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身高的变化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5.4 身高的变化课件(共49张PPT)
38
(合理即可)
不锈钢
不锈钢保温杯的保温效果更好
(合理即可)
2. 某校六年级两个班的学生为了解小麦种子的发芽率,每人都用100粒
小麦种子做发芽试验,发芽的粒数记录如图所示。
(1) 按发芽的粒数将上面的数据分段整理,并制成条形统计图。
发芽粒数段
六(1)班的人数
六(2)班的人数
60以下
知识讲解
0
1
2
3
4
5
6
身高段/cm
140以下
140~144
145~149
150~154
155~159
160~164
甲班
乙班
甲、乙两班10名同学身高分段情况统计图
知识讲解
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和同学交流一下。
练习巩固
1. 下面是红队、蓝队队员的跳高情况。(单位:cm)
通过比较最高值、最低值、平均值,认为蓝队队员的弹跳力好些。
两个班10名同学的平均身高差不多,还可以把数据分段看看。
我画图表示分段后的情况……甲Biblioteka :132,155,
134,
147,
164,
159,
143,
154,
153,
155;
乙班:
148,
152,
147,
149,
148,
149,
143,
153,
152,
154。
知识讲解
要怎么表示表中的两行数据呢?
为了方便对比,我们可以在同一个图中表示甲、乙两班的统计图。
红队:51 45 55 60 77 65 53 59 56 58 64蓝队:66 58 57 72 67 78 50 54 59 61 69你认为哪个队队员的弹跳力好些?你是如何比较的?
婴儿身高发育标准对照表
婴儿身高发育标准对照表针对不同月龄和性别的婴幼儿给出的标准体重和身高的对照参考:1、男孩:出生:体重:2.9-3.8kg,身高:48.2-52.8cm。
1月龄:体重:3.6-5.0kg,身高:51.2-57.0cm。
2月龄:体重:4.3-6.0kg,身高:55.5-60.7cm。
3月龄:体重:5.0-6.9kg,身高:58.5-63.7cm。
4月龄:体重:5.7-7.6kg,身高:61.0-66.4cm。
5月龄:体重:6.3-8.2kg,身高:63.2-68.6cm。
6月龄:体重:6.9-8.8kg,身高:65.1-70.5cm。
8月龄:体重:7.8-9.8kg,身高:68.3-73.6cm。
10月龄:体重:8.6-10.6kg,身高:71.0-76.3cm。
12月龄:体重:9.1-11.3kg,身高:73.4-78.8cm。
2、女孩:出生:体重:2.7-3.6kg,身高:47.7-52.0cm。
1月龄:体重:3.4-4.5kg,身高:51.2-55.8cm。
2月龄:体重:4.0-5.4kg,身高:54.4-59.2cm。
3月龄:体重:4.7-6.2kg,身高:57.1-59.5cm。
4月龄:体重:5.3-6.9kg,身高:59.4-64.5cm。
5月龄:体重:5.8-7.9kg,身高:61.5-66.7cm。
6月龄:体重:6.3-8.1kg,身高:63.3-68.8cm。
8月龄:体重:7.2-9.1kg,身高:66.4-71.8cm。
10月龄:体重:7.9-9.9kg,身高:69.0-74.5cm。
12月龄:体重:8.5-10.6kg,身高:71.5-77.1cm。
以下为婴儿标准体重的计算公式和婴儿身高的增长规律:1、1-6月龄的宝宝:标准体重(公斤)=出生体重(或3公斤)+月龄*0.6(公斤)。
7-12月龄的宝宝:标准体重(公斤)=出生体重(或3公斤)+月龄*0.5(公斤)。
2、足月婴儿身长平均是50cm,此后一年内会增长大约25cm,到了一岁大概为75cm。
5.4 身高的变化(教案)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5.4 身高的变化(教案)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并计算平均数,并能用平均数来描述数据集中趋势。
2. 学生能够运用统计方法分析数据,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2. 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2. 学生通过数学学习,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内容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收集班级同学的身高数据- 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类2. 平均数的概念与计算- 介绍平均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通过实例演示平均数的计算过程3. 平均数在身高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分析班级同学身高数据的平均数- 讨论平均数在身高数据中的作用和意义4. 身高变化的趋势分析- 探讨影响身高变化的因素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平均数的概念与计算方法2. 平均数在身高数据分析中的应用教学难点1. 平均数的计算过程2. 身高变化趋势的分析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身高数据表格、计算器2.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教学过程1. 导入-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身高变化的问题- 展示班级同学身高数据,引发学生兴趣2.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学生分组,收集本组同学的身高数据- 学生将数据整理到表格中,并进行分类3. 平均数的概念与计算- 介绍平均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通过实例演示平均数的计算过程4. 平均数在身高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讨论平均数在身高数据中的作用和意义5. 身高变化的趋势分析- 学生分析班级同学身高数据的变化趋势- 探讨影响身高变化的因素6. 总结与反思-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提出问题并进行解答板书设计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2. 平均数的概念与计算3. 平均数在身高数据分析中的应用4. 身高变化的趋势分析作业设计1. 计算给定数据集的平均数2. 分析给定数据集的变化趋势3. 探讨影响数据变化的因素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计算平均数,并能用平均数来描述数据集中趋势。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5.4 身高的变化》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5.4 身高的变化》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5.4 身高的变化》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身高变化,了解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教材中通过身高变化的例子,引导学生发现身高与年龄之间的关系,从而理解增长和减少的概念,进一步掌握用数学方式描述和表达身高变化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据和图形的处理能力有所提高。
他们好奇心强,乐于探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但同时,部分学生对抽象的数学概念理解起来仍有困难,需要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身高与年龄之间的关系,发现身高变化的规律。
2.培养学生用数学方式描述和表达身高变化的能力。
3.增强学生对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的认识,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发现身高与年龄之间的关系,用数学方式描述和表达身高变化。
2.难点:理解身高变化的规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和操作,自主发现身高变化的规律,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身高数据表格和图片,用于展示和分析。
