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道德与法治(统编版)-法律保障生活-3学习任务单
《第9课法律保障生活》作业设计方案-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版七年级下册
《法律保障生活》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法律保障生活》第一课时的学习,使学生:1. 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认识法律在保护公民生活权益中的重要性。
2. 掌握基本法律常识,包括法律法规的种类和内容。
3. 学会如何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围绕《法律保障生活》第一课时的主要内容展开,具体包括:1. 预习任务:学生需提前预习本课时的重点内容,包括法律的定义、特征和作用等。
2. 课堂互动:在课堂中,学生将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探讨法律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如合同法的相关内容。
3. 案例分析:学生需选择一个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包括案例背景、涉及的法律条文、案例结果等。
4. 作业实践:学生需撰写一篇短文,阐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作业要求为保证作业质量,特提出以下要求:1. 预习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并做好笔记,以便课堂上的深入学习。
2. 课堂互动中,小组内成员需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认真听取他人意见。
3. 案例分析要求学生对所选案例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注意引述相关法律条文,分析逻辑要清晰。
4. 作业实践中,短文需结合自身实际,真实反映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字数不少于800字。
5. 所有作业均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提交,迟到或未交作业的学生将按照学校规定处理。
四、作业评价本作业的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完成情况:是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
2. 正确性:内容是否准确反映课程知识点,法律条文引用是否正确。
3. 创新性:分析角度是否新颖,观点是否具有启发性。
4. 条理性:文章结构是否清晰,逻辑是否严谨。
5. 真实性:短文内容是否真实反映个人经历,是否具有实际意义。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及时反馈批改结果。
2. 对于优秀的作业,将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表扬,鼓励其他学生向其学习。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4.9.2《法律保障生活》教学设计1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4.9.2《法律保障生活》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法律保障生活》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法律在保障我们的生活方面的作用,理解法律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知识,但对法律在保障生活方面的作用和意义理解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的法律意识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对法律抱有敬畏之心,有的学生则对法律缺乏基本的尊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在保障我们的生活方面的作用,理解法律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2.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
3.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在保障生活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2.学生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法律在保障生活方面的作用。
2.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法律的认识和体会。
3.情景模拟法:设计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4.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设计情景模拟活动,准备相关道具和资料。
3.准备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组图片,图片内容包括法律标志、法庭、律师等,引导学生关注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在保障生活方面的作用。
案例可包括民事案件、刑事案件等,涉及法律知识点的讲解。
3.操练(20分钟)设计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活动可以分组进行,每组学生根据情景设定,运用所学法律知识进行角色扮演。
部编版七下道德与法治第2课时《法律保障生活》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下道德与法治第2课时《法律保障生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法律保障生活》是部编版七下道德与法治第2课时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掌握法律的作用和意义,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下学期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对法律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法律的具体内容和实际运用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深化认识。
此外,学生可能对法律与自己生活的关系产生疑问,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解答。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掌握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2.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3.引导学生认识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明白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的作用。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的基本概念和法律作用的理解。
2.法律与生活的关系,法律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法律与生活的关系。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3.准备课堂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法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中,法律起到了什么作用?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法律保障生活》。
2.呈现(1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法律的基本概念,如法律是什么、法律的来源、法律的特征等。
然后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如保护公民权益、维护社会秩序等。
3.操练(2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法律与生活有什么关系?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讨论结束后,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9.2 《法律保障生活》 教学设计3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9.2 《法律保障生活》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法律保障生活”,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在保障我们的生活方面的作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认识法律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的基石。
教材内容丰富,案例贴近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知识,但对法律在生活中的具体作用认识不足。
学生对法律的了解主要来源于课堂学习和日常生活,但他们尚未形成系统的法律观念。
此外,学生对案例分析感兴趣,喜欢参与讨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案例,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在保障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2.使学生掌握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3.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自觉遵守法律。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在保障生活中的具体作用。
2.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3.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认识法律的作用。
2.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法律的认识和体会。
3.讲授法:教师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参与模拟法庭等活动,提高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制作PPT。
2.设计讨论题目,准备模拟法庭活动材料。
3.准备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案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需要法律来解决?法律在这个案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让学生了解法律在保障生活中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法律的认识和体会。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案例,理解法律的作用。
初一道德与法治(统编版)-法律保障生活-3学习任务单
