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利用与海绵型城市
海绵城市建设与雨水利用
海绵城市建设与雨水利用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随着人口爆炸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的生态环境、水资源等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因此,如何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海绵城市建设作为一种新兴的城市发展理念,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城市的建设和规划中。
同时,雨水利用也成为了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
本文将探讨海绵城市建设与雨水利用的重要性以及实施的方式。
首先,海绵城市建设可以有效改善城市的水资源管理问题。
在传统的城市设计中,由于大量的水泥化、人工化处理,城市间的水资源循环体系被破坏,导致了水资源的浪费和环境问题的加重。
而海绵城市建设强调水的自然滞留和渗透,通过合理的绿地设置和雨水收集系统等措施,使得雨水得到最大限度的收集和利用。
这样不仅能够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减少水资源的浪费,还可以通过植物的吸水作用净化雨水,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其次,海绵城市建设对于城市洪涝灾害的防范具有重要意义。
在传统城市设计中,大量的水泥地面和建筑物等不透水的硬质材料会导致降雨后雨水难以渗透,形成积水。
当降雨量过大时,这些积水会引发洪水和城市内涝等问题。
而海绵城市建设通过增加城市绿地和雨水花园,设置雨水收集设施等措施,可以增加雨水的渗透和滞留能力,减轻城市洪涝灾害的风险。
此外,合理的海绵城市建设还可以提高城市的抗旱能力,在干旱季节为城市提供补给水源。
再次,海绵城市建设也为城市提供了更宜居的环境。
传统的城市设计往往以硬质景观和高楼大厦为主,缺少了绿色和自然的元素。
而海绵城市建设强调绿色生态和环境友好型建筑,通过增加植被和绿地面积,改善空气质量,减少噪音污染,提供更舒适的居住环境。
同时,通过雨水的收集和利用,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安全、清洁的饮用水。
最后,实施海绵城市建设和雨水利用需要充分引导和支持。
政府部门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鼓励和支持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和雨水利用项目。
同时,社会各界也应该加大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提高公众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认识和参与度。
雨水综合利用与海绵城市浅析
管理手段 , 促进工 、 农业生产和市政用 水利用等指标纳入水利现代 化规划体 和 价 格 激 励 机 制 系, 建立相应考核指标 , 发挥涉水事务
一
( 1 ) 制 定发 布执行 新一 轮水 资源 费
一
游
洋
1 .雨 水 综 合 利 用 是 改 善 生 态 环 境 的
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1 / 4 , 率、 节约水资源 的有效途径 , 也是建设 重 要 措 施 我 国地下水 开发程度较高 ,地下水 位不断下降 。同时城市 内地面硬 白自流失 ,造成生命
区域供水 、 排水和污水 优价 、 公平负 担” 的原则 , 科 学制 定地 表 会 已划定用水总量和用水效率控制红 以及防洪排涝 、 线, 对各 地再 生水 回用率提出要 求 , 并 处理 、 再生水利用 、 水生态保护等专业 水 、 地 下水 、 自来 水 、 再生 水等水 资源 的
制机 制
( 5 ) 切 实加快城 乡水务 基础设 施 济 责任 。
时 ,水源论证章节应 明确优先考虑再 建设 , 统筹 考虑城市防洪 、 供水 、 排水 、
( 4 ) 制定 出台再 生水 价格标准 , 再生
水环境与水生态建设 ,加快城市防洪 水 定价 以成本补 偿及微 利为 基本 原则 ,
( 7 ) 制定 鼓励城 市污水 再生 利用
一
关键的作用。 域地表和地下水资源统一配置 。
4 . 建 立 再 生 水 利 用 的 成 本 补偿 机 制
领导和统筹所有涉水事务 ,并进行 水再生利用等统 一规划 ,将再生水 与区 ( 2 ) 把供水 、 排水 、 污水处理 、 再生
海绵城市的工作原理
海绵城市的工作原理
海绵城市是指采用一系列设计、管理和技术手段,以模拟自然水循环过程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模式。
其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雨水收集利用:将城市的道路、建筑物等表面与下水道系统连接,通过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将雨水收集起来。
这些收集下来的雨水可以经过净化处理后被重新利用,如用于冲厕、浇灌植物等。
2. 渗透水管理:通过改善城市的土壤质量和构建透水、渗透的硬质铺装,使得雨水能够更好地渗透入地下,补充地下水资源。
同时,也可以设计雨水花园、湿地等绿色空间,以减少雨水径流速度和量,达到雨水保持、减缓和处理的效果。
3. 绿色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增加植被覆盖、构建湿地、河道改造等方式,在城市中增加绿地空间和自然生态系统。
这样可以提高城市的自然保护能力,吸收和降解污染物,改善城市气候,减少城市生态环境破坏。
4. 污水治理与利用:通过构建污水处理设施,将城市产生的污水进行处理,并提取其中的有用物质和能源,如沼气、肥料等。
同时,还可以将处理后的水资源进行再利用,如用于灌溉、冷却等。
5. 泛洪管理:对城市内的洪水风险进行评估和规划,通过构建堤坝、水库、调蓄池等设施,将洪水引导到设计好的容纳区,
减少洪水对城市的影响。
同时,也可以利用湿地、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来缓解洪水压力。
6. 综合管理与监控:通过建立全面的综合管理与监控系统,对城市的水资源、雨水利用、污水处理等进行集成管理和监测。
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系统运行的效率和规划的科学性。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通过模拟自然水循环过程,采用一系列的设计手段和技术手段来达到雨水管理、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目的,以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
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雨水资源利用技术研究
