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党报政治报道的亮点、看点和卖点-2019年文档资料
精心打造党报要闻版“看点”
送 回来 的 重要 报 道 .在 自主 开 设 栏 目上
做 得 很 不 够 。 者 说 . 为 要 闻 版 发 挥 主 或 认
动 的 空 间 很小 。 近 年 来 ,这 种 观 念 在 改 变 , 革 的 力 度 也不 断 加 强 . 闻 版 上 的 改 要 栏 目也 五 彩缤 纷 , 分 引 人 注 目。《 十 吕梁 日报 》 要 闻版 开 设 了“ 在 视点 ” 栏 , 与 专 对 老 百姓 生 活息 息相 关 和 大 众 关 注 的 一 些 热点 、 点 问题 予 以 报 道 。如 本 报 的《 难 车 牌外 挂该 亮红 灯 了》 《 下 水 道 “ 人 ” 、一 吃
嗣, 起宣 传高潮 。 掀 报社组织 了大型系列
报 道 “ 立 新 形 象 , 设 新 吕粱 ” 共 分结 树 建 . 构调整 、 点丁程 、 商 引资 、 市建设 、 重 招 城
跟 随领 导 考 察 检 查 等 活 动 ,常 常 是 记 成
了流水帐 ,去了什么地方 .讲 了些 什么
话 。这 样 的报 道 不 仅 读 者 不 喜欢 看 , 而且
点 工作 营 造 良好 的 舆 论 氛 同 ,党 报 的政
治性 、权威 性 要 通 过 要 闻版 得 到充 分 的
体 现 。 所 以 , 不 少 读 者 的 印象 中 . 闻 在 要
版是 让 领 导 干部 看 的 .要 闻版 的改 革 也
被 形容 成 “ 着镣 铐 跳 舞 ” 戴 。但是 , 并 不 难
传 输 的 多样 化 使 得 人 们 获 取 信 息 的手 段
在 会 议 报 道 中挖 “ 点 ” 会 议 报 道 看 。 是 党 报 承 担 的一 项 重 要 任 务 。对 会 议 报 道 的改 革 是 近 年 来 的热 门话 题 ,对 重 要 会 议 提 倡 尽 量 写 短 , 突 出 主要 内 容 进 行 报 道 . 般 的 会议 要 求 跳 出 会 议 写 会 议 , 一
地方党报创新新闻报道的思考
地方党报创新新闻报道的思考作者:张延民来源:《记者观察·下旬刊》2019年第03期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新媒体以惊人的速度融入了社会大众的生活,也由此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冲击。
在这样的背景下,创新成为传统媒体应对挑战的重要举措。
在新媒体的浪潮中,党报特别是地方党报,如何以创新应对发展危机,成为广大党报新闻工作者思考的重点。
笔者多年从事地方党报新闻工作,认为党报尤其是地方党报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创新新闻报道。
创新党报的新闻宣传,提高新闻报道的吸引力、感染力,从根本上说是要解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问题。
从事新闻工作,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三贴近”是新闻工作的正确方向,也是做好新闻工作的重要保证。
其中的每个因素都很重要,且相互关系密切,无论缺失哪一个,另外两个就无从落实。
“贴近实际”倡导的是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論入手,正确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在报道新闻事实时做到主观与客观相吻合;“贴近生活”倡导的是从根本上扩大和丰富新闻信息的来源,关注民情和民生,引导社会生活;“贴近群众”倡导的是新闻工作者真心实意地把群众作为自己的服务对象,代表群众利益,用好新闻传媒,提高服务质量。
党报与群众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党报发展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命题。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于党报来说,报道内容要感染读者,贴近群众尤为重要。
在媒体竞争空前激烈,受众选择媒体的余地有了很大拓展并已转化为传媒产品消费的情况下,受众在新闻媒体生存和发展方面所体现的意义已今非昔比。
从深层次上说,为了谋求未来的更大发展,为了切实发挥“领头羊”的作用,党报无疑应当比以往更加贴近群众,坚持“三贴近”原则。
把版面留给群众,把镜头对准基层,突出群众的主体地位,这是时代的召唤,也是受众对党报提出的新要求。
作为党报新闻工作者,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思维定式和行为习惯,切实转变思想作风和采编作风,牢固树立亲民意识,深入基层、贴近群众,与时代对接、与市场对接、与群众对接,在服务读者、引导读者中,感染读者、赢得读者。
党报创新的优势、途径和前瞻
思主义 的指导地位 ,在多样观念 中
突 出 社 会 主 义 主 流 价 值 观 。 一 句 话 ,党 报 姓 “ ” 党 ,这 是 党 报 最 大 的政 治优 势 。
党报发挥 政治优势 ,必须 由党 报的 内容 优势作保 障 。毋庸讳 言 ,
目前 我 们 的 不 少 报 道 内 容 ,一 是
了延 安 时期 党 中央 机 关 报 报 名 的解
往会使我们的导向失准 、失声 、失
聪 ,甚 至会 造 成导 向失 误 。
为发挥 党报的政治优势 ,我们 在 “ 做准 、做稳 、做透”三个方面 进 行 了探 索 ,努力做 强时政 新 闻 , 成为解放 E报 内容创新 的最亮点 。 l
本 文作 者 ( 左三)和记者一起 到上海市金 山区廊下镇 ,参加社会主 义 新郊 区新农村建设的社会调 查。 张海峰 摄
中国报业 20 .7 7 0 60
维普资讯
报业焦点 B O E I I A A D N Y JO A
年来 ,坚持对华友好关系 ,大阪高 等法院在 1本 国内又首先判决小泉 3 参拜靖 国神社 “ 违宪 ” 。然 而 ,在
要坚持政治优势 、组织优势 和群众 工作优势 。这三大优势 ,是我们 党 的好传统 ,是党报 的传家宝 ,这 三 大优势 ,也是党报创新赖 以进行的
有 力 武器 。 1 发 挥政 治 优 势 .
