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有感(优.选)
读苏霍姆林斯基有感5篇
读苏霍姆林斯基有感5篇《苏霍姆林斯基选集》是他一生心血筑就的纪念碑。
人们在这纪念碑面前,可以玲听到许多烩炙人口的有益教诲;可以汲取到许多用来丰富和指导自己工作的理论和经验;它可以作为一面做人的镜子,给人以启迪;它更是一部全面培养人的教科书、素质教育的教科书,给人以借鉴。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读苏霍姆林斯基有感,有所帮助。
读苏霍姆林斯基有感1读苏霍姆林斯基一、“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对我深有启发。
把控住学生的注意力,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引发学生积极思维,调动内部诱因的最精细的工作之一。
要使学生学起来有趣,必须调动头脑中的经验知识,新旧结合,才更利于“新芽的营养生长和机体内养分的充分供给”。
对于首次接触的新知,该放开孩子手脚,推荐给他们相关的书籍,教给有效的方法,引导他们先去自主了解,获取有关的“经验知识”,在学习新知时,再将储存的意识加以调动出来,再次感知,理解,针对事实现象进行更新和思考,做到注意力集中,从而轻松学习。
在第四节中苏霍姆林斯基就讲过:只有当随意注意、随意识记与不随意注意、不随意识记结合起来时,才能点燃学生意识中的“思维引火线”。
要控制学生的注意力,最主要的还是要学生学习,让他们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使学习成为一种思考活动,这样在听课时才能拢聚他们的注意力,有一种真正的情感体验,从而主动探索知识,提高课堂效率。
要控制学生的注意力,最主要的还是要学生学习,让他们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使学习成为一种思考活动,这样在听课时才能拢聚他们的注意力,有一种真正的情感体验,从而主动探索知识,提高课堂效率。
二、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形成情绪高涨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懂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
我们上课时有时说”这堂课上得很没劲“。
原因也许不同,但教师讲课时激发不出学生的真正的激情可能是最重要的。
教师对教材讲述的含糊不清,针对性不强,以至于在孩子们那里形成了一种沉闷的感觉。
苏霍姆林斯基幼儿教育感言
苏霍姆林斯基幼儿教育感言苏霍姆林斯基的幼儿教育感言,说实话,真的是让我有点恍若隔世的感觉。
你看啊,他提到的那些教育理念,今天看起来依旧像是金玉良言,虽然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爆炸的时代,孩子们的学习方式和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些话,依然能触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
我倒觉得,他说的有些话,不只是关于孩子的教育,简直是对所有成人都适用。
你看啊,谁不曾在日常生活中丢掉过耐心,谁不曾在育儿过程中遇到过挫折,谁没有过想要放弃的瞬间呢?他曾经说过,“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唤起孩子对世界的兴趣。
”这话说得多简单,但说得又有道理。
你想啊,孩子们天生就是好奇宝宝,谁家的孩子不喜欢问“这是什么”啊,“为什么”啊,问得家长头大。
你想把孩子教得像小大人一样,按部就班地做事,结果反倒限制了他们的思维和创意。
想想看,我们自己小时候不也是在这个“问不完的问题”中长大的吗?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老师的耐心到了极限,家长的耐心到了极限,而我们依然在不停地探索这个世界。
要知道,那种无止境的求知欲,是多么宝贵的东西。
而且你别看苏霍姆林斯基当时说这些话时,可能是想着教学的实用性,但其实仔细琢磨,我们每个人,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其实都能从这句话中找到共鸣。
生活就是这样,无时无刻不在给我们带来新鲜感,哪怕是最平凡的小事,也能激发我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所以呀,教育孩子,真不是把他们关在一个小盒子里,而是要像花儿一样,让他们在阳光下自由生长,让他们自己去感知、去探索这个五光十色的世界。
你看,苏霍姆林斯基还说过,“教育是心灵的塑造,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
”嗯,这话有点深,但也挺实在的。
我想啊,今天的教育,不单单是教给孩子们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如何去思考,如何去感受世界。
而这,远比死记硬背那些冰冷的知识点来得重要。
你让一个孩子记住一堆单词、一堆公式,他的脑袋或许会很满,考得也许会不错,可他会不会成为一个有思考能力、能与人深刻交流的人呢?这可得打个问号啊。
读苏霍姆林斯基心得体会1
学习苏霍姆林斯基心得体会在我的眼里, 陶行知是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 而苏霍姆林斯基则是乌克兰的陶行知, 大家的心灵相通, 思想共融。
我们在中国苏南的一个小镇践行着乡村教育的伟大理论, 也许只是巧合, 也许我们遵循了同样的教育规律, 我们在传承、创新着乡村教育理论, 我们在实践、广大着"蓝天下的学校"这样的理念, 并给我们的学校带来了勃勃生机。
校园, 我们心中的家园。
师生一起追求真知, 奉献爱心, 实现自我;一起感受欢乐和成功, 充满着感激, 滋长着眷恋, 涌动着创造, 培育着"大写的人。
"无论是曾经的探索, 还是未来的憧憬, 都是为了这魂牵梦绕的家园, 简单谈一下自己的感受与认识。
1.想, 从读书开始积淀属于自己的教育、精神财富。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没有理论上的认识, 就不可能借鉴别人的经验和掌握教育技巧"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 首先, 要系统阅读一些教育大家的著作, 最好是原著。
古代的孔子, 现代的陶行知, 国外的苏霍姆林斯基, 他们的教育思想与理论, 都很值得我们潜心阅读。
没有系统理论知识的积淀做底蕴, 就会有空、虚、浮、躁的感觉, 就会觉得这种说法很对、那种说法很好、第三种说法也有道理、第四种说法也没错, 但就是离现实、离我们太遥远, 说到底, 没有根就没有自己的观点与东西。
第二, 要阅读一些教育学、心理学、脑科学的相关著作如林崇德主编的非智力因素与教学、邵瑞珍主编的学与教的心理学、珍妮特.沃斯主编的《学习的革命》等。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不具备一般的文化素养, 相应的眼界、教育学和教学法知识以及理解儿童精神生活的能力以前, 好经验是不会开花结果的"第三, 要认真阅读本专业相关的计划、大纲(课程标准), 就职业教育而言还需要了解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的相关知识。
只有在上述基础上, 我们的教育、教学的实践才更具有针对性与生命力;我们的教学研究、经验总结及撰写的论文才有自己的观点, 才使人感觉厚实与特色, 否则, 即使有观点与独特见解, 也是鸡零狗碎、只言片语, 有的甚至是追求时髦的人云亦云、东拼西凑, 总使人有飘与浮的感觉与功利主义色彩。
重读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推荐6篇)
