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贸易关系演变及启示共25页文档
关于我国对日贸易发展状况研究正文
关于我国对日贸易发展状况研究一、中日经贸合作的发展历程自二战结束至今的六十余年里,中日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往有了很大发展。
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中日之间的经贸往来经历了从民间交往到半官方半民间交往再到官方交往的变化,特别是1972年中日复交以来的三十多年,在两国政府和经济界的共同努力下,两国的经济关系更是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经贸交往领域逐步扩大到了商品贸易、技术贸易、企业投资、资金合作等广泛的领域。
中日两国的地缘关系以及中日经济本身所存在的互补性,使中日两国保持着长期的贸易伙伴关系。
到2004年为止,日本已经连续十三年保持着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而且是中国最主要的直接投资来源国,而中国对日本的发展也日益产生重要作用,使得日本对中国的依赖性越来越大,但是其发展历程却是十分曲折的,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贸易开始阶段。
二战结束后的冷战时期,日本追随美国对华实施经济封锁。
但是民间的交易却未因此而停止,但是由于两国尚未确立正式的外交关系,所以民间的贸易往来规模小、交易量小、商品种类少并且只是初级廉价的商品。
1959年开始中国首先伸出了“橄榄枝”,提出了改善中日关系的政治三原则,在此基础上,最终形成了中日政治三原则、贸易三原则和正经不可分原则,这又更进一步推动了贸易发展。
1962年11月,在北京签订的《中日民间贸易备忘录》和《五年贸易协定》成为中日关系史上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半官半民的备忘录贸易,为发展中日两国贸易开辟了新的途径。
但由于政治方面的障碍,两国的经贸交往关系主要是民间层次上的,贸易额很小。
此间大部分年份,中日贸易总额都不到1亿美元甚至中断,最高的年份,如1971年,中日贸易总额也仅为9.01亿美元。
第二,双边贸易波浪型发展阶段。
1972年9月,田中首相正式访华,发表了两国友好声明,这是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开始。
此事不仅使两国的政治关系解冻,也为双边经贸发展迎来了春天。
此后,双方的进出口贸易进入迅速增长阶段。
国际贸易之中日贸易浅谈
中国已成为日本第一大 贸易伙伴!
日 本
如果中日断 绝贸易往来, 各方经济会 有何变 化???
对中国来说,日本是我们的主要 出口市场,重要的技术和设备的进 口国,还是我们引进外资的重要国 家,现在日本在华的三资企业有三 万多家,在这些企业工作的中国人 大约有一百万人,日本在华投资的 企业增加了中国的就业机会。目前 在中日贸易中,有60%的产品是日 本企业在中国生产,然后又出口到 日本市场
贸易使每个人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2)从长期来看中国本身在国家上 形象不佳,断交会严重影响国外投 资者对中国市场的信心。在中国经 济减速和转型期间十分不利。中国 损失可能更大。
中日爆发贸易战对世界的影响!
总之,中日两国的互补性和互 惠性,是面向21世纪中日贸易 合作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只要中日双方都能本着“平等 互利,优势互补,真诚合作, 共同发展”的原则,消除人为 障碍,中日经济贸易合作前景 将更加光明。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日 本的贸易关系更加密切
(一)日本成为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
第一
中日双边贸易增长速度基本 高于中国全国水平。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走势图表
第二 中日双边贸易占中国全国比重 高。
(二)中国也是日本重要的贸易伙伴
一方面
日中双边贸易的增长速度高于日本全 国对外对外贸易的增长速度
另一方面 日中双边贸易在日本全国 对外贸易中的比重基本呈 现上升的趋势。
(三).贸易产品结构发生转移
• 20世纪70年代~80年代 • 日本向中国出口产品主要是高附加值消费品、 生产所需的机械设备、成套设备; • 中国向日本出口产品主要是煤炭等原材料产品 和粮食食品等初级产品(80年代中期以前); 电机、电器设备、机械设备及纺织品等工业制 成品(80年代中后期)。
中日贸易摩擦案例
中日贸易摩擦案例中日贸易摩擦一直是国际贸易领域的热点问题,两国之间的贸易纠纷时有发生。
其中,最为引人关注的是2010年至2013年间的中日贸易摩擦案例。