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雨水资源利用技术研究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城市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其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海绵城市建设成为了当前国内外的热门话题之一,雨水资源利用技术则是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雨水资源利用技术研究。
一、概念及意义海绵城市建设是指将城市打造成为一种类似海绵的结构,通过预留和利用自然地表水、地下水和降雨水等水资源,实现对城市雨洪的应对、调控和利用。
而雨水资源利用技术则是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中,通过利用城市雨水资源进行生态环保和节能减排的工程技术。
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雨水资源利用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随着气候变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城市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其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而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雨水资源利用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城市的水资源问题,实现对城市雨洪的应对、调控和利用。
另一方面,雨水资源利用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城市的城市生态环境和生态文明水平,从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二、技术方式及方法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雨水资源利用技术主要包括雨水收集、雨水渗透、雨水过滤和雨水再利用等四种技术方式。
雨水收集是指通过设置雨水收集装置,收集并贮存雨水,以供日常生活用水、景观喷泉和灌溉等用途。
雨水收集的方法包括地面收集、建筑物屋顶收集和路面收集等多种方式。
雨水渗透是指通过设置雨水渗透设施,利用城市绿化空地、开洼地和草坪绿化等,实现城市内雨洪的渗透和自然循环。
雨水渗透的方法包括地面渗透、地下渗透和建筑物地下室渗透等多种方式。
雨水过滤是指通过设置雨水过滤设施,将城市道路和屋顶排放的雨洪进行过滤,去除其中的污染物,使雨水变得更加清洁,以供植物浇灌、建筑物绿化、洗车等用途。
雨水过滤的方法包括天然滤泥池和人工滤池等多种方式。
雨水再利用是指通过设置雨水再利用设施,将已经收集、渗透和过滤后的雨水进行深度处理,使其达到符合标准的再生水水质,用于城市的公共绿化、建筑物环境景观、工业生产用水、热水供应等用途。
海绵城市的工作原理
海绵城市的工作原理
海绵城市是一种可持续的城市设计概念,旨在最大程度地减少城市的洪水风险、提高水资源的管理效率,并改善城市环境。
它的工作原理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1. 雨水收集与利用:海绵城市通过设置雨水收集系统来收集雨水,包括屋顶收集、道路排水、地下水收集等方式。
这些收集的雨水可用于灌溉、冲厕、清洗等非饮用水用途,从而减少了城市对自来水的依赖。
2. 透水铺装和绿色空间:海绵城市通过使用透水铺装材料和增加绿色空间,促使雨水能够更好地渗透到地下,减少了径流量。
透水铺装包括透水混凝土、透水砖等,可以取代传统的不透水铺装,降低了地表径流的形成。
3. 储水设施:海绵城市还会设置储水设施,如雨水花园、雨水池等,用于雨水的暂时储存和调节。
这些储水设施可以减少暴雨期间的洪水风险,并在干旱时期提供水资源。
4. 生态景观设计:海绵城市还注重生态景观设计,包括绿色屋顶、湿地、河道修复等。
这些生态景观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还能吸收雨水、净化水质,并提供生态服务。
5. 水资源管理与循环利用:海绵城市通过建立水资源管理系统来管理和循环利用水资源,包括雨水利用、废水处理和再利用等。
这不仅减少了对自来水的需求,还减少了废水的污染排放。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综合运用雨水收集、透水铺装、储水设施、生态景观设计以及水资源管理和循环利用等手段,实现城市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洪水风险的减少。
海绵城市专篇内容
海绵城市专篇内容
海绵城市专篇的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雨水收集与利用:通过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收集起来,经过处理后用于灌溉、冲厕等用途,减少对城市供水系统的依赖。
2. 生态滞洪区建设:通过建设湿地、池塘等生态滞洪区,提高地面的渗水性,降低径流速度,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
3. 绿色屋顶与雨水花园:通过建设绿色屋顶、雨水花园等设施,增加地面的植被覆盖,减少雨水径流,同时净化雨水中的污染物。
4. 生态植草沟:在道路两侧或者集水区建设植草沟,利用植物的根系和土壤的过滤作用净化雨水,减少径流污染。
5. 渗水路面与透水砖:在城市道路、广场等区域铺设渗水路面或者透水砖,让雨水能够渗透到地下,减少径流污染和排水系统的压力。
6. 生态驳岸:在河流、湖泊等水域建设生态驳岸,利用自然材料和植物的净化作用,减少水体污染。
7. 综合管理措施:建立完善的监测和评估体系,定期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效果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其长期有效的运行。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的海绵城市专篇内容可能会根据不同的城市和地区有所差异。
谈谈海绵城市理念对城市雨水利用,防洪减排和绿地布局的指导意义
谈谈海绵城市理念对城市雨水利用,防洪减排和绿地
布局的指导意义
1.社会意义:
第一、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为城市老旧城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相比建设大型地下调蓄池、大规模改造雨水管线等方案,改造设置一些城市“海绵体"是一个更加可行的思路。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可通过原有的老口建筑雨水管断接技术,将雨水管线接入周边公园、水体、集中绿地等,集中贮存雨水,也可以利用小区内部的花坛、绿地等建筑设施空间布置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城市道路可结合道路绿化带、树池等绿化空间,布置生态树池、植草沟等低影响开发设施,有效地对地表径流加以蓄、滞、渗、排等。
