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章-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03课时_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03课时_角的度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角的度量》是小学四年级数学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认识度、分、秒等角的大小单位,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理解角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测量技能。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直线、线段、射线的基本概念,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角的概念和度量的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角的度量学习。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认识度、分、秒等角的大小单位。
2.培养学生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测量技能。
3.引导学生运用角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角的度量方法,度、分、秒等角的大小单位的认识。
2.难点:用量角器准确地量角的大小,对角的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情境为例,引导学生认识角和度量角。
2.运用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演示和动画展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角的概念和度量方法。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4.运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量角器、直尺、三角板等教具。
2.制作课件,包括角的度量方法、度、分、秒的动画展示等。
3.准备练习题,包括巩固练习和拓展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角,引导学生认识角。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哪里见过角?角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讲解角的度量方法,介绍度、分、秒等角的大小单位。
–演示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角的概念和度量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用量角器测量不同的角,并记录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测量方法,解答学生的疑问。
数学四年级《角的度量》教案优秀3篇
数学四年级《角的度量》教案优秀3篇数学四年级《角的度量》教案优秀3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数学四年级《角的度量》教案优秀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四年级《角的度量》教案优秀3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量角器,正确使用量角器,并能理解角的大小与角的边长短没有关系,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能力目标: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数学学习活动,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角的度量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正确理解什么情况下读内圈或外圈的刻度。
教学工具:白板课件、白板内的量角器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一)、复习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角,回忆一下什么叫做角?生:一个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追问,这个点叫做角的什么?(顶点)这两条射线就是这个角的什么?(边)(二)、白板出示两个角。
师:请同学们猜猜这两个角哪个角大?生:2比1大。
生:1比2大。
师:刚才同学们的猜测只是凭眼睛看,能不能想办法验证一下呢?生:利用活动角比一比。
生:可以把两个角重合比一比。
师:同学们的方法都很好,下面我们就用两个角重合比一比。
(强调,这两个角的顶点重合,其中一条边也重合,观察,哪个角大?)生:两个角的顶点重合,其中一条边也重合,2的另一条边在1的外部,所以,2比1的大。
师:2比1大多少呢?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引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角的度量。
(板书:角的度量)为了准确测量出角的大小,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
而度量工具就是量角器,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
[设计意图:利用白板的功能,拖动1与2重合,一目了然比较出2大。
思起于疑,在导入环节,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2比1大多少呢?抛给学生,由于无法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这个问题,一下激起了学生的疑问,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03课时_角的度量》(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03课时_角的度量》(教案)一. 教材分析《角的度量》是小学四年级数学的重要内容,旨在让学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度量》共两课时,本课时为第03课时。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学习角的度量工具——量角器,以及学习如何用量角器量角和画角。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对于生活中的角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学习中,部分学生可能对角的概念、度量方法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来掌握。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动手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教师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因材施教。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角的度量工具——量角器,学会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和画角。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会使用量角器量角和画角。
2.难点:熟练运用量角器,准确地量出各种角的度数,并学会画出相应大小的角。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情境为背景,引导学生认识角和度量角。
2.采用直观演示法,教师示范使用量角器,学生跟随操作,体会量角器的使用方法。
3.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共同完成任务。
4.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量角器、直尺、三角板等教具。
