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排序思想及其应用

合集下载

二路归并算法步骤

二路归并算法步骤

二路归并算法步骤在计算机科学中,归并排序是一种常用的排序算法,它的核心思想是将一个大问题分解为多个小问题,然后逐步解决这些小问题,最终得到整体的解决方案。

二路归并算法是归并排序的一种特殊实现方式,它通过将两个有序序列合并为一个有序序列来完成排序操作。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二路归并算法的步骤。

步骤一:将序列划分为若干子序列首先,我们将待排序的序列划分为若干个长度为1的子序列。

每个子序列都可以看作是一个已排序的序列。

步骤二:两两合并子序列接下来,我们将这些长度为1的子序列两两合并为长度为2的子序列。

在合并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比较两个子序列的元素大小,并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将它们合并为一个新的有序子序列。

步骤三:再次两两合并子序列继续进行上述的合并操作,将长度为2的子序列两两合并为长度为4的子序列。

在每次合并的过程中,我们始终保持将两个子序列合并为一个有序子序列的原则。

步骤四:重复合并操作重复进行上述的合并操作,直到所有的子序列都合并为一个完整的有序序列为止。

这个过程可以看作是一个二叉树的构建过程,每次合并操作都会生成一个新的子节点,直到根节点为止。

步骤五:完成排序最终,我们得到的根节点就是一个已排序的序列,这个序列就是我们要求解的排序结果。

总结:二路归并算法通过将序列划分为若干个子序列,并逐步合并这些子序列来完成排序操作。

它的核心思想是利用已排序的子序列,通过比较和合并操作来生成一个更大的有序序列。

这个过程可以看作是一个逐层合并的过程,直到最终得到完整的有序序列。

二路归并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n),其中n表示待排序序列的长度。

这是因为在每次合并操作中,我们需要比较和移动每个元素一次,而合并的次数为logn。

因此,总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n)。

与其他排序算法相比,二路归并算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适用于各种规模的数据集。

总之,二路归并算法是一种高效的排序算法,它通过将待排序序列划分为若干个子序列,并逐步合并这些子序列来完成排序操作。

二路归并排序算法

二路归并排序算法

二路归并排序算法二路归并排序算法是一种基于归并的排序算法,它将一个无序的数列分成两个子数列,然后递归地对子数列进行排序,最后将两个有序的子数列合并成一个有序的完整数列。

这个算法的核心思想是将一个大问题分解成两个小问题,然后解决小问题并合并解的过程。

二路归并排序算法的基本思路如下:1.将待排序的数列均匀地分成两个子数列,分别称为左子数列和右子数列。

2.递归地对左子数列和右子数列进行排序,直到子数列只有一个元素时停止递归。

3.将两个有序的子数列合并成一个有序的完整数列。

从上述描述可以看出,二路归并排序算法主要包含两个步骤:拆分和合并。

拆分过程是通过递归实现的,首先将待排序的数列一分为二,然后对左右两个子数列分别再一分为二,直到子数列只有一个元素时停止递归。

这个过程可以用二叉树的形式来表示,树的每个节点表示一个子数列,节点的左子节点表示左子数列,右子节点表示右子数列。

拆分过程的时间复杂度是O(log n),其中n为待排序数列的长度。

合并过程是通过比较两个有序子数列的元素,并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将它们合并成一个有序的完整数列。

具体实现中,可以使用两个指针分别指向左子数列和右子数列的头部,然后比较两个指针指向的元素大小,将较小的元素放入新的有序数列中,并将指针向后移动。

这个过程时间复杂度是O(n),其中n为待排序数列的长度。

总体来说,二路归并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O(nlog n),其中n为待排序数列的长度。

因为在每一层递归中,合并过程需要比较n次,且递归的层数是log n,所以时间复杂度为n乘以log n。

空间复杂度是O(n),因为需要额外的空间来存储临时数列。

二路归并排序算法的优点是稳定,不受初始排序状态的影响,对于大规模的数据集合也适用。

缺点是需要额外的空间来存储临时数列,且递归的过程需要较多的函数调用,对于内存有限的设备可能会造成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二路归并排序算法被广泛应用于大规模数据的排序。

它的算法思想也可以用于其他排序算法的改进和优化。

2020高中数学 第2章 柯西不等式与排序不等式及其应用 2

2020高中数学 第2章 柯西不等式与排序不等式及其应用 2

2.4 最大值与最小值问题,优化的数学模型学习目标:1.理解最值概念,并能应用柯西不等式、平均值不等式求函数的最值.2。

能利用不等式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教材整理 最值问题,优化的数学模型 1.最值设D 为f (x )的定义域,如果存在x 0∈D ,使得f (x )≤f (x 0)(f (x )≥f (x 0)),x ∈D ,则称f (x 0)为f (x )在D 上的最大(小)值,x 0称为f (x )在D 上的最大(小)值点.寻求函数的最大(小)值及最大(小)值问题统称为最值问题,它属于更一般的问题——极值问题的一个特别的情况. 2.分离常数法分离常数法就是在分子中凑出与分母相同的项,然后约分.这在求含有分式的最值问题时经常用到.这种类型的最值问题也可以用去分母的方法转化成关于x 的二次方程,然后利用判别式求最值.用平均值不等式来解此类问题时,特别要注意等号成立的条件.1.已知0<x <1,则x (1-x )取最大值时x 的值为( ) A.13B.12C 。

错误!D.错误![解析] ∵0<x <1,∴x (1-x )≤错误!错误!=错误!, 当且仅当x =12时取等号.[答案] B2.已知t >0,则函数y =错误!的最小值为________. [解析] ∵t >0,∴y =错误! =t +错误!-4≥2-4=-2。

[答案] -2利用柯西不等式求最值【例1】 设x ≥0,y ≥0,z ≥0,a ,b ,c ,l ,m ,n 是给定的正数,并且ax +by +cz =δ为常数,求ω=错误!+错误!+错误!的最小值.[精彩点拨] 题设中的ω与δ的形式符合柯西不等式的形式,可以借助柯西不等式求式子的最值.[自主解答] 由柯西不等式得ω·δ=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2+(错误!)2+(错误!)2]≥(错误!+错误!+错误!)2,所以ω≥错误!。

由柯西不等式成立的条件得x =k 错误!,y =k 错误!,z =k 错误!.其中,k=错误!.它们使得ax+by+cz=δ,且ω=错误!,所以ω的最小值为错误!.利用柯西不等式求最值时,必须验证等号成立的条件是否满足.1.设x,y,z∈R,且错误!+错误!+错误!=1.求x+y+z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解] 根据柯西不等式,知[42+(错误!)2+22]·错误!≥错误!错误!,当且仅当错误!=错误!=错误!,即x=错误!,y=-1,z=错误!或x=-错误!,y =-3,z=错误!时等号成立.∴25×1≥(x+y+z-2)2。

第一章 2排列(二)

第一章  2排列(二)

