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安徽省高考试题(文综地理)解析版

合集下载

2010安徽省高考试卷含解析最新版本图文

2010安徽省高考试卷含解析最新版本图文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五大道历史体验馆”项目以五大道历史为背景,以洋楼文化为主线,结合历史图片、历史资料、历史物品、历史人物,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现当年的洋楼生活。

B.“全民阅读”活动是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引导市民多读书、读好书,使读书成为一种体现百姓精神追求的生活方式。

C.由于自贸区致力于营造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使更多金融、物流和IT等专业人才有机会不出国门,就能拿到远超同行水平的“国际工资”。

D.一个民族的文明史实质上就是这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即使经历了深重灾难,也绝不放弃文化的传承与融合,从而促进自我发展的精神升华历程。

2、在画线处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3分)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闹”字①写出浓浓春意,②把视觉与听觉结合在一起写出了场面感。

李清照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般人可能都经历过,③,④,像李清照这样的高手⑤能传神地将这精微的心理描写出来。

答:①②③④⑤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首届“书香之家”颁奖典礼,是设在杜甫草堂古色古香的仰止堂举行的,当场揭晓了书香家庭、书香校园、书香企业、书香社区等获奖名单。

B.专家强调,必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理念,形成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意识,构建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发展模式。

C.市旅游局要求各风景区进一步加强对景区厕所、停车场的建设和管理,整治和引导不文明旅游的各种顽疾和陋习,有效提升景区的服务水平。

D.《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是首次四川针对贫困人群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将精准扶贫确定为重要原则,从最贫困村户人手,让老乡过上好日子。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

,,,。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A.⑥③④①②⑤ B.②⑤①④⑥③ C.②④⑥③①⑤ D.⑥④②⑤③①A.风电属于绿色清洁能源,行业主管部门和相关企业不能墨守成规,应该把握机遇,发挥我们幅原辽阔、风能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风电。

2010年安徽高考试题文综地理解析版

2010年安徽高考试题文综地理解析版

2010年高考文综安徽卷——地理部分第Ⅰ卷(选择题共128分)本卷共32小题,每小题4分,共128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提出,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面临巨大挑战,必须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下图表示1962年~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

完成23--24题。

23.1962~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的总体趋势是A.降幅超过升幅B.逐年上升C.升高约2.1℃D.波动上升24.考查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带来的影响。

根据图中气温变化,可以看出,气温升高,各地的生长期将增长;但是却更易受低温冻害影响;而由于气温升高,蒸发增加,气候将变干,天然湿地面积将缩小。

今日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显示隋唐时期用水充足,有“陆海”(指湖泊和沼泽很多)的美称。

下图示意古长安(今西安市长安区)"八水"位置。

完成25—26题。

25.“八水绕长安”的地质成因之一是渭河平原地壳A.水平错断B.褶皱凹陷C.断裂陷落D.水平张裂26.古长安“陆海”今日不复存在的重要原因是A.秦岭北坡森林植被破坏B.渭河流域水体污染严重C.渭河下游汛期水位上升D.秦岭南坡耕地面积增加【答案】25.C26.A【解析】25.此题考查地质作用及地貌。

渭河平原为断裂陷落的地堑。

26.此题考查环境问题的产生。

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强,人们为了要开垦荒地,增加耕地,大量破坏了植被,使得古长安“陆海”不复存在目前我国每年需要通过远洋货轮进口大量铁矿石。

下图所示区域是我国重要的铁矿石进口地。

完成27~28题。

27.7月将该地铁矿石运往上海,货轮在航行过程中总体上A.顺风顺水B.顺风逆水C.逆风顺水D.逆风逆水11月22日,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观测房屋采光状况时,发现甲楼阴影恰好遮住乙楼三层中部(如图所示),在甲楼顶层GPS测得纬度为31.8366°、经度为117.2179°、高程为96mm。

2010考年全国高考安徽文综试卷试

2010考年全国高考安徽文综试卷试

2010年全国高考安徽文综试卷22.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作、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

它与欧盟的主要区别在于 A.促进了地区经济政治一体化 B.构建了一个地区国家安全共同体C.加强了区域性经济合作D.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提出,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面临巨大挑战,必须加快推进产业结构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图6表示1962年~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

完成23~24题。

23. 1962年-2007年,安徽省平均气温变化的总体趋势是A.降幅超过升幅B.逐年上升C.升高约2.1℃D.波动上升24.气候变化对安徽省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A.各地的生长期缩短B.低温冻害损失减小C.极端天气事件增多D.天然湿地面积扩大今日水资源严重短缺西安市隋唐时期用水充足,有“陆海”(指湖泊和沼泽很多)的美称。

图7古长安(今西安市长安区)“八水”位置。

完成25~26题。

25.“八水绕长安”德地质成因之一是渭河平原地壳A.水平诸断B.褶皱凹陷C. 断裂陷落D.水平张裂26.古长安“陆海”今日不复存在的重要原因是A.秦岭北坡森林植被被破坏B.渭河流域水体污染严重C.渭河下游汛期水位上升D.秦岭难坡耕地面积增加16.5 16.0 15.5 15.0 14.5 14.0 19621967197219771982 19871992199720022007 年份年平均气温(℃)图6图720ºS图 例铁矿图 8目前我国每年需要通过远洋货轮进口大量铁矿石。

