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境中认识和理解平均分,通过操作和思考,逐步掌握求平均分的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除法来求平均分,

并能够应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操作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

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除法来求平均分,并能

够应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求平均分的方法,并能够灵活应

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合作交流法等,引导学生

从实际情境中认识和理解平均分,通过操作和思考,逐步掌握求平均分的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操作材料等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一个分糖果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糖果平均分给同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精选8篇)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精选8篇)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精选8篇)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精选8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篇1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0~31页的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物体的活动,初步感知平均分的特点,会按每几个一份的要求,将一些物体分成若干份。

2.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并逐步形成自主探索的意识以及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态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平均分”

1. 猴妈妈要把6个桃分给2只小猴,你猜猴妈妈会怎样分?学生可能会有以下的回答:

(1)一只小猴分1个,另一只小猴分5个;

(2)一只小猴分2个,另一只小猴分4个;

(3)每只小猴分3个。

2.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这几种分法你认为哪种最公平?为什么?

3. 小结:每只小猴都分3个,也可以说每份分得同样多。我们把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做“平均分”。

(板书:同样多、平均分)

说明:通过富有情趣的素材,让学生在猜测中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分析,初步感知“平均分”的意义。

二、说一说,下面哪幅图表示平均分

1. 出示两幅图:第一幅图9颗草莓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每盘3颗;第二幅图10颗草莓放在2个盘子里,一盘放6颗,另一盘放4颗。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1课《认识平均分》说课稿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1课《认识平均分》说课稿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1课《认识平均分》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认识平均分》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节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

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求平均分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和掌握平均分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运算能力和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

除法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但还不熟悉平均分的概念和求法。此外,学生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在发展阶段,需要通过具体的例题和实践活动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求平均分的方法,

并能够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思考,培养数学思维

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对数学产生兴

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求平均分的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计数器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分水果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公平地分水果

给每个人。

2.探究平均分:学生分组讨论,每组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分水果,并找

苏教版二上数学《认识平均分》教案

苏教版二上数学《认识平均分》教案

苏教版二上数学《认识平均分》教案

一. 教材分析

《认识平均分》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一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

概念,掌握求平均分的方法,并能够应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本节课的内容为学生后续学习分数除法、平均数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对分数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对

于平均分的概念和求法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一步理解。同时,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也在逐步发展,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求平均分的方法,能够应用平

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

心。

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求平均分的方法。

2.难点:求平均分时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

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通过实例和操作,引导学生理解

平均分的概念,掌握求平均分的方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六. 教学准备

1.教具:平均分的课件、实物等。

2.学具:每人一份平均分的学习材料。

七.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一个分蛋糕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蛋糕平均分给每个人。让学生发

表自己的想法,引出平均分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

呈现几个平均分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他们发现平均分的特点和规律。同时,让学生尝试用语言表达平均分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

让学生分组进行操作,每组选择一个实例,尝试求出平均分。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理解平均分数》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理解平均分数》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理解平均分数》

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

引言: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科目,对于孩子的智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科技的进步,数学教学形式也得到了不断的创新,教师需要不断更学方法,以更好地为孩子们服务。本文将分享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理解平均分数》的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

正文: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堂课的研究,学生应该明确以下目标:

1. 掌握平均分数的概念,能利用平均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

二、教学内容

本堂课的主要内容为“理解平均分数”,主要包括定义及相关公式的讲解,以及简单的练题,以此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为平均分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的讲解,学生需要理解平均分数的作用及如何使用平均分数进行计算。难点则在于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

本堂课主要采用“教师讲授+互动练”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及解法,然后进行小组互动练,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

五、教学流程

1. 老师介绍本节课的主要目标和内容;

2. 教师讲解平均分数的概念及公式;

3. 以PPT的形式呈现相关练题,讲解如何使用平均分数进行计算;