本文将就此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其背景、原因、影响以及解决方案。
背景。
2010年,中日之间的贸易摩擦愈演愈烈。
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日本政府对中国出口的稀土实施了限制,稀土是许多高科技产品的关键原材料,中国是全球稀土的主要生产国,因此这一举措引起了中国政府和企业的极大不满。
另外,中日之间在钓鱼岛领土主权问题上的分歧也加剧了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贸易摩擦也因此升级。
原因。
中日贸易摩擦的根本原因在于双方在贸易政策、资源分配、政治关系等方面存在分歧。
首先,日本对中国出口的稀土实施限制,主要是出于保护自身资源和环境考虑,但这一举措严重影响了中国的相关产业和出口。
其次,钓鱼岛领土主权争端使得两国政治关系紧张,进而影响了双边贸易合作。
双方在经济政策、贸易政策等方面存在分歧,也是导致贸易摩擦的重要原因。
影响。
中日贸易摩擦对双方的影响都十分严重。
首先,中国的稀土产业受到了严重影响,出口受阻,相关企业面临生存困境。
日本的一些高科技企业也因为稀土限制而面临原材料短缺的问题。
其次,两国之间的贸易额大幅下降,经济合作受到了严重影响。
双方政治关系的紧张也使得其他领域的合作和交流受到了牵连。
此外,中日贸易摩擦也对国际市场造成了一定的不稳定因素,影响了全球经济的发展。
解决方案。
针对中日贸易摩擦,双方需要通过对话和协商来寻求解决方案。
首先,双方应该就稀土出口限制等贸易问题展开对话,寻求互利共赢的解决方案。
其次,中日两国需要就钓鱼岛争端等政治问题进行沟通和协商,寻求缓和双边关系的途径。
双方还可以通过加强经济合作、促进贸易自由化等方式来化解贸易摩擦,共同推动地区和全球经济的发展。
结语。
中日贸易摩擦对双方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但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希望在未来的合作中,中日双方能够加强沟通,增进互信,化解分歧,共同推动地区和全球经济的繁荣与稳定。
中国-日本贸易关系
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
中日贸易额从1978年的48.2亿美元 发展到2007年的2360亿美元,增长 48倍。期间,日本连续11年为中国第 一大贸易伙伴。2007年中国首次成 为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
(四)贸易调整时期(新世纪以来)
•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日贸易持续增长。据中方统计,2007年中 日贸易额达2360.2亿美元,据日方统计达到2371.2亿美元,连 续第9年创下新高(见表10—8)。在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和 日本经济长期低迷的背景下,中日贸易的相互依赖关系发生了巨 大变化,即中国在日本对外贸易中所占地位的提高和日本在中国 对外贸易中所占地位的下降。 虽然中日贸易的相互重要性有所变动,但日本制造业等优势 产业向中国转移的幅度和规模正在加速,很多企业在中国投资设 厂,实现产品部件的本地化,并将产品在中国市场直接销售,这 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中国从日本的直接进口需求,而这部分贸易 额是无法反映在双边贸易数字中的。中国对日本的电气设备、机 械设备、化纤、塑料等资金、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进口集中度仍然 较高,依赖性较强。
中日贸易
中国出口额前三位的贸易国家或地区是美国、香港、 日本;而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是中国,其次是美国和 韩国。
中国进口最大的贸易伙伴是日本,其次是韩国和台 湾;日本进口最大贸易伙伴依然是中国,其次是美国和 澳洲。
中日贸易的特点
(一)双边贸易持续增长,互为 重要的贸易伙伴 (二)中日双方贸易统计有较大 差异
(三)中国对日出口产品结构 不断优化
(四)投资带动贸易效果十分明显
中日双边贸易
中日贸易关系存在的问题
(一)历史问题影响中日贸易关系发展 (二)中日贸易摩擦有不断加剧之势 (三)“中国威胁论”有碍中日经贸关系 的顺利发展 (四)中日两国在区域经济合作方面进展 缓慢 (五)日本对中国产品实施严格的技术 性贸易壁垒
浅谈中日贸易
浅谈中日贸易关键词:倾销摩擦发展国贸一班1112310102武亚男浅谈中日贸易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友邻,也是睦邻友好的邦交,历史上,日本对中国完成了由一个膜拜者到一个侵略者的转变,而中国,则逐渐地由一个被膜拜者堕落为受侵略者。
而在中国与日本接触的几百年中,中日贸易则经过了曲折的发展,逐步走向成熟。