重读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推荐6篇)本站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重读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推荐6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本站还可以找到更多《重读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推荐6篇)》。
第一篇:苏霍姆林斯基名著的读书心得体会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一书。
作为一线教师,书中许多的经验都很值得我去学习和反思。
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心得体会:书中提到:“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学习的愿望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
形象地说,它是一枝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朵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给它提供滋养。
我们看不见这些根须,但是我们悉心地保护它们,因为我们知道,没有它们,生命和美就会凋谢。
”“爱,是一种责任”。
反思一下自己七年的教学,自己又做到了哪些呢?每次写论文绞尽脑汁,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呀!在平时教学中我也往往不自觉地有偏爱一些成绩好的学生;对一些学习成绩差、平时又经常捣蛋的学生则总是认为"孺子不可教也",经常大发脾气。
其实静下心来想想,每个学生都拥有自己的天空,每个人身上都有潜能,只是我们把学习成绩看的太重,没有发现而已。
要善于发现,这就需要我们对他们同样的倾注一份爱、一份尊重。
在教学中,善于赞美学生,爱护和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
教师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多读书,才能冷静地、设身处地处理好师生关系。
用全面的眼光来看我们的学生,从内心来热爱他们,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世界上最朴素的形象是土地,他不需要任何装饰,永远是那么浑厚博大,那么质朴自然,默默地哺育着一切,不思回报的奉献着一切。
教师,何尝不需要这样的胸怀呢?第二篇: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我喜欢读书,也爱收藏书。
从教二十一年来对我教学工作影响最大的一本书就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专为中小学教师写的《给教师的建议》。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中的名言名句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中的名言名句
1.从观察中不仅可以汲取知识,而且知识在观察中可以活跃起来,知识借助观察而“进入周转”,像工具在中得到运用一样。
如果说复习是之母,那末观察就是思考和识记知识之母。
一个有观察力的学生,绝不会是学业成绩落后或者文理不通的学生。
类别:学习
2.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的创造,借助词去认识周围世界的事物和现象,并且与此联系地认识词本身的极其细腻的感情色彩。
类别:劳动
3.学校的是:不要让任何一个在智力方面没有受过训练的人进入。
愚蠢的人对社会来说是危险的,不管他们受过哪一级的。
类别:教育
4.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的创造,借助词去认识周围世界的事物和现象,并且与此联系地认识词本身的极其细腻的感情色彩。
类别:思想
5.学校的理想是:不要让任何一个在智力方面没有受过训练的人进入生活。
愚蠢的人对社会来说是危险的,不管他们受过哪一级的教育。
类别:社会
6.从观察中不仅可以汲取知识,而且知识在观察中可以活跃起来,知识借助观察而“进入周转”,像工具在劳动中得到运用一样。
如果说复习是学习之母,那末观察就是思考和识记知识之母。
一个有观察力的学生,绝不会是学业成绩落后或者文理不通的学生。
类别:劳动
7.学校的理想是:不要让任何一个在智力方面没有受过训练的人进入生活。
愚蠢的人对社会来说是危险的,不管他们受过哪一级的教育。
类别:理想。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2)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三部曲》之《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深有感触。
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用力用心用爱呵护每一个孩子的成长,用实际行动来诠释“爱生如子”的真谛,这着实让人佩服。
读了《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之后,被他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孩子的爱以及对孩子实施爱的教育深深打动。
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充盈于字里行间的———爱。
爱孩子,是教育工作的灵魂。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想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而孩子们的快乐,对于我就是最大的幸福。
”只有真正的把孩子放在自己的心灵深处,用真情的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同学生一起欢笑,一起忧伤。
让孩子打心底里喜欢你。
爱学生,做他们的良师益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不但要成为一个教导者,而且还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和他们一起克服困难,一起感受欢乐和忧愁;要忘记自己是个教师,而这时,孩子才会把一切都告诉他。
”在平时生活中和谐的师生关系,他们把我当知心朋友,今天妈妈怎么批评他,周日去逛街买的什么物品,谁跳绳跳的最多……孩子们很乐意同我分享他们的欢乐与忧愁。
爱学生,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
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理解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之间存有一定的个性差异,我们不能以学习成绩来判断孩子的水平,那样对挫伤孩子的积极性,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我们要肯定他们的长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以他们的长处带动他们其他方面的发展。
师爱是人类复杂情感中的高尚的结晶。
它既有人类关心幼小、爱护稚弱、促动新一代发展的自然朴素之情,更有对国家、民族的美好未来憧憬和负责的精神。
而父母对孩子的爱,有着本能之爱的情感成份。
这种爱往往较多地渗透着长辈对下一代的保护、支配的情绪色彩,甚至掺杂无原则的迁就和溺爱。
师爱则具有完全不同于父母之爱的特征。
教师对学生的爱,包含了对学生中每一成员的关心、尊重、理解和期待。
教育专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
教育专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
教育专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
