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老师的评课101
《繁星》公开课听课评课稿2021
《繁星》公开课听课评课稿2021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很荣幸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上午有幸听了邱老师执教的《繁星》一课,在邱老师的教学中有以下几点让我印象颇深。
一、邱老师注重读,在反复朗读中发现现代诗的特点,读出节奏、停顿,把握好轻重缓急,感受现代诗的韵律美,从而理解诗歌大意。
二、邱老师通过有梯度、有层次的探究式学习,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品味生活,
感悟诗歌情感,体会现代诗的艺术性,感受现代诗的人文性。
三、邱老师通过不同形式的反复诵读,以及情境创设、补白想象、补充资料等教学策略,感受现代诗的特点,将习得的特点落实到笔端,仿写现代诗,鼓励学生大胆创作,激发学生对现代诗的喜爱之情。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回答问题考虑不全面,不具体,需要在平时教学中多指导学生多读,多看,多思考。
多写片段练习,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
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对文本有更好的理解。
课前指导学生做好预习,提出预习的要求,提高课堂的听课效率。
课堂上多提问,多鼓励,让同学能大胆地说话,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
敢于在众人面前表现自我,对自己充满信心。
以上就是我对这堂课的一些想法和感受,有不妥或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同行多多指正,请邱老师多多包涵,谢谢!
2021年。
《桂花雨》听课评课稿2021
《桂花雨》听课评课稿2021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很荣幸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上午有幸听了邱老师执教的《桂花雨》一课,在邱老师的教学中有以下几点让邱老师印象颇深。
《桂花雨》是一篇散文。
大家都知道,教散文很难。
但邱老师在这节课上通过以读代讲,以读促情,实现了突破。
一、抓文本用心读
课文的理解靠读,字词的掌握靠读,语感的领会靠读,主题的把握靠读,学生感情的融入也要靠读。
好的朗读胜过繁琐的讲解。
整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让学生自读自悟,仔细揣摩,反复体味,内心融入。
邱老师注重通过多种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朗读。
通过默读、自由读、引读、范读、配乐读、师生、生生互读等方式提高学生朗读能力。
学生将课文读得充分、读得精彩,读出了课文要表达的感情,也读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由品赏朗读到领悟情感自然水到渠成。
二、在理解中美读
在课堂上,要想吸收和积累生动的语言,就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抓住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句让学生展开想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读出味来。
老师让学生试着练习读,把这种心情读出来。
接着指名学生读,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读的比较到位。
教师接着让学生想象自己迫切要求妈妈同意自己做某件事时的心情,然后再练读,再指名读,这时把作者当时的心情已经淋漓尽致地读出来了.。
教研《雾在哪里》听课评课稿 (11月)
教研《雾在哪里》听课评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很荣幸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上午有幸听了邱小明老师执教的《雾在哪里》通过聆听邱老师的这节课受益匪浅,这堂课中有好多优点值得我们学习的。
一、教学流程,清晰有序。
邱老师对课文的讲解十分娴熟,对文章的背景及相关知识熟悉,讲解内容正确、到位,过度自然,二、融合教学,将识字与阅读紧密结合针对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邱老师在第一课时教学时,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借助语境,将识字与阅读融为一体。
从课堂效果看,学生乐于学,乐于思。
字音主要通过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串读课文中的关键语句及师生合作读文中正音来掌握。
三、关注学生,面向全体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课堂上谭老师时时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感受、尽可能地给予学生更多的、同等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觉得自己受到了老师的注意,课堂上没有被教师遗忘的角落。
四、借助关键词句,达成整体感。
了解课文内容”是部编本二年级上册新提出的重点学习的语文要素。
如何落实这一语文要素呢?课堂上教师分几个步骤,引导学生在圈画相关词语、充分读句读文中抓住关键词句,从而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内容。
一是借助课题“雾在哪里”,引发问题“又淘气又顽皮的雾究竟来到了哪里?”,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二是引导学生再次读文,圈画出“雾在哪里”的关键词,并用上“海上”“岸边”“城市的上空”这三个表示地点的词语,连起来说一说。
三是串读课文中的关键语句,感知雾飞到海上,来到岸边,躲在城市的上空,都淘气地做了些什么。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堂课的不足地方就是,生字教学上,邱老师只注重的字音的教学,还没有注重字形的教学。
