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桃花源记练习及答案-实用word文档 (12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桃花源记练习及答案
篇一:桃花源记习题含答案
《桃花源记》
1
2
答案
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陶渊明集》。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
不满当时现实,弃
官归隐。
《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
我们还学过他的《归
园田居》《饮酒》。
二、文言实、虚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以注释为主)
[缘]沿着,顺着。
芳]香花。
[落英]落花。
[缤纷]繁多样子。
[异]感到
诧异。
[穷]尽,有走完或穷究根源之意[复]再。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
得不真切的样子。
[才]仅。
[平旷]平坦开阔。
[俨然]整齐的样子。
[属]类。
[阡陌]田间小路。
[悉、咸]全,都。
[黄发垂髫]指老人小孩。
[怡然]形容喜悦。
[乃]竟然。
[具]详细。
[问讯]打听消息。
[叹惋]感叹惊讶。
[语(yù)]告诉。
[扶]沿,顺着。
[向]从前,旧的。
[及]到。
[诣]到。
[遣]派。
[欣然]高兴的样子。
[规]计划。
[果]实现。
[志] ①标记。
(寻向所志)②做标记。
(处处志之)[为] ①(wéi)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②(wèi)对,向。
(不足为外人道也)[寻] ①寻找。
(寻向所志)②随即,不久。
(寻病终)[闻]①听说。
(村中闻有此人)②听到的事情。
(具言所闻)[舍]①(shě)舍弃,放下。
(便舍船)②(shè)房舍。
(屋舍
俨然)[作] ①劳作。
(其中往来种作)②做。
(设酒杀鸡作食)
[鲜美]古:鲜艳美丽。
今:食物味道好。
[开朗]古:地方开阔,光线充足。
今: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
[交通]古:交错相通。
今:各种运输邮电事业
的总称。
[妻子]古:妻子儿女。
今: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没有出路的境地。
[无论]古: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连词,表示条
件不同而结果相同。
[如此]古:像这样。
今:这样。
[不足]古:不值得。
今:
不充足;不满。
【通假字】 [要]通“邀”,邀请。
(一)文章层次结构内容归纳:
文章线索: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
第一部分(第1段):写渔人发现桃花林的经过。
第二部分(第2、3段): 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
第2段: 写渔人进入桃花源,描写了桃源的自然环境和社会风尚。
第3段:写桃花源人邀请渔人做客及渔人辞去的过程。
所见: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良田美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环境良好)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生活安定)
所闻:避秦时乱、来此绝境(与世隔绝之久)
所历: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民风淳朴)
第三部分(第45段): 渔人离开桃花源,太守等人先后探访桃花源未果的情形。
(为桃花源蒙上一层神秘色彩,含蓄地表明这个桃花源是虚构的)
(【成语】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
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
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
[无人问津]比喻无人探问价格或情况。
津,渡口。
[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世外桃源]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
用原文语句回答: 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
4
篇二:桃花源记练习及答案
1、本文作者是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填人名)。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缘溪行忽逢桃花林落英缤纷...
欲穷其林土地平旷便要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延至其家此中人语云...
处处志之诣太守便扶向路...
寻向所志欣然规往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3、解释下列词语在本文中的意思。
缤纷:开朗:阡陌:
交通:俨然:怡然:
妻子:邑人:绝境:
外人:间隔:无论:
不足:未果:问津:垂髫:
4、文章第一段中间几句富有诗意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5、文章第二段写渔人初进桃花源所见,写出了桃花源的哪些特点?
6、听了渔人的讲述,桃花源里的人为什么“皆叹惋”?
7、“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中的
“咸”“ 各”“ 皆” 有什么作用?
8、由《桃花源记》诞生了一条成语是什么?现在人们常用这个成语比喻什么?
9、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封建社会中人们心中的理想社会?
10、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作者笔下的世外桃源?
1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印象中的作者是怎样一个人?