第二、海绵城市建设可以减少城市内涝的发生。
通过海绵城市的建设,将防、排、蓄、渗、滞等措施合理地结合起来,大大减轻城市防洪排涝的压力,有利于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维护城市居民
安定的生活环境。
2.经济意义:
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开展与城市相适应的水利工程建设,同时水利工程的建设要与城市中的园林结合,从而保护水资源,节省治理水污
染的费用。
3.生态意义:
海绵城市建设调整了城市中生念系统,提高环境质量,海绵城市
规划建设中,种植的树木增多,硬化的路面减少,合理的处理雨水,甚
至将雨水回用于工业的生产,不但带来增加经济利润,还改善了环境。
“海绵城市”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海绵城市”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防水设计:海绵城市的核心之一就是雨水管理,而建筑在海绵城市的设计中需要考虑如何防止雨水渗透到建筑内部。
建筑师可以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比如屋顶绿化、雨水收集系统、排水系统等,来有效地解决雨水渗透的问题,减少城市雨水径流,提高城市的抗洪能力。
2. 绿色建筑: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强调生态环境和城市规划的结合,建筑师在设计建筑时可以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利用,采用可再生、环保材料,设计绿色植被覆盖,使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达到“绿色建筑”的概念。
3. 雨水利用:建筑师可以将雨水利用系统融入建筑设计中,如利用雨水冲洗厕所、灌溉绿化植被等,实现对雨水的收集和利用,减少对城市自来水资源的需求,同时降低城市雨水径流,改善城市水环境。
在建筑设计中,海绵城市的运用不仅可以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改善城市环境,还可以提高城市的适应能力,减少城市的自然灾害,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
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开始将海绵城市的理念融入到建筑设计中。
通过构建“海绵建筑”,使得建筑与城市相互融合,最终实现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海绵城市理念的运用正在推动建筑设计的变革,同时也呼唤建筑行业的发展。
而在实际的建筑实践中,海绵城市的理念也因地制宜、因建筑而异,需要建筑师们做新的尝试。
与此建筑师们在海绵城市理念的引导下,还可以通过建筑设计为城市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1. 解决城市雨水倒灌问题:在部分城市,由于城市排水系统不完善,雨水倒灌成为了一个常见的问题。
建筑师们可以通过设计建筑的屋顶和墙体,使之能够有效地防止雨水倒灌,减少城市的内涝问题。
2. 城市热岛效应的改善:城市热岛效应是城市建设中常见的问题,建筑师们可以通过绿化建筑屋顶、墙体、增加绿地覆盖,减少城市的高温现象,改善城市的热环境。
3. 城市的水资源管理:海绵城市的理念强调对城市雨水的合理管理和利用,建筑师们可以通过设计建筑的雨水收集系统、雨水利用系统,加强城市的水资源管理,减少自来水资源的消耗。
海绵城市措施及作用
海绵城市措施及作用海绵城市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技术,将城市设计成具有高度渗透性和蓄水能力的“海绵”状结构,能够更好地应对城市水资源缺乏、洪涝灾害等问题。
下面将介绍海绵城市的措施及其作用。
1.雨水收集与利用: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引导到蓄水设施中进行储存和利用。
这样可以减少城市排水量,缓解城市排水压力,同时可以利用雨水进行景观绿化、农田灌溉等用途。
2.绿色屋顶:通过在建筑物屋顶种植植物,形成绿色覆盖层,可以提高屋顶的渗透性和蓄水能力,减少雨水径流,还可以降低建筑物能耗和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3.蓄洪池与湿地公园:在城市中建设蓄洪池和湿地公园,可以吸收和储存雨水,减少洪水灾害的发生。
同时,湿地公园还具有景观效果,可以提供市民休闲、散步的场所。
4.渗透性道路与人行道:通过材料选择和设计,使道路和人行道具有较强的渗透性,可以减少雨水积聚和径流,提高城市的地下水位,改善城市水资源状况。
5.水源保护区建设:建立水源保护区,限制人类活动和建设的范围,保护自然水源的环境和水质,确保城市的供水安全。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海绵城市措施,下面将介绍它们的作用:1.减少洪涝灾害:海绵城市通过蓄水和渗透的措施,能够减少城市降雨的径流速度,降低洪水发生的概率和程度,从而减少洪涝灾害对城市造成的损失。
2.节约水资源:海绵城市通过雨水收集和利用措施,能够减少对自来水的依赖,实现雨水资源的再利用,从而节约水资源的消耗。
3.改善城市环境:海绵城市通过绿色屋顶、蓄洪池和湿地公园的建设,可以增加城市的绿化率,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的舒适度和宜居性。
4.提高城市水资源可持续性:海绵城市通过渗透性道路、水源保护区等措施,能够提高城市的地下水位,促进地下水的补给和循环利用,增强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性。
5.增加城市景观:海绵城市的措施往往呈现出绿色、湿地等景观效果,为城市提供了更多的景观空间,增加了城市的美观性和吸引力。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的措施和作用是多方面的,既可以减少洪涝灾害和节约水资源,又可以改善城市环境和增加城市景观,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海绵城市案例分析
海绵城市案例分析海绵城市是指通过一系列的综合措施和技术手段,以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理,使城市在自然和人工建筑物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水资源循环系统,减少洪涝灾害风险,提高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质量的可持续城市发展模式。
下面就海绵城市案例进行分析。