以上就是邱老师对这堂课的一些想法和感受,有不妥之处请各位多多指正,请邱老师多多包涵,谢谢! 2021年。
《写一种物品》的评课稿(精选11篇)
《写一种物品》的评课稿《写一种物品》的评课稿(精选11篇)评课是教研员和很多教师的必备技能,如何评课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听评课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写一种物品》的评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写一种物品》的评课稿篇1邱老师这堂作文课着力点不在选材上,而在如何立意,如何发现平凡人中伟大的一面,如何通过一个人内在两个面的对比挖掘出人物可贵的品质,从而使笔下的人物更立体化、更具有神韵。
同时,教师也实实在在地教给了学生一种对比的写作方法,借给学生一双慧眼来看世界,于平凡中寻找伟大,在平凡中感受真情。
学生受年龄和生活阅历地限制,也受生活环境的影响,优越地成长环境使学生的心不在那么细腻可感,对身边的人与事有些熟视无睹,对所拥有的一切感到理所当然。
这两篇当堂展示的作文肯定带给了学生一些新的思考。
他们思考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内省的过程,在无形中会熏陶他们的情感和心灵,从而达到“语言与德性同构而教”的目的。
综观全课,我们还应该有一些这样的思考:学生的写作热情、写作水平是否达到了我们的期望值?大多数学生经过这节课后写出了怎样的文章?老师当堂点评的两篇文章应该是比较好的,但我们能感觉到语言的苍白无力,问题出在哪里?没有细节,没有真正触动灵魂的细节。
虽然老师指给了学生一条寻找平凡与非凡的道路,但如何去寻找,怎样发现生活中的细节,写好生活中的细节,以小见大,挖掘出平凡人与事的深刻内涵,还留待以后的课堂去探讨。
使“挖掘人物内在”这个作文系列更系统,更有针对性,能帮助老师把孩子写作道路上的绊脚石一个一个解决掉。
《写一种物品》的评课稿篇2这堂由周雅昕老师执教的《书包》一课是小学五年级上册的课,本课属于绘画·表现的学习领域,从整体上看,本课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还是组织形式都体现了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课堂开放而富有活力。
应该说,这是一堂学生感兴趣的美术课,是一堂很有创意的美术课,让人感到耳目一新。
《小数的意义》评课稿
《小数的意义》评课稿所谓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
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数的意义》评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数的意义》评课稿篇1邱老师在执教《小数的意义》这一课时经历了几次试教,钻研探索的精神特别值得我学习。
以下是我在听邱老师第三次试教时的几点想法:一、体现了概念教学化抽象为直观的思想二、思路设计清晰,突出目标三、板书设计明了,有助学生抽象概括四、建议:1.在第一次探究0.1时,邱老师给学生两种材料探究,一种是米尺,一种是正方形纸,要求学生选一种表示出0.1。
但一些学生理解错误,把米尺和纸混在一起,拿米尺在纸上量0.1,并把正方形当成线段去分。
建议邱老师在这个环节要求设计更加明确一些,可以每个学生给一份材料,并去掉正方形上的辅助点,尽量减少学生的误解。
2.学生在表示0.1时有些错误的例子,邱老师没有做到很好的收集和纠正。
建议邱老师拿学生的典型作业来进行比较,哪些是对的,哪些是不对的,并追问原因,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自然理解0.1的正确意义。
理解“平均分成10份”,促进知识的迁移。
从而使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概念内涵和表象。
《小数的意义》评课稿篇2范老师这节课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数形结合来沟通分数与小数之间的联系,从而教学小数的意义。
一、根据阴影部分引出分数和小数一般的小数引出,总是以价格为媒介,利用学生熟悉的标签导入,而范老师直接利用好朋友—正方形,其中的阴影部分来导入。
一方面是对学生已有知识起点的正确估计,另一方面让学生有一定的直观认识。
二、充分利用百格图教学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范老师将6个百格图分成两列,分别为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
在教学反馈时让学生说说这些分数小数是如何产生的,再根据板书提问:同一阴影,可以用分数和小数表示,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关系)?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
学生一开始没有领会到,通过同桌讨论方式得出:一个小数都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10份,两位小数都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100份,更让人体会到数形结合的好处。
我要的是葫芦评课稿
在这次高效课堂听评课中我听了本校二年级邱满丽老师的《我要的是葫芦》一课,这是人教版小语第三册的一篇讲读课文,它讲了一个人种葫芦,买新期盼得到大葫芦,却因为叶子生了蚜虫,最终一无所获的故事。
下面我根据自己听课情况作以下反思:一,明确一种思想——以读品文。
阅读教学应立足于培养孩子阅读文章的兴趣,引导孩子品味语言,积累语言,从而发展他们的语言,达到自己能读书的目的.邱老师在教学中始终把语言的学习, 体会,感悟作为重点,注重学生的个人感受. 在《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中邱老师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通过品读,评读,个人读,分角色读,齐读,选择读,引读等多种不同方式的阅读,从多个角度引导孩子们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让孩子们在读的过程中思考领悟,最终达到领会课文意思,弄懂叶子和果实之间的联系。
