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法灸法学-拔罐法(广州中医院大学)
刺法灸法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阅读感受
这本书在突出实用性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它将已经制定的针灸操作国家标 准及国际标准纳入教材,并结合执业医师考试,对针灸技术操作进一步规范。这 些内容对于我们这些学习者来说,不仅提供了权威的参照标准,也为我们日后的 临床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阅读感受
《刺法灸法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是一本兼具传 承性、创新性和实用性的优秀教材。它不仅为我们展现了针灸学的历史全貌,也 为我们揭示了针灸学的现代面貌。我坚信,这本书对于我们学习和掌握针灸技术, 提高临床实践水平,都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精彩摘录
这句话对刺法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包括其定义、种类和操作要领,为读者提 供了更全面的了解。
精彩摘录
“灸法是通过燃烧艾叶或其他药物来刺激穴位的治疗方法。它具有温通经络、 温阳散寒、活血化瘀等功效,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慢性疾病和保健。”
精彩摘录
这句话对灸法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包括其操作方法、功效和应用范围,使读 者能够更好地理解灸法的应用。
精彩摘录
精彩摘录
《刺法灸法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精彩摘录 《刺法灸法学》是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的重要教材之一,涵盖了针灸学的理 论、技术与实践等方面的内容。在“十四五”规划教材中,这本书对刺法灸法学 的知识进行了全面更新和升级,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的核心内容。
精彩摘录
精彩摘录
这句话强调了针灸治疗的人文关怀和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提醒读者在实践 中注重患者的感受和需求。
阅读感受
阅读感受
《刺法灸法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读后感 在深入学习《刺法灸法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之 后,我深有感触。这本书不仅在坚持传承性方面做得很好,还在体现创新性和突 出实用性方面有着独特的亮点。
刺法灸法学 第六章 灸法和拔罐法
二、灸用的材料
(Materials for moxibustion ) 艾叶的性能
《本草纲目》 艾叶 能灸百病 《本草从新》 艾叶 苦辛,生温熟热,纯阳 之情,能回垂绝之阳, 通十二经,走三阴,理 气血,逐寒湿----以之 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 病。
艾叶的采集与加工
3--5月采集新鲜肥厚的艾叶 暴晒— 捣碎--筛去梗砂— 反复----淡黄色艾绒(粗细)
1 闪火法
2 投火法
3 贴棉法
4 架火法
(二)水罐法 指拔罐时用水热排出罐内空气的方法。 1 水煮法 2 蒸汽法 (三)其他拔罐法
三 拔罐法的临床运用
(一)单罐法 用于病变部位明确、范围局限,或有固定压痛点 的病证。
(二)多罐法 适宜于病变范围广泛或选穴 较多的病症。
(三)留罐法
又名坐罐法,拔罐后将罐留臵5-15分钟。多 用于深部组织损伤、颈肩腰腿痛、关节病变及 临床各科多种疾病。
温盒灸法
第二节 艾灸法的临床运用
一 艾灸法的治疗作用和适应范围
(一)艾灸法作用特点 1 艾灸法的作用,主要是温热透达腧穴深部,和 艾叶芳香温通药性的综合效应。 2 艾灸法的应用,以经脉陷下、阴阳皆虚,络脉 坚紧为宜。 3 艾灸法可治针刺或中药疗效不显著者。 4 艾灸法主要用于寒证。 (二)适应范围 1 温经通络 2 祛风解表、温中散寒
三 灸法补泻 (一)补法 艾炷点燃臵穴位,不吹其火,待其徐 徐燃尽自灭,火力缓慢温和,灸治的 时间较长,壮数可多,灸毕一炷用手 指按一会施灸穴位,以使其真气聚而 不散。
(二)泻法 艾炷臵穴位点燃,用口吹旺其火,促 其快燃,火力较猛,快燃快灭,当患 者觉局部灼痛时,即迅速更换艾炷再 灸,灸治时间较短,壮数较少,灸毕 不按其穴,即开其穴,以起祛散邪气 的作用。
刺法灸法学试题带答案(1)
刺法灸法学试题带答案一、单选题◆最早的针具是:砭石◆决定毫针规格的部位是:针身◆药物消毒法,常用什么浓度的酒精浸泡,浸泡时间通常为:75%、30-60分钟◆现代毫针刺法应包括:进针法、行针法、补泻法、留针法及出针法。
◆下面那种灸法属于非艾火类的灸法:天灸.◆全面总结上古以来的刺法与补泻手法的书籍是:《内经》◆针刺的行针的基本手法是:捻转法◆最早的拔罐法所用的“罐”是:兽角◆最早强调双手配合操作书籍为:《难经》◆大部分穴位的针刺深度,一般以什么为原则:有针感而又不伤及重要脏器◆一般进针角度为45º时称斜刺◆如在临床针刺过程中病人发生晕针时最应首先采取的措施是立即停止再针刺并将针拔出◆“得气”又称气至◆针下得气后,均匀地提插捻转以调节逆乱的气机,用于临床一时性的气血逆乱、经气失调,虚实不明显的病症的针刺方法为:平补平泻法◆在针刺过程中,病人感到精神疲倦,头晕目眩,胸闷气短,心慌心悸,恶心欲吐,面苍肢冷,脉微细。