案例背景:上海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都市区之一、由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上海市面临着洪涝灾害、地表水污染等水资源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上海市提出了构建海绵城市的概念,并进行了实践。
案例分析:1.雨水资源的利用:上海市通过建设雨水花园和雨水湖,收集和储存雨水资源,供农田灌溉、景观湖泊充水等用途。
通过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可以将雨水资源有效利用,减少输送和处理水的成本。
2.洪水防治:上海市实施了雨水调蓄、汛期蓄洪区、水网调控等措施,对西子湖、甪直河等地进行改造,增加洪水容量。
在城市规划中,提高地势,建设绿色屋顶和湿地,以增加城市的洪涝容量和抗洪能力。
3.城市绿地系统的建设:上海市通过建设城市公园、植树绿化等措施,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
绿地可以吸收雨水,改善城市的地表径流状况,减少洪涝的发生。
同时,绿地还能提供阴凉的环境,改善城市的气候环境。
4.水生态系统的构建:上海市通过修复河道、湿地、滨海湿地等水生态系统,恢复自然水环境,提高水质和水资源的净化能力。
这些水生态系统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污染物,减少水资源的污染。
5.基础设施的改造:上海市对雨水管网、污水处理设施等基础设施进行了改造和扩建,提高城市的城市排水能力和污水处理能力。
通过建设大型雨水花园、雨水林等措施,减少城市排水的压力,提升城市的防洪能力。
6.智能技术的应用:上海市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建立城市的智能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城市的雨水情况、水资源利用情况等。
通过智能化的管理,可以更好地掌握城市的水资源动态情况,优化水资源的配置和利用。
案例结论:上海市通过实施海绵城市的建设,有效解决了城市面临的洪涝灾害、水资源短缺等问题。
海绵城市雨水收集利用方案
海绵城市雨水收集利用方案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严峻。
其中之一就是水资源的短缺和水环境的恶化。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海绵城市概念应运而生。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建设一系列的雨水收集利用设施,将雨水纳入城市生态系统,实现雨水的最大程度利用和自然排放。
本文将探讨海绵城市雨水收集利用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一、雨水收集系统设计海绵城市的核心理念是将城市变成一个海绵,能够吸收、储存和利用雨水。
因此,雨水收集系统的设计至关重要。
首先,需要建设一系列的雨水收集设施,如雨水花园、雨水收集池和雨水渗透井等。
这些设施可以将雨水收集起来,避免雨水直接排入下水道。
其次,需要建设雨水收集管网,将收集到的雨水输送到需要用水的地方,如公园、景区和农田等。
最后,需要建设雨水处理设施,对收集到的雨水进行处理,确保其符合使用标准。
二、雨水利用方案雨水收集只是第一步,如何合理利用收集到的雨水才是关键。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雨水利用方案。
1. 农田灌溉农田是最常见的雨水利用场所之一。
收集到的雨水可以通过灌溉系统输送到农田中,为作物的生长提供水源。
这不仅可以解决农田的灌溉需求,还可以减轻城市的水资源压力。
2. 公园景区绿化公园和景区是城市的绿肺,也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
收集到的雨水可以用于公园景区的绿化,如浇灌花草树木等。
这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提高城市的生态质量。
3. 城市景观水体城市景观水体是城市的亮点之一,也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
收集到的雨水可以用于城市景观水体的充水,如喷泉和人工湖等。
这不仅可以增加城市的景观价值,还可以提供人们的娱乐活动。
4. 地下水补给地下水是城市的重要水资源之一。
收集到的雨水可以经过处理后注入地下水层,补充地下水资源。
这不仅可以提高地下水位,还可以改善地下水质量。
5. 雨水回用除了上述方案外,收集到的雨水还可以进行回用。
例如,收集到的雨水可以用于冲厕、洗衣和清洗等家庭用水。
这不仅可以减少自来水的使用量,还可以节约用水成本。
海绵城市建设的措施
海绵城市建设的措施
海绵城市建设的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调整城市结构:重点疏解拥挤区域,建设绿地和水体,增加城市的自然景观,并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布局。
2. 构建海绵空间:通过改造城市屋顶、道路和广场等,增加城市的雨水渗透面积,并设置雨水收集设施,将雨水纳入城市水系统,减少地表径流。
3. 发展雨水利用:利用收集到的雨水用于冲洗马路、灌溉绿化、供应生活用水等,减轻城市的用水压力。
4. 加强雨水管理:加强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增加排水能力,避免城市内涝。
同时,建设雨水调蓄设施,减缓洪水峰值流量,保护城市的水资源安全。
5. 增加绿色覆盖:在城市中增加绿地,尤其是湿地、森林等具有良好的雨水保持和调蓄能力的植被,提高城市的自然保水能力。
6. 推动节水措施:通过改善供水管网、提高供水效率、加强水资源管理等方式,减少城市的用水量,降低城市对外部水资源的依赖。
7. 加强污水处理:规范城市污水处理,确保污水得到有效处理后再排放,减少
对水体的污染,保护城市的水环境。
8. 引导社会参与:加强公众教育宣传,提高居民和企业的环保意识,鼓励居民参与海绵城市建设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
通过上述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提升城市的抗洪排涝能力、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保护水资源,并使城市更加可持续发展。
土木工程中的海绵城市与雨水利用
土木工程中的海绵城市与雨水利用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面临的环境问题也日渐严重。
其中之一就是城市雨水的管理和利用问题。
传统的排水系统只能将雨水迅速排入河流或海洋,导致洪涝灾害和水资源浪费。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应运而生。