二,明确一条思路——以"变"理文文学作品都有一条线索,或为情感线,或为叙事线老师要善于把握这条线,并且力求使自己的教学贴近这条线.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在教学中抓了芝麻而丢了西瓜,《我要的葫芦》一文,篇幅虽短,但要落实的知识点却不少.在教学设计上邱老师始终抓住一条线:"变".刚开始时叶子长得怎样?葫芦长得怎样?过了几天,叶子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变化告诉我们叶子葫芦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三、情境创设低年级学生对人物的感知通常要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巧妙地创设情境可以激活孩子们的思维,从而使之更有效地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我要的是葫芦》中种葫芦的人让人觉得可笑、可气,又可怜。
可笑的是他的无知愚昧,可气的是他不听邻居的劝告,可怜的是他那么喜爱葫芦,结果却一无所获。
邱老师设计了那个人与邻居对话这一分角色朗读对话环节,并让孩子们演课本剧,通过故事情节的逐步深入让孩子们在创设的情景中去感受,去体会。
评课记录及反思古诗三首
《古诗三首-山行》评课记录及反思章秀英老师邱老师:1.整节课准备很充分,听李老师说在不断地磨课,今天我也是第二次听,两次相比,进步是非常明显的。
2.整节课邱老师的教学思路非常的清晰,一步一个环节紧扣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这个对年轻老师来说是非常难得的。
3、邱老师整个课件准备得非常的详细,也花了不少的心思。
但是我觉得有一个小问题第一张幻灯片出示不同季节的古诗和图片的时候,图片和古诗显得有点小,我们坐在后面是看不清晰的,有些幻灯片字体的颜色比较艳后面看起来比较模糊。
4.三年级的孩子可能刚刚接触较系统的小组合作学习,对他们来说,要进行一个完整的小组汇报有一定的难度。
但是如果进行了小组讨论,就一定要有汇报,哪怕是同学站在座位上站起来进行汇报,这也是一个必须的环节。
5.整节课读的次数还是比较多,但是读的方式是比较单一的,我觉得有个闪光点就是配上感叹词去朗读,这个其实是整节课的亮点,如果能够让孩子在小组里面练读(小组读、男女对读、赛读)多方式的去读,那么整首诗的韵味就出来了,感情也出来了。
徐凤娣老师邱老师的课:1、邱老师的粉笔字写得比较漂亮,板书比较有条理;2、给诗歌配上语气助词,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感情,引导学生读出情感;3、教态自然大方,准备充分;4、注重迁移积累,注重理解。
5、这节课在理解诗意花费了比较多时间,感觉读得相对较少,较单一。
建议让小组派代表汇报诗意,其他组补充,教师点一点重点字词即可,读的形式还可以再多样化一些。
6、过渡语还不够连贯,学完古诗积累关于描写秋天的四字词显得有点突兀;7、使用语气助词读出情感后要去掉语气助词回到文本,让学生在没有助词的情况下也能读出感情来。
语气助词第一个可以由老师出示,后面3个建议让学生加,这样诗人的感情通过加语气助词一下就体会出来了。
还是要向邱老师学习.康乐老师邱老师是一名认真负责的老师!课件准备十分详细,准备十分充分,不断磨课,在同年级找了几个班进行试上,每一次都能够非常虚心地听取听课老师给予的意见并对教案和课件进行不断的修改。
《In the kitchen》公开课听课评课稿2021
《In the kitchen》公开课听课评课稿2021各位老师:大家好!首先很荣幸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今天有幸聆听了邱华老师的《In the kitchen》,听了这节课印象深刻,受益匪浅。
下面还有我一点点浅薄的意见:综合版块的教学,整节课,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明朗。
老师的个人素养非常高。
无论是从老师自身的英语文化素质,口语水平,还是老师对课堂的把控,尤其是教学设计,都体现了教师深厚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从孩子们的课堂表现,也能发现,平时老师的教学就很扎实,灵动,非常值得学习。
一、视频导入,引趣展主题。
开课伊始,邱老师就用视频向学生展示了中国的美食,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也引出了本课的主题,由食物到cook food,到in the kitchen。
基于本单元“in the kitchen”这一大话题,邱老师创设了“shopping time、cooking time 、sharing time”三大版块,板块非常清晰,交流的内容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由句型的练说到语段的输出,培养了学生综合应用语言的能力。
二、环节开放,拓展激思维邱老师的课堂源于文本,又高于文本,善于联系生活实际,捕捉生活资源,同时注重拓展和延伸,为学生表达提供丰富的语言。
在谈论checkout图片复习了重点句型后,邱老师提出了开放性的问题:What food do you want to cook?学生出来的资源很丰富:fish soup、 beef with tomatoes、mushroom soup…等各类菜品大大拓展了学生的课外知识,what do you want to buy等活动很好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又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体现了交际的真实性。
三、情景巧设,交际促能力在各个板块围绕主题,邱老师都很好地给学生创造了一个个真实的交际情景。
在shopping time去超市购物,在cooking time,邱老师通过自己制作的mushroom soup视频用提问的方式推进教学,学生也是比较感兴趣。
《b p m f》公开课听课评课稿2021教研
《b p m f》公开课听课评课稿2021教研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首先很荣幸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今天有幸聆听了邱轩老师的执教的《iuvyw》一课,获益不少。