§2排列(二)[学习目标]1.进一步加深对排列概念的理解.2.掌握几种有限制条件的排列问题的处理方法,能应用排列数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知识链接]有限制条件的排列问题的解题思路有哪些?答所谓有限制条件的排列问题是指某些元素或位置有特殊要求.解决此类问题常从特殊元素或特殊位置入手进行解决,常用的方法有直接法和间接法,直接法又有分步法和分类法两种.(1)直接法①分步法按特殊元素或特殊位置优先安排,再安排一般元素(位置)依次分步解决,特别地:(ⅰ)当某些特殊元素要求必须相邻时可以先将这些元素看作一个整体,与其他元素排列后,再考虑相邻元素的内部排序,这种分步法称为“捆绑法”,即“相邻元素捆绑法”.(ⅱ)当某些特殊元素要求不相邻时,可以先安排其他元素,再将这些不相邻元素插入空档,这种方法称为“插空法”,即“不相邻元素插空法”.②分类法直接按特殊元素当选情况或特殊位置安排进行分类解决,即直接分类法.特别地当某些元素按一定顺序排列时可用“等机率法”,即n个不同元素参加排列,其中m个元素的顺序是确定的,这类问题的解法采用分类法:n个不同元素的全排列有A n n种排法,m个元素的全排列有A m m种排法,因此A n n种排法中关于m个元素的不同分法有A m m类,而且每一分类的排法数是一样的,当这m个元素顺序确定时,共有A n nA m m种排法.(2)间接法符合条件数等于无限制条件数与不符合条件数的差.故求符合条件的种数时,可先求与其对应的不符合条件的种数,进而求解,即“间接法”.[预习导引]1.排列数公式A m n=n(n-1)(n-2)…(n-m+1)(n,m∈N*,m≤n)=n!(n-m)!.A n n=n(n-1)(n-2)…2·1=n!(叫作n的阶乘).另外,我们规定0!=1.2.应用排列与排列数公式求解实际问题中的计数问题的基本步骤:要点一数字排列的问题例1用0,1,2,3,4,5这六个数字(1)可以组成多少个数字不重复的三位数?(2)可以组成多少个数字允许重复的三位数?(3)可以组成多少个数字不允许重复的三位奇数?(4)可以组成多少个数字不重复的小于1 000的自然数?(5)可以组成多少个大于3 000,小于5 421的不重复的四位数?解(1)分三步:①先选百位数字,由于0不能作百位数字,因此有5种选法;②十位数字有5种选法;③个位数字有4种选法.由分步乘法计数原理知所求三位数共有5×5×4=100(个).(2)分三步:①百位数字有5种选法;②十位数字有6种选法;③个位数字有6种选法.故所求三位数共有5×6×6=180(个).(3)分三步:①先选个位数字,有3种选法;②再选百位数字,有4种选法;③选十位数字也有4种选法,所以所求三位奇数共有3×4×4=48(个).(4)分三类:①一位数共有6个;②两位数共有5×5=25(个);③三位数共有5×5×4=100(个).因此,比1 000小的自然数共有6+25+100=131(个).(5)分四类:①千位数字为3,4之一时,共有2×5×4×3=120(个);②千位数字为5,百位数字为0,1,2,3之一时,共有4×4×3=48(个);③千位数字为5,百位数字为4,十位数字为0,1之一时,共有2×3=6(个);④还有5 420也是满足条件的1个.故所求四位数共120+48+6+1=175(个).规律方法排列问题的本质是“元素”占“位子”问题,有限制条件的排列问题的限制条件主要表现在某元素不排在某个位子上,或某个位子上不排某个元素.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主要按“优先”原则,即优先排特殊元素或优先考虑特殊位子,若一个位子安排的元素影响另一个位子的元素个数时,应分类讨论.跟踪演练1用0,1,2,…,9十个数字可组成多少个满足以下条件的且没有重复数字的数:(1)五位奇数;(2)大于30 000的五位偶数.解(1)要得到五位奇数,末位应从1,3,5,7,9五个数字中取,有5种取法;取定末位数字后,首位就有除这个数字和0之外的8种不同取法;首末两位取定后,十个数字还有八个数字可供中间的十位、百位与千位三个数位选取,共有A38种不同的排列方法.因此由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共有5×8×A38=13 440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五位奇数.(2)要得偶数,末位应从0,2,4,6,8中选取,而要得比30 000大的五位偶数,可分两类:①末位数字从0,2中选取,则首位可取3,4,5,6,7,8,9中任一个,共有7种选取方法,其余三个数位可从除首末两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外的八个数字中选取,共A38种取法.所以共有2×7×A38种不同情况.②末位数字从4,6,8中选取,则首位应从3,4,5,6,7,8,9中除去末位数字的六个数字中选取,其余三个数位仍有A38种选法,所以共有3×6×A38种不同情况.由分类加法计数原理,比30 000大的无重复数字的五位偶数共有2×7×A38+3×6×A38=10 752(个).要点二排队问题例23名男生,4名女生,按照不同的要求排队,求不同的排队方案的方法种数:(1)选5名同学排成一行;(2)全体站成一排,其中甲只能在中间或两端;(3)全体站成一排,其中甲、乙必须在两端;(4)全体站成一排,其中甲不在最左端,乙不在最右端;(5)全体站成一排,男、女各站在一起;(6)全体站成一排,男生必须排在一起;(7)全体站成一排,男生不能排在一起;(8)全体站成一排,男、女生各不相邻;(9)全体站成一排,甲、乙中间必须有2人;(10)全体站成一排,甲必须在乙的右边;(11)全体站成一排,甲、乙、丙三人自左向右顺序不变;(12)排成前后两排,前排3人,后排4人.解(1)无限制条件的排列问题,只要从7名同学中任选5名排列,即可得共有N=A57=7×6×5×4×3=2 520(种).(2)(直接分步法)先考虑甲有A13种方案,再考虑其余6人全排A66,故N=A13A66=2 160(种).(3)(直接分步法)先安排甲、乙有A22种方案,再安排其余5人全排A55,故N=A22·A55=240(种).(4)法一(直接分类法)按甲是否在最右端分两类:第一类:甲在最右端有N1=A66(种);第二类:甲不在最右端时,甲有A15个位置可选,而乙也有A15个位置,而其余全排A55,N2=A15A15A55.故N=N1+N2=A66+A15A15A55=3 720(种).法二(间接法)无限制条件的排列数共有A77,而甲或乙在左端(右端)的排法有A66,且甲在左端且乙在右端的排法有A55,故N=A77-2A66+A55=3 720(种).法三(直接分步法)按最左端优先安排分步对于左端除甲外有A16种排法,余下六个位置全排有A66,但减去乙在最右端的排法A15A55种,故N=A16A66-A15A55=3 720(种).(5)相邻问题(捆绑法)男生必须站在一起,是男生的全排列,有A33种排法,女生必须站在一起,是女生的全排列,有A44种排法,全体男生、女生各视为一个元素,有A22种排法,由分步乘法计数原理知,共有A33·A44·A22=288(种).(6)(捆绑法)即把所有男生视为一个元素,与4名女生组成5个元素全排,故N=A33·A55=720(种).(7)即不相邻问题(插空法):先排女生共A44种排法,男生在4个女生隔成的5个空中安排有A35种排法,故N=A44·A35=1 440(种).(8)对比(7)让女生插空:N=A33·A44=144(种).(9)(捆绑法)任取2人与甲、乙组成一个整体,与余下3个元素全排,故N=(A25·A22)·A44=960(种).(10)甲与乙之间的左右关系各占一半,故N=A77A22=2 520(种).(11)甲、乙、丙自左向右顺序保持不变,即为所有甲、乙、丙排列的1A33,∴N=A77A33=840(种).(12)直接分步完成共有A37·A44=5 040(种).规律方法排队问题的解题策略排队问题除涉及特殊元素、特殊位置外,还往往涉及相邻、不相邻、定序等问题.(1)对于相邻问题,可采用“捆绑法”解决.即将相邻的元素视为一个整体进行排列.(2)对于不相邻问题,可采用“插空法”解决.即先排其余的元素,再将不相邻的元素插入空中.(3)对于定序问题,可采用“除阶乘法”解决.即用不限制的排列数除以顺序一定元素的全排列数.跟踪演练2分别求出符合下列要求的不同排法的种数:(1)6名学生排3排,前排1人,中排2人,后排3人;(2)6名学生排成一排,甲不在排头也不在排尾;(3)6人排成一排,甲、乙不相邻.解(1)分排与直排一一对应,故排法种数为A66=720.(2)甲不能排头尾,让受特殊限制的甲先选位置,有A14种选法,然后其他5人排,有A55种排法,故排法种数为A14A55=480.(3)甲、乙不相邻,第一步除甲、乙外的其余4人先排好;第二步,甲、乙在已排好的4人的左、右及之间的空位中排,共有A44A25=480(种)排法.要点三排列的综合应用例3从数字0,1,3,5,7中取出不同的三个数作系数,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其中有实根的方程有多少个?解先考虑组成一元二次方程的问题.首先确定a,只能从1,3,5,7中选一个,有A14种,然后从余下的4个数中任选两个作b,c,有A24种.由分步乘法计数原理知,共组成一元二次方程A14·A24=48(个)方程要有实根,必须满足Δ=b2-4ac≥0.分类讨论如下:当c=0时,a,b可以从1,3,5,7中任取两个,有A24种;当c≠0时,分析判别式知b只能取5,7中的一个.