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苏霍姆林斯基读书笔记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书目:《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印刷版次:2009年1月第一版何为教育:摘记:教育就是要提高他们面对坏影响的免疫力,就是要帮助孩子与这些邪恶和苦难作斗争,然后战胜它,让幼小的心灵纯净起来,强大起来,光明起来。
感:我觉得教育不止是教授知识,如果只是书本知识的灌输,根本不能称得上是教育。
教育是一种力量,更多的是帮助孩子增强免疫力,学会保护自己之后保护别人。
摘记:一个有着鲜明的教育教学风格的教师,他给学生展示的就是一个独特的自我,是一个有着鲜明的个人烙印的精神世界、感:记得自己以前说的梦想:不当应试教育的老师,不是照本宣科的老师,而是一位以自己的人生经历、自己阅读的经历,去帮助他们认识更广阔的世界。
展示在学生面前的不仅是知识、能力、手段与策略,更有背后自己所拥有的精神力量。
真正的课堂摘记: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思想与心灵的接触,是教师教育素养的第一个标志。
真正具有这种宝贵品质的教师,他的讲课就像是在跟学生进行讨论.他不是拿真理来进行说教,而是跟青少年一起谈心:他想学生提出问题,吸引他们来一起进行思考。
感:只有精通教材,教师在课堂实施中才能有经历。
有能力关注学生的思维和兴趣,才能根据课堂实施的实际情况及时、恰当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进程。
反之,若教师对教材缺乏深入的理解,或者对本学科知识没有更加开阔的事业,教师的课堂教学往往就只能把主要的经历放在教材上,放在已经预选设计好的计划中,他与学生的思想与心灵的交流就会随之大大减少。
教育是启迪学生的心灵的。
特别是我们教语文的,在课堂中满脑子不能只有自己的教案,只想着让自己能够顺利完成教学环节。
摘记:当学生没有意识到你在教育他、你在交给他学习某种知识是,这样的教育教学往往会取得最好的效果,也是教师教育教学技巧的最高体现。
摘记:公开课逐渐演变成一门不允许失败的艺术。
感:公开课已经不是一个人的劳动了,而是集体的智慧。
经过反复修改打磨后的教学设计不允许轻易改变,甚至连每一句过渡语、串连词。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优秀读后感(精选12篇)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优秀读后感(精选12篇)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优秀读后感(精选12篇)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优秀读后感(精选12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优秀读后感1这个寒假,我在学校提供给每位老师的阅读书中,精心挑选了闫学老师所著的《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这本书,这本书是闫老师在十几年阅读苏霍姆林斯基作品、深入研究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思想的基础上,结合苏霍姆林斯基在自己工作中的实际影响所完成的一部书,看过此书后,觉得受益匪浅。
其中,对《教学是教育这朵花上的一片花瓣》这篇文章,感受颇深。
在这篇文章中闫老师引用苏霍姆林斯基对教学的论述,“教学,这只不过是广义概念的教育这朵花上的一片花瓣而已。
教育中没有主要次要之分,犹如在构成美丽花朵的许多花瓣之中没有主要花瓣一样。
”闫老师用这句话引起我们每位教育者的深思: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在短视与功利行为泛滥的教育行为中,我们教育者在行使教育职责时最重要的任务和使命该是什么?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生涯中,他首先关注的不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学生的心灵,他把保护孩子免受苦难的煎熬看成是教师最重要的使命。
他认为成年人偶尔说出的一句话,或者一次偶然的沉默,都会像锋利的刀子一样伤害孩子。
因此,闫老师认为“小心翼翼地保护这些柔弱的心灵是教育中最复杂、最重要的任务。
只有这样,教育这朵花才能开放得鲜活美丽,也只有这样,教育中的那片花瓣_____教学,才能鲜活美丽”,这些发人深省的语句表达她对当今教育教学一些短视与功利行为的看法,更表达她的期望,那就是教育应该有超乎功利的追求,那就是要教育学生做一个真正的人。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不仅要面对那些成绩优异的学生,更会面对那些由于各种原因而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们要做的绝不仅仅是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也不仅仅是教会他们生存,我们还有更高的目标,那就是教育不仅要供给他一块够吃的面包,而且能给予他生活的欢乐和自尊。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书笔记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书笔记《苏霍姆林斯基选集》是一本蕴含着丰富教育智慧的书籍,它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教育者前行的道路。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心中涌起诸多感悟。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了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思维能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在他的教育理念中,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有着自己的特点和潜力。
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发现这些特点和潜力,并为他们提供适合的教育环境和机会,让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自我价值。
书中提到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让我印象深刻。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校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