在当前社会转 型时期 ,党报必
须 在 多 种 声 音 中 突 出党 的声 音 的 主 旋 律 ,在 多 元 意识 形 态 中 突 出马 克
这样 的敏感 时期 ,如何 深入分 析 、 引导 广大 民众正 确 区分 两 者 的界 线 ,一时成为舆论引领的重 点。根 据上海市委宣传部的部署 ,解放 E t
党报的时政新闻也可出彩
2016.12News Dissemination新闻传播报纸研究一、时政报道语言的准确性会议是时政报道最主要的新闻及内容来源,各级党委和政府等部门通常的全会或党委常委的会议、常务工作会议、各类专题工作会议、各种办公会包括工作座谈会、还有业务总结会、重要工作的动员会议等等,这些会议都与领导做出重要科学可行合理的决策,以及向社会或某个领域所要传递的重大信息,且和社会与经济的发展问题、社会民生等问题都息息相关。
所以经常一连串“指出”、“要求”和“强调”,每篇稿件机械式地统一形式。
因此要根据各种会议的性质、场合、对象、任务的变化,进行有效的采写区分。
如:人们代表会议上所做出的会议报告是制定发展目标,所以需要详实且准确;而在项目或工作审查讨论的会议上的发言须是要发动大家积极讨论的,因此须积极追求内容的生动、灵活、传神;而先进表彰或工作动员会议的讲话须认真安排部署具体业务工作的,必须讲究既全面又要做到细节上的周到;在事件现场推动工作的讲话内容要具有大力开展实战和积极动员的力量,必须力求能够鼓舞人心。
二、时政报道内容的感染力党报的时政报道重要、权威,领导活动报道对于指导全局具有重大意义。
其要报道的内容都是领导的日常活动,多半都是一件事一报道的形式,假如该类报道无深入就某件重要活动的持续报道和关注,仅仅独立地研讨每一篇的文章内容和形式,因此,新闻和时政类的报道都很难摆脱类同或枯燥的老把式。
那么如何使时政报道生动,而且深刻,让这种权威又有感染力?这就需要记者依照新闻和时政报道的客观规律行事,积极又深入地探究事物的发展本源,认真地经营和描绘一个个故事画面,将具体事件深入写透,将道理吃透说透,使其能够产生巨大的新闻传播力。
《银川日报》围绕银川市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建设,促进银川开放内涵式经济发展等方面撰写了一系列深度报道,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这就需要内容的创新与突破,具体有以下几方面:(一)活,增强时政新闻可读性首先,新闻标题“活”起来。
打造党报政治报道的亮点、看点和卖点——从《人民日报》政治新闻版的实践谈起
打造党报政治报道的亮点、看点和卖点——从《人民日报》
政治新闻版的实践谈起
胡果
【期刊名称】《《青年记者》》
【年(卷),期】2008(000)009
【摘要】如果说"有时效的正确导向"解决了定位问题,让我们明确了"要做什么",那么围绕"怎么做",则需要着力解决创新难题,用新的形式、方法和手段创造党报政治报道的新看点。
【总页数】3页(P17-19)
【作者】胡果
【作者单位】《人民日报》社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党报政治新闻版面创新 [J],
2.党报政治新闻版版式的创新 [J], 吴雄伟
3.浅谈大型政治活动中地市党报如何做好报道与宣传——以"十九大"期间闽南日报社全媒体宣传报道实践为例 [J], 朱俊辉
4.打造党报政治报道的亮点、看点和卖点——从《人民日报》政治新闻版的实践谈起 [J], 胡果
5.试论当前我国党报的海外报道亮点——以2011年《人民日报海外版》两会报道为例 [J], 王婧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让民生新闻成为党报的亮点
日报》 推出的《 百姓建言“ 两会 ”~组稿 》 件, 反映了百姓关 心的物价 、 住房、 公交 、 供热等方面问题 , 及时传达百姓心声。
众 与媒体 之间构 建起一个 最佳 互动 平
台 , 助于信息 的 良好 发布 与反馈 , 有 最
的打击力度增强 ,小强实验室”也推出 “ 了酒精对人的反应力延后和控制力影响
的实验 ,也 很有 反 响 。这 些 成功 的实验
都 在表 明 , 材 可 以来 源 于一 定 时间 内 , 取 围绕 着 国家 、 府 的政策 、 重 心 而开 政 工作
展。
实验 新 闻 的取材
实 验 性 新 闻报 道 的 材 料 如 何 而 来 ? 笔者 认为 可 以抓 住 一段 时间 的 热点 ,抓 “ 住 大 背景 , 场 细发 挥 。 ” 来 比如 ,0 9年 20 年底 前 ,车市 由于 受各 种 刺 激 因素 的影 响 , 常 火 爆 。 “ 强 实 验 室 ” 针 对 汽 异 小 就
终促 成一些 有利 民生的政 策出 台和 民 生问题 的解决 。党报为党传 言 , 又为人
情民意 , 疏导公众情绪 , 不断加大民生新
闻 的报 道数 量 和 力度 ,充分 发 挥 了党 报 引领 舆论 的导 向作 用 。
创新办报理念 。 找准结合点和切
入点 。 注重 多层 互动
创 新 办 报 理 念 ,做 好 民 生新 闻 , 需
借 鉴 。 ■
车做 出了一系列的实验报道 ,这组报道 关注度极 高,及时地把握住了市民关注
要强化 民生新闻在 主题宣传 中的地位
和 作 用 ,把 做 强 民生 新 闻 作 为 深 化 主
刷新成就报道 凸显党报亮点
改革 、 创新 的一个重要方 向。
多这样 的成就报道 的任务 ,借鉴大报 的
先进 经验 ,立足 自身和地 区实际刷新成
就报 道 ,让 成 就 报 道 成 为 一 个 吸 引 眼 球
气蔓延 的领域 , 多数成就报道 千篇一律 ,
成就报道刷 新的内涵 。 就是首先
必 须 追 求新 闻价 值 成就报道 的传统模式在客观 上严重 束缚 了 自身能动性的发挥。 “ 为宣传而宣
2 0 1 3/1 2期
中 国地 市 报 人
7 9
新闻传媒 的竞争 ,如同其他生 产行 业一样 , 最终 归结 为能否 出“ 拳头产品” 、
况 。其 间 , 还 成 功组 织 了 两 项 大 型 宣 传 活动 。 4月 2 8日至 8月 2 4目 , 精 心 策 划
“ 名牌产品” 、 “ 优质产品” , 也就是新闻精