2.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
3.准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各种角的现象,引导学生关注角的概念。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这些角吗?它们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角的度量。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量角器,讲解量角器的结构和作用。
让学生观察量角器,了解其构造,如中心点、0刻度线、度数刻度线等。
2023年四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度量教案人教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角的度量教案(三篇)
2023年四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度量教案人教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角的度量教案(三篇)四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度量教案人教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角的度量教案篇一1.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发展空间观念“角的度量”属于“图形与几何”中测量的一部分内容,而角的度量又是测量中难度最大的。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利用角的空间感觉来估计角的大小,很少用到专业的工具去测量一个角的精确度数,所以在本节课的设计中,不仅要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感受测量角的大小需要统一单位的必要性,而且还要把量角与学生头脑中角的大小的表象结合起来,重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关注动手操作,以亲身体验的策略展开教学。
动手操作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算理和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通过用多种方法尝试测量角的大小,帮助学生初步感知测量角的大小的方法,培养估计角的大小的意识。
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直尺、三角尺、用硬纸板剪成的角、一张圆形纸⊙抛出问题,引入新课1.观图质疑,引发思考。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角,请大家看一看生活中小朋友们玩滑梯的现象。
(出示教材24页滑梯情境图)提问:你能用“角”的知识解释这种现象吗?(学生观察后反馈:第三幅图中的滑梯与地面形成的角最大,第一幅图中的滑梯与地面形成的角最小)2.引入新课:角有大有小,怎样度量角的大小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研究有关角的度量的问题。
[板书课题:角的度量(一)]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情境图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快速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进而很自然地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尝试探究,建构知识1.自主探究,比较测量方法,引发思考。
(1)讨论:如何度量三个角的大小呢?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内研究、实践后进行汇报)预设小组1:我们想用直尺度量角的大小,发现无法测量。
小组2:我们是用三角尺上的一个角进行测量的,发现只能测量出角的一部分,还余下一部分无法测量。
小组3:我们是用课前做好的与⊙1一样大的角去度量⊙2,结果⊙2是⊙1的2倍多一些,⊙3是⊙1的3倍多一些,也不够准确。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角的度量-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度量-教案一. 教材分析《角的度量》是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旨在让学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角的度量工具——量角器的使用,以及如何用度、分、秒表示角的大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学会用量角器量角,并用度、分、秒表示角的大小。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他们对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于角的度量还是初次接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操作中体会角的度量方法,并逐步过渡到抽象的度量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学会用量角器量角,并用度、分、秒表示角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角的度量方法,用度、分、秒表示角的大小。
2.难点:量角器的使用,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入角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角的大小。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量角,体会量的过程,理解量的结果。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量角器、三角板、直尺、圆规等。
2.学具:量角器、三角板、直尺、圆规等。
3.课件:角的度量相关图片、动画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角,引导学生观察角的大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介绍角的度量单位——度、分、秒,并展示量角器的使用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用量角器量出给定角的大小,并记录在纸上。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度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角的度量》是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这一单元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学会使用量角器,并能够准确地度量各种角的大小。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物图片和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角的大小,学习角的度量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他们对角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他们对于角的度量方法和角的分类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生动有趣的活动,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角的度量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使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能够准确地判断各种角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学会使用量角器。