当b取5时,a,c只能取1,3这两个数,有A22种;当b取7时,a,c可取1,3或1,5这两组数,有2A22种.此时共有(A22+2A22)个.由分类加法计数原理知,有实根的一元二次方程共有:A24+A22+2A22=18(个).规律方法该例的限制条件较隐蔽,需仔细分析,一元二次方程中a≠0需要考虑到,而对有实根的一元二次方程需有Δ≥0.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a不能为0;二是要保证b2-4ac≥0,所以需先对c能否取0进行分类讨论.实际问题中,既要能观察出是排列问题,又要能搞清哪些是特殊元素,还要根据问题进行合理分类、分步,选择合适的解法.因此需做一定量的排列应用题,逐渐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跟踪演练3从集合{1,2,3,…,20}中任选出3个不同的数,使这3个数成等差数列,这样的等差数列可以有多少个?解设a,b,c∈N*,且a,b,c成等差数列,则a+c=2b,即a+c应是偶数.因此从1到20这20个数字中任选出三个数成等差数列,则第一个数与第三个数必同为偶数或同为奇数,而1到20这20个数字中有10个偶数和10个奇数.当第一个和第三个数选定后,中间数被唯一确定.因此,选法只有两类.(1)第一、三个数都是偶数,有A210种;(2)第一、三个数都是奇数,有A210种.于是,选出3个数成等差数列的个数为A210+A210=180(个).1.用1,2,3,4,5这5个数字,组成无重复数字的三位数,其中奇数共有()A.30个B.36个C.40个D.60个答案 B解析分2步完成:个位必为奇数,有A13种选法;从余下的4个数中任选2个排在三位数的百位、十位上,有A24种选法.由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共有A13×A24=36(个)无重复数字的三位奇数.2.6人站成一排,甲、乙、丙3个人不能都站在一起的排法种数为() A.720 B.144 C.576 D.684答案 C解析(间接法)甲、乙、丙三人在一起的排法种数为A44×A33;不考虑任何限制,6人的全排列有A66.∴符合题意的排法种数为A66-A44×A33=576.3.(2013·北京理)将序号分别为1,2,3,4,5的5张参观券全部分给4人,每人至少1张,如果分给同一人的2张参观券连号,那么不同的分法种数是________.答案96解析5张参观券全部分给4人,分给同一人的2张参观券连号,方法数为:1和2,2和3,3和4,4和5,四种连号,其他号码各为一组,分给4人,共有4×A44=96种.4.将红、黄、蓝、白、黑5种颜色的小球,放入红、黄、蓝、白、黑5种颜色的小口袋中,若不允许有空袋,且红口袋中不能装入红球,则有________种不同的放法.答案96解析∵红口袋不能装入红球,∴红球只能放在黄、蓝、白、黑4种颜色的口袋中,∴红球有A14种放法,其余的四个球在四个位置全排列有A44种放法,由分步计数原理得到共有A14·A44=96(种).1.对有特殊限制的排列问题,优先安排特殊元素或特殊位置.2.对从正面分类繁杂的排列问题,可考虑使用间接法.3.对要求某些元素相邻或不相邻的排列问题,可使用“捆绑法”或“插空法”.一、基础达标1.把4个不同的黑球,4个不同的红球排成一排,要求黑球、红球分别在一起,不同的排法种数是() A.A88B.A44A44C.A44A44A22D.以上都不对答案 C2.6个停车位置,有3辆汽车需要停放,若要使3个空位连在一起,则停放的方法总数为() A.A33B.A36C.A46D.A44答案 D解析3个空位连在一起作为1个元素与3辆汽车看成4个不同元素的全排列,故有A44种停放方法.3.某省有关部门从6人中选4人分别到A,B,C,D四个地区调研十二五规划的开局形势,要求每个地区只有1人,每人只去一个地区,且这6人中甲、乙两人不去A地区,则不同的安排方案有() A.300种B.240种C.144种D.96种答案 B解析A地区有A14种方法,其余地区有A35种方法,共有A14A35=240(种).4.8名学生和2位老师站成一排合影,2位老师不相邻的排法种数为() A.A88A29B.A88A210C.A88A27D.A88A26答案 A解析运用插空法,8名学生间共有9个空隙(包括边上空隙),先把老师排在9个空隙中,有A29种排法,再把8名学生排列,有A88种排法,共有A88A29种排法.5.从0,1,2,3这四个数中选三个不同的数作为函数f(x)=ax2+bx+c中的参数a,b,c,可组成不同的二次函数共有________个.答案18解析若得到二次函数,则a≠0,a有A13种选择,故二次函数有A13A23=3×3×2=18(个).6.从4名男生和3名女生中选出3人,分别从事三项不同的工作,若这3人中至少有1名女生,则选派方案共有________种.答案186解析没有女生的选法有A34种,一共有A37种选法,则至少有1名女生的选派方案共有A37-A34=186(种).7.(1)某信号兵用红、黄、蓝3面旗从上到下挂在竖直的旗杆上表示信号,每次可以任意挂1面、2面或3面,并且不同的顺序表示不同的信号,一共可以表示多少种不同的信号?(2)将4位司机、4位售票员分配到四辆不同班次的公共汽车上,每一辆汽车分别有一位司机和一位售票员,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分配方案?解(1)分3类:第一类用1面旗表示的信号有A13种;第二类用2面旗表示的信号有A23种;第三类用3面旗表示的信号有A33种.由分类加法计数原理,所求的信号种数是A13+A23+A33=3+3×2+3×2×1=15,即一共可以表示15种不同的信号.(2)由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分配方案种数共有N=A44·A44=576.即共有576种不同的分配方案.二、能力提升8.五名男生与两名女生排成一排照相,如果男生甲必须站在中间,两名女生必须相邻,符合条件的排法共有() A.48种B.192种C.240种D.288种答案 B解析(间接法)将两名女生看作1人,与四名男生一起排队,有A55种排法,而女生可互换位置,所以共有A55×A22种排法,男生甲插入中间位置,只有一种插法;而4男2女排列中2名女生恰在中间的排法共有A22×A44(种),这时男生甲若插入中间位置不符合题意,故符合题意的排列总数为A55×A22-A44×A22=192.9.5名大人要带两个小孩排队上山,小孩不排在一起也不排在头、尾,则共有________种排法(用数字作答).答案 1 440解析先让5名大人全排列有A55种排法,两个小孩再依条件插空有A24种方法,故共有A55A24=1 440(种)排法.10.(2013·浙江卷)将A,B,C,D,E,F六个字母排成一排,且A,B均在C 的同侧,则不同的排法共有________种(用数字作答).答案480解析按C的位置分类,在左1,左2,左3,或者在右1,右2,右3,因为左右是对称的,所以只看左的情况最后乘以2即可.当C在左边第1个位置时,有A55,当C在左边第2个位置时A24·A34,当C在左边第3个位置时,有A23·A33+A22·A33.这三种情况的和为240种,乘以2得480.则不同的排法共有480种.11.某天课程表要排入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体育共6门课程,如果第一节不排体育,最后一节不排数学,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解不考虑任何条件限制共有A66种排法,其中包括不符合条件的有:(1)数学排在最后一节,有A55种;(2)体育排在第一节,有A55种.但这两种情况都包含着数学排在最后一节,且体育排在第一节的情况有A44种(即重复),故共有A66-2A55+A44=504种.12.7名班委中有A,B,C三人,有7种不同的职务,现对7名班委进行职务具体分工.(1)若正、副班长两职务只能从A,B,C三人中选两人担任,有多少种分工方案?(2)若正、副班长两职务至少要选A,B,C三人中的一人担任,有多少种分工方案?解(1)先排正、副班长有A23种方法,再安排其余职务有A55种方法,依分步乘法计数原理,知共有A23A55=720(种)分工方案.(2)7人中任意分工方案有A77种,A,B,C三人中无一人任正、副班长的分工方案有A24A55种,因此A,B,C三人中至少有一人任正、副班长的方案有A77-A24A55=3 600(种).三、探究与创新13.三个女生和五个男生排成一排.(1)如果女生必须全排在一起,可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2)如果女生必须全分开,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3)如果两端都不能排女生,可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解(1)由于女生排在一起,可把她们看成一个整体,这样同五个男生合在一起有六个元素,排成一排有A66种排法,而其中每一种排法中,三个女生间又有A33种排法,因此共有A66·A33=4 320(种)不同排法.(2)先排5个男生,有A55种排法,这5个男生之间和两端有6个位置,从中选取3个位置排女生,有A36种排法,因此共有A55·A36=14 400(种)不同排法.(3)因为两端不排女生,只能从5个男生中选2人排列,有A25种排法,剩余的位置没有特殊要求,有A66种排法,因此共有A25·A66=14 400(种)不同排法.。