上好拼音课很不容易,对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来说,是十分辛苦的一件事。
这节课亮点很多,在邱老师的教学中有以下几点让我印象颇深。
一、秩序良好,积极性高1、虽然孩子们入学才几周,但是课堂中邱老师及时给予每个学生适当的激励和评价,课堂秩序良好,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很高。
邱老师作为一名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显得很从容,教态亲切、大方、自然。
注重了低年级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如站起来再发言、发言声音要响亮、说话要说完整等等。
通过用眼看、动脑想、借助插图等形式,积极调动学生的兴趣。
二、形象导入强弱对比学习bpmf的读音,用形象的图片导入每个声母的学习,让学生看有关于声母字形的图片,说说从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邱老师通过反复示范让学生认识发音方法。
多种形式练习让学生体会发音的要领。
如用小纸条摆在口边发b 、p两音,让学生形象直观地认识到b 、p发音时气流强弱的对比。
三、善用游戏,寓教于学在记忆形状时,为了让孩子更好的记住b和p 的形状,邱老师引导学生用打手势的方式(用自己的大拇指和食指做出b和p的形状)加强记忆,“右下半圆bbb,右上半圆ppp”;“伸出左手就是b,翻个跟头就是p”。
从而识记“b、p”的形,用活泼的游戏方式寓教于学,孩子们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
四、联系实际贴近现实教师引导学生与生活联系,学生感知bpmf的发音时,让学生联系一下生活中语言环境,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深对新声母的体会。
五、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指导拼读方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第一环节,指导学生学习两拼音节的拼读方法教师示范拼读音节ba,同桌练习;第二环节,教给拼读口诀“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让学生运用两拼音节的拼读方法试着拼读音节pa;五、不足之处:声母与韵母拼读上还有欠缺。
教研公开课《玲玲的画》听课评课稿2021
教研公开课《玲玲的画》听课评课稿2021
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有幸聆听了邱华老师的《玲玲的画》,感受颇深,获益不少。
在她的教学中有以下几点让我印象颇深。
下面还有我一点点浅薄的意见:
邱老师执教的二年级上册的课文,也是一堂属于学生的语文课,这既是一个打破定向思维的教学流程,也是一例教师与学生均获得成功的大胆尝试。
1、教学过程充满乐趣。
邱老师的语言生动、形象,教态端庄大方。
语言符合儿童的特点,她还跟孩子们亲切交谈,使学生倍感亲切,拉近了老师与学
生、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课堂处处充满乐趣,孩子们在读中学、在说中学、在乐中学,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得扎实。
2、读书美中务实。
读中体会、读中积累是我们新课标的重要理念。
邱老师牢牢把握着以读为原则,让学生在读中学文、读中悟理,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放手让学生读,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自悟,重点指导学生读好文中自然段的不同语气,在读中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帮助学生把课文读准、读通、读懂,读出感情并积累了许多好词佳句。
3、过渡语简洁适用。
邱老师的引导语言生动、形象,符合学生心里,又适合课堂氛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中,李老师以设计巧妙、简洁、具体的板书给学生有条理的启迪。
以上评课仅是我个人的粗浅看法,不妥之处,请同行批评指正。
2021年1月。
《蝴蝶的家》听课评课稿2021
《蝴蝶的家》听课评课稿2021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很荣幸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上午有幸听了邱老师执教的《蝴蝶的家》一课,在邱老师的教学中有以下几点让邱老师印象颇深。
《蝴蝶的家》是第二单元的略读课文。
本文是一篇文辞优美的散文,情感真挚。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之母”,没有兴趣是学不好语文的。
为了引起孩子们的兴趣,邱老师利用电教手段,找准教学的切入点,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比如,一上课,邱老师先播放一些有关蝴蝶的图片,一下子学生的学习情绪被调动起来,为整节课乐于参与,学习兴趣浓厚打下基础。
2.注重语言训练,积累和运用课文语言。
本文文辞极其优美,不断提出问题并进行思索是本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这一点正好和本单元的语文要素相吻合:“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本文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通过前面三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树立起了问题意识,能够主动提出问题,有了提问的意识和习惯,并且懂得了有些问题可以从整体上问,有些问题可以就某一部分去问;有些问题关注的是课文内容,有些问题则要关注语言表达,关注写作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邱老师都是让学生以读为主,读后自己提出问题,再相互探讨,得处结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将读与问相结合,读与想象相结合,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通过反复诵读,齐读、领读、师生配合读、分读,去体会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之情,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说的机会,都能说充分。
