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区域热气候与风环境研究的技术手段概论

合集下载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题(1)-(1)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题(1)-(1)

一、选择题1、人类的环境可分为(A)A.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B.地理环境和地质环境C.宇宙环境和地球环境D.聚落环境和自然环境2、土地的沙漠化是(D)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A.发达国家B.发展中国家C.所有国家D.非洲国家3、根据生态系统的环境性质和形态特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以下那种不属于此三种(D )A.陆地生态系统B.淡水生态系统C.海洋生态系统D.湖泊生态系统4、生态学研究的中心课题是( A)A.生态系统B.生物圈C.食物链D.生态平衡5、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就是通过(B)进行的。

A.消费者B.食物链和食物网C.生产者D.分解者6、“我国西部沙漠地区想恢复到历史上的草肥水美的环境状态不太可能”体现了环境的(A)性A.不可逆性B.隐显性C.持续反应性D.灾害放大性7、旱灾,地震等( B )A.是自然灾害,不属于环境问题B.是环境问题C.不能片面断定是否为环境问题D.有可能不是环境问题8、BOD 表示( A )A.生化需氧量B.化学需氧量C.总需氧量D.总有机碳9、在我国湖泊富营养化控制中,最为关键的元素是( D)A.氧B.碳C.氮D.磷23、因环境恶化,我国境内几乎所有的河流都有不同程度的平均来水量减少的问题,以下那条河流的连年断流已经给我国国民经济产生了重大的影响(B )A.长江B.黄河C.黑龙江D.珠江24、哪种不是环境学的范围(D )A.地磁干扰B.土壤干旱C.阳光直射D.口渴25、以下那种情况对于沙尘暴的产生有一定的作用:(A )A.我国西北地区草原严重退化和沙漠化B.地面的污染导致了沙尘暴D.酸雨直接形成了沙尘暴C.亚洲大陆每年春天的季风产生沙尘暴26、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存在人口压力问题,哪个国家问题较为突出(A )A.印度B.南非C.蒙古D.俄罗斯27、目前我国的能源状况主要以( D )为主A.核能B.石油C.天然气D.煤炭28、华北地区大面积的地面沉降是因为:(C)A.挖煤B.地震C.地下水超采D.黄河断流29、早在1957年就有学者( B )对中国政府提出应该实行计划生育,以控制人口剧烈增长。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概论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概论
具体说:对地表水环境危害大以及国家和 地方要求控制的污染物。
三、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一)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调查P34
自然环境现状调查的基本内容及技术要求熟悉: 地理位置:建设项目所处的经纬度,行政区位置和交通位置,
要说明项目所在地的距离和交通条件。
地质:当地地层概况,地壳构造的基本形式及与其相应的地
大气扩散参数:表征大气湍流强弱及扩散 能力的参数。可采用示踪剂法、平衡球法 、照相法、双向风标、激光雷达扫描法、 环境风洞模拟实验法、经验公式法(国标 法)确定(见表3-3~3-5)
大气稳定度
风和湍流是动力因子,大气温度层结和大气稳定 度属于热力因子,均影响污染物扩散
大气稳定度:指空气的稳定程度,即反映大气对 位于其中的气团作垂直运动是加速、遏制还是无 影响的一种热力学性质
评价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和评价 环境现状调查的一般原则 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
环境影响预测 环境影响预测的原则 环境影响预测方法 预测阶段和时段 预测的范围和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
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 程序
程序 工作等级的确定
(一)污染型项目工程分析 (1)掌握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基本内容和技术要求
估算各功能单元最大可信事故泄漏量和泄漏率 。
清洁生产水平分析
清洁生产指标的选取原则 (掌握)
从产品
生命周期全过程考虑(LCA分析);体现污染预防
为主的原则;容易量化;满足政策法规要求并符合
行业发展趋势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掌握) 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 资源能源利用指标:物耗指标,能耗指标和新水用
三、环境影响评价应遵循的技术原则 与拟议规划或拟建项目的特点相结合; 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和法规; 符合流域、区域功能区划、生态保护规划和城市发展总体规划

大气温热传递与城市气候调节研究

大气温热传递与城市气候调节研究

大气温热传递与城市气候调节研究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气候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城市中的高楼、水泥道路和大面积的人工覆盖物使城市能量平衡发生变化,影响了大气温热传递的过程。

因此,大气温热传递与城市气候调节的研究变得至关重要。

首先,了解大气温热传递的原理对于研究城市气候调节至关重要。

大气温热传递主要包括辐射传递、传导传递和对流传递三种方式。

辐射传递是指太阳辐射通过自由空间传递到地面的过程。

城市中的高楼和人工建筑物会遮挡或折射太阳辐射,导致地面接收到的辐射能量减少,进而影响地表温度的分布。

另外,城市表面的反射率较低,吸收的辐射能量也较高,使得城市地表温度上升明显。

传导传递是指热量通过物质的直接接触传递。

当城市中出现大面积的水泥道路、建筑物等人造表面,热量传导路径变得更加迅速。

城市中水泥等材料的导热性较好,导热效果较高,加剧了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

对流传递是指气体流动中的热量传递,其中主要包括湍流、对流和扩散等过程。

城市中高楼大厦增大了底层的湍流强度,使得热量更容易被混合和传输,同时,高楼大厦还会阻止湿空气的扩散,导致湿度增加,给城市气候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城市气候调节是指通过调节城市形态、建筑材料、绿化覆盖等手段来改善城市热环境,减缓城市热岛效应。