此称:晕针◆当出针后,局部出血青肿明显时,下面那种处理方法是正确的:先冷敷,再热敷◆当病人在针刺过程中出现触电感向四肢末端放射,甚至引起肢体瘫痪时,说明针刺:刺伤了脊髓◆属于瘢痕灸的是:化脓灸◆雷火针属于:药条实按灸◆属于针法与灸法相结合的方法是:温针灸◆观察毫针刺入的深度及提插幅度的部位是:针根◆现代毫针刺法应包括:进针法.行针法.补泻法.留针法及出针法◆大部分穴位的针刺深度,一般以什么为原则:有针感而又不伤及重要脏器◆下面那种刺法不属于《内经》的浅刺法:短刺◆捻转补泻法的补法为拇指向前用力重向后用力轻,捻转角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
◆当针下得气后,用特定的方法使针感向病所传导扩散的方法称:行气法◆临床一般病症的毫针留针时间为:20-30分钟◆在针刺过程中出现行针或出针困难,如果强行操作,病人感到疼痛难忍,此称滞针◆为防止“煮沸消毒法”对针具的损耗常在水中加入重碳酸钠配成…2%的重碳酸钠溶液◆纸垫练针的主要内容为:指力和捻针法◆一般进针角度为15º时称:横刺◆应用刺激性中药贴敷穴位引起局部发泡的方法称:天灸◆属于直接艾灸的方法是:A雀啄灸◆穴位注射在操作时最重要的步骤是:针下得气后,回抽一下无血,再将药液推入◆下列哪种方法属于行针的基本手法:提插法◆下面那种规格是临床最为常用的规格:长25─75mm 粗28─32号◆针刺留针时,以针为中心进行拔罐的方法称:针罐法◆凡是能使机体亢进的功能状态恢复正常的针刺手法称:泻法◆毫针的规格是指:针身粗细和长短◆纸垫练针的主要内容为:指力和捻针法◆《内经》当中的先直刺入深处,然后退至浅层,再分别向两傍斜刺,形如鸡爪,治疗与脾相关的肌肉病症刺法是合谷刺◆进针后,先直刺提插捻转6数,得气后,将针斜向病所,令患者深吸气,使气至病所,可以止痛的方法是:运气法◆内经》当中的呼吸补泻法的补法特点是:患者呼气时进针运针,吸气时退针出针◆刺法起源于新石器时代◆针灸医生在针刺之前,用手指在穴位处循按、揣摸,找出指感强烈的穴位。
刺灸方法2灸法拔罐三棱针皮肤针皮内针电针头针耳针
│ 疏 │促进新陈代谢
│1)痛证
│
│ 密 │改善血液循环
│2)扭挫伤关节周围炎肌无力│
│ 波 │消除炎症水肿
│3)坐骨神经痛 面瘫
│
│改善组织营养
│4)冻伤.
│
├───┼─────────┼────────────┤
│ 断 │提高肌肉组织的兴奋│1)痿证
│
│ 续 │性
│2)瘫痪
│
│波│
│
│
└───┴─────────┴────────────┘
应用形式 留罐法、闪罐法、走罐法、药罐法、留针拔罐法、刺络拔罐法
作用
作用
作用
罐印
罐印
注意事项 留罐时间:5—15分钟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禁忌症
中篇 操作方法
第四章
刺灸方法
第三节 三棱针法 皮肤针法 皮内针法 电针法
三棱针法 三棱针刺法是用三棱针刺破血络或腧穴,放出适量血液,或挤出少量液体,或 挑断皮下纤维组织,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中篇 操作方法
第四章
刺灸方法
第五节 耳针
耳针法—定义 耳针是指使用短毫针针刺或其他方法刺激耳穴,以诊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耳针法—耳穴分布规律
耳针法—注意事项
耳针法—注意事项
2020.04.2第五次课 课程要求
1. 掌握灸法、拔罐法的概念、操作、分类、适应症及注意事项。 2. 熟悉灸法、拔罐法的特点、作用;熟悉三棱针、皮肤针、皮内针、电针的基本操作。 3. 了解耳针、头针的操作、适应范围及注意事项。
电针法—波形—连续波
密波: 50—100次/秒。 • 作用特点:降低神经的应激功能,先对感觉神经起抑制
刺法灸法学试题及答案
中医药大学"刺法灸法学"考试试题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题1分,共40分)A型题(20分):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正确答案。
1.针刺手法开展的鼎盛时期一般被认为是:〔〕A.春秋战国时期B.隋唐时期C.金元明时期D. 明末清初时期2砭石在"经"时代主要用于哪些病种的治疗?〔〕A.科病B. 妇科病C.外科病D.神经科病3.古代医家中提倡针药并用,曰"针灸不药,药不针灸,尤非良医〞的医家" 〔〕A.思邈B.王焘C.洪D.仲景4.*疾补泻手法主要源于古代哪部著作?〔〕A."灵枢·九针十二原"B."灵枢·口问"C."针经指南·气血问答"D."难经·七十八难"5.临床常用的毫针规格是根据什么来确定的?〔〕A.针身的长短与粗细B.针根+针柄的长短与粗细C. 针柄的长短与粗细D. 根据腧穴定位的同身寸6."候气〞的含义是?〔〕A.留针等待经气之法B.催促经气速至之法C.气至病所之法D.守气之法7. 醋调贴敷用药有何作用?〔〕A.激发药性B.保持药性C.收敛药性D.引药归经8."短刺〞之"短〞为何意?〔〕A.接近"骨〞的含义B.使用短针的含义C. 针刺浅表之义D.接近"皮肤〞之义9."齐刺法〞主要适应于何种病症?〔〕A."寒气小深〞之痹痛B. "寒气博大〞之痹痛C. 病位表浅之痹痛D.各类疾病10.头皮针的主要适应围是什么?〔〕A.脑源性疾病B.外感性疾病C.传染性疾病D.感染性疾病E. 以上全不对11.头皮针中顶颞前斜线的定位是从哪个穴位到哪个穴位?〔〕A.前神聪-悬厘B.百会-前顶C.百会-悬厘D.百会-曲鬓12.头皮针中颞前线的定位是从哪个穴位到哪个穴位?〔〕A.前神聪-悬厘B.百会-前顶C.颔厌-悬厘D.头维-曲鬓13.头皮针中额旁2线的定位是从哪个穴位到哪个穴位?〔〕A.神庭向前额方向1寸B. 眉冲向前额方向1寸C. 本神向前额方向1寸D.以上都不对14.头皮针中顶中线的定位是从哪个穴位到哪个穴位?〔〕A.前神聪-百会B.百会-前顶C.通天-正营D.前顶-后顶15.耳穴"神门〞位于耳廓外表的哪个区域中?〔〕A.耳甲腔B.耳甲艇C.三角窝D.耳舟16.耳穴"交感〞位于耳廓外表的哪个区域中?〔〕A.对耳轮上脚B.对耳轮下脚C.三角窝D.耳轮17.耳穴"屏间〞位于耳廓外表的哪个区域中?〔〕A.耳甲腔B.耳甲艇C.三角窝D.耳垂18.耳穴"风溪〞位于耳廓外表的哪个区域中?〔〕A.耳甲腔B.耳轮C.三角窝D.耳舟19.耳穴"肝〞位于耳廓外表的哪个区域中?〔〕A.耳甲腔B.耳甲艇C.三角窝D.耳舟20.以下哪类疾病适应于采用皮针刺法?〔〕A.急性病证B.慢性病症以及经常发作的疼痛性疾病C.热症以及原因不明类疾病D.寒症以及原因不明类疾病B型题(12分):每题只有一个最正确答案。
