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文科综合地理部分(含答案)
精品解析: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ⅱ)(解析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Ⅱ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下图所示区域有1700多个行政村,其中85%以上村名与自然要素或地理方位等有关。该区域处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与图示区域中地名“河”“梁”“柳”相关的自然要素依次是()
A. 水文、地貌、植被
B. 地貌、水文、植被
C. 植被、地貌、水文
D. 水文、植被、地貌
2. 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表明乙()
A. 风俗习惯改变
B. 土地利用结构稳定
C. 人口迁徙频繁
D. 自然环境变化较大
【答案】1. A 2. D
【1题详解】地名“河”的命名往往是靠近某河流,以河命名,与相关的自然要素是水文;黄土高原地貌沟壑纵横,峁梁相接,沟梁交错,与地名“梁”相关的是地貌;黄土高原地名可以反映当地物产,如榆林因其多种榆树而得名,因此与地名“柳”相关的自然要素是植被;A正确。故选A。
【2题详解】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而图中乙地河流明显比甲地少。水文类地名的分布可以指示环境变化,乙与现代河流距离较远,可能与气候变干有关,风沙活动加强,地表水环境恶化,一些河流流量减少甚至消失,这些表明乙地自然环境变化较大,D正确。图中民族没有大变化,风俗习惯改变不大,A错误。自然环境变化较大,土地利用结构不稳定,B错误。乙地环境较差,经济落后,人口迁徙不会频繁,C错误。故选D。
2020广州市二模文综地理试题+含答案
2020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
文科综合〔地理局部〕
一、选择题:每题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奶牛场倒牛奶是书本里讲述“大萧条〞时提到的标志性事件。新冠疫情下,这一幕正在美国东北部重新上演—威斯康星州、密歇根州、宾夕法尼亚州等地的奶农陆续开场把牛奶倒入下水道、池塘、农田。但是,美国不少超市里的牛奶却开场缺货,一些超市甚至开场“限购〞。据此完成1-3题。
1.倾倒牛奶的地区主要集中在〔〕
A.落基山麓B.五大湖沿岸地区
C.西部海岸D.墨西哥湾的沿岸
2.奶牛场既倾倒牛奶又产奶的最主要原因是〔〕
A.奶牛产奶的生产特点B.失业救济人口大增
C.牛奶易变质、难储存D.气候异常冬季高温
3.一方面奶牛场倾倒牛奶,另一方面城市牛奶短缺的原因是〔〕
A.维持市场价格B.恐慌心理抢购
C.市场供大于求D.产业链被中断
森林系统水源修养能力由林冠截留能力、枯落物最大持水能力、土壤蓄水能力等各局部所组成〔如以下列图所示〕,研究结果说明,我国南方流城森林的林冠截留能力、土壤蓄水能力约是北方流域的二倍;而森林枯落物最大持水能力那么相反。据此完成4-5题。
4.南方森林枯落物最大持水能力较北方
小,这是因为南方〔〕
A.枯落物分解较快
B.山地多,平地少
C.林冠截留雨水多
D.常绿林,不落叶
5.北方土壤蓄水能力较南方弱,最主要
原因是〔〕
A.枯枝落叶少
B.平原广阔,地势较低平
C.林冠截留少
D.土壤质地疏松,粒径大
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也包括在城市居住的流动人口.2020年4月,我国发布了2019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统计公报。下表是局部省〔直辖市〕常住人口数据表。据此完成6-8题
【试题精选】2020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文科综合(地理部分)
【试题精选】2020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
文科综合(地理部分)
秘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
2020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文科综合(地理部分)
一、选择题:新冠肺炎情爆发以来,口罩成了全球最紧缺的防护物资之一。2019年我国口罩产能约为2000万只/天,占全球规模一半。随着我国汽车、石化、家电等行业龙头企业先后跨界生产口罩,据国家发改委2020年3月2日统计,全国口罩日产量达到1.16亿只。据此完成1-3题。1.疫情爆发以来,全球出现“一罩难求”的最主要原因是
A.全球物流运输不畅
B.市场从医用扩大到民用C.口罩生产材料短缺 D.各国民众恐慌心理抢购2.我国众多行业龙头企业跨界生产口罩的目的是A.一罩难求,市场利润大幅提升B.多产业经营,可持续发展C.把握时机,企业进行产业转型D.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兼顾3.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众多企业能够跨界迅速生产口罩的原因是A.劳动力丰富廉价B.口罩上下游产业齐备C.工业产业链完整D.口罩生产技术门槛高伊利湖、安大略湖分别是北美洲五大湖中最
