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重. 英国模式、江南道路与资本主义萌芽[J]. 历史研究, 2001,(01)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主观题设问分类及方法

高考历史主观题设问分类及方法

高考历史主观题设问分类及方法文科生要备考历史的时候,要回归课本,夯实基础,强化对历史学科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线索和基本阶段特征的记忆和理解。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高考历史主观题设问分类及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高考历史主观题设问分类及方法一、背景原因类1.呈现的方式背景原因类设问呈现的方式有宽泛性和限定性两种。

宽泛性的设问,如分析某一历史事件或现象产生的历史背景、原因、条件、因素等;限定性的设问,如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是什么,或这一现象产生的历史、经济、政治、社会根源是什么等。

2.路径的选择(1)在没有限定词的情况下,历史背景、原因、条件、因素等可以从外因、内因,国际、国内,或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诸多方面进行综合思考。

如经济方面,可涉及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等角度;政治方面,可涉及政局、制度、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等角度;思想文化方面,可涉及思想、科技、教育等角度。

(2)对于某一具体原因的分析,如根本原因,可以从历史发展的趋势、生产力的发展、主观需要等方面进行思考;主观原因,可以从领导某一运动(或事件)的阶级或阶层的主观目的、动机或政策、方针等方面进行思考;客观原因,可以从自然或社会环境(或形势)、经济状况、政治现状等方面进行思考。

例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蒸汽机的广泛利用,使英国到处建立起大工厂。

那些高耸入云的烟囱,喷出缕缕烟雾;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历史已跨进一个新的时代。

……明清江南工业发展最主要的特点之一是形成一种“超轻结构”。

规模庞大的轻工业加上规模同样庞大的农业,生活资料的生产占了社会生产的绝大比重,以重工业为主的生产资料生产在社会生产中所占比重十分微小。

——摘编自李伯重《英国模式:江南道路与资本主义萌芽》材料二马戛尔尼访华并没有带来满意的结果。

英国对代表理性主义工业文明成果的高度自信,在乾隆朝中高级官员以及皇帝的眼中只有不屑。

斯密动力与布罗代尔钟罩(复旦 韦森)

斯密动力与布罗代尔钟罩(复旦 韦森)

这种世界近现代历史上在西方世界兴起的同时而发生 的中华帝国的停滞甚至衰落,直到近几年,仍为许多学者 所相信。譬如,在其甚有影响的《国富国穷》一书中,兰 德斯(David Landes, 1998, p. 60-79)在列举了“工业革 命” 前的欧洲中世纪的许多科学发明和技术创新的事实后 曾指出:“这些事例说明,在地理大发现(15世纪始)和 大对抗之前,其他社会已经落后于欧洲”。为什么会是这 样?兰德斯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接着他分析了 伊斯兰文明和中华文明。首先他发现曾经在科学技术上是 欧洲的先生的伊斯兰,科学曾被宗教狂热分子贬为异端邪 说,从而长期限于宗教精神服从的压力之下。至于为什么 在一度领先人类其他文明的中华文明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停 滞不前了,这个所谓的“李约瑟之谜”的原因是什么,兰德 斯和其他汉学家发现,其原因是缺乏自由市场和产权制 度,中国人的社会价值观和极权主义政府超强控制社会所 带来的必然结果。
• 加一些英文文献(我会在个人主页中“教学课件”上陆续贴 出)
1.1,问题的提出:东西方近代史上经济 绩效差异的史实
自1978年以来,中国已经走过了四分之一多个 世纪经济社会改革的历史过程。这场以引入和培育 市场机制为主要导向的经济改革,不仅已经引致了 中国大陆社会体制和思想观念的巨大的变迁,从而 把计划经济时代压抑和扭曲了经济解放了出来,引 发了连续20多年的高速增长,并且也把我们这个有 着数千年文明历史的东方古国,一步步带到了21世 纪伟大复兴的历史机遇面前。中国27年的改革的历 程,已经谱写了一段辉煌的历史,但历史也反过来 向正在走向21世纪的未来中国提出了许许多多的新 问题和新的挑战。中国已经延续了20多年的高速增 长能否维系?当今中国经济社会中存在和潜存的社 会收入极度不公平(且有继续拉大的趋势)、地区 差异不断扩大,政府官员腐败渎职现象大面积发生 等等问题如何解决?市场经济初成的中国正在走向 何方?

理论经济学必念书目

理论经济学必念书目

理论经济学必念书目书目:一、卡尔·马克思:《资本论》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二、埃里克·罗尔:《经济思想史》,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3、保罗.萨缪尔森等.经济学[M].萧琛等.华夏出版社,2002。

4、刘易斯.经济增加理论[M].上海三联书店,1995。

五、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六、马克·布劳格:《经济学方式论》,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7、保罗·克鲁格曼等[美].国际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八、约瑟夫·熊比特:《经济分析史》第一、二、3卷,商务印书馆,1992版。

九、布坎南:《自由、市场和国家》,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版。

10、丹尼尔·W·布罗姆利:《经济利益与经济制度:公共政策的理论基础》,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版。

1一、科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

1二、道格拉斯·C·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

13、凡勃伦:《有闲阶级论--关于制度的经济研究》,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14、康芒斯:《制度经济学》,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1五、埃瑞克·G·菲吕博顿等:《新制度经济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六、路易斯·普特曼,兰德尔·克罗茨纳等:《企业的经济性质》,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7、刘茂松.市场经济论[M].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

1八、樊纲.渐进改革的政治经济学分析[M].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

1九、王振中.中国转型经济的政治经济学分析[M].中国物价出版社,2002。

20、陈征等.〈资本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运用与进展[M].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