他反对那种只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学生个性和兴趣培养的教育方式。
他认为,只有让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才能使他们成为有责任感、有爱心、有创造力的社会公民。
在教学方法上,苏霍姆林斯基主张启发式教学。
他认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在探索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苏霍姆林斯基还非常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
他认为,实践是知识的源泉,只有通过实践,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他在学校里组织了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如劳动实践、科学实验、艺术创作等。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还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德育方面,苏霍姆林斯基强调了教师的榜样作用。
他认为,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
教师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高尚品德去感染学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同时,他还主张通过集体教育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让学生在集体中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合作互助,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书中关于家庭教育的观点也让我受益匪浅。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六月份,我静下心来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
这本书令我深深地感到:品一本好书,如同与一位高尚的人在交谈。
这本书是苏霍姆林斯基专为中小学教师而写的。
书中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
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教育独到的见解,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仍然具有强烈的指导意义,仍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首先谈谈“因材施教”的问题。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常常会面对班里许多令人头疼的问题:为什么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的学生,老师干脆对他放弃不管呢?很多教师都从学生身上找原因,什么不知道学习了,脑子笨了,家长不配合等等;从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而苏霍姆林斯基在提出问题后,直接了当地从教师的角度做了解释: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
也就是缺乏“因材施教”。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因材施教”,教师就必须对这“个别”“材”进行细致的了解,如学生的性格脾气、家庭背景、学习方式、思维特点等等,并且要运用到实际课堂中去,为不同的学生创造能发挥他们自身能力的学习情景,“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这样他们都会感觉到他们也是在不停地进步,才会“点燃起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
”在阅读过程中,我从苏霍姆林斯基清新的笔调中读到了很多的东西,他没有空洞的理论训导,而是以提“建议”的形式,将他对教育的认识和体验与你娓娓道来。
这本书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
他认为: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
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我平时不应该抱怨时间太少、事情太多。
而应该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来丰富自己的知识。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书笔记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书笔记最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选集》,深受启发,感触颇多。
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教育的道路。
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强调了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他认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应当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丰富的精神世界、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劳动习惯。
这让我深刻反思我们当前的教育模式,是否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
我们往往追求高分,却忽视了学生的品德培养、兴趣爱好以及实践能力的锻炼。
苏霍姆林斯基特别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他指出,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着自己独特的天赋和潜能。