如何利用二进制搜索算法进行快速排序与查找

如何利用二进制搜索算法进行快速排序与查找

如何利用二进制搜索算法进行快速排序与查找二进制搜索算法是一种高效的排序和查找算法,它可以在大规模数据中快速定位目标元素。

本文将介绍如何利用二进制搜索算法进行快速排序和查找,以及算法的原理和应用。

一、二进制搜索算法的原理二进制搜索算法,也称为二分查找算法,是一种基于有序数组的搜索算法。

它的原理很简单,通过不断缩小搜索范围,将目标元素与数组的中间元素进行比较,从而确定目标元素的位置。

具体的实现步骤如下:1. 将数组按照升序或降序排列。

2. 定义搜索范围的起始位置和结束位置。

3. 计算中间位置的索引。

4. 将目标元素与中间位置的元素进行比较。

5. 如果目标元素等于中间位置的元素,则返回该位置。

6. 如果目标元素小于中间位置的元素,则将结束位置更新为中间位置减一,继续搜索左半部分。

7. 如果目标元素大于中间位置的元素,则将起始位置更新为中间位置加一,继续搜索右半部分。

8. 重复步骤3到7,直到找到目标元素或搜索范围为空。

二、利用二进制搜索算法进行快速排序快速排序是一种常用的排序算法,它基于分治策略,通过将数组分割成较小的子数组,然后对子数组进行排序,最终将它们合并成一个有序数组。

利用二进制搜索算法进行快速排序的步骤如下:1. 选择数组中的一个元素作为基准值。

2. 将数组中小于基准值的元素放在基准值的左边,大于基准值的元素放在基准值的右边。

3. 对基准值左边的子数组和右边的子数组分别进行递归调用快速排序算法。

4. 合并左边的子数组、基准值和右边的子数组,得到一个有序数组。

快速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n),是一种高效的排序算法。

三、利用二进制搜索算法进行查找二进制搜索算法不仅可以用于排序,还可以用于查找。

通过将数组排序,我们可以利用二进制搜索算法快速定位目标元素的位置。

查找的步骤如下:1. 对数组进行排序。

2. 使用二进制搜索算法查找目标元素的位置。

3. 如果找到目标元素,则返回其索引;如果未找到,则返回-1。

NSGA-II算法的改进及其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

NSGA-II算法的改进及其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

NSGA-II算法的改进及其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汪文文;方玺;何朗;刘扬;张亮【摘要】泥石流等突发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十分巨大,因此应急中心选址问题是应急救援方案中的核心环节.以救济物资效用、受灾区域满意度以及临时物资点数目为决策函数,建立多目标动态选址模型,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非支配遗传排序算法(NSGA-II-TS),该算法在精英策略上引入禁忌搜索的思想,从而实现了局部和全局搜索能力同时达到较优的结果,同时保留其解集的多样性和均匀性.数值算例结果表明该算法在物资效用、临时物资点个数、受灾区域满意度上比传统算法NSGA-II、MOEA/D更为合理.NSGA-II-TS算法在突发性灾害危机的应急管理以及其他保障体系建设问题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期刊名称】《计算机工程与应用》【年(卷),期】2018(054)016【总页数】7页(P241-247)【关键词】紧急应急事件;动态选址;禁忌搜索;NSGA-II;多目标【作者】汪文文;方玺;何朗;刘扬;张亮【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理学院,武汉 430070;武汉理工大学理学院,武汉430070;武汉理工大学理学院,武汉 430070;武汉理工大学理学院,武汉 430070;武汉理工大学理学院,武汉 43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24.31 引言近年来,国内各种突发事件频发,造成了极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如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2015年天津大爆炸,2016年湖北、安徽、河北多地区暴雨等。

在突发事件[1]频出不穷的情况下,应急问题已经成为十分紧迫的重大问题。

在应急管理中,应急设施是救援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研究应急管理中的设施选址对于提高应急管理能力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研究学者的目光。

应急选址优化问题是城市应急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来无数学者对其进行研究,提出不同的模型。

Salman等[2]基于突发事件下的应急选址,通过最大化需求覆盖,提出0-1整数规划求解;Wohlgemuth等[3]考虑最小化配送中心到需求点的距离、区域内的需求点非覆盖需求建立多目标模型;由于传统静态、确定型选址模型在应用上仅考虑单一时间,Ballou[4]首先提出了动态设施选址问题,研究了如何选择一个仓库使其在规划期内实现利润最大;Gao等[5]将动态选址问题分为LAP与VRP两部分,并在动态环境下考虑随机与循环流量等因素,对模型进行求解;Marufuzzaman等[6]构建一个基于容量的动态选址模型,以期在满足需求点的需求条件下以最小的代价在决策时间内给出选址方案;动态模型被运用到多个领域,如战斗物流[7]、电商物流[8]、应急物流等。

二分归并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以及递推式

二分归并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以及递推式

一、简介二分归并排序是一种常见的排序算法,它通过将问题分解为子问题,并将子问题的解合并来解决原始问题。

该算法的时间复杂度非常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算法的效率和性能。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二分归并排序的时间复杂度,并通过递推式来进一步分析算法的性能。

二、二分归并排序的时间复杂度1. 分析在二分归并排序中,时间复杂度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步骤来分析:- 分解:将原始数组分解为较小的子数组。

- 解决:通过递归调用来对子数组进行排序。

- 合并:将排好序的子数组合并为一个整体有序的数组。

2. 时间复杂度在最坏情况下,二分归并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n)。

这是因为在每一层递归中,都需要将数组分解为两个规模近似相等的子数组,并且在每一层递归的最后都需要将这两个子数组合并起来。

可以通过递推式来进一步证明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3. 递推式分析我们可以通过递推式来分析二分归并排序的时间复杂度。

假设对规模为n的数组进行排序所需的时间为T(n),则可以得到以下递推式:T(n) = 2T(n/2) +其中,T(n/2)表示对规模为n/2的子数组进行排序所需的时间表示将两个子数组合并所需的时间。

根据递推式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到二分归并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n)。

三、结论与个人观点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二分归并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n)。