21、郑学檬:《简明中国经济通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

2016年高三历史练习题3

2016年高三历史练习题3

2.2015年12月24日至26日,在广东省阳江市体育馆举行“南海一号”文物图片展”。

“南海一号”是一艘沉没于800多年前南宋时期的木质古沉船,出水瓷器数千件,品种极多,其中有许多“洋味”十足的瓷器。

专家们认为“南海一号”具有非同寻常的学术价值,其可供研究的“学术价值”体现在①海上丝绸之路的盛况②宋代造船技术的发展③手工工场的生产状况④制瓷技术的进步⑤“洋味”十足的瓷器是指珐琅瓷A.①②③⑤B.①②④ C.②③④⑤D.①③④3.唐代服饰,丰满华美充满朝气,令人振奋又使人心醉,种类繁多,个性突出。

甚至今天有人主张“把唐装作为国服显然更合适”。

唐装形成这一特色的原因有①唐朝纺织技术水平②丝织工匠对技术进行创新③棉花种植的推广④“丝绸之路”畅通⑤吸收外来风格和织法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③④4.《梦梁录》记载:“……坊、市界限被打破,夜市与晓市不断出现,时都城临安(今杭州)人口达到一百二十万,城内极其繁华,被称为东南第一州”。

与这段描述的情景可能同时代出现的有A.专门织造精细品的花楼机B.中国瓷器开始大量输出国外C.五大名窑的出现D.泉州成为当时世界的第一大港5.杜牧《上李太尉论江贼书》记载“(江贼)水劫不便,逢遇草市,泊舟津口,便行陆劫。

……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富室大户.多居其间。

自十五年来,江南江北,凡名草市,劫杀皆便,只有三年再劫者,无有五年获安者。

”从上述材料中可以提取的信息有①民间集市在江淮出现②古代经挤重心开始南移③草市税是国家重要收入④交易者财货缺乏安全保障A.①②B.③④C.①④ D.②③6.在古代的中西方交往中,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瓷器,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

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①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②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③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④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A.①②③B.②④C.①③D.②③④7.历史记载:明、清朝的商人如因经商而留居其地,其子孙户籍得以附于行商之省份参加科举考试。

16至18世纪中国商业革命和资本主义萌芽

16至18世纪中国商业革命和资本主义萌芽

16至18世纪中国商业革命和资本主义萌芽内容提要:16至18世纪,中国发生了一场未完成的商业革命,其表现是国内大宗商品远距离贸易的发展和全国性市场的形成,以及海外贸易的扩张,中国是其时世界范围内商业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商业革命的社会经济效应是:一导致中国城市化新进程,二商人社会地位发生历史性变化,三诱发资本主义萌芽。

但这是一场未完成的商业革命。

不能完成的原因是:一东西部经济发展失衡,二封建势力的阻挠,三商业资本控制生产之路狭窄,四没有发生资本原始积累。

资本主义萌芽和近代工业化,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

所谓“英国模式”和“江南道路”只是中、英资本主义萌芽的不同途径。

关键词:16至18世纪中国商业革命资本主义萌芽16至18世纪的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曾经是20世纪下半期中国史学界的热门话题,也几乎成为定说。

然而,这一定说如今却遇到挑战。

挑战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说,理由大致可以归结为三:1.反对以五种社会生产方式斧削中国历史,从而否认中国资本主义萌芽;2.认为英国产业革命模式不具有普遍性,不适用中国,明清时期中国不可能发生工业革命而走向近代化,因此资本主义萌芽不可能存在;3.以往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研究本身存在着缺陷,即主要是从生产方式本身的变化,特别是从雇佣劳动的变化,来验证资本主义的萌芽,因而被讥为:从战国至清代的两千年历史,各家各派都可以从中找到资本主义萌芽的史证。

挑战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说的同时,立即就产生另一个严肃的学术问题:16至18世纪中国社会经济形态发生了变化吗?是什么变化?这是需要回答的。

一、国内大宗商品远距离贸易的发展与全国性市场的形成我们以为,16至18世纪中国发生了一场商业革命,尽管它是一场未完成的革命。

这场商业革命的体现是,国内大宗商品远距离贸易的发展和海外贸易的扩张。

“商业革命”这一概念马克思用过。

他所指的商业革命是,“商业的突然扩大和新世界市场的形成”①。

从世界近代史来看,商业革命发生于工业革命之前。

中国近代经济史著作

中国近代经济史著作

中国近代经济史著作
《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滨下武志
《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朝贡贸易体系与近代亚洲经济圈》——滨下武志
《江南的早期工业化》——李伯重
《多视角看江南经济史》——李伯重
《理论、发现、发展趋势:中国经济史研究新探》——李伯重《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1368~1988》——黄宗智《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彭慕兰
《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贡德.弗兰克
《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许涤新、吴承明
《明清江南商业的发展史》——范金民
《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严中平
《中国经济史新论》——杨德才。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课时作业(十一)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课时作业(十一)

课时作业 (十一)
2.“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咸称天子神,往古不得俱。 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都。兵戎不交害,各保性与躯。”西北
各部朝国力强盛 B.他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 C.他主张对外开放 D.他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
课时作业 (十一)
解析:唐太宗统治时期实施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了各 民族的拥戴。到唐太宗晚年,漠北地区各部又相继归附。西北 各部首领都来长安朝见,拥戴唐太宗为他们共同的君主,称其 为“天可汗”。据此分析可知D项符合题意。
课时作业 (十一)
课时作业(十一)
课时作业 (十一)
1.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招募了大批商人到西域经商,沿线 设置关卡征税,并置西域都护府管辖西域,遏制匈奴的侵扰。这
些举措( C )
A.旨在攫取西域经济利益 B.是汉朝抑商政策的延伸 C.有利于丝路的繁荣有序 D.将西域纳入了郡国体制
课时作业 (十一)
解析:A项互通有无活跃商业市场对材料概括不全面,而且 活跃商业市场材料体现不明显,故A项错误;宋夏互市只是材 料反映的一个方面,缓和民族关系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故B 项错误;汉文化在边境广泛传播不是材料的主旨,故C项错误; 材料主要反映了西夏和北宋的贸易往来,以及西夏和金货币 的发展状况,所以可知材料的主旨是体现少数民族商业发展 的面貌,故D项正确。
课时作业 (十一)
13.唐太宗以其独特的治国之道妥善处理民族关系,影响深 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四年,唐太宗与群臣讨论如何安置内附的东突 厥。……中书令温彦博建议把突厥迁入河南朔方之地,全其部 落、风俗,其实质是在尊重突厥生产方式及风俗习惯的前提下 的自然同化之策。唐太宗反复权衡后,采纳了温彦博的主张。
A.①④ B.②③