2.难点:学生能够准确地判断各种角的大小,并能够灵活运用角的度量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和实物图片,引导学生认识角的大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操作法: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学会使用量角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交流讨论法: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量角器、实物图片、PPT等。
2.学具:量角器、练习本、铅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实物展示或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角的大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展示一副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中的角的大小。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板书,向学生介绍角的度量方法,讲解如何使用量角器。
同时,教师进行示范操作,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角的度量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使用量角器度量各种角的大小。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并纠正学生的错误。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教学设计(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教学设计(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教学设计第【1】篇〗《角的度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角(2)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联系生活,使学生理解量角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时使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学难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学用具:活动角、量角器、三角板、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教师演示学具)1、同学们,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活动角学具)谁能告诉老师这个角的各部分名称2、这两个角哪一个大些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角的度量)二、认识量角器。
(演示课件)1、认识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线、内外圈刻度。
(1)师:量角用什么工具?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认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组合作研究量角器。
(3)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
注意这里要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来解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要说明哪里是量角器的中心,哪里是0度刻度线及内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等。
根据回答作出下列板书:中心、0度刻度线、内刻度和外刻度。
(如果学生答不到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教师可提下列问题启发:根据量角器上的刻度和数,你想一想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多少份的?)2、建立1°角的观念。
(1)让学生把量角器上平均分成180份中的每一份所对的角用细丝游戏棒(在一种塑料扫帚上剪下的)在课桌上摆一摆大约有多大。
(2)与学生共同讨论,得出同学们刚才摆出的这个角就是1°角。
3、认识几度角。
《角的度量》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精选16篇)
《角的度量》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角的度量》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精选16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角的度量》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角的度量》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课本。
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度量角的具体步骤,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并把量得的结果用符号"。
"表示。
2、使学生认识度量角的工具———量角器,计量角的常用单位"度"组织引导:教学重点:掌握量角大小的方法教学难点:角的度量。
教学过程:(一)直观演示,感受新知:1、教师课前在黑板上画一个30。
的角。
2、请学生上来说说角的各部分名称3、请学生上来用可旋转的教具表示一个比黑板上的角还大一些的角。
为什么这个同学表示的角比黑板上的角要大呢?(因为两条边叉得大)4、到底大多少呢?靠肉眼能判断出来吗?看来只能依靠工具才行。
(二)度量角度,树立印象:1、认识度量工具。
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测量角度的工具——量角器。
2、观察教师的木制量角器,观察上面的数字,你发现了什么?3、量角器应怎样放在角上,才能正确测量呢?请讨论……A、顶点对中心B、一边对0刻度(一边不对0刻度可以吗?稍后的实际测量中可以点一点,以示它的方便与快捷)4、现在量角器放在角上(教师黑板上演示),现在角的两边看不见了,该怎么办?A、拿小一点的量角器。
(这儿合适吗?)B、延长角的两边。
(可以吗?为什么?)5、读出这只角的度数。
(两个数中应读哪一个数呢?为什么?)角1是30度记作30。
即角1=30。
教师说明"。
"的表示方法。
1、看书本P53看这个角是几度,填在书本上。
测量以后请想一想:说明什么问题?(三)实践操作,形成经验:1、测量P54的试一试题中的两个角是几度。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教案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教案一. 教材分析《角的度量》是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的一部分,旨在让学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理解度量单位,并能够运用角的度量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角的大小可以用度数来表示,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并能够进行角的加减运算。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直线、线段和射线的概念,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角的度量,他们可能是初次接触,因此需要通过直观的教具和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角的度量概念和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角的概念,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能够进行角的加减运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合作意识,培养解决问题的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角的概念,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进行角的加减运算,并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小组合作法和问答法等教学方法,通过实物演示、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角的度量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量角器、角模型、卡片等。