有关城市热岛效应的研究表明,合理设计和规划城市形态可以减轻城市热岛效应。

例如,增加城市的通风层面积,设置绿地覆盖等,可以提高城市内外的气溶胶输送,减少热量传递的阻碍,降低城市表面温度。

此外,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也可以对城市气候调节产生积极的影响。

例如,采用较高的太阳反射率建筑材料可以减少城市表面的辐射能量吸收,从而降低热岛效应。

此外,建筑外墙等部位的隔热材料的使用也能有效减少建筑本身的热量吸收和传递。

绿色植被的引入对于城市气候调节同样至关重要。

绿化可以增加城市的蒸发蒸腾量,提供了自然的遮阳和通风效果,减缓了城市表面和近地层的升温。

植被还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缓解城市空气污染,改善大气质量。

建筑与气候夏热冬冷地区建筑风环境研究

建筑与气候夏热冬冷地区建筑风环境研究

建筑与气候夏热冬冷地区建筑风环境研究一、概述建筑与气候之间的密切关系一直是建筑设计和规划领域的重要议题。

特别是在夏热冬冷地区,气候条件对建筑的影响尤为显著。

这些地区的气候特点主要表现为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对建筑设计提出了独特的挑战。

如何在满足夏季通风降温和冬季保温需求的同时,创造出舒适、节能、环保的居住环境,是当前建筑风环境研究的重要任务。

夏热冬冷地区建筑风环境研究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深入探究该地区气候条件下建筑风环境的形成机制、变化规律及其优化策略。

该研究不仅涉及建筑学的理论知识,还融合了气象学、环境科学、城市规划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体系。

通过对建筑风环境的定量分析和定性评价,可以为建筑设计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推动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本研究将首先概述夏热冬冷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建筑风环境的基本概念,然后介绍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夏热冬冷地区建筑风环境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包括地形地貌、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建筑材料等方面。

同时,探讨如何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对建筑风环境进行模拟和优化,以提高建筑的舒适性和能效。

本研究将提出夏热冬冷地区建筑风环境设计的优化策略和建议,为未来的建筑实践提供指导。

1. 简述夏热冬冷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建筑风环境的影响。

夏热冬冷地区的气候特点主要表现为夏季高温多湿,冬季则寒冷干燥。

这种气候特点对建筑风环境产生了显著影响。

在夏季,高温多湿的气候条件容易导致建筑内部空气流通不畅,形成闷热的环境。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建筑设计需要注重通风策略,如利用自然风、设置通风口和合理的建筑布局等,以促进空气流动,降低室内温度。

同时,建筑材料的选择也需考虑其热工性能,如采用隔热材料以减少热量传递,降低室内温度。

到了冬季,寒冷干燥的气候则要求建筑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

建筑设计需注重保温材料的运用,以及门窗等围护结构的密封性能,以减少热量散失,保持室内温暖。

使用测绘技术进行城市热环境分析的步骤

使用测绘技术进行城市热环境分析的步骤

使用测绘技术进行城市热环境分析的步骤在当代城市化和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城市热环境分析成为研究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测绘技术作为一种高精度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的手段,为城市热环境分析提供了有效的支持和保障。

本文将详细介绍使用测绘技术进行城市热环境分析的步骤。

第一步,数据采集。

测绘技术的基础是空间数据的采集,因此首先要进行数据采集工作。

城市热环境分析所需的数据主要包括地形地貌、建筑物分布、气象要素等。

利用航空遥感和卫星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范围的高分辨率影像数据,用以绘制城市的地形地貌图和建筑物分布图。

而气象要素则可以通过气象站点采集的数据进行获取。

此外,还可以利用激光雷达技术获取建筑物高度和地形地貌的精确高程数据。

第二步,数据处理。

经过数据采集之后,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首先是对影像数据进行几何校正和辐射校正,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接着,可以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方法对影像数据进行分类和提取。

以建筑物为例,可以使用遥感图像分类算法识别和提取出建筑物边界,形成建筑物分布图。

对于气象数据,需要进行质量控制和校正,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三步,指标计算。

在进行城市热环境分析时,需要计算一系列的指标来评估城市热环境的状况。

常用的指标包括地表温度、热岛效应强度、绿地覆盖率等。

通过遥感影像数据和气象数据,可以计算出地表温度分布图,用以评估城市热环境的状况。

同时,可以根据建筑物和绿地的分布情况,计算城市的热岛效应强度,并利用测绘技术对城市的绿地覆盖率进行测量。

第四步,空间分析。

在完成指标计算之后,需要对得到的数据进行空间分析。

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不同指标的空间分布进行可视化展示和分析。

通过空间分析,可以发现城市热环境的空间异质性和热点区域,为城市热环境调控提供依据和参考。

第五步,模拟和预测。

在对城市热环境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可以利用测绘技术进行城市热环境的模拟和预测。

通过建立城市热环境的数学模型,可以模拟不同调控措施对城市热环境的影响。

《环境科学概论》PPT课件

《环境科学概论》PPT课件
研发高效、环保的污染治理和修复技术,解决环 境污染问题。
ABCD
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安全
研究生态系统对人类社会的服务功能和生态安全 屏障作用,为生态保护提供理论支持。
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政策研究
研究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为推动绿色发 展提供决策参考。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城市生活污水、垃圾等废弃物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影响居民生 活和健康。
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建筑物和道路等人工构筑物导致城市热岛效应 加剧,影响城市气候和居民生活。
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环境问题认识
化石能源开采利用 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开采和利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 气、废水和固废等污染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影响。
功能
提供生物栖息地,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和水文循环,净化空气和水质,以及为人 类提供食物、能源和休闲场所等生态服务。
PART 03
人类社会活动对自然环境 影响评价
REPORTING
工业生产排放污染物种类及危害程度评估
废气排放
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 物等,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影
响人类健康。
REPORTING
大气污染防治技术路线选择
源头控制
通过改进生产工艺、使用清洁能源等方式减少大 气污染物排放。
治理技术
采用除尘、脱硫、脱硝等大气污染治理技术,降 低污染物浓度。
监测与监管
建立完善的大气环境监测体系,加强监管力度, 确保污染物达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等多种水体污染治理方法。
和人类健康。
畜禽养殖排放
02
畜禽粪便和废水排放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影响居民生活和农
业生产。
农业废弃物