品。
推 出了以“ 快乐做运 动 、 欢喜迎农 运 ” 为 主题 的“ 迎农运趣 味运动会” , 先后举 办
新 闻精品应具有 的特征主要有 : 一 是导 向正确 , 意义重大 , 新 闻价值 高 ; 是 权威 性 、 指导 性 、 吸 引力 、 感 染 力 的统
大 读 者 的 迫 切愿 望 。 从 理论 的 角度 看 ,新 闻理 论 和新 闻
年终专 稿《 中 国农业走 出徘徊》 , 虽 然也
是表现“ 我 国农业取得巨大成 就” 这一主 题, 但“ 走出徘徊 ” 的新颖 提法让 “ 旧闻变 新 闻” 。因为 , 突出了新 闻价值而具有了 可读性 , 受到读者的好评。
从“ 成就” 、 “ 数字” 中 找 出新 闻 点 、 价
存环境变化 了。由于市场化报纸 的强势
崛起 和其他媒体 的形成 ,党报处于高度 竞争 的媒介环境下 , 从形式到内容 、 从体 制到机制 的改革成 为生存 的迫 切需求 ; 其二 , 受众的阅读习惯 、 欣赏水平等都发
打造品牌栏目 提升党报可读性
打造品牌栏目提升党报可读性[一张报纸是由版面组成的,版面一般分专版和综合版。
不管是专版还是综合版,一般都少不了栏目。
栏目是报纸各个版面的骨架,没有栏目,报纸的版面就缺乏支撑。
办一个“叫好又叫座”的栏目,如同为报纸“画龙点睛”,可以增强主流媒体的核心竞争力,为媒体凝聚人气,提升知名度。
一、准确定位,精选内容,形成特色栏目定位包含两方面内容:首先是栏目在某个版面布局中的定位;其次是栏目目标受众定位。
这两种定位就好像是横竖两条线构成的坐标,使栏目有了空间上的存在基础。
许多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成功的栏目,必然有其明确定位。
栏目定位正确与否,就像胎儿先天条件好坏一样,决定着栏目的生命力。
在栏目定位上,要做到立足时代主题、立足报纸风格、立足受众需求。
注意把握三个原则:一是政府想做的,二是老百姓需要做的,三是媒体应该做的。
只有兼顾这三个方面,才会取得政府和百姓都满意的效果,才会达到提升报纸品牌的目的。
《江南都市报》从解决都市类报纸的同质化入手,运用系统论的思想作指导,开始了全方位创立品牌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他们首先把创立“品牌栏目”作为工作的重点,在全国都市报中率先开设“市民热线”栏目,以“我倾听、我传递、我沟通”为主要宗旨,每天把读者电话反映并经记者采访核实的稿件在报纸上刊发,拉近了报纸与读者的距离。
“市民热线”开通后,他们还主动与职能部门联系,增添了“行风政风评议”内容,邀请省里的厅局长们到报社接听电话,就读者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解答。
“行风政风评议”热线的开通,提升了报纸的影响力,增强了报纸的权威性,体现了主流报纸的特色,报纸的品牌也逐步树立起来。
2003年11月,“市民热线”栏目获得了“中国新闻名专栏”的殊荣。
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开设栏目,让基层群众对各级党委、政府的方针政策有最直观的了解。
《安徽日报》紧紧围绕“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这一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开设了主题宣传专栏。
通过选择“转变”中的突破点、寻找工作中的新亮点、捕捉社会舆论的新焦点,使报道实起来、细起来、活起来,主题宣传和民生报道达到有效结合,受到广泛好评。
论如何做好党政报道
论如何做好党政报道作者:姜永华来源:《西部论丛》2020年第06期摘要:党政报道是党报新闻改革的主要难点之一。
这类报道搞得好,就可以充分发挥党报新闻的资源优势与政治优势,成为党报的核心竞争力与“亮点”。
但是,假设搞得不好,就会成为党报上最不吸引读者、缺少生气的一个版块,也会成为党报进入零售市场与自费订阅的一大障碍。
本文从政治高度、创新意识、负责精神等四部分探讨如何做好党政报道。
关键词:党政报道;时政新闻;施政纲领;创新意识党政报道是新闻媒体上的主打时政新闻。
顾名思.“硬时政新闻,就是时事新闻与政治新闻的简称。
重点在于“政治”时政新闻也可以直接称为政治新闻。
内容比较广范,也比较丰富。
包括党政报道、反与报道、成就报道、社会新闻等。
为何做好党政报道个人认为,一要从政治的高度认识党政报道的严肃性及重要性。
党政报道,就是有关政党的施政纲领、政治思想及其政治活动与政策发布的报道,内容包括:各级党委、人大、政府等领导人物活动的新闻,政党的日常活动与重大活动、政府的工作动态、政治会议、政治事件、体现党和政府意志的政治性斗争等等。
在实际的运作中,时政新闻往往特指关于党政要员活动的报道,其新闻价值的大小与领导者职务的高低成正比。
因为具有特殊性,党政报道大都十分重要。
很多媒体都把党政类新闻放在版面和画面上的重要位置,给予突出和强化处理。
现在,都市生活类报纸把搞好时政类报道放在重要位置,但因为都市类报纸的从业人员相对较为年轻,来源较为广泛,而且是进入到一个新的报道领域,因此,如何加强与改进各类新闻媒体的时政报道,特别是党政报道,就成了需要非常重视认真探讨的问题。
党政报道的特点表现在:第一,鲜明的政治色彩。
党政新闻与其他比较“软性”的新闻相比,是政治性最强的“硬”新闻,也最能体现媒体的“喉舌”功能。
报道党和政府的会议与决议,宣传党的思想与政策,传播党的路线与方针,歌颂党领导下取得的巨大成就,展示领导人物的风采,公布领导者的指示与讲话等等,无不显示出鲜明的政治色彩。
找准党报时政报道的切入点
找准党报时政报道的切入点作者:李艾凌来源:《新闻爱好者》2011年第01期时政新闻报道承担着宣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地方工作部署和重要时政活动的重要任务。
一项关系国计民生政策的出台,一个牵动各方面利益决定的宣布,都会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这也正是时政新闻的魅力所在。