海绵城市是近年来土木工程领域的重要创新之一,其核心思想是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通过模仿自然水循环的原理,利用地表的海绵性质,将雨水迅速渗透到土壤中,达到雨水的自然利用和管理。
海绵城市的建立将有助于缓解城市的洪涝灾害、改善城市内部的水资源利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雨水利用是海绵城市的核心内容之一。
传统的城市排水系统将雨水迅速排入河流或海洋,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
而海绵城市则将雨水收集起来,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管理,将雨水利用于城市的绿地、景观、浇灌以及农田灌溉等多个方面。
通过将雨水利用在城市中,不仅可以减少城市对外部水资源的依赖,还可以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的质量。
在雨水的收集和利用中,建筑物上的屋顶是一个重要的收集介质。
通过将屋顶设置为雨水收集系统,可以方便地收集雨水,并将其储存起来。
收集到的雨水可以用于冲厕、洗衣、清洁、灌溉等多个生活和生产用途。
通过合理利用雨水,可以减少自来水的使用量,降低水费支出,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除了建筑物上的屋顶,城市中的道路也可以成为雨水利用的重要途径。
传统的道路排水系统会将雨水迅速排入雨水管道,导致洪涝和水资源浪费。
而在海绵城市中,可以通过合理设计和管理,将道路设置成透水性的,让雨水在道路中渗透。
这不仅可以增加城市绿地的面积,提高自然的水源补给能力,还可以减少道路面的积水,降低城市内的洪涝风险。
在海绵城市中,城市绿地的规划和设计也是必不可少的。
绿地可以起到吸收雨水的作用,降低城市内的洪涝风险。
同时,绿地还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城市绿地,可以形成多层次的绿色空间,提供多元化的服务功能,并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
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海绵城市是一种灵活的城市规划与设计理念,旨在通过模仿和改善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解决城市面临的水资源管理、水环境保护、洪涝灾害防治等方面的问题。
其核心理念是将城市打造成一个类似于海绵的结构,能够自主吸收、储存和利用雨水,实现循环利用和充分利用雨水资源。
首先,海绵城市注重自然与城市的融合。
在建设过程中,尽可能保留和改造现有的自然环境,保护城市的自然生态系统。
通过建立绿色通道和景观廊道,使城市的水系、湿地、绿地等自然要素相互贯通,营造出丰富的生态景观,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其次,海绵城市强调雨水的合理利用。
通过建设雨水收集系统、雨水花园、雨水湖泊等设施,将雨水收集、储存和利用起来,用于城市绿地、农田灌溉、景观水体充实等用途,减轻城市的水资源压力。
同时,海绵城市还注重水质的净化和恢复,通过湿地植被和人工湿地等手段,降低污水排放对水环境的破坏,提高城市水体的自净能力。
另外,海绵城市注重洪涝灾害防治。
通过合理的排水系统设计和修建,将城市的道路、广场、建筑物等雨水排放系统与自然水系相衔接,实现雨水的自然排泄和蓄积,有效减少洪水发生的可能性。
在建筑物和道路设计中,采用透水材料,增加地面透水面积,提高城市地表透水性,减少洪水滞留时间和范围,降低洪涝灾害对城市的影响。
最后,海绵城市注重社区参与和共建共享。
通过组织居民参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高居民的环境意识和参与度。
引导居民节约用水,鼓励绿色出行,推广环保生活方式,共同营造宜居、低碳、环保的城市生活氛围。
总的来说,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以“自然、循环、共享”为核心,通过模拟和改善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解决城市在水资源管理、水环境保护和洪涝灾害防治方面的问题。
海绵城市不仅可以提高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水环境质量,还能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海绵城市四大核心系统:雨水渗透、滞留、收集、回用系统
海绵城市四大核心系统:雨水渗透、滞留、收集、回用系统国家大力倡导建设海绵城市,雨水作为一种最直接、最根本、最经济的水资源,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海绵城市的建设,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最大程度的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自然积存、渗透和净化,从而实现城市排水防涝能力的综合提升、径流污染的有效消减、雨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一、雨水渗透系统:当城市内涝时,雨水的排放量太大,此时当然是雨水快速渗透地下自然排除最好。
所以该系统就是用于补充地下的“含水层”,防止暴雨排泄而导致的下游洪水。
这种系统由坚固的渗透矩阵模块组成,能快速“捕获”雨水短暂滞留后回渗地下,比较适合一些建筑的停车场、外部道路铺设等。
二、雨水滞留系统:既然回收,不能让雨水完全快速流失,所以“雨水滞留系统”是一个“存储箱”,也可以叫做“缓冲空间”。
因为如果遇到暴雨时,雨水留到这里等雨洪过后再排放出指定出口,也可以防止城市内涝的。
那么,这种系统比较适合建筑园林绿化区、行车道等区域。
三、雨水收集系统在许多的小型住宅、园区中,应用“雨水收集系统”能够更好的节约水量。
据说如果将储存矩阵的水通过水泵连接到地面,节水量高达40%。
应该说,留出适合的土地空间,建设“雨水收集系统”,那么可以用于住宅民众的洗车、卫生用水以及植被绿化等。
四、雨水回用系统需要注意的是,“雨水回用系统”是绿色建筑中联系更紧密的技术,与人们的生活用水相关,所以需要经过水处理工艺来实现。
当然,该系统下的雨水用途广泛,可以草地灌溉、景观喷泉、冲厕、洗衣、空调冷却水补充等,甚至饮用水。
海绵城市建设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沃而润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是项目规划、工程设计、生产、施工的集成服务企业,主要产品是蜂巢约束系统和雨水收集系统。
海绵城市雨水收集原理
海绵城市雨水收集原理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和洪涝灾害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海绵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