南、最东的湖泊。伊利湖面积约257万平方千米,平均深度18米,最深64米。安大略湖面积约196万平方千米,平均深度86米,最深244米。下图分别示意伊利湖和安大略湖的位置及其1972-1973年蒸发量变化。据此完成4-5题。
4.安大略湖5、6月蒸发量最小,是由于A.气温下降 B.进入雨季C.风力强度小 D.正值融冰期5.安大略湖蒸发量最大值出现的时间比伊利湖推迟近2个月,其最主要影响因子是A.面积 B.深度C.纬度位置 D.海陆位置中俄17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万里茶道”与当今世纪的“中俄输油气管道”并称为“世纪动脉”,“万里茶道”由晋商开拓并主导,以福建武夷山的下梅为起点,北上经晋中谷地到达大同,通过东口张家口、西口归化,经库伦到达俄国。据此完成6-8题。
202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综地理试卷 全国Ⅲ卷 (含答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自20世纪90年代,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一些国家之间签订自由贸易协定,降低甚至取消彼此间部分商品的贸易关税,促进商品的自由贸易。图1示意汽车企业在已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甲、乙两国的产业布局调整。据此完成1—3题。
图1
1.汽车企业将组装厂由甲国转移至乙国的主要目的是
A.创新技术B.拓展市场C.扩大规模D.降低成本
2.该产业布局模式宜发生在邻国之间,主要原因是邻国之间
A.消费习惯相近B.经济发展水平相近
C.运输费用较低D.研发成本差异较小
3.该产业布局调整导致甲国汽车的
A.进口量增多B.出口量增多
C.销售量增多D.生产量增多
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差值可以表示当地人口常年(半年以上)外出的数量。图2显示2010年我国西部某市50岁以下各年龄组女性人数。调查表明,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21—29岁。据此完成4—6题。
图2
4.以下时间段中,该市人口出生率最高的为
A.2001~2005年B.1991~1995年
C.1981~1985年D.1971~1975年
5.造成该市20~24岁年龄组人数明显偏多的原因可能是,该组人口出生期间A.生育政策放宽B.经济发展提速
C.育龄妇女较多D.生育观念转变
6.推测2010~ 2030年该市人口发展的变化是
A.人口出生率逐渐提高B.人口增长较为缓慢
C.2025年迎来生育高峰D.人口总量逐渐减少
图3示意某地质剖面,其中①指断层。据此完成7~8题。
[高考地理] 2020年广东高考地理(原卷版)
2020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卷(全国卷1)
一、选择题:本题共 3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治沟造地是陕西省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传统打坝淤地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图1)。据此完成1~3题。
图1
1.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更加关注()
A.增加耕地面积
B.防治水土流失
C.改善人居环境
D.提高作物产量
2.治沟造地对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体现在()
A.优化农业结构
B.方便田间耕作
C.健全公共服务
D.提高耕地肥力
3.推测开展治沟透地的地方
①居住用地紧张②生态环境胞弱③坡耕地比例大④农业生产精耕细作
A.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为获得冬季防风、夏季通风的效果,我国东北平原的某城市对一居住区进行了相应的建筑布局规划,规划建筑物为高层(7 层以上)和多层(7 层或以下)。图 2 示意在该居住区内规划的两个居住片区,道路,出入口及当地盛行风向。据此完成 4~6 题。
4.下列建筑布局中,适合居住片区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5.相对居住片区目,居住片区上的建筑布局宜()
①建筑密度大②建筑密度小③以高层建筑为生④以多层建筑为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该居住区出入口的设计主要为了避开()
A.春季盛行风 C.秋季盛行风
B.夏季盛行风 D.冬季盛行风
利用大型挖泥船将海底岩石搅碎,并将碎石和泥沙一起吹填造地,成为在海中建设人工岛的主要方式。图 3 示意人工岛地下淡水分布。据此完成 7~8 题,
2020年全国2卷地理高考题(含答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
文科综合测试地理部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图1所示区域
有1700多个行政村,其中85%以上村名与自然要素或地理方位
等有关。该区域处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据此
完成1~2题。
1.与图示区域中地名“河”“梁”“柳”相关的自然要素依次是
A.水文、地貌、植被B.地貌、水文、植被
C.植被、地貌、水文 D.水文、植被、地貌