关于中日贸易的发展,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古代中日贸易古代中日民间贸易源远流长,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公元前3世纪——公元6世纪,为初始阶段。
由于受造船、航海条件的制约,加上日本商品交换意识淡薄,中日民间贸易只是一种偶然的、非定期的往来,且以简单的物物交换方式进行,但它却成为两国民间贸易长河的源头,为以后大规模的贸易往来奠定了基石。
2.公元9世纪中叶——14世纪,为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民间商船往来频繁,成为无国交时代两国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奠定了明清时期两国民间贸易鼎盛的基础。
3.16世纪20年代——19世纪中叶,为鼎盛及由盛转衰阶段。
这300多年的中日民间贸易发展颇为曲折,先是在海禁逆境中顽强成长的走私贸易,尔后是乘风破浪、长途跋涉、迂回辗转的转口贸易和中介贸易,最后终于迎来了海禁解冻后欣欣向荣的自由贸易,充分显示了民间贸易那荡气回肠的气势和所蕴含的强大生命力。
此后,由于日本政府对贸易的限制明显加强,两国贸易才走向衰落。
近代中日贸易在跨入近代社会的时候,中国与日本几乎处于相同的困难境地。
国门被迫打开,西方物美价廉的商品铺天盖地而来,社会旧有的经济秩序和基础受到前所未有的强烈冲击,面临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附庸的危险。
当清朝政府开始兴办洋务,对现有经济制度进行有限改革的时候,在日本,倒幕废藩后成立的明治政府,也相继颁布了一系列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措施,开始了闻名于世的“明治维新”。
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与中国“洋务运动”的失败,使得两国从此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
日本逐渐跻身于世界资本主义强国,并最终发展成为军国主义,而中国则慢慢坠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
中日对外贸易发展及现状
中日对外贸易发展及现状1. 引言说到中日对外贸易,那真是一段充满故事的旅程。
中日两国,像是两个好朋友,从早年的小打小闹到如今的亲密无间,贸易关系越发紧密。
要说这条贸易之路,可真是波澜壮阔,充满了惊喜和挑战。
今天咱们就来轻松聊聊这个话题,看看这对“好朋友”是如何互相扶持、共同成长的。
2. 中日贸易的历史回顾2.1 起步阶段一开始,中日贸易并不是那么顺利,像是两个人刚认识,互相都带着些许戒备。
早在唐朝时期,丝绸、陶瓷就开始在两国间流通,但那时候的贸易规模小得可怜,更多的是个体商人之间的交易。
直到19世纪中叶,随着明治维新,日本迅速现代化,贸易才开始逐步上升。
哎,那时候的日本就像是一个刚刚长大的孩子,渴望着外面的世界,像海绵一样吸收着各种新鲜事物。
2.2 逐渐发展进入20世纪后,中日贸易渐渐走上了正轨。
尤其是二战后,随着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两国之间的商品交换变得频繁。
中国的农产品、日本的电子产品,大家各自拿出看家本领,互相“搭伙”。
说实话,这种互补的关系,让人觉得双方就像是一对珠联璧合的搭档,缺一不可。
3. 现代中日贸易现状3.1 当前规模如今,中日贸易规模真的是大到让人咋舌,成了全球重要的经济体之一。
数据显示,2022年,中日双边贸易额达到了几千亿美元,真是让人目瞪口呆!日本的汽车、机械设备在中国市场风生水起,而中国的电子产品、纺织品也在日本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这种合作,就好比是两个人一起开了一家店,互相帮衬,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3.2 未来发展当然,前路也并非一帆风顺。
最近几年,国际形势变幻莫测,中日关系也受到了一些挑战。
不过,贸易依旧是两国关系中的重要纽带。
比如说,环保、科技等领域,双方都有合作的潜力。
这就像是两个老朋友,虽然偶尔有争执,但依然愿意坐下来聊聊,共同面对未来的挑战。
4. 结论综上所述,中日对外贸易的发展,既是历史的积淀,也是现代的选择。
就像人生的旅途,坎坷不平却又充满希望。
面对未来,我们期待这对“好朋友”能够继续携手同行,共同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中日贸易
中日贸易依赖关系之新变近年来,在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日本经济停滞的背景下,中日贸易的相互依赖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就是中国在日本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的提高和日本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的下降。