图8所示区域是我国重要的铁矿石进口地。

完成27~28题。

27.7月份将该地铁矿石运往上海,货轮在航行过程中总体上A.顺风顺水B.顺风逆水C. 逆风顺水D.逆风逆水 28.图示区域铁矿开采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主题要是A.森林锐减B. 土地沙漠化C.土地盐渍化D.物种灭绝11月22日,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观测房屋采光状况时,发现甲楼阴影恰好遮住乙楼三层中部(如图9所示),在甲楼顶层GPS 测得纬度为31.8366º、经度为117.2179 º、高度为96m 。

2010年高考试题——文综(安徽卷)(解析版)

2010年高考试题——文综(安徽卷)(解析版)

2010高考安徽文综卷解析政治1.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

”A.商品生产者需要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B.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就是失去了使用价值和价值C.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必须是观念上的货币D.回避作为一般等价物在物物交换中起决定作用【解析】分析:试题背景取自教材中引用的马克思经典语录,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本质及其职能”等知识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

在商品流通过程中,能否实现从商品到货币的转化对商品生产者至关重要,因为只有这样商品的价值才能实现,商品生产才能正常进行。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要实现商品的价值,商品生产者就要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A项正确;如果商品不能转化为货币(即卖不出去),商品的价值没有实现,其使用价值没有失去,B项错误;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C项错误;物物交换是直接的商品交换,不需要货币作为媒介,D项错误。

2.风险性事居民投资理财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下列投资理财产品的风险性从低到高排序,正确的是①金融债劵②企业债券③国债④股票A.①③②④ B.③①②④C.④①③②D.②④①③分析:试题取材考生家庭生活实际,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投资收益与风险”、“股票”、“债券”等知识对家庭理财产品的风险性大小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

股票是高风险、高收益同在的投资方式,债券是稳健的投资方式,因此,债券的风险总体上小于股票。

债券是一种债务证书,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的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

其中,国债以中央政府的信誉担保、以税收作为还本付息的保证,因此风险最小;企业债券以企业自身的经营利润作为还本付息的保证,而企业利润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风险较大;金融债券由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发行,与企业债券相比,违约风险较小,但高于国债。

故题中理财产品的风险性从小到大的正确排序是③①②④,正确选项为B。

2010安徽高考文综地理试卷分析

2010安徽高考文综地理试卷分析

2010安徽高考文综地理试卷分析淮南二十一中李小明安徽的高考已过去,但对于我们高三老师来说还没有过去,我们要仔细研究,作为新的教学参考。

2010年的安徽省文科综合试卷,承接了2009年命卷的模式,整体上比较平稳。

政治、历史和地理三学科的分值设置和试题编排均与2009年一致,难度也大致相当。

地理试卷的题量不大,共计十道选择题,两道综合题,但信息量很大,正所谓“小题量,大容量,高分值”,所考查知识点均为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尤其注重对基本原理和规律的考查,难度适中,考生一般能够接受。

地理部分只是在综合题中的小题目的数量上和要求上作了一点微调,整体上看地理试卷继承发展了2009年试卷特征。

1.稳中求新,注重基础试卷中的地理试题,尽管大都是围绕着热点的问题和热点的区域展开的,但最终都落脚在中学地理的主干知识和基本能力之中,如第33题,利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设置的热点,对产业转移,人口迁移、城市化等基础知识的考查。

如第34题,利用“黄河三角洲海岸线变迁”案例,对读图能力及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和区域国土整治内容进行考查。

试题尽管材料新颖,情境新颖,但试题的答案落实在教材中,落实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不偏不怪。

这样既能较好地控制难度,具有较强的区分度,又能很好引导高中地理教学,这是高考地理命题逐渐走向成熟的体现。

今年地理学科的综合题,在设问上有了新的变化,开放性增强了,在答案上给了考生较大思考空间和一定的选择性,例如第34题的第3问,学生可选择自己熟悉问题进行作答,这是一大变化。

2.区域空间性增强在2010年安徽高考说明中,区域地理变动较大,这点在高考地理试题上充分得以体现,命题言而有信、不失信于考生。

区域地理的第25.26题的中国西安市题组,就充分体现了区域地理的山河分布知识;第28题的局域图题组,涉及到区域定位和澳大利亚气候植被分布知识;第31题的北太平洋沉积物中石英沙分布题组,考查世界海陆、国家空间分布,大气环流知识等。

2010高考文综试题及答案解析(课标)

2010高考文综试题及答案解析(课标)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l4页。

时量l50分钟,满分3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所示区域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

2010年5月初,该区域天气晴朗,气温骤升,出现了比常年严重的洪灾。

据此完成l~3题。

1.形成本区域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于A.太平洋 B.印度洋C.大西洋 D.北冰洋2.自2009年冬至2010年4月底,与常年相比该区域可能A.降水量偏少,气温偏高 B.降水量偏多,气温偏高C.降水量偏少,气温偏低 D.降水量偏多,气温偏低3.2010年5月初,控制该区域的天气系统及其运行状况是A.气旋缓慢过境 B.冷锋缓慢过境C.反气旋缓慢过境 D.暖锋缓慢过境图2曲线为某国2000年不同年龄人口数量与0与1岁人口数量的比值连线。