两者“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
为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让家长积极担负起教育者的责任,有效地配合学校开展教育,保持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近年来,我校根据学生实际,在坚持传统的家校联系形式之外,坚持开办家长学校,还原家校联系的主角地位——家长、学生,结合实际,为家长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方法,有效提高了家校联系质量,实现了父母与孩子的共同进步、和谐发展,开创了学校德育工作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已逐渐深入人心。
然而现实德育、智育严重脱离,德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以及德育工作严重脱离生活实际等现状,都给我们实施创新德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抓好学校德育工作,开创学校工作新局面,实现学校、社会、家庭三方共赢:我们知道,《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里明确提出,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保证作用。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首要工作,它关系到广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和国家的前途与命运。
开展中小学德育工作,它的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的公民。
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并为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奠定基础。
所以,我认为,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具有深远意义的、不可或缺的工作。
而今天在开展此项工作时,多数学校出现了以下不良的现象:现象一:重“智育”轻“德育”,在现实教育中,受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德育逐渐让位于智育,考分决定一切,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现象,德育工作得不到落实,以考试成绩论英雄这种体制,虽然为国家培养了些人才,但同时也出现了不少有才无德的社会危险品。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通用5篇)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通用5篇)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篇1读完《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我深深被其中的教育理念所震撼。
苏霍姆林斯基,作为一位伟大的教育思想家,他的观点独特且深入人心。
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教育这个领域,也让我对教育的理解更加深入。
这本书并非泛泛而谈的教育理论,而是通过一系列具体的教育案例,深入探讨了教育的各个方面。
这些建议不仅具有指导性,而且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每一章都像是一个教育问题的小型讲座,既有深度,也有广度。
我特别喜欢书中的一句话:“教育就是一种激发。
”这句话让我深思,教育的真正目的并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激发学生的思考,挖掘他们的潜力,让他们在面对问题时能够独立分析,有自己的见解。
此外,我也认同书中的教育平等观念。
每个人都应该得到公正对待,无论他们的家庭背景,天赋才能,都应该有机会发挥他们的潜力。
教育应该是一个公平的舞台,而不是一种特权。
在阅读过程中,我时常被书中的精彩观点所震撼。
比如,他提出的“让学生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的观点,就让我对教育的理解更加深刻。
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在于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这是一个人能够持续发展自我、开拓视野的基础。
总的来说,这本书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对世界的理解。
作为一名教师,我将更加努力去理解每一个学生,激发他们的潜力,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探索。
我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像苏霍姆林斯基一样,用我的教育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教育的道路上得到启发和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篇2以下是一份关于苏霍姆林斯基的读书心得:我读《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是应教育主管部门之约,作为一名教师,应尽的义务。
但真正捧起此书,潜心读来,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给教师的建议》是由苏霍姆林斯基所著。
他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是成功教育的楷模,是世界著名教育家。
他以一个教育大师的睿智给我们指明了教育的方向,以一个教育者的良知给我们诠释了教育的真谛。
关于苏霍姆林斯基教书育人的名言
关于苏霍姆林斯基教书育人的名言关于苏霍姆林斯基教书育人的名言1、只有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学生优点的地方,学生才能产生上进心。
2、比自己生命更为可贵的是理想,理想能使人勇敢而无所畏惧。
3、用劳动来创造美的时候,美才能使人的情操更为高尚。
4、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
5、人在自己的劳动中创造自己并理解劳动的美。
6、幸福只会给予不怕劳动的人,多年忘我劳动的人。
7、人们将永远赖以自立的是他的智慧、良心、人的尊严。
8、每一个决心献身教育的人,应当容忍儿童的弱点。
9、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
10、对人来说,最大的欢乐,最大的幸福是把自己的精神力量奉献给他人。
11、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
12、精神空虚,思想枯竭,志趣低下,愚昧无知等,绝不会焕发和孕育出真正的爱。
13、如果一个人的头上缺少一颗指路明星-----理想,那他的生活将会是醉生梦死的。
14、教育者的关注和爱护在学生的心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15、真正的教育是登上童年微妙的真相之巅。
16、确定志向,就意味着要有所作为,有所创造。
17、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
18、爱,首先意味着奉献,意味着把自己心灵的力量献给所爱的人,为所爱的人创造幸福。
19、成熟的和真正的公民意识;就把为社会服务看作一个人最主要的美德。