12、根据文章内容,上下两句分别用“桃花林”“桃花源”(在句中的位置不限)。
写一组不少于七言的对偶句。
13、用原文回答:(1)写世外桃源自然环境美好的句
子:,,。
(2)、写世外桃源社会环境平静安定的句子:,。
(3)、写桃源人生活恬静舒适的句子:,。
(4)、写桃源人热情好客的句子:,。
(5)、《桃花源记》中写出渔人初进桃花源的感受的成语:。
(6)表达世事沧桑变化,浑然不觉的心境,今天常引用陶潜的《桃花源记》中的语句:,。
(7)、《桃花源记》中可以用来形容春色美妙景致迷人的成语:。
14、读完全文,你认为桃源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什么?
15、文章开头一段是什么描写?由此段描写及第二段发现桃源你能联想到古代哪两句诗?
16、渔人离开桃源后“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寻找桃源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
1、东晋陶渊明
2、顺着、沿着遇到花瓣走尽开阔同“邀”邀请摆、邀请告诉作标记到顺着从前计划不久渡口
3、繁多的样子开阔明亮田间小路
交错相通整齐的样子愉快的样子
妻子儿女乡邻与世隔绝的地方
桃花源以外的人隔断不用说,更不必说不值得没有实现访求,探求指小孩
4、带有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源渲染了气氛,也为写桃源的美好作了铺垫。
5、自然环境的美好,社会环境的平静,人们生活的恬适。
或:美丽富饶,安宁和平,人们安居乐业。
6、为世外的战乱纷争而叹惋,为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叹惋。
7、反映桃源人的热情好客,民风淳朴,也反映了桃源人生活富足。
8、世外桃源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境界。
9、环境美丽,没有战争,没有压迫,生活富足,安居乐业。
10、这个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批判了当时的黑暗现实,因而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它虽民风淳朴,但生产力低下,是封建社会状态下的小农经济,只能是当时的理想社会,而不是今天我们向往的理想社会。
11、对黑暗动荡的现状不满,对安定和平生活的向往,同情劳动人民的疾苦。
12、桃花林芳草鲜美,桃花源土地平旷。
13、(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口美池桑竹之属。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往来种作”和“黄发垂髫并恰然自乐。
”
(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或:村中闻有人,咸来问讯。
或: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5)豁然开朗。
(6)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7)落英缤纷。
14、饱受战乱之苦不愿出去。
15、景物描写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6、表明桃源是一个虚构的社会,现实是不存在的,表达了作者无可奈何的叹惋之情。
篇三:桃花源记练习题完整练习及答案
课文分析:
本文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文章开端,先以美好闲静、“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林作为铺垫,引出一个质朴自然化的世界。
在那里,一切都是那么单纯,那么美好,没有税赋,没有战乱,没有沽名钓誉,也没有勾心斗角。
甚至连一点吵吵嚷嚷的声音都听不到。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那么平和,那么诚恳。
造成这一切的原因,作者
没有明说,但从“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一句中已隐约透露了消息:原来归
根结底,是因为没有一个高踞人民头上为私利互相攻伐的统治集团。
这个幻想
中的桃源世界,对生活在虚伪黑暗、战乱频繁、流血不断的现实世界中的人们
来说,无疑是令人神往的。
作者的简净笔触,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桃花源的气氛,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
当然,这种理想的境界在当时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只是
作者通过对大同社会的构想,艺术地展现了大同社会的风貌,是不满黑暗现实
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憧憬以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桃花源中的家庭多为主干家庭(三代同堂),从“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
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从“男女”、“黄发”、“垂髫”这三
个词便可以看出此点。
文章的结构也颇有巧妙之处。
作者借用小说笔法,以一个捕渔人的经历为线索
展开故事。
开头的交代,时代、渔人的籍贯,都写得十分肯定,似乎真有其事。
这就缩短了读者与作品的心理距离,把读者从现实世界引入到迷离惝恍的
桃花源。
相反,如果一开头就是“山在虚无缥缈间”,读者就会感到隔远,作
品的感染力也就会大打折扣。
“不足为外人道也”及渔人返寻所志,迷不得路,使读者从这朦胧飘忽的化外世界退回到现实世界,心中依旧充满了对它的依恋。
文末南阳刘子骥规往不果一笔,又使全文有余意不穷之趣。
结构:《桃花源记》以渔人进出桃源为线索,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从发现桃源
到访问桃源,再到离开桃源。
第一部分,写武陵渔人捕鱼时偶然进入桃花源