2004年5月份以后,日本作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被扩大了的欧盟所取代,中国在日本外贸易中所占比重超过了日本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
二、中国对日依赖度下降早在改革开放前夕的1978年,日本即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进口来源地和仅次于香港的第2大出口市场,其在中国的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中所占比重分别达23.4%、17.6%和28.5%。
改革开放以后,中日贸易虽然有很大发展,但是其增长速度却低于中国对外贸易总体的增长速度。
在1980年至2003年期间,中国的对外贸易总额增长了21倍(其中出口增长23倍、进口增长19倍),而中日贸易总额却只增长了14倍。
对日贸易在中国对外总额中所占比重由1980年的22.4%降至2003年的15.7%,其中对日出口从20.9%降至13.6%、自日进口从23.8%降至18.0%。
1993年以后日本虽然连续11年保持了作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但是其与美国、欧盟的差距明显缩小。
特别是作为中国的出口市场,日本由仅次于香港的第2位降至次于美国、香港和欧盟的第4位。
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中取代日本所占份额的主要国家和地区,当属美国和亚洲四小龙(特别是韩国和中国台湾省)。
美国成为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
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和中美建交,中美贸易迅速发展。
从中美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来看,1978年仅为4.8%,相当于中日贸易总额的1/5,但到2003年则扩大到14.8%,其与中日贸易相比只有1个百分点之差。
其中中国对美出口在中国出口总额中的比重则由2.8%(相当于对日出口的1/6)升至21.1%(相当于对日出口的1.5倍)。
如果将香港的对美出口包括在内,美国实际上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起就成为了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
九一八事变后的中日贸易关系调整与影响
九一八事变后的中日贸易关系调整与影响九一八事变是指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队在中国东北发动侵略战争的事件。
这一事件不仅对中日两国的政治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带来了调整和变化。
一、贸易关系调整的背景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了中国东北地区,并在随后的几年里逐步扩大了占领区域。
这使得中日两国的贸易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
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和工业基地,日本占领后,大量资源被日本掠夺,导致中国的经济遭受重创。
同时,日本还通过控制中国的贸易港口,限制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
二、中日贸易关系的调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中日贸易关系的调整。
首先,中国政府加强了对日本商品的限制和抵制。
他们鼓励国内企业生产替代日本商品的产品,并提高了对日本商品的关税。
此外,中国政府还积极寻求与其他国家建立贸易关系,以减少对日本的依赖。
三、中日贸易关系调整的影响九一八事变后,中日贸易关系的调整对两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中国的经济遭受了巨大损失。
日本掠夺了中国东北地区的资源,使中国的工业和农业生产受到了严重破坏。
其次,中国采取的限制和抵制措施对日本经济也造成了一定影响。
中国市场对于日本商品的需求减少,使得日本的出口受到了限制。
此外,中国政府积极寻求与其他国家建立贸易关系,使得中国的贸易多元化程度提高,减少了对日本的依赖。
四、中日贸易关系调整的启示九一八事变后,中日贸易关系的调整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启示。
