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大管理学基础各章节重点
管理学基础重点
1、管理:管理者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活动的过程。
2、管理的一般特征(1.)管理最基本的任务是实现有效的社会协作。
(2.)管理最基本的形式是组织。
(3.)管理最主要的内容是处理人际关系。
(核心)(4.)管理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变革与创新。
3、管理的职能计划:制定战略计划,制定战略实施和资源分配方案。
预先性、预测性、选择性、调整性,是管理活动的起点。
组织:设计组织机构和组织结构、人员配备、组织运行、组织变革。
领导:解决冲突,激励下属,影响下属。
是管理的核心环节。
控制:跟踪活动,发现偏差,纠正偏差。
4、管理者的角色:人际关系(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信息传递(信息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监听者);决策制定(企业家、混乱驾驭着、资源分配者、谈判者)注意:相对而言,信息传播者、挂名首脑、谈判者、联络者和发言人等角色更多由组织高层人员来担当,而领导者的角色在基层管理者身上更为突出。
5、管理者的技能要求:(1)技术技能--从事本职工作所需的技术和方法(2)人际技能--与组织中上下左右打交道的能力(3)概念技能--对事物洞察、分析、判断、概括的能力6、计划工作的目的及意义(作用)(1)明确方向,指导组织成员的工作;(2)减少环境变化的冲击,降低风险;(3)减少浪费和重复,提高效率;(4)设立控制的标准,保障目标的实现。
7、计划工作的步骤识别机会;设立目标;拟定前提条件;确定可供选择的方案;评价可供选择的方案;选择方案;编制支持(派生)计划;编制预算8、目标管理含义:是一种程序或过程,它使组织中的上、下级一起协商,根据组织的使命确定一定时期内组织的总目标,由此决定上、下级的责任和分目标,并把这些目标作为组织经营、评估和奖励的标准。
9、目标管理的过程:目标制定--目标实施--绩效评价注意:目标制定遵循SMART原则(具体的,而且科学的;可衡量的,尽量量化和可描述的;可达成的,起到激励作用的;相互关联的;有时间限制的)10、目标管理的过程:三个共同:共同制定计划,上下级之间共同反馈;共同控制。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考试《管理学基础》重点题整理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考试《管理学基础》重点题整理《管理学基础》案例分析题、简答题、名词解释汇总整理版形考、网考题库B:(一)把所有“鸡蛋”放在微波炉里问题:1.格兰仕进行战略转移的依据是什么? (6分)2.格兰仕是怎样成为微波炉大王的? (6分)3.“把所有的鸡蛋都装进一个篮子里,然后看好这个篮子”,包含了怎样的管理思想?(8分)参考答案:1.在当时的中国,微波炉属于朝阳产业,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集中优势资源,引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2.准确的市场定位,正确的发展战略,以及正确的经营战略等,促使格兰仕成为微波炉大王。
3.密集型发展战略,也就是专业化发展战略,集中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管理案例分析没有标准答案,能够自圆其说即可)5-2把所有“鸡蛋”放在微波炉里1.格兰仕公司进行战略转移的依据是什么?2.格兰仕公司怎样成为微波炉大王的?3.“把所有的鸡蛋都装进一个篮子里,然后看好这个篮子”。
这句话包含了怎样的管理思想?答:1)①新兴行业、曙光产品,在发达国家已经成熟,在我国曙光初现,前景好,潜力大。
②人民收入提高,生活质量提高,工作生活节奏加快,对厨房卫生、对生活快捷和方便、的需求。
2)①关闭、卖掉原有的服装生产线,把资源转移到微波炉;②引入一流的设备、技术、把产品质量性能做好、做优、产业做大;③专一化生产这一品种,做大、做强,做精。
④实行成本优先竞争战略,提高市场占有率,打败竞争对手。
3)①专业化管理②精细化、集权化③规模化管理案例四把所有“鸡蛋'’放在微波炉里……把所有的“鸡蛋”都装在微波炉里,结果创造了中国微波炉第一品牌!格兰仕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一、以战略眼光选择微波炉行业……1、格兰仕进行战略转移的依据是什么?(10分)2、格兰仕是怎样成为微波炉大王的?(15分)3、“把所有的鸡蛋都装进下一个篮子里,然后看好这个篮子”,包含了怎样的管理思想?1、答:(1)60年代微波炉行业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兴起,至9O 年代进人普及期(1990年世界微波炉产量为2254万台),产品生产技术成熟;(2)微波炉在中国却是曙光初现的行业,随着大家电的普及和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对便利生活的需求不断增长,微波炉市场将是一个基数小、增长速度快、潜力巨大的市场;(3)1990年全国微波炉产量为100万台,进口量为几万台,虽有竞争,但程度远未达到激烈。
国家开发大学电大《管理学基础》考试重点打印版完美打印版
53.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士气)。
54.每一层级的管理者都参与组织计划的制定,这就是计划工作的(普遍性)。
55.密集型发展战略的有点表现在:(经营目标集中,管理简单方便,取得规模经济效益)。
40.管理者之所以编制计划,是因为(计划是一种协调过程,通过计划促使管理者展望未来,计划为控制提供了标准和依据)。
41.赫茨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认为(保健因素)不能直接起到激励的作用,但能防止人们产生不满情绪。
42.计划工作的核心环节是(决策)。
43.计划评审技术的关键是绘制PERT网络,构成该网络图的三个要素是:(事件,活动,关键线路)。
44.经常重复发生,能按已规定的程序、处理方法和标准进行的简单化决策,属于(程序化决策)。
45.决策的第一步是(识别问题)。
46.决策者将组织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分析的结果进行综合、比较,寻找二者的最佳战略组合,为战略制定和战略决策提供更为直接的依据。这就是(SWOT分析)。
47.考评管理人员的理解能力和组织执行能力主要通过向(上级部门)获取信息。
48.控制是一种动态的、适时的信息(反馈)过程。
49.领导的实质在于影响。构成领导者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因素包括这样几个方面(品德、学识、能力、情感)。
50.领导者基于职位的权利在其权利构成中居主导地位,主要包括(法定权力,奖励权力,处罚权力)。
51.领导者以自身的专业知识、个性特征等影响或改变被领导者的心里和行为的力量是他的(自身影响力)。
管理学基础重点
管理学基础重点注意:红色字为必背部分,黑字或绿字为次重点部分有些得背,有些得理解,由于管理学基础里面有部分知识点是以前有学过的,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记忆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P4,一、管理的两重性•一管理的自然属性•1、管理由人类活动产生,人类的任何社会活动,都必定具有各种管理职能.•2、管理是由社会分工所产生的一项特殊职能.•3、管理也是生产力.•以上特点,既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所以称之为管理的自然属性.•二管理的社会属性•管理是为了达到预期目的,所进行的特殊职能活动,体现着生产资料所有者指挥劳动、监督劳动的意志,因而管理具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管理的两重性,是马克思主义管理问题的基本观点,反映了管理的必要性和目的性.•二、掌握管理的两重性,学习管理学和从事管理工作•一认真总结我国建国以来,在管理活动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逐步实现科学管理•二注意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三结合实际,有效地学习和运用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P9,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下,管理学研究内容分为三个方面:•1、生产力2、生产关系3、上层建筑•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P15,管理的必要性•1、如何合理配置和利用有限资源;•2、只有通过有效的管理,才能使科技真正转化为生产力;•3、专业化的社会分工,需要有效的管理活动;•4、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需全体人员共同努力.P21,最早对经济管理思想系统论述的学者,首推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亚当·斯密在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基础上,提出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人的观点.P23,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是美国的弗雷德里克·泰罗1856-1915,他认为,光凭经验进行管理,是不科学的,必须加以改变.