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专题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综合测验含解析

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专题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综合测验含解析

专题综合测验(六)一、选择题1.(2019·江西南昌高二期末)西周时期,“孝道"观念的核心是崇拜祖先,行孝的主要形式是祭祀;春秋时期,“孝"的对象主要是父母,行孝的主要形式是“养”和“敬”。

这一变化反映了春秋时期()A.个体家庭作用的提升B.血缘观念的淡化C.儒家思想地位的提高D.君主专制的建立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知,孝的对象由祖先变为父母,说明春秋时期更注重个体家庭的和谐,故A项正确。

无论是祖先崇拜,还是敬养父母,都是建立在血缘关系的基础上的,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儒家思想的地位,故C项错误;君主专制是秦朝建立的,故D项错误。

2.(2019·浙江杭州高二期末)将史事定位在特定时间和空间的框架下是历史认识的基点。

战国时期,咸阳所在地区农业发达的因素有()A.采用铁犁牛耕等农业生产技术B.王景治理黄河以解除水患C.秦国李冰主持修建了都江堰D.关中农民创造“井渠”法灌溉农田答案A解析战国时期的咸阳即秦国所在地,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秦国已推广铁犁牛耕技术,故选A项.王景治理黄河是东汉时期,排除B项;都江堰在四川一带,排除C项;西汉时期关中农民创造“井渠”法灌溉农田,排除D项。

3.(2020·福建三明一中返校考)唐代敦煌户籍残卷记载:公元700年,户主张玄均34岁为丁男,户内另有丁男1人,寡1人,合应授田230亩,而其实际授田为75亩;721年,董思切一户应授田131亩,而实授田为28亩。

这反映了唐代() A.均田制已遭到破坏B.分配土地严重不均C.官吏的腐败贪污D.各地的经济不平衡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应授田230亩,而其实际授田为75亩”“应授田131亩,而实授田为28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唐代均田制名不副实,已遭到破坏,故A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均田制的问题,不能说明分配土地严重不均,故B项错误;C、D 两项材料未体现,排除。

4.(2019·江西南昌高二期末)西汉后期贡禹、东汉张林都曾主张废止钱币,国家租税皆征布帛及谷。

2021版高考历史(岳麓版专题史)一轮复习学案:单元优化提升 第七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Word版含答案

2021版高考历史(岳麓版专题史)一轮复习学案:单元优化提升 第七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Word版含答案

单元优化提升一、古代中国农耕文明发展的特点方面特点农业生产模式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男耕女织为主要生产模式,以小农个体经营为主要经营方式,实行精耕细作土地制度地主土地所有制、小农土地所有制、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多种形式并存手工业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多种经营模式并存,但以家庭手工业最为普遍工商业作为农业经济的补充而存在,但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经济重心经历了从西向东、从北向南的转移过程,中国社会经济的空间格局不断变化经济思想农本思想是“农为本,工商为末”,奉行重农抑商政策。

黄宗羲“工商皆本”的思想,是在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情况下产生的,是对中国古代“农本”思想的冲击经济结构明朝中后期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经济政策中国古代政府大都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在明清时期还采取“海禁”政策,限制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拓展训练——对接25分综合题]1.(2020·皖南八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得。

”——摘自陶渊明《桃花源记》材料二亚当·斯密曾说:“中国历来是世界上最富裕,也是一个最肥沃、耕耘最得法、最勤奋而人口最众多的国家……然而,马可·波罗在500年前游历该国的记述,与今日旅行该国者所说几乎一模一样。

可能远在当日之前,这国法律与组织系统容许她聚集财富的最高程度业已到达。

”——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所反映的中国古代经济模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其特点。

(12分)【思路点拨】第一小问中国古代的经济模式,通过材料一“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知为自然经济;第二小问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特点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精耕细作、规模较小、相对封闭。

浅述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

浅述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

浅述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作者:钱噙香来源:《数字化用户》2013年第24期【摘要】十六世纪中叶至十七世纪初叶,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本文阐述了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因,分析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特点,探讨了导致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缓慢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资本主义萌芽原因特点十六世纪中叶至十七世纪初叶(明万历年间),商品经济日益发达。

在江南一些地区零星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但是由于封建制度日趋腐朽,封建帝制处于风雨中飘摇欲坠,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从诞生之日起一直处于“萌芽”状态,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尚未定型,也没有形成气候,没有能够成长壮大起来。

探究这一特殊的历史阶段,对于解读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有着别样的意义。

邓拓于1930年在其《中国社会经济“长期停滞”的考察》一文提出了在西方列强侵入以前,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结构内部已经产生新的社会经济系统的苗芽,但发展的程度尚未有质的变化。

吕振羽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也提到“明清之际,布尔乔亚工场(资本主义性质)出现”的字眼。

通过研究和讨论,人们在两个结论达成了初步共识,即在明代中后期和清代,我国江南地区在一些手工业中确实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而且这种萌芽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封建社会内部的资本主义萌芽也将演变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国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