拔罐法+刮痧-刺法灸法学
第四章拔罐法拔罐法是一种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抽吸、蒸汽等方法造成罐内负压,使罐吸附于体表臉穴或患处的一定部位,使局部皮肤充血、瘀血产生良性刺激,达到调节脏腑、平衡阴阳、疏通经络、防治疾病的目的的方法。
拔罐法拔罐后,可引起局部组织充血,致使经络气血通畅,因而具有行气止痛、消肿散结、祛风散寒、清热拔毒等功效。
拔罐法的适应范围广,疗效好,见效快,且具有易学易懂易推广、经济实用、操作简单、使用安全、毒副作用少等特点。
拔罐法属于中医传统外治法范畴,历史悠久。
因古人使用兽角作为拔罐工具,故古称“角法”。
起初人们使用牛、羊等的角磨成有孔的筒状,刺破痈疽后,以角吸出脓血,这便是拔罐法的起源。
至目前为止,最早的记载见于马王堆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对痔疾采取“以小角角之”的治法,说明当时是以角法作为治疗痔疾的手段之一。
这表明早在先秦时期已有应用负压原理治病的经验。
此外,东晋医家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也写到了用制成罐状的兽角拔脓血以治疗疮疡脓肿的疗法。
宋代角法中有“水角”“水银角”的记载。
《太平圣惠方》载:“凡疗痈疽发背,肿高坚硬脓稠盛,色赤者,宜水角。
”《苏沈良方》一书亦载用火筒法治疗久嗽的方法。
明代的《外科正宗》《济急仙方》等医籍也都有角法的记载,申斗垣在《外科启玄》中把拔罐称为“吸法”“煮竹筒法”,也用于疮疡的吸毒排脓。
清代,拔罐疗法又有了新的发展。
吴谦的《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中记载了先用针刺,继用中药(羌活、白芷、嶄艾等)煮罐后拔之以治疗痈疽阴证的针药筒疗法,并提出其预后判断。
在《理渝骈文》一书中可看到治疗风邪头痛、破伤风和黄疸等内科疾病使用拔罐的记载。
赵学敏所著的《本草纲目拾遗》是第一部对于火罐疗法记载比较详细、完整的医学论著,书中专列了《火气罐》一节,对火罐的出处、大小、形状、适应证、使用方法、适应范围等都有比较详细的介绍,还指出火罐可治风寒、头痛及风痹、眩晕等证。
20世纪50年代后,罐具种类从角罐、竹罐、陶瓷罐发展到玻璃罐、金属罐、塑料罐、橡胶罐,并相继出现了磁疗罐、红外线罐、激光罐等新型罐具。
刺灸法及拔罐法
刺灸法及拔罐法刘东霞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T_b目的要求1. 掌握毫针刺法的进针法、行针手法、补泻手法、出针法2. 掌握灸法、拔罐法、刺血疗法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3. 熟悉刮痧疗法、电针法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4. 了解毫针的构造及针刺准备内容介绍1. 毫针的构造及针刺准备2. 毫针刺法3. 灸法4. 拔罐法5. 刺血疗法6. 刮痧疗法7. 电针法T_e一、毫针的构造及针刺准备B_e(一)基本构造毫针主要由针尖、针身、针根、针柄及针尾几部分构成。
毫针的规格是以针身的粗细和长度区分,粗细(0.26-0.45mm)长度(0.5-4.5寸),临床以粗细(0.32-0.38mm)和长度(1-3寸)最为常用。
(二)针刺准备1. 毫针的选择应根据病人的性别、年龄、形体的胖瘦、体质的强弱、病情的虚实、病变部位的表里深浅和腧穴所在的部位,选择长短、粗细适宜的毫针。
2. 消毒包括针具器械、医者的双手、病人的施术部位、治疗室等的消毒。
针具消毒:高压蒸气灭菌法(将毫针等针具用布包好或放入不锈钢容器中,放在密闭的高压蒸气锅内灭菌),药液浸泡消毒法(将针具放入75%酒精内浸泡30—60分钟,取出用消毒巾或消毒棉球擦干后使用)。
医者的双手:在针刺前,医者应先用肥皂水将手洗刷干净,待干后再用75%酒精棉球擦拭后,方可持针操作。
病人的施术部位:在要针刺的穴位皮肤上直接用75%酒精擦拭消毒,擦拭时应从穴位部位的中心点向外绕圈消毒。
治疗室内的消毒:包括诊疗床、被服等物品的按时更换,有条件者可一人一套,室内可紫外线灯定期消毒。
3.体位的选择选择适宜的体位,对于针灸有着重要意义,临床常用的体位有:仰卧位(适宜于取头、面、胸、腹部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侧卧位(适用取身体侧面少阳经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俯卧位(适宜于头、颈、脊背、腰骶部腧穴和下肢背侧及上肢部分腧穴),仰靠坐位(适宜于取前头、颜面和颈前等部位的腧穴),俯伏坐位(适宜于取后头和项、背部的腧穴),侧伏坐位(适宜于取头部的一侧、面颊及耳前后部位的腧穴)。
刺法灸法学讲解
1.概论♣砭石:东方 / 九针: 南方 / 灸:北方,灸师:唐代。
♣九针的名称镵(皮肤针)/圆/鍉/锋(三棱针)/铍/圆利/毫/长(芒针)/大(火针)* 《内经》:徐疾、呼吸、开阖补泻等“泻者迎之,补者随之”* 《难经》:营卫补泻,提插补泻* 窦汉卿《针灸指南》:首先提出十四字手法♣泉石心《金针赋》:用十四字加以总结继承 / 首先烧山火,透天凉等“治病八法”和“飞经走气”四法♣杨继洲《针灸大成》首先提出“刺有大小”“十二字手法”“下手八法”/“平补平泻”和“大补大泻”的区别* 灸法的历史:《曹氏灸方》七卷为最早的灸法专著。
三、名词解释.1 揣穴:为了求得定位准确,可用手指指甲在所选腧穴处按压,揣摸,以探求病人的感觉反应,这种取定穴位的方法,称为揣穴。
2押手:辅助针刺或按压针刺部位的手3 行针:行针亦名运针,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为了使病人产生针刺感应,或调节针感强弱,或使针感向某一方向传导、扩散而采取的操作方法。