2.准备与身高变化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巩固和拓展。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和总结。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组身高数据表格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身高变化这一主题。
提问:“你们观察过自己的身高变化吗?身高与年龄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身高数据表格,让学生找出年龄和身高之间的关系。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和观点。
教师总结:随着年龄的增长,身高也会相应地增长。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与身高变化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
如:“小明今年10岁,身高1.4米,预计他12岁时身高会是多少?”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选取部分答案进行讲解和评价。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5.4《身高的变化》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5.4《身高的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5.4《身高的变化》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探究身高与年龄的关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教材中提供了大量的生活实例,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身高与年龄之间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对身高与年龄的关系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具体操作和运用数据分析方法解决问题时,还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积极思考,愿意参与探究活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探究身高与年龄的关系,让学生理解身高与年龄之间的变化规律,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数据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数据,探究身高与年龄之间的关系。
2.难点:让学生运用数据分析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探究身高与年龄的关系。
2.数据分析法:让学生运用数据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统计表、身高年龄数据。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身高年龄数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儿童身高年龄数据,引导学生观察身高与年龄之间的关系。
提问:“你们觉得身高与年龄有关系吗?为什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让学生将自己的身高年龄数据写在纸上,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让学生通过数据分析,总结身高与年龄之间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数据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如:“一个班级有30名学生,他们的平均身高是1.4米,请问这个班级中身高最高的学生可能有多少米?”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内交流答案。
北师大2012版小学数学目录
北师大版数学(7-9年级)各章目录课时参考一年级上册可爱的校园第一章生活中的数1.1快乐的家园1.2试一试1.3玩具1.4小猫钓鱼1.5文具1.6快乐的午餐1.7动物乐园第二章比较2.1 过生日2.2 下课了2.3 跷跷板第三章加与减(一)3.1 一共有多少3.2还剩下多少3.3 可爱的小猫3.4 猜数游戏3.5 背土豆3.6 跳绳3.7 可爱的企鹅3.8 小鸡吃食3.9 乘车3.10 做个加法表3.11 做个减法表整理与复习第四章分类4.1 整理房间4.2 一起来分类第五章位置与顺序5.1 前后5.2 上下5.3 左右5.4 教室第六章认识图形6.1 认识图形6.2 你说我做第七章加与减(二)7.1 古人计数7.2 搭积木7.3 有几瓶牛奶7.4 有几棵树7.5 有几只小鸟7.6 做个加法表数学好玩淘气的校园一起做游戏第八章认识钟表8.1 小明的一天总复习一年级下册第一章加与减(一)1.1买铅笔1.2捉迷藏1.3快乐的小鸭1.4开会啦1.5跳个表演1.6美丽的田园1.7做个减法表第二章观察物体2.1 看一看(一)2.2 看一看(二)第三章生活中的数3.1 数花生3.2 数一数3.3 数豆子3.4 谁的红果多3.5 小小养殖场3.6 做个百数表第四章有趣的图形4.1 认识图形4.2 动手做(一)4.3 动手做(二)4.4动手做(三)整理与复习第五章加与减(二)5.1 小兔请客5.2 采松果5.3 青蛙吃虫子5.4 拔萝卜5.5 收玉米5.6 回收废品数学好玩分扣子填数游戏第六章加与减(三)6.1 图书馆6.2 摘苹果6.3 阅览室6.4 跳绳总复习二年级上册第一章加与减1.1谁的得分高1.2秋游1.3星星合唱队第二章购物2.1 买文具2.2 买衣服2.3 小小商店第三章数一数与乘法3.1 有多少块糖3.2 儿童乐园3.3 有多少点子3.4 动物聚会第四章图形的变化4.1 折一折,做一做4.2 玩一玩,做一做第五章2-5的乘法口诀5.1 数松果5.2 做家务5.3 课间活动5.4 需要几个轮子5.5 小熊请客5.6 回家路上整理与复习第六章测量6.1 教室有多长6.2 课桌有多长6.3 1米有多长第七章分一分与除法7.1 分物游戏7.2 分苹果7.3 分糖果7.4 分香蕉7.5 小熊开店7.6 快乐的动物7.7 花园第八章6-9的乘法口诀8.1 有多少张贴画8.2 一共有多少天8.3 买球8.4 做个乘法表数学好玩班级旧物市场寻找身体上的数学秘密第九章除法9.1 长颈鹿和小鸟9.2 农家小院总复习二年级下册第一章除法1.1分苹果1.2搭一搭(一)1.3搭一搭(二)1.4分草莓1.5租船第二章方向和位置2.1 东南西北2.2 辨认方向第三章生活中的大数3.1 数一数(一)3.2 数一数(二)3.3 拨一拨3.4 比一比3.7 有多少个字第四章测量4.1 铅笔有多长4.2 1千米有多长整理与复习第五章加与减5.1 买电器5.2 回收废电池5.3 十年的变化5.4 小小图书馆5.5 小蝌蚪的成长5.6算的对吗第六章认识图形6.1 认识角6.2 认识直角6.3 长方形与正方形6.4 平行四边形6.5 欣赏与设计第七章时、分、秒7.1 奥运开幕7.2 1分有多长7.3 淘气的作息时间数学好玩上学时间重复的奥秘第八章调查与记录8.1 评选吉祥物8.2 最喜欢的水果总复习三年级上册第一章混合运算1.1小熊购物1.2买文具1.3过河第二章观察物体2.1 看一看(一)2.2 看一看(二)第三章加与减3.1 捐书活动3.2 买白菜3.3 节余多少钱3.4 里程表(一)3.5 里程表(二)第四章乘与除4.1 小树有多少棵4.2 需要多少钱4.3 丰收了4.4 植树整理与复习第五章周长5.1 什么事周长5.2 长方形周长第六章乘法6.1 蚂蚁做操6.2 去游乐园6.3 乘火车6.4 去奶奶家6.5 0*5=?6.6 买矿泉水第七章年、月、日7.1 看日历7.2 一天的时间7.3 时间表数学好玩校园中的测量搭配中的学问时间与数学第八章认识小数8.1 文具店8.2 货比三家8.3 有零用钱8.4 寄书8.5 能通过吗?