这些研究表明,资本主义在中国确实有“短暂”的存在。

那它究竟起于何时?发展如何?为何又迅速没落,过早“夭折”?一、明清时期影响资本主义萌芽的因素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是在农业、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商品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在封建社会内部孕育的新的生产关系。

从时间上看,明朝中后期(嘉靖到万历年间),即16世纪末17世纪初,从我国封建社会发展趋势上看,明清时期处于衰落阶段。

明朝中后期,农业、手工业的新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刺激了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为资本主义的萌芽创造了条件。

从当时的经济发展状态看,明清封建统治者调整生产关系,鼓励生产。

河北省沧州市普通高中2015届高三12月复习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河北省沧州市普通高中2015届高三12月复习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河北省沧州市普通高中2015届高三12月复习质量监测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汉刘向认为:“生而富贵又无鉴而自得者鲜矣。

春秋,国之鉴也。

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社稷者甚众,未有不先见而后从之者也。

”材料表明A.先秦时期宗法制逐渐遭破坏B.夏商中央政权已开始实行分封制C.春秋时期贵族阶层生活富足D.西周时期诸侯势力左右中央王权2.孔子认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体现了孔子A.要求贵族之间互相爱护B.希望每个人都加强道德修养C.注重追求人的精神自由D.强调统治者要顺应自然3.“酒为天之降命,亦为天之降威。

(商)纣(王)以酗酒而亡,(周)文王以不腆于酒而兴。

兴亡之几,其原皆在于酒,则所以保天命而畏天威者,后人不可不谨矣。

”下列与材料观点类似的是A.“穿衣吃饭就是伦理”B.“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C.“承天意以从事”D.物质是不断发展变化的4.张居正为明代内阁首辅,权倾一时,但在处理与内朝宦官冯保的关系方面仍是对冯曲意奉承,先后送礼达数百万两白银。

此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当时A.内阁已经掌握国家决策大权B.六部是内阁的下属机构C.君主利用宦官加强封建专制D.内阁首辅相当于政府的宰相5.1844年,美国要求中国赔偿被烧毁的美国在广州的贸易处,被两广总督耆英拒绝,美国代表遂以战争相威胁,耆英被迫屈服。

这表明当时A .耆英初步认识到中外军事差距B .两广地区对外贸易发展很快C .华南已融人世界资本主义体系D .广州地区半殖民地色彩明显6.太平军占领上海后,清朝海关瘫痪。

关于古代历史人物评价标准问题的研究与反思

关于古代历史人物评价标准问题的研究与反思

是一种斯大林五种生产方式的逻辑推理和假设推论。

这是不符合资本主义萌芽探讨的实际历史的。

这不仅从马、厉两人的论点中可以得出这样的观点,而且从整个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讨论史来考察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把对中国 资本主义萌芽 问题的讨论当做是对由 资本主义萌芽 向资本主义社会形态过渡的论证显然是批评者对整个学术史的重大误解;将对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研究看成是对斯大林 五种生产方式 理论的注释,则透析出批评者对这段学术史缺乏深入的考察。

认为资本主义萌芽研究是 欧洲中心论 的观点实质上则是机械理解了历史发展的多样性所致,受到了 去社会形态化 思潮的影响。

否定论者认为资本主义萌芽研究是典型的 单元 直线 进化史观的产物,实际上则是以历史发展模式的多样化表现形式否定了世界历史发展的一元即生产力发展水平所起的决定作用。

批评资本主义萌芽研究过多关注了生产关系忽略了生产力的观点则没有辩证地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

纵观世界范围内的资本主义萌芽研究状况,我们不难得出资本主义萌芽研究的理论基础是一元多线的历史发展理论的论断。

而整个资本主义萌芽研究是否是盲目将以欧洲经验得出的社会发展规律绝对化,则是一个可以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参考文献:[1] 高翔.1998年清史研究述评[J].中国史研究动态,1999,(3).[2] 陈支平.历史学的困惑[M ].北京:中华书局,2004.[3] 毛泽东选集:第2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4]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讨论集:上册[C ].北京: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1957.[5] 王家范,谢天佑.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经济结构试析 兼论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停滞问题[C]//葛懋春,等.历史科学概论参考资料:下册.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1051 1052.[6] 李伯重.资本主义萌芽研究与现代中国史学[J].历史研究,2000,(2).[7] 赵毅.关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反思[J].求是学刊,1993,(5).[8] 何顺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新论[J].北京大学学报,1998,(3).[9] 李伯重,周生春.江南的城市工业与地方文化(960 1850)[C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10] 李伯重.江南的早期工业化(1550 1850)[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37-38.[11] 冷鹏飞.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形态研究[M ].北京:中华书局,2002.[12]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13] 齐涛.世界通史教程教学参考 古代卷[M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2001:401-402.[14] 王家范.中国社会经济史面临的挑战 回应 大分流 的 问题意识 [J].史林,2004,(4).[15] 厉以宁.资本主义的起源 比较经济史研究[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16] 马克垚.资本主义的起源 比较经济史研究[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4.关于古代历史人物评价标准问题的研究与反思邓 京 力(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北京100089)收稿日期:2011-02-27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9年度重大研究项目 20世纪中国古代史领域的重要理论观点研究 (2009JJ D 770009)作者简介:邓京力(1970 ),女,北京人,副教授,历史学博士,从事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

高中政治教学论文:英国模式、江南道路与资本主义萌芽

高中政治教学论文:英国模式、江南道路与资本主义萌芽

高中政治教学论文:英国模式、江南道路与资本主义萌芽提要:以往的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一向认为西欧的发展道路具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意义。

所谓西欧道路其实主要是英国模式,其核心即工业革命体现的经济变革。

但近年欧洲经济史研究的最新成果证明,英国模式有其特殊性,即使在欧洲也不具有普遍意义。

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理论是建立在英国模式基础上的。

通过对英国模式和中国明清江南模式的比较,可以发现,如果没有西方的入侵,江南几乎不可能出现英国式的近代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萌芽理论研究陷入困境,实际上是套用英国模式的结果。