4平刺:又称横刺、沿皮刺。
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角或沿皮肤以更小的角度刺入。
适于皮肉浅薄处穴位,如头面部。
5平补平泻法:针刺得气后,施行均匀、平和的行针动作6动留针法:是针刺入腧穴后,在留针过程中间歇进行行针操作、施以各种手法的方法,称为动留针法7晕针: 针刺过程中的晕厥现象,称为晕针6闪罐法:用闪火法将火罐吸拔于应拔部位,随即取下,再吸拔、再取下,反复吸拔至皮肤潮红,或罐体底部发热为度。
7弹法:针刺后在留针过程中,以手指轻弹针尾或针柄,使针体微微振动的催气方法。
8天灸:是采用对皮肤有刺激性的药物敷贴于穴位或患处,使其局部皮肤自然充血、潮红或起疱的治疗方法。
9得气:又称气至,是指毫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提插、捻转等行针手法,使针刺部位获得经气感应,现代也称针感。
10角法11导气法12横透法13砭石15刺手:一般将持针的手称为刺手,临床上一般为右手18麦粒灸:用麦粒大小的艾炷施行的艾炷灸19静留针:毫针刺入腧穴后,让其自然地留置一段时间,期间不再施行任何针刺操作手法。
“刺法灸法学”课程思政教学方案探索
“刺法灸法学”课程思政教学方案探索1. 引言1.1 课程背景"刺法灸法学”课程背景:“刺法灸法学”是一门传统的中医学课程,包括针灸、推拿和拔罐等内容。
这门课程涵盖了中医学的重要理论和实践技能,是培养中医学生的必修课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传统医学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学习这门课程。
在传统的医学教育中,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思想素质的培养。
“刺法灸法学”课程需要思政教学方案的探索和实践,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为了更好地将“刺法灸法学”课程与思政教学相结合,我们需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课程的思政教育效果,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这也是本研究的出发点和动力。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刺法灸法学”课程思政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情况,以期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实践能力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借鉴。
通过对课程内容的介绍,思政教学方案的设计,以及实施效果的评估等方面的研究,旨在深入分析“刺法灸法学”课程在学术和思政教育方面的应用,探讨如何更好地运用这门课程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最终达到学校教育目标和培养人才的要求。
本研究也旨在为其他相关学科领域的思政教育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学科交叉和教学改革的发展。
通过研究“刺法灸法学”课程思政教学方案的探索,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其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和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1.3 意义“刺法灸法学”课程的开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该课程作为中医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医传统医学的文化底蕴和学术思想,有利于弘扬中医文化,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
刺法灸法作为中医学的重要治疗方法,对于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医学实践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针刺、灸法、拔罐、刮痧、推拿操作规范
针刺、灸法、拔罐、刮痧、推拿操作规范一、针刺疗法:针刺是中医最常用的技术操作,即用金属制成不同形状的针,运用不同手法在人体上刺激一定的穴位,通过经络腧穴,调整人体脏腑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护理上常见有毫针刺法、梅花针刺法、耳针刺法等。
1、毫针刺法:(1)物品准备:治疗盘内备以消毒的毫针、镊子、75%酒精棉球,干棉球、弯盘2个,一个盛放污棉球;一个内盛消毒液,浸泡用过的毫针)。
(2)体位:根据针刺穴位的不同,选择适宜的体位,充分暴露针刺部位,以操作方便、病人感到舒适、肌肉放松能持久留针为宜。
如:胸腹部穴位取仰卧屈膝或仰靠坐位,背部穴取俯伏坐位或俯卧位。
(3)进针法:以75%酒精棉球消毒穴位皮肤后,术者以左手拇指或食指按压穴位,用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缘,以拇、食指下压力快速将针刺入皮肤,然后右手边捻转针柄边将针体刺入深处。
此为单手进针法,多用于5cm以内的短针。
若为6.67~10cm以上的长针,可采用双手进针,即以左手拇、食指裹棉球捏住针体,露出针尖0.67~1cm,右手拇、食指夹持针柄,两手同时下压,快速将针尖刺入穴位皮肤,然后左手支持针体,右手拇、食指捻转针柄,将针刺入深处。