他主张:•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2、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有的经验管理;•3、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在精神和思想上进行彻底变革.根据以上观点,泰罗提出以下管理制度:•1、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合理利用工时,提高工效;•2、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制;•3、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4、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5、管理和劳动分离,前者称为计划职能,后者称为执行职能.•这些今天看似平常的东西,在当时,却是重大的变革,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对泰罗的评价•推广过程中的阻力:•A、资本家•认为提高工人工资,管理人员分离出来,增加了非生产人员开支;•科学化、标准化管理方法,影响资本家权威.•B、工人•工会认为,科学管理对劳工是威胁,把工作执行与工作计划分开,损害了劳动者的权利;•劳动分工过细,工人的工作,易被他人取代;•计件工资制,失去了工人在谈判中的整体性.•我们今天对泰罗及其泰罗制科学管理理论的评价:•1、将科学引进管理领域;•2、提高劳动效率,推动生产发展;•3、分离管理职能及执行职能,使管理理论的创立发展,有了实践基础;•4、泰罗把工人看成会说话的机器,把人看作纯粹的“经济人”,忽视企业员工的情感需求及精神需求,掩盖了对工人剥削的实质.P27,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泰罗制在科学管理中的局限,主要由法国的法约尔加以补充,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等也作过贡献,他们的工作奠定了古典组织理论的基础.亨利·法约尔1841-1925的研究与泰罗的不同在于:•泰勒的研究是从工厂管理的一端——“车床前的工人”开始实施,从中归纳出科学的一般结论,重点关注企业内部具体工作的效率;而法约尔则是从总经理的办公桌旁,以企业整体作为研究对象.•法约尔认为,要经营好一个企业,不仅要改善生产现场的管理,而且应当注意改善有关企业经营的六个职能:•1、技术职能:即设计制造;•2、经营职能:即采购、销售和交换;•3、财务职能:即硬实资金来源及使用计划; 4、安全职能:即保证劳动安全及设备使用安全;•5、会计职能:限成本统计;•6、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五项.•法约尔的贡献,在于管理的范畴、管理的组织理论,以及管理的原则诸多方面,成为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P31,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指企业组织体系中的环节,为了实现企业总目标,而担当有明确职能的机构,这种组织对于个人有强制性.•非正式组织:人群关系论者认为,企业职工在共同工作、生产中,必然产生相互之间的人群关系,产生共同的感情,自然形成一种行为准则或惯例,要求个人服从.“非正式组织”对于工人的行为影响很大,是影响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二者之间,本质上不同,正式组织以效率和成本为主要标准;非正式组织则以感情为纽带,要求成员遵守人群关系中形成的非正式、不成文的行为准则.•一般说来,感情在工人中,比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1959年,赫茨伯格出版工作与激励一书,提出激励的双因素理论:•1保健因素•2激励因素•前者与工作的外部环境有关,属于保证工作完成的基本条件;后者以工作为中心,即以对工作本身是否满意,是否有成就感为中心.•P34,激励因素•激励因素归纳有六种:1、工作上的成就感;2、受到重视;3、提升;4、工作本身的性质;5、个人发展的可能性;6、责任P34,X、Y、Z理论•1X理论和Y理论•1957年,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麦格雷戈1906-1964 首次提出了X理论和Y理论,并于1960年发表的论文企业的人的方面,对两种理论进行比较.•X-Y理论是两种相对的人性假设,围绕“人的本性”,论述人类行为规律及其对管理的影响.•人到底是创造价值的机器,还是可以根据需要削减的成本2超Y理论美国的乔伊·洛尔施和约翰·莫尔斯在麦格雷戈的理论基础上,通过对比实验,提出了超Y理•超Y理论的内容:•1、不同的人对管理方式的要求不同;•2、工作性质、员工的素质也影响到管理理论的选择,不同的情况应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3、管理理论的是否有效,取决于管理的对象、环境和管理者自身的条件.•3Z理论•美国加州大学管理学院日裔教授威廉·大内,在研究分析了日本的企业管理经验之后,提出了Z理论,认为企业管理当局与职工的利益是一致的,二者的积极性,可以融为一体:•1、企业对职工的雇佣,是长期的而不是短期的;•2、上下结合,制定决策;•3、实行个人负责制;•4、上下级之间,关系融洽;•5、对职工进行全面培训;•6、对职工进行长期而全面的考察;•7、控制机制要含蓄,但检测手段要正规.第三章管理者P52,管理者群体结构的合理性•一管理者群体结构的基本标准重要•1、稳定性2、高效性3、自成适应性•二合理组织管理者群体结构需要注意的问题•1、根据不同管理层次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特性,选择不同类型的人才•2、注意团结P57,为什么管理创新是必要的•没有创新,企业就缺乏活力,走向没落.•一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知识经济的如下特征已越来越明显:重要•1、科技创新日益重要;•2、信息和通信技术处于中心地位;•3、服务业在知识经济中扮演主要角色;•4、人力素质和技能成为知识经济推动力的先决条件.•以上四个特征,决定了在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的劳动生产力已不是创造更多价值的关键,关键在于知识生产力,即生产知识,将知识转化为技术,以及把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如果一个企业缺乏创新,尤其是知识和技术的创新,它迟早会被社会所淘汰.•二竞争的特征和竞争的焦点已经变化•1、人力资源;•2、全球化策略;•3、知识产权;•4、信息技术.•三坚持创新,才能缩短差距•P63,管理者的业务能力一创新能力二决策能力三组织能力四指挥和控制能力五协调和激励能力第四章管理方法P66,管理方法的概念管理方法,指各种能够实现管理职能、管理目标、确保管理活动顺利进行的手段、途径和措施的总和,是管理活动主体作用于管理活动客体的途径.P68,法律和法律方法的实质•1、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的总和.•2、法律方法,指国家根据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通过各种法律、法令、条例和司法、仲裁工作,调整社会经济的总体活动和各企业、单位在微观活动中产生的各种关系,以保证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管理方法.法律方法的内容:具体的法规和相应的司法工作和仲裁工作,它与具体的各种法规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法律方法的实质:实现统治阶级的意志,维护其利益,代表他们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实行强制性、统一的管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法律方法要反映广大人民的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调动和促进各企业、单位和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国家的强大和发展.P69,法律方法的特点和作用•特点:严肃性;规范性;强制性.•作用:保证必要的管理秩序;调节管理因素之间的关系;使管理活动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从而提高管理工作效率.P78,权变管理法•权变管理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形成的一种管理理论.其核心,是力图研究组织各子系统内部和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组织和它所处的环境之间的联系,并确定各种变数的关系类型和结构类型.•美国学者卢桑斯,在1976年出版的管理导论:一种权变学一书中,系统概括权变管理理论.•总之,权变管理理论的最大特点:•1强调根据不同的具体条件,采取相应的组织结构;•2把一个组织看做是社会系统中的分系统,以适应外部环境的要求.•P80,目标管理法•目标管理法,20世纪50年代出现于美国,以泰罗的科学管理和行为科学理论特别是参与管理为基础形成的一套管理制度.它可以使组织成员亲自参加工作目标的制定,实现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工作目标.这种管理方法在美国广泛应用,特别适合对管理人员的管理,因而被称为“管理中的管理”.