20、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
21、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22、确定个人志向,选好专业,这是幸福的源泉。
23、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
24、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
25、道德教育是一项专门的具有特殊性的教育工作。
26、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
27、高贵的精神是不会停步不前的,它经常使人勇敢而无所畏惧。
28、成熟的和真正的公民意识就把为社会服务看作一个人最主要的美德。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精选8篇)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精选8篇)品味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
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精选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本好书能启迪人的智慧,涤荡人的灵魂。
我觉得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推荐》就是这样的一本好书。
它犹如一泓清泉,清爽甘甜,沁人心脾;它仿佛是我的一面镜子,时刻映照着自我;它又好像是我慈祥师长,不断地给初入教师岗位的处于茫然中的我以指引。
大师的形象虽然模糊,但大师的指引却是那么具体。
如何在教师岗位上能够将工作做好,如何能让自我在这份事业上有所发展,我从中总结出几个我首先务必要努力的方向:一、读书,读好书有句话我一向十分喜欢:“要想给孩子一杯水,自我先要有一桶水。
”这在我们教育事业中尤为重要。
苏霍姆林斯基在许多条推荐中都提到,教师要提高自我的教育素养,就务必要读书,读书,再读书。
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
教师就应要不断培养自我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静下心来,善于对书本中的资料深入地思考。
确实,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教师要想提高自我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我的知识的储备能量,使自我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让自我的“一桶水”永远取之不不尽、用之不竭。
一个人只有不停地读书,读好书,读有好处的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更多的营养,才能不断地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无物可教”的尴尬境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二、关心学生其一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建立师生友谊。
苏霍姆林斯基写道:“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是要付出巨大的劳动,花费很多精力的。
读《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箴言》有感
读《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箴言》有感教育,是一项伟大而神圣的事业,它关乎着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与未来,也关乎着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在众多教育经典著作中,《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箴言》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对教育的认知和理解。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深刻而又实用,他强调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在书中,他提到:“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教育者,我们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的成绩,更要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关心他们的喜怒哀乐,用爱去呵护他们的成长。
书中的许多观点都让我深受启发。
比如,他认为“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这使我反思在日常教育中,是否给了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让他们能够自我反思、自我成长。
我们总是习惯于给学生安排好一切,却忽略了他们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让他们在不断的自我探索中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不断完善自己。
苏霍姆林斯基还强调“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这让我明白了,教育不是强行灌输,而是点燃学生内心的火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当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主动去追求知识时,教育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为了实现这一点,我们需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因材施教,为他们提供适合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也不禁思考我们当前的教育现状。
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很多时候我们过于注重分数,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学生们被繁重的课业负担压得喘不过气来,失去了本该拥有的快乐童年和青春时光。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提醒我们,要让教育回归本质,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同时,书中关于教师的角色定位也让我有了新的认识。
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的引路人、心灵的呵护者。
我们要有深厚的教育情怀,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中的名言名句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中的名言名句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他的教育理论对于整个教育界都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在他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中,有许多经典的名言名句,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其中的一些。