这样既注重了面向全体学生,又注意了说的层次性,帮助学生积累课文语言,提升语文素养。
以上就是邱老师对这堂课的一些想法和感受,有不妥或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同行多多指正,请邱老师多多包涵,谢谢!2021年。
四年级上册语文《秋天》评课稿优选篇
四年级上册语文《秋天》评课稿优选篇四年级上册语文《秋天》评课稿? 1《秋天》是一首诗歌,作者用浅显的文字,采用拟人的手法,描写了秋天原野上溢彩流芳、生意盎然的美好景象,抒发了作者热爱秋天、赞美秋天的满腔激情。
邱老师的这堂课目标明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领学生探究文本,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领学生合作探究“尺有所长,寸有所短。
”邱老师很重视学生之间存在着的这种必然的差异性,邱老师始终关注全体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在借助多__了解了课文描写的秋天的景物之后,邱老师引导学生练习说话,你看到了什么?先是单独说说每一幅图,接着提高要求,要求学生逐次增加图片的数量,使说话的内容更加丰富。
这种分层学习的方式,关注了全体学生的需求,让全体学生在成功__自信__兴趣__成功的良性循环中,强化了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了语文素养。
二、关注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课文的第二部分是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列举具有__性的景物,写了秋天的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的迷人景色和丰收景象。
金黄的稻穗、成熟的向日葵、五彩缤纷的野菊花、红红的苹果、紫色的葡萄。
教师紧紧抓住这一部分,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让学生以“我走进秋天,看到。
”为开头,练习说话,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恰当地运用现代教学__,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现代教学__的运用,使静止的语言文字一下子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激发了他们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邱老师熟练地使用白板这一先进的教学__,带领学生“走进”秋天,真实感受秋天,真正谈论秋天,真诚赞美秋天。
四年级上册语文《秋天》评课稿? 2《秋天》这首儿童诗为我们描绘了秋天那令人心醉的动人景象,为我们展示了秋天的田野流芳溢彩、生意盎然的美好画面。
作者以“走在秋天”为引子,移步换景,抓住了秋天的典型景物,如“红苹果、紫葡萄、秋风、桂花、稻穗儿、野菊花、玉米、高粱”等,并把这些景物拟人化。
公开课《有理数的加法》听课评课稿2021
公开课《二次函数的复习》听课评课稿2021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有幸聆听了邱志刚老师的《有理数的加法》,感受颇深,获益不少。
在她的教学中有以下几点让我印象颇深。
下面还有我一点点浅薄的意见:听了邱老师《有理数的加法》一课,我的总体感觉是:整节课自然流畅,内容充实;师生情感融洽,学生思维活跃;确保主体参与,重视学法指导。
具体评析如下。
一、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缩,它的正确定位和达成是衡量一节课好坏的主要尺度。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实例经历加法法则的产生过程,掌握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会利用加法法则求两个有理数的和。
邱老师在施教本课时,通过一建筑工地仑库水泥运进运出的实例,引导学生得出加法法则,通过例题讲解和学生一定数量演练,使学生掌握了有理数加法的运算。
并通过有理数加法的数轴上表示,更直观地反映了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合理性,使学生更为深刻认识到有理数加法的意义,进一步掌握了有理数加法的运算。
通过本节的教学,教学目标的达成已是水到渠成,理顺成章了。
二、教材处理得当评析一节课的好坏,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还要看施教者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有理数的加法法则,难点是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邱老师采用实例引入、用小学算术运算作比较、用数轴上表示两数相加(数形结合)等方法和手段,来得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又通过学生问答,教师的例题,学生的练习等过程来巩固有理数加法的运算。
这样的安排处理对突出本课重点、突破本课难点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三、教学计设合理写文章要有思路,上课同样要有思路,这就是教学思路。
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
本课邱老师的教学思路比较清晰:情境引入(实例)→得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法则的应用(例1、例2)→巩固法则(学生问答、书面演练、思考问答题)→小结提升。
整节课课堂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高。
《走月亮》公开课听课评课稿2021