“缘溪行,望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复前行,欲穷其林”的曲折情
景.作者以惊人的妙笔,描绘了桃源恬静、优美的自然环境,在此设下了悬念:走完桃林了吗?桃林前面又是什么地方?第二部分,写渔人舍船而入的探险行
动和随后所见的桃源风光及农民古朴淳真、热情好客的生活情趣.由此产生对
理想境界的热烈追求,以大胆的幻想、饱满的浪漫主义情绪歌颂了理想乐土,
这是“记”中主体的核心。
然而渔人辞去时又留下悬念:“此中人语云:‘不
足为外人道也’”第三部分,写渔人离开桃花源后,数人闻讯再访而“不复得路”的种种情景。
这样一波三折,将读者带进了那个奇妙无比的世外桃源,增
加了作品幽微神秘的色彩。
主旨:★★文章主题
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把发现桃源的经过,在桃源的所见所
闻所历,离开桃源后再寻桃源的情形,都贯串起来了。
故事曲折回环。
它虚构
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
广大人民的意愿。
★★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应当怎么评价?
明确: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相对照的。
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
和平安宁,确实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理想的世界。
这理想在一定程度
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它只是一
种空想。
行踪
桃花源记专项
一、解释加点的的字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
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
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黄
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
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
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
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
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
答案:
才:仅;悉:全;并:一起;乃:竟;具:详细、全部;咸:全;妻子:妻子
和孩子;焉:于此,从这里;延:邀请;语:告诉;足:值得;道:说;既:
已经;志(之):做标记;(所)志:标记
注:课本上有的,在此不做解释。
习题一基础练习
一、重点字词读音
俨yǎn然阡陌qiān m? 垂髫tiáo 诣yì间jiàn隔问津jīn此中人语yù云
二.重点字词解释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缘:沿着。
(2)仿佛若有光。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类。
(4)悉如外人。
悉:都。
(5)具答之。
具:详尽,详细。
(6)问今是何世。
世:朝代。
(7)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具言:详细地说出。
(8)皆叹惋。
惋:惊讶、惊奇。
(9)便扶向路。
扶:沿、顺着。
向:先前
(10)及郡下,诣太守。
及:到。
诣:拜见。
(11)处处志之。
志:做标记。
(12)欣然规往。
规:计划。
(13)未果,寻病终。
未果:没有实现。
寻:随即,不久。
(14)后遂无问津者。
津:渡口。
三.通假字
便要还家。
“要”通“邀”,解释为:邀请。
四.古今异义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山穷水尽的地步。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各种运输事业的总称。
(3)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鲜美: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食物味道好。
(4)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5)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足:古义:不值得。
今义:不充足,不够。
⑹阡陌交
通交通:古义:交错相通,四通八达;
今义:各种交通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⑺虽与外人间隔间隔(古义:隔离;今义:距离)
外人(古义:特指桃花源外的人;
今义:局外人)
⑻屋舍俨然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今义:形容很像)⑼后遂无问津者津(古义:渡口。
问津指探访。
今义:口液)⑽说如此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
五.一词多义
寻:①寻向所志(动词,寻找)②寻病终(副词“不久”)
舍:①便舍船[舍(shě),动词,舍弃。
)②屋舍俨然[舍(sha),名词,
“房屋”)中:①中无杂树(“中间”)②晋太元中(“年间”)③其中往来种作(“里面”)志:①处处志之(动词,“做记号”)②寻向所志(志,独字译为做标记.与所连用,译为'所做的标记')
之:①忘路之远近(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可译为“的”)
②闻之,欣然规往(代词,“这件事”)③处处志之(助词,起协调音节作用,无实意)为:①武陵人捕鱼为业(读w?i,动词,作为)②不足为外人道也
(读wai,介词,对,向)
遂:①遂迷,不复得路(“最终”)②遂与外人间隔(“于是”)
向:①寻向所志(原来)②眈眈相向(看)
得:①便得一山(出现)②得其船(找到)
闻:①鸡犬相闻(听见)②闻有此人(听说)
乃:①见渔人,乃大惊(就)②乃不知有汉(竟然)
六.成语