首先,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强调了教师的角色和责任。
他说:“教师是学生思想活动中最重要的一环。
”这句话强调了教师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他认为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习环境的创造者。
只有教师积极主动地介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其次,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提到了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他说:“在教育中,方法远比内容更重要。
”他认为好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
他强调了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需求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只有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才能使教学效果最大化。
另外,苏霍姆林斯基还关注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他强调:“教师应该和学生保持平等和友好的关系。
”他认为教师不应该将自己置于高高的位置上,而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建立起开放和信任的沟通渠道。
只有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才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此外,苏霍姆林斯基还提到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他认为教师应该不断学习和进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水平。
他说:“教师是学生的先生。
”这句话鼓励教师要持续学习和探索,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只有教师自身不断成长,才能够给予学生更好的教育和引导。
最后,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还提到了教育的目标。
他认为教育应该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
他强调:“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自由和责任感。
”他认为学生应该具备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自我约束的能力。
只有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成长和发展,才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并取得成功。
总的来说,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中的名言名句涵盖了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
他的教育理论强调了教师的角色和责任、教学方法的重要性、教师和学生关系的建立、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及教育的目标。
国外教育家名言(1)——苏霍姆林斯基
1、作为一个教师、一个教育者,我曾力求把人类许多世纪以来所创造和取得的精神上的可贵品德――对祖国和自由的热爱、对人压迫人和人奴役人的现象的不妥协精神、为人们的幸福和自由这些崇高理想贡献自己的力量和生命的意愿――注入到那些幼小的心灵中去。
2、只有在有良心和羞耻心的良好基础上,人的心灵中才会产生良知。
良心,就是无数次发展为体验、感受的知识,正是在它的影响下,必然会派生羞耻心、责任心和事业心。
3、只有在一个人将个人的命运融入祖国的命运之中的时候,他才会真正地展示出个人的才华,才会真正地珍惜自己的荣誉、自尊心,珍惜家庭、家族、姓名的尊严。
4、只有日益深入地钻研教学和教育过程的微妙细节,只有不断地开辟塑造人的灵魂这门艺术的新境界,你才能成为真正的领导者,成为教师的教师,才能为别人所信赖和尊重。
5、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
6、只有能以敏感的心灵去觉察学生最细微的内心活动的人,才配称为善良的人,才有权力当学生的导师。
善良的最主要的、决定性的细微含义之一,就是教育者要有坚强的意志,对精神空虚、虚情假意的任何表现采取决不妥协的态度。
7、正因为教育者能够使用明智的、真挚感人的语言,正因为教育者要求言行一致,思想和行为的一致,我们才能培养出爱国主义者。
8、真正的教育者向来都是情感丰富的人。
他对欢乐,对忧愁,对令人担心的事,都有着深刻的内心体验。
如果儿童觉察出自己教师的感情是真诚的,他们就会信任他。
9、真正的教育,不是从高处降至地上,而是登上童年微妙的真相之巅。
是登上,而不是降下来。
不要过分迁就儿童,不要适应儿童兴趣的“局限性”,而是要做一个聪明的导师。
10、这就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这是教师的教育素养这个品质所要求的。
要读书,要如饥似渴地读书,把读书作为精神的第一需要。
对书本要有浓厚的兴趣,要乐于博览群书,要善于钻研书本,养成思考的习惯。
11、掌握学生的注意力,是教师工作中最细致的而且研究得还很不充分的领域之一。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精】《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好好地写一份心得体会,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1暑假里,我拜读了《走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教师的典范,做人的榜样,世界教育大师。
他的“尽义务”、“给予”、“给别人带来快乐”的“奉献”思想,他的“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优秀人才”、“培养真正的人“、”我把心给了孩子们“等思想让我在暑假里时时反思自己两年教书生活里的点点滴滴。
他经历35年的教育生涯,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记录、总结自己的教育实践,形成了丰厚的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经验。
通过遍遍阅读,我一次次受到了这位教育大师的精神洗礼,接下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阐述。
一、人是财富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优秀人才,“如果让每个人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那么任何人都可以达到全面发展的最高阶段——不仅在创造物质财富方面,而且在创造精神财富方面,成为一个无与伦比的优秀人才“。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接受并将无私的爱奉献给每个孩子,所有的.孩子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爱因斯坦。