环境科学概论

环境科学概论
跨学科合作加强
加强环境科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和合作研究,共同应对新兴污染 物的治理挑战。
国际合作在解决环境问题中作用
共享资源与信息
加强国际合作,共享环境治理资源、技术和信息,推动全球环境 治理进程。
协同应对全球性问题
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全球性问题,加强政策对话 和行动协调。
推动绿色发展转型
未来政策走向预测
政策法规将更加严格
随着环境保护形势的日益严峻和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未来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将更加严格,对 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也将进一步加大。
政策法规将更加注重实效
未来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将更加注重实效,强调政策法规的执行效果和执行力度,确保各项政策法规能够真正 落地生根。
政策法规将更加注重公众参与
现行环境保护政策法规的主要内容
包括环境保护基本法、污染防治法、自然资源保护法、生态保护法等,涵盖了大气、水、 土壤、固体废物、噪声、放射性污染等各个领域。
现行环境保护政策法规的实施效果
在促进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维护公众环境权益、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了 重要作用。
政策法规执行过程中存在问题剖析
PART 02
自然环境系统组成与功能
REPORTING
大气圈层结构与作用机制
大气圈层垂直结构
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中间 层和热层等。
大气成分与作用
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成 分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
大气运动与气候形成
风、气压、气温等大气运动对气 候形成的影响机制。
大气污染与防治
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防治 措施。
定义
环境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活动与环境 相互作用及其影响的综合性学科。

城市热环境评价与优化技术研究

城市热环境评价与优化技术研究

城市热环境评价与优化技术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热环境问题愈发凸显,城市热岛效应、高温天气等现象频繁出现。

热环境不良给居民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同时也影响了城市的舒适性和发展。

为此,城市热环境评价与优化技术研究成为了热点话题。

一、城市热环境评价城市热环境评价是指对城市热环境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估和分析,以便制订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常用的热环境评价指标包括:1.气象指标:温度、湿度、风速、风向、日照时数、降雨情况等。

2.热舒适指数:用于评估人体舒适状态的指数,例如PMV(预测平均舒适指数)。

3.城市热岛强度:用于评估城市热岛效应的强度,城市热岛现象导致城市表面温度高于其周边地区,这会影响到居民的身体健康和城市的舒适性,热岛极值指数PCGIT(城市热岛梯度极值指数)可用于评价城市热岛现象的严重程度。

通过对城市热环境各项指标进行评价,可为城市热环境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二、城市热环境优化对于城市热环境不良的问题,可通过优化来解决。

目前,城市热环境的优化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1.城市绿化:城市绿化是一种重要的缓解城市热环境不良的方法,人们可通过增加植物覆盖率来降低城市表面温度,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此外,城市绿化还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污染物,改善城市环境。

2.水景绿化:水景绿化是一种结合水景与绿化的优化方法,例如城市湖泊、河流等水景可降低城市内的气温、提高湿度、改善热环境,同时还可以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

3.建筑绿化:建筑绿化是一种结合建筑与绿化的优化方法,通过在建筑物外部、内部或屋顶、露台等地方增加植物覆盖,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并能够美化城市环境。

4.建筑隔热:建筑隔热技术是一种减少建筑能量消耗的优化方法,可通过使用隔热材料、涂层等方式降低建筑表面温度,并能够减少热传递和能量消耗。

总之,城市热环境优化技术的关键在于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根据不同的城市特点和问题来选择针对性的优化措施,从而减少热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为城市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

气候变化研究方法综述

气候变化研究方法综述

气候变化研究方法综述气候变化是一个长期的、全球性的、复杂的自然现象,它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太阳辐射、大气成分、地球自转和公转、地球表面和海洋的热力学特性等。

随着人类活动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自工业革命以来,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使得全球气候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特别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化石燃料的使用和森林砍伐等人类活动加速了气候变化的速度。

气候变化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对世界各个国家、行业和个人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为了了解气候变化的趋势、规律和影响,以及采取应对措施,需要开展气候变化的研究。

目前,气候变化研究采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气象站和卫星观测气象站观测是最基础和传统的气候变化研究方法。

通过在地面安装气象站,观测和记录温度、气压、湿度、风速、降雨等气象要素,可以获得长期(10年以上)的气候观测数据。

这些数据不仅可以用于气候变化的研究,还可以用于气象预测和天气灾害预警等方面。

卫星观测是近年来广泛应用的气候变化研究手段之一。

相比于地面观测,卫星能够全天候、全球覆盖、快速反应,获取高质量、时空分辨率高的气候数据,并且可以监测复杂的大气和海洋系统。

卫星技术可以从多个方面获得气候信息,如测量温度、蒸汽、海洋表面高度、磁场和微波等,以及监测大气和海洋系统的动态变化。

二、气候模式模拟气候模式模拟是气候变化研究中非常重要的方法之一,也是最为复杂的一个方面。

气候模式是一种对大气、海洋、陆地、海冰等过程进行建模的数学模型,可以模拟天气的变化和长期气候的趋势。

利用计算机进行模拟,通过输入各种气象、海洋、地理等数据,模拟出未来几十年之内气温、降水、风速、海洋水温等变化的情况。

气候模式模拟可以预测未来的气候变化,评估不同的气候政策和减排措施的影响,发现和研究气候变化规律和趋势,指导各种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

但是,由于气候系统非常复杂,气候模式的准确度仍有待提高。

三、岩石和树轮观测岩石和树轮观测是相对较少使用的气候变化研究方法。

地理教案:研究大气和气候的方法

地理教案:研究大气和气候的方法

地理教案:研究大气和气候的方法方法一:观测法观测法是研究大气和气候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观测气象要素的变化来获取相关信息,并通过分析和解读这些观测数据来研究大气和气候的规律。

一、观测大气要素观测大气要素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大气中的物理量和化学组成,进而推断大气和气候的特点和变化趋势。

1. 温度观测温度是大气的基本要素之一。

温度观测可以通过测量地面和大气中的温度值来进行。

常见的观测仪器有温度计、红外线热电偶等。

通过观测不同地区和时间的温度变化,可以了解到相应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季节变化。