2.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
高,表明乙
A.风俗习惯改变B.土地利用结构稳定
C.人口迁徙频繁D.自然环境变化较大图2
巢湖平原某地人多地少,原来种植双季稻,越冬作物以油菜为主,近年来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机械化的普及和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这里多种植单季
稻,收割后多不经翻耕播种收益较低的越冬作物小麦。图2为该地收割水稻后
播种了小麦的农田景观,其中浅色的为稻茬。据此完成3~5题。
3.在收割水稻后的农田中播种小麦,需在田地中打沟。打沟主要是为了
A.灌溉 B.排水 C.防虫害D.通风
4.推测这里不经翻耕播种小麦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产量 B.减少水土流失C.降低生产成本 D.减少蒸发
5.近年来,该地
A.种植结构复杂化B.复种指数提高
C.田间管理精细化D.种田大户增多
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
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图3呈现该绿洲和附近沙
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据此完成6~8题。
2020年高考地理试题标准答案及解析(全国Ⅱ卷)(高清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试题标准答案解析(全国Ⅱ卷)
适用地区:内蒙古、黑龙江、辽宁、吉林、重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图1所示区域有1700多个行政村,其中85%以上村名与自然要素或地理方位等有关。该区域处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据此完成1~2题。
图1
1. 与图示区域中地名“河”“梁”“柳”相关的自然要素依次是()
A. 水文、地貌、植被
B. 地貌、水文、植被
C. 植被、地貌、水文
D. 水文、植被、地貌
2. 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表明乙()
A. 风俗习惯改变
B. 土地利用结构稳定
C. 人口迁徙频繁
D. 自然环境变化较大
巢湖平原某地人多地少,原来种植双季稻,越冬作物以油菜为主,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机械化的普及和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这里多种植单季稻,收割后多不经翻耕播种收益较低的越冬作物小麦。图2为该地收割水稻后播种了小麦的农田景观,其中浅色的为稻茬。据此完成3~5题。
图2
3. 在收割水稻后的农田中播种小麦,需在田地中打沟。打沟主要是为了()
2020届广州市高三年级调研测试文科综合地理部分(含答案)
2020届广州市高三年级调研测试
文科综合(地理部分)
一、选择题:
下表为我国四个省市2009年、2018年微型计算机产量对比表。据此完成1-3题。
1.与上海、江苏相比,2009年成渝地区微型计算机生产处于“空白”状态,其主要制约因素是()
A.市场 B.技术 C.劳力 D.交通2.近年来,微型计算机多个品牌商、整机商以及近千家零部件厂相继迁往成渝地区,原因是()
A.集聚效应显著 B.土地租金低廉 C.环境质量优良 D.能源供应充足3.近十年,微型计算机产业重心从上海、江苏向成渝地区偏移,反映了我国()A.沿海地区环境问题严重 B.劳动力成本空间差异显著
C.微型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D.计算机消费市场空间变化
下图是东京市1975-2015年人口流动数量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4-6题。
4.1975-2000年,东京人口净流出,最主要是因为()
A.通勤成本高 B.环境污染严重 C.住房条件差 D.经济发展缓慢5.1975-200年,东京城市化进程处于()
A.中心城市化 B.逆城市化 C.郊区城市化 D.再城市化6.2000年以来,东京人口回流是由于()
A.生活成本下降 B.城市生态环境改善
C.基础设施完善 D.产业结构升级转型
海洋占据了地球表面积的70.8%,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约有80%被海洋所吸收。下图是北大西洋向大气输送热量的年总值(×0.484w/m)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7-9题。
7.海洋向大气输送热量的最主要方式是()
A.海面短波辐射 B.海气之间对流 C.蒸发潜热输送 D.洋流热量输送8.影响20°N沿线数值分布差异的是()
2020年全国2卷地理高考题(含答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
文科综合测试地理部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图1所示区域
有1700多个行政村,其中85%以上村名与自然要素或地理方位
等有关。该区域处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据此
完成1~2题.