总复习三年级下册第一章除法1.1分桃子1.2分橘子1.3商是几位数1.4猴子的烦恼1.5节约1.6集邮1.7买新书1.8讲故事第二章图形的运动2.1 轴对称(一)2.2 轴对称(二)2.3 平移与旋转第三章乘法3.1 找规律3.2 队列表演(一)3.3 队列表演(二)3.4 电影院整理与复习第四章千克、克、吨4.1 有多重4.2 1吨有多重第五章面积5.1 什么事面积5.2 面积单位5.3 长方形的面积5.4 面积单位的换算数学好玩小小设计师我们一起去游园有趣的推理第六章认识分数6.1 分一分(一)6.2 分一分(二)6.3 比大小6.4 吃西瓜第七章数据的整理与表示7.1 小小鞋店7.2 快乐成长总复习四年级上册第一章认识更大的数1.1数一数1.2认识更大的数1.3人口普查1.4国土面积1.5近似数1.6从结绳计数说起第二章线与角2.1 线的认识2.2 相交与垂直2.3 平移平行2.4 旋转与角2.5 角的度量(一)2.6 角的度量(二)第三章乘法3.1 卫星运行时间3.2 有多少名观众3.3 神奇的计算工具3.4 有趣的游戏整理与复习第四章运算律4.1买文具4.2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4.3 加法结合律4.4 乘法结合律4.5 乘法分配律第五章方向与位置5.1 去图书馆5.2 确定位置第六章除法6.1 买文具6.2 参观花园6.3 秋游6.4 商不变的规律6.5 路程、时间和速度第七章生活中的负数7.1 温度7.2 正负数数学好玩滴水游戏编码数图形的学问第八章可能性8.1 不确定性8.2 摸球游戏总复习四年级下册第一章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1.1小数的意义(一)1.2小数的意义(二)1.3小数的意义(三)1.4比大小1.5买菜1.6比身高1.7歌手大赛第二章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2.1 图形分类2.2 三角形的分类2.3 探索与发现:三角形内角和2.4 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2.5 四边形分类第三章小数乘法3.1 买文具3.2 小数点搬家3.3 街心广场3.4 包装3.5 蚕丝3.6 手拉手整理与复习第四章观察物体4.1 看一看4.2 我说你搭4.3 搭一搭第五章认识方程5.1 字母表示数5.2 等量关系5.3 方程5.4 解方程(一)5.5 解方程(二)5.6 猜数游戏数学好玩密铺奥运中的数字优化第六章数据的表示和分析6.1 生日6.2 栽蒜苗(一)6.3 栽蒜苗(二)6.4 平均数总复习五年级上册第一章小数除法1.1精打细算1.2打扫卫生1.3谁打电话的时间长1.4人民币的兑换1.5除得尽吗1.6调查生活垃圾第二章轴对称和平移2.1 轴对称再认识(一)2.2 轴对称再认识(二)2.3 平移2.4 欣赏与设计第三章倍数和因数3.1 倍数与因数3.2 探索活动:2,5的倍数的特征3.3探索活动:3的倍数的特征3.4 找因数3.5 找质数整理与复习第四章多边形的面积4.1 比较图形的面积4.2 认识底和高4.3 探索活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4.4探索活动:三角形的面积4.5探索活动:梯形的面积第五章分数的意义5.1 分数的再认识(一)5.2分数的再认识(二)5.3 分饼5.4 分数与除法5.5 分数基本性质5.6 找最大公因数5.7 约分5.8 找最小公倍数5.9 分数的大小第六章组合图形的面积6.1 组合图形的面积6.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6.3 公顷、平方千米数学好玩设计秋游方案图形中的规律尝试与猜测第七章可能性7.1 谁先走7.2 摸球游戏总复习五年级下册第一章分数的加减法1.1折纸1.2星期日的安排1.3分数王国与小数王国第二章长方体(一)2.1 长方体的认识2.2 展开与折叠2.3 长方体的表面积2.4 露在外面的面第三章分数的乘法3.1 分数的乘法(一)3.2 分数的乘法(二)3.3 分数的乘法(三)3.4 倒数第四章长方体(二)4.1 体积与容积4.2 体积单位4.3 长方体的体积4.4 体积单位的换算4.5 有趣的测量整理与复习第五章分数除法5.1 分数除法(一)5.2 分数除法(二)5.3 分数除法(三)第六章确定位置6.1确定位置(一)6.2确定位置(二)第七章方程解决问题7.1 邮票的张数7.2 相遇问题数学好玩象征性长跑有趣的折叠包装的学问第八章数据的表示和分析8.1 复式条形统计图8.2 复式折线统计图8.3 平均数的再认识总复习六年级上册第一章圆1.1 圆的认识(一)1.2 圆的认识(二)1.3 欣赏与设计1.4 圆的周长1.5数学阅读—圆周率的历史1.6 圆的面积(一)1.7 圆的面积(二)第二章分数混合运算2.1 分数的混合运算(一)2.2 分数的混合运算(二)2.3 分数的混合运算(三)第三章观察物体3.1 搭积木比赛3.2 观察的范围3.3 天安门广场第四章百分数4.1 百分数的认识4.2 合格率4.3 营养含量4.4 这月我当家整理与复习第五章数据处理5.1 扇形统计图5.2 统计图的选择5.3 身高的情况5.4 身高的变化第六章比的认识6.1 生活中的比6.2 比的化简6.3 比的应用数学好玩反弹高度看图找关系比赛场次第七章百分数的应用7.1 百分数的应用(一)7.2 百分数的应用(二)7.3 百分数的应用(三)7.4 百分数的应用(四)总复习六年级下册第一章圆柱和圆锥……7课时1.1面的旋转1.2圆柱的表面积1.3圆柱的体积1.4圆锥的体积第二章第二章比例……7课时2.1比例的认识2.2比例的应用2.3比例尺2.4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第三章图形的运动……7课时3.1图形的旋转(一)3.2图形的旋转(二)3.3图形的运动3.4欣赏与设计第四章正比例和反比例……7课时4.1变化的量4.2正比例4.3画一画4.3反比例第五章数学好玩……3课时5.1绘制校园平面图5.2神奇的莫比乌斯带5.3可爱的小猫第六章整理与复习……3课时6.1本单元学习的立体图形:圆柱和圆锥6.2圆柱和圆锥的比较6.3正比例与反比例的对比6.4比例与比例尺第七章总复习一、数与代数……15课时1.1数的认识1.1.1整数 1.1.2小数、分数、百分数1.2数的运算1.2.1 运算的意义 1.2.2 计算与应用1.2.3 估算 1.2.4 运算律1.3式与方程1.4正比例与反比例1.5常见的量1.6探索规律1.7图形的认识二、图形与几何……9课时1.1探索规律1.2图形与测量1.3图形与运动1.4图形与位置三、统计与概率……5课时1.1统计1.2可能性四、解决问题的策略……15课时。
女宝宝体重身高标准表
女宝宝体重身高标准表女宝宝的体重和身高发育情况一直备受关注,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宝宝的健康和成长。
下面是女宝宝体重身高标准表,希望对您了解宝宝的生长发育情况有所帮助。
年龄(月)体重(kg)身高(cm)。
1 3.6-5.4 54.0-60.0。
2 4.2-6.3 56.0-62.0。
3 4.6-6.9 58.0-64.0。
4 5.0-7.5 59.0-65.0。
5 5.3-8.0 60.0-66.0。
6 5.6-8.4 61.0-67.0。
7 5.8-8.7 62.0-68.0。
8 6.0-9.0 63.0-69.0。
9 6.2-9.3 64.0-70.0。
10 6.4-9.6 65.0-71.0。
11 6.6-9.9 66.0-72.0。
12 6.8-10.2 67.0-73.0。
13 7.0-10.5 68.0-74.0。
14 7.2-10.8 69.0-75.0。
15 7.4-11.1 70.0-76.0。
16 7.6-11.4 71.0-77.0。
17 7.8-11.7 72.0-78.0。
18 8.0-12.0 73.0-79.0。
19 8.2-12.3 74.0-80.0。
20 8.4-12.6 75.0-81.0。
21 8.6-12.9 76.0-82.0。
22 8.8-13.2 77.0-83.0。
23 9.0-13.5 78.0-84.0。
24 9.2-13.8 79.0-85.0。
以上数据仅供参考,宝宝的生长发育情况会受到遗传、营养、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如果您对宝宝的生长发育情况有任何疑问,建议及时咨询医生或儿科专家,以便得到专业的指导和帮助。
希望每一个宝宝都能健康成长,茁壮成长!。
儿童身高骨龄年龄对照表
儿童身高骨龄年龄对照表儿童身高骨龄年龄对照表0-1岁:实际年龄:0岁骨龄:0岁简要描述:婴儿出生时,比刚刚出生的宝宝的身高低很多,此时,每个婴儿的身高只有50厘米左右。
1-2岁:实际年龄:1~2岁骨龄:1.2岁简要描述:此时宝宝正处于生长快速期,大约每月长5厘米左右,一般在24个月时,身高将达到90cm左右,也就是说,在0-1岁期间,宝宝已经长度达到了90cm左右。
2-3岁:实际年龄:2~3岁骨龄:2.4岁简要描述:在2-3岁的宝宝正处于快速发育期,宝宝的身高会比1岁高出8-10厘米,在此期间宝宝的身高一般会在100-110厘米左右。
3-5岁:实际年龄:3~5岁骨龄:3.6岁简要描述:3-5岁正处于孩子快速生长发育期,每年平均长4-7厘米,一般到5岁时,男孩身高都能达到120厘米左右,女孩也能达到110厘米左右。
5-8岁:实际年龄:5~8岁骨龄:5.4岁简要描述:这一段的孩子的生长速度比较缓慢,每年只会长2-3厘米,5到8岁期间,男孩身高在130-140厘米,女孩在120-130厘米之间。
8-11岁:实际年龄:8~11岁骨龄:7.8岁简要描述:8到11岁的孩子处于青春期前期,发育变化明显,开始释放雌激素和睾酮,此期间孩子发育迅速,男孩身高会在150-160厘米之间,女孩身高会在140-150厘米之间。
11-14岁:实际年龄:11~14岁骨龄:10.2岁简要描述:11到14岁的孩子处于青春期的发育期,发育迅速,孩子们的体形可能发生巨大变化,男孩子的身高会在160-170厘米,女孩子的身高会在150-160厘米之间。
14-18岁:实际年龄:14~18岁骨龄:13.6岁简要描述:14到18岁的孩子处于成长期,发育缓慢,大都到达身高高峰期,男孩的身高在170-180厘米之间,女孩的身高在160-170厘米之间。
18岁以上:实际年龄:18岁以上骨龄:18岁以上简要描述:18岁以上的孩子处于渐渐停止发育的年纪,此时,孩子的身高的发育已经接近结束,男孩的身高在180-190厘米,女孩的身高在170-180厘米之间。
小孩生长发育对照表
小孩生长发育对照表小孩生长发育对比表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了解他们的生长发育状况是特别重要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的身高、体重和其他生理发育方面的变化是可见的,这些变化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指标。