18~65周岁人口为劳动力人口,其余为劳动力人口负担的人口。

假定只考虑该国人口的自然增长且该国从2001年起控制人口增长,使每年新生人口都为2000年新生人口的80%.据此完成4~5题。

4.该国劳动力人口负担最轻、最重的年份分别是A.2019年,2066年 B.2066年,2019年C.2001年,2019年 D.2001年,2066年5.出生人口的减少将最先影响该国劳动力人口的A.数量 B.职业构成C.性别构成 D.年龄构成表1示意我国沿海某鞋业公司全球化发展的历程。

读表l,完成6~8题。

6.该公司①、②阶段的主要发展目标是A.开拓国际市场 B.建立品牌形象C.吸引国外资金D.降低生产成本7.该公司在尼日利亚、意大利建生产基地,可以A.降低劳动成本 B.增强集聚效应C.便于产品销售 D.便于原料运输8.该公司在意大利设立研发中心便于利用当地的A.市场 B.资金C.原料 D.技术图3所示区域内自南向北年降水量由约200mm增至500mm左右,沙漠地区年降水量仅50mm左右。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卷)(含解析版)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卷)(含解析版)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卷)一、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0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如图所示区域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2010年5月初,该区域天气晴朗,气温骤升,出现了比常年严重的洪灾.据此完成28~30题.1.(4分)形成本区域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于()A.太平洋B.印度洋C.大西洋D.北冰洋2.(4分)自2009年冬至2010年4月底,与常年相比该区域可能()A.降水量偏少,气温偏高B.降水量偏多,气温偏高C.降水量偏少,气温偏低D.降水量偏多,气温偏低3.(4分)2010年5月初,控制该区域的天气系统及其运行状况是()A.气旋缓慢过境B.冷锋缓慢过境C.反气旋缓慢过境D.暖锋缓慢过境如图曲线为某国2000年不同年龄人口数量与0与1岁人口数量的比值连线.18~65周岁人口为劳动力人口,其余为劳动力人口负担的人口.假定只考虑该国人口的自然增长且该国从2001年起控制人口增长,使每年新生人口都为2000年新生人口的80%.据此完成4~5题.4.(4分)该国劳动力人口负担最轻、最重的年份分别是()A.2019年,2066年B.2066年,2019年C.2001年,2019年D.2001年,2066年5.(4分)出生人口的减少将最先影响该国劳动力人口的()A.数量B.职业构成C.性别构成D.年龄构成下表是示意我国沿海某鞋业公司全球化发展的历程.读表,完成6~8题.6.(4分)该公司①、②阶段的主要发展目标是()A.开拓国际市场B.建立品牌形象C.吸引国外资金D.降低生产成本7.(4分)该公司在尼日利亚、意大利建生产基地,可以()A.降低劳动成本B.增强集聚效应C.便于产品销售D.便于原料运输8.(4分)该公司在意大利设立研发中心便于利用当地的()A.市场B.资金C.原料D.技术图所示区域内自南向北年降水量由约200mm增至500mm左右,沙漠地区年降水量仅50mm左右.据此完成9~11题.9.(4分)图中甲地区夏季降水量最接近()A.50 mm B.150 mm C.200 mm D.250 mm10.(4分)解决该区域农业用水紧缺的可行措施有()①引湖水灌溉②海水淡化③改进灌溉技术④建水库调节径流.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1.(4分)甲地区农业发达,其成功之处在于()A.提高了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B.调节了降水的季节分配C.调节了降水的年际变化D.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40题为必考题,每道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1~4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2题,共46分)12.(2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图示意某区域多年平均降雪量与雪期(从当年初雪日到次年终雪日的天数)的空间分布.该区域内丘陵区每年因融雪径流造成的土壤侵蚀较为严重.(1)根据等雪期线的分布,分析沿MN一线的地形分布特点.(2)比较甲、乙两地雪期与降雪量的差异,并解释原因.(3)分析位于丘陵区的丙地融雪侵蚀较乙地严重的原因.13.(2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桑蚕的适养温度为20~30℃,生长周期约l个月.桑蚕的饲养需要投入的劳动量较大.我国桑树分布广泛,是世界重要的桑蚕丝生产及其产品出口国,太湖平原、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传统的桑蚕丝主产区.自20世纪末,我国桑蚕养殖业开始了空间转移.图示意我国2000年与2007年桑蚕茧产量(产量大于0.1吨)的省区分布.(1)据图简述我国桑蚕养殖业的发展特点.(2)简述广西桑蚕业迅速发展的优势地理条件.(3)有人建议贵州向广西学习,大力发展桑蚕业.你是否赞成?简述理由.(二)选考题请考生在第14、15、16、17四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010高考安徽卷地理(含答案与解析)

2010高考安徽卷地理(含答案与解析)

地理本卷共32小题,每小题4分,共128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提出,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面临巨大挑战,必须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下图表示1962年~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