1.与图示区域中地名“河"“梁”“柳”相关的自然要素依次是
A.水文、地貌、植被B.地貌、水文、植被
C.植被、地貌、水文 D.水文、植被、地貌
2.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
高,表明乙
A.风俗习惯改变B.土地利用结构稳定
C.人口迁徙频繁D.自然环境变化较大
图2
巢湖平原某地人多地少,原来种植双季稻,越冬作物以油菜为主,近年来随
着城镇化的发展、机械化的普及和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这里多种植单季稻,
收割后多不经翻耕播种收益较低的越冬作物小麦.图2为该地收割水稻后播种了
小麦的农田景观,其中浅色的为稻茬.据此完成3~5题。
3.在收割水稻后的农田中播种小麦,需在田地中打沟。打沟主要是为了
A.灌溉 B.排水 C.防虫害D.通风
4.推测这里不经翻耕播种小麦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产量 B.减少水土流失C.降低生产成本 D.减少蒸发
5.近年来,该地
A.种植结构复杂化B.复种指数提高
C.田间管理精细化D.种田大户增多
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
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图3呈现该绿洲和附近沙
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据此完成6~8题。
2020广州一模地理(含答案)
广州市2020届高三年级阶段训练题文科综合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
甘蔗产业包括种植、榨糖、糖加工、生物材料、生物肥、发电、饲料等庞大的产业链。中越边境贫困山区的广西崇左市承接广东甘蔗产业,成为我国蔗糖生产第一大市,占全国总产量的1/5。该市人口250多万,有130多万人靠甘蔗吃饭。我国甘蔗生产成本约在110~150元/吨,而世界生产成本约为70~80元/吨。据此完成1~3题。
1.广西崇左市发展甘蔗产业的最突出优势条件是
A.位于回归线附近,气候适宜B.土地资源丰富,平原面积广大
C.本地和跨境劳动力丰富廉价D.制糖工业发达,接近原料产地
2.与世界相比,崇左市甘蔗生产成本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A.土地租金较高,成本较高B.机械化水平低,生产效率较低
C.热带面积较小,总产较低D.地处边远山区,运输成本较高
3.崇左市甘蔗产业向降成本、增效益方向发展的最主要措施是
A.扩大种植面积,发挥规模优势B.向大型机械化发展,提升竞争力
C.延长产业链,增加产业附加值D.线上与线下销售结合,扩大市场
黄河是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之一。黄河下游由于大量泥沙淤积,河道逐年抬升,河床高出地面,是世界上著名的“地上悬河”。下图是黄河下游1万年以来的泥沙年平均沉积速率统计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
4.影响黄河下游泥沙年平均沉积速率变化
的最主要因素是
A.年降水量
B.地形地势
C.年平均气温
D.植被覆盖率
5.距今5000年左右,黄河下游泥沙年平
均沉积速率发生了突变,显示
A.气候从暖湿向冷干转变
B.大规模农田的开垦
C.地壳上升河流侵蚀加强
2020年高考地理试题标准答案及解析(全国Ⅱ卷)(高清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试题标准答案解析(全国Ⅱ卷)
适用地区:内蒙古、黑龙江、辽宁、吉林、重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图1所示区域有1700多个行政村,其中85%以上村名与自然要素或地理方位等有关。该区域处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据此完成1~2题。
图1
1. 与图示区域中地名“河”“梁”“柳”相关的自然要素依次是()
A. 水文、地貌、植被
B. 地貌、水文、植被
C. 植被、地貌、水文
D. 水文、植被、地貌
2. 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表明乙()
A. 风俗习惯改变
B. 土地利用结构稳定
C. 人口迁徙频繁
D. 自然环境变化较大
巢湖平原某地人多地少,原来种植双季稻,越冬作物以油菜为主,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机械化的普及和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这里多种植单季稻,收割后多不经翻耕播种收益较低的越冬作物小麦。图2为该地收割水稻后播种了小麦的农田景观,其中浅色的为稻茬。据此完成3~5题。
图2
3. 在收割水稻后的农田中播种小麦,需在田地中打沟。打沟主要是为了()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Ⅲ)(解析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自20世纪90年代,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一些国家之间签订自由贸易协定,降低甚至取消彼此间部分商品的贸易关税,促进商品的自由贸易。下图示意汽车企业在已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甲、乙两国的产业布局调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汽车企业将组装厂由甲国转移至乙国的主要目的是()