下面是一份小孩生长发育对比表,关心父母和监护人了解孩子在不同阶段的正常生长发育状况。
年龄范围:0-12个月身高(厘米):-新生儿:平均身高为50-55厘米,男女婴儿没有显著差异。
- 3个月:平均身高为61-63厘米,男女婴儿没有显著差异。
- 6个月:平均身高为67-69厘米,男女婴儿没有显著差异。
- 9个月:平均身高为71-74厘米,男女婴儿没有显著差异。
- 12个月:平均身高为75-78厘米,男女婴儿没有显著差异。
体重(千克):-新生儿:平均体重为3.2-4.5千克,男婴通常比女婴重。
- 3个月:平均体重为5.4-6.2千克,男婴通常比女婴重。
- 6个月:平均体重为7.2-8.0千克,男婴通常比女婴重。
- 12个月:平均体重为9.0-10.0千克,男婴通常比女婴重。
头围(厘米):-新生儿:平均头围为33-36厘米,男女婴儿没有显著差异。
- 3个月:平均头围为38-40厘米,男女婴儿没有显著差异。
- 6个月:平均头围为42-44厘米,男女婴儿没有显著差异。
- 9个月:平均头围为44-46厘米,男女婴儿没有显著差异。
- 12个月:平均头围为45-47厘米,男女婴儿没有显著差异。
年龄范围:1-5岁身高(厘米):- 1岁:平均身高为75-80厘米,男女婴儿没有显著差异。
- 2岁:平均身高为85-92厘米,男女婴儿没有显著差异。
- 3岁:平均身高为95-103厘米,男女婴儿没有显著差异。
- 4岁:平均身高为100-109厘米,男女婴儿没有显著差异。
- 5岁:平均身高为105-114厘米,男女婴儿没有显著差异。
体重(千克):- 1岁:平均体重为9.5-12.0千克,男婴通常比女婴重。
- 2岁:平均体重为11.5-15.0千克,男婴通常比女婴重。
六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5.4 身高的变化》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5.4 身高的变化》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5.4 身高的变化》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的一节课。
教材通过身高这个贴近学生生活的主题,引导学生感受身高随年龄变化的一般规律,体会数量变化的特征。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理解身高变化的一般规律,发展统计观念,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他们能够通过图表和数据来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
但是,对于身高变化这一现象,他们可能还没有深入的思考和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观察、实践、思考、交流等环节,让学生感受身高变化的一般规律,培养他们的统计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图表和数据,理解身高变化的一般规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发展统计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图表和数据,理解身高变化的一般规律。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观察、实践、思考、交流等环节,感受身高变化的一般规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引导发现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我还会利用多媒体课件、身高数据、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身高变化的一般规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组身高数据,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数据有什么特点?你的身高是否也在变化?2.探究:让学生分成小组,通过观察、实践、思考、交流等环节,探讨身高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3.展示:各小组汇报探究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补充。
4.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探究成果,进行讲解和总结,让学生理解身高变化的一般规律。
5.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预测未来的身高。
6.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身高变化的一般规律。
5.4《身高的变化》(教学课件)六年级 数学上册 北师大版
( 110 ) ( 0)一
118 125 132 139 145
155
120 127 135 141 147 154
一到六年级笑笑身高与全市女生平均身高统计图
13
12
5 13
7
2
12
5
15
14
14 7 14
5 15 4
113
5
9
全市女生平均身高 笑笑身高
二
三
四
五
六
年级
达标练习
身高/cm
( 160)
(140×6+150×4+55)÷10 =1495÷10 =149.5cm
小试牛刀
右面是奇思家12月生活支出情况统计图。
(1)从这个扇形统计图 中,你知道了什么?
食品 36%
文化 20%
食品支出最%
水电气 10% 赡养老人 16%
的增长情况一致吗? 六年级
一致
(3)淘气的身高在全市男生中所处的位置有变化吗? 有变化
探索新知
根据统计,全市九年级男生的平均身高是 164 cm, 请你估计三年后淘气九年级时的身高。
165 cm左右
探索新知
笑笑想比较甲、乙两班各10名同学的身高情 况,看看有什么不同。
可以怎样比较?与同伴交流。
可以比较最 高的身高。
六年级(1)班 六年级(2)班
课后作业
作业: 本节课同学们你们学会了什么?写一
写,然后小组交流。还有什么疑惑?
Thank you!
数学成绩情况。(单位:分)
按分数段整理数据,并分析预测哪
六(1)班数学成绩
98 91 69 94 84 97 100 93 83 96 94 93 99 97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4身高的变化|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4身高的变化|北师大版身高的变化是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理解身高的变化,学会用数学的方法来描述和分析身高的变化规律。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的第5.4节“身高的变化”。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身高的变化规律,以及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来描述和分析身高的变化。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身高的变化规律,学会用数学的方法来描述和分析身高的变化。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是如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身高的变化规律,以及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来描述和分析身高的变化。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主要包括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学具主要包括笔记本、尺子、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实际的情景,让学生思考身高的变化规律。
例如,可以让学生观察班级中学生的身高,看看是否有变化的规律。
2. 讲解:根据学生的观察结果,讲解身高的变化规律。
解释身高的变化是由于遗传、营养、运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3. 练习:让学生用数学的方法来描述和分析身高的变化。
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汇报他们的结果。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身高的变化规律和数学的描述方法。