完成23--24题。

23.1962~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的总体趋势是A.降幅超过升幅 B.逐年上升 C.升高约2.1℃D.波动上升24.气候变化对安徽省地理环境的影响有A.各地的生长期缩短 B.低温冻害损失减小C.极端天气事件增多 D.天然湿地面积扩大【答案】23.D24.C【解析】23考查读图判读分析能力。

从图中可以看出,1962-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的总体趋势是波动上升的,升高了1℃多。

24.考查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带来的影响。

根据图中气温变化,可以看出,气温升高,各地的生长期将增长;但是却更易受低温冻害影响;而由于气温升高,蒸发增加,气候将变干,天然湿地面积将缩小。

今日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显示隋唐时期用水充足,有“陆海”(指湖泊和沼泽很多)的美称。

下图示意古长安(今西安市长安区)"八水"位置。

完成25—26题。

25.“八水绕长安”的地质成因之一是渭河平原地壳A.水平错断B.褶皱凹陷C.断裂陷落D.水平张裂26.古长安“陆海”今日不复存在的重要原因是A.秦岭北坡森林植被破坏B.渭河流域水体污染严重C.渭河下游汛期水位上升D.秦岭南坡耕地面积增加【答案】25.C26.A【解析】25.此题考查地质作用及地貌。

渭河平原为断裂陷落的地堑。

26.此题考查环境问题的产生。

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强,人们为了要开垦荒地,增加耕地,大量破坏了植被,使得古长安“陆海”不复存在目前我国每年需要通过远洋货轮进口大量铁矿石。

下图所示区域是我国重要的铁矿石进口地。

完成27~28题。

27.7月将该地铁矿石运往上海,货轮在航行过程中总体上A.顺风顺水B.顺风逆水C.逆风顺水D.逆风逆水28.图示区域铁矿石开采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A.森林锐减B.土地沙漠化C.土地盐渍化D.物种灭绝【答案】27.A28.B【解析】27.此题考查读图判读分析能力。

2010高考全国1卷文综-地理部分解析

2010高考全国1卷文综-地理部分解析

2010高考全国1卷文综-地理部分解析
1、C
2、D解析:沿海滩涂围垦,短期内土壤盐度很高,盐碱化严重,改造滩涂所种植植物应具有较强的耐盐性;若缩短滩涂改造时间,需要大量的淡水淋洗土壤以降低盐度。

3、A解析:由图1可知M公司内部员工完成的环节是“网站呼叫”,“设计、采购、市场销售、库存管理——”等。

4、D由图即图例可知:M公司内部,M公司与供应商、物流公司、消费者之间的信息联系是通过“实时信息流”完成的,那么公司的产品销售必须依靠“信息交流平台”。

5A在M公司的组织、经营网络中,面料厂、制衣厂、仓储中心之间的物流都要求有时间限制,而配送仓库与仓储中心、消费者之间的物流运输限制较小,所以配送仓库区位选择最灵活。

6、C解析:9日6点左右市中心北部6千米附近温度最低5-7℃,9日15点左右市中心附近温度最高21-23℃,所以最大温差取值为14-18℃,C. 16℃正确。

7、B解析:由图可知,监测时段被监测区域气温最高值多云天低于晴天A错,从正午到午夜气温整体先升高后降低C错,白天变化比夜间变化剧烈D错,白天变化晴天比多云天强烈B正确。

8、C解析:热岛效应最强的时市中心与郊区的温差最大,四个选项中正确的是9日15时左右温差最大可达4℃左右。

9、D解析:如图S地的纬度低于M地
10、 B解析:在位于大陆上的N地看见太阳正在落下,则N地为昏线此时为北半球的夏半年,如图所示,地中海气候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干热少雨。

火险等级高。

11、 D解析:如图所示无论在R点或R’点看到m、n的形状保持不变。

2010年安徽高考文综答案

2010年安徽高考文综答案

2010年安徽高考文综答案选择题36.(1)的开阔的谷地,有河流灌溉系统,热量满足发展一年一熟的耕作农业,降水量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谷地边缘(灌溉条件较差)区域可以发展畜牧业(农牧业)。

(2)突出变化:冬春季节的降水(雪)量高出多年平均值(约15%—20%);从多年平均状况看,春季持续增温,2010年则表现为4月底前气温持续低于0℃,4月末到5月初气温快速上升到0℃以上。

主要影响:播种期间气温偏低,播种期推后,冬春积雪量超过多年平均值,并在短期发生变化,易形成融雪性洪水灾害。

37. (1)特点:以工商活动为主要功能,辐射范围广,商业活动与周边农村联系密切。

背景:江南地区农副业迅速发展,手工业技术进步,区域性分工与商业活动加强。

(2)特点:主要集中中东部地区,近代工商业的推动,铁路等新式交通的影响,带有殖民地,半殖民地色彩。

影响:改变城市布局,成为列强商品,资本输出的基地,加速自然经济的解体,引起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转变。

(3)中国:列强经济的侵略,近代工业发展缓慢,破产农民难以转化为产业工人。

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工业革命的开展,社会经济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38.(1)激发员工生产和革新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采用合理化建议为企业节省了成本,技术创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