《走月亮》公开课听课评课稿2021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很荣幸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上午有幸听了邱老师执教的《走月亮》一课,在邱老师的教学中有以下几点让我印象颇深。
一、整节课的设计思路清晰,环环相
扣,
课堂节奏明快,学习气氛浓烈。
邱老师的带领下,学生训练有素,参与感强,配合积极,学习任务开展得有条不紊。
二、引领学生细细品读、细细咀嚼
课文反复写到“我和阿妈走月亮”,看似重复,实则是妙笔之句,充分表达了“我”和阿妈走月亮时无比幸福和喜悦之情。
这是四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到这种反复的修辞手法——光靠“讲”是不行的,而是引领学生细细品读、细细咀嚼,让人心中涌起融融的暖意。
这个句子在文中的反复出现,将作者走月亮到溪边、果园、庄稼地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串联了起来,让课文结构清晰而完整。
学生非常直观地了解了课文的这种写作结构。
三、让学生感受浓浓亲情。
邱老师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
积极性、主动性,这是新课改的重要一环,这篇课文不仅给我们展现了月色下的美好意境,更多的是感受到母女间真真切切的情爱。
所以,读课文片段的同时,启发学生回忆自己和亲人在一起时的那种温暖、幸福和快乐,感受亲人的爱。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准备再充分的课堂也存在遗憾。
下面我谈一下我的个人建议,供大家参考:
学生参与面窄,不能做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全体性。
大多的课堂只是几个优等生展示的舞台,其他学生只能默默守望。
课堂情感目标的达成度不高,语文课堂不仅仅只有知识的传授,还应该是育人的殿。
教研公开课《why do you like pandas》听课评课稿2021
教研公开课《why do you like pandas》听课评课稿2021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有幸聆听了邱华老师的《why do you like pandas?》,感受颇深,获益不少。
在她的教学中有以下几点让我印象颇深。
下面还有我一点点浅薄的意见:本节课,邱老师采用直观教学法,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采用展示图片、表演对话、制作面具、创设情境、小组合作与交流、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相结合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从而树立爱护动物的意识,并能为保护动物特别是濒危动物尽自己的一份力。
邱老师通过播放动物的声音引起学生的兴趣,把学生引入英语学习的气氛中,通过匹配练习,巩固已学的动物名称,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热爱父母、热爱朋友,热爱自然。
为了培养学生自觉保护动物的意识,邱老师通过两人对话、四人小组活动来学习like的一般现在时句型及使用what和 like的特殊疑问句。
这样给学生一个真实的语言运用的环境,让学生在做任务的同时学习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不但设计由易到难,而且过渡自然,让学生轻松完成每一项任务。
邱老师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和设计都是围绕课题中心展开,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性好,学生的参与意识强,课堂气氛活跃。
不但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绘画能力和阅读能力,而且还培养了他们小组合作能力。
讲解中,邱老师通过在教学中设计不同的阅读任务:skimming and scanning, detail reading,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参与。
课堂上,邱老师主要是通过学习动物名称和常见的描述动物的形容词,引导学生学会表达个人对动物的喜欢,同时学会运用why,what,where引导的特殊疑问句,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及其主要生活区域。
既能让学生运用英语简单地描述自己喜欢的动物,又进一步培养和激发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维护生态平衡的朴素情怀。
在评课过程中,大家觉得邱老师讲的这节课,采用图片教学法,教学设计思路清晰,由浅入深,环环相扣,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强化了学生的对话练习。
等比数列评课稿
等比数列评课稿今天听了邱老师关于“等比数列(1 )”的复习课,首先向邱老师的精心准备和充分展示表示感谢与尊敬。
因上课环境的特殊性,我无法获得课堂效果的完整信息,也就不能对这节课作一个全面系统的评价,只能就一些比较突出的感受和大家交流。
一,教师基本功扎实,教学手段多样这节课邱老师进行了精心准备,他在第一张PPT 展示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从教学过程和整个课堂的学生反应来看,教学目标已经达成。
从设计的问题来看,问题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并且问题设计的比较大气,开放。
如第一个问题:“等比数列你知道多少?”这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问题中去,每个人都认真的梳理等比数列的相关知识。
邱老师还选派两名学生到黑板上书写,其组内成员补充,在学生的评价中再不断的完善。
邱老师还对一些学生易错的地方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并及时的纠正。
这里看出老师的基本功很扎实,对问题设计能进行预设,学生的易错点在哪,会犯怎样的错误等等。