可以用图示和公式来表示身高的变化规律,并用实例来说明数学的描述方法。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用数学的方法描述和分析你身边的某个物体的变化规律,并给出实例。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掌握身高的变化规律,以及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来描述和分析身高的变化。
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考虑在下一节课中进行复习和巩固。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研究其他物体的变化规律,例如温度的变化、光强的变化等,并学会用数学的方法来描述和分析这些变化。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对于教学内容的引入部分,我选择了通过实际情景让学生思考身高的变化规律。
六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5.4身高的变化 北师大版(2014秋)(含答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5.4身高的变化一、单选题1.甲乙二人参加某体育项目训练,为了便于研究,把最近五次训练成绩分别用实线和虚线连结,得分如图所示,下面的结论错误的是()A. 乙的第二次成绩与第五次成绩相同B. 第三次测试甲的成绩与乙的成绩相同C. 第四次测试甲的成绩比乙的成绩多2分D. 五次测试甲的成绩都比乙的成绩高2.要反映一个地区一年十二个月平均气温的升降情况,选择()A. 条形统计图B. 折线统计图C. 扇形统计图3.观察下边的折线统计图,哪一年实际产量超出计划产量最多?()A. 1999年B. 2000年C. 2001年D. 2002年4.“龟免赛跑”讲述了这样的故事:领先的兔子骄傲起来,睡了一觉。
当它醒来时,发现乌龟快到终点了,于是急忙追赶,但为时已晚,乌龟还是先到了终点……下列折线图中与故事情节相吻合的是()。
A.B.C.5.“龟兔赛跑”中,骄傲的兔子自认为遥遥领先就在途中睡了一觉,醒来时才发现乌龟快到终点了,于是急忙追赶,但为时已晚,最终乌龟先到了终点…下列各图与故事情节相符的是()。
A. B. C.二、判断题6.想表示两名同学5年中的身高变化情况,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较好.7.下图是三年级(1)班和(2)班同学参加课外小组情况统计图三(1)班参加摄影的人数是三(2)班的一半8.下图是三年级(1)班和(2)班同学参加课外小组情况统计图三(1)班参加篮球的人数最多9.下图是三年级(1)班和(2)班同学参加课外小组情况统计图三(1)班共有38人三、填空题10.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________的多少,而且便于对两组数据的________进行比较。
11.下图是护士给一位病人测量体温后,所绘制的统计图.①护士每隔________小时,给这位病人测量一次体温.这位病人第一次体温记录是________月________日________时,此时体温是________.②在相邻两次的测量数据中,从6月________日________时到6月________日________时,这位病人体温升高得最快;从6月________日________时到6月________日________时,这位病人体温下降得最快.③从6月________日________时到6月________日________时,这位病人的体温持续下降,累计降低了________%.(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12.为了解学生喜欢什么电视节目,实验小学进行了调查问卷,结果如图所示.(1)喜欢走进科学节目的人数占学生数的________%.(2)如果喜欢大风车节目的有125人,那么,参加调查的学生总数有________人;喜欢走进科学节目的有________人,喜欢新闻联播的有________人;喜欢焦点访谈的有________人.13.看图回答问题.(1)图中一个格表示________件.(2)五个月平均每个月卖________件.(3)销售最多的月份是________月,比最低的多________件.(4)对6月份销售情况做出预测________.14.下面是两个同学8次数学成绩统计图,看图回答问题.①两人的第几________次成绩相差最小,第________次成绩相差最大.②小华同学第________次成绩与前一次相比上升最快.③请你根据统计图,用简短的话,分别评价一下小华和小明的数学学习情况:________.15.气象小组把6月份的天气作了好下记录。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5.4《身高的变化》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5.4《身高的变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5.4《身高的变化》这一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和统计的方法,了解身高随着年龄的变化趋势。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的数据,引发学生对身高变化规律的思考,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和数据分析能力。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和统计的基本方法,能运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但学生在身高变化规律方面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对身高变化规律的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用折线统计图表示身高变化情况,能从统计图中发现身高变化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收集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培养数据分析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对统计学科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掌握用折线统计图表示身高变化情况的方法,能发现身高变化的规律。
2.教学难点:学生能从统计图中深入分析身高变化的规律,并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案例教学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统计图、表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身高变化的数据,引发学生对身高变化规律的思考。
2.探究新知:学生分组进行,收集身高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分析身高变化规律。
3.实践应用: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身高变化问题。
4.巩固拓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身高变化规律的发现,提出改进措施。
5.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年龄身高(cm)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能独立完成身高变化统计图的绘制,正确分析身高变化规律。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5.4《身高的变化》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5.4《身高的变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5.4《身高的变化》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收集和整理身高数据,感受身高的变化,了解身高的增长与年龄的关系。
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身高变化的特点,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据收集和处理的基础,他们能够理解和掌握身高与年龄之间的关系。
但是,对于身高变化的规律,他们可能还不是很清楚,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给予引导和启发。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收集和整理身高数据,了解身高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的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收集和整理身高数据,了解身高的变化规律。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身高变化的规律,并能够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身高变化的特点。
