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3.3 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第课时)教案 (新版)粤教版

合集下载

科粤课标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章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教学设计

科粤课标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章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教学设计

化学九年级粤教版第三章第三节《燃烧条件及灭火原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是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节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一些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的燃烧,再加上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具备了对燃烧现象及灭火原理进行深入研究的条件。

本课题对之前所学过的“燃烧”进行深入了解并且应用于实际之中。

本节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较多,课题对学生亲切又熟悉,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

基于此,本节课关于燃烧条件并未用学生实验探究的形式,而是从学生的已有认知出发,归纳探讨了燃烧的概念与特点。

对于燃烧所需的条件利用学生分组讨论得出,再利用实验探究进行验证,将更多的时间利用在对燃烧三个缺一不可的条件深层次认识的探究过程中。

在对本节教学资源的选取上注重源于生活,这样,老师在此基础上的情景创设,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便于指导学生提炼出本节的教学目标。

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事故发生时的基本逃生能力有重要的作用,较好渗透了“尊重生命、呵护生命”的生命观。

上好本节课,对于学生从身边素材入手研究化学、从身边事件应用化学、让化学服务人类生活的观念进一步增强。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燃烧有一定的接触,在之前对氧气的化学性质的学习中也对一些物质的燃烧情况有所了解,对于如何灭火也具备最初步的了解。

这些都对探究学习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有一定帮助。

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有趣、有效、有用的教学方法,实现最优化教学。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将主要通过一些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归纳燃烧发生的一般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并通过视频材料还原危险火灾现场以帮助学生了解火灾及自救办法。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

2、会运用相关的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践活动、探究实验逐步养成关心科学、研究科学的态度。

2、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于通过实验得出事实进行分析而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新)人教版化学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教案)

(新)人教版化学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教案)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根底的学,本实验对于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探究的积极性,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通过让学生自主参加到探究实验中,既加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及概括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

〔2〕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学习对观察的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学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比拟从而得出燃烧的三个条件,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燃烧的三个条件及灭火原理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勇于探索的学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升学生学素养,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方法论。

【教学重点】控制变量法及实验结论的推导【教学难点】实验的标准操作【教学准备】烧杯、镊子、坩埚钳、酒精灯、三脚架、薄铜片。

酒精、棉花、乒乓球、滤纸、蜡烛、剪刀、水等。

一、导入新课[复习导入]这个单元我们学了燃烧的一些相关知识,可能大家对燃烧的三个条件的理解只停留在理论层次上,今天让我们一起亲自动手,用实验探究燃烧的三个条件。

二、推进新课燃烧的条件1.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可观察到蘸有酒精的棉花燃烧起来了,而蘸水的棉花没有燃烧。

通过此实验,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物质具有可燃性。

2.〔1〕取一小块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用坩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加热,可观察到滤纸片和乒乓球碎片都可以燃烧。

〔2〕从乒乓球和滤纸上各剪下一小片〔同样大小〕,分开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将薄铜片放在三脚架上,用酒精灯加热铜片的中部,可观察到:刚开始滤纸片和乒乓球碎片都没有燃烧,一段时间后,滤纸片燃烧起来,而此时乒乓球碎片没有燃烧。

通过此实验,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要到达燃烧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3.点燃蜡烛,将其用烧杯罩住,尽可能使烧杯与桌面不留空隙,观察到蜡烛熄灭,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有氧气〔或空气〕。

2021年初中化学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课时1) 教案

2021年初中化学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课时1) 教案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会运用相关的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与探究,初步学习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探究实验,并对获得的实验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对照实验,进行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

新课引入[提问]同学们,说到燃烧你会想到什么?[回答]火。

[设问]根据大家的生活经验,我们在哪些方面用到了火?火为人类作出了哪些贡献呢?[学生回答,交流][讲解]介绍火与人类的发展。

[展示]课本图7-1~7-4[教师]同学们,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想?请发表你的看法。

[学生回答][教师]既然燃烧对我们的生活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就来好好探究一下有关燃烧与灭火的问题,以便好好地利用燃烧产生的火为我们人类服务。