(2)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是宝钢发展的外因,企业内部的组织管理、生产经营、员工素质等是宝钢发展的内在因素,面对外在环境,宝钢通过“最佳实践者”活动变外在压力为内部发展的动力,使企业逆势而上。

(3)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尊重劳动是尊重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尊重劳动是尊重人民群众社会实践主体地位的要求,尊重劳动是以人民群众利益为最高体现的时代要求,劳动者创造的价值通过劳动实现,尊重劳动是尊重实践、提高劳动者生产积极性创造性的最高要求。

2010安徽省高考试卷含解析最新版本图文

2010安徽省高考试卷含解析最新版本图文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五大道历史体验馆”项目以五大道历史为背景,以洋楼文化为主线,结合历史图片、历史资料、历史物品、历史人物,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现当年的洋楼生活。

B.“全民阅读”活动是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引导市民多读书、读好书,使读书成为一种体现百姓精神追求的生活方式。

C.由于自贸区致力于营造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使更多金融、物流和IT等专业人才有机会不出国门,就能拿到远超同行水平的“国际工资”。

D.一个民族的文明史实质上就是这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即使经历了深重灾难,也绝不放弃文化的传承与融合,从而促进自我发展的精神升华历程。

2、在画线处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3分)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闹”字①写出浓浓春意,②把视觉与听觉结合在一起写出了场面感。

李清照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般人可能都经历过,③,④,像李清照这样的高手⑤能传神地将这精微的心理描写出来。

答:①②③④⑤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首届“书香之家”颁奖典礼,是设在杜甫草堂古色古香的仰止堂举行的,当场揭晓了书香家庭、书香校园、书香企业、书香社区等获奖名单。

B.专家强调,必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理念,形成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意识,构建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发展模式。

C.市旅游局要求各风景区进一步加强对景区厕所、停车场的建设和管理,整治和引导不文明旅游的各种顽疾和陋习,有效提升景区的服务水平。

D.《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是首次四川针对贫困人群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将精准扶贫确定为重要原则,从最贫困村户人手,让老乡过上好日子。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

,,,。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A.⑥③④①②⑤ B.②⑤①④⑥③ C.②④⑥③①⑤ D.⑥④②⑤③①A.风电属于绿色清洁能源,行业主管部门和相关企业不能墨守成规,应该把握机遇,发挥我们幅原辽阔、风能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风电。

2010年_全国高考文综新课标卷地理部分_高清图高校对_含解析

2010年_全国高考文综新课标卷地理部分_高清图高校对_含解析

2010年文科综合(新课标全国卷)36.(2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图5示意某区域多年平均降雪量与雪期(从当年初雪日到次年终雪日的天数)的空间分布。

该区域内丘陵区每年因融雪径流造成的土壤侵蚀较为严重。

图5(1)根据等雪期线的分布,分析沿MN一线的地形分布特点。

(12分)(2)比较甲、乙两地雪期与降雪量的差异,并解释原因。

(6分)(3)分析位于丘陵区的丙地融雪侵蚀较乙地严重的原因。

(8分)36.(1)等雪期线在中部地区向北(东北)凸出。

表明沿MN一线中部雪期短于其东西两侧地区。

即东西部气温持续低于0ºC的时间较长;中部气温持续低于0ºC的时间较短。

因此,中部地势较低(为平原),东西部地势较高(为山地)(东西高,中间低)。

(2)甲地雪期比乙地短,原因是甲地纬度低于乙地。

甲地降雪量比乙地多,主要是因为甲地比乙地距海近,水汽更为充足。

(3)丙地属于丘陵地形,地势低于乙地,融雪径流量大于乙地;丙地比乙地受到更多人类活动的影响(如林地被毁,过度垦荒等),丙地更易被侵蚀。

【详细步骤】:首先考查区域空间定位的能力,只有判断出是我国东北地区,才能清楚各种地彤的分布,而地形是分析雪期、降雪量、侵蚀差异的基础和关键,其次考查地图叠加分析、等值线阅读、区域时比分析等能力,所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影响侵蚀强度的因素等,它们全部是主干知识中的枢纽知识。

由于东北地区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区域,加上考查的知设点又是常见的主干知识,因此本题难度不大。

第(1)题,由经纬度判断图示地区是我国的东北地区,M处位于大兴安岭,N处位于长白山地,两者之间是东北平原。

等雪期线中段向北(东北)凸出,表明地势高的山地气温低,雪期长;地势低的平原地区气温高,雪期短。

第(2)题,从图上可以读出甲、乙两地雪期的长短,影响雪期长短的因素主要是气温。

甲、乙都位于山地,但是乙地的纬度更高,气温更低。

根据等降雪量线可以看出甲地多于乙地,原因是东北地区的水汽主要来自太平洋,甲地距海近,位于长白山地的迎风坡,降水量更多。

2010年高考试题(安徽卷)解析版

2010年高考试题(安徽卷)解析版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历史12.安徽六安双墩汉墓遗址被评为全国“2006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图2所列物品不可能由该墓葬出土的是A B C D12.C 解题的关键抓住题干的时间限定,六安双墩汉墓,青花瓷元朝时出现,不可能出现。