《法律保障生活》学习任务单【学习目标】1.明确法律的特征,理解法律的作用,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2.通过用法律知识分析简单的案例,培养学生自觉按照法律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3感受法律对生活的保障作用,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课前预习任务】1. 法律具有哪些特征?2. 法律的作用是什么?【课上学习任务】2.观点辨析:有人说疫情期间社区实施封闭管理约束了自由、限制了我们的权利,也有人说社区实施封闭管理可以防止疫情传播,保证了我们的生命安全。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课后作业】1. 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于2019年3月5日至15日在京召开。
3月15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
这表明我国法律()A.由国家制定或认可B.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C.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D.以促进经济发展为宗旨2.法律是规则,或方或圆,或长或短;法律是利剑,能穿透乌云,拨开迷雾。
法律时时刻刻都在塑造着社会,规范着公民的行为。
法律的规范作用表现在()①法律规定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②法律规定不应该做什么,不应该怎样做③法律规定我们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④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道德与法治课上,七年级二班同学围绕“法治,让生活更美好”展开讨论,请你参与其中,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帮助设计本次活动的主题。
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为活动寻找到素材,下面是他们搜集到的一些材料。
材料一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出台规定,2019年5月1日后,凡未悬挂临时标识或者号牌的电动自行车上路行驶,交管部门将依法实施处罚。
由于有了号牌,穿行在大街小卷的400多万辆电动自行车,骑行变得越来越有“规矩”。
材料二某学生参加学校的“模拟法庭”后,写下这样的感受:“这次活动中我扮演了一个为朋友出气殿打他人的角色。
法庭上,书记员庄严宣布法庭纪律,审判长规范宣读判决书。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9.2《法律保障生活》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9.2《法律保障生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法律保障生活》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的一节内容。
教材从法律的涵义、法律的作用、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方面,引导学生了解法律在保障我们的生活方面的作用,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知识,但对于法律在保障生活中的具体作用,以及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需要较多的实例和实践活动来支持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法律的涵义、作用,以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权益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使学生认识到法律在保障生活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法律的基本涵义、作用,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2.难点:如何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权益。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
2.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运用法律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情景模拟的道具和场地。
3.制作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视频,展示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法律案例,引发学生对法律的兴趣,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介绍法律的涵义、作用,以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法律在保障生活中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分发案例材料,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讨论如何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
4.巩固(5分钟)请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总结法律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第9课法律保障生活》作业设计方案-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版七年级下册
《法律保障生活》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次作业旨在让学生们对《法律保障生活》这一课程的第一课时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增强他们的法治观念,提升自我保护意识和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预习新课学生需自行预习《法律保障生活》第一课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以及如何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等。
2. 知识点梳理将预习过程中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形成简要的思维导图或知识点清单,重点突出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法律知识。
3. 案例分析选择一至两个与第一课时内容相关的实际案例,分析案例中涉及的法律知识点,并讨论如何运用法律知识来解决问题。
4. 家庭讨论与家长一起讨论家庭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及应对策略,记录讨论过程和结果。
三、作业要求作业要求及说明1. 预习新课时需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并做好笔记。
2. 知识点梳理需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图文并茂更佳。
3. 案例分析需深入浅出地阐述案例背景、涉及的法律知识点及解决策略。
4. 家庭讨论环节需真实反映与家长的交流情况,并记录具体内容。
5. 所有作业内容需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避免消极、负面的表述。
具体步骤1. 学生首先独立预习《法律保障生活》第一课时内容,并将重要信息记录在笔记本上。
2.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整理出简要的思维导图或知识点清单,可借助在线工具或手工绘制。
3. 学生通过网络或书籍等途径搜集相关案例,并深入分析案例中涉及的法律知识点。
4. 学生与家长进行交流,探讨家庭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及解决方法,并记录交流过程和结果。
5. 学生将所有作业内容整理成一份完整的作业报告,包括预习笔记、思维导图/知识点清单、案例分析报告和家庭讨论记录。
四、作业评价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包括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作业的条理性、案例分析的深度以及与家长的交流情况等方面。
评价结果将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指出优点和不足,并给出具体的改进建议。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法律保障生活》教学设计1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法律保障生活》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法律保障生活》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个人权益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的作用以及如何遵守法律。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对于法律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对法律的具体内容和作用还不够深入理解,需要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探究来进一步加深认识。
此外,学生可能对法律的学习感到枯燥乏味,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和习惯。
3.引导学生学会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2.讨论探究: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3.情景模拟:设计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情景模拟活动所需道具和材料。
3.设计好教学活动和问题引导。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案例分析的掌握情况,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分享相关经验和故事。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进行总结,强调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运用法律。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二框《法律保障生活》导学任务单
B.教育作用
C.指引作用
D.规范作用
5.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是我们的保护神。这体现了法律的()
A.保护作用
B.教育作用
C.指引作用
D.规范作用
B卷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能体现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这一显著特征的有()
①中学生李某因旷课受到学校的警告处分
在我国,行人违章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各地根据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对行人闯红灯行为处五元至五十元不等的罚款。
有人认为,对上述行为可以说服教育,没必要进行法律处罚。你的看法是什么?