过去,很多媒体在报道时政新闻时,习惯于板着面孔说教,这样的报道虽然不违反原则,但空话、套话太多,造成实际宣传效果很差。
有的时政报道只是浮在一般的会议或领导活动报道上,不去深究事件的来龙去脉,没有满足读者更多的阅读需求。
那么如何改进时政新闻报道,让其变得更加好看呢?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点来切入:做足政治优势。
党报的最大优势就是政治优势。
这一优势是生活类报纸不可比拟的。
有的党报领导和记者看不到这一优势,或者说把这一优势反而当成劣势,不光是政治上的不成熟,也是新闻眼光上的短视。
地市党报要紧紧围绕当地党委政府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或重大部署,主动策划宣传报道,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
科学发展观实践活动报道中,《商丘日报》开出专栏,连篇累牍地报道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及贯彻落实的实际效果。
从而让这一科学的理论逐渐深入人心。
除完成日常的实践活动动态报道外,《商丘日报》还推出“科学发展观”十论、十说、十评共30篇评论,贯穿了实践活动的始终。
起到了很好的舆论引导作用。
满足读者需求。
党报的读者群,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走在时代的前沿,推动着社会进步。
他们十分关注时政新闻,尤其是重要的政治动态、经济走向、政策出炉、法规解读等,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主流新闻。
首先,各类政务或行业会议不仅是吃透党的各种政策意图的有效平台,而且也是各领域的工作经验、现状、问题的汇聚之所。
记者可以在会议中以获取的各种资讯为引导,在基层迅速找到典型进行调研分析。
其次,政治生活中的政策调整和制度变迁,往往直接关系到普通老百姓的生活。
要本着人文精神,积极做政府和百姓之间的纽带,及时传达党委政府的声音,帮助老百姓解读与切身利益相关的方针政策。
做好服务类新闻让党报更具看点
高荣誉奖普利策奖都 为新闻漫画奖 留出
了位 置 , 已 足够 说 明 问题 。 由此 可见 , 这 新 闻 界所 说 好 的 新 闻漫 画 能 “ 图胜 千 一 言 ” 看来 不 是 杜 撰 的 。一 ,
阅读群体 , 读 图” “ 图” 从“ 到 悦 阅读取 向
7 2
‘化佩 I 市人 } 国
争 日趋 激 烈 的形 势 下 ,市 级 党报 要 在 坚 持 正 确 舆 论 导 向 的前 提下 , 下架 子 , 放 加 强新 闻的 服 务性 与 实 用性 功能 ,从 而增
“ 实惠 ” ,能够详细周到地 向读者解疑释 惑, 全面准确地给读者参谋指导 ,具体 灵活地为读者学习使用 ; 其次 , 它为社会 各界“ 沟通” “ 、服务” 能够加强 、 , 促进社 会各界的相互 了解 ,帮助社会各界提供
采编 点 击
占 做好服务类新 闻 让党报更具看
I●l
口张
( 马 店 日报 社 , 南 驻 河
锟
驻 马店 43 0 ) 60 0
现代社会 中,各行各业都在改进服 务手段 , 讲究服务质量 与艺术 , 闻也不 新 例外。在新闻报道 中,大量的服务类新 闻可 以让读者们变得越来 越亲近报纸 、
采 编 点 击
好 的体 现 思 想 性 、 导 性 , 党 报 成 为 受 指 使
的 新 闻 事实 及 相 关 资 讯 , 回答 市 民“ 什 是 么”“ 什么”“ 么做”“ 有啥”等 ; 、为 、怎 、还 形 式 可 以多 种 多 样 ,削息、 讯 、 记 者 } 通 答
种 。服 务类 新 闻与 传统 新 闻相 比有着 它 特 有 的 功 能 : 先 , 要 对 读 者 “ 用 ” 首 它 实 、
成就性报道的亮点在哪里
成就性报道的亮点在哪里党报、行业报和广播、电视等一些主要新闻媒体,少不了成就性报道,尤其是党报,成就性报道几乎是绕不过的坎。
如何写好成就性报道,是每个记者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功。
成就性报道一年四季都有,但有时也会出现“井喷”现象。
如党委、政府换届前夕,成就性报道往往很多;逢五逢十的国庆前夕,成就性报道往往很多;五年规划的最后一年,成就性报道往往很多;迎接重要会议、重大活动、重大节日或重大决策做出之后,成就性报道也往往很多。
由于题材的原因,成就性报道难于创新,并不好写。
成就性报道若做得好,确能揭示规律、振奋人心。
若做得不好,或过多过滥过度,也会令人厌恶,效果适得其反。
说到成就性报道,我们很自然会想起《人民日报》、《经济日报》,想起范敬宜、艾丰、庹震等一批人。
相比《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属后起之秀,但它的成就性报道别开生面,大气且有特色,在上世纪90年代很有影响。
现任总编辑庹震就是个经济报道的高手,曾写过许多鲜活而又深刻的成就性报道,他30多岁当记者部主任时,人们就说他脑子里装的东西要比同年龄人多得多,人称“新闻脑袋”。
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只要输入他的脑子,就可能迸发出一篇有若干闪光点的文章。
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们日经月历的现象,经他的“电脑”一剖析,就可能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庹震写的《春天的轨迹》、《站在历史的交接点上》、《开封何时能“开封”》,主持的“庹震时评”、“庹震社会观察”专栏等,人们至今仍记忆犹新。
庹震不仅写得好,还是一个研究成就性报道的专家。
他认为做好成就性报道,最容易碰到的问题是写得太“平”。
这种“平”,主要表现在以下10个方面:一是旧闻多不是最新的东西,而是大家都已知道的东西,是别人早就报道过的东西,这样的报道肯定不吸引人。