(1)世外桃源。
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2)豁然开朗。
形容由狭窄昏暗一下子变而为开阔敞亮。
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后突然明白。
(3)无人问津。
比喻没有人过问或尝试。
七.句子翻译
(1)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渔人觉得这种景象非常奇怪,又继续往前走,想找到林子的尽头。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土地平整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明净的水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他们)自己说祖上为躲避秦朝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与世隔绝
的地方。
(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八.文学常识
《桃花源记》的作者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东晋(朝代)著名诗人。
九.内容理解
(1)描写桃花林优美景色的句子是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描写桃花源内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表现桃源人精神风貌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表现桃源人热情好客的淳朴风尚的句子是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和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⑹文章线索:渔人(武陵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
发现——访问——
离开——再寻,贯穿起来。
⑺文章顺序:时间先后
⑻本文中第三段描写了桃花源人社会风尚的哪两个方面?(简答):生活幸福;民风淳朴。
⑼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
⑽从文章那些地方知道内容是虚构的:从“桃源世界”,结果“不复得路”,
而后“无人问津”可知。
⑾虚构目的:描绘无剥削,压迫,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宁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同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表达
了作者和广大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⑿作品意义:尽管这种理想不可能实现,但它体现了人们的追求和向往,也反
映出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
⒀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设下悬念,使故事更加离奇
⒁“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世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为了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意愿。
或:为了寄托美好理想,追求自由生活⒂渔人离开桃源后,还写太守与刘子骥先后探访未果的情形的作用是什么?①增添神秘色彩。
②暗示这是一个虚构的无法实现的理想世界
⒃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出了了哪几件事?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
三件事:逢桃林;访桃源;寻桃源。
⒅文中哪句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然想继续在桃源生活?他们为
什么不愿离开?
不足为外人道也。
源中人生活安定,桃源人能安居乐业,桃源人能和睦相处。
⒆请用自己的话说出桃源人与渔人的交谈都涉及了哪些内容?
(1)问渔人从哪里来(2)桃源人向渔人说明他们来桃源的原因。
(3)桃源人向渔人询问外界的情况。
(4)渔人向桃源人介绍外界情况。
⒇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
想象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
例如:此人一一为俱言所闻,皆叹惋。
“具言”的内容和“叹惋”的内容都没有具体体现,但读者都会结合文章可以想象到“具言”和“叹惋”的是桃花源
外世事变迁,人们饱经战乱之苦。
⒇桃花源这一理想社会的特点:(1)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社会安定。
(2)
人民安居乐业,和睦相处,平等自由。
(3)化境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
习题二:巩固练习
1、本文作者是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填人名)。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缘溪行忽逢桃花林落英缤纷
欲穷其林土地平旷便要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延至其家此中人语云
处处志之诣太守便扶向路
寻向所志欣然规往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3、解释下列词语在本文中的意思。
缤纷:开朗:阡陌:
交通:俨然:怡然:
妻子:邑人:绝境:
外人:间隔:无论:
不足:未果:问津:垂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