这意味着该算法在最坏情况下也能保持较好的性能,适用于大规模数据的排序。

我个人认为,二分归并排序作为一种经典的排序算法,其时间复杂度的分析对于理解算法的工作原理和性能至关重要。

通过深入研究递推式,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算法的性能表现,为进一步优化算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四、总结在本文中,我们探讨了二分归并排序的时间复杂度,通过分析和递推式的方式深入理解了该算法的性能表现。

通过对时间复杂度的分析,我们对算法的性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更好地理解算法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

相信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能够对二分归并排序有更全面、深刻和灵活的理解。

数字大小排序

数字大小排序

数字大小排序数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经常需要对数字进行排序。

排序是一种重要的基本运算,能够将一组元素按照某种规则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进行排列。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几种常用的数字大小排序方法。

1. 冒泡排序法冒泡排序法是最简单、最常用的排序算法之一。

它的基本思想是从待排序的元素序列的起始位置开始,两两比较相邻的元素,根据大小进行交换,直到最后一个元素。

通过多次遍历,将最大的元素“冒泡”到序列的末尾。

该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2)。

2. 快速排序法快速排序法是一种高效的排序算法,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选择一个基准元素,将序列分割成左右两部分,左边的元素比基准元素小,右边的元素比基准元素大。

然后递归地对左右两部分进行排序,直到整个序列有序。

快速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n)。

3. 选择排序法选择排序法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它的基本思想是从待排序的元素序列中选择最小的元素,将其放在序列的起始位置,然后在剩余的元素中再选择最小的元素,放在已排序序列的末尾。

通过多次遍历和选择,依次将最小的元素放在正确的位置。

选择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也为O(n^2)。

4. 插入排序法插入排序法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它的基本思想是将待排序的元素逐个插入已排序序列的正确位置,直到整个序列有序。

在插入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比较和移动元素,以确定插入的位置。

插入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2)。

5. 归并排序法归并排序法是一种分治策略的排序算法,它将待排序的序列分成若干个子序列,对每个子序列进行排序,然后再将排好序的子序列合并,直到整个序列有序。

归并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n)。

通过以上几种方法,可以实现对数字大小的排序。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排序算法,并根据算法的特点进行优化,以提高排序的效率。

总结起来,数字大小排序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通过合适的排序算法,我们能够将一组数字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5.3.2排序算法的应用教学设计