教育者应当善于发现并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而不是将所有学生都塑造成一个模式。
这使我想起在我们的教育中,常常会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学生,成绩不好就被认为是“差生”。
然而,这种评价方式是多么片面和不公平。
有的学生可能在学术方面表现不佳,但在艺术、体育或者社交方面却有着出色的才能。
我们作为教育者,应该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发展平台,让他们能够展现自己的个性和特长。
书中还提到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的重要性。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阅读是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源泉。
通过阅读,学生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提高思维能力。
他倡导学校和家庭都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让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反思我们的现实情况,很多学生沉迷于电子设备和网络游戏,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少。
我们应该引导学生重新爱上阅读,让他们在书籍的海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在教学方法上,苏霍姆林斯基主张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他提倡通过实践、观察、思考等方式来学习,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取知识和技能。
这让我认识到,我们在课堂上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能力。
而不是一味地讲解,让学生机械地记忆。
苏霍姆林斯基也非常关注教师的素养。
他认为,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有爱心、耐心和责任心。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书笔记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书笔记苏霍姆林斯基,一位教育界的巨匠,他的教育思想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无数教育工作者的前行道路。
在阅读他的选集时,我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智慧与关爱的教育世界,每一页都蕴含着深刻的教育哲理和实践经验,让我深受启发。
在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中,“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是核心。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个性、道德和精神力量,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这让我反思我们当下的教育,是否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心灵的滋养。
我们常常追求高分和升学率,却忘记了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兴趣、天赋和需求。
他强调,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的教学经历,当学生通过努力取得进步时,他们眼中闪烁的光芒是多么令人欣慰。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这样的机会,让他们在不断的尝试和探索中发现自己的潜力,从而建立起自信和对学习的热爱。
为了实现这一点,教师需要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书中还提到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劳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还能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和责任感。
在如今的社会中,孩子们往往被过度保护,缺乏劳动的机会。
我们应该让他们参与到各种劳动中,让他们明白劳动的价值,学会珍惜劳动成果。
比如,在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环境的维护,在家里鼓励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课外阅读。
他认为,阅读是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源泉。
通过阅读,学生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培养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这让我意识到,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他们推荐适合的书籍,组织阅读交流活动,让阅读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他的教育思想中,教师的角色至关重要。
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心灵的守护者和引路人。
教师要有高尚的品德和深厚的学识,要关爱每一个学生,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和感染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箴言》读书笔记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箴言》读书笔记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提到:“世界上没有一种精神劳动能与教师的劳动相比。
”“教师的工作往往是想不到自己,因为他必须去想着别人,这并不是自我牺牲,而是他们个人生活的真正幸福。