探究活动五:
观看让天价宰客付出代价的新闻视频思考:视频中的事件,体现了法律的什么作用?
【互动训练】
A卷
一、单项选择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法律区别于其他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是()
A.法律靠社会舆论、信念保证实施
B.法律靠习俗、经济力量保证实施
Hale Waihona Puke C.法律靠教育和行政力量保证实施D.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4.木受绳则直,人学法则慎。法律让我们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这体现了法律的()
④我们享受的权益需要法律保护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
自主预习
1、法律道德社会秩序
2、制定或认可制定或认可国家制定
3、强制力信念教育
4、约束力特权享有权利法律责任
5、行为生活社会环境
6、权利义务评判指引
法律保障生活+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1)
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二框《法律保障生活》教学设计课题《法律保障生活》教材版本人教版科目道德与法治学段初中授课时间课时1课时授课班级初一(一)班授课教师解读课标《法律保障生活》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心中有法”。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
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解读教材教材地位和结构第二框题“法律保障生活”,从教材内容上看,本课通过法律与道德以及其他行为规范的对比阐释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结合与人们共同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法律规定和生活中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案例,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法律的作用。
本框题为后续的法律学习奠定基础,在整套教材的法律部分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批判质疑具有问题意识;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思维缜密,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作出选择和决定等。
社会责任能明辦是非,具有规则与法治意识,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理性行使公民权利;崇尚自由平等,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教学重点法律的作用和特征。
教学难点法律的作用和特征。
解读学生未成年人作为21 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法治意识如何,关系着建设法治中国的目标能否实现。
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初中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见闻不断丰富,他们能初步感受到法律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
但是由于他们的生理、心理发育还不成熟,思维水平和社会经验有限,他们对法律的认识比较片面,一提起法律,他们可能会更多地联想到威严、强制性,很少能想到法律的保障作用;也有的学生违反法律却浑然不知,缺乏法律意识青春期的学生,开始有自己的主见,但往往很片面。
如对“规矩“法律”的认识,学生往往只看到“规矩”“法律”约束自己的一面,不能认识到“规矩”“法律”是正常秩序和自由的必要条件,对“规矩”“法律”产生反感,再加上自我约束力差,从而不能自觉遵守“规矩”“法律”。
从“引导青少年树立法洽意识、规则意识”这一角度看,本节课的学习相当重要。
《法律保障生活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版》
《法律保障生活》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课程背景《法律保障生活》是一门旨在培育同砚法律认识和法律素养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进修,同砚将了解法律对生活的重要性,学会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法律认识和法律自护能力。
二、课程目标1. 了解法律的基本观点和原则;2. 精通法律知识,能够运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3. 增强法律认识和法律自护能力;4. 培育同砚的法治观念,提高社会责任感。
三、作业设计方案1. 教室谈论:同砚分组谈论一个详尽的法律案例,分析案件的背景、争议焦点和最终判决结果,谈论案件对社会的影响以及相关法律条文的适用。
2. 法律知识测试:设计一份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的法律知识测试,考察同砚对法律知识的精通水平。
3. 案例分析报告:要求同砚选择一个与生活相关的法律案例,撰写一份案例分析报告,包括案件的背景、争议焦点、法律适用和自己的观点。
4. 角色扮演:同砚分组进行法庭角色扮演活动,模拟法庭审理过程,分别扮演原告、被告、状师和法官,演练法律实践能力。
5. 司法考察实践:组织同砚到法院进行司法考察实践,观摩庭审过程,了解司法机构的运作和法律实践状况。
6. 法律文书写作:要求同砚撰写一份法律文书,如告状状、答辩状或法庭辩词,练习同砚的法律写作能力。
四、评判方式1. 教室表现:包括参与谈论、提问、回答问题等,占总效果的20%。
2. 作业完成状况:包括案例分析报告、法律知识测试、法律文书写作等,占总效果的40%。
3. 考试效果:包括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占总效果的40%。
五、教学资源1. 课程教材:《法律保障生活》教材;2. 参考书目:《法律常识》、《法律适用实务》等;3. 网络资源:法律案例、法律文书范例等。
六、教学流程1. 第一周:课程介绍和教学目标;2. 第二周:法律基本观点和原则;3. 第三周:法律知识测试;4. 第四周:案例分析谈论;5. 第五周:角色扮演活动;6. 第六周:司法考察实践;7. 第七周:法律文书写作;8. 第八周:期末考试和总结。
法律保障生活===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民法典草案,并决定 将民法典草案提请十 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 议审议。
(提出)
2015.03 2017.03