90年代以前,资本主义萌芽问题一直是我国史坛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曾数度掀起全国性的讨论热潮[注解:讨论的主要结果形成了1957、1960、1981年和1983年出版的4部资本主义萌芽研究论文集。

]。

然而到了90年代,学界对资本主义萌芽研究的热情逐渐减退,有新意、有创见的论著越来越少见,以往全国性讨论的盛况更已成为明日黄花。

造成这种降温的原因颇为复杂,既有存在于资本主义萌芽研究内部的原因,同时也有发生于资本主义萌芽研究之外的原因。

从内部原因来说,资本主义萌芽研究的整个理论构架在80年代中期已完全定型[注解:这种定型,以傅衣凌、吴承明先生于80年代发表的一系列理论著作为代表。

],以后不见再有发展;同时在史料的发掘方面也未出现突破。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此项研究已到达了其顶点。

从外部原因来说,在最近10年中,我国学者对于社会形态与历史规律的看法有了颇大变化[注解:关于这种变化的最新表述,可见于《历史研究》2000年2期刊载的《社会形态与历史规律再认识笔谈》及《中国社会形态及相关理论问题学术研讨会述评》。

]。

以往资本主义萌芽研究所赖以进行的理论基础——五种生产方式论,现在变成了需要重新探讨的问题。

而只有先弄清了这些问题,资本主义萌芽研究也才有可能继续进行。

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资本主义萌芽研究出现降温是必然的。

然而,正如我在另一篇文章中所指出的那样,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研究是我国经济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现代中国史学的发展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注解:李伯重:《资本主义萌芽研究与现代中国史学》,《历史研究》2000年2期。

李伯重《历史上的经济革命与经济史的研究方法》

李伯重《历史上的经济革命与经济史的研究方法》

历史上的经济革命与经济史的研究方法李伯重作者的文章《“选精”、“集粹”与“宋代江南农业革命”———对传统经济史研究方法的检讨》在本刊2 0 0 0年第1期上刊出后,引起了各方面的反响。

作者将国内外学者提出的主要问题,在此集中作答,并对如何改进经济史的研究方法进一步阐发了自己的看法。

本文所讨论的问题大体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涉及对一些重要理论概念的理解,这些概念包括近代以前中国的“经济革命”、宋代江南的农业变化与农业劳动生产率、经济史上的技术进步及其与经济变化的关系等;第二类则主要是经济史研究中各种主要的方法及其运用,这些方法包括历史学方法、经济学方法、其他学科的方法,以及各种方法之间的关系。

作者认为,史学家只有敞开胸怀,努力向其他学科学习,不断改进研究方法,才能使历史学在今天所面临的挑战面前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经济革命农业革命历史学方法经济学方法作者李伯重, 1 949年生,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教授。

拙文《“选精”、“集粹”与“宋代江南农业革命”———对传统经济史研究方法的检讨》(以下简称《检讨》)在《中国社会科学》2 0 0 0年第1期上刊出后,不少同行通过口头和信件,就文中所谈到的问题与我切磋交流。

特别要一提的是,去年6月和9月在东京和台北,与拙文所涉及的三位主要学者———斯波义信、伊懋可(MarkElvin)和梁庚尧先生———就此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尔后他们还分别来信进一步阐述其看法①。

这些回应表明中国经济史研究方法的改进问题,确已提到日程上。

为了把拙文引发的讨论进一步引向深入,兹将国内外学者提出的主要问题,在此集中作一回复。

这些问题可以大略地分为两类:第一类涉及对一些重要理论概念的理解,第二类集中于经济史研究中的一些具体方法的运用。

本文把二者都作为研究方法来讨论。

至于这样做的原因,则还要从“什么是经济史”谈起。

对于“什么是经济史”,向来有不同的说法。

吴承明认为经济史是“过去的、我们还不认识或认识不清楚的经济实践(如果已经认识清楚就不要去研究了)”②。

【读书会】西欧何以成功——读范·...

【读书会】西欧何以成功——读范·...

【读书会】西欧何以成功——读范·...李伯重(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教授)范·赞登(Jan Luiten van Zanden)教授是国际著名的经济史学家。

他1981年毕业于荷兰自由大学(the Free University,Amsterdam),1985在瓦格宁根农业大学(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Wageningen)获得博士学位。

此后先在伊拉斯姆斯大学(Erasmus University, Rotterdam)和自由大学任教,1992年移帐乌德勒支大学(University of Utrecht),直至今日。

他自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经济史研究,至今已有30余年,在欧洲经济史研究方面成果斐然,先后出版了The Strictures of Inheritance:The Dutch Economy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Dutch GNP and its Components,1800-1913等专著(合著)以及Rich and Poor before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a comparison between Java and the Netherland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19th century、On the Efficiency of Markets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s、Rice Prices and Capital Markets in 19th Century Java等具有重要影响的论文。

由于其成就,他于1997年当选为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2003年荣获荷兰全国最高科研奖——荷兰科学研究组织颁发的斯宾诺莎奖。

他还于2009—2012年间担任国际经济史学会会长。

范·赞登在经济史研究领域做出了多方面的贡献,其中最著者,是他创造性地使用国民帐户核算系统(SNA)方法对历史上的GDP进行的研究。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考点汇系列考点6.2 重农抑商政策 含解析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考点汇系列考点6.2 重农抑商政策 含解析

精讲考点汇总表题号考点难度星级命题可能1分封制★★★○○○5重农抑商政策★★★○○○★★★★○○○○1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6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2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7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原题再现】学者吴慧指出:“重农抑商,重农是目的,抑商是手段.这一政策的实质是抑商人而存商业,退私商而进官商。