2.教学环境:教室里摆放好学生桌椅,讲台上有教学用的教具和课件。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角的度量概念,引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讲述一个猎人用角来计算森林里的动物数量的故事。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角的模型和量角器,向学生介绍角的概念和度量单位。
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观察和感知角的大小可以用度数来表示。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使用量角器量一量给定的角的大小,并记录下来。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用量角器量出给定图形中的角的大小,并进行角的加减运算。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评价。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度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度量”是本册教材中重要的内容,旨在让学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学习角的度量工具——量角器,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以及用符号表示角的大小。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几何知识,对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角的度量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一些困惑,如对角的概念理解不深,对量角器的使用不够熟练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角的概念,熟练运用量角器,并能够用符号表示角的大小。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角的概念,掌握量角器的使用方法,学会用符号表示角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学会用符号表示角的大小。
2.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等,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课件、量角器、练习题等。
2.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小动物比角的大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角的度量。
让学生初步了解角的大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角的度量工具——量角器,向学生介绍量角器的构造和作用。
并通过示范,引导学生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用量角器量出不同大小的角,并记录下来。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角的大小,让学生快速用量角器进行度量,并准确地用符号表示出来。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3课时“角的度量”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3课时“角的度量”教案一. 教材分析《角的度量》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一节课程。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并能进行角的比较。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认识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角的概念,对角有了初步的认识。
他们已经能够识别各种角,并能够用图形表示角。
但是,学生对角的度量方法还没有接触过,对于量角器的作用和使用方法还不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直观的演示和实际的操作,让学生掌握量角器的使用方法,并能够正确地量角。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
2.让学生能够进行角的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正确地使用量角器,进行角的度量。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演示,了解量角器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2.采用操作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践角的度量方法。
3.采用合作交流法,让学生分组进行角的度量实践,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量角器、直尺、三角板等教具。
2.准备一些角的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角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角的大小。
学生可以发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教师提问:“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些角的大小是多少度呢?”引发学生对角的度量的兴趣。
呈现(5分钟)教师出示量角器,向学生介绍量角器的构造和作用。
教师讲解量角器的使用方法,并演示如何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度量》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第3单元角的度量第1课时线段、直线、射线和角【教学内容】教材P38~39。
【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线段、直线与射线,了解线段、直线和射线的区别,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含义,能用角的符号表示角。
2.通过画一画、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在经历分析归纳的过程中,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体验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线段、直线和射线的区别,理解角的含义。
难点:能在认识射线的基础上建立角的概念,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线:这些线有的是直线,有的是弯曲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线有关的知识。
(板书课题:线段、直线、射线和角)二、探究新知1.自主探究。
(1)自学教材P38~39。
(2)思考:线段、射线、直线和角有什么特点?怎么表示?(3)想一想:线段、射线和直线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2.认识线段。
(1)直观认识线段。