教学过程Ⅰ.燃烧的定义[教师]同学们,你们见过很多燃烧的场面,你发现通常的燃烧一般有什么特点?[学生]发光、放热等。

[教师]燃烧一般是可燃物跟什么物质的反应?[学生]氧气。

[教师]对,燃烧就像你们所说,是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Ⅱ.燃烧的条件[演示实验]教师演示实验7-1,同学们注意观察现象。

[设问]你观察到什么现象?[回答]Ⅰ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Ⅱ中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思考]①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②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③向水中的白磷通氧气,白磷居然在水中燃烧起来,这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交流总结,得出结论](1)结论:可燃物的燃烧必须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2)结论:可燃物的燃烧需要氧气。

[介绍]着火点: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这个温度是可燃物的着火点。

不同物质的着火点不同。

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教学设计

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教学设计

课题1 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教学目标知识要点课标要求1.燃烧的条件(重点)认识燃烧的条件,学会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学会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燃烧现象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重点)认识灭火的原理;掌握灭火的常用措施教学过程情景导入约五十万年前,北京人就已知用火。

火是人类打开化学大门的第一把钥匙。

有了火,粘土烧成了陶器,矿石炼出了金属,陶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机时代,神六升天……人类每前进一步都与火有着密切的联系。

当然,火有时给人们带来一定的灾难,如居民区火灾,工厂火灾,森林火灾……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的损失。

火有“功”也有“过”。

说到火我们很自然就想到燃烧。

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燃烧的条件提出问题讨论交流探究实验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在500mL的烧杯中加入300mL热水,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

用导管对准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或空气),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铜片上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红磷没有燃烧;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

水下白磷燃烧起来1.白磷能燃烧,水为什么不能燃烧?2.平常我们燃烧的煤块总是制成蜂窝状,而不制成球状?3.室内起火时,如果打开门窗,火反而烧得更旺,为什么?归纳总结1.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着火点是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2.燃烧的条件:⑴物质具有可燃性;⑵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⑶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可燃物的着火点)。

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知识拓展(1)燃烧,有的不需要氧气参与也可燃烧。

如氢气在氯气中燃烧,钠在氯气中燃烧等。

(2)着火点是可燃物固有的性质。

(3)燃烧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燃烧时一定发光、放热,但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通电发光,属于物理变化。

探究点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提出问题 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怎样灭火?纸箱、油罐着火怎样灭火?森林火灾又怎样扑灭呢?讨论交流结合生活实例和经验讨论相关原因。

九年级化学第三章第三节教案

九年级化学第三章第三节教案
、填写“家庭防火安全知识表”。
、自查家庭或社区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宣传安全自救知识。
学生观察实验,描述实验现象:手帕燃烧得十分旺盛。但对手帕燃烧后完好无损感到困惑。
学生回答生活中的燃烧现象:
如:煮饭、火柴、吸烟、烟火、蜡烛等等
学生通过预习,大部分能把燃烧的三个条件说出来,但对三个条件之间的关系并没有深刻认识。
【讨论】
按类别展示刚才学生实验中所用灭火方法的图片,引导学生归纳出灭火的原理:
【小结】
引导学生通过上述分析推出结论。教师展示动画的“火三角”,进一步总结灭火的原理。
【链接】细铜圈使蜡烛熄灭:
用细铜线圈罩在燃着蜡烛的烛芯,一会儿蜡烛熄灭。
思考:蜡烛熄灭的原理?(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可作相应的提示或引导)
、体会到只有了解化学,才能利用化学改造自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培养学生的消防意识和法制观念。
教学重点
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教学难点
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的实际应用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及动画播放
教学用品
(教师)棉质布块、酒精、水、火柴、酒精灯、试管、红磷和白磷、带导管的、坩锅钳;
对燃烧条件进行实验探究。
学生根据实验得出燃烧的三个条件:
、可燃物
、与氧气充分接触
、温度达到着火点
学生讨论总结出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展示“火三角”,并由学生讨论归纳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解释着火点的含义:可燃物燃烧所需达到的最低温度)
【过渡】
燃烧能造福人类,但了解不足或运用不当就会造成巨大损失。我们常说大火无情,无知和疏忽让火灾已经夺走了太多的生命。

燃烧与灭火教案

燃烧与灭火教案

课题1 燃烧与灭火
教学设计思路
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化学学习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