13.西晋杜育的《荈赋》是我国第一篇以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某班兴趣小组以此为题材对茶的起源问题进行探究后,形成了以下四种意见,其中最合理的是A.文学作品不具有史料价值,不能以此确定茶的起源B.文学作品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仍不能据此确定茶起源于晋代C.唐代《茶经》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应据此确定茶起源于唐代D.传说神农氏发现了茶,可据此确定茶起源于神农氏时期13.B 文学作品不能作为信史,但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具有一定史料价值,排除A,《荈赋》是以茶为主题的作品,出现在西晋,所以排除C,传说不可以作为史实,排除D。

14.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

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14.C 题目给了三句话,最后得出“秦制之得亦明矣”,这里的秦制指的是秦朝的郡县制,郡县制有利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因此选D,A,B都是材料中的一部分,不够全面。

材料无法体现郡县取代分封的历史必然,重在秦制中央集权之得,因此排除D.15.图3 是辛亥革命时期的漫画《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它表明A.清朝统治面临崩溃B.保路风潮已被镇压C.武昌起义即将爆发D.革命派的实力强大15.A 仔细观察图和注释,漫画瓢上有一个“鄂”字,标题《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表明清政府统治危机四伏,已经顾此失彼。

B不能体现顾此失彼,C无法体现材料所体现的形势,武昌起义只是其中一个瓢,无法准确的表达当时的形势。

(完整word版)2010高考文综全国卷2地理部分解析版

(完整word版)2010高考文综全国卷2地理部分解析版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2)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部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2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

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 是2010年3月中旬发生在我国的沙尘暴的一幅遥感影像,图中色调由浅至深,依次是云层,被卷到空中的沙尘和陆地表面。

读图1,完成1-3题。

1.该沙尘暴发生地位于A.副极地低压带B.西风带C.副热带高压带D.东北信风带2.导致该沙尘暴的天气系统是A.反气旋、冷锋B. 反气旋、暖锋C. 气旋、冷锋D. 气旋、暖锋3.影像中部显示的是该沙尘暴的A.中心区,沙尘扬升B.边缘区,沙尘扩散C. 中心区,沙尘沉降D. 边缘区,沙尘沉降图2示意某河流入海径流量和输沙量的逐年变化。

读图2,完成4-5题。

4.图中信息表明该河流A.1950-1969年输沙量与径流量年变化同步B.1985年之后输沙量和径流量变化趋势相反C.1950-2005年输沙量的变化率高于径流量的变化率D.高径流量年份与高输沙量年份逐一对应5.比较1984年以来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流域内A.气候变暖、变干的速度日益加快B.水土保持和水利工程效益显著C.地质灾害得到有效控制D.水资源总量呈波动式下降巴西的柑橘产量位居世界前列。

巴西柑橘果酱生产几乎全部集中在东南部沿海的S州。

该州面积不大,拥有大型港口。

2010年高考文综地理部分(全国卷1)解析及答案

2010年高考文综地理部分(全国卷1)解析及答案

2010年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全国1卷)(地理部分)江苏北部沿海滩涂围垦,需要经过筑堤、挖渠等工程措施和种植适应性植物等生物措施改造,4~5年后才能种植粮食作物。

据此完成1~2题。

1. 改造滩涂所种植的适应性植物应A.耐湿B.耐旱C.耐盐D.抗倒伏2.若缩短滩涂改造时间,需投入更多的A.花费B.农家肥C.农药D.淡水北京的王女士登录总部位于上海的M 公司(服装公司)网站,订购了两件衬衣,两天后在家受到货。

图1示意M 公司的企业组织、经营网络。

据此完成3~5题。

3.王女士此次购买的衬衣,在M 公司员工完成的环节是A 设计B 提供面料C 加工D.送货上门4.M 公司的产品销售依靠A 大型服装超市B 服装专卖店C.代理销售商 D 信息交流平台5.在M 公司的组织、经营网络中,区位选择最灵活的是A 配送仓库B 面料厂C 制衣厂D 仓储中心自谋城市市中心向南、向北分别设若干站点,监测城市气温的时空分布。

监测时间为8日(多云)9时到9日9(晴)18时。

监测结果如图2所示。

据此完成6-8题。

6.图示的最大温差可能是时间/h 市中心 北南 图224M 公司 M 公司的供应商 供应商完成的物流 物流公司完成的物流 实时信息流 图1A .4℃ B.12℃ C. 16℃ D. 18℃7.监测时段被监测区域气温A .最高值多云天高于晴天 B.白天变化晴天比多云天强烈C .从正午到午夜逐渐降低 D.白天变化比夜间变化平缓8.下午时间中热岛效应最强的是A .8日15时左右 B.8日22时左右 C. 9日15时左右 D.9日18时左右假设从空中R 点看到地表的纬线m 和晨昏线n 如图3所示。

R 点在地表的垂直投影为S.据此完成9~11题。

9.S 地的纬度A .与M 第相同 B. 介于M 、N 两地之间C .高于N 地 D. 低于M 地10.如果在位于大陆上的N 地看见太阳正在落下,则这一时期A .S 地的白昼比N 地长 B.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火险等级高C .巴西东南部正值雨季 D. 长江口附近海水盐度处于高值期11.若R 点沿直线RSA .上升,看到m 、n 的两焦点间距离加大B .下降,看到m 、n 的两焦点间距离加大C .上升,看到m 、n 呈现弯曲方向相反的相交曲线D .上升或下降,看到m 、n 的形状保持不变第Ⅱ卷(非选择题)36.(3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个题。