•目标管理法特点:•1、目标管理是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2、强调“自我控制”;•3、促使权力下放,有助于解决集权与分权的矛盾;•4、注重成果,通过目标及其评价体系的制定,对员工的评价,更加客观、公正.•目标管理的局限:•1、目标难以确定;2、目标一般是短期的;3、不灵活.•第五章管理环境分析P89,企业管理的外部环境一宏观环境主要包括: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社会环境.P90,企业经营环境对企业管理的影响重要研究企业经营环境的目的:一是弄清行业中成功的关键因素和行业特征;二是研究行业面临或将要面临的机会和威胁;三是弄清竟争对手的实力及其发展变化可能给企业带来的机会和威胁.企业经营环境主要包括:1行业结构,即行业的力量结构.对企业管理者来说,在研究行业力量结构后需作出如下决策:是否留在或新进入某一行业;留在或进入某一行业后,在该行业中的定位;制定竞争策略.2行业因素,主要包括行业概况和竞争结构.行业概况分析,主要对以下因素进行分析:行业销售增长率、行业生产能力、所需资源的可得性、相关技术的变化.3行业特征.评价行业特征,主要是评价行业的竞争特征、需求特征、技术特征、增长特征、赢利特征,使企业对所在行业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从而采取合理的管理策略.P92,企业管理的内部环境企业管理的内部环境是企业拥有的各种管理资源,由三大要素组成,即资源要素;管理要素;能力要素.1企业资源要素:资源泛指企业从事经营活动所需要的人、财、物、技术以及企业通过长期努力,创造的商标、商誉等.企业在其资源分析中,一是要对企业现有资源状况及其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二是要对未来发展中应增加的资源进行预测,并重点预测稀缺资源.2企业管理要素:包括计划、组织、控制、人事与激励及企业文化等要素.通过计划和组织将企业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控制资源的运用,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使企业形成一个完整、协调的整体.3企业能力要素:是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竞争性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供应能力、生产能力、营销能力和科研开发能力等.企业依靠这些能力求生存、求发展.企业内部条件的好坏,直接表现为能力高低.P112,市场结构的类型•完全竞争市场:在这样的市场中,每家厂商都认为它们的行为,对市场价格不产生任何影响.•垄断市场:市场上不存在竞争,只有一个厂商,它供给整个市场,这是最极端的一种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有几个厂商,每个厂商都意识到其销售量取决于他们索取的价格以及所采取的广告之类的策略.它又包含两种特殊情况即寡头和垄断竞争.P113,不同市场结构中的企业管理行为•一完全竞争市场•完全竞争市场几乎未在现实世界出现过,但它为其他市场研究提供了一个可供比较的理想模型.完全竞争市场基于如下7点假设:•同质产品;完全信息;价格接受;无交易成本;无外部性;自由进出;产品完全可分.•在这样一个市场中,厂商所面临的决策问题:•一是如何使利润最大化;•二是在什么时候需要扩大生产或停产.•二垄断市场•如果某个厂家是某种没有近似替代品的产品的惟一供给者,它就是垄断卖主即垄断者.垄断者决定价格,而不必惧怕对手压价.垄断者使其利润最大化.它面对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并能把价格提高到边际成本之上,从而获得更高利润.其行为主要有:•利润最大化;随时间调整的垄断行为;建立与保持垄断.•三寡头市场•任何市场中的厂商,都有协调生产与定价活动的动机,通过限制市场产出与抬高市场价格,增加集体利润和个体利润.由同意公开协调活动的厂商结成的联盟叫卡特尔.包括行业内所有厂商的卡特尔实际上构成垄断,成员厂商分享垄断利润.•卡特尔的组建,有三个主要因素:•1提高行业价格的能力.2较低预期的严厉惩罚.3较低的组织成本.•卡特尔协议的执行:卡特尔要成功地维持下去,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欺骗容易被觉察.2或者没有欺骗动机.3有效地防止欺骗的方法.四垄断竞争市场在许多市场中,厂商从事的是垄断竞争.在这样的市场中,存在大量的企业,它们进入市场不受限制,生产具有一定差别、互为相近替代品如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由于产品存在差异性,厂商具有一定的垄断力量,其垄断力的大小与产品差别程度正相关,由于产品具有替代性,厂商不得不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与其他厂商展开激烈竞争,但没有一个厂商能控制整个市场.马克斯·韦伯则认为,贪得无厌,绝不等同于资本主义.“无可抑制的拜金欲,在当时,甚或如今,在市民的资本主义圈外,较之资本主义特有领域内,来得更微弱.资本主义与前资本主义‘精神’之区别,并不在这点上.”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P32,页面中间部分第六章组织工作基础P125,全部第二节内容.•特别是P127,直线—参谋型组织结构组织结构表明了组织各部分的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散状态、联系方式,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的一种模式.组织结构是组织的“框架”,是管理工作得以进行的载体.P127,直线-参谋型组织结构•可以参考教材P128,图6-3,较为直观.•特点:•⑴按组织职能,划分部门和设置机构,实行专业分工,加强专业管理,实行统一指挥.•⑵该结构把组织管理结构和人员分为两类,一类是直线指挥部门和人员,一类是参谋部门和人员.•⑶这种组织结构实行高度集权.优点:每组主管都有相应的职能结构和人员作为参谋和助手,因而能够对本部门进行有效管理,以适应现代管理工作比较复杂而细致的特点,每个部门都是由直线人员统一指挥,满足了现代组织活动统一指挥和落实责任的要求.缺点:下级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受到限制;部门间相互沟通较少,不能集思广益地作出决策;各参谋部门和直线指挥部门目标不统一,易产生矛盾;难于从组织内培养熟悉全面情况的管理人员;整个系统的适应性较差,因循守旧,对新情况不能及时反应.这种组织结构适应于中小规模的组织,对规模较大,决策时需要考虑因素复杂的组织则不太适用.P131-136,整个第三节都重要.一、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的产生正式组织,是指组织中为了实现组织的总目标,而担当有明确职能的机构,这种组织对个人有强制性.非正式组织,是组织成员在共同工作、共同生产中,产生相互之间的人群关系.人们之间产生共同的感情,并由此形成一定的行为准则或惯例,要求个人服从.非正式组织对于组织成员的行为影响很大,是组织效率的重要影响因素.正式组织是组织设计的结果,非正式组织是伴随正式组织的运行而产生的.正式组织的维系,依赖的是理性原则;非正式组织的维系,主要依赖接受与欢迎、鼓励与排斥等情感因素.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的对称,最早由美国管理学家梅奥通过“霍桑实验”提出,是人们在共同的工作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以感情、喜好等情绪为基础的松散的、没有正式规定的群体.人们没有明确规定的正式结构,但在其内部也会形成一些特定的关系结构,自然涌现出自己的“领导者”,形成一些不成文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典型的非正式组织,如单位内的同乡、同学、球友、棋友、牌友等形成的小圈子.二、非正式组织的作用•一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1、可以满足组织成员的某些心理需要.•2、有助于成员间产生和强化合作精神.•3、非正式组织对其成员工作状况的重视,有助于正式组织工作效率的提高.•4、被外部环境认同的需要,常常使非正式组织自觉或自发地维护正常的活动秩序,从而使正式组织的运行更加有效.•二非正式组织的消极作用•1、非正式组织的目标,一旦与正式组织目标相冲突,则可能对正式组织的工作产生不利的影响.•2、非正式组织要求成员保持一致性的压力,往往会束缚成员的个人发展.•3、非正式组织的压力还会影响正式组织的变革,发展组织惰性.•三、积极发展非正式组织的作用•1、允许非正式组织的存在,为其形成提供必要的条件,并努力使其与正式组织相吻合.•2、通过建立和宣传科学的组织文化影响非正式组织行为规范的形成,引导非正式组织提供积极的贡献.第七章组织结构设计与运行P139,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任何组织,都需要解决管理人员的管理幅度大小的问题,确定合理的管理幅度是组织结构设计中的关键.有效的管理幅度,受到诸多因素影响,这些因素包括:•一工作内容:•1、主管所处的管理层次;2、下属工作的相似性;•3、计划的完善程度;4、非管理事物的多少.•二工作能力.•三工作条件•1、助手的配备情况;2、信息手段的完善情况;3、工作地点的相似性.•四工作环境.P142,组织设计的任务•组织结构设计的任务,是提供组织结构系统图和编制职务说明书.为此,组织设计者要完成以下三个步骤的工作:•⑴职务设计与分析.⑵部门划分.⑶结构的形成.P144,组织设计的四个依据•一组织战略•不同的战略所需要的业务是不一样的,因而需要的管理职务也就不一样;战略重点的转变,会引起组织工作重点的变化,各部门与职务组织中的重要程度也因此发生改变,由此,要求各管理职务及各部门之间应作出相应调整.•二组织环境重点•组织环境对组织结构的影响表现在以下三个层次上:•1、对职务和部门设计的影响;•2、对各部门关系的影响;•3、对组织结构总体特征的影响.