二是四季歌春播,秋收,夏天田间管理,冬天水利建设,“五一”歌颂劳模,“六一”赞美儿童,“七一”报道党建,“八一”军民团结,年年如此,年年难出新意。
三是炒冷饭一个地方有几个骨干企业、几个重点工程,“五一”报,“十一”报,年底也要报,即使媒体不烦,可受众早就不耐烦了。
打造党报时政民生报道传播的立体矩阵
瓣墨8囊A鼹C
打 造 党 报 时政 民 生 报道 传 播 的立体 矩 阵
口 谢 丛 容
【 摘
要 】党报要善 于利用良好机遇 ,借助 自身的资源优 势和权威优势 ,开发时政 民生报道新模
式 ,构 建党报 时政 民生报 道传播 的立体 矩 阵 ,坚持 不懈地 为党的 新 闻事业 扛 鼎领 航 。
然 而 ,在 这份 令 报 人们 感 到 从 头 传 播 方式 多 元 的 今天 ,传统 的媒 体 概 在 以下 几个方 面 。
冷 到 脚 的报 告 中 ,却 有 一 组 “ 飘红”
的数据更值得关注和思考——南方 日 也 不断 发生着 “ 观 念 革 命 ” 。 可 以
报 广 告 应 收 同 比增 长 6 . 3 3 % ,广 告 实 说 ,新 媒 体 正 在 用 快 速 、便 捷 、 海 对各级新 闻媒体财政支持的通知 》, 收 同比增 长 1 0 . 6 3 %;新 华 日报 广 告 经 量 、自我等优势 ,冲击着传统媒体的 其 中明确提 出 : “ 各 级财 政 要不 断 营 纯利 润 1 . 2 3 4 L 元 ;河 南 日报广 告 同 阵地 。
的寒冬 ,没 有最 冷 ,只有 更 冷 。
答案 是两个 关 键词— —
两 相 对 比 ,不 难发 现 ,都市 类 报 但 这 并不 意 味 着党 报 从 此 就 “ 面 朝 大 海 ,春 暖 花 开 ” ,只能 说 ,党 报
第一个关键词 :资源。
第二个 关键 词 :权 威 。
体的严冬寒风更显残酷 。对众多传媒 纸的冬天 ,却恰恰是党报的春天。
说 ,全 国的各级党报 ,都或多或少得
也正因为具备资源和权威这两大 其 采 编 “ 尖 刀连 ”深 度 调查 部 和评 论
党报党刊打造新闻精品探析
党报党刊打造新闻精品探析作者:赵峥来源:《卷宗》2015年第10期摘要:面对各新闻媒体之间日趋激烈的竞争,以新闻精品增强党报党刊的影响力和引导力,是时代对党报党刊的要求,是人民群众的需求,也是党报自身生存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党报党刊;新闻;打造精品党报党刊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是党重要的宣传工具,肩负着“以正确舆论引导人”的重要使命。
面对各新闻媒体之间日趋激烈的竞争,以新闻精品增强党报党刊的影响力和引导力,是时代对党报党刊的要求,是人民群众的需求,也是党报党刊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
实施新闻精品战略,多出新闻精品,就成为“立报立刊之本”,是构成报刊形象的实质性要素。
那么,作为党报党刊的人民记者如何才能打造出新闻精品呢?1 什么是新闻精品所谓新闻精品,通常是指导向正确、意义重大、提法准确、编写精细、制作精良、效果突出的新闻作品,其本身的意义主要包括两方面。
其一,新闻精品是经济社会发展最直观和最精彩的表达。
它总是紧扣时代脉搏,以最准确的词汇、最紧凑的结构,向读者呈现最大化的信息,取得最佳的社会效果。
多出新闻精品,是把党报党刊的可读性提升为必读性的唯一选择。
从这一点来说,报纸以“内容为王”,依靠新闻精品的创新、深度和独特,凸显自己的个性,树立自己的品牌,应是党报党刊的有力武器。
其二,新闻精品是“导向的导向”,起到风向标的作用。
一篇新闻作品如果被认定是新闻精品,就能够对新闻工作者的实践产生示范作用,从而成为“导向的导向”。
获奖的新闻精品还能“在引导新闻报道的发展方向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新闻精品的功能(一)提升新闻作品政治性判断一则新闻作品是否为精品,首先应当从政治角度去审视。
用新闻价值观来审视新闻精品,就要求新闻精品必须具有震撼人心、能在某种程度及较大范围产生重大影响的特质,必须能够形成正确的舆论,为人们排难解惑、树帜引路。
这是因为,从事党报党刊的新闻职业本身就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工作。
新闻精品若是所含政治性因素较弱或不含政治性,就很难称得上是真正的新闻精品。
写好党报新闻的三个关键要素
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和亲切关怀, 报道灾区各部门抗灾救灾的措施成效,生 动反映抗灾救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 广泛报道各地区各部门支援帮助受灾地 区的感人事迹。许多重要资讯得以在第一 时间报道,使公众在第一时间了解灾情信 息,为政府立即开展抗震救灾指挥工作提 供了可靠的平台保障,也帮助政府掌握了 灾情发布的话语权和主导权。在这些报道 中,现场连线、专家解读、心理疏导和环境 污染等热点话题一个个都得以展现。媒体 实事求是的报道,及时传递信息,避免事 件产生的恐慌和谣言,同时进行正确的心 理疏导,有效地引导了舆论。
党报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的宗旨。为群众谋利益是为群众服务的根 本点,对热点焦点问题的报道也应体现这 一点,2001 年广西南丹矿区“7·17”重大 矿难发生以后,事故真相在当地被隐瞒多 日。死难者家属和广大矿工的利益受到严 重侵犯。人民日报记者获悉后,赴现场进 行了艰苦的采访。在大量掌握了第一手材 料后,写出了多份极具价值的“内参”和
鲜明的政治性是党报宣传的要素之
一,政治效应是首位的。有人讲,新闻是公 正的,站在第三者的立场,这只是问题的 一个侧面。美国相关媒体宣称公正性,站