课件出示教材P38上面的两幅图师: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师:一根拉紧的线、绷紧的弦,都可以看作线段。
(2)观察线段的特点。
师:同学们,大家自己在纸上画几条线段,观察一下线段有什么特点。
【学情预设】学生在二年级时对线段已有初步的了解,知道线段有两个端点,可以测量长度。
(3)用字母表示线段。
师:为了表述方便,可以用字母来表示线段,如线段AB。
3.认识直线。
(1)直观认识直线。
师:大家再看,老师要把这条线段向两端无限延伸,会是什么样?你知道它是什么图形吗?【学情预设】学生能发现这是一条向两端无限延伸的直直的线。
师小结:把线段向两端无限延伸,就得到一条直线。
(2)直线的特点及表示方法。
师:同学们,大家观察一下直线有什么特点。
【学情预设】直线是直的,没有端点,是无限长的,不能测量出长度。
师介绍直线的两种表示方法:直线AB,直线l。
4.认识射线。
(1)直观认识射线。
师:大家再看,老师把线段向一端无限延伸,会是什么样?你知道它是什么图形吗?师小结:把线段向一端无限延伸,就得到一条射线。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第3单元《角的度量》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3单元《角的度量》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角的度量》是四年级上册数学的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学会用度、分、秒表示角的大小。
这一章节在教材中的位置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面积、体积等基本几何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几何图形,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章节时,已经有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基础,但对于角的度量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角的度量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同时,学生可能对度、分、秒的换算还不够熟悉,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讲解和练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角的度量方法,学会用度、分、秒表示角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角的度量方法,学会用度、分、秒表示角的大小。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角的度量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发现法”和“实践操作法”进行教学。
教师通过提问、讲解引导学生发现角的度量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动手实践,加深对角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量角器、钟表、图片等。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量角器,一份角的度量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几何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几何知识?你们对角有什么了解?”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观察角的大小,并提问:“你们觉得角的大小应该如何表示呢?”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并记录下来。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他们对角的度量方法的掌握程度。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第3单元 角的度量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第3单元角的度量一. 教材分析《角的度量》是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并且能够比较角的大小。
这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接触角的度量,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个新的知识点,也是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重要阶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对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也掌握了用直尺和圆规作图的基本技能,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但是,学生对于角的度量还是初次接触,对于量角器的使用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使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能够比较角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能够比较角的大小。
2.教学难点:学生掌握量角器的使用方法,能够独立完成量的操作。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六. 教学准备量角器、直尺、圆规、三角板、课件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各种角,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你们能找出这些角的大小吗?”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角的度量。
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量角器,并演示如何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
在演示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量角器的构造和使用方法,让学生明白量角器的作用。
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分组合作,用量角器量出给定角的大小,并互相比较。
在此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不同大小的角,让学生用量角器进行量的操作,巩固学生对角的大小的认识。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还有其他方法可以比较角的大小吗?让学生发挥想象,自由发言,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材与学情分析“角的度量”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二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初步认识角,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理解数学概念本质层面相关知识。
在明晰了直线、射线和线段的本质特征后,体验如何“量”与“画”角及知识的生长过程,继续加强对“角”的认识,关注知识技能的形成,积累基本活动经验。
为后续学习角的分类及垂直概念做准备。
教学目标1.体会度量角的计量单位产生的必要性,在实践操作中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和量角器。
2.初步建立1度和几度角的表象,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会用量角器正确度量角的度数。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在探索度量角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1.认识量角器,掌握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2.形成度量意识,发展学生量感。