海绵城市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理念,通过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理和功能,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实现城市雨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洪水的调蓄排放,从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那么,海绵城市是如何收集雨水的呢?下面是海绵城市雨水收集的原理。
1. 自然滞留自然滞留是海绵城市中最基本的雨水收集原理之一。
在海绵城市设计中,通过合理规划城市的空间布局,增加建筑物、道路、广场等场地的绿化面积,建造绿地、花坛、花园等自然地面,使得雨水能够直接渗入地下。
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快速径流的产生,延缓洪峰的形成,提高城市的雨洪安全性。
2. 雨水花园雨水花园是海绵城市中一种常见的雨水收集方式。
它通过设计花园的地形起伏、植物选择和排水系统的设置等,将雨水引导到低洼地带,形成水体聚集区。
在这些水体聚集区中,可以种植适应湿润环境的花草树木,形成一片美丽的雨水花园。
同时,这些水体还可以起到蓄水的作用,缓解当地洪水压力,保护城市的排水系统。
3. 绿色屋顶绿色屋顶是一种以植物覆盖的屋顶结构,在海绵城市中被广泛应用。
绿色屋顶能够吸收和储存雨水,减缓雨水的流速,降低城市的洪涝风险。
同时,绿色屋顶还可以提供降温、净化空气等环境效益。
4. 蓄水池蓄水池是海绵城市雨水收集的重要设施之一。
蓄水池一般分为地下蓄水池和地面蓄水池两种形式。
地下蓄水池主要用于存储雨水,供日常用水或灌溉使用。
地面蓄水池主要用于接纳洪水,并通过渗流或汇流的方式,将洪水缓慢释放到下游水体中,保护城市的排水系统免受洪水的侵袭。
5. 雨水利用海绵城市的另一个重要原理是雨水的利用。
通过收集、处理和储存雨水,可以供城市的非饮用水需求,如冲洗厕所、灌溉绿地等。
雨水利用不仅可以减少城市对传统水资源的依赖,还能够降低城市排水系统的负荷,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的雨水收集原理主要包括自然滞留、雨水花园、绿色屋顶、蓄水池和雨水利用等。
海绵城市建设主要技术措施
海绵城市建设主要技术措施海绵城市建设是一种新型城市建设理念,旨在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实现城市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水环境的改善和城市生态环境的提升。
海绵城市建设主要技术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雨水收集利用技术海绵城市建设中,雨水收集利用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
通过建设雨水花园、雨水湖泊等设施,将城市中的雨水收集起来,用于浇灌绿化带、街道绿化等用途,减少城市排水量,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
2. 绿色屋顶技术绿色屋顶是一种利用植物覆盖建筑屋顶的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城市的热岛效应,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同时,绿色屋顶还可以吸收雨水,减少城市排水量,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
3. 生态河道技术生态河道是一种模拟自然河流生态系统的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善城市水环境,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通过建设生态河道,可以减少城市排水量,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
4. 湿地技术湿地是一种模拟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的技术,可以有效地净化城市污水,提高城市水环境质量。
通过建设湿地,可以减少城市排水量,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
5. 道路渗水技术道路渗水技术是一种将道路表面设计成渗水性的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城市的积水和洪涝灾害,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道路渗水技术,可以将雨水渗透到地下,补充地下水资源,提高城市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建设主要技术措施包括雨水收集利用技术、绿色屋顶技术、生态河道技术、湿地技术和道路渗水技术等。
这些技术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城市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改善城市水环境和生态环境质量,是未来城市建设的重要方向。
浅析海绵城市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浅析海绵城市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海绵城市是一种以自然生态系统为参照,通过改变城市设计和管理策略,提供城市自然水文功能的新型生态城市模式。
在景观设计中,海绵城市的应用可以通过以下方面体现:一、雨水利用和管理海绵城市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雨水的利用和管理。
在景观设计中,可以通过设置雨水收集设施,例如雨水花园、雨水池塘和水草过滤带等,用于收集和利用降雨水量。
引入可持续的排水系统,如雨水回收和再利用,可以有效减少城市雨水径流量,减轻城市洪涝压力。
二、生物多样性保护海绵城市注重保护和增加城市的生物多样性,景观设计中可以采用多种手段来实现这一目标。
通过增加植物种植面积和种植多样性,提供适宜的栖息地和食物资源,吸引和保护各种野生动植物。
景观设计还可以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空间,为城市居民提供亲近自然的机会。
三、绿色基础设施海绵城市的景观设计中,可以通过引入绿色基础设施来改善城市环境和生态系统。
绿色基础设施包括城市绿地、城市森林、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等。
这些绿色基础设施不仅能够提供城市居民休闲活动和公共空间,还能够吸收大量的雨水,改善城市气候和空气质量。
四、可持续交通海绵城市的景观设计中,可以考虑可持续交通方式的应用,如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等。