(4)针感:当针刺入一定深度时,局部出现酸、麻、胀、重感,亦可向一定方向传导。
此谓“得气”,为正常针感。
(5)进针角度:针体与皮肤呈直角,垂直刺入,称“直刺”,适用于肌肉丰厚、深刺部位;针体与皮肤呈45。
角刺入,称"横刺"适用于肌肉浅薄的部位,如头面部。
(6)手法:针刺得气后,根据证的虚实,采用相应的补泻手法。
一般在得气后,捻转幅度小,速度慢,或提插时,重插慢提为补法;相反,在得气后捻转幅度大,速度快,或提插时轻插重提为泻法。
(7)起针:左手将消毒干棉球按压穴位处,右手、拇食指将针柄轻轻捻转上提,将针取出,同时左手用棉球轻轻按压穴位即可。
(8)针刺的护理:①行针刺操作时,环境必须保持整洁、空气新鲜、光线充足、温度适宜。
刺法灸法重点
刺法灸法重点名词解释:刺法灸法学:是以各种针灸技术的操作方法、作用原理及其临床应用为主要内容分的一门针灸分支学科,主要包括针法、灸法、拔罐、刮痧以及各种作用于经络、腧穴具有防治疾病作用的操作技术。
腧穴揣穴定位:针刺前,医者必须将施术的腧穴位置定准。
医者在腧穴体表定位点的基础上,以押手在欲刺腧穴处进行揣摸、按压,寻找酸、麻、胀、痛等敏感点,以取定腧穴的过程。
提插法:提插法是医者持针在针刺腧穴内反复进行上提、下插动作。
捻转法:捻转法是医者以刺手拇、食指指腹捏持针柄,捻动针体左右均匀旋转的动作。
循法:医者用手指沿着经络上下轻轻寻按,或以指腹沿着经络叩击,以推动气血、促进气至的方法。
弹法:在留针过程中,医者以手指轻弹针柄,使针尾或针柄,使针体微微振动,以加强针感、促使气行的方法。
刮法:是指针刺入一定深度后,医者用拇、食、中指的指甲,由上而下或由上而下频频刮动针柄的方法。
摇法:是指针刺入一定深度后,医者手持针柄,将针轻轻摇动,以加强针感或行气的方法。
飞法:是指医者用右手拇、食两指持针,做较大幅度捻转1-3次,然后张开两指,反复施行,如飞鸟展翅状,以疏导经气,加强针感的的方法。
搓法:是指刺入一定深度后,医者持针柄反复做单向捻转,如搓线状,使肌纤维适度地缠绕针体,以激发经气、加强补泻作用的方法。
震颤法:是指针刺入一定深度后,医者用右手拇、食指持针柄,使针在穴位内小幅度上下颤动的手法。
按法:是指针刺得气后,医者用手按压针刺部位所属经脉的上方或下方,以控制针感走向的方法。
盘法:是医者将针入一定深度,得气后提针至皮下,按倒针柄,手持针尾,将针向一个方向盘转的方法。
弩法:是在针刺得气后将针稍提,用拇、食指夹持针柄,中指侧压针身弯曲成弩弓之状的方法。
得气:是指医者将毫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一定的行针手法,使针刺部位产生经气感应,这种针下的经气感应称“气至”或“针感”。
气至病所:寻经感传气至病所是针刺所得之经气沿着经脉走行传导达到病变部位,是得气、行气的主要目的,是得气的最佳表现,从未调整阴阳平衡,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刺法灸法学考试重点
、单选题♦最早的针具是:砭石♦决定毫针规格的部位是:针身♦药物消毒法,常用什么浓度的酒精浸泡,浸泡时间通常为:75%、30-60 分钟♦现代毫针刺法应包括:进针法、行针法、补泻法、留针法及出针法。
♦下面那种灸法属于非艾火类的灸法:天灸.♦全面总结上古以来的刺法与补泻手法的书籍是:《内经》♦针刺的行针的基本手法是:捻转法♦最早的拔罐法所用的“罐”是:兽角♦最早强调双手配合操作书籍为:《难经》♦大部分穴位的针刺深度,一般以什么为原则:有针感而又不伤及重要脏器♦一般进针角度为45o时称斜刺♦如在临床针刺过程中病人发生晕针时最应首先采取的措施是立即停止再针刺并将针拔出♦“得气”又称气至♦针下得气后,均匀地提插捻转以调节逆乱的气机,用于临床一时性的气血逆乱、经气失调,虚实不明显的病症的针刺方法为:平补平泻法♦在针刺过程中,病人感到精神疲倦,头晕目眩,胸闷气短,心慌心悸,恶心欲吐,面苍肢冷,脉微细。
此称:晕针♦当出针后,局部出血青肿明显时,下面那种处理方法是正确的:先冷敷,再热敷♦当病人在针刺过程中出现触电感向四肢末端放射,甚至引起肢体瘫痪时, 说明针刺:刺伤了脊髓♦属于瘢痕灸的是:化脓灸♦雷火针属于:药条实按灸♦属于针法与灸法相结合的方法是:温针灸♦观察毫针刺入的深度及提插幅度的部位是:针根♦现代毫针刺法应包括:进针法. 行针法.补泻法. 留针法及出针法♦大部分穴位的针刺深度,一般以什么为原则:有针感而又不伤及重要脏器♦下面那种刺法不属于《内经》的浅刺法:短刺♦捻转补泻法的补法为拇指向前用力重向后用力轻,捻转角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当针下得气后,用特定的方法使针感向病所传导扩散的方法称:行气法♦临床一般病症的毫针留针时间为:20-30分钟♦在针刺过程中出现行针或出针困难,如果强行操作,病人感到疼痛难忍,此称滞针♦为防止“煮沸消毒法”对针具的损耗常在水中加入重碳酸钠配成…2%的重碳酸钠溶液♦纸垫练针的主要内容为:指力和捻针法♦一般进针角度为15o时称:横刺♦应用刺激性中药贴敷穴位引起局部发泡的方法称:天灸♦属于直接艾灸的方法是:A雀啄灸♦穴位注射在操作时最重要的步骤是:针下得气后,回抽一下无血,再将药液推入♦下列哪种方法属于行针的基本手法:提插法♦下面那种规格是临床最为常用的规格:长25—75mm粗28—32号♦针刺留针时,以针为中心进行拔罐的方法称:针罐法♦凡是能使机体亢进的功能状态恢复正常的针刺手法称:泻法♦毫针的规格是指:针身粗细和长短♦纸垫练针的主要内容为:指力和捻针法♦《内经》当中的先直刺入深处,然后退至浅层,再分别向两傍斜刺,形如鸡爪,治疗与脾相关的肌肉病症刺法是合谷刺♦进针后,先直刺提插捻转6数,得气后,将针斜向病所,令患者深吸气,使气至病所,可以止痛的方法是:运气法♦内经》当中的呼吸补泻法的补法特点是:患者呼气时进针运针,吸气时退针出针♦刺法起源于新石器时代♦针灸医生在针刺之前,用手指在穴位处循按、揣摸,找出指感强烈的穴位。
《刺法灸法学》教学大纲
《刺法灸法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0602001课程名称:刺法灸法学(Manipulation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学分:6总学时: 102学时。