因此将本节课设计为让学生亲历由录像将学生带入情景,由情景中提出问题→针对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与假设→根据实验事实作出正确结论→对整个过程进行反思与评价,这些要素所组成科学探究过程,使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在学生经历这一“做科学”过程后,用灭火的实例录像将学生带入应用知识解决社会生活实际问题的情景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将灭火器的种类,使用方法等制成动画,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实际联系,并能以此分析有关的简单问题。

3.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通过探究活动,学习对获得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与讨论,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重点:认识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
难点:科学探究过程中提出合理问题,及对获得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仪器药品。

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科粤版九年级上册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第1课时教案

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科粤版九年级上册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第1课时教案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课标依据
认识燃烧发生的条件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学习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是在学习了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氧气性质的认识,同时对生活中常见的燃烧与灭火的现象有进一步了解,并从本质上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在以后的生活中可以充分利用所学知识为我们服务,一但遇到火灾,可以及时采取措施控制火势,减少损失。本节课的实例都是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为学生顺利的达成教学目标打下基础。
过程与
方法
通过实验的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讨过程。培养学生对现象、事实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学会对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索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教学难点
1、燃烧条件探索,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根据灭火的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讲解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由于学生学习了氧气的性质知道很多物质都能在氧气中燃烧,而且学生对自然及日常生活中的燃烧现象比较熟悉,对燃烧的条件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学生对灭火的方法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生活知识并没有归纳形成理论知识。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认识燃烧所需的条件和灭火原理。
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通过归纳逐步提高学生归纳能力。
通过归纳与练习巩固知识。
结合各种事例,你能发现燃烧有什么共同特征吗?并尝试自己能给燃烧下个定义吗?
【讨论交流讲解问题问题实验验证: 教师演示实验,
学生分析并回答。
三、课堂检测
课本86页习题(时间5分3页
选做题:84页检查站1、2题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教学设计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教学设计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教学设计案例(第一课时)一、教材依据科学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二、设计思想本节课讲解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

学生对自然及日常生活中的燃烧现象比较熟悉,在前面的化学学习中也已经了解了部分物质的燃烧情况,对燃烧的条件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学生对灭火的方法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本节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学生从生产生活实际发现和提出问题→老师引导学生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亲自实施探究方案→总结归纳形成结论的方法来组织教学。

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在实验中发展学习的兴趣,体现科学探究的过程。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燃烧的条件,知道灭火的简单原理和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的探究活动,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学会用探究的方法学习化学。

3、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科学地认识研究燃烧、灭火对人类社会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2)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初步形成富于思考,勇于探索、团结合作的科学精神。

四、教学重点1、燃烧的条件。

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3、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五、教学难点1、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实际应用。

2、探索方案的设计与实施3、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六、教学方法实验探索、交流讨论。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七、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演示实验:蜡烛、水、浓盐酸、碳酸氢钠溶液、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烧杯、锥形瓶、导气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播放做饭,火箭发射,某住宅起火,森林起火的场面。

同学们看到这些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什么?火是一种燃烧现象。

火能造福人类,但如使用不当,也会给人类造成灾难,为了使火能更好地造福于人类,我们有必要对燃烧与灭火进行一番研究。

[观看联想][回答]是“火”。

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探究燃烧本质与燃烧条件的兴趣。

从而激活了课堂,激发了同学们的求知欲。

[活动探究,求索新知][讲解]借助幻灯片展示火的起源、应用,指出火是一种燃烧现象,是最早被人类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指出燃烧与生活间密切的关系。

《燃烧与灭火》初中化学课程设计教案

《燃烧与灭火》初中化学课程设计教案

《燃烧与灭火》初中化学课程设计教案。

一、教学目标1.了解燃烧和灭火的概念、基本原理和分类;2.掌握燃烧反应的化学式及其特点;3.学会灭火的基本方法和应急措施;4.培养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燃烧的概念和分类;2.燃烧反应的化学式及其特点;3.灭火的基本方法及应急措施;4.火源扑灭实验。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理论讲解,让学生了解燃烧和灭火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类。

2.实验法:通过火源扑灭实验,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燃烧和灭火,培养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燃烧反应的化学式及其特点;2.灭火的基本方法及应急措施;3.如何进行火源扑灭实验。