2. 湿度观测湿度是大气的另一个重要要素。

湿度观测可以通过测量大气中的水汽含量来进行。

常见的观测仪器有湿度计、湿球温度计等。

通过观测不同地区和时间的湿度变化,可以了解到相应地区的湿润程度和降水情况。

3. 气压观测气压是大气的压强变化。

气压观测可以通过测定大气对于单位面积的压力来进行。

常见的观测仪器有气压计、水银柱压力计等。

通过观测不同地区和时间的气压变化,可以了解到相应地区的天气变化和气候特点。

二、使用气象探空资料气象探空是一种通过航空器将气象观测仪器放置多个高度范围内,获取大气资料的方法。

通过分析探空资料可以得出大气的垂直结构和变化趋势。

1. 探空仪器气象数据的探测需要使用各种仪器,如气压传感器、温度探针、湿度计等。

这些仪器通常被安装在探空气球、飞机或卫星上。

2. 探空航线探空航线的选择需要考虑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和气象状况。

一般来说,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点和时间进行探测,以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数据。

三、使用数学模型数学模型是研究大气和气候的另一种方法。

通过建立大气和气候的物理模型,模拟和预测大气和气候的变化。

1. 大气物理模型大气物理模型是基于物理原理和相关方程建立的数学模型。

它可以模拟大气中的气压、温度、湿度等要素的变化。

通过输入初始条件和外部驱动因素,可以预测大气的变化趋势和气候的变化。

2. 气候模型气候模型是基于大气物理模型和气象观测数据建立的数学模型。

气候变化研究的关键技术和方法

气候变化研究的关键技术和方法

气候变化研究的关键技术和方法气候变化对地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从温室效应到海平面上升,从极端天气到生态系统深刻变化,这些变化的发生极大地威胁着人类和地球上的其他生物。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气候变化,气象学家、气候学家和其他相关的科学家们利用各种关键技术和方法不断地深入研究。

其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是气候模型。

气候模型是一个处理大量气象、海洋和生态系统数据,并推测未来气候变化的数学模型。

气候模型分为全球气候模型、地区气候模型和生态系统模型等,这些模型采用了现代计算机技术,对气候变化的过程进行了极为复杂的建模。

然后使用这些模型,科学家们可以预测气候变化的趋势并评估各种减缓和适应策略的有效性。

此外,卫星和自动化气象站点也是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元素。

这些工具采集的数据可以实时或周期性地提供气压、降水、热力学和其他气象参数的测量。

这些工具在所有的气候模型中作为基础数据使用,并构建机器学习模型(机器学习模型是一种类比于人类学习方式的算法模型,即通过数据自我学习、训练,设定“目标函数”判断哪些数据更加重要,最终能够预测并对数据进行分类、回归等操作)来优化有效性。

另外,这些气象站点的自动化特性可以提供高频率的数据更新,这对于及时检测一些突发的气候变化非常重要。

气候变化研究的另一项重要技术是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

随着气候变化研究的深入,海岸线移动、植被变化、冰川融化等方面的数据变得越来越多。

但是,要及时、准确地分析这种数据并提高其使用价值,需要大量时间和人力。

由于人员监管成本越来越高,同时大数据技术的蓬勃发展,采用大数据相关技术来自动地分析数据变得越来越流行。

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是其中的重要技术,它们可以从图像、音频、视频、无人机等设备中提取数据,形成特征工程,并对数据进行分类和分析。

举个例子,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被用来对植被的变化进行分析——通过对卫星图像进行处理,我们能够很容易地提取出植被的颜色、密度和形状,并辨别出各种不同种类的植物。

气候预测的方法与技术

气候预测的方法与技术

气候预测的方法与技术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气候预测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

气候预测是指通过对气候系统和气候变化机理的认识、对大气、海洋、陆地等环境的监测和分析,预测未来若干时间段内的气候变化趋势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概率。

气候预测对于保障国家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公共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气候预测的方法与技术。

一、气候模式气候模式是气候预测的核心工具之一。

它是通过对大气运动、水汽运移、地表能量平衡等气候系统过程的数学描述,模拟未来气候变化的计算机程序。

气候模式根据不同的研究领域和应用目的,可以分为大气模式、海洋模式、陆面模式和综合模式等。

其中,大气模式是用于气候变化预测和长期气候预测的最常用模式。

它主要基于大气的流体力学定律和热力学原理,描述大气的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

海洋模式则主要描述海洋的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如海水运动、海面高度和海洋生态环境等。

陆面模式则模拟陆地能量和水分平衡、土壤水汽交换、植被生长和人类活动等过程,从而了解陆地表面的物理环境。

综合模式则是将大气模式、海洋模式和陆面模式进行集成,模拟全球气候系统。

二、气象卫星气象卫星是现代气象观测的重要手段之一。

它可以从卫星上观测到大气、海洋、陆地等地球系统的各种数据,并通过数字技术和通讯技术将这些数据传回地面站。

气象卫星可以提供全球、连续、实时的信息,对于气候预测、自然灾害预警和资源环境管理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

根据不同的研究和应用目的,气象卫星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类型。

例如,低轨卫星主要用于气象和环境等领域,如TRMM卫星、FY-3卫星等;同步卫星则用于监测天气和灾害,如FY-2卫星、MTSAT卫星等;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可以提供精确的时间、位置和速度信息,如GPS卫星。

三、气象探测仪器气象探测仪器是现代气象观测的主要手段之一。

它可以在地面、海洋、空中等环境中采集各种气象数据,并通过数字化和通讯技术将这些数据传输到气象中心,用于气象预测和气候研究等方面的应用。

气候资源调查的概念、目的、方法、内容和步骤

气候资源调查的概念、目的、方法、内容和步骤

气候资源调查的概念、目的、方法、内容和步骤1.引言1.1 概述气候资源调查是指对特定地区或全球范围内的气候现象、气候变化、气候资源的全面调查和研究。

它是对气候状况、气候要素和气候变化趋势等进行科学、系统地观测、监测和分析,以了解气候演变规律、应对气候变化、保障生态环境和资源利用的重要手段。

气候资源调查的目标是为了全面掌握气候资源的分布、变化和影响因素,为气候演变预测、资源合理利用、生态建设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