理论学时:54学时。
实验学时:48学时。
先修课程要求:经络腧穴学。
适应专业:针灸推拿五年制。
参考教材:1.刺法灸法学,陆寿康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1月。
2.刺法灸法学,杨兆明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1月。
3.黄帝内经素问译释,南京中医学院医经教研组,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4.灵枢经白话解,陈璧琉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5.针灸甲乙经校释,山东中医学院,人民卫生出版社。
6.针灸大成,杨继洲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刺法灸法学是介于经络学、腧穴学与针灸治疗学之间的一门课程,主要讲授针灸治疗的各种具体方法、操作技术、临床应用及其原理,它集合古今刺法灸法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于一体,是针灸专业的基础课程。
二、课程基本要求1.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⑴了解刺法、灸法、拔罐法的起源、形成和发展。
⑵掌握毫针刺法的操作;各类灸法及拔罐法的运用。
⑶掌握三棱针、皮肤针、皮内针、火针、芒针等针具的刺法,适应范围和注意事项。
⑷了解《内经》、《难经》及历代医著所论各类刺法,以及现代刺法灸法的应用(耳针法、头针法等)。
2.基本技能⑴掌握毫针刺法的操作;各类灸法及拔罐法的运用。
⑵掌握三棱针、皮肤针、皮内针、芒针等针具的刺法。
⑶了解《内经》、《难经》及历代医著所论各类刺法,以及现代刺法灸法的应用(耳针法、头针法等)。
三、学时安排四、考核1.考核方式:理论考试(笔试)、实验课采用考核及评估方式评定成绩。
2.成绩构成:理论考试70%,实验和平时成绩30%。
五、课程基本内容上篇第一章刺法灸法概论【目的要求】1.熟悉针法、灸法、拔罐法的起源、形成与发展。
2.了解针法、灸法的研究内容及刺法灸法的宜忌。
【讲课时数】26学时。
灸法与拔罐法
刺血 ( 刺络 ) 拔罐法 : 先用三棱针或粗毫针、皮 肤针等,按病变部位的大小和出血量要求或按 刺血法要求,刺破小血管,然后拔以火罐,可 加强刺血法的疗效。此法应用较广泛,多用于 各种急慢性组织损伤、神经性皮炎、痤疮、皮 肤瘙痒症、丹毒、哮喘、坐骨神经痛。 留针拔罐法 : 此法是将针刺和拔罐相结合应用 的一种方法。操作时先针刺得气后留针,再以 针为中心,将罐拔上,留置 lO ~ 15min ,然后 起罐、起针。
拔罐的适应范围
随罐具的不断创新,吸拔方法与罐法的增多, 加之作用机理的深入研究,拔罐疗法的适应证也相 应增多。除主要用于治疗疾病外,还可用于预防保 健。
①内科病:感冒、发热、中暑;急慢性支气管炎、支 气管哮喘;高血压病、动脉硬化;面神经麻痹、头 痛、三叉神经痛、神经衰弱、中风后遗症;呕吐、 便秘、胃肠痉挛、慢性阑尾炎、慢性腹泻、慢性肝 炎;尿潴留、尿失禁。
应用:感冒、呕吐、腹痛、泄泻、遗精、阳痿 、早泄、不孕、痛经、面瘫及风寒湿痹等
(2)隔蒜灸 有隔蒜片灸和隔蒜泥灸两种。前者是将独头 大蒜横切成约3mm的薄片,用针扎孔数个,放在 患处或施灸穴位上,用大、中艾炷点燃放在蒜片中 心施灸,每施灸4-壮,须更换新蒜片,继续灸治 。后者将大蒜捣成蒜泥状,置患处或施灸穴位上, 在蒜泥上铺上艾绒或艾炷,点燃施灸。此两种隔蒜 灸法,每穴每次宜灸足7壮,以灸处泛红为度。 作用:消肿、拔毒、散结、止痛 应用:临床适用于治疗痈、疽、疮、疖、肺 痨、腹中积块及蛇蝎毒虫所伤等病证。
(3)隔盐灸
将干燥的食盐纳入脐中,填平脐孔,上置大艾 炷施灸。患者有灼痛,即更换艾炷。亦有于盐上放 置姜片施灸,待患者有灼痛时,可将姜片提起,保 留余热至燃完一炷。一般可灸3-7壮。急性病可多 灸,不限制壮数。 作用:回阳、救逆、固脱
刺法灸法学
《刺法灸法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刺法灸法学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能力课程总学时: 54(学时:27学时:27)总学分:3一、课程性质、目的、任务和要求《刺法灸法学》是以针灸治病的各种具体方法、操作技术、临床应用及其原理为主要内容的针灸分支学科,是针灸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介于经络学、腧穴学与针灸治疗学之间的桥梁课程。
它集合古今刺法灸法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为一书,是针灸推拿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一门较为重要的临床技能课。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阐明各种以防病治病为目的的针法、灸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掌握针法、灸法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各种腧穴特种治疗技术的操作方法、临床应用和作用原理,为针灸临床治疗打下坚实基础。
本大纲适用于针灸推拿专业大学专科层次使用,依据针推专业“为农村基层、城镇社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中医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课堂理论与实践教学,使本专业学生掌握适应临床岗位需要的,刺法灸法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相关技术,并将它们运用于临床实践。