五、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提问学生已有的燃烧和灭火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1)燃烧的概念和分类燃烧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即有机物通过与氧气反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根据不同的燃烧方式,燃烧可以分为明火燃烧和隐火燃烧两种。

明火燃烧是指能够看到明显火焰的燃烧过程,如燃烧木柴、纸张等物品时观察到的火焰;隐火燃烧则是指没有明显火焰的燃烧过程,这种燃烧方式通常伴随着黑烟或白烟的产生。

(2)燃烧反应的化学式及其特点在燃烧反应中,一般有机物与氧气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这个过程可以用化学式表示:有机物 + 氧气→ 二氧化碳 + 水蒸气 + 能量这种反应可以释放出大量的热能,从而将固体物质转化为气态物质和能量。

燃烧反应会受到温度、氧气含量、反应物质的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3)灭火的基本方法及应急措施灭火的基本方法包括窒息法、绝热法、隔离法和抑制法。

窒息法是利用二氧化碳、惰性气体等物质减少氧气含量,从而使火焰熄灭;绝热法是利用水和泥等物质将燃烧区域阻隔,从而减少氧气的供应;隔离法是将燃烧区域隔开,防止火势蔓延;抑制法则是利用化学反应来抵消火焰的热量和自由基,从而达到熄灭火焰的目的。

在应急措施方面,当发现火情时,要立即向周围人员发出警报并拨打火警电话;尽可能将火源扑灭或避免火灾的蔓延;及时撤离。

燃烧和灭火教案

燃烧和灭火教案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

2、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比较、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学习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问题,使学生对化学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树立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进行知识迁移的能力。

【教学方法】创设情景→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解决实际问题【教具准备】投影仪,500mL烧杯,100mL烧杯,硬纸片,酒精灯,蜡烛,镊子,沙土、剪刀、湿布、水、火柴、小气球、热水、白磷、红磷【教学过程】展示与燃烧有关的几组图片,再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到火与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引出本节内容——燃烧与灭火。

一、燃烧请大家回想一下都学习过哪些物质的燃烧?其实验现象和化学方程式分别是什么?[学生讨论]:结合生活经验常见物质及学过物质的燃烧现象,讨论燃烧的现象有什么共同的特征;结合学过的化学反应类型,讨论燃烧是什么反应类型。

学生归纳燃烧的特征:发光、发热、剧烈、氧化反应。

引出燃烧的定义: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设疑】在生活中我们常碰到以下的一些现象,如野炊时,要点燃篝火必须先要用纸片进行引燃;在燃烧过程中,如果树枝压得太紧,火容易熄灭;在熊熊燃烧的篝火下面,泥土却“安然无恙”,不为火所动。

如何来解释上述现象?燃烧都需要哪些条件呢?【学生猜想】结合生活中的实例,猜想燃烧需要的条件。

——可燃性、达到一定的温度、与氧气接触二、燃烧的条件:【实验探究】燃烧条件的探究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常见物质燃烧的最低温度【实验1】将盛有白磷和红磷的试管(试管口套有小气球)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实验现象。

鲁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燃烧与灭火》教案及反思

鲁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燃烧与灭火》教案及反思

鲁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燃烧与灭火》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燃烧与灭火》是鲁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中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重要章节之一。

本课不仅介绍了燃烧的基本概念、条件及过程,还深入探讨了灭火原理与实际应用,旨在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安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内容承上启下,既是对前面所学物质性质与变化的深化,又为后续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等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燃烧的定义、条件及燃烧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掌握灭火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燃烧与灭火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学会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理解燃烧与灭火知识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

- 难点:理解燃烧是化学反应的一种形式,掌握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之间的内在联系。

四、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如物质的组成、性质与变化等,对化学现象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然而,他们对于燃烧这一复杂化学过程的深入理解可能还存在困难,尤其是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之间的逻辑关系。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逻辑推理,逐步构建知识体系。

五、教学方法和学法:【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演示、案例分析、小组讨论、问题引导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