在第三者立场,但对伊拉克战争中,无论 是哪家媒体关于前线的报道,都受军方管 制。攻占巴格达时,群众推翻萨达姆铜像 的照片中的群众,大部分是美军士兵扮演 的。美国众多媒体所大肆报道的拯救女兵 林奇的故事,事后被证实为军方导演。为 什么这样做,当然为美国利益服务,证明 美国强不可催,证明美国爱兵如子。因此, 从本质上来讲,新闻舆论是不同阶级或集 团意志的体现,都是为团结本阶级,排除 敌对阶级的舆论影响。新闻舆论的政治效 应就决定了新闻的阶级性,这在世界各国 及各个时代都是如此。新闻舆论总是代表 本阶级的利益来传播信息,大多时候都充 当统治阶级的政治宣传工具。共产党的党
党报创新_一个提升_五个更加
党报改进创新的 实践说明,提升 影响力是硬道 理。为此,必须 使新闻发布更加 快速、主题宣传 更加深入、报道 内容更加贴近、 表达风格更加 鲜活、报纸面 孔更加靓丽, 从而更有效地发 挥党报的舆论引 导能力。
高峰论坛Leabharlann 2010.1223
THE PRESS
实。深入实地、扎实采访、细致调查、认真分 析,多以群众的眼光看,多从大局方面想,多 用新闻语言说,说群众想说的话、讲群众能懂 的话、道群众爱听的话,避免工作味、宣传 味。主题宣传做得实,才能贴得近、写得活, 群众才想看、爱看。 今年3月份以来,《安徽日报》紧紧围绕 “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这一党和政府的中 心工作,开设了主题宣传专栏。通过选择“转 变”中的突破点、寻找工作中的新亮点、捕捉 社会舆论的新焦点,使报道实起来、细起来、 活起来,主题宣传和民生报道达到有效结合, 受到广泛好评。中宣部《新闻阅评》认为,这 组报道“既有声势,又比较扎实,也有深度, 亮点纷呈”。 报道内容更加贴近,强化宣传效果。党报 办给群众看。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是党报新闻宣传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 求,是党报增强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的根本 途径,也是党报转变报道方式的必然要求。 做到“三贴近”,提高影响力,党报就要 在新闻宣传中将党和政府倡导的与群众的实际 需求结合起来,把重要宣传、主题宣传同人民 群众的生产生活结合起来,把思想性、指导性 同知识性、可读性结合起来,用充分有价值的 新闻报道、丰富实用的有益信息,不断满足人 民群众的精神文化和信息需求。一是视线下 移,新闻报道多用群众视角切入,多以群众视 角观察。二是脚步下移,深入基层、深入生 活、深入群众,报道基层和群众身边发生的新 鲜事,反映群众的心理、心声、心愿。三是重 心下移,要报道群众关心的实际内容,报道对 工作和生活有指导意义的新闻,克服一般化、 公式化、概念化的弊病,注重新闻价值,讲求 实际效果,提高党报吸引力和感染力。 《安徽日报》积极践行新闻“三贴近”要 求:重要新闻,要求记者必须深入基层、深入 一线,通过事件发生地、相关单位和其中的人 物现身说法进行报道。主题宣传、重点报道, 必须要紧密贴近民生、贴近群众,以群众体验 宣传政府决策,以基层变化和生活事例反映时代 变迁。舆论监督,记者必须到现场,亲自调查。 近期开设的“记者出击”、“记者在一线”、 “田头看春耕”、“午收新鲜事”、“来自抗洪 高峰论坛
营造党报版面的亮点
营造党报版面的亮点
童浩麟
【期刊名称】《新闻爱好者》
【年(卷),期】2005(000)010
【摘要】党报对读者来说,既是普通的读物,更是一种负有特殊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的媒体。
党报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是连接党和人民的桥梁和重要渠道,也就是说,报纸既负载着党的声音,也是反映百姓生活,传达民生、民意的“传话筒”。
既然如此,党报比其他性质的报纸媒体更应当抓住读者,影响读者。
【总页数】1页(P34)
【作者】童浩麟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2
【相关文献】
1.精心处理三个关系营造舒畅阅读空间——浅析党报副刊的版面设计 [J], 孟晓冬;
2.营造党报版面的端庄大气之美 [J], 邓寒冰
3.要凸显政治站位这个版面内核——新时代党报版面安排的浅显思考 [J], 陈坚
4.要凸显政治站位这个版面内核——新时代党报版面安排的浅显思考 [J], 陈坚
5.碎片化阅读时代城市党报版面的视觉表达--以《苏州日报》版面设计为例 [J], 盛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依托优势 打造亮点-依托优势
依托优势打造亮点|依托优势工作性报道是党报宣传报道党和国家大政方针不可或缺的内容,做好工作性报道也是增强党报的权威性和公信力的一项重要内容。
但是,由于受传统观念束缚,当前报纸上的大量工作性报道过分强调指导性和工作性,忽视了新闻性和可读性。
千人一面的报道模式,使得报道内容空泛枯燥、形式老套陈旧。
因此,改进工作性报道,是党报依托优势、打造亮点的方法所在。
笔者就如何改进工作性报道浅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增强策划意识如何让工作性报道出彩?党报也需要策划。
通过策划突出自身特色,打造品牌优势。
一般来说,工作性报道很容易落入枯燥的程序性报道窠臼中,我们通过提前精心策划努力改变这种状况,强调在内容上体现接近性,从社会需求与政策、举措的契合点切入,强调报道的广度和深度的统-。
今年以来,《临沂日报》策划组织了“实施一创六建・建设美好家园”、“关注县域经济・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等主题报道活动,从不同角度围绕某一个时期的政府工作重点进行了系列报道,有广度、有深度,在一定时期内形成了鲜明的报道主题和宣传声势,体现了党报的风范与深度,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提高政治敏锐性党报工作者应当加强政治性学习,提高政治敏锐性和大局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从纷纭复杂的材料中跳出来,把握党政工作的脉搏,才能更好地运用新闻语言进行工作性报道。