A. 创新技术
B. 拓展市场
C. 扩大规模
D. 降低成本
2. 该产业布局模式宜发生在邻国之间,主要原因是邻国之间()
A. 消费习惯相近
B. 经济发展水平相近
C. 运输费用较低
D. 研发成本差异较小
3. 该产业布局调整导致甲国汽车的()
A. 进口量增多
B. 出口量增多
C. 销售量增多
D. 生产量增多
【答案】1. D 2. C 3. A
【解析】
【1题详解】
部分零部件生产涉及核心技术,产品价值高;组装厂属于加工组装环节,利润低于零部件生产厂家,图中市场甲国大于乙国,综合以上信息可知,甲国经济较发达,乙国经济不发达。组装需要大量劳动力,组装厂由甲国转移到乙国应该是看重乙国劳动力价格低,同时土地价格低等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利润,D 正确。乙国经济不发达,组装厂在乙国不可能达到创新技术的目的,A错误。拓展市场是次要目的,主要是市场是甲国,B错误。据图分析,生产过程只是布局调整,规模扩大没有体现,C错误。故选D。
【2题详解】
该企业是汽车企业,零部件体积、重量较大,若远距离运输会导致运费大量增加,企业成本会增加,达不到产业转移的目的,因此此产业布局模式宜发生在邻国之间,可以降低运输费用,C正确。消费习惯影响的
2020年全国2卷地理高考题(含答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
文科综合测试地理部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图1所示区域
有1700多个行政村,其中85%以上村名与自然要素或地理方位
等有关。该区域处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据此
完成1~2题。
1.与图示区域中地名“河”“梁”“柳”相关的自然要素依次是
A.水文、地貌、植被B.地貌、水文、植被
C.植被、地貌、水文 D.水文、植被、地貌
2.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
高,表明乙
A.风俗习惯改变B.土地利用结构稳定
C.人口迁徙频繁D.自然环境变化较大
图2
巢湖平原某地人多地少,原来种植双季稻,越冬作物以油菜为主,近年来随
着城镇化的发展、机械化的普及和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这里多种植单季稻,
收割后多不经翻耕播种收益较低的越冬作物小麦。图2为该地收割水稻后播种
了小麦的农田景观,其中浅色的为稻茬。据此完成3~5题。
3.在收割水稻后的农田中播种小麦,需在田地中打沟。打沟主要是为了
A.灌溉 B.排水 C.防虫害D.通风
4.推测这里不经翻耕播种小麦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产量 B.减少水土流失C.降低生产成本 D.减少蒸发
5.近年来,该地
A.种植结构复杂化B.复种指数提高
C.田间管理精细化D.种田大户增多
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
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图3呈现该绿洲和附近沙
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据此完成6~8题。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Ⅲ)(含解析)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自20世纪90年代,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一些国家之间签订自由贸易协定,降低甚至取消彼此间部分商品的贸易关税,促进商品的自由贸易。下图示意汽车企业在已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甲、乙两国的产业布局调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汽车企业将组装厂由甲国转移至乙国的主要目的是( )
A. 创新技术
B. 拓展市场
C. 扩大规模
D. 降低成本
2. 该产业布局模式宜发生在邻国之间,主要原因是邻国之间( )
A. 消费习惯相近
B. 经济发展水平相近
C. 运输费用较低
D. 研发成本差异较小
3. 该产业布局调整导致甲国汽车的( )
A. 进口量增多
B. 出口量增多
C. 销售量增多
D. 生产量增多
【答案】1. D 2. C 3. A
【解析】
【1题详解】
部分零部件生产涉及核心技术,产品价值高;组装厂属于加工组装环节,利润低于零部件生产厂家,图中市场甲国大于乙国,综合以上信息可知,甲国经济较发达,乙国经济不发达。组装需要大量劳动力,组装厂由甲国转移到乙国应该是看重乙国劳动力价格低,同时土地价格低等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利润,D 正确。乙国经济不发达,组装厂在乙国不可能达到创新技术的目的,A错误。拓展市场是次要目的,主要是市场是甲国,B错误。据图分析,生产过程只是布局调整,规模扩大没有体现,C错误。故选D。