同时,我还会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身高变化的数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身高变化的规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组身高数据,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身高变化的主题。
2.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收集和整理身高数据,分析身高变化的规律。
3.讨论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小组的研究成果,讨论身高变化的规律。
4.总结提升: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身高变化的规律,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5.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身高变化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身高变化的规律1.随着年龄的增长,身高也在增长。
2.身高的增长速度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慢。
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收集和整理身高数据的能力。
2.学生分析身高变化规律的能力。
3.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九. 说教学反思在课后,我会反思以下几个问题:1.学生是否掌握了身高变化的规律?2.学生在实践中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3.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以上就是我对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5.4《身高的变化》的说课稿,希望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4 身高的变化|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4 身高的变化|北师大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统计知识,通过收集和整理数据,描述和分析身高的变化。
2.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平均数的概念,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身高。
3. 学生能够使用图表和图形有效地展示数据,并从中提取信息。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学会合作收集数据,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2. 学生通过数据分析,培养观察、比较和推理的能力。
3. 学生通过绘制图表,提高信息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探索数据的热情。
2. 增强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现象的敏感性,认识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3. 培养学生科学严谨、客观公正的态度,学会用数据说话。
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围绕身高的变化这一主题,引导学生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探究身高变化的规律。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数据的收集:指导学生如何收集同班同学身高的数据。
2. 数据的整理:教授学生如何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
3. 数据的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身高数据,寻找身高变化的规律。
4. 平均数的计算:教授学生如何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身高。
5. 数据的展示:教授学生如何利用图表和图形展示身高数据。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
2. 平均数的计算及应用。
3. 数据的分析和图表的制作。
教学难点1. 数据的整理和分析过程中,对身高变化规律的深入理解。
2. 如何利用图表和图形有效地展示数据,使信息一目了然。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统计图表、身高变化相关资料。
2. 学具:计算器、直尺、统计表格、图表绘制工具。
教学过程导入- 通过提问学生关于身高的变化,引发学生对身高变化规律的思考。
- 展示一些有关身高变化的图表,激发学生对数据分析的兴趣。
新课导入- 讲解数据收集的方法和重要性。
- 指导学生如何合作收集同班同学的身高数据。
数据整理- 教授学生如何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5.4《身高的变化》说课稿2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5.4《身高的变化》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章第四节《身高的变化》是一节探讨身高变化规律的数学课程。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授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身高数据的分布特点,掌握身高变化的趋势,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统计方法对身高数据进行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通过和收集身高数据,绘制身高条形图、折线图,并分析身高变化的规律;利用统计图表和统计量对身高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通过实际案例,感受统计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在进入六年级的学生中,他们对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已经有所了解,具备了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
然而,对于身高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他们可能还缺乏直观的认识和深入的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身高变化的规律和统计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还不够明确。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和收集身高数据,绘制身高条形图、折线图,并分析身高变化的规律;学生能够利用统计图表和统计量对身高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合作交流,培养数据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感受统计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对统计学的兴趣和认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和收集身高数据,绘制身高条形图、折线图,并分析身高变化的规律;学生能够利用统计图表和统计量对身高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身高变化的规律,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统计方法对身高数据进行分析。