比如说,政府部门经常会出台一些文件、措施,意见等等。
专业性较强,涉及范围也很广,如果不加筛选原文照登。
会使涉及读者切身利益的有用信息淹没在长文里,起不到应有的宣传效果。
这就需要我们选取重点,把群众关注度高、有新闻价值,能吸引眼球的精华信息遴选出来,变“死”文件为“活”报道,大大增强报道的服务性。
只有具备了对客观事实整体把握的能力,才能一开阔的思维去观察和思考,宏观把握,微观着手。
笔者2005年采写的《我市278万农民喜享医保》一文,抓住了市委、市政府工作的着力点之一,既是党政方针的贯彻,又关系到百姓切身利益,写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刚刚推行之际,得到单位领导好评,也因此荣获山东省市地报新闻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造党报政治报道的亮点、看点和卖点2005年初,在《人民日报》编采分开改革全面铺开的大背景下,在打造报纸核心竞争力、释放新闻生产力的进行曲中,《人民日报》政治新闻版诞生了。
3年多来,围绕“政治文明”大概念,《人民日报》政治新闻版将政治、法律、社会、民生纳入视野,抓新闻、争独家、精策划、深互动,版面定位逐步确立,版面风格逐步明晰,版面影响逐步扩大。
3年多来,《人民日报》政治新闻版的稿件转载率平均每天2条以上,其探索和改革引起关注,成为见证当代中国民主政治进程的一扇窗口,改进和创新党报政治报道的坚实平台。
党报政治报道面临“三变”政治报道是党报的当家菜,也是党报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它鲜明地体现着党报的权威性和公信力,集中地代表着党报对重大问题的政治判断和舆论引导。
这道多年来驾轻就熟的“当家菜”,今天面临新变化。
一是时代背景在变。
转型时期,利益诉求日趋多元,思想活动多样多变,客观实际错综复杂。
二是传播环境在变。
过去,新闻传播走的是“一”对“多”的路径,我们爱把读者称为“受众”;网络媒体出现了,这个路线变成了“多”对“多”,公众对新闻信息传播的参与和互动前所未有,昨天的“受众”,可以是报道者,可以是评论员。
三是读者期待在变。
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程的不断深入,面对大量涌现的新鲜探索、突出矛盾、热点事件,广大读者呼唤更快、更深、更解渴的信息及信息解读。
变化是挑战也是机遇――越是信息爆炸,越需要剔除信息泡沫,越是众说纷纭,越希望获取权威解读。
同时,挑战和机遇不会天然转换。
一句话,“你说我听,你打我通”的时代过去了,如何打造政治报道新的亮点、看点和卖点,是党报面临的新课题。
2005年,《人民日报》在传统的要闻版之外创办政治新闻版,就是对这种变化的一个回应。
用“有时效的正确导向”营造亮点有人说,党报是做“导向”的。
引导舆论,对党报政治报道而言,既是重头也是亮点。
《人民日报》政治新闻版创办伊始,就提出关注热点,提升速度,用有时效的正确导向吸引读者。
之所以“提速”,正是为了适应新变化,增强自觉性、提高有效性,优化舆论引导水平。
今天,党报引导舆论,既要“准”,又要“稳”,更得“快”。
不客观,是错误引导;不深入,是乏力引导;不及时,则没有引导。
这种“提速”是全方位的,要求认识提速、观察提速、思考提速;策划提速、选题提速、互动提速。
最理想的速度,当然是“独家首发”。
独家,不仅指独家消息,也包括独家观点、独家角度、独家资源,在这方面党报有自己的优势。
充分认识优势、挖掘优势,就能够“跟上热点”进而“引领热点”。
围绕抓独家、出亮点,《人民日报》政治新闻版做了一些尝试。
比如,我们从源头抓起,从新闻协调会介入,赢得了一系列“白皮书”的独家解读,关于民主政治白皮书、和平发展白皮书、老龄事业白皮书等的相关报道产生了良好效应,“解读白皮书”渐成《人民日报》政治新闻版的一道招牌菜。
与此类似,“聚焦审议”、“部委连线”等都成为我们基于创新、盘活资源的独家品牌。
比如,我们提出从政治、大局、宏观找选题,从群众、新闻、微观找落点,做亮上下结合文章,提升舆论引导水平。
围绕中央精神、中心工作,抓住时机、先行一步,将重大主题与微观切口相结合,让重要政策与百姓生活相连接,把同质内容做成独家、做出分量。
几年来,“打击官煤勾结”、“关注个人信息保护”、“关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关注大部门体制改革”等一系列报道,引起高层关注,赢得读者好评。
当然,对《人民日报》来说,关注热点最终是为了推动实践。
2006年2月全国廉政工作会议前夕,《人民日报》政治新闻版适时推出“关注商业贿赂治理”系列报道,得到中央纪委、国务院有关领导高度评价,《人民日报》的这组报道成为会议材料。
随后的全国两会上,治理商业贿赂成关注热点,6月,治理商业贿赂专项行动在全国铺开。
2008年初的“洛阳烈士陵园事件”报道也是一例。
一则不实网络消息引发轩然大波,面对越演越烈的网络舆情,《人民日报》政治新闻版敢于触及热点,坚持“以事实为准,用事实说话”,迅速派出记者采写调查报告,同时,连线多名地方记者深度报道,联络相关部委独家专访。
客观公正、有理有度的报道,及时引导了舆论、平息了事态、深化了认识、推动了实践,其后不久,民政部表态拟设立“烈士纪念日”,国务院法制办《烈士褒扬条例》上网征求意见。
几年来,我们一直在思考,“有时效的正确导向”究竟从哪里来?说到底,还是离不开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
对于重大问题的政治判断,是《人民日报》的导向所在。
当这一问题属于新生事物、处于趋势状态时,这种判断尤为可贵。
这就要求党报工作者站在思考的前沿、关注纷繁的现实,不断砥砺自己的政治敏锐包括政治勇气。
关于“新社会阶层”的报道就是一次绝好的锤炼。
虽然党的十六大就提出了“新社会阶层”这一概念,但有关其特征、范围的科学界定,有关其作用、诉求的正面描述,有关其对中国经济社会影响力的客观判断,却鲜见报端,这个正在崛起的重要群体,只能在民间的纷纭议论和揣测中,模糊着面目和身影。