5.3.2排序算法的应用教学设计
3.反馈:及时将作业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和需要改进的地方。鼓励学生认真对待作业,持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八、总结
重点题型整理
题型一:快速排序算法的实现
题目:请编写一段代码实现快速排序算法,并给出相应的测试数据和测试结果。
答案:
```python
def quick_sort(arr):
-学生可以进行排序算法的实验研究,通过修改排序算法的参数或实现新的排序算法,观察其性能的变化,深入理解排序算法的原理。
-学生可以阅读排序算法的相关论文,了解排序算法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
内容逻辑关系
①快速排序算法
重点知识点:快速排序算法的基本思想、快速排序算法的步骤、快速排效果,我计划使用以下教学媒体和资源:
PPT:制作精美的PPT,展示快速排序算法的原理和应用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视频:播放排序算法相关的教学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排序算法的实现过程。
在线工具:引导学生使用在线排序算法测试工具,让学生自主验证排序算法的正确性和效率。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我校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掌握了排序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的排序算法(冒泡排序、选择排序和插入排序)。在学习过程中,他们表现出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在知识方面,大部分学生对排序算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较好,但仍有少数学生对排序算法的细节和原理理解不透彻。在能力方面,大部分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能力,能够理解和应用排序算法解决实际问题。然而,部分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缺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帮助。
3.社交网络:社交网络中的新闻流、动态等需要按照时间或其他标准进行排序,以便用户能够查看最新的内容。通常使用的是插入排序算法,因为其时间复杂度为O(n),能够快速插入新的数据。

二分查找生活实例

二分查找生活实例

二分查找生活实例二分查找(Binary Search)是计算机科学中一种常用的查找算法,也可以在生活中找到许多类似的应用。

二分查找的基本思想是将有序数组分成两半,通过比较目标值与数组中间元素的大小关系,可以确定目标值在哪一半中,进而减少查找范围,提高查找效率。

以下将从不同角度介绍二分查找在生活中的实例。

1. 在购物中应用二分查找想象一下你在网上购物时遇到了一个问题:你想购买一款价格适中且评价良好的手机。

面对市面上琳琅满目的手机品牌和型号,如何快速找到满足要求的手机呢?这时就可以使用二分查找的思想。

首先,你可以将手机按照价格从低到高排序,然后选择中间价位的手机进行参考。

如果该手机的评价不错,那么你可以继续在较高价位的手机中查找;如果评价不理想,那么你可以继续在较低价位的手机中查找。

通过不断缩小查找范围,你可以快速找到满足要求的手机,节省时间和精力。

2. 在学习中应用二分查找学习过程中也可以运用二分查找的思想。

例如,你正在复习一门考试的知识点,但是时间有限,不可能一一复习所有的知识点。

这时,你可以将知识点按照重要程度进行排序,选择中间重要性的知识点进行复习。

如果你觉得掌握良好,那么可以继续复习更重要的知识点;如果你觉得理解不够深入,那么你可以回到较低重要性的知识点进行复习。

通过这种方式,你可以有针对性地复习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3. 在寻找住房时应用二分查找当你在寻找适合自己的住房时,也可以运用二分查找的思想。

首先,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预算将待租房源按照价格从低到高排序,选择中间价位的房源进行考察。

如果该房源符合你的要求,那么你可以继续在较高价位的房源中查找;如果不符合要求,那么你可以继续在较低价位的房源中查找。

通过这种方式,你可以逐步缩小查找范围,找到符合预算和要求的住房。

4. 在寻找合适的餐厅时应用二分查找当你想在陌生的城市寻找一家合适的餐厅时,也可以运用二分查找的思想。

首先,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和喜好将餐厅按照评分从高到低排序,选择中间评分的餐厅进行尝试。

六年级信息科技二分算法

六年级信息科技二分算法

六年级信息科技二分算法摘要:一、算法简介1.二分算法的概念2.二分算法的应用领域二、二分算法的原理1.基本思想2.实现步骤3.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三、二分算法的实际应用1.搜索问题2.排序问题3.其他应用场景四、如何教授二分算法1.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讲解2.结合实际问题进行教学3.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正文:一、算法简介二分算法,又称折半查找法,是一种在有序数组中查找某一特定元素的搜索算法。

这种算法每次将待查找的区间缩小一半,直到找到目标元素或查找区间为空。

二分算法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科学、信息科技等领域。

二、二分算法的原理1.基本思想:二分算法的基本思想是将待查找的区间不断缩小,从而降低搜索的复杂度。

算法从数组的中间元素开始,如果中间元素正好是要查找的元素,则查找成功;如果中间元素小于或大于要查找的元素,则在小于或大于中间元素的那一半区间内进行查找,依次类推,直到找到目标元素或查找区间为空。

2.实现步骤:a.确定待查找区间,初始化左右边界。

b.计算区间的中间元素。

c.判断中间元素与目标元素的大小关系。

d.根据判断结果,更新左右边界。

e.重复步骤2-4,直到找到目标元素或区间为空。

3.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二分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log n),其中n 为数组的长度。

三、二分算法的实际应用1.搜索问题:二分算法可以用于在有序数组中查找特定元素,如搜索引擎、文件查找等场景。

2.排序问题:二分算法可以用于快速排序、归并排序等排序算法中,提高排序效率。

3.其他应用场景:二分算法还可以应用于图论、动态规划等领域,帮助解决复杂问题。

四、如何教授二分算法1.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讲解: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和例子进行讲解,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二分算法的原理。

2.结合实际问题进行教学:通过具体的应用问题,引导学生学习二分算法,让学生了解算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排列与组合 课时2 排列数的应用(同步课件)

排列与组合 课时2 排列数的应用(同步课件)
探究2 有关数字的排列问题
问题1:偶数的个位数字有何特征?从 , , , , 中任取两个不同数字能组成多少个不同的偶数?
[答案] 偶数的个位数字一定能被2整除.先从 , 中任取一个数字排在个位,共2种不同的排列,再从剩余数字中任取一个数字排在十位,共4种排法,故从 , , , , 中任取两个数字能组成 (个)不同的偶数.
自主预习·悟新知
LONGCHENG NO.1 MIDDLE SCHOOL
1.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 , , 与 , , 为同一个排列. ( )
×
(2)从 个人中选出2个,分别从事两项不同的工作,若选派的种数为72,则 的值为8. ( )
问题2:若甲、乙都不参加,则有多少种方法?
[答案] 若甲、乙都不参加,则有 (种)方法.
情境设置
合作探究·提素养
LONGCHENG NO.1 MIDDLE SCHOOL
问题3:若甲不能参加 ,B项目,乙不能参加 ,C项目,则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志愿者分配方案?
[答案] 若甲,乙都参加,则甲只能参加C项目,乙只能参加A项目,B项目有3种方法;若甲参加,乙不参加,则甲只能参加C项目, ,B项目有 (种)方法;若乙参加,甲不参加,则乙只能参加A项目, ,C项目有 (种)方法;若甲、乙都不参加,则有 (种)方法.根据分类加法计数原理知,共有 (种)方法.
[解析] (1)从7人中选5人排列,不同的排法种数为 .(2)先排女生,有 种排法,再在女生之间及两端的5个空位中任选3个空位排男生,有 种排法,故不同的排法种数为 .(3)(法一)先排甲,有5种排法,其余6人有 种排法,故不同的排法种数为 .(法二)左、右两边位置可安排除甲外其余6人中的2人,有 种排法,其他位置有 种排法,故不同的排法种数为 .(4)(法一)分两类:第一类,甲在最右边,有 种排法;第二类,甲不在最右边,甲可从除去两端的位置后剩下的5个中任选1个,有 种排法,而乙可排在除去最右边的位置及甲的位置后剩下的5个中任选1个,有 种排法,其余人全排列,有 种排法,故不同的排法种数为 .

常见的算法有哪些

常见的算法有哪些

常见的算法有哪些算法是计算机科学的基础,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步骤将输入转换为输出。

算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计算机程序执行效率和程序的优化。

在实际的编程中,我们常常需要根据具体问题应用不同的算法,以达到最佳的计算效果。

本篇论文将对常见的算法进行概述和分析。

一、排序算法排序是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个非常基础的问题,其作用不仅限于程序的实现,也包括了整个数据库、计算机图形学和人工智能等领域。

排序算法可以分为内部排序和外部排序两大类。

1、内部排序内部排序指所有排序操作在内存中完成,不需要额外的存储空间。

常见的内部排序算法包括:(1)冒泡排序冒泡排序是一种非常简单但效率较低的排序算法,其基本思想是通过不断的交换相邻元素,将最大值逐渐推向数组的末端。

该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2)。

(2)选择排序选择排序是一种效率相对较高的排序算法,其基本思想是在每一轮遍历中选择最小元素,与前面元素进行交换。