气候资源调查的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观测、遥感监测和数据分析等。

实地观测是通过设置观测站点,对气象要素进行连续观测和记录,获取气候数据。

遥感监测利用卫星、飞机等高科技手段获取大范围的气候数据,包括温度、湿度、降水等。

数据分析则是通过对观测和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和模拟,探索气候变化规律和趋势。

气候资源调查的内容包括的范围广泛,涉及气候要素、气候变化、气候资源以及气候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等。

气候要素主要包括气温、降水、风速、湿度等,气候变化则关注气候系统的长期变动,对气候演变过程进行观测和研究。

气候资源的调查主要包括水资源、能源和土壤等对气候条件的适应与利用。

另外,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也是调查的重要内容,如气候变化对农业、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影响等。

气候资源调查的步骤包括调查目标的确定、调查设计和方案编制、实地观测和监测、数据收集和处理、分析和评估以及报告撰写等。

每个步骤都需要科学合理的方法和技术支持,确保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之,气候资源调查是为了全面了解气候现象和气候资源的科学调查活动,它对于气候演变、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和应用调查结果,可以更好地预测气候变化、科学规划社会经济发展,并制定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和措施。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包含三个主要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主要对气候资源调查的概念、目的以及本文的结构进行概述,以引导读者进入整篇文章的主题。

大气边界层中的城市气候调控技术

大气边界层中的城市气候调控技术

大气边界层中的城市气候调控技术城市气候调控技术是为了解决城市中的气候问题,保障居民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技术手段。

大气边界层是指地球表面与大气之间的边界区域,在城市环境中的大气边界层中,存在着一系列特殊的气候问题,如高温、高湿、雾霾等。

本文将探讨在大气边界层中的城市气候调控技术及其应用。

一、绿化工程绿化工程是改善城市气候环境最常用的一种技术手段。

通过植树造林、建设花园景观等方式,能够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提供树荫、调节空气湿度、吸收有害气体等功能。

此外,绿色屋顶、垂直绿化等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城市气候调控中。

绿化工程的实施不仅可以改善城市气候,还能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的幸福感。

二、建筑调控城市建筑调控是通过合理设计和改造建筑,以降低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室内外空气质量等为目的的技术手段。

在建筑设计中,可以采用隔热材料、日光控制设备、智能节能系统等措施,减少能量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

另外,也可以通过合理的建筑布局、通风系统的设计等方式,改善城市的通风和空气流通情况,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三、水资源调控水资源是城市气候调控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通过建设城市雨水收集系统、水源地保护、城市绿地水源等方式,可以合理调配城市的水资源,降低城市的热岛效应,增加城市的湿度,减少干旱和污染等问题的发生。

同时,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也可以提高城市的生活用水品质,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

四、交通管理城市的交通系统也对城市气候调控起着重要作用。

合理规划交通路网、提供便捷的公共交通、推广节能环保的交通工具等措施,能够有效减少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降低城市的空气污染程度,改善居民的出行环境和气候感受。

五、地下空间开发地下空间开发是一种创新的城市气候调控技术。

通过利用地下空间进行城市建设,可以减少地表的密集建筑,降低城市的热岛效应和能源消耗。

地下空间开发还可以利用地下水资源进行调控,增加城市的湿度和绿化面积,改善城市的气候环境。

掌握测绘技术用于城市气候变化评估与调适的关键要点

掌握测绘技术用于城市气候变化评估与调适的关键要点

掌握测绘技术用于城市气候变化评估与调适的关键要点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加剧,城市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气候风险和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有效评估城市气候变化情况并进行相应的调适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测绘技术作为一种高精度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工具,可以为城市气候变化评估与调适提供关键支持。

本文将介绍掌握测绘技术用于城市气候变化评估与调适的关键要点。

一、数据采集与处理城市气候变化评估与调适首先需要准确的数据。

测绘技术可以通过航空摄影、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手段,获取城市地表温度、植被覆盖率、土地利用等相关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城市的气候变化情况,并为制定相应的调适策略提供支持。

此外,测绘技术还可以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将大量的原始数据转化为可视化的图像和图表,便于人们更直观地理解城市气候变化的趋势和影响。

二、空间分析与模拟测绘技术可以帮助城市气候变化评估与调适的研究人员进行空间分析和模拟。

通过将测绘数据与气候模型结合,可以准确地评估城市的气候变化情况,并预测未来的变化趋势。

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可以模拟不同的调适方案,评估其对城市气候的影响。

通过测绘技术提供的精确数据和模拟结果,城市规划者和政府决策者可以制定出更科学、有效的气候调适策略。

三、风险评估与应急管理城市气候变化可能会导致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如暴雨、洪涝和干旱等。

在这种情况下,测绘技术可以帮助城市进行风险评估和应急管理。

通过实施地形测量和水文测绘,可以准确地评估城市内不同区域的洪涝风险,并确定相应的防灾措施。

同时,测绘技术还可以通过监测和分析气象数据,实时了解天气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保障城市居民的生命安全。

四、城市热岛效应分析与调适城市热岛效应是城市气候变化的一大特征,测绘技术可以提供城市热岛效应分析与调适的关键信息。

通过测绘技术获取的地表温度数据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分析城市热岛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并评估不同调适策略对城市热岛效应的效果。

例如,通过增加绿化覆盖率、改善建筑材料和设计、调整交通布局等手段,可以减少城市热岛效应的程度,改善城市的气候环境。

气候与气候变化的研究方法

气候与气候变化的研究方法

第六章气候与气候变化的研究方法§6.1 地质时期古气候变迁的研究方法一、主要方法1、总述:地质时期的气候体现了大气圈、岩石圈、冰冻圈、水圈和生物圈组成的气候系统的综合变化。