”确实,在我担任教育工作以来,想的最多的是自己的学生,想着怎样提高他们的成绩,怎样改变他们的坏习惯,怎样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在忙碌工作中,虽然感到了教育工作的艰辛,但更多的是体会到了教育工作带来的幸福——因为学生的进步与成功就是我们做为教师最大的快乐。
当然,对于一群调皮的学生,只是具备父母般的关爱是不够的,没有严格的要求是不足于改变学生的劣习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威信是教师智慧和心灵的结晶,是使集体树立尊重自己理想、原则和信念的能力。
”所以在我的教学工作中,我投入大量的精力,采取很多办法与措施,制定了一套适合提高我们学生学习氛围的奖惩制度,并得到全班同学的认可,操作时也确实发现切实可行,学生们都变的积极起来了。
让我们都来读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名言,从工作中体会做为一名教师的真正幸福与快乐吧。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书笔记范文(精选4篇)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书笔记范文(精选4篇)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书笔记范文(精选4篇)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书笔记了。
那么读书笔记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书笔记范文(精选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书笔记1苏霍姆林斯基是教育史上的传奇英雄。
怀着敬畏,我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选集》,其中“思考的过程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脑力劳动。
”让我久久不能平静。
我认为教师一定要有思考力。
教师备课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目标知识(学科),有关学生的知识,学科教育知识。
这些都是由上而下的进行的。
而学生学习则是从个人经验、前备知识、知识表达方式解答三方面由下而上进行的。
教师以一定的方式表达目标知识,并通过教学活动促成学生形成的期望的理解。
这就引起师生对接矛盾。
因为学生是经由自主建构兴盛“学生理解的知识”,主要通过课堂提问,课堂练习,回家作业,测验考试等形式在一定情境下表达“学生理解的知识”。
教师与目标知识对照发现差异,修正教学材料或过程。
教师用重复练习,提供变式,澄清概念,关联强化等形式提供反馈及采取措施,修正偏差。
所以教师要思考,要从学生经验出发设计课堂。
课堂教学应以教学目标为本,不管教学理念如何转变,教学方式如何变革,但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一定要服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这一点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课堂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紧紧环绕教学目标展开。
有一点应该铭记:教师只有提升自己的素质,加强各方面的学习才能防患于未然,一以概之就是要会读书,有思考力。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书笔记2上个月,我有幸拜读了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选集。
这是一部论文集,涉及内容很广,既有德育﹑公民教育﹑理想教育方面的论文,也有劳动教育﹑情感教育﹑语言教育﹑自我教育等方面的论文;有论述学校教育的论文,也有论及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以及各种教育有机结合的论文。
读书笔记:走进苏霍姆林斯基(2篇)
读书笔记:走进苏霍姆林斯基--我与书籍对于苏霍姆林斯基的大名,相信许多教师不会陌生。
苏联的教育理论家,撰写了一本非常著名的教育理论专著《给教师的建议》。
正因如此,步入教师的岗业之后,在偶然和必然之中,我与他有了一次亲密的邂逅,与他的这本著作有了一次深刻的思想碰撞,与相关的教育有了一次深度的交流和学习。
当我对他的的认识还仅仅局限于久闻其名的程度时,学校的一次颇具规模的青年教师读书活动使我接触到了这位苏联教育家的教育世界。
真正感受到了他对孩子的尊重和关爱和对教育的呕心沥血。
从此,放在手上捧在怀中的那厚厚一本不再只是纯理论的教育书籍,而是一份覆盖在老师身上的理应担负的责任的分量。
于是,我们的读书活动如火如荼的进行了。
刚接触这本书时,大家都被这长长的一连串的建议惊呆了,密密麻麻的纯理论文字霎时让眼睛应接不暇,想像着真该有些愚公移山的坚定不移的气势才能有幸将其虏获。
但在学校领导的鼓励和引导下,我们很快就调整了心态和步伐,开始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读书活动的浪潮中去,用我们的热情去接受神圣的指引,仿佛怀揣着打开知识殿堂的钥匙,只为祈祷一次阳光照亮心灵的契机。
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中,我们每个人都坚持着每周两次的集中学习任务。
大家各自成组,制定了详细的阅读计划和奖惩措施,并不时的坐在一起讨论一些有利于阅读和学习的方法和活动。
每个人是老师又仿佛做回了学生,彼此交换阅读方法,各自埋头做阅读笔记,相互交流阅读感受。
在此基础上更能提出一些存在于现实当中的理论缺陷。
每周五,大家又汇聚一堂,像蠢蠢欲试的学生似的欣然接受校领导针对阅读内容所设置的相关的一些试题。
大家联系实际,各抒己见,谈古论今,滔滔不绝,愣是把每周的收获和感受洋洋洒洒一股脑的全复印在纸上。
那时,在心里蠕动得是对于教育的一丝丝懵懂,从笔尖流逝得是对于孩子的一片片真情,在脑中交融得是对于教学思想的一次次磨合。
在不知不觉中,仿佛与苏霍姆林斯基有了一次痛快淋漓的促膝畅谈。
于是,我知道了终生阅读,我知道了因材施教,我知道了两套教学大纲,知道了能力和知识要协调……甚至于平时,我们也没放过阅读的机会。
《走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
《走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走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本我非常喜欢的书籍。
苏霍姆林斯基被誉为教育领域的巨人,他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对于我来说有着很大的启发。