2019.12 2020.05 2021.01
思考: 制定机关? 制定程序? 怎样产生?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 2021.05.28主席发布四
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 十五号主席令,
对
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全
体
社
会
②每个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
成
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
员
有
普
③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
遍
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
约
的法律责任。
束
力
比较异同
一
任务三:请填表格,归纳法律和道德与纪律的区别
异同
产生
保障实施手段 调整对象范围
法律
由国家制定 由国家强制力保 对全体社会成员
③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 我们的合法权益。(保护作用)P94
课后练习
1.高铁霸座、拒绝查票、公交车乘客殴打司机导致公交车坠
D 落长江等事件一再冲击人性底线。这警示我们( )
A.自由是不受约束的 B.法律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C.规则来自秩序 D.做人做事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
2【2021•泰州】下列能够体现法律最主要特征的是
或认可
障实施
有普遍约束力
道德
约定俗成、 自发形成
信念 习俗 教育 普遍适用,调整 舆论(自觉) 范围十分广泛。
纪律
本单位制定 信念 教育 本调整社会关系 维护社会秩序。
法 律 特 征 规特 范殊 行 为
①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
《第9课法律保障生活》作业设计方案-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版七年级下册
《法律保障生活》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法律保障生活》第一课时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掌握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基本法律知识。
3. 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提高其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围绕《法律保障生活》第一课时的主要知识点展开,具体包括:1. 预习任务:学生需提前预习本课时的核心内容,包括法律的定义、法律的分类、法律的作用等。
2. 课堂笔记整理:学生需整理课堂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知识点,如不同类型法律的介绍、法律在保护公民权益中的作用等。
3. 案例分析:学生需选择一个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法律案例,分析其中涉及的法律规定、法律程序以及法律效果。
4. 法治小报制作:学生需以“法律保障生活”为主题,制作一份法治小报,内容包括法律知识、案例分析、个人感悟等。
5. 家庭讨论:学生需与家长一起讨论家庭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并记录讨论结果。
三、作业要求为保证作业质量,提出以下要求:1. 课堂笔记需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能够准确反映课堂学习内容。
2. 案例分析需结合实际,分析深入,观点明确,能体现法律知识的应用。
3. 法治小报制作要美观大方,内容丰富,既体现法律知识又展示个人思考。
4. 家庭讨论记录需真实反映与家长的交流情况,并提出自己在家庭生活中如何运用法律知识的设想。
5. 所有作业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按时提交。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知识掌握情况:评价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是否按时完成作业,作业是否完整。
3. 作业质量:评价学生作业的准确性、条理性、逻辑性以及创新性。
4. 课堂表现:结合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对作业进行综合评价。
五、作业反馈作业反馈将采取以下方式:1. 教师批改:教师将对每份作业进行认真批改,指出优点和不足。
2. 课堂讲解:挑选优秀作业进行课堂展示,并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
(2019部编版)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9.2 法律保障生活
第二框法律保障生活【学习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法律的特征,懂得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2.认识法律的规范作用和保障作用。
3.增强学生法制观念,树立法律意识,依法规范自身行为,敢于同一切违反法律的行为作斗争。
【重点难点】重点:法律的作用难点:理解法律与其它规范的区别情景导入生成问题请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表达你对法律的感受。
说说这种感受是如何而来的。
生:如庄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秩序、自由安全,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等等。
师:同学们,从大家对法律的感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法律的威严,法律对我们生活的作用。
今天,我们就学习第九课第二框——法律保障生活。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一)自主预习1.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基本形式。
2.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这是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4.在生活中,我们既受到法律的约束,又受到法律的保护。
5.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是我们的保护神。