2010年高考文综安徽卷地理试卷分析

2010年高考文综安徽卷地理试卷分析

2010年高考文综安徽卷地理试卷分析作者:张忠梅来源:《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0年第07期一、试卷的总体评价分析今年安徽省文综地理试题,基本延续了以往的思路,难度适中,而且符合我省高考“考试说明”和考纲的规定,没有超纲、偏怪试题,尤其重视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的考查,凸显图表的考查功能。

其具体特点如下。

1.传承与稳定。

2010年我省所考地理试题在文综卷中所占的比例,以及知识点的考查,与往年无明显差异,体现了新课改下高考命题日臻成熟的发展态势。

重视基础知识与能力要求的平衡,试题图表清晰、设问指向明确,不产生歧义,符合高中生的认知特征。

试卷构成合理,自然地理知识约占60%,人文地理知识约占40%,人文地理部分的比重较以往有所提高,自然地理知识所占比重仍较大,和2009年的高考文综地理试卷构成非常接近。

试题覆盖面较广,符合我省中学教学实际,有利于指导中学地理的课堂教学。

2.创新与发展。

主要体现在试题通过多种形式的地图如气温曲线图、水系图、日影图等和文字材料来考查相关地理知识和地理学科能力,形成无图不成题的考查模式。

3.体现安徽的特色。

以安徽省1962--2007年的年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图以及安徽省人口迁移及接受产业转移的图利义字材料来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地方特色。

4.重视基础,兼顾能力培养。

许多选择题经过分析最终都可以回归课本,找到答案。

例如选择题第25题“渭河平原地壳的成因”答案可追溯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山岳的形成》中关于断层的那段内容“断层中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谷地和低地,如我国的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等”,断层中相对下降即断裂陷落,答案也就显而易见了。

5.体现了地理学科特色,突出了学科价值。

突出考查的是读图能力和对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地理现象的分布描述以及其发生原因的分析。

二、试卷结构2010年高考文综安徽卷的地理试卷继续沿袭2009年的试卷题型组成,分为客观试题和主观试题两部分。

试卷2010年全国高文综考安徽文综

试卷2010年全国高文综考安徽文综

2010年全国高考安徽文综试卷22.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作、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

它与欧盟的主要区别在于 A.促进了地区经济政治一体化 B.构建了一个地区国家安全共同体C.加强了区域性经济合作D.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提出,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面临巨大挑战,必须加快推进产业结构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图6表示1962年~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

完成23~24题。

23. 1962年-2007年,安徽省平均气温变化的总体趋势是A.降幅超过升幅B.逐年上升C.升高约2.1℃D.波动上升24.气候变化对安徽省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A.各地的生长期缩短B.低温冻害损失减小C.极端天气事件增多D.天然湿地面积扩大今日水资源严重短缺西安市隋唐时期用水充足,有“陆海”(指湖泊和沼泽很多)的美称。

图7古长安(今西安市长安区)“八水”位置。

完成25~26题。

25.“八水绕长安”德地质成因之一是渭河平原地壳A.水平诸断B.褶皱凹陷C. 断裂陷落D.水平张裂26.古长安“陆海”今日不复存在的重要原因是A.秦岭北坡森林植被被破坏16.5 16.0 15.5 15.0 14.5 14.0 19621967197219771982 19871992199720022007 年份年平均气温(℃)图6B.渭河流域水体污染严重C.渭河下游汛期水位上升D.秦岭难坡耕地面积增加20ºS图 例铁矿图 8目前我国每年需要通过远洋货轮进口大量铁矿石。

图8所示区域是我国重要的铁矿石进口地。

完成27~28题。

27.7月份将该地铁矿石运往上海,货轮在航行过程中总体上A.顺风顺水B.顺风逆水C. 逆风顺水D.逆风逆水 28.图示区域铁矿开采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主题要是A.森林锐减B. 土地沙漠化C.土地盐渍化D.物种灭绝11月22日,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观测房屋采光状况时,发现甲楼阴影恰好遮住乙楼三层中部(如图9所示),在甲楼顶层GPS 测得纬度为31.8366º、经度为117.2179 º、高度为96m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高考文综安徽卷——地理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128分)
本卷共32小题,每小题4分,共128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提出,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面临巨大挑战,必须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下图表示1962年~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

完成23--24题。

23.1962~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的总体趋势是
A.降幅超过升幅B.逐年上升C.升高约2.1℃D.波动上升
24.考查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带来的影响。

根据图中气温变化,可以看出,气温升高,各地的生长期将增长;但是却更易受低温冻害影响;而由于气温升高,蒸发增加,气候将变干,天然湿地面积将缩小。

今日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显示隋唐时期用水充足,有“陆海”(指湖泊和沼泽很多)的美称。