通过合理规划道路和交通网络,提供人行道和自行车道的设置,鼓励市民使用可持续交通方式,可以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五、社区参与和教育海绵城市的成功实施需要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景观设计中可以设置公共休闲设施和社区农园等,提供社区居民参与海绵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机会。
通过教育宣传活动,加强市民对海绵城市理念和设计原则的认知,增强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在实际的景观设计中,海绵城市的应用需要结合具体的城市环境和特点来进行。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充分发挥景观设计的作用,可以使城市变得更加宜居、可持续和环保。
海绵城市示范小区的要求
海绵城市示范小区的要求
海绵城市示范小区的要求包括以下几项:
1. 雨水收集与利用:海绵城市示范小区应充分利用雨水资源,通过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收集起来,经过处理后用于小区的绿化灌溉、道路冲洗等用途,以减少对市政供水的依赖。
2. 渗水与排水:小区地面应采用透水铺装材料,使雨水能够渗透到地下,补充地下水。
同时,应设置完善的排水系统,将雨水及时排出小区,避免积水内涝。
3. 调蓄与排放:示范小区应建设调蓄设施,如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以调蓄雨水,减轻排水管网的负担。
同时,应合理设置排放口,将超出调蓄能力的雨水排放到市政管网中。
4. 管道检测与维护:为了确保排水管道的畅通和安全,示范小区应定期对排水管道进行检测和维护。
通过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及时发现管道的堵塞、破损等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维修。
5. 智能化管理:示范小区应建立智能化管理体系,对小区的排水、排涝、管道检测等方面进行实时监控和数据采集。
通过智能化管理平台,实现对小区海绵设施的远程监控、数据分析和预警提示等功能,提高管理效率和安全性。
6. 生态环保:示范小区的建设应注重生态环保,通过采用绿色建筑材料、节能技术等措施,降低能耗和资源消耗。
同时,应注重绿化植被的种植和养护,提高小区的生态环境质量。
7. 社会参与与宣传:示范小区的建设和管理应注重社会参与和宣传工作。
通过开展宣传活动、科普讲座等形式,提高居民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应鼓励居民参与小区的海绵设施建设和维护工作,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海绵城市:雨水收集利用
当前水资源的缺乏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在传统的水资源开发方式已无法再增加水源时,回收利用雨水成为一种既经济又实用的水资源开发方式。
雨水利用是解决城市缺水和防洪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
雨水利用就是把从自然或人工集雨面流出的雨水进行收集、集中和储存利用,是从水文循环中获取水为人类所用的一种方法。
雨水利用将会为解决未来水资源短缺问题做出重要贡献。
集雨用雨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还可以有效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减轻城市河湖防洪压力,减少需由政府投入的排洪设施资金。
老德开发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是针对城市开发建设区域内的屋顶、道路、庭院、广场、绿地等不同下垫面所产生的径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收集利用达到充分利用资源和减轻区域防洪压力的。
(一般雨水收集系统工艺)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是在传统雨水收集基础上通过对太阳热·自然水.流动风速的收集和利用,实现淋浴,电传输等功能的可循环综合生态集成系统。
根据太阳热利用·自然水循环·流动风速综合生态集成器的结构类型,光浴生态集成器系统一般包括聚光板·蜗轮风扇储藏机构(夹层式)喷淋头过滤层物联网远程管理系统,等元件组成。
雨水收集利用系统雨水收集主要包括个主要方面:初期弃流--过滤---储存- 太阳能利用-远程管理-回用。
2012年4月,在《2012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中,“海绵城市”概念首次提出;2013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强调:“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何谓“海绵型城市”?形象地说,就是将城市河流、湖泊、地下水系统的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结合起来,让城市的地面像海绵一样,下大雨的时候能吸水,干旱的时候能把水“吐”出来。
雨水收集与回用,是建设“海绵型城市”重要举措之一。
雨水收集利用系统不仅充分利用了可再生自然资源,延长了其使用寿命,而且大幅降低了人们的生活成本,减少水资源,节约能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透水铺装——高承载高透水高透气铺装
高承载高透水高透气铺装:路面强度既可达到高运量道路标准, 又可实现强降雨时,表面径流趋近于零,透水、储水的效果, 同时满足铺面下树根与生态系统能够呼吸, 以及允许炎热天气时地下水蒸发而出, 并满足平价、耐用和易维护等条件。
高承载高透水高透气铺装
高承载高透水高透气铺装可在原来的土壤地面之上。 先放置碎石,并参考国外规定,设置储水碎石层厚度为 100 厘米, 铺面之下孔隙率约为 0.3,每次大雨碎石层可储水 30 厘米。 碎石层分为两层,并分别为“主水流空调层”和“副集水透水层”。 在碎石层之上放置结构性导水管,然后再倒入混凝土,使混凝土与导水 管紧密结合。等混凝土层凝结结实后,就可掀起最上层的导水管盖,露 出透水、透气孔。 其导水管盖的特殊设计使得透水、透气孔的四周会出现导水槽,引 导雨水流入孔洞。
形象地说,做好雨水的综合利用,就好比要把城市建设成一块能吸水的海 绵,下雨的时候能吸水,用水的时候又能挤出水。
目前,海绵型城市的观点主要是通过设具有“吸”、“放”功能的城市,使城市 成为吸存水、过滤空气、过滤污染物质的大海绵,能实现降温、防洪、抗旱、捕碳等 效益,从根本上解决原来由人为造成的城市对水和生态的阻绝问题。 图中左侧代表强降雨时,雨水进入储水层,避免内涝灾害 ; 右侧代表炎热天气时储存的水供应城市绿化,同时水汽蒸发降低城市气温。 “海绵”表层下方,土壤、水、空气同时存在,所以地下生态系统得以发展。