这本书详细介绍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生平和教育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坚信教育应该从孩子的实际需求出发,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他提倡以孩子为中心的教育,鼓励孩子们主动思考和探索。
他认为教育应该是一种愉快的体验,而不是一种枯燥的任务。
在书中,我了解到苏霍姆林斯基对于儿童发展的关注。
他认为儿童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和需求,教育者应该根据这些特点和需求来进行教育活动。
他还强调了对儿童的尊重和关爱,认为每个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关注。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实践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建立了“幼儿园游戏”理论,鼓励幼儿通过自主游戏来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
他还提出了“保护中的自由”概念,认为教育者应该在给予孩子自由的同时,保护他们的安全和健康。
这本书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和深远影响。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对于我个人来说也有很大的启示。
我认识到教育应该是一种激发孩子创造力和潜能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和技能。
我也意识到作为一名教育者,我应该尊重和关爱每个学生,并努力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
总的来说,这本书让我深入了解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对我个人的教育观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我相信这本书对于其他对教育有兴趣的读者也会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书笔记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书笔记《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书笔记《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书笔记1我在看完朱永新教授写的《我的大学理想》与《我的阅读观》之后对教育这个神圣的词有了更多的渴望。
书中大量引用了乌申斯基、马卡连、昆体良、加德纳、孔子、苏霍姆林斯基等著名教育家与学者的著作,使得我深深的感受到自己对于教育的理解如此浅薄,没有体系。
因此我决定拜读《苏霍姆林斯基选集》,在20xx年国庆长假里,我把自己锁在屋子里,过着“吃饭—看书—休息”加上晚上锻炼的简单而充实的生活,也让我掀起了对于教育理解的那份狂热,还有一夜梦见苏老对教育的狂热所散出那灿烂光辉的光芒。
在这近4500页的长卷里,掩藏着苏霍姆林斯基倾注着所有的心血:《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问题》、《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集体的方法》、《年轻的一代共产主义信念的形成》、《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我把心给了孩子们》、《公民的诞生》、《给儿子的信》、《帕夫雷什中学》、《和青年校长的谈话》、《论文集》。
我不想对每本书做总结,脑子里总是映着苏霍姆林斯基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所需因素的系统性研究。
从学习认知、情感、信念、道德、性格、心理、学习、爱情观、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角度做出了系统的分析;另外从集体责任感以及对家庭、社会、祖国的热爱等角度分析如何让学生拥有这种情怀;从善与恶、勤与惰、孝与逆、善良与冷漠等角度分析如果让孩子拥有一种健康的处世态度;从阅读的影响、劳动的价值、思考的作用等方面分析一个人成长所需的关键因素。
从教师能力培养、教学能力、学生沟通等角度分析教师这份神圣的工作。
“爱学生,了解学生,进入学生的心灵世界”,是对学生最真诚的职业态度;尤其是《我把心给了孩子们》与《公民的诞生》,是苏霍姆林斯基对教师的热爱最真实的写照。
读这两本书也许是平淡无奇,但是那种对学生真诚的爱,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把教育视为生命却在字里行间时刻体现。
《公民的诞生》详细论述了少年叛逆期的心理过程,以及如何培养少年在这阶段的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书笔记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书笔记在忙碌的生活中,我终于有机会静下心来,翻开了这本厚重的《苏霍姆林斯基选集》。
说实话,一开始,我只是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去读的,想着随便翻翻,应付一下自己那偶尔冒出来的求知欲。
可没想到,这一读,就像走进了一个充满智慧和温暖的世界,让我欲罢不能。
苏霍姆林斯基的文字,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反而像是一位亲切的长辈,在跟你拉家常,分享他的教育心得和人生经验。
他讲的那些关于孩子、关于教育的事儿,让我这个还没孩子的人,都忍不住开始思考起教育的真谛来。
书里有个观点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他说:“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
”刚开始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还有点不以为然,心想这不是老生常谈嘛。
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才真正理解了这句话的深意。
就拿我身边的一个小朋友来说吧,他叫明明,是我邻居家的孩子。
明明这孩子,平时调皮捣蛋,在小区里那可是出了名的“小魔王”。
有一次,我下班回家,在小区花园里看到明明正和几个小伙伴围着一棵小树,手里拿着小树枝,像是在捣鼓什么。
我走近一看,原来他们在试图把一个风筝从树上弄下来。
那风筝估计是他们不小心挂上去的,几个孩子急得直跺脚。
明明看到我,眼睛一亮,像是看到了救星,“姐姐,姐姐,你能帮我们把风筝弄下来吗?”我抬头看了看那挂在树上不算太高的风筝,心想这倒不难。