该企业是汽车企业,零部件体积、重量较大,若远距离运输会导致运费大量增加,企业成本会增加,达不到产业转移的目的,因此此产业布局模式宜发生在邻国之间,可以降低运输费用,C正确。消费习惯影响的是汽车成品销售,对生产环节布局影响不大,A错误。据以上分析,甲国经济较发达,乙国经济不发达,经济差距较大,若经济发展水平接近,企业布局应该是全部环节都在邻国,B错误。甲国经济较发达,乙国经济不发达,乙国劳动力价格低,研发成本乙国小,D错误。故选C。
2020届高中毕业班5月质量检查文科综合地理试题(含答案)
2020届高中毕业班五月质量检查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部分
安徽省霍邱县地处大别山北麓、淮河中游南岸,夏半年种植水稻,冬半年种植小麦,是国家粮食生产先进县,近年来,受多种社会经济因素影响,该县越来越多农户主动放弃冬小麦种植,出现季节性撂荒。2016年10月冬小麦播种期间,由于天气异常,该县部分低洼地出现被动撂荒,使季节性撂荒面积大增。据此完成1~3.题。
1.导致近年来霍邱县出现季节性撂荒的原因主要是
A.冬小麦收购价格下跌
B.冬小麦种植收益低
C.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
D.蔬菜种植面积扩大
2.2016年10月,霍邱县的天气异常表现为
A.气温异常偏高
B.气温异常偏低
C.降水异常偏多
D.降水异常偏少
3.根据材料可推知,霍邱县
A.粮食外运渠道不畅
B.农业产值逐年下降
C.农田基础设施落后
D.农业结构较为单
近年来,在阿拉斯加北部洼地地带,一些浅根系树术倾倒,成为“醉树”,这些“醉树”易被淹死,使顺河漂入海洋的漂流木增多,据此完成4~5题,
4. 阿拉斯加北部低洼地带“醉树”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人为开发,土壤破坏
B.气候变暖,冻土消融
C.海水入侵,洪涝加剧
D.暖流增强,降水增加
5.阿拉斯加“醉树"增多的同时
A.植被覆盖率降低
B.野生动物栖息范围缩小
C.粮食大幅度增产
D.原住居民燃料来源增多
图1示意山东省蓬莱市西北部海域海底地形分布。蓬莱市林格庄、抹直口等村,自建村至20世纪80年代从未遭受海浪威胁。1985年以来,由于整治航道和建设用砂的需求,图示海域大量挖砂。1992年8月受16号台风影响,蓬莱市西北部沿岸大量民房、农田被风暴潮冲毁。据此完成6-8题。
2020年高考真题——地理(全国卷Ⅱ) 含答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图1所示区域有1700多个行政村,其中85%以上村名与自然要素或地理方位等有关。该区域处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据此完成1~2题。
图1
1.与图示区域中地名“河”“梁”“柳”相关的自然要素依次是A.水文、地貌、植被B.地貌、水文、植被
C.植被、地貌、水文D.水文、植被、地貌
2.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表明乙
A.风俗习惯改变B.土地利用结构稳定
C.人口迁徙频繁D.自然环境变化较大
巢湖平原某地人多地少,原来种植双季稻,越冬作物以油菜为主,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机械化的普及和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这里多种植单季稻,收割后多不经翻耕播种收益较低的越冬作物小麦。图2为该地收割水稻后播种了小麦的农田景观,其中浅色的为稻茬。据此完成3~5题。
3.在收割水稻后的农田中播种小麦,需在田地中打沟(图2)。打沟主要是为了
A.灌溉B.排水C.防虫害D.通风
4.推测这里不经翻耕播种小麦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产量B.减少水土流失C.降低生产成本D.减少蒸发
5.近年来,该地
A.种植结构复杂化B.复种指数提高C.田间管理精细化D.种田大户增多
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图3呈现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据此完成6~8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秘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 2020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
文科综合(地理部分)
一、选择题:
新冠肺炎情爆发以来,口罩成了全球最紧缺的防护物资之一。2019年我国口罩产能约为2000万只/天,占全球规模一半。随着我国汽车、石化、家电等行业龙头企业先后跨界生产口罩,据国家发改委2020年3月2日统计,全国口罩日产量达到1.16亿只。据此完成1-3题。
1.疫情爆发以来,全球出现“一罩难求”的最主要原因是
A.全球物流运输不畅 B.市场从医用扩大到民用
C.口罩生产材料短缺 D.各国民众恐慌心理抢购
2.我国众多行业龙头企业跨界生产口罩的目的是
A.一罩难求,市场利润大幅提升 B.多产业经营,可持续发展