【学法指导】: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过程,自主构建知识体系;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共同探究燃烧与灭火的奥秘。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火灾视频或讲述火灾案例,引发学生对燃烧与灭火问题的关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七章课题一燃烧和灭火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七章课题一燃烧和灭火优秀教学案例
1.引导学生总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强调燃烧和灭火的安全知识,提醒学生注意防火安全;
3.总结小组讨论的结果,概括燃烧和灭火的实际应用;
4.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和持续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继续探索和学习。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复习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课的内容,巩固燃烧和灭火的知识;
2.设计作业题目,包括理论题目和实际应用题目,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组织小组汇报和分享,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和成果。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培养他们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能力;
2.设计评价量表,让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和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和师评,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4.引导学生总结学习经验和教训,提高他们的学习策略和能力。
3.设计具有挑战性和思考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4.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评价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他们合作探究燃烧和灭火的条件和方法;
2.设计小组讨论和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引导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1.讲解燃烧的条件,包括可燃物、氧气接触和温度达到着火点;
2.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燃烧的过程和特点;
3.讲解灭火的原理,包括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和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4.结合生活实例,讲解燃烧和灭火的应用,如厨房烹饪、火灾逃生等;
5.引导学生思考燃烧和灭火的安全知识,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3.小组合作: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组织他们进行讨论和实验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三篇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三篇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三篇.1.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方法。

②了解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方法。

1.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活动与探究,学生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了解内因和外因的辨证关系。

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2教学重点/难点/易考点2.1教学重点围绕课题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得出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2.2教学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认识灭火的原理并应用于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3专家建议4教学方法探究式5教学用具1、媒体资源:自制课件2、实验准备:①把玻璃棒和小木条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

②点燃两支蜡烛,其中一支用烧杯罩住。

③把一沾水的棉花和干燥的棉花分别点燃。

④熄灭蜡烛的方法:沙土、剪刀、烧杯、湿布、水、胶头滴管、碳酸钠溶液、稀盐酸等。

6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录像]播放有关燃烧的镜头[引入]燃烧着的火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但是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燃烧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观看录象倾听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讲述]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现象,那么这种现象的发生需要条件吗?[指出]氧气确实是燃烧所需要的条件,但是只有氧气,燃烧能发生吗?大气中也含有氧气,可不见得到处在燃烧,可见氧气并不是燃烧的条件,那么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呢?根据已有的知识,想到燃烧需要氧气由实际到理论,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一、认识燃烧的条件1、认识燃烧需要可燃物[讨论]根据你的经验和想法谈一谈燃烧除了需要氧气外还需要什么条件?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燃烧?[展示]一些物体的图片,判断哪些能燃烧,哪些不能?思考回答: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燃烧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设问]有了可燃物和氧气,燃烧是不是就能发生?例如空气中有氧气,放在空气中的火柴能燃烧吗?怎样才能使火柴点燃?摩擦起什么作用?以上事实说明了什么?[讲解]我们把可燃物开始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叫做着火点。

九年级化学上册《燃烧的条件》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上册《燃烧的条件》教案、教学设计
-虚拟实验室:利用虚拟实验室软件,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进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创设情境教学,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增强知识的现实意义。
-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的燃烧现象,如烹饪、取暖等,让学生意识到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问题驱动:提出与燃烧相关的问题,如“为什么篝火需要吹风?”等,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学燃烧事故。
教学设想:
1.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如实验演示、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实验演示:通过直观的实验现象,让学生感受燃烧过程中能量的释放,加深对燃烧条件的理解。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就助燃物的作用、燃烧对环境的影响等话题展开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和知识共享。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激发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
2.采用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燃烧的条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3.通过分析生活实例,让学生体会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辅助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加强对学生实验操作的指导,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燃烧条件,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6.学生的安全意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学生遵守实验规程,确保实验安全。
结合以上学情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力、思考力和合作能力,使学生在掌握燃烧条件的基础上,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燃烧现象和安全问题。

初中化学燃烧与灭火教案

初中化学燃烧与灭火教案

初中化学燃烧与灭火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燃烧的定义和特征;
2. 掌握燃烧的条件;
3. 了解灭火的方法。

教学重点:
1. 燃烧的定义和特征;
2. 燃烧的条件;
3. 灭火的方法。

教学难点:
1. 燃烧的条件;
2. 灭火的方法。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教案、板书、实验器材等;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实验报告等。

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燃烧与灭火”。

第二步:讲解燃烧的定义和特征
1. 教师向学生介绍燃烧的定义和特征;
2.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伴随着火焰、热量和光线的释放。