我认为,在当今的大环境下,做到真正意义的“爱学生”,不掺杂任何杂念,这真的是一种教育理想。
坦诚的说,我觉得我没做到。
我经常因为学生不良行为屡教不改而费解进而怒火冲天,经常因为学生一道题“百讲不得其解”而愤怒。
虽然多数时候我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大发雷霆,不去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但做到这样是远远不够的,不伤害他们和发自内心的爱他们,就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这两种心理状态所表现出来的直接行为哪怕是一个眼神都是完全不同的。
我真的会因为这些而对他们有条件反射的不喜欢。
因为学习不好的孩子往往各方面的能力都不协调,经常会做出让人愤怒的事情。
我觉得这样真的不应该,其实这种愤怒正是对发展中的孩子不能正确对待的表现。
读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名言有感
读《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有感华容四中:邓磊今年暑假,学校推荐所有教师研读《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
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杰出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他的每一条理论都是教育的经典名言,涵盖了教育的方方面面。
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阅历的思想,精炼的语言依然符合教育规律,依然生机勃勃,处处时时开花结果,闪耀着教育经典的光辉。
我细读了一遍,感觉自己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礼。
他的教育思想不仅对苏联和其它许多国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时至今日,对我国当前的教育仍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读完这本书才明白,教育的核心并不是自己怎样去“讲好课”,而是研究学生怎样才能学好,研究对教师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学习、实践、反思、改进,意味着不断地自我批判,在批判中前进,从而体会到工作的快乐和幸福。
只有研究型的教师才能胜任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只有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人们对教育规律的每一点认识,教学水平的每一次提高都是自我反思和自我批判的结果,就是教育研究的结果,也正是教师快乐的源泉。
备课就是每一位老师必须面对的工作,也是上好一节的关键。
一节课上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课前教师的准备工作。
备课就是要使老师达到“脑中有课标,心中有课程,眼中有学生,手中有教法”。
要完成从“知识课堂”到“生命课堂”的转化,真正的功夫就在于备课。
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每一节课都应有其独特的任务和要实现的目标,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学目标有十分恰当和清晰地认识。
只有当教师对自己选择与组织的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教师讲授才有可能娓娓道来、左右逢源。
我们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教学的进度,同时还要进行课堂观察。
但是,这种观察只能把注意到的复杂多样的现象储存到大脑中,作为课后进行反思和研究的材料。
因此,对学生生活世界和学习世界的真正关注与研究是在备课的过程中完成的。
学生有哪些需要特别关注和引导的地方?学生之间到底有哪些差异?通过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教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精选范文(5篇)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精选范文(5篇)我们在写读后感的时候最主要的是切合实际来发挥我们的文笔,不可以脱离书籍内容盲目的摘写,同时也要切合我们的实际想法,切勿脱离我们的真实感受。
下面小编为你整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希望对你有帮助。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篇1在阅读教育类书籍时,经常看到一个响亮的名字——苏霍姆林斯基,看到文中引用他的经典名句。
可从未真正静下心来阅读过他的任何作品。
近期刚好遇得一本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它真是一本好书!其中一篇文章《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中提到,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应该成为教师的精神需要。
看了《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后,我真的触动很大。
我也常抱怨没有时间,忙啊。
每天早早到校,很晚才离开学校,备课、上课、改作业、课外辅导、处理学生之间的问题,已有点应接不暇,还要忙着生活中琐碎的事情。
正当我看不清方向时,苏霍姆林斯基告诉了我答案——教师的时间从读书中来。
“只有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
”可谓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优秀教师,课堂上总是那么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不管学生出现什么突发事件,他们都能巧妙引导,让课堂因生成焕发精彩。
想想自己的课堂,也做了精心准备,教学环节环环相扣,但课堂上却总感到语言贫乏,缺乏感染力,教得费力。
这才恍然大悟,优秀教师是平时的点点积累,在日常工作中提练,借鉴其他教师的先进经验,用一辈子来备课,而我只用课前的几个小时来备课,“书到用时方恨少”,效果当然不同。
一位优秀的高级教师曾说过:“只读两本书(教材、教参)的教师无论如何是不能成为优秀教师的”。
读书可以提升自己的教育的爱心和社会的良心。
这是做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
“有人说‘没时间读书’,关键还是他不想读书……”这样的读书箴言,我完全赞成,并深有同感。
苏霍姆林斯基《要相信孩子》中的名言警句
苏霍姆林斯基《要相信孩⼦》中的名⾔警句苏霍姆林斯基《要相信孩⼦》中的名⾔警句 ⽆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许多⼈都接触或是使⽤过⼀些⽐较经典的名⾔警句吧,名⾔警句是历史⽂化精华的积淀,对后⼈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警戒作⽤。
名⾔警句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名⾔警句是什么样的呢?下⾯是⼩编精⼼整理的苏霍姆林斯基《要相信孩⼦》中的名⾔警句,仅供参考,欢迎⼤家阅读。
1、有良知的⼈有责任⼼和事业⼼。
2、思想是根基,理想是嫩绿的芽胚,在这上⾯⽣长出⼈类的思想、活动、⾏为、热情、激情的⼤树。
3、⾳乐教育并不是⾳乐家的教育,⽽⾸先是⼈的教育。
4、为了使师⽣之间的友好、亲切和善意的关系经常保持和谐,教师必须⼗分珍惜⼉童对⾃⼰的信任,应该成为⼉童所爱戴的、聪明的保护⼈。