这节课教学手段多样,根据课堂进展,让学生到黑板板演,把学生的书写过程通过实物投影展示,让学生到前面分析思路,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合作等等。
同时课堂结构完整,教学过程清晰,追寻知识本源。
如让学生再次推导等比数列通项公式和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让学生再次体验知识的来龙去脉,挖掘知识背后所蕴含的数学思想。
二,师生,生生的智慧火花不断碰撞整个课堂讨论激烈,交流氛围很好。
在邱老师不断的追问下,引导学生不停地思考。
教学中邱老师不断通过问题串来拨动学生的思维,因此整个课堂充满了师生的智慧与灵感。
同时给了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整理知识形成框架结构的时间,也给了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尊重。
三,课堂设计理念这节课的设计体现了分校“少教多学”的理念,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积极探究的学习方式。
不需要老师讲的、不该讲的老师坚决不讲,学生想不到的,想不通的,甚至学生易犯错误的地方,先请学生思考,评价。
如学生在写出等比数列前n 项和的一性质:,也是等比数列,学生容易丢掉这时老师不是直接指出,而是让其他同学点出,并说明理由。
评邱小平老师的《葡萄沟》
评邱小平老师的《葡萄沟》《葡萄沟》是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下册的第10课。
邱老师的授课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教材挖掘深、目标完成好教学中邱老师的教学意图很清晰,准确地把握了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实质,教材内容层次清楚。
根据新的教学理念找准了教学目标,把教学目标贯穿课堂课的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复习、讲解、练习,教学目标完成得很好。
克服了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二、课堂结构合理这节课用猜谜语“葡萄”来导入,很自然、很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复习、导入、讲解、练习四大部分的设计和时间安排比较合理、比较优化,以学生认识事物的心理结构为依据。
三、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生字教学是难点,而邱老师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有小组合作学习生字,有学生带读、齐读生字,有讲记字方法、多音字的记忆,有组词说句子等等。
朗读课文的教学也形式多样:有自由读、默读,有小组读、个人读,有齐读、带读等形式。
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培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注意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
四、教学问题习题的设计有针对性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是教师传授知识与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重要途径,是能否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邱老师的教学很好地把握了这点。
例如:自由读课文时出示:带着问题读读课文,把课文的重点让学生思考。
紧扣教学目标,把握了新旧知识的衔接点。
五、发挥了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活动过程。
数学作为一门思维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中,教师是否发挥自己的才能,运用各种手段、方法,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启发引导,配合默契,使教与学的双边活动顺利地开展。
邱老师的课做到了这点。
例如:讲到葡萄沟是个好地方与浏阳是个好地方联系起来,让学生充分发言,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六、课件媒体运用恰倒好处运用媒体方式把静止的文字还原为生动可感的画面,增强了学生的直观感受。
课件把难以理解的“阴房”、“碉堡”概念轻易地解释好了,把葡萄干的制作过程很形象地表现出来了。
深入浅出,历久弥新,新学期邱老师的报告送给老师们两大“法宝“——“尝试反馈教学”改革步履印记(五)
深入浅出,历久弥新,新学期邱老师的报告送给老师们两大“法宝“——“尝试反馈教学”改革步履印记(五)【题记】小学数学,一姓“小”,二姓“数”。
——邱学华要使学生学好数学,首先要使学生喜欢学数学。
——邱学华在新学期第一次会议暨“五育并举,成就梦想——木樨论坛”上,我校迎来大师级专家邱学华老师的亲临指导——为全体老师作《尝试学习的策略与实践》精彩报告。
【报告】报告分为两大版块。
第一版块是讲尝试之路,改革历程;第二版块是讲尝试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第一版块:尝试之路,送给我们的“法宝”是“吃苦”邱老师16岁开始工作,从代课老师做起,小学、中学、大学老师都做过,小学、中学、大学(师专)校长也都做过。
不会干怎么办?学习、思考、创新实践!有困惑怎么办?学习、思考、创新实践!这真是“伏牛昂首志当远,开拓进取自奋蹄”啊!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
邱老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每个老师:你们基础比我好,只要肯学习、肯思考、多吃苦、敢创新,一定会做出大的成就,做一个专业品质的老师!歌德说过:“理论是灰色的,但生命之树常青。
”理论建构的背后是人,是人的艰苦创造,是人的真心诚意,是人的殚精竭虑,是人的励精图治!大道不孤,天下一家。