因此,这个时期气候变化的研究方法主要有生物学、地质学、地球化学、古地理等研究方法。

2、生物学方法这是地质时期和历史时期气候变迁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

各种古生物(包括喜冷、喜暖、喜干和喜湿的古植物和古动物)的生存范围、分布区域以及随时间的变化,都可以为古气候研究提供极好的证据。

比如应用极广的微体古生物(包括植物孢粉、微体动物象介子生物的化石等)。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这些微体古生物的数量、分布范围等,来研究气候变迁。

3、地质学方法包括通过研究不同地点和不同时期地层沉积相的变化,恢复沉积环境,并与现代的气候条件比较(将今论古),以确定古气候状况。

这里沉积作用指的是固体物质从空气或水体的悬浮或融解状态中沉积下来的过程。

如黄土是一种风积物,从粉尘物质的产生、搬运、沉降到发育微黄土的全过程中,一直暴露于地表空间,受到当时大气圈及区域生物气候条件的直接影响。

这样可以通过分析黄土——古土壤层中粉尘颗粒的大小,来确定当时的风速大小、气候干燥度等。

通过分析孢粉等含量可以知道当时古生物的生长情况,从而知道气温、降水等的变化。

4、冰川学方法(1)气温序列的建立:冰盖是降水积压形成的,其本质上是水构成的。

水分子中的氧同位素含量与降雪的温度有关,因此可以根据氧同位素来推算古代温度。

一般在中高纬度地区温度下降1ºC,δ18O(氧同位素的变化值)约降低0.7‰。

(2)定年:利用冰盖中氧同位素的含量,可以确定气温序列,但这一序列是什么年代的,则需要定年。

积雪的物理状况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因此使冰盖在垂直方向上形成明显的层状结构,每年一层,就如同树木年轮一样,这样,在冰盖表层就可以用肉眼直接分辨年层。

但在冰盖深层(时间比较早的冰层),由于冰盖的分层越来越薄,则就需要借助仪器分析,比较可靠的是利用δ18O,因为δ18O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气候调控技术

气候调控技术

气候调控技术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重,极端天气事件频繁,给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为应对这一挑战,科学家们积极研发气候调控技术,试图通过人工手段调节气候系统,以减轻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几种主要的气候调控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一、人工降雨技术人工降雨技术是指通过人工手段促使降水形成或增加降水量的方法。

常见的人工降雨技术有云雾增加、云种植和雾化增水等。

其中,云雾增加是利用人工放射冷却或云中施放云化剂等手段,改变云滴粒子的大小,促进云滴碰撞并形成降水;云种植则是在云中喷洒云化剂,使云滴增多从而引发降水。

这些技术在农业干旱地区的水资源调控和抗旱灌溉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二、海洋影响气候技术海洋影响气候技术是指通过利用海洋资源来调节气候系统。

目前,研究人员发现海洋对气候的影响非常重要,海洋蒸发和温度变化直接关系着气候系统的稳定性。

因此,通过干预海洋生态系统,如海洋肥料投入、海洋生态修复等手段,可以调节海洋蒸发和热传输,从而影响气候系统的运行。

此外,利用海洋能源,如海洋风能和潮汐能也可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进一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对气候变化的缓解具有一定的意义。

三、地下水调控技术地下水调控技术是指通过人工干预地下水系统,调节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和运动,从而影响地表水的供应和气候系统中的水循环。

在干旱地区,地下水是重要的水源之一,能够提供稳定的水资源供应。

科学家们通过对地下水的监测和管理,可以实现对地表水的调剂和供应,从而改善气候系统的湿润程度,保持区域的生态平衡。

四、碳排放减少技术碳排放减少技术主要是指通过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对抗气候变化。

常见的技术包括能源转型、能源效率提升和碳捕获与封存等。

其中,能源转型是指将传统的高碳能源,如煤炭和石油,转变为低碳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能源效率提升则是指通过技术手段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碳捕获与封存则是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捕获并封存,避免其进入大气。

描述气候特征的角度和方法

描述气候特征的角度和方法

描述气候特征的角度和方法气候特征是指一定地理区域(如国家、地区或城市等)长期以来的天气状况的统计和总结。

它通常涉及到气温、降水量、风向、湿度、日照时数等多个方面的指标。

描述气候特征的角度和方法可以包括气候分类、气候图表、数值模拟等多种途径。

首先,从气候分类的角度描述气候特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比较不同地理区域的气候差异。

气候分类是将地球划分为若干个气候区域,每个区域有自己独特的气候类型。

常见的气候分类方法包括气候带分类法、空间分区法和动力学分类法等。

气候带分类法将地球划分为寒带、温带和热带三个气候带,每个气候带又可细分为几个气候亚带。

空间分区法则是根据地区的气候特征和地理分布等因素将地球划分为不同的气候区域,如极地气候区、高山气候区、沿海气候区等。

动力学分类法则是根据气候形成的动力学机制和分布特点进行分类,包括气团分类法、西风带分类法等。

通过气候分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从而更好地进行气候研究和气候变化评估。

其次,气候特征可以通过气候图表的方式进行描述。

常见的气候图表包括气候柱状图、气候玫瑰图、气候蜡烛图等。

气候柱状图是将气候指标(如气温、降水量等)在时间轴上进行统计和比较的图表,可以直观地展示地区不同季节或不同月份的气候特征。

气候玫瑰图则是将气候指标在地理方位上进行统计和比较的图表,可以显示出地区不同风向的降水量或温度分布情况。

气候蜡烛图则是将气温或降水量等指标绘制成条状蜡烛状的图表,可以一目了然地表示出不同时间段内的气候变化情况。

通过气候图表,我们可以直观地了解地区的气候特征和气候变化趋势。

第三,数值模拟是一种较为精确和科学的描述气候特征的方法。

数值模拟是利用计算机仿真的方法,将大气系统的运动、辐射和能量平衡等过程通过方程模拟,得到一定时间范围内的气候状态和演化趋势。

常见的数值模式包括大气环流模式、地球系统模式等。

大气环流模式主要模拟大气的动力和热力过程,可以得到全球或区域的气候分布和变化趋势。

地理教案:研究大气和气候的方法 (2)