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将以学生为主体,采用问题驱动、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合作交流,培养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课件、统计软件等,以直观的方式展示身高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4身高的变化|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4身高的变化|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的第五章第四节内容,主要是探讨身高的变化。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身高变化的规律,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身高变化的规律;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身高变化的规律;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身高数据表格;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谈谈他们对身高的认识,以及身高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身高变化的规律:通过多媒体课件和身高数据表格,引导学生观察身高变化的规律。
3. 例题讲解:出示一些与身高相关的例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与身高相关的练习题。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身高变化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身高变化的规律:1.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高逐渐增加;2. 男生和女生的身高变化有所不同;3. 身高的变化受到遗传、营养、运动等因素的影响。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收集自己和家人的身高数据,绘制身高变化图;2. 分析身高变化的原因,并写一篇短文分享自己的看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对于身高变化的规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出较强的依赖性,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拓展延伸:身高变化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身高的生理机制,以及如何通过科学饮食、运动等方式促进身高的增长。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身高歧视现象,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实践情景引入环节的设计是我教学中的一个重点。
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谈谈他们对身高的认识,以及身高在生活中的应用。
男生各年龄段标准身高
男生各年龄段标准身高男生的身高在不同年龄段是有一定的标准的,合理的身高可以使男生更加健康和自信。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男生各年龄段的标准身高。
1. 0-2岁,这个阶段的男孩身高的增长速度是最快的,通常在出生后的第一年会长高25厘米,第二年会长高12厘米。
2岁时的标准身高大约是85-95厘米。
2. 3-5岁,这个阶段男孩身高增长速度逐渐减缓,但仍然很快。
3岁时的标准身高大约是95-105厘米,4岁时是105-115厘米,5岁时是115-125厘米。
3. 6-11岁,这个阶段男孩身高增长速度开始趋于稳定,6岁时的标准身高大约是115-125厘米,7岁时是125-135厘米,8岁时是130-140厘米,9岁时是135-145厘米,10岁时是140-150厘米,11岁时是145-155厘米。
4. 12-17岁,这个阶段是男孩进入青春期的阶段,身高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12岁时的标准身高大约是150-160厘米,13岁时是155-165厘米,14岁时是160-170厘米,15岁时是165-175厘米,16岁时是170-180厘米,17岁时是175-185厘米。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数据只是一个参考值,实际身高还受到遗传因素、营养状况、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家长们在关注孩子的身高发育情况时,应该结合孩子的个体差异来进行评估。
另外,身高虽然是一个重要的身体指标,但并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
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家长们更应该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包括智力、情商、体能等多个方面的发展。
总的来说,男生各年龄段的标准身高是有一定的规律和参考值的,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更应该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希望本文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孩各年龄段的身高体重
小孩各年龄段的身高是多少?出生时:正常情况下出生时身高大约为50厘米。
第1年:生后第1年是宝贝身高增长的第一个高峰,大约增长25厘米,其中,前3个月大约增长11-12厘米,3个月时身高大约为61-62厘米。
第2年:生后第2年宝贝的身高增长速度开始减慢,一年大约增长10厘米,2岁时宝贝的身高大约为85厘米。
2岁以后:2岁以后宝贝的身高开始平稳增长,每年大约增长6-7厘米。
2-12岁孩子的身高可用这样一个公式计算。
即年龄*7+70厘米。
年龄组男女体重(kg) 身高(cm) 体重(kg) 身高(cm)体格参考值初生 3.21 50.2 3.12 49.61月 4.9 56.5 4.6 55.62月 6.02 60.1 5.54 58.83月 6.74 62.4 6.22 61.14月 7.36 64.5 6.78 63.15月 7.79 66.3 7.24 64.86月 8.39 68.6 7.78 678月 9 71.3 8.36 69.710月 9.44 73.8 8.8 72.312月 9.87 76.5 9.24 75.115月 10.38 79.2 9.78 77.918月 10.88 81.6 10.33 80.421月 11.42 84.4 10.87 83.12.0岁 12.24 87.9 11.6 86.62.5岁 13.13 91.7 12.55 90.33.0岁 13.95 95.1 13.44 94.23.5岁 14.75 98.5 14.26 97.34.0岁 15.61 102.1 15.21 101.24.5岁 16.49 105.3 16.12 104.55.0岁 17.39 108.6 16.79 107.65.5岁 18.3 111.6 17.72 110.86-7岁 19.81 116.2 19.08 115.1对儿童身高有影响的营养素如果说,中国的孩子比日本的孩子个子长得矮,大概人们不会相信,然而,研究人员的统计资料表明,我国7岁男女儿童的平均身高分别比日本同龄儿童矮0.6厘米和0.5厘米,15~18岁男女青少年分别平均比日本同龄者矮l.4厘米和0.6厘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5~149
150~154
155~159
160~164
甲、乙两班10名同学身高分段情况统计图 6 5 4 3 2 1 0 甲班 乙班
甲、乙两班10名同学身高分段情况统计图
6 5 4 3 2 1 0
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和同学交流一下。
小 结 比较两组数据的方法
比较两组数 据的最大值 或最小值。
一
118 115
二
124
三
130
四
135
五
143
六
153 154
122 130 138 145 你还记得要如何根 据记录表完成统计 图吗?
年级
全市男生平均 身高/cm 淘气身高/cm
一
118 115
二
124 122
三
130 130
四
135 138
五
143 145
六
153 154
——全市男生平均身高 先画全市男生平均身高的折线统计图 再画淘气身高的折线统计图 ——淘气身高
身高的变化(1)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
01 情境导入
你知道你的身高的变 我又长高了。 化情况吗?