4. 学生小组内讨论及合作,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5. 课后布置相关作业。

六、教学资源

本堂课所需的教学资源包括PPT讲解、黑板、笔记本等。

七、教学评估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考察学生对概念的掌握情况以及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还可以直接进行课后作业的考核,来真正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并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2课《认识平均分(二)》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2课《认识平均分(二)》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2课《认识平均分(二)》教案

一. 教材分析

《认识平均分(二)》是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二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够将一些物品平均分给若干人,使每人分得的数量相等。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平均分的基本概念,本节课是对学生已有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和拓展。

二.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平均分有了初步的认识。他们在生活中也已经有了一些分配物品的经验,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但同时,学生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例来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够将一些物品平均

分给若干人,使每人分得的数量相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数学游戏,培养学生平均分配物品的能

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公平的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

与生活的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够将一些物品平均分给若

干人,使每人分得的数量相等。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实例中抽象出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

分的本质。

五. 教学方法

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生动的情境和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同时,注重学生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一些实物物品,如水果、糖果等,用于课堂演示和分组实

验。

2.学具:为学生准备一些卡片,上面写有数字,用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平均值》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平均值》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平均值》优

秀教学设计及反思

1.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平均值,并能够应用平均值的概念。

-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让他们能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

-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研究。

教学内容

- 介绍平均值的概念及应用场景。

- 探究平均值的计算方法。

- 进行实际问题的练和解决。

教学过程

1. 导入活动:通过图片和实例引入平均值的概念,激发学生对平均值的兴趣。

2. 概念讲解:简明扼要地介绍平均值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3. 小组探究: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实际问题的讨论和解决,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 师生共同总结:师生共同总结平均值的应用场景,总结所学的计算方法。

5. 课后拓展: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平均值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学资源

- 平均值的示例图片和实例问题。

- 教学用具:黑板、粉笔、计算器等。

2. 反思

本次教学设计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探究,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合作意识。小组合作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促进他们的研究效果。通过师生共同总结的环节,学生能够更好地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场景中。

然而,本次教学设计可能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 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学生理解能力不同的情况,需要教师根据情况进行个别辅导,确保学生都能够理解平均值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 部分学生可能在分组活动中存在合作困难,需要教师及时进行引导和协助,促进良好的合作氛围。

综上所述,本次教学设计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能力和促进合作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然而,在个别辅导和合作引导方面仍需要教师的重点关注和指导,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有效地参与学习,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3课《认识平均分(三)》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3课《认识平均分(三)》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3课《认识平均分(三)》教案

一.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课《认识平均分(三)》,主要内容是让

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够将一些物品平均分给若干人,并能够用除法来表示平均分的过程。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平均分的概念,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平均分计算。本节课的内容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实际应用,以及除法在平均分中的作用。

二.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平均分的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

理解。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练习。此外,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各有不同,有的可能更偏向于直观的实物操作,有的可能更偏向于抽象的符号运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够将一些物品平均分给若干人。

2.让学生掌握除法在平均分中的应用,能够用除法来表示平均分的过程。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能够与同学一起完成平均分的任务。

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让学生能够将一些物品平均分给若干人,并能够用除法来表示

平均分的过程。

2.难点: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实际应用,能够将平均分的概念运用到实

际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

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操作,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2.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分组进行平均分的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合

作意识。

3.采用问题引导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平均分的实际应用,提高学

生的思维能力。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1课《认识平均分(一)》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1课《认识平均分(一)》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1课《认识平均分(一)》教案

一. 教材分析

《认识平均分(一)》是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内

容是让学生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除法平均分物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平均分的基本方法,体会除法的意义,为后续学习除法的其他含义和运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初步的加减法运算,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认识。但在

日常生活中,他们可能对平均分这个概念比较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平均分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除法平均分物体。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抽象

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

心。

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让学生掌握平均分的基本方法,理解除法的意义。

2.难点: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平均分。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

与度。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

1.教具:课件、实物、除法算式卡片等。

2.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些小物件,如水果、玩具等,用于实践操作。

七.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平均分场景,如分水果、分食物等,引导学生关注平均分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平均分》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平均分》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平均分》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识平均分的概念。

2.能够根据平均分的定义,运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计算平均分。

3.能够应用平均分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教学重点

1.平均分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通过简单的例题和生活实例,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难点

1.通过生活实例,培养学生应用平均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学内容及方法

教学内容

1.什么是平均分?