海绵城市一词首次出现于 2012 年 中国北京大学在深圳召开的《2012 低碳 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但它并非全新的概念,而是包含了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的雨洪调蓄、雨水资源收集利用与地下水涵养、低碳城市和低影响开 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 等多方面内容, 总体上从应对城市雨洪问题 出发,逐步演变为解决城市水与生态问题的综合性方法。
(3)雨水综合利用工程的实施,还要结合城市片区改造、 市政工程、道路管网建 设进度,配套、有序地推进。
•控制需求,创建节水型社会,杜绝水资源浪费
1.节水优先
•同时需要采用良好的管理技术手段,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积 极发展节水型的工业、农业技术,大力推广应用节水型器具, 减少输水管漏损。
2.治污为本
•水污染防治战略从末端治理转向源头控制和全过程控制调整。 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实行污染物排放的源头控制和全过程控 制
成效:确保湖体水质达到地表Ⅳ类水标准
案例:明湖城市公园
总体要求:年径流控制率为70%、初期雨水污染控制总量削减不低于40%。 到2020年,光明新区将基本建成“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1.提升排水防涝能力 •将既有排水管网的排水能力,从1-2年一遇提升至3-4年一遇。 •暴雨内涝发生频次降低50%。
1.公共建筑示范项目
主要措施:采用绿色屋顶、雨水花园、透水铺装、生态停车场等工程措施。
成效:累计年雨水利用量超过1万立方米,综合径流系数由0.7-0.8下降到 0.4以下。
案例:光明新区群众体育中心
2.市政道路示范项目
主要措施:下凹绿地(耐旱耐涝的美人蕉、黄昌、再力花、菖蒲等)、透水道路等。
成效:径流系数控制在0.5。道路排水能力由2年一遇提升至4年一遇,中小雨不产生汇流。
(二)初期雨水弃流
初期弃流旨在通过一定方法或装置将存在初期冲刷效应的降雨过程中 的初期径流予以弃除,减少径流污染、提高雨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常见的初期弃流方法:容积法弃流、小管弃流(水流切换法)等,
弃流形式:自控弃流、渗透弃流、弃流池、雨落管弃流等。
是否采用初期弃流,采用何种弃流控制措施及如何合理确定初期弃流 量应该根据项目现场条件、汇水面特性、管渠系统大小、污染状况、控制 目的及设计的工艺系统等综合分析而定。
2.缓解水资源短缺压力 •所有建设项目绿化浇洒、景观用水全部使用收集的雨水。 •全区收集利用的雨水量,替代10%以上的自来水用水量。
建设海绵型城市是实现城市与自然生态协调发展的重要组成措施,能以源头减量、 生态还原、自然调蓄等方法,从根本上解决日趋严重的多种城市病。
考虑到每个城市的区域、水域分布特点,不同城市 的雨水综合利用: (1)因地制宜,统筹合理考虑不同区域的 地形地貌、河道水系等特点,体现每个 城市的特点; (2)分析工程型措施的经济性,避免采取不经济的手段去实现雨水资源的利用, 特别是要遵循就近使用的原则;
光明新区位于深圳市西北部,面积156平方公里,人口48万人。 区域年均降雨量1935毫米,汛期暴雨集中,一方面极易产生城市 内涝,全区有26个易涝点;另一方面严重缺水,70%以上的用水 依靠境外调水。
深圳市光明新区管委会遵循源头控制、生态治理的原则, 将原来的“快排”转向“渗、滞、蓄、用、排”, 利用透水铺装,下凹绿地、人工湿地、地下蓄水池等措施, 建设海绵城市,提高雨水径流控制率,扭转城市“逢雨必涝、雨后即旱”的困境。
类型:简易型生物滞留设施和换土型生物滞留设施
生物滞留设施按应用位置不同分为:雨水花园、生物滞留带、高位花坛、 生态树池和下沉式绿地
生物滞留设施一般组成:蓄水层、覆盖层、种植土壤层、砂滤层、排水层、溢流口等
(五)其他措施 渗透沟渠、渗井、雨水过滤池、生态浮床、生态堤岸等。 除工程性措施外,非工程性措施也是实现低影响开发目标 的重要组成。
3.多渠道开源
•传统水资源开发主要是地表水和地下水开发,随着开发量逐 渐增加,城市地下水位持续下降,而长距离调水又增加了高 昂的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还有施工、管理等各方面困难。 •非传统水源的开发不仅能有效缓解水资源短缺,还能减少对 环境污染,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
1 减少城市内涝
2 有效节约水资源
污染严重
• 2011 年全国废水排放 量为 652.1 亿吨,其中 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 2499.9 万吨,氨氮排 放量为 260.4 万吨。 • 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 一定程度污染,并且 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 有 2300 立方米,仅为 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 之一,位列世界第 100 位,是世界上人均水 资源占有量较为贫乏 的国家之一。
案例:公园路、门户区36号及38号公路
3.公园绿地示范项目
主要措施:植草沟、滞留塘(耐旱耐涝的美人蕉、黄昌、再力花、菖蒲等)、地下蓄水池等。 成效:径流系数控制在0.1。年收集回用雨水1.5万立方米、回补地下水25万立方米。
案例:光明新城公园(面积59万平方米)
4.水系湿地示范项目
主要措施:自然水体、调蓄池、人工湿地(美人蕉,再力花,菖蒲)、稳定塘等。
3 缩小城市雨水管网规模,减少城市污水管网设施的投资
4 补给地下水,提升地下水位,改善生态环境
5 缓解城区内河流、湖泊面源污染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土地硬化面积不断增大,降雨中的大部分雨水被柏油、 水泥等硬化地面阻隔,很难直接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雨水落在硬质地面上,只 有 10%可以渗透到地下,而剩下 90%的雨量要完全靠市政排水管网排出。面积相 同的绿地和硬地,其自身的排水能力相差 8 倍。
组员:Leabharlann 1 2 3• 雨水利用意义
• 海绵型城市概念 •深圳光明新区海绵城市建设实践
4
• 结论
一、我国水资源背景
水资源匮乏
• 淡水资源总量为 28000 亿立方米,名列世界 第四位。
南北分布不均
• 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 地区人口占中国总人 口的 51%,水资源占 全国总量的 81% • 北方人口占 46%,水 资源仅占 19%
(三)绿色屋顶 类型:粗放型、精 细 型 和 半 精 细 型。 绿色屋顶的基本构造层由下至上依次: 防水层、保护层、排水层、过滤层、种植土层和植物层。
绿色屋顶宜选择新建建筑,需统筹考虑屋顶荷载、防水等要求。
(四)生物滞留 生物滞留:设置较浅的洼地并种植当地的耐旱及短时耐淹植物,通过植物、 土壤及微生物作用滞蓄、净化自身及屋面、路面等硬化下垫面的 径流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