5、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
6、提⾼教育技巧这⾸先是要⾃⼰进修,付出个⼈的努⼒,来提⾼劳动的素养,⾸先是提⾼思想的素养。
没有个⼈的思考,没有对⾃⼰的劳动寻根先底的研究精神,那末任何提⾼教法的⼯作都是不可思议的。
7、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童的这种上进⼼,这种道德上的⾃勉。
要是⼉童⾃⼰不求上进,不知⾃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上培养出好的品质。
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先看到⼉童优点的那些地⽅,⼉童才会产⽣上进⼼。
8、⼈⽣在世不会总是⼀帆风顺和美妙动⼈的。
9、⽆限相信书籍的⼒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
10、教师真正的教养性表现为:学⽣能从他⾝上看到⼀个引导他们攀登道德⾼峰的引路⼈,从他的话⾥听出他在号召他们成为忠于信念,对邪念不妥协的⼈。
11、每⼀个决⼼献⾝教育的⼈,应当容忍⼉童的弱点。
12、珍视思想的⼈,必然珍视⾃⼰的尊严。
13、⼀个好的教师,是⼀个懂得⼼理学和教育学的⼈。
14、所有能使孩⼦得到美的享受美的快乐和美的满⾜的东西,都具有⼀种奇特的教育⼒量。
15、教育者的关注和爱护在学⽣的⼼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读《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有感
读《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有感1以前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建议》时,我是怀着敬仰的态度来读他的书的,因为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是世界教育史上一座永不熄灭的灯塔。
当我们在教育实践中感到困惑、没有方向的时候,翻一翻他的著作,许多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就在其中。
我还感受到大师还是一个充满诗意的教育家和孩子们的心理专家,这样的人在我的心中就似一名圣人,是我们一辈子都无法翻越的高峰。
哪怕我们要做好大师建议中的一条,我都觉得功夫深似海,我能学一招就够我获益匪浅了。
利用暑假这段时间,我静心地阅读着闫学老师写的《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越读越觉得闫老师写得贴近我们教师的生活,给我们点亮了一盏如何成为一名好老师的明灯。
正好为我们更好的理解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搭建了一个很好的桥梁,因为我们无法成为一名教育家,但成为一名好老师还是有一点可能行性的。
读闫学的每一篇文章,都让我感觉充满诗意,她的文笔优美、叙事流畅、内容真切,我只用了十个黄昏大约十个小时左右就读完了她的这本《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
细读之后我发现闫学的教育观点也是很鲜明的,她不是我在新教育中见识到的一些非常另类的老师,但她的思想观念常让我耳目一新,“要让孩子的思想得到喘息”、“记忆也需要情感与色彩”、“爱情是一扇明净的窗户”等等这些观点和理念虽然脱胎于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闫学还结合了当下教育中出现的一些现象进行深刻反思后提出的,我觉得我们现在老师在教育中这些细节值得注意。
就来说说“要让孩子的思想得到喘息”这个观点,在教学活动中,我喜欢在一次给孩子相当丰富的知识量,来满足现在对知识的求知欲望,在活动喜欢用一个接一个的问题来与与孩子进行课堂上的交流,常常看到积极的孩子不断发言,单一些孩子一节课开始要听,不久就无动于衷,上课好像与他们无关,我试图用各种方法提醒这些孩子,但常常一会儿他们的思想又开溜了,是我精心准备的活动不受欢迎吗?未必,看了闫学的“要让孩子的思想得到喘息”这篇文章,我茅塞顿开,原来对于这部分孩子来说,他们无法抑制承受高度的紧张,反而就高度的放松了,如果我在教学活动有张有弛,在活动中都给孩子想一想的时间,而不是我一问出,就希望孩子马上能回答出我的问题,给一部分思考慢的孩子都一点思考的时间,也许这些孩子才会更加积极地参与更多的互动。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名言: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名言: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
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
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读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名言有感作为一名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各个方面能够全面发展,但事实上,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不足之处,当我们在一个孩子身上只看到缺点时,并不是孩子做错了什么,而是我们自己没有发现他身上的优点。
第一,用全面的眼光看待孩子,不只是盯着学习成绩一个方面。
在自己的班级里有50个孩子,我从孩子的性格,孩子的文明礼貌,孩子的劳动表现,孩子的交往情况,孩子的文体才能,孩子的兴趣爱好,孩子的动手能力,孩子的卫生习惯等等,当然还有孩子的学习,来评价孩子的因素。
这样就不难找到值得有表扬的内容。
即使对学习本身也应全面地去分析,不能只看分数。
学习认真程度,预习复习情况,各门功课情况,写字是否工整,卷面是否干净,会不会使用工具书,愿不愿向老师请教,有没有自己检查作业的习惯等等,都应思考一下,也会找出优点。
第二,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不要把孩子看死了。
在班级中,只要细心观察孩子,就会发现孩子有进步的地方。
可能对问题的认识提高,分析问题能力增强,可能对一个知识点的掌握,可能一次作业进步或者一次考试进步,可能在班级、学校活动中表现较好,可能体育取得好成绩……。
自己不能拿孩子的今天比昨天,比前天,更不是跟别的孩子比,哪怕发现一点微小的进步,也应及时肯定。
不应该由于横着比或高标准要求而看着不起眼儿,认为不值得一提就把点滴进步漠视、忽略过去。
应该想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优点是一步步发展的。
第三,具体事情具体分析。
班级里第四组、第五组的孩子们在写作业时,错误较多,应该看看哪些写错了,出现错误的原因是因为马虎不认真,还是根本不懂。
如果不懂,是自己讲解时没听清楚,还是做作业前没有复习(有的当时听懂,下来又糊涂了)。
还有的孩子抄错了题,抄错了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有感
华容四中:邓磊
今年暑假,学校推荐所有教师研读《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
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杰出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他的每一条理论都是教育的经典名言,涵盖了教育的方方面面。
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阅历的思想,精炼的语言依然符合教育规律,依然生机勃勃,处处时时开花结果,闪耀着教育经典的光辉。
我细读了一遍,感觉自己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礼。