”下列各项中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A.“重农”有效提高了农民阶级的社会地位B.“抑商”成功地抑制了古代工商业的发展C.重农抑商成为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D.重农抑商强化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控制【答案】D【解析】重农抑商政策★★★○○○关于重农抑商政策的几个问题1。

时间:战国至晚清2。

原因:(1)商业不稳定性及商人流动性大(2)经济上巩固封建小农经济(自然经济)(3)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4)思想上法家思想推动(5)阶级上新兴地主阶级需要3.含义: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4。

目的:(1)经济上巩固封建小农经济(自然经济)(2)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5.历程:朝代历程表现利弊秦国开始实行⑴农业为本业,商业为末业⑵限制经营范围,例盐铁官营⑶重征商税、强制摊派、低价征购⑷贬低商人社会地位、从衣食住行限制商人巩固了小农经济、经济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汉继续实行明清继续实行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潮流,阻碍由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中唐以来松动⑴鼓励海外贸易⑵官商分利政策(阅读P24史实)促进了商品经济繁荣,提高了商人的社会地位,例参加科举考试、榜下捉婿1。

中国古代重农抑商的主要表现(1)统治者反复强调农业为本,商业为末,形成轻视商人的主流价值取向.(2)在土地问题上,采取抑制兼并的政策,防止农民大量破产,稳固农业生产基础.(3)强化户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动。

(4)多方面限制商人和商业活动,通过国家立法、征收重税、国家垄断经营等方式打击商人.2。

简论“江南地区”的界定

简论“江南地区”的界定

简论“江南地区”的界定
李伯重
【期刊名称】《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年(卷),期】1991()1
【摘要】傅衣凌先生是我国江南经济史研究的开创者。

他脍炙人口的名作《明代江南市民经济试探》、《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人资本》以及一系列专题论文,为我国的江南经济史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他的带动与影响下,经中外学者的共同努力,江南经济史研究蓬勃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史研究中的“显学”。

作为傅先生的弟子,我有幸亲承教泽,蒙他老人家耳提面命,专攻明清江南经济史。

今值傅先生八秩诞辰将届之际,谨藉此文表达对先师的深切怀念与感激之情。

【总页数】7页(P100-105)
【关键词】明清江南;太湖水;江南地区;江南经济;浙西;三吴;浙东;钱塘江;三江;杭嘉湖
【作者】李伯重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
【相关文献】
1.简论法律信仰的科学界定 [J], 洛桑卓玛
2.简论职务作品和法人作品的界定 [J], 卢琪琪
3.简论法律信仰的科学界定 [J], 洛桑卓玛;
4.简论洞朗事件中印军行为界定的法律理据与外交因素 [J], 章成;;
5.简论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纺织技术的分工及其影响 [J], 胡易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运用“大历史观”提升高中统编教材的教学效率

运用“大历史观”提升高中统编教材的教学效率

运用“大历史观”提升高中统编教材的教学效率作者:袁玲来源:《中学历史教学》2021年第07期“大历史”的英文名是Marco-history,这一名词是黄仁宇先生所独创,取“宏观历史”之意。

用黄仁宇自己的话说“大历史”就是将宏观及放宽视野这一概念引入到中国历史研究中去。

“宏观”与“放宽视野”是黄仁宇在解释“大历史”时的两个要素,“宏观”即“空间意义上的放宽视界”,黄仁宇认为“大历史”应是打破了国家地域的限制,而使世界成为一体,以全球视野来研究历史。

在此基础之上的“大历史观”则是“主张从客观历史的经验出发,强调对历史事物的理解应建立在观察与归纳之上,不仅要注意细节,更强调要从宏观上把握,以免陷入微观的‘近视’”[1]的一种历史分析法。

随着高中统编教材的扩大使用,新教材大部分课时间跨度大、内容多、知识新,课堂时间又明显不够用。

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成为了一线教师的授课难点。

视野极度宽广而又注重分析、综合、概括,以获得历史发展内在规律性的“大历史观”则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

本文以“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一课为例,运用“大历史观”来分析相关教学内容的具体问题。

一、从“长时段”“整体性”看明清盛世黄仁宇认为“中国大历史”并非一般而言的中国通史,它注重历史长期的合理性,在他看来,所谓“长时段”动辄将历史的基点推后三五百年,才能摄入大历史的轮廓。

明至清中叶(1368年至1840年)的472年间,中国的经济、文化、科技快速发展,超越过往朝代,堪称中国古代史上的“盛世”之一。

在这四百多年中,中国经济领域出现了多种新现象,经济作物的区域化生产之下,吴江盛泽镇、震泽镇以丝织业闻名全国;新航路开辟后白银大量流入随后成为流行的主货币;大帆船贸易开启了中国与墨西哥,亚洲与美洲间的贸易之路,“就新西班牙(墨西哥及其附近广大地区)的人民来说,大帆船就是中国船,马尼拉就是中国与墨西哥之间的转运站。

”[2]可见,中国正不自觉地参与到早期全球化进程中。

关于资本主义的萌芽(上)

关于资本主义的萌芽(上)

“中国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

”这是在大半个世纪以前就已取得的共识,是出于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

但是,当今的学术论坛上出现了新的见解,或者说,出现了重新认识的要求。

1973年,一位以执着追求真理著称的经济学者,在他研究欧洲城市史以后所写的笔记中说道:渊源于希腊、罗马传统的“城邦国家,商业城邦”是“欧洲中世纪产生城市、产生市民阶级即资产阶级”的历史条件。

这种“城市及其自治,是中国历史上所绝对不会发生的。

”“中国的城市、市井、市肆,却从来是在皇朝控制之下”,“中国从来没有产生过商业本位的政治实体。

”因此说“中国的中世纪也有资本主义的萌芽,倘若不是意外的历史事变打断客观历史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自己也能生长出资本主义来云云,”这是“非历史的观点。