2.如何计算平均分?

3.平均分与生活实例。

教学方法

1.通过课堂讲解、教师演示等方式介绍平均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通过实际例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平均分。

3.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平均分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

1.利用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平均分的概念。

2.引导学生讲解平均分的含义。

操作环节

1.讲解平均分的计算方法,并通过简单例题让学生掌握计算技巧。

2.让学生应用平均分知识解决生活实践问题。

巩固环节

1.汇总本节课所学知识。

2.布置课后作业。

教学评价

1.通过学生的问题和答案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2.通过课后作业来检查学生掌握的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我发现生活实际问题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挖掘生活实例,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掌握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理解平均分值》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理解平均分值》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理解平均分值》

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理解平均分值》教案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将能够:

1. 理解平均分值的概念;

2. 掌握计算平均分值的方法;

3. 运用平均分值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准备

1. 教师:计算器、平均分值示例练题;

2. 学生:练本、铅笔、橡皮擦。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教师介绍平均分值的概念和应用场景,例如课堂上每

个学生的平均成绩。

2. 引入:教师给出一个简单的例子,例如小明连续两次数学考

试的得分分别是85和90,请问他的平均分值是多少?

3. 讲解计算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给出计算平均分值的

公式:平均分值 = (分数1 + 分数2 + ... + 分数n) / n。

4. 示范计算:教师利用计算器和示例练题,演示如何计算平均

分值。

5. 学生练:学生在练本上完成几道平均分值的练题,教师巡回

指导和检查学生的答题情况。

6. 实际应用:教师给出一些与平均分值相关的实际问题,例如

某班级的语文成绩平均分值是多少,某同学需要通过最后一次考试

才能达到班级平均分值等,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7. 总结: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平均分值的

重要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8.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平均分值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

成并及时交卷。

四、教学评价

教师可通过以下方式评价学生的研究情况:

1. 课堂参与: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问题提问、回答和讨论情况;

2. 练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在练本上的答题情况;

3. 实际应用:评估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思考和运算能力。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二年级上册数学 苏教版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二年级上册数学 苏教版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二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掌握计算平均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平均数的概念。

2.掌握计算平均数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1.理解平均数的概念。

2.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黑板、彩色粉笔,学生准备笔、纸、教材。

2.教师进行课前调研,了解学生的学情和学习能力,为教学提供依据。

五、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新知识

教师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平均数的概念,并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

第二步:掌握计算平均数的方法

1.教师通过示范和讲解,引导学生掌握计算平均数的方法。首先教师通过例题演示如何计算平均数,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自主完成练习。

2.教师针对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指导和纠正,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计算平均数的方法。

第三步:练习平均数的应用

教师通过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平均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例如计算班级的平均身高、平均成绩等。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自主完成练习,并鼓励学生自由发挥,提出新的应用场景。

第四步:巩固知识

教师设计巩固练习,让学生进行自主练习。然后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找到自己的不足,以及如何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程的教学,我深刻认识到了平均数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在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和学生生活经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平均数的概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通过本节课程的教学,学生学习到了如何计算平均数,掌握了一种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了解平均分值》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了解平均分值》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了解平均分值》

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

设计背景

本次教学设计针对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了解平均分值》

单元。通过本单元的研究,学生将了解平均分值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统计和计算能力。

教学目标

1. 了解平均分值的概念和意义。

2. 学会计算和应用平均分值。

3. 发展观察、统计和计算的能力。

教学内容

1. 平均分值的概念和意义。

2. 计算平均分值的方法。

3. 应用平均分值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

步骤一:导入

介绍本课将研究的内容和目标,引发学生对平均分值的兴趣。

步骤二:概念讲解

通过举例和图示,讲解平均分值的概念和意义,让学生理解平均分值是什么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步骤三:计算练