于是我找了根长一点的树枝,费了点劲儿,把风筝给弄了下来。
明明接过风筝,脸上乐开了花,“谢谢姐姐,你真厉害!”我笑着说:“明明,以后可别在小树边这样调皮啦,小树也会疼的。
”明明点了点头,拉着小伙伴们跑开了。
本以为这事儿就这么过去了,可没想到过了几天,我又在小区里碰到了明明。
这一次,他正拿着一个小水壶,认真地给花园里的花浇水呢。
看到我,他放下水壶跑过来,“姐姐,我听你的话,不再欺负小树了,我要照顾好这些花花草草。
”那一刻,我心里突然有种说不出的感动。
从那以后,我发现明明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他不再只是那个调皮捣蛋的“小魔王”,而是会主动帮助小区里的爷爷奶奶提东西,会爱护公共设施,还会提醒其他小朋友不要乱丢垃圾。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书笔记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书笔记苏霍姆林斯基,一位教育领域的巨匠,他的教育思想如明灯照亮了无数教育工作者的前行之路。
在阅读他的选集时,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智慧与关爱的教育世界,每一页都带给我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了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人的心灵。
他认为,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是其成长和发展的基石。
在当今社会,我们常常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学生心灵的滋养。
然而,苏霍姆林斯基提醒我们,只有当一个人拥有善良、正直、勇敢等美好品质时,他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才能真正为社会做出贡献。
这让我反思在日常教育中,我们是否给予了学生足够的道德引导,是否通过言传身教让他们懂得关爱他人、尊重生命、诚实守信。
他还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着不同的兴趣、天赋和需求。
我们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和模式去衡量和塑造他们。
在教学中,我们应当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方案,激发他们的潜能。
这使我想起了班级里的一位学生,他在学科成绩上并不突出,但在绘画方面却有着极高的天赋。
如果我们仅仅以成绩来评价他,可能会埋没他的才华。
而当我们给予他展示和发展绘画才能的机会时,他变得更加自信和积极。
在苏霍姆林斯基的理念中,劳动教育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他认为劳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还能让他们体会到付出与收获的关系,懂得珍惜劳动成果。
现代社会中,很多孩子生活条件优越,缺乏劳动的机会和意识。
我们应当引导他们参与适当的劳动,让他们明白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另外,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阅读对学生成长的作用。
阅读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他主张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鼓励他们广泛阅读各类优秀书籍。
回想起自己的学生时代,正是那些阅读的时光让我积累了知识,培养了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他对于教师的角色也有着深刻的见解。
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心灵的守护者和引路人。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书笔记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书笔记最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选集,感觉就像在教育的海洋里畅游了一番,收获满满当当的。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提到的很多观点,都让我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比如说,他特别强调要关注孩子的个性发展。
这可不是一句空话,他通过大量的实例和细致的观察,让我明白了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宝藏。
就拿我身边的一件小事来说吧。
我邻居家有个小男孩叫明明,特别调皮捣蛋,在学校里那可是让老师头疼的主儿。
每次开家长会,他爸妈都被老师点名批评,说这孩子上课坐不住,小动作不断,作业也完成得马马虎虎。
明明的爸妈着急啊,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可就是没啥效果。
有一次,我在小区里碰到明明一个人在那玩泥巴。
他那认真劲儿,简直让人吃惊。
只见他用小手把泥巴捏成各种形状,嘴里还念念有词,一会儿说这是城堡,一会儿说那是飞机。
我就在旁边静静地看着,忍不住问他:“明明,你咋这么喜欢玩泥巴呀?”他抬起头,小脸上沾满了泥巴,眼睛却亮晶晶的,说:“阿姨,我在创造我的世界呢!”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这孩子其实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是在学校那种规矩多多的环境里,没办法施展出来。
后来,我跟明明的爸妈聊起这事儿,建议他们别总是打压孩子的天性,多给他一些自由发挥的空间。
他们听了觉得有点道理,就试着给明明报了个陶艺班。
嘿,你猜怎么着?明明在陶艺班可算是如鱼得水,每次上课都特别积极,作品也做得有模有样。
老师还经常表扬他,说他有天赋。
慢慢地,明明变得自信起来,在学校里的表现也越来越好。
从明明的这件事上,我深刻体会到了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关注孩子个性发展的重要性。
我们不能用一个标准去衡量所有的孩子,不能因为他们不符合我们所谓的“规范”,就否定他们的潜力。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闪光点,我们得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苏霍姆林斯基还说,要让孩子在劳动中成长。