该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2)。

(3)插入排序插入排序是一种效率稍高的排序算法,其基本思想是将数组不断地插入到已排序的数组中。

该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2)。

(4)快速排序快速排序是一种性能最优的排序算法之一,其基本思想是通过不断地划分数据集合,将问题规模逐渐缩小。

该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n)。

(5)归并排序归并排序是一种稳定而有效的排序算法,其基本思想是将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则划分,然后将分开的数据不断合并。

该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n)。

2、外部排序外部排序指在内存空间有限的情况下,通过硬盘或其他外部存储设备进行排序。

常见的外部排序算法包括多路归并排序、败者树排序、平衡树排序等。

二、搜索算法搜索算法是一种通过在数据集合中查找特定元素的算法。

在计算机科学中,搜索算法通常涉及一组操作,以在数据集合中查找目标。

常见的搜索算法包括:1、线性搜索线性搜索也称为顺序搜索,其基本思想是依次遍历数据集合,直到查找到特定元素为止。

该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

请简述冒泡排序和二路归并排序的算法思想。

请简述冒泡排序和二路归并排序的算法思想。

请简述冒泡排序和二路归并排序的算法思想。

在计算机科学中,排序算法是一种在特定情况下对数据进行排序的算法,它能够将排序数据从未排序状态转换为有序状态。

排序算法在计算机科学中被广泛使用,它可以使搜索、排列和处理数据变得更加快速、高效。

在排序算法中,冒泡排序和二路归并排序是两种最常用的算法。

本文将介绍这两种排序算法的算法思想及其实现原理,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两种排序算法。

首先,冒泡排序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排序算法,它的原理很容易理解 -较一对元素,如果一个元素比另一个元素大,则交换位置,并继续比较剩余未排序元素,直到所有元素都排序完毕。

该算法的排序过程可以概括为:两两比较元素,小的元素往前移动,大的元素往后移动,直到所有的元素都已排序完成。

冒泡排序的复杂度为O(n^2),n为排序元素的个数。

其次,二路归并排序是一种分治算法,它的核心思想是将一个数组的排序问题转换为两个子数组的排序问题,进而递归地将子数组进行排序,直到将所有子数组排序完毕,再将结果进行归并,从而完成整个数组排序的过程。

二路归并排序的复杂度为O(nlogn),n为排序元素的个数。

总的来说,冒泡排序和二路归并排序都可以用来对数据进行排序,但它们的算法思想有所不同。

冒泡排序是一种简单的排序算法,它的算法思想是通过两两比较元素,从而使数据由未排序状态转换为有序状态;二路归并排序是一种分治算法,它的算法思想是将一个数组的排序问题转换为两个子数组的排序问题,递归地将子数组排序,最后将结果进行归并,从而完成整个数组排序的过程。

冒泡排序和二路归并排序都是常用的排序算法,它们在搜索、排列和处理数据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要介绍了它们的算法思想,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帮助。

请简述冒泡排序和二路归并排序的算法思想。

请简述冒泡排序和二路归并排序的算法思想。

请简述冒泡排序和二路归并排序的算法思想。

冒泡排序和二路归并排序的原理都是基于最大最小(或者是平均)原则。

因为它们均要求前n个比较次数,也就是说一旦有n个相同的元素,我们希望找到所有这些元素中,下标在前的元素,且把这些元素按升序排列起来。

(1)从性能角度出发,我们需要衡量每一比较次数对于整个搜索的影响,因此我们希望排序算法是尽可能的快。

(2)在尽可能快的前提下,还需要尽可能的将结果保持紧凑,即希望排序后的结果尽可能的简单易懂。

这里的简单易懂是指排序算法尽可能的不依赖于上下文,以及排序后的结果尽可能地独立于搜索空间。

二者均采用了单向链表结构,因此其数据结构均属于2-8树。

对比(1)、(2),从性能的角度来看,冒泡排序可以明显优于二路归并排序。

当然,二者也具有各自的缺点,这里不再赘述。

二路归并排序是将元素映射到二路链表上,而冒泡排序则是将元素映射到一个双向链表上。

二者也存在很多共同的特点,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1)与冒泡排序一样,二路归并排序也需要将待排序的元素映射到一个链表上,但是二路归并排序将每个待排序的元素依次对应到一个单独的比较次数中,因此它的比较次数是无序的。

(2)二路归并排序仅仅使用了链表结构,因此它的搜索速度与链表本身的数据结构相关,二路归并排序对比较次数的限制也更加严格,搜索速度也相对较慢。

(3)二路归并排序的比较次数具有严格的顺序性,即每个比较次数的下标只能在链表的上升方向的元素中,当链表上的元素已经达到最大值时,该元素的下标仍然必须在链表的上升方向的元素中。

二者各有优劣。

对于普通的非稀疏性文件,文件容量较小,通常可以采用冒泡排序。

对于文件容量较大,即记录较多的文件,如果采用冒泡排序,效率会很低,因此,二路归并排序显得更有优势。

由于冒泡排序对比较次数有严格的顺序性,因此,冒泡排序适合于文件内存储数据的顺序排序。

但是,二路归并排序在文件内存储数据的逆序排序中,也有其应用价值,因此,二路归并排序在文件内部存储数据的混合排序中,也有其应用价值。

nsga2算法通俗讲解

nsga2算法通俗讲解

nsga2算法通俗讲解(原创版)目录1.NSGA2 算法的概念与背景2.NSGA2 算法的基本原理3.NSGA2 算法的非支配排序与 crowding distance4.NSGA2 算法的优缺点5.NSGA2 算法的应用案例正文一、NSGA2 算法的概念与背景SGA2(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 2)算法是一种多目标的遗传算法。

在传统的遗传算法中,往往通过适应度函数对个体进行评估,选择优秀的个体进行繁殖。

然而,在多目标优化问题中,适应度函数的多样性使得传统的遗传算法难以应对。

因此,NSGA2 算法应运而生,它通过非支配排序和 crowding distance 等策略,有效地解决了多目标优化问题。

二、NSGA2 算法的基本原理SGA2 算法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非支配排序:在选择父代个体之前,首先对所有个体进行非支配排序。

非支配排序的目的是确保选择的父代个体在当前种群中具有较高的适应度。

2.Crowding distance:在非支配排序的基础上,计算每个个体的crowding distance。

crowding distance 表示个体之间的拥挤程度,它反映了个体之间的差异。

选择父代个体时,应选择拥挤程度较大的个体,以增加种群的多样性。

3.父代选择:在计算 crowding distance 之后,根据非支配排序和crowding distance 的值,选择排名靠前且拥挤程度较大的个体作为父代。

三、NSGA2 算法的非支配排序与 crowding distance非支配排序是 NSGA2 算法的核心思想之一,它通过比较个体之间的适应度差异,选择具有较高适应度的个体。

非支配排序的步骤如下:1.对于每个个体,计算其与相邻个体之间的适应度差值。

2.根据适应度差值,将所有个体进行排序,得到非支配排序序列。

crowding distance 是另一个关键概念,它用于衡量个体之间的差异。

数字顺序从小到大的排列

数字顺序从小到大的排列

数字顺序从小到大的排列1. 顺序排序的重要性顺序排序是一种常用的方式,用于将一系列数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无论是在数学、计算机编程、数据分析还是其他领域,顺序排序都是一项基本技能。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顺序排序方法,并探讨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2. 冒泡排序冒泡排序是最简单、最直观的排序算法之一。

它通过重复比较相邻的两个元素,并按照规定的顺序进行交换,直到整个序列排序完成。

冒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2),适用于小规模数据的排序。

3. 选择排序选择排序是一种不稳定的排序方法,它通过在序列中找到最小(或最大)的元素,并将其放置在已排序部分的末尾。

选择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也为O(n^2),与冒泡排序类似,适用于小规模数据的排序。

4. 插入排序插入排序是一种稳定的排序方法,它的思想是将一个元素插入已排序的部分序列中,从而逐步构建有序序列。

插入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2),但在实际应用中对于部分有序的序列,它的性能较好。

5. 快速排序快速排序是一种常用且高效的排序算法。

它采用了分治的思想,通过将待排序序列划分为较小和较大的两个子序列,并对子序列进行递归排序,最终得到有序序列。

快速排序的平均时间复杂度为O(nlogn),适用于大规模数据的排序。

6. 归并排序归并排序是一种稳定的排序算法,也采用了分治的思想。

它将待排序序列拆分为单个元素的子序列,然后逐步合并子序列,直到整个序列完全有序。

归并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n),适用于大规模数据的排序。

7. 堆排序堆排序是一种利用堆数据结构进行排序的方法。

它将待排序序列构建成一个最大堆或最小堆,然后依次将堆顶元素取出并调整堆,最终得到有序序列。

堆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n),适用于大规模数据的排序。

8. 总结顺序排序是一项重要的技能,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等简单排序方法适用于小规模数据的排序,而快速排序、归并排序、堆排序等高效排序方法适用于大规模数据的排序。

数学一数学二和数学三的数学排列组合技巧

数学一数学二和数学三的数学排列组合技巧

数学一数学二和数学三的数学排列组合技巧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排列组合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概念和技巧。

在考试中,掌握好排列组合的知识和技巧可以为我们解题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数学一、数学二和数学三中的数学排列组合技巧,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应对相关题目。

一、数学一中的数学排列组合技巧1. 排列和组合的区别在数学一的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排列和组合的问题。