提供一系列的计算练,让学生掌握计算平均分值的方法。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调整难易程度。

步骤四:应用实践

提出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计算平均分值并回答问题。可以将问题设置在学生熟悉的场景中,增加研究的实际性和趣味性。

步骤五:总结反思

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并引导他们思考应用平均分值的意义。

教学评价与反思

本次教学设计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导入、概念讲解、计算练和应用实践。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安排和问题设计,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动力。教师及时提供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加深理解。

然而,教学设计中还可以改进的地方是提供更多的巩固练和拓展活动,以帮助不同水平的学生有效掌握和应用平均分值的知识。另外,在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加入更多的启发式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平均分》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平均分》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平均分》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2.能够正确计算平均数。

3.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进行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求解。

教学重点:

1.能够正确计算平均数。

2.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如何将平均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求解。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问题解决法。

教学准备:

教材、黑板、笔、平均数的实物和图片

教学过程:

1.导入新知识:

任课教师可以找些平均数的实物,例如几个相同大小的糖果,对学生进行展示,并询问学生这几个糖果可以平均分成几份。

2.讲授新知:

通过学生对上述问题的回答,讲解平均数的概念,并告诉学生“平均数”是将一定数量的数相加后除以这些数的个数所得到的数值。

3.询问学生:

众所周知,平均数是一种很好用的数学工具。然而,学生可能不熟练掌握这个概念。因此,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个概念的理解,任课教师可以用一些问题来问学生。

例如:有9个学生的成绩分别为60,76,85,92,35,73,95,82,88分。要求求出他们的平均分是多少?

通过学生主动参与,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

4.辅导练习:

为了巩固学生对平均数的掌握,任课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完成一些平均数的练习。

练习1:某班一共有35个学生,其中10个学生的身高是110cm,5个学生的身高是120cm,20个学生的身高是130cm。请问这个班的平均身高是多少?

练习2:某个家庭一个月的用水量如下:16,28,35,48,52,70m³。那么该家庭一个月平均每天用多少水?

5.归纳总结: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4.4《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4.4《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4.4《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认识平均分》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4.4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

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除法来求平均分,体会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材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平均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和简单的乘除法,对数学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对于平均分的概念,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同时,学生对于除法的应用可能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练习来提高。

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的意义和作用。

2.让学生学会用除法来求平均分,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3.让学生体会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除法来求平均分。

2.难点:让学生理解平均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能力。

五. 教学方法

采用情境教学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让

学生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概念,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包括实例和练习题。

2.学习材料:准备一些实物,如水果、小卡片等,用于实例教学。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3-4人。

七.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一个分水果的实例,让学生初步感受平均分的概念。例如,老师拿出一些

水果,让学生想办法将这些水果平均分给几个同学。让学生思考如何才能做到每个同学分到的一样多。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平均分》

教学设计与说明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上册)第30—31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掌握按每几个一份的要求平均分物体的方法,在操作交流中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

3.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中感知

谈话:小朋友们,无锡是水蜜桃之乡,你们肯定吃过桃吧?花果山的小猴们最喜欢吃桃,你看,美猴王从无锡带回6个桃,小猴子们蜂拥而上,想去吃那诱人的桃。美猴王说:“且慢!要想吃桃,先要学会分桃。孩子们,你们说说,要把这6个桃分成几堆,可以怎样分?”听了美猴王的话,小猴们急得抓耳挠腮,想不出办法了。小朋友们,我们来帮帮小猴的忙,好吗?请大家拿出6个圆片,代表6个桃,自己

动手来分一分。分好以后,把你的分法和同桌说一说。

学生分圆片,教师巡视,注意引导学生不要把思维局限在分成两份的分法上。

交流:你是怎样分的?(把有代表性的分法利用磁性黑板展示出来,有目的地展示3个不是平均分、3个是平均分的方法。)。

比较:小朋友们,大家的分法真多。仔细观察一下,你觉得哪些分法你比较喜欢?为什么呢?(根据学生的见解将展示的分法分成两类)