”(1)应该说,这是新的见解之一例。

(2)这个见解,在以后的论坛上,也时有出现。

(3)另一位在80年代中期主编了一部《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著名学者,在该书中不但承认中国的明清时代,已有资本主义的萌芽,而且强调资本主义萌芽对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作用,认为“资本主义萌芽是封建社会内部的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它具有新事物的生命力,它既然产生,除非有不可抗的力量,是不会夭折的,而是导向新的生产方式,我们在考察资本主义萌芽时,就应该考察它的延续性和导向性。

”(4)这里所说的延续性和导向性,自然是指资本主义的导向和延续,这是不言而喻的。

然而这一巨著出版十年之际,著者“在进行了更深入、更周密的思改之后,”在多次学术会议上“提出了与自己过去观点完全不同的新见。

”(5)在《中国经济史研究》杂志最近一次的“笔谈”中,著者进一步明白宣示:在中国的“历史研究上,不要提研究资本主义萌芽了。

”(6)既然不提资本主义萌芽,那么“它的延续性和导向性,”自然更加无从谈起。

而在最近的一次关于中国社会形态及相关理论问题的学术讨论中,有些学者进一步认为所谓资本主义萌芽,“只能是一种假设”,是一个“假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论与方法#英国模式、江南道路与资本主义萌芽李伯重提 要:以往的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一向认为西欧的发展道路具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意义。

所谓西欧道路其实主要是英国模式,其核心即工业革命体现的经济变革。

但近年欧洲经济史研究的最新成果证明,英国模式有其特殊性,即使在欧洲也不具有普遍意义。

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理论是建立在英国模式基础上的。

通过对英国模式和中国明清江南模式的比较,可以发现,如果没有西方的入侵,江南几乎不可能出现英国式的近代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萌芽理论研究陷入困境,实际上是套用英国模式的结果。

关键词: 英国模式 江南道路 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萌芽90年代以前,资本主义萌芽问题一直是我国史坛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曾数度掀起全国性的讨论热潮¹。

然而到了90年代,学界对资本主义萌芽研究的热情逐渐减退,有新意、有创见的论著越来越少见,以往全国性讨论的盛况更已成为明日黄花。

造成这种降温的原因颇为复杂,既有存在于资本主义萌芽研究内部的原因,同时也有发生于资本主义萌芽研究之外的原因。

从内部原因来说,资本主义萌芽研究的整个理论构架在80年代中期已完全定型º,以后不见再有发展;同时在史料的发掘方面也未出现突破。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此项研究已到达了其顶点。

从外部原因来说,在最近10年中,我国学者对于社会形态与历史规律的看法有了颇大变化»。

以往资本主义萌芽研究所赖以进行的理论基础)))五种生产方式论,现在变成了需要重新探讨的问题。

而只有先弄清了这些问题,资本主义萌芽研究也才有可能继续进行。

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资本主义萌芽研究出现降温是必然的。

然而,正如我在另一篇文章中所指出的那样,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研究是我国经济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现代中国史学的发展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¼。

这种特殊的重要性,令我们不能眼看着它就这样逐渐/淡出0史坛而无动于衷。

即使是对资本主义萌芽之说持否定看法的学者,也应对此说做出认真的分析,然后陈述其否定的理由,而不能持一种不屑谈论的态度。

#116#¹º»¼李伯重:5资本主义萌芽研究与现代中国史学6,5历史研究62000年2期。

关于这种变化的最新表述,可见于5历史研究62000年2期刊载的5社会形态与历史规律再认识笔谈6及5中国社会形态及相关理论问题学术研讨会述评6。

这种定型,以傅衣凌、吴承明先生于80年代发表的一系列理论著作为代表。

讨论的主要结果形成了1957、1960、1981年和1983年出版的4部资本主义萌芽研究论文集。

对资本主义萌芽说进行分析,最主要的是对其所赖以成立的理论基础进行分析。

而构成这个理论基础的关键,就是英国模式及其在世界历史上的普遍性问题。

本文即以此为对象进行探讨。

同时,由于明清时期的江南社会经济状况在我国的资本主义萌芽研究中具有特殊地位,因此,我们也将主要以江南为中心,对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一 英国模式:重要性、普遍性与特殊性在过去的世界近代史研究中,西欧的发展道路一向被认为具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意义,但是这种公认的普遍意义近年来却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与批评。

因此对这条道路及其普遍性问题做一扼要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一)英国模式及其重要性我们通常所说的/西欧道路0,实际上主要以英国经验为基础。

因此这种以英国经验为基础的近代化模式,也被称为英国模式。

这种模式表现了传统经济向近代经济的成功转变,而这个转化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工业革命0或/产业革命0。

因此英国模式的核心,也就是工业革命所体现的经济变革。

英国工业革命究竟包括哪些内容?为什么能够发生?在过去的两百多年中,一直是世界经济史研究中最重要的课题。

学者们做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从而形成了许多不同版本的/工业革命0说。

这些版本随着英国经济史研究的进展而不断被修正,因此人们对/工业革命0的看法也总是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

目前为较多学者所接受的是迪安(Philis Dean)和诺斯(Doug las North)的观点。

迪安说:/工业革命一词,一般用来指复杂的经济变革,这些变革蕴含在由生产力低下、经济增长速度停滞不前的、传统的、工业化前经济向人均产量和生活水平相对提高、经济保持持续增长的现代工业化发展的转变过程。

0他接着指出:/这一转变的性质,可以通过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变革来说明:(1)经济组织变革,(2)技术变革,(3)工业结构变革。