第三步:探究燃烧的条件
1. 教师向学生介绍燃烧的条件:燃料、氧气、着火点;
2. 通过实验让学生探究燃烧的条件。

第四步:讲解灭火的方法
1. 教师向学生介绍灭火的方法:隔离氧气、降低温度、阻断链式反应;
2.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灭火的原理。

第五步:实践操作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灭火实验,让学生实践灭火的方法。

第六步:总结课程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燃烧和灭火的重要性,并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第七步: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复习本节课内容并总结笔记,完成实验报告。

教学结束。

以上就是一份初中化学燃烧与灭火教案的范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需要更多的教学资源,可以随时联系我们。

祝教学顺利!。

初中化学灭火原理教案

初中化学灭火原理教案

初中化学灭火原理教案
课时:1课时
教学内容:灭火原理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灭火的基本原理以及常见的灭火方法,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正确的应急处理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灭火的基本原理
教学难点:了解不同灭火方法的适用场合
教学准备:灭火器材、灭火演练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想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火灾事故,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灭火的理解。

二、引入(10分钟)
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一种灭火方法,包括水、干粉、二氧化碳等。

2. 展示灭火器材:给学生展示不同种类的灭火器材,让学生了解各种灭火器材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三、学习(20分钟)
1. 灭火原理:介绍灭火的基本原理,包括扑救、冷却、隔绝、抑制等。

2. 案例分析:给学生几个火灾案例,让学生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

四、练习(10分钟)
1. 小组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灭火演练,每组选择一种灭火器材,模拟灭火过程。

2. 指导讲解: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过程给予指导和点评,纠正学生的错误做法。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对灭火原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灭火安全。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整理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写一份小结,并提出自己对灭火的理解和建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和灭火演练,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灭火原理,培养了学生的应急处理能力和安全意识。

但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操作能力和灭火技巧的培养,通过多次实际操作来提高学生在灭火过程中的应变能力。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识,培养自护自救能力。

3.通过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在学生参与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研究燃烧的条件、探究灭火的方法,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能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和灭火的方法与原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燃烧既可造福人类,又可能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待问题。

2.通过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的变化均有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发展,避开灾害,造福人类。

3.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学会自我保护。

二.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内容和特点1.内容:本课时内容选自九年级化学课本(人教版(上)第七章第1节,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燃烧的条件、灭火原理与方法等,对原来教材的呈现方式进行了调整和整合。

2.特点:本节课内容与生活联系紧密。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着重体现化学学习内容的现实性,使学生感受到化学来源于生活,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化学知识,化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能让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化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应用意识。