教学设计过程一、启发式导入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角和直线、射线、线段的知识,你能从下面的角中找到什么?生:有从一个顶点出发的两条射线。
生:也可以叫角的两条边。
师:是的,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两条边都是射线。
师:下面这个图形是角吗?为什么?生:是角,它也有一个顶点,只是两条边重合了。
师:是的,所以它也是一个角。
那么这3个角,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呢?生:可以观察出3号角最小,1号角和2号角可以重叠在一起比一比,就知道谁最大了。
师:怎样重叠在一起?生:将1号角和2号角的顶点重合,并且把它们各自的一条边也重合,看另外一条边就知道哪个角大了。
我发现还是2号角大一些。
师:这个方法很好,还有别的方法吗?生:可以借助三角尺,把角的顶点与三角尺的顶点重合,角的一条边与三角尺的一条边重合,我发现1号角的大小正好和三角尺的一个角大小相同,2号角比三角尺的这个角大一些。
所以,2号角最大。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3单元 角的度量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3单元角的度量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角的度量”主要包括角的度量方法、度量工具(量角器)的使用以及角的分类。
本单元通过学生对角的认识和度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角的度量方法。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角的度量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以下问题:1. 对角的概念理解不深;2. 不知道如何使用量角器;3. 对角的分类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角的概念,熟练使用量角器,并加强角的分类的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用量角器正确地度量角的大小,并能对角进行分类。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用量角器正确地度量角的大小,角的分类。
2.教学难点:熟练地使用量角器,对角进行分类。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实践操作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量角器、三角板、课件等。
2.学具:量角器、练习本、彩色笔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生活中各种角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角的特点。
提问:你们知道角的大小是如何度量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度量。
2. 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量角器,向学生介绍量角器的结构和作用。
讲解并演示如何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
学生跟随教师操作,初步掌握量角器使用方法。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用量角器度量教材中给出的各种角的大小,并记录在练习本上。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在操作中出现的问题。
4. 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不同大小的角,让学生用量角器进行度量,并说出角的分类。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角的度量例1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角的度量例1教学设计及反思设计目标:1. 理解角的概念,学会用角的顶点、两边的端点来表示角;2. 了解度量角的方法,学会用度来表示角的大小;3. 学会用直角、钝角、锐角来描述角的大小;4. 能够根据角的大小进行比较和分类。
设计内容:1. 引导学生观察环境中的角,并进行角的分类;2. 利用角的顶点和两边的端点表示角;3. 通过实际操作角度量器,学会用度描述角的大小;4. 进行角的大小比较和分类讨论。
设计过程及活动安排:Step 1 观察角的分类(约15分钟)1. 向学生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角,并要求他们根据角的大小进行分类。
例如:直角、钝角、锐角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分类的原则,例如:直角是90度的角,钝角大于90度,锐角小于90度等。
Step 2 用顶点和两边表示角(约10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一些特殊的角,并请他们用字母来表示角的顶点,用线段来表示两边。
2. 学生根据实际的角进行练习,例如:AB、AE等。
Step 3 用度量器测量角的大小(约15分钟)1. 向学生展示角度量器,并解释它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2. 让学生实际操作角度量器,测量一些已知的角,并记录下度数。
Step 4 比较和分类角的大小(约15分钟)1. 给学生一些角度数,让他们根据数值的大小进行比较和分类。
2.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角的分类规则,例如:直角是90度的角,钝角大于90度,锐角小于90度等。
反思:通过本次教学设计,学生能够理解和识别角的概念,掌握用顶点和两边的表示方法,并学会用度来描述角的大小。
此外,通过比较和分类角的大小,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然而,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1. 时间控制不够准确:由于某些活动花费的时间超过了预期,导致之后的活动受到了一定的压缩。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更好地安排活动的时间,保证教学的流程。
2. 角度量器的使用难度:一些学生在操作角度量器时遇到了困难,尤其是读取准确的度数。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第3单元 角的度量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第3单元角的度量一、单元目标•知道角是由两条射线共同起始的部分;•了解角的度量单位:度;•能够通过适当的角度单位估算并度量角。
二、教学重点1.角的定义2.角的度量单位3.角度的估算和度量方法三、教学内容1. 角的定义1.1 角的概念•角是由两条射线共同起始的部分;•角的终边是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
1.2 角的分类•零角:两条射线共线;•直角:两条射线互相垂直;•锐角:小于90度的角;•钝角:大于90度但小于180度的角;•平角:等于180度的角。
2. 角的度量单位•角的度量单位是度;•一圈等于360度;•一度等于一圈的360分之一。
3. 角度的估算和度量3.1 角度的估算•可以通过相对角的大小来估算角的大小;•可以通过实际物体的角度来估算角的大小。
3.2 角度的度量•使用量角器来度量角的大小;•度数越大,角度越大;•角度小于90度时,可以使用直尺来度量。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知•通过展示不同角度的图形进行角度观察和估算;•引导学生猜测不同角度的度数大小。
2. 角的度量•示范使用量角器测量不同角度的大小;•带领学生使用直尺估算和测量角度。
3. 练习巩固•配发练习册,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抽查学生的练习,纠正错误并强化正确方法。