排列指的是从一组元素中选取若干个元素进行排序的方式,如全排列和循环排列等;而组合指的是从一组元素中选取若干个元素,不考虑元素的顺序,只考虑元素的组合方式。

在解决排列和组合问题时,需要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数学方法。

2. 阶乘的运用阶乘是排列组合中常用的数学概念,表示从1到n之间所有正整数的乘积。

在数学一中,我们经常会用到阶乘来进行计算。

例如,求解从n个元素中选取r个元素进行排列的情况时,可以使用公式:nPr = n! / (n-r)!其中,n!表示从1到n之间所有正整数的乘积。

通过运用阶乘的概念,可以简化排列问题的求解过程。

3. 应用排列组合的题目在数学一的考试中,常常会涉及到具体的排列组合问题。

例如,某班共有m男生和n女生,要从中选出r名同学参加文艺表演,如何计算不同性别的人数分布?这类问题可以通过排列组合的思想进行求解。

需要注意的是,针对不同的题目,我们需要灵活运用排列组合的技巧,并将其转化为数学运算。

二、数学二中的数学排列组合技巧1. 二项式定理的应用在数学二的学习中,二项式定理是一个重要的数学工具。

它可以用来展开任何一个整数指数的二项式,进而应用到排列组合问题中。

例如,计算(a+b)^n的展开式,可以得到各项的系数,进而提供排列组合问题的答案。

2. 极限的性质和运用在数学二的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用到极限的性质和运用。

在排列组合问题中,有时需要利用极限的概念来求解。

例如,求解从n个元素中选取r个元素进行组合的情况时,可以使用公式:nCr = lim(nPr / r!)在实际解题时,我们可以运用极限的性质,将组合问题转化为排列问题,从而便于计算。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排序思想及其应用
排序问题
• 适用范围:当待排序的关键字为整数类型且数值 范围较小 • 基本思想:对每一个输入元素x,确定出小于x的 元素个数。有了这一信息,就可以把x直接放到它 在最终输出数组中的位置上。例如,如果有17个 元素小于x,则x就属于第18个输出位置。当有几 个元素相同时,这个方案要略做修改,因为不能 把它们放在同一个输出位置上。
计算方法
1、在输入每个同学语文、数学、英语成绩 的同时,按照输入顺序设置学号,统计每个学 生的总分。 2、按照总分为第1关键字、语文成绩为第2 关键字、学号为第3关键字的递增顺序排列n个 学生。 3、输出前5名学生的总分和学号。 由于学生数n的上限为300,因此采用O(n2)的 泡沫排序也无妨.
按照关键字的优先顺序比较大小
合并排序
合并排序亦是采用二分思想对输入序列 A[lo…hi]进行递归排序的。具体方法是 分解:将子数列A[lo..hi]分成数的个数尽 量相等的两部分A[lo..med]和A[med+1,hi] (med=(lo+hi)/2)。 解决:分别递归求解子数列A[lo..med]和 A[med+1,hi] 合并:将两个递增子序列A[lo..med]和 A[med+1..hi]合并成一个递增序列A[lo…hi] 。
Procedure Sorting2(var A:atype;lo,hi:integer); var I,j,k:integer; /*左右区间的指针,合并区间的指针*/ B:atype; /*采用a数组类型*/ {if lo<hi /*若区间存在,则计算中间位置*/ then{ med←(lo+hi)div 2; /*分解*/ Sort2(A,lo,med); /*排序左子区间*/ Sort2(A,med+1,hi) /*排序右子区间*/
分数线划定
算法分析
• 以考分为第1关键字、考号为第2关键字排 序。由于n在5000左右,因此需要使用时间 为O(nlogn)的快速排序 • 统计名次为trunc(m*1.5)的实际人数,该 范围内所有相同名次的人员都属于面试者 • 按照考分递减顺序输出面试者
type arr=array[1..2] of longint; /*元素类型:下标1代表考分、下标2代表 学号*/ var i,j,n,m:longint; a:array[1..5001] of arr; /*考生序列*/ procedure qsort(l,r:longint); var i,j,temp1,temp2:longint; { i←l;j←r;temp1←random(r-l+1)+l; /*计算左右指针和枢纽元指针*/ temp2←a[temp1,2];temp1←a[temp1,1]; /*记下枢纽元的考号和成绩*/ Repeat /*排序,按照递减要求划分子区间[l,j]和[I,r]*/ while (a[i,1]>temp1) or ((a[i,1]=temp1) and (a[i,2]<temp2)) do inc(i); while (a[j,1]<temp1) or ((a[j,1]=temp1) and (a[j,2]>temp2)) do dec(j); if i<=j then { 交换a[i]和a[j]; inc(i);dec(j); }; until i>j; if i<r then qsort(i,r); /*递归右子区间*/ if j>l then qsort(l,j); /*递归左子区间*/ };
i←lo;j←med+1;k←lo; /*两个子区间的指针和合并 区间指针初始化*/ while(khi) do { if (imed)and((j>hi)or(A[i]A[j])) /*若右子区 间合并完成或者左子区间当前元素小,则左子区间当前元 素进入合并序列;否则右子区间当前元素进入合并序列*/ then { B[k]←A[i];i←i+1;} else { B[k]←A[j];j←j+1;}; k←k+1/*右移合并序列指针*/ }; /*while*/ for i←lo to hi do A[i]←B[i]; /*将B赋还给A*/ };/*then*/ }/*Sort2*/
例如,A=(2,5,3,0,2,3,0,3)。显然k=5。
执行第2行(for j←l to n do c[A[j]] ←c[A[j]]+1)后,数组A和 数组C的情况(a) 执行第4行(for i←min+1 to max do c[i]←c[i]+c[i-1])后,数组C的情况(b) 图 do { B[c[A[j]]←A[j];c[A[j] ]←C[A[j]]-1;})迭代1次、 2次和3次后,数组B和辅助 数组C的情况
采用二分思想对序列p[st…ed]进行递归排序 分解(将问题分解成两个子问题):取出中间元 素p[(st+ed)div 2],划分两个子序列p[st…j]和p[j+1…ed], 使得p[st…j]中的每一个元素小于等于p[temp], p[j+1…ed] ]中的每一个元素大于等于p[temp]; 解决(递归求两个子问题的解):对子序列 p[st…j]和p[j+1…ed]递归执行快速排序; 合并(:合并两个子问题的解):两个子序列是就 地排序的,因此合并不需要操作。整个过程直至i≥j 为止。 算法效率O(n log2n)
优点
1、效率高。时间复杂度为O(n+(max-min)), 比基于比较的排序方法要优越的多。但使用的 前提是待排序的关键字为整数类型且数值范围 较小。 2、稳定性好。具有相同值的元素在排序序 列的相对次序与初始时的次序相同,初始时先 出现的,在排序序列中也位于前面。
总结
在需要输出排序结果时,除必须使用临 时存储区C外,其实可以不用另辟数组 B来存放排序结果,“原地使用”数组 A即可。这个问题请思考?(提示:在 保留第1行和第2行的基础上,适当增 加几条语句即可)。
初始化
read(n);/*读该校参加评选的学生人数*/ for i←1 to n do { p[i]←i;/*设置第i个学生的学号*/ read(a[i],b[i],c[i]);/*读第i个学生的语 文、数学、英语的成绩*/ s[i]←a[i]+b[i]+c[i];/*统计第i个学生的 总分*/ };
快速排序与合并排序的异同
• 采用“二分法”。 • 快速排序的重点在分解过程,两个子序列的 合并不需要操作,因为它们是就地排序的。 • 合并排序的合并过程需要操作,并且需要增 设一个存储当前结果的辅助数组B。计算完毕 时,B就是子数列A[lo..hi]的递增排序。
显性排序问题
明明的随机数
将这N个数进行快速排序,如果相邻的不相同,则记入 答案。 randomize; /*启动随机数发生器*/ qsort(1,n); /*按照递增顺序快速排列p序列*/ tot*/1; /*去除p序列的重复元素后存入ans序列*/ ans[1]←p[1]; for i←2 to n do if p[i]<>p[i-1] then { inc(tot);ans[tot]←p[i] }; writeln(tot);/*输出不相同的随机数个数*/ for i←1 to tot do write(ans[i],' ');/*输出不重 合的排序序列
总结
如果要统计顺序的话,则临时数组C和P的作 用非同小可。 1.在n个元素互不相同(每个P[j]=1)的情况下, 每个A[j]位于排序序列的第c[A[j]]位置上,因 为共有c[A[j]]个元素小于等于A[j] 2.具有A[j]值的元素有多个,则它们按照初始 时的次序,依次排列在排序序列的第c[A[j]]P[j]+1…c[A[j]]位置上。由此得出,A序列中 小于A[j]的元素有c[A[j]]- P[j]个,大于A[j] 的元素有n-c[A[j]]个。
数据结构
• 输入数据:A[1..n]; • 排序结果:B[1..n]; • 临时存储区:C[min..max],其中C[i]包含 小于或等于i的元素个数
程序
proc Counting-sort(A,B); { fillchar (c,sizeof(c),0); /*数组c清零*/ for j←l to n do /*统计每个元素的频率*/ c[A[j]]←c[A[j]]+1; p←c; /*暂存频率数组*/ for i←min+1 to max do c[i]←c[i]+c[i-1] /*将C[i]调整为 包含小于或等于i的元素个数*/ for j←n downto 1 do /*把每个A[j]放到B的相应位置上*/ /* B[c[A[j]]←A[j];c[A[j]]←C[A[j]]-1 */; };/*Counting-sort */
奖学金
确定关键字的优先顺序
第1关键字:总分(递减) 第2关键字:语文成绩(递减) 第3关键字:学号(递增) 递增排列。即先按总分从高到低排序;如果两 个同学总分相同,再按语文成绩从高到低排序; 如果两个同学总分和语文成绩都相同,那么规 定学号小的同学排在前面,这样,每个学生的 排序是唯一确定的。
procedure sort1(st,ed:integer); /*按照递增顺序排列区间 [p[st]…p[ed]]*/ var I,j:integer; { if st≥ed then exit; /*排序完毕,成功退出*/ temp←p[(ed+st)div2]; /*选取一个中间元素*/ i←st-1;j←ed+1; /*左右指针初始化*/ while i<j do /*右移左指针i,左移右指针j,使得 左区间[p[st]…p[i-1]]的每一个元素均小于中间元素temp,右 区间[p[j+1]…p[ed]] 的每一个元素均大于中间元素temp, p[i]≥temp ,p[j]≤temp*/ { repeat inc(i) until p[i]≥temp; repeat dec(j) until p[j]≤temp; if i<j then p[i]←→p[j]; /*若左右区间存在,则交换p[i]和p[j]*/ };/*while*/ sort1(st,j); sort1(j+1,ed) /*分别递归排序左右区间*/ };/* qsort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