外部环境是否稳定,对组织结构的影响也不一样.•三技术•技术对组织结构的影响,最明显的可能是作为经济组织的企业.•四组织规模与组织所处发挥阶段•组织的规模往往与组织的发展阶段相对应,组织在发展初期,往往规模较小,组织的内容也较为简单,随着组织的发展,其规模会不断扩大,活动的内容也日趋复杂,组织的结构因此需要作出相应调整.P157,职权的类型•职权,是通过一定的程序赋予某一职位的一种权力.同职权共存的是职责,职责是某项职位应该完成的某项任务的责任.•一直接职权:是某项职位或某部门所拥有的包括作出决策、发布命令等的权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指挥权.•二参谋职权:是某项职位或某部门所拥有的辅助性职权,包括提供咨询、建议等权力.•三职能职权:是某项职位或某部门所拥有的原属于直线主管的那部分权力,大部分是由业务或参谋部门的负责人来行使P164,集权与分权的相对性集权,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高层次一定程度的集中;分权则是指决策在组织系统中较低层次一定程度的分散.在现实社会中,不存在绝对的集权,也不存在绝对的分权,只可能是双方情状的此消彼长.P164,组织中的集权倾向•一集权倾向产生的原因•1、组织的历史;2、领导的个性;3、政策统一性与行政效率.•二过分集权的弊端•1、降低决策的质量;2、降低组织的适应能力;3、降低组织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上述种种弊端中的任何一个,都会对组织造成致命的危害.同时由于集权是一种较为方便的行为,也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因此我们应重点研究的是:非集权化或权力的分散第八章组织中的人力资源管理P172,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一人力资源,指能够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们的总和,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1、影响人力资源数量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人口总量及其再生产状况;第二,年龄结构;第三,人口迁移.•2、人力资源的质量是人力资源所具有的体质、智力、知识和技能水平以及劳动者的劳动态度.影响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遗传和其他先天因素;第二,营养因素;第三,教育因素.•二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指运用制度、政策、组织和科学的教育形式,对人力资源进行培养、训练、配置和利用,使人力资源与其他必要的资源保持最佳比例,充分发挥人力的作用和创造性,使各尽所能,人尽其才,达到提高社会生产力的目的.•人力资源管理是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种手段.P180,管理人员的来源•1、外部招聘: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从组织外部的众多候选人中选拔符合空缺职位工作要求的管理人员.•优点:•1被聘人员具有外来优势;•2有利于平息组织内部竞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3能够为组织带来新鲜空气.•局限性:•1外聘人员不熟悉组织的内部情况,也缺乏一定的人事基础,因此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才能进行有效的工作;•2组织对应聘者的情况不能深入了解;•3外聘人员的最大局限莫过于对内部员工的打击.•2、内部提升:是指组织成员的能力增强并得到充分证实后,被委以需要承担更大责任的更高职务.•优点:•1有利于鼓舞士气,提高工作热情,调动成员的工作积极性;•2有利于吸引外部人才;•3有利于保证选聘工作的正确性;。
《管理学基础》 课堂笔记 重点整理
管理学基础第一篇概论一、管理学的重要性二、本课概述三、本课的学习方法1经典名著学习萨缪尔森《西方经济学》曼昆《经济学基础》哈罗德孔茨《管理学》斯蒂芬罗宾斯《管理学》张五常《经济学解释》郎咸平《郎咸平说》2多种媒体学习报刊杂志:《南风窗》《21世纪经济报道》电视:中央二套《对话》理财频道《郎咸平说》网络:中央电大网站,陕西电大网站百度,谷歌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一、管理的含义管理: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
管理概念的理解:1管理是在组织中发生的2管理是一种动态的协调过程3管理活动是围绕一定组织的目标进行的。
4管理的目的是提高效率投入和产出比二、管理的性质(一)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同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同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二)管理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管理的科学性:管理是有规律可循的管理的艺术性:管理的实践性管理无定式四、管理的基本职能管理的职能:计划、决策、组织、人事、领导、激励、控制和协调1计划:对未来行动做出的安排(1)目的:明确组织的目标任务,以及实现组织目标任务的方法措施。
(2)工作包括:制订目标任务制订实现目标任务方法措施将目标任务在部门岗位之间展开形成组织的目标连锁体系。
(3)作用:使企业对环境变化带来的冲突降至最低,使组织的浪费降至最低。
2、决策:围绕一定的组织目标,提出各种可行方案,从中选择一个最满意方案的过程。
3、组织:围绕一定组织目标,进行岗位设计,组建部门,规定各个部门、岗位的职责、权限和上下左右的相互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组织结构。
组织的三要素:目标、部门、相互关系4、人事:根据企业组织结构中所规定的职位和任职需求,通过招聘、选拔、培训和考评等活动为企业各部门、各岗位配备合适人选,以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1)目的:将合适的人配备到合适的岗位(2)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包括招聘、选拔、培训、报酬等工作。
管理学基础(9-16)章的知识点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我是叶老师。
下面是管理学基础(9-16)章的知识点。
各章的知识点和历年考题都发给大家了。
接下来你们一定要抓紧时间复习,考试时间已经进入倒计时了!复习要求是:第一,先将教材通看一遍,记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第二,做各章的练习题和我发给你们的历年考题(一定要做哦!)。
第三,看记我发给你们的各章知识点!祝你们每个人都好运!叶老师。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管理学基础》(9-16)章知识点第九章决策一、【名词解释】决策的定义:决策是为实现一定的目标,在两个以上的备用方案中选择一个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这一概念中的四个关键词:1)目标,2)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3)分析判断,4)过程二、决策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重要性)(两个方面)(1)决策是管理的基础(2)决策是各级、各类主管人员的首要工作三、决策的类型(3组8种决策,各决策的含义和特点见教材P208-211,一定要看要记)(1)经营决策、管理决策和业务决策(2)确定条件下决策,风险条件下决策和不确定条件下决策(3)经验与科学决策.【名词解释】经营决策:是指工商企业适应时刻变化着的外部环境的一种决策,具有全局性,长期性与战略性的特点。
又叫企业战略决策。
四、决策的目标1、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2、单一目标和多目标3、决策目标的属性:决策目标属性具有5个性质:(1)完全(2)适用(3)可分解(4)无冗余(5)最小范围。
五、决策的合理性:1、决策合理性满足的条件:1)决策者具有明确定义的目标,2)决策者已经掌握备择方案和现有环境条件,3)决策者可以从各方面预测后果2、评价决策合理性的方法(3种)1)一次次的局部评价,2)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的决策、3)综合调整的决策。
六、集体决策与个人决策1、集体决策与个人决策的含义个人决策:决策的诊断活动、设计活动、选择活动由一个人来完成。
集体决策:决策的诊断活动、设计活动、选择活动由包括两个人以上的群体来完成。
2、集体决策与个人决策的比较(7个方面)(1)果断性:当决策紧迫时采用个人决策。
2022电大《管理学基础》复习资料
2022电大《管理学基础》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共5题,共20分)1.预算:(4分)标准答案:预算:是指以数字形式表示的计划。
2.集中控制:(4分)标准答案:集中控制:是指在组织中建立一个相对稳定的控制中心,由控制中心对组织内外的各种信息进行统一的加工处理,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
3.控制系统:(4分)标准答案:控制系统:是指由控制主体、控制客体和控制媒体组成的具有自身目标和功能的管理系统。