评价:是呀,我们都比较喜欢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这样,每个小猴子拿到的桃一样多,肯定会感到非常公平,非常高兴。

指出:在数学上,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说明:分6个桃有多种分法,在对多种分法的观察比较的过程中学生遴选出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让学生明白平均分是众多分法中的一种,在教师的介绍中初步感知平均分的含义:每一份同样多的,就是平均分。】

二、操作中领悟

谈话:看到大家帮小猴子分好了6个桃,美猴王微微一笑,拔下一根毫毛,轻轻一吹,又变出了2个桃。小朋友们,现在一共有几个桃?(板书:8个桃)美猴王说:“在小朋友

的帮助下,大家明白了分东西时应该平均分,要让每只小猴分得同样多。现在要把8个桃平均分,可以怎样分呢?”

想一想:小朋友们,把8个桃平均分,你准备怎么分呢?你能根据这句话先自己想一想平均分的方法吗?(板书:8个桃,每只小猴()个,可以分给()只小猴。)摆一摆:小朋友们,拿出8个圆片代表8个桃,把你们平均分的方法用圆片摆出来。

说一说:学生说摆法,教师形成板书:

8个桃,每只小猴(4)个,可以分给(2)只小猴。

8个桃,每只小猴(2)个,可以分给(4)只小猴。

8个桃,每只小猴(1)个,可以分给(8)只小猴。

提问:为什么这3种分法都是平均分呢?

再问:这8个桃,每只小猴分2个,可以分给几只猴子呢?每只小猴分4个、分1个呢?

【说明:把8个桃平均分,可以每4个一份,也可以每2个一份,还可以每1个一份,学生在操作交流中体会到平均分可以有不同的分的过程和结果,在“不同”中体会“相同”之处,从而更好地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同时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能力。】

三、应用中深化

1.教学“试一试”。

学生拿出小棒一起动手分,每次分好后指名口答每份几

根小棒,分成了几份。

小结:把12根小棒按照每几根一份的方法进行平均分,这与刚才平均分桃的方法是一样的。这样分,都使每一份分得同样多。

【说明:试一试的小结非常及时和必要,通过对分桃和分小棒的过程进行类比同化,使学生清晰建立平均分概念的表象。】

2.辨一辨(“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看到大家明白了平均分,美猴王拿出了几张图片,请小朋友们说一说哪些分法是平均分?

提问:要使笑脸平均分成两份,你有什么好办法呢?

【说明:辨一辨,使学生对平均分概念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对笑脸从没有平均分到平均分的过程,既让学生明白平均分就要使每份同样多,又渗透了移多补少的数学思想方法。】

3.圈一圈(“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圆圈图每2个一份,就是每2个一圈;饼干图每5个一份,就是每5个一圈。

学生明确图意后独立在书上圈一圈,然后组织交流。

4.折一折。

出示一张长方形纸,提问:这里有一张长方形纸,如果要把这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可以怎么分?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交流不同的折法。

小结:不管怎么折,都要将这张纸平均分成4份,每份的大小应该一样。

【说明:从一些数量平均分拓展到把一个图形平均分,使学生对“平均分”概念的认识更加完整。】

5.想一想(“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说一说题意。

学生先独立思考后,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指出:可以用小棒摆,可以在图上圈一圈,可以在纸上画一画再圈一圈……

提问:如果不摆学具、不画图,你能想出这14个气球,每人分得2个可以分给几人吗?

【说明:气球图的处理,在于一个活字。先独立思考,为学生选择多种解题策略创设时空,然后在多种平均分的方法交流中,借助动作思维解决平均分的问题,最后的提问引领学生的思维逐渐脱离直观动作,向抽象思维过渡,为认识除法的教学埋下伏笔。】

6.说一说。

(1)找一找在教室里有没有平均分的现象。

(2)说说平时生活中平均分的现象。

【说明:前面平均分的话题都是由老师提供,现在让学生用平均分的概念去寻找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关注学生的数

学现实。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积极的数学情感】

四、全课总结(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