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自评报告

2009年9月

目录

一、学校概况 (2)

(一)学校历史沿革 (2)

(二)学校基本现状 (3)

二、人才培养工作自我评价 (5)

(一)重视人才培养,加快学校发展 (5)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高水平教学团队 (7)

(三)推进课程建设,革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9)

(四)加强实践能力培养,着力推进实践教学 (10)

(五)加强专业建设,着力打造特色专业 (12)

(六)教学制度健全规范,监督管理成效显著 (13)

(七)努力搞好社会服务,赢得良好社会声誉 (15)

(八)自评结论 (16)

三、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17)

山东省教育厅:

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关于开展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部

署,2008年,我校全面启动迎评促建工作,按照“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指导方针,认真学习贯彻新的高职教育理念,利用多年形成的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从根本上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能力和水平,使学校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现将我校人才培养工作的现状自评如下:

一、学校概况

(一)学校历史沿革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前身系始建于1958年的青岛动力专科学校,几经变迁,1994年重新升格为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并于1997年由泰安迁至济南现址。1999年,为使学校更好的发展,学校主管部门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将山东电力研究院并入山东电专,进行了实质性合并。同时,为强化对电力行业的技术监督服务功能,继续保留了山东电力研究院的牌子。2008年底,国家电网公司成立国家电网技术学院并落户山东电专,作为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与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公司文化传播教育基地。至此,形成了目前的“一套人马,三块牌子”的办学格局。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校逐步走出了一条既符合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要求,又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和行业需求的办学之路,形成了以教学为主线,产学研紧密结合、良性互动的办学特色,逐步建立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中国特色高职教育模式。学校教学成果《产学研一体化办学机制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于2005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二)学校基本现状

学校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兴隆山下,占地1290.6亩,现有校舍建筑面积28.6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12.2万平方米。建有标准的田径运动场及灯光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和网球场。目前,正新建4.4万平方米的教学楼、1.6万平方米的实训楼和2.6万平方米的学生公寓,共8.6万平方米,连同购置相应的实训设施,总投资约4.9964亿元,计划2010年交付使用。

学校现设有电气工程系、动力工程系、基础部、实训部等八系两部,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电厂热能动力装置等24个专业。2008/2009学年全日制普通专科在校生4872人。

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在93% 以上,在山东省人事厅公布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排名中名列前茅。2009年学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5.12% 。

学校现有教师338人,生师比14.4:1,其中校内专任教师265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技术职务的166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153人。另聘有兼职、兼课教师163人(折合教师数73人)。

学校现有固定资产总值6.67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25亿元。建有校内实训基地、实验室74个,其中有电力机器人、配电自动化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山东电力重点实验室14个。依托电力技术监督服务等产学合作纽带,与济南供电公司、国电石横发电厂、华电邹县发电厂等共建了67个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学校建有现代化、智能化的图书馆,现有纸质藏书58.2万册,电子图

书11.71万册。拥有《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山东电力技术》两个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

在教研、科研方面,近年来我校承担国家级与省部级科技项目49项,其中“863”项目2项。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8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9项、山东电力科学技术奖150项,获得授权专利76项。学校承担的国家863项目“热交换管道检测机器人”和“变电站设备巡检机器人”,于2005年2月通过国家科技部验收。其中,“变电站设备巡检机器人”2006年被列入国家电网公司重大科技创新专项,现已在全国推广应用。《热工基础及流体力学》、《电厂金属材料》等13门课程先后入选国家级和省部级精品课程,“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两个专业被评为山东省特色专业。2001年以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125篇,出版著作(教材)84部。

在对外交流合作方面,学校与瑞士ABB公司、日本东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单位联合开展了“中国能源合作研究”项目;与瑞士洛桑高等工业学校合作开展了“电力市场经济研究”项目;与德国卡塞尔大学合作,共建新能源及并网技术重点实验室;与加拿大魁北克水电研究院合作开发线路除冰机器人项目;与莫斯科国立科技大学合作开发变电站巡检机器人行走装置。

依托行业办学和自身优势,我校积极开展与企业的深层次合作,提供专家技术支持和技术服务,实现了校企双赢。与全省53个发供电单位签订了技术监督服务合同和人才培养合同,为现场分析处理了大量疑难问题,有力地维护了山东电网安全、经济、稳定运行。

作为国家电网公司和山东电力集团的培训基地,学校长期从事电力行业教育培训工作,形成了良好的培训资源,积累了丰富的培训经验。并先后与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欧米伽企业集团、清华大学、复旦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知名企业实施了联合办学,为电网建设与公司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省级文明单位、山东省文明校园、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山东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全国一流电力单位等荣誉称号。

二、人才培养工作自我评价

(一)重视人才培养,加快学校发展

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走产学研一体化办学之路,以科研促进教学,以生产支持教学,通过教学来推动科研与生产,实现了产学研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围绕教学中心工作,学校党委明确提出:一切工作必须自觉服务于教学,自觉服务于提高教学质量这一核心,力争做到四个“相适应”,即:思想观念认识与高职教育办学理念相适应、管理机制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基础设施建设与学校办学需求相适应、师资队伍建设与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要求相适应。学校领导班子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注重应用高等职业教育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办学理念先进、发展思路清晰、目标定位准确,学校发展规划符合区域经济与行业发展要求,专业设置适应山东经济和山东电力发展需要。

1.科学发展,认真贯彻实施学校发展规划

学校根据《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