4.协调:(4分)标准答案:协调:就是正确处理组织内外各种关系,为组织正常运转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5.冲突(4分)标准答案:冲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为主体在特定问题上目标不一致、或看法不相同或意见分歧而产生的相互矛盾、排斥、对抗的一种态势。
二.单选题(共5题,共10分)A.社会技术系统B.社会经济组织C.社会经济系统标准答案:A2.约法尔是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管理的职能有五个,即(),这五种职能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
(2分)A.计划、决策、组织、人员配备和控制B.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C.计划、组织、人员配备、协调和控制标准答案:BA.科研部门B.学校C.军队标准答案:C4.梅奥等人通过霍桑试验得出结论: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受到物理的、生理的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
由此创立了()。
(2分)A.行为科学学说B.人文关系学说C.人际关系学说标准答案:C5.法约尔是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管理的职能有五个,即(),这五种职能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
(2分)A.计划、决策、组织、人员配备和控制B.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C.计划、组织、人员配备、协调和控制标准答案:B三.问答题(共5题,共50分)1.管理系统理论是怎样对领导方式进行分类的?(10分)标准答案:答:(1)专权命令式。
(2)温和命令式。
(3)协商式。
(4)参与式。
2.正确的决策应遵循怎样的原则?(10分)标准答案:答(1)满意原则。
2019年电大管理学基础(单选+多选+判断+简答+论述)考试必考重点-2019中央电大专科管理学基础
电大【管理学基础】最新考试小抄◆单选◆【20世纪70年代】以后,目标管理思想在我国一些企业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在特色的目标管理制度。
◆【彼得。
圣洁】的《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引起管理界的轰动,从此建立学习型组织、进行五项修炼成为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热点。
◆【工作质量】控制是指企业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对经营管理和生产技术工作进行的水平控制。
◆【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书面沟通】的最大优点在于它持久、有形、可以核实。
◆【头脑风暴法】决策方法也叫思维共振法、畅谈会法。
◆【投资收益率】反应企业资产创造利润的效率。
◆【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由低级向高级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有利于企业组织机构的改革】体现了目标管理的优越性。
◆【运营】控制能够反映企业的资金周转情况,进而使管理者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总预算】是指以组织整体为范围,涉及组织所有收入或支出项目的总的预算。
◆【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属于管理的对象。
◆“凡事预测则立,不预测则废”,说的是【计划】的重要性。
◆“管理的十四项原则”是由【亨利。
法约尔】提出来的。
◆“管理就是决策”是【西蒙】的观点。
◆1993年,海默和钱皮合著了《企业再造工程》一书,该书总结了过去几十年来世界成功企业的经验,提出了应变市场变化的新方法,即【企业流程再造】。
◆20世纪初期,有一位社会学家提出了建立“理想的组织模式”的设想,他就是(韦伯)。
◆M 型结构又称为多部门结构,亦即(事业部制结构 )。
◆按照功能进行分类的沟通类型中,【感情式沟通】具有润滑剂的作用。
◆按照组织明文规定的原则、方式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的沟通方式是(正式沟通)。
◆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管理学家是【马克斯。
韦伯】◆表扬,赞赏,增加工资、奖金及奖品,分配有意义的工作等行为在强化理论中属于【积极强化】。
◆波特—劳勒模式是以【期望理论】为基础引申出一个实际上更为完善的激励模式。
管理基础知识重点摘要
管理基础知识重点摘要管理基础知识重点摘要第一章管理概述第一节管理的概念与特性一管理的概念管理是以管理者为主体进行的活动管理是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的管理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管理需要动员和配置有效资源管理具有基本的职能管理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二管理的特性(一)管理具有两重性1管理的两重性首先是指管理的生产力属性和生产关系属性2 管理的两重性也指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二)管理具有目标性(三)管理具有组织性(四)管理具有创新性第二节管理的职能和类型一管理的职能(一)计划计划工作的程序和内容如下:1 活动条件研究2 制定业务决策3 编制行动计划(二)组织组织工作的具体程序和内容如下:1设计组织2 人员配备3 组织变革(三)领导(四)控制二管理职能的发展包括决策和创新职能三管理的类型(一)公共管理1 公共管理以公共利益的实现为目标2 公共管理以公共组织为依托3 公共管理过程是公共权力的运用过程4 公共管理具有独占性5 公共管理接受公众监督(二)企业管理1 企业管理目标相对单一2 企业管理具有竞争性3 企业管理具有典型的经济理性4 企业管理权力来源于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以及由此委托的经营管理权第三节管理者的职能与技能一管理者的角色和类型(一) 管理者角色和类型20世纪60年代末期,加拿大管理学家亨利.明茨伯格提出管理者扮演10种不同却高度相关的角色。
这10种角色组合成三个方面:人际关系、信息传递和决策制定1 人际关系2 信息传递3 决策制定(二) 管理者的类型1 管理者的层次分类组织的管理人员可以按其所处的管理层次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2 管理人员的领域分类比如开发、生产、营销、人事、财务二管理者应具备的技能(一)技术技能(二)人际技能(三)概念技能第四节管理环境一环境对组织的影响二各种组织的一般环境(一)政治环境(二)社会文化环境(三)经济环境(四)技术环境(五)自然环境三具体在谁还穿的特殊环境(一)现有竞争对手研究1 基本情况的研究反映企业竞争实力的指标主要有三类:销售增长率、市场占有率、产品的获利能力2 主要竞争对手的研究3 竞争对手的发展方向(二)潜在竞争对手研究1 规模经济2 产品差别3 在位优势(三)替代品生产厂家分析(四)用户研究1 需求研究2 用户的价格谈判能力研究(五)供应商研究四两种环境分析方法介绍(一)识别环境不确定成都的方法(二)内外部环境综合分析SWOT是最常用的内外部环境综合分析技术Opportunities, Threats, Strengths, Weakness第五节管理理论的发展一国内外早期的管理思想(一)国外早期的管理思想在公元前两千年以前,古巴比伦颁布的《汉谟拉比大法典》公元前370年,希腊哲学家色诺芬曾对劳动分工做了详细论述15世纪威尼斯兵工厂形成了具有某些现代管理特征的管理方式16世纪意大利的思想家和历史学家马基雅维利著书《王子》(二)中国早期的管理思想1 儒家的管理思想仁、义、礼、智、信2 道家管理思想道法自然、道常无为而无为3 法家的管理思想法治4 商家的经营管理思想积著之理(三)产业革命后的管理思想亚当.斯密《国富论》罗伯特.欧文:工人是有生机器查尔斯.巴贝奇《机器与制造业经济学》亨利.普尔提出了三条基本管理措施:组织是管理的基础;通讯联系;收集和编制资料二古典管理理论(一)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他的代表作是《科学管理原理》,在资本主义企业管理发展史上,泰勒被称作“科学管理之父”1 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1)作业管理(2)组织管理2 科学管理理论的其他代表人物(1)卡尔.乔治.巴斯(2)亨利.甘特,他发明了作业指示图标,甘特图(3)吉尔布雷斯夫妇----动作专家(4)亨利.福特3 科学管理理论的历史地位科学管理理论的贡献科学管理理论的局限(二)古典组织理论1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亨利.法约尔,欧洲伟大的管理学先驱。
中央电大统设课程
(1)难以准确地判断其管理才能 (2)费用高
(3)易造成对内部员工的打击
一个组织选聘管理人员是采用内
源渠道还是外源渠道,要视具体情况 而定。一般而言,高层主管一般采用
外源渠道;基层和中层管理者可采用
内源渠道。在组织成长期多用外源渠 道,稳定期多用内源渠道。
三、管理人员选聘标准
(1)较高的政治素质