首先,我们应该意识到贸易关系的稳定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中日贸易关系的调整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损失,这也提醒我们在发展贸易关系时要保持谨慎和平衡。
其次,我们应该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减少对进口商品的依赖。
中国政府鼓励国内企业生产替代日本商品的产品,这也提醒我们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减少对外国技术的依赖。
总之,九一八事变后中日贸易关系的调整对中日两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日贸易来往
公元前3世纪——公元6世纪, 东汉光武帝时起,中日就开始零星贸易,这是中日贸易的起始,由于受造船、航海条件的制约,加上日本商品交换意识淡薄,中日民间贸易只是一种偶然的、非定期的往来,且以简单的物物交换方式进行, 日本多次遣贡使来中国期间自然都有一定数量的物品交易。
东汉时日本还接受了汉王朝颁赐的“汉委 倭 奴国王”金印。
此金印至今尚存日本。
不难看出两国之间的还是贸易一定有所发展,它成为两国民间贸易长河的源头,为以后大规模的贸易往来奠定了基石。
公元9世纪中叶——14世纪,为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民间商船往来频繁,隋唐朝由于经济发达,文化在当时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与世界许多国家的文化交流非常频繁。
朝鲜、日本派来许多留学生到长安学习。
唐朝和日本的海上贸易较前代更加频繁,日本的遣唐使,名义上虽是遣使贡方物而唐亦回赐丝绸作为礼品,裨上是变相的官方贸易。
北宋时,浙东沿海对外贸易的主要国家是日本和高丽。
这一时期,来往于中日之间的几乎都是宋朝的商船。
这些商船大都从明州出发,回国时也在明州上岸。
他们去日本时还携带明州的牒文。
如神宗元丰三年(1080)宋商孙忠就是携带明州的牒文到日本越前敦贺港的。
进入南宋时,从日本输入的贸易品更多。
根据《宝庆四明志》记载,细色有金子、沙金、珠子、药珠、水银、鹿茸、茯苓;粗色有硫磺、螺头、松板、衫柏、罗板。
日本的木材,曾大量输入明州.元灭宋时蒙古铁骑攻打崖山,以陆秀夫背负小皇帝投海结束,而1279年崖山之战标志着南宋灭亡。
而1279年日本全国戴孝追悼南明小皇帝,哀悼南宋亡了,并拒绝承认蒙古,导致与蒙古交恶发生战争。
但是日本之所以举国哀悼,是哀悼中华文明的灭亡而不是宋的灭亡。
日本人认为中国沦于异族统治即代表中华文明从此消失。
这也是日本人对中国人态度的转折点。
在此前,日本人以中国为华把自己当作夷,此后日本人就以中国文化唯一的继承人(朝鲜也在元统治下)自居。
日本人拒绝元朝的统治,元朝曾经两度攻打日本,但因为碰上台风失败了。
中日贸易关系及走向
中日贸易关系及走向中日经贸合作是中日两国利益的最大交汇点,是密切中日关系的重要因素。
自从中国入世以来,中日经贸关系不断深化,合作领域日益扩大,彼此的依赖关系越来越紧密,总体呈现出稳步发展的态势。
本文通过分析中日经贸关系的经济基础和发展中存在的障碍,揭示了中日经贸关系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并探讨了中日经贸关系的发展前景。
一、中日经贸的发展现状日本贸易振兴机构2013年8月14日发表的最新统计报告称,今年1-6月份,中日贸易总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减少了10.8%,仅为147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008亿元)。
这是相隔4年以来,两国贸易额首次出现低于前一年同期。
同时,数据显示,美国再度成为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
报道称,统计报告显示,今年1-6月份,日本的对华贸易出口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16.7%,为614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8亿元)。
其中,建设与矿山使用的机械的出口额减少了一半以上,减幅为61.6%。
汽车出口也减少了42.8%。
另外,日本从中国进口额也出现了4年来的首次减少,减幅为6.1%,总金额为85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250亿元)。
虽然高性能手机等通信类的产品进口量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但是由于日本国内液晶电视机市场的缩小,从中国进口的音箱映像等产品,却出现了29.5%的跌幅。
鸡肉和鳗鱼的进口量也出现大幅减少。