具体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分述如下。
知识教学目标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在巩固针灸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常见的刺法灸法的基本概念、特点与基本的操作技能,熟悉其应用原理及在临床应用时的注意事项,了解常见的刺法灸法的起源和发展概况,了解古代有代表性的刺法灸法。
能力培养目标能熟练地进行毫针刺法、灸法、拔罐法的基本操作,具有使用三棱针、皮肤针、电针、穴位注射法的能力;能预防和处理常见的针刺异常情况;具有使用耳针、头针治疗针灸常见疾病的能力。
素质教育目标1专业思想巩固,热爱中医事业。
2具有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高尚的医疗道德和良好的职业素质,善于与病人沟通,对病人充满爱心,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
3具有认真求实、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勇于实践、善于自学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目的要求和主要内容:第一章针法灸法概论知识教学目标1掌握针法灸法学的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刺法灸法学:拔罐法(广州中医院大学)
拔火罐与针灸一样,也是一种物理疗法,而且拔火罐是物理疗法中最优秀的疗法之一。
拔火罐疗法又称“角法”, 拔火罐通过物理的刺激和负压人为造成毛细血管破裂淤血,调动人体干细胞修复功能,及坏死血细胞吸收功能,能促进血液循环,激发精气,调理气血,达到提高和调节人体免疫力的作用。
当然拔火罐不像针灸那样对穴位定位要求十分准确,主要是点、线、面结合的问题,通过中医的寒、热、虚、实辨证,选择一些经络所过或经气聚集的部位。
“拔火罐”是我国民间流传很久的一种独特的治病方法,俗称“拔罐子”、“吸筒”,在《本草纲目拾遗》中叫作“火罐气”,《外科正宗》中又叫“拔筒法”。
古代多用于外科痈肿,起初并不是使罐,而是用磨有小孔的牛角筒,罩在患部排吸脓血,所以一些古籍中又取名为“角法”。
关于拔火罐治疗疾病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公元281~361年间,晋代葛洪著的《肘后方》。
后来,牛角筒逐渐被竹罐、陶罐、玻璃罐所代替,治病范围也从早期的外科痈肿扩大到风湿痛、腰背肌肉劳损、头痛、哮喘、腹痛、外伤淤血、一般风湿感冒及一切酸痛诸证。
拔火罐是一种充血疗法,利用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紧吸在施治部位,造成充血现象,从而产生治疗作用,中国人称它为淤血疗法。
由于这种方法简便易行、效果明显,所以在民间历代沿袭,至今不衰,连一些外国人也颇感兴趣。
拔火罐是我国传统的中医疗法相信许多人尤其是中老年人都不会对它陌生,因为其操作简单、方便易行,也曾经一度被老百姓当作是重要的家庭日常救治手法。
怎样在家安全有效地使用火罐,我们采访了省名中医刁本恕等专家。
火罐一拔病体舒畅
“拔火罐”是民间对拔罐疗法的俗称,又称“拔管子”或“吸筒”。
它是借助热力排除罐中空气,利用负压使其吸着于皮肤,造成瘀血现象的一种治病方法。
这种疗法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
所以,许多疾病都可以采用拔罐疗法进行治疗。
比如:人到中年,筋骨疼常见,按中医的解释多属风湿入骨。
拔火罐时罐口捂在患处,可以慢慢吸出病灶处的湿气,同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达到止痛、恢复机能的目的,从而治疗风湿“痹痛”筋骨酸楚等不适。
由于拔火罐能行气活血、祛风散寒、消肿止痛,所以对腰背肌肉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刁老师还介绍,火罐还可以用在人体穴位上,治疗头痛、眩晕、眼肿、咳嗽、气喘、腹痛等毛病,可以多只火罐同时施行。
在家操作要讲方法
专家提醒:既然是一种专业的治疗手段,拔火罐当然并不简单,如果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自行在家拔火罐,容易造成危险,生活中并不乏拔火罐时出现意外的事件。
如果乱施穴道,有时还会适得其反。
首先要注意选材,中医多用竹筒,如找不到,玻璃瓶、陶瓷杯都可以,只是口一定要厚而光滑,以免火罐口太薄伤及皮肉,底部最好宽大呈半圆形。
在拔火罐前,应该先将罐洗净擦干,再让病人舒适地躺好或坐好,露出要拔罐的部位,然后点火入罐。
点火时一般用一只手持罐,另一只手拿已点着火的探子,操作要迅速,将着火的探子在罐中晃上几晃后撤出,将罐迅速放在要治疗的部位;火还在燃烧时就要将罐口捂紧在患处,不能等火熄,否则太松,不利于吸出湿气,要有罐口紧紧吸在身上的感觉才好。
注意不要把罐口边缘烧热以防烫伤。
一般拔15—20分钟就可将罐取下,取时不要强行扯罐,不要硬拉和转动,动作要领是一手将罐向一面倾斜,另一手按压皮肤,使空气经缝隙进入罐内,罐子自然就会与皮肤脱开。
还可以采用走罐法。
走罐是指在罐子捂上以后,用一只手或两只手抓住罐子,微微上提,推拉罐体在患者的皮肤上移动。
可以向一个方向移动,也可以来回移动。
这样就治疗了数个部位。
走罐时应注意在欲走罐的部位或罐子口涂抹一些润滑剂,如甘油、石蜡油、刮痧油等,以防止走罐时拉伤皮肤。
拔罐有保健和医疗的效果,后背排罐,特别是顺夹脊,督脉和经络排罐可以起到调理五脏六腑强身健体的功效.而对风症,痛症,寒症效果特别好.经常拔八大健康穴百会,大椎,内关,合谷,神阙,足三里,三阴交,涌泉,可起到通奇经八脉的作用.