二是从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角度来加强 对员工的教育培训工作,增加人力资本 投入,重视教育学习与市场需求相结合; 三是注重建立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 终身化和手段多样化,充分发挥和调动 员工的潜能,使企业真正建立人才竞争 优势格局。
近日,(上海)贝尔公司在上海、南京 等几个城市连续举办了专场招聘会,凭 借名牌公司、优厚待遇、良好个人发展 机遇等有利条件,吸引了大量的高素质 人才。而微软、IBM、惠普等世界知名 公司推行的“人才本土化”政策,使中 国企业骨干人才的流失现象雪上加霜。
知识化的挑战。 在新的形势下,知识的生产、传播、 应用程度是一个企业能否健康成长
人就某位应聘者向本单位写的推荐材料。
(3)调查材料。
(5)对应聘者进行测试与筛选
测试方式有: ①面谈 ②模拟情景训练
模拟情景训练的主要内容有: 文件柜 与人谈话
无领导小组讨论
角色扮演 即席发言
(6)聘任
(7)管理人员的使用
第三节 管理人员的考评
【重要知识点】 1. 管理人员考评的目的和作用
将额度如何分给手下的员工。
2.思科以业务拉动人。 思科的业绩发展不是先找人来开拓 市场,而是市场业绩在前跑,然后
找人跟进这项业务。以业务拉动人
的高速发展模式使思科在40个季度
中没有一个季度让股东失望。
《管理学基础》的重点掌握内容
《管理学基础》学习指导《管理学基础》是广播电视大学工商管理类各专业方向的必修专业基础课,也是开放教育本科会计学专业和开放教育专科计算机应用专业信息管理方向的必修课,以及其他相关专业的选修课。
本课程为5学分,课内学时为90。
在讲课之前,先就三个问题加以说明。
一.授课内容是有重点地讲。
二.考试形式。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形式,试卷类型为:选择、判断、名词解释、计算、简答和论述。
三.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1.明确概念,掌握内涵。
2.了解特征,把握关系。
3.确认原则,规范制度。
4.把握程序,规范步骤。
5.运用方法,学会计算。
6.了解意义,知道作用。
我们本学期采用中央电大出版社出版的《管理学基础》作为我们的主教材。
按照管理的基本职能全书共分五篇十四章,下面我就本课程的重点内容给同学们作重点辅导。
第二讲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一.重点掌握:1.概念行为科学:广义的行为科学是指包括类似运用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方法,研究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的行为的科学。
狭义的行为科学是指有关对工作环境中个人和群体的行为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2.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管理过程学派:该学派的主要特点是把管理学说与管理人员的职能联系起来。
他们认为,无论是什么性质的组织,管理人员的职能是共同的。
经验学派:该学派主张通过分析经验(即指案例)来研究管理学问题。
通过分析、比较、研究各种各样的成功的和失败的管理经验,就可以抽象出某些一般性的管理结论或管理原理,以有助于学生或从事实际工作的管理人员来学习和理解管理学理论,使他们更有效地从事管理工作。
系统管理学派:系统管理学派认为,组织是由一个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组成、为环境所影响的并反过来影响环境的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
它是由目标和价值、结构、技术、社会心理、管理等五个分系统组织。
必须以整个组织系统为研究管理的出发点,综合运用各个学派的知识,研究一切主要的分系统及其相互关系。
决策理论学派:决策理论学派认为,管理就是决策。
电大管理学基础知识点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01.“科学管理之父”泰罗。
“经营管理理论之父”法约尔。
“组织理论之父”韦伯。
1、管理的含义答: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
包含以下几层意思:(1)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活动。
(2)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协调过程。
(3)管理的目的在于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和提高组织活动的成效。
(4)管理对象是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
2、管理的性质是什么?答:管理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活动,具有以下独特的性质(1)管理的二重性(2)管理的科学性(3)管理的艺术性3、管理的职能一般包括几方面?答:⑴计划⑵组织⑶领导⑷控制4、管理者的分类答:㈠按管理者所处的层次划分⑴高层管理者⑵中层管理者⑶基层管理者㈡按管理者所处的活动领域划分⑴企业管理者⑵政府部门管理者⑶其他部门管理者5、管理者的角色?答:(一)人际关系角色(1)精神领袖角色(2)领导者角色(3)组织联络者角色(二)信息传递角色(1)信息监听角色(2)信息传播者角色(3)发言人角色(三)决策制度角色(1)企业家角色(2)干扰应对者角色(3)资源分配者角色(4)谈判者角色6、管理技能:答:⑴技术技能。
是管理者从事自己管理范围内的工作所需要的技术和能力⑵人际技能。
是指成功地与分他人打交道并与他人沟通的能力。
⑶概念技能。
是管理者对事物的洞察、分析、判断、抽象和概括的能力。
7、影响组织外部环境因素有哪些?答:组织的外部环境是指对组织的绩效起着潜在影响的外部因素.它分为宏观环境和产业环境两部分.⑴宏观环境,又称为社会大环境,是指对某一特定社会中的所有组织都发生影响的环境因素,包括①经济环境,②技术环境,③社会文化环境,④政治法律环境和⑤全球化环境.⑵产业环境,又称作具体环境或中观环境,是指与特定组织直接发生联系的环境因素.包括①竞争对手②,顾客,③供应商,④战略合作伙伴,政府管理部门,新闻传播媒介等.7影响组织的内部环境因素有哪些?答:组织内部环境是指组织拥有的资源条件,它包括组织内部的: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⑴组织物质环境。
电大管理学基础
电大管理学基础2017年电大管理学基础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应届毕业生店铺为您收集整理了2017管理学基础知识,备考的朋友们可以做做,祝你顺利通过考试!知识点1.4.1领导权力主要包括组织性权力与个人性权力两大类。
1.4.2权力主要来源于组织授权、领导者素质与行为,以及与此相关的下级的追随与服从。
1.4.3领导权具体包括九种影响力:⑴法定权。
⑵奖赏权。
⑶强制权。
⑷资源权。
⑸专长权。
⑹表率权。
⑺亲和权。
⑻人格权。
⑨统御权。
1.4.4酌情适度地运用奖惩:⑴重视奖惩效应;⑵奖惩分开;⑶酌情适度,恩威并重。
1.4.5影响指挥有效性的因素:⑴权威;⑵指挥内容的科学性;⑶指挥形式的适宜性;⑷指挥对象;⑸环境。
1.4.6会议指挥艺术:(1)控制会议的议题与规模、次数;(2)必须做好充分的会前准备;(3)科学地掌握会议;(4)狠抓会议内容的落实与反馈。
1.4.7提高办事效率的要领:⑴抓大事;⑵排顺序;⑶按程序;⑷讲方法。
1.4.8指示是指管理者针对某一管理问题所做出的一次性指令或要求;规范是指管理者制定的用以解决某一类问题的原则、程序及办法。
应尽可能多地使用规范,减少一次性指示。
1.4.9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人的需要可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1.4.10双因素论。
赫兹伯格提出两大类影响人的工作积极性的因素:(1)保健因素。
这属于和工作环境或条件相关的因素。
(2)激励因素。
这属于和工作本身相关的因素。
1.4.11期望理论认为,人们对某项工作积极性的高低,取决于他对这种工作能满足其需要的程度及实现可能性大小的评价。
1.4.12公平理论认为,人的工作积极性不仅受其所得的绝对报酬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其相对报酬的影响。
1.4.13物质利益激励方式与手段主要包括:⑴奖酬激励;⑵关心照顾;⑶处罚。
1.4.14社会心理激励方式与手段主要包括:⑴目标激励;⑵教育激励;⑶表扬与批评;⑷感情激励;⑸尊重激励;⑹参与激励;⑺榜样激励;⑻竞赛激励。
电大 管理学基础
简答题1. 一项有效的公司战略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一项有效的组织战略应包括五个基本要素:战略远景、目标与目的、资源、业务和组织。
(1)战略远景,是指组织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中应担当的角色和责任。
它说明了组织存在的理由。
战略远景包括经营理念和企业宗旨两方面的内容。
(2) 目标与目的。
目标是指具体的中期和短期的可量化的目标。
目的是指在相应期限内的定性期望。
目标和目的应与战略远景保持一致。
(3)资源。
组织中的资源包括有形资源和元形资源。
有形资源主要包括现金、房地产、机器设备和原材料库存等; 无形资源主要包括品牌、技术专长、组织文化以及各种组织能力等。
(4)业务。
它指的是组织参与竞争的产业领域。
(5)组织。
它指的是组织结构与管理体制等要素,共同形成组织的行政关系,维持各业务单元之间的一致性,保证战略方案的有效实施。
3. 如何理解管理的内涵?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