02 探究新知
下表是一至六年级淘气身高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 的记录表。
年级 全市男生平均 身高/cm 淘气身高/cm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118
115
124
122
130
130
135
138
143
145
153
乙班 148
152
147
149
148
149
143
153
152
154
1 比较最高的身高。
149.6cm 2 比较平均身高。甲班:
3 把数据分段比较。
乙班: 149.5cm
下面是两个班10名同学的身高,按照你的方 法比一比。(单位:cm)
甲班 132 155 134 147 164 159 143 154 153 155
⑵按分数段整理数据,并制成条形统计图。
2 2
2 4
2 2
6 6
28 26
你能获得哪些信息?自己说一说。
⑶如果90分以上(含90分)算优秀,那么两个班 的优秀率分别是多少? 28÷40=70% 26÷40=65%
(4)估计两个班的平均分哪个班会高一些? 说说你的依据是什么。
我觉得六(1)班的平均分会高一些,因为两个 班成绩的差距在于90~100分数段的人数六(1) 班比六(2)班多2人,60~69分数段的人数六(1) 班比六(2)班少2人,其余分数段的人数都相 等,2个90分以上的人当然比2个60多分的人 成绩好了,所以我觉得六(1)班的平均分会高 一些。
(1)根据右图,你发现凡凡 哪门功课的成绩稳定一些?
数学
3.如图是凡凡上学期语文、数学各单元测验成绩 的统计图。
(2)凡凡的语文、数学的平 均分各是多少? 语文:94分 数学:97分
3.如图是凡凡上学期语文、数学各单元测验成绩 的统计图。 (3)针对凡凡上学期语文、 数学的学习情况,你想对凡 凡提什么建议? 加强语文的学习。 (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全市男生平均身高
——淘气身高
根据前面的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2. 淘气的身高在哪个阶段长得最快?与全市男 生平均身高的增长情况一致吗? 淘气在五、六年级阶段长得最快。与全市男生 的平均身高的增长情况一致。
160 150 140 130 120 110 0
——全市男生平均身高
——淘气身高
根据前面的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淘气的身高在全市男生中所处的位置有变化。一、 3. 淘气的身高在全市男生中所处的位置有变化吗? 二年级低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三年级等于全市男 生平均身高,四至六年级高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
160 150
140 130 120 110 0
160 150 140 130 120 110 0
——全市男生平均身高
——淘气身高
根据前面的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淘气的身高在 一、四 年级与全市男生平均身 高水平差距最大,在 三 年级与全市男生平均 身高水平差距最小。
160 150 140 130 120 110 0
154
年级
全市男生平均 身高/cm 淘气身高/cm
一
118 115
二
124 122
三
130 130
四
135 138
五
143 145
六
153 154
我想一眼就知道淘气 身高的变化情况。
应该用统计图表示上 面的数据。
回 顾
条形统计图能 清楚地表示出 每个项目的具 体数目。
折线统计图能清 楚地反映事物的 变化情况。
160 150 140 130 120 110 0
——全市男生平均身高
——淘气身高
根据统计,全市九年级男生的平均身高是 164cm, 请你估计三年后淘气九年级的身高。 估计三年后淘气九年级时的身高是170厘米。 (答案不唯一)
03 达标检测
1.下面是一个渔场养两种淡水鱼的生长情况统 计图。这个渔场什么时间捕捞出售这两种鱼比 较合适?
⑸再说说你认为哪个班的数学成绩好些,并 说明理由。 六(1)班的数学成绩好一些,因为六 (1)班的优秀率高,平均分也高。
课堂小结
大家有什么收获?
1.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更方便地分析两个数量增减变 化的情况。
2. 复式折线统计图与单式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大体相 同,都是先找到点,再写数值,最后连线。
蓝队队员的弹跳力好些。(比较方法略)
2.下面两个统计图,反映的是我校六年级甲、 乙两位同学在复习阶段自测成绩和在家学习 时间分配情况,请看图回答以下问题。
(1)从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 乙 )的成绩提高快些。 (2)从条形统计图可以看出( 乙 )的思考时间多一些, 多( 10 )分钟。
3.如图是凡凡上学期语文、数学各单元测验成绩 的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能清 楚地表示出各部 分在总体中所占 的百分比。
年级
全市男生平均 身高/cm 淘气身高/cm
一
118 115
二
124 122
三
130 130
四
135 138
五
143 145
六
153 154
我想一眼就知道淘气 身高的变化情况。
应该用折线统计图表 示上面的数据。
年级
全市男生平均 身高/cm 淘气身高/cm
在15个月后捕捞出售这两种鱼比较合适。
02 探究新知
笑笑想比较甲、乙两班10名同学的身高情 况,看看有什么不同。
可以怎样比较?与同伴交流。 可以把数据
可以比较最 高的身高 还是比比平 均身高吧
分段看一看
下面是两个班10名同学的身高,按照你的方 法比一比。(单位:cm)
甲班 132 155 134 147 164 159 143 154 153 155
比较两组数 据的平均值。
把两组数据 分段比较。
03 达标检测
1. 下面是红队、蓝队队员的跳高情况。(单位:cm)
红队:51 45 55 60 77 65 53 59 56 58 64 蓝队:66 58 57 72 67 78 50 54 59 61 69
你认为哪个队队员的弹跳力好些?你是如何比较的?
4.李老师教两个班的数学课,下面是他记录的某 次测试两个班数学成绩情况。(单位:分)。
⑴李老师所教两个班中哪个班的数学成绩好 一些?你是如何比较的? 六(1)班的数学成绩好一些;因为90~100分数 段的人数六(1)班比六(2)班多2人,60~69分数 段的人数六(1)班比六(2)班少2人,其余分数段 的人数都相等,2个90以说六(1)班的数学成 绩好一些。
乙班 148
152
147
149
148
149
143
153
152
154
两个班10名同学 的平均身高差不 多,还可以……
我画图表表 示分段后的 情况……
思 考 要怎么表示表中的两行数据呢?
为了方便对比, 我们可以在同一个图 中表示甲、乙两班的 统计图。
身高 段/cm 甲班 乙班
140以下
14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