所以,邱老师生命历程的讲述,是给每个老师教育生命的一次充电,让我们觉得教育工作真的很伟大,真的真壮美,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奋斗!要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加油干,跨小一定会做到教智融合、五育并举,成就师生的光荣梦想。
第二版块:理论与实践阐述,送给我们的“法宝”是“先练后讲”邱老从自己的发展之路讲起,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尝试教学理论。
他指出过去的注入式教学的问题所在就是先讲后练,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听,教师出题,学生做题,学生始终被定位在被动的位置。
而“尝试教学法”是“先练后讲”!“先练后讲”“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先练时必定会遇到困难,所以他会自主学习课本,在课本中寻找线索,然后会主动请教别人,当还是存在一定的困惑时,教师再进行点拨。
科学《七色光》公开课听课评课稿2021
《七色光》公开课听课评课稿2021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很荣幸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上午有幸听了邱老师执教的《七色光》一课,在邱老师的教学中有以下几点让我印象颇深。
邱老师注重让学生提有价值的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
科学研究本来是一个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学会提问题是科学课训练的内容之一。
本节课中,邱老师试图以多种方式来产生问题,以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学会选择有价值的问题去研究。
邱老师还很注意实验设计的层次。
一节科学课的实验往往不止一个,怎样做到各有侧重,主次分明是每一个教师应当考虑的。
吹泡泡一是为了活跃气氛,二是便于学生直观想像空中的小水滴。
喷水造彩虹是重现生活中彩虹,让学生知道自己会造彩虹,水中的镜子造彩虹是较长时间的观察彩虹,用三棱镜看是便于学生更仔细地研究。
单色光的两个合成实验一个是验证牛顿的发现,一个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每个实验的目的不同。
四是注意实验结果的呈现方式。
如何更生动直观的呈现实验结果,也是值得科学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
在马达底座和转盘的设计上邱老师都做了精心考虑,他在光的合成实验安排了让
学生自己在空白圆片上涂色自由旋转,然后贴在实验记录上这一环节。
以上就是我对这堂课的一些想法和感受,有不妥或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同行多多指正,请邱老师多多包涵,谢谢!
2021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慧在“实,趣”中涌动
—《认识乘法》听后感
今天赏析了一年级数学第二单元“《认识乘法》”一课,真正让我们体会了何会“智慧课堂”!不论是课的设计,还是教师引导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及练习的方式,都给我们极大的启示。
邱老师把握了几个重点问题:为什么要用乘法?什么样的加法题可以用乘法计算?怎么用乘法来表示?通过这些问题,运用主题图,游戏等手段进行教学,获得乘法初步认识后的尝试练习,形成系统认识后的拓展练习等,均对学生构建乘法的认识提供了很好的实验基地,实践出真知,真知显实效,整节课的预设精致,生成精彩!亮点频频!
一、让学生在强烈的体验中体会产生乘法的必要性。
首先,通过学生所熟悉的儿童游乐园游戏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并引导学生用连加的方法解决问题,在这个教学环节中,要注意让学生观察图形,如摩天轮、过山车、小火车,他们是几个几个坐在一起的,有几组等等,初步体会“几个几”。
其次,通过让学生说说一共有多少个人?引导学生从横的看,竖的看理解3个5和5个3的和相等。
接着在刘谦的魔术24串糖葫芦共有几个时激起加法写太麻烦,并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用一个既短小又能让大家一目了然的算式来表达,邱老师舍得在这里花时间,设疑激法,让学生在充分的体验中在迫切需求中产生乘法,为加法和乘法的相连架起了桥梁!邱老师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充分体现了实践数学学习有效性的基本意识。
二、突出了加法与乘法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
1、在教学乘法中各名称时邱老师善于从加法中来迁移学习。
写好:4×24,如果改成+(邱老师展示预先准备好的“+”),4+24,在加法中,4和24分别叫什么?那么在乘法中可能叫什么呢?(边说边把+斜过来),学生有了加法知识的迁移,很自然地说出了乘数。
2、认识乘法后,邱老师又适时把能改写乘法的连加算式改写好,并设疑为什么有几题不能改写呢?得出:相同加数的和——乘法。
不仅突破了什么样的加法题可以用乘法计算这一重点,而且加强了加法和乘法之间的密切联系。
三、层层递进的练习设计彰显智慧。
1、新授完毕后,邱老师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第一大题,在交流后提了一个承上启下的问题:象这样的题,你更会选择哪一种计算方法去解决?引出第2题用乘法算式列式。
这一问是点睛之笔,不仅感知了加法与乘法之间的内在关系,而且深刻体会到了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2、最后一环中的拍手游戏,既有趣味又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理念,再次达到巩固新知的作用,可谓是一箭三雕!在这里,我有一个小小的想法,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在拍手游戏后,能不能让学生自己来发现一下生活中的乘法问题,并举例说说。
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乘法意识潜移默化的得到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