它包含以下几层意思: (1)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群体活动; (2)管理是→个动态的协调过程,主要协调人与人之间的活动和利益关系,它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的始终; (3)管理的目的在于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在于提高组织活动的成效; (4)管理的对象是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
6. 外部选聘管理人员有哪些优缺点?外部选聘的优点: (1)被聘干部具有"外来优势",没有"历史包袱",如果他确实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便可迅速地打开局面。
(2)有利于平息和缓和内部竞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
(3)能够为组织带来新的管理方法和经验。
外部选聘的不足主要表现在:(1)外聘人员很难迅速打开局面。
(2)组织对应聘者的情况不能深入了解。
(3)外部招聘会打击内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什么是控制? 它有哪些作用?控制是管理者对计划的执行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如果发现偏差,及时采取纠偏措施的活动。
【免费下载】电大管理学基础
《管理学基础》复习提纲简答题1.管理的内涵。
答: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群体活动;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协调过程;管理的目的在于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和提高组织目标和提高组织活动的成效;管理的对象是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
2.管理的职能。
答:计划、组织、领导、控制4.管理理论的丛林。
管理理论丛林是一种学说观点,实质是指管理者对管理理论的认识的局限性。
5.目标管理及其优缺点。
优:能有效地提高管理的效率;有助于组织机构的改革;能有效地激励员工完成组织目标;能实行有效的监督与控制,减少无效劳动。
缺:目标制定较为困难;目标制定与分解中的员工参与费时、费力;目标成果的考核与奖惩难以完全一致;组织员工素质的差异影响目标管理方法的实施。
6.战略的含义。
原指指挥军队的科学和艺术。
战略是指组织为了实现长期生存和发展,在综合分析组织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基础上作出的一系列全局性和长远性的谋划。
7.总体战略。
总体战略是指整体意义上大到国家,小到公司及个人的发展大方向。
总体战略主要有三种类型:稳定型战略、发展型战略和收缩型战略。
8.计划的作用。
有了计划,工作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步骤,就可以协调大家的行动,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同时,计划本身又是对工作进度和质量的考核标准,对大家有较强的约束和督促作用。
所以计划对工作既有指导作用,又有推动作用。
9.发展型战略及其基本形式。
发展型战略也称为扩张型战略,是一种在现有战略起点基础上,向更高目标发展的总体战略。
基本形式:密集型发展战略、一体化发展战略和多元化发展战略。
10.决策的方法。
德尔菲法、头脑风暴法和其他定性决策方法11.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
有效原则、分工与协作原则、责权利对等原则、分级管理原则、协调原则、弹性结构原则。
12.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的利弊。
利:由于按职能划分部门,其职责容易明确规定,职能目标容易实现;稳定性强;各部门和各类人员实行专业化分工,有利于管理人员注重并能熟练掌握本职工作的技能,有利于强化专业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管理权力高度集中,便于最高领导层对整个组织实施严格的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章的主要内容是管理与管理者,管理与管理环境。
第一部分内容提要一、管理的含义综合国内外管理学家的观点,本教材将管理定义为: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
这个概念包含以下几层意思:1.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群体活动。
2.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协调过程。
3.管理的目的在于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在于提高组织活动的成效。
4.管理的对象是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
二、管理的性质管理作为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具有其独特的性质。
1.管理的二重性管理的二重性理论认为,管理一方面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又具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2.管理的科学性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其间存在着一系列基本的客观规律,有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论。
3.管理的艺术性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管理的实践性。
它强调,管理活动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外,还要有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技巧和诀窍。
三、管理职能管理职能就是管理的职责和权限。
教材认为,管理的职能应包括下述几个方面:1.计划。
计划是事先对未来行为所作的安排,它是管理的首要职能。
2.组织。
组织是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其主要内容是:设置组织部门;确定各部门的工作标准、职权、职责;制定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及联系方式和规范等等。
3.领导。
领导职能贯穿于整个管理活动中。
组织的高层、中层和基层领导都担负着领导职能。
4.控制。
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计划是控制的标准。
四、管理者的分类每个管理者都处于不同的管理岗位上,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他们进行分类。
1.按管理者所处的层次可以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
作为一名管理者,不论处于组织的哪一层次,其履行的管理职能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几个方面,只是履行职能的重点和程度不同。
另外,对于同一管理职能,不同层次的管理者所从事的具体管理工作的内涵也不完全相同。
2.按管理者所处的活动领域可以分为:企业管理者、政府部门管理者和其他部门管理者。
五、管理者角色加拿大学者亨利·明茨伯格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管理者在组织中扮演着十种角色,这十种角色可被归入三大类,即人际关系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
请参见下表:管理者角色分类角色主要管理活动人际关系精神领袖接待来访者、参加剪彩仪式等社会活动、宴请重要客户领导者通过各种活动,培训和激励员工组织联络者组织内部之间、组织与外部之间的沟通与联络信息信息监听者通过阅读期刊和分析报告,获取外部信息和内部信息信息传播者将获取的信息传递给组织内的其他成员,以影响他们的工作态度和行为六、管理者技能管理者在行使各种管理职能、扮演三类管理角色时,必须具备以下三类技能。
1.技术技能,是指管理者从事自己管理范围内的工作所需要的技术和能力。
技术技能对于各种层次管理者的重要性有所不同,对基层管理者尤为重要。
2.人际技能又称人际关系技能,是指成功地与人打交道并与人沟通的能力。
包括联络、处理和协调组织内外人际关系的能力,激励组织内外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能力,正确地指导和指挥组织成员开展工作的能力。
3.概念技能,是指管理者对事物的洞察、分析、判断、抽象和概括的能力。
很强的概念技能为管理者识别问题的存在、制定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选择最好的方案并付诸实施提供了便利。
七、组织外部环境组织外部环境是指对组织的绩效起着潜在影响的外部因素。
它又分为宏观环境和产业环境两部分。
1.宏观环境又称为社会大环境,是指对某一特定社会中的所有组织都发生影响的环境因素,包括经济环境、技术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政治法律环境和全球化环境。
2.产业环境又称作具体环境或中观环境,是指与特定组织直接发生联系的环境因素。