拔火罐时应该注意什么
①拔罐时要选择适当体位和肌肉丰满的部位。
若体位不当、移动、骨胳凸凹不平,毛发较多的部位均不适用。
②拔罐时要根据所拔部位的面积大小而选择大小适宜的罐。
操作时必须迅速,才能使罐拔紧,吸附有力。
③用火罐时应注意勿灼伤或烫伤皮肤。
若烫伤或留罐时间太长而皮肤起水泡时,小的勿须处理,仅敷以消毒纱布,防止擦破即可。
水泡较大时,用消毒针将水放出,涂以龙胆紫药水,或用消毒纱布包敷,以防感染。
④皮肤有过敏、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分布部位,不宜拔罐。
高热抽搐者,以及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位,亦不宜拔罐。
火罐的种类
火罐常用的有下面几种:
(1)竹筒火罐:取坚实成熟的竹筒,一头开口,一头留节作底,罐口直径分3、4、5公分三种,长短约8~10公分。
口径大的,用于面积较大的腰背及臀部。
口径小的,用于四肢关节部位。
至于日久不常用的竹火罐,过于干燥,容易透进空气。
临用前,可用温水浸泡几分钟,使竹罐质地紧密不漏空气然后再用。
南方产竹,多用竹罐。
(2)陶瓷火罐:使用陶土,作成口圆肚大,再涂上黑釉或黄釉,经窑里烧制的叫陶瓷火罐。
有大、中、小和特小的几种,陶瓷罐,里外光滑,吸拔力大,经济实用,北方农村多喜用之。
(3)玻璃火罐:玻璃火罐,是用耐热硬质玻璃烧制的。
形似笆斗,肚大口小,罐口边缘略突向外,分1、2、3种号型,清晰透明,便于观察,罐口光滑吸拔力好,因此,玻璃火罐,已被人们广泛地使用起来了。
(4)抽气罐:用青霉素、链霉素药瓶或类似的小药瓶,将瓶底切去磨平,切口须光洁,瓶口的橡皮塞须保留完整,便于抽气时应用。
现有用透明塑料制成,不易破碎。
上置活塞,便于抽气。
附:
1、中医上拔火罐的原理:
中医认为拔罐可以开泄腠理、扶正祛邪。
疾病是由致病因素引起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人体气机升降失常,脏腑气血功能紊乱所致。
当人体受到风、寒、暑、湿、燥、火、毒、外伤的侵袭或内伤情志后,即可导致脏腑功能失调,产生病理产物,如淤血、气郁、痰涎、宿食、水浊、邪火等,这些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子,通过经络和腧穴走窜机体,逆乱气机,滞留脏腑;淤阻经脉,最终导致种种病症。
拔罐产生的真空负压有一种较强的吸拔之力,其吸拔力作用在经络穴位上,可将毛孔吸开并使皮肤充血,使体内的病理产物从皮肤毛孔中吸出体外,从而使经络气血得以疏通,使脏腑功能得以调整,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中医认为拔罐可以疏通经络,调整气血。
经络有“行气血,营阴阳,儒筋骨,利关节”的生理功能,如经络不通则经气不畅,经血滞行,可出现皮、肉、筋、脉及关节失养而萎缩、不利,或血脉不荣、六腑不运等。
通过拔罐对皮肤、毛孔、经络、穴位的吸拔作用,可以引导营卫之气始行输布,鼓动经脉气血,儒养脏腑组织器官,温煦皮毛,同时使虚衰的脏腑机能得以振奋,畅通经络,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使气血得以调整,
从而达到健身祛病疗疾的目的。
2、西医上拔火罐的原理
现代医学认为,拔罐治疗时罐内形成的负压作用,使局部毛细血管充血甚至破裂,红细胞破裂,表皮淤血,出现自家溶血现象,随即产生一种组胺和类组胺的物质,随体液周流全身,刺激各个器官,增强其功能活动,能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现代医学认为,拔罐负压的刺激,能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充血状态,加强新陈代谢,改变局部组织营养状态,增强血管壁通透性及白细胞吞噬活动,增强机体体能及人体免疫能力。
现代医学认为,拔罐内压对局部部位的吸拔,能加速血液及淋巴液循环,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促进。
加快肌肉和脏器对代谢产物的消除排泄。
3、如何拔
不推荐大家随便那杯子竹筒什么的,买一套真空管来吧,最多50元,绝对对身体好。
虽然有些说法里面真空拔法不如用火,但是毕竟方便易行,推荐大家还是用真空管
4、拔火罐留下的罐斑以及颜色的意义
常见的罐斑有潮红、紫红或紫黑色淤斑,小点状紫红色的疹子,同时还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热痛感。
皮肤的这些变化属于拔罐疗法的治疗效应,可持续一至数天。
拔罐后,罐斑如显水疱、水肿和水气状,表明患者湿盛或因感受潮湿而致病。
有时拔后水泡色呈血红或黑红,表明久病湿夹血瘀的病理反应。
罐斑出现深红、紫黑或丹痧现象,触之微痛,兼见身体发热者,表明患者有热毒证。
如罐斑出现紫红或紫黑色,无丹瘀和发热现象,表明患者有淤血症。
罐斑无皮色变化,触之不温,多表明患者有虚寒症。
罐斑如出现微痒或出现皮文,多表明患者患有风症。
一般说来无病者多无明显罐斑变化。
5、拔火罐的时间
一般在5-10分钟左右,似乎不是越久越好,不建议时间太长.
拔火罐是中国古代常用的治疗各种疾病的手法之一。
如今人们生活中也经常用到。
拔火罐的操作步骤
1.术前准备:
(1)仔细检查病人,以确定是否适应症,有无禁忌。
根据病情,确定处方。
(2)检查应用的药品、器材是否齐备,然后一一擦净,按次序排置好。
(3)对患者说明施术过程,解除其恐惧心理,增强其治疗信心。
2.患者体位:病人的体位正确与否,关系着拔罐的效果。
正确体应使病人感到舒适,肌肉能够放松,施术部位可以充分暴露。
一般采用的体位有以下几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