(二)合作探究探究一:法律与道德等规范的区别学生阅读教材P90探究与分享三个情境,探讨:根据以上情境,从产生方式、实施手段、调整对象和范围方面,讨论法律与道德、校纪校规有什么不同?产生方式实施手段调整对象和范围法律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全体社会成员道德自发形式靠社会舆论、人们的内心信念、自觉遵守全体社会成员校纪校规学校制定批评教育、学生自觉遵守学校的师生小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探究二: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大反腐败力度,“老虎”“苍蝇”一起打。
近年来,我国开展“天网”行动,抓捕外逃贪官。
以上举措给我们哪些启示?交流点拨: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精选]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9.2 法律保障生活学案(一)共3篇
参考答案自主预习1、法律道德社会秩序2、制定或认可制定或认可国家制定3、强制力信念教育4、约束力特权享有权利法律责任5、行为生活社会环境6、权利义务评判指引7、约束保护惩恶扬善保护神互动探究探究活动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法律、道德等都是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它们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
探究活动二: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每一部法律的实施都离不开警察、法庭、监狱、军队。
它们是法律实施的坚实后盾,也是法律权威的坚实保障。
探究活动三: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也正因为法律具备了以上特征,法律才承担得起为我们的生活保驾护航的能力。
探究活动四:必须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处罚。
法律让我们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就是让我们懂得不能触犯法律的底线。
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
法律让我们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
法律也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教育、引导他人向善。
探究活动五:在生活中,我们既受到法律的约束,又受到法律的保护。
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是我们对保护神。
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法律将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互动训练A卷1、答案:A解析:①②③是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行为规范;④是调节人们行为的力量之一。
故选A。
2、答案:C解析:①②④是法律的特征,故选C。
3、答案:D解析: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法律区别于其他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故选D。
4、答案:D解析:题干中的材料是法律的规范作用的表现,故选D。
〖整合〗部编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导学案:第九课第2节法律保障生活共3篇
〖整合〗部编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导学案:第九课第2节法律保障生活共3篇审核:_________ 班级:______ 组号: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达成等级:________9.2 法律在我们身边法律保障生活[教法学法]“四步三查”自主发展。
计分方案:每部分10分记入记分板。
[教学过程]一、独学自习(内容、学法、时间20M)——学法指导,自研自探!()__________(学法指导:阅读课文,完成以下填空题,并在课文中勾画知识点。
要求:独立完成,字迹清晰。
)1.法律对于现实生活的作用⑴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_____________,为我们成长和发展创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社会环境。
法律为我们成长提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空间。
⑵法律调整_____________,维护_____________,保障_____________,为我们的生活_____________。
法律具有保护作用。
2.立法的重要性: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是实行法治的_____________。
二、新知解惑(内容、方式、时间30M)——教师主导,学生主体!()__________(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讲授分析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三、展学互动(内容、策略、时间20M)——合作探究,质疑评价!(7—10)(学法指导:按内容和策略准备组展、班展。
竞评要求:组展,知识点全面,板书快速美观,运用双色笔。
班展,姿态舒展、声音洪亮;自编展语,有导入,层层深入,善解质疑,有结语,组间过渡。
)【展示1】法律的产生方式、实施手段和约束对象分别是什么?四、达标查学(5M)——当堂盘点,基础反馈!()【达标1】法律对于现实生活具有什么作用?五、梳理小结(5M)——学案整理,心得描述!六、你需要培辅吗?请告知疑惑。
(精选)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9.2 法律保障生活 学案共3篇
《法律保障生活》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做知法、守法、爱法的公民。
2.能力目标: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行为规范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3.知识目标:认识到行为规范对社会生活所起的作用、懂得法律的三个显著特征、能区别法律和其他行为规范的不同。
二、预习导学请阅读课本P90-92,自主探究下列问题:1.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可以分为:______ 、______、______三类。
2.法律、道德等都是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他们共同人们的行为,社会关系,社会秩序。