报道还提到,统计显示,今年1-6月份,在日本进出口总额中,中国所占的份额已经从去年同期的18.0%,缩小到17.2%。
而美国的份额占到了18.3%,这意味着,美国相隔5年超越中国,再度成为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
另外,再加上钓鱼岛事件的影响,中日贸易更是影响较大,而双方的经济合作已因世界性的经济衰退受到较大影响,其防火墙的作用明显削弱。
未来中日关系可能进一步恶化。
一旦因为某种原因发生对峙、互打经济牌,不仅会影响两国的经济发展也必然会影响全球经济的增长前景。
二、中日贸易的特点(一)中日贸易的商品结构由“垂直互补型”向“水平竞争型”方向发展中日贸易赖以发展的分工基础是以垂直型国际分工为基本特征的,这是由两国生产要素禀赋差异产生不同的比较优势所决定的。
中日贸易争端的启示
要 来 自 中 国 的 农 产 品 启 动 为 期 2 0天 的 临 时 保 障 措 施 , 施 关 税 配 额 管 理 , 超 过 限 量 的 进 口 ,3方 分 别 收 0 实 对 1
2 6 、 6 % 和 1 6 的 高 额 关 税 。 1 称 此 举 授 引 的 是 w TO《 障 措 施 协 议 》 5% 26 0 3本 保 。作 为 报 复 措 施 , 国 国 务 院 关 中 税税 则 委 员 会 于 6月 2 3宣 布 , 原 产 于 1 的 进 口 汽 车 、 线 电话 机 、 调 器 征 收 1 0 特 别 关 税 此 后 , 11 对 3本 无 空 0% 中 1双 方 又 进 行 了 多 次 谈 判 , 未 达 成 协 议 。 1月 8 1 1 3 均 l 3,3方 2 0天 临 时 保 障 措 施 期 满 . 在 1 0 但 2月 2 11 仍 可 启 3前 动 正 式 保 障 措 施 1 2月 2 中 国 外 经 贸 部 部 长 石 广 生 与 1本 经 济 产 业 省 大 臣 平 沼 赳 夫 和 农 林 水 产 大 臣 武 部 11 3, 3 勤在北 京 举行 正部 级磋 商 , 方达 成 共识 . 双 1 决 定 不 启 动 对 从 中 国 进 口三 种 农 产 品 的 正 式 保 障 措 施 , 方 决 3方 中 定 撤 销 对 1本 三 种 商 品 的 特 别 关 税 措 施 。 中 1 易 摩 擦 在 1 调 查 最 后 期 限 来 临 之 1 终 于 化 险 为 夷 。 3 3贸 3方 3, 这 次 由 1 挑起 的 中 1 易摩擦 引起 了很 多争 论 。 中方认 为 , 3本 3贸 1 此 举 违 反 了 w TO 非 歧 视 性 原 则 . 不 3方 且 符 合 w T 保 障 措 施 协 议 》 规 定 而 1方 则 坚 持 其 采 取 的 保 障 措 施 完 全 合 法 , 是 中 国 实 施 的 报 复 措 施 违 反 O《 的 3 倒
中日经贸交流
中日经贸交流刍论自七十年代末中日两国真正拥有民间的经贸往来以来,中日两国的经济交流就不断深化。
从早期的像日本引进科技和资本来支援国内建设以来中国和日本的经济联系不断密切。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日本经济神话被打破,经济泡沫的破灭导致了日本将近二十年的低速增长。
而中国自本世纪初加入了WTO 以来以超高速增长了十年,而近期中国经济的下行压力加剧也为中日经济贸易往来以及中日彼此借鉴彼此促进又提出了新的挑战。
中日经济密切交往三十年,目前的情况是中国和日本的经济结构已经趋于相同,导致中国和日本在工业制造品上面的贸易摩擦不断加剧,而且日本农产品和中国农产品类似的较国际价格搞好多倍,因此农产品似乎成为了中日两国与世界进行更深层次的经贸往来的巨大障碍。
而且中国国内资本市场趋于饱和来自日本的投资面临着越来越低的投资回报率,加之中国近年来的消费不足,使得中日两国的资本流动仿佛已经停滞。
自2013年日本新一任首相安倍晋三上台以来采取了一系列的不利于中日两国关系的政策使得两国民间的矛盾有日益加深的趋向。
面对如此的情形,中日两国的经贸发展突破口在何处,日本能否借中国的发展来刺激国内增长,中国能否借日本成熟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来进一步加深经济结构转型?首先我们都知道中日两国就目前来看,资源结构即要素比例已经区域相同,两国同样人口众多、资源枯竭、资本过剩、偏向于工业制成品的制造。
三十多年来工业制成品的相互贸易以及日本投资中国办厂的旧的贸易模式仿佛在现在已经行不通。
那么未来中日的经济交流有何去何从呢?我们来分析一下中国近年来的有趣的经济新情况——物联网和网络金融的兴起和不断发展。
我们是可以借互联网的平台促进两国网络服务业发展,毕竟中日两国三十多年的密切经济发展使得中日两国的资本和技术设备之间的交流已经趋于饱和而日本丰富的人才资源和先进的服务业因为各国的人口流动壁垒和技术限制而成为了非贸易产品,打个比方我们的医院在遇到各种疑难病情时候是否可以将患者的病情治疗通过网络转交给日本的专家由日本的额专家进行会诊来达到两国医学交流的目的,同样的方法我们能通过金融服务会计服务甚至国际法律服务来达到两国的服务业的交流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