三.学情分析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化学知识积累,对燃烧的现象也有一定的了解,对实验探究有较浓厚的兴趣,故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本课的重点是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可以通过猜想→探究→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逻辑顺序学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难点:燃烧条件五.教学方法多媒体应用、演示实验、探究活动、启发式提问六.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燃烧的特征及定义【创设情景】魔术表演1.口吞火2.水中生火3.烧不坏的手帕【教师引导】这三个魔术都与燃烧有关,燃烧时生活中的常见现象,那么大家可曾了解过,燃烧是怎么一种现象?什么条件下才能燃烧?怎么控制燃烧?请进入今天的课题---《燃烧和灭火》【板书】第一节燃烧与灭火【观看】【思考】通过观看教师的魔术表演引起学生的兴趣,意在激发起学生学习燃烧条件,和灭火方法的兴趣。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练习及检测题
七、作业设计
%5Oc27058 69B2榲22509 57ED埭22062 562E嘮38945 9821頡sx20807 5147兇
^
二、学情分析
我担任的教学班的学生基础较好,绝大部分同学具备独立完成探究实验的能力或通过组成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获得结论。所以组成小组进行实验探究的形式,而且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化学知识积累,对燃烧的现象也有一定的了解,对学习特别是实验探究有较浓厚的兴趣。本课的重点是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学生可以通过探究、分析总结得出。
1、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树立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五、教学过程设计引入新课:展示图片: [讲解词]:
火是我们生活和生产中不可缺少的助手,我们的一日三餐都离不开它的帮助。说到火我们很自然就想到燃烧。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 2、知道防火、自救的常识。
3、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在学生
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2、能用化学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再结合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讨论燃烧的现象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学生归纳燃烧的特征:发光、发热、剧烈、有新物质生成。 引出燃烧的定义:
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板书) [设疑]:
在生活中我们常碰到以下的一些现象,如野炊时,要点燃篝火必须先要用纸片进行引燃;在燃烧过程中,如果树枝压得太紧,火容易熄灭;在熊熊燃烧的篝火下面,泥土却“安然无恙”,不为火所动。我们如何来解释上述现象?看来燃烧都需要哪些条件呢? [过渡]:下面我们一起通过实验来探究
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燃烧能造福于人类,火给人带来光明,带来熟食,圣火给人带来激情。但燃烧用火不当就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展示图片]:展示一组火灾图片,引出灭火。
三、灭火:
[再次利用自制教具]:
作承上启下的小结,并演示说明,如果破坏了其中的一个条件,燃烧就不能发生,这样就达到了灭火的目的。 [学生探究活动]:
让学生分析白磷、红磷在不同情况下能否发生燃烧,对燃烧的发生有更清楚的认识。 [得出结论]:
在通常情况下,物质的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出示教具]:
利用教具进一步加深印象,并强调这三个条件共同构成“火三角”。 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板书) [课堂练习与巩固]:
用所学知识来加以解释:课本105页生活启示(野炊时点燃枯柴) [过渡]: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刚才熄灭蜡烛过程中,都运用了哪些灭火原理,并进行总结。 [归纳总结]:灭火的原理及方法(板书)
1、清除可燃物或隔离火源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联系生活]:
如在生活中遇到着火的情况该怎么办呢?
如:炒菜时油锅着火,电热毯引燃被子,楼房下层着火如何防火自救,学生各抒己见
罩住的蜡烛逐渐熄灭,另一支正常燃烧。结论是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对燃烧概念进行充实]:指出该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燃烧是氧化
反应的实质)
■[师生同做实验3]:(准备两个纸卷)分别点燃纸卷①,点燃缠在铁棒上的另一纸卷②
分析比较产生不同现象的原因。
引出着火点的概念:
着火点是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熄灭蜡烛实验(提供的材料和工具仅供参考)
灭火方法 灭火的原理及方法 1、用水灭火 ………. 2、用嘴吹灭 ………. 3、用剪刀灭火 ………. 4、用烧杯灭火 ………. 5、用沙土灭火 ………. 6、用湿抹布灭火 ………. 7、……….
……….
学生上讲台演示用不同的方法来熄灭蜡烛,并说出是运用什么样的灭火原理,破坏了燃烧的条件,达到灭火的目的。 [学生讨论]:
二、燃烧的条件:
[学生分组实验]:分三个实验来探究燃烧的条件
■ [实验1]:在点滴板的两个凹槽中分别滴入酒精和水,用火柴点燃。 教师巡视,矫正学生的错误,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交流讨论]:
实验小组发言,实验现象及原因,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酒精能燃烧,水不能燃烧。结论是物质具有可燃性,即可燃物。 进而举例哪些物质是可燃物,哪些物质不是可燃物。 ■[实验2]:点燃两支小蜡烛,其中一支用烧杯罩住。 同实验1
所有的燃烧从化学角度来说都是一样的,但燃烧是有利还是有害,主要取决于我们能否加以控制。如果我们掌握了燃烧与化学反应的联系,那我们就能有效控制燃烧了。
下面我们就先来谈一谈燃烧。
[讲授新课]: 一、燃烧 [展示图片]:
请大家回想一下,我们以前都学习过哪些物质的燃烧? 展示碳、硫、磷、铁、镁、蜡烛等物质的燃烧图片。 [学生讨论]:
通过常见物质的着火点列表,知道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着火点。 结论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小结]:燃烧的条件(板书)
1、可燃物
2、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3、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设问]:
燃烧的发生,是否必须同时满足燃烧的三个条件呢? 对燃烧的条件做进一步研究论证:
[演示实验]:白磷、红磷的燃烧对比实验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3.3 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第1课时)教案 (新版)粤教版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是在学习了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氧气性质的认识,同时对生活中常见的燃烧与灭火的现象有进一步了解,并从本质上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所学知识为我们服务,一但遇到火灾,我们可以及时采取措施控制火势,减少损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