3.法律的三大特征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学习研讨导入新课:热身游戏:唱反调提问:你认为要想玩好这个游戏,关键是什么?活动一:了解行为规范1.请同学们以火车接龙的方式说说:我们一天的生活中会遇到哪些行为规范?2.请同学们对生活中的行为规范进行分类,思考遵守行为规范的意义。
3.请同学们自主探究道德、纪律和法律三者的区别,并完成表格前两行。
①约定俗成②本单位制定③依靠本单位力量④依靠舆论、习惯、信念⑤局部适用⑥普遍适用活动二:认识法律特征1.呈现图片:虚假二维码、虚假短信、虚假红包;呈现文字材料:《2016年网络诈骗趋势研究报告》;思考:国家依靠什么强有力的手段打击网络诈骗者的肆虐行为?2.呈现文字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颁布。
思考:网络安全法是由什么部门制定的?这体现了法律的什么特征?3.呈现“制定”和“认可”的概念;呈现文字和图片材料:互联网迅猛发展和网络安全法;常回家看看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律保障生活》学习任务单
【学习目标】
1.明确法律的特征,理解法律的作用,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2.通过用法律知识分析简单的案例,培养学生自觉按照法律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
3感受法律对生活的保障作用,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课前预习任务】
1. 法律具有哪些特征?
2. 法律的作用是什么?
【课上学习任务】
2.观点辨析:有人说疫情期间社区实施封闭管理约束了自由、限制了我们的权利,也有人说社区实施封闭管理可以防止疫情传播,保证了我们的生命安全。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课后作业】
1. 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于2019年3月5日至15日在京召开。
3月15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
这表明我国法律()
A.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B.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C.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D.以促进经济发展为宗旨
2.法律是规则,或方或圆,或长或短;法律是利剑,能穿透乌云,拨开迷雾。
法律时时刻刻都在塑造着社会,规范着公民的行为。
法律的规范作用表现在()
①法律规定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
②法律规定不应该做什么,不应该怎样做
③法律规定我们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
④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道德与法治课上,七年级二班同学围绕“法治,让生活更美好”展开讨论,请你参与其中,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帮助设计本次活动的主题。
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为活动寻找到素材,下面是他们搜集到的一些材料。
材料一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出台规定,2019年5月1日后,凡未悬挂临时标识或者号牌的电动自行车上路行驶,交管部门将依法实施处罚。
由于有了号牌,穿行在大街小卷的400多万辆电动自行车,骑行变得越来越有“规矩”。
材料二某学生参加学校的“模拟法庭”后,写下这样的感受:“这次活动中我扮演了一个为朋友出气殿打他人的角色。
法庭上,书记员庄严宣布法庭纪律,审判长规范宣读判决书。
因为我未满18周岁,判决从轻,使我体会到法律不是为了惩罚而惩罚,而是为了教育我们。
我以后遇事要冷静,不能意气用事,要遵纪守法。
”
材料三《反家庭暴力法》是国家出台的第一部反家庭暴力的法律,开辟了“家事立国法”的新篇章。
《反家庭暴力法》规定:加害人实施家庭暴力,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违反国家的法律,就要负法律责任。
(2)材料三体现了法律的哪些特征?
(3)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谈谈你对法律的作用的认识。
【课后作业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法律特征的理解。
法律是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基本形式。
题干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为权力机关,具有立法权,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決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体现了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这一特征,故A符合题意;BD也是法律的特征,但题目材料没体现,应排除;C 是法律的作用与题意不符,应排除。
故选A。
2. 【答案】A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法律作用的理解,主要考查学生区分规范作用和保护作用的能力。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律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概括说来,这就是法律规范作用的突出表现。
因此,①②③符合题意,④体现了法律的保护作用,不符合题意,所以排除;故选A。
3. 【答案】(1)“法律保障生活”“法律在我身边”等主题。
(2)①“加害人实施家庭暴力,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或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体现了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②“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违反国家的法律,就要负法律责任”体现了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3)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出台规定的内容体现了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某学生参加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