2007年6月14日,《人民日报》政治新闻版头条推出对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陈喜庆的专访,题目是《新社会阶层,身影日渐清晰》,勾勒了新阶层的定义、特征、产生的背景及意义,介绍了党和政府促其健康发展的政策方针和措施,作出了新阶层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的判断。
报道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各大网站转载,相关学者评说,媒体纷纷跟进,境外舆论也作出积极评价,新华社为此专门编发了《国内动态清样》。
政治新闻版紧接着推出后续报道《新阶层怎么看自身》及《让新阶层走向成熟》,进一步拓宽视野、深化认识、统一思想。
“新阶层”这个概念自此郑重登上舆论平台,在党的十七大期间、在刚刚结束的2008年全国两会上,有关新阶层的报道都成为热点。
以“现代感的表达形式”创新看点创办之日起,《人民日报》政治新闻版就伴随“两难”:一是定位难。
政治新闻报道是党报的当家菜,按说并不陌生,然而多年来我们熟悉的往往只是时政要闻,在新闻改革的要求下,《人民日报》的政治新闻是个什么样子,与传统要闻相比有何异同,和其他媒体的时政类新闻又该如何拉开距离,没有模式可寻,没有范例可鉴。
二是创新难。
政治新闻敏感度高、把握难度大、表达难度大,如何做到出新出彩不出错,是个考验。
如果说“有时效的正确导向”解决了定位问题,让我们明确了“要做什么”,那么围绕“怎么做”,则需要着力解决创新难题,用新的形式、方法和手段创造党报政治报道的新看点。
这一系列创新有个主题词――现代感。
围绕“好看”,我们提出了一些想法,逐步落实到版面上――1.“以栏目带版面、以版面带新闻”,将栏目作为主驱动力,打造品牌效应。
好栏目是版面的标志性建筑,它鲜明地体现着版面特征和版面风格,代表着版面的高度和亮度。
尤其在今天这个“速读”时代,好栏目是吸引阅读、巩固阅读的重要路标。
《人民日报》政治新闻强调栏目定位、风格的不可替代性,“不轻易模仿别人,也不轻易让别人模仿去”,以“声音”为龙头,打造优势品牌,提高栏目效应,“声音”、“碰撞”、“体验”、“调查”、“基层传真”等相继推出、站稳脚跟。
尤其是“声音”一炮打响,始终保持较高质量,近300篇几乎篇篇有回响,海内外媒体广泛转载,高层和读者共同认可。
“声音”选取省部级领导干部在公开场合的精彩讲话片段,摒弃空话套话,传达真话、真情、真知,体现权威性、可读性、亲和力。
高端发言、决策视角、民生关注,成为创新党报言论、展示执政品格的有效平台,成为实现党报资源优势和市场卖点有机结合的有益探索。
中宣部第646期《新闻阅评》专文评介,题目就是《“声音”专栏精品迭出》。
3年来,“声音”的栏目效应不断扩大,带动起“新语”、“感言”等其他版面的言论栏目,最终由一个独家品牌衍生出了《人民日报》上言论专栏的“高端集束效应”。
2.提出“开放式新闻”理念,以“碰撞”栏目为载体,提升引导水平。
新世纪新阶段,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并存,公正、理智、建设性地对待人民内部的各种利益诉求和矛盾问题,成为重要的媒体品格。
《人民日报》政治新闻版创立伊始,就提出“开放式新闻”理念,设置了“碰撞”栏目。
今天,实践中涌现出许多新生事物、新鲜探索,不涉及大是大非、却引来众说纷纭,主流方向正确、细节有待商榷。
对于这样的新闻,政治新闻版没有“绕着走”、“一边倒”、“一刀切”,而是锁定热点、直面焦点、客观呈现各方观点,在交流中深化互动,在互动中引发思考,用思考去推动实践。
3.改造文件和会议新闻,“把硬新闻做软、把硬新闻做亮”,实现从报工作到报新闻的转变。
出台政策、发布文件、召开会议,在政治新闻中占有很大比重,是政治版的常规报道形式。
《人民日报》政治新闻版提出着力改进文件和会议新闻,成立了课题小组,努力让会议和文件消息跳出“从材料到材料” 的俗套,把工作化作新闻,从会中拎出新闻。
“把硬新闻做软、把硬新闻做亮”对政治报道来说特别重要。
政治、法制、军事报道往往人觉得有些“硬”,需要去掉冰冷坚硬的外壳,增加可读性和亲和力,这其中,标题是个着力点。
《广东人觉得挺幸福》,说的是全国第一个城市社会变迁调查;《一年少吃80万》,说的是某地改革公务接待制度;《半年磨出三万字》,讲的是国防白皮书背后的故事……《人民日报》政治新闻版着眼于现代阅读习惯的新变化,着力于新闻标题制作的口语化,力争好读、好懂、好记,一目了然,拉近距离,吸引阅读。
靠“规范化的机制建设”赢得卖点现代报业是个系统工程,良性运行需要机制支撑。
创新管理机制、管理手段,是增强核心竞争力、释放新闻生产力的题中之义,也是执掌版面能力的重要体现。
3年多来,《人民日报》政治新闻版相继完善了“白班工作流程”、“夜班工作流程”、“版面可用元素”、“约稿流程”制度,丰富了“记者单子”、“专家单子”、“作者单子”,力争版面的各项工作、各个环节有章可循,依章办事。
进入2006年以来,我们又提出了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提升,以新创办的图文栏目“体验”为基地,探索栏目机制建设。
“体验”是《人民日报》政治新闻版2006年起着力打造的图文栏目。
“体验”认为,普通人的命运是社会进步的风向标,将“大时代?普通人”作为主题词,力图透过个人的生活镜头,去解读时代的重重景深。
“体验”发展了传统的“图文并茂”观念,提出“图文并重”甚至“以图带文”,打破以往版面上图配文的惯例,让图片真正成为主角而非点缀。
围绕“体验”,我们相继建立了选题筛选机制、质量控制机制、摄影师联系和沟通机制、策划操作机制;设定了衡量选题的权重指标体系;建起了摄影师名库,形成了以本报摄影记者为核心,分社、记者站为紧密圈,其他兄弟报纸摄影记者为外围的作者队伍,使栏目从确定主题、组织记者到落实采写、后期编排都更加可控、有效。
机制是关键,管理出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