他的教育思想不仅对苏联和其它许多国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时至今日,对我国当前的教育仍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读完这本书才明白,教育的核心并不是自己怎样去“讲好课”,而是研究学生怎样才能学好,研究对教师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学习、实践、反思、改进,意味着不断地自我批判,在批判中前进,从而体会到工作的快乐和幸福。
只有研究型的教师才能胜任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只有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人们对教育规律的每一点认识,教学水平的每一次提高都是自我反思和自我批判的结果,就是教育研究的结果,也正是教师快乐的源泉。
备课就是每一位老师必须面对的工作,也是上好一节的关键。
一节课上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课前教师的准备工作。
备课就是要使老师达到“脑中有课标,心中有课程,眼中有学生,手中有教法”。
要完成从“知识课堂”到“生命课堂”的转化,真正的功夫就在于备课。
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每一节课都应有其独特的任务和要实现的目标,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学目标有十分恰当和清晰地认识。
只有当教师对自己选择与组织的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教师讲授才有可能娓娓道来、左右逢源。
我们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教学的进度,同时还要进行课堂观察。
但是,这种观察只能把注意到的复杂多样的现象储存到大脑中,作为课后进行反思和研究的材料。
因此,对学生生活世界和学习世界的真正关注与研究是在备课的过程中完成的。
学生有哪些需要特别关注和引导的地方?学生之间到底有哪些差异?通过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教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一成不变的教学和“一本教案教一年”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教师只有想方设法不断地学习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
教师要时刻关注教育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运用成熟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同时要借鉴其他教学工作者的教学实践经验。
备课过程中,教师要跳出书本的囿限,追求先进的理念和方法,转换角度,更新内容,以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服务。
学生的教育工作中,我们当教师的最为头疼的,也是最感到无计可施的,那就是如何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时候,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在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身上所花费的功夫是一般学生的多少倍,可取得的效果往往不令人满意,最后有些竟放弃了对这些学生所
做的努力,导致学生学习越来越差,教师也越来越感到教学的苦恼。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苏霍姆林斯基首先强调了教师在教育、辅导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时应当像医生一样是一个人道主义者,医生对那些身患重病的病人从来都是以鼓励的言行让他们来战胜病魔,让他们树立起生活的勇气。
那我们的教育也应具有这种人道主义的精神。
那我们想过没有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是什么?就像大夫看病需要了解病人的病情一样我们也应该认真去思考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
学生个体的差别,客观决定了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在文化学习中取得同样优异的成绩,更不可能对每个学生都拿一百分去要求。
如果你非要那样做得话,不是自讨没趣还是什么?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做到什么程度,如何能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我们要做得是扬长避短,而不是取长补短。
后进生之所以差,我们不得而知,也无暇顾及,于是只能怨妇般地责备这些家伙怎么这么“笨”。
于是,我们便要补差,要扎扎实实地抓差生。
何所谓抓?亦即牢牢控制,唯我命令行事,你没有自由权利,你不可以有非份要求。
怎么抓?加班加点呗,题海战役,反复练习呗……我们坚信,知识的缺乏可以通过重复记忆加以充塞,技能的生疏必须反复操练达到熟能生巧。
人与人在智力、体力、习惯、情感等方面存在的差别是我们必须正视的事实,也正是这千差万别才构成了我们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教育就是要发现、利用、发展这一多样性,而不是用简单、划一、僵化的标准,将丰富多样的原料轧制、打磨成一模一样的成品。
事实上,
这样的结果不是人为造成很多“废品”,就是产生一大堆无用的下脚料。
学生再幼稚,也有他个人的思想和感情,有他独特的思维和心灵,他们不是我们显示个人魅力的对象,更不是被动等待我们去塑造的苍白魂灵,我们应该多一份关爱,多洒一份阳光,给那些“无可救药”的“后进生”。
这群孩子有他特殊的原因,可能是智力因素,可能是家庭因素等等。
但是,我们似乎一直都习以为常地这样做着着,还常常大张旗鼓地宣称自己培养出多少个进入某某名校的学生。
作为教育者,我们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呢?是否关爱了每一个孩子?现实是,我们不都是拿更多学生的牺牲,来换取了少数学生的金榜题名。
教育之所以被尊称为功德无量的事业,不正是他能够拯救普天之下孱弱的灵魂吗?这一点与医生比起来,我们似乎应该感到更为羞愧。
人家都能努力根据每个病人的情况对症下药,尽管个别人技艺不佳。
没有哪个医生把一大群病人集中起来给他们统一喂药吧?也不会有哪个医生以自己曾今治好个别病人而沾沾自喜吧?所以,为师者更应当对班级上的每一个同学负责。
现代的教育发展观强调以学生为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是完整独立的人,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和谐、宽松、安全的氛围,有利于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他们的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只有时刻要求自己,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走进学生的心灵,在思想与行动上与同学保持一致,做他们的朋友,让他们感受到老师
天天与他们在一起,与学生们一起享受他们进步的快乐,同他们一样高兴地欢呼,同他们一起呐喊。
这样贴近的生活,大概就是苏霍姆林斯基所谓的教师的真正幸福。
让我们都来读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名言,从工作中体会做为一名教师的真正幸福与快乐。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