这些变革和(既是原因又是结果的)人口、总产值及人均产量(即使不是立即、但是最终将实现的)持续增长有着一定的联系。

0¹诺斯则说:工业革命由组织变革和技术变革构成,是一个/组织变革和技术进步相互影响的过程0º。

简言之,工业革命近代工业化的实际开端,是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过渡的转折点。

成功地体现这种转折的经验模式,就是英国模式。

英国模式之所以在世界经济史研究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主要有两个原因。

首先,因为在世界所有国家(或地区)中,只有英国是/自发0地从传统农业社会过渡到近代工业社会的惟一事例。

虽然任何国家(或地区)的近代工业化都离不开一定的外部影响,但是相对于其他任何国家(或地区)而言,只有英国的工业革命主要是在/自己完成的经济循环0(笛福语)的基础上发生的,从而带有某种/自立性0的色彩»。

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近代工业化,则或多或少地要受到先行者(特别是英国)的影响,甚至是紧随英国发生工业革#117#英国模式、江南道路与资本主义萌芽¹º»1日2大河入晓南:5英国的工业革命6,中译本,收于周宪文编5西洋经济史论集6,台湾银行1984年印行。

Douglas N orth,Str uctur e and Change in Economic H istor y ,W.W.Nor ton &Company (N ew Yor k),1981年,158)159页。

卡洛#奇波拉主编5欧洲经济史64卷上册5工业社会的兴起6第3章5英国工业革命6(迪安执笔),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89年,131页。

命的法、德等国也不例外¹。

至于更晚出现工业革命的国家(或地区),其近代工业化受先行者的影响就更为巨大和明显。

由于英国在世界经济史上的这种特殊地位,其经验对于研究近代工业化的产生和成功的历史,当然具有无可比拟的意义。

其次,英国从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成功转变的经验,与马克思再生产理论所揭示的普遍规律相一致。

根据这些规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再生产的扩大。

虽然再生产存在于一切社会生产之中,但是在近代工业化以前,社会再生产主要是简单再生产。

只有到了近代工业化时代,扩大再生产才成为社会再生产的主要特征。

因此由工业化以前的经济向近代工业化经济的转变,实际上就是以简单再生产为主的社会再生产向以扩大再生产为主的社会再生产的转变。

而这个转变,也就是工业革命。

社会生产可以分为生产资料生产(主要即重工业)和生活资料生产(主要即农业和轻工业)两大部类,而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

在简单再生产中,生产资料生产所占的比重很小,而且两大部类之间的比例基本上保持稳定。

但在扩大再生产中,这种比例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生产资料生产所占的比重较前有明显提高。

因此在社会再生产迅速扩大的时候,生产资料生产扩大的速度往往比生活资料生产扩大的速度更快。

正是因为如此,虽然一般认为英国的工业革命以纺织业为先导,但实际上在这场革命中起更大作用的却是重工业的迅猛发展,即所谓煤铁革命。

如果没有这个煤铁革命,工业革命是不能想象的。

扩大再生产中两大部类关系的变化,存在于任何国家(或地区)的传统农业经济向近代工业经济转变的过程中,但只有在英国表现得最为清楚。

因此英国经验在近代工业化研究中的重要性,当然也自不待言。

从此意义上可以说,以英国经验为基础的近代工业化模式,正是马克思再生产理论所揭示出来的那些普遍规律的具体化。

如果我们在对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近代工业化问题进行研究时,不用英国模式作为体现这些普遍规律的具体参照,那么我们又能用别的什么模式作为参照呢?这一点,对于中国近代工业化的研究也至关重要。

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近代工业化并不可能背离上述普遍规律,另一方面则因为我们认为中国的近代工业化不完全是一种外源性发展,换言之,在近代西方到来之前,中国已经出现了与近代之前西欧相类似的发展,而这些发展为后来的近代工业化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基础。

因此对于明清中国经济的发展来说,使用英国模式作为最主要的参照不仅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也是非常必要的。

(二)英国模式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英国经验所体现的社会再生产扩大的普遍规律,适用于对于任何国家(或地区)的近代工业化的研究。

换言之,无论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近代工业化,都必须遵循这些规律。

过去不少学者认为一两个重要工业部门(特别是纺织业)的发展就可以导致近代工业化。

这种看法因违反了这些规律,因此不能成立。

因为英国经验最完满地体现了这些规律,因此以英国经验为基础的经济成长模式(即英国模式)也就是这些规律最好的具体化。

在此意义上而言,英国模式对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近代工业化研究,确实具有普遍意义。

这一点,在中国近代工业化的研究方面也同样适用。

中国真正的近代工业化进程开始于19世纪后期,在江南最为成#118#历 史 研 究2001年第1期¹在研究工业革命发生的特定条件时,法国经济史学家克劳德#福伦说:/法国不是这一革命的原发地,按照一个普遍发生于西欧的过程,工业革命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英国输入并向英国仿效的结果。

0德国经济史学家克纳特#博查特也说:/不列颠的经济发展对德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0前引奇波拉主编5欧洲经济史64卷上册第1章51700)1914年法国的工业革命6(福伦执笔)和第2章51700)1914年德国的工业革命6(博查特执笔),2、66页。

功。

这个进程是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下出现和发展起来的,而这些影响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这里不拟全面分析。

从再生产的角度来看,西方对江南等地工业发展最重要的积极影响是,江南因此获得远比过去充足的煤铁供应,从而突破了能源、材料的制约。

同时西方还在江南建立了一个近代机器制造业,使江南有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重工业。

这样一来,有力地改变了江南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中生产资料生产比重过小的状况,从而使江南经济得以按照马克思扩大再生产理论所揭示的普遍规律发展,逐渐进入近代工业化时代。

因此,英国模式所体现出来的那种再生产扩大的基本内容,在江南的近代工业化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证实。

然而,虽然以英国模式对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近代工业化研究具有上述的普遍意义,但是作为一个具体的历史现象,英国经验又有其特殊性。

特别是由于只有英国是/自发地0发展到近代工业化的国家,因此其经验本身就十分独特,不可能为其他国家(或地区)所具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