这也让我想起了我表妹的经历。
表妹从小就是家里的小公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啥家务活都不会干。
上了大学之后,她第一次住校,可傻眼了。
【参考文档】苏霍姆林斯基,第81--90读书笔记摘抄-word范文 (7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苏霍姆林斯基,第81--90读书笔记摘抄篇一:读书笔记摘抄读书笔记摘抄(1)领悟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思想:每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都向往创造性劳动的欢乐,以及由于劳动的创造性而带来的生活上的充实。
不要向儿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
对每一节课,都要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
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在你的科学只是的大海中,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
读书笔记摘抄(2)领悟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思想: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
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
记忆是灵活的,很敏感的,如果你善于使用它,不使它负担过重,它就会成为你的第一个助手。
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的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
只有当知识成为精神生活的因素,占据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时,才能称之为知识。
读书笔记摘抄(3)领悟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思想:要使学生的只是不要成为最终目的,而要成为手段。
为了使学生从思考中获取知识,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知识有充分的了解。
不要让学生去记诵那些还不理解、没有完全弄懂的东西。
只有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不犯任何一个错误,他才能成为读写无误的人。
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牢固的知识,还必须进行思考。
请你毫不犹豫地在每一节课上尽量留出时间让学生掌握新教材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苏霍姆林斯基读书笔记
走进苏霍姆林斯基读书笔记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你有什么体会呢?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书笔记如何写了哦。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书笔记呢?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走进苏霍姆林斯基读书笔记,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对于苏霍姆林斯基的大名,相信许多教师不会陌生。
苏联的教育理论家,撰写了一本非常著名的教育理论专著《给教师的建议》。
正因如此,步入教师的岗业之后,在偶然和必然之中,我与他有了一次亲密的邂逅,与他的这本著作有了一次深刻的思想碰撞,与相关的教育有了一次深度的交流和学习。
当我对他的的认识还仅仅局限于久闻其名的程度时,学校的一次颇具规模的青年教师读书活动使我接触到了这位苏联教育家的教育世界。
真正感受到了他对孩子的尊重和关爱和对教育的呕心沥血。
从此,放在手上捧在怀中的那厚厚一本不再只是纯理论的教育书籍,而是一份覆盖在老师身上的理应担负的责任的分量。
于是,我们的读书活动如火如荼的进行了。
刚接触这本书时,大家都被这长长的一连串的建议惊呆了,密密麻麻的纯理论文字霎时让眼睛应接不暇,想像着真该有些愚公移山的坚定不移的气势才能有幸将其虏获。
但在学校领导的鼓励和引导下,我们很快就调整了心态和步伐,开始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读书活动的
浪潮中去,用我们的热情去接受神圣的指引,仿佛怀揣着打开知识殿堂的钥匙,只为祈祷一次阳光照亮心灵的契机。
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中,我们每个人都坚持着每周两次的.集中学习任务。
大家各自成组,制定了详细的阅读计划和奖惩措施,并不时的坐在一起讨论一些有利于阅读和学习的方法和活动。
每个人是老师又仿佛做回了学生,彼此交换阅读方法,各自埋头做阅读笔记,相互交流阅读感受。
在此基础上更能提出一些存在于现实当中的理论缺陷。
每周五,大家又汇聚一堂,像蠢蠢欲试的学生似的欣然接受校领导针对阅读内容所设置的相关的一些试题。
大家联系实际,各抒己见,谈古论今,滔滔不绝,愣是把每周的收获和感受洋洋洒洒一股脑的全复印在纸上。
那时,在心里蠕动得是对于教育的一丝丝懵懂,从笔尖流逝得是对于孩子的一片片真情,在脑中交融得是对于教学思想的一次次磨合。
在不知不觉中,仿佛与苏霍姆林斯基有了一次痛快淋漓的促膝畅谈。
于是,我知道了终生阅读,我知道了因材施教,我知道了两套教学大纲,知道了能力和知识要协调……甚至于平时,我们也没放过阅读的机会。
每次交流聚会时,总能看到各自书上那满满当当的笔记和划线。
仿佛在诉说许许多多个日日夜夜的勤奋和坚持。
寒假归来,我们又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辩论赛。
题为:论接受式学习是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赛前,大家通过书籍和网络收拢了大量的资料,可谓准备充分,蓄势待发。
虽然在辩论当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和缺陷,但是我们已经能把从苏霍姆林斯基书中提取的理论转化为教学中的实际,并开始探讨教育。
这不能不说不是一个突破,
是阅读的突破也是思想的突破。
感谢苏霍姆林斯基,感谢这本书。
它像一盏在大海上指引方向的探照灯,使遨游在教育世界的迷茫的我们,有了一个可以向往且应该向往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