包括竞争对手、顾客、供应商、战略合作伙伴、政府管理部门、新闻传播媒介等。
八、环境的不确定性及对环境的管理1.环境的不确定性环境的不确定性是指组织环境的复杂程度和变化程度。
一般来说,组织规模越大,则组织环境的复杂性越强。
环境的变化性,是指各种环境因素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和演进的程度。
依据环境的不确定性,可以将组织环境划分为四种类型:简单稳定的环境、复杂稳定的环境、简单动态的环境和复杂动态的环境。
2.环境的管理第一步,列出对组织环境影响最大的因素的数目和相对强度。
第二步,对第一步列出的因素的变化进行分析,确定它们是为组织创造了机遇还是带来了威胁。
第三步,拟定一个计划,说明自己打算如何利用环境因素创造的机遇或者化解其带来的威胁,并确定为达到这个目的所需要使用的资源。
第二部分自测练习一、单项选择1.在管理的各项职能中,最具有规范性、技术性的职能是()。
A.计划B.组织C.领导D.控制2.“管理就是决策”是下列哪位经济学家的观点?()A.泰罗B.法约尔C.西蒙D.韦伯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说的是()的重要性。
A.组织B.预测C.预防D.计划4.组织是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它是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
A.目标、原则和结构B.目标、部门和效率C.目标、部门和关系D.目标、部门和人员5.为了保证计划目标得以实现,就需要有控制职能,控制的实质就是使()。
A.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B.计划接近实际活动C.实践活动具有指标约束D.计划得以严格执行6. 当管理者接待来访者、参加剪彩仪式等社会活动时,他行使的是()的角色。
A.发言人B.组织联络者C.领导者D.精神领袖7.对于基层管理者来说,具备良好的()是最为重要的。
A.人际技能B.概念技能C.技术技能D.管理技能二、多项选择1.管理作为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具有其独特的性质,比如()。
A.管理具有二重性B.管理具有科学性C.管理具有艺术性D.管理具有时效性2.关于高层、中层和基层管理者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描述为:()。
A.他们所履行的管理职能是相同的B.高层管理者花在计划职能上的时间要比基层管理者多C.高层管理者花在控制职能上的时间要比基层管理者少D.基层管理者花在领导职能上的时间要比高层管理者多3.明茨伯格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管理者在组织中扮演十种角色,这些角色被分为()。
A.人际关系角色B.组织角色C.信息角色D.决策角色4.管理者在行使各种管理职能、扮演三类管理角色时,必须具备以下技能:如()。
A.信息技能B.技术技能C.人际技能D.概念技能5.对某一特定社会中的所有组织都发生影响的环境因素就是宏观环境,它主要包括()。
A.技术环境B.政治法律环境C.经济环境D.社会文化环境6.物质环境是指组织所拥有的各种资源,主要包括()等。
A.人力资源B.物力资源C.财力资源D.技术资源1.管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在原始社会是不存在管理的。
()2.事先对未来行为所作的安排就是预测,它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
()3.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符合于计划,计划就是控制的标准。
()4.从教材给“管理”所下定义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管理的对象就是组织的各种资源。
()5.组织是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即目标、结构和关系。
()6.处于不同管理层次上管理者,其履行的管理职能也是不同的。
()7.对于同一管理职能,不同层次的管理者所从事的具体工作的内涵也是不完全相同的。
()8.人际关系技能是指成功地与人打交道并与人沟通的能力。
掌握这项能力对各层次的管理者具有同等重要性。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1.D;2.C;3.D;4.C;5.A;6. D;7.C。
二、多项选择1.ABC; 2.ABD;3.ACD;4.BCD; 5.ABCD;6.ABCD。
1.×;2.×;3.√;4.×;5.×;6.×;7.√;8.√。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本章论述了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自科学管理产生以后,管理理论经历了古典管理、行为科学和现代管理三个阶段。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又出现了许多新兴的管理理论。
比如,战略管理、企业文化、学习型组织等。
第一部分内容提要一、古典管理理论阶段1.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弗雷德里克·泰罗。
他的代表作有:《计件工资制度》、《科学管理原理》等。
泰罗主张用科学管理方法代替经验方法,形成了一套管理制度,促进了当时工厂管理的普遍改革。
科学管理的核心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实行重大的精神变革。
(1)泰罗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2)实现最高工作效率的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代替传统的管理。
科学管理理论对以后的管理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泰罗被尊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2.一般管理理论代表人物是法国的亨利·法约尔。
法约尔在泰罗理论的基础上,充实和明确了管理的概念。
他认为,企业的经营有六项不同的活动,管理只是其中的一项。
法约尔第一次对管理的一般职能做了明确的划分,第一次对管理要素进行了分析,使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因此,他被称为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
他非常重视管理原则的系统化,探求确立企业良好的工作秩序的管理原则,提炼出十四项原则。
他的代表作是《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被誉为“经营管理理论之父”,与“科学管理之父”泰罗齐名。
3.行政组织理论代表人物是德国社会学家、经济学家马克斯·韦伯。
他对管理理论的贡献主要是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管理体系,代表作是《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
由于韦伯是最早提出一套比较完整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的人,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二、行为科学理论阶段1.梅奥及霍桑实验乔治·梅奥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他对古典管理理论做了重要的补充和发展。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西方电气公司合作进行了有关工作条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之间关系的试验。
由于这项研究是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后人称之为霍桑试验。
霍桑试验分为四个阶段:工厂照明试验--继电器装配试验--谈话研究--观察试验。
梅奥等人通过试验得出结论: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受到物理的、生理的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
2.人际关系学说在霍桑试验的基础上,梅奥创立了人际关系学说。
主要内容是:(1)职工是“社会人”。
(2)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3)企业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人际关系学说的出现,开辟了管理理论研究的新领域,纠正了古典管理理论忽视人的因素的不足。
同时,人际关系学说也为以后的行为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行为科学理论对于行为科学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行为科学是指包括类似运用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方法,研究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的行为的科学。
已经公认的行为科学的学科有心理学、社会学、社会人类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