C.把握时机,企业进行产业转型 D.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兼顾
3.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众多企业能够跨界迅速生产口罩的原因是A.劳动力丰富廉价 B.口罩上下游产业齐备
C.工业产业链完整 D.口罩生产技术门槛高
伊利湖、安大略湖分别是北美洲五大湖中最南、最东的湖泊。伊利湖面积约257万平方千米,平均深度18米,最深64米。安大略湖面积约196万平方千米,平均深度86米,最深244米。下图分别示意伊利湖和安大略湖的位置及其1972-1973年蒸发量变化。据此完成4-5题。
4.安大略湖5、6月蒸发量最小,是由于
A.气温下降 B.进入雨季 C.风力强度小 D.正值融冰期
5.安大略湖蒸发量最大值出现的时间比伊利湖推迟近2个月,其最主要影响因子是
A.面积 B.深度 C.纬度位置 D.海陆位置中俄17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万里茶道”与当今世纪的“中俄输油气管道”并称为“世纪动脉”,“万里茶道”由晋商开拓并主导,以福建武夷山的下梅为起点,北上经晋中谷地到达大同,通过东口张家口、西口归化,经库伦到达俄国。据此完成6-8题。6.俄国大量需求茶叶,是由于茶叶
A.属于奢侈品,利润高 B.能改善高脂饮食结构
C.有抗寒、抗湿的功效 D.具有明显的药用功能
7.晋商成为“万里茶道”的核心,是因为山西地处
A.集散中心 B.种植产地 C.消费市场 D.加工产地
8.晋商把茶叶加工成茶砖,其主要目的是
A.便于运输 B.美化包装 C.提升品质 D.方便饮用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科学研究机构在长期监测风力发电场的环境过程中发现:风力发电对当地气候造成影响,能让地面显著升温。
下图是风力发电景观照片,据此完成9-11题。
9.近地面大气对流运动显著是因为
A.太阳辐射垂直差异 B.水平气压差异
C.大气气温垂直差异 D.地面性质差异
10.风力发电导致
A.白天大气垂直温差加大 B.白天大气产生了水平运动C.夜间大气垂直温差减小 D.夜间大气形成了逆温现象
11.风力发电过程使地面温度升高最显著的时段是
A.上午 B.正午 C.傍晚 D.夜间
二、非选择题:
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柬埔寨位于亚洲中南半岛南部(如下图所示)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工业起步晚。近年来我国在柬埔寨积极投资服装加工工业,使其逐步成为该国最大的工业部门。柬埔寨对外贸易出口以服装为主,占出口总额70%以上,进口以服装面料为主过去,柬埔寨棉花种植业发展缓慢。2020年1月,实居省(东邻首都金边)与我国农业研究和发展学院签署了一项种植10万公顷棉花的合作协议。此前,我国新疆棉种曾在该国试种,亩产400
多公斤,生产周期为90-100天;在新疆亩产350公斤,生产周期为120天。
(1)解释柬埔寨过去棉花种植业发展缓慢的原因。(4分)
(2)与新疆相比,分析柬埔寨种植棉花的优势自然条件。(6分)
(3)分析柬埔寨发展棉花种植业对本国经济的积极作用。(6分)
(4)说明我国与柬埔寨在棉花产业上合作的意义。(6分)
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板块运动导致南极大陆的自然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东方湖(77°S,105°E)位于俄罗斯南极东方站冰层表面以下4000米处(如下图所示)。科学研究证实,东方湖曾是地表淡水湖,后被封存在厚实的冰冠下至少1500万年。东方湖长约250千米、宽约50千米,平均水温-3℃,是南极大陆140多个冰下湖之一,也是世界最大的冰下淡水湖。
(1)说明东方湖在南极大陆没有冰川之前为淡水湖的原因。(6分)
(2)解释东方湖水温低至-3℃仍不结冰的原因。(6分)
(3)分析当钻穿4000米冰层时,东方湖的湖水迅速沿钻井上升了近500米的原因。(6分)
(4)推测东方湖从地表湖转变为冰下湖的自然演化过程。(6分)
43.【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10分)
随着我国成功申办2022年冬季奥运会,近年来我国冬季冰雪观光、冰上运动旅游蓬
勃发展(如下图所示)。2020年1月6日,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了《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2020》,在2018-2019年冰雪季,我国冰雪旅游人数达到2.24亿人次,冰雪旅游收入约为3860亿元。据统计,前十大客源城市依次是上海、广州、北京、南京、武汉、杭州、深圳长沙、郑州、成都。
指出我国冰雪旅游客源前十位城市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44.【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
湄公河沿岸是东南亚各国人口、农业主要分布区。2019年初,湄公河上游老挝段沙耶武里大坝开始投入运行。2019年12月,大坝下游的老挝和泰国河段河水由黄褐色变成蓝绿混合色(如下卫星图像所示)。
分析湄公河该段河水由黄褐色变成蓝绿混合色的原因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