下图示意古长安(今西安市长安区)"八水"位置。

完成25—26题。

25.“八水绕长安”的地质成因之一是渭河平原地壳
A.水平错断
B.褶皱凹陷
C.断裂陷落
D.水平张裂
26.古长安“陆海”今日不复存在的重要原因是
A.秦岭北坡森林植被破坏
B.渭河流域水体污染严重
C.渭河下游汛期水位上升
D.秦岭南坡耕地面积增加
【答案】
25.C
26.A
【解析】
25.此题考查地质作用及地貌。

渭河平原为断裂陷落的地堑。

26.此题考查环境问题的产生。

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强,人们为了要开垦荒地,增加耕地,大量破坏了植被,使得古长安“陆海”不复存在
目前我国每年需要通过远洋货轮进口大量铁矿石。

下图所示区域是我国重要的铁矿石进口地。

完成27~28题。

27.7月将该地铁矿石运往上海,货轮在航行过程中总体上
A.顺风顺水
B.顺风逆水
C.逆风顺水
D.逆风逆水
11月22日,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观测房屋采光状况时,发现甲楼阴影恰好遮住乙楼三层中部(如图所示),在甲楼顶层GPS测得纬度为31.8366°、经度为117.2179°、高程为96mm。

完成29~30题。

29.隔25小时再次观测时,甲楼阴影可遮挡乙楼
A.二层西部
B.四层东部
C.五层西部
D.七层东部
30.此后一个月内
A.法国进入冷饮畅销期
B.广东省进入雨季
C.澳大利亚播种小麦
D.云南省昼短夜长
【答案】
29.B
30.D
【解析】
29.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根据材料和图可以看出该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位于北半球,隔25小时再次观测时,太阳直射点往南移动了,高度角减小,影子向楼上移动;且太阳向西边移动,所以甲楼阴影将向东移动。

所以选B。

30.此后一个月,即12月22日,为冬至日。

法国、广东省、云南省均位于北半球,澳大利亚为南半球。

所以AB不对;澳大利亚播种小麦的时间为3—5月,C不符合。

所以选D。

石英是一种稳定物质,广泛存在于岩石、沙土中。

深海沉积物中的石英短时期内不会自生自灭。

图10示意北太平洋沉积物中含量分布。

完成31~32题。

31.北太平洋沉积物中的石英主要源自
A.北美西部荒漠地区
B.日本东侧海底火山
C.亚洲内陆荒漠地区
D.北美西侧海底火山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72分)
33.(28分)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指出,我国纺织服装工业产业布局不尽合理,80%的生产能力集中在沿海地区。

鼓励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纺织服装加工基地。

材料二:《安徽省人口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指出,2005年全省外出人员达1000万左右。

把人口发展纳入城乡经济、社会规划统筹考虑,利用区域规划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

安徽省部分人口迁移及承接部分服装加工基地示意图
(1)分析图示服装加工基地转移和人口迁移的原因。

(15分)
(2)据此说明产业转移对安徽省未来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的影响。

(13分)
【答案】
(1)安徽与广东等省相比,原材料、劳动力、水、土地、能源等供给充足,生产成本低;广东等省产业结构升级、生态环境压力增大;安徽临近沿海发达地区,对外交通日益完善,市场广阔,政策扶持力度大。

与安徽相比,广东等省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完善。

(2)安徽的工业化进程加快,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水平提高。

向发达地区迁移的人口减少,其他地区人口迁入增加。

省内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加快,城镇规模扩大,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34.(32分)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区域地表形态的变化往往受另一个区域物质运动的影响。

某区域不同时期海岸线位置示意图
(1)描述图示期间该区域陆地变化特点,并指出其泥沙主要来源区。

(10分)
(2)泥沙主要来源区哪些气象灾害会加速该区域陆地面积变化?为什么?(10分)
(3)简述该区域或泥沙主要来源区如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12分)
【答案】
(1)陆地面积扩大;向东北方向扩展;延伸速度越来越快。

黄土高原。

(2)暴雨、洪涝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地形破碎,沟谷发育,坡度大,暴雨和洪水对地表的侵蚀强度大,形成的径流搬运能力强,携带大量泥沙,在该区域沉积。

(3)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如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善排灌条件、推广节水技术和优良品种等;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如退耕还林还草、保持水土、治理盐碱地和风沙地、建设农田防护林网,实现农业综合开发,转变经营方式,如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等;优化产业生产结构,如农林牧渔相结合、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等;加强农业生产专业化、地区专门化,如建设各种商品农业基地等。

【解析】
(1)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及其原因。

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于黄河流经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进入下游入海口,由于流速减慢,泥沙不断沉积形成陆地。

所以该区域陆地面积在不断扩大,并且不断向东北方向扩展;由于泥沙不断在增加,所以延伸速度越来越快。

(2)考查黄河的泥沙主要来自黄土高原,容易受到暴雨、洪涝等灾害的影响。

由于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地形破碎,沟谷发育,坡度大,暴雨和洪水对地表的侵蚀强度大,形成的径流搬运能力强,携带大量泥沙,在该区域沉积。

(3)考查黄土高原国土整治。

针对黄土高原的生态问题,要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农业综合开发,转变经营方式,优化产业生产结构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