地理教案:研究大气和气候的方法 (2)

地理教案:研究大气和气候的方法一、研究大气和气候的方法大气和气候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们对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都有着深远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气和气候,地理学家们通过多种方法进行观测和研究。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研究大气和气候的方法。

1. 水平面上的观测方法水平面上的观测是研究大气和气候最基本也是最常见的方法之一。

通过设立各种观测站点,我们可以获取到不同地区在同一时刻的天气信息,并形成天气图、降水图等资料。

这些图像展示了不同地区之间的温度、湿度、风向等差异,从而帮助我们了解全球范围内的天气变化。

同时,在这些观测站点还会使用仪器来收集数据,比如温度计、湿度计、风速仪等。

通过定期记录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分析长期趋势和季节变化,揭示出大尺度上的气候模式。

这样做有助于预测未来天气趋势,制定合理的农业、旅游等计划。

2. 空间观测方法除了水平面上的观测,地理学家们还利用卫星和飞机等工具,进行空间观测。

通过高空视角下的遥感技术,我们可以获得更大范围内的大气和气候数据,并且实时更新。

卫星传感器可以获取到大气层中的温度、湿度、云量等信息。

这些数据对于监测全球气候变化以及研究天气系统十分重要。

此外,卫星图像还能提供有关不同地区云层特征、陆地利用状况等方面的信息。

所有这些数据都有助于了解全球尺度上的天气格局。

3. 数值模拟方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值模拟方法在研究大气和气候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模拟大气运动和各种物理过程,我们可以对大气和气候进行预报和研究。

数值模拟方法将地球划分为无数个网格单元,在每个单元内运用相应的物理方程式来计算温度、压强、风速等参数的变化。

通过不断迭代计算,模型能够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天气状况,并对大范围气候趋势进行估算。

然而,数值模拟方法也存在一些限制和挑战。

由于地球系统的复杂性,精确模拟天气和气候变化仍然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挑战。

此外,数据的准确性和模型参数的选择也对模拟结果有着重要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场观测、模型/试样试验和数值模拟。
1.1
现场观测 所谓现场观测,是在实际条件下直接测量城市
区域内部不同位置的物理参数(如风速、温湿度、污 染物浓度等),从而分析热气候与风环境时空变化 客观规律的方法。这是研究城市区域热气候和风环 境问题最本质的研究方法和手段。由于观测结果不 易再现和重复,如何从大量观测数据中总结和提炼 出内在机理是采用这种方法最大的课题。现场观测 又分为固定测量和移动测量两大类(图l所示)。
模式、HOTMAC模式等。该类方法适用于对流活动 相对较弱,垂直方向运动速度较小的情况。可预测各 种复杂地形地貌条件下的风速、风向、湍动度、温湿度 以至于污染物扩散等大气物理量的分布。该类方法 一般不具备直接模拟建筑尺度的流体动力学分辨率, 在进行细密网格(1 km以下)的计算时会出现计算发 散的情况,需要通过导入地表能量收支方程和拖曳项 等城市参数化方法来考虑城市冠层的影响。 下例展示的是千米级摩天大楼动态建筑负荷研
l】O E
Il 5 E
l:0 E
I:5 E
30 E
135 E
-二0一l 0
()
10
二O
30 a
40
50
60
70
80
90
90 80 70
p 善60
量50
柱 斌40 佥 茁30 劂20
10
S.u0
iU∞
j2
LHJ
^4‘Iu
lO:uu
18:l:It’
数值模拟方法都衍生于湍流运动的基本方程,利用 系综平均等方法来描述湍流统计量的演化。但具体 的模型形式又有所差异。
[摘要]随着绿色建筑、绿色生态城区规划设计和建设工作的推进,城市区域热气候与风环境问题已成为建筑环境等 相关领域的热门课题之一,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城市区域热气候与风环境问题的复杂性。然后结合 自身科研经验,简要分析了主要的3类技术手段,即现场观测、模型/试样试验与数值模拟的工作原理、特点、适用性及应用时 的注意事项,对各自今后的发展方向也进行了展望,以供从事该领域研究的科研人员或工程应用的技术人员参考。 [关键词】城市区域;热气候;风环境;技术手段 [中图分类号]TK529 [文献标识码】A
l,’_.‘--‘‘乡!{ '・'■憎p‘≮_p一一
图3积雪一大气热质传递试样试验(左)…; 透水铺装一大气热质传递试样试验(右)…3
1.3数值模拟 所谓数值模拟,是指在一些基本假定的基础上 建立数学物理模型,通过计算求解获得城市与建筑 环境的相关信息的方法。与现场观测、模型/试样试 验相比,该类方法的优点非常突出:计算条件易于控 制,可以重复进行运算,所需人力物力代价小。但计 算结果必须经过观测/实验验证才能证明其有效性 和可靠性。数值模拟方法又可分为大气边界层气象 模式、CFD模拟技术和城市冠层模型3种。这3种