4. 总结反馈•简要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请学生讲解一道题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五、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册剩余的习题;2.观察日常生活中不同角度的情况,尝试估算角度大小。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角的度量概念,让学生认识到角是可以定量化的,并学会使用度作为角的度量单位。
学生在估算和度量角度时,表现较为积极,但在使用工具测量角度时仍需加强练习。
下节课将继续强化角度的估算和度量技能,以及引入角度的加减法运算。
以上是第3单元《角的度量》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角的度量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馈交流得出: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过
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4.讨论交流:直线、射线和线段各有什
么特点
教师提出讨论要求后,请学生分小组进行
讨论。
讨论学习要点:(1)讨论出 3 种图形各组织点评完善。
例:直线、射线与线段的特点整理
图形 端点 延伸 可测量否
图形
1.认识线段 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 教师:老师画的图形你们认识吗?线段有 什么特点?我们想知道这条线段的长度,怎么 办? 学生回答,教师适时板书要点:两个端点, 可以测量长度。
上册教案 word
教师:你们在生活中找得到线段吗? 学生举例,如黑板边、书本边等。教师则 请学生描述具体位置,并指出各条线段的端 点。 练习:画一条长 4 厘米的线段。 学生画后反馈比较,纠错。指出端点,并标 上字母。说明表示方法,如线段 AB。 2.认识射线 教师:请同学们注意了,老师现在将这条 线段右边的端点去掉,让它向右边延长,无限 延长。现在这个图形有什么特点?(有一个端 点,向一端无限延伸。) 教师:知道这个图形叫什么名字吗?(射 线。) 如果学生不知道就告知名称。 教师:射线的特点与生活中哪种现象类似 呢?(灯发出的一束束的光。) 学生练习:请你从 A 点出发画一条射线(提 供练习纸)。 学生画后交流校对,随即进一步提出要求: 你们能从 A 点出发再画一条射线吗? 学生画后,继续提出要求:还能画吗?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发现了什么?(归纳提炼: 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 说明射线的表示方法。如射线 AB。 3.认识直线 教师仍然以刚才的线段为材料,继续交流: 同学们,老师刚才是将这条线段的右边这个端 点去掉,让它向右边无限延长,得到的图形叫
学校数学学科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20XX——20XX 学年度第一学期
年级:四年级 姓名:
项目
具体内容
单元主题
角的度量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与直线,了解线段、射线 与直线的区别和联系; 2、使学生理解角的含义,进一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知道 平角和周角,并了解这几个角的大小关系。 3、使学生能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能画出指定度数的角,会用 三角尺画出 30 度,45 度,60 度,90 度等一系列特定度数的角。 4、使学生通过历经量角、画角等操作步骤的整理归纳过程,感 单元教学 目标 受操作技能学习的特点,体会程序性知识学习过程和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射线、直线、线段以及角的认识过程,体验比较的方法。 2、经历量角、画角、角的分类的过程,体验动手操作、合作探 究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动手操作的能 力,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名直称线 点点
射线
线段
(设计意图:在 3 种图形的认识中,以线段为 起点,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四个环节的学习,完 成对 3 种图形的认知 构:一是 观感受;二 是观察描述;三是特点归纳。最后又通过比较 分析,强化了对 3 种图形基本特点的把握。整 个设计层次清楚,活动经验积累也较为丰富。)
上册教案 word
板书设计
图形 端 延伸 度量 名线称段 2点个 不能 可以 A
图形
直线 0 个 两端无限 不能 射线 1 个 一端无限 不能
BA BA B
作业设计
出身
(1)练习画线段、直线、
射线。
(2)完成教科书第 44 页练
习七第 1 题.(可先要求
学生想象,说说想法后,
再实践操作,按要求画出
相关直线。)
教学反思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一、认识角 1.从射线引出直观图,唤起学生对角的
认知经验 选取刚才从 A 点出发画射线时的图形(如下 图),和学生谈话交流:刚才我们从 A 点出发 画射线时,画了两条射线,形成了这样一个图 形,你们认识吗?关于角你们还知道哪些知 识?
2.抓住关键问题,引导理解角的含义 请学生画一个角,并展示画法。引导讨论: 在画角的时候,你画的两条边是什么线?
PPT 教学准备
上册教案 word
初审:
复审:
课 题 线段 直线 射线 主备教师
上课教师
备课时间
2016/10/9 总课时数 第 1 课时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与直线,了解线段、射线
教学目标 和直线的区别;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含义,能用角的符号
表示角。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感受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经过一点可以
画无数条直线,体会两点决定一条直线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画一画、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经
历分析归纳的过程,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线段、直线、射线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掌握线段、直线、射线的区别与联系。 PPT 课件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 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
上册教案 word
初审:
复审:
课题 上课教师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角
主备教师
备课时间 2016.10.9 总课时数 2
角的初步认识(教材第 45 页)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认识角。
过程与方法: 知道角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用角的符号表示。
第 2 课时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知道角的含义。 能正确的读写出图中的角。
教学内容
《线段、直线、射线》、《角》、《角的度量》、《角的分类》 《画角》、《复习课》
上册教案 word
教学重 难点
教学重点:加深对角的认识,形成画角和量角的技能,初步培养 学生的作图能力。
教学难点:认识平角和周角,以及平角、周角、锐角、直角、钝 角之间的关系。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线段、直线、射线 第二课时…………………………………….角 第三课时…………………………………….角的度量 第四课时…………………………………….角的分类 第五课时…………………………………….画角 第六课时…………………………………….复习课
上册教案 word
射线。现在老师将这条线段两边的端点都去
掉,使这个图形可以向两端都无限延长。现在
这个图形有什么特点?这个又是什么图形?
如果学生说不出名字,可直接告知。
组织学生练习:
(1)任意画一条直线。
(2)完成教科书第 44 页练习七第 1 题.(可
先要求学生想象,说说想法后,再实践操作,
按要求画出相关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