左右,以反映行人活动高度,因此要注意测量不影响 公共场所的日常使用,同时考虑好仪器设备的保管 问题;最后,由于固定测点极易受到周边更大尺度大 气参数状态、下垫面分布等的影响,为捕捉到局地热
万方数据
148
建筑科学
第3l卷
度、能谱垂直分布等的相似性,这一点对获得有价值 的测试结果至为重要;另外,目前的风洞试验以流场 研究为主,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热力场和污染扩散场的相关研究实 例还比较少。
技术手段
城市热气候与风环境研究的主要技术手段包括
通拥堵等可能出现的局面;其次,尽量保持匀速前 进,太快太慢都会增加校正的困难;最后,测试仪器 要注意进行防辐射处理,以免受到车辆自身和周围 汽车发动机或尾气排热的影响而出现误差。该方法 一般以短期测量为主。 现场观测技术的发展方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 面,一是更先进观测设备技术的引入和应用。如利 用卫星遥感技术来方便地获取地表温湿度信息,通 过数据传输和处理,研究较大空间尺度上与环境参 数分布∽1;利用风廓雷达、激光雷达、多普勒声雷达 等研究城市大气边界层内部大气构造"1;二是更为 价廉物美的小型气象站的建立和城市热气候与风环 境数据网络系统的建立旧1,从而能够更有效全面地 把握较大空间尺度的城市区域内热气候与风环境的 时空演变规律。 1.2模型/试样试验 所谓模型试验,将实际的城市区域按特定比例 缩小为模型后放置在大气边界层风洞(或实际室外 环境)进行测量,从而分析城市区域风场及热力场、
extreme complexity of theHnal climate author’

building
environment.
Firstly,
in this Then, of
paper,
on
the the
and wind environment in urban district is introduced.
in
Urban
Engineer西lg,.H口r6in‰tit“te
q厂?_c^noZo昌伊,月ar6in 150090,c,lin口)
are one
years,
the plann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green buildings and green eco—cities
万方数据
第2期

京:城市区域热气候与风环境研究的技术手段概论
147
述文章了解这个领域内的最新动态‘2{o)。更可喜 的是,除传统的城市气象学、建筑环境学外,来自于 建筑、城乡规划与风景园林、土木工程、环境生态、城 市地理等其他学科体系的关注也越来越多。这种多 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对于从根本上认识城市区域热 气候与风环境问题机理,促进城市宜居性和可持续 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拟结合自身多年来的学 术经验和体会,在本文中谈一谈研究城市热气候与 风环境研究的主要技术手段。
第31卷第2期 2015年2月




V01.31.No.2
BUILDING SCIENCE
Feb.2015
[文章编号】1002.8528(2015)02_0146句7
DOI:lO.13614/j.cnki.1l一1962/tu.2叭5.02.026
城市区域热气候与风环境研究的技术手段概论

京(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哈尔滨150090)



气候与风环境问题属于影响因子众多的高度非线性 的大系统问题。主要表现在:1)现象自身的高度复 杂性。城市区域热气候与风环境问题所针对的不是 单纯的自然现象规律。城市区域一方面受外部广域 的大气环境和地貌特征的影响,另一方面城市边界 层下垫面的陆面特征,如城市水泥道路、建筑群等下 垫面的感热、潜热输送及其能量、水分循环特征均与 自然状况存在很大差异。更重要的是,该问题还和 城市化进程密切相关,其形成更多地体现了人类各 种社会活动的影响;2)尺度的高度多样性。城市区 域热气候与风环境问题在空间维度上涵盖了从上万 km2的城市尺度一直到以平方米计量的建筑尺度, 在时间维度上从以小时、天为单位的短期尺度到以 年、世纪为单位的长期尺度。不同尺度问交互重叠、 嵌套和相互作用,同时对象的结构、特征、动态演变 规律又不尽相同。 国内外关于城市区域热气候与风环境问题已有 大量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读者可通过一些精彩的综
图2摩天大楼风压风洞试验(左); 建筑群可视化风洞试验(右)
究例…1。对于这样高度的建筑,其周边大气参数特 性和普通建筑有很大区别。本研究中利用大气边界 层气象模式WRF计算得到的当地夏季中尺度范围 内流场和温度场计算结果,基于此结果作为边界条 件并与能耗动态模拟软件相结合,获得了千米级摩 天大楼的垂向建筑负荷分布(图4所示)。
[收稿日期]2015-0l-2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严寒地区城市微气候调 节原理与设计方法研究”(51438005);中央高校基本科 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HIT.KlsTP.201419) 【作者简介]刘京(1972一),男,博士,教授 [联系方式]liujingh旧@163.com
试样试验(如图3所示)一般不需要风洞这样 相对比较昂贵的试验设施,但也有一些重要事项要 注意:当试验在室内环境进行时,其日射、气温与风 速的湍动特性可能与室外条件完全不同;由于试样 尺寸普遍较小,往往出现所谓“绿洲效应”,使得测 量结果和实际现场有很大区别;另外,试样试验一般 无法涉及实际现场中可能存在的大尺度水平移流造 成的传热传质过程。

气候和风环境的特征,本方法应以中长期测量统计 分析为主要目的。 所谓移动测量,是利用车载工具沿事先设计的 路线布置大量测点,进行沿程的大气参数测试,然后 利用该路线附近同时进行的定点测量结果进行时间 校正的方法。该方法只配备适量的交通工具,利用 较少的测量器材就可以较完整地反映出特定时间段 内较大空间尺度内各物理量的分布关系。该方法的 首要问题同样是路线和测点的选择。因为利用交通 工具,所以要同时兼顾测点本身的代表性和道路交
图1
固定测量(左);移动测量(右)
污染物扩散场特性的方法;所谓试样试验,是将不同 下垫面类型提取出小的试样,放置在室内人工环境 (或实际室外环境)中研究其与大气间热质传递规 律的方法。这类方法有助于克服实际城市条件高度 复杂性所带来的困难,加深对现象本质的认识。 进行精密的风洞试验(图2所示)要注意几个 问题:首先,目前大多数大气边界层风洞属于中小型 风洞,为保证几何相似等条件,往往要选择小缩尺比 例的模型甚至采用变态相似的方法,以避免风洞内 试验段气流因模型障碍物的阻挡而产生来流的异常 变化。但过小的缩尺比例又会造成测试仪器的安装 困难,带来较大实验误差;其次,要确定合适的尖劈 漩涡发生器及地面粗糙元,以保证来流风的湍动强
are
briefly
introduced and analyzed. Lastly,the developments of these technologies Keywords: urba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